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军队财务学
我是为了挣点
论怎样加强军队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论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部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军队财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为适应新形势,做好新时期的财务工作,加强财务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建设一支素质高、水平高、业务精的财务队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对财务人员无论是思想素质还是专业技术素质都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其中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军队会计人员 职业道德
一、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现实意义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科学方针,是立党之本、执政之机、力量之源,是广大干部的行为准则。军队会计人员是军事经济管理的直接参与者,是军队会计保障力生成的主体,肩负着执行各种财经规章制度的任务。军队是一个特殊的行业,会计人员责任重大。加强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客观需求,也是军事经济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军队会计工作中去,必须牢固树立会计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努力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优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会计队伍。
2、强化会计管理,适应新时期军事变革的需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军事经济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以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为代表的高技术战争表明,以精确武器和隐形武器为核心的高技术常规战争以其准确的打击获得了极高的作战效能。这种暴露征候相对较少、预测难度较大的特点给军事斗争会计保障准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经费保障准备时间短、要求高、任务繁重;经费开支和现金需求量急剧增多,情况多变,经费供应对象和结算、转供手续等较平时变得更为复杂。随着我军军事战略方针的转变,“两个历史性课题”和“三化”建设的标准要求越来越高,军队建设的资金需求的缺口依然存在,军费增长幅度与部队的发展还有较大差距,会计保障准备工作的任务也越来越重。
3、提高军费使用效益的必要条件
近年来,我军军费预算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还不能满足军队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怎样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会计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高低和经费使用效益的好坏。但也有个别单位和部门,一方面感到经费紧张,另一方面铺张浪费。因此会计人员要自觉运用科学管理手段和方法为各级党委管好家、理好财。管理是军队会计工作需要坚持的永恒主题,“科学管理是兴国之道,也是兴军之道”,同样的财力、物力、人力,管理得好,就会事半功倍,管理得不好,可能会事倍功半。随着管理的方式和手段的不断发展变化,会计人员要不断适应现代管理的需要,认真学习现代管理新知识和新理论,努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同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部队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寻求供应标准上合理配置的新途径,解决部队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军会计工作要求会计必须做到:人少要把工作做好,钱少要把事情办好。会计部门要努力提高工作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实践证明,良好的素质出效率。因此,必须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军队会计人员道德水平现状
1、部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够扎实,业务水平不高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部队由于其特殊性使得人员经常流动,有的单位只能现找会计,这些后补的会计人员大部分以前未接触过会计工作,有的甚至完全不懂账务。一部分从事会计工作年限较长的干部,有的还兼管营房,军需等,加之有的会计干部工作时间较短,业务技能不全面,干工作不能干到点子上等,有的甚至刚接手会计工作,还未完全熟悉工作流程就又被调走,使得接任会计理不清头绪,单位会计工作陷入“泥潭”,无法理清。
2、部分会计人员理财观念出现偏差,没能认识到会计人员的作用
有的会计人员把会计管理工作当成是党委或领导的事,在会计工作中以领导的意图为准,把自己当成领导的“私人管家”和“应声虫”。还有的会计人员认为会计工作很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只是满足于日常记账、算账、报账等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不当,会计监督乏力,平时工作中发现不了问题,研究问题又拿不出真知灼见,解决问题缺少方法,汇报工作习惯于算“流水账”等。这些会计干部的工作思维狭窄,创新意识不强,还停留在“账房先生”的层次上。
3、会计人员学习高新技术知识的热情不高,缺乏创新的意识
进入新时期后,现代高新技术在在军事、教育、文化领域广泛应用,加快了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这就促使我军把提高军队人员的素质作为现阶段部队工作的重点。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处在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军队内部有的干部淡漠了国防观念,特别是有的后勤干部因为工作原因长时间没有参加训练,从而产生了麻痹思想,松懈了学习,感到会计工作这么多年都过来了,没有必要学习新方法,寻找创新点,不思进取,对高技术知识,特别是信息技术掌握不多,这些种种表现对于我军完成“打得赢”标准还有不小差距。
三、影响军队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原因
