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
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印发《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的通知(大工商[2008]42号)
各分局、市(县)局,市局机关各相关处室:
现将《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向市局监管分局反映。
二○○八年三月二十四日
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全市工商系统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高监督管理水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所称企业是指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市场主体。
本规程适用于承担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全市各级监管单位(指市局监管分局及所属各监管处,各分局、市(县)局监管科和工商所,下同)。
第三条 市局监管分局是全市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业务指导部门,负责全市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检查。
第四条 企业监督管理遵循属地监管与分级监管相结合,日常监管和专项整顿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章 管辖权限及职责
第五条 市局监管分局企业处负责市局登记的内资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以及市内四区(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下同)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内资有限公司、非公司制企业的监管工作。
市局监管分局个体处负责市局登记的私营股份有限公司、集团公司以及市内四区注册资本为300万元以上(含300万元)的私营有限公司的监管工作。
市局监管分局外资处负责市局登记的注册资本为500万美元以上(含500万美元)的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的监管工作及全市(北三市除外)外商投资企业的年检工作。
市局市场分局负责监管的业户范围按照市局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条 各分局、市(县)局监管科负责本局登记的企业和辖区内市局登记授权本局监管的企业的监管工作。
各工商所负责本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和市局及所属分局、市(县)局登记授权本所监管的各类企业的监管工作,同时负责本辖区内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取缔工作。
各分局、市(县)局监管科与工商所之间的具体监管权限的划分,由各分局、市(县)局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确定。
第七条 各级监管单位有权依照有关规定对辖区内的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并有权以其所在机关或派出机关的名义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违法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各工商所对在检查中发现的个体工商户以及在各类有形市场经营的业户的违章违法行为,有权依据《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其自身的名义实施行政处罚。但实施吊销、收缴营业执照的处罚,只能由其登记机关做出。
第八条 下级监管单位在对辖区内企业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应由上级监管单位监管的企业有违章违法行为,或应由上级监管单位实施处罚的案件,应及时报送上级监管单位查处或申请上级监管单位委托本单位查处。
第九条 各级监管单位发现所查处的案件不属于自己管辖,应及时将案件移送有管辖权的监管单位。两个以上监管单位因管辖权发生争议时,报请共同上级监管单位指定管辖。
第十条 各级监管单位的职责:
(一)负责本单位及所辖区域的巡查组和监管片区的设置;
(二)负责应由本单位监管的企业的经济户口的建立和维护;
(三)负责应由本单位监管的企业的日常监管及违章违法行为的查处;
(四)负责本级核准登记的企业及上级监管单位委托监管的内资、私营企业的年检验照,外商投资企业的年度检验工作由市局外资处负责,下级监管单位应予配合;
(五)负责对辖区内无机构人员、无场地、无资金的“三无”企业的清理;
(六)负责对辖区内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取缔;
(七)负责监督管理工作情况的统计、分析。
第三章 巡查组和监管片区设置
第十一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将其所有监管人员(单位负责人、内勤除外)划分为若干个巡查组,每个巡查组至少由两名监管人员组成,并明确各自的负责人及其对应的监管片区,以巡查组为单位实施巡查管理。
第十二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将管辖区域或全部企业按照地域或企业类型划分为若干个监管片区,明确各个监管片区的范围及其对应的巡查组,并为每一个片区指定一名片区负责人,对辖区内的企业实行片区化管理。
第十三条 各级监管单位所设置的监管片区数量原则上应与其具体从事监管工作的监管人员数量相适应,做到:“每一个片区都有(唯一)一名责任承担者,每一名监管人员都有(至少一个)负责监管的片区”,将监管责任明确到每一名监管人员。
第十四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及时将上述巡查组和监管片区的设置录入到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并保持上述设置的相对稳定,确需调整时,应同时完成对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信息更新工作。
第四章 经济户口管理
第十五条 本规程所称经济户口是指各级监管单位在对各企业实施监督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的总称。由各级监管单位按照“谁监管,谁建立”和“谁检查,谁录入;谁处理,谁录入”的原则,负责建立和数据维护。
第十六条 经济户口的内容包括:机读监管档案和书式监管档案两部分。
第十七条 机读监管档案通过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立,包含以下内容:
