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2月18日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努力开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奋发进取的新局面
——在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柳斌杰
(2012年2月18日)
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深化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在全党全国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文化改革发展会议,意义十分重大。新闻出版行业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和李长春同志的重要批示以及刘云山同志、刘延东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
抓住三大机遇实现六大突破
●加强引导,创作生产了一批咨政育人的精品力作;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科学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快速成长;坚持开放,新闻出版走出去整体推进;关注民生,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过去的一年,我国新闻出版战线紧紧抓住落实“十二五”规划、庆祝建党90周年和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大机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千方百计加快发展,使新闻出版领域改革发展形成了奋发进取的新局面,六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是加强引导,创作生产了一批咨政育人的精品力作。周密实施国家重点出版、文艺精品扶持、原创优秀少儿作品、网络文学出版、名报名刊培育等创新工程,全年出版有关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反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方面的精品出版物2000多种,《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孙中山传》、《朱镕基访谈实录》等时政图书成为年度出版新亮点。组织出版了一批宣传六中全会《决定》的精品力作,集中论述文化改革发展的图书和理论文章水平达到新高度,特别是反映中国发展道路的哲学政治、文学艺术及科学技术、青少年教育等1397个代表国家水准的重点出版项目圆满完成,几万种图书进入国际市场。
二是深化改革,在三个方面取得新突破。深入推进报刊出版单位体制分类改革,列入首批改革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展开,一部分省市已经完成任务,其余的已批复了方案,确定了“时间表”。深入推动出版传媒企业进入第二步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重点,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重组,中央三大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组建和股改工作已经完成。深入拓展投融资渠道,凤凰传媒、浙报传媒、长江出版集团、中原出版传媒等一批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到目前,全国已组建120多家骨干新闻出版企业集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三是加快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全年新建农家书屋24.86万个,全国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个,已覆盖84%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中西部免费赠报和城乡阅报栏(屏)工程逐步推开,西部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取得新突破。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扎实推进,二期建设投资达15亿元,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力度加大,根本改变了这些地区的舆论格局。全民阅读五年规划顺利实施,各地城乡掀起读书热潮,2011年全国有7亿多人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发动社会各界开展“爱心辞典”和课外读物捐赠活动,城乡互动,共建书香中国。
四是科学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快速成长。新闻出版业200多个项目获中央和地方资金支持,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达9.3亿元,地方和企业投资达上千亿元。全国58个省市级印刷园区总投资210亿元、新增产值217亿元,新建成9个全国数字出版基地和3个音乐生产基地,发挥了技术、人才、产业聚集效应,新增生产能力可达3000多亿。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中华文库》项目和四大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云出版、快阅读、电子刊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传媒产业快速增长。统计快报显示,2011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
五是坚持开放,新闻出版走出去整体推进。按照全面布局、整体推进的走出去规划,以创造和输出版权、国际传播力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工程或项目为平台,扎实推进产品、服务、渠道、资本走出去。2011年,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网络构建成效显著:与拉加代尔集团旗下3100家书店合作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开展百家海外华文书店联展活动,开设了亚马逊“中国书店”,这三大举措使中国进入了世界市场。中国原创网络游戏输出100多项,海外收入达到3.6亿美元。我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六是关注民生,集中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我们把治理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工作等七个突出问题当做大事来抓。以“治散治滥、打盗打非”为重点,整合全系统力量,依法查处重点违法违规案件89起,规范中小学教辅出版发行秩序。以专项行动查处侵权盗版案件3381起,侵权盗版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打击“两非一假”,开展报刊记者站治理“百日行动”,199家记者站被依法处罚。“新闻造假”、“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初步治理。以改革的办法整治学术期刊违规行为,健全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学术出版违规行为得到遏制。
围绕两大重点 推进九项工作
●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继续积极推进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进一步深化出版企业的改革;加快推进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建设;改革投融资渠道;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新闻出版走出去;加快构建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
深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和迎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是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的两大重点。今年上半年,我们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确定的工作任务,集中抓好六中全会的贯彻落实,推动新闻出版改革发展。下半年围绕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落实推出精品力作、营造舆论氛围和优化市场环境等重大项目和重要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抓好列入《纲要》的80多项涉及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重点工作、30多个重大工程项目。目前已经召开了工程协调会,结合《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加强统筹协调,三分之二的重大工程项目已经落实了领导责任、资金、进度,确保实实在在的发展。
二是继续积极推进报刊出版单位的改革。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按两个思路进行。一是继续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力争在十八大召开以前基本完成中央确定的改革阶段性任务。上半年完成列入首批转企改制的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任务,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制定出台《关于非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实施办法》和学术期刊体制改革方案。鼓励和支持省级报业集团和出版集团所属非时政类报刊与本区域地市报刊进行战略合作、资源整合,组建大型报刊业集团,做大做强。二是继续深化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坚持实行编辑宣传、发行经营两分开,重点是剥离副业、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按照中央15号文件要求,在管理体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险、社会监督等关键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明确服务规范,增强发展活力。一般时政类报刊社、公益性出版社也要深化改革,增强面向市场、面向群众提供服务的能力。鼓励各级党报组建社会化的发行公司,创新体制机制,提高发行时效和覆盖范围。支持党报党刊与邮政部门、大型出版发行企业或物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建立完善成熟的营销网络,增强主流出版媒体的舆论影响力和信息传播能力。
三是进一步深化出版企业的改革。已完成转企改制任务的出版企业要尽快进入第二步改革,以“三改一加强”为抓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建立符合现代企业要求、体现新闻出版企业特点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新闻出版管理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有机衔接的机制。
四是加快推进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建设。出台新的举措,以强有力的政策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进行跨媒体、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界发展,加快新闻出版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打造和培育5艘-10艘国家出版传媒“航空母舰”,其中包括国家三大出版集团、两大物流公司和地方出版、报业、印刷集团。
五是改革投融资渠道。改革单一的政府投资模式,吸收社会资本,壮大发展实力。支持符合条件的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上市融资,鼓励和引导中小出版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等市场上市,支持国有出版传媒企业以各种形式与民营出版传媒创意发行公司合作,引领社会力量共谋发展,开辟多层次融资渠道,壮大新闻出版产业实力。
六是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的增长点,加快产业基地、产业园区和产业带规划建设。重点支持数字出版、音乐制作、版权创意、绿色印刷等产业基地建设,三年内产业基地生产能力要增长300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增长极和示范辐射作用。今年开展产业基地(园区)发展情况考评工作,完善基地(园区)重点企业发展的引导机制、重点项目推动机制、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产业基地人才、技术、资金、政策的集聚效应,实现跨越式发展。
七是加快推进新闻出版业科技创新。重点支持云出版建设,加快数字内容传播平台、内容资源整合、关键技术研发、重要技术标准、重大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淘汰落后产能,提高应用高新技术的能力。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新闻出版生产、传播能力上实现新突破。
八是大力推进新闻出版走出去。加大对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扶持力度,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支持重点主流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升版权贸易能力,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出口,拓展走出去国际营销渠道,推出一批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新闻出版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利用国际平台传播中华文化。鼓励和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到境外兼并、重组、投资,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境外以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发展空间,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九是加快构建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发展以跨地区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电子商务为特征的现代物流,建设大型现代新闻出版流通体系,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加强新闻出版资本、版权、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市场建设,促进要素市场与出版物销售市场、有形市场与网上交易相结合,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健康繁荣的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加快建立信用监管制度和失信惩戒制度,构建以职业道德为基础、以行业自律为支撑、以法律为保障的市场诚信体系。
落实四项要求 实现四个目标
●继续高举旗帜,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深化改革,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科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强化管理,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闻出版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
去年12月23日和12月28日,李长春同志就新闻出版工作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加快改革发展作了重要批示。他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在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采取了得力措施,起到了领跑作用”,希望新闻出版总署“继续高举旗帜,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深化改革,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科学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强化管理,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他强调:2012年的新闻出版工作要突出“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必须要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构建富有生机活力的体制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做大做强新闻出版业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催生新的文化业态、抢占新闻出版 科技制高点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打造一批有实力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发行企业、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
年初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上,与会同志集中学习了李长春同志和刘云山、刘延东同志的重要批示,一致认为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出版行业进一步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真心实意地把“主阵地、排头兵、主力军、领跑者”四项要求,作为我们行动的准则,把“新进展、新步伐、新突破、新成效”作为我们今年必须达到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是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一是努力形成正确引导新闻出版产品创作生产新机制,巩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主阵地。一切内容的创作、生产、传播都必须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贯穿、体现到新闻出版全过程,组织生产出更多引领社会思潮的优秀产品。要从政策导向、职业准入、内容设计、选题策划、编辑加工等环节入手,建立前端保障机制,多出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多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俱佳的新闻出版产品。要坚持“三贴近”,深化“走转改”,充分发挥人民文化创造性积极性,在服务人民群众中实现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要完善新闻出版产品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让反映主流价值取向、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的文化精品不断涌现,留下更多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传承价值的新闻作品和出版产品,丰富中华民族的当代精神。
二是创造新闻出版发展新优势,努力担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力军。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充分运用“两只手”实现产品结构、企业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的优化,科学配置出版资源,确保重点门类,培育新闻出版产业新优势。要加快整体布局,建设一批规模较大、各具特色的数字出版、音乐生产、版权创意、绿色印刷等产业基地、产业带和产业集群,形成新的增长点。要加速推动传统新闻出版业与科技融合,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大力发展新技术、新载体、新业态,进一步造就出版传媒技术新高地。要发展城乡新闻出版消费市场,特别是拓展社区、农村市场和海外市场,扩大消费热点,使新闻出版市场从主要依靠城市消费拉动向城乡消费并重、内需外需协调拉动转变,进一步提高新闻出版市场竞争力。