1、社会大变革带来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然而,与此相应的新道德观念却还未建立起来。如计划经济时代的财产公有和提倡分配平均主义,这些都极大地打消了人们的贪欲,全社会倡导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道德风尚。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却难以做到,“贪欲”成了现阶段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的根本原因。这种“贪念”是由这些会计人员的“心念”所引起的。我军的工资福利制度能够保证大部分人员的衣、食、住、行,可是总有人不满足,认为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贡献很大,想得到所谓的补偿。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某些会计干部不能把持方向,心中产生了“想法”,最终将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公款。
2、个别会计人员屈服压力,把原则变“圆则”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这是我军多年来一直大力提倡的。但是有的干部曲解了这句话的意思,把它变相理解,加之军队内部长期以来形成的制度,对于领导说的每一句话和让做的每一件事,下属都无条件的完成。有的领导干部自身道德水平不高,以命令的形式要求下属为自己的损公肥私找一个借口,而有
第二篇: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提纲
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第一部分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理论透视
一、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涵义和特征
(一)信息、信息技术和信息化定义
信息信息技术信息化
(二)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涵义和特征
1、军队政治工作信息
2、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
3、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主要特征
二、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目标与理论模型
(一)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的目标
(二)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理论模型
三、军队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构成(一)政治工作办公系统
(二)政治工作管理系统
(三)政治工作决策支持系统
(四)政治工作信息网络
第二部分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对政治工作的影响
一、丰富了政治工作的教育资源,同时使官兵的思想进一步复杂化
二、扩大了政治工作的覆盖面,同时削弱了官兵间的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
三、提高了政治工作的快速反应能力,同时加大了官兵思想问题的突发性
四、创新了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同时使我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面临失传的危险
五、加强了政治工作的科学管理,同时增大了政治工作信息系统的脆弱性
第三部分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应着重把握的几个问题
一、牢固树立适应信息时代的思想观念
二、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工作信息化专业人才队伍
三、着重做好政治工作信息的开发与利用工作
四、正确处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继承优良传统之间的关系
五、切实加强信息管理确保政治工作信息安全
六、始终坚持统一领导、分工建设的总体思路
第三篇:论财务发展方向
【摘 要】在新的财务管理环境中,财务管理的观念、目标、内容都需要相应的更新与调整特别是要加强风险管理。为适应新的财务管理环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本文从理财、预算、经营、投融资、财务分析、财务管理的国际化等方面探讨我国财务管理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新形势;财务管理;发展方向
一、财务与会计相分离的趋势
企业理财既可指“财务”,也可以指“金融”,是指企业对现金流量的安排或资金的融通。具体地说,就是理财人员在特定的环境下,依据各种信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调节和平衡以达到特定管理目标的活动。会计(Accounting),原意为“计算”、“核算”,是指会计人员利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与货币计量的方式记录、核算,反映并加以监督,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它是属于信息系统的一个范畴。
在计划经济时期,企业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自然也不存在财务上的自由主权。企业唯一的资金来源就是国家的财政拨款,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则主要集中于对内部经济活动的揭示、反映、核算上,编制财务收支完成计划等。为此,在人们的心目中,理财等同于会计,会计就是指财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金融市场建立以后,企业筹资的财务决策问题将是财务管理的重大课题。企业面临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企业的财务管理重点将转向如何进行科学的筹资、投资决策,如何合理利用财务杠杆原理降低资本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以及如何正确估量和尽量减少投资风险等方面。理财与会计的分歧日益凸现。至此,财务与会计的分离也就在所难免。一般现代大中型公司中,均设有财务部,下设若干管理中心,如以成本控制为主的成本管理中心,以进行经济核算,反映经营状况的会计核算中心,以投资决策为主的投资决策中心等,各管理中心在机构设置上相互独立,人员配置上均有专职的工作人员。因此,财务与会计的分离,将是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加强事前预测,编制各项预算,搞好内部财务管理
