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9: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发布单位】四川省

【发布文号】川办发[2004]14号 【发布日期】2004-04-20 【生效日期】2004-04-2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四川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04]14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3〕13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充分认识幼儿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明确新时期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提高我省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到2007年,我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1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

按照积极进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我省义务教育“新三片”的划分,其具体目标是:成都平原经济圈和其他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市、区),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已经实现“两基”的县(市、区),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2%,学前1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尚未实现“普九”的县,学前3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1年受教育率达到60%;50%以上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到2007年,全省建设200所左右省级示范幼儿园,每个县至少建设1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建设1所办园条件完备、办园水平较高的乡(镇)中心幼儿园。

二、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发展幼儿教育?

大力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县级政府办好公办幼儿园,乡(镇)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省、市级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直属幼儿园的建设和管理。各地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停发或减少幼儿教师工资,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经出售的要在2004年底前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报经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的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班)。?

各级财政在基础教育经费安排中要把公办幼儿园与普通中小学同等对待,统筹安排。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及县以上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和参加规定的社会保险,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乡(镇)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鼓励和支持部队、企事业单位办好幼儿园。企业改制、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管理;通过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扩大对外服务范围,激发活力,提高办园效益。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不改变幼儿园的用途。?

积极促进民办幼儿教育的发展。各地要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川府发〔2003〕43号),把民办幼儿教育纳入当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和人才,大力支持社会组织、个人举办民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享受社会公益事业的有关优惠政策,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各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地位。积极鼓励公办骨干示范性幼儿园通过联办、承办、办分园等办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各地要着力扶持一批办园方向端正、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民办幼儿园创建示范性幼儿园。?

大力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县(市、区)、乡(镇)政府要针对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实际,将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同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统筹进行,对村级幼儿园(班)合理布点,方便儿童就近入园。鼓励和支持农村集体举办幼儿园(班)、学前班、幼教点,村与村之间联合举办幼儿园(班)。拓展幼儿园(班)的服务功能,因地制宜发展季节性、半日制、定时制、游戏小组、巡回辅导站、亲子园等灵活多样的非正规早期教育形式,使散居农村儿童能受到较好的早期教育。?

三、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师范院校要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发挥其在培养优质师资、组织师资培训、研究幼教改革发展方向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计划地培养本、专科学历的幼儿教师,开办学前教育本科函授和研究生课程班,努力提高幼儿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水平。在5年内全省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提高到85%。

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教师资格准入制度。幼儿园实行园长负责制,推行教师聘任制。对不具备教师资格的幼儿教师应调离教师岗位。加强在职幼儿教师的培训工作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教育部和我省的有关规定,将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规划与管理。幼儿园要大力开展园本培训和日常教研活动,支持和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进行教育研究,切实建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园医师、保健员、保育员、炊事员必须参加卫生等相关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

切实保障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幼儿教师享有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公办幼儿教师的工资、社会保险等经费列支渠道与中小学教师相同,由县级财政部门统筹发放。各地要保障幼儿教师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合法权益。在特级教师、劳动模范评选中,应按幼儿教师总人数确定所占的相应比例。依法做好幼儿教师社会保障工作,将幼儿教师(含非公办教师)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参加社会保险。?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管理,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幼儿园要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原国家教委令第25号)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防止出现“小学化”倾向。努力改善幼儿园的办园条件,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促进儿童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建立幼儿园的评估分类定级制度,实行按等级收费,形成提高保教质量,推进幼儿园建设的激励机制。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促进社区、幼儿园、家长良性互动。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委员会的综合协调作用,动员并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中各种社会资源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形成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加强幼儿园教育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幼儿园重点的教育实验和科研课题须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备案,教研部门要切实加强指导。有条件的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要逐步配备幼儿英语教师,在游戏活动中开展英语学习。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幼儿园(学前班)使用的幼儿学习材料、活动的手工操作材料和音像资料必须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未经审定的不得使用。?

加强小学举办学前班的管理。大中城市和已实现“普九”的县(市、区)的城镇小学在2005年前不再招收学前班。农村小学举办的学前班要防止“小学化”倾向,不得使用小学一年级教材。?