三是完善新闻出版繁荣发展新体制新机制,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要推动新闻出版体制向纵深改革,今年完成中央确定的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任务。按照“三改一加强”要求,深化转制后企业改革,加快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建立 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努力壮大市场竞争主体。要深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打造好服务主体。要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通过上市融资、资本重构、项目支持、对外开放、资源倾斜等措施,重点培育造就一批新闻出版产业重要的战略投资者,努力打造投资主体。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切实转变职能,提高行政效率,努力打造依法管理主体。
四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加快构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新体系。要以国家重点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全民阅读工程、基层阅报栏工程、文化环保工程等为抓手,着眼文化长远发展、立足群众基本需求,继续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实现由“点”到“面”到“线”的联通。要从工作措施、政策支持和长效机制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产品供给、保障渠道,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公共服务资源和传输平台。要坚持面向全社会,多管齐下,共建共用,使政府主导、企事业力量和社会参与紧密结合,把服务群众的好事办实。
五是提高管理科学化水平,全力创造文化繁荣发展好环境。要坚持依法行政,不断完善与新闻出版强国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新闻出版法律法规,力争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反腐倡廉等领域尽快形成制度体系,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创新管理理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着重提高把握政治方向的能力、服务工作大局的能力、政策调控的能力、舆论引导能力和依法行政能力。今年的伦敦书展“市场焦点”主宾国活动、国际音像表演著作权外交大会以及国内重大节点的市场环境整治,都是对我们管理者的重大考验,我们应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党中央的期望。
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清醒的文化自信、坚定的文化自强意识,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走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新征程,用文化改革发展的新成果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二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1年12月22日在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专题
大力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
——在全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2011年12月22日)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新闻出版战线的重大任务,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华文明对人类进步事业有所贡献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对此始终高度重视。
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集中全党智慧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党中央全面、深刻分析和审视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形势任务,对文化改革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决策。《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不仅为新闻出版业下一步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我们召开走出去工作会议,全面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经验,表彰先进、树立榜样,研究部署新形势下如何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这对贯彻落实好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实施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加快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不断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全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产品出口、数字传播、加工外贸和对外投资总体规模扩大,领域拓宽、形式多样,影响力显著增强,涌现了一批走出去的品牌产品和骨干企业,新闻出版业国际化进程明显提速,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版权贸易逆差不断缩小,输出数范围逐步扩大。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版权贸易逆差情况大为改观,从2002年到2010年,我国版权输出数量逐年增长,特别是2009年-2010年两年间更是实现了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共输出出版物版权5691种,引进出版物版权16602种,版权贸易逆差从“十五”末的7.2:1缩小到“十一五”末的2.9:1,五年间版权输出总量增长275%。作为版权贸易主体的图书版权输出结构不断优化,特别是与重点发达国家之间的版权贸易逆差实现较大转变,对美、日、加、英、法、德、俄等重点发达国家的图书版权输出总量比“十五”末增长近14倍。对港澳台地区的版权输出依赖程度明显降低,占版权输出总量的比例从2005年的59%下降到了2010年的34%。版权输出的产品形态越来越多元化,从过去比较单一的图书、期刊版权拓展到报纸、音像电子、数字版权等多种形态。
(二)出版实物出口稳步增长,部分产品在海外创出品牌。
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中坚力量,尽管近年来受到数字化浪潮、金融危机和人民币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但新闻出版产品出口仍继续保持增长。2010年全国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累计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96.5万种次,出口总量为1047.5万册(份、盒、张),出口金额为3758.2万美元。与“十五”末相比,出口数量增长近30%,金额增长7.4%,输出品种保持了大于引进品种的势头。目前,我国出版物已进入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海关报告显示,今年又是突飞猛进的势头。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重点产品在海外市场创出了品牌。
(三)数字出版产品出口势头强劲,境外收益不断提高。
数字出版产品出口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领域,发展迅猛。借助国外技术平台,我国数字出版产品大量输出海外,一些学术期刊的海外下载量、国际影响因子和国际投稿量明显增加。2010年我国期刊数据库的海外付费下载收入近千万美元,电子书海外销售收入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网络游戏出口额突破2亿美元。依靠雄厚的资金实力,一些重点数字出版企业实现了在国际市场中的广泛覆盖和收益倍增。截至2010年年底,清华同方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海外机构用户数量超过1000家,分布在38个国家和地区,五年累计出口额达3227万美元;汉王电纸书海外销量突破5万台;完美世界公司开发的10款民族游戏用户遍布四大洲60多个国家地区,海外收入超过9000万美元;盛大网络文学在线阅读,读者分布在几十个国家。
(四)印刷加工外贸产值逐年增加,顺差优势明显。
印刷加工外贸既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一种模式,也是我国新闻出版国际劳务输出的重要渠道。2010年,我国印刷加工服务出口收入总计为661.65亿元人民币,占印刷工业总产值的8.6%。占全国印刷总产值3/4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印刷产业带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广东、北京、上海的印刷外贸集散地功能明显,输出规模逐年增长。中国印刷集团公司、北京华联印刷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年出口额都达到了千万元乃至上亿元。
(五)国际投资成果丰硕,在外企业竞争力逐步形成。
资本国际输出、在境外办实体是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高级模式,要求企业不仅有国际化发展眼光,有境外本土化运作经验,还要有境外投资的实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新闻出版企业已在境外投资或设立分支机构459项,其中,从事图书出版的分支机构28个,从事期刊出版业务的分支机构14个,报刊及新闻采编分支机构275个,数字出版子公司15个,出版物发行网点65个(包括网络书店4个),印刷或光盘复制工厂45个,出版教育、培训、版权、信息服务机构7个。另外,通过收购或参股建立的海外网点有10个。走出去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升,跨国发展的经验也更加丰富。
(六)走出去渠道不断拓展,传播力不断增强。
借助国外主流零售渠道,覆盖海外高端读者和主流人群,是我国新闻出版业拓展国际营销渠道的一个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经过“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的助推,我国新闻出版产品成功进入国际知名图书连锁机构,一批优秀外文图书已经逐渐进入法国拉加代尔集团的3100多家国际书店销售网络,近万种图书通过“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被推介到五大洲的数十个国家。中国国际图书贸易集团有限公司和美国亚马逊公司联手启动的亚马逊“中国书店”合作项目,目前已有两万余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并将在一年内达到10万种的规模。不少出版企业还十分重视与世界跨国出版传媒企业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将中华文化内容源源不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
(七)国际书展参展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中国主宾国活动成为亮点。国际书展是版权输出及实物出口的重要平台。自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举办和组织参加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书展、书市,改变了过去年年“人变书不变”的状况,注重图书品牌和商业利益,参展水平不断提高,版权输出和实物出口逐年增加。这期间,先后在法国、俄罗斯、韩国、德国、希腊、埃及等国家举办了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特别是在2009年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举办期间,我国参展团共签署版权输出合同2417项,相当于2008年的5倍多,超过当年版权输出总量的一半。2011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中国展团实现了版权输出2424项,再创历史新高。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经过多年培 育已经成为世界四大书展之一,2011年博览会期间实现版权输出1652项,版权引进与输出之比为1:1.46,实现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重大突破。国际书展及中国主宾国活动已成为中国出版物版权输出的重要平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外出版业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八)走出去人才队伍日渐壮大,素质逐步提高。
几年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各种方式,开展了走出去专门人才培训,举办国际高层出版论坛,取得了较好成效。目前,各个出版集团和较大规模的出版单位都有专门的国际机构和人员,专职负责出版走出去工作。每年重要国际书展的参展人员也相对比较专业化,与几年前的状况相比大有改观。出版领域的版权贸易人才、出版翻译人才、外向型经营管理人才等人才队伍正在日渐壮大,一些企业也有外籍员工,成为走向国际的新力量。
总体说,“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成效显著、成果丰硕。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广大新闻出版单位努力实践和不懈探索的结果,是新闻出版战线广大干部职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经验
“十一五”期间,新闻出版系统按照“高举旗臶、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进一步培育走出去主体,完善走出去政策,实施走出去项目,搭建走出去平台,扩充走出去队伍,不断创新合作模式,拓展国际渠道,积累了宝贵的国际化运作经验。总结五年来走出去工作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加快推动“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走出去工作,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一)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支持是根本保证。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走出去工作,并在国家层面对走出去战略进行了重要部署。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和新变化,对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继续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推动国家关系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要求,再次强调要“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提出要“提高文化开放水平,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同时,党中央、国务院还在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重要文件中明确了一系列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方针政策,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出 去的实践。中央领导非常重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对走出去工作不断给予关怀与支持,每次北京国际书展,中央领导都亲自到场指导。特别是2009年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多位中央领导同志先后几十次就活动的整体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并就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及时研究、大力支持,使该项活动最终取得圆满成功,在国际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有效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文化精神。
(二)争取扶持政策是走出去的基本条件。
党中央高瞻远瞩地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来,新闻出版总署就把政策制定作为基本条件。经过努力,中央有关部门从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如财政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的若干政策》、《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商务部等部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目录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导意见》,等等。这些政策从财政、金融、税收、信贷等多个方面对走出去产品、企业和项目给予大力扶持,极大地调动了走出去企业的积极性,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深化新闻出版业改革是走出去的强大动力。
十六大以来,我国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以转企改制为突破口着力培育新型市场主体,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激活了走出去的动力。目前,经营性图书和音像出版单位已基本完成转企改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全面启动,12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成功组建,49家新闻出版企业成功上市。民营文化工作室有序参与出版策划服务,非公有资本和外资已全面进入印刷、复制、发行和新媒体硬件制作等领域,参与国际竞争是企业内在的发展冲动,不再是“被”走出去。经过改革,制约新闻出版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得到进一步消除,新闻出版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目前,我国日报总发行量居世界第一位,图书出版品种和总印数居世界第一位,电子出版物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业年产值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到1.27万亿元。这就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夯实了基础、铺平了道路、积聚了力量。如果没有改革,哪有条件和实力走向国际市场?哪有动力和能力参与世界出版业竞争?只有改革后的企业才有动力。
(四)加强规划引导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关键环节。
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高度重 视政策导向和规划引导,一方面鼓励企业积极用好中央有关扶持政策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在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中出台了多项走出去的引导措施。特别是今年,新闻出版总署还专门制定下发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提出对实现走出去的新闻出版企业,在出版资源上给予优先配臵和政策倾斜;支持出版集团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权输出规模的出版社成立专门针对国外图书市场的出版企业,经批准可配备相应出版资源;对列入走出去重点工程中的出版项目所需出版资源给予重点保障;对走出去成效显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业给予特殊扶持政策,等等。在《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有效利用国家和相关部委的现有政策的同时,进一步优化新闻出版资源配臵。对新增或续批的中外版权合作期刊,在原创中国内容被国外合作期刊转载的数量上作出明确规定;在出版单位等级评估办法中增加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出口年收入、从事国际业务拓展人员数量两项走出去相关指标;在出版物进出口经营单位的考核指标中,明确出口金额增长幅度须大于进口金额增长幅度,并按出口实绩配臵进口权限,在职称考评和“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各种奖项的评定中增加走出去的内容等。这些引导措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有力地推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战略的落实。
(五)实施重大工程是落实走出去战略的重要举措。
