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粤保监发189号(关于印发《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的通知)
急件
粤保监发[2011]189号
关于印发《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
(试行)》的通知
驻粤各省级保险机构、各专业中介机构:
为建立风险排查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各公司风险排查水平和实效,促进广东保险业健康持续发展,特制定《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现将该制度印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高度重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严格按照《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的有关要求,对公司的经营管理进行全面的风险排查。风险排查报告应于2011年5月3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形式报我局;其中,专业中介机构的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建设情况应于2011年7月20日前以纸质和电子两种文件形式报我局。自2012年起,上述材料应统一于每年的3月31日前报送。
二、各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及时将该制度转发至各分支机构,并组织分支机构进行认真学习,坚决抓好制度的贯彻落实。
三、我局将对各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情况进行全省保险系统通报。对风险排查工作开展不认真、整改不到位的公司,我局将纳入重点检查对象,依法严肃处理。
产险处 联 系 人:姜俊
联系电话:020-38361226 电子邮件:Jun_jiang@circ.gov.cn 寿险处 联 系 人: 陈敏
联系电话: 020-38361286 电子邮件: sxc_gd@126.com 中介处 联 系 人: 王婧超 联系电话: 020-38320705 电子邮件: circgz@126.com
特此通知
附件: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试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
附件:
广东保险业风险排查制度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立风险排查长效工作机制,提升各公司风险管理水平和实效,促进广东保险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有关保险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驻粤(不含深圳)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第三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在每年第一季度,按照本制度关于风险排查的要求,开展一次全面的风险排查工作,并于3月31日前向广东保监局报送风险排查报告。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可视情况增加排查次数,排查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应将排查结果报送广东保监局。
第四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应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展风险排查。对排查发现的风险进行分类梳理,准确把握各类风险的表象特征和内部根源,制定系统的防范化解措施。
(二)全面性原则。风险排查应覆盖公司各项业务环节,各个业务领域,各个分支机构,并对每一类风险进行全面扫描、分析与排查,确保排查工作的有效性。
(三)全员参与原则。应建立全员参与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按照对应的工作职责参与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承担日常风险管理职责。
(四)不断优化原则。应不断地检讨和评估内外部经营管理环境对公司风险所产生的实质影响,及时调整和优化风险排查的政策、制度和 流程,确保公司的稳健经营。
第二章 组织实施
第五条 保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工作由省级机构组织实施,并负总责。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由驻粤的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组织实施,并负总责。
第六条 保险公司省级机构、专业中介机构应成立风险排查领导小组,组长和工作责任人应由机构主要负责人担任。
风险排查领导小组下设风险排查工作办公室,应整合内部审计、内控、稽核、监察、销售督导等资源,抽调数量足够的人员做好风险排查工作。
第七条 省级以下分支机构应成立相应的风险排查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由分支机构负责人担任组长并对风险排查工作负全责。
第三章 风险排查内容
第八条 财产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保险营销员诈骗保险资金、参与制造假赔案案等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业务人员、中介机构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进行批退,截留批退资金;
4、私自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业务收益;
5、虚假理赔,非法占有客户理赔款;
6、保险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排查保险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私刻公章等手段开展虚假保险业务;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退保资金;销售团队、业务人员利用短期意外健康险等业务开展非法传销活动;大面积的严重销售误导及客户非正常退保;承保特殊重大保险合同,存在销售误导行为,导致被保险人无法正确理解保险责任范围和保险索赔权利。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基层机构和业务人员私设“小金库”;管理人员套取及侵占手续费;管理人员以假赔案、虚列费用等途径套取公司资金;保险机构代理人、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业务财务系统操作权限串用;
2、不相容岗位未实施人员分离;
3、业务财务系统未实现全封闭运行,容许补录、修改操作;
4、主要业务财务单证未全部实施上线即时管理;
5、重大资金使用项目未按照制度上报、核签、复核。
6、空白单证、凭证登记领用、核销管理存在漏洞。
第九条 人身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保险营销员诈骗保险资金的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保险营销员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退保获取退保金;
4、私自 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佣金收益;
5、非法占有客户理赔给付资金;
6、保险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进行保险资金“体外循环”;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给付、退保资金;销售团队开展非法传销活动;大面积的严重销售误导及客户非正常退保。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基层机构和业务人员私设“小金库”;管理人员套取及侵占佣金及手续费;管理人员以假赔案、假费用等途径套取公司资金;保险机构代理人、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保险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业务财务系统操作权限串用;
2、不相容岗位未实施人员分离;
3、业务财务系统未实现全封闭运行,容许补录、修改操作;
4、主要业务财务单证未全部实施上线即时管理;
5、重大资金使用项目未按照制度上报、核签、复核;
6、未建成有效的保险营销员风险预警管理系统。
第十条 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已发生但未知悉的重大保险资金案件。梳理各类案件线索并对其中可能存在的案件线索组织追查,特别是要追查专业中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诈骗保险资金的案件线索。
排查案件类型为:
1、保险销售人员挪用客户保费资金;
2、伪造变造保险单证进行保险诈骗;
3、私自将客户保单退保获取退保金;
4、私 自将客户保单转保为其他险种套取佣金收益;
5、非法占有客户理赔给付资金;
6、保险中介机构员工挪用、非法占有公司业务资
金等。
(二)业务财务活动潜在风险。重点在于排查专业中介机构在经营活动中是否存在可能导致发生司法案件或是引致群体性事件的因素。
排查风险类型为:
1、销售管理风险。利用假或空白收据、假投保单、假保单进行保险资金“体外循环”;挪用或侵占保费及理赔、给付、退保资金;销售团队开展非法传销活动、销售地下保单;严重销售误导客户。
2、财务管理风险。主要包括挪用、侵占公司营运资金;股东或其他方长期借款不还;保险销售人员、员工利用职务之便进行变相集资。
(三)内控管理存在的缺陷。重点在于排查专业中介机构在内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制度设计及实施疏漏并进行整改:
排查缺陷类型为:
1、机构管理缺陷:机构许可证管理混乱;出租许可证。
2、人员管理缺陷:实际负责人非保险监管部门核准人员;关键岗位员工未与机构签订劳动合同。
3、单证管理缺陷:单证管理制度不健全。
4、印鉴管理缺陷:印鉴遗失或下落不明;印鉴管理制度不健全。
第四章 风险排查方式
第十一条 财产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各类长期未核销单证及遗失印鉴去向不明;对未核销单证者客户持有保单情况进行回访;
2、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 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单证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户进行回访:
1、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营销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业务人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保险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1-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3,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落实其是否存在虚假承保、虚假赔案等情况:
1、对短期意外健康险业务量增长较快的机构及业务团队进行抽查回访;
2、对大额的批退、赔款情况进行客户抽查回访;
3、对赔款未实现全额转账业务及赔款支付至中介机构的业务进行抽查回访;
4、对出险次数较多,且被保险人与行驶证车主不一致的车险赔案进行抽查回访。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4,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 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兼任会计、出纳、复核等多个不相容岗位;
2、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兼任收付费、单证管理、外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3、没有严格管理计算机用户名称使用权限,一人持有多个不相容岗位的系统用户名;
4、可在业务系统外打印收付费环节凭证并实施事后补录;
5、各种信访投诉及公司内部、行业外部的有关情况反映。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1-5,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1-1。
第十二条 人身险公司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各类长期未核销单证及遗失印鉴去向不明;对未核销单证者所达成客户持有保单情况进行回访;
2、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单证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户进行回访:
1、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营销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或是销售精英的业绩靠少量保单长期维持相对均衡业绩 水平但其展业活动非常频繁,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工作人员、销售人员涉及购买“六合彩”等地下赌博及传销组织活动;营销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保险机构内部工作人员、销售精英的直系近亲属长期生活在境外,如基层保险营销机构的工作人员长期仅有1-2人,其是否存在保险诈骗、账外经营、私印单证等行为;
4、保险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2-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3,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应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落实其是否存在挪用、侵占保险资金的行为:
1、对异常的长期寿险保单不续保行为进行客户回访;
2、对大额的退保、赔款给付情况进行客户抽查回访;
3、对未实现全额转账的收付费业务实行一定比例的客户抽样回访。
4、对大面积的犹豫期内撤单客户抽查回访。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4,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保险公司内部工作人员兼任会计、出纳、复核等多个不相容岗位;
2、保险公司外勤人员兼任收付费、单证管理、外勤人力资源管理等岗位;
3、没有严格管理计算机用户名称使用权限,一人持有多个不相容岗位的系统用户名;
4、可在业务系统外打印收付费环节凭证并实施事后补录;
5、财务系统约定的保费收入来源及理赔给付去向账户名称可以是非客户本人姓名的;
6、各种信访投诉及公司内部、行业外部的有关情况反映。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2-5,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2-1。
第十三条 专业中介机构的风险排查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式:
(一)对可疑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凡是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接触人员和单证印鉴进行排查:
1、仍处于有效期的单证在不具备保险代理资格的个人或单位手中使用的,对单证去向进行追踪。
2、仍处于有效期的单证领用后遗失或去向不明,印鉴遗失或下落不明,或未在代理关系终止后30日内将相关单证和材料交回被代理保险公司;向有关领用人调查单证和印鉴去向。
3、对遗失印鉴者经办大笔业务资金去向进行抽查;调查单证遗失较多较频繁的业务团队和个人,进行单证去向追踪。
4、使用投保单、暂收保费收据、临时收据、自制凭证、外部购买凭证和白条作为保险中介业务活动的收付费凭证。
单证印鉴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2,如在排查单证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二)对可疑人员线索进行排查
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接触过的业务进行复查,对有关客 户进行回访:
1、专业中介机构内部工作人员或销售人员的消费水平与其家庭收入状态明显不相符的,销售人员展业活动非常频繁但业绩平平的,销售业绩在短时间内大幅变动或客户大量流失的,对其经办业务进行回访;
2、工作人员、销售人员涉及购买“六合彩”等地下赌博及传销组织活动;销售人员与客户存在经济债务纠纷的;
3、销售人员经常出境前往香港、澳门地区(涉嫌销售“地下保单”)。有关排查所发现案件情况填列附表3-1。
异常人员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3,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专业中介机构应当建立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并在风险排查过程中及时对档案进行更新和完善。个人档案应包括但不限于机构高管、内勤员工和业务人员的家庭背景、过往经历、诚信状况、生活习惯、消费习惯等。分支机构高管、内勤员工和业务人员档案的建立工作应在总公司(外地驻粤机构为省级分公司)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员工和代理人个人档案建设情况应作为风险排查工作的一项内容,涵括在风险排查报告中报广东保监局。
(三)对可疑业务线索进行排查
凡存在以下情况的,对有关人员经办业务进行复查:
1、是否存在销售异地保单、鸳鸯保单情形。
2、对增员模式进行核查,下属业务团队、分支机构在招收业务人员时是否存在以缴纳入司费或购买保险产品为入司条件,承诺高额回报等行为,落实是否存在传销嫌疑。
3、本部及分支机构是否存在利用假保单或其他形式骗取客户保费,落实是否存在非法集资的行为。
异常业务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4,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四)对重点内控风险点进行梳理
对内控管理流程中可能存在突出风险发生机率的风险点进行排查整改:
1、机构管理:(1)对本部及分支机构许可证进行实物清点,是否存在机构许可证下落不明,未及时补办新证情形。(2)对分支机构经营情况进行清查,连续六个月未开展业务的机构,是否存在未及时办理市场退出手续,未及时收回许可证情形。(3)对分支机构经营方式进行自查,是否存在将分支机构许可证出租他人使用的行为。
2、资金管理:对自身的资金状况进行自查,是否存在股东或其他方无正当理由或规范程序向公司借款,时间超过三个月、且借款金额超过注册资本的20%的情形。
3、人员管理:(1)对本部及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自查,是否存在实际负责人与监管部门核准高管人员不一致的情形。(2)对本部及分支机构高级管理人员、财务、单证等关键岗位员工的劳动合同签订情况进行清理,是否存在上述关键岗位未与总公司或省级分公司(对于外地驻粤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情形。
重点风险点排查情况填列附表3-5,如在排查人员过程中发现案件则继续填列附表3-1。
第五章 后续整改
第十四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后,应针对 具体的风险项目提出相应整改措施、整改时限,并落实到具体的职能部门和责任人。
第十五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指定专门的部门负责跟踪监督风险排查后的整改落实情况,评估整改措施实施后风险管理控制的实际效果。对实际效果不佳的整改措施应及时调整修正,确保风险消除或可控。
第十六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公司应把风险排查与后续整改的成效纳入绩效考核中,切实增强各级机构和人员特别是机构管理层的风险意识和责任,确保各级机构经营过程中能够控制风险,正常经营。
第六章 责任追究
第十七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应建立风险责任机制,由公司主要负责人负领导责任,对主要风险确定责任人,具体风险责任落实到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
第十八条 对任何违反风险管理相关政策的单位和个人,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要进行相应的处理;情节严重或引发大案、要案的,应严格按照《保险机构案件责任追究指导意见》和公司内部案件责任追究办法进行责任追究。
第十九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不按规定排查、或逾期报送风险排查报告的,广东保监局将依法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条 保险公司、专业中介机构因风险排查工作不认真,未及早发现以下重大案件线索,最终案件自然暴露或被外部检查发现的;或风险排查已发现案件线索,但因处臵不当,导致案件程度升级的,广东保监局将依法追究风险排查组织机构和案件发生所在机构主要负责人、分管班子成员的责任,并依法给予严肃处理:
(一)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贪污、挪用、侵占、诈骗、商业贿赂、非法集资、洗钱、传销等犯罪,人民法院已经作出生效判决的案件,或者人民法院尚未判决,但案件事实已基本查清、实际损失已确定发生的案件。
(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章,受到金融监管部门重大行政处罚的案件。
