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时间:2019-05-13 18:47: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第一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中国画工具。

(教师)一些蔬果实物,教学、教师演示的工具与纸张。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

(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上节课中学生的优秀作业,简要点评优点。

(2)提出生活中的蔬菜与水果是十分生动好看的,今天这节课是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来创作一幅蔬果作品。

(3)揭示课题:《我们笔下的蔬果》。

2.观察比较,感受分析。

(1)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也可以是图片资料,请学生观察与感受:你觉得这些蔬菜与水果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如果要表现它们的美,我们应抓住它们的哪些方面?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补充小结:形状、颜色、质感、味道等,教师要肯定与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与这些蔬果实物相应的齐白石作品,请学生观察与比较: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与比较,生活中真实的蔬果与齐白石笔下的蔬果有什么不同?在表现时他做了什么努力?这样表现有什么意义?

展开小组讨论与交流,进行集体汇报,教师完善总结:如“抓住特点与结构”、“巧妙运用笔法与墨色”、“追求墨色韵味”等。

2.研究表现,指导方法。

(1)把一些蔬菜与水果的实物分到各个学生小组,请学生观察与思考,提出几种水墨表现的方法,并做简单的尝试,说说为什么可以用这样的方法。

请每个小组把自己研究与尝试的方法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汇报自己的理解与设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相应的交流。教师充分地肯定学生研究出来的表现方法,并进行相应的补充与说明,完善学生的表现方法。

(2)教师出示一些基本的表现技法图,进行总结:表现自己的生动感受、进行笔墨的构想、画出自己的理解等。

3.鼓励学生创作,布置作业。

提出要求: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蔬菜与水果,构思一个有意思的画面。要注意画面位置的安排,画出自己的感受与理解。也可以参照齐白石作品中的一些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比一比谁的作品最有创意,谁的作品表现出了水墨画的味道与蔬果的美感。

3.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4.作品展示与评价。

每个小组开展作品的推选活动,把推选出的作品进行展示,并介绍推选的理由。

对被推选的作品进行集体的评价活动,可以请学生选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作品,教师进行肯定与奖励:如“表现最生动的作品”、“水墨效果最好的作品”、“最像齐白石表现方法的作品”等。

也可以提出一些表现中的问题进行研讨,以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表现的水平和艺术审美的水平。

第十课映日荷花别样红

一、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欣赏与荷花有关的艺术作品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

2.用水墨画、纸雕等表现形式创作有意境的荷花作品,感受艺术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通过欣赏创作等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生于沼泽、池塘中。花为复瓣,以粉红及白色为多,娇艳而脱俗。荷香飘逸,碧叶摇曳,每在晨雾夕烟中,迎风带露,给人以潇洒、圣洁的感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致更是吸引了古今中外无数的文人墨客。荷花自古以来有“花中君子”的美称,不论是在水彩画还是中国画中,荷花都以它的风骨和姿态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美的阐释。与一般花卉相比,荷花确有独特之美,无论是花、叶、蕾、茎都有其独特韵味,甚至是荷塘中的残枝败叶都会给人独特的美感,别有韵味的雅致、清秀、乖巧都赋予荷花灵气。

本课通过大量图片和优秀作品的欣赏,介绍荷花的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艺术特点。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主动欣赏、感受,从而丰富学生的视觉经验,促使学生感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的荷花的意境美。同时了解祖国的民族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和发扬。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用水墨画等多种形式表现荷花。

难点:能创作一幅有意境的荷花艺术作品。

三、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资料等。(生活习性、种类特点、诗歌名句、象征意义)

(教师)关于荷花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交流学习。

(1)游戏:用荷组词。

(2)游戏:说出与荷花有关的诗词或进行名句接龙。

(3)出示课题:《映日荷花别样红》。

(4)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互相学习。

(5)教师展示,介绍荷花的生活习性、种类特点等。

2.欣赏感受,探究学习。

(1)教师用展示不同艺术表现方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

(2)交流:从这些作品中你能感受荷花怎样的一种美?你能体会创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3)请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作品,分析、介绍其艺术风格和画面意境。通过书本上“小知识”和“小提示”,了解“意境”的相关知识。

(4)思考并讨论:为什么荷花常常会成为文学与美术作品中的题材?

3.总结回顾,拓展学习。

(1)提问:通过今天的欣赏学习活动,你对荷花有什么新的认识?

(2)欣赏各种荷花的摄影作品,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独特韵味。

(3)填空题。

①荷花生长在(),花儿在()季盛开。②荷花的叶子像(),花瓣像(),花骨朵像()。③平时看到的荷花主要有()、()、()等。④最喜欢荷花的()。

4.课后延伸,激励学习。

(1)教师请学生课后收集与荷花有关的各种美术作品。

(2)布置下节课的学习准备:带齐国画工具。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收集关于荷花的各种美术作品、中国画工具等。

、中国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汇报交流,引入学习。

(1)请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荷花的美术作品,集体欣赏。

(2)教师出示各种用中国画形式表现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交流体会。

2.探讨交流,研究学习。

(1)提问:什么是意境?这些绘画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2)教师引导学生重点欣赏吴冠中的《荷塘》,分析其特别的用笔、用墨、用色方法。

(3)讨论:你还知道哪些画荷花的国画技法?学生介绍并进行演示,教师进行适当的点评和示范。

(4)启发:你想创作有怎样意境的荷花作品?

3.创作表现,实践学习。

(1)教师提出作业要求:用中国画的形式画一幅有意境的荷花作品。

(2)学生构思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总结学习。

(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介绍构思意图。

(2)同学评价,评价要点是:笔墨使用是否有特色,画面构图是否有意境。

(3)教师总结本课时的学习并布置下节课的工具准备:纸张、纸工、工具等。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纸张、常规的纸工工具等。

(教师)、纸工工具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导入学习。

(1)教师用展示各种纸雕的荷花作品,学生欣赏并感受其独特的艺术形式。

(2)出示课题:纸雕荷花。

2.交流探究,合作学习。

(1)教师提问:纸雕荷花的技法有哪些?你能看懂书中的步骤图吗?

(2)小组讨论并交流。

(3)小组派代表汇报研究结果。

(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进行适当的技法示范。

(5)小组分工: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荷花的纸雕作品。小组内成员分别承担以下任务:①制作莲蓬一人。②制作花瓣一人。③制作荷叶一人。④负责组装一人。

3.分工制作,实践学习。

(1)学生按要求分工进行设计制作。

(2)教师巡视辅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并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4.展示评价,拓展学习。

(1)学生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合作完成的作品,师生共同评价。

(2)教师用展示各种与荷花有关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并鼓励学生课后进行荷花的剪纸创作实践活动。

第十一课弯弯的小路

一、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运用透视的方法画一条符合透视规律的小路。

2.在理解透视规律的基础上欣赏并评价美术作品。通过画路提高学生描绘写生的技能,逐步发展他们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透视一般分为形体透视和空气透视。绘画中的形体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大远小,它是根据光学和数学的原则,在平面上用线条来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光暗投影的科学;而空气透视则是研究和表现空间距离对于物体的色彩及明显程度所起的作用。绘画中的空气透视现象一般是近处物象清晰,色彩明朗强烈;远处物象模糊,色彩柔和。本课以“弯弯的小路”为主题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大远小的透视原理,重在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教科书选取了《情系故土》等三幅油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中感悟画家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及表现方法。同时采用简洁明了的图示和提示语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传递给学生,便于学生自主地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应该在课堂上以新颖、活泼的形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一种轻松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2.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并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真实。

难点:正确表现物体的前后透视关系。

三、教学设计

●方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记号笔、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的画板、夹子、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新课学习。

(1)请学生欣赏教师带来的图片和影像资料,进行讨论:你从这些图片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画面效果?教师出示课题:《弯弯的小路》。

(2)学生自主欣赏书中的三幅作品《情系故土》、《林中小路》和《在雪中行走》,思考:这些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小路通向远方的感觉的?

2.引导发现,感悟活动。

(1)教师带学生来到室外,欣赏周边景物。(花草、建筑物、人群及周围环境等)

教师引导:看了刚才老师带来的图片和录像资料,现在同学们再看看我们眼前近处的景物和远处的景物,对比观察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

(2)学生们通过观察、思考,得出结论。教师小结:一样大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大,远处就看起来小了。一样宽的物体,近处看起来宽,远处看起来就窄了。一样大小的风筝,在地面上看上去很大,飞到半空中就变得很小了,而且飞得越高,就变得越小。

(3)让学生带着任务再次欣赏,讨论:近处的东西可以看到哪些细节?远处的东西又能看到些什么?近处的物体色彩怎样?远处的物体色彩又怎样?

(4)再次发现。让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归纳:怎么在绘画中表现近大远小的规律呢?(近处的景物画细致些,远处的物体表现得模糊些、概括些;近处的色彩明亮些,远处的色彩灰暗些、柔和些)

3.学生进行写生实践。

(1)作业要求:用线描的方法写生校园里一条由近到远的小路。

(2)学生分组进行写生活动,教师进行巡视辅导。

4.展示评价写生作品。

(1)学生自评、互评。在学生自评时,鼓励学生运用透视一词来描述同学的作品。

(2)教师进行有重点的点评。评价标准:看作品是否表现出小路的纵深感。

5.课后拓展延伸活动。

教师鼓励学生课后观察上学路上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找找路两边景物的大小和空间的变化。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工具、白纸等。

(教师)、学生写生用画板、夹子、范例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讨论学习。

(1)演示:如何改变木桩使画面产生纵深感?学生进行操作游戏。教师小结:改变木桩的大小和间距,画面就产生了纵深感。

(2)游戏:连一连。出示一幢花园里的别墅,教师提供三种路面:①两条并排的直线。②两条呈梯形状排列的直线。③两条越来越往上面靠拢的曲线。请学生选择合适的路面并说明理由。

2.欣赏分析,探究学习。

(1)欣赏《林中小路》和《情系故土》,讨论画中在运用透视规律时,除了景物大小上的变化,色彩上有什么变化?是怎样的变化?

(2)教师小结:近处的色彩鲜艳、强烈,远处的色彩灰暗、朦胧。

(3)布置任务: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用色彩写生一条弯弯的小路。你有什么建议要和同学进行交流吗?

