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010年4月26日 财政部新闻办公室
4月26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该配套指引包括18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此前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着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况、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国资委副主任邵宁、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出席会议并就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提出要求。来自世界银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国际会计师联合会、香港会计师公会、澳门特区财政局的代表参加会议并发言。发布会由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刘玉廷主持。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制定发布,标志着“以防范风险和控制舞弊为中心、以控制标准和评价标准为主体,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衔接有序、方法科学、体系完备”的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目标基本建成,是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体系建成并有效实施之后的又一项重大系统工程,也是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监管部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深入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必将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宏观经济形势回升向好的微观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企业全方位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有利于维护经济金融稳定和社会公众合法权益。他强调,财政部将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扎实抓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贯彻实施工作: 一是着力开展各种行之有效的内控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注重风险防范、强化责任意识、崇尚诚实守信、履行社会责任的内控文化,为全面贯彻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二是着力实施全方位、全覆盖的内控规范培训,重点培训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和相关监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并将内控规范培训纳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容; 三是着力做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施工作平稳、有序、顺利进行;
四是着力推进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国际交流与合作,争取在内部控制建设所依据的规范、内部控制审计所遵循的准则及注册会计师相关业务监管要求等方面,建立互认机制,切实降低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成本。
中国证监会纪委书记李小雪在发言中指出,要妥善处理好内控规范实施过程中的三大关系:一是处理好外部监管要求与内部管理需求的关系,强化公司内生动力;二是处理好注册会计师审计与公司自我评价的关系,着力建立通过自我评价和外部审计发现问题的机制;三是处理好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基础的内控体系与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关系,通过加强内控管理提升公司报告信息质量。他表示,证监会将与有关部门加强协调,按照“选择试点、逐步推广、总结经验、稳步推进”的原则,分步骤、分阶段地推进企业内控规范在上市公司的实施,并把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建设情况纳入上市公司日常监管的范围,确保内控规范体系的执行质量。
审计署副审计长董大胜在发言中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将对防范企业风险、规范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推动作用。他表示,审计机关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推动内控规范的贯彻落实,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内部控制;同时,要加强对被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履行内控职责,推动内部审计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
国资委副主任邵宁结合中央企业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情况指出,加强内部控制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他要求,中央企业要在贯彻执行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方面作出表率,以健全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为契机,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银监会银行监管一部巡视员郝爱群宣读了银监会副主席王兆星的书面发言。王兆星在书面发言中指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适时出台,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内部控制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银监会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部等部门的合作,持续关注银行业内部控制管理工作,为进一步防范经济金融风险,稳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作出不懈努力。
中国保监会主席助理袁力在发言中指出,内部控制监管是保险公司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保监会将按照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原则和要求,结合保险行业的特点和实际,加强对保险公司的政策指导和行业监管,督促梳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控规范体系在保险行业得到有效执行。