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各级政府要将示范性幼儿园建设纳入本地区教育专业发展的总体规划,有计划地建设省、市、县各级示范性幼儿园。积极引导、扶持民办幼儿园争创示范性幼儿园。省级、市级示范性幼儿园分别由省级、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标准和组织评估认定。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审批程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对达到《四川省幼儿园办园基本要求(试行)》,具备举办条件的幼儿园,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颁发办园许可证,办理登记注册手续,民办幼儿园需同时颁发《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县(市、区)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向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

县级政府及教育部门要加大统筹规划和管理力度。要根据儿童数量、分布情况,对幼儿园园所、班点进行科学合理布局,规范建园。避免盲目随意设点造成恶性竞争。坚持办园基本条件,严格审批程序,定期复核审验。加强过程管理,业务指导,监督检查,规范办园行为,保证正确的办园方向。凡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注册手续的,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公安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五、加强领导,切实履行政府职责,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顺利进行?

坚持并完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省、市、县、乡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按照《指导意见》分级管理和分工负责的规定明确管理责任,履行政府职能。依法将幼儿教育纳入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规划和年度计划,纳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作为考核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儿童采取减免有关费用等措施提供接受早期教育的机会。?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好幼儿教育主管职能,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形成合力,推动幼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卫生部门要按照《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的规定》,制定并落实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规章制度,加强指导,规范管理,定期检查,与教育部门合作,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和资格审定;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规范幼儿园。幼儿园的规划设计方案由建设单位征得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后,报规划、建设管理部门审批。凡无配套的幼儿园规划不予审批。规划管理部门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建设过程的监督。小区配套的幼儿园系小区公用设施,属国有资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管理,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用途,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任何费用;公安部门要负责维护幼儿园周边交通安全、幼儿园接送车的审批、管理和周边治安环境的整治,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公安消防部门要配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幼儿教师进行消防安全培训,依法对幼儿园的消防安全工作进行监督,协同有关方面对幼儿园周边的消防安全环境进行专项治理;各级妇联要牵头指导家庭幼儿教育工作,积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

建立幼儿教育联席制度。市、县政府要按照《指导意见》建立由政府领导,教育部门牵头,妇儿工委协调,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要定期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为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制定优惠政策。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气、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幼儿园摊派费用和通过幼儿园向幼儿搭车收费。?

加强督导检查,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工资发放与社会保障等方面列入督导检查内容,定期开展督导评估工作,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督导检查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四月二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 中央编办 国家计委 民政部 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 建设部 卫生部 国务

院妇儿工委 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园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一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fi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国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园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园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 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 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导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三篇: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2003)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单位)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03〕1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三年三月四日

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中央编办国家计委民政部财政部

劳动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全国妇联

(二OO三年一月二十七日)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大中城市已基本满足了适龄儿童的入国需求;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通过灵活多样的形式,为越来越多的学龄前儿童提供了受教育机会;幼儿教育质量得到提高。但是,目前我国幼儿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与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不相适应;幼儿教育事业投入不足;一些地方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尚不到位,简单套用企业改制的作法,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甚至出售;有的地方幼儿教育管理力量薄弱。为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精神,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1.今后5年(2003-2007年)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是: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6岁儿童和家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今后5年,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是: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大中城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全面提高0一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按照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今后5年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工作规划。

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应达到90%;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普遍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50%,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80%。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尚未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县(市、区),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35%,学前一年儿童受教育率达到60%。大多数0-6岁儿童的家长及看护人员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

二、进一步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和机制,切实履行政府职责

3.坚持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国家制定有关幼儿教育的法规、方针、政策及发展规划;省级和地(市)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工作,统筹制定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并组织实施,积极扶持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工作;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县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幼儿教育的规划、布局调整、公办幼儿园的建设和各类幼儿园的管理,负责管理幼儿园园长、教师,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城市街道办事处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本辖区幼儿教育的发展计划,负责宣传科学育儿知识、指导家庭幼儿教育、提供活动场所和设备、设施,筹措经费,组织志愿者开展义务服务;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筹措经费,改善办园条件;要发挥村民自治组织在发展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和对家庭幼儿教育的指导。各级人民政府都有维护幼儿园的治安、安全和合法权益,动员和组织家长参与早期教育活动,指导家庭幼儿教育的责任。

4.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向有关部门提出对幼儿园收费标准的意见;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团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一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国务院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冒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管理办法。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根据生均培养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承受能力等情况提出对本地区公办幼儿园(班)最高和最低收费标准的意见,经同级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审核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民办幼儿园(班)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办学成本合理确定收费标准,报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各地区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低收入家庭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享有接受幼儿教育的机会。对社会福利机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机构的适龄儿童,要给予照顾,有关费用予以减免。

