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

时间:2019-05-13 19:0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

第一篇: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

论城建与防洪治水存在问题及对策

一、概况

永福县城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地处洛清江中下游,处于东河、西河、茅河三河交汇处。年平均降雨量1934毫米,降雨时空分布不均,3——7月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6%,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城区面积3.76平方公里,人口3.1万人。到2010年城区面积将扩大到764.平方公里,人口发展达到5万。

近年来,在城镇建设方面,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县城正在一天天变美变好。县城防洪堤同时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构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发挥着很大的防洪作用。随着县城的不断扩大,人口的集中,人与水争地抢地,占用洪水蓄积容量的现象,就时有发生。城市建设成绩很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建设防洪堤占用河道、河滩。

中心广场对面的防洪堤,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多得一些土地,建堤时总是千方百计,往有水的一方抢。为了在此建房,还买了一座山来开挖土方,把土方运来,填高原来很低的河滩地。在西河与东河交汇处,县政府招待所后面一带,开发商也是为了多得一点土地,而往河道一方抢。

2、很多房屋建在离河道不远的低洼地,年年被水淹。

茅江桥东面一带、西江农贸及工贸市场,这里的房屋几 乎年年都被洪水淹。这些房屋建设年代都不是太久。当时人们完全可以把房子建到高一点,离河道远一点的地方,给洪水让出通道和空间。

3、原有一些水塘被填平用于建房,减少了洪水调蓄容量。

现在的城东开发市场一带,原来是连成一片鱼塘,现在已全部填平,并建上房屋。

4、水泥等不透水地面多,地下水难得补充,绿地面积少。

人行道、中心广场、城东开发区、立交桥一带、还有一些工厂、企事业单位,很多就被大片大片的水泥地面所覆盖。

5、大多数房屋雨水和污水没有分开、县城没有渗井。

很多的屋面雨水,都是直接排入化粪池。县城没有一处渗井,能使雨水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

三、采取的对策

1、观念要转变

洪水是河流的一种特性,是水流的一种形态,是大自然的规律。我们要去认识、了解其特性。而不应该去“抗洪”,洪水来了,不应去“堵”去“围”,应采取“疏”、“让”。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虽然很大,但去抗击自然规律,是敌不过大自然力量的,违背自然规律终将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我们有很多住在山里河边的村民,他们的力量很小,也不想破坏自然环境,总是选择较高的一些地方建房,祖祖辈辈就在那里居住,他们与自然相处是那么的和谐。在国外很多发达国家都是很“怕”洪水的,他们通常采取“躲避”的办法,把房屋搬到高一点的地方。没有钱建防洪堤吗?不,他们认为洪水来了,这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是河流的一种特性,一旦成了灾,也是由于人类违背了自然规律,而遭到大自然报复的必然结果。顺其自然、避让洪水是减轻和消除洪水灾害,最科学、最实用、最经济的办法。防洪治水我们也应把注意力转移一下,不要单靠建防洪堤。

2、对于防洪堤方面

建设防洪堤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它是人们通过工程的手段改变自然的一种现象。在建设过程中,有很多地方都是占用了河滩地,缩窄了河道,与洪水抢通道抢空间。如果各地都抢占洪水空间,那么防洪堤建得越多,就把这个装水的容器,越建越小,容量也就越来越小。也就是采取了堵水的措施,实乃下策。老祖先的经验,早就告诉我们,治水只能“疏”,不能“堵”。就是把防洪堤建成了铜墙铁壁,此时人们认为安全了。然后蜂拥而来,在这里搞建设。其实也只能防一些中小洪水,却难以挡住大洪水冲击,这时大自然将使人类得到更大的报应。可建可不建的地方就不要建,应保持原来的自然河道,采取植物措施就可以了。必须建的防洪堤的,东河五里桥至樟峡一带,防洪堤尽量离河道远一点,并做成一条沿江公路,防洪堤内侧靠水一方低地,全部种草。堤岸上全部种植树,安装景观灯。

3、茅江桥东面一带离河道不远的低洼地,植树种草建小森林公园。

茅江桥东面一带,地势太低,经常被水淹应搬迁,把这一带建成小森林公园,休闲娱乐场所。在离河道稍远且地势稍高的,这些地方可建运动场、停车场、公园、休闲地并种树等洪水影响小,洪水过后可照常使用的场地。地势较低,近河水一带全部种树、种草,绿化美化,建成一片小森林。采取植物措施,是一个百益而无一害的好方法。一万亩森林蓄水量,相当于一座一百万立方米的水库。且世代可以受益,这远远不是任何工程措施所能比的(一般工程寿命不过五十年)。森林植被还能减少流入河流的泥沙、净化空气、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地等等。

