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共政策概论新教材复习重点
公共政策概论复习重点
一、重点概念:
1、思想库
2、复杂动态性
3、志愿失灵
4、公共政策终止
5、执政党
6、知识化
7、集团决策模型
8、政府的正常利益
9、公共政策主体
10、目标群体
11、精英决策模型
12、公共政策终止
13、利益集团
14、公共政策客体
15、政策环境
16、头脑风暴法
17、利益选择
18、公民
19、立法机关 20、社会问题
21、国内政策环境
22、政治制度
二、重点问题:
1、公共政策的内涵。
2、如何理解全球化。
3、系统议程和政府议程的区别。
4、影响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因素。
5、政策工具的特征。
6、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途径。
7、利益的内涵。
8、公共政策学科的发展历程。
9、对公共政策分析者而言,重视并掌握结构不良的政策问题的原因。
10、政策执行的特征。
11、公共利益区别于共同利益的基本特征。
12、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互动关系。
13、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14、政策方案规划的特性。
15、政策执行过程的阶段。
16、新政策工具在我国的应用。
17、国际政策环境的主要趋势和特点。
18、公益机构监督困难的主要原因。
19、社会问题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
20、政策方案可行性评估中影响政策目标实现的因素。
21、政策宣传的重要作用。
22、公共政策终止的影响因素。
这是中央电大来的。单选、多选以练习册的题为主。资料上的题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就我看,问题的第8题可以排除。
第二篇: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一、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本课程的考核对象是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考核教材使用陈庆云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公共政策概论》。
本课程主要考核学生对《公共政策概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等的了解与掌握程度,考核要求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每一层次都有具体的考核要求:“了解”要求学生对所给的问题有全面和一般的认识;“理解”指在“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有完整的理解;“掌握”指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给定的问题能够准确记忆,并针对考题做到灵活运用。
《公共政策概论》的期末考试采取闭卷方式。试卷均采用百分制。卷面成绩按80%的比例折算计入课程总成绩。试题类型包括名词解释、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含案例分析),分别占卷面总成绩的20%、10%、10%、28%和32%左右。
二、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导论
考核知识点
1.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
2.利益分配的动态性
3.公共政策的本质理解
4.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
5.公共政策分析要素
6.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
7.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8.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
考核要求
了解:中外学者对公共政策的界定;公共政策研究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主要功能;政策科学的诞生与发展
掌握:利益分配的动态性;公共政策分析要素;后工业社会的政策分析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考核知识点
1.公共政策核心主体
2.准公共政策主体
3.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
4.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和内容
5.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政策核心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公众参与与公共政策
掌握:公共政策主体的能力的涵义与内容;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和途径
第三章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考核知识点
1.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2.公共政策系统的内部关系
3.决策权力的内容
4.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
5.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6.公共决策体制的特征
7.政府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8.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
9.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内部关系;决策权力;公共决策体制的结构、类型、特征
掌握:政府、执政党在公共决策中的地位;其它社会组织对公共决策的影响
第四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决策
考核知识点
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
2.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
3.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
4.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5.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
6.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
7.决策方案的评估
8.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9.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
10.决策方案选择中共识的形成11.决策方案的合法化
12.提出调整方案
13.选择调整方案
考核要求
了解:决策方案设计的程序;决策方案选择的方法;决策方案选择中共识的形成理解:确定公共决策问题;确定决策目标的标准;方案设计者的主观条件:与创造性思维的作用;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决策方案的评估;决策方案的合法化;提出和选择调整方案
掌握:拟定公共决策方案的原则;选择决策方案应遵循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执行
考核知识点
1.政策执行的理论
2.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
3.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
4.政策对象
5.政策环境
6.联合行动的复杂性
7.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
考核要求
理解:政策执行的理论;联合行动的复杂性;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资源
掌握:政策执行研究的基本模型;政策执行组织及其成员;政策对象;政策环境
第六章公共政策评价
考核知识点
1.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
2.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
3.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
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5.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
6.公共政策评价的基本程序
7.公共政策评价方法
8.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
9.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
10.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政策评价的产生与发展;公共政策评价的类型;公共政策评价的标准、基本程序和方法
掌握:公共政策评价的内涵及作用;公共政策效果评价;我国公共政策评价所面临的障碍;我国公共政策评价目前存在的问题;推进中国公共政策评价的途径
第七章公共政策的思维方法
考核知识点
