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

时间:2019-05-13 19:24: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

第一篇: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

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社会经济概况

1、自然地理概况

(1)地理位臵 西秀区位于贵州省中部,东面与平坝区相邻,南面与紫云区接壤,西北面与西秀区、镇宁区交界,东西宽53公里,南北长54公里。地理位臵为北纬25°35′35〞~26°40′42〞,东经105°33′56〞~106°47′35〞之间。

(2)地形地貌 地处长江分水岭上,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1695米,最低海拔1102米,平均海拔1200-1400米。最大高差593米,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山区,碳酸盐岩类占全区面积的78%。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

(3)气候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为13-15℃。全年日照时数在960-1300小时之间,年平均无霜期285-300天,年相对湿度为80%,年平均降雨量1350毫米,光照条件好,雨量充沛,适宜多种林木生长。

(4)水文 西秀区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及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的主要河流有千峰河、果者河、型江河、驿马寨河,属珠江流域红水河水系的主要河流有罗补董河、油菜河、捞兜河、大屯河,全区河流总长240余公里;辖区内主要水库有虹山水库、革寨水库、朵嘎水库等。

(4)土壤 主要以碳酸岩发育而成的石灰土为主,该类土壤占全区土壤的85%以上,隐域性土壤有砂页岩发育而成的黄壤、紫色砂页岩发育的紫色土。

1(5)植被 地带性原生植被为中亚热带湿润常绿阔叶林,目前境内的轿子山、九龙山等局部地带有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主的常绿阔叶林分布,其它地区的植被均为次生植被,乔木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桦木、华山松、杨树、香樟、柳杉、铁杉、湿地松、云南松、国槐、楸树、香椿、喜树、化香、杨梅等,灌木树种主要有小叶女贞、月月青、悬钩子、鼠刺、三颗针、杜鹃、油茶、茶叶、山茶、火棘、刺梨、木姜子等。

2、社会经济概况

西秀区是安顺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4个街道办事处、17个乡(镇、办)498个行政村,总人口8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1362万人,全区2006年农业生产总值12.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644元。全区总面积171000公顷,其中农业用地122649.5公顷(耕地66857公顷,林业用地35069.8公顷,牧业用地 9033公顷,园地2549.9公顷,其它农用地9139.8公顷),建设用地8426.8公顷,未利用地41347.1。全区土地面积中石漠化面积 38858.5公顷。人均高产稳产基本口粮田(土)面积 0.4 亩。水田粮食亩产量447公斤,旱地粮食亩产量285.5公斤,全区年粮食总产量29.3万吨,人均占有粮食412公斤。全区退耕农户24820户中,人均占有耕地 1.1亩,人均占有粮食370公斤,人均纯收入1110元。

(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情况及评价

1、建设情况

自2002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全区共完成退耕还林面积 153262亩。其中:退耕地造林 69945亩,荒山造林 83317亩。各年度完成情况为:

2002年完成28234亩:退耕地造林12517亩,荒山造林15717 亩。

2003年完成 68328亩:退耕地造林36928亩,荒山造林31400 亩。

2004年完成36200亩:退耕地造林10000亩,荒山造林26200 亩。

2005年完成16000亩:退耕地造林8000 亩,荒山造林8000 亩。2006年完成4500亩:退耕地造林2500亩,荒山造林2000亩。截至目前为止,退耕还林工程全区保存面积 153262亩,保存率100 %。该工程涉及蔡官镇、龙宫镇、轿子山镇、宁谷镇、双堡镇、旧州镇、大西桥镇、七眼桥镇、鸡场乡、岩腊乡、杨武乡、新场乡、东屯乡、黄腊乡、刘官乡、东关办、华西办共17个乡镇(办)269个行政村,其中退耕地涉及171个行政村,退耕农户24820户,103265人。退耕面积69945亩。

在退耕地造林中,生态林67681亩,占退耕地造林 96.8 %,经济林2264亩,占退耕地造林 3.2 %。到目前为止,林权证已发放面积12517亩,完成应发放面积69945亩的 17.9%。

2、综合效益评价

退耕还林工程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影响巨大,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已使区域生态环境得到初步改善,工程区水土流失危害得到初步遏制。

在2002-2006年5年的退耕还林实施中,西秀区严格按照“相对集中、连片治理、流域推进”的方针,基本做到了梁、峁、沟、坡、塬全面规划,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据测算,西秀区预期的生态效益价值为2.8亿元 ;预期的经济效益为1.6亿元。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我区实施基本农田建设,发展舍施圈养,开发绿色食品,开展森林旅游,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使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向林果业、畜牧业以及二、三产业过渡,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据调查,2002年从事坡耕地种植的人口比1998年减少了41.2%,从事集约农业、果业、畜牧业的人口比1998年增加30.6%,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比1998年增加了6.3%,从事第三产业的人口比1998年增加了7.4%。

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促进了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山区流动,一些公司和个人利用农村充裕的土地、劳动力资源,采取租赁土地造林,提供种苗、种羊和技术以及部分资金并回收产品等形式,实施公司+基地+农户,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土地产出率,富余劳动力得到有效利用,实现了人力、财力、科技等生产要素的优化配臵。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退耕还林政策宣传和工程的实施,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进一步认识到退耕还林、建设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到这场浩大的生态建设工程中来。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遏制水土流失和沙化危害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农民群众逐步从“要我退”变为“我要退”,真正成为退耕还林的实施主人。人们意识到了林草植被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改善生存环境等的重要作用,生态意识普遍有所增强。同时随着确权发证工作的推行,广大群众逐步树立起了依法造林、依法管护、依法受益的法制观念。

退耕还林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农民得到了实惠,社会更加和谐。

二、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

1、《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通知》(国发[2007]25号;

2、《省人民政府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的意见》(黔府发[2007]35号);

3、国家发改委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财政部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水利部《《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发改农经[2007]3636号);

4、财政部 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国家发展改革 委 农业部 国家林业局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农[2007]327号)

5、贵州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贵州省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西秀区专项规划编制指导意见》的通知(黔保林„2008‟02号);

6、《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退耕农户调查汇总表》;

7、西秀区易地扶贫搬迁修订规划(2001-2015);

8、《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9、《贵州省基本农田建设规程(修订)》;

10、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西部地区扶贫安臵试点工程的实施意见》;

11、《西秀区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三、专项规划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发 25号和《江西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完善退耕还林政策通知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退耕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其收入水平,切实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促进退耕还林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通过加大基本口粮田建设力度、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推进生态移民等措施,从根本上解决退耕农户吃饭、烧柴、增收等当前和长远生活问题,确保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通过加强林木后期管护,搞好补植补造,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三)基本原则

