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

时间:2019-05-13 18:14: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

第一篇: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

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

六十多年前,杭州曾出现过一个类似当今“小百花”越剧团的演艺社团,名称叫民艺剧社。

建国初的杭州,革命洪流荡涤了各种污泥浊水,社会秩序井然,人民群众的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可是,革故鼎新也伴随发生经济形势出现困难。商贸萎缩,市面萧条,物价飞涨,消费水平锐减。失业率骤增,仅下城区一个区,要靠救济的黄包车车夫多达数千户。针对这种在新解放区普遍存在的状况,中央人民政府一方面采取各种措施,争取在短期内财政经济业态获得好转;另方面,设立中华全国救济总会,(以下简称“救总”)各地均设分会,开展赈济活动,主席由市长江华廉任,吕公望、马文车(念矩)任副主席,市民政局局长冯萌东任秘书长。分会隶属于民政局管辖。

民政局办的剧团

建国初,杭州的工商界人士和缙绅,出于对新生人民政权的拥护,捐赠之风日渐兴起,不断有人将个人的不动产或营业场所捐赠给政府。诚然,其中亦有因经营维艰难以为继的因素。在文娱场所领域,先有太平洋电影院经营人季固周将影院赠予政府。紧接着,杭州卷烟业巨子杨怡庵先生将坐落在龙翔桥附近的国际大戏院相赠。赠后更名胜利大剧院。作为资产,由民政局代表市政府办理接收手续。至此,除电影院之外,连同较早接收的坐落于羊坝头的振兴国货商场那个破旧戏院,民政拥有了两个演出场子。交由“救总”管理。

有了戏院,就得有戏班来演出,然而,当时的戏班尚处于旧时的状态,虽然文化管理部门不断倡导净化舞台和禁止上演坏戏,但总体上停留在“幕戏表”(即所谓“路头戏”),由派场师父讲一下故事梗概,临时指定某人饰演某个角色。根据故事情节,按照平日所唱一整套程式化的唱段(称为“赋子”)随意自编,自唱,充斥封建迷信。因果报应,低级庸俗,色情颓废之内容。与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指出的“民族的形式,科学的内容,大众的方向”之文化方针,相距甚远。此类戏班当然不能作为胜利大剧院的基本演出团体,而上海较好的民间剧团又不易邀到明星,时任“救总”分会副主席的吕公望、马文车先生等民主人士、会贤达,萌发了由“救总”自办戏剧培训班成立剧团的动议,得到民局长冯萌东的支持。

吕公望,永康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5)二月到杭州,结识秋瑾、徐锡麟参加光复会。同年三月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辛亥革命武昌起义后,参与策划光复杭州。在浙军攻克金陵(南京)战役中屡建奇功。在护国战争期间,起兵声讨袁世凯,宣布浙江独立,受到孙中山的称赞。1916年被推举为浙江督军兼省长。卸任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和开办实业。杭州解放前夕,拒绝蒋介石政府邀请去台湾,组织杭州市治安委员会。(以救济委员会名义出现)毛泽东在指挥解放军占领杭州的指令中曾提及吕公望的治安会,军队可缓进。杭州解放后,曾担任市劳军委员会常委、浙江省政协委员等职。

马文车,东阳人。清光绪末年在政事部教育处任职,辛亥革命后在章太炎、沈钧儒创办的浙江省教育会工作。《新浙江潮》创办时任主笔。1917年结识蒋介石,此后一直开展反蒋活动。1921年,陈独秀任广东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时,聘马为视察,后任汕头澄海教育局局长。1925年2月,大革命时期任黄埔军校?营参谋,并与当时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宣传部长?的毛泽东过从甚密。1926年4月冯文车被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秘书厅厅长。北伐时,蒋介石命马?守广州。他特请人翻译了日文著作《最近之苏俄》一书,分发到前方部队,蒋介石认为其“思想谬误,言论过激”,调往前线,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1930冬,蒋介石派马文车视察甘肃。次年,当选为甘肃省政府委员、兼教育厅长。“九一八”事变后,当选为甘肃省各界代表大会主席。1945年3月,沈钧儒筹备建立“中国人权自由保障委员会”,马与宋庆龄、冯玉祥竭力反对此种假民主,宣布脱离国民党,到南京发?成立“国民大会联?会”,被推为主席,他把棺材抬到会场外,并宣称“宁做革命烈士,不做民主罪人”。决心与蒋的假民主斗争进行到底。1948年12月,受民革中央主席李济深的聘任。被聘为民革浙江分?主任委员。杭州解放后,担任市劳军委员会常委、省、市人民代表,市第一、第二届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及“救总”杭州分会副主席兼职。

