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中心供氧系统工作指南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项目工作指南
该项目为境内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批准后发给医疗器械注册证书。开发此项目主要有两大部分工作内容,一是技术上要搞懂吃透,严格按照相关国行标准开展工作,二是医疗器械注册及相关专业的资质申报,具体内容如下:
一、国行主要标准
(一)、技术标准
1、YY/T0187-94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2、GB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
3、GB2270 不锈钢无缝钢管
4、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 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
5、GB50016-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GB50030-1991 氧气站设计规范
7、GB50235-19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8、GB50236-19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9、GB8982-1998 医用氧气
10、GB/T14976-1994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
11、GB/T1527-2006 铜及铜合金拉制管
12、GB/T191-2008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3、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
14、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
(二)、管理类标准
1、TSG Z0001—200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制定程序导则
2、TSG Z0004-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
3、TSG Z0005-2007特种设备制造安装改造维修许可鉴定评审细则
4、TSG R1001-2008 压力容器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规则
5、TSG R3001-2006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6、TSG D3001-2006 压力管道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
8、YY-T0287-2003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用于法规的要求
9、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
10、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监督管理办法
11、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
12、医疗器械标准管理办法、根据用户条件进行系统流程设计、管路设计。
1、氧站设计:液氧贮罐、汽化器及管子规格的计算,确定最佳流程。
2、管网设计:如果有建筑图,则要进行管网的设计。
3、安全和报警装置的设计。
4、控制系统设计。
5、用氧终端的设计。、产品技术文件
1、使用维护说明书。
2、安全技术规范。
3、产品标准
4、检验规程
5、操作规程
6、生产工艺文件
7、作业指导书等。2
二、技术工作内容
(一)(二)
四、资质证明文件
(一)、投标需提供的资格证明文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2、税务登记证;
3、组织机构代码证;
4、法人资格证明或法人代表授权委托书;
5、被授权人或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
6、投标单位情况介绍;
7、安全生产许可证。
8、医疗器械生产或经营许可证;
9、中心供氧医疗器械注册证;
10、压力管道安装、维修改造许可证;
11、机电安装三级及以上资质;
12、压力管道设计许可证
13、ISO13485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医用中心供氧ISO9001认证证书
(二)、需申报的资质
1、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压力管道)许可证。
2、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压力容器)许可证。
3、特种设备设计(压力管道)许可证。
4、医用中心供氧系统医疗器械注册证。
五、申报材料
(一)、特种设备设计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申报材料
1、《特种设备安装维修改造许可申请书》、《特种设备设计许可申请书》、一式四份。
压力管道安装和设计申请类别为GB类(工业管道)GC3级,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受理。
压力容器安装改造维修申请级别为1级,由国家质检总局受理。
2、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的复印件。
3、单位情况介绍(包括机构设置及人员情况如办公室、资料档案室、仪器设备室、仓库、车间、设备、人员、专业分包、质量管理等)
4、质量手册。
按照相关的质量保证体系基本要求,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的质量保证体系,对项目和重点过程实施质量控制,并形成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a、质量手册
b、程序文件(管理制度)
c、作业(工艺)文件和质量记录、设计技术规定 依据标准:YY/T0187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50235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36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质量计划(过程控制表卡、施工组织设计或者施工方案)、设计管理(技术有关记录表、卡)
5、责任人员、技术人员、设计人员、技术工人的证书复印件、劳动合同复印件、社保关系证明