1.“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
2.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
3.一般思维类型
4.公共决策思维类型
5.头脑风暴法
6.德尔菲法
7.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
8.巴拉姆驴子思维法
9.理想方案思维法
10.简单矩阵思维法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决策思维”和“公共决策思维方法”;公共决策思维方法的特点;一般思维类型;公共决策思维类型;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类比法;隐喻法与群体生态法;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理想方案思维法;简单矩阵思维法
第八章公共政策与系统分析
考核知识点
1.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2.系统的概念
3.系统方法及其特点
4.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
5.公共决策系统
6.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
7.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
8.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
9.系统分析流程
10.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
11.决策支持系统
12.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考核要求
了解:系统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系统分析及其产生背景;系统分析流程理解:系统的概念;系统方法及其特点;公共决策系统;系统分析与公共政策;系统分析学派和结构功能分析学派;系统分析的基本要求;系统分析的主要作业;决策支持系统
掌握:系统分析应注意的问题
第九章知识经济时代的公共政策
考核知识点
1.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来
2.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
3.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
4.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体制的影响
5.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过程的影响
6.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方法和技术的影响
7.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内容的影响
8.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执行的影响
9.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考核要求
了解:知识经济的概念与由来
理解: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体制、过程、方法和技术、内容、执行的影响;知识经济时代公共政策的新特点
掌握:知识经济对公共政策理念的影响;公共政策对发展知识经济的影响
第十章公共政策案例及其分析
考核知识点
1.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
2.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
3.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
4.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
5.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
6.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政策案例的特点和类型;公共政策案例学在中国的发展;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目的、角度和立足点;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框架;实例分析:燃油税,如何走出消极等待的政策困境
掌握:公共政策案例分析的涵义及意义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理念转型及其挑战
考核知识点
1.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公共政策
2.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问题
3.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
4.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
5.公共决策面临的现实挑战
6.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考核要求
理解:公共问题是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公共政策的逻辑起点;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走向
掌握:公共利益与公共政策;公共文化与公共政策理念的转型;公共政策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第三篇:美术概论复习重点
本质论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
1.情感说:与19世纪浪漫主义艺术运动有关,如(法)维隆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论》:“人们用语言互相传达思想,而人们用艺术互相传达感情” 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英)科林伍德
(意)克罗齐《美学原理》:艺术是主观精神的产物,是直觉的创造,是艺术家“诸印象的表现”是一种“心灵的活动”
(法)柏格森,直觉主义(英)科林伍德《艺术原理》,把主观的表现看做“真正艺术”的特征。
20世纪西方一些现代主义艺术家主张就是主观感觉·情感·心灵的表现。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奥)弗洛伊德(瑞士)荣格“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德)康德提出,席勒系统化,斯宾塞发展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二,从主客体解释美术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古希腊)柏拉图: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
(德)黑格尔:“理念”是概念和实在的统一,也就是“客观观念”或“绝对精神”。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唯物:存在决定意识,意识是存在的反映,唯心:意识决定存在或创造存在
赫拉克利特:艺术模仿自然
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模仿
(英)爱德华·泰勒和詹姆士·弗雷泽(法)萨蒙·雷纳克
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黄金分割
荷加斯《美的分析》变美的基本规则“适应,多样,统一,单纯,复杂和尺寸”,波状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
1有意味形式说:一切视觉艺术的共同性质
(英)克莱夫贝尔
、罗杰佛莱 贝尔《艺术》:艺术为“有意味(激起审美感情)的形式” 弗莱也是
影响:
开创了视觉艺术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20世纪现代主义艺术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媒介说(美)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提出“艺术是媒介”
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形式
(德)恩斯特·卡西尔《哲学新解》《情感与形式》《艺术问题》(美)苏珊·朗格:情感意象=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 影响:这是西方论美学对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本质的解释。符号论美学的艺术本体论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研究体系,提出来富有启发性的见解。4异质同构说(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
美术与政治关系
一个方面;政治对于美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互相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于被决定的关系。
