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

时间:2019-05-13 19:0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

第一篇: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

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基本条件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基 本条件的已婚农民:(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 口,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二本人或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 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本人及配偶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 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四 1933年 1月 1日以后出生,男性年满 60周岁, 女性年满 58周岁(58— 59岁女性由省按照国家农村计划生 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予以奖励,年满 60周岁后纳入国家农 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范围。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界定农村居民户口仅适用于实行了户籍管理制度改 革的地区。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必须是依据《中华人民共 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土地或具有承包土地资格的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的公民。城镇化建设中成建制农转非但暂未征 用土地、未领取征地补偿金,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 土地承包法》 承包土地或具有承包土地资格的, 可界定为 “农 村居民户口”。

2、夫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 民户口的,夫妻双方不予奖励。

3、一方曾有工作单位、现领取退休金、养老金或享受 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行动、户口返迁为农业户口的,其 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4、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

5、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以本人户口状况界定。但离异后双方仍长期共同生活的,仍按夫妻关系界定。(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问题1、1979年 8月 31日以前生育的,视为合法生育。

2、1979年 9月 1日以后生育的,以申请人本人持有的 批准生育证明材料或行政机关档案资料中记载的批准生育 证明材料为据判定。无批准生育证明材料的,按以下规定判 定。但因子女病残照顾再生育的,只能以批准生育证明材料 判定。

(1 1979年 9月 1-1980年 8月 31日期间生育的,生 育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

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革发 [1997]14号的规定,即不超 过两个或同时存活子女数不超过两个。

(2 1980年 9月 1日-1984年 12月期间生育的,生育 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 试行规定》(川府发 [1980]177号及其配套文件和《中共四 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对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 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的意见》(川委办 [1982]39号的规定。

(3 1985年 1月以后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中 共四川省委办公厅《转发四川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 〈四川省山区计划生育政策座谈会情况报告〉的通知》(川 委办 [1984]71号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四川省人口 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3、有无生育行为判定标准以计划生育出生人口统计口 径为据。活产(出生时有生命体征的,可判定为有生育行 为或者计算为曾生育子女。

(三关于“现存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在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 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生育和收养的子女合并计算。但再婚夫妻再婚前均为独生子女父母、再婚后未生育和收养

子女的, 可按各自生育情况判定。夫妻婚姻关系多次变化的, 因婚姻关系产生的继子女,如产生继子女关系的婚姻关系解 除,该继子女不计算子女数。

3、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子女个数计算子女数量。

4、子女下落不明,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不 计算子女数。(四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

1、未曾生育仅有收养子女的夫妻不列入奖励扶助对象。

2、夫妻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收养子女, 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的,属于 奖励夫助对象。

对依法收养的认定

(1 1992年 3月 31日以前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 被收 养人与收养人长期共同生活,且 2003年 12月 31日前其户 口登记为收养人子女的;(2 1992年 4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 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 养的孤儿,向民政部门登记;其他收养,由收养人和送养人 订立书面协议,且 2003年 12月 31日前其户口登记为收养 人子女的;(3 1999年 4月 1日起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

养法》实施后收养的,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 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五年龄认定

年龄以个人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方符合规定即一方 为奖励扶助对象。“男性年满 60周岁、女性年满 58周岁” 是指按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无身份证的,由公安部门提 供其出生年月或按照户口簿上记载的身份证号码判定 ,以 年份计算男性年满 60、女性年满 58周岁。

(六其它问题1、1994年 2月 1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 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 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符合奖励扶助条件,但因本人原因未能及时享受奖 励扶助的,从本人申报并被批准之年起享受,之前的奖励扶 助金不予补发。

3、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的,分别向其户 口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

第二篇: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基本条件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民: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在本乡(镇、街道)。

(二)本人或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计划生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本人及配偶现存‘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 年 1 月 1 日以后出生、男性年满 60 周岁,女性年满周岁(58 一 59 岁由省按黑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准予以奖励,年满 60 周岁后纳入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范围)。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界定农村居民户口仅适用于实行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地区。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必须是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承包法 》 承包土地或具有承包土地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民。城镇化建设中成建制农转非但暂未征用土地、未领取征地补偿金、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 承包土地或具育承包土地资格的,可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天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民户口的,夫妻双方不予奖励。

3、一方曾有工作单位、现领取退休金、养老金或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户口返迁为农业户口的,其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4、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以本人户口状况界定。但离异后双方仍长翔共同生活的,仍按夫妻关系界定。

