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川省邛崃市法律援助经费发放办法大全
邛崃市司法局关于邛崃市法律援助经费管理(暂
行)办法
www.xiexiebang.com 填报时间: 2011-08-31 责任单位: 邛崃市司法局
签发单文
号:邛司发[2011]79号
位: 生效时签发时间:2011-08-31
间:
2011-09-01 邛崃市司法局
邛司发[2011]79号
邛崃市法律援助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贯彻落实《成都市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邛崃市法律援助经费办案补贴管理,保证法律援助经费的专款专用,确保困难群众应援尽援,促进法律援助事业健康发展,结合邛崃市财政状况及法律援助工作
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邛崃市法律援助经费来源。邛崃市司法局和法律援助中心根据法律援助事业发展和困难群体法律援助的需求及邛崃市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状况,及时向党委政府汇报法律援助工作,将法律援助所需的经费数额纳入年度财政预
算。
二、法律援助经费的监管。法律援助经费专款专用,并接受财政、审计和邛崃市司法局的监督检查。
三、法律援助经费用于下列开支:
(一)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事项;
(二)开展法律援助宣传、教育、调研;
(三)法律援助工作表彰、奖励;
(四)法律援助档案管理;
(五)购置法律援助资料、办公设备,印制文件简报等;
(六)用于法律援助的其他开支。
四、法律援助经费的开支范围。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事项的费用包括:住宿费、交通费、文印费、通讯费、调查取
证费、伙食补助费。
五、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援助案件,邛崃市法律援助中心采用“以奖代补”形式,参照本地区平均办案成本需求,按照以下标准包干支付办案补贴:
(一)在本市(县)区域内办案的,刑事案件每件5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600元;
(二)跨市(县)办案的,刑事案件每件600元;民事、行政案件每件700元;
(三)跨省办案的,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每件1500
元;
(四)属群体性上访、集团诉讼、跨年度重大疑难案件,或者因案情复杂、路途遥远或其他客观原因,致使支出特别多的,法律援助中心经审核后报邛崃市司法局党组批准,可
适当增加。
(五)同一案件的调解、仲裁、起诉首次代理按以上标准执行,第二次及以后起诉、上诉、申诉,实行“以奖代补”的原则,标准分别为第二次300元,第三次及以上每次200
元。
六、办案经费的发放。法律援助人员在援助案件办结或终止后30个工作日内,向法律援助中心提交案件档案。经邛崃市司法局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评审工作领导小组按照《邛崃市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评审实施办法》审查合格后,从法律援助经费中支付办案补贴。本办法自2011年9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重庆市法律援助案件经费计算办法
重庆市法律援助案件计算经费支付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管理,根据《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重庆市法律援助办案经费补助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
第三条 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是指法律援助机构支付给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所产生的差旅费、交通通讯费、文印费、调查取证等费用。
第四条 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按以下原则支付。
(一)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费用实行定额补贴,按件支付。
(二)对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费用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代理刑事案件,按照给予法律援助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诉人的人数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二)代理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参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三)代理仲裁案件,参照仲裁机构规定的案件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四)代理行政复议案件,参照行政复议机关规定的案件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五)代理非诉讼案件,根据案件的法律关系,同时参照同类诉讼、仲裁案件的规定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六)代理刑事诉讼不同阶段、不同审级的案件,分别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七)代理不同审级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分别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第六条 代理的群体性法律援助案件,按规定标准计算为多个案件的,其办案经费应分别计算,累计支付:
(一)第一个案件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00%支付;
(二)第二至十个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20%支付;
(三)第十一至二十个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5%支付;
(四)第二十一个及以上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0%支付。
第七条 代理侦查或起诉阶段的案件,其办案经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支付。
第八条 代理同一个案件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审级的,其后一案件办案经费酌减支付。
第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尚未办结的案件,其办案经费按规定标准酌情支付。
