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城乡分布与享受社会救助情况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人口城乡分布与享受社会救助情况研究
人口城乡分布与享受社会救助情况研究
【摘 要】进入21世纪后,我国现有的以农村低保、五保户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这些救助制度对保障农村和城市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缓解他们的贫困状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迁移流动给传统社会救济制度带来了新挑战,人口城乡分布的二次整合要求我们更加重视城市“候鸟”的救助制度。促使农村人口救助、城镇人口救助以及流动人口救助体系协调发展。
【关键词】城乡分布;迁移;社会救助
1.研究背景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因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个人心身体、心理等原因而导致陷入生存困难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时,由国家或社会有关部门依法给予一定的物质和资金的救助,以使其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的一种措施。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社会救助的层次最低,起着“兜底”的作用。从本质来看,因为社会保障有收入再分配的功能,社会救助也同样能够缩小初次分配造成的贫富差距,具有再分配的作用。我国先后出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形成“城乡分治”的格局。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享受的社会救助情况也随时间发生变化。能否享受社会救助受地域经济发展水平、自身收入状况、社会救助实施政策以及人口城乡分布等多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从城乡人口分布与救助情况随时间的变化来研究城乡之间接受救助的变化问题。
2.人口城乡分布与享受救助情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人口城镇化不断发展,城镇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不断减少。与此同时,享受社会救助的人数也不断的变化,农村和城市享受救助人数都是呈现增长态势(表1)。
第一,农村人口虽说在不断的减少,但接受救助的人数显示出强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劲的增长势头,所占比例在不断的提高。第二,城镇化的发展促使更多的人口来到城市,因此城镇人口不断上升,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能力的增强,城市享受救助的人口不断的增加,但所占比例却变化不大。
人口城乡分布的不同,人们享受的社会救助情况也有很大的不同。2000年到2005年农村享受救助人数明显低于城镇享受救助人数(图1),城市拥有高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可以给更多的低收入群众提供社会救助,而农村由于自身经济基础薄弱,以及没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以难以给更多的低收入苦难群体提供救助。中共中央几次会议都明确指出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政策指引下,2006年农村享受救助人数首次高于城镇享受救助人数,反映出政策对农村社会救助的支持,援助农村广大的困难群体,2007到2009年农村享受救助人数增长幅度很大,且远远高于城镇享受救助人数。
3.农村人口与城镇人口享受救助情况分析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更多的人口享受社会救助,但由于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迁移,农村享受救助的人口转向城镇,给城镇社会救助的基金提出了极大的挑战,针对这一新的变化,我们必须重新审视社会救助的实施情况。在重视农村脆弱群体的同时,也要关注城市人口的救助情况。当然,此时的城市人口并不仅仅指城市常住人口,还包括大量的流动人口。表2给我们提供了进一步分析的数据资源。
由表2可以清楚的看到各个年份农村和城镇的RP基本都是增加的,但每年的ΔRP却有很大的不同。ΔRPR不断的增加从2000年达到2006年的高峰值,2006年以后ΔRPR有所放缓,却依然延续着大幅度的增长态势。虽说城镇享受救助人数在增加,但ΔRPU一直处于震荡状态,时高时低,且增长水平较低。同时ΔKR在2003年之后一直远远高于ΔKU。虽说RP始终在不断增长,但透过这些增长分析,笔者提出了以下三点思考:
第一,国家扩大了农村社会救助支付基金,让更多农村低收入者享受到社会救助服务,但是农村社会救助在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农村社会救助的资金不足,以及救济门槛设置的太高,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救助给付标准太低。其次是确定救助对象不够准确。由于和救助对象的信息不对称,对受救助对象的信息把握不是很完整,在评估过程中往往容易导致漏选或者选择错了救助对象。此外,由于救助对象的情况在不断变化,动态跟踪机制未有效形成和实施,没有能够及时和准确把握其救助对象的最新信息,这也会导致漏选或错选救助对象。
第二,ΔKU一直处于低水平,并不能说明城镇救助人口已经达到均衡。城镇社会救助情况依然值得我们三思。首先是纳入城市“低保”救助制度的人群范围小。在标准之内的人才能得到救助,很容易忽视在制度之外而被边缘化的群体,导致略高于“低保”线的有困难人员和线内人员工资差距虽然只有几元钱,但却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政策。其次是社会救助资金来源不稳定。近几年,中央多次强调要加大对社会保障事业的投入,社会救助支出也在逐年增加,2006-2008年,社会救助支出占GDP的比重从0.44%上升至0.71%。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而发达国家社会救助基金一般占GDP的1%至2%。社会救助对象的数量逐年增长,与有限的社会救助资金对比,显得“僧多粥少”。
第三,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城镇,成为城镇“候鸟”,给城镇实施社会救助工作带来困难。首先是农民工在城市和城镇收益于社会救助体系是极其有限的。中国目前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包括城镇居民生活在贫困中的群体和临时突然受到灾害群体。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在城市务工的农民即使无法维持最低的生活标准,户口在农村,仍然属于农村社会救助的对象,在城市无法想受到最低生活保障。
其次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是很难受益于农村社会救助体系。中国目前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包括农村优抚、农村非害救助和灾害救助。寻求政策保护的农民工从户籍上来看无疑是应该申请农村“五保户”,但我们知道,“五保”对象是农村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义务人或虽有法定赡养扶养义务人但无赡养抚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然而,很多农民工人是不符合这些规定的,他们只是暂时失去了生活来源,并且大多数身体条件良好,没有绝对的理由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灾害救助的临时性也决定了它们不能解决无业农民工的生活问题。最后,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在遇到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急困难时需要的是就近的帮助,不可能大费周折回到户口所在地寻求援助。