世界银行高级专家陈楠希女士认为,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企业战略、董事会职责、风险评估、员工薪酬、诚实守信、受托责任和审计等问题设定了良好实务标准,有助于企业管理当局防范经营和管理风险、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侯任理事保罗·帕特先生指出,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中国建成内控规范体系表示祝贺和钦佩。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理事乔伊斯林·莫顿女士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内部控制标准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相信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能够支持企业有效实施发展战略并保持高效运营。在全球内部控制标准制定领域享有盛誉的美国科索委员会专门发来贺信,对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表示热烈祝贺,认为中国企业内控规范体系与国际通行的科索内控框架在所有主要方面保持了一致。
香港会计师公会会长冯英伟先生认为,在全球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有助于鼓励企业创新、提高企业绩效、增强投资者信心,可谓适逢其时、为世所需。
澳门财政局副局长容光亮先生说,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发布对澳门极具参考价值,澳门将密切关注内地企业执行内控规范体系的进展和情况,为澳门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做好准备。
为确保企业内控规范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执行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企业,必须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年度自我评价报告,同时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发现在内部控制审计过程中注意到的企业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应当提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咨询专家,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部分地方财政厅(局)会计处长,以及来自有关大型企业、上市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和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特邀代表约180人参加了会议。
第二篇: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是为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专门制定。
《周易》:“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是说君子能整天整日显示出自强不息的行为状态,是因为到晚间,也要保持戒慎,即检查自己在白天的所作所为,不要把过错带进第二天。对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进行评价,是优化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部控制的建立、实施,共同构成有机循环。《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六条:“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因此,为促进企业全面评价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规范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评价报告,揭示和防范风险,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下称“《评价指引》”)。
《评价指引》第二条规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
一、内部控制评价概述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作用
第一,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企业自我完善内控体系。内部控制评价是通过评价、反馈、再评价,报告企业在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的过程。通过内部控制评价查找、分析内部控制缺陷并有针对性地督促落实整改,可以及时堵塞管理漏洞,防范偏离目标的各种风险,并举一反三,从设计和执行等全方位健全优化管控制度,从而促进企业内控体系的不断完善。
第二,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提升企业市场形象和公众认可度。企业开展内部控制评价,需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通过自我评价报告,将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内部控制状况以及与此相关的发展战略、竞争优势、可持续发展能力等公布于众,树立诚信、透明、负责任的企业形象,有利于增强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为自己创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促进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
第三,内部控制评价有助于实现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政府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事实上,在有关政府部门,比如审计机关开展的国有企业负责人离任经济责任审计中,已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以及企业负责人组织领导内控体系建立与实施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并日益成为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尽管政府部门实施企业内控监督检查有其自身的做法和特点,但监督检查的重点部位是基本一致的,比如大多涉及重大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合规性以及重要业务事项管控的有效性等。实施企业内控自我评价,能够通过自查及早排查风险、发现问题,并积极整改,有利于在配合政府监管中赢得主动,并借助政府监管成果进一步改进企业内控实施和评价工作,促进自我评价与政府监管的协调互动。
(二)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
内部控制评价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表意见。所谓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其中,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是指现有内部控制按照规定程序得到了正确执行。评价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相关控制在评价期内是如何运行的;(2)相关控制是否得到了持续一致的运行;(3)实施控制的人员是否具备必要的权限和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同时满足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标准的内部控制,受内部控制固有局限影响,也只能为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而不能提供绝对保证,不应不切实际地期望内部控制能够绝对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也不应以内部控制目标的最终实现情况和程度作为唯一依据直接判断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