(三)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或者社会影响特别恶劣、造成系统性风险的其他案件。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由广东保监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自颁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业务监管 风险排查 通知
联系人:陈 敏
联系电话:020-38361286 中国保监会广东监管局办公室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五日印发
第二篇:关于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通知(保监发〔2010〕70号)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10〕70号 【发布日期】2010-08-10 【生效日期】2010-08-1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的通知
(保监发〔2010〕70号)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保险中介机构:
为加强保险业反洗钱工作,防范保险洗钱风险,现就反洗钱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投资入股和股权变更时的投资资金来源应当符合反洗钱法律法规
投资入股保险机构[1]和保险机构股权变更时,投资资金来源应当符合中国反洗钱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监管部门应当严格审查投资资金来源,必要时,可以要求提交投资资金来源符合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证明材料。
(一)投资人为境内企业法人的,证明材料包括:
1、投资资金来源情况说明以及投资资金来源符合中国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声明;
2、投资人最近三年未受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2]的声明;
3、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投资人为境外金融机构的,证明材料包括:
1、投资人采取的反洗钱措施以及接受金融机构所在地反洗钱监管的情况;
2、投资资金来源情况说明以及投资资金来源符合中国反洗钱法律法规的声明;
3、投资人最近三年未受金融机构所在地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4、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证明材料。
申请人应当保证上述材料真实、准确、完整。
二、机构设立和重组改制的反洗钱要求
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险机构设立和重组改制申请的反洗钱审查,新设保险机构、分支机构以及重组改制后的保险机构应当符合相应的反洗钱要求。
(一)申请筹建保险机构的反洗钱要求:
1、投资资金来源正当合法;
2、风险控制体系规划中包含反洗钱安排;
3、具备反洗钱内控制度方案以及筹建期间拟建立的反洗钱内控制度目录;
4、组织机构框架中包含反洗钱负责机构;
5、信息系统规划中具备反洗钱功能;
6、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其他要求。
(二)申请保险机构开业和保险机构重组改制的反洗钱要求:
1、建立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培训宣传、审计、保密、协助监督检查和行政调查等反洗钱内控制度;
2、反洗钱内控制度有效转化为承保、保全或批改、退保、赔付以及收付费等业务环节的操作规程,开业验收时能够演示反洗钱内部操作流程;
3、设置了反洗钱负责机构;
4、人员配备到位并已接受必要的反洗钱培训;
5、信息系统做好反洗钱运行测试准备工作;
6、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其他要求。
(三)申请设立分支机构的反洗钱要求:
1、总公司具备比较健全的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分支机构的执行力具有较强的管控能力;
2、总公司信息系统建设水平足以支持分支机构的反洗钱工作;
3、申请人最近两年未受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不存在因涉嫌洗钱正在受到刑事诉讼的情形;
4、申请设立省级分公司以外的分支机构,在拟设地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分公司最近两年未受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
5、具备执行总公司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方案;
6、组织机构框架中包含反洗钱负责机构;
7、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其他要求。
(四)提交分支机构开业验收报告的反洗钱要求:
1、制定了执行总公司反洗钱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的实施细则,开业验收时能够演示反洗钱内部操作流程;
2、设置了反洗钱负责机构;
3、相关人员配备到位并已接受必要的反洗钱培训;
4、信息系统做好反洗钱运行测试准备工作;
5、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的其他要求。
三、保险中介机构[3]的反洗钱要求
(一)投资入股保险中介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股权变更时,投资资金来源应当符合中国反洗钱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
监管部门应当审查投资资金来源,必要时,可以比照保险机构相关规定[4]要求提交投资资金来源符合反洗钱法律法规的证明材料;
(二)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设立和重组改制申请的反洗钱审查,新设保险中介机构、保险中介分支机构以及重组改制后的保险中介机构应当符合以下反洗钱要求:
1、建立了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培训宣传、审计、保密、协助监督检查和行政调查等内控制度和操作规程;
2、设置了专门的反洗钱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3、反洗钱岗位人员配备到位并已接受必要的反洗钱培训;
4、相关监管规定的其他要求。
四、高管人员准入和履职的反洗钱要求
(一)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核准申请材料中应当包含申请人最近两年未受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申请人有境外金融机构从业经验的,应当提交最近两年未受金融机构所在地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的声明。
(二)核准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申请时,监管部门应当测试反洗钱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考查拟任人员对反洗钱工作的基本认识和执行反洗钱内控制度的工作设想等。
(三)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高管人员在履职过程中应当认真履行职责范围内的反洗钱工作。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负责人应当对反洗钱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负责。
五、依法开展反洗钱检查处罚
监管部门应当按照《反洗钱法》和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反洗钱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赋予的反洗钱职责,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反洗钱检查。根据需要,可以配合反洗钱主管部门开展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的反洗钱检查。反洗钱检查可以包含以下内容:
(一)反洗钱内控制度是否完整有效;反洗钱内控制度是否转化为各业务环节的操作规程并有效执行;
(二)反洗钱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情况;
(三)履行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反洗钱宣传培训、审计等反洗钱义务的情况;
(四)保险机构与兼业代理机构签订的代理协议是否符合有关监管要求;
(五)反洗钱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要求的其他内容。
保险机构违反反洗钱法律法规,情节严重的,监管部门可经反洗钱主管部门建议或直接依法责令保险机构对直接负责的高管人员给予纪律处分;保险机构违反反洗钱义务致使洗钱后果发生,情节特别严重的,监管部门可经反洗钱主管部门建议或直接依法责令保险机构对直接负责的高管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或者依法取消其任职资格、禁止进入保险业。
保险中介机构违反有关监管规定,致使洗钱犯罪后果发生的,监管部门可禁止直接负责的高管人员进入保险业。
六、建立健全反洗钱信息报送制度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反洗钱信息报送制度,开展非现场信息监测,加强反洗钱信息分析研究,为现场检查提供依据,不断提高反洗钱监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各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应当定期收集、汇总上报本机构的反洗钱信息,及时掌握反洗钱工作开展情况,注重防范化解洗钱风险。
七、加强反洗钱工作培训、宣传和交流
监管部门应当统筹开展反洗钱培训宣传,注重培养保险消费者的反洗钱意识,不断提高监管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反洗钱水平。监管部门应当主动加强与反洗钱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完善监管信息交流机制和反洗钱工作协作机制。
各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应当认真开展反洗钱培训宣传,不断强化反洗钱意识、提高反洗钱水平。
八、协助可疑交易活动和涉嫌洗钱犯罪案件调查
监管部门和各保险机构、保险中介机构发现涉嫌洗钱犯罪的交易活动,应当及时向反洗钱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积极协助反洗钱行政调查和涉嫌洗钱犯罪案件的调查活动。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二○一○年八月十日