是他们二人联络了在杭的多名开明士绅、企业家,酝酿局部剧团事宜。其中有民盟杭州市委会姜震中以及企业家王晓籁、斯烈。陈慎孚等人。王晓籁解放前为上海金融界巨头,上海商界领袖之一,曾声援共产党领导的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1947年春去香港,1950年初回上海,旋即去北京造访周恩来,被周总理指派为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代表、列席中央各部委会议。不久,寓居杭州。斯烈是上海的实业家。陈慎孚是杭州大世界游乐场的经营者,“大世界”是杭州市民及外地来杭人员必到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以娱乐门类众多、喜闻乐见而名噪一时。

冯萌东是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军官学校。参加共产党军队后,在华中地区期间,曾在刘少奇手下工作。后任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不久改称第三野战军)一纵队第一、二、三师师参谋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他通过各种社会关系,多次冒险出入上海、杭州等地采购军需药品,为医治不对伤病员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在作战空隙,常为军队文艺刊物写诗撰文,是个文武双全的军人。

当时在“救总”任宋子亢先生、因听到要组建剧社的消息,立即闻风而动。宋先生是绍兴人,建国前曾在上海编辑出刊文艺小报,按照现在的称呼,可称“娱记”。后在杭州《大同日报》任编辑。上世纪八十年代,《杭报》曾用第一版一个版面,介绍他在建国初某年陪同周恩来总理畅游绍兴故里的史实,并配发了与总理的合影照片。他结交广,人头熟。迅速联络了在杭的竺素娥、魏素云、许金彩等著名越剧艺人,参加组建剧社的发起工作。

竺素娥,1930年进入嵊县(州)后山白佛堂的女子科班“群英舞台”学戏,同科学习的又姚水娟、姚月明、范月楼、陈彩娟等领路人。在科班里,她刻苦认真地学,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她与姚水娟合用一面镜子,做表情、练身段。相互鼓励,反复切磋。出科后随“群英舞台”在绍兴、萧山、诸暨、余姚等地演出。

竺素娥在科班里学了许多“靠把戏”,如《金雁桥》、《伐子都》、《投军别窑》等戏中扎“硬靠”的主角,尤其是《投军别窑》一折,她饰演的薛平贵,扮相英俊威武,表演细腻动人,一招一式恰到好处,被观众誉为:“越坛盖叫天”。此戏,后经不断磨砺,成为她的代表剧目。

1932年底,竺素娥脱离群英舞台,与出科于越兴舞台的孙妙凤合作组建素凤舞台,废弃班主制,实行与前台老板合股拆账经营,演于浙东宁波等地及浙西金华、兰溪一带,盛演不衰,在观众中享有盛名。

1937年初,素凤舞台进入上海,演于老闸戏院。次年与袁雪芬的四季春戏班合演于四马路小剧场。接着,两班与六龄童之父章益生率领的绍兴大班合演于老闸戏院,盛况空前。同年7月,竺告别素凤舞台,加入姚水娟组建的越吟舞台。

竺素娥文武双全的艺术造诣,将武生戏和冠生戏中的角色演得出神入化,誉满春申,红极一时。她的许多唱段,分别被上海百代、丽歌唱片公司灌制成唱片。

竺素娥更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前辈艺人,她乐于提掖新人,总是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演艺要领,心得体会,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后辈。王文娟在《我的老师竺素娥》一文中提到:“民艺”从组团起到主持训练业务,我老师竺素娥呕心沥血。。。,被推为团长。而此时,袁雪芬还在华东人民广播电台呼叫:竺素娥,你在哪里?