6、分包合同
7、压力管道设计许可申请前的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内容如下:
(1)、单位的综合情况(包括机构设置、人员情况);
(2)、压力管道设计历史及现状;
(3)、设计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转情况及分析;
4(4)、设计管理制度及执行情况分析;(5)、试设计文件及相关材料;(6)、设计审批人员的设计经历;
(7)、执行有关规程、标准等技术规范情况及分析;(8)、对已设计过的压力管道的综合分析和评价;(9)、对仍需恢复使用的原有设计文件的清理及处置情况;(10)、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二)、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材料
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申请类别为第二类医疗器械。
1、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
2、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资格证明。包括生产企业许可证、营业执照副本。所申报产品必应在许可证核定生产范围之内。
3、产品技术报告。
至少应包括技术指标及主要性能要求的确定依据等内容
4、安全风险分析报告。
按照YY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标准的要求编制。应有能量危害、生物学危害、环境危害、有关使用的危害和由功能失效、维护及老化引起的危害等5个方面的分析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5、注册产品标准及编制说明。
6、产品性能自测报告。
产品性能自测项目为注册产品标准中规定的出厂检测项目,应有主检、审核人签字。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可的医疗器械质量检测机构出具的产品注册检测报告。
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应提交临床试验开始前半年内出具的检测报告;不需进行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应提交注册受理前一年内出具的检测报告。
8、两家以上临床试验基地的临床试验材料。(同类产品的临床试验和对比说明)
9、产品使用说明书。
10、企业质量体系考核(认证)的有效证明文件。
根据对不同产品的要求,提供相应形式的质量体系考核报告:
(1)、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章的在有效期之内的体系考核报告;(2)、医疗器械GMP检查报告,或者医疗器械质量体系认证证书。(3)、国家已实施生产实施细则的,提交实施细则检查验收报告。
11、所提交材料真实性的自我保证声明。
应包括所提交材料的清单、生产企业对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
六、资源配置
(一)、压力管道、压力容器安装单位配置要求:
1、质量体系责任人员
(1)、最低人数:包括管理者代表、责任师和项目质量保证师 共3 人。(2)、要求:
管理者代表:大专(工程系列)学历,工程师职称,从事专业至少4年。责任师:中专(工程系列)学历,工程师职称,从事专业至少3年。项目质量保证师:中专(工程系列)学历,助工职称,从事专业3年。
2、安装人员
从事压力管道安装人数 总数:30人
工程技术人员总数: 5%人员总数且不少于6人,其中至少2人具有中级以上(含中级)职称的人员。持证焊工 总数: 4人,其中氩弧焊工2人 管工: 8人
电工:2人具有特殊工种资格证。起重工:3人具有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
无损检测:若分包则应有1名持RTⅡ级以上(含RTⅡ级)或者UTⅡ级以上(含UTⅡ级)证无损检测人员,负责此项工作的质量管理,分包单位必须是具有无损检测专项资格证的单位。
3、设备条件 手弧焊机 : 6台。氩弧焊机: 2台。焊条烘干设备: 2台。液压试验设备: 2台。水准仪经纬仪:各1台。
超重设备:≤8t 2台,20t以上汽车吊1台。
(二)、压力管道设计单位配置要求:
1、场地:有专门的设计工作机构、场所、设计装备和设计手段。
2、人员:专职设计人员必须有相应的设计业绩,总人数不少于7人,其中审批人员不少于2人,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压力管道选材设计和应力分析校核人员。
3、人员条件:审核和审定人员持有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资格证书,审核时对设计及校核人员进行基础知识的书面考试,平均成绩不得低于80分。
七、办理程序
(一)申请
填写申请书(一式四份)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二)受理 许可实施机关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同意受理的在申请书上签署受理意见,并返回申请单位。不同意受理的,向申请单位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
(三)试安装(试设计)
按照规定需要准备试安装(试设计)设备的,申请单位应当在受理后,进行试安装(试设计)。
(四)鉴定评审
1、申请单位应当携带经批准受理申请资料,约请鉴定评审机构进行现场实地鉴定评审。
2、鉴定评审按照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规则进行,鉴定评审机构在完成现场实地鉴定评审工作后,向受理机构出具鉴定评审报告。
(五)审批、发证
许可实施机关经过审查,履行审批程序,符合条件的颁发《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向申请单位出具不予许可决定书。
(六)取件人凭身份证领取办理结果
(申请书被批准受理后,申请单位应当在1年内约请鉴定评审机构完成鉴定评审工作,大型设备可以延长至2年,否则应当重新办理申请受理手续)。
第二篇:医院中心供氧应急预案
医院中心供氧应急预案
中心供氧站担负着医院住院患者医疗供氧任务。站内贮存大量的医疗气体,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助燃、爆炸等,要求所有接触人员提高警惕,严防发生各类事故,多了解专业知识和正确掌握灭火方法十分重要,一但遇有情况发生就能及时处理,以减少灾情。为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加强对瓶氧及贮存设备的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确保医疗和人员安全,特提出如下预案。
1、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一定要做到三严,即:严禁在站内吸烟、严禁氧气瓶任何部位接触油脂、严禁各种明火。
