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

时间:2019-05-13 18:4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

第一篇: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

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

实践证明,巡察是巡视工作向市县延伸的有效方式。巡察工作应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牢固树立“发现不了问题就是失职”的理念,认真发现问题以形成震慑,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一是从对被巡察单位的信访举报中“收集”问题。高度重视巡察期间的来信、来电、来访,在认真做好信访登记的基础上,对事实清楚、线索明确的反映内容作一定程度的印证核查。对反映内容不具体的信件或来访,也进行分析、研判,梳理出群众关注度高、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问题。

二是从领导干部报告的事项中“看出”问题。向组织部门了解被巡察单位班子成员在任职期间的各方面考核情况,从中看出相关人员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方面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抽查被巡察单位班子成员《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填报情况,结合访谈内容,考察相关人员对组织是否忠诚老实。

三是从调查问卷的结果中“汇总”问题。采取无记名填写方式进行问卷调查,主要内容为被巡察单位班子及其成员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民主集中制、廉政勤政、干部选拔任用等。巡察组通过对问卷结果的汇总,增强巡察工作的针对性,为深入了解和掌握情况奠定基础。四是从个别访谈和相关座谈会中“听出”问题。个别访谈对象包括被巡察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在职和退休人员,也包括一线工人、服务对象等人员,并适时对相关人员进行二次访谈。个别访谈中注重讲究策略技巧,营造区别于审查谈话的宽松氛围,既从共性中提炼问题,也从个别谈话人流露情绪和“弦外之音”中捕捉有价值信息。

五是从各类会议材料中“找出”问题。调阅被巡察单位近几年党委(党组)会、班子会、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等会议记录,检查被巡察单位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以及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是否落实到位。如在个别访谈或调查问卷结果中发现相关问题的反映,则对照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等文字资料来印证上述反映情况。六是从被巡察单位及其下属单位财务账中“查出”问题。调阅被巡察单位及其下属单位的财务账,从中查找财务报表、会计科目留下的“蛛丝马迹”。对照相关财务管理制度,重点发现被巡察单位是否存在挤占专项经费、大额资金支付依据不足、违规公款考察、违规列支招待费、违规发放奖金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七是从对审计、专项检查的整改情况中“比对”问题。调阅被巡察单位在历年审计报告和专项检查报告中已被指出的问题,重点检查和比对党委(党组)班子整改效果,是否存在明知有问题却不整改,整改中避实就虚、避重就轻等情况。(孟振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纪委)

第二篇: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案件审理是执纪监察工作的“出口”,是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审议案件的参谋助手。针对纪检监察案件质量可能出现的事实不清、定性不准、量纪畸轻畸重、重实体而轻程序、忽视涉案款物处理等问题,笔者认为,案件审理工作需要审慎把握以下五个方面。

事实证据是基础。查清事实一般围绕案件的“七何要素”(何事、何时、何地、何情、何故、何物、何人)展开查核。查清事实,关键在于证据确实充分,要严格审查证据“三性”,即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审查证据合法性,要看收集证据的形式、方法是否符合党纪法律规定。比如,审查调查部门收集的书证复印件,未由书证提供者盖章或签名,则违反了证据合法性的要求,如果不能补证或作出合理解释,则该证据不能采纳。审查证据真实性,主要任务是判断证据是否客观存在。例如,行贿人称用普通月饼盒子装了人民币50万元现金送给某公职人员,这个证据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根据常理,普通月饼盒子装不下那么多的现金。审查证据关联性,关键是审查证据与案件所要查明的事实是否存在逻辑上的联系。有些证据直接反映了案件的主要事实,有些证据反映了案件事实发生的原因,有些证据反映了案件事实产生的结果,有些证据反映了案件事实产生的条件。性质认定要准确。性质认定是适用党纪法规条款的前提。性质认定通常采用三段论推理逻辑思维。即由大前提、小前提,引申出结论。党纪处分条例把党的纪律划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六大类,第四章还专门规定了对违法犯罪党员的处理。在对违纪行为进行性质认定时,应当在上述“6+1”的范围内进行选择。性质认定需要遵循的规则包括:同一个行为同时触犯两个以上条款,依照处分较重的条款定性处理;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纪法衔接专门条款第二十七条与第二十九条或者与分则中六大纪律部分条款竞合时,优先适用第二十七条;对司法机关已经作出生效判决、裁定、决定的,适用第三十二条或第三十三条,而不适用第二十七条。