(三)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
内部控制评价的原则是开展评价工作应该注意的原则,与内部控制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根据《评价指引》第三条规定,企业对内部控制评价至少遵循以下原则: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客观性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强调的是内部控制评价的涵盖范围应当全面,具体来说,是指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包括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涵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评价应当在全面性的基础之上,着眼于风险,突出重点。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制订和实施评价工作方案、分配评价资源的过程之中,它的核心要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坚持风险导向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影响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高风险领域和风险点;二是要坚持重点突出的思路,着重关注那些重要的业务事项和关键的控制环节,以及重要业务单位。
3.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强调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当准确地揭示经营管理的风险状况,如实反映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的有效性。只有在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方案制定、实施的全过程中始终坚持客观性,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四)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形式和职责安排
《评价指引》第四条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评价指引,结合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评价办法,规定评价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等,明确相关机构或岗位的职责权限,落实责任制,按照规定的办法、程序和要求,有序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应当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具体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形式,特别明确各有关方面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职责安排,处理好内部控制评价和内部监督的关系,定期由相对独立的人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科学的评价,界定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保证内部控制评价有序地开展。
1.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形式
企业可以授权内部审计机构或专门机构(下称“内部控制评价机构”)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必须具备一定的设置条件:一是能够独立行使对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运行过程及结果进行监督的权力;二是具备与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相适应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三是与企业其他职能机构就监督与评价内部控制系统方面应当保持协调一致,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相互制约,在效率效果上满足企业对内部控制系统进行监督与评价所提出的有关要求;四是能够得到企业董事会和经理层的支持,有足够的权威性来保证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具体来说,企业可根据自身特点,决定是否单独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对于单独设有专门内部控制机构的企业,也可以由内部控制机构来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为了保证评价的独立性,负责内部控制设计和评价的部门应适当分离。
企业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此时,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应加强对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的监督与指导。从业务性质上讲,中介机构受托为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是一种非保证服务,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责任仍然应由企业董事会承担。另外,为保证审计的独立性,为企业提供内部控制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同时为同一家企业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服务。
2.有关方面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职责和任务
无论采取何种组织形式,董事会、经理层和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在内部控制评价中的职能作用不会发生本质的变化。一般来说:
(1)董事会对内部控制评价承担最终的责任。《评价指引》第四条第二款规定,企业董事会应当对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负责。董事会可以通过审计委员会来承担对内部控制评价的组织、领导、监督职责。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应听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审定内控重大缺陷、重要缺陷整改意见,对内部控制部门在督促整改中遇到的困难,积极协调,排除障碍。监事会应审议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
(2)经理层负责组织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实际操作中,可以授权内部控制评价机构组织实施,并积极支持和配合内部控制评价的开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经理层应结合日常掌握的业务情况,为内部控制评价方案提出应重点关注的业务或事项,审定内部控制评价方案和听取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于内部控制评价中发现的问题或报告的缺陷,要按照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的整改意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改。