1、坚持促进退耕农户增收为中心的原则;

2、坚持接续产业基地建设直接受益退耕农户的原则;

3、坚持接续产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4、坚持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与提高退耕农户就业创业本领,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四、规划建设内容及规模

此次规划涉及区蔡官镇、龙宫镇、轿子山镇、宁谷镇、双堡镇、旧州镇、大西桥镇、七眼桥镇、鸡场乡、岩腊乡、杨武乡、新场乡、东关办、华西办14个乡镇(办)171行政村。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一)基本口粮田(土)建设2554亩。

(二)农村能源建设: 建设沼气池5000口;安装节柴灶1007个;发展薪炭林5000亩。

(三)生态移民562人。

(四)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培训:

1、种植业

(1)发展用材林面积19000亩(其中短周期用材林14000亩,一般用材林5000亩)。

选择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荒地营造松杉混交林3000亩、对立地条件较差的石山、半石山地营造女贞、柏木等混交林2000亩。蔡官镇立地条件很适合种植楠竹,目前都有零星分布,但未形成产业规模化,如在当地选择相对连片集中的地区发展楠竹,将会形成别具特色的地方产业。

(2)发展经果林面积28000亩。历年来,西秀区当地水果需大于求,缺口很大,每年都要从外地大量购进,如多能发展优质梨、李、桃等适宜当地气候、立地条件的经果林,将有很好的市场前景。龙宫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如在该区域发展具有旅游性质的生态观光果园,不仅能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是对景区景点的补充和完善,形成良性循环;宁谷、岩腊是西秀区水果的主要生产地,如在这两个乡镇扩大种植规模,将会使西秀的水果形成品牌,在满足当地需求的同时,实现对外销售。

(3)发展茶叶面积20000亩。西秀区轿子山镇的海拔较高,当地的茶叶很有名望,外地客商年年来抢购,如能扩大种植规模,加工高中档次品牌茶叶,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4)药材种植面积4000亩。每年外商都要到西秀区收购大量的各类中草药材,但都不能满足需求,同时当地百灵制药厂、西秀制药厂等制药单位每年对各类中草药需求都很大,发展秸梗、三七等中草药材将会大大增加农民收入。

(5)种草面积28600亩。对坡度较大退耕地进行林下种草,将会大大提高水土保持的功效;对坡度较缓退耕地进行林下种草,会提高退耕地的土地使用率,同时选择适宜的荒山荒地种草,可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原料,节约土地成本。

对2008年安排的种植任务,西秀区种苗场已经准备好足够的各类良种、3、4月份就可以进行育苗和种草。

2、养殖业

基地母牛20000头;基地母羊2000只。

3、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24401户 102406人。

4、商品林区的退耕还林地用材林、经济林采取施肥等丰产经营措施面积35689.3亩。

(五)补植补造51695.92亩。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此次规划预算总投资12201万元,其中:

1、基本口粮田(土)建设 1532.3万元。

2、农村能源建设1374.6万元: 沼气池1136.3万元;节柴灶88.04万元;薪炭林150万元。

3、生态移民建设321.1万元。

4、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培训 8496.8万元:

(1)种植业 9935万元(其中:用材林760万元;经果林2240万元:茶业2600万元;药材320万元;牧草287万元;丰产经营措施投资428万元。

(2)养殖业1040万元:基地母牛投资1000万元;基地母羊投资40万元。

(3)、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822万元:劳动力转移(非农)培训801万元;农民技术培训21万元。

5、补植补造775.44万元(以上各项数据详见投资估算表)

(二)资金筹措

此次规划投资主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补助6396.75万元,占总投资的52.43%;中央预算内资金752万元,占总投资的6.16%;省、地、区级配套1721.23万元,占总投资的14.11%;同时农户自筹3331.34万元,占总投资的27.3%。(分年度投资预算表详见附表3)

六、效益分析

基本口粮田建设将提高退耕农户基本口粮田面积,保障退耕农户的基本口粮需求;改善退耕农户生产条件,提高粮食单产水平;遏制坡耕地水土流失,保障耕地永续耕作;同时增加就业,确保社会稳定。

农村能源建设通过生产沼气和节约煤炭、薪材,可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很显著,将间接起到保护森林资源、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可或缺的中心环节,农村能源建设将为农村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实施生态移民,将退耕还林区居住地基本不具备生存条件和一些经济发展明显落后,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生态位臵重要地区的贫困地区农民搬迁到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将减轻迁出地的环境压力,减少人为活动的干扰,有利于退耕还林工程区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效益明显。实施生态移民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能有效缓解水土流失、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二是可以促进社会进步,通过生态移民,对资源的利用将更加合理,加上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对提高人民文化生活水平,促进社会进步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可以促进贫困农户从根本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尽快实现脱贫致富。

通过实施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退耕还林区的生态环境、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和提高,随着退耕还林的商品林、经济林的投产,项目在带来较大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退耕还林区农业的稳产增产将产生积极作用;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加快退耕还林区农村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退耕还林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对退耕还林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项目通过对退耕还林区从事产业生产的劳动力进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对富余劳动力进行劳动力转移(非农)培训,将使退耕农户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退耕还林区的社会稳定和退耕农户的增收。

对主要由于历史上罕见的凝冻灾害导致的保存率低的40537亩退耕还林进行补植补造,将提高造林保存率,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

七、保障措施(一)组织保障

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解决退耕农户的长远生 计负总责,区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基本口粮田(土)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补植补造的组织、协调、检查、验收等工作。基本口粮田(土)建设项目中,土壤改良和坡改梯工作区农办负责实施,水利设施建设任务由区水利局负责实施;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由区农业局及下设的农村能源办负责实施;生态移民项目由区发改局负责实施;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中,牧草种植和基础母牛养殖由区畜牧局负责实施,茶叶种植由区农业局负责实施,用材林、退耕林地丰产经营措施由区林业局负责实施,培训项目由区人事局和培训中心负责实施;补植补造由区林业局负责实施。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确保退耕还林成果切实得到巩固,退耕农户长远生计得到有效解决。(二)制度保障 1.项目法人制

项目实行法人制管理,西秀区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作为项目法人,履行项目建设法人责任,区退耕还林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领导小组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项目法人职责。项目建设过程中,退耕还林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项目建设质量检查,项目建设进度督促和项目建设投资控制,保障项目建设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2.项目招投标制