第十条 对案情复杂、经费支出较大或者跨省(区、市)办理案件,需要在规定标准基础上增加办案经费的,法律援助机构应报请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对涉及需要进行公证或鉴定援助的事项所发生的费用,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同意,从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中予以补助,但不得高于法律援助案件办案经费标准。所办理的公证或鉴定援助事项不单独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第十二条 案件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将法律援助案件卷宗(含公证法律援助卷宗、鉴定法律援助卷宗)材料送交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对审核合格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案件卷宗材料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支付办案经费。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支付办案经费:
(一)接受指派后,案件尚未开始办理,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的;
(二)法律援助案件弄虚作假的;
(三)不予支付办案经费的其它法定情形。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机关的监督,确保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失职、渎职等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四川省法律援助条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四川省的法律援助工作,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等法律的有关规定,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按一定的程序组织法律援助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并实行免、减收费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本条例所称法律援助人员,是指接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依法承担法律援助事项的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
第三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适用本条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由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上级法律援助机构,指导和监督下级法律援助机构的工作;上级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指定下级法律援助机构组织办理有关法律援助事项。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法律援助工作的经费,由同级财政列入预算。法律援助机构依法接受的法律援助捐款和筹集的法律援助资金,应用于法律援助,并接受财政、审计、监察、民政等部门和社会组织的监督。法律援助机构对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给予适当补贴。
第六条 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机构及其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法律和本条例的规定,接受并认真办理法律援助机构指派的法律援助事项,不得拒绝、延迟或中止办理。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及法律援助人员履行法律援助职责,不得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当事人隐私。
第七条 行政、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及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团组织,应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支持并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法律援助工作成绩显著的有关单位、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对象、范围和形式
第八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户籍或居住地在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当事人,确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以申请法律援助:
(一)请求刑事辩护和刑事法律帮助的;
(二)请求给付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的;
(三)请求给付抚恤金、救济金、社会保险金、劳动报酬的;
(四)请求国家赔偿的;
(五)请求公证与公民人身、财产密切相关的事项的;
(六)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确需法律援助的。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法律援助实施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生活标准执行。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刑事案件被告人,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
(一)盲、聋、哑人和未成年人为刑事被告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
(二)可能被判处
死刑的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的被告人提出上诉而没有委托
辩护人的;
(三)其他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应当获得法律援助的。
第十条 外国人、无国籍的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在侦查起诉阶段没有委托法律帮助人
或没有委托辩护人,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根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申请或者根据人民法院的指定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一条 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一)解答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二)刑事辩护和刑事法律帮助;
(三)民事、行政诉讼代理和仲裁代理;
(四)非诉讼法律事务的代理;
(五)公证证明;
(六)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第十二条 对接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有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及社会组织,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相应免、减收诉讼、仲裁及其它相关费用。