建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由当地政府统筹规划,利用各种资源安排,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也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以外的费用。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在研究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时,要统筹研究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要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5.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6.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保证幼儿教育经费投入,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经省级教育部门审核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7.积极鼓励和提倡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

8.加强对企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企事业单位转制后,可以继续举办幼儿园,也可将企事业单位办园资产整体无偿划拨,移交当地教育部门统筹管理;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益和活力。实施办园体制改革要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广大幼儿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保障、整体素质得到提高。

9.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负责审批各类幼儿园的举办资格、颁发办园许可证,并定期复核审验。价格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负责向已取得办国许可证并办理登记手续的幼儿园颁发收费许可证、提供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票据。未取得办国许可证和未办理登记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要采取有力措施取缔非法举办的幼儿园。

10.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另外收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等。(开了会怎样?)

四、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11.幼儿园要认真贯彻原国家教委《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摆脱„“保姆式”的教育模式,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幼儿教育渗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汪个体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12.幼儿园要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要鼓励教师立足教育实践,开展日常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素质。

教育部门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

13.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14.加强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合理布局,有计划地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_要在城乡各类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中扶持一批办学方向端正、管理严格、教育质量好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的幼儿园作为示范性幼儿园。

15.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省、地、县、乡各级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16.示范性幼儿园由省、地级教育部门组织评审认定。省级教育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示范性幼儿园的标准,并定期对示范性幼儿园进行指导、评估和审验,确保其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区幼儿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评审活动要简便和节俭,不要干扰地方政府和幼儿园的正常工作。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教师素质

17.提高幼儿师范院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根据幼儿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确定招生规模;结合幼儿教育改革的实际,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

18.制订幼儿教育师资培养、培训规划,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建设。要按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

19.要依据《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20.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六、加强领导,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

2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提高对发展幼儿教育的认识,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幼儿教育的科研工作,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一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把幼儿教育工作作为考核

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发展农村和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

2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及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也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

23.保证幼儿教育管理层层落实到位。要建立由教育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幼儿教育联席会议制度,通报、协调、解决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稳定健康发展。县级以上教育部门要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要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发挥其对乡(镇)幼儿教育的指导作用,乡(镇)幼儿保育、教育的业务指导由乡(镇)中心幼儿园园长负责。

24.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保证幼儿园(班)的公用事业费(煤、水、电、供热、房租等费用)按中小学的标准收缴、新建、改建、扩建幼儿园按照中小学校建设减免费用的有关规定减免相关费用。

25.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制度,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国务院教育部门要制定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省级人民政府要制定地方幼儿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标准,把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经费投入与筹措、幼儿教师待遇等列入各级政府教育督内容,积极开展对幼儿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专项督导检查。

各级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对各类幼儿园的保育、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督导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示,接受社会和家长的监督。

第四篇: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指导意见的通知

青政办〔2012〕276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十月十九日

—1—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

二○一二年十月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文件精神,加快我省体育产业发展,促进我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坚持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在加强体育公共服务、提高服务能力的同时,不断增加体育市场供给,努力向各族群众提供健康丰富的体育产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进一步规范体育市场秩序,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推动我省体育产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体育赛事及表演业、体育健身服务、体育旅游、体育彩票销售、体育培训为主的体育市场和产业体系,并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0.25%的份额,到2020年形成具有特色和一定规模的青海体育产业结构,力争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0.5%的份额。不断满足我省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多层次的体育需求,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做出新的贡献。

三、基本原则

(一)统筹协调原则。坚持统筹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管办分离,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同时,推进体育产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二)创新发展原则。坚持理念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方

—2—

式创新,着力丰富体育产业内涵,拓展体育相关产业链,打造体育产业品牌,逐步形成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

(三)分类指导原则。坚持从实际出发,分步实施,分类指导,推进城镇、农村、牧区体育产业各具特色,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示范带动原则。坚持打基础、抓项目,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我省体育产业由城镇向农牧区延伸拓展。

(五)科学管理原则。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整合体育产业资源,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在规范体育市场秩序的同时,切实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六)协作发展原则。坚持体育与文化、旅游的协作与融合,大力发展体育旅游、体育休闲,推动体育与文化、旅游的互动发展,丰富体育产业的内涵,不断提升体育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