量纪轻重应平衡。对量纪轻重的考量,要综合分析违纪违法行为的具体情况。一是区别错误性质。相近行为,定性不同,量纪可能大相径庭。比如受贿和收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礼金,前者是违反国法的行为,社会危害性比后者要大得多,因此在量纪处理上,前者比后者要重得多。二是区别涉案金额和严重程度。同样性质的违纪违法行为,因涉案金额和严重程度有差别,量纪轻重必须相应体现出来。通常情况下,违纪金额越大,情节越重,给予的处分就越重。三是区别认错悔过态度。认错悔过态度包括检讨悔过情况,配合审查调查情况,有无主动交代问题,有无主动挽回损失、消除不良影响或者有效阻止危害结果发生,有无主动上交违纪违法所得等等。此外,对于在纪律整饬期间不收敛不收手的,以及在当前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公职人员,在量纪时应当依纪依法从严处理。程序手续不可缺。根据监察法和监督执纪工作规则等,执纪监察办案该走的程序要走,该办的手续要办,不可或缺,不能逾越。前些年,惠州市纪委曾根据申诉人的申诉,撤销了某县(区)纪委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原因就是该案立案程序缺失。案件审理对程序手续的审核把关,要做到无禁区、全覆盖,包括但不限于审核监督线索来源、初核立案的报批情况、审查方案的报批及实施情况、审查措施审批情况、查询搜查扣押的手续情况、违纪事实见面情况、征求所在党组织处理意见情况、回避制度落实情况等。

款物处置须得当。涉案款物处理不当,会对纪检监察机关的执纪监察权威造成影响。涉案款物处理的常见问题有:一是遗漏处理。有的完全遗漏对涉案款物的处理,只提出给予党员公职人员纪律处分的意见,对涉案款物的处理只字未提。有的遗漏部分涉案款物的处理,如某党员公职人员同时有收受礼金和违规兼职取酬两种违纪行为,但只对礼金作出处理,遗漏了对违规兼职取酬所得的处理。二是处理不当。比如,以扣押代替没收,扣押属于审查调查措施,是暂时性的,而没收则属于终局性处理措施。又比如,不当没收,将本应退还原单位的款项进行了没收。三是程序错漏。有的应该进行鉴定的,没有委托鉴定。有的查封没有《查封决定书》。有的《扣押款物文件清单》没有让被扣押款物持有人签名。有的涉案款物处置未经纪委常委会、监委委务会讨论等。(梁祖培 作者单位:广东省惠州市纪委监委)

