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时间:2019-05-13 19:32: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第一篇: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 ————以深圳市为例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造成了城市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环境的变化。认识城市化发展与水系统演变的内在联系、有助于维护水系统的正常功能和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对于城市用水健康循环和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以深圳市为例,就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对水资源产生的影响进行初步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关键词:区域城市化;深圳市;水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化地区人口密集、建筑林立、空气污染和水环境改变,这些因素都促使城市原有的水循环发生改变,从而使城市供水不足,水污染严重等,导致出现地下水过度开采,水质恶化等一系列水资源问题。1 深圳市城市化及水资源现状

深圳市是著名的对外开放城市,是我国最早开放的一批经济特区之一,深圳市特区面积约327.5平方公里,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其常住人口从1979年的31.41万人发展到2005年的827.75万人,年均增长13.4%;其中户籍人口从31.26万人增加到181.93万人,年均增长7%;暂住人口从0.15万人增加到645.82万人,年均增长38%;人口密度大,人口增长迅速;持续增长的人口以及经济的快速发展给城市供水带来很大负担。

深圳市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837毫米,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全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即主要集中在每年的4-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85%,而汛期降水又多集中在7、8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幅度则更大,如:2001年降水量为2747毫米,而1963年仅为912.5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与年最小降水量相差近3倍。全市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为18.72亿立方米;按实际用水人口算,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75立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水平的1/10,低于全省人均水平,按照联合国人均降水量少于500立方米属于极端缺水地区的标准,深圳市已经属于极端缺水地区。2 城市化对地表水资源的影响 2.1 城市化对地表水循环的影响

地表植被覆盖率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水循环,进而导致水分在空间分布上发生变化。由于城市化的发展,大面积的天然植被和表层土壤被其他建筑物所替代,使不透水面积增加,可渗水面积减少,降雨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进而严重影响地下土壤和地下水与外界的交流和自我净化调节。城区下垫面的滞水性、渗透性、热力状况发生变化。降雨后,截流、填洼、下渗、蒸发量减少,产生的地面径流量却增大,地下净流量减少;降在不透水地面上的雨水产流快,汇流时间短,一遇强降水天气,极易形成洪峰,造成严重的城市内涝,给城市的防洪和防涝排水系统带来极大考验。

根据历年水文资料统计分析,深圳城区水循环要素在城市化前,蒸发量占40%,地表径流量占13%,地下水补给量占47%;城市化后,蒸发量占28%,地表径流占48%,地下水补给量占24%。由此可见,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表不渗水面积的百分比愈大,土壤下渗量愈小,地面径流愈大,城市化对水循环要素的变化影响十分明显。

由于上述影响,使得城市化导致城区发生洪灾、涝灾的危害性大大增加,并因此带来巨大损失。比如,2014年5月11日,深圳突遇强降水天气,24小时内降雨量破300毫米,导致城区河流水量猛涨,多条河流河水上涨漫过河堤,淹没道路并使周边小区受淹,此外还致使大面积航班延误甚至取消,带来巨大损失。

出现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城区水循环严重失衡。2.2 城市化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土地利用状况在发生改变,如地面硬化,建造住宅与厂房,以及整治地下排水设施等,直接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使产、汇流特性发生改变,城市地表雨洪径流的形成受到影响。在城区降雨后,由于土壤下渗量减少,使得大量雨水滞留于地表,导致降水产生的地表径流增大,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减少。根据资料统计,深圳市区地表径流系数达0.72-0.84,与上世纪70年代的0.45相比,地表径流量明显增大。2.3 城市化对蒸发的影响

城市化不断加速,导致绿地迅速减少,可渗水面积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垂直补给量减少,使得地表及树木的水分蒸发和蒸腾作用相应减弱,包气带蒸发量减少,从而影响蒸发总量,使蒸发总量减少。深圳建市以来,大片土地改变为人工路面及建筑群,城市化的发展截断了包气带蒸发,从而使地表蒸发大为减少。2.4 城市化对地表水质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地区的人口增加和工业经济发展,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污水的排放量明显增加,据资料统计,深圳市污水排放总量以每年6.6%的速度增加,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更快。污水中的污染物以BOD5、COD、NH3_N为主,而工业污水主要为COD、NH3_N,以及大量化学挥发物、氰化物及汞、镉、铬、铅、砷等重金属物质,由于大量城市污水排入河流,使市区地表水体水质受到严重污染。

