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谷城县城关镇三里桥社区“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把好五个关口 规范三资管理
——谷城县城关镇三里桥社区“三资”管理情况汇报
三里桥社区是城关镇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人流量大,生产企业多,商贸服务业活跃。辖区内拥有县镇直企业108个,各类个体私营经济工商户1184家。辖区面积1.1平方公里,居民住户902户,8个居民小组,总人口3747人。2011年,该社区资产总额达到2712万元,集体经济纯收入91万元,居民年人均纯收入8100 元。2011年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全县村级集体经济“20强”前二位。
该社区经济发展、集体富裕、社会和谐稳定、居民安居乐业的秘诀就在于把好五大关口,实现农村“三资”民主决策,科学管理和规范运行,确保农村三资管理万无一失,确保了集体资金的安全有效。集体资产资源的保值增值,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一)落实制度,把好源头关。
农村三资的规范化,主要取决于有切实可行的监督机制作保障并落到实处。该社区结合多年前在财务管理上的的经验教训,本着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要求,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该社区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内容具体、措施得力、切实可行的内部规章制度,包括《会计工作岗位责任制度》、《财务审批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级资产资源处置评估制度》、《财产物资管理》、《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可依。促进了“三资”运行的有序管理。杜绝了把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写在本上,挂在墙上,讲在会上,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的现象。让一切经济行为都按照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来进行,用制度来约束干部行为,把好财务收支的源头关。
(二)履行程序,把好审批关。社区要求,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必须取得合法的会计手续,按照规定,对社区日常开支实行备用金制度,由村主任签字审批;大额开支必须由支部书记、村主任同时签批;超过备用金数量的重大事项开支履行民主程序,先交由两委班子研究,经村民主理财小组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再向镇三资中心写出书面申请报告,报经服务中心审核、乡镇领导统一审批后,办理手续,领取现金,专款专用,保证了村级财务规范。
(三)民主理财,把好收支关。
社区按照程序选举了3名原则性强、不徇私情,又有一定的业务工作能力、高度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普通居民组成了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真正履行监督职责,不搞形式主义,不走过场。每月坚持1-2天的集中学习,学习法律、法规、时事政策理论和会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应变能力。在社区会计27日前往镇“三资”中心报账前,三位成员坚持每月25日定期对居委会财务进行集中审核,对于收支条据的真实性、合理性进行逐张审阅,及时掌握居委会的一切收入和开支情况,对有关开支还进行笔录登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合理、不合法、不真实,违背财经纪律的凭证支出予以清除,并有当事人自行负责;对于审查合格的票据逐一加盖“民主理财专用章”,从而第一道关口,确保居委会财务帐目清楚,日清月结,准确无误。
(四)财务公开,把好监督关。
该社区坚持定期对居委会的以三资为主的一切居务进行公开。做到公开内容全面、真实、及时,每月从镇三资服务中心按月结算后,及时将本社区财务收支明细情况,按照村务公开制度的要求,连同集体资产、资源的变动、处置情况以及工程项目发包情况在居务公开栏内逐笔进行公布,坚持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常公开,绝无任何弄虚作假、走过场的现象。实行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群众监督。社区的计划、各项收入、各项支出、财产物资拍卖、出租、债权债务等等都按类别逐笔公布,该上公开墙的上公开墙,该张榜公布的进行专榜张贴,该印发给村民的进行书面发放,重大政策、中的经济活动通过社区电子显示屏进行滚动播出。同时,根据不同的经济活动,实行常年公开和及时公开。每个季度向群众公开居务情况,财务收支一月一公布,对群众提出疑问作出解答,随时公开。通过公开进一步增加财务管理透明度。让村民群众参与民主管理,真正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五)立足发展,把好处置关
该社区利用地域位置优势,充分挖掘资产、资源潜力。在资产资源的开发处置上,按照班子拿方案、党员代表大会讨论票决、报三资中心审批的程序进行规范操作,确保了集体资产资源大幅增值,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区各项事业发展。