四、发展重点

(一)创新发展具有高原特色的体育赛事及表演业。

——体育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引领作用。要创新思路和模式,做大做强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中国·青海高原世界杯攀岩赛、中国·青海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三大品牌赛事,为提升青海的影响力发挥重要作用。

——逐步发展和拓展徒步穿越柴达木、海东国际射箭大赛、尖扎“五彩神箭杯”国际民族射箭比赛、可可西里和三江源探险特别是群众性大规模徒步行走、户外露营大会、岗什卡登山滑雪旅游等活动,积极创造条件打造年宝玉则高原体育旅游精品基地。发展具有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特色体育旅游产业,形成以重大体育赛事观光为龙头,大众休闲健身、民族传统体育为基础的体育旅游项目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体育旅游产品,进一步优化体育旅游产品结构。

——挖掘、保护和推广赛马、赛牦牛、民族射箭、民族马术、民族摔跤、蹬棍、拉拔牛等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促进全省体育竞赛表演业的健康发展。

—3—

——2012年创办青海省体育赛事公司,条件成熟马上成立体育赛事股份制公司,争取5年内赛事完全市场化。

(二)稳步发展体育彩票业。

——在规范合理布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我省体育彩票的销售规模,加强销售渠道建设,积极探索新的体育彩票销售模式,努力实现全省体育彩票销售额稳步增长,不断提高体育彩票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争取在全国持续发行“环湖赛”体育彩票,扶持、研发新品种、新玩法,不断挖掘和丰富“环湖赛”体育彩票的文化内涵,为提高青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知名度发挥独特的作用。

——根据国务院《彩票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和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制度,为建立健康有序的体育彩票市场奠定法律基础,依法管理体育彩票销售工作。

——在2012年发行“三江源”主题体育彩票的基础上,2013年在长江、黄河流域省份发行“三江源”主题体育彩票,并积极争取将沿江、沿河地区发行的“三江源”主题体育彩票上缴国家的公益金全部用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

(三)培育发展户外运动探险旅游业。

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资源,积极开发户外探险运动项目,为促进体育旅游业的有机结合搭建平台,加强与旅游部门的深度合作,策划推出一批青海体育旅游精品路线,扩大体育旅游市场规模,提高效益。

——继续完善玉珠峰国家登山训练基地建设,充分发挥玉珠峰登山节的辐射作用,带动我省高山探险旅游业的发展。

——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北州门源县岗什卡登山滑雪旅游基地和果洛州阿尼玛卿雪峰登山旅游基地,开发高山滑雪、登山探险、攀冰等项目。

——以青海湖(鸟岛)、柴达木盆地、年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互助北山国家地质公园、坎布拉国家地质公园、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大

—4—

通察汗河地质公园等为依托,开发和发展公路自行车、徒步穿越、自驾车旅游、野营生存、攀岩等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建设以房车为主的基地。规范和发展环青海湖地区的环湖自行车旅游业,使环湖骑行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

——引入保险机制和安全监督机制,大力加强登山、探险、户外运动的规范管理,确保户外运动及探险旅游的规范、健康、安全发展。

——大力发展以运动航空为主的通用航空事业、拓展航空领域。

(四)大力发展体育健身服务业。

——以多巴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尖扎国家水上训练基地、丹噶尔国家自行车田径训练基地、西宁宁湖基地、金银滩体育休闲基地为中心,大力发展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产业,为我省运动休闲产业的发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充分发挥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西宁体育馆、青海省全民健身中心人民公园分中心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各州、县体育场馆对公众开放,提高现有体育场馆的利用率。在做大做好做强公益事业的同时,重点抓好体育场馆的经营开发,完善服务功能,盘活存量资产,因地制宜发展羽毛球、台球、网球、乒乓球、游泳、射击、健身、健美、跆拳道、体育舞蹈等体育健身项目,逐步发展健身消费市场。

——大力扶持体育建筑、体育广告传媒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不断拓展青海体育产业的新领域。

——积极鼓励和扶持体育用品销售业的发展。引进和借鉴当今销售行业的先进经营模式,不断提升体育用品销售业的规模和水平。

——全力打造互助县户外露营、滑雪、轮子秋等休闲体育活动,并继续办好国际国内网球比赛。

(五)积极推动体育培训业。

——充分利用省内高等院校以及各体育协会的资源优势,大力培养体育市场急需的各类体育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体育场地工等专业人员,努力提高我省具有国家职业资格的体育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和水平。