(3)内部控制评价机构根据授权承担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任务,通过复核、汇总、分析内部监督资料,结合经理层要求,拟订合理评价工作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对于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应及时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沟通,并认定内部控制缺陷,拟订整改方案,编写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及时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或经理层报告;沟通外部审计师,督促各部门、所属企业对内、外部内控评价进行整改;根据评价和整改情况拟订内部控制考核方案。
(4)各专业部门应负责组织本部门的内控自查、测试和评价工作,对发现的设计和运行缺陷提出整改方案及具体整改计划,积极整改,并报送内部控制机构复核,配合内控机构(部门)及外部审计师开展企业层面的内控评价工作。
(5)企业所属单位,也应逐级落实内部控制评价责任,建立日常监控机制,开展内控自查、测试和定期检查评价,发现问题并认定内部控制有缺陷,需拟订整改方案和计划,报本级管理层审定后,督促整改,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整改情况进行考核。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办法中的原则、内容、程序、方法和报告形式参考本解读其他部分的规定。
二、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内容和工作底稿设计
《评价指引》第五条到第十条具体介绍了内部控制评价内容。内部控制评价应紧紧围绕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五要素进行,企业应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各项应用指引以及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确定具体评价内容,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内部环境评价应当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组织架构评价可以重点从机构设置的整体控制力、权责划分、相互牵制、信息流动路径等方面进行;发展战略可以重点从发展战略的制定合理性、有效实施和适当调整三方面进行;人力资源评价应当重点从企业人力资源引进结构合理性、开发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企业文化评价应从建设和评估两方面进行,从而促进诚信、道德价值观的提升,为内部控制的完善夯实人文基础;社会责任可以从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促进就业、员工权益保护等方面进行。
风险评估评价应当对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应对策略等进行认定和评价。
控制活动评价应对企业各类业务的控制措施与流程的设计有效性和运行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信息与沟通评价应当对信息收集、处理和传递的及时性、反舞弊机制的健全性、财务报告的真实性、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利用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认定和评价。
内部监督评价应当对管理层对于内部监督的基调、监督的有效性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的科学、客观、合理进行认定和评价。
重点关注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机构等是否在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中有效发挥作用。
企业应当以内部控制五要素为基础,建立内部控制核心指标体系,在以上评价内容的基础上,层层分解、展开,进一步细化,以下列举了可供参考核心指标(见附件1)。对于内容不能详尽的,如控制活动涉及方方面面的业务,可以另外按业务列表增加。
具体评价内容确定后,根据《评价指引》第十一条规定,内部控制评价工作应形成工作底稿,详细记录企业执行评价工作的内容,包括评价要素、主要风险点、采取的控制措施、有关证据资料以及认定结果等。工作底稿可以是通过一系列评价表格加以实现。
三、关于内部控制评价的程序
《评价指引》第十二条至第十四条对企业组织内部控制评价程序和人员、预算作出具体规定。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一般程序
内部控制评价程序一般包括: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成评价工作组、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编报评价报告等。概括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准备阶段
(1)制定评价工作方案。内部控制评价机构应当根据企业内部监督情况和管理要求,分析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业务事项,确定检查评价方法,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工作方案,经董事会批准后实施。评价工作方案应当明确评价主体范围、工作任务、人员组织、进度安排和费用预算等相关内容。评价工作方案既以全面评价为主,也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重点评价的方式。
(2)组成评价工作组。评价工作组是在内部控制评价机构领导下,具体承担内部控制检查评价任务。内部控制评价机构根据经批准的评价方案,挑选具备独立性、业务胜任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的评价人员实施评价。评价工作组成员应当吸收企业内部相关机构熟悉情况、参与日常监控的负责人或业务骨干参加。企业应根据自身条件,尽量建立长效内部控制评价培训机制。
2.实施阶段
(1)了解被评价单位基本情况。充分与企业沟通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组织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领导层成员构成及分工等基本情况。
(2)确定检查评价范围和重点。评价工作组根据掌握的情况进一步确定评价范围、检查重点和抽样数量,并结合评价人员的专业背景进行合理分工。检查重点和分工情况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适时调整。
(3)开展现场检查测试。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人员分工,综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对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有效性进行现场检查测试,按要求填写工作底稿、记录相关测试结果,并对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初步认定。其它内部待定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单项选择题
1、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信息与沟通)。
2、为企业管理层对本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提供指引的是(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3、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内部监督)。
4、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中所指的控制活动不包括(内部监督)。
5、内部控制最初侧重于(财务会计控制)。
6、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是(内部环境)。
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依据是(风险评估)。