根据2009年—2012年资料分析,深圳市城区污水排放总量直线上升,2009年深圳市用户污水排放量为12.22亿吨,其中如何废污水量达9.17亿吨;到了2012年,这两个数字分别增加到近14亿吨和10.28亿吨。从污染源来看,工业污水占很大比例;而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直线上升,大有超过工业污水排放量之势,成为城区污水排放的主体。2009、2012年深圳城区水质监测评价成果详见表

1、表2(依据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由此可见,大量工业、城镇生活污水的排放对河流水域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表1 2009年深圳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评价表 河名水质类别主要超标物质及超标倍数 深圳河Ⅴ化学需氧量(0.87)、五日生化需 氧量(0.52)、挥发酚(3.2)观澜河Ⅳ化学需氧量(0.32)、五日生化需 氧量(0.42)、氨氮(0.14)龙岗河Ⅳ化学需氧量(0.12)、五日生化需 氧量(0.33)

表2 2012年深圳城区主要河流水质评价表 河名水质类别主要超标物质及超标倍数 深圳河劣Ⅴ化学需氧量(2.05)、五日生化需 氧量(1.82)、挥发酚(5.2)观澜河Ⅴ化学需氧量(0.86)、五日生化需 氧量(0.95)、氨氮(0.53)龙岗河Ⅴ化学需氧量(0.24)、五日生化需 氧量(0.70)城市化对地下水资源的影响

由于城市化区域地表硬化率大大增加,使得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从而使城区降雨下渗补给地下水的资源量大为减少,造成地下水补给不足,加之城区工农业生产与居民生活用水量不断增加,导致地下水埋藏深度不断增加。同时,由于大规模无节制的的开采地下水,使得该地地下水资源埋藏量不断减少。据相关资料统计,2012年全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4.56亿立方米,同比增加1.52亿立方米,较常年减少1.09亿立方米。图1

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影响结构图 4 对策与建议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加与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针对这种局面,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对策或建议:

控制水污染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限制高污染企业的发展;企业要严格执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自觉做到污水达标排放;积极倡导发展循环经济,节约资源和能源。同时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水资源保护意识;加强饮用水源水质的监测,及时掌握水质变化情况,并定期向社会公布。限制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每年应该据上年的降水量和地下水水位变化决定当年的地下水开采量,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制定全市地下水资源保护办法,限制开采,减缓地下水位的下降速度。

3.加强城市防涝结合城市发展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河道防洪工程,将河道防洪工程、以及城市内部给排水系统与城市规划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要完善城市地面地下排水系统,防止城市出现严重内涝。同时,进行城市水环境的综合整治建设,使城市具有美化环境、调蓄洪水等多种功能。

4.加强水环境管理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确定流域水资源治理的宏观战略,根据流域水系、水文特征,形成宏观的治水思路。严格控制污水排放,实施污水排放控制制度。同时,要完善水环境治理管理机制,成立专门机构进行领导和管理,以打破管理交叉的局面,落实问责制度,改进治水管理模式,实行水环境综合治理。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变粗犷经济为集约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科学规划布局,以便更有效的利用和保护水资源。在城市化发展建设中统筹考虑经济建设、污水处理,推行循环用水。发展科技,提高城市雨洪资源的利用程度,在减少内涝的同时,利用雨洪资源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

6.开展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节约用水可减少污水排放量,对水环境的改善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城市生活节水和工业节水,开发利用城市雨水资源,实现废水污水资源化,既治理了污水,减少了污水排放,处理后的污水又可以回收利用,增加了水环境的承载力。5 结语

合理规划城市水环境是促进城市经济繁荣、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生活环境质量、创造城市特色的重要手段。随着深圳市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影响城市水环境的问题将不断以各种形式出现,对这些新问题 的态度和解决的方法将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对深圳市的可持续发展极具现实意义。参考文献

[1]

