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土资源部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201X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的讲话(完整版)
国土资源部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201X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上的讲话国土资源部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在201X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
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总结201X年工作,研判形势,全面部署今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201X-04-13 16:03)今天的会议邀请了相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协调、联动,大家共同努力持续深入的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刚才,国家防办邱瑞田副主任、交通运输部周海涛总工程师、中国气象局许小峰副局长、铁道部卢春房副部长都作了重要的讲话,部署了相关领域相应的重要防范措施,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都非常赞成。借这个机会,我代表国土资源部对以上各部门,还有民政部、住建部、三峡办、地震局、电监会等有关部门,多年来对国土资源工作的支持表示衷心地感谢!下面,受徐绍史部长委托,我讲四点意见。(201X-04-13 16:04)
一、201X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X-04-13 16:05)201X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地质灾害多发、频发,共发生地质灾害10840起,其中造成人员伤亡的有197起,共486人死亡和失踪,直接经济损失17.6亿元。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是三峡库区、汶川地震灾区防灾形势严峻,分别发生地质灾害险情灾情134起、205起。
二是西南山区是高发地区。重庆、四川和云南共发生地质灾害2217起,301人死亡和失踪,分别占全国的20%和62%。
三是在建工地因灾损失比较严重。四川省在建工地因灾死亡失踪106人,占全省因灾死亡失踪人数的67.5%。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各级管理部门积极努力,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X-04-13 16:06)一是实现“两个下降”,201X年,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209起,避免人员伤亡14330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6亿元。与201X-201X年全国平均数相比,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下降了31%和41.5%(不包括汶川地震的统计数据)。三峡库区已连续6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伤亡。(201X-04-13 16:06)二是得到国务院领导同志多次肯定。去年,国务院领导同志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34次重要批示。其中,针对三峡库区,李克强副总理201X年11月9日批示:
三峡试验性蓄水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方面就防治地质灾害做了大量工作,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仍应将三峡库区作为全国地灾防治的重中之重,并做好退水期间对消落情况的严密监测和应急处置准备工作。(201X-04-13 16:07)针对全国工作,李克强副总理今年1月15日批示:
去年地质灾害多发,防治工作及时、有力、有效。今年的形势依然严峻,要始终不懈地做好预警和应急处置等工作。尤其要加强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回良玉副总理201X年7月2日批示:
国土资源部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成效很明显,国家防总在防汛抗洪和减灾救灾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这支队伍和群测群防体系的作用。(201X-04-13 16:07)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抓好落实。(201X-04-13 16:08)三是社会群众媒体反映较好。特别是财政部和我部启动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后,众多群众反响强烈、社会高度关注,一批危害性大的特大型地质灾害陆续得到治理,得到社会各界的赞扬。今年二月湖北黄石市万余名群众签名感谢我们对黄石市板岩山特大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成效的取得,主要得益于我们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工作部署到位。201X年2月,我部召开工作思路会,明确全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汛前及汛中,多次召开国家、省、市、县四级管理人员和专家参加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思路大讨论、务虚会、研讨会,探讨近期和长远目标,探索地质灾害防治的新机制、新思路、新办法。各地共召开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69次,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精心安排。
(二)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落实责任。强化地质灾害防治领导责任制,明确分管责任,落实工作责任,抓实直接责任。
二是公开公示,我部建设完成了涵盖全国10多万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信息的群测、群防信息系统并投入使用。
三是督促检查,分别于汛前和汛中,派出由部领导带队的14个工作组,对重点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两轮专项督促检查。
(三)快速反应到位。
一是驻守指导,201X年汛期,专门抽调部机关及直属单位干部和专家组成工作组,驻守地震灾区,协助和指导工作。
二是会商指导,通过卫星远程视频会商系统,对重庆云阳凉水井滑坡、陕西略阳凤凰山滑坡进行现场研判和指导。
三是第一时间派工作组指导。201X年,我部直接派出63个工作组,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派出工作组740个,指导地方开展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四)应急机制到位。
一是推进地质灾害应急机构建设。编制印发《国土资源部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工作方案》,建立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中心。
二是加强应急专家队伍建设。聘请36名国内知名专家为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各省(区、市)共明确1711名省级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
三是统筹部系统内各种应急资源。部系统19家单位的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人员和设备统一调配。
四是在气象部门大力支持下,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推广至市、县。全国223个地(市、州)、1035个县(区、市)也在各自区域内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
(五)群测群防到位。
一是强化体系建设。开展以县(区、市)为对象的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得到各地的积极响应,首批已达标的321个“十有县”已于201X年12月公布。
二是强化科技。全国共安装10万余套裂缝报警器和滑坡预警伸缩仪,监测效率和预警水平比以往明显提高。
三是强化宣传。汛期前印制下发100万张防灾避险宣传画和50万套宣传册。
四是强化演练。201X年,全国共计开展地质灾害演练586次。201X年,各级地质灾害防治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不畏艰险、连续奋战,尽职尽责、无私奉献,以实际行动践行科学发展观。在此,我代表徐绍史部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常年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慰问!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有关部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201X-04-13 16:09)
二、深刻认识201X防灾形势(201X-04-13 16:11)201X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极端天气增多带来新挑战。刚才许局长讲的两句话我印象很深,就是从气象形势分析看地质灾害防治,形势比201X年严峻,任务比201X年艰巨。这两句话我印象非常深刻。在南方地区,一方面,变化莫测的局地强降雨和强热带风暴导致的暴雨,使地质灾害的突发性越来越强、监测预警的难度越来越大。另一方面,遭遇数十年一遇旱灾的西南地区,持续干旱造成岩土体松散开裂,山体紧固性发生变化,一旦遭遇强降雨,发生突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概率将会明显增加。在北方地区,近些年连续遭受低温雨雪和暴雪冰冻天气,随着气温快速回升,冰雪融化、冻胀等引发的地质灾害不断增多。西北黄土地区受长期干旱等影响,切坡建房和乱挖窑洞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随着雨水增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点多、面广的黄土崩塌灾害。黄土崩塌导致人员伤亡事件数量近年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汛期,但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灾情已从汛期扩展到全年各个时段。201X年11月云南楚雄发生群发性泥石流、201X年11月山西中阳和今年3月陕西榆林发生黄土崩塌事件,这都是汛期以外。所以,地质灾害防治不仅仅局限于汛期,也不应仅仅局限于多雨湿润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应全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各地都要常抓不懈。