参考文献:
[1]论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J].政策研究,2010(3).[2]社会救助是城乡统筹的突破口[J].中国社会保障,2009(9).[3]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M].中国统计出版社.[4]莫汀.完善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制度浅析[J].2011,6(总第311期).[5]公衍勇,周东升.试析我国农民工社会救助体系的构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4(2).作者简介:任俊(1988—),男,土家族,湖北宜昌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城乡社会救助工作
根据文件通知要求,我局涉及的民生保障工作主要是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抗灾救灾工作情况。一是进一步完善了灾害应急体系,完成了《**县重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修订(草案),落实了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款分级负担责任制,规范了部门预案的衔接工作
。二是及时下拨救灾款物。上半年我县遭受了风雹灾害,农作物橡胶、玉米、茶叶等受灾面积达1183公倾,成灾590公倾,绝收30公顷,受灾人口51835人,因灾倒塌房屋3间,损坏房屋1342间,直接经济损失3725万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3515万元。灾情发生后,及时下拨救灾款物,解决灾民的实际问题。上半年,拨付救灾救济款191万元,其中:用于民房恢复建设资金133万元,用于灾区和困难群众生活救济58万元,救济人口3640人次;为受灾群众、困难群众发放棉被650床、衣物2500件,救济人数1350人次;受灾群众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继续做好民房保险工作,完成了《**县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协议》签订工作任务。1—7月份农村居民住房保险共理赔农户292户,理赔金150075元。
(二)、扩大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覆盖面。严格把关救助范围和救助程序,扩大贫困群众救助面,搞好与新型合作医疗的衔接工作。1-7月份,共发放城乡医疗救助金221.05万元,其中救助城市贫困群众53人,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16万;救助农村贫困群众357人,发放农村医疗救助金73.61万元;为农村五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5722人,每人每年20元,共支付参合金131.44元。
(三)、城市低保工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认真落实了低保工作实施细则,严格按照申请、审核、审批、张榜公示的程序,科学操作,规范管理。实行集体审批,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实现了动态管理,有升降,有进出,让困难群众真正享受低保政策。1—7月份,我县共纳入城市低保救助人员达7620户(次),18174人(次),发放城市低保救助金329.26万元。使城市贫困居民得及时救助,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四)、农村低保工作情况。实施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及州委、州政府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村低保工作,把农村社会救助工作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县人民政府2007年9月13日制定出台了《**县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并成立了**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领导小组,县民政局是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权限,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于 2007年正式建立了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规范管理,健全组织,明确责任为目标,积极探索,努力工作,建立健全制度,严把关口,规范运行,将特困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畴,截止2009年6月,全县累计发放保障金达2000.1万元,保障对象从民政救济对象、特困居民扩大到年人均纯收入低于720元的所有农村居民,覆盖了所有收入低于全县保障标准的农村居民。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不低于每人每年720元的绝对贫困标准确定,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每月30元。保障标准确定后,按照差额补助的方法,结合农村家庭收入的实际,分为一类每人每月40元,二类每人每月30元,三类每人每月20元,经核实一类 4465 人,二类 3825人,三类 4467 人。其中243人新增五保供养对象纳入农村低保。加大农村低保政策的宣传力度和监督力度,对上报的低保名单进行严格审核,并组织人员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检查工作。纠正了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基本上做到了应保的一户不漏,不该保的一律不保的原则,使上半年的农村低保工作稳步推进。1-7月份全县共纳入农村低保救助的农村贫困群众达9665户2万人(包括全县12个克木人村寨326户838人克木人纳入了农村低保),发放农村低保金600万元。发放农村低保一次性生活补贴费7918户2万人次,发放金额128.95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的目标,切实保障了农村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
(五)、进一步落实了农村五保供养救助政策。1-7月份全县共有五保户435人,其中:集中供养18人,分散供养417人。供养标准每人每年不低于800元,全部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工作,认真做好敬老院“三年规划”和“十一五”规划,今年新建农村敬老院工程两个,其中:**镇敬老院投资350万元,勐捧镇敬老院投资150万元。目前已完
成填土方、挡墙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其次加强了勐仑、易武敬老院的内部管理,规范了卫生、饮食、医疗等服务,使集中供养的老年人得到较好的服务。
(六)、加大优抚对象的救助工作。严格执行标准,及时发放各种抚恤金,1-7月份,解决在乡老复退军人“三难”(生活难、住房难、看病难)经费1.3万元;发放义务兵优待金22.6万元;“三
属”定补2.09万元;发放伤残抚恤金8.79万元;发放在乡老复退军人定补2.84万元;春节慰问军烈属6.51万元;发放两参人员生活补助金47.86万元。认真解决了下岗失业的老复退军人的生活问题。我们对生活困难的重点优抚对象、复退军人纳入了城乡低保范围,患病困难的复退军人给予医疗救助。
(七)、老龄工作开展情况