(一)登记事项(含变更登记及备案)及相关信息;
(二)年度检验的相关信息;
(三)监督检查的相关信息;
(四)行政处罚的相关信息;
(五)信用信息(含信用分类结果);
(六)重热点行业(含特定地域)标识信息;
(七)其他监督管理相关信息。
第十八条 企业的机读监管档案由各级监管单位通过在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完成认领来建立,个体工商户的机读监管档案由各工商所在登记时通过指定监管片区来建立。
第十九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按照下述企业认领规则,及时在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完成企业认领工作,确保企业机读监管档案的及时建立。
(一)市局监管分局各监管处(内资、个体、外资,下同)对分拨来的企业,应在分拨到位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认领;对各分局退回的企业,应在退回到位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根据监管权限再次进行下发或认领。
(二)各分局、市(县)局监管科(处)、市局市场分局综合处对分拨来的企业,应在分拨到位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下发、认领或退回。其中:对属于下属工商所监管的企业下发到所属工商所;对属于本科(处)监管的企业进行认领;对市局登记不属于本分局监管的企业退回到市局。对下属各工商所退回的企业,应在退回到位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根据监管权限再次进行下发、认领或退回。
(三)各工商所对分拨来的企业,应在分拨到位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进行认领或退回。对属于本所监管的企业进行认领;对不属于本所监管的企业退回到分局监管科(处)。
各级监管单位在认领企业的同时,应根据本单位管辖片区的划分,指定该企业的监管片区;对属于重热点行业的企业应加注标识。
第二十条 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的各级监管单位,应当在行政监督管理结果产生后5个工作日内,将相关信息录入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确保对机读监管档案进行及时、准确、动态的管理。
对因误操作产生的错误数据,各级监管单位可根据系统设置的权限,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修改和维护。需经信息中心在后台进行处理的,由各监管单位提出书面申请,经分管局长批准后报市局信息中心处理。
第二十一条 书式监管档案由各级监管单位采用人工方式建立,包含以下内容:
(一)企业的年检报告书(验照表)及年检(验照)有关材料(包括:年度审计报告或年度财务报表以及各种行政许可或批准文件的复印件等);
(二)各种检查表;
(三)对该企业做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
(四)其他需要存档的监管资料。
其中,第(一)项所列材料保存期限为两年,每年更新一次;第(二)项所列材料保存一年;第(三)项所列材料长期保存。
第二十二条 注销或被吊销的企业的书式监管档案的保存期限为一年。
第二十三条 新设立的企业的书式监管档案由各级监管单位在取得第一份书式监管资料(如:新办业户的检查表)后5个工作日内建立。
第二十四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在年检(验照)工作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将有关材料收入书式监管档案。
第二十五条 对企业实施监督检查及行政处罚的各级监管单位,应当在行政监督管理结果产生后5个工作日内将检查表或处罚决定书等相关材料收入书式监管档案。
第二十六条 收入书式监管档案的有关材料应为原件,复印件应由提供者签字、盖章并注明“与原件核对无误”字样后方可收入。
第二十七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设专人负责书式监管档案的管理工作,监管人员应及时将在监管工作中取得的相关材料送交档案管理员,并确保材料齐全、符合规定。
第二十八条 书式监管档案的装订、存放及查阅等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 因企业住所变更导致其监管单位发生变化时,原监管单位应在接到登记部门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将其书式监管档案移交给新的监管单位,新监管单位应在收到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重新建档工作。
第三十条 各级监管单位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发现辖区内有由国家局(省局)登记发照的企业时,应填写《国家局(省局)执照管理记录表》,如实记录其相关信息,并及时将其录入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书式《记录表》应统一存放备查。
第五章 日常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本规程所称日常监督管理是指各级监管单位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实施监督检查,对辖区内的企业的登记行为和经营行为进行管理和规范。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分类检查、涉案检查和专项检查四种类型。具体要求按照另行制定的《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检查工作规则》执行。
第三十二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分类管理办法》和《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检查工作规则》的要求,以及由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自动产生的任务提示,及时完成对辖区内各类企业的监督检查,实施有效的监管。
第三十三条 各级监管单位在对企业实施各种检查时,应填写检查表,认真记录检查情况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并将其及时录入到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
第三十四条 各级监管单位对在检查中发现的存在违章违法行为的企业,应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行政处罚,以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第三十五条 对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检查,应经相应的纪检监察机关批准,领取涉外企业执法检查介绍信后方可实施。