3.分组活动,指导写生。

(1)教师带领学生到学校周边社区,选择适合写生的小路,安排学生分组观察。

(2)教师建议学生在写生时注意以下四点:

①认真观察,用选景框选取景物。一旦选定,不再移动。

②对照。选取景框内所看到实景,在纸上标出相应位置。如地平线、道路的透视线及树木、建筑物的方位、高度、面积。

③重点描绘。保留有代表性的衬托物,省略过繁景物,使画面简洁,主题突出。

④设色。依照景物色彩,用相近颜料上色。依据自己喜爱,用不同色调处理。

(3)学生进行写生,教师巡视辅导。

4.收拾整理,作品展评。

(1)教师指导学生收拾整理工具,归队回教室。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学观赏评价。

5.小结活动,欣赏拓展。

教师用展示画家列维坦其他的油画作品,鼓励学生课后多观赏著名画家的写实作品,学习体会其中的绘画语言。

第十二课奇妙的点彩画

一、教学目标

.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画,知道点彩的绘画特点及简单技巧,并用点彩法创作一幅画。

2.通过思考、比较、欣赏与讨论,使学生感知点彩画的画面效果,了解点彩画的原理。

3.通过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富有创意地学习运用各种绘画手段,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其对美好事物的表现以及创造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色彩是最能打动他们心扉的,也是最能够引起他们兴趣的美术语言之一。点彩是新印象主义以色彩分割原理为依据所采用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又被称为“点彩法”。其主要是利用不同的纯色点和块并列在一起形成的画面。教科书中展示了法国新印象主义画家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点彩画的主要特征,提高研究点彩画的兴趣。而且通过学习了解简单的点彩画,让学生初步接触点彩,知道点彩的特点及简单技巧。教材中还列举了不同种类的色点的效果,提示学生可以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运用不同的色点来表现色调,丰富学生的表现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色彩和不同的点法创作一幅点彩画。

难点:能够使用点彩的方法创作相对完整的作品,丰富表现手段。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学生范作、水粉画(以及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广告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激发兴趣。

(1)欣赏几幅作品:点彩派画家的代表作品、中国画作品、学生作品(蜡笔水彩或水粉风景)。谈话:你觉得这些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提示:在这里欣赏比较的作品数量和形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了解点彩画的独特魅力。

(2)讨论交流:①仔细观察保罗•西涅克的作品《纳蒂布港》和修拉的《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这两幅作品在技法上和普通的水粉画有什么不同?②风格上有什么不同?③你更喜欢哪幅画?(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各自的发现)

(3)学生汇报。

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点彩画”。

(4)教师简单介绍“点彩派”的来历和艺术风格。

2.研究方法,师生互动。

(1)教师提问:“你们以前用画笔点过图形吗?你是用什么方法来点的?”

学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单色点,教师讲解画笔的不同接触面可以点出不同大小形状的点。

(2)两种色点混合法:请学生随意用两种颜色的画笔进行点画,看看效果怎样?讨论什么样的两种颜色来点画才好看?

(3)多种色点混合: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和几个学生一起合作接力点彩画游戏,创作出一幅简单的作品,以此演示多种色点混合的整个过程。

提示:在学生和教师的互动练习中,建议把点画得稍大些,点与点之间挨得紧一点。鼓励学生大胆地随意点画,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3.小组合作,体验表现。

出示,提供集体创作的建议:

(1)讨论表现的主题和色彩主色调。

(2)分工合作,组织点彩绘画活动。(4人小组合作进行)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示:在练习中提醒学生点彩的方法和技巧,注意色彩搭配恰当,才会有很强的表现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展示作品,师生评价。

(1)每一组把完成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自评、互评作品。

(2)选出典型作业,全班评价,教师小结。

提供评价建议:①表现色点的大小、色彩搭配是否恰当。②表现的内容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等。

5.小结谈话,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今天同学们学会了用色点作画,使丰富的点变成我们熟悉的形象。今后我们要更加关心身边的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创造出更多更美的画面。

6.学生课后收集“点彩画”的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小水桶、抹布、白纸等。

(教师)、范作、水彩画(或其他绘画形式的作品)、水粉画颜料、大中小号画笔、调色盘、笔洗、抹布、白纸等。

教学过程

.欣赏感受,启发谈话。

(1)交流收集的有关点彩画的资料。

(2)展示各种点彩画的作品,学生欣赏并体会点彩画的独特画面效果。

(3)教师总结:点彩派画家作画时,通常将纯粹的色彩用小点和块的方式彼此相邻近地排列在画布上,以求得比在画板上进行色调混合更明亮的效果。

(4)讨论:点彩派画家表现的作品主题有哪些?你最想表现什么主题?

2.学习讨论,激发创意。

(1)打开教科书第29页,讨论点彩画可以表现哪些内容,再一起看看同学的作品,提问:

①你最喜欢哪一幅画?准备给它取个什么题目?

②你认为哪幅点彩画特别好?为什么?

③你看了同龄人作品后,想完成一幅什么内容的画呢?

④色彩可以怎么表现?

(2)结合中的作品,深入探讨点彩画所表现的主题和方法。

3.构思主题,创作表现。

(1)提供表现主题,也可以随意创作表现。

(2)个人独立完成。

提示:本环节学生的练习时间应安排得长一些,提示学生在第一课时的学习基础上应表现得更为丰富、更为完整,启发学生在点法和主题上另辟蹊径。

(3)教师巡视时及时鼓励能合理利用点的形状和颜色的作业,并向学生展示。

(4)作业整体完善:还有什么地方需要调整?

5.讲述作业,集体评价。

(1)学生互评作业,教师对有趣味、有独创性的作业予以表扬与肯定。

(2)启发评价方法:可从内容、色彩、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活动过程:①讲述自己的作品。②4人小组讨论。③班级交流。

6.联系生活,欣赏拓展。

(1)总结本课内容。

(2)欣赏其他画家的点彩画。

第十三课装饰纹样

一、教学目标

.初步了解装饰纹样的技法,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学习以花卉、动物等为题材设计一幅或多幅装饰纹样,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

3.激发学生设计纹样的热情和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装饰纹样是把生活中的自然形象经过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进行艺术加工,使其造型、构图、色彩等都适合实际运用的要求。它具有上下、左右、交叉或中心对称的特点,给人以节奏和谐、稳定、整齐和庄重的美感。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发现具有装饰纹样要素的事物,比如我们自身的五官、植物的叶子、蝴蝶等等都包含了装饰的意义。让学生了解装饰纹样,初步学习设计简单的装饰纹样,是为了培养他们发现生活美并再创生活美的能力。

教材提供了陶瓷、屏风、服饰及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引导他们发现装饰纹样之美。教科书还选取了毕加索的版画《公牛系列》的局部以及形的装饰变化作品、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学生作品,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2.重点、难点。

重点:单幅纹样(花卉或动物)的装饰设计。

难点:同题材不同形式的多幅装饰纹样的设计。

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圆规、尺、绘画铅笔、纸。

(教师)范画、等。

教学过程

.欣赏引入。

(1)出示各种装饰纹样,提问:这些纹样给我们以怎样的美感?

(2)学生交流观摩装饰纹样后的感受。

(3)说说装饰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师小结:装饰纹样是运用夸张、变形、概括和修饰等手法绘制而成的图形,它在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人们称它为“经化装、打扮出来的图形”。

(5)出示课题:《装饰纹样》。

2.交流探讨。

(1)欣赏教材中大师的作品(毕加索的公牛系列作品)、范作(形的装饰变化作品)和同龄人的作品等。

(2)师生共同交流。

3.学生设计。

(1)教师演示形的装饰纹样创作方法。

(2)交流范作的特点,让学生提出从几个绘制手法更好的建议。

(3)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补充建议。

4.尝试创作。

(1)教师提出创作要求:设计单幅纹样作品或多幅同题材不同形式的作品,注意装饰手法的灵活运用,用、圆规、尺子,使你的图案更工整、漂亮。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5.课外延伸。

小结本课内容,并要求学生课外收集自己喜欢的装饰纹样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常用的色彩画工具。

(教师)、范作(色彩的装饰变化作品)等。

教学过程

.总结设计。

(1)评画:评一评前一节课完成的好、中、差三档水平的作业,师生共评。

(2)教师小结:指出普遍性作业存在的问题,表扬设计独特、美观的作业。

2.构思想法。

(1)欣赏学生收集的资料和教师的作品:请学生说说这些作品的色彩装饰特点和涂色的技巧。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4)学生介绍自己带的色彩画材料,以及准备创作哪种色调的装饰色彩的构思。

(5)指名学生介绍创作思路,师生评议并作适当的补充。

3.学生创作。

(1)提供创作意见:尽量考虑工具材料的特性,使作品完善;构图饱满,富有创意;给作品起一个合适的名字。

(2)教师巡视指导,共同合作。

4.拓展延伸。

(1)学生作品完成后,在教室周围张贴作品,并填写教师发给学生的一张问卷调查表:

(2)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调查表进行自评和互评。

(3)课内小结。

(4)有兴趣的同学课外继续进行装饰纹样的练习

第十四课做做陶艺

一、教学目标

.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能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陶艺是土与火的艺术。“土”就是所谓的材料,陶土以其高可塑性、软硬适中、易于成形等特性。做陶艺的土具体分有陶土和瓷土,它们不同的是:①成熟温度不同。是指粘土中矽酸可以充份熔融,达到不渗水的状态。陶土的成熟温度较低,瓷土的成熟高。②成份不同。陶土和瓷土都是粘土,其主要成分都是矽酸和氧化铝。瓷土含铁量较少,没有很多杂质,氧化铝含量较高,熔点也较高。“火”就是通过不同的烧制方法让它产生不同的效果。陶器和瓷器他们在烧制、选料过程中最大的区别是:陶是有空隙的,有很大的吸水性而瓷器的密度是很高的;还有一点,瓷有透明度而陶没有。密度可以通过敲击来判断,透明度可以通过视觉来观察。

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中演变而来,它更注重作品的审美,摆脱了实用功能的制约。我国有近万年的制陶历史,陶艺创作多姿多彩。陶器诞生于火与土的交响之中,是伴随着人类的生活而被自然而然的发现的。自古以来便是碗、盘、杯、壶,或瓶、缸等日用器物的总称,以实用作为目的,在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时至今日,陶瓷器也仍然是现代生活中必备的用品,甚至扩大到建筑、室内装潢、卫浴设备、机械工具、医疗器具、电器材料、电子制品、航天工业等,由此可见,陶瓷在当今的人类生活中,格外具有明显时代意义。除此之外,由于人类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活动大量增加,陶瓷也在艺术的表现上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艺术活动中,陶瓷以其丰富的造型与多彩的釉色,留下了许许多多精彩的艺术珍品。艺术的形象和生活的形象是应该有区别的,艺术需要夸张手法,需要强调某些部分,并不是生活中的真实形象。是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虽然中国陶瓷艺术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它的现代设计观念和对陶瓷材料的研究以及机械化生产水平生产手法,在今天和西方国家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其实工业陶瓷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大工业化陶瓷生产,我们国家工业化起步比西方国家晚,我们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落后的。另外当工业化进入我国陶瓷生产领域,我们把优秀的手工陶瓷当作落后的东西淘汰掉了。

本节教学内容在于让学生初步了解陶艺相关知识,通过欣赏,了解古代、现代陶艺作品的不同功用、审美,知道陶艺制作的不同材料工具和一般制作工序,并重点学习陶艺手工成型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技法,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并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袖套围裙。

(教师)陶艺制作主要工具材料一套,工作衣,(包括陶艺欣赏、制陶历史、材料工具、制作工序、成型技法),不同陶土若干,陶瓶、瓷碗、瓷杯、沙锅、紫砂壶等生活或艺术陶制实物。

教学过程

.欣赏马家窑的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

(2)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提问:花纹表示水纹,瓶可干什么用?