[1] 本通知的所称的“保险机构”包括保险公司、保险集团公司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2] 本通知中的“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是指反洗钱主管部门或者保险监管部门对检查对象做出的下列反洗钱行政处罚:
(一)对机构处以50万元人民币以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经营许可证;
(二)对个人处以5万元人民币以上罚款、取消任职资格或者禁止进入保险业。境外受到的“反洗钱重大行政处罚”由中国保监会比照上述标准解释和执行。
[3] 保险中介机构包括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
[4] 保险中介机构的投资人为境内自然人或单位的,比照保险机构投资人为境内企业法人的相关规定;保险中介机构的投资人为境外机构的,比照保险机构投资人为境外金融机构的相关规定。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保监发〔2018〕9号: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方案
保监发〔2018〕9号: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总体
方案
关于印发《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的通知保监发〔2018〕9号机关各部门、各保监局、培训中心,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保险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防范能力,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我会制定了《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中国保监会2018年1月12日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总体方案2017年4月以来,保监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和深化金融改革三项任务,始终把主动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践行“保险业姓保、监管姓监”。围绕“强监管、防风险、治乱象、补短板、服务实体经济”,制定实施“1+4”系列文件,维护保险业稳定健康发展。积极化解存量风险,稳妥处置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风险,严控增量风险,对各类风险苗头和隐患采取有效监管措施,妥善应对来自行业内外的各种风险挑战。引导行业回归本源,推动业务结构转型,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和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加强监管队伍正风肃纪,彻底肃清项俊波流毒,重塑从严从实监管氛围。通过保监会系统和全行业共同努力,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行业总体风险可控,全行业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虽然保险业风险总体可控,但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从外部环境看,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错综复杂,各种风险和矛盾变化的不确定性可能给保险业带来较大的影响;从行业内部看,保险业正处于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期、多年积累深层次矛盾释放期和保险增长模式转型阵痛期的“三期叠加”阶段,一些重点领域和重点公司的风险逐步暴露,各类违法违规乱象丛生,特别是少数问题公司风险、公司治理失效风险、资金运用风险、保险风险、资本不足风险、新型保险业务风险、外部传递风险、群体性事件风险等重大风险因素不容忽视,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不能有丝毫懈怠。保险监管系统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始终坚持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积极主动防范化解保险业重大风险,坚决筑牢保险业风险“防洪堤”,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和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严格执行保监会“1+4”系列文件要求,用三年时间,做好保险业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强保险业风险防控,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和水平,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切实打赢保险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
二、总体目标——系统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保险业重点领域和问题公司等突出风险得到有效化解,存量风险逐步消化,增量风险得到严格控制。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主体责任得到有效夯实。保险业杠杆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偿付能力状况稳定向好,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增强。——保险监管制度短板持续补齐。“监管姓监”的理念和定位深入践行,保险业风险防控的长效机制有效建立。监管制度硬约束不断加强,促使保险业高风险商业模式实现根本转变。——保险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保险业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受到严厉打击,各类突出的市场乱象得到有效整治,有利于行业稳健科学发展的市场环境基本形成。——保险消费者满意度普遍提高。销售误导、理赔难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保险消费者投诉率明显下降,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保险服务手段更加丰富,服务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行业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显著提升。保险业回归本源取得显著进展,长期稳健风险管理和保障功能得到有效发挥。保险业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经济转型升级、民生保障的能力显著提升,对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保险业与实体经济,保险业与金融业其他部门实现良性循环。
三、基本原则——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以保护保险消费者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增强保险消费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坚持全局思维和抓主要矛盾的工作方法。要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切实从全局性、长期性视角研判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准确把握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风险防控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找准切入点,实现对重大风险全覆盖,确保风险综合防控效果。——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要循序渐进、科学有序推进保险业风险防控,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补齐制度短板,开正门、堵邪道,建立保险业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铲除滋生各种金融风险的土壤,确保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取得实效。——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要正风肃纪,重塑从严从实监管氛围,切实依法依规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处置,防范风险处置过程中的道德风险。深化依法监管,持续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四、工作任务
(一)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与处置。1.防控和处置少数问题公司风险。制定有针对性的风险处置方案,有序可控化解少数问题公司风险,防止个体风险演变为局部风险、局部风险演变为系统性风险(各监管组)。对偿付能力长期不达标、问题久拖不决的外资保险公司采取更有效的监管措施,防范风险扩大蔓延(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2.防控和处置公司治理失效风险。全面排查“三会一层”运行情况,重点解决制衡机制缺乏、授权管理混乱、关键岗位缺位等问题。严厉追究保险公司总经理等高管的责任,着力解决公司内部监督和制衡管理机制形同虚设的问题。全面开展针对股东背景、资质、关联关系的穿透性审查,严查违规代持(发改部)。依法处置陷入治理僵局的保险公司,追究相关股东责任,必要时启动市场退出机制(发改部、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3.防控和处置资金运用风险。重点防范保险资金违规投资风险,特别是逃避关联交易监管、向特定关系人输送利益的风险。重点防范非理性并购、炒作股票、通过金融产品嵌套违规开展不动产投资、短钱长投等激进投资风险。重点防范投资失败导致大额损失的风险(资金部)。【时 限】:3年【优先级】:★★★4.防控和处置保险业务风险。监测人身险公司业务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现金流动态,做好政策预案,防控流动性风险。关注和评估部分人身险公司的长期保障型业务由于利率风险管理能力不足可能导致的利差损风险(人身险部)。【时 限】:3年【优先级】:★★★5.防控和处置资本不足风险。监测和识别由于盲目扩张、经营不善、费用失控等导致资本迅速消耗的保险公司,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控公司资本不足风险(财险部、人身险部)。