对外商投资企业违反登记管理规定的行为进行行政处罚,须经市局监管分局批准后以市局名义实施(北三市除外)。
第三十六条 各级监管单位在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可根据需要,按照《大连市工商局企业警示锁定规则》的规定,通过在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进行警示或者锁定的操作对特定的监管对象实施监控,并对其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当相关问题解决或消除时,要及时按照有关规定予以解除。
第三十七条 各级监管单位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按照省局《关于建立与企业联系制度的通知》的要求,建立企业联系工作制度。通过电话沟通、上门服务、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同时,选择重点企业进行重点联系,每年至少深入企业走访一次,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第三十八条 各级监管单位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大对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可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对辖区内企业法定代表人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第六章 年检验照
第三十九条 年检验照时间:
(一)企业年检时间:每年3月1日至6月30日
(二)个体工商户验照时间: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
第四十条 年检验照对象
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登记注册并领取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营业执照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第四十一条 年检验照方式:
(一)窗口年检验照:对参加窗口年检验照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由各级监管单位在窗口受理和办理年检、验照事宜;
(二)预约年检验照:对提出预约年检、验照请求的企业、个体工商户,可以按照约定的时间、地点对其进行年检、验照;
(三)现场集中年检验照:对规模较大、下属企业较多的企业或企业比较集中的乡镇、街道等,采取现场集中年检、验照;
(四)实地年检验照:由监管人员到企业的住所或经营场所进行现场年检、验照;
(五)网上年检:对具备条件的内资、私营企业和所有的外商投资企业实行网上年检。
对符合免检条件的企业,按照有关规定予以免检。
第四十二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严格按照《企业年度检验办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年检对象进行审查,保证年检验照工作的质量。
第四十三条 年检验照工作由市局监管分局负责统一组织、部署并发布公告。具体工作由各级监管单位负责完成。
第四十四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监管权限的规定开展年检验照工作,任何单位不得超越监管权限“抢户”、“争户”。
第七章 “三无”企业清理
第四十五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在日常监管工作中结合监督检查、年检等工作做好无机构人员、无场地、无资金的“三无”企业的清理工作。对经监督检查或年检审查确认的“三无”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实施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对有重大违法行为或存在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隐患的“三无”企业,应及时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第四十六条 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年度检验,经现场检查确认为查无下落的企业视为“三无”企业,由其登记机关的同级监管单位(指市局监管分局及其所属各监管处和各分局监管科,下同)在每年年检结束后组织清理,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和下述程序予以批量吊销。
第四十七条 企业批量吊销程序:
(一)每年年检截止后,由市局监管分局以市局的名义根据《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的规定统一发布催检公告,对未按规定接受年度检验的企业限期补办年检手续;
(二)对未在限期内补办年检手续的,由各级监管单位按照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确定的条件,对准备给予吊销处罚的企业在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予以选定并进行拟吊销的操作予以锁定,限制其办理登记和年检等工商业务;
(三)由各级监管单位对拟吊销的企业在一个月内逐户进行现场检查并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对查无下落的,要由证明人在检查记录上签字证实,找不到证明人或相关人员拒绝签字的,检查人员应记录在案;
(四)对经现场检查确认为查无下落的,由监管人员逐户填写《未年检企业处理审批表》并逐级呈报审批;
(五)对经上述程序确定的拟吊销企业由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按照《行政处罚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企业年度检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作出(批量)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并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公告;
(六)公告期满后5个工作日内,各级监管单位应将吊销结果批量录入到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并将《处罚决定书》(附批量吊销名单)分别收入到被处罚企业的注册登记档案中永久保存。