1950年9月底,吕公望、马文车、竺素娥等联名上书杭州市民政局,倡议组建民艺剧社。提案经民政局递呈市人民政府,请市府核示。同年10月11日,市府批复:民艺剧社准予成立。

剧社社址设在将军路洽丰里二号。这是一幢砖砼结构的三层老式楼房。系由周明福老太太捐赠给市“救总”分会的。临近西湖,环境静僻。房舍面积颇大,三楼三大间作为寈室;二楼分别作为排练厅和教室;楼下为办公室及食堂。剧社成立后,民政局派应毅、宋玉梅为教导员,负责政治思想教育,生活管理及社务工作。

为体现“民艺”风格,学员姓名中嵌一“民”字作艺名,如高绮芬称高民芬;戚美菲称戚民菲。

民艺剧社的创建得到上海越剧界的鼎力相助,当时的华东戏曲研究院越剧试验剧团,(上海越剧院的前身)尚不具备开办学馆培养新人的条件,故上海越剧界的同仁们寄“民艺”于厚望,纷纷捐款捐物,先后代为在沪分两批招收学员五十余名,有的甚至割爱将私淑弟子也输送到杭州来。其中要算王文娟最为给力。

“民艺”在管理上效仿文二团模式,学员们也以此为荣。除供应伙食、发灰布制服外,每人仅给三万元(折合新币三元)另用钱。她们遵守剧社的各项规章制度,外出时列队行走,共同参与搬运布景道具,师生同桌用餐。朝气蓬勃,勤奋好学,立志做一名新中国的优秀戏曲演员。

苏州寻访姚水娟

姚水娟是越剧早期(其时称绍兴女子文戏)的名旦,1930年春进入嵊县(州)白佛堂群英舞台与竺素娥通科学戏,两人情似姐妹。1932年春,与竺素娥搭档加入越新舞台,由姚水娟挂头牌。先后在绍兴、诸暨、桐庐、金华一带演出。姚以《倪凤扇茶》等戏而驰名。1934年,越新舞台在杭州“大世界”坐班演出两年,姚水娟以扮演《盘夫索夫》中的严兰贞、《碧玉簪》中的李秀英、《玉蜻蜓》中的王志贞等角。蜚声杭垣。有一次她演《碧玉簪》中“三盖衣”一折时,演得声情并茂,表演传神,台下有观众情不自禁地喊道:“三花”不及一娟,(“三花”有“前三花”与“后三花”,分别为女子文戏名伶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王杏花等)此言后经当时报刊报导引用、风靡传开。

1937年冬,她加入越升舞台赴上海演出,为“八·一三”后第一付进入上海的女子文戏班子,以演《西施》、《泪洒想思》等戏闻名沪上。不久,她将戏班更名为越吟舞台,演出了樊篱编写的《花木兰》、《貂蝉》、《燕子笺》等一批新戏。

姚水娟是第一个聘用专职编剧,摒弃幕戏表,改演剧本戏,同时又是为越剧的正名者。樊篱原名樊迪民,系上海《大公报》记者及该报马立杭办事处主任,被聘担任姚水娟的编剧后,因为当时女子文戏这一剧种尚处于新生时期,没有社会地位。而堂堂的《大公报》记者去为这种娱乐行业舞文弄墨,怕受人奚落,乃易名樊篱。不久,满籍导演关键也进入戏班,改名文仲。某日,两人戏谑说笑,樊说:“你叫文仲种(谐音),我叫范蠡(谐音),我们岂不都成了越国大夫了。”姚水娟闻听此言,灵机一动,插上一句:“那我们的剧种就叫越剧好了。”自此,在沪的绍兴女子文戏班也都纷纷效仿,亮出越剧这一名称,沿用至今。

同年9月,上海《戏报》、《戏剧世界》联合举办“谁是越剧皇后?”的评选活动,姚水娟以获票最多而当选,驰誉春申。

1939年,《姚水娟?专集》出刊,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为“专集”题写“水娟艺家·越剧皇后”八个字。从此,“越剧皇后”的美称更加广为流传。