(3)欣赏更多马家窑彩陶,深入了解彩陶文化,提高审美,激发学习兴趣。

2.欣赏优秀陶艺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

(1)提问:美丽的彩陶是用什么做出来的?感受土的材料,了解陶艺作品是土的艺术。

趣味游戏:触摸土,视觉感受土的不同色和质地,(2)出示陶瓷实物,进行触摸、敲打、视觉等感受,区分陶瓷质地的不同。

(3)欣赏更多不同质地的陶土作品,区分古代与现代陶艺作品功能、审美的不同是实用与艺术审美。激发制作兴趣。

3.了解陶艺制作的一般制作工序。

(1)提问:陶艺作品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导入新知识。

(2)图示,讲解制作一般工序。

4.探究学习陶艺四种手工成型方法。

(1)让学生通过玩玩泥,提问:怎样团、挖、捏,搓,压?怎样组合成型?盘、拼等。

(2)欣赏感受不同成型方法制作的陶艺作品,让学生分组探究成型方法。

(3)总结归纳,出示图示录像,教师演示、操作几种方法成型。

5.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选择一种合适的造型方法,集体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1)出示作业要求,选择泥条或泥片成型方法,激发共同创作愿望。

(2)比一比,看谁泥条搓得粗细均匀、长或泥片打得厚薄均匀成型。

(3)大家的泥条或泥片盘、搭起来,组成一件泥的作品,或泥条作品或泥片作品,教噢医师共同参与指导。

6.趣味展示学生共同制作作品,集体进行欣赏,共同评价。(可把有电的灯泡放入镂空的作品中进行展示)

7.总结,拓展学习:欣赏国外的现代陶艺作品,激发热爱中国传统陶瓷艺术,但也看到现代陶艺中国与世界的差距。

(建议可上两课时)

第十五课中国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的

欣赏中国传世名作,通过对名作的欣赏、分析、评述,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的美好感情。

二、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无数的传世名作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财富。通过对中国传世名作的欣赏与了解,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学习美术创造的方法,提高艺术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得到热爱民族文化的思想教育。教材中呈现了中国自唐宋以来的多幅名作,主要为中国画作品,其中也包括了一件唐朝的雕刻作品。中国画的题材涉及人物、山水与花鸟,在表现形式上既有工笔,也有写意、白描,意在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对中国的传世名作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每一幅作品都配了相关的文字资料,以提高学生对文字的解读能力。对于作品,教师要巧妙地创设问题与情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展开对名作的赏析活动,从主题到形式、从内容到方法、从美术到人文等,充分地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由于作品较多,教师要善于理清赏析的思路与层次,从多个方面展开有效的欣赏活动,而不要零散地逐一欣赏和分析每一件作品。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感受,教师可结合课本中的作品,适当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拓展学生的欣赏层次。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整个的欣赏活动中教师不要过于单一地采取讲解的方法,可以通过尝试、分析、讨论、体验、对比等多种活动,充分地调动学生的艺术感觉,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相互交流、表达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交流与评述中欣赏中国的传世名作,感受名作的艺术特点与魅力,了解名作的文化内涵。

难点:学生对作品欣赏感受的语言表述,及对作品时代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单了解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师)教学的制作。

教学过程

.引入学习,揭示课题。

(1)教师点击,在古典音乐声中播放书中的作品,请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些名作属于什么艺术形式?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多媒体播放完每一幅作品后,出现所有作品排列的画面,并设置成点哪一幅画,哪一幅画即可放大展示的模式,然后请学生回答交流,教师明确作品的种类、题材、艺术表现形式、学生的艺术感觉等。

2.作品分析,艺术欣赏。

(1)教师引语:在中国的历史上,唐朝曾出现了一个繁荣盛世的局面,反映在艺术作品中,也出现了鲜明的特征,请同学们仔细分析,你觉得哪几件作品是唐朝的,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点击,出现四幅唐朝的作品,教师小结其主要艺术特点,并通过再展现几幅具有唐朝典型特点的艺术作品。

(2)作品研读,评述交流。

请学生仔细研读课本中的文字资料,并欣赏作品:表现了什么内容?好在哪里?仔细观察后又有哪些新的发现?

(3)分小组研读宋、元、五代、明的作品,并在各自的小组中进行汇报与交流活动,鼓励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

(4)教师点击,出现知识连线题,如:

《捣练图》

风俗画

《墨葡萄图》

精湛的写生技巧

《清明上河图》

脸型丰满,设色工丽

《写生珍禽图》

水墨大写意

3.引导体验,提高审美感受。

自由选择一幅画,用文字描述自己对这幅画的认识与感受。

4.交流感受,情感教育。

学生讲述自己的认识,主题可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灿烂与伟大”或“热爱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与艺术”。

5.课外拓展。

教师提供相关的网址,鼓励学生上网查询中国传世名作的情况。

教学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美术万花筒》是本套教材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设立本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万花筒》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性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它以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首页图版的相关背景知识。“温馨提示”是针对小学生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直观地加以引导。“美术常识”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相关链接”提供的是与本册美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以美学欣赏或美术知识为主。

2.本册“首页图版说明”对中国明清家具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重点介绍了中国家具工艺的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结构、选材和造型艺术风貌。“温馨提示”介绍了画水彩画时应准备的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出了掌握水分多少的建议。对初学水彩画的儿童,特别需要告诉他合理使用水量正确方法。同时还提示在绘画中要随时保持笔的干净,这是学习水彩画的关键之一。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不同的地方。“美术常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特殊作用,学会利用丰富的线条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以上这些内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

《美术万花筒》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哪些中国家具?你能说说明代家具的特点吗?上美术课时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画工具?线条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怎样表现丰富的线条?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表现哪些丰富的线条?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尝试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画出书上没有的效果等。利用这个栏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二篇: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

第十二课 奇妙的点彩画

第二课时

第十三课 装饰纹样

第二课时

教学万花筒

一、教学目标

《美术万花筒》是本套教材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设立本栏目,是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术万花筒》中的内容就是以较为浅显的方式来对教材中的共性内容作出一定的解释,便于学生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也能进一步地学习相关内容。

二、教材分析

1.“首页图版说明”是针对首页欣赏祖国优秀传统文化而设置的,它以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了首页图版的相关背景知识。“温馨提示”是针对小学生在使用美术工具材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并以图片说明的方式,直观地加以引导。“美术常识”是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经常要用到的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技法,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示出来。“相关链接”提供的是与本册美术知识学习有关的一些资料,主要是以美学欣赏或美术知识为主。

2.本册“首页图版说明”对中国明清家具作了一个简单的说明,重点介绍了中国家具工艺的发展历史,特别介绍了明式家具的结构、选材和造型艺术风貌。“温馨提示”介绍了画水彩画时应准备的工具和材料,重点提出了掌握水分多少的建议。对初学水彩画的儿童,特别需要告诉他合理使用水量正确方法。同时还提示在绘画中要随时保持笔的干净,这是学习水彩画的关键之一。让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美术课与其他学科一个很不同的地方。“美术常识”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详细展示了线条的表现力,使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和感受线条在美术创作中的特殊作用,学会利用丰富的线条提高自己的造型表现能力。以上这些内容便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尝试的欲望。

三、教学建议

《美术万花筒》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课外阅读、练习为主,教师可以结合本册的学习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如:你知道哪些中国家具?你能说说明代家具的特点吗?上美术课时如何正确使用水彩画工具?线条在绘画创作中有什么作用?在绘画创作中怎样表现丰富的线条?不同的工具和材料可以表现哪些丰富的线条?也可以提出一些要求,如:尝试用书上介绍的方法来进行练习,画出书上没有的效果等。利用这个栏目,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设计1

浙美版小学三年级美术第六册全册教学

设计1

第1课、家乡的桥

教材分析

没有记忆,人的一切心理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能的。学生虽然词语记忆在不断发展,可是仍以形象记忆为主,本课主要是依靠记忆形象来学习画桥,锻炼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因此指导重点应放在激发有意识记忆的积极性上,并经过思考以后能进行创造性表现。通过对桥的描绘、塑造等活动,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启发观察记忆重点,激发记忆的积极性。

难点:经过记忆思考后的创造性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有关桥的相关文化,欣赏桥的美丽。

2.了解桥的基本结构和形状,通过对桥的描绘进行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3.培养观察力、记忆能力以及根据记忆表现画面,表现视觉感受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事先了解桥的实用和审美作用,水彩笔等绘画材料。

(教师)各种桥的图片资料,有关桥的文字作品、范画等。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桥,像彩虹一样美丽;桥,可使天堑变通途;桥,把希望送给苦难的人们;桥,把友谊传遍世界。

看到课题里的“桥”,首先浮现于我们脑海中的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你们知道的桥有哪些呢?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有名的桥?

学生:赵州桥、卢沟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泸定桥……

2.桥的文化。

(1)桥是艺术品。

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桥,这些桥有中国的、外国的;有古代的也有现代的。

教师出示桥的图片,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①你比较喜欢哪种桥,能否从美术的角度来谈谈喜欢的理由。(从桥梁的形体、线条、色彩、光影及其周边环境的协调等方面赏析)

②能否用优美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桥?(结合图片资料的展示描述)

范例:桥是自然界一道靓丽的风景。

“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正桥连接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教师总结:通过欣赏,我们知道桥有着美丽的姿态,它既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实用价值,又是精美的艺术品,成为人们审美观赏的很好对象。

2.桥是效益的纽带。

教师提问:桥除了是人们审美观赏的对象外,它还有什么功劳吗?

学生根据事先了解到的知识进行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桥是经济发展的纽带。要想富先修路,要把路修得四通八达就需要造桥。如:北京的立交桥、杭州的钱塘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等,都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着贡献。同学们还记得北约轰炸南联盟的历史吗?对南联盟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千亿美元,其中被炸毁的桥梁有50多座。

3.桥是历史的见证。

教师:桥除了是精美的艺术品,是效益的纽带,它还能使我们联想到什么吗?

请大家看一首诗:“晓月照芦沟,大河曾流泪和血;狼烟腾燕蓟,长桥犹记恨与仇”。你们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座桥吗?芦沟桥。

教师归纳:芦沟桥使我们想到了“七七事变”,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桥上的古狮,曾亲历了战地烽烟,看到它,历史的沧桑感油然而生。桥成了历史的见证。

4.欣赏大师笔下的桥。

出示图片资料,学生欣赏。

教师提问:①美术大师们用怎样的形式再现美丽的桥?

②大师笔下的桥在造型上、色彩上、功用上分别有什么特点?

③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教师:大师们用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再现桥的美丽、桥的历史,用这种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5.拓展《心中的桥》。

教师:还有一种桥,它既不架在水上,也不架在陆地上,建造它们甚至用不上一砖一瓦,可它们却实实在在地发挥着“桥”的作用,你们猜猜是什么桥呢?