2、站内严禁堆放易燃物品,严格控制氧气站以外人员进入现场。
3、加强贮存设备、管道、阀门的保养维护和定期检修,保证无氧气和液氧泄漏,使站内空气中氧含量不升高。
4、应配备足够的消防器具,放置位置应明显易拿,对消防器具应定期检查保养,保证其完好,消防器具不得在非火警时使用。
5、值班人员是当然的防火安全员,应随时检查火灾隐患,并接受总务科的检查和指导。
6、接触人员熟练使用灭火器及灭火器材,并定期检查灭火器材的性能,以保证其有效使用,对防火意识淡漠、思想麻痹、责任心差、违反上述制度整改不彻底者,令其停岗检查,并报请上级部门严肃处理。
7、如果发生火灾,值班人员要果断地组织人员,除指定1人立即向消防部门和院有关领导、总值班报告火警外,其余人员应全力以赴地投入灭火工作中去。
第三篇: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
医院中心供氧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加强我院医用氧及其氧气瓶的安全管理,避免事故,确保临床急救用氧的供应,及时、安全,预防氧气瓶的流失,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品有强烈的助燃性气体。严禁和油脂、烟火及其他易燃、易爆品接触。
二、本品的贮藏或存放,必须远离火源,配备消防设施,室外应设有
三、本品贮藏、使用、搬运、存放严禁撞击,以免发生爆炸。
四、非站内工作人员严禁操作站内设备及仪表开关,中心供氧室操作保养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医用中心供氧系统说明书进行操作。
五、氧站内氧气排放时严禁将氧气排放在室内,禁止将氧气作吹扫气体使用。
六、中心供氧需由专人负责供氧室的日常工作,做好登记。
七、中心供氧室的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必须由经过培训的技术人员或有资质的维修公司进行。
八、室内必须保持清洁、整齐,下班前关好电源、门窗等,做好防盗、防毒、防酸、防爆等工作。
九、定期测试报警系统工作性能,每天定时查看一级箱氧气输出压力和汇流排输出氧气压力,如有超压或欠压等异常现象,应立即查出原因并排除故障。
十、未经允许,其它人员一律不得入内。
中心供氧人员职责
一.在总务科长的指导下负责全院医用氧气的工作。
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牢固树立服务 的思想,爱岗敬业,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坚守岗位,不脱岗,不睡岗,不溜岗。
三.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交接班时必须认真检查各供应阀的重要环节,确保管道畅通,仪 表处于良好状态,并做好记录。
四.工作人员必须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物,机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定,了解设备工作 性能,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程序。
五.供氧机房工作仪表指针,接近报警,要做到密切关注切不可擅离工作岗位。
六.经常巡视用气环境,若发现故障应立即分析原因,及时排除,以排除,应立即汇报总务 科抢修,氧气瓶里氧气用完,必须立即更换不得拖延不换。
七.严格执行安全.消防保卫工作制度,工作场所严禁吸烟,气瓶不准露天存放。
第四篇:医院护理工作指南
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
(试行)
2010年7月— 2 —
目录
前言……………………………………………………………4 第一章
管理体系及职责……………………………………5 第二章
人员管理……………………………………………8 第三章
临床护理实施………………………………………12 第四章
质量评价……………………………………………17
前 言
中医历来高度重视护理。“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的理念,突出强调了护理在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中的重要作用。护理是中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技术方法和服务流程。
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重要方面。为推动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扎实开展,提高中医医院中医护理科学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促进中医护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组织编写了《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试行)》(简称《指南》)。
《指南》适用于各级中医医院,围绕突出中医特点,加强中医护理工作提出要求,常规性的、西医护理的内容以及对中医特色优势发挥影响不大,关系不密切的在本《指南》中不涉及。
《指南》主要针对做好中医护理工作的关键环节,从管理体系与职责、人员管理、临床护理实施、质量评价等四方面,在总结全国中医医院经验基础并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结合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要求而制定,以指导各中医医院的中医护理工作。
第一章 管理体系及职责
中医医院的护理组织管理体系,是医院组织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目标全面实现和工作计划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
一、管理体系
(一)设置原则
1.因地制宜 应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合理设置护理组织体系的结构和布局。
2.精简高效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设置应层级简明清晰,工作流程合理,运行顺畅高效。
3.协调统一 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各层级的职责任务明确,协调配合,权责统一。
(二)基本结构
根据中医医院的不同规模,护理组织管理体系主要有两种结构形态。
1.三级结构 实行护理部、科护士长、护士长三级结构。2.二级结构 实行护理部(总护士长)、护士长二级结构。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应确定分管护理工作的院领导,床位在500张以上的医院可配备护理专职副院长。
