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甘政办发〔2004〕64号)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4〕64号 【发布日期】2004-05-27 【生效日期】2004-05-2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法律图书馆新法规速递
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
(甘政办发〔2004〕64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各部门:
省教育厅、省编办、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民政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建设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物价局、省政府妇儿工委、省妇联关于《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五月二十七日
甘肃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
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快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努力实现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巩固“普九”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重视幼儿教育,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切实把《指导意见》中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完成好。
2、今后4年(2004-2007年)我省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逐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到2007年,全省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4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市(州、地)所在城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取消学前班;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经济发展水平较好的县(市、区)达到8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以上;力争每个乡(镇)建一所乡中心幼儿园,并积极发展村办幼儿园;7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0%以上;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以上;大多数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完善管理体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省、市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进行复核审验,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
4、各市(州、地)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4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相关政策,积极扶持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工作。
5、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制定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6、各级卫生、财政、物价、建设、民政、劳动保障、编制、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等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积极协调配合,履行各自职责,共同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公安部门要做好幼儿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三、保障投入,规范办园行为
7、各级政府要在城市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比例的幼儿教育发展经费,用于培训教师、改善办园条件、表彰奖励及补充幼儿园正常经费的不足等。乡(镇)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员会要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和支持农村幼教事业的发展。财政拨给幼教事业的经费要保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挪用,也不得以各种理由向幼儿园摊派各种费用。
8、各级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的投入,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更不得对幼儿园的收费进行统筹挪用。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教育厅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富余的教育资源优先用于发展幼儿教育。鼓励发展民办(股份制)幼儿教育。
9、幼儿教育成本应合理分担,逐步实行按运行成本收费的方式,建立“优质优价,按类收费”的机制。幼儿园收费标准由省教育厅会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审核并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的收费标准可参照当地同类级别幼儿园收费标准执行。
10、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各种兴趣班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未经教育部门审批、登记、注册和未取得办园许可证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1、幼儿师范院校要根据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和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确定招生规模,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和教研活动。
12、各级教育部门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制定幼儿教师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
13、要严格执行《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禁聘用不具备教师资格的人员担任幼儿教师。教师聘用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平等竞争、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要将师德修养教育和教学工作实绩作为选聘教师和确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主要依据。
14、积极推行园长持证上岗和聘任制。坚持把公开选拔、平等竞争、择优聘任作为选拔任用园长的主要方式。幼儿园园长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较高的业务水平。园长应具有中级以上教师职务,有5年以上幼儿教育工作经历。要保障教职工对园长选拔任用工作的参与权和监督权,并努力提高社区和幼儿家长的参与程度。园长实行任期制,对考核不合格或严重失职、渎职者,应及时予以解聘或撤职。
15、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16、开展以新理念、新知识、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