西江农贸、工贸市场底层,常被水淹可以改做停车场。

4、减少不透水地面,多留绿地面积。

不透水面积很大,雨水就不能渗入地下,地下水长期得不到补充,地下水位就会下降。久而久之地面就会沉陷。人行道采用彩色方形有孔压制砖,铺设人行道,并在其下垫上沙石形成透水层,使雨水能渗入,补充地下水。

尽可能少搞水泥地面,多植树种草。谈到植物,我推荐 一种。那就是仙人掌,我曾经把一棵仙人掌丢到楼顶上,上面没有泥土,只是楼面久了,有一点点沙子,它已经在上面生存有6年了,早几天去看,只是缺乏营养,去年夏天有一段时间有20几天没有下雨,而且那段时间楼顶的温度达到40度。把仙人掌种在其他一些植物很难生存的地方,如砾石、石山、混凝土砌石中,就可以使这些地方得到绿化。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减慢雨水汇流时间,减轻防洪压力。

4、设立渗井,补充地下水

每一栋楼房至少挖设一个渗井,使雨水进入渗井,渗入地下,补充地下水,或者把雨水收集加以利用。不得使雨水直接排入街道,更不能排进化粪池。渗井规格:形状为圆形、直径1米、池深2.5米、池底为石块、四周用石块干砌而成,上有井盖。

四、吸取教训,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搞好城市建设。

随意改变破坏自然环境,最终将付出沉重的代价。下面我们来看看破坏自然环境,而加重洪水灾害程度的例子吧。

98长江大洪水,这次洪水总量不及1954年洪水,却比 54年洪水,水位高出很多。此时的森林覆盖率下降到不及以前的一半,五大湖泊的面积就减少了33%,带来的防洪压力 超过1954年。

世界范围内破坏环境最严重的黄河流域,情况又怎么样 呢?这里土地荒凉,到处是一片黄土,水旱灾害频繁。由于大量泥沙流入黄河,使河床每年抬高5——10厘米,河床一般高出周围地面4——6米,最高达13米。高高的堤岸把黄河水围在里面。黄河问题远不是单靠防洪堤所能解决的。

现在自然环境已遭到很大的破坏,水旱灾害较频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我们应采取多种综合措施治理环境,植树造林种草,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退田还湖、恢复湿地、归还河滩地、恢复蓄洪容量。与洪水和睦相处,尊重自然规律。治水以“疏”、“让”,为指导思想,少围少堵,给洪水让出通道。少搞水泥地面,多留绿地空间,多种措施相结合。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用科学的方法建设好我们的县城。

第二篇:论企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关系及对策

企业,是承载创造一切社会财富的社会组织现阶段,无论是公有制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企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发展对于一座城市国民经济实力的增强,税基的增大,财政的增长,就业的增加,居民收入的增收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城市,是一切企业赖以生存持续发展的主要载体,城市功能的完善,品位高雅,社会稳定和谐,人居环境优美,科技教育进步,文化丰富繁荣,必将激发企业发展的活力、创造力和竞争力。企业将在城市的蓝天上振翅高飞。由此,企业与城市的关系可以这样定位:城市是树,企业是根,根深才能叶茂;企业是源,城市是水,源渊才能流长。

一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景德镇,要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必须大力发展企业。而工业企业又是我市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全市经济发展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历史上,我市是老工业城市,基础较好,门类齐全,在全省一直排位靠前。在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面前,要实现跨越发展,率先在中部地区崛起,还有不少差距。主要是传统观念束缚较大,经营管理人才缺乏,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具体表现在:产品档次较低,技术含量不高;企业机制不活,创新能力不足;组织结构分散,产业关联度差;宏观调控乏力,市场营销薄弱;企业历史包袱重,经营效果较差;资金投入不足,民营企业发展缓慢;工业发展外向度较低,大企业大项目不多等等。

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我们整个城市的经济总量太小,财政收入偏低,可用财力更少,公务员待遇偏低,银行信用总量不大,居民平均收入不高,用于城市建设的政府主导性投资资金更是捉襟见肘。近几年,尽管我们通过经营城市,市场运作,招商引资,银行借贷等办法使市政建设,城市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要按双百城市(百万平方公里建成城区和百万城市人口)的规模,形成一市三区(现代区,文博区,生态区)的规划,打造具有山水、生态、文化特色的经济重镇,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还任重道远。因此,城市化的提高,城市综合实力的增强有赖于工业化的全面推进!