—5—

——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应积极利用体育场地设施资源和体育专业优势,大力开展各类符合群众体育健身需求的体育健身项目培训班,努力提高体育培训在场馆经营业务中的份额,逐步形成政府组织和民间力量相结合、高校和场馆相结合的体育培训市场。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各级政府要紧紧抓住当前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机遇,科学制定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将发展体育产业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完善统筹机制,加强组织协调;要正确处理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把握公益性、准公益性和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和把握体育产业发展重点,落实各项相关政策措施;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互动,创新体制机制,动员和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促进体育产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法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政策保障

1.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运用体育产业发展资金,采用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对符合政府重点支持方向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体育竞赛表演项目、体育服务等给予扶持,培育具有影响力的体育品牌。省财政每年安排省级体育产业发展资金,并视财力情况给予增加,以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省发展改革委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体育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重视体育彩票对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作用。省财政统筹15%专项体彩公益金要保证用于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建设等公益事业,要确保从体育彩票公益金中按照规定比例安排的助残资金,统筹安排用于残疾人体育设施及其他公共体育设施建设。

2.加大投融资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可以通过安排扶持资金等方式引领和拓宽体育产业发展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政策,鼓励民间和境外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投资体

—6—

育产业,兴建体育设施,并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从业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优惠与支持。

3.落实税收减免支持政策。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支持体育产业发展相关税收优惠政策。

——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支出,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扣除。鼓励社会力量捐资设立体育类基金会,鼓励境内外组织与个人向基金会提供捐赠和资助。

——体育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按税收管理权限报地税部门批准后,给予免收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

——对新引进的省外体育企业,自生产经营之日起三年内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4.落实土地保障政策。随着国家加大对体育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各地应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体育基础设施及产业用地的措施,对国家和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应给予重点扶持。土地供应要适当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和体育产业发展用地。大、中型公共体育设施、重点体育产业项目在办理用地审批手续时,应给予大力支持。

5.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要鼓励多渠道投资兴建体育设施,加强中小型体育场馆和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特别要大力加强农村牧区基础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场所的数量,努力改善体育设施和服务的供给结构、质量和效率,满足群众性体育运动和健身需求,为发展体育产业奠定良好基础。要立足省情、面向社会、服务群众,合理规划和布局公共体育设施,切实加强城乡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和管理,通过设施综合利用率和运营能力,充分发挥公共体育设施在提供社会体育服务、满足群众体育需求方面的作用。认真做好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体育场馆及其配套设施的监管工作,探

—7—

索运营管理的新模式,防止闲置浪费或挪作他用。公共体育设施应当根据其功能、特点向公众开放,并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学生、老年人和残疾人优惠或者免费开放。对露天体育场要创造条件免费开放。有条件的学校体育场馆应当向社会开放,鼓励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实现体育资源社会共享。

6.加强体育无形资产开发保护。加强对体育组织、体育赛事和活动名称、标志等无形资产的开发,提升体育产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加强体育产品品牌建设,增加体育商标内涵,提高产品附加值,提升我省体育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7.加强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加大体育产业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培养管理、经营、中介、科研等高层次体育产业人才。鼓励多方投入,开展各类体育产业培训,多渠道培养复合型体育产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开展体育产业人才的培养与培训工作,为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储备。加强现有体育产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职业培训,建立体育产业专业人员资质认证制度,提高体育产业从业务人员素质,提升我省体育产业管理水平。

8.进一步规范和完善体育产业统计制度。将体育产业统计工作纳入经济社会统计体系,建立科学的动态监控体系,为体育产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8—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15〕3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木本食用油料既是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近年来,我省以核桃、油橄榄、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富民产业。截至2014年,全省已建成木本油料基地1100万亩,核桃、油橄榄果品产量分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但产业基地管理粗放、加工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精神,推动我省木本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加快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优质木本食用油料供给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市场导向、分类指导,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和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基本原则,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加快构建木本油料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产业体系,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成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县60个,建成现代木本油料产业基地1500万亩,年产优质木本食用油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努力将我省建成木本油料产业强省。