第四十八条 对无正当理由拒不办理验照手续,又不申请注销登记的个体工商户,在每年验照工作结束后由各分局组织清理,依照《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批量吊销,具体程序可参照企业批量吊销程序执行。
第八章 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取缔
第四十九条 各属地工商所是辖区内无照经营行为查处取缔的责任主体,要认真贯彻执行《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和《辽宁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查处取缔无照经营工作规范》,通过加强辖区巡查、建立举报体系等方法,及时发现并查处取缔辖区内各类无照经营行为。
其他各级监管单位负责各自监管对象超出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未经许可从事须经许可方可经营项目的无照经营行为的查处取缔。
第五十条 对无照经营行为按照下列原则区别对待:
(一)对社会危害严重,特别是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威胁公共安全、破坏环境资源的无照经营行为,坚决查处取缔;
(二)对具备市场准入条件的无照经营行为,责令改正,限期办理工商登记,拒不改正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查处取缔;
(三)对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弱势群体从事的经营条件、范围、项目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无照经营行为,实施行政告诫,积极引导并帮助其依法办理有关手续,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四)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应当办理工商登记的经营活动,不得强制纳入登记范围。农民在集贸市场或者地方政府指定区域内销售自产农副产品等按照政策规定应免于工商登记的经营行为,实行备案管理,不纳入查处取缔范围;
第五十一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及时将发现的无照经营行为的检查处理结果录入到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中,并定期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第九章 监管统计分析
第五十二条 各级监管单位要指定专(兼)人,负责监督管理情况的统计、汇总及各种统计报表的填报工作。
第五十三条 监督管理的统计工作,实行“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各级监管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统计工作。
第五十四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按规定及时上报监管统计报表。统计报表须经填表人签字、本单位负责人审核并加盖本单位公章后,方可上报。监管报表的上报实行双轨制,即在报送电子版的同时报送报表打印件。
第五十五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充分利用工商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提供的监管信息资源,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及时总结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普遍性问题和工作经验,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报告,为领导和上级机关的科学决策提供实践依据。
第五十六条 各级监管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统计局《统计资料保密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属于保密范围的统计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非经领导批准,不得擅自对外公布或借用;对在统计调查中涉及经营者商业秘密和隐私的统计资料,非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对外公布。
第十章 附则
第五十七条 各级监管单位应严格按照本规程的规定开展监督管理工作,对违反规定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大连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相关规定予以追责。
第五十八条 本规程由市局监管分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九条 本规程自下发之日起施行。2003年6月27日以大工商发[2003]63号文件印发的《大连市工商局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程》和2004年2月16日以大工商[2004]15号文件印发的《企业个体工商户监督管理档案规范》同时废止。
发布部门:大连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8年03月24日 实施日期:2008年03月24日(地方法规)
第二篇:浅谈大连市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浅谈大连市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难点及对策
大连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路方为
[摘要] 如何有效使用医疗保险基金和保障参保人的合理权益是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责任。文章阐述了大连市目前的运行现状、在医疗保险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难点,并从完善政策、完善流程、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管理、扩大宣传力度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解决难点的对策。