第三篇:中国纪检监察报

中国纪检监察报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作出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庄严承诺,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勇气,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打虎拍蝇雷霆万钧,正风肃纪驰而不息,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党心民心为之一振,党风政风为之一新。以作风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破题 从作风建设切入,从中央政治局做起,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解决了管党治党“老虎吃天不知从哪儿下口”的问题。2012年1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率先垂范、以上率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强化监督执纪问责,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对“四风”问题坚决露头就打,推动风气产生根本转变。紧盯年节假期,抓早抓小、串点成线,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5年来,“八项规定”已成为妇孺皆知的政治语汇,在神州大地上荡涤起一股激浊扬清的净化之风,刹住了一些曾被认为难以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曾被认为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人们看到,天价月饼、粽子基本消失了,风景名胜区里的会所少见了,价格畸高的名烟名酒得到了遏制,一些高档酒店也推出了平民餐;干部普遍反映,应酬少了,精气神也饱满了。广大干部群众在一个又一个细节、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感受到了切切实实的变化。截至2017年6月底,全国累计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7万多起,处分13万多人。平均每天因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查处的问题超过100起。数据是最好的印证。在截至2016年12月查处的15.53万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违纪行为发生在2013年、2014年的占78.2%;违纪行为发生在2015年的占15.1%;违纪行为发生在2016年的仅占6.7%。增量不断减少,充分表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中不断落地生根。以重拳反腐为全面从严治党破局 2012年12月6日,四川省委原副书记李春城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落马的第一位省部级干部,当时就引起舆论高度关注。然而,这仅仅是一个开端。2014年6月14日,苏荣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2014年6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徐才厚开除党籍处分;2014年7月29日,中央决定对***严重违纪问题立案审查;2014年12月22日,令计划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调查;2015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给予郭伯雄开除党籍处分……5年来,党中央重拳反腐的决心勇气、惩贪去恶的雷霆之势,一次次刷新了人们的认识。(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打虎”无禁区。党的十八大以来,截至2016年底,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打破所谓“刑不上大夫”的猜想; “拍蝇”零容忍。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给予纪律处分超过119万人,打破所谓“法不责众”的观念; “猎狐”撒天网。从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追回外逃人员近3000人,释放“天网恢恢、虽远必追”的强烈信号。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持续量变产生质变。2016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接到的检举控告类信访举报比2015年下降17.5%,实现党的十八大以来首次回落;2016年,在高压之下,有5.7万名党员主动向组织交待了自己的问题。“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2016年底,中央对形势作出最新判断,不敢腐的目标已经初步实现。以党内监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抓手 5年来,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和重要保障,党内监督方式方法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向着全面覆盖、不留死角迈进。——利剑高悬、愈显锋芒,巡视监督的震慑效应不断放大。中央巡视共开展12轮,对277个地方、单位党组织进行了“政治体检”,对16个省区市开展“回头看”,对4个单位进行“机动式”巡视,实现党的历史上首次一届任期内中央巡视全覆盖。各省区市党委也完成8362个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全面巡视任务。山西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湖南衡阳破坏选举案,四川南充和辽宁拉票贿选案等重大问题线索在巡视中被揭露。中央纪委立案审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过60%的问题线索来自巡视。根据巡视移交的问题线索,各地纪检监察机关立案厅局级干部1225人,县处级干部8684人。——瞪大眼睛、伸长耳朵,派驻监督的“探头”作用充分发挥。中央纪委设立47家派驻纪检组,实现对139家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派驻监督全覆盖。实现全面派驻后的2016年,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共谈话函询2600件次,立案780件,给予纪律处分730人,分别增长134%、38%、56%。——坚决清除“灯下黑”,让监督者时刻受监督。截至2016年底,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800人次、组织处理2500人、处分7900人。《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制定出台,首次对监督执纪工作的全流程、各环节进行明确规定。——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相互促进。2016年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拉开帷幕,目前,北京、山西、浙江3个试点省市改革取得实质进展,省市县三级监察委员会转隶组建工作已经完成。随着改革即将推开,一个在党统一领导下的国家反腐败工作机构呼之欲出,将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以建章立制为全面从严治党固本培元 5年来,随着实践的不断发展,一系列立足根本、着眼长远的制度措施,不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走向治本,从“拔烂树”“治病树”到培育健康“土壤”、建设良好政治生态转变。扎牢制度之笼,为制度治党提供根本保障。从出台《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提出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努力践行的高标准,到修订《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明确划出纪律底线;从出台首部党内问责条例,实现问责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到修订《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印发《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等,打造从严治吏、严格干部选拔任用的完整链条…… 5年来,党内法规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中央共出台或修订近80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40%,全面从严治党越来越有规可循、有据可依。补足精神之钙,为思想建党打造牢固根基。2013年下半年开始至2014年,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2015年起,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2016年全面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017年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5年来,打铁趁热、环环相扣的思想政治建设,让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更强。党内政治生活的规范、党内政治文化的改善、党内政治生态的修复,为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优良环境和土壤。实践不断发展,认识不断升华。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踏上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崭新征程。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试出了人心向背,厚植了党的执政根基,锻造出具有更加旺盛生命力和顽强战斗力的党,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新华社北京8月16日电)(新华社记者 朱基钗)

第四篇:中国纪检监察报驱散巡察中的“人情雾霾”