(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问题、1979 年 8 月 31 日以前生育的,视为合法生育。、1979 年 9 月 1 日以后生育的,以申请人本人持有的批准生育证确材料或行政机关档案资料中记载的批准生育证明材料为据判定。无批准生育证明材料的,按以下规定判定。但因子女病残照顾再生育的,只能以批准生育证明材料判定。

(l)1979 年 9 月 1 日一 1980 年 8 月 31 日期间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 《 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 》(川革发 〔 1 979 〕 14 号)的规定,即不超过两个或同时存活子女数不超过两个。

(2)1980 年 9 月 1 日一 1984 年 12 月期间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 《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府发 〔 1980 〕177 号)及其配套文件和 《 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对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的意见 》(川委办 〔 1982 〕39 号)的规定。

(3)1985 年 1 月以后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 《 转发四川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四川省山区计划生育政策座谈会情况报告>的通知 》(川委办[ l 984 ]71 号)和 《 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 》、《 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的规定。3、有无生育行为判定标准以计划生育出生人口统计口径为据。活产(出生时有生命体征)的,可判定为有生育行为或者计算为曾生育子女。

(三)关于“现存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生育和收养的子女合并计算。但再婚夫妻再婚前均为独生子女父母、再婚后未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可按各自生育情况判定。夫妻婚姻关系多次变化的,因婚姻关系产生的继子女,如产生继子女关系的婚姻关系解除,该继子女不计算子女数。、生育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子女个数计算子女数量。

4、子女下落不明,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不计算子女数。

(四)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

l、未曾生育仅有收养子女的夫妻不列入奖励扶助对象。、夫妻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收养子女,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属于奖励扶助对象。

对依法收养的认定

(1)1992 年 3 月 31 日以前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被收养人与收养人长期共同生活,且 2003 年 12 月 31 日前其户口登记为收养人子女的;

(2)1992 车 4 月 1 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 施行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向民政部门登记;其他收养,由收养人和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且 2003 年12 月 31 日前其户口登记为收养人子女的;

(3)1999年 4 月 1 日起新修改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 》实施后收养的,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五)年龄认定

年龄以个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方符合规定即一方为奖励扶助对象。“男性年满 60 周岁、女性年满 58 周岁”是指按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无身份证的,由公安部门提供其出生年月或按照户口簿上记载约身份证号码判定),以年份计算男性年满 60、女性年满58周岁。

(六)其他问题 1、1994年2月1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为事实婚姻。

2、符合奖励扶助条件,但因本人原因未能及时享受奖励扶的,从本人申报并被批准之年起享受,之前的奖励扶助金不予补发。

3、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的,分别向户口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

第三篇: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2008版

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2008版

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基本条件

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民: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二)本人或配偶曾经生育子女,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生育。

(三)本人及配偶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8周岁(58-59岁女性由省按照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标准予以奖励,年满60周岁后纳入国家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范围)。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界定农村居民户口仅适用于实行了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地区。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的必须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土地或具有承包土地资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公民。城镇化建设中成建制农转非但暂未征用土地、未领取征地补偿金、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承包土地或具有承包土地资格的,可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2、夫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民户口的,夫妻双方不予奖励。

3、一方曾有工作单位、现领取退休金、养老金或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户口返迁为农业户口的,其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4、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

5、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以本人户口状况界定。但离异后双方仍长期共同生活的,仍按夫妻关系界定。

(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问题1、1979年8月31日以前生育的,视为合法生育。

2、1979年9月1日以后生育的,以申请人本人持有的批准生育证明材料或行政机关档案资料中记载的批准生育证明材料为据判定。无批准生育证明材料的,按以下规定判定。但因子女病残照顾再生育的,只能以批准生育证明材料判定。

(1)1979年9月1日-1980年8月31日期间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革发〔1979〕14号)的规定,即不超过两个或同时存活子女数不超过两个。

(2)1980年9月1日-1984年12月期间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府发〔1980〕177号)及其配套文件和《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对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指示〉的意见》(川委办〔1982〕39号)的规定。

(3)1985年1月以后生育的,生育子女数量应符合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转发四川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党组关于〈四川省山区计划生育政策座谈会情况报告〉的通知》(川委办〔1984〕71号)和《四川省计划生育条例》、《四川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3、有无生育行为判定标准以计划生育出生人口统计口径为据。活产(出生时有生命体征)的,可判定为有生育行为或者计算为曾生育子女。

(三)关于“现存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生育和收养的子女合并计算。但再婚夫妻再婚前均为独生子女父母、再婚后未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可按各自生育情况判定。夫妻婚姻关系多次变化的,因婚姻关系产生的继子女,如产生继子女关系的婚姻关系解除,该继子女不计算子女数。