二我市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企业的发展,难以适应城市化的前进步伐,这是经济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出现的问题,既然是发展中的问题,就必须用发展的办法来解决。

首先,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定位,然后对企业发展,作出应对策略。

按照景德镇千年成因,和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的实际,景德镇的城市建设应确定为:经济重镇,江南旅游都市和特色瓷都。城市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同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作为经济重镇,强势发展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本身就是题中应有之义。围绕城市发展目标,来确定我市企业发展的总体思路,这就是: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关键抓园区、首先抓项目。

把项目和工业园区建设作为振兴工业经济的第一要务,以科研为基础,以产品为龙头,以产业为支柱,以效益为中心。未来若干年,我市工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拟为:

以发展先进加工制造业为主体,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两翼,以体制与技术的不断创新为动力,促进全市工业结构与布局优化,产值与效益同步,在江西乃至我国中部地区率先建立起现代化瓷都工业基础。

三当前,在工业化推进城市化,城市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更新观念,统一思想。景德镇发展不快,最大的差距是观念,最大的瓶颈是资金,硬件障碍是体制,软件障碍是服务。因此,发展工业、建设城市、富民强市,必须树立企业兴则城市兴,企业衰则城市衰的理念,从上到下,广泛组织,大力学习宣传这种理念,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大家都来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为企业创业、成长、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政府要转变职能,干部要提高素质。真正形成小政府大市场的格局,政府切实履行好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减少行政干预,增强服务功能。干部要有全局意识,要有奉献精神,要潜心研究国家经济政策,把握市场规律,真心实意扎扎实实的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营造环境,人才强企。国以人兴,政以才治。人才作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传播者、推动者,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国家的巩固和强大,对于民族的兴盛与繁荣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就是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包括工作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和发展环境。千方百计吸引人才、管理人才、用好人才,引导人才合理流动,为我们城市建设和企业振兴服务。其实,景德镇不乏优秀人才,比如陶瓷美术大师、工程技术专家。但是,高新技术、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销售方面的人才比较缺乏。尤其是缺乏既懂技术,又会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由于这方面的人才匮乏,导致不少企业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缺乏竞争

力,市场开拓疲软,难以打开局面,有的企业虽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但仍然依靠外贸公司和中间商,缺乏自己的销售网络和销售渠道。更为尴尬的是,景德镇至今没有形成一个企业经营者阶层。加上没有一个比较健全的,与时俱进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也不甚合理,人才外流现象比较严重。因此,发展现状呼唤人才强企。

人才强企,就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无论是党政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还是技能人才,无论是国有企业人才,还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只要为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劳动,作出成就,创造价值的都是人才。识人,既要看才能,也要看品德,力求德才兼备;看能力,看业绩,确立能力导向,业绩导向;看主流,看本质,不能求全责备。用人要不拘一格,反对唯学历,唯资历,要敢于、善于用有争议的人才,大格不破,英才难出。要建立科学合理、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

找准差距,攻坚破难。比照全省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学习江浙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我市经济发展应着重抓好以下四点:一是主攻工业,进一步强化工业主体地位。增加工业投入,大力培育昌河式的企业群体。支持昌河、华意、焦化等一批优强企业低成本扩张。推进战略重组,实现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名牌企业集中,发挥大公司,大集团对经济的带动、辐射、共振作用。打造瓷都工业规模经济新优势,加快工业化进程,带动第三产业发展和整个城市繁荣。二是:发展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衡量一个区域经济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标志,是当前推进我市工业化最现实、最有效、最快捷的途径。各级各部门要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宽、放活民营经济发展。要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宽松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对民营企业实行国民待遇,促进公平公正竞争,鼓励社会英才,包括党政机关优秀人才,投身民营经济发展。

三是抓好园区发展,大力招商。工业园区是我市招商引资招商引企的重要平台,是优势企业的发展载体。要以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容头,以北大科技园,联创科技园,所中门直升机研发中心等项目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要以陶瓷、板鸡、洁具、建材、电子、医药、机械资源和企业引进世界强、中国强、民营强来景投资落产。工业招商,要创新机制,转换形式,注重规模,⒋深化改革,激发企业活力。通过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做大总量、推进国企改制。按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化产权制度要求,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战略重组,联强扶优,以并购、合作、兼并、破产等形式,全面完成企业改制。灵活把握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认真协调好部门与整体、眼前与长远之间的利益关系。依法行政,按章办事,切实保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改变旧体制,创造新机制,不断激发企业经营、管理和发展的勃勃生机。要用企业的振兴带动城市的全面繁荣。