曾晓燕, 牟瑞芳, 许顺国.城市化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J].资源环境与工程, 2005, 19(4): 318-32 [2] 钟华平.城市化对水资源的影响[J].世界地质, 1996, 15(4): 49-53.[3] 罗健萍.浅谈深圳市雨洪资源利用潜力[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7, 5: 002.[4] 文奇.深圳市水环境问题及治理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 2009.[5] 《深圳市水资源环境公报》

2011.5

第二篇:城市化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城市化的推进,加强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联系。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转移到城市,在增加了城市少数民族人口的同时,也将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带入城市,使城市文化的多样性得到加强,加深了少数民族与汉族在各个层面上的交往。近年来,在银川等地,由于大批从事工商业、餐饮业等服务业的回族人口的进入,回汉民族在饮食文化、服饰文化、音乐艺术等方面的交流日益增强,回汉群众在各个层面上的交往逐渐扩大,汉族对回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在交往中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由城市化而引发的物流和人流的交往,打破了民族间的壁垒,为回汉民族的交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在更广阔的范围和更深入的层面上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城市民族工作逐步成为民族工作的重点少数民族向城市的流动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有组织的迁移。其中包括扶贫开发性移民、城市化镇化﹚人口转移和劳务输出。二是自发的人口流动。目前,自发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呈发展态势。有组织的移民,本身具有城市化的性质,一部分农业人口直接转移为城镇人口,城市化建设中移居出来的农民通过集中定居和建立新的产业形成了新的城市性质的居住地。就自发性的少数民族人口流动而言,流入城市的少数民族成员经过一定阶段以后,其中的一部分人会成为城市的正式居民,另外一些人也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在城市居留或来往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成为准市民。

发挥城市社区管理职能。

1、目前,愈来愈多的体制外成长起来的社会各阶层在城市社区生活和工作,其中包括大量的城市外来少数民族人口。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少数民族生活在各个社区中,社区对本辖区内的少数民族基本情况如固定人口、外来流动人口、行业分布、有无家庭贫困、少数民族宗教活动等了如指掌。要发挥社区社会管理的职能优势,在社区建立民族工作领导小组,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以促进民族团结为宗旨,了解社区内少数民族的各方面情况,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推进少数民族与社会各界的协调发展。

2、动员社团等民间社会组织力量参与管理。当前,民族间的帮助和合作,要么是纯个体的行为,要么是纯政府的行为,在城市的社区和城市经济、文化生活领域还缺少将个人和政府行为结合起来的桥梁。因此,要在少数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中,通过某些条件,建立一些具有合法地位的民间组织。民间社会组织特别要在现有的流动人口的松散的组织中发展,可通过社区的引导和组织,提高其组织程度。对少数民族民间组织中的主要领导人物,民族工作部门要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加强对他们进行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教育,帮助少数民族成员适应城市生活。选自《城市化对城市民族工作的影响与对策》

第三篇: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影响

城市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市的经济、社会、市政等系统为区域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区域经济增长的传递机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区际间产业扩张;另一种是区际间产业转移。而无论是区际间产业的扩张还是区际间产业的转移,都必须以城市的系统为条件和依托,否则区际间产业扩张和产业转移就会受到阻碍。

(二)城市的集约性和高效性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推动力

1、城市的资本、市场、科技、文化推动城市各种生产要素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城市的产业结构、基础设施、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等不断优化,通过乘数效应产生规模经济效益,进而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外部推动力。

(三)城市的开放性使区域经济增长成为可能

城市开放性是指城市不断地与国内外其他城市与农村腹地进行的物质、人口、信息的交流。城市的开放性表现为一个吸引和辐射的双向过程。

1、利用城市自身的经济、文化、科技、信息、人才管理、资金、区位优势,吸引周边农村腹地的原料、燃料、资源、人才、劳动力等向城市集中;

2、通过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管理的输出,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城镇规模体系的构成状况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

1、区域经济增长中产业的扩张和转移都是以城市为物质载体的,城市是产业建立和发展的依托。

在区域经济增长的产业扩张和转移过程中,新的企业根据其自身的特点,要么建在城市中心区域,要么建在城市郊区。

2、不同产业在扩张和转移的过程中,新的企业首先选择建立在哪些城市或什么样规模的城市是有条件的。

一般而言,技术含量高的重工业,商贸活动频繁的金融服务业和会展业等首先选择向特大和超大城市扩张:

而技术含量较低的资源粗加工型或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则会选择中小城市,如酿酒、制糖、纺织业、林果业、奶制品业等。

(五)城市自身现有的发展状况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基础

就单个城市或城市群而言,其自身现有的工业、贸易、金融、科技、信息、通信、政治和服务等的发展状况会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增长。

产业扩张和转移的主体会对城市的各种条件做综合考察和评估,进而做出选择。

具备条件的城市和城市群就会被移入新的产业,而那些不符合要求或不具备新产业进入的城市就会被排除在外。虽然某一产业在区域间的扩张和转移会产生新的潜在利润,但产业扩张和转移主体更关注这种潜在利润实现的可能程度。

第四篇:浅谈农民进城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学号:姓名:

浅谈农民进城对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推动着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城乡结构的变化。农民工成为中国社会分层中正在形成和发展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长久以来,由乡村流向城市的农民工没有间断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建设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同时农民们为了改变他们所处的生活,所以,他们就外出谋生。随着外出打工的农民赚的钱越来越多,涌进城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多。对城市的发展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么民工进城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呢?这点值得我们深思。我认为什么事情都有相反的两面,儿民工进城的问题也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有利的方面:

①为自己也为农村带来了相当的经济收入,一来可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而来可以增加农村的财政收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②可以缓解农村的人口压力,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

③剩余劳动力的迁移还能提高农村的人口素质。

④迁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缓解就业的结构性压力。

⑤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繁荣市场、促进消费,促进地区社会发展。

⑥剩余劳动力的迁入能够优化城市的人口结构。

⑦迁入往往伴随着城乡文化的融合。

⑧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迁入改善了城市的人才结构。

其次,也有不利的影响:

①农村教育发展受影响;

②由于农村青壮年的迁出,家中没有“顶梁柱”来撑大局,家庭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造成乡村的治安环境恶化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③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基层组织建设受影响。

④由于劳动力外迁造成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农村里只剩下那些不适宜从事田间劳动的老幼妇孺,从而引发了如今各个对方普遍存在的田地抛荒现象;

⑤留守儿童问题和空巢家庭问题不断显现。

⑥大量的人口迁入导致了城市的结构性就业竞争,毫无疑问,怎么庞大的群体要生活,必须谋生和找工作,而如果城市提供不了足够的就业岗位,就必然会造成城市的结构性就业竞争压力。

⑦贫富差距矛盾更加激化,两种文化碰撞显性化;

⑧影响城市形象第四,大量的人口流入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带来沉重压力。

⑨新增的人口良莠不齐,为了生计他们会采取任何办法来生存,所以一部分迁入者就有可能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从而社会秩序混乱。

但是,总体上我认为是利大于弊的。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乡劳动力市场逐步接轨,就业岗位向全社会开放,劳动者凭借自身的条件竞岗。而且随着教育的发展,农村劳动力素质与城镇的差距不断缩小,农村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这也有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效益。此外,农民工就业的岗位,一般是城镇人口不愿去的脏累苦险的岗位,恰恰是这部分农民工填补了这些岗位的空缺,保证了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口的就业水平,促使全省劳动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

第五篇:浅谈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对农村的影响

浅谈中国农村城市化的发展的动力

摘要:实现中国的国家富强和人民福祉,实现中国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几代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其间也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深入研究中国特色城镇化的动力、进程、发展阶段、发展动态、存在问题和推进机制等问题,深刻把握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脉搏,对中国城镇化的现状作出客观的评估,对中国城镇化的未来作出具有前瞻性的预期,为政府、机构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总结,对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实现中国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化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旧观念、新旧道路和新旧模式转换的的关键的十字路口,需要我们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加上全面的反思。城镇化的问题正在成为影响我国未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环节。数以万计的年城镇投资规模,对全国经济GDP增长贡献率不断攀升,在地方年财政税收中的来源的比重也越来越大。的确,当代中国的高速城镇化进程使得空间生产进入一个超大规模、超长扩张的时代。