(二)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区任务艰巨。在三峡库区,受水库正常运行后水位的来回涨落影响,面临着一个较长时期的库岸再造过程,将会不断产生新的不稳定岸段,导致新滑坡、塌岸的发生,使部分前期采用搬迁避让或群测群防措施未进行治理的崩滑体的复活并产生涌浪灾害。目前,三峡库区共有538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共威胁89万多人。从历史看,201X年、201X年、201X年分期实施的135米蓄水、156米蓄水和175米试验性蓄水,每次蓄水运行均导致约二百处老滑坡发生变形。防灾形势十分严峻。在地震灾区,受局地强降雨、余震影响,使得地质灾害隐患成灾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在恢复重建过程中由于人类工程活动深度和广度的不断加剧,诱发、加剧或产生新的地质灾害的数量和频率也将进一步加大。受植被覆盖、地形差异所限,还有不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未被发现或未被判识尚处于隐蔽状态。四川省地震灾区需要防范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达11384处。根据审计署近期反映的情况,四川、陕西省个别灾区县还存在地质灾害治理进度不快、隐患点防治措施未落实等现象。特别要指出的是,三峡库区和汶川地震灾区的工作又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重大事件,将直接影响经济发展和稳定社会大局,后果不堪设想。
(三)人为工程活动导致防灾压力剧增。这两年,各地上马了大量铁路、公路、机场、水利、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如果项目单位防灾减灾意识不强、勘查不充分、施工不规范、监测防范不落实,就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和人员伤亡。这两年,在这方面的教训特别突出。特别是众多位于深山峡谷中的在建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工程,由于原先都是无人区域,一般不属于地质灾害调查的范围,汛前排查和汛中巡查也经常忽视这些地区。因为我们调查巡查是人员密集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就不去了,可是工程就是在这些地区,这是防治的弱点和薄弱环节。这些地方地质环境本来就脆弱,人为工程活动影响下,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加之施工人员流动性强,对周围环境不熟,临灾避险经验不足,一旦灾害发生,极有可能是重大群死群伤事件。
(四)防灾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近些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的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基层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防灾经费和装备不足,部分重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得不到及时治理;部分企业、施工单位防灾重视不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流于形式;工作中还存在灾情险情分析判断不够准确、报告不及时等问题。特别是部分管理人员和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淡薄、能力不强,以至于酿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下一步工作中认真予以研究解决。总之,对于当前防灾形势的严峻性和任务的艰巨性,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把问题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制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牢牢把握防灾的主动权。(201X-04-13 16:11)
三、准确把握防灾的关键环节(201X-04-13 16:16)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一场攻坚战,又是一场持久战。要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键在于思想上高度重视、认识上正确对待、行动上狠抓落实。(201X-04-13 16:17)在思想上,一是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我说的麻痹,准确的说是麻木,年年防、年年干,老一套,好象觉得这些东西差不多了,存在惯性思维,出了大事就后悔莫及。由于这种惯性思维、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就容易导致工作走过场、不扎实、不细致。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的思想,时刻保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的心态,时刻绷紧防灾这根弦。正如徐绍史部长指出的:
地质灾害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就在一念之差,稍有懈怠、疏忽、大意,就会酿成大灾。我有一年到一个地方去,两个村民组,同样的大雨,后面都有一个泥石流,一个组撤下来了,另一个组没有动,就是因为那个组想不至于,在晚上两三点的时候,在山区大家住的那么分散。这个组坚持以一户一户地叫,大家都撤出来了,可是另一个组21个人都进去了。
二是要克服畏难情绪。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既是比较专业的业务,又是和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具体事务,需要与方方面面打交道、落实工作,需要有耐心和细心,更要有攻难破坚的勇气。对受威胁群众可能存在的侥幸和厌烦心理,应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进行劝说,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只要是真正为群众考虑,最终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认识上,一是要充分认识地质灾害防治的不确定性。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预报是世界性的科学难题。不能简单说加强监测预警,就能避免地质灾害的发生;也不是只要开展了调查,隐患就能全部查清。受工作精度、广度和深度等影响,仍然有众多的地质灾害未被发现;受科学认知程度和地质灾害诱发因素的复杂性所限,已发现的隐患点有可能随时加剧发展导致灾害。这些不确定性,我们心里一定要有数,就是要勤看、勤跑、加强监测。
二是要正确对待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我们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面对严峻的防灾形势,部分基层同志会有些担心,担心一旦发生地质灾害要被追究责任,甚至被问责的情况发生。这关键要看防治工作开展的到位与否,凡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全力以赴落实各项防灾措施,事件发生后,要及时将准确的情况向上级报告,这一点国务院有明确规定,徐绍史部长多次强调、要求,各地务必要做到。就是发生了灾害要紧急启动预案,紧急处置,同时要报告。同时,也要看到,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主要是由自然因素控制,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事件是大自然的永恒法则,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本职工作到位,不存在被追究责任的问题。宣传要到位,要介绍地质灾害怎么防治,普及知识,共同防御,出了问题,如果尽职尽责了,我们要承认这种自然灾害,但是如果没有尽职尽责,那就是另外一码事。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在此问题上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努力为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层国土资源部门的同志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从行动上,要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更要细之又细、严之又严。在工作中要做到“三勤”,即脑勤、口勤、腿勤。脑勤,就是勤于思考、想方设法、开拓创新,既要老套套、老办法,也要新思路、新举措;口勤,就是不厌其烦、不怕重复,反复宣传防灾常识,反复强调防灾的重要性;腿勤,就是多跑现场、多跑野外,不辞辛苦、不怕疲劳。在工作部署上统筹全局、超前谋划,工作衔接流畅紧凑、应急准备充分到位、监测布控周密科学。在制度落实上,不断完善群测群防责任制、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汛前排查制度、汛期巡查制度、灾情速报日报等行之有效的制度,利用这些制度来规范人、约束人、保护人,定人、定任务、定区域、定目标,使发生的灾险情“查询有详情、落实有根据、处置有依据”。在防治决策上,应考虑防治成本,更应该考虑防治效果,考虑受灾群众的切身利益。(201X-04-13 16:17)
四、扎实做好201X年汛期防灾工作(201X-04-13 16:27)汛期即将来临,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测,201X年我国降水偏多的范围将大于201X年同期,主要多雨带位于长江中游沿江、江汉、江淮、黄淮、华北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部分地区将出现暴雨洪涝;登陆的热带气旋个数接近常年,夏季后期到秋季中期为热带气旋影响集中时期。全国23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随时都有发生灾害的可能。部已于3月底下发《关于做好201X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对全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地要认真学习、全面贯彻。在这里,我再重点强调以下几方面工作:
(201X-04-13 16:27)
(一)加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201X年,部将继续全面推进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行政管理、事业支撑、应急处置、专家咨询、中介服务“五条线”和乡镇国土所的评估、巡查、宣传、预案和人员“五到位”建设。“十有县”建设按照计划稳步推进。“五条线”建设重点抓“事业支撑”和“中介服务”两条线建设。在全面掌握部、省、市、县四级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关于加强各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各级机构标准,用促达标活动推动事业支撑一条线建设;筹备组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协会,加强地灾甲级资质管理,加强中介服务一条线建设。“五到位”建设重点是开展全国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这项工作部里已发文做了部署。计划由部直接组织培训1千人,第三季度省以下培训1万人,并借助中组部农村干部远程教育培训网络,培训乡镇国土所干部和基层群测群防骨干人员10万人。(201X-04-13 16:31)