中国纪检监察报驱散巡察中的“人情雾霾”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强调,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建立巡视巡察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联动的监督网。市县党委要履行主体责任,突出政治巡察,推动基层党组织加强政治建设。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特别是一把手为巡察重点,探索开展县(市、区、旗)交叉巡察、专项巡察等方式方法,着力发现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

近日,四川省委全面梳理自试点到全省全面推开市县巡察工作的总体情况,并对实践工作反映比较集中的“熟人社会”影响巡察效果的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在分析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熟人社会”影响巡察的主要表现

“熟人社会”影响巡察工作的具体情形。一是套近乎。有的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搭关系,把“生人”变成“熟人”,试图达到巡察时“手下留情”的目的。二是探情况。有的被巡察单位借熟人名义,在巡前就多方打听巡察的具体安排,在巡察中有意无意打听巡察情况,找对策、做应对,试图逃避巡察监督。三是打招呼。有的通过“嘘寒问暖”“关心帮助”等方式进行变相“威胁”,施加压力,替人说情,意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四是顾情面。有的巡察干部碍于熟人,抹不开情面,不敢坚持原则,草草巡之,不求发现问题,只求走完形式。五是透消息。个别巡察干部跑风漏气,将相关巡察工作信息泄露给亲朋好友,导致巡察事倍功半,甚至做无用功。

“熟人社会”给巡察带来的困难和影响。一是思想有压力,一些巡察干部怕影响亲情友情关系,甚至怕“穿小鞋”或受到打击报复,放不开手脚,不敢大胆开展工作。二是不愿被抽调,一些临时被抽调参加巡察的干部,担心得罪人,今后本职工作不好开展,不愿参与巡察工作。三是不主动配合,有的被巡察对象自恃有熟人,提供资料不齐全、不及时,不积极主动配合巡察工作。四是反映问题有顾虑,由于监督对象与监督者存在熟人关系,导致一些干部群众对巡察工作信任度降低,不愿甚至不敢主动反映情况提供线索。五是质效打折扣,一些巡察干部碍于熟人情面,在巡察中发现问题“浅巡辄止”、不深不透,质效不高。产生“熟人社会”影响的原因分析

从客观原因分析,一是地域小,导致回避难。市县党委巡察只在本辖区实施,“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会环境很难避免,工作圈、生活圈交叉,即使采用“外援”人员,也难以做到完全回避。二是宗教信仰、家族关系等影响较大,四川省有多民族聚居,宗教信仰、家族关系等因素对巡察工作的影响不可忽视,这些外在因素在开展工作时必须要考虑。从主观原因分析,一是巡察干部自身认识不到位,政治站位不够高,觉得查深了、查狠了,升迁会受影响,容易遭到打击报复,常常抱有不敢得罪人的心态。二是巡察过程中不能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集体决策没有完全落实,客观上给个别巡察干部为熟人“放水”提供了机会和可能。三是有的抽调人员担当意识不够,认为自己只是“打零工”,没有必要太严格、太较真。四是在巡察全覆盖未明确之前,选择性地开展巡察,为被监督对象逃避监督提供了条件,一些单位希望借助熟人影响而躲避巡察监督。破解“熟人社会”影响的对策建议

强化正面引导,坚守价值取向,解决“不愿巡”的问题。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强化巡察机构监督意识,坚定政治立场,坚守价值取向,切实履行“发现问题、形成震慑”职责,打消“怕得罪人”的顾虑。同时,督促巡察对象充分认识到巡视巡察是加强党内监督的重要手段,养成主动接受监督的习惯。二是严把“入口关”。明确巡察人员准入条件,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选拔巡察干部的首要考虑因素,从入口上把好巡察干部的素质关。对部分作风不正、纪律不严等不适合从事巡察工作的干部及时调整出巡察队伍。三是强化政策激励。落实巡察干部的政治、经济、生活保障待遇:提拔重用敢于监督、善于监督、表现优秀的巡察干部;实行轮岗交流制度,保护巡察干部积极性,克服“只进不出”现象;树立良好用人导向,有针对性地安排后备干部到巡察岗位挂职锻炼。四是确保巡察全覆盖。科学制定巡察工作规划,将执行情况纳入检查考核重要内容,坚持巡察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督促推动巡察常态化制度化。五是建立巡察工作考核评价体系。分级建立科学管用的考核评价办法,明确考核指标,强化对巡察工作的刚性考核,减少“熟人社会”影响;强化上级党委巡视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下级党委巡察工作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对下级党委的综合目标绩效考核;在巡察机构内部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由党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对巡察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评价,重点考核评价巡察发现问题的数量和质量。