为有效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了一系列走出去重点工程。《大中华文库》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工程的实施,目标明确、扶持到位,有效调动了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的积极性。《大中华文库》已推出87种汉英对照版和15种汉韩对照版,56%的产品销往国外,成为国际著名大学、图书馆的必备中国书。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致力于通过学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向国际市场全面、深入、准确地介绍当代中国的发展和中华文明的精髓,鼓励出版物面向发达国家主流读者发行,借助发达国家的全球影响力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工程入选项目学术和文学水平高,市场定位准,受到国外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学者的重视,产生了良好的带动和辐射效应,目前已有400多种获得资助的中国图书在海外出版发行。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在40多个国家推出千余种中国图书。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通过实施“借船出海”战略,构建包含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等在内的国际立体营销网络,破解了多年来困扰中国出版物走 出去的渠道难题,推动更多的中国优秀出版物走向世界。可以说,走出去重大工程的实施,实实在在地带动了新闻出版业走出去。
(六)新闻出版企业主体作用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国新闻出版企业市场主体作用越来越大,它们不仅创造走出去的产品,而且寻求国外发展空间,直接在海外布点,投资、合资、合作,甚至并购国外出版公司。近年来,安徽出版集团在俄罗斯创建的新时代印刷有限公司业务已经拓展到了全俄境内的10个州,企业综合实力位居俄罗斯中央区前列。人民卫生出版社投资收购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医学图书资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在英国注册成立了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图书为主的专业出版社,而且实现了当年赢利。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先后与牛津大学出版社等十多家国际著名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100多种对外汉语教材,销往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人数超过1亿。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儿童系列书,都进入几十个国家。湖北长江出版集团出版的《狼图腾》已向全球输出25个语种的版权,全球销量15万册。中华书局出版的《于丹〈论语〉心得》已输出28个语种的版权、33个版本,海外总销量达到30.4万册。一批具有实力和竞争力的新闻出版骨干企业通过成功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船出海”战略、本土化战略,成为走出去的典范。要知道:微软、苹果、好莱坞就是美国文化的推动者。中外这些企业的成功经验证明,企业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走出去的实践力量。我们要用这些典范带动其他新闻出版单位的外向型发展。
(七)科技创新是走出去的重要支撑。
当今时代,人类社会已经进入技术创新不断涌现、结构调整不断加快的重要时期。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成为新闻出版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新闻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使出版物的传播手段更加多样,传播渠道更加通畅,传播能力不断增强,也使得越来越多的出版物通过新型出版方式和互联网等传播载体在海外传播成为可能。国际上,发达国家的出版传媒集团主要业务均已融入互联网,并开展了大规模的电子商务,数字产品和服务收入在业务收入中的比重正在不断上升。我国数字出版产业的总产值每年均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以国际学术出版平台、网络游戏出版、手机出版、互联网出版等为标志的新型出版业态异军突起。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丰富了出版形态,拓展了传播渠道。我们要大力使用这些跨国界出版平台和技术,为新闻出版走出去构建重要支撑。
三、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工作的紧迫性
(一)应对变局、抢抓机遇,刻不容缓。
当前,新闻出版业数字化、国际化、全球化趋势进一步走强。受金融危机影响,国际出版业兼并、收购、重组步伐不断加快,国际出版传媒格局出现新变化。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正在进行重新配臵,对国际出版市场份额的争夺更加激烈。这对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加快海外并购、拓展海外市场、抢抓海外资源,扩大国际出版市场份额,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国际社会渴望了解中国的愿望正日趋强烈。在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下,新闻出版业也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一枝独秀的中国出版物市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上几乎所有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都以不同方式在我国设立了相关机构。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国际上进一步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提供了有利条件。受互联网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冲击,世界范围内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批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企业正向内容产业进军,国际出版传媒企业也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一个全新的出版产业正在形成,新兴业态的发展成为国际出版业增长的新动力。这对我国新闻出版走出去,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提出了挑战也提供了机遇。及时应对、乘势而上就能前进,迟迟不动、坐失良机就会落伍,拉开的差距还会加大,甚至既走不出去,也守不住阵地。
(二)排除困难、解决问题,时不我待。
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我们生产的高质量作品仍然较少,一些出版物出口量虽然较大,但一时还难以进入国外主流渠道;版权引进和输出逆差仍旧存在,差距虽呈逐年下降态势,但总体状况仍未根本改变,输出到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版权数量仍然偏少;一些企业对走出去的规律认识把握不够、动力不足,影响了走出去的效果;我国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传媒骨干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难与国际大型出版传媒集团相抗衡;一些优惠政策尚未完全到位,走出去企业境外经营依然困难重重;外向型出版人才,尤其是从事海外投资和经营管理的领军人物仍然严重缺乏,等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和阻碍着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化之路,亟须我们开拓思路、创新举措,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克服困难,打开局面。
(三)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 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个别国家对我国国情的曲解,对中华文化固有的偏见,对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着的不同文化价值取向的交锋和对立心理,使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向世界增加了阻力和难度。与西方主要媒体和出版传媒集团强大的整体实力相比,我国新闻出版业的整体实力、影响力和竞争力都还较小。在新一轮国际竞争面前,我国新闻出版业在内容的原创性、人才、技术、设备、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必须立足国际较量、实力竞争,只争朝夕地追赶发达国家。
(四)明确使命、深化认识,加快步伐。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对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是发展国家公共外交、促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理解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打造新闻出版强国,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举措;是新闻出版业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积极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的现实需要。全行业一定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来,进一步加深对建设文化强国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切实增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开放的眼光、更加务实的作风,加快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我国新闻出版业的国际影响力。
四、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创“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新局面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时度势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并提出到2020年,我国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等6个方面的奋斗目标。新闻出版业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发展文化产业的主力军,应当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历史进程中作出更大的贡献。2010年年初,在总结“十一五”时期新闻出版工作,规划“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时,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提出了巩固新闻出版大国地位、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全行业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响应,也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正式发布了《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了新闻出版业要通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升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业要向全世界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和六到七家实力雄厚、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要在30个左右的重点国家和地区完成市场布局;使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备,版权贸易逆差进一步扭转,新闻出版企业实力大大增强,新闻出版业的国际传播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一个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新格局基本形成。要实现上述目标,全行业必须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
(一)不断开拓进取,创新走出去的思路。
要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创造更多优秀版权产品,加快推动版权走出去,不断提高版权输出的数量和质量,优化版权输出的区域结构、语种结构、内容结构和市场结构。要加快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推动数字出版重点企业和产业基地走出去。要加快推动传统出版产品走出去,充分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产品出口积极性,使实物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保持增长。要加快推动印刷业走出去,鼓励印刷企业拓展海外印刷业务,扩大加工贸易,开拓国际新兴市场。要支持各种所有制企业投资境外新闻出版业、生产出口新闻出版产品,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贡献。要继续探索其他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径,面向世界、开拓未来。
(二)加快内容创新,打造一批有影响的品牌产品。
没有品牌产品是走不出去的,这是实践的结论。由于缺少一批被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中国品牌出版产品,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我们要加大对国际市场的研究,加强内容自主创新,力争在新闻报刊、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大众消费类期刊、专业类期刊、学术类期刊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要重点推出一批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和学术水准、贴近国外受众文化需求和消费习惯的品牌产品。要借鉴国际文化传媒市场运作模式,推动国内名刊名报名著进入欧美主流社会。要通过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 际书展、伦敦书展和重要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等国际大型展会和文化活动,不断提高中国文化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三)加快科技融合,推动数字出版产品走出去。
相对于书报刊等纸介质产品,数字出版产品容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更容易进入海外市场。“十二五”时期是数字出版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要鼓励新闻出版企业积极利用新技术改进新闻出版产品形态,加大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输出和国际传播。鼓励和扶持新闻出版企业生产更多外向型数字出版产品和传播平台,重点支持电子图书、数字报刊、网络动漫、网络游戏、数据库出版物、手机出版物等数字出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要搭建数字出版走出去内容投送平台,加快数字内容资源整合,发挥规模优势,全面提升我国数字出版产品的核心价值和数字出版企业的国际传播力。
(四)整合优势资源,构建立体化国际传播渠道。
深入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进一步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在投资建设、巩固发展自主经营渠道的同时,也要积极实施“借船出海”战略,一是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合作,利用国外的主流渠道;二是积极利用海外资金、人才、管理经验等要素,整合和巩固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网络和渠道,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三是利用国际新型传播渠道,扩大市场覆盖面。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搭建数字内容资源跨境投送平台,加大对数字出版产品的输出,积极开拓网络书店等新型出版物销售渠道。通过大力构建包括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海外主要华文书店、重要国际网络书店在内的中国出版物国际立体营销网络,推动更多优秀中国出版产品走向世界。
(五)鼓励联合重组,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
要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企业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跨所有制经营和重组,切实提高新闻出版企业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着力打造一批实力强大、竞争能力突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跨国出版传媒集团。重点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干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新闻出版企业,壮大企业自身实力;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上市、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扩大境外投资,参与国际资本运营和国际企业管理;引导各种所有制企业有序到境外投资合作,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防范和化解境外投资风险。
(六)加强国际合作,提升新闻出版业国际竞争力。
开展国际合作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有效形式。新闻出版企业是国际合作的主力军,在国际化的大趋势下,要继续扩大国际合作 的领域和范围。在保持原有版权合作、项目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对文学类、科技类、少儿类、学术类等出版物的版权合作,不断提高版权合作的质量。要继续加强同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力度,探索同发展中国家的合作方式。鼓励新闻出版企业在动漫网游、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等方面,加大对传统出版产品和数字出版产品的版权、技术、资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五、努力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持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在出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新闻出版总署历时一年多,又制定了《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吸纳了诸多专家学者和新闻出版企业的建议和意见,对当前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面临的态势与机遇、主要目标与重点任务及推动走出去的主要措施等问题进行了细化,使走出去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下一步的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全行业要把中央和相关部委有关走出去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要把总署出台的《规划》和《意见》落到实处,形成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良好的发展环境,戮力同心,再创走出去的新辉煌。