项目建设涉及到土壤改良、坡改梯、水利工程建设、沼气、土建等内容,单项工程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实行公开招标,招标工作由项目法人负责组织。3.项目合同管理

无论是实行招投标制的建设工程还是退耕农户实施的工程,项目法人都必须完善项目合同管理。实行招投标的建设工程,根据中标价格及工程设计质量、工程进度要求,由项目法人与中标单位签订工程 实施合同;不实行招标的工程,项目法人应该根据工程设计质量、工程进度、工程设计概算要求,与实施农户签订工程实施合同。并按照合同确定的质量要求、工程进度和概算,加强工程合同管理,确保工程达到预期效益。4.项目报账制

项目实施报账制。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项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工程启动前,按照不高于工程建设资金的30%预付工程建设资金,工程建设资金实行按季拨付,按实施进度报账。报账实行实施单位(农户)填单,工程建设责任单位负责人审核,项目法人审批,会计核算中心复核的层层签认制,按照工程建设进度付款。

5.完善项目建设公示制度

项目建设涉及千家万户,关乎退耕农户的切身利益。工程建设责任单位要以村为单位,将各退耕农户实施面积和建设内容在村公示栏进行公示,方便广大群众监督。(三)资金保障

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区财政局要根据资金渠道,积极组织资金到位。除中央预算内基本口粮田建设专项资金、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外,积极争取各级配套资金,且纳入财政预算,保证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鼓励项目受益农户投资投劳,利用国家扶持的有利机遇,改变自身的生产条件。总之,要充分运用各种筹资渠道,保证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四)建设质量保障

严格执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贵州省基本农田建设规程(修订)》的等相关技术规范,做到按规范设计、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确保项目建设质量。项目法人要根据各部门的质量检查,加强工程建设质量跟踪及监管,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五)工作经费保障

按照国发„2007‟25号和黔府发„2007‟35号文的要求,我区将按安排的省、市、区4:3:3的比例配套工作经费,确保按每年每亩退耕地2元的标准配足工作经费,搞好退耕还林补助兑现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项目实施情况的检查验收。

附表:

1、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表

2、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规划

3、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生态移民规划表

4、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接续产业发展和退耕农民就业创业转移技能培训规划表

5、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补植补造规划表

6、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投资估算表

7、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建设资金筹措表

西秀区人民政府

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二OO八年二月二十日 12

第二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切实巩固退耕成果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切实巩固退耕成果--关于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业发展的情况汇报

梓潼县林业局(二0一一年六月十六日)

各位领导:

我县自2002年开展退耕还林以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先后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发展思路,将退耕还林工程确定为我县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认真执行国家退耕还林政策,将退耕还林和后续产业建设作为改善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恢复林草植被的重点工程;作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林业产业的社会工程;作为促进农村增收的惠民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工程建设取得了显著效益,林业产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为生态状况改善、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取得的成效

(一)退耕还林取得明显成效

1、全面完成各项建设任务。我县退耕还林工程2002年开始。截止2011年,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任务11.1万亩(退耕地还林4.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6.9万亩)。工程覆盖全县22个乡镇,惠及25677户农户79599人。退耕还林政策兑现截止2010底累计完成投资8296.26万元,其中种苗补助525万元,政策兑现7771.26万元。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总投资8033.7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364.5万元。2008年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建设以来,累计完成投资841.2万元。

2、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生态效益开始显现。工程实施以来,全县增加了森林面积11万亩,森林覆盖率增加5.1%。据退耕还林效益监测,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与退耕前相比,其径流量、泥沙含量分别下降81%、92%。工程区泥沙流量明显减少,水土流失面积大幅度下降,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

3、增加了退耕农户收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截止2010年,退耕农户已户均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直接获得收入 3027元,人均获得收入976元,工程完成后,退耕农户户均累计可获得收入11820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成为当前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工程实施还促进了农村劳务结构的调整,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从事多种经营和外出务工创造了条件。2010年退耕农户人均外出务工收入达到182元,占退耕户期内现金收入的6%,高于全县农户平均水平3.9个百分点。

4、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了林业产业发展。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积极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经济林,推动林产业发展。10年来,全县结合退耕还林建设产业基地11万亩,其中发展特色经济林0.5万亩,工业原料林8.7万亩。在退耕还林工程的辐射带动下,各地发展特色经济林的热情空前高涨,全县进入了发展特色经济林的新一轮高潮。

5、建立了生态保护屏障,粮食生产连年稳产增产。虽然退耕还林减少了部分陡坡耕地,但工程的实施,改善了退耕还林区生态环境,减轻了水土流失等产生的危害,建立起农业增效的生态保护屏障。同时,各地通过加大对高产、稳产 农田的建设和农业科技支撑力度,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全县粮食生产连年获得稳产增产,2010年再创历史新高,达 20.45万吨。实现了县政府提出的科技兴农、精耕细作、减地不减产的目标。

6、提高了全民生态保护意识。随着工程的推进,政策的落实,生态效益的显现,经济效益的体现,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生产方式的调整,从工程起步时的担心、不积极、压任务,到今天地方党委、政府及广大群众积极要求,争任务、抢任务,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二)林业产业快速发展

1、产业基地初具规模

近年来结合退耕还林、日元贷款造林、林业灾后重建林业等重点工程,紧紧围绕全县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以建丰、新锐企业等为龙头,建设工业原料林基地33.6万亩,其中新建以桤木、杨树、巨桉为主的短期工业原料林8.6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建成工业原料林业40万亩),流转建丰和种植大户25万亩。以若源公司、添宝柑桔协会等为重点,围绕特色经果林生产和新品种开发两条主线,从引进品种、建立种植基地和建立专业协会入手,逐步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拓展需求市场,增加就业和增收,特色经果林成为我县具有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全县已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3.8万亩(到2015年我县将发展特色经果林基地6万亩),建协会(或专业合作社)9个,可实现年收入13900万元。

2、林产企业规模不断壮大

我县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合理规划布局,按照“经营加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工艺设备先进、加工利用率高、产 品附加值高,社会效益明显”的要求,对原有经营加工户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全县共有木产品加工、经营企业94户,就业人员2687人,主要是人工商品林经营、自用材加工、家具制造销售等,年实现产值51000万元。其中建丰公司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项目,年产值达4亿元;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年产值达4000万元。

3、生态旅游发展迅速

森林生态旅游全面兴起,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七曲山国家森林公园、长卿山森林公园、两弹城建设,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大力开展生态旅游。同时,以生态建设成果为依托发展新农村休闲旅游36家,已成为林农新的增收点。今年上半年生态旅游接待游客107万人次,收入达9560万元。