强化保险公司三年滚动资本规划的监管约束力(财会部)。支持中小保险公司制定实施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发改部)。【时 限】:3年【优先级】:★★6.防控和处置新型保险业务风险。关注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的、影响客户信息安全的、互联网借贷相关的各类新型保险业务风险(财险部、人身险部)。关注财险公司、人身险公司、保险中介机构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开展保险业务的风险隐患(财险部、人身险部、中介部)。采取有效措施汇总并评估各类互联网保险业务风险,以及非法开展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风险。推进互联网专项整治,及时处置业务风险(发改部)。【时 限】:3年【优先级】:★★7.防控和处置外部风险传递与冲击。密切监测货币、财税、外贸、外汇、利率、房地产、股票、社会保障等宏观因素的变化可能给保险业带来的影响,分析评估风险传导机制与传递通道,有效防范风险冲击(财会部)。防范化解保险机构关键岗位人员案件风险可能给公司带来的重大影响(稽查局)。防范化解保险机构境外投资风险(资金部、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8.防控和处置群体性事件风险。依法妥善处理保险消费者投诉,提高维护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消保局)。加强分析和研判各类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风险隐患,对风险苗头要抓早、抓小。做好各类风险处置预案,提前做好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发现群体性事件要第一时间报告并及时处置,不得瞒报、不得延误,提升舆情应对能力,防控风险扩大蔓延(各保监局)。【时 限】:3年【优先级】:★★
(二)坚决打击违法违规保险经营活动。1.坚决打击违规出资和违规股权交易行为。加强保险公司股权监管力度,坚决查处保险公司股权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入股资金不实、关联关系不实、股权代持、提供虚假材料等问题,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罚(发改部、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2.坚决打击违规投资行为。集中整治保险资金运用乱象,严肃查处违规利用保险资金加杠杆、违规开展多层嵌套投资、违规开展资金运用关联交易、违规开展股权投资、违规开展境外投资等行为,严禁违法违规向地方政府提供融资,坚决制止明股实债等变相增加实体经济成本的违规行为,依法从重处罚相关机构和责任人(资金部)。【时 限】:3年【优先级】:★★★3.坚决打击非法集资行为。加大对非法集资行为的查处力度,完善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机制和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保险从业人员兼职、代销第三方理财等重点领域和新的风险点。对保险机构及保险从业人员组织或参与的非法集资案件,督促公司严格依据制度规定进行问责;对于保险公司因管理失职导致经营场所、销售渠道被非法集资人利用进行非法集资的,对相关机构和责任人依法从重处罚;对于监管机构工作人员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中有渎职、失职行为的,依法追究责任(稽查局)。【时 限】:3年【优先级】:★★★4.坚决打击数据造假行为。严肃查处保险公司统计信息系统监管数据造假行为(统信部)。严肃查处保险公司偿付能力数据造假行为(财会部)。【时 限】:3年【优先级】:★★★5.坚决打击销售误导行为和理赔难。开展打击损害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行为的专项行动,综合治理欺骗及隐瞒保险消费者、夸大保险责任或产品收益、以其他金融产品名义宣传销售保险产品等销售误导问题,对违规机构和个人依法从重处罚。开展理赔服务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整治未按法定时限核赔给付、理赔尺度不
一、争议化解不及时等理赔难问题,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追究各级负责人的责任(消保局)。【时 限】:3年【优先级】:★★
(三)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建设。1.改革市场准入制度。修订《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研究制订市场准入管理的工作实施细则(发改部)。修订《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国际部)。改革市场准入审核机制,建立健全申请、受理、审查、公示、批筹、开业等工作机制和审批流程,严把准入关口。强化资本金真实性审核,强化增资审核,强化股权转让审核。建立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强化监管标准和程序的公平、公开、公正(发改部、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2.改进公司治理监管制度。起草《保险公司治理监管办法》,提升公司治理刚性约束,修订完善保险公司“三会一层”监管规则,建立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履职监督评价体系。建立全覆盖的关联交易监管机制,有效防范不当利益输送的风险。研究制定国内系统重要性保险机构监管制度(发改部)。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战略风险监管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保险公司市场退出机制(发改部、国际部)。【时 限】:3年【优先级】:★★★3.改进保险产品管理制度。规范保险公司产品开发管理行为,强化保险公司在保险产品管理中的主体责任。落实备案产品事后抽查机制,对问题产品实施退出,加大通报与处罚力度。规范保险产品审批行为,从严掌握新产品试点,确保公平对待各市场主体(财险部、人身险部)。【时 限】:3年【优先级】:★★★4.改进资金运用监管制度。结合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中存在的问题,修订完善保险资金运用监管制度。从严掌握资金运用试点,确保公平对待各市场主体。加强对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投前、投中、投后管理的监管,建立对渎职行为和违规行为的终身追责制度(资金部)。【时 限】:3年【优先级】:★★★5.改进现场检查监管制度。修订现场检查工作规程。加大全系统现场检查统筹力度,整合现场检查力量,提升现场检查效率。进一步落实“双随机”抽查机制,强化现场检查的公平、公正。完善保险违法行为举报处理工作办法,规范举报处理流程(稽查局)。【时 限】:3年【优先级】:★★★6.改进保险集团监管制度。修订完善《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有效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修订完善《保险公司所属非保险子公司管理暂行办法》,切实防范风险传递。建立健全有效防控金融控股公司内部关联交易的监管制度。严格规范保险集团综合经营试点(发改部)。建立健全集团偿付能力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和预警工作机制,有效识别、计量集团总体风险状况(财会部)。【时 限】:3年【优先级】:★★★7.改进互联网保险监管制度。深入研究互联网保险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研究制定互联网创新型保险业务的监管制度。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支持行业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产品、服务和模式,引导新型业务规范健康发展(发改部)。【时 限】:3年【优先级】:★★★8.改进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加快推进偿二代二期工程建设,修订完善偿付能力监管规则,补齐制度短板;健全偿二代制度执行机制,强化制度约束;加强监管合作,建立防范跨市场、跨领域、跨地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工作机制。推进建立分工协作、多维立体的风险监测体系,形成科学、高效、全面的决策支持能力。修订完善《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办法》及有关操作规程(财会部)。【时 限】:3年【优先级】:★★★
五、工作要求
(一)以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为统领,切实把讲政治的要求落实到重大风险防控攻坚战中。党的十九大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今后三年要重点抓好的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是保险业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2017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任务,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风险防控要求的有力措施,要以抓好党建来统领和促进监管业务,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各级党委(会机关各部门党支部、党总支)要切实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制定专项工作方案,确保工作部署落地生根。每项具体工作任务后用括号标注的单位为牵头的责任单位。牵头的责任单位负责统筹拟定三年专项工作方案,明确路线图、时间表、优先序和责任人;根据工作职责需要会机关有关部门、保监局和会管单位参与的,牵头单位应会商各参与单位,由各单位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拟订各自的工作方案交牵头单位,统筹形成专项工作方案。专项工作方案任务应细化到年到项,列入保监会工作要点,分阶段逐项落实。各单位要根据保险业风险防控工作的进展和新形势,在每年年底对工作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办公厅要对保监会工作要点完成情况定期督促检查。
(三)层层压紧压实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力度。各单位要切实承担起本单位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中的责任,确保相关任务分工落到实处。牢固树立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责任意识。办公厅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工作完成情况的督导。党委巡视办要加强对各责任单位的政治巡视。各单位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工作要求和责任传导至保险公司,明确和强化市场主体在防控风险上的主体责任,将风险防范的端口前移。会机关各部门在制定专项工作方案中,要注重左右协商、上下联动,防止出现政出多门,责任不清;要明确保监局在防范化解风险中应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充分发挥保监局和会管单位的作用。