(一)做好走出去布局规划。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要加快完成走出去的国际布局,从战略高度对全球布局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重点部署。要以发达国家、周边国家和地区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海外重点市场为依托,在3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有计划地进行布局布点,建立起覆盖广泛、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走出去,在欧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立分支机构,加强与世界发达国家新闻出版企业的深层合作,生产出更多符合当地需求、有国际影响力的新闻出版产品,不断将中华文化推向国际主流市场。要加大对周边国家和地区走出去的力度,进一步加强沟通和了解,稳定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加强承载中国优秀文化的新闻出版产品的带动力,使走出去工作出现新的成效。要重视对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覆盖,加大新闻出版走出去在发展中国家的扶持力度,争取以优秀新闻出版产品的传播增进发展中国家对中国的了解和支持,扩大我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的影响力。要增强对海外华文市场的联系,准确了解消费需求,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出版企业的合作与交流,联手开发国际市场,共同发展民族出版产业,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二)切实完善走出去体制机制。
“十二五”时期,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新闻出版走出去运行体制和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平台 支撑相结合的走出去运行机制。要实施差异化战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文化需求,采取不同的走出去策略和方式。要实施多元并举,鼓励出版集团、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企业和民营企业挖掘自身独特优势,拓展不同领域的国际市场。要实施本土化战略,注重与海外资金、技术、渠道、人才等要素相结合,开发推广适合当地阅读和消费习惯的出版物产品。要实施以进带出战略,借助国际合作企业的资源优势,带动出版物走出去。要实施科技带动战略,发挥高新技术的平台和渠道优势,推动出版物走出去。
(三)健全走出去机构。
各地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要把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对外合作机构,指定领导专职负责走出去工作。重点地区和外向型企业要增加人员编制,理顺工作机制,确保经费支持。要做好走出去的相关指导、协调和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为推动走出去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鼓励和支持企业在自愿基础上成立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出口促进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扩大对外宣传,维护企业权益,提供政策咨询和信息服务,帮助企业开拓海外市场。充分发挥投资促进机构、版权代理机构、人才培训机构、法律咨询机构、会展服务机构等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地区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出台目标明确、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对走出去工作的宣传与奖励,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在走出去方面的典型经验,对走出去的优秀出版物、重点出口企业及版权输出优秀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点奖励。
(四)落实走出去经济政策。
加快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文化企业走出去的相关财政、金融、税收等经济政策,充分用好各部门设立的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国家出版基金、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项目扶持资金、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等,做好走出去项目的申请、申报和组织等相关工作。要认真落实总署为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设立的相关扶持政策,特别是做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发展规划》和《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这两个政策性文件的落实,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和沟通,落实配套资金和相关政策,确保各项规划任务的完成。
(五)建设利用好走出去平台。
要充分发挥会展平台作用,努力打造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法兰克福国际 书展、伦敦书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出版、版权交易平台,下工夫办好大型国际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探索以新疆、西藏、广西、云南、内蒙古和吉林等边疆省(区)为中心、建设辐射周边国家的新闻出版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构建翻译人才库、版权交易信息库、重点项目库、中外作家库,搭建多语种的国家级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市场供求、版权贸易、政策咨询、法律服务、翻译服务等全方位信息服务。
(六)抓好走出去工程。
要认真做好“十二五”规划中有关走出去重点工程的实施与推广。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要重点扶持外向型文学类、学术类精品出版物的翻译、出版、营销、推广,完善输出出版物境外销售额和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要巩固品牌效应,完善长效机制。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要着力拓展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扩大海外华文书店规模,挖掘国内外网络书店潜力,切实促进新闻出版实物产品出口。要加大“中外图书互译计划”实施力度,继续与30个重点国家签订双边出版交流与合作协议,不断扩充“中外互译图书”系列,办好“中外互译图书”展和“中外互译图书”双边出版经验交流会。要继续做好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的推荐工作,结合项目库建设,确保新闻出版领域重点支持企业和项目逐年递增。要着力实施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工程,结合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和国家出版基金,着力培育保障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安全、占领境外战略制高点的重点企业。要实施边疆地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扶持计划,充分利用新疆、西藏、云南、广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与周边国家密切的经贸往来关系,扩大新闻出版产品与服务对周边国家的输出,对在境外建立或举办的出版物零售点和展览给予资金支持。
(七)培养走出去人才。
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离不开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十二五”时期,要以外向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版权贸易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翻译人才的培养为重点,构建新闻出版业走出去人才培养体系。要实施走出去领军人才引进计划,鼓励新闻出版企业聘用和引进符合走出去人才标准、拥有国际业务拓展经验的外向型新闻出版经营管理人才,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其薪酬待遇给予相应的资助和补贴。要重点培养外向型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中外新闻出版企业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培训机制,通过考试选拔外向型新闻出版专业技术人才,分期分批输送到重点跨国出版传媒集团中进行培训。要大力培养版权贸易人才,加大对版权贸易人才的培训力度。要实施翻译人才培养计划,建立中外翻译人 才数据库,分期分批资助入库翻译人员赴境外就其所在专业翻译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还要注重对国外人才与“海归”人才的引进,吸纳国际出版业的高端人才到中国发展,充分发挥国外作者、翻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对新闻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和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为新闻出版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为继续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更为宽广的空间。全系统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贯彻落实,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中央精神贯穿到推动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开拓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走出去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为早日建成新闻出版强国而奋斗!
第三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1月4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
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登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2011——主阵地 排头兵 主力军 领跑者
2011年是我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工作围绕发展规划、法规修订、精品生产、深化改革、公共服务、做强做优、治理教辅、市场管理、国际交流等关键问题展开,特别是从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主题出版宣传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讲,从制定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到召开新闻出版走出去表彰大会,从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扩展到农家书屋工程决战,从深化报刊业改革到出版传媒集团上市,从打击侵权盗版、“扫黄打非”专项行动到报刊整治、新闻采编规范,各地各战线都有精彩的表现,形成了良好的态势和奋进的局面。
1、精心组织谋划精品力作生产
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弘扬主旋律优秀作品,影响大、效果好。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倾力打造2000多种阐述科学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及反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等方面的精品出版物,《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孙中山传》等成为热销图书,这是2011年的新亮点。围绕阐释党的理论创新成果、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社会热点问题解说,精心组织出版一大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通俗读物,广受社会赞誉。围绕六中全会的召开,组织出版了一批宣传六中全会《决定》、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品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充实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深入实施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1397个代表国家水准的重点出版项目圆满完成。一大批新兴数字原创精品引起社会反响,原创网络文学和手机出版物成为阅读文化现象。
2、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有三大“深入”。一是深入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列入首批改革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全面展开,地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二是 深入推动出版传媒企业落实“三改一加强”,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重组,完成中央三大国有大型出版传媒集团公司组建工作,积极推进南北两大出版物发行集团公司建设。三是深入拓展投融资渠道,壮大企业实力。长江出版集团、凤凰传媒、浙报传媒、中原出版传媒等4家出版传媒企业成功上市。到目前,全国已组建120多家新闻出版企业集团,48家涉及新闻出版业务的企业集团上市。加强部门合作,新闻出版总署与中国移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引导非公有资本参与新闻出版业的大发展。
3、政府主导加快构建公共服务体系
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全面提速,全年新建农家书屋24.86万家,全国累计建成农家书屋50.5万家,已覆盖全国84%的行政村,数字农家书屋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城乡阅报栏(屏)工程建设全面推开,农村发行网点建设取得新突破。少数民族新闻出版“东风工程”扎实推进,二期资金落实15亿元,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力度加大。制定了民文出版基地规划方案。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百种优秀民族图书推荐活动,五种民族文字500种图书走进千村万校。实施全民阅读工程五年规划,举办“党在我心中”、“红色数字阅读”和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全国7亿多人参与其中。发动社会各界掀起“爱心辞典”捐赠热潮,向民族边疆地区捐赠《中国家庭应急手册》680万册。扶持“中国无障碍电影”、“有声读物”出版发行,中国盲文图书馆新馆建成并投入使用,极大地丰富了盲文阅读。
4、战略布局推动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制定并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及11个专项规划。新建5个国家级新闻出版产业基地,已累计建成各类国家级产业基地(园区)27个,产业聚集效应充分发挥。全国58个省市级印刷园区总投资210亿元、产值217亿元,9个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中华文库》项目和四大科技创新工程深入实施。新闻出版改革发展400多个项目获中央和地方资金支持,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达9.3亿元。新闻出版九大专项资金获财政拨款近24亿元,增长26%。战略性新兴出版传媒产业快速增长。第7届深圳文博会、第21届全国书博会、2011年北京图书订货会成果丰硕。初步统计,2011年新闻出版行业总产出超过1.5万亿元。
5、四大项目带动走出去成效显著
以项目为中心落实走出去战略,从产品、市场、渠道等方面提高走出去实效。制定《关于加快我国新闻出版业走出去的若干意见》,召开《大中华文库》 出版工程暨新闻出版走出去先进单位表彰大会。国际传播力工程、“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与重点项目奖励计划等扎实推进。与拉加代尔集团麾下3100家书店合作开辟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开展百家海外华文书店联展活动,开设亚马逊“中国书店”,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网络构建初见成效,中国原创网络游戏海外收入达到3.6亿美元。成功举办第43届开罗国际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第63届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展团版权输出再创历史新高,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交易成果突出。实现对台版权输出和出版机构实体入岛双突破。与古巴等国政府及英美等国的跨国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我国新闻出版国际传播力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6、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手段不断创新
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依法清权确权,科学配置资源,政府行政效能进一步提高。修订并经国务院颁布《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清理和完善相关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出台《关于严防虚假新闻报道的若干规定》和《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记录办法》,舆论引导能力进一步增强。开展出版物质量管理年活动,深入推进印刷复制专项检查和“3〃15”少儿出版物质检活动。继续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政府软件正版化取得阶段性成果,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扎实推进,版权服务、质押评估和交易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版权执法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日常监管与专项行动有机结合,严厉打击、查堵非法出版物和有害信息,坚决清除淫秽色情等文化垃圾,打击各类侵权盗版、非法出版活动,重点整治非法报刊,全年共收缴各类非法出版物5200万件,查处各类案件1.8万余起,维护了市场秩序。
7、群众反映强烈问题逐步破解
以“治散治滥、打盗打非”为重点,整合全系统力量,依法查处重点违法违规案件89起,中小学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秩序进一步规范。开展专项行动,查处侵权盗版案件3381起,侵权盗版高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追查重点案件,打击“两非一假”获得阶段性成果。开展报刊记者站治理“百日行动”,199家记者站被依法处罚,“新闻敲诈”和“有偿新闻”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得到初步治理。整治学术期刊违规行为,健全学术期刊编辑准入制度,学术出版违规行为在期刊出版领域得到遏制。强化基础性制度性建设,新闻出版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新成效。规范了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行为,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8、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丰富多彩活动凝心聚力,全 系统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成就。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行业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监督检查,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认真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格局正在形成。“三项学习教育”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活动开展取得显著成果。联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开展全国新闻出版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评选活动。行业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北京出版集团、重庆出版集团、安徽日报集团等9家新闻出版单位被评为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