通过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主体,以优化林业资源为基础,以工业原料林产业、特色经果林产业、林产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为主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生产格局。2010年实现林业总产值7.5亿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5439元,其中来自林业产业收入10387元。

二、工作措施扎实有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目标责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列为各级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多次召开工作会议和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各级政府分别成立了退耕还林工作和林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 公室,并层层建立和落实责任制,切实加强领导,为退耕还林林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领导小组出台《梓潼县退耕还林考核奖惩办法》、《梓潼县林业产业发展考核奖惩办法》,把每年对乡镇责任状考核的50万元奖励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实行责任制考核和奖惩。县级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合力推进工程建设。

(一)全力以赴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广泛宣传,政策深入人心。为使国家政策传播到退耕农户,县里在县广播电台开展了面向广大农村的退耕还林专题宣传,宣讲退耕还林政策,并对工程实施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进行广泛报道;在梓潼电视台设立《退耕还林在梓潼》专栏,宣传全县退耕还林取得的成效和各地好的做法和经验;在中国绿色时报专版报道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和巩固成果所取得的成绩。国务院《通知》下发后,及时在《绵阳日报》、梓潼电视台进行专题报道,并针对国家新的政策,组织开展了全县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培训班。各地通过采取制作宣传标志碑牌,印发各种宣传手册、宣传制品等宣传方式,提高了广大农户对实施退耕还林重大意义的认识,加深了对退耕还林政策的理解,使退耕还林政策深入人心,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户退耕还林的积极性。

二是优化树种配臵,促进农户增收。工程实施中,各地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的机遇,因地制宜地引导退耕农户选择杨树、桤木、苦楝、巨桉、竹类等既能发挥生态效益,又有很好经济效益的树种造林,努力培植退耕还林后续产业,为农户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并通过合理配臵造林模式,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采取林果、林药、林草结合模式,千 方百计增加退耕农户收入。

三是加强工程管理,确保工程成效。在贯彻执行国家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结合梓潼实际,县林业局制定了作业设计、检查验收、大户承包、确权发证等一系列技术规程和规范性文件;与县财政局共同制定下发了资金管理、政策兑现等管理办法,规范了工程管理。建立了县级自查、州市级抽查、省级复查三级检查验收制度,健全了按设计施工、按标准检查验收,按验收结果兑现政策补助的操作规范,保障工程顺利实施。

四是创新经营机制,发展产业基地。积极鼓励公司、企业、集体、个体、大户等社会各方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推行公司和大户租赁、承包荒山造林,提高荒山荒地的造林成效,推动产业发展。推行户造户管,户造村管,大户承包等管护机制,确保了造林成效。2000~2010年,全县40多家公司和大户参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发展杨树、桉树、竹子等8多万亩。公司参与工程实施,既解决了农户在退耕还林中种苗费不足的问题和市场问题,又解决了公司原料短缺的问题。为我县退耕还林注入了活力,加快了我县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建设步伐。

五是扎实有效工作,圆满完成规划。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和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工作经历了方案准备、调查摸底、汇总编规、评审修改和上报审批等五个阶段,特别是退耕还林专项规划涉及资金量大、覆盖面广、建设内容多、涉及部门多,林业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组织县林业调查规划队,编制完成了《梓潼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

(三)注重森林资源培育质量

我县始终以林业重点建设项目为依托,以营造林招商引 资为突破口,调整林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和以核桃、柚子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是认真组织实施林业重点项目。严格按照“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益”的要求,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查评估、总体设计、施工设计、技术模型到选地、种苗、整地、栽植、抚育、环保等各个环节严格把关。

二是全力建设不同林种的示范基地。以市场为导向,根据不同的经营目的,适时调整林种树种结构,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巨桉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全县发展工业原料林8.6万亩,其中通过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新发展工业原料林3.7万亩,2008年全县纤维林基地建设栽植工业原料林2.4万亩,2009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0.8万亩,2010年春季新栽工业原料林1.7万亩。同时,大力兴建以核桃、柚子、黄金梨为主的特色经果林示范基地。许州天宝柑桔协会始终坚持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培训、统一技术队伍、统一销售,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成立协会9家,现已发展农户12500多户,有柚子3000多亩,碰柑500多亩,年产柚子5000吨,碰柑600吨,实现销售收入3600多万元,仅此一项,果农人均收入6000元以上。绵阳科兴公司在东石乡皇观村建立黄金梨示范基地1500亩,每亩年收入4000元以上。丰裕农场豢龙乡红江村建设1200亩核桃示范基地,若源公司在宝石乡核桃示范基地2600亩,长势良好。

三是以科学技术为支撑,推进低效林改造。为了确保低效林改造达到改善森林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效益的目的,县林业局邀请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和四川省林科院多位专家来我县实地考察论证,因地制宜确定更新树种、制定栽植 技术和管理措施,以科学技术推进低效林改造。

四是加快林地流转,奠定产业基础。通过林权合理流转,适度扩大规模,依法重新明晰和落实租赁期内森林资源所有权、使用权,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高质量、高规格、高起点、大规模地建设产业基地,依法保护林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林业生产经营秩序。近两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建设40万亩纤维林基地目标,通过县林业局的牵头协调,各乡(镇)配合,完成流转建丰公司林地18万亩,林业种植大户流转8万亩,为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做大做强林产工业

积极转变林产工业发展思路,实现由单一林产品加工向以市场化、低消耗、高效益规模经营发展。

一是严格遵循“总量控制,扶优扶强”的原则,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我县原有林产品加工、木材经营单位94个,大多数生产设备差、资源消耗大、利用率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加之“5.12”地震灾后农房重建的巨大木材需求量,使我县资源保护面临严重挑战。为有效缓解加工利用和资源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县上对木材加工利用进行了规划布局,进一步规范木材经营、加工行为,鼓励扩大经营规模。