学生猜测回答。

欣赏“心中的桥”有关图片,学生讨论。

教师提问:资料中的“桥”与现实生活中见到的桥有什么差别?学生从桥的形、色、材质、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心中的桥有许多种:有友谊的桥,有关爱的桥,有希望的桥。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有形的桥设计制作立体贺卡,来传递那份友谊、那份关爱和那份希望。

学生快速用单线勾勒的方式将心中的桥画下来。

6.评述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同学们设计的桥。

在欣赏的同时,请思考下列问题:

(1)同学设计的桥,有什么特点?

(2)有哪些可取之处?说说你最欣赏的作品。

(3)如果根据设计图稿建造大桥,你建议用怎样的材质更合适?

7.小结。

教师: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桥的美丽的姿态,艺术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设计的桥。下节美术课,请同学们带好彩纸或彩泥把漂亮的桥制作出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废弃材料或彩泥进行设计与制作简单的桥梁模型;

学生能运用自己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设计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与制作的方法步骤。

难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毛线、纸张、纸盒等废弃材料,彩泥,剪刀,胶水等。

(教师)制作及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教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桥的文化,欣赏了大师笔下的桥以及同学们设计的桥,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制作漂亮的“桥”。

2.讨论用什么方法制作“桥”。

说说自己准备的废弃材料以及制作设想。

教师: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废弃材料,如纸盒、纸箱、毛线等,将它们巧妙地利用、组合、插接,可以创造一件新的艺术品,一座特别的桥。

3.欣赏图片,各种各样的桥、一座特别的桥。

学生边看边思考,自己准备的材料可以用来干什么?

教师:国内外有许许多多的桥,它们造型、材料、色彩各异。今天我们也要像这些设计师一样,用这些材料设计创造一座特别的桥。

4.每四个人为合作小组,学习制作桥的方法步骤。

(1)教师示范捏做一座泥“桥”。

教师特别强调拼接、捏压等操作要点。

(2)师生合作,示范综合材料制作一座立体桥。

教师强调纸盒拼接、用线缠绕等要点。

(3)对“桥”进行装饰。

教师:用彩纸剪贴或彩泥捏制细小部件,如墩、梁、索、柱等进行装饰,可以使“桥”更美。

5.展示作业,进行互评和评选优秀作业。

6.作业。

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桥”的制作,教师巡视辅导。

(1)在进行“桥”的制作时,碰到了什么问题?同学之间合作愉快吗?

(2)你们制作的“桥”,代表了你们的什么心愿或者希望?

(3)你觉得哪个小组设计制作的“桥”最棒?为什么?

第2课、新老厨房

教材分析

厨房是每户家庭必不可缺的。通常,厨房可以折射出一个家庭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状况。厨房的变迁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学生观察厨房就是引导学生学习仔细地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通过画画家中的厨房或想象中的厨房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选择颜文樑的色粉画《厨房》作为欣赏的范例,可以使学生了解美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同时通过新老厨房两张照片的比较分析,观察厨房中常用物品的变革,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经济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真切地感受新生活的美好。三幅不同表现方法的学生作品为学生的创作、表现活动提供了参考的样本,也告诉了学生对自己的创作形式可以作出多种选择,拓宽了学生的造型表现手法。

2.重点、难点。

重点:观察厨房、用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表现厨房。

难点:表现出厨房的细节。(特别是厨房中常用的物品。)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新老厨房的变迁,切实地感受时代新貌,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通过画画家中现在的厨房或想象中的未来厨房,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新老厨房的图片、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等。

教学过程

.欣赏导入。

教师利用出示蒸笼、水瓢、橄面杖、铁锅等传统的厨房用具,由此引出老厨房的图片欣赏。接着欣赏新厨房的图片。揭示课题《新老厨房》。

2.谈话交流。

同学互相介绍自己家的厨房(包括厨房格局、常用的物品等)。

3.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画家关于《厨房》的绘画作品和学生示范作品,学生欣赏分析其表现内容与表现方法。

4.创作表现。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画画自家现在的厨房,教师巡回辅导。

5.交流评价。

学生展示作品,互相介绍作品并互相评价。教师总体评价。

6.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铅画纸、水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师)相关(画家的作品、学生作品、各种厨房里的新颖物品)等。

教学过程

.游戏引入。

教师请学生为他设计一套厨房用具,引出本节课的任务——画想象中的厨房。

2.欣赏启发。

教师用展示新颖的厨房用具,学生欣赏分析其造型特点与用途。

3.小组讨论。

大家想象中的未来厨房会是怎样的?

4.创作表现。

四人小组合作,创作一幅未来厨房的想象画。教师巡回辅导。

5.作品交流。

展示作品,小组派代表介绍创作思路。

师生共同评价。

6.小结下课。

第3课、设计小板报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选择学生熟悉的板报为切入点,把板报的设计、制作、欣赏、评说等知识元素和能力培养综合起来,激发学生探究设计艺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和设计能力,以此形成艺术设计方面的美术素养。

板报是一种常见的群众性宣传工具。教材第8页形象直观地介绍了节庆、活动时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第9页上图通过介绍《数学小报》,让学生了解一般小板报的内容、结构、比例、编排方式、色彩搭配等,感受平面设计的形式和规律。而第9页下图介绍了三种不同的版面编排方法,提供学生作业参考,引导学生创作思路的多样化。

2.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简单的版面设计。

难点:板报设计的创意。

教学目标

.了解板报的基本组成要素,感受不同板报的特点和作用。

2.学习简单的板报版面设计,提高学生处理信息资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优秀学生作业、颜料、铅笔、尺子。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要举行庆祝“六一”板报比赛,班里请你来设计,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内容和形式?小组讨论交流。

(2)揭示课题《设计小板报》。

2.引导欣赏,加强体验。

(1)演示cAI(有关庆祝“六一”的板报设计稿等),学生欣赏。

(2)请学生说说欣赏感受,教师小结:①这些板报的形式透出浓浓的节庆气氛,起到了宣传活动的效果;②以图为主的板报一般由主图和标题组成。

3.传授方法,激发创意。

(1)确定板报主题。

(2)进行标题设计。①学生思考:进行板报美术字的设计应该注意哪些方面?②教师讲评: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楷体、黑体、隶书、变体等美术字。美术字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实用字体。随着电脑技术的运用,又出现了许多新设计的字体(展示各种字体)。③教师示范。(选择学生最喜欢表现的变体美术字示范。)

(3)绘制主题插图。①明确要求:插图、标题的内容要和板报的主题思想一致。突出代表性的图片,同时要有形状、大小、位置和疏密的变化。②教师示范。

教学后,继续演示cAI,欣赏优秀板报设计稿,拓宽学生视野。

4.作业练习,表现感受。

(1)提出作业的要求:以“节庆、活动宣传”为内容,设计一个以图为主的小板报,要求主题突出、个性活泼、色彩明快。

(2)学生创作,教师指导。

5.展示作业,欣赏交流。

(1)小组内作业交流、评议。

(2)全班欣赏、评述典型作业,教师小结。

评价建议:①板面构图是否有主次变化,主要图片是否突出;②内容、字体是否有创意,与众不同;③作品的版式与色彩的表现是否和谐统一等。

6.学以致用,社会实践。

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帮助社区出一期节庆或主题宣传板报。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油画棒或水粉画工具、铅笔、尺子、剪刀、胶水等。

(教师)cAI、图片资料、学生优秀作业、其他形式的板报资料。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1)学生欣赏:除了以图为主的板报形式,还有图文结合的板报。今天,我们学习图文结合的小板报设计。演示,学生欣赏图文结合的优秀板报设计。

(2)学生讨论:这些板报好在那里?它的题图和文字的位置安排如何?色彩处理怎么样?还有哪些你认为成功的地方?教师总结。

(3)学生思考:怎样借鉴优秀板报设计的经验,进行小板报设计?(从创意、编排、色彩搭配等方面考虑。)

2.学习探究,激发创意。

(1)板报构成的一般内容:报头、题图、栏目、插图、期号、花边等。

(2)板报设计的基本要求:①分清主次,安排好报头,突出重点;②和题目、插图、题花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图文搭配的比例要得当;③题目的字体、大小要适当,文字排列横竖应有变化;④要使版面保持平衡稳定,注意图文穿插,疏密适宜;⑤版面某些地方可适当留空。

(3)板报设计的大致顺序:①确立主题。②勾画版面草图。③排版。④画报头和题图、插图。⑤写标题。⑥修整装饰。

3.创意设计,作业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和内容,设计一张有创意的小板报。可以独立思考完成,也可以与同学合作完成。

(2)要求:写出设计意图,即创意。

4.作业欣赏,开拓思维。

(1)学生作业展评,课堂小结。

(2)收藏、保存学生的优秀作品。

5.提出主题,拓展延伸。

课后,在电脑老师或家长的指导下,制作一张电子小板报,或其他形式的小板报,举办一次小报交流展。

第4课、我的喜怒哀乐

教材分析

小学生表现各种人物时,大多表现开心、活泼、顽皮、欢乐的一面,较少表现愤怒、悲哀等神态,因而在表现人物的表情时有较大的局限性。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单纯的人物表现方式,较全面地认识、理解和正确表达人物的心情世界,我们编写了这一课。

本课特别强调对人物表情神态的解析与表现。强调把人物眉毛、眼睛和嘴巴等主要表情特征加以夸张,运用多种形式加以造型表现,增添人物的艺术光彩。

具体教学为2课时,一课以线描写生为主,一课以色彩表现为主。

2.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尝试用不同形式来表现人物的表情神态。

教学难点:人物表情的主要特征的把握与夸张表现。

教学目标

.了解人物的各种表情,学习运用夸张、变形等方法来表现人物的不同神态。

2.欣赏运用各种方式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提高学生对人物表情的感性认识,以及懂得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3.尝试不同工具、材料和表现过程,丰富视觉和审美经验。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各种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纪律,安定情绪,检查学生课前准备情况。

2.听音表演。

听一听:大笑、嚎叫、叹气、哭泣等声音。

演一演:根据声音做出表情,并谈谈感受。教师用数码相机拍下学生的各种表情。

3.感知引趣。

①播放刚拍的数码相片,展示课前收集的相关知识及图片资料等。让学生直观人物基本的面部表情。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②引导观察人物的表情特征,展示人物由远及近面部的特写镜头,充分感知不同人物面部的眉、眼、嘴等主要表情特征。

③欣赏艺术家作品中的人物面部表情的表现方法。

④欣赏儿童线描写生作品,与真实的学生图片进行对照。分析如何用明晰夸张、想象的艺术形式表现人物的眉发、眼睛、嘴巴等主要特征。

4.尝试探趣。

以两人为一组,把学生分成各个合作小组。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观察进行大胆自由的线描写生。

教师巡视中给予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太小、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的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采用整体评价的形式表扬优点,点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些建设性的建议。评价点主要放在构图是否合理、造型是否准确、线条是否肯定流畅上。