用党的六中全会精神来衡量,我们还有许多工作亟待加强。主要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还没有成为每个新闻出版单位的自觉行为,精品力作创作生产的引导机制还不够健全,体制改革中带根本性的问题因缺乏强有力政策支持而难以突破,“三改一加强”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落实重大项目、培育产业新增长点的措施还不够有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开放透明环境下如何形成融合、统一、科学、高效的宏观管理体制也需深入探索,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依然任重道远,等等。这些问题要引起大家的足够重视,并下大气力加以解决。要看到,切实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大力推动新闻出版跨越式发展,关系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关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们一定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继续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以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务实的作风,创造性地做好各方面工作,奋力开创新闻出版工作新局面。
2012——新进展 新步伐 新突破 新成效
2012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的重要一年。在新形势下,新闻出版业如何围绕大局做好工作是一个重大考验。我们一定要以正确的出版方向和舆论导向,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做好思想、理论准备;一定要加快发展,为全国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一定要抓好新闻出版单位“三改一加强”,为改革开放这个大局作出更大贡献;一定要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改善民生作出更大贡献。
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总要求,紧紧围绕科学发 展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大力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继续巩固发展思想文化主阵地,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继续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继续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努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文化改革发展方面迈出新步伐,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领导文化工作的里程碑式的会议,集中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和实践,是今后十年我国文化工作的纲领。全面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是2012年新闻出版工作的头等大事。
1.要进一步充分认识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召开的重要会议。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是新闻出版行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
2.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文化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增强新形势下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的责任感紧迫感;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重要方针,自觉贯穿于新闻出版工作全过程;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确保新闻出版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的奋斗目标,不断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强国步伐;要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大力推动新闻出版跨越式发展。
3.要进一步认真贯彻六中全会《决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改革创新精神,继续抓好六中全会精神的贯彻工作。贯彻六中全会《决定》要抓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在深入人心上下工夫;精品力作的创作生产,要在加强引导上下工夫;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保障,要在服务体系上下工夫;发展文化产业,要在做强做优做大上下工夫;深化文化改革开放,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工夫;建设文化人才队伍,要在提高素质上下工夫。
4.要进一步联系实际落实六中全会部署。可以说,2011年新闻出版工作,既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步开局,也是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的新的实践。我们一定要保持新闻出版行业贯彻六中全会精神形成的良好态势,推动新闻出版 业跨越式发展。
(二)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新闻出版的根本任务。必须按照“融入、贯穿、体现”要求,以高质量工程建设和高水平重大主题出版引领社会思潮,熔铸民族之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1.认真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要重点抓好马列经典、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等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出版发行,推出百种优秀理论和百种优秀通俗读物,启动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二期建设,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要落实好重点出版物选题计划和“十二五”重点出版物规划,着重在主题出版、红色出版等方面,推出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出版物。
2.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有关党的十八大出版发行工作。要把迎接党的十八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及早策划、精心部署。要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展示辉煌成就、展望光辉前景”宣传主题,全面展示十六大以来党带领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
3.加快实施主流媒体传播能力建设工程。要扎实推进“三项学习教育”和“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等活动深入开展,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说服力、感召力、凝聚力。要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前后重点报刊审读和重点网站专题监测工作,掌握动向,把握导向,及时解决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确保主流舆论影响力。
(三)切实加强精品力作创作生产传播
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立足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生产更多精品力作,充分发挥新闻出版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1.加强规划引导,推动精品战略深入实施。要实施动态管理,调整和充实“十二五”时期出版规划,增加精品出版物数量至3000种。要完善出版单位评估办法和评估指标体系、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办法,启动第二次出版单位评估工作,加大出版单位在精品力作出版方面文化影响力、贡献力考核比重。要实施报刊出版综合质量分类评估制度和退出机制,健全名报名刊培育长效机制,扶持品牌报刊。
2.鼓励内容创新,扶持原创精品。要认真组织实施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创作工程、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工程、优秀少儿作品创作工程和“三个一百”原创出版工程。要进一步实施“双百”报刊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国家重点学术期刊 建设,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国家重点学术期刊。
3.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出版。要继续实施“民族网络游戏出版工程”,为内容健康、技术先进、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国产原创网络游戏出版提供“绿色通道”。要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文献数据库等网络出版服务特色网站。
(四)大力推进新闻出版惠民工程建设
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牢固树立服务文化民生理念,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要求,切实加强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确保人民群众共享新闻出版发展成果。
1.高质量实施好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要进一步健全基金制度,完善评审工作机制,加强项目中期管理,完善项目管理和审核验收办法,规范产品推广应用,切实发挥出版基金在促进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方面的重大作用。
2.扎实推进“东风工程”。要管好用好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推出一批民文精品力作。启动民族文字出版基地建设,提高民族地区民文出版生产能力、传播能力和市场监管能力。继续做好新闻出版系统援藏援疆工作。
3.确保在党的十八大前高标准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要进一步推动工程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责任落实,并面向社会,加强监督,进一步完善农家书屋建、管、用长效机制,使农民长期受益。要加快推动农家书屋信息系统建设,切实解决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问题,积极开展数字农家书屋、城乡对口支援、图书交流交换等试点工作。
4.以各类“书香”活动拓展全民阅读工程。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全民主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长效机制。广泛开展各类“书香”活动,创新活动组织方式,搭建各类读书平台,把读书活动与精神文明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结合起来。
5.切实抓好文化环保工程。要继续开展版权保护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大力扫除淫秽色情、凶杀暴力、封建迷信等文化垃圾,严肃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要进一步推动绿色网络游戏开发,加强对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络游戏的把关。
(五)推动新闻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
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必须突出战略重点,明确主要任务,全力以赴调结构、转方式、保增长、增效益,发展和壮大新闻出版业整体实力。1.加快落实“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抓紧制定配套政策,用好用足国家和各地一系列优惠政策。要通过争取发展专项资金、银企合作、引进外资、加大补助和奖励力度等方式,切实加大投入。要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从实际情况出发,分类指导,有序推进。
2.大力拓展新闻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增长点。加大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版权创意等产业园区和基地。要继续组织好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印刷环保体系建设,开展“电子书包”可行性调研,加大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开发新业态、新产品。继续推动动漫出版业、音乐出版业快速发展。要完善改革发展项目库运行管理机制。
3.不断促进新闻出版科技创新。要加快组织一批重大工程、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研发一批尖端技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一批知名品牌、推出一批科技产品。要鼓励和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新闻出版企业在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电子纸和新闻出版电子商务等方面进行自主研发,争取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4.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的消费。加强城乡出版物发行网点建设,积极支持并规范出版物电子商务,推动各种方式的出版物连锁经营和实体销售。要创新营销模式和服务方式,开发特色消费市场,形成多样化消费方式和新的消费增长点。要通过价格调节、财税优惠、政府补贴等政策,引导新闻出版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应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新市场。
(六)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按照中央加快转制、“三改一加强”统一部署和要求,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力争在党的十八大前完成既定任务。
1.要继续深化改革,着力培育一批新型市场主体和投资主体。要启动第二批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和非独立法人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工作,加快推进报刊出版业结构调整。要稳步推进新闻出版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研究制定保留事业体制党报党刊、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制定完善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改革实施方案。要继续指导推动已转制新闻出版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一批具备条件的出版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支持符合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上市。
2.大力推进改组,建设国家出版传媒“航空母舰”。出台《关于加快出版 传媒集团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鼓励出版传媒企业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合、兼并、重组。要做大做优做强中国出版集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中国科技出版传媒集团,加快推动南北两大新华发行集团组建工作。
3.加快技术改造,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设备改造传统基础设施,推动传统出版单位和印刷复制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积极发展数字出版新业态,加快新媒体新产品研发和推广。
4.加强科学管理,积极探索科学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要以明确范围、规范程序、强化监督和责任追究为重点,推动企业建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指导企业实施内部管理创新,形成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机制。
(七)开拓国际市场渠道
文化走出去不仅是中华文化的影响力问题,更是中华文化的发展空间问题。在信息全球化和国际出版市场高度竞争条件下,必须从战略高度合理谋划走出去宏观布局,面向世界求发展。
1.创造更多体现中国精神的高质量新闻出版产品。要大力推动内容创新,力争在大众图书、专业图书、教育图书等重点领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国际知名品牌,并借鉴国际文化市场运作模式,推动进入欧美主流社会。
2.利用好国际平台推广中国文化。要深入实施“经典中国”国际出版工程,精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闻出版和版权国际交易平台,探索建立以边疆省(区)为中心、辐射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交易平台,以信息共享、互联互通为重点,搭建多语种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全力办好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继续深入实施海峡两岸出版工程。
3.大力拓展走出去国际渠道。要大力实施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加强与全球性和区域性大型连锁书店的积极合作,整合海外华文出版物营销网络和渠道,搭建数字内容资源跨境投送平台,实施网络书店等海外销售计划。
4.以本土化战略推动企业、资本走出去。要努力实施重点新闻出版企业海外发展扶持计划,支持各种所有制新闻出版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以多种方式兼并、收购境外企业,鼓励有条件的新闻出版企业通过参股、控股等方式扩大境外投资。
(八)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各级新闻出版行政机关要适应新形势,推动管理创新,为实现新闻出版业跨越式发展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行政保证。
1.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深化政府职能转变,继续减少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审批程序。要积极推动《印刷业管理条例》修订,尽快完成《网络出版服务管理办法》等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订工作。
2.加快推动管理手段创新。要统筹规划新闻出版电子政务工程建设,整合新闻出版信息系统和有关政府网站,进一步完善新闻出版基础信息、产品内容、业务信息资源库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图书选题、书号实名发放、CIP数据、条码配置等管理系统功能整合和平台建设。要加快进口出版物基础数据库和审读平台建设,优化进口出版物内容。
3.加大版权保护力度。要进一步强化版权服务体系,支持版权创造,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社会监管,做好对重点新闻出版单位的监管和侵权案件的查处工作。要继续推进政府机关和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要大力推动版权示范城市、单位和园区建设,探索建立综合性版权交易市场。
4.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扫黄打非”斗争。把封堵查缴非法有害出版物和有害信息作为“扫黄打非”重中之重。要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责任管理、信息预警、市场监管、联合封堵、案件查办及群防群治等工作机制,全面强化社会管理基础建设。
第四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2012年5月2日在总署党组中心组2012年第四次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