二是加大林产工业招商引资力度,带动产业发展。实现林业产业化快速发展的关键是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因为只有龙头企业才能把生产和加工组合起来,把农民和市场联结起来,促使农村经济结构由林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变,农村产业化向工业化迈进,最终实现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目标。2007年我县引进了全市规模大、全省也排名前列的林产 加工企业——绵阳建丰林产有限公司,该公司是西南地区最具规模的专业化生产、销售中密度纤维板、印刷装饰纸、浸渍胶膜纸的材料制造商之一,同时经营速生丰产工业原料林。从建厂至今已在我县投资近4亿元,建成了年产20万立方米的中纤板生产线,年产5万吨甲醛工程项目10月份投产、年产600万平方米强化地板生产线,可为农户带来420万元务工收入,实实在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在此基础上,公司加快了二期项目的实施,主要内容有:热能中心、2000万㎡浸胶纸生产线、1200万㎡压贴生产线、堆料场、纤维林地建设配套苗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一、二期项目可实现年工业产值12亿元,利税2亿元,提供1500以上人员就业,带动老百姓年增收300元以上。绵阳新瑞木业公司是我县2007年扶持发展起来的实木加工及家具制造企业,已建成板材生产和实木家具生产线各两条,年产值达4000万元,创税220万元以上。公司的生产原料是柏木,为了有充足的原料基地,现已通过流转购买了5000多亩林地作为原料基地,并将逐年采伐更新,在采伐更新中可带动当地老百姓增收200元以上。这些企业的引进对调整我县林产品结构,提升林产工业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

(五)大力开发森林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新兴的“生态工业”和“朝阳产业”,也是一个综合带动效应很强的产业。近年来按照“旅游兴县”的要求,我县立足资源优势,发展生态旅游,强化核心景点打造,初步形成了核心旅游品牌,林业资源逐步转化为旅游资源,对县域经济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一是围绕七曲山古柏自然保护区和AAAA级风景区——七曲山森林公园积极开发森林观光旅游与汉唐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和科考等 相结合的精品旅游线路。近年平均每年接待游客100多万人,旅游直接收入3400多万元。二是依托生态建设成果发展休闲农家旅游。通过近几年的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我县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县城周边乡村纷纷以休闲山庄、农家乐为载体兴办休闲农家旅游,全县现已发展农家乐36家,实现农家生态旅游收入1000多万元。

三、推动全县退耕还林和林业产为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扎实抓好退耕还林工作

一是深化认识,把握机遇。国家完善退耕还林政策,既是巩固建设成果、解决退耕农户长远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发展后续产业、加快贫困山区退耕农户脱贫致富的重大机遇。我县需要巩固的退耕地还林面积4.2万亩,专项资金总额8033.7亿元,专项规划涉及22乡镇32766户87162人。实施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规划各建设项目,直接涉及党和国家对广大退耕农户惠民政策能否落到实处,涉及广大退耕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涉及退耕还林成果能否稳得住、不反弹,涉及退耕还林工程区的社会稳定,政策性强,责任重大。要认真学习领会国务院《通知》精神,准确把握当前退耕还林新的形势和任务,统一思想,调整思路,抓住机遇,用好用足政策,扎扎实实做好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工作。

二是开展政策宣传,加强技术培训。落实退耕还林政策是一项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任务,要开展退耕还林十年看成效主题宣传活动,继续在梓潼电视台开办专板宣传退耕还林政策专栏,在县电视台、政务网开展系列宣传报道,通过印制、发放宣传品等多种形式,将国家延长补助期限、补助方式、补助标准和退耕农户的责任传播到村村寨寨、千家万 户,使完善后的政策措施家喻户晓。针对工程建设主体是广大退耕农户的特点,采取集中讲授、现场示范、参观等方式,加强对退耕还林技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退耕农户经营管理能力。

三是规范项目建设,实施好专项规划。一要抓紧编制实施方案。要根据省市下达的任务,编制实施方案,重点是要明确产业发展思路,重点布局区域,提出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二要抓实作业设计。作业设计要以退耕还林集中区为重点,覆盖一定比例的退耕农户,落实到山头地块和退耕农户。三要规范农村能源项目建设。坚持技术规范、综合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管理办法和标准,逐村调研,逐户设计,统一施工;实行标准化和专业化施工,施工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要因地制宜地引导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猪沼果”和“五配套”等生态家园模式建设,推广沼气综合利用技术,确保农村能源建设取得综合效益。四要严格执行统计报告制度。要定期报送项目建设进度报表和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及时准确地反馈建设项目动态,认真总结项目建设中取得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四是大力发展后续产业,促进退耕农户增收。以国家完善补助政策、配套安排巩固成果专项资金为契机,以“增收富民”、“兴林富民”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优化树种、更新品种,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采取林药、林茶、林桑、林草、林菜间作,矮杆农作物套种等方式,促进退耕农户加强抚育管护,提高退耕还林地的林分质量和土地利用率,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户增收。并带动种植、养殖、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进后续产业基地建设,逐步形成 产业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的良好运作机制,实现巩固成果与产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五是抓好阶段性验收,及时兑现政策补助。对补助到期和即将到期的退耕地保存面积和质量,逐一进行检查验收,并对合同签订、政策兑现、确权发证、抚育管理、档案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自查,为兑现政策、加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对因灾受损、征占用林地等造成面积不足的,采取措施,重新落实地块和农户,补足造林面积;对质量不合格的面积,指导农户及时补植补造,做到地块落实、面积真实、质量合格。同时,根据阶段验收结果,及时足额兑现原有补助和延长期政策补助,确保政策补助落实到位。

六是精心组织,圆满完成造林任务。紧紧抓住继续实施荒山荒地造林的机遇,结合全县特色经济林、木本油料等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建设,突出发展核桃、竹子、茶等特色经济林,加快林产业发展。同时,要总结推广成功的造林模式,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和成效。及时落实任务,编制作业设计,确保全面完成造林任务。

七是强化监督,做好信访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证的原则,在任务安排、政策兑现、检查验收等关键环节公开、透明,特别是任务安排要通过村民委员会集体讨论,张榜公示的程序,从源头上遏制问题的发生。认真做好涉及工程建设的群众来信、来访及案件办理工作,耐心细致地做好政策宣传和解释工作。强化责任追究,严厉查处严重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对发生问题的地方,依据法律法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是加强工程管理,巩固建设成效。一要强化补植补造。根据县级自查和阶段性验收结果,指导农户结合补植补造调 整或配臵经济价值高的树种,确保退耕还林促进农户增收。二要落实管护责任。通过签订合同、检查验收、兑现政策和确权发证等工作,落实退耕农户的责任和权益,将补助政策与退耕还林管护成效挂钩,促进退耕农户加强管护,确保造林质量。三要加强档案建设和管理。加强工程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保证退耕还林工程档案的完整收集、规范整理和安全保管。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推进退耕还林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全面提高全县退耕还林档案信息管理水平和效率。四要加快林权证发放工作。结合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退耕还林地和荒山荒地造林地确权发证工作,切实维护退耕农户合法权益。同时,要依法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调整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杜绝“一地两证”现象。五要开展效益监测工作。继续加强退耕还林地区工程建设效益监测,为科学评价生态、社会及经济效益状况提供基础依据。六是加强基层退耕办管理能力建设。健全机构,充实人员,提高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管理能力,履行管理、指导职责,发挥协调、服务功能,切实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作。