第四篇:关于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保监发〔2010〕29号)
【发布单位】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发布文号】保监发〔2010〕29号 【发布日期】2010-03-12 【生效日期】2010-03-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关于印发《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保监发〔2010〕29号)
中国人民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公司、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为加强保险集团公司监管,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更好地促进保险主业发展,我会制定了《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三月十二日
保险集团公司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第一条 为加强对保险集团公司的监督管理,有效防范保险集团经营风险,促进金融保险业健康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以下简称《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及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保监会)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授权,对保险集团公司实行监督管理。
第三条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保险集团公司,是指经中国保监会批准设立并依法登记注册,名称中具有“保险集团”或“保险控股”字样,对保险集团内其他成员公司实施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
保险集团是指保险集团公司及受其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合,该企业集合中除保险集团公司外,有两家或多家子公司为保险公司且保险业务为该企业集合的主要业务。
保险集团成员公司是指保险集团公司及受其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公司。
第二章 设 立
第四条第四条 设立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合格的投资人,股权结构合理,且投资人合计控制两家或多家保险公司50%以上股权;
(二)投资人已控制的保险公司中至少有一家经营保险业务6年以上,最近3年连续盈利,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总资产不低于100亿元人民币。
投资人已控制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符合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具有较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最近3年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三)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人民币20亿元;
(四)具有符合中国保监会规定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五)具有完善的治理结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六)具有与其业务发展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办公设备;
(七)法律、行政法规和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因处置风险进行并购重组,经中国保监会批准,上述条件可适当放宽。
第五条第五条 保险集团公司的设立,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
(一)保险公司的股东作为发起人,以其持有的保险公司股权和货币出资设立保险集团公司,其中,货币出资总额不得低于保险集团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二)保险公司转换更名为保险集团公司,保险集团公司以货币出资设立保险子公司,原有保险公司的保险业务依法转移至保险子公司。
第六条第六条 采用第五条第(一)项方式申请设立保险集团公司的,应当由发起人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设立申请书,其中应当载明拟设立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报告,包括设立方式、公司治理和组织机构框架、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整合前后保险子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等;
(三)筹建方案,包括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股权结构、理顺股权关系的总体规划和操作流程、子公司的名称和业务类别等;
(四)保险集团公司章程;
(五)保险公司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
(六)投资人股份认购协议、投资人董事会或者有关机构同意其投资的证明材料、投资人的营业执照或者其他背景资料以及投资人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
(七)创立大会决议,没有创立大会决议的,应当提交全体股东同意申请开业的文件或者决议;
(八)资信良好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资本金入账原始凭证复印件,保险公司股权评估报告;
(九)筹备组负责人,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简历及有关证明材料;
(十)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十一)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对外投资计划,资本及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主要制度;
(十二)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
(十三)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
(十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五)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七条第七条 采用第五条第(二)项方式申请设立保险集团公司的,应当由发起人向中国保监会提交下列材料一式三份:
(一)更名申请书,其中应当载明拟更名公司的名称、注册资本、业务范围等;
(二)可行性报告,包括更名方式、公司治理和组织机构框架、发展战略、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更名前后保险子公司的偿付能力评估等;
(三)更名方案,包括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股权结构、理顺股权关系的总体规划和操作流程、子公司的名称和业务类别等;
(四)保险集团公司章程;
(五)保险公司股东大会同意设立保险集团公司的决议;
(六)保险公司经审计的财务会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
(七)资信良好的验资机构出具的验资证明,资本金入账原始凭证复印件;
(八)拟注入的资产评估报告、客户和债权人权益保障计划及员工权益保障计划;
(九)筹备组负责人,拟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简历及有关证明材料;
(十)营业场所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证明文件;
(十一)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业务经营计划、对外投资计划,资本及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主要制度;
(十二)信息化建设情况报告;
(十三)公司名称预先核准通知;
(十四)律师事务所出具的法律意见书;
(十五)中国保监会规定提交的其他材料。
第八条第八条 保险集团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应当符合中国保监会的有关规定。
保险集团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包括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董事会秘书、合规负责人、财务负责人以及其他具有相同职权的负责人。
第三章经营范围
第九条第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的业务以股权投资及管理为主。
保险集团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及投资设立相关企业应以自有资金出资。
第十条第十条 保险集团公司对外股权投资及投资设立相关企业应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其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由中国保监会另行规定。
保险集团公司除上款外的其他资金运用,应遵守中国保监会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有关规定。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保险集团公司可投资以下保险类企业:
(一)保险公司;
(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
(三)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经纪机构和保险公估机构;