企业是一种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盈利。如何在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和外部企业的竞争对抗中,准确进行市场定位,寻求发展,将是企业面临的一大课题。因此,企业必须进行事前的预测,编制各项预算方案,并加以评价、比较、选择,再作出慎重决策,以降低各种企业可控制风险,尽量规避不可控制的风险。
同时,加强以成本控制为中心的内部财务管理,也是企业财务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成本决定了企业盈利的大小,是提高企业产品竞争能力、开拓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财务人员必须加强以成本为中心的内部责任成本管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将成本分为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这就要求财务管理人员运用行为科学原理,实施事前成本控制,将企业整体目标分解到所属各生产经营部门,编制责任预算,建立责任成本管理网络系统,激发有效的成本节约行为,协同完成预定的成本目标。同时,企业也要重视科学技术进步与开发,充分挖掘企业在生产组织、工艺流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巨大潜力,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工资成本,优化原材料消耗定额,降低各项费用开支,提高资产利用率,加速资金调整,合理定产,减少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从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经营与理财并重,融资、投资和股利政策的选择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经济活动主要包括经营和理财两大业务。经营主要指企业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而进行的包括组织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一系列有助于利润实现的行为。它是通过对资产的运用,企业各项经济资源的合理配置,以资产周转的形式获取增值额的行为。而理财则是企业财务人员通过预测未来企业资金需要情况,分析判断投资机会的可能性而采取的一系列资金调度行为,以保证企业正常运作所需的周转资金,理财有助于企业资产加速周转,并实现营业利润。经营离不开理财,犹如机器运转离不开润滑油的帮助一样,缺乏有效率的理财,企业的生产经营将大打折扣,正常的经营将难以为继。因此,经营与理财并重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一大特征,尤其在当今信息科技高度发达,金融市场日趋完善的前提下,企业的理财活动将显得更为重要。
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企业长期实行统收统支财务管理。由国家财政无偿供应资金,融资渠道单一。改革以后,将原来的拨款改为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仍为单一化。由此带来的问题在于,由于融资结构的单一化,进而导致融资成本刚性化,使企业资金成本“钉死”在银行贷款利率上,同时必然导致企业融资风险的最大化。原因在于企业经营不善时,难以借助改善融资结构来分散和转移风险负担,从而产生到期不能还本付息导致企业变卖资产以致破产;另一方面,银行为了保证其贷款的及时归还,对贷款用途作出明确规定,使企业使用资金产生功能性约束,难以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灵活调用资金,而被动地受制于银行的硬性规定。随着广泛的企业融资市场的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条件及环境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首先,融资渠道多样化,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具有供应弹性和可选择性的资金融通体系,不至于使企业钉死在单一的融资渠道上,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富有弹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的融资市场,一方面使企业调整改善企业融资结构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多种不同融资方式具有不同的成本、风险、功能约束和弹性,使得企业不得不进行合理的融资结构组合,以使企业融资成本最低,融资风险最低,功能约束最小和弹性最大。其次,企业融资的灵活性大为增强,资金使用的功能界限被打破,企业可根据融资的性质和理财状况,改变融资用途,灵活地运用融资。最后,随着企业资信评估体系的健全,企业融资的另一个趋势是企业更加注重资信的作用,因为企业资信状况将直接影响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投资意向,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企业要想在金融市场上顺利融资,必须具有良好的资信条件,否则,即使企业处在一个广阔多变的融资市场,也很难及时筹措所需资金,来改善企业的资本结构。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由市场来调节生产要素的组合,变无偿使用资金为有偿使用,企业在新形势下的投资行为将发生重大变动:一是企业注重资本成本的约束。企业不仅要考虑在金融市场上的筹资成本和融资风险的影响,也要考虑企业对所采取项目而产生的机会成本和投资额的资金时间价值。这样,企业的投资必须使产生的收益超过成本,内部投资报酬率不仅要高于无风险报酬率,而且也要使投资风险得到合理的补偿。二是企业更加注重资本预算。企业短期投资因其回收期较短可以在金融市场灵活调剂,而企业的长期投资由于其涉及面广,投资额巨大,投资回收期长,且面临较大的投资风险等原因,对企业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企业在选择长期投资项目时,必须制定严密的资本预算,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并考虑到如通贷膨胀等因素带来的影响等,在投资决策时要慎重选择方案。三是投资方式多样化,这是企业投资行为的一个重要趋势。从投资的金融工具看,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等;从投资范围看,企业可进行轻工业投资,重工业投资,金融、饮食、房地产、咨询业、娱乐业等各种范围的投资;从投资的地域范围看,企业不仅可进行企业内部投资,企业外部投资,还可进行国内投资和国际投资等。总之,投资环境的多样化,将对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投资决策提出新的要求。
企业财务管理的另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企业股利政策的选择。企业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将对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在决策股利方针时,既要处理好积累与发展的关系,又要保证企业、债权人和投资者三方利益的协调。
四、做好财务分析,合理调剂资源