同年,姚水娟与魏素云搭档,组成水云剧团,先后在上海卡德、皇后等戏院演出。受观众热烈追捧。

1940年秋,她与李艳芳(时髦牌)再度合作,组建成越华剧团,上演了由樊篱编写的《蒋老五殉情记》、《啼笑因缘》、《泪洒相思地》等时装戏,连续演出八十多天,轰动商行。

姚水娟的舞台艺术,其唱念稳实清晰,咬字准确,讲究喷口,做到一字一音;行腔淳朴委婉,注重字眼,雅而不傲,俗而不鄙。身段优美,体态轻盈,文静细腻,移步不动裙。她戏路宽广、兼能反串小生、武生、彩旦。如《花木兰》一剧中饰演的花木兰一角,从军前与归来后,不失裙衩面目;从军时身段英俊威武、潇洒出尘,与旦角的腼腆娴静,倘若两人。这得益于她在科班学艺时先习生后习旦的扎实功底。在艺术实践过程中,兼收并蓄,锐意改革。早年在杭州“大世界”演出期间,就广泛吸收京剧、绍兴乱弹、武林调(杭剧)等剧种的唱腔、念白和做功。在此期间,又对本剧种的服饰、化妆、头饰(贴片)进行改革,使女子文戏的舞台艺术渐趋新颖美观。开越剧“四二调”时期艺术改革之先河,是女子越剧发展的奠基人之一。

1946年秋,姚水娟与诸暨人楼介清结婚。婚后,息影舞台,蛰居苏州。

民艺剧社为了使学员拓展艺术视野,观摩前辈艺术家的表演神韵。剧社负责人提议邀请姚水娟来杭州示范演出。民政局委派宋子亢、小邵等三人前往上海。抵达姚的寓所,哪知小叩墙门久不开,里面无人应答。无奈,又得去姚的友人处打听。友人说:“伊个房子(她的房屋),早已顶脱啦(转租掉了),搬到苏走去啦。啊啦格搭(我这里)照片乃(拿)张起(去),奈(你们)自嘎(自己)去寻。寻勿寻得着?看奈额角头(看你们的运气了)。于是,宋子亢等三人急速赶赴苏州。抵苏,忙去某个公安派出所,言明来意,请求协助寻找,所长很热心,亲自陪伴辗转奔波一整天,跑了好几个派出所,那时全市性的“?卡”尚未建立,以失望而告终。当晚,宋等请所长哎小饭店吃了顿便饭。那时,公安干警都很年轻,多为单身,住宿在单位里。所长饭后回到所里,带点微醺,往床上一躺,自言自语感叹:“饭也吃了,朋友也交了,以后到杭州去白相(游玩),吃、住、看戏都不成问题了。可惜没有帮人家找到人。正在值班的片儿警听到后,忙问:“找什么人?”所长从口袋里取出照片,片儿警一看说:“这个人在我管的辖区里。”于是所长命他立即赶往旅店,要杭州客人将次晨返杭的船票退掉。次日上午,大家一同到姚的寓所拜访。

姚水娟隐居苏州后,深居简出。此时,丈夫楼介清已去香港,

第二篇: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

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

作者: [] []

李更生,名荃,字亘孙,1883年1月23日出生于清江浦的书香家庭,少年时代的李更生天资聪颖,学习用功,于1902年进入江北高等学堂读书,在新知识、新思潮的影响下,于1906年,怀爱国救国之心、“兴邦必先兴教育”之志,步入教坛,历时二十余年,把全部心血奉献给了教育事业,1927年4月7日逝世。李更生是我国现代教育事业的早期开拓者和实践家。1927年春,毛泽东同志在湖北省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作报告时,曾举例说道:“李更生先生在淮阴办了一所私立成志中学,培植人才而救国,但与山东武训向人要钱办学不同,他可是贵的事,是革命爱国的行动。”给予李更生先生以很高的评价。

在市区淮阴中学的北院内,有一古朴典雅、富于民族特色的院落,这就是民国大教育家李更生先生的故居。

为了缅怀这位勇于革新的教育家,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淮阴市政府在纪念他逝世六十周年之际,修复了李更生先生故居。故居分前后四进,青砖灰瓦,硬山隔扇,主堂房内陈列着李更生先生执教一生的坎坷奋进的事迹,陈列柜内放着江苏教育出版社新出版的《李更生纪念文集》,收集了李更生遗、业绩、缅怀文章等,多为更生先生海内弟子及学有成就子女的充满感情的作品。