由于受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转移和集聚、中国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和现代化推动力的三重作用,目前中国正在进入高速城市化的时期。根据资料显示从1978年到2010年,城镇化率从22%增长到40.7%,我国城镇化人口不到两亿迅速增长到8.3亿,城镇化实际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0多倍。城镇化的一步步推进,高速膨胀的城市范围、亿万农民工和流动人口,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就业,为推动城市工

业化、拉动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为顺应全球化和现代化提供了相当可观的、十分宏大的空间框架支撑,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镇化在重组中国经济框架、带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在重组这中国的社会结构,使得乡村中国逐渐变成一个都市生活;也在重组中国政治、文化和人民的生活方式。城镇化的发展正在深刻地变革和改造着整个中国。农民工成为了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创造者和见证者。在一步步推进中国的小康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农民工的出现,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金蚕蛊的推进以及产业结构的转型的需要,促进了农民工的产生,以及民工潮。以农民工的聚集地为代表的珠三角为例,每年来自广西,湖南,江西等多个省份来到珠三角,为珠三角的制造业提供的丰富的劳动力,但是,在大量外来人口涌入的珠三角,对于外来人口涌入的管理,以及珠三角对于这些外来人口的接纳也是中国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众多人口的涌入,形成了珠三角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城中村现象,农民工一方面为陌生的城市服务着,也同时在成为这个城市的一份子。

人口的流动越来越活跃,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产业要素的积累,也带来了极化效应和辐射效应,是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创造力与多的就业机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农民工在外地辛苦劳作所创造的财富,也同时在提高家乡的城镇化水平,促使了城乡居民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质量,同时也带来了城市文明。

在农民工推进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同时,城市经济的发展也在推进

周围乡村的发展,产生了辐射效应,乡村城市化也相应的产生,乡村城市化是指农村中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就地转移到非农领域,农村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城市性特征的过程。可以认为,这是农村经济改革所带来的地区社会经济现象,伴随着农村地区非农业产业的发展,尤其死乡镇企业发展为代表的,具有鲜明的发展特色。以江苏省为例,农村城市化的发展有以下几点经验:

1.在改革开放以来,江苏自身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政府政策制度的保障,乡镇企业的发展吗以及农民自身素质的提高是促成江苏乡村城市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2.市场经济的完善的驱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影响到都市城市化的发展,也推经了乡村城市化的发展,农村的积极面向市场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也推进了自身的经济水平的提高。

3.人地矛盾的突出的日益尖锐,构成了农村城市化的源动力和巨大的推动力。

4.比较利益的驱动(城乡差异扩大)相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农业是一个比较低端的弱势产业,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受到市场是自然风险的双重制约,导致了城乡差距的存在,在经济利益的作用下,城乡之间的差距必然导致,农村人口向非农行业的转移。

5.农民自身价值观念的驱动,农民的知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在注重这自身精神生活质量的提高,也是农村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农民工在推进中国走向城市化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为自己的家乡和他乡的发展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农民也在中国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变成了市民,而农村也逐渐的以集镇,小型城市的形态发展,不断的推进和巩固中国的城市化发展成果。

参考文献:

[1]陆大道 宋林飞 任平中国城镇化发展模式:如何走向科学发展之路【J】苏州大学学报 2007.3

[2]张婷 杨山 梁丹 乡村城市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师范地理科学学院 2005.4

下载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区域城市化发展对水资源的影响与对策浅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制度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研究 徐群、陈天明、张琦 (武汉工程大学 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摘要:城市的发展实践表明,在多种因素交织、协调的影响下,城市化已经成为目前最显......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

    4.2《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理解工业化与城市化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大全5篇]

    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摘要】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国家或区域的地域空间系统中的一种复杂的社会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更为坚定不移的发展......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学案(本站推荐)

    长垣一中学生课堂导学案提纲编号:高三地理必修1(2013-12-03)编制:田庆霞审核:高三地理组4.2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班级:姓名:小组:评价:【高考目标定位】【......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教学目的】1.了解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系,以及它们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2.分析导致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

    浅析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浅析人力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人才开发是企业绩效提高的根本,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

    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

    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析【摘 要】港口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港口经济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文章具体分析了港口经济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关......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反思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让同学知道:1、通过比较两个级别相当的自然区或经济区,理解由于不用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人地关系的差异,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