财务分析是企业通过各项财务指标的变动及所占比重,深入了解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发现其存在的问题,预测其发展趋势的一种经济活动分析。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旨在通过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资产周转状况以及盈利能力,以了解负债结构及相应的作为物资保障的资产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资产周转结构或营运能力结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盈利结构的合理性和趋势性。掌握企业经营和理财中的结构性缺陷,预测这种结构的可能变动趋势,并据以审慎配置企业的资源,形成合理的经济资源结构,使其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财务分析的重点在于资本结构和资产结构的分析。
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全部资金来源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者之间各自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关系。如资产负债率,是企业总负债占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比例,反映企业资产形成中由负债而形成的比例。合理的资本结构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综合资本成本,保持合理的财务风险,而且可以通过运用财务杠杆,使企业主权资本利润率达到最大化。反之,资本结构不合理,或者会增加企业筹资成本或者使企业面临极大的财务风险,容易陷入财务困境。
企业的资产结构则是指各类形态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和比例关系。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与企业的资产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侧面。企业资产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最优化分布,与企业的收益能力,经营风险,生产经营规模以及债权人、投资者利益的保障程度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企业资产结构分析,可为企业管理部门明确当前企业资产的分布状况,促使其适时根据本企业的经营性质,投资收益率及销售状况等,优化资产结构,改善财务状况,加速资金周转,减少企业的资产经营风险。
企业的资信主要包括对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估。在此评估基础上,选择若干相关程度较高的指标,综合计算而得的一个评估系数,称为复合财务系数。复合财务系数不仅可为外部投资者作出投资决策指明方向,而且对内部经营管理者来说,使其经营管理行为受复合财务系数标准的约束,促使其向此标准努力,调节其生产经营活动,分析生产经营管理情况,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五、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企业不仅受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大环境的制约和挑战。参与国际竞争,加强国际合作,将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同时也将推动财务管理的国际化趋势。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出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发达,更加剧了这一发展趋势。
从融资角度看,中外合资、合作、外商独资等企业形式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国际证券投资方兴未艾。自1993年以来,我国已有11家国有企业在香港发行H股,总股本为130亿港元,此外尚有17家国有企业已在香港“买壳”上市,上海石化等在纽约上市成功。证券筹资的优点在于不存在资金到位问题。另外,国际租赁也是企业国际筹资的一种重要形式,境内企业通过租赁公司这个中介机构,从境外引进所需外资、设备等,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的需要。
从投资角度看,跨国投资不仅能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能力,能更好地了解和追踪被投资国市场的需要,降低运输成本,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能绕开贸易壁垒,减少关税和非关税方面的限制。同时,跨国投资还能保证国外某种资源的供应,以弥补本国资源的不足。从前几年首钢购买秘鲁钢铁公司开始,我国在国外的投资已有相当的发展,并且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国际投资同国际贸易一样,各国企业应当立足于发挥自身的相对优势,而不应被绝对优劣的判断捆住手脚。我国企业当前跨国投资的现实性则是根源于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多层性和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发展企业的跨国投资既有其必要性又有其现实可行性,企业财务人员应从国际范围出发,考虑跨国投资的可行性。
总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由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金融市场的日益完善,以及新的财务准则的实施,我国的企业财务管理将使财务与会计职能分工明确化、专职化,并在搞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执行各项预算的基础上,根据外界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随时调整,控制财务计划,改“节支型”财务为“增效型”财务管理,跳出账本理财,积极参与竞争,变被动理财为主动理财,并随着国际经济合作的日趋深入、融合,借鉴国际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加强国际比较,参照国际惯例,积极、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这将是我国企业管理在新的经济形势下必然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1] 姚顺明,赵新顺,何存花。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4,(6).[2] 刘军。网络经济下的财务管理创新[J].世界经理人周刊,2005,(2).[3] 黄跃辉。浅谈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管理[J].财务与会计,2005,(7).