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优待证674本。其中免费办证353本,截止2009年6月全县持有老年证人数已达3146人。上半年申报10个老年活动项目和1个百村建设项目。认真落实80周岁以上老年人补助工作,通过认真核查统计,截止6月应享受补助的老年人80-99周岁达1298人,100岁以上14人。全县应享受老年人健康补贴达1312人,比去年增加237人。共需发放老年人健康补贴金663000元。
(八)、流浪乞讨、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情况:救助生活无着人员36人次,救助金达3万元。
(九)、扶贫挂钩工作开展情况。按期完成尚勇镇南欠村(克木人)62户安居工程项目,投入资金100万元。
二、为加快全县城乡贫困人口的救助面,我们主要做法。
1、认真学习和宣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及《云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规程》,为了做好城市贫困人口的工作,县政府于1999年制定出台了《**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2007年制定出台了《**县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工作开展以来,采取了不同形式进行宣传,可以说做到了家喻户晓,使城乡贫困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得到较好的落实。
2、严格城乡贫困居民对象申报、审批关,采取听、看、访、查、算的方式入户调查。严格规范城市贫困低保申请、审核、审批、评议、公示等程序,实现了操作程序规范化;坚持个人申请,并对申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经过民主评议,符合条件的家庭,在辖区内进行张榜公布为意见榜,对征求意见榜无疑的填写申请表,上报民政局审批,对证明材料不齐全或有疑问的家庭,重新入户调查后再予审批,再次进行张榜公布为兑现榜,公开了申报、审批程序。做到申请低保要评议,日常核查要评议,退出低保要评议,使评议工作贯穿在低保管理审批的各个环节,在“阳光政策”下操作,增加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在核算家庭收入时一律按实际收入计算,不计算虚拟收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符合低保条件的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
3、坚持动态管理的原则,城乡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
城乡贫困居民低保实行按季审核、按月发放,实行动态管理,跟踪调查,审核采取入户调查的方式,是整个低保审批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对已保对象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动态管理的一个手段。在对低保对象分类管理时,我们采取低保对象一类、二类、三类动态管理,即:一类是老、弱、病、残、憨、傻、痴、呆等人员,二类是下岗失业人员中年龄偏大、身体差,经常患病住院的人员;三类是比较年轻,有就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一类、二类属于长期施保对象,采取定期走访的方式管理,三类人员属动态管理对象,变动较大,采取信息反馈制度,每季度需要提出续保申请,季度入户调查,及时掌握情况 ,及时变更;杜绝“关系保”、“人情保”,做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4、严把“城乡低保”资金发放关
为了进一步加强城乡贫困居民低保资金的管理,减少低保发放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按时足额发放,专户运行封闭管理,形成民政、财政一体发放程序,按照《**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工作方案》进行操作,城市贫困居民低保金当月下拨当月核销,农村低保半年发一次,严格审查审批程序,专款专用,保证低保金按时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
5、对城市贫困居民临时救助工作情况
2008年以来,由于肉食价格上涨,我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的指示精神,关心好城镇困难家庭的基本生活,组织人力、物力看望城镇困难群众家庭,及时采取临时救助的办法,先后两次下拨资金328678元,第一次按分类救助,六类人员662人,每月每人17元,发放救助金78778元,其它人员1704人,每月每人15元,发放救助金178920元;第二次每月每人10元,发放救助金70980元。县人民政府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也拿出来50万元进行临时救助,采取食物和货币相结合的救助办法,发放大米18775公斤,油749瓶,资金 260190元,共2366人得到临时救助。这次由于肉食价格上涨临时救助,全县发放临时救助金共828678元,有效地解决了物价上涨给城镇困难家庭生活带来的困难,稳定了民心,今年又建立城市贫困低保家庭廉租住房,共解决城市贫困居民住房困难48户。有效的解决了城市贫困居民的困难的实际问题,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三、当前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面临的实际问题
(一)居民收入核定难。当前的个体私营企业雇员和灵活就业占了就业市场的大部分,工作极不稳定,而且这一部分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是最低的,核实居民收入的准确依据少;少数单位、企业不愿提供本职工的真实收入情况,部分人也不愿透露自己的真实收入和财产状况,而低保工作者无权强制进行收入和财产状况调查;另外现有的政策对低保户的界定不严格,有较大的模糊性。
(二)低保对象“混”低保的思想较重。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下降,部分改制职工心理不平衡,思想消极和偏激,认为“四处奔劳,不如坐吃低保”,贪图不劳而获,嫌弃累、脏、差的工作,主动放弃就业机会,有的对低保存在“不要白不要”的心理,愿进不愿出。
(三)人员编制紧张。我县共有4个社区居委会每个社区5人。十个乡镇,每个乡镇只有一名民政助理员具体从事低保业务工作,同时还兼管其他民政工作,有的民政助理员还兼任出纳、统计、计生等非民政工作。每个社区居委会虽设有从事低保的工作人员,但也都不是“专职”,4个农场也没有配备专职低保工作人员,由于人员紧张,对低保对象无法过细了解,在工作中难免有一些不规范的问题存在。严重影响了低保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今后对城乡贫困人口的管理,我们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和对策
从城乡贫困人口的基本情况,从业人员情况、家庭收入状况和致贫原因的分析情况看,贫困原因各不相同,所以解决的办法也不能完全相同,应该因户制定进行解决。
(一)加强再就业管理,实现充分的就业形势。
一是加强就业培训管理,专门成立为城市贫困居民就业服务机构,实行无偿培训、无偿安排就业,并实行跟踪管理。充分利用劳动就业职能部门的平台,组织有劳动能力的城乡贫困居民低保对象进行劳动技能培训,根据贫困对象的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的不同,根据市场需要,因人而异地开展多类别多形式的培训,努力提高广大城市贫困居民文化素质和科技水平。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咨询等方式,向贫困居民传授实用科技知识,市场经济知识,营销管理知识和名特优产品的种养殖业和加工操作技术,把新的成果、新的技术、市场信息及时传递给贫困人员,以取得最佳的科技效益。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二是要拓宽就业渠道,加大贫困人口劳务输出工作的力度。根据城乡贫困居民低保群体的实际情况,建成一套便民、高效、务实的就业管理制度,为城市贫困低保对象自主创业提供资金支持。扩大社会服务领域,丰富服务内容,增加服务设施,通过兴办家政服务中心、老年服务中心、便民利民服务网点等有市场需求的服务项目,为有劳动能力的城市贫困居民低保对象广开就业门路。完善再就业优惠政策,对积极参加劳动、自食其力的城市贫困居民低保对象给予优惠政策。对贫困对象短期内(可定为半年或一个季度)的劳动收入可不计算为其家庭收入,在此期间允许其继续享受低保;对一些长期从事险、累、脏等工作的,减半计算其收入,在此基础上符合低保条件的,仍可享受低保。