第十三条 接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因经济状况改善不再具备法律援助条件的,法律援
助机构可以终止其法律援助。
第十四条 接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如实陈述有关事实和情况,积
极配合法律援助机构及人员开展工作。
第十五条 接受法律援助的当事人,有事实证明法律援助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可以向
法律援助机构提出更换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应当在五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第三章 管辖与申办
第十六条 人民法院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由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
助机构统一受理。其他诉讼案件的法律援助,由当事人向有管辖权的公安、检察、审判
机关所在地或者当事人居住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非诉讼法律事务的法律援助,由当事人向户籍所在地或居住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七条 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可以受理的法律援助事项,由先收到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出现争议的,由其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法律援助机构指定。
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联合受理跨行政区域的、社会影响较大的法律援
助事项。
第十九条 当事人申请法律援助,应当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
书;
(二)居民身份证、户籍证明或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有关部门出具的当事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四)与所申请的法律援助事项相关的证明及证据材料;
(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必要的其他材料。
第二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申请法律援助的,其监护人或法定
代理人可以代为提出申请,并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代理权资格证明材料和有关必需的材料。第二十一条 对当事人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十日内作
出是否提供法律援助的决定。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申请公证事项的法律援助,由法律援助机构先进行法律援助的条件审查,符合条件的,移送公证机构进行公证条件审查,符合公证条件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第二十三条 公安机关对已经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在侦查终结后,应当在五日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已经提供法律援助的刑事案件,在作出侦查终结、提起公诉、不起诉决定后,应当在五日内通知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五条 人民法院对指定辩护的刑事案件,应在开庭十日以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起诉书或一审判决书副本、抗诉状副本、被告人的上诉状,送交有管辖权的法律援助机构,并附送被告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情况说明或经济困难的证明材料,法律援助机构应自收到之日起三日内审查完毕和指派法律援助人员,并函复人民法院。
第二十六条 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应当向有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或仲裁机构提交由法律援助机构出具的公函或文书。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 法律援助人员不履行法定职责,无正当理由拒绝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给予停止执业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
第二十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在办理法律援助事项的过程中,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当事人隐私的,由司法行政部门给予相应处罚;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贪污、挪用、侵占法律援助经费或徇私舞弊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追缴非法所得,并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当事人与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恶意串通或当事人以欺骗方式获得法律援助的,由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法律援助,并由当事人补交相关费用,司法行政部门应给予法律援助机构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付办法重庆市法律援助案件计算经费支(模版)
【法规名称】重庆市法律援助案件计算经费支付办法
【发文单位】重庆市司法局
【发文文号】
【发文时间】2010-10-1
【实施时间】2010-10-1
【正文】
重庆市法律援助案件计算经费支付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管理,根据《重庆市法律援助条例》、《重庆市法律援助办案经费补助标准》,结合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办理的法律援助案件。
第三条 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是指法律援助机构支付给法律援助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所产生的差旅费、交通通讯费、文印费、调查取证等费用。
第四条 法律援助办案经费按以下原则支付。
(一)对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组织人员、法律援助志愿者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费用实行定额补贴,按件支付。
(二)对法律援助机构人员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费用按照财政部门的规定执行。
第五条 法律援助案件的数量,按照下列方法确定:
(一)代理刑事案件,按照给予法律援助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自诉人的人数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二)代理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参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三)代理仲裁案件,参照仲裁机构规定的案件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四)代理行政复议案件,参照行政复议机关规定的案件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五)代理非诉讼案件,根据案件的法律关系,同时参照同类诉讼、仲裁案件的规定标准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六)代理刑事诉讼不同阶段、不同审级的案件,分别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七)代理不同审级的民事、行政诉讼案件,分别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第六条 代理的群体性法律援助案件,按规定标准计算为多个案件的,其办案经费应分别计算,累计支付:
(一)第一个案件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00%支付;
(二)第二至十个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20%支付;
(三)第十一至二十个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5%支付;
(四)第二十一个及以上案件分别按办案经费标准的10%支付。
第七条 代理侦查或起诉阶段的案件,其办案经费按规定标准的50%支付。
第八条 代理同一个案件的不同阶段或不同审级的,其后一案件办案经费酌减支付。
第九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尚未办结的案件,其办案经费按规定标准酌情支付。
第十条 对案情复杂、经费支出较大或者跨省(区、市)办理案件,需要在规定标准基础上增加办案经费的,法律援助机构应报请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 在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中,对涉及需要进行公证或鉴定援助的事项所发生的费用,经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同意,从法律援助专项经费中予以补助,但不得高于法律援助案件办案经费标准。所办理的公证或鉴定援助事项不单独计算法律援助案件。
第十二条 案件办结后,法律援助人员将法律援助案件卷宗(含公证法律援助卷宗、鉴定法律援助卷宗)材料送交法律援助机构审核。对审核合格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自收到案件卷宗材料之日起30日内按规定支付办案经费。
第十三条 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不予支付办案经费:
(一)接受指派后,案件尚未开始办理,法律援助机构决定终止的;
(二)法律援助案件弄虚作假的;
(三)不予支付办案经费的其它法定情形。
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严格执行上述规定,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和责任追究机制,自觉接受司法行政机关和财政、审计、纪检监察等机关的监督,确保法律援助办案经费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对弄虚作假、虚报冒领、失职、渎职等
行为,司法行政机关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单位和个人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要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重庆市司法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第五篇:杭州市法律援助经费实施细则
关于印发《杭州市法律援助经费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 杭司〔2010〕113号
各区、县(市)司法局,市法律援助中心,市律师协会、市公证员协会:
《杭州市法律援助经费实施细则(试行)》已经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本《细则》施行过程中的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市局。
二○一○年十二月十七日
杭州市法律援助经费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法律援助经费管理,加强对法律援助经费的监督,保障我市法律援助事业顺利发展,根据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浙江省法律援助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法律援助经费,是指通过财政预算、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依法接受社会捐赠取得,专门用于支付提供法律咨询、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人员补贴的费用。
第三条
法律援助经费由法律援助机构管理使用,应当专款专用。
第四条
各级法律援助机构应从有利于案件处理、节约经费、降低成本角度指派法律援助案件。案件补贴实行“谁受理、谁指派、谁发放”的原则。在本市范围内,不受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所在行政区域限制。
第五条
法律援助经费的使用范围及标准:
(一)刑事案件
1、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服务,每案补贴1000元;
2、审查起诉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辩护服务、为被害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每案补贴1200元;
3、审判阶段为被害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每案补贴1200元;
4、审判阶段(一审、二审、再审)为被告人提供刑事辩护服务,每案补贴1500元;
5、为自诉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每案补贴1500元。
(二)其他案件
1、行政案件每案补贴1500元;
2、劳动争议案件每案补贴1600元;
3、民事案件、经济仲裁案件每案补贴1800元;
4、听证案件每案补贴1000元;
5、代书、调查取证法律援助申请按一份诉状一个案件、一个调查取证地(被调查单位)一个案件的原则受理,代书每案补贴200元(其中起诉状、申诉状每案补贴300元),调查取证每案补贴500元;
6、公证案件每案补贴300元;
7、司法鉴定案每案补贴600—1200元(其中1200元以下的鉴定费按实补,1200元以上的鉴定费按1200元补);
8、翻译费。受援对象涉及聋哑人、外国人等需要翻译的,每案另补翻译费300—600元。
(三)法律咨询
法律服务人员参加法律援助机构安排的法律咨询活动,每人每次补贴100元。法律咨询
包括:
1、法律援助机构窗口法律咨询;
2、市信访局法律咨询;
3、随领导接访、下访法律咨询;
4、法律援助机构安排的其他法律咨询活动。
第六条
异地办案以承办人单位所在地为判断依据。
犯罪嫌疑人羁押地、案件受理机构所在地(公安、检察、法院、劳动仲裁、经济仲裁机构所在地等)、审判地及证据调取地有一地不在承办人单位所在区县(市)的(杭州市本级以六城区为限)、杭州地区的、省内的,属跨区县(市)、跨地区、跨省办案。跨区县(市)办案的,刑事案件每案增补300元,其他案件每案增补400元;跨地区办案的,刑事案件每案增补600元,其他案件每案增补800元;跨省办案的,刑事案件每案增补900元,其他案件每案增补1200元。