Abstract: As a result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enterprise's rapidly expand, the medical insurance fund's unceasing growth, how to use the medical insurance fund and the safeguard insured person's reasonable rights is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effectively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This article elaborated Dalian present move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difficulty of the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 and from the consummation policy, the consummation flow existed in the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 process, enhances appointed Medical establishment own management, expanded propaganda and so on , from six aspects to elaborate countermeasure for solving difficulty.[关键词]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难点对策
Key word: Medical insurance Management by supervision Difficult Countermeasure
大连市医疗保险作为“两江试点”之后的第一批试点城市,已有12年的历史。2007年9月又作为全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试点城市之一,参保人由之前的155万增至188万;2007年医疗保险基金征缴已接近22.5亿。为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安全的合理支出,使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最大的效益,总结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难点,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显的尤为迫切。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
目前,大连市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是以医疗保险相关政策为依据,以协议管理为基础,以结算方式为手段,结合医疗保险监督流程而形成的体系。政策规定是路标,指引着医疗保险发展的方向;协议管理明确规定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且确定了定点医疗机构的违规责任,对定点医疗机构起到了监督和制约的功能;结算方式保证了基金的有效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过度治疗,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医疗保险监管流程,充分利用网络监控,减少了人工操作的耗事费力及监管死角,使监管工作更科学、更具体、更有效。通过四方面的相互协调,规范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确保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
1.1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政策依据
目前,执行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依据的相关政策以《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大政发〔2000〕34号)、《关于印发〈大连市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监督检查办法〉的通知》(大政发〔2000〕41号)等约40个文件为基础(截止到2007年末)。
1.2 按照协议管理定点机构
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每年定期与各定点医疗机构签署协议,协议内容根据定点医院、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级医院、定点门诊、定点零售药房等类别不同而有所不同,协议中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每年根据工作需要对协议进行必要的修改。
1.3 根据结算方式实施监管
目前,大连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结算方式为按指标结算,即住院普病结算指标、住院单
病种结算指标、门诊慢病结算指标、门诊大病结算指标和家庭病床结算指标等。对个人帐户的结算为按实结算。普病结算指标按定点医院级别不同指标不同,单病种住院结算标准全市
统一。目前大连设立了住院单病种23种、公务员门诊慢病16种、企业门诊慢病15种,结
算指标按病种不同结算费用不同。普病住院医疗费用超标可以平衡,原则是“总量控制下,每月按实结算,季度平衡结算,半年适当补偿,年终平衡决算”。单病种超标不予补偿。对
承担城镇居民中低保人员的定点医院实行包干结算、超标平衡。
1.4 监督管理流程
大连市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以网络信息管理为基础,结合实地检查形成立体的监管模
式。监督流程分为网上复核、网上监控、实地检查、举报投诉调查及违规处理等。
(1)网上复核。对照定点医疗机构上报的《住院人次汇总表》,查询定点医疗机构按
医保规定上传的出院医保患者信息,包括上传住院普病和住院单病种数量、起付标准等信息。
(2)网上监控。要求定点医疗机构上传医嘱、首程和费用明细等医保患者信息,按照
3个目录和相关文件要求进行网上监控,将疑问数据打印,到定点医疗机构实地核实。
(3)实地检查。检查定点医疗机构入院标准执行情况、在院率情况、冒名顶替住院情
况、重复住院情况、多次住院情况及对网上监控的疑问数据核实情况。
(4)举报投诉调查。对来电、来访及书面的举报和投诉进行实地核查,按照医保有关
政策、规定及《协议书》有关条款拟定处理意见。
(5)违规处理。根据医疗保险相关政策、规定和《协议书》内容要求,将网上复核、网上监控、实地检查和举报投诉调查等,对确定的违规定点医疗机构,填写核减单由定点医
疗机构医疗保险负责人签字确认,由结算部进行费用核减。根据《协议书》规定,对于违规
性质严重,需要中(终)止协议的,除按协议规定核减违约住院人次及费用,同时撰写《提
请中止或终止医保协议报告》交上级部门审批,批复后由经办机构具体落实。医疗监督管理工作存在的难点
目前,大连市医疗保险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原则,在上述四方面相