另一方面:政治与美术虽然是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学说中;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影响美术,而美术也主要通过政治的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首先;从根本上说是对美术的否定。主要在于宗教利用美术为自己服务,它的教义必然对美术严加约束,把美术当成吹捧和巩固自己的手段,从而限制了美术发展的自由和独立性。
其次:宗教对美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美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宗教和美术的关系式在上层建筑领域内的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渗透的关系,它们都反映经济基础,为经济基础所决定。艺术典型p118-120 美术的审美特征p143
第二章:创作论
美术家的主体意识p166-169 所谓的主体意识,即是美术家对自己的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价值、地位等的觉悟、对自己作为创作的主体的角色在整个艺术过程中的重要意义的认识,是美术家对自己在创作中的主宰位置的确认。
明确和肯定美术家在创作中的主体地位,是树立主体意识的前提。主体意识的确立固然关系到美术家艺术意志的最终体现,但是这绝不意味着个人的意志可以因此无限的膨胀。美术家树立明确的主体意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使自己真诚的艺术意志得到充分的表达。
构思活动(郑板桥“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实质上就是一种认识活动,是美术家对于他生活的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美术创作中的构思活动,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三个环节: 第一,从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到美的发现; 第二,内心视象的酝酿和孕育; 第三,审美意象的形成。
美术创作的心理活动(直觉、情操、灵感等)
1.直觉
指以实践为基础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有机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等感性认识因素,它在美术创作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2.记忆
记忆是在脑中保持映像的心理形式,他表现为人对曾经感知过、体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和再现。记忆有许多种类,其中与美术创作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形象记忆和情感记忆。
3联想
联想是由此物想到彼物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发生的,它具体表现在感觉、知觉、表象、情绪、情感等心理映像的互相联系中。
4.理解
理解即是了解、领会,是通过揭晓事物间联系而把握新事物的心理过程。5.情感
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形式,它反映着人对外部世界的对象和现象的主观态度。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和目的做出的一种心理反应形式。
6.情操
情操是以某一类食物为中心的一种有组织的复杂的感情倾向,是情感与操守的结合统一,是一种高级的情感,一种坚定的认识。7.灵感p203 灵感是在思维过程中,在特殊精神状态下突然产生的一种顿悟式的飞跃的联想。
形象思维活动及其基本过程p205-209 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的唯一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应该是形象的思维,即运用形象来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思维。因此,其特征有:1形象性。2逻辑性。3情感性。4想象性。也就是它的根本特征。从一定意义上讲,所谓形象思维就是一种创造性想象。因此,形象思维在实质上就是充满情感的、合乎逻辑的创造性的想象。
基本过程公式:表象(视觉印象)——形象的概念(内心视象)——审美意象
美术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等)
1.现实主义(19世纪中叶)的创作方法
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它作为艺术思想来看,它的基本原则即是强调美术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亦即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的表现,是对社会生活做形象的、真实的、典型的审美认识、,并利用恰当的造型手段将这种认识所得到的审美意象和审美评价表现出来。
美术作品的相关属性(风格等)
意境
所谓的“意境”,首先就是情与景的融合,艺术家的思想、观念以及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在美术作品中,意境是通过客观物象来表达的。作为一个美学概念,大约形成于唐代,通过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精辟论述,遂成为中国美学史中最有生命力的一个美学和艺术学范畴。
三接受论
“隐含的读者”p255第一类社会学意义的“隐含的观众”,第二类是美学意义上的 1美术作品召唤结构的实现p261 2”美术世界”的构造 丹托《艺术世界》 弥散性p286 理解的循环p293 四,美术的审美教育的特点1,寓教于乐2,潜移默化 美术是审美功能(三个)p299
四发生论
一. 游戏论 二。巫术论 三。劳动论 1美术发生的上限—人工性p335 2美术的三种形态写实,形式,装饰写实
3美术的三个层次(人工性,形态性,审美性)
4原始美术的性质:具有既是美术又不是美术的双重性p363-365 五发展论
一.美术发展的客观规律:象征型,古典型,浪漫型三个阶段 区别:p370 二.美术发展的自律性p383 儒家的美术价值 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p407 1感知方式2美学价值3对艺术的根本态度 似与真(五代)荆浩《笔法记》“似”指一种缺乏内在生命力的“形”。是指孤立地描绘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
。。。。。。。。。。。。。
第四篇:社区社区概论复习重点
0社区概念和理论
1社区定义: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2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制度结构和社会心理
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
2、人口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
3、制度结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
4、社会心理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
3社区理论 类型学理论
类型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运用类型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确定出两个极端的社会类型并将其至于连续统的两端,然后将现实的关系和这两个极端类型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达到对现实关系在连续统中发展程度的科学认识。区位学理论
人文区位论与自然区位论的联系城市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等理论
社会行动理论
(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基本无组织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计划发展的,一般比较复杂(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
五、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影响社区的人口因素
1.人口的数量:出生、死亡、迁移,人口增长模式转变模式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原始型 高 高 低传统型 高 低 高现代型 低 低 低
2.人口的质量: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3.人口的结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 4.人口的分布:静态的和动态的5什么是社区文化
通行于一个社区范围之内的特定的文化现象。包括社区内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和特定象征等。
二、社区的类型
(一)从纵向和横向划分 纵向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传统社区。主要指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过的社区的残余形态。 2.发展中的社区。如我国的许多集镇和乡村。
3.现代化的社区。又称发达社区。表现为现代城乡一体。
横向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法定社区。即通常讲的地方行政区。界限明确地标示在地图上。 2.自然社区。即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自然形成的聚落。最主要的是村落。