8、中航油事件是一个国企监管不到位和国企本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到位的典型案例,事件根本原因在于(内控失灵)。
9、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是(控制活动)。
10、为注册会计师执行内部控制审计业务提供执业准则的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判断题
1、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其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正确)
2、内部控制是整个企业控制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不可缺少的子系统。(正确)
3、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当局履行受托责任的内在要求。(正确)
4、内部控制审计是指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特定基准日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进行审计。(错误)
5、内部控制评价是指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正确)
6、内部控制缺陷一般可以分为设计缺陷和运行缺陷。(正确)
7、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是控制活动。(错误)
8、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包括基本规范和指引两个层次。(正确)
9、内部控制是制度管理思想的产物。(正确)
10、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类指引是对企业层面的相关控制所进行的规范。(错误
第四篇:2015会计继续教育--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要点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
1、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平稳顺利实施,财政部等五部门制定了实施时间表,自(A)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A、2011年1月1日 B、2012年1月1日
C、2010年1月1日 D、2011年12月1日
2、企业的组织架构,是指企业的(ABC)以及管理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职责权限划分等制度安排。
A、决策 B、指挥中心设置
C、治理结构安排 D、税务筹划
3、内部架构设计不科学,权责分配不合理,可能造成(BCD)运营效率低下,最后还是导致企业目标不能实现。
A、防范风险 B、机构重叠 C、职能交叉或缺失
D、管理部门互相推诿扯皮
4、企业管理机构设置,必须考虑企业性质、文化理念,按照科学、精简、高效、透明、权责分明、互相制约、互相协调的原则设置。但是,可以脱离企业实际,模仿照搬成功企业管理机构设置(B)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2
1、企业的决策层第一要务就是(C)制定长期战略规划。
A、企业权限分工 B、分配权责
C、设置企业目标 D、内部控制管理
2、以下关于企业目标的阐述正确的有(ABC)
A、企业战略规划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企业提高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前提条件
B、企业目标与发展战略规划必须切合实际,过低就会使企业丧失发展给予和动力,过高,可能被胜利冲昏头脑,脱离实际能力,在过度发展中失败。
C、制定与实施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的第一大事
D、企业高层应频繁修改目标与战略规划,利用资源
3、一些大企业都有意识地对大约50年内的事情做出规划,制定战略规划分为三个阶段(ABC)
A、确定目标 B、战略规划 C、将战略规划形成文本 D、实施并制定审批报告
4、规定要根据经济环境和企业实际不断修改与调整,必须要按内部控制制度和规定的权限进行。(A)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3
1、决定企业素质的最重要部分是(D),一直是企业做不完的功课,研究不尽的课题。
A、科研技术 B、基层操作 C、高层管理 D、员工素质
2、企业应制定薪酬制度,定岗定薪,使员工的劳动贡献与薪酬协调,(A)体现效率优先的薪酬制度
A、兼顾公平B、公平第一 C、按岗分配 D、按职分配
3、以下关于职工岗位制度阐述正确的有(ABCD)
A、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要实行轮岗制度,形成有序的岗位持续流动,全面提升员工素质
B、关键岗位和领导岗位要进行离任审计
C、对考核不胜任岗位要求的,应暂停工作,安排再培训,或者调整岗位,安排转岗培训
D、培训后仍不能适应岗位要求的,要按照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4
1、企业依法履行社会责任,就是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自己保持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环境。企业生存在社会中,必须尽社会责任与义务与社会和谐发展,任何国家都要强制企业依法履行(C)
A、环境责任 B、消费者福利 C、社会责任 D、员工福利
2、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ABCD)
A、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
B、产品质量不合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C、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投入不够,措施不力,造成环境污染或资源枯竭,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缺乏发展后劲,甚至停产
D、促进就业和员工权益保护不够,轻则导致员工积极性受挫,重则影响企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3、企业必须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和安全监督机构,建立一整套安全制度,必须考核安全生产情况,与奖金挂钩(A)
A、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可能导致企业发生安全事故甚至重特大安全事故
B、产品质量不合格,侵害消费者利益,可能导致企业巨额赔偿,形象受损甚至破产。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5
1、企业文化包含(AB),他形成一种凝聚力,保证全体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企业目标实现。
A、企业理念 B、企业精神 C、企业组织 D、企业价值
2、企业文化控制方面的风险包括(ABCD)
A、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为社会创造财富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精神,可能导致员工丧失对企业的认同感,人心涣散,企业缺乏竞争力。
B、缺乏开拓精神、团队协作精神,可能导致企业目标难以实现
C、缺乏诚实守信的经营理念,可能导致舞弊事件连连发生,造成企业损失,信誉下降
D、忽视企业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理念冲突,可能导致并购重组失败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6
1、(A)决策不当,会引发资本结构不合理或者无效融资,导致资金成本过高或者债务危机。
A、筹资 B、投资 C、资金调度 D、财务困境
2、企业筹资所支付的利息费用,按我国所得税法规定,是在所得税前扣除,对企业有利。所以筹资活动是没有风险的。(B)