需异地调查取证的,承办人应事先向案件指派机构申请。
第七条
实际办案成本高于案件补贴的案件,由案件办理机构向案件指派机构提出申请,并附上支出费用原始凭证,经指派机构审批,据实补贴。
第八条
承办人按不同程序(包括劳动仲裁、经济仲裁、行政复议)再次承办同一案件的,第二次起案件补贴按70%发放,再审案件不在此列。
承办人在并案审理中为同一当事人提供两种以上服务的(辩护、刑事代理、民事代理),按其中最高的一案发放补贴。
承办人同时承办多个并案审理案件的,分段计算发放补贴案件数。10件以内按2件折算,第11件至第100件按15件折合1件计算,第101件以上按20件折合1件计算。一个承办人经折算后的案件补贴数最多不超过10件。
第九条
法律援助案件承办过程中,因承办人原因造成案件重新指派的,案件补贴不予发放。
法律援助案件被终止的,承办人尚未提供实质性服务或虽已提供实质性服务但因承办人原因终止的,案件补贴不予发放。
法律援助案件非承办人原因终止且已提供实质性服务的,按下列情况发放补贴:
1、承办人已至看守所会见刑事被告人的,补贴500元;
2、承办人已至法院阅卷的(含刑、民),补贴300元;
3、承办人已会见当事人并制作询问笔录的(含未羁押的刑事被告人),补贴200元;
4、承办人已代书或调查取证的,参照本细则第五条相关标准发放。
以上补贴可累计发放。
第十条
根据法律援助服务阶段及案件服务方式不同,法律援助结案依据为:
(一)法律帮助案件。侦查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帮助服务的,承办人应提供会见手续及会见笔录。
(二)刑事代理案件。审查起诉阶段为被害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刑事代理意见书、刑事附带民事诉 状(当事人有刑附民要求的);审判阶段为被害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刑事代理意见书、法院裁定书或判决书;审判阶段为自诉人、上诉人提供刑事代理服务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自诉状、上诉状、刑事代理意见书、法院裁定书或判决书。
(三)刑事辩护案件。审查起诉阶段为犯罪嫌疑人提供刑事辩护的,承办人应提供会见手续、会见笔录及刑事辩护意见书;审判阶段为刑事被告人提供刑事辩护的,承办人应提供会见手续、会见笔录、阅卷摘录(可有选择)、辩护词、法院裁定书或判决书。
(四)行政案件。为当事人提供行政复议代理服务,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行政复议处理文书;为当事人提供行政诉讼代理服务,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法院裁定书或判决书。
(五)劳动仲裁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劳动仲裁代理服务,劳动仲裁机构不予受理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劳动仲裁申请书(当事人签名)、劳动仲裁机构不予受理通知书;劳动仲裁机构予以受理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劳动仲裁裁定书或调解书。
(六)经济仲裁案件。为当事人提供经济仲裁代理服务,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经济仲裁裁定书或调解书。
(七)民事代理案件。为当事人提供民事代理服务,法院不予受理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民事诉状(当事人签名)、法院不予受理裁定书;法院受理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法院调解书、裁定书或判决书;为当事人提供民事代理服务,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处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人民调解委员会出具的人民调解书或调解笔录;为当事人提供民事代理服务,以和解方式结案的,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和解协议。
(八)听证代理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听证代理服务,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理词、听证单位最后处理文书。
(九)代书、调查取证案件。为当事人提供代书、调查取证代理服务,承办人应提供询问笔录、代书文书(当事人签名)、调查资料。
(十)司法鉴定、公证案件。为当事人提供司法鉴定、公证服务,承办人(单位)应提供司法鉴定、公证文书。
(十一)终止法律援助案件。法律援助案件需要终止的,由法律援助机构作出终止法律援助决定,终止法律援助决定书作为结案依据,并附终止理由。
以其他方式结案需提供的结案依据由指派案件的法律援助机构确定。
以上文书均可提供复印件,但应有相关单位的印签或个人的签名,辩护词、代理词由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盖章。
法律援助机构有权要求承办人进一步提供其他办案材料。
第十一条
承办人应当在法律援助案件办结后15个工作日内,向法律援助机构提交法律援助案件卷宗及结案报告并附结案依据。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核后,按照本细则相关标准确定具体的补助金额,从法律援助经费中支付。以下法律援助案件补贴不予发放:
(一)提交的卷宗不符合相关规定,经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的;
(二)不按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办理法律援助案件的;
(三)故意损害受援人利益的;
(四)因承办人过失给受援人造成利益损失的;
(五)私自收取、索要受援人及其亲属的钱物或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的;
(六)因违法办案被受援人投诉,经查证属实的;
(七)其他违反国务院《法律援助条例》、《浙江省法律援助条例》、《杭州市法律援助条例》的行为。
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及法律咨询费支出按照审批程序,由法律援助机构业务经办人填制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发放单(附件一)和法律援助咨询补贴发放单(附件二),交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进行业务核查,报司法局分管领导审批。其中法律援助案件补贴发放单为两联单,第一联粘贴在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监督表(附件三)后归档,第二联及法律援助咨询补贴发放单交财务作为补贴发放依据。
第十三条
具有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管理)身份的人承办法律援助案件不享受案件补贴。
第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侵占、私分或者挪用法律援助经费。违反法律援助经费管理规定的,依照情节轻重,追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相应的责任。
第十五条
各区县(市)法律援助案件补贴标准参照此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本细则由杭州市司法局负责解释,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