3.专能社区。指由于人们的专门活动而形成于一定地域空间上的聚集区。如大学、矿区等。
4.虚拟精神社区。没有明确的共居地,但有认同感,共同的亚文化,如分散的犹太人。现在的网上社区。
(二)以空间特征划分 1.城市社区
城市社区指在特定的区域内,由从事各种非农业劳动的密集人口所组成的共同体。主要特点是:
(1)人口集中,异质性强。(2)经济和其他活动频繁。
(3)具有各种复杂的制度、信仰、语言和多样化的生活方式。(4)具有结构复杂的各种群体和组织。
(5)家庭的规模和职能缩小,血缘关系淡化,人际关系松散。(6)思想、政治、文化相对发达。 2.农村社区
指居民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区域社会。它有别于城市社区的主要特点是:
(1)人口密度低,同质性强,流动性小。(2)经济活动简单。
(3)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等受传统影响较大。(4)组织结构简单,职业分工不如城市复杂。
(5)家庭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血缘关系重要,人际关系密切。
农村社区的演变及其发展趋势:1.形式流动性暂时——永久性定居——散村——集村——集镇2.人口少、密度低——多、密度增加3.生产和经济单一农业——多种农业——部分工业、商业等非农业4.社区结构组织增加,规范增多,复杂化5.总体趋势流动高,变迁快,现代化,城市化 3.集镇社区
集镇社区是一种介于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之间的中介性社区,其典型特征就是“二元化”或“双重性”。我国著名社会学费孝通教授从社会学的角度,对集镇社区作过界定。他认为集镇社区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社区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传统农村社区的类型:
散村社区: 大都因地理环境形成或最初形成的小村落
特点:人数少;经济单一;关系密切;与外界
相对隔绝;传统和保守;流动少;变迁缓慢
集村社区:居住人数较多、较集中的村庄: 特点:人数较多;关系有亲有疏;经济有异质;与外界联系;有一定组织、制度;有服务;有流动
集镇社区:由集村发展而成的农村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特点:人数多且有异质性;农村经济多样化且有商业;关系相对疏远;组织和制度相对健全;功能多样;流动性大;由传统向现代过渡
三、社区研究的方法
(一)实地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也称为田野调查)是社区分析的基础,一直受研究者的重视。
(二)理论分析方法:1.人类生态学的方法2.文化人类学的方法3.社会体系(系统)方法
社区建设的含义:社区在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解决社区问题,强化社区功能,提高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包括:社区的人口、环境、服务、文化、教育、道德、保障、医疗康复、卫生、治安、经济、政治、科技、组织、管理等
城市区位结构的含义及意义:城市中不同类型活动、设施的位置、空间分布 及相互关系城市特征的重要标准;影响城市功能、发展重要因素。
城市古典区位理论:A.伯吉斯的同心圆理论B.霍伊特的扇形理论C.哈里斯河厄尔曼的多核心理论
城市化的含义: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加,城市经济、文化、生活方式逐渐占主导地位,并在社会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过程。
城市化产生的原因:A.直接原因是工业革命和工业化B.重要原因是政治、教育、文化等的发展C.间接原因是城市的吸引力和容纳的程度。城市化的影响及城市规划:1.积极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2.消极影响——城市问题3.城市化对策——城市规划。
我国城市化道路的两种观点:A.发展小城镇观点。B.发展大中城市观点。
我国城市化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社区研究:著名的芝加哥学派的社区研究,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社区研究我国社会学恢复、重建后的社区研究。
社区研究的角度和理论:A.区位理论或人文区位理论:将社区作为空间现象或区域单位来研究、考察和解释社区空间分布是如何形成的,空间分布或环境特征对社区生活的影响
B.社会体系理论:将社区视为一个持久的相互作用的体系,社区中的社会关系形成组织与制度,又构成社区的要素,社区要素组成作为体系的社区结构
C.社会互动理论:着眼于分析社区中居民的互动或交往行为,及其与家庭、宗教、政治、教育、经济等制度的关系 2.镜中我(库利)
库利认为,一个人的自我观念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的,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是其他人关于自己看法的反映。人们总是在想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中形成了自我的观念。“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的。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我’。”
情境界定(托马斯)
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在与分析人们的行为,分析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于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映。情景定义恰恰居于客观环境(情境)与行为反应之间,它是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托马斯认为主观因素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大作用。
安全阀(科赛)
社会安全阀制度或体制是社会的一种机制,它通过潜在社会冲突来维持一个群体。科赛这一到,这样一个安全阀“可以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
齐美尔认为,社会之中有冲突不完全是坏事。科赛发现并弥补了齐美尔观点中的两方面缺点。
① 应看到,冲突和敌对情绪有多种表现。
(1)当敌对双方的关系因敌意而被割裂时,可由一个替代的对象用于发泄敌对情绪,安全阀机制可以起到这种作用。
(2)敌对情绪的表现可以有直接宣泄、转移宣泄和不需要对象的直接表现等三种形式。
② 应区别冲突和敌对情绪。发泄敌对情绪具有安全阀作用。此外,科赛注意到安全阀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
①社会结构越僵化,安全阀机制就越重要。一个结构松散的社会,由于存在连续不断的,交叉影响的冲突,所以冲突并不是发生在同一断裂带上,加上由于人们参加各种组织,并在组织中追求各自的利益,因此不可能把全部身心投入到瓦解社会的一种冲突中去,因此这种结构的社会是稳定的。而僵化的社会不允许有冲突,如果再取消发泄敌对情绪的途径,造成敌对情绪的积累,一旦爆发必然造成对整个社会结构的威胁。
②安全阀体制必须在社会结构中加以制度化。符号互动论:
米德认为,符号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人们通过各种符号进行互动,人们可以借助于符号理解他人的行为,也可以借此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米德认为,自我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过程中逐渐获得的,其中并无先天成份。人的思维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主体的我(I)与客体的我(Me)之间的互动过程。就好像他人是一面镜子,我们在他人那看到了自己,并且认为那是真正的自己。社会冲突论:
科塞:冲突具有正功能和负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冲突具有保证社会连续性、减少对立两极产生的可能性、防止社会系统的僵化、增强社会组织的适应性和促进社会的整合等正功能。
达伦多夫:社会现实有两张面孔,一张是稳定、和谐与共识,另一张是变迁、冲突和强制。社会学不仅需要一种和谐的社会模型,同样需要一种冲突的社会模型。结构功能主义:
认为社会具有一定结构或组织化手段的系统,社会的各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关联,并对社会整体发挥着必要的功能。早期:孔德,斯宾塞,涂尔干
帕森斯:结构功能分析模型,从功能分化的角度,将社会结构概念发展成一种庞大的旨在解释一切人类行动的系统理论。
第五篇:《毛概论》复习重点
第八章 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1.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主要弊端:第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