(二)加强地灾气象预警。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为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服务的一项公益性事业,同时也是一项新的开创性、探索性工作。今年,要在去年县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继续大力推进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尽快覆盖全国164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区)。一方面,各地要主动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加密分析会商频次,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不断提高预报的精细化和准确度。另一方面,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是宣传地质灾害防治很好的窗口和平台,要予以充分利用,通过播放动画、漫画、视频等方式,普及各种避险知识、防灾小窍门和典型事例。(201X-04-13 16:32)
(三)加强重点地区工作。湖北、重庆两省(市)要充分认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敏感性,按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的要求,做好库水位涨落期间的地质灾害防范工作,会同有关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国务院即将批准的后续规划。汶川地震灾区的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要继续努力协调相关部门,在保质量、保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实施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规划。四川、陕西两省要抓紧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治理有关工作的函》(国土资电发〔201X〕20号),配合省政府就审计署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争取以此为契机,加大投入、加快进度,推动地震灾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西南干旱地区要进一步提高警惕,加强防范,针对干旱可能造成的麻痹大意,加强宣传,早做预案、早作安排,严防由于长期干旱,土壤松散、开裂,雨水下渗,局部降雨引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国务院领导同志最近对此已有批示,指出大旱之年更要严防地质灾害发生。(201X-04-13 16:33)
(四)加强黄土地区工作。陕西榆林黄土崩塌事件发生后,部里采取了下发通报、开展调研检查、召开研讨会等一系列措施,切实加强黄土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初步看,要做好黄土崩塌灾害的防范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隐患,不留死角,这是基础。
二是对排查出的隐患,可采用削坡减载、排水等简易处理的,及时指导受威胁群众进行处置,不易处置的应优先考虑搬迁避让措施,对确实难以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加强监测、纳入群测群防体系,按照轻重缓急,采取工程治理措施。
三是科学选址,从源头上控制灾害的发生。指导和监督基层政府,结合新农村建设、村镇整治,切实加强对于村民宅基地建房的选址管理,最大限度避开黄土崩滑危险地段。对新的建设项目、城市和集镇规划等必须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是加大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力度。既要利用血淋淋的教训来教育,又要普及一些简单有效的防灾措施。(201X-04-13 16:33)
(五)加强在建工程防灾工作。重点是要严格落实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中,对建设方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措施。要努力建立以下3项制度。
一是公示制度。将已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项目名称及建设单位、责任人等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业主单位落实防灾措施的责任感。
二是督查制度。严格对照评估报告中明确的防灾措施建议,逐点检查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落实整改措施。问题突出的要求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责令其停工整顿。竭力扭转当前建设工程项目业主“重前期立项,轻后期防治”的局面。
三是告知制度。这方面,四川省有很好的经验。要求评估单位将评估意见以正式文件形式报建设单位,并要求对方相关人员签收,否则不予备案的法子,效果非常不错。(201X-04-13 16:34)
(六)加强部门联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仅靠国土资源部门是不够的,需要联合相关主管部门齐抓共管,要使“大家齐防灾,防灾为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刚才,相关部门就本部门如何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提出了要求,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指导和协助建设、交通、铁道、水利、电力企业等相关部门,落实好相关领域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同相关部门,对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区和江河流域、公路铁道干线、重要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区等重点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开展排查,尤其要排查人群聚居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将形成的排查报告第一时间向相关部门报告。接到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报告后,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害现场调查,涉及相关部门业务的,要及时通告,共同努力做好地灾防范工作。(201X-04-13 16:35)
(七)加强督查检查。各地要坚持把督促检查作为落实工作的重要抓手。通过随机抽查、实地检查、明查暗访、听取汇报、召开座谈会、现场提问、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各项防灾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对在督促检查中发现的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或违反各项制度的现象进行通报批评、公开曝光直至行政问责。201X年,各地开展检查时,要邀请相关部门参加,有针对性地对城镇乡村等人口密集区和江河流域、公路铁道干线、重要设施、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区等重点区域进行检查。部将于此次会后发出汛期工作检查的通知,要求各地对辖区内的工作开展大检查,5月派出以部领导带队、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工作组赴重点省份进行抽查。(201X-04-13 16:35)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全局,意义重大。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务必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攻艰克难,坚决打赢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201X-04-13 16:38)
第二篇:汪民副部长在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汪民
(2015年4月23日)
同志们:
在各地陆续开始进入主汛期之际,我们召开2015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和国家防总2015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国家减灾委全体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4年防治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汛期地灾防治工作。
刚才,广西、四川两省(区)国土资源厅负责同志分别作了发言,讲的都很好。广西国土资源部门在3月19日桂林叠彩山景区发生崩塌后,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和核查,做了大量工作;四川2014年防灾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地质灾害仅导致7人死亡失踪,为有历史记录以来最低。中国气象局矫梅燕副局长,通报了气象情况,对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等
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
下面,受姜大明部长委托,我代表国土资源部讲几点意见。
一、2014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著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地方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国土资源系统积极努力,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我们主要强化了以下工作:
一是强化研判部署,精心谋划全年工作。年初厅局长会议提出总体要求,2月召开趋势会商会研判形势,3月印发通知全面部署,4月召开视频会议重点部署,汛期组织专家巡回指导,及时通报重要险情灾情,形成规范化、程序化的常态化管理。联合交通运输部和国家铁路局,加强铁路公路沿线及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防范。
二是强化隐患调查,突出巡查排查复查。在完成全国2020个山地丘陵区县(市、区)1:20万地质灾害普查工作基础上,推进1:5万详细调查。截至目前,已完成811个县(市、区)的详查工作,完成19216处隐患点的勘查工作,共查明地灾隐患点295402处,威胁人员1917.15万,已全部纳入群测群防体系。全国33万多名群测群防员,在汛期等重点时段及时开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复查和震后全
面排查。