3、生育双胞胎、多胞胎的,以子女个数计算子女数量。

4、子女下落不明,经人民法院宣告失踪或死亡的,不计算子女数。

(四)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

1、未曾生育仅有收养子女的夫妻不列入奖励扶助对象。

2、夫妻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依法收养子女,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属于奖励扶助对象。

对依法收养的认定

(1)1992年3月31日以前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被收养人与收养人长期共同生活,且2003年12月31日前其户口登记为收养人子女的;

(2)1992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施行后,收养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和儿童以及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孤儿,向民政部门登记;其他收养,由收养人和送养人订立书面协议,且2003年12月31日前其户口登记为收养人子女的;

(3)1999年4月1日起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法》实施后收养的,依法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登记,并办理户口登记手续。

(五)年龄认定

年龄以个人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方符合规定即一方为奖励扶助对象。“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8周岁”是指按身份证登记的出生时间(无身份证的,由公安部门提供其出生年月或按照户口簿上记载的身份证号码判定),以年份计算男性年满60、女性年满58周岁。

(六)其它问题1、1994年2月1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符合奖励扶助条件,但因本人原因未能及时享受奖励扶助的,从本人申报并被批准之年起享受,之前的奖励扶助金不予补发。

3、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的,分别向其户口所在村民委员会申报。

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办公室2007年11月12日印发

第四篇: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四川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

确认条件的解释及认定程序

一、基本条件

奖励扶助对象应是同时具备以下四个基本条件的已婚农民,包括丧偶或离异尚无配偶的人。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

(二)本人及配偶没有违反过相关时期的计划生育政策。

(三)本人及本配偶曾经生育过子女,现存一个子女,或现存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四)出生于1933年1月1日至1948年12月31日之间(即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且年满60周岁)。

二、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

(一)关于户口界定的问题

1、夫妻(含再婚)双方有一方为非农业户口或城镇居民户口的,双方不予奖励。

2、现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领取退休金、养老金等)的被顶替的轮换工(即子女顶替父母参加工作,其父母户口返迁回农村的)户口反迁为逐业户口的,其本人和配偶不予奖励。

3、户口在农村但其领取退休金的口袋户,户口待定待落(户口未确定),没有户口的人员不予奖励。

4、夫妻双方户口不在同一村民委员会,分别由所在村登记申报。

(二)关于生育行为合法性的问题1、1979年1月1日以前共存子女不超过2个,子女出生间隔无年限要求。

2、1979年1月1日至1980年8月31日前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关于计划生育工作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革委[1979]14号)关于生育数量的规定,即不超过两个,但子女出生需间隔3年。

3、1980年9月1日至1987年7月4日生育的子女数量应符合《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计划生育若干问题的试行规定》(川府发[1980]177号)的规定,提倡生育1个子女、生育2孩的需持有准生证(第1个孩子为病残的;离异后再婚的;抱养后怀孕又生育的;归国华侨)。

4、1987年7月5日至今,按地区类别执行,照顾生育2孩的需间隔4年。

5、夫妻第一次合法生育的子女在下一次生育子女之前死亡的,在衡量一下生育的合法性时,应视为合法,如:某妇女生育第一个孩子在其生育第二个孩子之前死亡,生育的第二个孩子在生育第三个孩子前死亡,该妇女生育子女数虽然超过了两个,但其生育行为符合有关政策规定,视为合法。

(三)关于“现在子女“计算的问题

1、本人及配偶现存的子女包括亲生子女(含送养、寄养、判随前夫或前妻)和收养子女。

2、夫妻生育的子女有生育行为以后死亡的,该死亡子女计为该夫妻现存子女数。

3、再婚夫妻双方再婚前后子女合并计算。

(四)享受奖励扶助的两女户夫妻的条件

符合《四川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第十四章第(九)项、(十)项照顾生育政策地域内现存两个女孩的夫妻属于奖励扶助对象(其中未生育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有生育行为现存两个收养女孩的夫妇不属于奖励对象)。

(五)关于收养子女的问题1、1992年3月31日前事实收养且要求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前登记视为合法收养。

2、1992年4月1日—1999年3月31日,收养需在民政部门登记,收送双方订立协议,且户口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入户登记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3、1994年4月1日收养需向县民政部门申请办理收养手续,已在2003年12月31日以前登记入户,方可认定为合法收养。

4、根据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通知,无生育收养的夫妻不列入本次奖励扶助对象。

5、依法生育并符合计划生育政策收养依法收养子女,其中依法生育或者收养的子女死亡,现存一个子女,属于奖励扶助对

象。

(六)年龄认定

年龄以夫或妻个人为单位认定,夫妻双方一人符合规定即一方为奖励扶助对象。

(七)婚姻合法性1、1986年3月15日前,没有配偶的男女,符合结婚的法定条件,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群众也认为是夫妻关系的,可认定为事实婚姻。