(二)大力发展林业产业

一是继续深化林业改革。全力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推进配套改革,建立并完善林业管理服务、林业投资融资等体系。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加快全社会办林业进程。

二是强化资源保护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和凭证运输制度。加强林地保护和管理。护林防火和有害生物防治实行群防群治。坚持依法治林,严厉打击各类森林违法犯罪行为。

三是加大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兴建以杨树、桤 木、桉树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和以核桃、枣子、柚子、香桂为主的特色经果林基地,不断完善科学营林长效管理机制,普及应用林业实用技术,提高科技成果的贡献率和转化率。扶持有发展潜力的企业,推广新工艺,引进新设计,拓宽销售渠道,在巩固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将产品向更广大地区幅射。充分利用我县丰富的森林旅游资源,抓好森林旅游开发,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使其成为农村经济新的亮点。

四是以科技兴林支撑发展。一要引进优良品种。尽快选育一批最适宜梓潼自然条件和产业发展需要的优良品种,并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现有低产、低效林实施改造,大幅提高产品产量。二要强化技术推广。认真开展技术培训,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和引领作用,特别要注重加强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特色经果林等丰产高产技术部与经营管模式的集成和推广运用,不断提高产业基地的经营水平和效益。三要提升装备水平。加强林产加工业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换代,提高企业对小径村、木材在“三剩物”的加工利用率,要进一步加强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

五是切实提高林业服务能力。加强机关作风管理和效能建设,全力建设服务型机关。加强木材源头监督检查力度,保障流通顺畅,依法监督检查木材、苗木和野生动物运输。加强林业产业协会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专业化合作组织,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格局。全面落实林业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充分调动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林业建设。加强林业队伍建设,为林业产业快速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第三篇: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关于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汇报材料

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是国家实施的六大林业工程之一,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的生态工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对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自2008年起,西秀区开始承担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截至2010年底,全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65519亩,其中后续产业8332亩;能源建设薪炭林1550亩;补栽补植55637亩;基本农田机耕道13公里、灌溉渠道19.05公里。共涉及蔡官镇、轿子山镇、双堡镇、东屯乡、鸡场乡、岩腊乡、华西办等17个乡(镇)、办。为使农民巩固退耕还林后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推动农业经济结构向粮、经、林、果、草、畜等多元结构发展,延伸产业链,亟待对西秀区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对策进行深入探索。

一、全区巩固退耕还林建设产业现状

(一)主要应用树种。在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中主要应用了21个树种,分别为:经济林树种——李、梨、桃、核桃、无花果、无籽刺梨、黄柏、茶(福鼎大白);用材林树种——楠竹、楸树、马尾松、杉木;薪炭林树种——马尾松、柳杉、桦木、刺槐;补栽补植——李、梨、桃、无籽刺梨、马尾松、杉木、柳杉、滇柏、藏柏、黄柏、桉树、椿树、楸树、女贞、旱莲。

(二)工程布局。在工程布局上,以中山陡坡和次耕地为主,以平缓耕地为辅。在树种选择上,遵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相对集中、优质高效的原则。在全区17个乡(镇)办分布上,依托现有生物资源和土壤特性以农户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为主,找准主导树种,统一规划,相对集中,实行区域化布局,以利于实现产品的商品化。

(三)退耕户退耕后收入。经果林进入盛果期后,栽植成功后的退耕户带来一定的收益重要产业,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二、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全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统一规划。在工程实施之初,各方对退耕还林的意义认识不到位,个别工程乡(镇)办未能从调整农业结构,培育后续产业,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高度规划主导树种,工程布局相对分散;市级部门未能及时地对发展全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与布局规划。

(二)大户企业少、规模小、实力弱。实力强、辐射面广、联系千家万户的外向型龙头林果企业较少;产业化链条短、加工业滞后,缺乏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品,综合效益不高。

(三)山区乡镇市场体系建设不完善。市场设施和服务手段落后,信息体系建设滞后;组织发展缓慢、规模小、作用弱;容量大、辐射面广、在市区内有影响的涉林产品大市场较少。

三、发展巩固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思路和重点

(一)发展思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立足现有林业资源,突出区域特色,围绕主导树种,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产业优势,把政策机遇转化为发展机遇和经济腾飞机遇。在全区重点发展干、鲜果经济林基地,稳定经济林面积,控产提质、调整品种结构。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多元化投资、市场化营销,进而形成产供销、贸工林紧密结合的生产经营体制。重点扶持一批大户企业与示范基地,培育大型、较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发展绿色产业,打造名牌,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促

进全区林业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

(二)发展重点

——大力发展无公害干鲜果品。基于全区的气候、地理和资源特点,发挥西秀区果品生产与经销大户企业的带动能力,把目前优势干鲜果品的生产进一步向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方向发展,创出品牌,提高档次,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林板加工业进一步壮大。在我区加快速生林基地建设,使用材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依托造板厂、木材市场等企业与市场的消化和集散功能,为林板加工业及林纸一体化生产提供可持续的原材料。

——药材种植业稳步发展。依托大型药制厂的消化能力,在工程区传统药材种植区大力发展林药间作模式,扩大中药材种植面积,既可维护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又可增加退耕户的经济收益。

——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结合巩固退耕还林,通过招商引资,制订优惠政策,开发山区生态旅游景区及观光果园的建设,进而带动工程区第三产业的发展。——积极组织劳务输出。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部分农民将从繁重的土地劳动中解脱出来。积极引导农村尤其是山区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向第二、三产业转移,拓宽其就业渠道,增加劳务收入。

四、后续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一)落实政策,加快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国家已出台退耕还林的优惠政策,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多项优惠政策。通过执行退耕还林补助政策,落实扶持产业化发展的奖励政策、税收政策、土地使用政策、人事管理政策等,鼓励和支持个体、集体、企业法人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使相关企业和个人得到确确实实的发展,从而加快全市退耕还林后续产业的发展步伐。