医院床位在300张以上,或不足300张但医疗、教学、科研任务繁重的,应设护理部;300张床位以下的,可设总护士长。
医院床位在100张以上或设有三个以上护理单元的,可根据医院具体任务情况设科护士长。
每个护理单元或有5名以上护理人员时,应设护士长。
二、职能职责
(一)护理管理部门
负责全院中医护理的临床、教学、科研、预防管理工作;制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组织实施;组织制定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护理质量要求,并组织实施和考核;制定各级护理人员中医护理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等。
(二)护理管理人员 1.主管院长(专职副院长)
在院长直接领导下,负责医院中医护理管理工作。指导护理管理部门制定相关中医护理工作计划、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等,督促其组织实施和落实;组织护理管理部门提出并实施中医护理人员培养计划,指导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等。
2.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
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的中医护理行政与业务管理。拟定全院中医护理工作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总结;组织制定并完善、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等;定期组织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组织研究讨论,制定改进措施;负责拟定全院各— 6 —
级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教育工作计划,并开展培训和考核;组织护理人员开展中医护理科研工作;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建立健全护理信息系统,开展中医护理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等。
3.科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的领导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本科中医护理的行政、业务管理。制定本科中医护理工作计划,报护理部审批后组织实施;组织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定期对本科的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参加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指导危重患者中医护理,解决本科中医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制定并落实本科中医护理的培训计划等。
4.护士长
在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或科护士长、科主任领导下负责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及病区内工作计划,制定本病区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实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指导病区护士或亲自操作复杂中医护理技术;定期组织护理查房,参加科主任或主治医师查房,全面掌握本病区中医护理工作情况与患者动态,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指导并做好危重患者的中医护理;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中医护理理论,实施辨证施护;负责病区的护理安全,对中医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并及时提出改进措施;组织并监督本病区护士完成中医护理继续教育任务等。
第二章 人员管理
一、人员配备
(一)配备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条例》(2008年5月12日施行)。2.卫生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有关规定。
(二)配备要求
1.从事护理工作岗位的人员达到医院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50%。2.系统接受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是指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或中医护理专业;或毕业于西医药院校,三年内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时间≥100小时)的护士,达到医院护理人员总数的70%以上。
3.护理管理人员应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4.病区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0.4并逐步达到1:0.5。
5.重症监护室的床位数与在岗护士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2.5~3。
二、人员培训
护理人员掌握中医药知识与技能,是做好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的重要基础,中医医院应切实加强对全体护理人员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
(一)培训目标
1.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 熟练掌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 8 —
病中医护理常规指导临床护理工作;熟悉中医护理科研方法,具备组织申报护理科研课题、指导护理人员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备开展专题讲座(课)和专科教学能力。
2.主管护师 掌握并运用中医基础理论和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提出临床辨证护理措施;能够参与中医护理科研工作;指导下级护士实施中医临床护理;具备中医临床护理理论与技能的教学能力。