——在总署党组中心组2012年第四次理论学习会上的讲话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 柳斌杰
(2012年5月2日)
这次总署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树立正确的文化发展观。学习方法是以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文献研究室共同选编出版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论文化建设——重要论述摘编》为读本,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党中央在不同时期关于推进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基本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新闻出版跨越式发展。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使用好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论述,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新形势下文化改革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一、认真学习党的文化建设实践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从党成立那天起就认识到文化在革命中的重要性,在90多年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历程中,从五四运动、建立政权到改革开放三大阶段,坚持对文化进行重大的改变、改造、改革,使文化成为党领导下的一个新的革命实践。五四运动是中国的新文化运动,改变了几千年来中国文化运行方向。后来,由于有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引领,五四新文化运动才有了反帝 反封建的明确性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方向。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在革命中,文化战线是革命总战线中一条重要的战线,党应当把旧文化改变成革命文化,为革命事业服务。
革命胜利后,新中国一建立,毛泽东同志就提出要改造落后的旧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大规模的文化改造使解放初期我国的文化氛围发生了一系列深刻变化,如扫盲识字学文化,清除封建迷信,建立新的新闻出版、文艺文物、广播电影队伍和工作体系,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等。这其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文化大革命过分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文艺界都当成牛鬼蛇神,使文化改造变成了肉体的改造,教训是惨痛的。
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作为整个改革的一部分,恢复了诸如“双百”方针、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等正确要求,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按照经济的规律、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来构造创新文化生产、传播的体制。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为标志,文化改革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了新局面,进入了新阶段,我国社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空前高涨,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和丰富经验,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摘编》反映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和发展的艰辛历程,汇集和凝聚着重要的理论成果和丰富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科学态度和战略思 考,是一笔不可多得的重要精神财富。90多年来我们党和国家文化事业之所以获得长足发展,取得巨大进步,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遵循和运用了我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和理论原则。《摘编》围绕文化建设的八个重要方面谋篇立意,抓住了文化建设领域具有全局性、基础性、战略性的根本,科学、全面、辩证地探索了我们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本质和规律,总结了党领导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并把文化上升为理论,凸显了《摘编》的权威性、理论性和指导性。这些论述代表着中华民族现代文化前进的政治方向,展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的宏伟蓝图。《摘编》既是一部内涵丰富、观点鲜明,展现我们党推动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的学习教材,也是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理论武器。
二、不断深化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文化建设有许多深刻的论述。我们党在文化建设的认识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中国的实际出发,研究中国的文化革命、建设和政策。《摘编》选编的320多条经典论述,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门类、不同性质的文化问题,进一步深化对文化的认识,在党对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升理性认识,并及时转化为指导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原则。
(一)深化对文化建设重要地位的认识。关于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论述,《摘编》首先反映了我们党对于文化建设地位的深刻认识,这是很有针对性的。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在 实际工作中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对文化对国家民族的重大意义、对文化产业发展对经济和文化民生的意义等,在全党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中央多次指出,文化是民族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纽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文化除了本身传承文明、资政育人、愉悦身心的价值之外,对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都具有重大作用,要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来指导政治文明、制度文明的建设,要把文化产业变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用正确的思想道德信念来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都离不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健康成长,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所以,我们要进一步系统地学习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国家、社会、家庭各个方面来认识文化的地位作用,理解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布局和部署。
(二)牢牢把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首先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决定着党和国家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对思想文化阵地来说,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思想不去占领,各种非马克思主义、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就会去占领。在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多元多样文化由一元思想来指导。搞文化建设必须坚守正确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确保文化前进的正 确方向。新闻出版是思想文化的主阵地,接触各种文化,每天打交道的既有先进文化,也有落后的、愚昧的、迷信的甚至反动的文化,出版物审读、质量监管、“扫黄打非”等工作,都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判断,坚持一元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不动摇,不断净化和保护文化环境,切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三)坚持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推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提出并形成了一系列指导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比如: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这些基本方针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文化建设的实际需要,只有坚持这些政策方针,我们在文化工作中才不会偏离方向。最近几年,中央提出的关于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事业繁荣、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文化市场管理等工作方针,是《摘编》重点关注和阐述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今后推动新闻出版工作的思想指针,我们要很好地学习掌握,时刻不忘按照这些基本方针办事,确保在方针性问题上不出现偏差。
(四)深化对文化工作论述的学习。除了指导思想、政策方针这些基本理论,《摘编》后几部分讲的都是文化工作问题,这也是文化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核心价值观建设问题,出版业担负着核心文化传播的任务,要通过出版物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和内心,形成正确的理想、道德、信念、价值观;文化产业问题,强调 文化产业不仅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而且是文化灵魂的依托,要通过市场配置资源,靠市场调节拉动增长;文化事业问题,强调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也指出要用产业的方式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体制改革问题、文化与技术融合问题、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问题等,这些关于文化工作的论述也非常重要,我们也要很好地学习领会。
三、用正确的文化发展观指导文化建设
了解历史、认识理论是为了服务现实、指导实践,落实党对文化建设的要求。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对我国文化改革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是党对文化工作最系统的认识,是对文化建设最周密的部署。新闻出版战线要以深入学习领会《摘编》为契机,更好地贯彻党的文化建设方针政策,创造性地运用党的文化建设理论分析解决新情况新问题,以扎实的工作业绩,继续巩固发展思想文化的主阵地,继续当好改革创新的排头兵,继续成为产业发展的主力军,继续创造繁荣发展的好环境。
(一)把握先进文化发展规律,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文化领域,特别是新闻出版要继续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这是文化建设中的关键问题。目前反映出的矛盾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体制改革不到位,机制不活,还不能很好地与市场接轨、与资本接轨、与消费者接轨。文化建设既要遵循整个人类文化精神生产的规律,又要同市场经济体制总的改革趋势相衔接,两个方面都掌握好,文化建设才能游刃有余,才能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有利于提升内容创新和传播能力的体制机制。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新闻出 版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要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三改一加强”为主要任务,打造和培育一批国家大型骨干出版传媒企业和新闻出版产业战略投资者,形成“两个格局、三个体系”。要把推动创新置于整个新闻出版工作的关键环节抓紧抓实抓好,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解放新闻出版生产力,推动内容科技手段的创新,发挥改革最大动力的作用,焕发文化改革发展的巨大活力。
(二)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引领先进文化建设方向。2012年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成功举办,展示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总结了中国发展的经验和发展的道路,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思想文化赢得了当代世界的关注,反映出我国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检验了精品力作的生产聚集能力。下一步要把有关党的十八大的出版发行工作放到首位,围绕“展示辉煌成就、展望光辉前景”宣传主题,落实好有关新闻出版工作项目,全面展示十六大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要高度重视、周密安排,及时出版发行好党的十八大文件和辅导读物,为全社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营造舆论氛围,创造文化条件;要切实做好党的十八大前后重点报刊审读和重点网站专题监测工作,掌握动向,把握导向,健全网上网下协同机制,不断推出报刊、网络精品力作,确保主流舆论影响力。要认真组织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出版工程,重点抓好马列经典、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国家重大出版项目的出版发行,落实好重点出版物选题计划和“十二五”重点出版物规划,把精品力作推向社会、介绍给人民群众。
(三)重视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文化民生的水平。服务人民,始终是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成为中国特色文化建设的重大亮点。今年我们在完善新闻出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面临的任务很重。一是要高质量实施好国家重点出版工程,进一步健全基金评审、监管、推广等方面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切实发挥好出版基金在促进国家重点出版工程方面的重大作用。二是要扎实推进“东风工程”二期实施,管好用好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特别是要重点围绕马克思主义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全力推出一批民文精品力作。三是要确保在党的十八大前高标准完成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目标,推动工程项目、资金、进度、质量等责任制的有效落实,加快推动农家书屋信息系统建设,切实解决书屋出版物补充更新和使用问题。四是要以全国各类“书香”活动蓬勃开展为契机,大力拓展全民阅读工程,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全民主动、城乡互动、各方联动的全民阅读活动长效机制。五是要切实有效抓好文化环保工程,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为和谐社会建设和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文化环境。
(四)加快发展新闻出版产业,夯实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坚实基础。今年是“十二五”发展规划实施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现在,已进入第二季度,新闻出版“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实施处于重要阶段,必须进一步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突出工作重点,明确重要任务,全力以赴抓好产业项目的落实。一是要围绕“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31项重点工程项目工作目标,实施“倒逼”机制,抓紧工作、逐项落实,确保坚决完成任务。二是要加大新闻出版产业带、产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力度,重点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版权创意等产业园区和基地,大力拓展新闻出版产业跨越式发展增长点。三是要不断促进新闻出版科技创新,重点支持新媒体、新产品、数字内容传播体系、内容资源整合、关键平台技术的研发,争取在关键技术领域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重要技术标准。四是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在出版发行、网络服务等领域积极开发新市场,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消费。五是要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新闻出版走出去布局年深入实施为契机,不断扩大新闻出版产品出口,加强版权贸易,拓展国际营销渠道,支持各种所有制的新闻出版企业到境外投资、兼并、收购,建社建站、办报办刊、开厂开店,在国际舞台上发展。要认真总结成功举办伦敦书展中国主宾国活动的宝贵经验,科学探索国际文化交流规律,推动更多体现中国精神的新闻出版产品通过国际平台走向世界,展示中国文明、开放、包容新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先进文化建设主体。先进文化是靠人来创造、传承和传播的。当前,我们的人才队伍在总体规模和质量上与党对先进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新期待还是有一定差距的,与国际新闻出版业先进水平相比,我们在高层次人才建设上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必须把人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新闻出版人才工作,努力开创新闻出版人才辈出、名家辈出、人尽其才的 新局面,使出版专家、管理专家、营销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大量涌现,发挥作用。
(六)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提高先进文化建设引导能力。党的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文化建设摆在与政治、经济、社会同等重要的位置抓紧抓好,始终能够正确地贯彻党对文化工作的方针、原则、政策,不断提高领导文化建设的能力,确保党和人民的“喉舌”性质不变、党管媒体原则不变、党管干部原则不变。要善于把握文化思潮,善于驾驭文化市场,能够对文化发展的趋势有前瞻性的判断和预测,应对国际上文化交流、交锋所带来的挑战。新闻出版各级党组织要在文化建设上真正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在国内外发展环境日趋复杂、党的十八大召开前各种敌对力量轮番登台“表演”的政治环境下,必须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战略高度来谋划和推动党的新闻出版工作;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党对新闻出版工作的领导方式,切实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必须提高科学行政、依法行政、民主行政水平,提高行政执行力,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组织和新闻出版业的坚强政治核心。