(二)壮大基地,培植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主导产业。基地是大户企业的依托,是产业化的基础。一是抓好示范基地,发挥孵化器作用,把广大农民户的注意力转到提高林产品质量和优化品种结构上;二是抓好生产基地,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林产品,大力发展专业户、专业村、专业乡,逐步形成“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创新机制,增强林业产业化经营活力。在建设机制上,通过大户治理、联户或股份合作、此退彼还、先集中开发再拍卖到户等机制,使退耕还林荒山荒地造林重点向大户转移,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在利益调节机制上,一方面引导龙头企业以合同契约为纽带,确定产品保底收购价,使产销行为由松散的、随意的组合变为紧密正规的联结形式。在投入机制上,优化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加大财政导向资金扶持力度,大力支持非公有制林业参与退耕还林和产业化经营。

(四)扶持大户,增强林业产业化经营实力。大户企业是连接市场与农户的纽带。对现有大户企业,一手抓技术改选,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档次;一手抓基地建设,真正实现贸工林一体化经营。在经营策略上,一要鼓励高、中、初级形式的大户一齐上,粗放与集约经营相结合;二要从适销对路的初、中级产品入手,循序渐进,滚动发展;三要着重经营具区域特色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

(五)培育市场,加快产品转化为商品的流通效率。市场是流通的载体,是产业化经营的生命线。以农贸市场为依托,加快林产品初级市场建设;在林果产品主产、主销区及自然形成的集散地,高标准、高起点地建立开放度大、辐射面广、吞吐能力强的批发市场,同时完善市场信息体系、网络体系和流通基础设施。在开发产品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培育技术、信息、土地、劳务等生产要素市场;通过兴办果花节、林产品交易会、景区要道矗立广告牌等活动与方式积极扩大宣

传,提高产品知名度。

(六)科教兴林,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一是在林产品生产、加工、贮藏的各环节上,大力推广林业科技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提高林产品质量,加速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二是引导农民把握今后绿色食品的生产趋势,重点推广无公害栽培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积极发展林果产品的精、深加工,争创名牌,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三是技术人员要加强退耕还林的工程管理,加大生产过程的技术培训与服务力度,提高农民素质,保护退耕还林成果,从而使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得到规范、有序、高效的发展。

第四篇:珙县观斗苗族乡人民政府关于转发《珙县人民政府关于巩固退耕

观府发〔2007〕57号 签发人:熊宗琪

珙县观斗苗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转发《珙县人民政府关于巩固退耕 还林工程成果的工作意见》的通知

各村民委员会、乡级有关部门:

现将珙县人政府《关于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工作意见》转发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珙县人民政府关于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的工作意见》

珙县观斗苗族乡人民政府 二00七年十月十七日

主题词:退耕还林

巩固

意见

转发

通知

抄送:县府办、县林业局

观斗苗族乡党政办

2007年10月17日

观斗苗族乡退耕还林工程整改

根据《退耕还林条例》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为巩固退耕还林工程成果,实现“退得下,稳得住、能致富、不反弹、见成效”的目标,在全乡开展退耕还林工程整改工作,为保证整改工作的顺利实施,整改落实到位,明确责任,乡人民政府和

村签订整改责任书如下:

一、各村必须要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退耕还林整改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服务群众为宗旨,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抓好退耕还林整改工作。

二、要大力宣传《退耕还林条例》和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使人民群众对退耕还林整改工作有进一步的认识,组织群众进行每年两次的抚育,增加农民群众的履约意识。

三、各村以村主任为责任人,支部书记作监督人,各社社长协助,将整改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头。

四、各村要对整改工作进行积极的组织、协调,负责将各村退耕还林工程损失面积补造,造林成效(保存)率差、成效差、林粮间种、复耕、经济林的管理不到位,幼林抚育不到位,管护不落实,政策兑现不落实等问题的整改落实到位。

五、退耕还林工程整改范围是1999年——2006年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补造补植面积

亩。

六、退耕还林工程整改时间,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3月31日之前全面结束整改工作。

七、对不按时按质完成整改的,将通报批评,并限期完成整改任务,对弄虚作假、失职、渎职等行为,将从严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八、本责任书一式两份,由乡人民政府和各村民委员会各执一份。

观斗苗族乡人民政府

村民委员会 代表:

代表:

二00七年九月

观斗苗族乡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2007—2010年)

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和各项相关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确保全乡天保工程各项任务的全面完成并达到质量要求,乡人民政府决定与

村民委会员签订天保工程目标责任书,把工程建设纳入目标管理,作为考核内容。

一、落实好领导和责任制。按上级要求,村民委员会对本地区的森林管护工作全面负责,成立领导小组,村主任为责任人,支部书记为监督人,各社社长协助,将天保工程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二、依法管理好现有森林。全村森林管护面积

亩,全面落实森林管护责任制,把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头和山头地块,明确森林管护人员的职责和权利,坚持依法治林坚决制止滥伐林木、乱捕猎野生动物、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和乱滥占林地等违法行为;强化野外火源管理,严防森林火灾发生,强化有害生物防治工作;严格执行采伐限额;对验收合格的生态公益林地块,加强管护,确保成林覆盖。

三、保质保量完成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全面完成上级下达的公益林建设任务,质量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顺利通过国家和省、市的检查验收,对已实施的公益林建设加强管护,确保成效。

四、进一步推进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按照《四川省林业产业发展纲要》要求,《宜宾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及《珙县林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推进天保工程后续产业发展,增加林农收入。

五、奖励和处罚。在天保工程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乡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凡因不负责任,玩忽职守致使工程建设中发生毁林、造林质量事故,出现违纪违规使用资金或造成重大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本责任书一式两份,乡人政府、村民委员会各执一份。

七、本责任书一签四年,即2007年—2010年。观斗苗族乡人民政府

村委员会 负责人签字:

责任人签字:

二00七年元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巩固退耕还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自查情况及整改报告

留坝县2008年-2009年巩固退耕还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自查情况及整改报告

市发改委、财政局、农业局:

根据省发改委等五部门《关于做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规划实施工作的意见》(陕发改农经[2009]1447号)精神,我局抽调专人按照文件要求,对全县退耕还林户的能源建设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认真的自查和整改工作,现将自查情况和落实整改方案报告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我县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从2008年开始实施,按照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和建设要求,我局严格按照项目投资计划的内容,制定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能源建设工作。截止目前已在全县9个乡镇建成户用沼气575口,节柴灶51口、太阳灶33台。