(二)完善城市贫困人口制度,形成详备的制度体系。
一是科学制定贫困低保标准。按照“最低”和“保障”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我县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发展不断提升低保标准。充分考虑家庭的结构性效应,对贫困家庭的救助不能随家庭成员的增加而简单地增长。二是合理设定限制性措施。有劳动能力的城市贫困对象,如果在一年内累计放弃三次由政府部门或公益性职介机构提供的就业机会,则取消其享受低保的资格。遵循“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规定有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无特殊原因必须参加社区组织的公益活动,对无故不参与者,可扣发一定的低保金。
三是不断完善社会化救助体系,城市贫困居民中因病、因灾、残疾等因素致贫的贫困户占一定的比重,这部分贫困户不是通过帮扶就可以走出贫困的,这些贫困户需要通过完善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其过上正常水平的生活。主要着于完善贫困人口养老保障制度、医疗大病保险制度以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在各种保险上,对贫困户应有政策倾斜,可以采用政府财政、保险单位、社会募捐、贫困居民共同出资的方式解决。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后,城市贫困人口的专项救助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有关优惠政策,如以大病救助为重点的医疗救助,针对贫困家庭子女就学问题实行教育救助,低保户的住房政策等以低保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在逐步建立和完善。
(三)规范动态管理,完善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一是规范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工作环节。继续完善目前由个人申请,居委会入户调查为重点,坚持低保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坚持低保群众监督制度,公开低保政策,同时公开举报单位和举报电话,坚持低保的动态管理制度,建立贫困人口户实名档案管理制度和低保对象分类管理制度,将贫困对象分为长期保障对象,相对固定的保障对象和不固定的保障对象,所化分的三类采取不同的动态管理方式。居民代表会议评定,张榜公布,县民政局核实审批的制度。要依靠和充分发挥群众的力量尤其是居民小组长和楼幢长的力量,建成一支信息灵通、反应快捷的群众义务服务队。要在居委会形成一套完整的评定低保的工作流程:居民提出申请,居民代表(居民小组长、楼幢长为主)讨论确定,居委会工作人员及居民代表入户调查核实,社区居民大会表决,对可享受低保的人员在社区张榜公示,上报居委会,真正形成低保对象情况有变化,真正做到该保的一个不漏,不该保的一个不保。
二是城乡贫困居民纳入城市医疗救助,孩子上学困难的给予临时生活救助解决。三是建立全县城乡贫困人口的信息管理平台。加强贫困人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计算机管理网络,提高办事效率。
四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采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的方法,重在扶志。不断创新社区思想道德教育方式,重点培养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的自尊、自立、自强、自信意识和诚信意识,鼓励和支持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早日摆脱贫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严格按照城乡低保程序操作,全面提高城乡贫困人口管理水平,推进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使城乡贫困群体得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同时,要建立城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公开透明、管理科学、监督严格的体系,在工作中探索、在探索中提高,及时总结经验;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出发,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城市贫困人口的扶助,加快扶助力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建设做出贡献。
第三篇:关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
关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
汇 报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辖19个乡镇,***个城区街道办事处,****个行政村,其中贫困村87个,11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人,其中农业人口*****人,人均纯收入****元。截至目前,我县共有城乡低保户10363户,21365人,其中:农村7195户,14135人。城镇3168户,7230人;城乡医疗救助对象4273人,其中:农村2827人,城镇 1446人;农村五保户和城镇“三无”人员3805户,4343人,其中:农村3693户,4178 人,城镇112户,165人。为使这些特困群体得到有效的救助,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平安和谐平泉的要求,从解决城乡困难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入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救助的原则,扎实有效地开展以救灾救济、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城乡特困群体全面救助为主体的五大救助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效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主要做法