辅相成、相互促进下,基本实现医疗保险的稳定.但随着医疗保险事业的高速发展,在监督
管理工作中,很多难点亟待解决。
2.1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仍未立法,监督管理缺少法律依据。
我国医疗保险实施至今仍然没有立法,对于监督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在韩国是立法先行,早在1963年就已经制定《医疗保险法》〔1〕。而中国医疗保险从1994年“两江”试点至今,仍然没有医疗保险相关法律,最权威的依据仅为《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
定》(国发〔1998〕44号)。目前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约束仅靠协议管理,其局限性太大,致
使医疗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缺少法律的保护和依据。并且目前的医疗保险政策,没有涉及对
参保人的要求和参保人承担的责任,因此存在参保人与定点医疗机构相互勾结套取医疗保险
基金、参保人与药品收购人员勾结,套取个人帐户基金等情况,给监督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2 医疗保险相关政策有待完善,医疗技术发展不能满足。
目前,大连市医保监督管理所依据的政策,多于2000年制定,部分政策与社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不符合。如关于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文件《关于恶性肿瘤患者实行门诊
放射治疗的通知》大医改办发〔2000〕14号,其中规定了钴60放射治疗的费用指标、各种
恶性肿瘤直线加速器治疗的费用指标,而目前大连医疗市场已经基本不用钴60放射治疗,故费用指标与治疗实际发生的费用相比要低很多。
2.3 医疗保险监控流程需要完善,网络监控存在盲点。
目前,医疗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实行网络监控,与人工监控相比不但节省了人力、物
力,更提高了效率,而且能做到实时监控。但监控网络还不完善,如目前慢病仍为年终人工
核算,部分门诊统筹支付项目未实现网络监控。由于目前各定点医疗机构院内系统的供应商
不同,使得医疗保险网络连接和数据交换时,会出现不同系统导致的数据上传不全或上传有
误等情况。出现定点医疗机构结算数据与上传费用明细存在不符现象等,不但增加监督管理
工作的负担,也给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留下隐患。
2.4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人员相对不足,任务繁重成果不显著。
目前,大连市参保人员已达到约188万,定点医院58家、定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
家、定点门诊452家和定点药房805家,而目前医疗保险监督管理人员不足20人。医疗保
险监督人员相对不足,很难保证监督管理的覆盖面和深度。
2.5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尚未实行,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存在隐患。
医疗保险的监督管理,以不干涉临床治疗为原则。而目前的医疗卫生体系下,医院要生
存发展,就要谋取利益,势必会出现“小病大治”的情况。医药未分开情况下“以药养医”的状况仍然未改善。这些造成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存在很大难度,给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
存在隐患。
2.6 宣传力度不够,参保人享受信息不能平等。
由于目前的医疗保险监督工作仅针对定点医疗机构,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表彰或处罚,广
大参保人很难了解到。由于不能了解到各定点医疗机构在医疗保险政策执行过程中的是否存
在违反规定的行为,因此缺少对定点医疗机构选择和评价的依据,由于不能得到最新的政策
信息,致使参保人不能合理的享受到医疗保险待遇。参保人与定点医疗机构之间不能实现信
息平等,也就不能很好的保障参保人的合理权益。完善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对策
3.1 立法先行,提供依据。
建议政府下发关于医疗保险的地方性管理条例,作为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法律依据,做
到有法可依、依法行政。在约束定点医疗机构的同时,还要明确参保人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明确违法行为的性质、类别和责任,对医疗保险监督检查中的告知、调查取证、处罚听政等
程序性事项进行规定。提高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公正性,可促使定点
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
3.2 完善政策,与时俱进。
一般来讲,政策的出台往往相对滞后于社会的发展,医疗保险政策也同样如此。医疗卫
生事业的特殊性和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使部分医疗保险政策的滞后性尤为突出,已不能满
足现阶段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工作需要,为此政策完善要做到:
一是政策制定部门应加大调研、统计的力量。设定专职部门对大连医疗行业进行调研,收集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人三方面的需求。积极寻找阻碍医疗保险事业发展的瓶
颈,结合三方需求,进行统计分析,形成规范性材料和可行性计划,报政策制定部门审批、下发。二是政策的制定,需要前瞻性。在总结、调研和统计的同时,不要仅把目光限制在本
市内,还要汲取其它省、市或国外医疗保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充分预计医疗保险事业的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监测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要随时做好总结,提
前分析、科学调研,使政策具有前瞻性,让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解决。
3.3 完善流程,弥补盲点。
医疗保险事业不断发展,监督管理流程也需要不断完善。要将流程建立作为提高监督管