三是强化监测预警,扎实推进群测群防。与中国气象局继续密切合作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制作预警产品165份,通过中央电视台和网站发布预警信息233次。全国31个省(区、市)、323个市(地、州)、1880个县(市、区)也建立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体系,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为增强广大群众特别是群测群防员的辨灾、防灾和避灾能力,深入部署开展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全年培训近296万人次,开展应急演练27885次,参演人员228万。认真总结推广湖北秭归沙镇溪镇滑坡、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等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四是强化应急处臵,及时有效应对。全年32次派出工作组,赴重点地区督促指导工作。组织200多名区片应急专家驻守重点地区,指导地方开展应急处臵。针对各地灾情险情报告,部启动应急响应16次,及时派出专家组指导抢险救灾,全年未出现二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2014年,各地共派出专家组4300多人次,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五是强化综合防治,全面提升防御能力。在2013年开展云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试点基础上,与财政部联动,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增加湖南、四川、甘肃三省为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省份,中央财政支持资金31亿元。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432个,基层地质灾害防御能
力进一步增强。
2014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10907起,造成400人死亡失踪、直接经济损失54.1亿元。与2013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数量、死亡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减少29%、40%和47%。同时,全国共成功避让地质灾害417起,避免人员伤亡3.37万人,挽回经济损失18.1亿元。三峡库区连续12年实现地质灾害人员零死亡,汶川、芦山、玉树、漳县岷县等地震灾区实现“地质灾害零伤亡”。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力组织,得益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更得益于国土资源系统全体干部职工、专业技术人员和广大群测群防监测员的不懈努力。借此机会,我代表姜大明部长,代表国土资源部党组,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长期奋战在地质灾害防治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防治工作要主动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关键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牢牢把握并主动适应形势的发展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努力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第一,主动适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
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为依据,坚持依法防控、依法履责、依法决策,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要明确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的主体责任,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分工、全民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新格局。不能简单地认为地质灾害防治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情,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要是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要以此清晰定位,明确地质灾害防治事权划分和责任边界,细化实化地质灾害防治责任,规范应急处臵的主体、程序、权限与责任,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
第二,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结构优化、社会和谐,更加注重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地质灾害的社会影响不断加大。必须探索实施更加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减灾管理,应对多发频发的地质灾害,最大程度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探索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制度,在此基础上,引入地质灾害保险制度。二是在工作基础较好的地区探索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红线,危险区红线内禁止规划建设新城镇和村民居住点,已有群众尽快搬出,或采取治理及预警措施等。三是创新思
路,积极引导和引入各类资金资本,统筹地质灾害治理、新农村建设、土地整治、增减挂钩等政策,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进行综合治理。
第三,主动适应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行政效能。部已取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备案制度,但这不意味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这项制度取消了,而是要求我们转变管理思路和方式。各地要建立定期抽查和通报制度,对工程建设项目开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进行检查监督,不断强化事中事后的监管。要坚持防灾和救灾两手抓。既要完善地质灾害防治预案体系,及时修订各类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反应机制,切实提高应对重大地质灾害灾情险情的能力;更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防灾知识宣传培训教育,强化综合治理,增强防治能力和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与避险能力。
第四,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时代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新要求。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迅速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广泛应用,信息传播呈现主体多样化、工具移动化、渠道立体化、范围扩大化等特点。地质灾害防治群众关注度高,社会敏感度强,加强新闻宣传、正确引导舆论尤为重要。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公开力
度,完善信息发布制度,丰富信息发布内容,提升信息发布时效,特别是突发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发生后,要加大敏感热点问题舆论引导力度。要利用各种自媒体,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常识,既要大力宣传防灾减灾实践和成效,也要宣传地质灾害突发性、隐蔽性的特点,积极传播正能量,为防灾减灾营造良好氛围。
三、清醒认识、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 今年汛期,从趋势预测判断来看,地质灾害发生较去年有加重趋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一是从地质灾害自身特点来看。我国地质条件复杂,构造活动频繁,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地质灾害隐蔽性、突发性、破坏性强和动态变化的特点,导致发生时往往突如其来、防不胜防。由于受到调查精度和尺度的影响,还有很大一部分的隐患点未被查出或威胁范围可能更大。已发现的隐患点不容易防控,仅对已发现的隐患点进行防控也还远远不够,这使得我们防灾工作的难度不断增加。
二是从外部因素来看。近年来,强降雨和局地暴雨天气等极端气候事件十分频繁,加之破坏性地震时有发生,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同时,人类工程活动愈加强烈,对地质环境的扰动力度越来越大。虽然从引发地质灾害的原因来看,降雨和地震是主要原因,但许多地质灾害的发生或多或少都有人为活动的因素,有的甚至是致灾的主要因素。
三是从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看。虽然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工作的精度、广度、深度还不够,隐患认识不清、判断不准,地质灾害又大多发生在老少边穷的山区,既做不到对隐患点都进行搬迁避让,也做不到都进行工程治理,难以彻底消除隐患;部分企业、施工单位仍然对防灾重视不够,还存在工棚选址不当、临灾避让意识不强、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等问题,导致在建工程现场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地质灾害科学、技术研发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治理工程技术标准体系亟待建立,新技术示范应用不够,监测预警技术仍需完善,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山地丘陵区县(市、区),缺人员、缺机构、缺经费、缺技术支撑仍然不同程度存在。
因此,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形势,时刻绷紧防灾的弦,在工作中做到“三克服和三不怕”。
一是克服侥幸心理,不怕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克服侥幸心理,严防工作走过场、摆形式、不扎实、不细致。地质灾害会不会造成人员伤亡,往往就在一念之差,稍有懈怠、疏忽和大意,就会酿成大灾。在基层,地质灾害年年防,日日防,下雨天,道路泥泞湿滑,一般人都在躲雨、避雨,我们的防治人员却必须冒着大雨,甚至冒着生命危险,去现场监测。地质灾害隐患大部分又都位于高山峡谷地带,现场排查、调查,必须人员到点,工作到位,十分劳累,但是为
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防灾责任,必须一趟一趟跑,必须不辞辛苦。
二是克服麻痹思想,不怕繁。一些地方这些年工作比较到位,地质灾害发生较少,上级领导也给予了表扬和肯定,这时候很容易产生麻痹思想,觉得自己该干的都干了,可以松口气了。实际上可能正好相反,地质灾害正在某处酝酿,一旦遭遇强降雨等因素,就有可能发生。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必须坚决克服麻痹懈怠思想,时刻做好应大急、抢大险的各项准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繁重,隐患点多面广,发放防灾避险明白卡,建立群测群防制度,开展知识宣传培训教育,编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从年初到年尾,事情很多。必须不怕繁琐,忠实履责,该建立的制度必须建立,防灾措施责任必须到位。