一是场地置换,联合开发。利用10多年来没能充分发挥效益的原老停车场场地,以土地入股,与开发商联合开发建起一栋大型华森家居广场,取得第一层2800平方米的房屋所有权(折合固定资产2000余万元)。从2009年开始,社区将其整体出租,用于家具、电器等商品,门面出租在原有基础上年增收入40万元。2011年,该社区通过整合门面资源,集体固定资产仅租赁收入 就达64.8 万元。另外,还以同样方式,与艺得利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社区原超亿厂协议》,对该社区一个已经倒闭闲置七八年之久的超亿旧厂进行场地置换开发。协议上顶,建成后社区将拥有一楼房产所有权。该项目已经于去年9月正式动工兴建,今年秋季工程完工后,可增加临街门面740㎡,折合价值500万元,每年为社区出租收入25万元。
二是处置房产,增强活力。2010年12月,经全体党员及社区代表票决,决定将已经近乎倒闭的原揽月饭店旧楼房整体处置给艺得利公司。在此之前,该饭店每年仅能收取旅社租金1万元左右,本次一次性处理价为325万元,不仅丢掉了包袱,而且为社区发展带来了新的流动资金。
三是迁村腾地,提高利用率。该社区利用现有面积达47亩居民点,正有条不紊地兴建4栋分别高达17层、26层共计500多套住房的居民公寓。公寓完工后将按照成本价用于安置本社区符合条件的居民入住,预计可腾出土地一百多亩,既可以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改善社区环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又解决了居民住房困难与居民个人建房新占耕地的突出矛盾,还可腾出土地进行商业开发,为集体经济发展诸如更大活力。
谷城县农经局罗韶斌供稿
2012.4.15
第二篇:三资管理汇报材料
近年来,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迅猛崛起,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产生违纪违法的主要诱因。2010年以来,我们从实际出发,抓住关键环节,强化“三资”管理,努力从源头上消除农村基层腐败现象,严格制定村财报账制度,确保村级集体“三资”的规范合法使用,努力实现村级资产资源保值、增值。现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多次召开党委会、全体驻村干部、村官及各村“四职干部”会,传达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要求,研究我镇的贯彻意见。今年专门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纪委书记为副组长,纪委副书记、纪委委员、财政所、农业办工作人员为主要成员的监督领导小组。镇长统一领导,纪委书记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经过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将县纪委制作的“三资”管理各项制度公布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报账员进行业务 1
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2.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2010年5—6月份镇“三资”办用了近一个月的时间,积极开展资源清理,重点是对各村资产、资源进行核对登记、照相录入、建立了台账,实现静态与动态相结合资源管理,积极发挥资源潜在利用价值。
3.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我镇“三资”办规定:每月1日,各报账员到镇总出纳处对账,并于季度末将各村收支情况表在村财务公开栏进行张贴,我镇今年还实行了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四职干部、队长电话名片公开制度,村民对有疑问的收支,随时可以拨打镇纪委、镇“三资”办以及名片上的电话。另外我镇在镇政府便民服务中心配置了一台村级财务智能查账机器,每一村民均可以在机器上查找各村所有的收支、资源、资产的使用情况以及村党务详细资料等,截止目前,已有近80位村民前来使用查账系统,对各自村上的“三资”进行了全面系统地了解后均满意而归。我镇这一举措充分提高了群众真正当家作主的地位,从而也对各村财务进行很好的监督。
4.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2011年4月份,按照县“三资”管理领导小组的要求,镇上设置了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配备了专人,即镇总出纳负责对各村财务进行账务处理,挂了双桥镇农村集体三资委托服务办公室的牌子,刻制专用印章,配备了扫描仪,完善了三资管理
各项管理制度并上墙。
二、使用情况
我镇根据自身情况,规定每村设置一名报账员,每周二、周四到财政所总出纳处报账,村所有收入均须存入集体账户,所有开支村四职干部均须知晓,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按程序报销:
1、2000元以内由经办人员报村文书审核再由村主任签字; 2、2000-5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签字外,村书记得审核签字;
3、5000-10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村书记签字外,驻村干部得审核签字;
4、10000元经办人员除报村文书审核,村主任、村书记、驻村干部审核签字外,还需向镇长汇报资金去向。
村上所有资金的使用情况均须经过村民理财小组同意后方可开销。我镇纪委会同各驻片领导、驻村干部、“三资办”及村民理财小组随时对各村的项目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各项目资金是否用在实处,是否有违规违纪行为,并定期在大会上宣布调查情况。
三、工作成效