2、1986年3月15日以后,需持有结婚证,方可认定为合法夫妻关系。

3、合法夫妻关系,现证已遗失或未办证的,由村上开出证明民政办补证明。

三、是否符合奖扶条件的认定程序:

1、个人申请。每年12月31日前到村填写申报表,本人签字盖右手大姆字印,提供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结婚证复印件各1份,免冠1寸相片5张。

2、资格确认

(1)村级评议,张榜公示上报镇。评议会每社至少2人(年龄50周岁以上的)参加,会上分别对每个人对象进行介绍,参会人员逐个发言、签字、填写评议表、盖手印,评议之后进行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上报镇。

(2)镇级调查、审核。调查内容:申报对象的出生年月、婚育史、生育时间、地点。与申报对象见面填写目标调查表,走访知情群众,(每名对象不低于3个)填写知情群众调查表,调查对象签字盖手印。对往年已享受人员,填写年审表即可,然后镇组织计生、公安、民政、纪检集体复核,填写复核表,参会人员签字盖手印,对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当事人,再次公示,时间不低于10天,无异议后镇领导在申报表上签署意见,上报县。

(3)县级复核、确认、公布、镇接通知后再次公示。

(4)归档。工作档案:①文件、计划、总结、评估;②表格;③奖励对象名单;④影像资料;⑤相关资料。个人档案:①申报表;②个人证件:结婚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③目标人群调查表;④知情群众调查材料3份;⑤村级评议材料;⑥镇级评议材料;⑦审核复查表。

第五篇: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

《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具体规定(试行)》

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和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试点方案(试行)》及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等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现就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规定如下:

一、确认奖励扶助对象的基本原则

1、严肃政策,把握重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是国家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的一项基本的奖励制度。奖励扶助的重点为:按照国家及我省有关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性规定实行计划生育的农村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夫妻。生育行为违反国家及我省有关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

2、统一政策,严格掌握。对夫妻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和政策规定的界定,在符合国家大政策的前提下,以我省制定的有关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性文件为依据。市、县(区)自定政策严于或宽于省有关政策规定的,以省有关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为依据。

3、条件同备,不可或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严格按国家、省规定的条件确定。国家规定的四个条件:一是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二是1933年1月1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12月29日(计生法颁布)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三是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四是年满60周岁。

本省规定的条件是: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父母且符合国家规定的前三个条件的,从年满50周岁起提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

二、奖励扶助对象确认的具体政策规定

(一)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1、本人及配偶户口在本乡(镇、街道)。

2、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特指在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成建制农转非人员,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的,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3、对整体村改居的村民,参照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执行,经市级政府认定,并报省人口计生委备案。

4、非转农人员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参照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和成建制农转非人员的确认条件执行,即本人及配偶现户口登记地址在村委会,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且不享受城 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

5、丧偶或离异现无配偶的,以本人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进行界定。

6、本迁移落户为当地农业户口,符合奖励扶助条件的,从下一1月1日起享受奖励扶助待遇。

(二)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7、1972年8月15日冀革〔1972〕91号文件是我省最早制定的明确提出“提倡每对夫妇生两个孩子”的政策性文件。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1972年8月15日前结婚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的界定,以此文件为依据向前追溯。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也以此文件为依据。8、1979年7月7日至1989年3月19日期间的生育政策,以当时各阶段省制定的政策性文件为依据。9、1989年3月20日至2001年12月31日期间的生育政策按《河北省计划生育条例》执行。10、1972年8月15日至1979年7月6日期间生育两个女孩的,不考虑间隔。

11、对在有关早婚早育规定前不足法定婚龄生育的,按生育年龄比法定婚龄提前的时间相应推迟享受奖励。

(三)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该条件包括以下情况:

12、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只生育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3、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现存活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4、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后,其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

15、符合政策生育的前一个子女死亡后再生育的,前一个子女不计入子女数。

16、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数和再婚后生育子女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

17、合法收养子女后,子女合计数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依法解除收养关系的,不计入子女数。

18、婚后生育的子女死亡,离婚、丧偶后单方合法收养一个子女的。

19、送养的子女计入其父母的曾生子女数和现存子女数。

(四)年满60周岁

20、按本人出生年月,在2011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夫妻。

21、夫妻双方只有一方符合年龄条件的,只将符合年龄条件的一方列为奖励扶助对象。

22、根据国家的规定,奖励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应以其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