三是克服疲劳情绪,不怕难。地质灾害有一个特点:面上时有发生、点上多年不遇。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世界性的难题。这些年各地抓得都很紧,但就具体点上来说,是年年预防,总喊狼来了,但往往是狼还是没有来,容易使干部群众产生疲劳情绪,由此带来的工作难度不断加大。要正确对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气馁、不退缩,克难求进,坚持“宁可防空、不可空防”的工作态度,不厌其烦、苦口婆心地做群众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我们的工作是生命任务,来不得半点侥幸和懈怠,狼不来也要防,尽最大努
力减少狼一旦来了就有可能造成的生命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是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最好实践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振奋精神、全力以赴、攻坚克难,打赢地质灾害防治这场硬仗。
四、扎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开局之年,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部年初通报了各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展情况,今后每年初,我们都将对各地工作进行通报,希望大家都认真看一看,横向、纵向比一比,找一找差距和位臵,更好地推进工作。之后,我们又下发了《关于做好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了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希望各地按照《通知》的要求,一项一项、一件一件地落实好。这儿我再重点强调几点:
一是争取党委、政府领导的重视。这是我们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四川省去年之所以能取得那么好的防灾效果,与四川省委、省政府将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工程”来对待,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到现场、直接部署工作有密切关系。省级财政收入排名靠后的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88个县市区的地质灾害详查,也是因为这项工作得到了
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特别是地质灾害多发易发的重点省份,要积极主动地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本省(区、市)地质灾害情况、工作进展,以及国务院和部里的相关要求,为推动工作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部里推动开展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是希望以此为抓手,切实加强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能力建设。各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长远性、打基础的工作,结合本地实际出台措施政策,指导和支持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加强高标准“十有县”建设,解决长期制约县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瓶颈问题。陕西省通过编制建设指南、重点县示范推广、出台奖励政策措施、召开现场会等方法,建设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值得各地借鉴学习。
三是加强群测群防。在目前阶段,群测群防是有效、可行的防灾手段,在避免人员伤亡上发挥了重大作用。群测群防是一项持续性的工作,必须长久坚持、持之以恒。群测群防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于群测群防员的责任心和工作素质与水平。各地要进一步落实监测责任,向社会公布公示所有隐患点的监测人员和管理责任人员名单与联系电话,接受社会监督,服务方便群众;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基层监测人员的辨灾、避灾和应急组织能力;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助,改善工作条件,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重点时段和地区工作。要以汛期为重点时段,以三峡库区、西南山区、地震灾区为重点地区,特别是在建水利、水电、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工程和旅游风景区等人员密集区,指导监督水利、交通、旅游等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认真汲取近年来各种类型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事件教训,创新机制,落实责任,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范工作,切实避免地质灾害导致群死群伤事件发生。
五是加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初步统计,全国各级财政每年投入地质灾害防治的资金近200亿元,要用好管好这些资金,确保发挥最大的防灾效益。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销号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通过地质灾害威胁人口减少数、防治项目完成数等可量化的指标,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科学评估,确保防治效果。编制出台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规范立项、评审、组织实施、验收和维护等工作程序。要避免资金项目多了,工作上去了,干部却倒下去的情况。特别是中央财政支持开展综合防治体系建设的湖南、四川、云南、甘肃省,要不断强化组织检查监督,分析存在困难与问题,按要求上报进展情况,确保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取得实效。
六是加强知识宣传培训演练活动。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和应急演练可取得明显的防灾效果,能确保灾害来临时有条不紊地予以应对。今年,各地要继续在6至
9月集中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特别要认真总结以往成功预警避险案例和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予以推广。对威胁10人以上的隐患点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在此基础上,修订完善应急预案。部计划5月份在四川丹巴召开地灾应急避险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成灾、预警、避险规律,推广四川丹巴东谷泥石流灾害成功应急避险经验。
同志们,汛期即将到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任务光荣而艰巨。地方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落实措施,扎扎实实做好2015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
市政府副市长 魏常平
一、2011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土资源厅的关怀和指导下,在各区县和市级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继续保持了预案内地质灾害点未造成人员伤亡的良好局面。一是科学编制预案。我市认真编制了《宜宾市2011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和《宜宾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发布。预案确定了56处市级地质灾害监测点并落实了监测责任人。进一步完善了市、区县、乡、村、社五级监测预警网络。二是扎实抓好宣传工作。投入资金74.96万元,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区县村社开展培训会616次,培训20万余人次,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资料6.29万份。投入资金98.86万元,开展应急演练209次,参与人数8万余人次。三是认真开展“五查”工作。重点排查了重点建设项目、公路两侧以及场镇、学校、施工人员聚集区、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查明隐患点921处,威胁到4.17万人生命安全,发放防灾明白卡6721份、避灾明白卡12724份,聘请了931名群众为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场监测员。全市全年发生地质灾害11起(滑坡5起、塌陷3起、崩塌3起),1人死亡、2人受伤,造成经济损失1042万元,预案内地质灾害隐患点未造成人员伤亡。全市全年地质灾害成功避险1起,挽救了141人的生命。四是继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健全了汛前排查、汛中巡查、汛后复查、汛期24小时值班、灾情险情速报、应急处置等制度。全年投入276.45万元启动了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五是认真开展避险搬迁安置工作。2011年共争取到省财政资金48万元和区县配套资金14万元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避险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安置群众60户,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50户的120%。六是积极推进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各区县投入资金1146.67万元,开展了长宁县长宁镇城区边坡治理、兴文县仙峰乡仙峰村海子坝危岩应急排危、高县焦村镇龙潭村“10.15”滑坡应急抢险、筠连县镇州镇尖峰村应急除险、宜宾县安边镇豆坝村金江组危岩应急排危等17个应急除险工作。高县趱滩乡老鱼池滑坡治理工程、筠连县镇舟镇中学滑坡治理工程、南溪区青龙咀废弃煤矿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全部开工。屏山县中都镇灯盏窝滑坡,翠屏区菜坝镇石马村八社油坊坡潜在不稳定斜坡,高县四烈乡金星村大池组滑坡,兴文县僰王山镇同心村1、3社同凤园滑坡等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纳入了省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库,正在开展勘查设计工作。