第四篇:论军队对党执政的必要性
军事理论
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自动化 班级: 自动职1班 姓名:李增 学号: 1110232102
任课老师:肖本新 论文成绩:
2012年5月20日
论新形势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要性
略谈党与军队之间不可脱离的关联
目 录
一、党与军队之间的深刻关系的缘由及科学内涵
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现实意义
三、新时势下如何做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摘要
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我军生命之根基、力量之源泉、胜 利之保证,任何时候都必须毫不动摇坚持下去。伟大的毛主席曾经说过,“没有军队的政党是软弱的,唯有枪杆子底下才能出政权。”,而军队则是我党可以更好抵御外敌的重要手段。实践证明,军队的领导权掌握在谁手里,这是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首要问题。中国的历史证明,没有党的绝对领导,就没有我们这支人民军队,就没有我军的发展壮大,也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同样,在新的历史时期,没有党的绝对领导,就不会有我军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针政策,就不可能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就不可能担负起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重任。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关键词:人民军队的来由,世界军事革命,军魂,绝对领导】
一、党与军队之间的深刻关系的缘由及科学内涵
1、中国共产党的来源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唯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2、人民军队的来源
人民军队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在原始公社制度末期,开始出现为保护氏族、胞族和部落的生活资料而组成的武装组织。这种武装组织虽不能算作军队,但却被恩格斯称作是‚真正的‘武装的人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阶级的出现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人民为了反抗统治阶级的奴役和压迫,产生了由人民群众自己组织的军队。在中国,从秦朝的陈胜、吴广到清朝的太平天国,大约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先后爆发了数百次农民革命战争,参加战争的农民武装,尽管行动口号、组织方式、规模和影响有所不同,但在反对封建的生产关系,主张建立农民‚平等‛的理想社会等方面却是相同的。但是,上述这些军队,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都未能使人民革命事业获得彻底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系统地回答和解决了如何在党的领导下,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问题,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军队建设的理论和原则。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②确立中国共产党对这支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地位。③具有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革命纪律。④实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制度,是这支军队肃清封建主义、军阀主义的残余影响,废除打骂制度,实行内部民主的工作方针。⑤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同时又是工作队、生产队,是这支军队的根本任务。⑥采用一整套与人民战争相适应的战略战术。⑦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是这支军队的生命线。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军队,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斗争工具,是无产阶级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人民军队。随着斗争的发展,关于建设人民军队的理论和实践,将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将正确运用历史的经验,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努力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成为一支具有中国特色的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二、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现实意义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这一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学说为理论依据的,是在中国革命斗争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军在毛泽东同志这一思想指引下,在共产党的直接领导和哺育下不断成长壮大。在新的历史时期,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对进一步加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使我军经受起反和平演变斗争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相对的和平环境的考验,在政治上永远合格,完成新时期党赋予我军的任务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1、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建军之魂、胜利之本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是我们党在科学把握中国革命斗争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和确立起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总结大革命失败血的教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一著名论断。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开始,我们党走上了建立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道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我们党同各种否定、放弃、破坏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确保了对军队独立的、直接的、全面的、统一的领导,使我军成为一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新型人民军队,使我军始终保持了统一的意志、精诚的团结、铁的纪律,始终保持了强大战斗力,成为一支为广大人民群众衷心拥戴、所向无敌、威震四方的雄师劲旅。正是有了党的领导,我军才得以在烽火硝烟的战争中以劣势装备战胜一个又一个强敌,为推翻三座大山,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根本保证。我们党从成立的那天起,就同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就以解放全中国,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宗旨。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党才创建了自己的军队,这支军队就成为党实现自己的目标的有力工具。这也就决定了我军是从属于我们党的,是从属于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性质和利益的。只有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队的阶级属性才不会改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才不会动摇。相反,如果军队不坚持党的领导,那么它的阶级属性必然要发生变化,就会变成其他的阶级、政治集团或个人野心家的工具。这样,就不可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了。因此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保持人民军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可靠保证。
2、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