(一)扎实开展救灾救济工作,解决灾民生活难。今年我县19个乡镇不同程度地遭受了严重的干旱和低温冷冻灾害,加上局部地区的风雹灾害,粮食减产五成以上,农民减收。受灾人口35.8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45万公顷,农业直接经济损失2.8亿元。为摸清灾情底数,我们逐村、逐地块地进行了查灾、验灾,乡镇都建立了《灾民档案》和《冬令需救济人口台帐》,作为救灾救济的依据。县委、县政府虽然采取了增加自然灾害救济费数量、调整种植结构、劳务输出等形式,积极组织全县干部、群众进行生产自救,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但由于灾害损失较重,全县冬令、春荒缺粮人口将达到17.4万人,冬令、春荒共需救灾粮9650.7吨(折口粮救灾款近千万元),救灾工作压力仍然较大。为做好大灾之年的救灾救济工作,我县各乡镇都根据各自财力状况和救灾资金需要,增加了必要的自然灾害救济资金。在救灾款上严格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乡镇将救灾款(粮)直接发放到最困难灾民和特困户手中,确保灾区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扎实推进城乡低保工作,解决特困群体生活难。我县农村低保工作于2005年第四季度开始试点并顺利实施,但从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保障面小,保障标准较低等问题,与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水平差距较大。2006年,为切实解决农村特困群体的生活困难,县政府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增加农村低保预算177.5万元,使农村低保标准由人均最低****元,提高到最低***元。城镇低保在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上半年以清理整顿城镇低保对象为工作重点,克 服了由于保障面大而带来的任务艰巨、难度较大等困难,逐家逐户地进行了排查,注销了关系保、人情保、弄虚作假等不符合条件的低保对象,共注销320户,1100 人,缓解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城镇低保健康发展。截至目前,我县城镇低保金发放至10月份,共发放资金347.8万元;农村低保金发放至第三季度,共发放资金129.8万元;
(三)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解决特困群体就医难。
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通过2005年的试点,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和支持,总结了一些经验,但从运行情况看也发现了救助深度和广度不够,救助形式单一,资金不足等问题,致使一些无自救能力的重大疾病患者家庭和因非重大疾病致贫或返贫的特困家庭不能实施有效的救助。今年,我们在增加财政预算的前提下,重点抓了制度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使城乡特困群体救助范围由重大疾病救助向以重大疾病为主,以常见病和慢性病为辅转化。对于常年特困户和五保户(城镇三无户),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增加救助比例。个别确实无力治疗的,实行了先预借救助资金,治疗后核销救助。通过实施全面救助,分类救助,重点救助,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农村医疗救助发放医疗救助金65万元,救助317人;城镇医疗救助发放12万元,救助47人。
(四)认真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为五保对象解“三难”。
我县现有农业人口*****人,五保供养对象3693户,4178人,占农业人口11‰,其中:集中供养的人数231人,集中供养率5.5%。分散供养3947人,分散供养率94.5%。城镇三无户112户,165人。为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今年,我县在乡村两级调查摸底的前提下,采取本人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村委会审查、乡镇政府审核、县民政局审批等程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农村符合五保供养条件的对象达到了应保尽保,并发放了《农村五保供养证》。为整合资源,提高敬老院管理水平和院民生活水平,解决城镇三无户的住房难、生活难、就医难等困难,我们确定了县、乡两级投入,县民政统一管理,按规范化运作的农村养老、敬老的新模式,逐步撤消19个乡镇敬老院,建立5个中心敬老院和1个老年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到“十一五”未,五保集中供养率(城镇三无户)达到50%。今年,我县投资55万元,完成了平泉中心敬老院和道虎沟中心敬老院的改建任务,使四乡三镇81名院民入住了宽敞明亮、环境卫生、有洗浴、取暖、娱乐条件的中心敬老院。提高五保户的生活水平,使之与当地群众的一般生活相适应,今年,我县分散供养五保标准将按年*****元执行,集中供养五保标准将按年****元执行。
二、几点体会
(一)完善救助领导体系建设,为各项救助政策的落实提供组织保障
为切实加强社会救助工作领导,落实责任,确保必要的资金投入,扎实推进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和支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我县加强了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充实了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对特困群体实施全面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各种领导组织都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县四大班子主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负责全县社会救助工作的领导、组织、协调、监督和管理工作,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到实处。为加强社会救助组织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水平,各乡镇、街道及城镇社区和农村村委会也都相应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领导组织,真正为特困群体办好事,办实事。
(二)完善救助政策体系建设,为各项救助政策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为确保各项救助政策落实到位,确保各类救助对象得到应有的救助,因地制宜,科学救助,我们先后制定和完善了社会救助的各项政策,出台了《****县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实施农村特困群体医疗救助暂行办法》、《*****城镇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暂行办法》、《****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实施办法》、《城乡医疗救助操作规程》、《*****对城乡特困群体实施全面救助若干意见》等规范化的文件,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三)完善救助筹资体系建设,为各项救助政策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