第三篇:城市建设与民生

处理好建设城市与改善民生的关系

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是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形成集聚力和辐射力最核心的要件。从社会学角度看,民生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经济民生是否具有一种可持续的推动力量。抓住了民生问题也就抓住了经济民生建设和发展的根本。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是否具有强大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关键就在于这座城市的民生问题能否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如果是在片面的政绩观主导下搞形象工程、花架子工程、重复建设甚至决策失误,而惠及全城民众的民生问题不能得到改善,那就谈不上集聚力和辐射力。民生状况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逐步推进的长期的过程,为此必需正确处理改善民生与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

之间几个重要关系。

1、正确认识和处理改善民生和城市建设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规律告诉我们,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改善民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目的,也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动力和支撑。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增加民生财富,从而为关注民生和改善民生、加快和谐建设奠定物质基础;否则,改善民生和和谐建设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民生建设,使民生建设和城市建设相协调。如果民生建设滞后,各方面民生矛盾必然增多,城市建设的制约因素也就会增多;而且城市建设如果不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归宿,也就会失去动力和支撑。总之,要坚持合理统筹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民生建设,使三者相互适应、协调推进。

2、正确认识和处理尽力而为和量力而行的关系。合肥现时仍处于欠发达和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解决民生问题和发展民生事业需要作长期不懈的努力。我们既要积极进取,尽最大努力加快民生建设,抓紧解决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又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条件和承受能力。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解决问题,稳步提高民生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水平,而不能要求过高过急,那样既不利于解决问题、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会影响经济民生协调发展、损害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要坚持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工作。必须清醒认识到,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独具魅力、创新发展、宜居宜业的区域性特大城市,还需要继续奋斗相当长时间。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必须始终提倡和坚持艰苦创业,发扬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的精神,坚决反对各种奢侈浪费现象。

3、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的关系。城市的教育、医疗卫生、民生保障等民生事业具有公益性质,直接关系民生公众利益和福祉,直接关系民生公平正义。推进这些事业,要从指导思想、制度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坚持体现公益性原则,切实强化政府职责,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特别要不断增强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减轻群众在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方面的支出负担。调节收入分配、扩大民生就业、加强民生管理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政府理应更多地承担起责任。同时必须认识到,多样性、多层次和不断变化的民生需求不可能完全由政府直接提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公益性事业发展形式不是单一的,运行机制也不是一样的,政府不应当也不可能包办一切。要充分发挥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的作用,对能够实行市场运作的公共服务,应该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现存问题是:一方面,有些民生事业的发展,政府还没有履行好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另一方面,有些该由市场和群众组织解决的问题,政府却包揽过多。必须按照政事分开、经营性与非经营性分开的原则,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引导和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和群众组织参与民生管理和公共服务,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民众参与机制。要把那些适合或可以通过市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以适当的方式交给群众组织、中介机构、社区等基层组织承担,引进竞争激励机制,以扩大公共服务的供给,并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4、正确认识和处理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的关系。加快发展民生事业,要靠增加投入,也要靠深化改革。不增加投入,民生事业就不能加快发展;而不深化改革,增加的投入也难以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必须把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这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随着合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明显增加,我们现在有条件较大幅度地增加用于改善民生和民生事业建设的投入。要进一步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增加对民生建设的投入,为加快民生事业发展提供更多、更有力的支持。同时,要实行有利于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鼓励和引导民生力量增加对民生发展领域的投入。既要扩大公共服务供给总量,又要大力调整供给结构,特别要注重向农村、向困难群众倾斜,努力改变公共服务设施分布不合理的状况。

5、正确认识和处理民生建设领域中事业和产业的关系。既要加快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各项民生事业,又要发展那些面向市场需求的各类服务产业,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逐步形成民生事业和服务产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局面。民生事业的发展必须针对社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存在的弊端,加大管理体制改革力度,推进体制机制制度创新。否则,增加投入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就难以有效地转化为增加公共服务,也难以实现改善民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还要加强改善民生的法制建设,把改善民生纳入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只有这样,才能在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过程中,使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幸福感和尊严感得到持续提升。

第四篇:土木与城市建设

土木与城市建设 园林规划设计实习报告

园林工程技术

B0971

肖利华

10号

201.11.26

为期一周的实习终于结束了,在一这一周,老师带我们参观了很多关于园林规划设计的地方,如小区绿化、街头广场绿化、以及校园绿化、从这些地方学到很多。这回这要讲讲我对居住小区绿化的理解。