课后请学生选择搜寻各种表现人物表情的图片资料。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签字笔、记号笔等。

(教师)尽可能多的各种人物表情图片资料、签字笔、记号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安静情绪,检查课前准备。

2.表演揭题。

我们都知道,人的面部表情是非常丰富的。教师表演一下,请同学们猜一猜。

教师做微笑、生气等不同表情,提问:学生喜欢教师的哪一张脸,引出关键词:喜怒哀乐。

请不同学生表演各种表情,形成关键词:丰富多彩。

请同桌面对面地表演各种表情,体验其中的乐趣。

揭题:《我的喜怒哀乐》。

3.欣赏画家用夸张的手法表现的各种表情的脸,感受艺术夸张的巨大感染力,接触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夸张法,激发学生对艺术化表现的兴趣。

4.表现表情。

这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解决重点和难点的方法是:集体讨论、探究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讨论、探究“不同表情的表现方法”。

组织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一件作品。通过这一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表现力和运用各种媒材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享受创作的乐趣。

5.欣赏表情。

围绕两个问题进行作业欣赏:表现得好吗?怎样可以更好?肯定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探究更丰富的表现方法。

6.感悟表情。

实现主题的拓展,畅谈表现各种表情的绘画感受。

第5课、幽默大师

教材分析

.编写思路。

漫画一词在中文中有两种意思。一种是指笔触简练,篇幅短小,风格具有讽刺、幽默和诙谐的味道,而却蕴含深刻寓意的单幅绘画作品;另一种是指画风精致写实,内容宽泛,风格各异,运用分境式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的多幅绘画作品。两者虽然都属于绘画艺术,但不属于同一类别,彼此之间的差异甚大。不过由于语言习惯已经养成,人们已经习惯把这两者均称为漫画。漫画,作为一种特殊的画种,它扎根于现实生活,是漫画家对一些生活现象的独特心理感受,这种感受通过夸张变形等表现技法,跃然纸上,又以欣赏为手段,对人及社会起到一定警醒、启示作用。儿童漫画则是指以6—11岁的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漫画,内容简单易懂。成功的儿童漫画也有很多成人读者,如《多啦A梦》、《樱桃小丸子》等。自漫画诞生以来,不但得到成人们的关注,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材选了许多成人画像的漫画及儿童漫画,像《八戒赶新潮》中的八戒竟然隆鼻成大象样,让师父和两位师兄弟目瞪口呆,颇为有趣;三幅《无题》中的一幅画了一个人走了迷宫后居然连走路也像走迷宫了,也很有意思;还有其他像《棋迷》、《突破》等也挺幽默。另外,教材还选了漫画家张乐平笔下的三毛喜、怒、哀、乐各种造型,卓别林漫画像等一些小朋友喜欢的漫画。另外,教材中的几幅学生作品,给了学生亲切的感受。通过画漫画像,训练学生观察生活,夸张、简练描绘人物头像的技能、技巧的表现力,培养想象力,提高审美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创作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难点:创作的作品有一定的表现力和创意。

教学目标

.欣赏优秀漫画作品,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

2.学习漫画夸张的表现手法,能根据自己或同学的面部特征,或某一个主题画一些有趣的漫画像,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初步概括力及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以幽默的心态对待生活,从而使自己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外观察自己的外貌特征;收集自己喜欢的漫画作品。

(教师)准备中外漫画名作、教师范作、学生作品及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知,引导思考。

(1)出示一幅有生活气息的儿童漫画,请学生说说自己对漫画的初步感受。

(2)教师小结并示范漫画。

(3)提问:漫画有什么特征?跟其他画种有什么区别?

2.欣赏讨论,激发兴趣。

(1)出示:中外名作、范作、学生作品等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

(2)请学生谈谈其中感兴趣的内容,说说感受。

(3)欣赏课本中的漫画。

(4)师生共同概括构思,可以从造型(漫画可以夸张、变形)、线条、色彩等来比较。

3.学生创作,提供建议。

根据下面的主题建议,结合以上的欣赏、分析,让学生创作。

(1)为自己或同学画张漫画像。

(2)创作建议:抓住人物主要特征,可以夸张、变形;投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更有感染力;发挥作画工具的特性,使材料、工具的使用更能表现作品的主题。

4.指导创意,因材施教。

(1)表扬大胆创作的同学。

(2)表扬作品有特别含义的同学。

(3)指出共同不足的地方。

5.作业讲评,加强体验。

(1)对作品优点、缺点进行讲评,并指出创作的内容走向。

(2)课外收集生活中感兴趣的素材。

第四篇:人美版第十册美术教案全册

第1课:人民的艺术家——齐白石 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

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隐性目标: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学生交流资料:

请2~3位同学向大家介绍齐白石。(要求用自己的语言简单的介绍)三引导欣赏:

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最初,齐白石画的虾,长臂和躯干变化不多,长须也大多画成平摆的6条长线。他自己很不满意。于是,他在家中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碗里养着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从此,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河虾与对虾的结合,创造了艺术中的“虾”。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他为什么会留下大量的作品?(勤奋刻苦)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故事)他知道自己年纪大了以后画工笔画会很吃力,于是就趁年轻时画了很多张工笔的小虫,但是并不添加其他内容。年纪大了以后,只在每一幅画中添加写意的花草即可完成每日自己规定的绘画量。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 篆刻:鲁班门下 书法:发扬民族文化

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论画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5.分组研究(欣赏、学生模仿分析)书中其他作品的特点(意境、表现方法、画面效果等)选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谈谈它给你的感受。

四、小结:

第2课:20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2课时)课时:2课时 课业类型:欣赏评述 教学目标:

显性目标: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隐性目标: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三介绍马蒂斯: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观察与比较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何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金鱼》毕加索《多拉玛尔肖像》高更《静物》。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四、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五、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第二节

一、学生创作

二、作品点品

亨利·马蒂斯(1869-1954)法国画家,野兽派的代表人物,青年时代曾在巴黎装饰美术学校学习,1895年进巴黎美术学院,从象征派画家莫罗学习,后受后期印象派的影响,并吸取东方艺术及非洲艺术的表现方法,形式“综合的单纯化”画风,提出“纯粹绘画”的主张,1906年后的作品,造型夸张,多用单纯的线描和色块的组合,形成装饰感的画风,追求装饰和形式感,是马蒂斯艺术的本质。他也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他是现代派雕塑的先驱者之一,其雕塑作品追求简洁、结实的风格。第3课 精细的描写

课时:1课时 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显性目标: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隐性目标:通过欣赏与表现,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检查作业完成情况。二欣赏分析:

1.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简单解释素描的含义,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那一幅更精美?为什么?回忆: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

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

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请学生再画出几种。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 三安排静物写生

教师指导作画。学生完成写生。

四、展评与小结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第四课、《色彩的对比》 显性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彩对比的形式美感,能初步运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完成一幅作业。

能力目标:通过欣赏、分析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色彩对比现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隐性目标:通过欣赏我国古建筑及民间工艺品中对色彩的运用,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热爱生活的情感及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色彩的对比关系,感受对比的形式美感。教学难点:艺术实践中对比色的选择与搭配。

导入新课:生活中有很多对比现象,在色彩世界也是一样。出示课题:色彩的对比 讲授新课: 结合图片分析:

1.哪些色彩是对比色?(出示色相环)2.引导学生分析色相环中的色彩,找出对比色。

3.总结:色相环中互为150。一180。的色彩为强烈对比。4.山示色卡,请学生挑出几组对比色。

5.生活中的对比色。提问:我们周围哪儿有对比色? 6.观察教材上的图片,找出有哪些对比色?给你什么感觉? 7.分析课本上画家作品。提问:画面上用了哪些对比色?有什么作用? 8.继续分析课件——艺术作品中对比色的作用。运用色彩的对比进行民间工艺品色彩设计。1.为学生提供民间工艺品设计图。2.分析如何用对比色设计颜色。出示部分运用对比色的剪贴画作品,引导学生课后进一步练习。

作业展评: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并评价。课后小结:

第5课让色彩动起来(2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作业。

2、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教学重点 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 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二.讲授新课

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

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1)介绍画家 野兽派画家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这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时期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 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2、分析课本第11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彩纸?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纸,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

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色彩还和什么因素有关系?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形象。

三、布置作业 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学生作画。

四、展示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五、小结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引导学生回家进一步实践。

第6课台历、挂历的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知识,学习制作方法。

2、尝试运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设计制作台历或挂历。

3、通过收集、欣赏、讨论、设计等综合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关注生活与设计的意识,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台历和挂历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彩纸、各种工具和材料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将设计的美观性与实用性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款挂历,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 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学习演示课件或对比观看各种新旧挂历。

2、通过新旧台历、挂历的对比,你从它们的造型设计、色彩、功能和选用的材料方面发现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以组为单位探究学习,并回答问题。总之,随着生活的不断进步,台历和挂历的外观设计装饰性越来越强,在功能上也越来越讲究多用性,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深入研究 以组为单位,把本组学生带来的最有特色的挂历或台历介绍给大家。

4、小结:从以上同学们的介绍中。我们了解到,挂历和台历不仅是记录时间的工具,而且还能美化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乐趣。

5、提问(1)台历和挂历最基本的结构包括哪些?(2)仔细观察你们带来的日历,看看在日期的设定上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让你们在日历上来注明时间,你们会有哪些创新?(4)如果我们为2008年奥运会的运动员设计一款台历,那么你认为哪些时间应当强调出来

三、布置作业

1、根据奥运会运动员的需要,以组为单位,设计一件台历或日历。

2、利用现有的纸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3、解决问题:(1)创作构思(2)互相启发拓展思路,避免作品千篇一律。(3)确定制作方案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第7课衣架的联想(1课时)教学目标

1、根据生活中衣架的形状特点,经过想象、设计、加工可以制成新的作品。

2、利用生活中最普通的衣架,通过联想、想象、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

3、培养学生丰富想象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学会综合使用材料,激发学生创新热情。教学重点

根据衣架的形状特征进行设计,通过联想、想象,利用多种方法制作成新奇有趣的作品。教学难点

巧妙利用衣架形状设计制作。

教学准备 制作材料、衣架、教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映教学课件。

提问:

1、观察作品是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

2、选用了哪些辅助材料?

3、作品有哪些创新表现?(出示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引导学生欣赏书中毕加索《牛头》,分析“奇思秒想”。

2、启发学生根据一个衣架进行联想。提问:根据这个衣架你联想到什么?说一说你有什么新的想法?

3、组织学生看书分析书中作品。提问:你喜欢哪件作品?说说理由。作品是利用哪些辅助材料制作的?