五、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7、各级各类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首位。加强幼儿教育教研工作,摆脱“保姆式”和“小学化”的教育模式,大力弘扬科学育儿方法,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8、各市(州、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合理布局的原则,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省教育厅要制定《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开展示范性幼儿园的评估工作。
19、示范性幼儿园要充分发挥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六、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0、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和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要将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
21、建立和完善幼儿教育督导评估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省教育厅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公办幼儿园变卖、出售等情况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并将督导评估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
22、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各级政府要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幼儿教师和幼教工作者予以表彰奖励,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关心支持幼儿教育的良好氛围。
省教育厅
省编办
省发改委
省财政厅
省民政厅
省劳动保障厅
省建设厅
省卫生厅 省公安厅
省物价局
省政府妇儿工委
省妇联
二○○四年三月二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计委 民政部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建设部 卫生部 国务
院妇儿工委 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一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fi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国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 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 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三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三月四日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国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一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一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冒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国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国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开了会怎样?)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汪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_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四篇:2、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
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中央在甘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和《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精神,现就我省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明确发展责任,加快学前教育科学发展
(一)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以对祖国、对民族、对下一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与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内容,抢抓机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各类学前教育工程项目,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发展。
(二)发展学前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原则,把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
幼儿园的建设,落实学前教育经费,统筹管理城乡各类学前教育机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承担发展农村和社区学前教育的责任,负责建设并办好区域内公办幼儿园,积极筹措办园经费,努力改善办园条件,加强幼儿园周边环境治理,规范管理区域内各类幼儿园。
(六)加强学前教育体系建设。把学前教育纳入城镇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根据人口规模和城乡差异合理规划幼儿园布局,适龄儿童逐步实现就近入园。把城镇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扩大城市学前教育资源的重要渠道。已建城镇小区没有配套幼儿园的,应根据居住区规划和居住人口规模,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在规定期限内未配套建设的小区以缴纳补偿金作为惩罚机制。新建住宅小区在规划、用地、审批和验收等各个环节落实国家有关配套幼儿园建设政策,保证1000户以下的新建住宅小区建设一所规模为3个班的幼儿园,1000户以上的新建住宅小区建设一所规模至少为6个班的幼儿园。未按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的住宅小区规划各级责任部门一律不予审批,违反规定予以追究责任。
(七)完善办园成本合理分担机制。政府、社会举办者和幼儿家庭共同承担幼儿培养成本。公办幼儿园根据办学综合成本、社会承受能力、办学类别和层次,坚持优质优价原则,由价格、教育、财政部门确定收费标准。民办幼儿园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生均培养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并报物价、教育、财政部门备案核准后执行。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幼儿园收费标准参照政府举办的公办幼儿园执行。
(八)优化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全省所有学前教育机构,不
通过保证合理用地、减免税费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办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民办幼儿园提供公益性、普惠性、特色化服务,保证适龄儿童多样化选择。创新公办、民办幼儿园协同发展机制,组织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开展多形式的结对帮扶活动,帮助薄弱民办幼儿园提高保教质量和办园水平。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监督管理、评估指导、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同等对待。