理工作效率、保障医疗保险基金合理使用的有效手段。同时,避免由于信息系统技术问题,而影响到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和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安全。
一是充分利用网络功能,扩大网络监控范围。将涉及到医疗保险统筹费用支出的项目都
应纳入到网络监控中,实现实时监控,这样才能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
二是拟补网络系统盲点。应将各定点医疗机构与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相关的系统程序进行
统一编制,按照统一要求修改。保证网络监控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使医疗保险监督管理
工作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3.4 内部管理,提高自律。
医疗保险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使得监督管理人员相对不足,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的管
理势在必行。
一是加强定点医疗机构自身管理。对于医疗保险现行规定的执行,各定点医疗机构不能仅依
靠医疗监督管理部门上门检查指导,应加强自身学习,掌握政策要求或请医疗保险监督管理
部门进行业务培训。要积极探索适合自身的有效管理模式、制定适合自身的管理规范、建立
适合自身的管理机制和奖惩处罚办法。定期进行内部检查,让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
二是建立医疗行业之间的自律管理。由于医疗行为的特殊性,不同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行
为可能存在差异。应由医疗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和建立各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有效的、良性的沟
通,形成相对统一的医疗行为。在整个医疗行业内形成互相监督、自律管理的有效模式。
3.5 体制改革,保障基金。
目前医疗卫生体系存在的系列问题,要求进行新的体制改革,这对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有
着深远的影响。定点医疗机构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的使用者,其行为影响着医疗保险基金的合理使用。要结合卫生行政部门的相关要求,将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由整个定点医疗机构细
化到临床科室、甚至到执业医师个人。建立临床科室和执业医师的信息库,将其基本情况及
医疗违规行为备案,作为医疗保险执行情况的考核指标之一。这样可以从根源上保证医疗保
险基金的合理使用,提高医疗保险监督管理的效率〔3〕。
3.6 加大宣传,共享信息。
医疗保险监督管理工作更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政策宣传和监督检查情况通报要让
参保人享受到更多的信息,更好的把握自身的合理权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也起到监督
和制约。
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在各种媒体中宣传参保人关心的政策和最新颁布的涉及到参保人合理权益的政策。并且采取多渠道、多种时间段宣传,让各类参保人群都能充分获取政策信息
〔4〕。
二是完善奖励、处罚细则。公开监督结果。医疗保险政策制定部门,应针对医疗保险运
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在不断完善政策的同时,也要尽快完善医疗监督的奖励、处罚细
则,医疗保险监督管理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罚方案,要通
过媒体向参保人公布,对参保人负责。这样不但可以为监督管理部门的下一步工作提供方向,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作用,促进定点医疗机构加强自身医疗保险管理,为参保人营
造良好的就医渠道,最大限度的保障参保人的切身利益。
参考文献
【1】郭金龙,段家喜;韩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措施〔J〕.国际问题研
究,2007,(21):33-34.【2】李万华,张艳芳;医疗机构医保管理面临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实用全科医
学,2007,5(4): 365-366.【3】彭佳平,李建梅;浅谈医保监督管理工作实践与设想〔J〕.中国医疗保险,2008,(03):
50-52.【4】龚舒琴,规避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对策探讨 〔J〕.医院管理论坛,2005,7(105): 16-17.
第三篇:物管企业车辆管理工作规程
车辆管理工作规程1.0目的
确保停车场的车辆安全、整齐、有序。2.0适用范围公司所管辖的停车场车辆管理人员。3.0工作程序3.1车辆进场3.1.1当遇有机动车辆办妥进场手续驶入车场时,应主动上前指引车辆缓行,安全停放在指定的车位上,注意车辆排放的整齐、有序。3.1.2提醒车主锁好车辆,并检查车辆是否漏油,是否有遗留物品,车箱(篓)内贵重物品随身带走。
3.1.3驶出(入)出辆,核对车辆寄存牌,予以确认。3.2保管3.2.1每半小时巡视检查一次车辆是否正常,如发现有车辆被损坏、车未上锁、漏油、遗忘物品等情况应立即通知班长,并通知业主前来处理,未通知到业主时,由班长负责协调有关事宜,车管员做好相应记录,同时对问题车辆严加看管。3.2.2不时清点车库内车辆,核对数量,确保安全。3.2.3发现无关人员或可疑人员到车库时要立即令其离开,防止发生意外事件(事故)。3.2.4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四周的防盗门(网)、消防灭火器材等设施,发现异常立即上报。3.2.5维护好车场的清洁卫生,保持车场整洁。3.3车辆出场3.3.1当车辆离开车场时,应仔细核对车辆寄存牌。3.3.2严密注视车辆的情况和车主的行为,若遇醉酒者应立即劝阻,并报告班长前来处理。3.3.3若对出场车辆或车主有疑问时,应立即到车前向车主致礼,再向其查问核对有关情况。3.3.4在查问和核对中发现有问题,应立即扣留车辆,机智应对使用人,并同巡逻保安一起制止其驶出停车场,同时汇报班长。值班所发生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在下班前应做好交接班记录。第四篇: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管理工作规程(试行)
高新技术企业更名管理工作规程(试行)
(2011年5月)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以下简称《认定办法》)的有关规定,为规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过程中企业名称变更事项的管理,特制定本规程。