我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城乡因灾、因病致贫的特困户,常年特困户,五保对象较多,现在,共有城镇低保人口****人,城镇医疗救助人口1446 人,五保对象4178人。在上级专项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为完成社会救助任务,我们加强和完善了筹资体系建设,一是加大专项资金的跑办力度,争取上级扶持。二是切实加大县本级社会救助经费的投入和管理。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将社会救助所需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保证各项社会救助资金的落实。2006年我县共列城乡低保资金****万元,城乡医疗救助资金70万元。三是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城乡社会救助事业。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积极开展面向城乡困难群众的捐赠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四是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社会救助提供捐赠、资助,并全部用于社会救助。五是各项救助标准将随着县财政收入的增加同步增长。六是要切实加强社会救助资金管理,加强财政和审计监督,努力提高社会救助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完善救助工作体系建设,为各项救助政策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一是进一步规范了社会救助的申请、审核、审批和资金发放管理程序,接受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二是为防止社会救助资金被截留、挤占、挪用等现象的发生,今年,我县城乡低保金全部实现了银行化发放。三是建立了目标明确,形式有别,层次分明的社会救助体系框架,与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相衔接,着眼于社会救助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使各类救助对象都能及时得到相应的社会救助。四是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使各种救助政策形成合力,对特困群体实施全面救助。五是建立了财政、审计、全社会监督、制约机制,严肃纪律,依法行政。六是新闻单位加强了有关宣传报道,努力营造了人人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完善救助监督体系建设,为各项救助政策运行健全制约机制
一是社会监督。各种社会救助对象的确定,我们都严格遵守“三公开”制度,严禁关系保、人情保、弄虚作假等现象的发生,实现公开、公正、公平目标。二是财政监督。我们各种社会救助资金都是按各类救助对象的花名向财政部门申请,县财政部门审查无误后,签署意见,报政府主管领导和财政领导审批后下拨,确保资金足额发放。三是审计监 督。县审计部门定期采取查账、入户抽查等手段,每年都对各类救助资金进行跟踪审查,确保救助对象的真实性,保证救助效果合规、合法。
三、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监督不够
由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保障面较广,救助政策较多,广大群众不能全面了解各种救助政策,公开形式较单一,致使在救助队伍中还存在着不符合条件的救助对象,社会监督面较窄。
(二)保障资金紧缺
今年,我县各项救助工作运行较好,各项救助资金支出发放情况也比较顺利,但受财政状况的影响,到今年年底各项救助资金全部发放完毕尚存资金缺口230万元,其中城镇低保180万元,城乡医疗救助50万元,需上级支持。
(三)社会救助面较窄
城乡低保由于保障标准相对较低,只解决了部分无收入特困群体的温饱问题,对于因灾、因病、子女上学等致贫的特困户尚没有纳入保障范围。城乡医疗救助正在由重大疾病救助向以重大疾病为主、以常见病和慢性病为辅的全面救助转化。
第四篇:礼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汇报2011
礼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民政局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观统览全局,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立足实际,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不断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加大投入,以最低生活保障、五保供养等为基础的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建立,救助制度不断完善,救助政策全面落实,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市委市政府陇发„2011‟4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 今年,我们把抓好4号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做为全年民政工作的重点来抓。在认真学习文件内容的基础上,全面理解,深刻领会,积极落实文件精神。一是积极汇报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乡镇民政办、县社会救助办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实际问题。二是针对各乡镇的民政基层组织建设不规范,管理体制不顺、渠道不畅,工作人员兼职多,工作力量严重不足等问题,及时向县委政府报送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县民政工作意见》,现正在准备下发。三是积极争取通过县编委核定乡镇民政工作办公室职责和人员编制,成立了副科级建制的县社会救 助工作办公室,按要求落实了乡镇民政工作办公室工作人员编制。目前县社会救助工作办公室已经成立,副科级建制,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由县编办核定编制8名,并配置了电脑、桌椅、传真机、复印机等办公设备。乡镇民政办公室配备工作人员147名,其中专职人员106名,兼职人员41名,并落实了办公用房、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四是在县财政预算己经完成的情况下,争取落实了文件规定的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总人数每人每年10元的工作经费,共110万元的县级财政配套资金。五是对各乡镇民政工作办公室和县社会救助工作办公室职责做了明确规定。健全了工作岗位责任制,公开了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完善了业务流程,保证了社会救助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工作进展情况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连续四年把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列入为民办实事任务,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以人为本的重要举措,也是有效解决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问题的具体体现。2011年城市低保在2010年的基础上提高10%;农村低保标准由850元提高到1096元,平均补助水平由月人均65元提高到72元;五保供养平均标准比去年提高20%,年补助水平由人均1600元提高到1920元。新的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从1月1日起执行。为确保城乡低保、五 保供养提标工作任务的落实,我们认真按照新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制度,合理确定补差水平,切实做到保障政策、对象、标准、资金“四公开”。目前,已全面完成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提标工作任务。全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4733户8573人,补发第一季度提标保障金28.1万元;发放第二季度提标后城市低保金301.36万元;各项临时补贴149.17万元。全县现有农村低保29239户104209人,补发第一季度一、二类人员提高保障金67.71万元;发放第二季度农村低保金2244.23万元,第二季度低保金中一类人员4972户16113人,低保金531.73万元,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110元;二类人员9103户32279人,低保金726.28万元,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75元;三类人员14041户51709人低保金930.76万元,补助水平每人每月60元;四类人员1123户4108人,低保金55.46万元,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45元。全县现有五保供养对象2255户2294人,补发第一季度提标供养金18.35万元;发放第二季度提标后五保供养金110.11万元。