(十二)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改善办学条件扩大优质资源,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创建一批示范性骨干幼儿园,使省、市级示范幼儿园分别由幼儿园总数的1%和4%提高到5%和10%,有效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加强优质园创建工作指导,以县(市、区)为单位制订实施创建规划,省、市教育部门定期开展优质示范园的评估指导督查工作,充分发挥优质示范园的辐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园园通”工程,搭建全省学前教育信息交流平台,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信息化管理水平。
四、完善补充机制,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十三)严格按岗位设置标准配备幼儿园教师。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教育、财政部门修订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教育部门根据学前教育发展需求,制订完善幼儿园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核定幼儿园岗位总量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对“十二五”期间新增的40万个幼儿园园位,按照每班两教一保的标准,配备专任教师2.66万名,保育员1.33万名。各地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办法,采取“培、招、转、聘”等
资福利待遇政策落实到位。公办幼儿园编外聘用教师和民办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依据幼儿园和聘用人员双方约定执行,其工资水平要高于当地企事业最低工资标准,其社保经费由幼儿园和个人按比例承担。完善幼儿教师专业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机制,把幼儿教师纳入各类评先评优范围,对优秀的园长和幼儿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民办幼儿园教师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方面享有公办幼儿园教师同等待遇。
五、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
(十七)用足用好国家省上各类项目资金。各地要充分利用中央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资金,结合本地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实施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4大类7个重点项目以及“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科学整合统筹各类学前教育工程项目,合理规划布局,避免出现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十八)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力度。各级政府要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每年新增教育经费要向学前教育倾斜。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在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中要占合理比例,未来五年要有明显提高。参照义务教育阶段经费保障机制,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省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资金,扶持农村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十九)多渠道筹措学前教育经费。面向社会发行即开型学前教育主题福利彩票,筹集学前教育专项资金。制定学前教育公益彩票发行和管理办法,建立学前教育福利彩票销售省、市、县三级网络和信息管理系统,凡购买学前教育福利彩票的个人,其子女在入园接受学前教育时,根据购买福利彩票的金额按比例予
接,规范办园行为,全面提高保教质量。严格审定规范使用幼儿教师教学指导用书和幼儿学习教材,建立幼儿园教学质量评估监管体系,切实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要加强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形成家园共育的良好环境。幼儿园要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促进形成有特色、有活力的园所文化。
(二十四)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和省一类幼儿园等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应发挥依法办园、规范办园、特色办园的表率和示范作用,发挥师资培训、对口帮扶、科学研究以及科学育儿理念传播的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调动并发挥市、县二级培训机构和省级示范幼儿园的作用。
(二十五)积极开展学前教育研究。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机构和教研队伍建设,深入开展保育教育科学研究,服务教育教学。要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学前教育教研网络,配备教研人员,开展制度化、经常性的区域学前教育教研活动、科学研究和专业指导,全面提升区域内教师整体素质和办园水平,以教科研促进保教质量提高。建立省级学前教育专家指导机制,完善决策、咨询和指导制度。健全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为0-3岁幼儿及其家庭提供优质早教服务。
(二十六)制定各类幼儿园办园标准。根据国家基本标准和社会对幼儿保教的不同需求,按省级示范园、省一类园、省二类园、省三类园及合格园等五类,制定全省幼儿园办园标准,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指导。修订完善省级示范园、省一类园评估指标体系,开展省级示范园和各类幼儿园创建达标活动,实施办园标准、改善办园条件、规范办园行为、提升办园质量。
七、强化安全责任,加强幼儿园安全工作
摩、实践演练等方式让幼儿掌握安全常识,学会基本的自我保护方法。将安全知识作为保教人员的必修专业知识,加强对幼儿园管理人员、保教人员、后勤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与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并严格考核学习结果。
八、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学前教育科学管理
(三十一)建立健全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工作发展。建立由省长挂帅,教育、机构编制、发改、财政、公安、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规划、物价、安监、妇联等部门参加的“甘肃省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事项,破解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
(三十二)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教育部门要完善政策,制定标准,加强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和科学指导。机构编制部门要结合发展实际合理确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发展改革部门要把学前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幼儿园建设发展。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制定支持学前教育的优惠政策。城乡建设和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城镇小区和新农村配套幼儿园的规划、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和技术职称(职务)评聘政策。价格、财政和教育等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加强幼儿园收费管理。综治、公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保卫工作的监督指导,整治、净化周边环境。卫生部门要监督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民政、工商、质检、安全生产监管、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根据职能分工,加强对幼儿园的指导和管理。妇联、残联等单位要积极开展对家庭教育、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城市社区