一、国家对企业统一得过多,管得过死,企业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缺少应有的自主权;第二、忽视商品生产、价结构,推动各地区共同发展。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第三、分配中平均主义25.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资严重;第四、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比较单一。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2.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内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容: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特征的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3.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6.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一是第九章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党的领导、制经济共同发展。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三是在宏观2.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国体:人民民主专政;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归宿。3.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督、参政议政。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5.什么是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是在据: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 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第二,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生产力状况决定实行区域自治。的。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内容:农村村民委员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会、城市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 7.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7.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阐述了依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法治国的含义,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8.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公有资产在社8.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就全国而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9.当前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9.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第一,依法治国是式。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10.非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内容):个体经济、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私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外 12.社会主义初阶段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原开放的客观需要。第四,依法治国是国家长因:首先,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劳分配的前提条件。其次,社会主义社会生产10.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再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次,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1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特点?第一,再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13.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类型:一是以劳动作为更不是反对党;第二,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二是劳动以外的生产要素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所有者参与分配。三是管理和知识产权类的生项基本原则为共同准则,以实现不同时期总任产要素,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14.初级阶段在一定时期收入差距拉大的客同理想。第三,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观必然性:(1)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原则,会出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现收入的差别。(2)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多种分配方式,会导致富裕程度的差别。(3)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第四,中国共产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产生富裕程度的差各民主党派都与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都受到别。(4)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宪法的保护,享有宪法规定范围内的政治自由,体力劳动之间客观存在的社会差别。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15.邓小平的“两个大局”思想:一是沿海地区第十章 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全这 个大局;一个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期,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也要顾全这个大局。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16.十七大关于当前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有纪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新提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17.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社会保险、社第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 为社会主义服务。第二,坚持百花齐放、百家18.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促进国民经济又争鸣的方针。第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好又快发展。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第四,坚持立19.什么是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足当代又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立足本国又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充分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第五,坚持一手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抓繁荣,一手抓管理。20.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 到2020年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及其主要内容:马克思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2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含义:是坚持以信息化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社会主义荣辱观。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
4、什么是民族精神?如何继承和发扬民族精业化路子。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社实践中22.三农问题: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题 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2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最集中的体现。再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主。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24.当前统筹区域发展的战略布局:继续推进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传统;二,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