三、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进展情况
为了进一步推进我县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建设,有效解决低保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发挥城乡低保在改善民生、维护稳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省市 有关文件精神,我县已制定了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城乡低保规范宣传年活动,不断提高城乡低保工作规范化水平,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我县结合全县城市低保、五保供养和优抚对象的全面核查,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我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把城乡低保工作列入政府目标管理、干部绩效考核和重要议事日程范围。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为城乡低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城乡低保工作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为城乡低保工作的主要责任人,具体抓好城乡低保政策落实和规范化管理工作。认真落实责任追究制度,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健全完善制度、规范操作程序。按照低保政策规定,我们已在健全完善低保制度的基础上,全面落实了分类施保、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动态管理等低保工作相关制度,建立了督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低保工作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按照“谁审核、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低保中违规违纪的查处力度。在规范操作程序上,我们准确核定家庭收入情况,并按照家庭收入核定与家庭实际生活水平评估情况确定低保对象,坚持个人申请、村(社区)评议、乡镇审核、民政局级审批的工作程序,对评议、审核、审批情况进行 “三榜公示”,做到了保障对象、保障标准、保障资金“三公开”。并对一些有争议问题重新调查、评议、审核。以民主评议和听证评议的方式,全面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并公开了县民政局、乡镇、村(社区)的监督电话,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和举报,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认真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促进低保工作公开、公平、公正、透明,提高群众满意率。
(三)严格资金管理、确保及时到位。
为确保社会救助资金的安全运行,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佳效益,我们制定了民政部门管人、财政部门管钱、金融部门负责发放的资金封闭运行管理办法,对社会救助资金实行专户储存,规范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发放上,我们全面推行由农村信用社代发的社会化发放制度,农村低保资金直接从专户划转到低保对象“一折统”,记入“一册明”,低保对象凭低保证和身份证可以直接到金融部门领取,有效防止了个别乡镇随意发放低保金,甚至克扣、侵吞、虚报冒领低保金等现象的发生。在资金使用监督上。我们坚持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低保资金监督的经常化、制度化,定期不定期地对资金运行情况进行专项联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了低保资金规范、及时、安全运行。
(四)规范档案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我县在做好城乡低 保动态管理的同时,加强了对低保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到了及时整理、规范统一、存放整齐。做到了材料齐全、一户一档。每户档案有入户调查表、民主评议表、申请审批表、变更登记表、个人申请书、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家庭收入证明等相关材料。乡镇低保档案有入户复核记录、评议会议记录、动态管理记录、低保对象花名册等。做到了申请审批表填写完整,无涂改、无漏项。在村委会建立了入户调查记录、民主评议记录、低保对象花名册等档案材料。
(五)广泛开展宣传,营造舆论氛围。
宣传是贯彻落实低保政策的先导。强化政策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是落实好低保政策的关键所在。一是今年的全县民政工作会议上,我们利用半天时间对各乡镇民政助理员进行了低保政策业务培训,二是在全县29乡镇书写了主题鲜明、简明扼要、朗朗上口的低保政策固定标语58幅,在公路沿线设置永久性标语牌5块,三是印制下发了群众乐意接受的低保宣传材料9000余份,大力宣传低保各项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四是指导乡镇民政办公室对低保政策法规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农村村务公开栏的宣传优势,对应享受低保对象的条件、具体标准、报批程序、审批结果等进行广泛宣传和公示,做到村村有明白栏,户户有明白人。
四、先天性心脏病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工作的进展情况 按照省市有关文件通知精神,我们在先天性心脏病和白内障复明手术救助方面中做了大量工作。通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广泛宣传动员,对全县先天性心脏病和白内障患者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并将省市文件和申请审批表发到各乡镇民政办,并要求他们仔细调查,不漏报少报。根据各乡镇报来的材料,截止目前,我县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共报名检查48人,经专家检查初步核定可以手术的对象4人;白内障患者全县摸底调查共有184人。
五、社会救助资金的下拨、发放及结余情况
(一)城市低保资金情况:全县现有城市低保对象4733户8573人,发放1-6月份城市低保金1029.06万元,省拨资金1029.1万元,实际指标1350万元。
(二)农村低保资金情况:全县现有农村低保对象29239户104209人,发放1-6月份农村低保金5516.26万元,省拨资金5516.3万元,实际指标7808万元。
(三)农村五保供养资金情况:全县现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255户2294人,发放1-6月份五保供养金183.25万元。
(四)城市医疗救助费:截止目前全县为143名城市医疗救助对象支付医疗救助金13.75万元,省拨资金16万元,余 165.55万元。
(五)农村医疗救助基金:截止目前为全县5412名农村医疗救助对象发放医疗救助金604.11万元,省拨资金728万元,余1734.87万元。
(六)临时生活救助费:截止目前为全县846名临时救助对象发放临时生活救助金44.12万元,省拨资金70万元,余25.88万元。