首先,从它的功能上说。居住小区是指城市主要道路所包围的独立生活居住地段。近年来,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人们开始强调景观环境方面的条件。这种现代生态居住观,给小区环境设计注入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居住小区环境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居住小区的综合环境在人们心中越来越占主导地位,而居住小区绿地是综合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住宅建设逐步走向商品化的轨道,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也给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新的课题。本文就目前居住小区绿化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及绿地树种选择和植物配置加以分析,以期为居住小区绿化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居住小区绿化是建立居住小区众多因素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利用植物的独有特色形成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既有相对稳定性又有生命力的生活空间,对城市面貌和城市人工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衡量居住小区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志,对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居住小区绿地是分布最广、最接近居民、最为居民经常利用和享受 的最经济的一种绿地。对居住小区绿地的合理绿化,不仅能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户外休息放松环境,而且能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地,满足各种游憩活动的需要。而绿化植物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多种功能,它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也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丰富居住小区内容,为居民创造良好的游憩环境,绿地还能起到防火抗灾的作用。

另外,做好居住小区的绿化规划和管理,还有助于增加商品房的附加值,使楼盘保值、增值潜力加大。

小区内道路分连接各小区分区之间的主干道和连接小区宅前道路的支干道、小道。树木配置以规则式、行列式为宜, 在不影响采光的情况下,宜配植以造形优美, 有季相变化的落叶乔木, 如垂柳、栾树等, 以遮挡东西向的太阳辐射, 在夏日为行人提供绿荫, 乔木以下配植剪形花灌木, 如红檵木球、海桐球、水蜡球、榆叶梅球等, 适当点缀几组常绿树, 如桧柏球、千头柏,使道路两旁春季有花、夏季荫浓、冬季有绿, 以形成不同的植物景观, 增加绿色空间层次。但小区内各条干道绿化树种不宜雷同, 每条路都应以植物形成自己的特色。

小区内宅前道路多位于住宅楼北, 与住宅楼相距1~1.5m 的距离, 考虑宅前为居民经常出入,常年遮荫, 不适合植物生长, 多规划为方砖铺地,这部分用地若设计为图案新颖的水泥方砖嵌草铺装, 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方法。可与周围绿地协调一致, 融为一体。

宅间道路以北与住宅楼南是小区中绿地较为宽阔的地段, 多布置有花坛、树坛、圆桌凳、长条座凳等小型园林设施和供居民游憩、休

息、散步用的铺装广场。这部分绿地周边以低矮焊铁栏杆或绿篱围植, 绿篱采用法国冬青、大叶黄杨。绿地中间以自然式种植为宜。在圆桌凳、长条座凳旁宜栽植乔木, 如垂柳、栾树、元宝枫等, 为夏季居民停留、休息提供一片凉爽的绿荫, 冬季又不遮挡阳光, 有利于通风。在绿地中结合地形与环境, 栽植树型、花、叶均有特征的灌木, 如连翘、榆叶梅、日本绣线菊、白鹃梅、忍冬等, 花灌木宜丛植或在转角处弧形边缘孤植, 数量不宜过多, 并需控制生长, 以免遮光和阻碍通气, 过于茂密的树丛也宜形成卫生死角。常绿树宜剪形, 成组点缀于绿地中, 绿地以大面积草坪为基调,在草坪边缘或地形转势地段, 向阳处搭配以大面积宿根花卉, 使之与草坪紧密结合, 相互衬托, 形成开敞、疏朗的空间, 小中见大, 使宅间不大的绿地空间富有层次和变化, 满足居民休息, 观赏的需要。

居住小区内的小型公共绿地是居民休息、游乐和锻炼身体的活动中心。小区内绿化树种的配置必须根据绿地的地形、园林设施的形式和分布情况及人的活动范围而定。公共绿地内一般建有花架、廊、亭、景墙、坐凳、铺装场地、园路等小型建筑和设施,需用绿色植物加以协调和美化。亭、廊周围可采用丛植、孤植的手法错落有致地配置海桐球、红檵木等常绿树种和连翘、中华绣线菊、木本绣球、紫叶小蘖等花色各异, 有季相变化的花灌木, 以衬托景园建筑, 加深空间层次感。花架用五叶地锦、金银花等藤本植物处理。在座凳的周围可配置一两株垂柳、红花刺槐、栾树等落叶乔木, 用以夏季遮荫和创造一种幽静的环境。景墙前用大叶黄杨球、海桐球和紫叶小蘖球规则式布置,或用花色艳丽的低矮宿根花卉丛植, 以打破景墙的平直线条, 使景墙显得更加自然,居住小区绿地内乔、灌木数量不宜过多, 乔灌比宜在1:1.5 左右, 常绿落叶比宜在1:2.5~3.0 , 最好选用大规格的苗木,做到当年投资绿化, 当年见效。一来有利于对已成形绿地的保护, 减少人为破坏;二来可早日发挥小区绿地的生态效益。