二、主要任务

—1—

(三)加快良种壮苗繁育。全面推行“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和“四证一签”(即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种苗生产管理制度。分区开展木本油料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建设一批省级种质资源原地和异地保护库。加快核桃、油茶等优良乡土品种的选育及审(认)定,合理引进核桃、油橄榄、油茶等优良品种,科学开展油用牡丹、毛叶山桐子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和区域试验,切实提高木本油料良种化水平。本着就近育苗(采穗)、就地造林(嫁接)原则,在木本油料基地培育集中区加快良种基地、定点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满足木本油料基地培育对良种壮苗的有效需求。2015—2020年,在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区、川西高山河谷区和盆中丘陵区的核桃栽培区新建和改扩建核桃良种采穗圃25个、面积50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1500万条;在凉山州、广元市、达州市、绵阳市、成都市等油橄榄适宜区新建和改扩建油橄榄采穗圃5个、面积5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300万条;在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宜宾市、达州市等油茶适宜区新建和改扩建油茶采穗圃5个、面积5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300万条。到2020年,全省木本油料基地的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四)建设现代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按照生态经济适宜、适当集中成片的原则和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2015—2020年,在21个市(州)的140个县(市、区)采取新造、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培育核桃、油橄榄、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基地600万亩,其中利用宜林地、退耕还林地、四旁和灌木林地新造45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50万亩;修建林区道路18000公里;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整治小泵站、新建小水池(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新增微型水方700万立方米。到2020年,全省木本油料林面积突破1500万亩,其中100万亩以上的木本油料产业带6个,5万亩以上的基地县60个。(责任单位: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省扶贫移民局)

(五)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化经营。围绕优质木本食用油生产,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木本油料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

—2—

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跨区经营,做大做强,集群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林基地和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支持专合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林场、种植大户开展技术、信息、营销和烘干、保鲜、仓储、分选、初加工、包装、运输等服务。鼓励经营者科学发展林下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林地立体开发和林旅融合。积极推广“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木本油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2015—2020年,新增木本油料综合加工能力6万吨。到2020年,木本食用油产能突破10万吨。(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林业厅)

(六)健全木本油料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木本油料产品市场体系。在我省木本油料主产区培育一批专业市场,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开发木本油料产品及相关交易品种。完善流通网络,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木本油料产品的品牌培育工作,提升我省木本油料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产销对接,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发统一的网上交易系统,搭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规范木本食用油包装标识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检测。(责任单位:商务厅,林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和职业林农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国有林场、森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培育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平等享受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川府发〔2014〕65号)精神,积极推进木本油料种植、加工、批发零售、仓储、运输以及林家乐等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木本油料产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木本油料产业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专合组织和家庭林场分别达到500个和50个。(责任单位:林业厅,财政厅、省工商局)

三、保障措施

—3—

(八)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林农和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投入,按规定统筹整合中央和地方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利等资金,加大对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和现代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的扶持,支持木本油料基地集中区(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修建林区道路、小微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完善和落实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企业、专合组织、农民及其他工商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可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责任单位:财政厅,林业厅、水利厅、农业厅、省扶贫移民局)

(九)加大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木本油料产业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加大信贷投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林地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全面落实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贷款项目据实贴息政策,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者的有效贷款投入。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木本油料保险业务,鼓励木本油料产业从业者积极投保,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责任单位: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四川保监局、省政府金融办)

(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木本油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制定和完善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栽培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林业服务人员、企业与专合组织的业务骨干、林农等实用技术、标准体系、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村示范体系,大力推行良种壮苗造林、矮化密

—4—

植、修枝整形等现代种植模式,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防控、安全隔离期用药等现代技术,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引进或研发、推广优质木本食用油和功能性副产品生产的现代技术、设备与工艺,着力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支持优势产学研单位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园区申报认定“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或“四川省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林业厅,科技厅、财政厅)

(十一)健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林权评估、流转服务体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和公开、公平的原则,鼓励集体木本油料林地与林木经营权、果实收益权向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管理。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订单等方式,与林农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向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动态、病虫监测和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一批区域性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区域性知名品牌。积极宣传木本油料产业强农富民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正确引导木本食用油消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林业厅,财政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主体意识,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推进措施,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林业厅要切实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服务和有害生物预防监测,严格种苗质量、造林质量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水利厅、科技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省扶贫移民局等部门要在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20日

—5—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