A、正确 B、错误
3、筹资方案需要经有关部门批准的,应履行报批程序,筹资方案一旦发生重大变化,应当重新进行可行性研究,决不可轻率行事,始终把风险放在第一位考虑,这种说法(A)
A、正确 B、错误
4、关于风险与报酬理念,一般的人们把国库券的收益称为(D)
A、超额收益 B、最低收益 C、财务杠杆 D、无风险报酬
5、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是:风险越大,风险报酬率越高,得到的风险收益越多;但如果发生损失,也就损失越大;反之,风险越小,收益越少。(A)
A、正确 B、错误
6、货币资金是企业营运资金的主体,不管任何类型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必须拥有足够的资金。企业资金运动从货币资金开始,巾帼不同形态变化,最终还要回到(A)
A、货币资金 B、商品流通 C、营运资金 D、商品所有者
7企业的运营资金是连续不断的循环与周转的,一分钟也不能停止,它不运动了,就是生产经营活动停止。这种内部控制的关键点是(C)决不许断链,也就是导致生产停止运行
A、资金调度 B、资金效益 C、资金供应 D、货币流通
8、企业在生产经营及其他业务活动中取得的资金收入应当及时入账,不得账中设账,严禁收款不入账、设立“小金库”(A)
A、正确 B、错误
9、应收账款控制主要控制以下几点:(BCD)
A、定期财产清查,及时处理积压存货,盘活资金
B、建立信用政策,控制授信,做好客户信用调查,根据授信额度进行商品赊销
C、加强账款催收工作,防止坏账发生
D、鼓励客户提前还款,适当进行销售折扣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7
1、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确定验收方式,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采购项目的(ABCD)等相关内容进行验收,出具验收证明。
A、品种 B、规格 C、数量 D、质量
2、企业应当做好采购业务各环节的记录,实行全过程的采购登记制度或信息化管理,确保采购过程的可追溯性。(A)
A、正确 B、错误
3、付款要严格执行付款凭单制度,现金出纳不见到批准的付款凭单不许办理付款。(A)
A、正确 B、错误
4、企业应当加强对购买、验收、付款业务的会计系统控制,详细记录供应商情况、请购申请、采购合同、采购通知、验收证明、入库凭证、商业票据、款项支付等情况,确保(ABC)核对一致。
A、会计记录 B、采购记录 C、仓储记录 D、销售记录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8
1、存货这类资产的特点是供企业生产经营中周转与流动的资产,属于固定性的资产,其周转速度直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关。(B)
A、正确 B、错误
2、企业的仓库保管部门应建立存货保管制度,至少实施以下控制(ABCD)。
A、存货在不同仓库之间流动时应当办理出入库手续
B、加强生产现场的材料、周转材料、半成品等物资的管理,防止浪费、防盗和流失
C、对代理、代销、暂存、委托加工的存货,应单独存放和记录,避免与本单位存货混淆
D、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存货的保险投保,保证存货安全,合理降低存货意外损失风险
3、企业应当规范固定资产抵押管理,确定固定资产抵押程序和(C)等。
A、保密措施 B、管理责任制 C、审批权限 D、法律风险
4、企业购入或者以支付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应当取得土地使用权有效证明文件(A)。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9
1、销售与收款环节必须实行严格地思想汇报内部控制,稍有松懈,就有可能发生下列风险(ABC)。
A、销售政策与策略不当,市场预测不准,销售渠道管理不当,可能导致销售不畅、库存积压,经营难以为继
B、客户信用管理不到位,结算方式选择不当,应收账款回收不利等,可能导致销货款不能回收或遭受欺诈
C、销售过程存在舞弊行为,导致企业财产损失
D、销售统一由销售部门管理,由该部门开具统一的企业内部销售凭证,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收款与结算,发货和仓库保管部门要认真审核销售凭证,按凭证发货
2、销售控制应该注意下列具体环节(ABCD)
A、制定促销政策与价格策略,实行价格批准授权制度
B、实行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设计一整套销售凭证传递程序,用会计凭证控制与牵制责任人员的经济责任
C、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关注客户信息变化情况,防范信用风险
D、销售统一由销售部门管理,由财会部门统一办理收款与结算、发货和仓库保管部门要认真审核销售凭证,按凭证发货
3、销售引发的各种收款方式必须由财会部门统一管理与收取,其他部门也可以依据情况进行适当越权处理(B)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0
1.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具有以下意义:(ABCD)
A、有利于企业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
B、有利于企业开拓新的经营领域
C、有利于企业快速响应竞争
D、有利于企业创立行业标准
2.新产品开发的一般原则,应包括以下几条:(ABCD)
A、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
B、保持新产品开发的连续性
C、提高产品开发通用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水平,降低开发制造和使用过程的费用
D、符合国家颁布的政策、法令和法规
3.在新产品试制阶段,(A)的目的是考核产品设计质量,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验证和修正设计图纸,使产品设计基本定型,同时也要验证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主要工艺上存在的问题。A、样品试制 B、小批试制 C、市场试制 D、结构试制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1
1.(B)就是可供人们长期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上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的劳动资料和其他物质设备。
A、消费资料
B、固定资产 C、物质技术手段
D、物质资料
2.企业进行工程项目建设的意义:(ABCD)3.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机构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出具评审意见。从事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专业机构不得再从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A)A 正确 B错误
4.企业应当按照企业章程或股东大会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工程项目进行决策,决策过程应有完整的书面记录。重大工程项目的立项,应当报经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集体审议批准。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当参与项目决策(A)
A、正确 B、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2 1.企业担保业务必须对担保申请人资信调查和担保业务风险评估,应该关注以下风险:(ABC)
A、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不细致,审批不严格或者发生越权审批,可能导致担保失误或遭受诈骗
B、对被担保人出现财务困难或经营陷入困境等状况监控不力,应对措施不当,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C、担保过程中存在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利益受损因而相关经办人员涉案被依法查处