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军权‛与‚执政权‛是不可分割的。任何一个巩固的政权,都必须有军权做保障。我军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在巩固党领导的国家政权,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在当前面临国际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政治图谋,西方各种腐朽思想不断渗透,国内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影响的复杂形势,要保持国家的安全稳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我军不被强敌摧垮,不被‚糖衣炮弹‛击中,能够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为完成党在新世纪的艰巨历史任务,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在当今西方敌对势力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崛起、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和‚遏制‛战略的背景下,具有了更深刻、更凝重、更现实的内涵。我们必须把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联系起来,更加深刻地认识军队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的客观必然性和极端重要性。
3、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建设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迅猛发展,精确制导武器、人造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登上了战争舞台,一场更加深刻的军事变革席卷全球,人类正面临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转变。当前我军正处于机械化尚未完成,又需要努力实现信息化的特殊阶段,要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和发展的潮流,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观念、武器装备、军事理论、体制编制、作战训练等军队建设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彻底的变革。而所有这些都只能由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和世界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来制定科学的改革战略;只有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我们才能正确实施我军信息化建设的每一个步骤和每一项任务,取得稳步协调的发展。
在中国,历史早已证明,能够对我军官兵和亿万人民群众产生强大凝聚力和号召力的唯有中国共产党,我军从小米加步枪发展到拥有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和国防工业体系,从单一的步兵发展到包括海军、空军、二炮和其他技术兵种在内的合成军队,主要靠的是党的坚强正确的领导。目前我军信息化建设起点低,面临的困难多,只有依靠党的坚强领导,才能协调好军内外各方面的关系,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创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只有靠党的组织工作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调动全军官兵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推动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4、我军履行新的历史使命必须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胡锦涛同志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把我军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概括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即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自古以来,军事实力是实现国家利益最敏感的触角,军事实力延伸到哪里,国家利益才能到达哪里。在社会主义中国,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作为担负维护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使命的人民军队,在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在世界军事变革迅速发展而引起战争形态、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一系列变革的情况下,要跟上世界军事变革发展的趋势,要履行好历史使命,必须在国家利益、人民利益的集中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三、新形势下如何做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进入新世纪,国际风云变幻、国内社会的深刻变革以及军队建设的发展,使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紧密结合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始终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这一根本原则不动摇,确保我军军魂永远不变。
1、在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定不移地拥护和支持改革,是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时代性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改革,正确对待官兵转业复员安置、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部队的调整精简任务,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我军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总是与党的中心任务的要求相联系的。在战争年代,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经常地、大量地体现在为完成党的武装斗争任务而南征北战、浴血奋斗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军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以实际行动拥护和支持改革,正确对待官兵转业复员安置、家属就业等方面的困难,圆满完成部队的调整精简任务,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邓小平称赞‚不管如何更新换代,我们这个军队永远是党领导下的军队‛。
2、在坚持和维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坚持和维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军的优良传统。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军队,以党的性质为性质、以党的宗旨为宗旨、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推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当前我军所处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及其自身状况,与过去相比已有很大的不同,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各项工作,适应新的形势,与时俱进地推进部队党的建设和全面建设。我们必须发扬求真务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新的实际出发,树立新观念,研究新情况,寻找新办法,取得新成果,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使部队党的建设跟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发展,更好地体现时代的要求。
3、在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挑战中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全面推进,以经济竞争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日趋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推行‚西化‛、‚分化‛战略。复杂的国际形势表现在军事领域,就是世界军事革命突飞猛进,军备竞赛日趋激烈,我国面临的军事斗争形势日益严峻。新形势下我军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就必须着眼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新形势,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和应对军事变革潮流,使我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我军实行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是一种反映先进战斗力发展要求的军队领导制度,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在追赶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积极探索创新的过程中,这一根本原则和制度只能加强而不能有丝毫的削弱。我们要着眼于未来高技术战争的规律和特点,充分发挥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集中力量加速实现武器装备现代化、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增强官兵打赢信心、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动员发动人民战争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在 ‚打得赢‛上体现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同时,必须本着紧跟世界军事潮流与坚持 ‚中国特色‛相统一、‚打得赢‛与‚不变质‛相统一、坚持改革创新与发扬优良传统相统一的原则,研究解决部队建设中的新矛盾、新问题。