党的文化建设理论是党的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新闻出版各级党组织要以《摘编》为基本读本,深入了解党对文化建设的实践,切实深化对党的文化建设理论的认识,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全面推进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努力在建 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文化改革方面取得新突破,在拓展国际文化市场方面取得新成效,发挥文化建设领跑者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柳斌杰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全文)
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全面开创软件正版化工作新局面
——在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柳斌杰
2007年12月10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是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组《2007年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安排,经国务院同意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总结近年来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经验,表彰先进,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进一步推进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深入开展。
我受“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委托,向大家报告工作。
一、近年来全国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回顾
软件产业是信息产业的核心与灵魂,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产业,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制定了若干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2000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印发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规定了一系列有关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产业技术、税收、出口、人才等优惠政策,特别强调任何单位在其计算机系统中不得使用未经授权许可的软件产品,对全社会提出了使用正版软件的要求。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我国软件发展的产业政策和知识产权保护措施,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要求各级政府认真落实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措施,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要求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力度,坚决打击针对软件的侵权盗版行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各有关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有关鼓励和发展软件产业的战略部署,加强软件版权保护,积极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顺利完成。
200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政府机关要带头使用正版软件清理盗版软件的通知》,要求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带头使用正版软件,同时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参照该通知精神,制订具体措施,做好地方各级政府清理盗版软件、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通知下发后,国务院各部门进行了软件使用的自查清理工作,财政部为采购正版软件提供了专项资金,国管局通过政府采购为各部门购置了正版软件,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组织举办了更换安装正版软件的业务培训,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组织联合验收组,对国务院各部门更换盗版软件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在国务院办公厅的领导下,通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国务院各部门于2002年4月全部实现了通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
2004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在总结中央政府部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并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发出了《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再次就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了部署。吴仪副总理亲自领导并多次在国务院有关会议上强调指出,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软件正版化工作,要从“建立诚信政府、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度,保证在国务院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
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等有关职能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精神,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团结协作,认真做好推进地方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政策引导、产品推荐、业务培训、经费预算、政府采购、监督检查和考核验收各项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工作机制。为加强对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法制办、国管局等五部门根据国务院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于2004年7月建立了“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制订了《关于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实施方案》,并定期研究和分析各地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
二是履行职责,做好服务。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划定的职责分工,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共同研究制订工作方案,狠抓工作落实。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等部门联合组织了推进地方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培训活动,举办了五期“软件正版化工作培训班”;信息产业部组织推荐并公布了《政府使用正版软件产品推荐目录》;财政部专门安排了软件正版化专项工作资金,为有效开展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物质保障;国家版权局编写了《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手册》,为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指导。
三是加强合作,积极督导。2004年8月至12月,五部门先后派出13个联合督查组,对全国31个省(区、市)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和督导,对经费落实情况进行了重点检查,确保购置正版软件的资金全部到位。2005年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部际联席会议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要求,把督导地市人民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2005年国务院“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督查工作”内容,先后派出了5个联合督查组,对云南、贵州、重庆、河南、湖北、山东、山西、新疆和辽宁九省(区、市)地市政府部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督查,有力地推动了各地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进程。为了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费困难问题,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组织动员相关软件企业,向西藏、青海和宁夏三个省级政府部门以及新疆、甘肃、陕西、内蒙、山西、云南、贵州等省区的地市政府部门捐赠了通用办公软件。
四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推进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各省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地方人民政府使用正版软件的通知》精神,成立了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机构,制订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确定了具体的工作目标。北京、上海、辽宁、吉林、山西、河北、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市)政府的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领导亲自主抓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数省(区、市)都召开了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对省级以下政府及其各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特别要求各级政府保证采购正版软件所需资金要到位,有的省(区、市)直接启用省长备用金用于购置正版软件。各级政府的版权、信息产业和财政部门根据本级政府的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协调、软件需求统计、软件产品的评估与推荐、采购资金筹措等项工作,为完成国务院规定的工作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全国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以及333个地级市,分别于2004年12月和2005年12月全部实现了通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
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在保护知识产权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诚信政府、树立国际形象的重大举措,难度大、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通过国务院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努力,我们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中央、省、地市三级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为带动全社会使用正版软件产生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不仅提高了全社会的版权保护意识,营造和倡导了尊重知识产权的社会氛围,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软件企业的信心。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顺利完成,为在全社会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氛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为了进一步扩大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我国基本实现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目标的基础上,于2006年全面启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2006年4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访美期间,庄重承诺中国政府将全面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他指出,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盗版侵权行为的立场是坚定的,“中国将继续健全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各种行为,依法保护各国知识产权权利人在华合法权益。去年,中国政府部门已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今年,我们将全面推进大型企业的软件正版化工作”。这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保护知识产权、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态度和决心。
根据国务院的工作部署和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2006年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的安排,2006年4月,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实施方案》的具体工作计划,切实做好推进企业正版软件工作。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全面启动。
为加强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顺利进行,2007年2月,国务院批准同意由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国资委、全国工商联、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九部门建立“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了对开展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组织协调力度。
各省(区、市)人民政府根据《实施方案》的要求,重新调整加强了软件正版化组织领导机构,将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工作日程,制定了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方案,明确了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的工作职责,积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湖南等地以省政府名义召开了全省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分管省领导主持研究部署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多数省(区、市)根据其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地区首批完成软件正版化的大型企业名单。
一年多来,“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工作计划,筹建专家咨询组,与各地政府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合作开展了200余次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培训,参训企业数量近5600多家,培训人员近13500人。国资委、商务部、银监会、保监会、全国工商联的主管领导亲自主抓本行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工作成效显著。中央和省级政府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对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指导、督查和检查验收,对列入首批完成使用正版软件的1500家企业进行了指导和检查验收,督查企业近3600家,查处违规企业近1100家。在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目前全国已有近1500家大型企业完成了软件正版化工作,另有1300家企业列入了首批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名单,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软件专项行动成效显著。
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离不开一个良好的软件生产和市场环境。软件属于智力和知识密集型产品,研发投入大、市场风险高、复制简单方便,很容易成为侵权盗版的对象。当前,针对软件的侵权盗版的现象在国内还普遍存在,有的地区甚至还十分猖獗,从总体来看我国软件版权保护的社会环境还未得到根本性改善,软件侵权盗版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进一步加大软件版权保护力度,营造健康规范的市场环境,是保证我国软件产业健康发展十分突出的任务,也是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基本前提。
吴仪副总理多次强调,要加强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要制订相关的政策措施保护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要加大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的软件产业发展的社会环境。为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打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的指示精神,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商务部、财政部、公安部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采取有效措施,为加强软件版权保护做了富有成效的工作。从2003年开始,国家版权局会同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工商总局等部门,连续三年开展了打击软件盗版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5、2006年,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公安部连续开展的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2006年,全国“扫黄”办、国家版权局等十部委开展的“反盗版百日行动”,都将打击软件盗版作为治理重点。2006年和2007年,国家版权局连续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集中打击非法预装计算机盗版软件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计算机生产、销售等领域未经授权预装盗版软件的非法行为,重点治理了大型计算机电子商城预装销售盗版软件行为,各地版权部门通过与计算机电子商城管理方签订执法责任书、积极推动计算机硬件销售企业与软件商签订销售正版软件协议等多种方式,建立软件销售与守法责任制,规范生产、销售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行为,为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市场环境。