第五篇: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甘政办发[2009]68号)[推荐]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9]68号 【发布日期】2009-04-15 【生效日期】2009-04-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甘政办发[2009]68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现将《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四月十五日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目 录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省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2.2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2.3 各成员单位职责
2.4 信息联络员
分级标准
预测、预警
应急处置
5.1 信息报告
5.2 事件处置原则
5.3 应急响应
5.4 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5.5 相应预案终止
5.6 相关信息对外发布
后期处置
6.1 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6.2 损失评估
6.3 分析总结
6.4 改进措施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7.2 预案解释
7.3 预案实施
甘肃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总 则
1.1 编制目的 加强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尽快恢复铁路运输秩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畅通。
1.2 编制依据
依据《铁路法》、《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和调查处理条例》、《铁路技术管理规程》、《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救援规则》、《甘肃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兰州铁路安全监管办甘肃省辖区内国家铁路、合资铁路、地方铁路、专用铁路和铁路专用线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中断行车及其他影响铁路正常行车,需要实施应急救援的,均适用本预案。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逐级负责,应急有备,处置高效。
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省应急指挥部及职责
成立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省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全省铁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工作。由联系铁路运输工作的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政府联系铁路工作的副秘书长、兰州铁路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省安监局、省公安厅、省卫生厅等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
省应急指挥部主要负责辖区内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指挥、协调处理工作;辖区内发生重大及以上事故,在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的部门及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未到达事故现场前,负责前期组织、协调指挥应急救援工作;发生较大事故、一般事故,根据具体情况及时启动相应等级应急预案,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指挥各专业工作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开通与现场指挥部的应急通信系统,咨询有关专家,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具体实施方案,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2.2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及职责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兰州铁路局,办公室主任由兰州铁路局局长兼任。当发生Ⅰ级(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原则上设置在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指挥部各成员实行集中办公,统一协调和指挥处置工作。当发生Ⅱ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指挥场所设置在兰州铁路局,并由其协调省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共同做好应对和处置工作。
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主要负责与有关部门的协调、联系,落实省应急指挥部的安排部署;组织协调事故现场救援工作;对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总结并按时上报;对预案提出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负责制定预案演练计划,并组织协调预案演练工作。
2.3 各成员单位职责
兰州铁路局:负责发布救援命令和事故通报;组织成立现场指挥部,确定事故应急救援
具体实施方案,调集各种应急救援资源,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必要时协调事发地政府、当地驻军、武警部队提供支援;组织安排旅客疏散、转乘,采取措施恢复行车秩序,遇有超出本级应急救援处置能力时,及时向铁道部报告;组织事故处理后勤保障工作,向事故现场工作人员和滞留旅客提供必要食品,做好旅客安抚工作;组织做好伤亡人员亲属的通知、接待等工作。
省安监局: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工作,依法开展事故调查。
省公安厅:负责组织解救和疏散遇险人员,保护事故现场,维护现场治安秩序,必要时实施现场交通管制;进行现场勘察和调查取证,对事故现场遗留财物进行清点、登记并妥善保管;负责事故现场旅客、货物及沿线滞留列车的安全保卫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组织事故处理期间卫生救援、伤员转运和心理危机干预等工作。
2.4 信息联络员
各成员单位要确定1―2名联络员,负责相关事宜联络沟通、指令传达等工作,联络员变更要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报告。
分级标准
根据《铁路交通事故调查处理规则》规定,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Ⅰ级)、重大事故(Ⅱ级)、较大事故(Ⅲ级)、一般事故(Ⅳ级)4个等级。
Ⅰ级(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Ⅰ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30人以上死亡(含失踪);危及30人以上生命安全。
(2)造成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