(四)其它保险类企业。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保险集团公司可投资商业银行等非保险类金融企业。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非保险类金融企业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30%。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投资同一金融行业中主营业务相同的企业,控股的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一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保险集团公司可投资与保险业务相关的非金融类企业。
除上述与保险业务相关的非金融类企业外,保险集团公司对其他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金额,不得超过该企业实收资本的25%,且不得参与该企业的经营。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非金融类企业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10%。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保险集团公司可进行境外投资。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境外主体投资的总额,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10%,其中对单一境外主体的投资总额不得超过集团合并净资产的5%。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保险集团公司经营保险业务,应遵守《保险法》、《保险公司管理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
第四章公司治理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在维护子公司独立法人经营自主权的前提下,保险集团公司依法对集团整体战略规划、资源配置和风险管理承担最终职责,对集团内部的人力资源、财务会计、品牌文化等实施统一管理,加强集团内部的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建立覆盖集团整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体系,提高集团整体运营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组织制定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定期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根据发展实际和外部环境变化调整和完善战略规划。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根据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合理制定子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保险集团公司应当设立或指定相应职能部门,定期监控、评估子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提出管理意见,确保集团整体目标和子公司责任目标的实现。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按照《公司法》及中国保监会监管规定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管理需要,合理确定董事会规模及成员构成。其中独立董事不得少于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
保险集团公司董事会应当设立审计委员会、提名薪酬委员会、战略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其他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根据集团整体战略规划和子公司管理需求,按照合规、精简、高效的原则,指导子公司建立治理结构。
子公司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应当符合上市规则及上市公司监管要求。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依法统筹自身及子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的运作,加强对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会议的决策支持和组织管理。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设立或指定相应的职能部门,为其派驻子公司董事提供决策服务。子公司董事对其在董事会的决策行为依法承担责任。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保险集团公司对子公司履行管理职能过程中,不得滥用其控股地位,损害子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保险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股权控制层级原则上不得超过三级。
保险集团成员公司之间原则上不得交叉持股。
保险集团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最多只得兼任一家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保险集团公司下属子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不得相互兼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建立集团统一的对外担保制度,明确对外担保的条件、额度及审批程序。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应当经本级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子公司对外担保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建立关联交易管理制度,规范集团内部关联交易行为。
保险集团成员公司发生的重大关联交易,按照中国保监会的规定履行报告程序。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整合集团风险管理资源,建立集团统一的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集团内外各类风险的评估和防范。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设立合规及风险管理职能部门,加强对集团内合规及风险管理的规划和领导。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建立统一的内部审计制度,检查集团整体的业务活动、财务信息和内部控制,指导和评估子公司的内部审计工作。
保险集团公司对内部审计部门实行集中化或垂直化管理的,其保险子公司可授权该部门实施内部审计工作,并向中国保监会报告。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建立和完善集团内部人员、资金、业务、信息等方面的防火墙制度,防范保险集团成员公司之间的风险传递。
第五章资本管理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建立覆盖整个集团的资本管理制度,包括资本规划机制、资本充足评估机制、资本约束机制以及资本补充机制,确保资本与资产规模相适应,并能够充分覆盖集团面临的各类风险。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依据集团的发展战略、经营规划和相关外部因素,设定恰当的资本充足目标。确保保险子公司满足偿付能力监管要求,非保险类金融子公司的资本充足水平应当持续符合金融监管部门规定,并将非金融类子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实现整个集团安全稳健运行。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根据公司发展战略目标、行业情况和国家有关规定,有针对性的制定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金融类子公司至少未来三年的资本需求规划,并保证资本需求的充分可获得性。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保险集团公司及其金融类子公司均应建立与其自身风险特征、经营环境相适应的内部资本充足评估机制,定期评估资本充足水平。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在集团内部建立资本约束机制,指导成员公司在制订发展战略与经营规划、设计产品、资金运用等方面,严格遵守资本约束指标,注重审慎经营,强化风险管理。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保持债务规模和期限结构合理适当,并保持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的合理匹配。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建立与集团成员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规划相适应的资本补充机制,通过调整业务、提高内部盈利能力、股权或者债权融资等方式保持整体的资本充足,并预留一定额度的资金,用于履行对成员公司持续出资的义务。
保险集团公司将发行次级债募集的资金以资本金或其他方式注入集团成员公司时,应当严格控制保险集团公司双重杠杆比率,即长期股权投资账面净值与所有者权益之比。
第六章信息披露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要求,遵循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规范地披露信息。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披露公司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信息。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保险集团公司披露的基本情况应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法定代表人,经营范围,组织结构,股权结构和基本财务数据。
第三十八条第三十八条 保险集团公司披露的重要事项,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公司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变更。
(二)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变动。
(三)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分立合并事项。
(四)公司经营范围的重大变化。
(五)公司发生重大战略投资、重大投资损失。
(六)公司涉及重大诉讼、仲裁事项。