D、对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调查细致,审批严格;被担保人无财务困难 2.企业在对担保申请人进行资信调查和风险评估时,应当重点关注以下事项(ABCD)
A 担保业务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等相关要求。
B 担保申请人的资信状况,一般包括:基本情况、资产质量、经营情况、偿债能力、盈利水平、信用程度、行业前景等。
C 担保申请人用于担保和第三方担保的资产状况及其权利归属。D 企业要求担保申请人提供反担保的,还应当对与反担保有关的资产状况进行评估。
3.企业对担保申请人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提供担保(ABCD)
A 担保项目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本企业担保政策的。
B 已进入重组、托管、兼并或破产清算程序的。
C 财务状况恶化、资不抵债、管理混乱、经营风险较大的。
D 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经济纠纷,面临法律诉讼且可能承担较大赔偿责任的。
4.企业应当建立担保授权和审批制度,规定担保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权限审批(A)A 正确 B 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3 1.(业务外包)是指企业利用专业化分工优势,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委托给本企业以外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
2.企业的业务外包必须把风险识别与防范放在首位,至少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BD)A、外包范围和价格确定不合理,承包方选择不当,可能导致企业遭受损失 B、业务外包监控不严、服务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企业难以发挥业务外包的优势 C、通过与外部订立契约,经营管理形式创新
D、业务外包存在商业贿赂等舞弊行为,可能导致企业相关人员涉案
3.(A)是指为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打破传统的空间概念,组建管理扁平化、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动态联盟,并围绕各自的核心竞争力开展生产活动的生产模式。
A 虚拟生产
B 实业经营
C 业务外包
D 电子商务
4.企业业务外包的关键是(C)
A、选择非核心业务 B、订立契约 C、选择承包商 D、动态管理 5.企业应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的规定,签订业务外包合同。业务外包合同内容主要包括:(ABCD)
A 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
B 双方权利和义务
C 服务和质量标准
D 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4 1.(C)是指反映企业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信息的文件。
A、账簿 B、信息披露 C、财务报告 D、会计报表
2.企业编制、对外提供和分析利用财务报告,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ABCD)
A、编制财务报告违反会计法律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可能导致企业承担法律责任。
B、提供虚假财务报告,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造成决策失误,干扰市场秩序。
C、不能有效利用财务报告,难以及时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能导致企业财务和经营风险失控。
D、提供虚假财务报告,可能导致企业遭受声誉受损。
3.企业在建立与实施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时,至少要关注以下关键方面与关键环节,将其作为控制关键点。(ABCD)
A、机构设置与职责分工、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
B、对账、账项调整、结账、差错更正规范化
C、编制各种报表、起草文字附注或说明、校验、审核批准
D、财务报告的披露流程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5 1.通过预算控制,使得企业各部门、各个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作为各责任单位的约束条件,能够从根本上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A)
A、正确 B、错误 2.企业预算是把企业一年内的经营目标与经营活动内容用数字化、表格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然后以法规的形式下达给经营管理者,要求经营者必须按照预算的计划轨道行驶,调整预算要经(D)审批
A 总经理
B 董事长
C 总会计师
D 董事会
3.企业内部控制的精髓就是风险管理,防范风险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活动。所以,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至少应关注以下风险:(BCD)
A、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人管理预算工作
B、不编制预算或预算不健全,可能导致经营缺乏约束或盲目经营
C、预算目标不合理,编制不科学,可能导致发展战略难以实现
D、预算缺乏刚性,执行不力,可能导致预算控制流于形式
4.预算调整强调程序,必须由执行预算的责任中心或单位提出预算调整申请,调整预算必须符合下列要求:(ABC)
A、调整事项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实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B、调整重点是否放在重要的或关键的差异方面
C、调整后的方案客观、合理
D、调整方法由领导审批决定
5.调整后的预算要重新由预算委员会下达,并对前期执行情况的考核作出说明。(A)
A 正确
B 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16 1.企业加强合同管理对于企业依法订立并履行合同协议,提高合同履约率,减少合同纠纷,进而促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A)A、正确 B、错误
2.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必须关注风险,主要风险可能来自下列:(ABCD)
A 未订立合同、未经授权对外订立合同、合同对方主体资格未达要求
B 合同未全面履行或监控不当
C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
D 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和欺诈
3.企业的合同应建立审核和内部会签制度,必须有法律、财会部门参与。会签合同时重点考虑合同的:(ABCD)
A.合法性
B.经济性
C.可行性
D.严密性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7 1.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信息传递时,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ABC)A、内部报告系统缺失、功能不健全、内容不完整,可能影响经营有序运行 B、内部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可能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 C、内部信息传递中泄露商业秘密,可能削弱企业核心竞争力 D、内部信息传递符合企业发展战略和现实生产经营实际情况