4、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把你的设计想法与同学交流。

三、布置作业

请你根据准备的衣架进行联想,利用多种辅助材料制作新奇有趣的作品。1 如何巧妙利用衣架的形状。

2、选用恰当的辅助材料。

3、鼓励“奇思秒想”。

五、展示作品

六、小结 设计能体现奇思秒想,制作精细巧妙,使用辅助材料,作品有创新表现,美观。

第8课拼贴添画(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思考比较、想象与讨论,学生感知绘画与拼贴不同效果,了解拼贴画艺术形式美,提高审美趣味。

2、学会拼贴画的基本技法,尝试剪纸,撕纸方法和粘贴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制作中感受创造活动的乐趣。教学重点 利用收集的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进行拼贴添画制作。教学难点

纸材的巧妙利用,创新的表现内容。

教学准备 废旧挂历、广告纸、彩纸等、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教学课件)

1、示各种纸材。

2、据纸材设计拼贴内容

3、拼贴方法。

二、讲授新课 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析纸材的肌理和花纹图案。

2、组织欣赏交流。

(1)书中第16页毕加索的作品拼贴画《吉他》。(2)学生优秀作品。

(3)分析拼贴方法和添画方法。每组重点分析一幅作品。

3、师演示剪纸添画和撕纸添画。(1)提示作业步骤:构思(确定主题)—选纸材——构图——剪纸或撕纸——贴——添画。(2)添画部分要注意与画面的内容和色彩协调一致

(3)观察学习制作方法,了解剪纸拼贴和撕纸拼贴的基本方法。

三、布置作业

1、巧妙利用纸材拼贴一幅作品进行适当的添画。

2、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3、巧妙利用纸材,创新设计表现主题,添画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协调一致。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欣赏用废旧印刷品制成的艺术作品。用巧手变废为宝,让它们成为美化环境的艺术品。

第9课我的牙刷(2课时)教学目标: 显性:

1、了解牙刷的种类、结构及特点,认识功能与牙刷样式的关系。

2、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功能 独特而实用的牙刷。隐性:

1、感受设计中“以人为本”的理念。

2、养成良好的护齿习惯。

教学方案: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观察欣赏法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探究不同的牙刷,大胆想象,设计不同功能的牙刷。教学难点:为自己设计出有个性的牙刷,其样式为功能服务,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教学过程:

一、导入:牙刷是我们的好伙伴,你现在用的牙刷是什么样的呢?给大家说一说。(学生发言)教师小结:保护牙齿,就要常刷牙,用牙刷也很有讲究的。不同的牙刷有不同的功能。

二、新授:

1、有很多同学不满足于市场上出售的牙刷,想要自己设计一把特别的牙刷。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想法吧!

2、(课件出示,欣赏分析)小小牙刷在细节上作了那些精巧的设计?比一比,它们的头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样设计?这里的设计起什么作用?它的把为什么是弯弯曲曲的?它的颈部为什么是弯的(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A、三个大小尺寸不同的牙刷,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使用。B、多个刷头,更全面的清理牙齿。C、刷柄,与人的手形相吻合,防滑。D、刷颈,弯曲而有弹性„„

三、学生活动:我的牙刷我做主 设计要求:以人为本,突出创意,美观大方,材料环保。

四、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来评价。

第10课便笺盒的设计(1课时)教学目标

1、纸盒、塑料瓶、纸筒本身有多种造型,经过加工、变形便可以千姿百态、巧妙的组合、装饰为生活所用,具备新的使用价值。

2、学习书中的便笺作品,了解纸盒加工变形的方法,掌握组合装饰的方法,完成便笺盒的设计与制作。

3、通过便笺盒的设计,提高立体思维、组合加工及工艺制作的能力。教学重点 纸盒的加工、组合,与便笺盒的实用价值相关的设计与制作。教学难点作品的实用、美观、新颖、牢固。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盒子、彩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一组纸盒材料,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包装盒的区别(外观、形状、色彩)。

二、讲授新课

1、布置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便笺盒作品.小组分析研究书中10余件便笺盒作品,并分别介绍喜欢的理由。

2、提问:便笺盒有哪些用途?放在何处?应有哪些设置?

3、布置小组确定制作的材料,结合用途进行设计。

三、布置作业

1、用废旧纸盒、纸筒、塑料盒及身边材料,制作一个造型新颖、实用美观的便笺盒。

2、要求:实用、新颖、美观、耐用。

3、按照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便笺盒的制作。

4、教师巡视辅导。

四、展示作品

同学之间互相欣赏,分别介绍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出不足及修改建议。

五、小结 废旧材料还可以做什么?

与其他的材料相比有哪些好处?

第11课在快乐的节日里(2课时)教学目标

1、启发学生感受节日热烈、欢快、富有激情的气氛,将自己印象最深刻的部分进行构思表现

2、了解刮蜡画纸的制作方法,运用刮蜡手法创作出生动有趣的节日场面。

3、引导学生体会生活的美,培养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选择色彩和有特色的场面表现节日的气氛。教学难点

能比较丰富的运用刮刻版的艺术语言。教学准备 油画棒、牙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组织接龙游戏:迅速的报出自己知道的节日名称。

二、讲授新课

1、你知道这些节日都有哪些活动方式吗?

(1)看到这些节日名称,你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哪些形象?(2)这个节日中最典型的装扮和活动是什么?(3)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发生?

(4)你们小组能为同学们表演一下吗?

(5)你认为用什么颜色(一种或几种)最能表现当时的气氛?

2、涂好彩色底色与黑色底色色刮画纸是怎么制作的?

3、绘画时应注意什么?

4、根据学生的创意介绍构图、疏密关系、明暗关系等。

三、布置作业

利用油画棒涂底的方法,与人合作独立完成制作一幅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版画。

四、展示作品

五、小结

新挑战:由此你又想到了哪些新的美术创作方法? 第12课卡通——动起来的漫画(2课时)教学目标

1、欣赏多种形式的漫画卡通作品,认识漫画卡通的一般表现规律和表现特点。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及对多种美术形式的认识和理解。

2、学习绘制有特点的卡通造型。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体会卡通创作的乐趣。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对“卡通”、“漫画|、”“动漫”、“动画”等概念有比较明确的界定,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通过欣赏和评述活动对学生以往的生活经验进行梳理和归纳,从而对“卡通”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教学难点

运用卡通造型手法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 铅笔、水彩笔、彩色铅笔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上课了,教师请一位同学帮忙关一门。假想一:同学不太明白老师的意图,但还是把门关上了。假想二:同学很高兴的站起来,跑过去关上了门。

二、讲授新课

1、快速示范两幅小品卡通。作品一:学生高兴的站起来。作品二:跑过去关门。

2、引导学生分析:

(1)卡通为什么叫动起来的漫画?(2)都在哪些方面可表现“动”?

3、引导学生分析“表情之动”,教师及时归纳学生分析整理的造型信息。

4、查找资料,小组归纳:

(1)你找到多少种卡通的表情?

(2)这些表情都代表了人物的什么神态?(3)表情为什么这样夸张?不画得这么夸张可以吗(4)我们在画夸张的表情时应注意什么?试着画一下

5、引导学生分析“动态之动”,教师结合实例分析并示范几个卡通作品,例如:孙悟空奋力挥棒、机器猫垂手无奈、《花木兰》中的小蟋蟀奔跑逃命等。

6、卡通与漫画有什么区别?教材中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卡通漫画作品,它们都有哪些艺术特色?

三、布置作业

选择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卡通形象,创作出它下一场景的动作表情变化。

四、展示作品

组织“电视台优秀卡通动漫节日展播”活动。

五、小结

欣赏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卡通作品。

第13课电脑美术——巧用卡通形象

教学目标:

1、学习素材的多种处理方法和合理应用,学习图形处理软件的导入、设计和合成功能,认识利用电脑进行设计创作的特点。

2、注重对设计内容的梳理和选择、归纳,按设计的需要进行重新组合变化,形成最终的设计成果。

3、锻炼和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精神。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如何更好的运用电脑图形处理的功能与自己设计所需要的内容有机的结合。教学难点:

对图形处理软件中“矢量”概念的认识及对矢量图形素材合理的使用。教学过程:

1、引入: 展示各种类型的电子贺卡,请同学说出喜欢的类型,说出其中最吸引你的部分。

2、讲授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电子贺卡这么受欢迎吗?”学生回答原因。“那么,这些漂亮的贺卡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呢?下面我们来看看如何借助电脑美术手段将喜欢的卡通形象巧妙运用在电子贺卡上。教师讲授如何制作电子贺卡。(1)明确设计主题

(2)选择合适的制作电子贺卡的动画软件(3)灵活运用卡通形象和艺术字

(4)根据主题为电子贺卡配上好听的背景音乐(5)将电子贺卡放到局域网或互联网上。

3、课堂讨论与实践。请学生们以组为电位,利用卡通形象,根据所选的创作主题设计制作一张个性突出、美观实用的电子贺卡。

4、作业展示与评价。在局域网上展示创作成果。

5小结: 指出优点及不足,将作品整理成电子贺卡的主题资源网站,以备后用。

第14课山水画

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初步学习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2、学习中国山水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用色方法,能用生宣纸画出一副表现近、中景和远景中国山水画。

3、通过学生的探究、表现和感悟,提高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学习简单的笔墨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关注山水画的近景、中景和远景。教学难点:

墨色的浓淡、虚实的变化,笔墨水分的控制,空间的表现。

教学准备: 中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

教学过程

1、引入:展示画。说说两古作品有什么不同?

2、讲授新课:对画家沈周和齐白石做简单介绍后,布置学生欣赏《吴中山水图》和《柳桥独步》分组讨论问题:(1)这两古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这两副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中锋表现的?哪些地方用的是侧锋?(3)这两副作品你喜欢哪一副?说说喜欢的理由。(4)作品中描绘的景色在你生活中是否见到过?说说自己旅游时见到过的美景。布置学生分组讨论后,选代表总结发言。

3、实践:

(1)强调在浓墨中加水。

(2)强调水分多少与画面的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关系。(3)强调笔上水分要少,才会控制自如。

(4)布置学生选择与近景不同的内容和墨色画中景。

(5)把重墨再加一倍至两倍的清水调成淡墨,画远山或其他的景色。学生创作

展示作品:组织学生展示交流

小结

第15课花鸟画

教学目标:

1、学习和研究画家绘制的花鸟画作品,加深对中国花鸟画的认识。

2、学习和分析画家用笔、用墨和用色的技法,在临摹的基础上添加和创作一副花鸟画。

3、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和艺术的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中国花鸟画的绘画技巧,在探究中积累和创新。教学难点:

用笔和用墨的表现方法。

教学准备: 国画颜料、生宣纸、毛笔、调色盘、墨汁、画毡或报纸、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

(1)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组成部分。

(2)在众多花鸟画的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认为代表高雅品质的“四君子”。(3)出示课题——花鸟画。

2、讲授新课: 欣赏吴昌硕的作品《菊花》面对自然界中的花鸟草虫惊醒创作时,中国的花鸟画家的表现物象的同时更重视缘物寄情。

3、组研究:

(1)对比自然界中的花鸟,欣赏和研究一副花鸟画,想一想画家是怎么用笔和用墨的?(2)游戏:请你对照黑板上的菊花图片(中锋勾花,侧锋勾叶),分别尝试以下几种笔法: 侧锋画麻雀头——点、抹 中锋画翅、尾——短线

4、分析: 麻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胸腹灰白,活泼可爱。在画麻雀之前,先要理解麻雀的头部和身子由两个蛋形组成,或者是一个枣形加蛋形组成,这样画麻雀就方便多了。

5、临摹一副花鸟画作品,可以大胆的对原作进行添加和创造。

6、展示:选出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哪里好。

7、小结

第16课雕塑之美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雕塑艺术的语言、特点、分类和材料等,了解雕塑的审美特点

2、初步学习分析和鉴赏雕塑作品的基本方法,能用历史的、艺术的眼光去看待各具美感的雕塑艺术。

3、通过对中外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的欣赏,提高美术鉴赏力,加深对雕塑艺术的理解。教学重点: 分析雕塑作品的艺术成就

教学难点:了解不同时期中外雕塑作品的艺术特点

教学准备:图片、雕塑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引入:出示课题——雕塑之美

2、讲授新课:

(1)看书,提出问题:书中向我们展示了几副雕塑作品,你认为它们可以分成几大类?为什么?分成中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外国古代雕塑与现代雕塑四大类。你怎样区别古代雕塑和现代雕塑呢?