学习和继承革命先烈的富于理想,勇于奉献的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精神。三,发扬中国人民的勤劳勇敢,艰苦奋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斗的精神。四,自强不息的精神。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5.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6.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 则。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原则。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统一的原则。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第十四章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1.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新社会阶层的范围:●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 ●中介组织从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科学发展业人员●自由职业者 观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3.“四个尊重”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地指出了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的实质在于调动一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切积极因素。“四个尊重”核心是尊重劳动 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 新时期的统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在全社会确立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第十一章 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1.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进,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空前的广泛性。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高举爱国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我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原则:1.必须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
6、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工人阶级为坚持科学发展。(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全体社会主义劳动放。(主要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重要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系。7.按照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要求加强(重要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人民军队建设;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会共同建设。(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第十五章 第十二章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2.“一纲四目”中的“一纲”:台湾必须统一于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着中国先进生3.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 : 行政立法权、独立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的司法权和终审权 的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意义:第一,创造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性地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2.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必须加强新时一问题。第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期党的建设。(323-324)第一,这是中国共产第三,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原则坚定性,也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第二,这是世界上一能的策略灵活性,避免了武力统一可能造成的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不良后果。第四,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第三,这是进一步提建设事业所需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与国内环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境。第五,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要。供了新的思路。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5.“九二共识” 1992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织建设党的作风建设 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3.什么是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6.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重要、最紧迫的任务。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7.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尽管两岸尚未统一,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这就是两岸关系的现状。本领。8.两岸“三通”:通邮、通商、通航
4、新时期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首先,第十三章 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其次,1.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特点:和平与发展是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最后,要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 第一,题。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我5、什么是“两个务必”? 毛泽东同志在党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第二,和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要求全党在胜利面前保持清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醒头脑,在夺取全国政权后要经历住执政的考题,是东西方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 验,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叫、不躁的间矛盾全局的集中体现;第三,和平与发展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
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第四,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并不意味着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
3.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