2.内部管理信息传递由总经理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重要风险信息可以直接报告最高层管理者。(A)A 正确 B 错误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8 1.消息与信息相比,消息是确定性,信息就不能肯定其确定性(A)A 正确 B 错误
2.以下不属于信息特征的是:(C)
A、信息可以被感知和识别
B、信息可以加工、处理
C、信息没有确定性
D、信息具有与物质不可分割性
3.信息技术的特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ABCD)A、运算速度快 B、计算精度高 C、存储能力强 D、逻辑判断能力强
4.系统是指一组相互关联的要素(也称组件)的集成,为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运行的整体。系统的要点是:(ABCD)A、组织结构 B、相互关系 C、集成 D、目标
5.企业信息系统实施内部控制,至少应关注下列风险:(ABC)A、信息系统缺乏或规划不合理,可能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低下
B、信息系统开发不符合内部控制要求,授权管理不当,可能导致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有效控制
C、系统运行和维护安全措施不到位,导致信息泄露或毁损,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D、信息系统可以被感知和识别,可以加工、处理 6.信息系统开发必须遵守下列原则:(BCD)
A、美观原则
B、因地制宜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理念与技术并重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19 1.2006年11月8日, 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的征求意见稿(A)
A 正确 B 错误
2.企业应当以12月31日作为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基准日, 也可选择6月30日作为基准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应于基准日后4个月内报出。(A)A 正确 B 错误
3.以下不属于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范畴的是:(D)
A 全面性
B 重要性
C 独立性原则
D 风险导向原则
4.内部控制评价应当以风险评估为基础,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对企业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造成的影响程度来确定需要评价的重点业务单元、重点业务领域或流程环节(A)
A正确 B错误
5.内部控制评价主要由以下要素为核心内容进行评价:(ABCD)
A内部环境与风险评估
B信息与沟通
C内部监督
D控制活动
6.内部控制评价中应考虑的问题:(ABCD)
A 风险评估
B 控制环境和控制措施
C 信息和沟通
D 内部监督
7.(A)用以衡量企业以盈余支付固定利息的倍数 A利息保障倍数 B法定准备金倍数 C盈余公积倍数 D资产负债比率
8.(D)是将本企业经营的各方面状况和环节与竞争对手或行业内外一流的企业进行对照分析的过程,是将外部企业的持久业绩作为自身企业的内部发展目标并将外界的最佳做法移植到本企业的经营环节中去的一种方法
A 杠杆法
B 照搬法
C 效仿法
D 标杆法
9.内部控制设计有效性是指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内部控制要素都存在并且设计恰当。(A)A 正确 B错误
10.内部控制缺陷包括:(AD)A 运行缺陷
D 设计缺陷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0 1.注册会计师应根据内部控制与相关风险,确定实施审计的性质,获取证据。内控风险越大的部位,获取证据应该越多。(A)A 正确 B 错误
2.注册会计师审计室,表明重大缺陷可能存在的迹象包括(ABCD)
A注册会计师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舞弊
B企业更正已经公布的财务报表
C注册会计师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误,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能发现该错报
D企业审计委员会和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3.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企业的控制是否足以应对已识别的由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并评价为应对管理层凌驾于其他控制之上的风险设计的控制。企业为应对这些风险可能采取的控制包括:(ABCD)
A 针对重大的非常规交易,尤其是针对那些导致记账分录延迟或异常的交易的控制;
B 针对期末财务报告过程中编制的记账分录和调整分录的控制;
C 针对关联方交易的控制;
D 与管理层的重大估计相关的控制;
4.在测试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通常实施以下程序(ABCD)
A询问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
B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C观察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活动
D重新执行有关内部控制,看其效果
5.管理层声明书标明的日期通常与审计报告日一致。但在某些情况下,注册会计师也可能在审计过程中或审计报告日后就某些交易或事项获取单独的声明书(A)A 正确 B错误
6.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包括:(ABCD)
A 标准审计报告
B 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C 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D 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第五篇:五部委联合发布四大专业人才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五部委联合发布四大专业人才报告
作者:
来源:《职业》2004年第04期
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日前联合发布人才报告,公布了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维修、护理等四个专业领域的人才需求状况。
在软件从业人员方面,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和从事基础性软件开发的人员,预计到2005年我国共需软件高级人才6万、中级人才28万、初级人才46万;在数控人才方面,对数控技术工人、在生产岗位上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将有很大的需求;在汽车维修方面,预计两年将新增从业人员80万,大部分从业人员需接受职业教育;报告还称,到2015年,我国的医护人员将达到232.3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年应增加护士11.5万人。
另据了解,教育部将启动国家紧缺人才培养工程,实施“试办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项目和“制造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工程”。力争在5年内,为国家培养30万制造业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和20万软件蓝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