虽然实施“三资”管理时间不长,但从较深层次上对镇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从源头上防治了腐败,交给了群众一本明白帐,也还干部一个清白,从而改善了村干部在党员、群众中的形象,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
1.镇村资产家底清,运作有序到位
通过对全镇各村资产、资金、资源的摸底、登记、清产、核资等程序,基本上摸清了全镇家底,在此基础上按资产种类类别建档造册,实行台帐式管理,较好地解决了镇村资产产权不清、帐物不符、资产闲置浪费及被侵占流失等资产不明问题,把农村基层干部的权力置于广大农民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加强了资产管理和处置的透明度。
2.节约了建设成本,资产得到保值增值
村级公有财产处置、承包,均按招投标方式公开、公平竞争进而大大提高了各村集体收入。较为明显的是团林村的机砖厂承包,原来每年租金仅为2000元,实行招投标后租金高达40800元;金藏村鱼塘的租金在原有3万元的基础上增加到10万元;刘坡村门市租金每年增加了8500元;宿场村鱼塘租金由每年500元增加到每年2500元。
3.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防止公有资产流失
推行“村财托管”和公开招投标后,财权和事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得到进一步加强,变事后监管为事前、事中监督管理,既有效遏制了违规违纪现象,又防止了公有资产的流失,还约束了村集体非正常性开支,减少了铺张浪费,贪污腐败以及随意处置集体资产、资源现象。
4.管理有序监督到位,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
通过清产核资、村财托管、公开招投标的运作模式,达到了“村
务公开、决策民主、管理规范、监督有效”的工作要求,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认同和拥护,群众集体上访明显减少,对促进农村和谐稳定起到较大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三资”管理工作力量薄弱。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需要充实,业务素质需要加强。村委会财会队伍也不稳定,业务水平不平衡。
2.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合同条款不够完善,集体利益可能会得不到有效保证。
3.村务公开只强调财务公开,“三资”管理的公开还需要加强,登记的台帐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
五、对策和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素质。我们将把提升基层干部和村级“三资”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作为重要环节来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定期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政策水平和依法办事能力,切实有效的增强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本领。
2.加强监管,净化环境。要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民主理财、集体资产和资源、债权债务等管理制度,确保村民代表会、村设理事会等民主管理组织真正发挥监督作用。
第三篇:三资管理汇报(泰州)
仪征市陈集镇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汇报
我镇位于仪征市北部丘陵地区,地处苏皖两省交界,座落在江淮分水岭上,是个传统的稻麦轮植型的农业乡镇,全镇总面积81.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4.5万亩,人口近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9万人,辖14个行政村和2个街道居委会。我镇农村财会队伍共有29人,其中14个行政村全部实行聘任委派制,农经站现有编制9人,借用人员3人,编外人员3人。
2000年以来我镇以农村“三资”管理为核心的村集体财务管理实行了“村账镇管”,2005年在江苏省率先实行农村财务“收支两条线”规范化管理模式,并于2006年先后被命名为扬州市和江苏省首批“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示范乡镇”,2010年以来,在市委农工办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加大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添置更换办公设备,高标准的全面推进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工作。
一、“三资”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1、搭建班子。为了切实强化农村“三资”管理,有序推进农村清产核资工作,经镇党委、政府研究,成立由镇长任组长、分管镇长任副组长、纪委、监察、财政、农经站等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陈集镇 “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以镇政府(陈政发【2010】21号)文件下发,办公室设在镇农经站,并成立专门的班子,制定了行之有效的相关管理制度。各行政村也相应成立村级“三资”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保证村级“三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工作的有力开展。工作重点是建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工作机制,并认真做好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确保“清核”工作,统一口径,统一标准。