小结

住宅小区的园林绿化设计要在合理运用植物、园林小品、园路和铺装等前提下,强调园林景观与生活、文化的紧密连接,在空间组织上达到一步一景,景随步移的效果;注重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提倡多元化,不要盲目效仿;同时兼备观赏性和实用性,在绿地系统中形成开放性格局,布置文化娱乐设施,使休闲、运动、交流等人性化的空间与设施融合在园林景观中,营造有利于发展人际关系的公共空间。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条件下,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游憩生活境域,使久居闹市的居民获得重返自然的身心享受,这是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五篇:城市建设与前瞻

县城建设评述与前瞻

城市建设是一个地方经济繁荣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百姓安居乐业的重要表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建设理念,将城市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从谋化发展、推进发展、和谐发展的大局出发,创造性的确立了“城市园林化、道路林荫化、郊区森林化”城市建设新理念,全县上下充分发扬“创新、实干、争先、奉献”的依安精神,戮力同心、攻坚克难、乘势而上,一批批具有现代化、人性化、品牌化的工程不断涌现,城市建设呈现出亮点突出,特色鲜明,典型引领、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

一、县城建设评述

过去的一年是改写依安城市建设历史的一年,也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其原因是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其过程是广大市民共享发展成果,其结果则是既往二十年建设成绩的总和。

(一)规划先行,整方推进。不谋一隅者,不足谋全局。特别是在媒体视听空前活跃、市民需求日益提升的情况下,如何找准政府决策和百姓需求之间的契合点,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城市建设现代化无疑是个敏感而又现实的课题。一是立足基本点,广泛调研。坚持一切来源于基层、形成于 1

基层、普惠于基层。通过调研走访、座谈讨论、媒体发布等多种方式,广泛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在总结几年来的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县委县政府找出了市民最关心关注的棚改、拆迁、回迁安置、道路、供热、燃气、商品房预售、廉租住房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问题11个,为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夯实了基础。二是围绕关键点,精心规划。坚持围绕民生抓发展,围绕民生求创新。将市民关心的11项问题写进了县城建设总体规划中,制定了配套方案。规划内容向体现社会和谐和生态文明整体性规划转变,规划管理向宏观调控城市整体发展转变,力求城市规划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吸引了大批房地产开发企业投身到我县县城建设中来。三是着眼发展点,整体推进。坚持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运行。围绕棚户区改造这个焦点中的焦点,提出了“四围绕”原则,即围绕三场(站前广场、休闲广场、停车场),围绕查缺补漏,围绕连片开发,围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整方推进、一体开发。彻底改变了过去拔毛式、剥皮式的开发建设,使城市建设更合理、更美观。

(二)公开竞标,阳光操作。透视政府、阳光办公是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推动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在县城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将每项建设活动都公诸于众,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一是土地出让求“真”。土地出让问题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考验政府是否具有公信力的关键。坚持兼听则明的原则,将出让条件、出让价格等多方面土地出让信息在政府网站 2

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在此基础上,专门设立热线,解答各种疑难,为每名意向投资者提供最大的方便,促进了土地有形市场的形成和运作。二是招标程序求“严”。招标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核心,也是考验政府是否具有执行力的关键。坚持徙木为信的原则,凡涉及的棚改工程、市政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投标规定的程序、方法进行,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投标,杜绝了假招标、人情标、内定标、弄虚作假、循私舞弊、行政干预等现象,有效地阻止了各种违法行为和不正之风的发生。三是职能划分求“清”。权责规范问题是城市建设的根本,也是考验政府统帅力的关键。坚持责有攸归的原则,严格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建全完善了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多点互动的工作机制,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筹融资道路,用活自有资金,用足招商引资,用实信贷政策,努力打造多元化的资本平台,不断增强政府可持续筹融资能力,形成了政府、企业、银行权责明确、互动共赢的工作局面。