强化职责担当,严格追责问责,解决“不敢巡”的问题。一是建立相对稳定的专业化巡察队伍。适应巡察常态化、全覆盖目标要求,在职数编制上适度倾斜,每个巡察组严格按照“3+X”模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人员。二是实行巡察人员统筹交叉。统筹市县巡察人才库,将交叉巡察作为巡察组织方式的重要补充,在分级动态管理基础上,由市级巡察办统筹整合;严格落实县级党委的巡察主体责任,规范巡察授权方式,巡察组由被巡察单位所在的县级党委授权,对被巡察单位所在的县级党委和巡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并报告工作。三是进一步明确巡察回避制度。在执行公务员回避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巡察工作回避的具体情形,在具体操作中实行“三次回避”:巡察办在制定工作方案时,先将巡察组组长、副组长的回避要素和巡察对象进行匹配,作第一次回避;巡察办在每轮抽调巡察干部时,根据干部信息登记表中需回避的信息进行匹配,作第二次回避;全体巡察干部在每轮巡察前自查与自身有“敏感”关系的巡察对象,主动提交回避申请,作第三次回避。四是健全巡察组内控机制。坚持组长负责制,明晰组长、副组长和相关人员的责、权、利;健全保密机制,严格执行保密纪律,对过问巡察工作的相关行为,一律进行实名登记,及时报送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在巡察组建立临时党小组,严格日常教育监督管理。五是推行巡察工作督导联系制度,省市两级分别设立巡察督导员,根据职责权限明确督导员督导职责和范围,采用“固定+随机”的方式对下级巡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在县一级设立巡察工作联系点,强化示范传导、政策指导和典型引导。六是严格实施巡察惩戒机制。强化追责问责,对搞“人情巡察”、跑风漏气、以巡谋私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完善回访督查制度,换人换组开展回访督查,既检查整改落实情况,又对巡察组履行责任情况进行再监督,对失职渎职行为严肃查处。

强化问题导向,提升能力素质,解决“不善巡”的问题。一是加强培训。通过集中培训、专题讲座等方式,持续开展学习培训,提升巡察干部发现问题的能力。强化以巡代训,上级开展巡视巡察工作期间,抽调下级巡察干部参与,在实战中提高巡察本领。二是联动巡察。建立巡视巡察统筹联动机制,消除监督空白,以上级巡视巡察倒逼下级巡察真刀真枪、不走过场。探索同部门、同系统巡视巡察上下联动,上级在开展巡视巡察时,同步要求下级巡察机构对相关的部门、行业开展巡察,发现的问题相互印证。市县巡察按照省级党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要求,配合省级党委巡视和经省级党委批准的系统巡察开展工作。强化巡察成果运用联动,上级在巡视巡察某单位时,可以要求下级提供关于此单位的巡察情况报告,既综合分析情况,又有利于提高基层巡察质量。三是提级巡察。上级巡察组在巡察某系统或某部门时,可针对特定问题或内容延伸至下级地区或部门开展巡察,或者上级巡察机构直接安排巡察组深入下级乃至再下一级地方、部门开展巡察,以“级差”阻断“熟人网络”。四是借力科技。建立职能部门与巡视巡察机构信息数据共享机制,搭建数据交换平台,在巡察全过程开展大数据比对分析,以科技的“无情”,取代个人的“有情”。(四川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五篇:中国纪检监察报:新一轮震慑来袭

中国纪检监察报:新一轮震慑来袭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根据中央统一部署,中央13个巡视组近日起陆续进驻各单位开展专项巡视工作,并分别召开动员会提出要求。