为了进一步巩固我国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并从源头上防止软件侵权盗版,2006年3月,国家版权局、信息产业部、财政部、商务部等部门先后联合颁布了《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和《关于计算机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时,必须采购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提供必要的购买软件的配套资金;要求版权、信息产业和财政等部门根据各自的职责,认真做好购置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的资金保障、政府采购和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各级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要求在我国境内生产的计算机,出厂时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进口计算机在国内销售,销售前应当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要求操作系统软件提供者应采取积极措施,支持计算机生产企业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通过制订预装软件价格和服务条款,使计算机生产、销售企业能够以优惠的价格和良好的服务获得授权;要求进口计算机时需向信息产业部提供与其进口计算机数量相符合的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授权文件,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软件产业具有开发投入大、研发成本高、容易被复制的特性,其发展特别依赖于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近年来开展的软件正版化工作,为促进软件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使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振兴呈上升的良好发展态势,我国的软件产业发展环境得到很大改善。如金山软件公司自软件正版化工作开展以来,已经在国务院57个部委的政府采购中中标,该公司自主创新、独立研发的Office软件产品被广泛使用。在2006年的第三轮全面采购中,金山WPS Office产品首次超过国外产品,一举获得了56.2%的政府采购份额,并在国家57个部委及28个省、200多个城市的政府办公中获得广泛应用。广州中望龙腾公司软件销售额已连续几年在国内市场递增100%,在国外市场递增300%,出口达60多个国家。软件正版化工作得到了国外软件企业的普遍好评。
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各级政府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涌现出一批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成绩突出的企业。这次会上我们将对中国移动等166家企业授予“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示范单位”称号,以示表彰。也借此机会,向全国各地所有参与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的同志们表示感谢,感谢大家在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二、深刻认识软件正版化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作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个要求加以强调,这也是对加强版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对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需要。
软件产业作为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产业集群和信息产业的核心,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只有形成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才能切实体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才能激发民族的创新精神。
当前,软件的侵权盗版行为还十分猖獗,不仅严重侵犯了软件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给软件开发者造成巨额经济损失,而且大大挫伤软件开发者的积极性,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严重阻碍我国软件产业乃至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提倡使用正版软件,严厉打击软件侵权盗版,为软件创新成果提供法律保障,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对鼓励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有着根本性的意义。
(二)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发展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发展高新科技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和基本要求。各国为了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提升国际竞争力,抢占经济发展的制高点,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来推进。软件产业作为高新技术的典型代表,已经在推动各国现代化进程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显现出强大作用,各国都将其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软件产业的发展。2000年以来,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促进软件产业发展和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政策文件,从宏观政策、投融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采购政策、税收政策以及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有利于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实践证明,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政策环境,更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软件盗版率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就会造成软件销售直接损失近40亿元人民币,造成软件产业综合经济损失近70亿元人民币。可见,侵权盗版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有利于建立公平规范的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我国民族软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树立良好国际形象的必要条件。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除了充分发挥人才、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的优势外,法律制度和法律环境也是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法律制度和良好的法律环境能吸引大量的外部投资和引进科技含量高的技术和产品。引进高新技术和高科技产品需要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如果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不高,侵权盗版盛行,投资者缺乏安全感就会望而却步。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好与坏、强与弱、健全与缺失,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履行国际义务、开展对外经贸关系的重要因素。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广泛开展对外经贸交流,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做“负责任”的大国的影响日益突出。因此,加强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推进软件正版化,关系到扩大对外开放、投资环境和促进对外经贸交流,关系到树立我国良好国际形象和国际信誉问题。
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不是一件单纯的业务工作,要从事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事关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事关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战略高度认识问题,才能切实把这项工作做好,对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三、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高举保护知识产权大旗,坚决打击侵权盗版行为,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在国务院的领导和部署下,通过各级政府和各行业主管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不但实现了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的工作目标,而且全面启动了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软件正版化工作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认识还不到位,个别地方政府对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缺乏足够的认识,相当数量企业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淡薄。
(二)有些地方机构不健全,对正版化工作组织协调力度不够,工作中存在推诿现象。
(三)部分地方软件正版化工作目标不明确,措施不得力。
(四)对推进软件正版化取得的成果缺乏后续跟踪监督检查,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此外,有些软件正版化培训活动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实效;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存在地区之间、企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有些地方的软件经销商借软件正版化之机,擅自篡改软件授权许可证,采取非法手段欺骗用户,牟取暴利,等等。这些问题既有主观上的问题,也有工作上的问题,必须下大力气整治和解决。
软件正版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特别是目前正在推进的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与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相比较,范围更广、数量更多、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要求,充分认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估计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以更大的决心、更坚定的态度、更足够的勇气、更有效的措施继续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强软件版权保护,为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软件产品的开发与创新,促进民族软件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推进软件正版化的自觉性。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软件产业作为国家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开展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是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执政能力、建设诚信政府、引导社会行为、鼓励民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信守国际承诺、树立国际形象的需要;充分认识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是增强市场主体的法制意识、诚信意识、公平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要把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内容,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高度扎实推进这项工作。各级政府要将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纳入政府部门工作业绩考评体系,切实增强政府部门的工作责任感,不断提高政府部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自觉性。
(二)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是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重要组织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强推进软件正版化的组织领导工作,重新整合本级政府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领导机构。将“推进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整合成统一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要由各级政府的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版权、信息产业、财政、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国有、民营、外资、金融等行业主管部门为成员,并成立开展日常工作的领导小组办公室,形成运转有效、协调有力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领导机构,进一步健全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研究,形成科学合理的工作思路、制订切实可行的总体规划,突出工作重点,采取有效措施,扎实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三)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中,特别是在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中,要按照国家九部门《关于推进企业使用正版软件工作的实施方案》的要求,形成“统一领导、行业监管、属地管理、协会辅助”的工作格局。在前一阶段的工作中,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效,很重要的一条成功经验,就是在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密切合作,建立了运转有效、协调有力的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机制。因此,各省、中央各职能和行业主管部门以及各行业协会,要根据其管理权限和管理职责,各司其职,分工协作,提高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执行力。要明确各级政府责任主体和工作目标的责任。要充分发挥职能和行业主管部门的指导协调、公共服务、宣传普法、督导检查功能,提供有效的软件产品推荐、软件资产管理、法规政策咨询、专项业务培训等公共服务,加强软件正版化的检查、督促和验收工作。要发挥行业协会的辅助功能,动员和整合社会资源积极支持和参与软件正版化工作,形成推进软件正版化的工作合力,努力开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新局面。
(四)巩固工作成果,扩大工作领域。
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中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进一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各级政府要善于总结和推广已经取得的成功经验,在巩固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基础上,大力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做好政府正版化工作,一是要进一步扩大覆盖面,将正版化工作延伸到各级政府的所有部门和机构;二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政府部门购置计算机办公设备必须采购已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产品的通知》精神,在购置计算机设备时,必须提供必要的购买软件的配套资金,必须采购预装正版操作系统软件的计算机产品,全面实现政府部门使用正版软件的目标。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一是要坚持“以大型企业为重点,以国有、外商投资、民营大型企业在先,中小企业在后依次推进” 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二是要坚持“阶段性目标”原则,各地和各行业每年都要明确企业完成软件正版化工作的指标数量;三是要巩固和推进并举,力争经过五年左右时间的努力,使我国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状况有根本性变化。
(五)加强监督引导,规范企业行为。
开展软件正版化工作,特别是推进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是一项非常艰巨复杂的任务。企业往往从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对推进软件正版化缺乏原动力,这在客观上增大了软件正版化工作的难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在推进企业正版化工作中要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监督,要从教育入手,增强企业尊重知识产权、守法诚信的经营理念,提高企业使用正版软件的自觉性。对坚持依法经营,使用正版软件的企业,政府部门应及时给予鼓励和表彰;对经宣传教育仍不及时整改的企业要在社会上进行曝光,对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查处。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软件正版化的长效管理机制,在大型企业中推进知识产权管理、软件资产管理和检查验收回访等项制度。对申请上市的公司,使用正版软件应该作为重要条件之一。通过完善宣传教育和监督引导等各项制度,进一步规范企业软件正版化行为。各级政府部门要增强服务意识,把软件正版化服务工作作为工作重点,给予企业积极的支持和帮助,推动企业建立起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构筑企业自身的知识产权创造、管理、实施和保护体系。同时,通过不断加强宣传培训工作,大力普及宣传著作权法律知识,着力提高软件企业和广大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
(六)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良好的软件正版化社会环境。
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在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的同时,切实做好软件市场监管工作,加大版权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软件侵权盗版的违法行为。要继续治理软件零售、预装市场,加大对通过互联网大量非法复制、传播未经授权的软件盗版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销售盗版软件、违法预装盗版软件以及通过网络非法复制、传播盗版软件等各类软件侵权盗版行为要依法查处,构成犯罪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在全社会形成抵制和打击软件盗版行为的良好氛围,优化软件市场的环境和秩序,为大力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同志们,软件正版化工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民族软件产业发展的重要工作,国际关注,国内重视。我们肩负的责任十分重大,我们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乘着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东风,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和谐,就一定能把软件正版化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