(4)繁忙干线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5)繁忙干线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并中断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Ⅱ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Ⅱ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含失踪);危及10人以上、30人以下生命安全。
(2)造成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
(4)客运列车脱轨18辆以上。
(5)货运列车脱轨60辆以上。
(6)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7)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并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24小时以上或者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48小时以上。
Ⅲ级(较大)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Ⅲ级铁路交通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危及3人以上、10人以下生命安全。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
(4)客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18辆以下。
(5)货运列车脱轨6辆以上、60辆以下。
(6)中断繁忙干线铁路行车6小时以上。
(7)中断其他线路铁路行车10小时以上。
Ⅳ级(一般A类及B类)铁路交通事故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为Ⅳ级铁路交通事故:
一般A类事故:
A1.造成2人死亡。
A2.造成5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A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
A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1.繁忙干线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6小时以下;
2.其他线路双线之一线或单线行车中断6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双线行车中断3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
3.客运列车耽误本列4小时以上;
4.客运列车脱轨1辆;
5.客运列车中途摘车2辆以上;
6.客车报废1辆或大破2辆以上;
7.机车大破1台以上;
8.动车组中破1辆以上;
9.货运列车脱轨4辆以上、6辆以下。
一般B类事故:
B1.造成1人死亡。
B2.造成5人以下重伤。
B3.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
B4.列车及调车作业中发生冲突、脱轨、火灾、爆炸、相撞,造成下列后果之一的:
1.繁忙干线行车中断1小时以上;
2.其他线路行车中断2小时以上;
3.客运列车耽误本列1小时以上;
4.客运列车中途摘车1辆;
5.客车大破1辆;
6.机车中破1台;
7.货运列车脱轨2辆以上、4辆以下。
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预测、预警
兰州铁路局负责事故信息收集、核实和报告,同时预测事故发展趋势,发布安全预警信息,制订相应预防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应急处置
5.1 信息报告
兰州铁路局要将其监管职责范围内发生的较大及以上铁路交通事故及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省应急指挥部根据上报的信息,做出相应的安排部署。
5.1.1 信息报告原则
铁路交通事故信息要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逐级上报、及时准确的要求进行报送。
5.1.2 信息报告程序
发生铁路交通事故时,兰州铁路局要在2小时内向铁道部和省政府分别报告,同时组织开展先期处置工作。各接警单位、部门要按照工作权限、职责,及时向本系统、本行业的上一级单位报告。
5.1.3 信息报告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月、日、时、分)、地点、区间(站名、线名、公里、米)、线路条件、事故相关单位和人员。
(2)发生事故的列车种类、车次、机车
型号、部位、牵引辆数、吨数、计长及运行速度,关系人姓名,客车车辆配属单位,值乘人员所属单位。
(3)旅客人数,伤亡人数、性别、年龄以及救助情况,是否涉及境外人员伤亡等。
(4)货物品名、装载情况,易燃、易爆等危险货物情况。
(5)机车车辆脱轨辆数、线路设备损坏程度等情况。
(6)对铁路行车的影响情况。
(7)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发生后采取的措施及事故控制情况。
(8)应当立即报告的其他情况。
事故报告后,人员伤亡、脱轨辆数、设备损坏等情况发生变化时,应及时续报。
5.2 事件处置原则
反应迅速、专业对口、各方参与、相互配合,做到依法、快速、高效。
5.3 应急响应
当发生Ⅰ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并与铁道部协商制定处置铁路交通事故措施,必要时报请国务院成立国家铁路交通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进行处置。
当发生Ⅱ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同时与其他省区市进行协商制定处置措施,并将结果报告铁道部。
当发生Ⅲ级铁路交通事故时,兰州铁路局能够单独应对的,由其与所涉及的相关单位共同处置。需要跨部门协调应对处置的,由省应急指挥部召开紧急成员会议,启动本预案进行处置。
当发生Ⅳ级铁路交通事故时,由兰州铁路局根据铁道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置。
5.4 成员单位应急预案启动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在省应急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立即启动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在职责范围内开展处置工作,防止事故升级扩大。
5.5 相应预案终止
省应急指挥部根据铁路交通事故发展态势和处置情况,决定终止实施本预案。同时,各成员单位根据事故处置情况,决定终止本系
统应急预案,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
5.6 相关信息对外发布
根据处置铁路交通事故需要,实行新闻发布制度,由省应急指挥部指定新闻发言人,统一对外发布信息。未经授权,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采访或对外发布信息。
省应急指挥部协调各媒体,统一宣传口径,及时、准确报道事故有关情况,澄清事实,正确引导舆论。
后期处置
6.1 原因调查和责任追究
对玩忽职守、严重失职造成事故的责任人,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按照管理权限,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权限、职责对铁路交通事故进行全面调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6.2 损失评估
兰州铁路局负责对铁路交通事故中的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进行评估,并向省应急指挥部报告。
6.3 分析总结
铁路交通事故处置完毕,负责事故处置工作的成员单位应在处置工作完成后10个工作日内向省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基本情况、采取的措施、处置结果和防范措施。
6.4 改进措施
各成员单位要及时总结事故应急处置经验,汲取教训,并针对事件中暴露出的问题,寻找差距,堵塞漏洞,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办法。
附 则
7.1 预案修订
省应急指挥部要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完善本预案,并报省政府批准后实施。
7.2 预案解释
本预案由兰州铁路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由兰州铁路局负责解释。
7.3 预案实施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