2、清产核资。为了强化对村级“三资”进行规范化管理,我们对全镇村级集体资产和资源进行一次清产核资, 并把集体资产分为帐内和帐 1
外进行登记,全面摸清村级资金、资产、资源底子。货币资金的清理主要从收入入手,帐内帐外全面清理,对债权债务的核定主要根据其形成的原因和用途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销。资产核定遵循“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尊重历史,实事求是。资源清查主要通过会议、调查了解、查看原始合同资料、走访农户、实地查看等方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按照管理系统要求,对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分类登记汇总,并完善各类资产的租赁(承包)合同,将各村所有资产数据输入系统,建立起有平面图、权证、照片、数据、合同“五有标准”的数据库。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我们先期选择基础较好的1个村进行试点,在总结完善的基础上全面推开
3、建立平台。按照市农工办下发的18种清理表格,分类逐项全面清核登记,对债权债务按形成的时间、原因、用途详细进行登记,对资产名称、类型、数量、单位、所处位置、保管人、承包租赁等情况进行登记。将清理出来的全部情况,严格通过民主理财小组、民主监督小组、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代表会议定案,对核销的部分,履行签字程序,形成会议记录,对清查的集体资源也通过群众代表会议确认。2011年9月份,我镇在市纪委、市委农工办的指导下,安装了农村“三资”信息化管理软件,同时镇政府又投入资金数万元,购买了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信息化管理显示屏、触摸屏、扫描仪、高配电脑等相关硬件设备,建立了村级“三资”信息化管理的操作和监管平台。
4、数据录入。将村组上报清理的情况由农经站汇总核实,报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审查确认,镇将清产核资详细情况报市农工办审核把关,及时公示清产核资结果,公示7天后及时收集群众反馈的建议和意见。村组集体清理结果经市农工办审核把关确认后,镇履行报批手续,再报市农工办审核后进行报批手续。农经站再组织力量抽调相关专业人员及时将村级账务余额及核实后的资产的基本信息以卡片的形式录入系统,将村所有资源数据输入系统,并上传图像资料,并加强维护,实现对资金、资产、资源的动态管理。
5、检查完善。在清产核资、摸清家底,登记好台账的基础上,据实填写好《仪征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证申请表》,报市农工办审批后,颁发《仪征市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并发放到各村。同时对整套系统所有录入数据进行核实比对,不足之处进行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村的概况、全景图、工作动态、资产资源、村级党务、村级财务、百姓事务。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和财务公开,增强村务、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集体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并按照市农工办统一要求,以镇为单位,集中整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有关档案,村、组分别编制目录,装订成册,整理归档。
二、工作中需注重的问题
1、农村“三资”涉及面广、项目多,既有现金的,又有实物财产的,还有资源性质的;既有可移动产,又有不动产;既有有形的,也有无形的;既有国家支农资金、各项补偿补助款,又有集体收入,还有筹资、捐资等,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多样性,统一模式管理难度较大,这不仅要加强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更需一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2、由于新的“三资”管理软件刚刚运行,系统平台运行还不稳定,给管理部门带来了工作不便。部分功能还不适应管理部门对“三资”管理的需要,例如过去的电算化财务软件新旧不能兼容(衔接),对“三资”管理的连续性有一定影响,对给管理工作带来繁琐。因此,要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动态监控。在日常监督中,不断总结经验,逐步推广,发现新问题,及时采取新对策,加以完善。
3、要大力宣传农村三资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为农村三资管理提供通力协作。乡镇机构改革是自上而下的,容易忽视农经部门的农村“三资”管理的主要职能,农经部门如果没有法人资格,将无法开设
农村财务管理的基本账户,将对村帐镇管造成很大的影响。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我们深刻地体会到,领导重视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前提,人员落实是做好“三资”管理工作的基础;措施到位是搞好“三资”管理工作的保证;镇村配合、上下联动是做好“三资”工作的关键,我们将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进行完善:
1、依托农经站建立全镇农村“三资”管理中心,代表镇人民政府对农村“三资”的“核实、处置、租赁、发包及交易”等进行全程参与和监管。
2、继续加大对“三资”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重点强化对村级财务预决算和村级工程性项目的资金的管理。
3、进一步加强农村 “三资”管理软件系统的研究,总结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加强业务及操作学习,确保“三资”管理系统平稳运行。
4、进一步健全管理制度,完善配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提高我镇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和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水平,进一步推动我镇农村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与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各位领导,我镇在“三资”管理工作中虽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是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待提高。我们将在工作中,进一步探索管理思路,力争将我镇“三资“管理工作迈上一个崭新的平台。
陈集镇农经站
2012年7月25日
第四篇:军山社区“三资”管理工作情况
军山社区“三资”管理工作情况 军山社区现有13个村民小组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2858人,由于征地拆迁,军山社区已有7个组全部拆迁,还有6个组132户未拆迁,由于经营性资产全部转为货币资产,目前村级资产1521.8万元,组级资产1943.78万元,共计3465.58万元,军山社区严格执行“三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按照制度规定和财务计划,搞好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把好财务审批关,定期组织财务检查,清理核对账目,盘点财产物资,收回应收欠款,保护集体资产不受侵犯,加强业务学习,提高管理水平,自觉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群众的民主监督,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负责做好保管现金、有价证券、银行结算票据、领用的收款凭证和银行结算印鉴,严格把关开支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认真登记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做到日清月结,及时、准确反映当日现金、存款余额,遵守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条例,定期核对现金和银行存款余额做到账款相符。
2、做好每季度的村务公开,每季度民主理财小组15号之前进行检查审核,18号之前进行公布。定期将财务公开报表送到组长手中,接受民主理财小组的监督,认真听取群众对集体财务和公开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使群众放心。
3、投资街道高新技术园区100万元、投资20万元成立民博园西区物业管理公司两项事宜,我们按照“社区事物、民主决策”的精神,事前我们及时召开党总支、村民组长、村民代表会议,通报并讨论情况,最终签字形成决议通过上述项目投资。
4、重大工程项目按照规范程序和要求进行招投标,军山居工程及相关配套项目,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监管下进行了透明、公开的招投标,在保证工程质量、保证工期的基础上,力求投资的经济性。
5、现我村已经大部分拆迁,目前主要是确保货币资产的保值增值,增加农民的分配收入。拆迁补偿款及时到组。
村级财务管理越来越成为农村诸多矛盾的焦点,备受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军山社区非常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采取积极措施,认真推行村级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建立健全民主理财组织,有效地化解了农村矛盾,密切了干群关系,促进了村级财务工作健康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效果。
第五篇:余桥村社区汇报材料
余桥村社区汇报材料
余桥村社区于2009年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位于黄河大峡谷和青铜古镇以东、黄河滨河大道南岸,吴青路北,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占地面积1925.27亩,现有居民806户,人口3486人,7个村民小组。全村以传统农业生产、外出务工以及小商铺经营(民营)为主要经济收入,人均收入在4250元左右。