一、名称变更分类
企业发生名称变更适用本规程的情况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一)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未发生重大变化的名称变更,以下称“简单更名”;
(二)企业经营业务、生产技术活动等发生重大变化引起的名称变更,以下称“复杂更名”。
跨认定机构行政区域的企业迁址引起名称变更的,需重新进行认定,不属于本规程适用范围。
二、不同阶段企业更名工作程序
(一)提交认定材料至公示前
此阶段发生名称变更的企业,应及时向所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机构(以下称认定机构)报告,并按变更后的企业实际情况更新申报资料,认定机构按变更后的企业名称及材料进行认定评审。在此期间发生了名称变更没有报告的,不论后期何时发现,均要重新申报。
(二)进入公示至报送备案前
此阶段发生名称变更的企业,应及时向所在地认定机构报
告,并提交变更申请材料。认定机构经审核确认符合认定条件的,在重新公示后,向全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备案申请;不符合认定条件的,撤销公示。在此期间发生了名称变更没有报告的,不论后期何时发现,均要重新申报。
(三)已报送备案至备案回复前
在此阶段发生名称变更的企业应在15日内向所在地认定机构报告,并提交变更申请材料。认定机构应及时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撤销该企业报送备案的申请,认定机构经审核确认符合认定条件的,在重新公示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备案申请。
(四)备案回复后
发生名称变更的企业应在15日内向所在地认定管理机构报告,并提交变更申请材料。认定机构经审核确认符合认定条件的,在重新公示后,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备案申请;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应自发生名称变更日起终止其高新技术企业资格。
在以上各阶段,更名企业和认定机构应及时完成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的相关操作。
三、企业申请名称变更需提交的资料
(一)简单更名需提交以下资料:
1.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附件1);
2.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核准变更通知书及其他名称变更证明文件;
3.企业更名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二)复杂更名需提交以下资料(其中7-9项材料在终了后三个月内提交):
1.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书;
2.工商管理部门出具的核准变更通知书及其他名称变更证明文件;
3.企业更名前后的营业执照副本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4.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复印件;
5.企业名称变更当年的人员情况说明(包括名称变更前后企业职工总数、企业技术人员、研发人员数);
6.企业拥有的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包括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时所列知识产权及其他知识产权)现状的证明材料;
7.企业名称变更当年的研发项目情况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情况表(格式见附件2-
1、附件2-2);
8.经审计的企业名称变更当年的财务报表(含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
9.经具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审计的企业名称变更当年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专项审计报告。
四、审核流程
1.认定机构负责受理、审查高新技术企业名称变更申请。从第二阶段开始,认定机构应根据企业更名申请材料首先判断企
业更名类型。对于简单更名的企业,由认定机构确认后公示;对于复杂更名的企业,认定机构组织专家评审后提出审核意见(必要时可进行实地审查),对审核通过的企业予以公示。
2.认定机构将更名企业分批(原则上每年不超过三批)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备案回复后,重新核发认定证书,编号与有效期不变。
3.经认定机构审核,确认企业更名后不符合认定条件的,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终止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申请,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网上公告。
五、认定机构报送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备案资料包括:
1.《关于ХХ省(自治区、市)20ХХ年第Х批高新技术企业更名备案的申请》;
2.《ХХ省(自治区、市)高新技术企业更名情况汇总表》,见附件3。
第五篇:学籍管理工作规程
乐宁小学学籍管理工作规程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指示精神,进一步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工作水平,实现学籍管理工作规范化,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程。
一、指导思想
贯彻“内抓质量,外树形象,规范办学,争创一流”的办学方针,严把关,确保办学质量,更好地为培养合格的青少年服务;坚持统一管理的原则,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有章必循,实现学籍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和自动化。
二、基本程序
(一)新学员入学注册
1、新学员经审查合格被录取后,持《录取通知书》及有关证件,在每年9月1日前入校。
2、新学员在校内由学校统一拍照,并统一搞好学籍卡。
3、学籍卡统一由学校保管存档。
三、变更手续
1、新学员转学做好登记。
2、转学学员出好转学证,并由新学校盖章后存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