二、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
面对地质灾害突发性强、动态变化大、隐蔽程度高以及防灾工作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我们要立足于抓隐患,全面掌控已知地质灾害隐患点;立足于防大灾,将工作部署置于最为恶劣的时空条件内;立足于战全年,突出汛期这一关键时段;立足于保全市,突出防灾减灾重点,及早谋划、及早部署、及时落实,努力构筑群测群防、避让搬迁、应急除险、工程治理“四道”防线,确保2012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预计2012年我市总降水量正常偏少,但有2—3次区域性暴雨,特别是局部强降雨很可能引发较严重的地质灾害,如何做好防灾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重大考验。现在的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已经把安全问题摆在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事故往往都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有些事故在发生前想都想不到。从前段时间的检查情况和从侧面了解的情况看,在地质灾害防治上我们大部分区县、乡镇和部门都是重视的,但也有部分地方工作中仍然存在不少漏洞,比如说监测记录、值班记录不全,临灾避险预案不健全,监测责任人工作不落实等问题,分析产生这一系列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观念偏差。过分的热衷于GDP,认为地质灾害防治浪费钱,搞好了GDP也不会增长,看不见成绩,因此愿意把钱投入到能够立竿见影的地方。
第二种是侥幸心理。认为地质灾害点虽然列入了预案,但是几十年都没有发生灾害了,监测、记录是多余的,白费力气,不处理也不会出现大问题。
第三种是畏难情绪。地质灾害点多,监测、治理和搬迁耗时多,投入多,开展困难,只有听天由命。
因此,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端正思想态度,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认识,做好这项事关全局的工作。
三、全力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根据掌握的情况,当前我们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还存在一些欠缺和不足,我们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减大灾,主动出击,全力打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攻坚战。
(一)强化领导,强化责任,强力落实决定要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28条要求,市政府也将出台实施意见,各级政府一定要强力落实。一要加强领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县、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对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负总责。分管副区县长、副乡镇长是第二责任人,对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负责。二是要落实责任。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394号令)要求,对在地质灾害防范和处置中玩忽职守,致使工作不到位,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行政领导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这两点既是决定的要求,也是我们衡量各级政府是否从体制、机制上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抓实、抓好的评判标准。
(二)部门联动,上下互动,共同推动防灾工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全局性工作,不是哪一级政府单独的工作,也不是国土资源部门一家的事情,涉及到交通、水务、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扶贫移民、安全监管等部门。因此,一定要联动、互动,共同推动。一是部门联动。部门之间要建立健全联动机制,通力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强有力的地质灾害防治联动机制,按照当年的《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预案》的要求,实现无缝对接,分行业联动结合起来,运用各条线的力量,发挥各部门优势合力应对。二是上下互动。市国土资源局、市政府应急办对区县工作要加强指导、沟通、统筹,区县对市上要加强反馈、贯彻、支持,使市上与区县融合互动起来,推动防灾工作开展。
(三)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群策群力防治灾害。地质灾害之所以难防,是因为灾害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也要求我们必须靠大家的力量,靠专家的力量,群策群力防治灾害。一是群测群防。要加强群测群防的组织领导,健全以村干部和党员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队伍。引导、鼓励基层社区、村组成立地质灾害联防联控互助组织,广泛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切实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在动员群众、宣传教育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关心、支持地质灾害防治事业,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格局。对群测群防监测人员各级政府要给予适当经费补贴,并配备简便实用的监测预警设备。二是群专结合。要积极发挥专家在防灾工作中的作用,积极构建群众参与,专家把关,科学防灾的工作格局。各地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对群测群防监测人员等的防灾知识技能培训,不断增强其识灾报灾、监测预警和临灾避险应急能力;要组织专家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御预案进行会审,科学确定隐患点的临灾避险方案;相关部门和各区县要组织专家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广泛培训学校师生,乡镇、村社干部,教给他们必要的防灾知识。灾害发生后,各地要组织专家分析形势,研判趋势,搞好防灾部署,尽可能避免次生灾害带来的损失.(四)全时段,全区域,全面开展防灾工作。一是全时段。这里面包括了24小时值班制度,24小时监测制度。在24小时值班方面,从市上到村组都要加强值班值守,及时上报灾情、险情信息,这样才能够及时开展应急救援,避免次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特别要强调一下的就是乡镇上的值班工作。因为乡镇是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桥头堡,直接面对村社监测人员,预警预报工作往往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加强乡镇值班制度的建设。24小时监测制度的落实要靠村社,很多成功避险案例告诉我们,第一时间发现险情的往往是离灾害最近并且受到灾害威胁的农户,因此在村社这一级的监测人员选择上一定要选择离隐患点近并且受到灾害威胁的人,因为这个事情也关系到他自己的性命。二是全区域。既要加强对城镇、乡村、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人口密集区的地质灾害的防范,也要加强对零星的农户房前屋后,村道等地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在工作中要尽可能思考哪些地方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有针对性地部署气象、水文、地质灾害等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预报,确保及时发现险情、及时预警。地质灾害防不胜防,我们只有更加留心,更加小心。在全域防灾中的全部隐患点,无论是新发现的还是存在多年的,都要有针对性的预案。
(五)抓避让,抓治理,抓好灾害综合整治。对地质灾害实施整治是彻底消除地质灾害威胁的有效方法。在整治工作中将灾害分为三类区别对待。对人口不集中,治理耗资大的隐患点群众实施搬迁避让;对地处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多,治理耗资大的隐患点争取资金整治;对地处人口稠密、工矿企业多,治理耗资小的隐患点安排资金进行整治。一是抓避让。避险搬迁分永久性搬迁和临时性搬迁两种,永久性搬迁要作为防治地质灾害的长期战略,坚持不懈,按轻重缓急分批实施。要把地质灾害防治避让与扶贫开发、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有机结合,统筹安排资金,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优先搬迁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周边群众。要加强对搬迁安置点的选址评估,确保新址不受地质灾害威胁,并为搬迁群众提供长远生产、生活条件。二是抓治理。对一时难以实施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各地要加快开展工程治理,充分发挥专家和专业队伍作用,科学设计,精心施工,采取防水、加固、控制等综合措施整治。有的地质灾害可以通过挖沟引水、加固、爆破来避免,同时各区县不要在地质灾害威胁区域再新建建筑物、扩大规模和增加人口。
四、进一步健全防灾工作保障机制
(一)加快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各区县要建立健全与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需要相适应的专业监测、应急管理和技术保障队伍。目前,各区县均成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但进人的情况并不理想,有些区县还出现了专业技术人员来了又走的情况。各区县要进一步转变观念,适当降低进人门槛,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员。
(二)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防治费用和群测群防监测员补助资金纳入财政保障范围,根据本地实际,增加安排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财政投入。同时,要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有功人员的奖励机制,激励一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每个区县每年按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来搞这个工作,要基本能够保证监测人员的补助、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和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有功人员的奖励。