‚中央巡视组谈话画面首次公开‛、‚巡视谈话以‘二对一’的形式展开‛、‚首现巡视‘谈话记录表’‛……11月24日中央第六巡视组专项巡视中石化动员会后,一些工作细节引发媒体热议,中央巡视工作的‚热度‛可见一斑。

这份炙手可热的关注来自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工作所取得的实效。完成对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巡视全覆盖、发现一批领导干部问题线索和‚四个着力‛方面的突出问题、持续形成强有力震慑……在创新中不断加强和完善的巡视工作,堪称党内监督的一把利剑,已成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平台,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巡视的主要任务,就是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两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正风反腐的显著成效有目共睹,对腐败分子的高压态势持续保持,已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氛围。

与此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中,容不得丝毫大意和马虎,这种高压态势不但不能松劲,还须越往后执纪越严,以强化巩固‚不敢‛的氛围。

巡视发挥的震慑作用究竟有多大?有一项数据统计想必有不小的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几十名中管干部中,超过一半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来源于中央前三轮巡视。可以预见的是,本轮巡视又将发现一批领导干部涉嫌违纪违法的问题线索和‚四个着力‛方面的突出问题。

由于此前中央巡视组开展的多为常规巡视,为了更好地适应专项巡视这一新常态的要求,上周召开的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还专门安排了2名有专项巡视经验的巡视组组长介绍情况,以帮助其他巡视组‚转型升级‛。

作为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结合的重要方式,巡视工作无疑也离不开被巡视单位党组织和干部群众的支持。前日召开的中央第六巡视组专项巡视中石化动员会,主会场和分会场参会人员便达8300余人。此举能在被巡视单位内部直接传递‚发现问题、形成震慑‛的信号,对在短时间内开展的专项巡视形成有利氛围。

在本轮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再次强调,应该发现问题没发现是失职,发现问题没报告是渎职,都要严肃追究责任。

这已是王岐山自去年第二轮巡视以来,连续第四次在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上强调这一要求。

对各巡视组而言,这一要求既是开展巡视监督的巨大压力,无疑也是擦亮‚火眼金睛‛、找准突出问题的动力。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魔高十丈,道高百丈。在接下来这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不知又有谁要开始度过漫漫不眠夜了。

震慑面前,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应铭记那句老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而对于那些仍不收敛不收手的人,有一句电影台词此刻较为应景:‚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记者 王少伟)

下载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0315《中国纪检监察报 》巡察发现问题七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纪检监察报《巡视条例》系列解读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 焕然一新的党内监督“利器”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一 开栏的话:近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

    关于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合集五篇]

    关于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情况的汇报按照县委统一部署,2020年9月至12月底,县委第一巡察组对县XX机关开展了巡察,于2021年1月25日,县委巡察组向县XX机关反馈了巡察意见。对照反馈......

    20170628《中国纪检监察报》开展政治巡察要打有准备之仗5篇

    20170628《中国纪检监察报 》开展政治巡察要打有准备之仗 市、县巡察,是推动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手段,其核心是政治巡察,重点是发现问题。这就要求市、县巡察工作紧扣“......

    纪检监察信息 简 报

    内部资料 注意保存 创先争优活动 简 报2011年 第 8 期 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 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2011年5月28日 主动融入促进发展 韩城矿业公司创先争优找准“切入......

    清风论坛(巡察工作中通过查阅资料发现问题)

    浅析巡察发现问题常用的几种方式巡察是通过发现问题、督促整改,从而推动被巡察单位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要求。能否精准发现问题、挖掘问题背后深层次的原因,直接决定了巡......

    中国纪检监察报破解“巡不深察不透”难题

    中国纪检监察报破解“巡不深、察不透”难题 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提出,探索开展县(市、区、旗)交叉巡察等方式方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在基层见到实效。 一段时间以来,多地针对......

    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1-6

    焕然一新的党内监督“利器”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系列解读之一 开栏的话近日,中共中央颁布实施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修......

    聚焦主业、深化“三转”系列述评(中国纪检监察报)

    聚焦主业、深化“三转”系列述评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编辑:何韬、闫鸣、王新民 编者按 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根据党章规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