3.护师及护士 掌握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熟悉并正确应用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
(二)培训内容与学时要求 1.培训内容
(1)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护理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工作进展;国内外护理学科发展概况;中医护理科研方法等。
(2)主管护师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专科专病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中医护理科研基本方法(如科研课题申报和论文撰写);中医护理教学基本方法与技能。
(3)护师及护士
国家卫生、中医药工作基本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中医基础
理论、基本技能;中医护理常规、技术操作规程;急、危、重、疑难病基本知识和中医护理技能。
2.学时(分)要求
(1)副主任护师以上人员每两年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的Ⅰ类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2)主管护师每年参加继续教育获得的学分中,中医护理项目不少于6学分。
(3)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在中医医院工作三年内完成中医理论与技能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100学时。可参照以下要求分配学时:中医理论知识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专科专病中医护理常规培训每年不少于15学时,中医护理技术培训和护理记录书写培训每年不少于5学时。
(三)培训计划制定
1.护理部(总护士长)负责制定医院的总体培训计划。科护士长、护士长按照总体计划,结合本科、本护理单元的实际制定具体培训计划。
2.培训应长期目标与短期计划相结合。
3.培训内容应体现护理人员的不同层次,并符合各自的培训目标。4.培训形式应注重多样性和针对性,强调可行性、实效性。5.应对培训计划实施情况及时评估,必要时及时做出调整。
(四)培训形式
1.院内培训 是护理培训的主要形式,包括全院培训和科室培训,— 10 —
主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中医基本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培训。培训方法主要包括集中授课、模拟演示、实操训练、小组讨论、参观交流等。
2.脱产或半脱产培训 选派不同层次的护理骨干(以主管护师为主),集中时间参加学习培训,包括参加学习班、培训班、学术交流会等。
3.在职学历培训 中医专业或中医护理专业的高等学历在职继续教育,包括网络教育等。
(五)考核评价 1.内容方法
(1)培训的管理工作。
医院成立考核评价小组,全面监督和考核护理培训计划制定与实施情况。通过查看相关材料(包括制度、计划、原始记录等)方式,评价培训管理工作是否落实到位。
(2)培训效果。
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技能操作、现场答辩等方式,考核评价不同层级接受培训的护理人员是否达到培训目标。
2.结果应用
(1)反馈。采用书面反馈和沟通反馈两种形式,将考核评价结果反馈给考核评价对象。
(2)建档。医院应建立护理人员技术档案,并将护理人员中医基础理论和技能的培训、考核记录及时记录在技术档案中。
技术档案的内容包括:个人基本资料;学历资料;一般专业资料;
技术操作及理论考试情况;科研、教学情况;与业务技术相关的情况,如护理科研项目、护理论文、参加学习或培训、获得奖励情况等。
第三章 临床护理实施
一、基本要求
(一)严格遵循医嘱。药物使用和技术操作等护理实施必须严格按照医嘱执行。
(二)执行标准规范。认真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等技术标准和规范,充分遵循和贯彻中医学理论整体观、辨证施护,全面体现中医特色和优势。
(三)加强协调配合。在医院统一领导下,明确护理、医疗、药剂、后勤保障等相关部门职责任务,完善机制,相互配合,整体推进。
(四)强化检查评估。加强对医院各相关部门及临床护理岗位职责任务落实情况的检查评估,分析问题,落实措施,坚持持续改进。
二、内容与要点
(一)工作内容
1.生活起居护理 主要包括病室及环境、皮肤护理、口腔护理等。2.饮食护理 主要包括普通膳食、治疗膳食护理和饮食健康养生指导等。
3.用药护理 主要包括中药内服、灌肠、熏洗、足浴、贴敷、静脉给药等用药护理,药食作用指导及不良反应护理等。
4.情志护理 主要包括情绪调整、心理调护等。
5.康复护理 主要包括语言、肢体功能锻炼的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音乐疗法等。
6.专科护理 主要包括疾病护理、症状(体征)护理等。
(二)工作要点
1.临床护理的实施应尊重患者。充分考虑患者习惯、喜好等。2.临床护理应符合患者疾病证型的护理要求,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
3.饮食护理特别是对患者膳食的具体指导应加强与医师和营养师的沟通。
4.中药用药护理应正确执行给药方法、时间、剂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不良反应及时报告,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5.情志护理应注重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注意与患者家人的密切配合。
6.专科护理应注重解决某种(类)疾病、症状(体征)在临床护理中的突出问题(专科护理常规制定见附件)。
7.临床护理中遵循医嘱积极开展拔罐、刮痧、耳穴压豆、灸法、熨法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
三、职责任务
(一)护理部门和护理人员 1.护理部
(1)负责组织全院各科(病区)规范地实施临床护理。(2)负责组织、指导各科(病区)研究制定专科护理常规并督促实施。
(3)负责制定临床护理检查评估办法、标准、细则等,并组织实施。
(4)定期与医院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保障临床护理的实施。2.科护士长、护士长
(1)负责组织本科(病区)全面、规范地实施临床护理。(2)负责组织研究制定并实施本科(病区)相关专科护理常规。(3)负责组织开展本科(病区)临床护理工作检查。3.病区护士
规范实施各项临床护理。
(二)医疗部门及医师 1.医务管理部门