(三)逗硬奖惩制度。各级要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到部门、单位和个人的考评中,对那些工作不在状态、措施不落实、反应不及时、处置不得力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要严格问责追究。对工作表现突出,特别是成功避灾的要在全市范围内表彰,并给予重奖。
——摘自《市政府副市长魏常平在2012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4月5日)
第四篇:分管副县长在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县人民政府副县长XXX
2012年X月X日
同志们:
当前,我县已进入主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入关键时期。为了进一步分析形势,研究对策,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刚才,XXX副局长简要传达了2012年X月X日市里召开的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座谈会会议精神,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县上半年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讲得很到位。下面,我结合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就落实责任,强化措施讲三点意见。
一、认清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严峻形势
(一)降雨多余往年。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先后出现6次较大降雨集中期,降雨量比去年同期增加1-2成,局部极端强降雨时有出现,进入汛期后,影响我县的热带风暴可能偏多。在极端强降雨时期,土壤经雨水长时间浸泡,极易引发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出现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另外,旧的隐患点在强降雨的诱发下,随时可能发生险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1
形式相当严峻。因此,县国土资源局和各镇要坚决克服侥幸心理,牢固树立防大灾、应大急、抢大险的思想,扎实做好各项防治工作。
(二)隐患点点多面广的状况在短期内难以改变。受极端天气的影响和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增加,我县地质灾害隐患点数量已呈现增多频发趋势。另外,由于我县经济欠发达,我县到现在也还没有建立稳定的地质灾害防治投入机制,县财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费支持严重不足,大部分地质灾害危险点长期得不到治理,附近居民长期受到地质灾害的威胁。
(三)人员不足,技术力量薄弱。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在基层,关键也在基层,目前,各镇国土资源所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在应对当前形势下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队伍力量显得单薄。
二、我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在问题
一是少部分乡镇政府和国土资源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十分被动,比如各类预案的编制工作,明白卡和汛期地质灾害避险通知书的发放工作,县国土资源局多次催促,甚至是县国土资源局协助编制好了预案,到现在也还没有交到县国土资源局,直接影响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局。
二是地质灾害防范的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缺乏,尤其是缺乏防治职责界定方面的知识,在工作当中,没有坚持
“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三是对县地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的通知置若罔闻,无动于衷,对地质灾害巡查、排查、监测等工作的通知精神不及时传达和落实。
三、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措施
对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我提出以下7点要求。一是各镇分管领导、国土资源局领导尤其是分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要全面掌握责任区的雨情、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危害情况,熟悉地质灾害防治预案,要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进行全面系统的部署,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应对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能力。
二是各镇要制定并发布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认真分析辖区地质灾害形势,科学预测地质灾害发生趋势,明确地质灾害防范重点时段、重点地区,认真制定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应对措施。
三是开展检查和巡查专项行动。一查有无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二查老地质灾害点险情;三查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明白卡”填写是否规范、发放是否到位;四查灾害点的监测员是否到岗到位、思想是否稳定;五查监测工具是否齐全、通讯是否通畅;六查灾害点周围的警示牌是否正确设
置。另外,要利用检查、巡查的机会,加强对防灾责任人、监测员和受威胁群众识灾、辩灾、避灾等知识的讲解。
四是对危险性大、变形迹象较明显、威胁到人和财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随时现场检查,检查的重点是有无专人监测、撤离路线和临时安置地点是否落实,预警方式是否明确、大雨前撤离的组织人员、负责人是否落实等等,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做实、做细、做好。
五是认真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规则,细化应急预案,适时演练。根据上级部署和应急预案要求,认真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和灾情速报制度。汛期值班要有领导带班,遇有灾情、险情等紧急情况,第一责任人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工作。
六是保障经费。要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规定要求,把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七是要大力推进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要积极向上级争取治理专项资金,加快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工程治理,逐步削减地质灾害隐患点,对已获得资金支持的项目,要加快推进项目施工,并做好项目的质量监督,把实事做好。
同志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关系到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是政府的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希望各镇和有关单
位认清形势,进一步提高对地质灾害防治的重视程度,回去后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层层落实责任,狠抓防治措施的落实,扎实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平安度汛。
第五篇: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徐绍史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紧急视频会议,主要是为了传达贯彻8月1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精神,全力做好舟曲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会议开始前,我们请贵州、陕西、甘肃省厅的同志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作了通报,这是今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过程中发生的三次比较严重的地质灾害。甘肃省舟曲县和6月28日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的地质灾害以及7月中下旬陕西商洛、安康地质灾害的一些情况,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监测预警取得的成效,当然更有地质灾害造成的重大损失。三省还谈了下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想法。三省通报的情况,对我们做好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请各省(区、市)认真体会其中的经验教训,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下面,我讲三方面意见:
一、要认真贯彻落实8月1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的精神,全力做好舟曲抢险救灾工作,进一步做好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这次会议,听取了舟曲抢险救灾工作指导协调小组的汇报。会议指出,舟曲重大灾害发生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迅速部署。灾区的党政领导、群众以及解放军、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专业救援队等万众一心,不畏艰险,全面开展救灾工作。灾后的人员搜救工作,淤泥的清理工作,堰塞湖的处置工作,地质灾害的排查工作,都在有序有力紧张地进行。
我部鹿心社副部长列席了这次会议,根据新闻稿的情况以及鹿心社副部长传达的精神,会议要求做好七方面工作:一要抢救受困人员;二要安全处置堰塞湖、清理瘀泥、整治白龙江河道;三要全面排查地质灾害隐患,转移群众,防止发生次生灾害;四要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五要切实做好伤员救治和防疫工作;六要修复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七要制定灾后重建的政策措施,尽快全面启动灾后重建。会议要求,地方党委、政府方方面面都要全力投入到抢险救灾工作中。
会议最后强调,目前仍然处在主汛期,要毫不松懈地做好防洪抗灾工作,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同时要积极为灾区提供各种援助,夺取防汛抗洪救灾的全面胜利。