(五)关于省规定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父母从年满50周岁起提前纳入奖励扶助对象。(《河北省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冀人口传(2008)1号文,从2008年超55个案改为50个案。)

23、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按本人出生年月,在2011年1月1日以后年满49周岁界定。

24、独生子女死亡现无子女从年满50周岁起纳入的奖励扶助对象,应符合奖励扶助对象的确认条件,且持有《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

三、双方均未生育的夫妻不列为奖励扶助对象

四、终止奖励扶助的规定

享受奖励扶助的农业人口的户口性质、婚姻状况、子女情况发生变化的,村民委员会应及时核实,发生以下情况之一的,终止奖励扶助金,并办理退出奖励扶助手续:

1、本人或配偶的户口性质改变,不符合规定条件的。

2、本人或配偶违反政策规定再生育子女的。

3、子女数增加(包括依法再生育、收养、过继、婚姻变动导致子女增加)后,子女数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

4、再婚后,合并子女数不再符合规定条件的。

5、本人死亡或户口迁出本地的。

6、审批错误。

7、其它。

五、享受奖励扶助的申请材料

1、户籍证明;

2、身份证明;

3、婚姻状况证明;

4、单位或村委会出具的子女状况证明;

5、近期免冠一寸照片;

6、其他有关证明。

六、属于下列情形的,需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1、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前形成收养事实的,要具备以下条件:(1)收养后户口在一起;(2)有村委会、村计生协会证明;(3)有十人以上群众证明。

1992年4月1日至1999年3月31日收养子女的,需提供收养人、送养人订立的书面协议或民政部门颁发的收养证;1999年4月1日以后收养子女的,需提供民政部门颁发的收养证。

与子女解除收养关系的,需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解除收养关系的证明。

2、子女死亡,且曾办理过户籍登记的,理户籍登记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经乡级计划生育机构核实的死亡证明。

3、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离婚协议书。 丧偶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4、缺失婚姻证明的,需提供原发证机关开具的证明或户籍卡及户口底册以确认婚姻状况。

缺失生育证件的,由发证机关以各阶段生育政策为依据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独生子女光荣证》丢失的,由原发证机关核实后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本规定由河北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需提供公安部门出具的注销户籍的证明;子女死亡,但未曾办理户籍登记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经乡级计划生育机构核实的死亡证明。

3、离婚的,需提供离婚证或者离婚判决书、离婚协议书。 丧偶的,需提供公安部门或者医院或者村民委员会出具的死亡证明。

4、缺失婚姻证明的,需提供原发证机关开具的证明或户籍卡及户口底册以确认婚姻状况。

缺失生育证件的,由发证机关以各阶段生育政策为依据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独生子女光荣证》丢失的,由原发证机关核实后出具证明,并签字、盖章。

本规定由河北省人口计生委负责解释。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开展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行奖励扶助制度试点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21号)的有关规定,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应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

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

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年满60周岁。

一、关于“本人及配偶均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

(一)“农村居民户口”特指在实行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与“城镇居民户口”相对应的户口类型。试点省(区、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从是否属于农业户口、现户口登记地址是否在村委会;是否有承包责任田,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生活来源;是否享受城镇居民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等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界定。

(二)丧偶现无配偶的,以本人户口是否为农业户口或界定为农村居民户口进行界定。

二、关于“1973年至2001年间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生育”,应按以下条件掌握:

(一)奖励扶助对象范围为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在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前,没有违反本省(区、市)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生育的夫妻。

(二)界定夫妻生育子女是否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以其生育行为发生时,所在省(区、市)的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为依据。

(三)生育行为发生时,所在省(区、市)尚没有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生育数量的,以其后所在省(区、市)第一个规定生育数量的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为依据。

三、关于“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

(一)曾生育子女符合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性文件规定,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二)合法收养子女(含1992年4月1日《收养法》实施之前收养的子女,已形成事实收养关系的)后,现存子女合计数为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的夫妻。

(三)再婚夫妻双方均未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和政策规定,再婚前后生育子女的现存数合并计算只有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的夫妻。

(四)生育子女送他人收养,该子女现存活的,应计入现存数。

(五)奖励扶助对象不包括双方均未生育的夫妻。

四、关于“年满60周岁”

奖励扶助对象年龄的认定应以其本人身份证的出生时间为准,对于从未办理过身份证的,则以户口簿登记的出生时间为准。2004年的奖励扶助对象应为2004年12月31日以前年满60周岁的人员。

奖励扶助金按年计算,以个人为单位发放。

新闻来源: 人口计生委政法司(04-05-24)

下载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解释_百度文(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