(三)增速迅猛,规模空前。2010年是我县县城建设发展速度最快、规模最大的一年,全年建设项目60项,总建筑面积122万平方米,这在依安县城建设史上任何一年都无法比拟的,主要表现为“双提高”,即物质层面上的住宅品位显著提高,精神层面上的文化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在提高住宅品位方面,全年县城共改造15个地块15.9万平方米,拆迁面积13.51万平方米,拆迁房屋2394户,新建楼房224栋,是县城楼数量和建筑面积近二十年的总和。共建设了世纪家园、春晖名苑等多个设施齐全、3

管理规范的优秀小区,新世纪小区建设了2栋17层21800平方米高层住宅,填补了我县没有高层楼房历史的空白。在提高文化生活质量方面,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参照“东方斯卡拉”的演出模式,创新艺术团演出形式,改建了大型演艺广场,年演出均80余场,观众均达3万多人次,年创收约4万元。投入资金2500余万元,建成总占地面积53500㎡,集专业训练、竞技比赛、休闲健身、群众文化、图书阅览、信息资源共享于一体的县城文体活动中心,开全县场馆建设之先河。

(四)监管严格,安全运行。高品位的城市建设必须高素质的团队和高标准的机制作为保障。为了推进县城建设有效顺利进行,强化质量和安全管理,我县先后制定下发了《依安县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实施方案》、《依安县建设工程安全质量标准化工地评审办法》等文件,并与施工企业签定了《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责任状》,强化商品房预售管理,实施抵押金制度,有效控制了一楼多售和半拉子工程,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工程质量。一年来,各有关部门依法进行安全检查工地402人次,下发整改通知140份,质监检查186人次,工程项目安全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了100%,施工图纸监督审查率100%,建安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合格率100%,优良品率35%以上,建安工程质量通病消除率75%以上,杜绝了重大安全质量事故的发生。在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执法巡查级检查中,我县在建工程安全质量管理上均达到了省市 4

要求的标准,获得高度好评。

(五)基础建设,实现突破。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中将“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放在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之前,说明中央将民生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0年,县委、县政府顺应中央、省市的精神要求,全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民生保障投入力度,努力建设和谐依安。一是出行“快”起来。对七个出城口民乐街、植物园、城乡结合部进行改扩建,硬化道路3.9万平方米,铺设人行过道板4.6万平方米,砌筑路缘石6.35万延长米。特别是民乐街北段由原来的不足9米拓宽至19米,该街道路平坦,宽敞明亮,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可以说是县城建设中借助棚户区改造进行城内道路建设成功的典范。二是屋子“暖”起来。新建锅炉房一处,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安装3台20蒸吨、2台10蒸吨热水锅炉,铺设外网15000米,总投资6000万元,10月份已经完成并开始供热,运行正常。三是城区“绿”起来。全年绿化种植各种苗木36万株,其中,植物园二期工程建设面积500亩,种植各种乔木、灌木15万株,文体中心2200株,全部完成植物园、文体中心、城区主干道、7个出城口、城乡结合部的绿化工作。目前,城区绿化覆盖面积273公顷,绿化覆盖率26%,绿地面积201.6公顷,绿化率19.2%。四是环境“美”起来。新建垃圾处理厂一处,完成投资1973万元,其中,投资525万元,修建长白色路面7公里,投资837万元,挖掘和外运土方12.6 5

万立方米,动迁费投资575万元。投入资金381万元。完成给水管道3.6公里,打5眼深水井,投入资金1300万元,铺设排水管道19.2公里,污水处理土建工程已经竣工,机械设备已制作完成,工程明年年初,污水处理厂试运行。

一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投入、大气力、大手笔的鸿篇巨制下,我县城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居住环境更加优质、城市建设更加靓丽,市民满意程度更加提升,为实现十二五期间建设更加富裕、美好的新依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县城建设前瞻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首过去,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相关部门们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县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参与下,我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充满期待,却依然任重而道远。

(一)随着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县城功能将会更加完善。要实现城市建设的远期发展,必须要强化基础建设,提升服务功能。一是要实现住有所居。有计划地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力争5年内全面完成棚户区改造工作,使城镇居民彻底告别棚户区生活。二是要实现行有所畅。“十二五”期间,次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完成城区四纵四横的城市道路拓宽改造任务,拓宽南门至九公里道路,打造城市新亮点。三是要实现饮有所安。积极开辟第二水源地,建设日处理能力2.66万立方米净水厂一座,改造环路和民乐街、民生街供水管线,供水能力达到3万吨 6