会议精神主要是这些,希望各省厅认真学习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要全力做好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抢险救灾工作
刚才,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同志已经通报了灾情,8月7日深夜到8月8日凌晨,舟曲县北突降暴雨,30分钟至40分钟降雨量达到97毫米,三眼峪、罗家峪这两条山沟同时爆发山洪泥石流,数个村庄被毁,上千人死亡失踪。灾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李克强副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都作出了重要批示和指示。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率有关同志在灾害发生当天亲赴灾区,指导抢险救灾工作。
这次灾情十分严重。根据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的初步调查,三眼峪、罗家峪的泥石流约180万立方米,造成的损失非常大。我们到了舟曲之后,也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同志们都认为主要原因是:第一,舟曲的地质地貌容易引发地质灾害。该地的地质主要是志留和泥盆系泥岩、板岩和千枚岩,都是比较松软的地层;从地貌上看是高山峡谷,山高谷深,很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第二,舟曲是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地震造成山体松动,岩石破碎。第三,这个地区一直处于干旱状态。第四,局部地区瞬时暴雨,引发了这次山洪和泥石流。还有个原因就是,地质灾害所具有的隐蔽性强、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的特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甘肃省国土资源厅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现场,到8月8日傍晚,已经有70多位技术人员到达舟曲,部领导也根据国务院的安排,随同国务院领导同志或自行前往灾区,部派出的专家组从九寨沟奔赴灾情现场。8月8日的20时、22时在前方的国土资源系统的同志连续召开了两次紧急会议。8月9日上午,又到三眼峪和罗家峪进行了察看,随后细化了抢险救灾方案;8月9日下午,召开了紧急会议,向参加抢险救灾的人员通报了灾害情况,明确了任务、时限要求和
所要提交的成果。迅速调集遥感飞机和测绘局的无人驾驶飞机对灾区进行遥感测量,提供了准确数据,同时为抢救人员、清理瘀土、堰塞湖的处置、群众的转移安置提供各种支撑和支持。
现在我们已经确定8月12日之前要完成灾区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8月15日要提供“一图、一表、一报告”。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以及温家宝总理8月10日针对12日~13日舟曲地区还有中到大雨的气象信息所作出的重要批示,我们认为舟曲抢险救灾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
(一)要抓紧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排查。趁大雨到来之前完成野外工作,要圈定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危险区域,而且要提出转移避险的具体建议。
(二)气象预报12日~13日有中到大雨,要加强雨情和水情的监测预警,及时组织群众转移避险,确保救援人员和临时安置点群众以及受地质灾害隐患威胁群众的安全,防止造成新的人员伤亡。昨天晚上我和汪民同志通话,也要求汪民同志和前方的同志根据雨情、水情,要特别关注12日~13日这两天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对整个灾情要作出科学准确的评估,对这次泥石流灾害的原因、范围、规模危害等都要有准确的评估。
(四)要为灾后重建做好基础性工作。通过这次地质灾害排查,对地灾的防范、泥石流沟的治理、灾后耕地的复垦、灾后重建的选址等都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眼下舟曲抢险救灾工作重点应该围绕这四个方面展开。要按照中央的精神把工作做好。
三、要立足防大灾、抗大灾,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今年极端气象频发,前旱后雨,有些地方夏、秋、冬、春四季连旱,5月之后持续强降雨,导致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频发、多发,面对这种严峻形势,部省两级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是六个方面:
一是精心部署,反复强调。今年多次召开会议,多次发文、发电,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作出安排,反复提醒。二是督促检查,加强指导。部和省两级组成众多的督导检查组到各地督促检查、加强指导。三是合理布局,及时响应。部和省都组织了若干个专家组,部署在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段。部组织了88名专家,部署在7个重点区域,负责18个重点省(区)的应急指导,已经70多次派出应急工作组到重点地区进行指导。四是突出重点,加强防范。我们突出了三峡库区、地震灾区和西北黄土高原区,加强了地质灾害的调查、排查和巡查。五是深入动员,群测群防。各地采取了很多措施,想了很多办法,动员群众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六是部门配合,联控联防。从部到省级联合相关部门进行联控联防。今年1月~7月,发生地质灾害共26000多起,死亡和失踪人数已经有840多人。8月份舟曲的死亡和失踪人数已经1700多人。1月~7月的起数同比增长了2.3倍,死亡和失踪人数增长了1.7倍。1月~7月,我们转移了受地灾隐患威胁的群众20多万,这个数字可能偏小了,像陕西一下子就转移几十万人。成功避险668起,避免了人员伤亡2.5万人。今年虽然地灾的起数和伤亡的人数都高于去年同期,但是成功避让的起数和避免伤亡的人数也大大高于去年同期。
我们要鼓舞士气,提振信心,坚持不懈地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体还有六点:
(一)要认识地灾防治工作的严峻性。6月24日的视频会议上,我讲了从气象看地灾防治是严峻的,从预防的区域看也是严峻的,从防治工作看,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是严峻的。从这两个月的情况看,我们依然处于主汛期,而且雨情、水情异常复杂,老点、新点同时引发,既有我们排查出来老的隐患点,也有不在群测群防体系中的新的地灾点。有些地方的地灾常常是突如其来,猝不及防、防不胜防,形势非常严峻。尽管形势严峻,我们还是有针对性的精心设防,防而再防,防上加防,特别是防范一些大规模、高速度、远距离的泥石流、滑坡和崩塌叠加并发的重大地质灾害。
(二)要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这是在现有情况下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持续不断地改善和完善。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一是加强监测员的防灾知识培训,增强他们的责任感。7月底和8月初,我专门去了陕南、重庆的三峡库区、四川的地震灾区进行调研,提出要加强对监测员的培训,让他们掌握防灾知识,要增强他们的责任感,还要解决他们的具体困难。四川有些地方条件好一些,监测员有手持对讲机,也有敲锣、吹哨的,要尽可能给一些补贴。二是受隐患威胁的群众对防灾要明白、要配合。很多地方做了明白卡,把防灾知识告诉群众,把撤离的路线告诉群众,特别是到晚上,一旦有了险情怎么撤,往哪里跑,都要告诉
群众,不然会人心慌慌,撤离过程本身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甚至是伤亡。有很多工作,我们要层层动员,而且要直接落实到基层操作层面。群测群防要把地灾的知识和撤离的路线告诉群众,而且撤离之后不要再擅自返回危险区。群测群防体系要作为一个关键环节抓好。
(三)要密切配合形成防灾的合力。一是要与气象、水利部门配合,关注雨情、水情,做好监测。部里和国家气象局发了一个文,在雨情预报的同时预报地灾的情况,还有一半地级市没有落实,请各个省厅抓紧落实。二是加强与发改委、财政部门的配合,争取在地灾防治工程和经费上予以支持。三是要与交通、铁路、水利、建设、教育等部门配合,各负其责,做好地灾的防范工作。四是要与民政、安监部门配合,做好抢险救灾工作。五是要依靠广大群众群测群防做好地灾防治工作。
(四)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各项防范措施。一是全面部署、落实责任。纵向是省、市、县、乡,一直到村,五级责任都要落实。横向各相关部门责任也要落实。二是再排查、勤巡查、常检查,重点是城镇、乡村、人口密集居住点。因为我们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全面检查,所以一定要突出人口聚集区,圈定的地灾隐患点一定要划定危险区,纳入到群测群防体系中,加强监测预警。三是加强临灾避险。这是最关键的环节,凡是有地灾威胁的隐患点,一旦有极端气象,或有成灾迹象,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要向当地政府提出坚决避险的建议,要坚决撤离人员,宁可听骂声,不可听哭声,这是最关键的。
(五)要及时有力地处置地灾险情。一旦发生地灾险情,要及时有力地加以处置。一是加强应急职守,及时响应,要敏感,要敏锐。二是各级响应要有各级责任人,一级响应厅长,二级响应副厅长,三级响应是谁,都应该有明确责任人,一旦启动应急响应,相应责任人一定要到现场指挥。三是及时抢险救灾,抢险救灾过程中要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四是及时上报信息,向省、部里上报灾情信息,争取时间抢险救灾。
(六)要加强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地灾防治。宣传也有三个方面请大家关注:一是要宣传地质灾害的特性和防灾的知识,来提高公众防灾的意识和能力。二是要分析宣传地灾突发频发的原因和地灾的特殊性。三是要宣传成功避险、宣传群测群防监测员的辛勤工作。我这次去陕西、重庆、四川调研,在都江堰和几个群测群防监测员座谈,有一位谈得非常好,他说,我们所承担的是生命任务。听了之后,我觉得他比喻得非常贴切。我们经常讲经济任务、政治任务。群测群防员承担的是生命任务。在后来召开的座谈会上,我说同志们承担着艰巨的生命任务,奉献了智慧,付出了辛劳,守护着生命。这些典型都要加强宣传,提升社会对地灾防治工作的正面认识。
这里我还要强调一点,各个国土资源厅、有关地勘单位,要加强对地灾的分析、研究、总结、规范,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创新地灾防治工作。今年“6·28”安顺市关岭县发生的长距离、大体量、快速度的滑坡造成99人死亡和失踪。陕南安康汉滨区大竹园镇地灾,先是一个滑坡,带动了泥石流,造成了29人死亡和失踪。这次舟曲的三眼峪和罗家峪泥石流面积很大,体量也很大,所以地灾防治工作如何与时俱进地改进和创新,给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及我们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了一个很大的题目。
同志们,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学习贯彻落实好中央政治局常委会8月10日会议精神,尽心尽力、扎扎实实地做好地灾防治工作,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为避免群死群伤、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尽到我们应有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