二、项目建设内容和工程质量情况。

户用沼气建设项目实施以“一池二改”为工程建设标准,按照批复及施工图的要求进行施工,并抓好工程质量建设。在建池过程中强化“二改”工作,建池做到严把“七关”,即挖坑关、池型关、选材关、浇注关、粉刷关、投料启动关、设备安装关,每道工序验收由县能源办统一组织开展,发现有未按标准施工的一律返工,做到前一道工序不合格,后一道工序不施工。由于我们建立有严格的质量自查制度,施工队伍技术力量雄厚,工程质量监督到位,确保了工程质量。在这次自查工作中,全县的“三改’’完成率基本达到了100%,沼气池使用率达到75%。

截止2010年10月,我们已在户用沼气数量相对集中的武关驿镇、江口镇、马道镇、火烧店乡、玉皇庙乡建成了五个村级服务网点,切实解决了农户在沼气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在缺乏薪柴资源的城关镇建设完成节柴灶51口。在武关驿镇建设太阳灶33台,该项目建设质量符合标准,项目实施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农户基本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的双统一。

三、项目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

自2008年-2009年我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共完成3个农村沼气项目,总投资 149.6万元,涉及中央资金57.8万元。其中:农村户用沼气项目1个,总投资128.5万元,涉及中央资金45元;乡村服务网点项目4个,总投资21.1万元,涉及中央资金12.8万元。我局按照《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陕西省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实施细则》和《陕西省沼气项目验收办法》的要求,就项目监管和资金监管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加强资金规范化管理,保障了资金运行安全,县能源办建立了资金专户,统一实行报账制度,随时接受财政和审计部门的监督,确保了国家补助资金足额补贴到农户,农民自筹资金根据农户经济条件及生活现状,结合“三改”标准进行筹资。在资金管理上我们采取了严格的管理措施,加大了监管力度,做到了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专帐管理,未发生截留、挪用、滞留项目资金问题。

四、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2006年我县成立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法人代表由县农业局局长担任,下设办公室于县农机管理理站,全面负责我县农村能源建设的实施工作,项目建设所需的水泥、石子、砂子、钢材、进出料管等主要建筑材料,由能源办统一制定标准,按照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有关规定,统一招标采购,保证了用材质量。我县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实行计划归口、统一管理、分工负责、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农业局对项目的实施实行统一管理,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工程监管、日常检查、按时提供上报材料和统计数据,县农村能源办公室负责全县技术员、建设材料的调配,对项目建设质量负责任,并按照上级下达的项目投资计划做好项目组织实施、技术指导、技术培训,建立业务档案、竣工验收准备和建设管理等工作。

五、项目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调查中,有关发展农村能源带来的好处可以说是不绝于耳,但同时我们也发现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是项目区宣传发动难度大。虽然我们三番五次到项目区开展宣传动员工作,但农户的建设积极性普遍不高。从2008年4月份开始,我们多次深入项目区,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但群众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二是农户沼气使用率低,在这次调查的575户沼气用户中,闲置不用的户数达一百多户,即使已经使用的400多户中也还有—部分是偶尔使用。这样算来,我县的户用沼气实际使用率为70%左右。因此可见,我县的沼气池使用率较低。

三是项目区情况发生了变化,劳动力缺乏。由于项目区大部分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在家留守的多半是“老、弱、病、残”,项目建设所需劳动力缺乏,影响项目建设进度。

四是受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和农村常住人口递减因素影响,农户及沼气发酵原料养猪数量减少,沼气池原料明显不足,沼气使用率降低;另一方面沼气池的正常使用关键是“三分建池、七分管理”,平时要做到勤进料,勤出料,才能保证正常运转。近年来,在家留守的老人与孩子,无力对沼气池进行日常维护,而产气量又不能维持农产正常生活,导致部分已建好的沼气存在半用和停用现象,使新能源的使用率受到影响。

五是随着农村电网改造项目的实施,炊事用具电器化日趋明显,老百姓认为用电方便快捷,加上我们山区县薪柴资源丰富,许多群众怕麻烦,对有问题的沼气不重视,使所建项目没有实现初衷。

六是受物价上涨影响,项目建设投入成本加大,增加了项目建设支出。近两年物价上涨较大,材料价格、技工工资普遍上涨,由于项目区群众的经济基础都十分薄弱,投入十分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六、整改方案

留坝县的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建设项目开展难度大,任务重,因此,我局将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工作,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项目实施。再次召开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加大项目建设推进力度。根据目前的严峻形势,立即召集项目乡镇负责同志,商讨对策,安排部署落实项目区沼气建设相关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一项惠及农村千家万户的事业做好。

二是强化项目鉴定管理,规范资金使用,严格执行农业部《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管理办法》、《农村沼气建设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和《陕西省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的规定开展工作。

三是争取解决缺少能源建设工作经费问题,想方设法安排必须的经费,使工作人员全身心身心投入到项目实施工作。

四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农村能源建设为发展农村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激发农民自觉管理、使用好沼气的积极性,确保我县的农村能源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圆满完成,切实让这一惠民政策落实到实处。

下载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西秀区巩固退耕海林总体规划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方案

    校舍安全工程总体规划方案 为保证校舍安全工程顺利实施,保障师生生命安全,促进学校发展,根据我市实际和今后发展需要,特编制本规划。 一、学校概况 故城县南王庄小学位于衡水市......

    海林局“学建创”及“树典型”方案(范文)

    关于印发《海林市交通局 开展“三学四建一创”及“学先进、树典型” 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局属各单位: 现将《海林市交通局开展“三学四建一创”及“学先进、树典型”活动......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海林)

    《走进春节》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社会调查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2、学会调查、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培养......

    旅游总体规划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施工方案编制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编制依据 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设计、相关的技术标准等。2、工程概况(分部、分项)及特点 包括:该分部、分项工程的建筑和结构概况,对其特点......

    县实小总体规划初步方案

    高淳县实验小学改扩建工程方案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概况 高淳县实验小学的前身是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的高淳县学堂,办学历史悠久,校址座落于县城淳溪镇学山,学校地有占地面积 335......

    XXX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XXX校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方案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办特色鲜明的长岗名校、提高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培养学会做人,做一个有良知的人,......

    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

    贵安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形成 http://.cn12-04-15 08:43金黔在线-贵州日报金黔在线讯 4月13日,记者从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举行的“加快贵安新区建设银证座谈会”上获悉,《贵安新区......

    巩固军训成果方案

    XXXXXXX “发扬军训精神,巩固军训成果”活 动 方 案XXXXXX二〇一一年九月XXXXXX 发扬军训精神,巩固军训成果活动方案参加国防军事训练活动后的学生,第一次体验了远离家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