(3)整理收集的资料。请学生将自己收集的资料按要求分类。

(4)提出问题:怎样欣赏一件雕塑作品? 雕塑作品和绘画作品在欣赏方法上最大的不同是什么?雕塑作品可以分成几大类?你能在展板上或书上区别出这几类吗?

(5)欣赏: 采用讨论的方式,请学生依据自己带来的雕塑作品资料,畅谈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6)欣赏书中作品:引导学生赏析中国古代和外国古代雕塑作品。

引导学生赏析中国现代和外国现代雕塑作品。

3、作业:学生整理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4、小结。

第17课给艺术插上科学的翅膀 教学目标: 通过考察活动,学生了解人类的发明与创造是艺术与科学完美结合的体现。2学习制作图文并茂的简单的考察报告。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体会探索乐趣,认识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美,感受人类创造发明的伟大之处。

教学重点:

通过小组合作,以科学考察的方法找到艺术与科学结合的事例。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从科学的不同视角发现美、欣赏美,激发学习兴趣。教学准备:课件、图片、资料、夹子、报告表、水彩笔等。教学过程:

1、引入:出示《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并与普通画法的作品进行对比。介绍点彩派及修拉的故事,引导学生关注艺术作品中蕴涵着科学。

2、讲授新课:用刚大镜观察细胞切片,体会微观世界的美。提问:怎样表现出有秩序的美?在其他的自然界中或生活中,你能发现蕴涵的科学美与艺术美吗? 能找到表现方法吗?

素材:宏观世界:城市中建筑的变化,如体育场、桥梁、房屋、亭、塔等。微观世界:病毒与人类抗衡的演变图,不同的细胞切片,有意菌、植物的生长资料、蚕宝宝生长过程等。

3、创作交流:引导学生针对观察对象进行讨论、分析和表现

4、展示交流:组织学生在校园或社区中考察,并举行小型科学与艺术报告会。

5、小结。

第18课昨天、今天和明天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教学内容的学习,初步了解与本课知识相关的中外美术作品。

2、了解艺术与科学是如何完美结合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了解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代表着一个时期的先进水平,二者是相铺相成、密不可分的。

教学重点:

通过多种实例,充分体会到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教学难点:

充分发挥想象,创作一副能体现艺术与科学想结合的作品。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文字材料及绘画工具。教学过程:

1、引入: 艺术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它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试着来分析一下,课件中的图片都属于哪些范畴?

2、讲授新课: 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给大家看这些图片呢?

分小组讨论、汇报: 一般的建筑材料都选用木头或石材,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外形与材料既新颖又独具匠心。编钟的造型受青铜器铸造技术的影响。唐三彩的烧制需要1100度的高温。比利时原子球博物馆的外形是参考了物理中的原子结构。

3、你还能为同学们介绍哪些艺术与科学的实例?

4、请同学们按老师的方法分析《三彩骆驼载舞俑》、《古根海姆博物馆》等,建议以自己的掌握的知识,利用美术语言分析自己喜欢的作品。

5、创作:展开想象,完成一副“22世纪的„„”为命题的创作设计图。

6、展示作品:将学生作业利用实物投影进行展示。

7、小结

第19课科学创造新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科学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2、自己或小组合作用绘画或工艺制作等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科学对我们人类生活的贡献。

3、并用绘画、工艺制作等多种形式表现科学创造这一学习过程,培养其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

探索科学对生活发展的作用,并以绘画、工艺制作等形式加以展示。教学难点:

思考与体会科学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教学准备: 绘画材料或制作材料、资料 教学过程:

1引入:学生讨论并回答。(1)乘坐时空穿梭机回到古代,去看一看那时候人们的生活状态,如建筑、交通、通讯等。(2)想一想现在人们的生活有了哪些变化?(3)是什么力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3、讲授新课:

(1)学生分组,从建筑、交通、通讯、医学、日常用品等方面,将自己收集到的材料进行交流,探究科学的发展带给我们的变化。

(2)学生可对现在的科学发明或生活进行幻想。

4、启发创作:(1)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学生作品,了解体现学科功能的表现方法。(2)欣赏一些运用科学技术设计的生活用品。

5、作业要求:用绘画或制作的方法,表现一副体现科学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主题作品。

第五篇:人教版小学第十册全册语文教案汇总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 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 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 1自然段。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听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美丽风光和人土 风情的画片,请学生谈谈观后的感受。(放课件,听歌曲

2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了解学情。

1读了文章题目, 你想了解哪些内容?也可以把预习课文中不明白的问题 提出来。

2教师随时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件展示

三、自学课文,合作探究。

1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小组同学自学交流,认识上达成共识后,待会汇报你们自学的的成果。教师深入到小组内,和同学一起交流探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 组织教学。

四、激励评价,赏读涵咏。

(一指名研读草原景色部分的同学,汇报学习的情况。

1结合课文中的重点的词句,说说老舍眼中草原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 2随机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学生感悟,充分地表达自己对草 原喜爱的思想感情。

3鼓励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的课文。

4学生配乐朗读课文的情况,教师适时鼓励。(出示课件(二研读老舍先生在访问中被热情招待的部分。1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文部分,放声朗读课文。

2指导学生交流理解课文的其他部分,感受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华。

1如果自己是一位访问团的成员,看到草原的美丽景色,又受到内蒙古人 民的热情款待,此时你有什么话要说?结合自己家乡的情况,能不能对主 人发出访问我们家乡的邀请?(教师板书:人热情

2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今天的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 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 人更美。在斜阳下, 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 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六、课内外结合:

我们学习的课文是作者五六十年代在草原的所见所闻,课下收集今天 发生了巨大变化的草原资料或者 图片,准备在班上交流展评。

七.板书 : 八.教学反思 : 2《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矗凹”等七个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说出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 感情。

3.让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会收集、整理、加工信息,能从网 上查阅关于丝绸之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从而培养他们的信 息素养及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丝绸之路的价值 教学过程 :

一、谈话引入

1.导语: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 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 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 ─丝绸之路。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4.带着同学们的问题,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否在文中找到答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你特别喜欢的地方,或者读得不 太通顺的地方多读一读。2.和同学交流一下你最喜欢的部分,读给他听一听,如果能说说理由, 就更好了。

三、阅读课文,交流体会

(一体会丝绸之路东西方物质文化交流的价值。1.出示句子:“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 是一条伟大的路。”

2.读读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联系”这一词语的。文中描写“我们”是怎样“联系” 的? 有价值的地方。5.集体交流

(二体会丝绸之路在东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方面的作用。

1.安息国与中国在进行交流的时候,两国人民都是怎样的心情呢?小组 内进行分角色朗读, 注意模仿一些动作与表情, 体会一下两国人民的心情。2.小组汇报表演,再读文章。

3.通过分角色朗读,你体会到了两国人民怎样的心情?学生充分交流。4.引读:这一场景的实现,多亏了一条道路呀!──一条道路将远隔千 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三结合资料,深入理解

1.其实,今天我们看到的这一幕,只是通过丝绸之路发生的一个小小的 故事。这样的故事还有好多好多。你还知道些什么呢?把你搜集的资料和 大家一起交流交流吧。

2.交流小组内搜集到的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3.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资料和大家交流。4.齐读课文 13自然段 5.你有什么体会? 6.再读 13自然段。7.回答课前两个问题(1为什么称作丝绸之路? 因为在这条道路上,主要的贸易物品是丝绸。(2丝绸之路有什么价值或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同时板书。

四、小结 古代的丝绸贸易,骆驼与商旅的情形,我们没有机会再看到。而现在 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给我们讲述着丝绸之路上那 古老而美丽的故事。

(出示挂图让我们再来看看这一幕古老的风景,重 温那动人的一幕幕。齐读第一自然段与最后一自然段。

板书

东西方友谊交流之路 丝绸之路 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 教学反思 : 3《白杨》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边疆建设者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 志向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3.自学生字词, 理解并体会含义深 刻的句子。4.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爸爸借白杨表白自己的心的 有关句子。练习概括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教具准备: 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

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教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步感知课文,检查预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1.出示彩图,揭示课题,释题。2.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3.检查预习情况。4.检查课文的朗读。

5.检查课后第四题词语的读音和意思。6.教师范读课文。

7.学生继续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8.默读课文后分段,概括段意。9.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1、2题。布置作业: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爸爸要表白的心愿,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 思想。教学过程:

1、复习课文,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出学习目标:作者通过这些内容,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学习新课。理解爸爸的话。

3、激情导入:现在,我们坐火车和作者一起到新疆去,好不好?(看录 像

4、在课文中找出爸爸介绍白杨的话,用直线划出来。出示问题,理解爸爸的话。

5.默读课文1-4自然段,找出描述白杨特点的句子,通过理解词语,体 会白杨的特点。

6.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思。8.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 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 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 板书:服从需要

扎根边疆 无私奉献。

(三 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 段,体会含着的意思。1.边听课文朗读边看录像, 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2.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

(1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2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 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 附全文板书: 内容 ――――――――――― 中心思想 枝干挺直 服从需要 白杨 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 ――建设者 扎根边疆

坚强 无私奉献 教学反思 :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教学目标

1.认识“妖、娆”等 1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 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教学重、难点

了解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所遇到的困难,感受勇克难关的英勇气概,体 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引用导语,揭示课题

二、根据提示,初读课文

1.自读导语,理清学习本文有几个方面的要求。(三个方面(1知道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搜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此项任务可放在学习完成后再做 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句子用 横线画出来。

3.小组交流:(1检查生字字音及组词情况;

(2把不理解的句子提出来,进 行归纳,为全班交流作准备。

三、再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 句子

1.全班分组合作读课文。

2.提问:自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 理解全文最为重要 ? 3.指导读课文,着重理解在修建 过程中,建设者都遇到了哪些困 难,是怎样克服的?请勾出课文 中相关语句,联系实际或收集的 资料进行批注,小组交流。

4.面对困难,建设者们是怎样克服的? 5.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句子进行交流。

6.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升华情感,深刻体会 到“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它是全体突击队员和科 技人员的共同心愿!”