第三篇:剧社策划

微电影《我是蒙古人》 人物:苏和:某公司经理,蒙古人

赵总:苏和公司的合作人

老布:书里的人物

宝乐:书里的人物

通嘎:书里的人物

扎老师:老人

龙套若干

注:一下出现“【】”为场景或镜头处理。“()”为人物动作 第一场

【镜头从北京某车流量大的桥上往里拉从某饭店雅间的窗户进来】(雅间里有十几个人都在各自的聊天,是不是和干一下

苏和:那个我说两句啊(所有人安静)今天和高兴大家能够聚到一起,也非常感谢赵总能和我们公司合作,我也坚信我们公司和赵总的合作会非常的愉快(所有人鼓掌,赵总微笑点头)那么我呢?是从小就在牧区长大的孩子也不怎么会说话,但是呢,我是一个蒙古人,我们蒙古人呢,只要高兴就唱歌,跳舞,所以我在这里为大家唱首歌希望大家喜欢。(苏和开始唱歌,唱歌结束后所有人干一杯)

苏和:谢谢大家(坐下)

赵总:哎呀,苏和真没想到你唱歌这么好听啊,恩?哎我说你们蒙古人是不是都会骑马啊?而且还个个都会摔跤?

苏和:那是必须的我跟您说啊,我们蒙古人吧„„【镜头一点一点的往外移动】这个摔跤啊„„

第二场

【镜头跟着苏和的脚步从电梯出来然后慢慢往上移动跟着苏和走进苏和家里,然后镜头到苏和家客厅的一张在牧区赵的他们家的全家福,在移动到苏和的书房这时的苏和正在看书,镜头给书面一个特写然后玩玩的往书里移动】

第三场

【某旅游点{可植入广告}镜头从远方敖包往后移到一个蒙古包门口,老布从蒙古包里出来】老布:今天我教大家蒙古人骑马的姿势以及技巧,蒙古文化博大精深,马更跟蒙古文化、蒙古历史必不可少的元素,那么蒙古人骑马是先安马鞍子„„

【老布说完之后宝乐从镜头的另一边出来】

宝乐:今天呢,我教大家蒙古式摔跤,蒙古文化博大精深,那么我们的蒙古式摔跤的更是一门不可缺少的蒙古民间的竞技类运动„„

【宝乐说完通嘎从镜头的另一边出来】

通嘎:那么我今天给大家介绍蒙古族服饰,蒙古文化博大精深,那么蒙古族服装的更是蒙古文化里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四场

【镜头再从书里出来】(这时苏和已经睡着了)【镜头再往外拉然后从一个电视里出来】(扎老师坐在电视前看着电视擦擦眼泪„„)【屏幕渐渐变黑最后画面里出现某网站的logo】

第四篇:民艺学参考书目

《民艺学》主要参考书目

 《民艺学论纲》,潘鲁生著,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9年版。

 《离开锅灶端起碗——在民艺的门槛上聊天》,潘鲁生、韩青著,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3版。

 《抢救民艺》,潘鲁生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 《手艺的思想》,杭间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版。

 《中国民间美术观念》,吕品田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 《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论》,唐家路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重提手工劳动》,谷泉编著,江西美术出版社2009年版。

 《张道一文集》,张道一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 《造物的艺术论》,张道一著,福建美术出版社1989年版。

 《鉴别草根—中国民间美术分类研究》,冯骥才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传统器具设计研究》(四卷)何晓佑、王琥主编,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年

—2010年出版。

 《中国女红——母亲的艺术》,张道一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 《中国民间美术全集》,王朝闻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版。 《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版。

 《造型原本》(讲、看卷),吕胜中著,三联书店2002年版。

 《中国民间美术社会学》,王海霞著,江苏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 《中国民间工艺》,廉晓春、许平著,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 《工艺文化》,[日]柳宗悦著,徐艺乙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王文章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版。

 《本土精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美术研究文集》,乔晓光著,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8年版。