自农村社区全覆盖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部署,在市民政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帮助指导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积极创新机制,强化措施,努力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农村社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顺利接待了国家建设部、发改委、环保部、妇联、民族宗教委员会、自治区党委书记张毅、自治区发改委、政研室、环保厅等厅室以及吴忠市、青铜峡市领导等多次视察指导。先后荣获在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温暖工程示范村”,市“勤廉为民”先进村、巾帼示范村和基层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一、健全组织,形成社区建设的工作合力
社区建设工作能否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关键在于组织领导。为此,我们重点抓了三个方面:
一是成立领导小组。为确保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成立了由党支部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工作责任制,分工明确,各负其责。领导小组下设了社区建设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了由村社区委员会和村社区共建单位参加的社区共建委员会,共同讨论协商社区的事务管理,从而加快了社区建设工作的进程。
二是健全规章制度。为使村社区委元会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在镇党委政府和市民政局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制定了《村社区村民会议制度》、《村社区村务公开制度》、《村社区委员会工作制度》、《村社区委员会干部职责》、《社区共建会议制度》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设立了六个村务公开和宣传栏。通过建章立制,划分了职能,明确了权利和义务,从而加强了村社区委员会自身建设,保证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三是建立管理服务中心。完善村社区六室建设。村社区设村社区“两委”室、卫生服务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社会组织和专业站点服务室和多功能室。为社区居民提供服务。
二、深化服务机制,加强村社区服务管理
(一)以服务创新为支撑点,增强党建活力。我们通过开展“三建四关心”活动,不断创新服务载体,提高服务质量,竭诚为社区党员群众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解难题。
便民服务站点累计接待来电来信来访咨询150余人次,解答解决疑难问题80余个,为65户特困新建了住房。通过节俭办公费、大户募捐人员和申请政府救助等方式,不定期的对困难群众进行救助,利用春节、七.一对老党员离职干部进行慰问。举办失地农民再就业培训班6期,通过支部共建,村企互动为156名失地农民找到了工作。等一系列举措,使广大党员群众看到眼里记到心里,支部吸引力大大增强,今年又有6名热血青年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另有三名青年被列入入党积极分子。
(二)以制度建设为载体,深化村社区民主建设。为使村社区经济建设过程中减少干群矛盾,加快建设进程,我村社区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民情沟通日制度,在两委换届选举后,选举产生了村民监督委员会,每月10日由村社区党支部牵头村民监督委员会现场监督,召开民情沟通日活动,听民情,经两委联系会议、一事一议讨论解民意。目前解决了王嘴子危桥新建、王嘴子桥与余桥小学学生便道硬化热点难点问题,社区环境连片治理项目实施已进入尾声。
(三)以民生服务为平台,民生服务热线通,扶贫帮困心连心。我村村继建立民情沟通日制度后、又开通了民情沟通QQ在线和“勤政为民”热线电话,完善了民生服务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群众来访限时办结制等。“勤廉为民”热线开通以来,共接待群众来访电话65次,为群众办理各
类事项72个。据统计,自村社区成立以来,我村社区办理低保户151户、180人;目前全村年满18周岁村民新农保参保人数1836人参保率为82%,给325位6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了新农保;新农合参合人数是3277人,参合率98%;积极为因青铜古镇和滨河大道建设占地的失地1539农民申请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营造浓厚和谐的新社区氛围
一是吹响再就业工作的新号角。近年来,针对失地农民、无业人员,社区劳动保障中心多次组织他们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活动,共36人次参加了市就业局组织的就业技能培训,培训项目包括汽车驾驶、装载机驾驶、挖掘机驾驶、电气焊、泥瓦工、大棚种植、创业计划培训等,社区成功地推荐一些优秀人员到铝厂、树脂厂、峡光纸业、青龙管业工作。
二是奏响扶贫帮困新乐章。为解决社区内困难家庭子女因经济拮据上学难问题,社区通过与共建单位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共筹资,有5名学生受到了帮助。同时社区坚持开展“爱在身边”的主题活动,对辖区内贫困家庭进行扶贫帮困。因意外车祸丁旭福住院用去了十几万元医疗费,社区群众自发为她捐钱,社区对贫困家庭一系列的扶助,大大增强了社区对居民的吸引力,“有困难,找社区”成为了居民的共识。今后,我们将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听民声,解民忧,创新思路,扎实工作,开创特色,打造精品,为创建和谐社区而努力奋斗。
余桥村社区
2011-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