总之,在省、市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我县社会救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领导,完善制度,健全机构,加大投入,不断扩大社会救助的保障范围,坚持“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的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基础作用,推进全县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礼 县 民 政 局
二〇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第五篇: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
县人民政府
关于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情况的报告 *****
州人大常委会:
近年来,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圆满的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保障城乡困难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做出了积极贡献。根据有关工作安排,现将我县2007年以来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县情概况
*****县位于*****省北部,*****东北部,全县幅员面积*****平方公里,辖*****镇*****乡,*****个行政村,*****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万人。目前,全县*****已纳入城市低保,*****纳入农村低保对象。其中,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人,临时生活救助*****户。
(二)城乡社会救助情况
1.城镇低保。2007年我县城镇月均保障*****,月人均补差*****元;2008年月均保障*****,月人均补差*****元;2009年月均保障*****,月人均补差*****元;2010
*****元;2011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补差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补差*****元。
2.农村低保。2007年我县农村月均保障*****人,月人均保障*****元,保障标准每年*****元;2008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
保障*****元;2009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保障*****元;2010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保障***元;2011年月均保障***人,月人均保障***元,保障标准每年***元。
3.城乡医疗救助。截止2011年12月,我县累计救助达***人次,救助金额***万元。其中:城镇救助***人次,支出***万元;农村救助***人次,支出***万元。
4.五保户。目前,全县现有五保户***人,采取敬老院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两种形式。其中敬老院集中供养***人,供养标准***元/人、月;分散供养***人,供养标准***元/人、月。
5.临时生活救助。我县严格按照***《***城乡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实施办法》,妥善解决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的突发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2007年至2012年共累计救助城乡困难群众***户,累计支出***万元。
二、采取的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救助体系
我县高度重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初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将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列入目标考核,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二)扩面提标,提高救助水平
一是城乡社会救助保障水平逐年提高,目前,城镇低保已由2007年月人均补差104元提高到月人均补差161元,农村低保由2007年月人均保障25元,保障标准每年693元,提高到月人-2-
均保障67元,保障标准每年1440元,保障范围已覆盖全县17个乡(镇)、村(居)委会及企事业单位,在保障对象实现全面动态管理的情况下做到应保尽保,保障资金发放方式已由手工发放发展为社会化打卡发放。二是扩大救助范围,增加医疗救助病种,我县已将城乡低收入患者和符合参保参合规定的病种全部纳入救助范围。
3.规范管理,保障群众利益
一是规范操作,严格按照个人申请、入户调查、民主评议、三级审核、三榜公示等规范程序审批,规范办理程序。二是坚持动态管理,分类施保,按标施保,应退尽退,对符合享受条件的对象及时纳入保障范围,对不符合享受条件的低保对象及时予以清退。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物价水平的较快上涨,现有保障水平难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
二是基层低保规范化建设需进一步加强。
四、工作建议
基于***医疗救助标准仍然偏低,根据《***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每年一次性的定额封顶救助5万元,对白血病、尿毒症、癌症等重大疾病患者来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暂时缓解了困难,但是仍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建议进一步提高我州医疗救助标准。
五、下步工作打算
2012年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一年。下一步工作中,我们认真履行职责,突出民生主题,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推进我县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强领导。强化政府主体责任,将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政府执政为民、保障民生一项重要职责,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社会发展指标体系,强化部门协作,整合救助资源,加强督促检查,确保救助体系建设推进和救助工作落实。
(二)加强管理。进一步加强对社会救助资金的管理,健全完善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强化管理监督手段和制约措施,加强对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培训、教育、管理和监督。
(三)加强法制建设。把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与完善社会救助法律法规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的法制建设,明确法律主体,强化法律责任,使社会救助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〇一二年三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