四、拓展延伸 板书 : 教学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策划活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2.在口语交际中领悟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并激发学生关爱他人的情 感。3.懂得在信中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并写出真情实感。

4.掌握信封的写法,学会评改习作,并通过书信来与人交往和分享习作 的快乐。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2.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二、出谋划策,建立联系 1.今天我们就来策划一次和远方 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2.要和远方的小伙伴心手相牵, 我们首先要做的准备工作是什 么? 3.远方的小伙伴和我们相隔遥 远,千山万水把我们阻隔,我们 怎样才能和他们建立联系,认识 他们、了解他们呢?请大家出谋 划策。

4.学生分小组交流探讨。5.学生集体交流。

三、集思广益,开展活动

1.相信大家一定都有自己的想法 和见解,就请大家先在组内商量 和交流。2.学生分小组商量。

3.学生全班交流各小组的策划情 况。

四、深入探讨,课外延伸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你是否 想把自己精心的策划的活动付诸 实践呢? 2.备课的时候老师在报刊杂志、网上、电视节目和搜集了一些小 伙伴的联系地址,你愿意把自己 的“手拉手”活动构思告诉他们, 与他们一同架起友谊的长桥吗? 第二课时习作

一、回忆格式,明确写法 1.交流书信的写法及格式。2.学生自读教材第二自然段。

3.你认为重点应该放在哪个部分? 4.在上节课的口语交际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并作出精心的 策划,要让别人明白自己的想法,就必须按一定顺序、有条理地写。

二、尝试习作,发表见解

1.学生自己写信。

2.教师稍作巡视后也同学生一道写作。

三、交流赏析,学会评改

四、学写信封,鸿雁往来 教学反思 ” 回顾·拓展一 教学目的

1.结合本单元“走进祖国西部” 的专题学习,交流课内外的学习与活动,在交流中积累学习方法 并理性的分析总结自己的学习方 法,不断进行改进。

2.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 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 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 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 设西部的豪情。

3.从课文中汲取写法特点,在交 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

教学重点 :学会总结与回顾,并 能理性的分析学习所得,不断改 进学习方法。教学难点 :从三个角度来展示交 流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成果,在丰 富的形式中交流、汇报。

一、交流平台

(一内容回顾,资料交流。

(二回眸课文内容,揣摩写作 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草原》和《白 杨》 , 并思考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

2.小组交流:(1 把这两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 部分或者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 推荐给大家,并说说原因。(2 你认为这两篇课文在写法上 有什么特点?请分别说一说。3.全班交流、点评。

(三畅所欲言,尽情交流。1.在学习中你一定还有其他 的收获, 也可以同大家交流交流。2.学生自由发言,交流自己

在课内外学习和收集资料中的一些感受,谈自己在学习上的收获。

二、日积月累

三、趣味语文

1.阅读趣味语文故事,想想讲了 什么,故事的趣在何处? 2.交流:(1故事讲了什么,它有趣在什 么地方?(2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 受? 3.分组讲讲你课外收集到的趣味 语文故事。然后把评出的最有趣 的一个故事推荐给全班同学。4.全班交流学生推荐的趣味语文 故事。

5.师生共同推荐课前搜集的诗词 名篇。喜欢的学生可诵读或者吟 唱。

四、总结 教学反思 :

5《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7个生字,正确、流 利朗读、背诵古诗。2.理解词中字词的意思以及整首 词的意思。3.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 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 牧童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思想 感情。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古诗, 读通顺, 读流利。2.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 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

4、学生反馈并质疑。(三再读古诗,交流学习

1.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进行“小组学习”。2.反馈:你读懂了什么 ? 3.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 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诗人向往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

生活。

(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4.用画的方式自由表达所想象的诗冲情景。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 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 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 面。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 想象的画面。

3.请学生描述画面,引导学生 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 面画出来,再把想对两个顽皮的 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

5.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 分学生的画, 并让学生加以解说。(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清平乐·村居》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 背诵课文。3.理解这首词的意思。

4.想象这首词所描绘的田园生活

重点难点 :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美好,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过程(一 导入,解题 1.板书课题,读题。

2.解题:“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描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二初读,正音(三再读,解意

3.小组合作,结合插图和注释,疏通句子意思 4.再读全文,学生质难问疑(四精读、悟情 教学反思

6《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自学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地书写。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怀念童年 的思想感情,并揣摩这样表达的好处。3.背诵喜欢的段落,抄写喜欢的句子。教学准备 教学设计

一、歌曲激情,解释课题

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 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交流信息, 简介作者与背景。

二、初读课文,理清叙述顺序 1 借助文中注音和工具书认识 生字词,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 课文以什么顺序记叙了作者 的童年生活,作者回忆了哪几个 片断。

三、细读课文,感悟 童真童趣

四、精读课文,感悟对童年的怀 念 齐读最后一段, 说说读懂了什 么?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 2 引导学生理解“童年一去不 还”和“童年便重临我的心头”

五、拓展延伸——说童年

光阴是宝贵的,童年是美好的。这正是课文要向我们诉说的。此时, 你想起了自己哪些有趣的经历呢?(学生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六、总结全文 板书: 冬阳·童年·骆驼队 看骆驼吃食 谈驼铃作用

想替骆驼剪毛

询问骆驼去处 一去不还 教学反思 : 7《祖父的园子》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 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 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3.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作者当时的感受。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 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三.体会作者在园子里的心情 默读课文, 体会 “我” 在园子里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

用笔勾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体会。2 全班交流 四.领悟表达特点

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五.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我”的乐园 留心观 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表 达感受 8《童年的发现》 教学目标: 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的发育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2.懂得童年的幻想给童年带来的快乐。3.了解课文“童真童趣”的特点。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被老师罚出教室后的心理感受 2.了解课文是怎么做到“真实反映童趣”的。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二、学生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的生字。

三、理解词语。

1.再读课文,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质疑。2.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3.查字典理解其它词语。

4.出示重点词语,让学生巩固练习。读读这些词语。

四、指导朗读。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难读的句子。2.同桌互相学习,克服困难。

3.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第二课时

一、引导学生自学。让学生默读全文,思考: 1.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哪几件事? 2.判断: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一件事。(课文围绕发现写了三件事。3.小组讨论哪五件事?

二、深入重点段,揭示中心思想。1.让学生结合课题质疑。

2.从第一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3.从第二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4.自由读第三件事,你体会出什 么? 5.通过你的朗读,读出这份天真 来。

6.指名读这一部分,强调有感情地读。三.作业 板书设计: 童年的发现 梦中飞行――>人的进化 地理课上――>胚胎发育 生物课上――>驱逐迫害

教学反思 : 9《儿童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 ,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虎牙、水墨画”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感悟 儿童诗的特点。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 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二、初读儿童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

2.找喜欢的伙伴读诗、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三再读儿童诗,交流学习

1.再读诗,把你印象最深的地方勾出来 2.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诗 3小组内读诗, 4.全班齐读此诗。(四想象画面,体会情感

1.教师配乐朗读, 学生闭目想象。2.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 听。3.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到什么,迅速写下来,与 小组同学交流。(五感情朗读,背诵诗 板书 : 教学反思 : 口语交际·习作二 教学目的

1.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2.通过相互交流,感受童年生活的纯真、美好,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的习惯。4.打开学生思路,为后面的习作做准备。教学准备 1.《童年》歌曲。

2.能勾起对童年生活美好回忆的照片、物品。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引发情感体验。2.同桌间就近交流。3.全班汇报。

(1在学生充分参与交流的基础上,让一对同桌同学到讲台前汇报。要 求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台上的同学说说得是不是比较有条理。(2另请一对同桌同学汇报,除了上述要求外 , 还要求讲得生动有趣。4.自由组合,深入练说。5.课外延伸,生活中说。

第二课时(习作 教学目标

1.学会记事,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也可以写这件事使你明白了什么。2.通过事情表达童年的美好,旨在突出“趣” ,选择自己印象最深的事, 3.记事的内容具体,要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中心明确。教学准备

1.搜集小时候的老照片或珍藏的 能引起童年趣事的有关物品。2.师准备范文一篇。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二、明确范围,简要指导 1.指名读“作文内容” ,思考这 次作文给我们提了哪几点要求。

2.拿出事先准备的老照片,围绕老照片或珍藏的有关引起童年回忆的物 品的前前后后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呢? 3.教师简要提示。

①要突出 “趣” 字。(要有稚趣, 要有意思, 要有发现, 要有反思„„ ②要符合我们生活的实际特点而展开。要说实话、真话、心里话,可以是 玩赛车,可以是捉迷藏,可以是异想天开做傻事„„

三、范文引路,讨论写法

1.教师念范文《童年趣事》。(学生人手一份。

2.教师出示讨论题目(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长汇报,师生共同评议、补充。

四、快速习作,教师巡视

五、学生自改,二次作文 教学反思 : 回顾·拓展二 教学目的

1.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与整理。2.积累名言警句。

3.激发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二、日积月累

1.自由朗读句子,读通顺、流畅。2.指名朗读、齐读。3.比赛:看谁在最短的时间里,背的句子多。交流评比。

4.谈理解:学生自由读背后,对句子会有体会,教师引导学生谈对句子

得太多,学生有疑则答。在各小 组交流基础上,全班交流,弄懂 大致意思即可。

5.生交流:我在哪里见过这些词 句?我曾经用过这些词句吗?师 生集体评议。6.诵读练习:这些句子能背了, 能诵吗?引导学生诵读。7.课外要求:课外看看这些名句 出自哪篇文章,找来读一读。如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出自《满江红》 ,课外读一读《满 江红》全文。

三、课外书屋 教学反思 :

下载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美版小学美术第十册全册教学设计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语文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全册语文教案 副标题: 作者:教师资源网 文章来源: 点击数: 9507 更新时间:2006-1-25 1燕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长句子,并初步掌握读懂长句子的......

    浙美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神奇的工具 青春风采 奇特的视觉图形 让世界更美好 以刀代笔 中国书法 神奇的工具 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并了解电脑这一现代工具在美术创作中的作用,初步学习用于美......

    浙美版九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www.xiexiebang.com 【教材分析】 1.《热爱祖国优秀传统艺术》是本套教材的特色栏目之一。当你打开每册教科书的首页,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幅幅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之作。这......

    浙美版四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2018最新[精选]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茶香四溢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欣赏了解各类茶具及茶叶包装设计。 2.根据自己了解的茶文化知识,设计一张造型别致、图案精美、色......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

    找教案www.xiexiebang.com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浙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小学美术第六册教材分析及教学计划 本册教材分析: 浙美版第6册实验教材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二年级美术下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 件www.xiexiebang.com 浙美版二年级下美术教案第1课云儿朵朵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让学生......

    六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浙美版)

    1、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标: 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