/日。四是要实现气有所诸。积极发展城镇管道燃气,建设压缩天然气储备站一座,燃气用户达到3万户,普及率达到68%-70%。五是要实现污有所治。新建热电联产热源一处,整合现有热源厂,使烟尘排放量每年减少2100吨、二氧化硫200吨、二氧化碳2.5万吨。新建日处理能力2万立方米污水处理厂一座,铺设配套管网20公里,改造原有泵站一座,新建提升泵站两座。

(二)随着小区物业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居民的生活环境将会极大改善。建设是本,管理是标。城市建设不仅体现在项目建设的蓬勃兴起,更家体现在生活环境的明显改善,要努力实现规范管理与科学建设的有机统一。一是成立业主委员会,实行重点管理。把小区的监督和管理权力真正还给业主,让广大业主参与管理,业主委员会应与居委会、社区党支部紧密配合,参与制订小区管理的有关规定,明确公司和业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促进住宅小区物业管理的健康发展。二是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社会管理。全面推行竞争引入机制,推行物业管理招投标,引进理念新、资质高、管理先进的新天物业集团加入我县物业管理行列,清除那些没有资质或服务质量低下的物业企业,打破谁开发、谁垄断的陈旧模式,使物业开发和物业管理分离。三是广泛动员群众,倡导自主管理。动员小区居民主动参与小区建设,小区管理,加快小区建设步伐,使每个小区都能达到“十有”标准。积极挖掘历史,尽快形成北方航天城特色文化,加快生态园林城镇建设步伐。

(三)随着城镇社区管理机制的进一步理顺,综合服务水平将会更加提高。城,以盛民也。民富才能国强。要进一步加快城镇社区建设步伐,积极构建为民服务平台。一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意识。社区干部要了解居民“所急、所需、所盼”,及时解决居民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当好居民的贴心人,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二是要科学整合资源。搞好社区内部管理,使社区各项工作管理有序,形成合力,切实发挥社区工作者的最大效能。搞好社区外部协调,加强与辖区单位的联系沟通,实行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统筹安排。三是要推行社区居民自治。通过开展文化艺术进小区、进楼道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活动,吸引居民关心、参与、社区工作,增强居民“社区是我家”意识,努力实现老百姓管老百姓的事。

(四)随着市政综合整治措施的进一步强化,市容市貌将会更加改观。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努力从根源上解决问题。一是要理顺机制。城管监察大队实行划片包干的办法,重组中队,实行目标管理。环卫处实行市场化运作。采取内部承包的方式,把道路清扫保洁和垃圾清运全部包给保洁公司,公开竞标。资金包死,节约归己超支自负。二是要强化管理。工商业户的牌匾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整齐划一,对所挂牌匾要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坚决杜绝私自乱挂牌匾现象发生。要严格禁止店外摆放商品和噪音扰民。要对建筑工程运输车辆严格管理,使其达到清洁卫生运输;继续实行生活垃圾定点定时投放,要适时推行垃圾分 8

类投放和分类管理。三是要全民参与。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社区文化广场等宣传阵地,歌舞表演等宣传形式,不断提升广大居民对县城建设的参与意识,逐步形成,关心家园、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维护家园的良好风气,努力把我县建设成为祖国北方边陲的璀璨明珠。

下载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城市建设与防洪治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

    生态学与城市建设1.城市化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城市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据历史资料和考古的研究,城市的出现至少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自......

    水利工程防洪与监控

    水利工程防洪与监控 本人参考了一些资料和在水利局实习过程中就水利工程施工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预防、监控做出以下论述:论文摘要 经过多年的施工实践,无数事例告诉我们:没有......

    洪水与防洪论文

    洪水与防洪 文明古国的起源都离开大江大河,水给予了我们生命及生存下去的条件,但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且不说历史上的黄河与长江,近年来各大河流的洪水一直没有停......

    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

    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导语:十八大以来新型城镇化建设摆上了突出位置,在各地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把新型城镇化建设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本期申论热点:城镇规划与城市建设是城镇......

    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

    城市建设与管理报告一、2006年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情况 2006年贵阳市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继续以实现“两个率先”、建设“大贵阳”为目标,通过加大旧城改造、成片开发力度,......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生态文明与城市建设 当前,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正面临一系列新的重要机遇。从国际上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低碳经济、循环......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生态城市建设与节约用水 山东省海河流域水利管理局郑永杰摘要:在水资源紧缺的状况下,根据水资源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针对我国城市用水存在的问题,提出城市节约用水保障生......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

    西部大开发与中心城市建设《光明日报》2000-2-1第3版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这样一个转折点:东部地区已经以超常的速度发展起 来,成为整个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带动全国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