(七)公司设立、收购、合并、撤销子公司。
(八)其他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保险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风险控制的重大事件。
第三十九条第三十九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将公司基本情况和重大事项信息登载于公司互联网网站上,并在事实发生后三十个工作日内更新。
第七章监督管理
第四十条第四十条 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下列单位或者个人,在指定的期限内提供与保险集团公司经营管理和财务状况有关的资料、信息:
(一)保险集团成员公司;
(二)保险集团公司股东、实际控制人;
(三)保险集团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依据《保险法》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有关规定,中国保监会可对保险集团成员公司的开户银行、指定商业银行、资产托管机构、证券交易所、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进行调查取证。
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一条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向中国保监会报送财务会计报告、偿付能力报告等有关报告和其他资料。
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二条 发生影响或者可能影响保险集团公司经营管理、财务状况、风险控制或者客户资产安全的重大事件,保险集团公司应立即向中国保监会报送临时报告,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可能产生的后果和拟采取的相应措施。
第四十三条第四十三条 保险集团公司的非保险类子公司如有显著危及保险子公司安全经营的,中国保监会可责令保险集团公司限期处置所持有该子公司的股份,或者责令保险集团公司降低其持有的保险子公司股份至25%以下。
第四十四条第四十四条 保险集团公司的金融类子公司资本充足水平未能达到金融监管机构规定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保险集团公司采取增资等方式保证其实现资本充足。保险集团公司未能履行有关义务的,中国保监会可以对其采取限制投资及业务等监管措施。
第四十五条第四十五条 保险集团公司下属的保险子公司未达到金融监管机构规定的审慎监管要求,发生业务或财务状况显著恶化的,中国保监会可以要求保险集团公司协助其恢复正常运营,或于一定期间内处分其持有的其他成员公司部分或全部股权,所得款项用于改善其所属保险子公司的财务状况。
第四十六条第四十六条 中国保监会在单一法人监管的基础上,对保险集团的资本、财务以及风险进行全面和持续的并表监管,识别、计量、监控和评估保险集团的总体风险状况。
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七条 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保险集团公司投资成员公司以外的下列机构,该被投资机构应纳入并表监管的范围:
(一)被投资机构资产规模占保险集团整体资产规模的比例较小,但其风险足以对保险集团的财务状况及风险水平造成重大影响。
(二)被投资机构所产生的合规风险、声誉风险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足以对保险集团的声誉造成重大影响。
第四十八条第四十八条 中国保监会有权根据保险集团公司股权结构变动、风险类别及风险状况确定和调整并表监管范围并提出监管要求。
保险集团公司应当向中国保监会报告监管并表的范围及管理情况。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第四十九条 对其他保险类企业具有直接或间接控制权,但名称中不带有“保险集团”或“保险控股”字样的保险公司,参照适用本办法。
第五十条第五十条 本办法由中国保监会解释。
第五十一条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保监发[2008]60号--关于保险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的通知
保监发〔2008〕60号
关于保险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障
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保监局,各保险公司:
近年来,保险业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以多种形式积极参与了部分地区的城镇职工或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农合等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充分发挥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鼓励和规范保险业进一步做好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保险业应积极探索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有效方式,推动医疗保障体系的健康发展。保险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要遵循国家有关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法律和行政法规,积极稳妥地做好展业、理赔、服务等管理工作。
二、保险业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原则上应采用委托管理模式提供经办服务,并按照健康保障委托管理业务的有关规定,与政府签订委托管理合同,提供相应管理服务。保险公司收取委托管理服务费用,但不得承担受托管理的医疗保障基金的盈亏和投资风险。采用保险合同模式参与基本医疗保障管理的,应遵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条件成熟时,应因地制宜逐步向委托管理模式过渡。
三、保险公司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工作原则上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八条所规定的各项条件;二是总公司同意开展管理业务,并提供支持;三是组织健全,内控严密,服务网络完善,在拟开办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四是配备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专职人员;五是具备较为完善的医疗服务网络及信息管理系统。
四、保险公司应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水平。针对基本医疗保障业务特点,制定顺畅、高效的业务流程,简化医疗费用审核及报销程序,缩短报销时间。建立相对独立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信息技术系统,完善信息系统功能,保障安全稳定运
行。本着方便参保人员就医和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搭建布局合理、服务优质、管理规范的医疗服务网络。
五、保险公司要加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风险管理。建立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严格财务收支管理,确保基金安全;强化统计分析工作,实时监测业务经营状况;及时跟踪研究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的发展和变化,注意防范政策风险和道德风险;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合规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
六、保险公司应积极与政府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沟通,宣传商业保险在建立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中的作用,积极争取政策支持。
保险公司应积极争取与有关政府部门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信息共享机制,分享基本医疗保障有关数据、信息和资料,建立和完善自身统计与分析制度,夯实健康保险数据基础。
七、保险公司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应提前与当地保监局沟通,并于合同签订后十日内向当地保监局报告;提前解除或终止业务的,应提前与政府基本医疗保障管理部门协商一致,认真做好善后和交接工作,维护保险业的形象,并及时告知当地保监局。
保险公司参与政府基本医疗保障管理招投标的,总公司应当加强指导,公司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应当提供声明,保证不以低于成本价或通过贴费方式承接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保险公司中标后,应当将中标情况及公司总精算师(精算责任人)的声明向当地保监局报告。
八、各保监局应加强基本医疗保障管理业务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对违规行为或恶性竞争行为依法采取监管措施,维护参保人员和单位的合法权益。
九、保险公司应积极开发与基本医疗保障项目对接的补充保险产品,提升对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员的保障程度和层次。积极开发适应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员和单位需求的养老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管理服务,满足多样化的保障需求。
十、《健康保险管理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九条所提到的“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包括新农合、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政府举办的基本医疗保障项目。
保险公司在销售费用补偿型医疗保险产品时未对投保人是否拥有和使用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进行区别对待的,理赔时也不应区别对待,即赔付时不得先行扣除公费医疗、社会医疗保险已经支付的费用。
十一、保险责任仅包含意外事故造成的医疗费用补偿的保险产品,适用《健康保险管理办法》规定。
十二、保险业参与城乡医疗救助管理工作的,可参照本通知有关规定执行。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以前规定与本通知不一致的,以本通知为准。
二○○八年七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