 《文化遗产报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运动的理论与实践》,顾军、苑利著,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 《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查报告》,潘鲁生等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

年版。

第五篇:剧社简介

蚂蚁剧社简介

东莞儿童蚂蚁剧社是由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邓国锋老师组建并担任社长且亲自执教。剧社是集戏剧曲艺创作、导演、表演、学习于一体的儿童社团;学习内容包括播音主持、小品、相声、快板、朗诵、故事、儿童话剧等多种语言类综合艺术课程。从多方面培养了孩子们胆量、语言表达能力,舞台表现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其表现欲和潜质。学员经过系统培训,定期参加演出、交流、比赛等活动,不仅学习了学校课堂之外的知识,更在一系列的才艺比赛活动中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格。授课教师: 邓国锋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先后担任武警文工团、电视台编导及大学教师;被北京市少年宫、中国儿童中心特聘为表导演“双师型“教师;来东莞先后组建成立东莞青少年活动中心儿童话剧团、东莞儿童蚂蚁剧社,任导师和社长并亲自执教;丰富的教学经验、活泼的上课气氛、深受同学们喜爱和家长好评。多次担任东莞电视台“精彩童星”大赛评委,还亲自编写了儿童语言艺术表演系列辅导教材和剧本,使学生在快乐学习的同时进一步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和表演技巧,短期内达到了大胆自信上台表演、口齿伶俐,普通话标准.辅导学生参加各项才艺比赛均获一、二等奖。受到东莞时报、东莞阳光网、电视台等多家本土知名媒体的人物专访报道。培训时间:寒假:2010年1月20日——2月5日春季班:2001年3月6----6月27号 师资: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邓国锋老师亲自任教,详情登陆网站:百度输入中文“东莞儿童蚂蚁剧社”了解小班4---7岁 大班 8岁以上 注:需要特别辅导的,如考学加分辅导、比赛、个人素质提高等。

下载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艺剧社始末 葛更生专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晨风剧社简介

    晨风剧社简介晨风剧社成立于03年,当年参加人数超过300人,经过选拔发现了许多优秀人才,并成功举办了“狂欢之夜”晚会。至今为止,本剧社共成立三年。 晨风剧社的宗旨是丰富大学生......

    现代剧社2012简介

    现代剧社社团介绍 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现代”剧社成立于2003年,历经九载,一直致力于做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不断培养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其成员来自各个学院,目前设有社长......

    紫薇艺社2007—2008年度工作总结

    紫薇艺社2007—2008年度工作总结:紫薇艺社成立于1991年,其原属平原大学。至今天算来已是风风雨雨走过了18年,可算来过去的17年对大多数人对新乡学院来说那只是个空洞的数字, 紫......

    民艺协会申请书(5篇)

    关于广轻翘楚民间艺术协会成立的申请书 尊敬的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团委领导: 我们是学院的09届、10届,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我们设想联合我们共同的爱好来成立翘楚民间艺术协......

    关于剧社活动记录的报告

    关于剧社活动记录的报告参与人员:影弟、Karl、汤好好、小茶、金钱、老徐、didi、无挂、喜代、巧克力、欣欣然、小白、小唯、小赫、八宝、威廉、佳羽、小肉丸、大方、咸鱼、池......

    《D剧社》电视节目策划(合集五篇)

    《D剧社》节目策划 第一部分:现实环境 一、背景浅析 影视剧作为一种生活休闲,已经逐渐成为最受当代年轻人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看电视剧或是电视剧来消遣时光。根据艺恩咨询发......

    GC剧社星级评比综述

    GC剧社星级评比综述一:简介GC,即狗尾草。寓意:狗尾草顽强的生命力及其坚韧不拔的精神。一个热爱舞台、热爱表演的团体,年轻是财富,年轻是筹码,年轻让GC拥有梦想的资本。不经意间从......

    大学生剧社学期个人总结

    又是一个学期过去了,学期刚开始的时候寒风依然猛烈,学期结束已是酷暑伏天。彼时我们还站在剧社的大门之外翘首盼望,而现在我们已经是十期,是即将成为老生的社员了。现在脑海里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