(1)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医疗方面的相关保障和指导。(2)加强对医师开具医嘱的规范化管理。2.医师
(1)应当开具中医护理技术相关医嘱。
(2)加强对医嘱执行的指导、督促、检查。
(三)药剂部门
为临床护理实施提供必要的药学服务和专业指导。
(四)后勤保障部门
为临床护理的实施提供后勤服务,特别是膳食等方面的保障和指导。
附:专科护理常规制定
专科护理常规是指针对某种(类)疾病、症状(体征)在临床护理中的突出问题所采取的护理措施。
专科护理常规的制定,应在医院护理部(总护士长)组织指导下,由科护士长或护士长组织护理骨干具体负责。
一、制定的过程
(一)明确问题
1.应针对本科(病区)常见的疾病、症状(体征)。
2.应明确这些疾病、症状(体征)在护理中需解决的突出问题。3.针对这些疾病、症状(体征)所采取的中医护理措施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二)拟定草案
1.回顾采取的中医护理措施并进行疏理。
2.将汇总的资料进行评估,筛选出具有明显中医特色并能改善
临床症状(体征)的措施。
3.按照常规的框架,与本专科及相关专业的医生进行沟通听取意见,形成草案。
(三)征求意见
1.由护理部(总护士长)组织,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对草案的意见。
2.根据常规草案的内容,全面征求所涉及部门、专业的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
3.对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对草案进行修改后定稿。
4.由护理部(总护士长)将定稿报送医院审定。
(四)公布实施
1.专科护理常规经医院审定后发布实施。
2.护理部负责实施的具体组织工作,加强对护士长、护理技术骨干的培训是做好实施的基础。
(五)评价改进
1.护理部负责组织定期对专科护理常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2.在实施时应同时制定实施评价方案。
3.根据实施评价情况,应对常规及时进行修订。
二、常规框架
(一)疾病护理常规框架 1.疾病名称
疾病名称应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06-28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为依据。
2.临床表现 3.临证护理 4.饮食护理 5.用药护理 6.并发症护理 7.健康指导
(二)症状(体征)护理常规框架 1.症状(体征)名称 2.临床表现 3.症状(体征)护理
通过中医护理方法,能够减轻或缓解的专科疾病症状(体征)。4.专科用药护理
5.特殊饮食护理 6.情志护理 7.并发症护理 8.健康指导
第四章 质量评价
一、评价依据
(一)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发布的中医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
(二)其他中医护理工作的相关规定。
(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或医院制定的中医护理质量标准。
二、评价组织
成立以主管护理副院长为组长、由护理部及护士长(主管护师以上人员)组成的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护理质量专项考核小组,如护理安全管理考核小组、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小组等,负责组织开展护理质量评价工作。
三、评价对象
包括各护理单元和护理人员。
四、评价内容
(一)涉及中医护理工作落实的要素质量、过程质量、终末质量。
(二)护理工作核心制度的落实。
(三)中医专科专病的护理质量,包括生活起居、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用药护理等方面的护理实施情况。
(四)中医护理常规的执行情况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情况。
(五)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包括体温单、医嘱单、病程记录中的手术清点记录和病危、病重患者护理记录。
五、评价方法
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对重点环节进行专项检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现场考核、查看患者、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评价。
六、持续改进
(一)护理部应及时汇总,分析中医护理实施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二)可以通过发放不合格报告、护士长例会、全院护士大会等形式及时反馈检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三)对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可召开专题分析会,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对中医护理质量检查标准进行修订,不断完善。
七、部分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
(一)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0%
(二)护理文书书写合格率≥90%
(三)每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不少于2项
第五篇:中心供氧申请书
综合内科建立中心供氧系统申请书
尊敬的院领导:
随着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进一步开展,特别是医联体后,xx县人民医院对我院实施全方位托管,就诊人数及病种持续增多,住院患者增加,急危重病人也逐年增加,尤其是呼吸系统疾病急危重症患者增加,需要对病患者开展各种抢救,吸氧是经常用到的一项抢救措施。故当前情势下,我科需氧量急剧增加。我院现有床位60张,一直以来都使用瓶装供应氧气,耗费人力、物力、财力去外地购置,且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在使用过程中,更是因搬运、氧气存量少等因素,导致抢救出现断层等问题。氧气瓶吸氧已经严重影响了我院医疗救治的发展,影响了对病人的及时救治。很多病患者,包括医务人员都提出建议,要求建立中心供氧系统,从而解决目前氧气供应问题造成的不利影响。经过认真慎重的思考,为改善医院医疗水平,改善医疗环境,使病人能够及时得到抢救和治疗,我科提出申请,在二楼病房建立中心供氧系统,希院领导给予批准。
申请科室:
申请人: x年x月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