结语:维护党中央领导的权威,是新形势下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核心内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维护党中央领导的权威,对于我们无论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复杂的国际政治斗争形势,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还是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团结和带领人民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国家,都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因此,我认为,我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利。
徐建华、贺少华《现代军事教育》褚良才《军事学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毛泽东选集
参考文献
第五篇:论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
论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
——学习新《政治工作条例》的几点体会
郭政/彭波
【原文出处】《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第14~16页
【作者简介】郭政,西安政治学院军队政治工作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彭波,西安政治学院硕士研究生。陕西 西安 710068 【内容提要】 新《政治工作条例》适应时代要求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新形势,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拓宽政治工作服务保证作用的领域;研究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的作战功能,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思想多样化的特点,不断确立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观念;研究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关 键 词】军队政治工作创新/政治工作条例/重点走向
为了使我军思想政治工作永远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永远保持、发挥“生命线”的地位和作用,新《政治工作条例》根据国家、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新形势,拓宽了许多新领域,充实了许多新内容,创造了许多新方法,进一步指明了军队政治工作创新的重点走向。
一、研究“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政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不断拓展政治工作领域
马克思主义认为,真正的社会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前提,人的合理利益需求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出发点和动力,而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利益需求的内在要求和实现基础。现代社会发展最终要以人的发展为着眼点和落脚点。长期以来,由于只讲社会利益,而耻谈个人利益,忽视了人的全面发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理论与实践上空洞、乏力。思想政治工作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激励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在逻辑起点上,就应该变革重人的社会属性和社会关系、轻人的自然属性和心理属性,重人的社会价值、轻人的自然价值的传统观念,实现社会性和自然性并重的双向建构,并把人的主体性置于空前高度。[1]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受教育者的内在物质与精神需求,引导他们积极健康发展;也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才能为教育对象所真正接受,内化为教育对象个人的奋斗目标,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当前,我军正处在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完成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双重历史任务,不仅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而且需要强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广大官兵素质越高、发展越全面,“打得赢”、“不变质”就越有可靠的保证,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跨越式发展战略就能越快实现。因此,适应新世纪新阶段党、国家和军队发展的新要求,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新《政治工作条例》提出政治工作要“坚持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国家和军队建设的全局,意义重大。既体现了政治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又体现了广大官兵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政治工作坚持与时俱进的生动体现。
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存在着一些与时代发展和形势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标准不高,只是为了不出事,而不重视官兵思想觉悟的提高;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品位不高,只重视眼前的利益,而忽视官兵全面素质的提高;还有的做思想政治工作境界不高,一味强调“我讲你听、我管你服”,而不注重培养和发展官兵的良好个性和潜能,甚至不尊重官兵的人格等等。所以,贯彻新《政工条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促进官兵全面发展上下功夫、见成效。只有紧紧抓住育人这个重要环节,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部实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高素质复合人才。从这个意义上说,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目标。
着眼官兵的全面发展,对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理解官兵的成才愿望,提高官兵的能力素质;增加思想政治工作知识含量、鼓励思维创新;积极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浓厚氛围,挖掘蕴藏于官兵中的智力资源和创新潜能;充分鼓励官兵展示自身的个性,让他们有时间、有场所发展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基础上,把官兵培养成各具特色和特长的人。
二、研究政治工作在军事斗争中如何发挥其作战功能,不断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
《政治工作条例》明确提出:要研究高技术战争中开展政治工作和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有效途径。这是对现代战争规律的深刻揭示和把握,是对我军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新拓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人类技术时代形态正在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过渡。这个时代的社会生产基本特征是:社会网络化,信息流动快,生产呈现分散柔性状态。反映到军事上,出现了信息化战争、立体化战场和数字化装备。这种技术时代形态对思想政治工作在“两个转变”中如何保证我军“打得赢”这一崭新课题提出了新的挑战,对干部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在军事斗争准备各项工作中,政治工作的发展相对显得有些滞后。我们的政治工作如果不进行全面的改革创新,仍然沿用过去战争年代形成的那些老办法、老经验,就难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要求。为此,新《政治工作条例》提出政治工作要发挥作战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服务保证作用,即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工作和组织工作,为作战胜利提供政治保证、人才支持、组织基础和精神动力;二是作为政治工作重要内容的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为对敌斗争提供直接的作战能力,构成了部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前者是间接功能,后者是直接功能,二者缺一不可。
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作为政治工作作战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担负着开展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等直接参战的任务,责任重大。然而,现在有个别同志却认为组织指挥作战是军事机关和军事干部的事,对提高政治工作作战能力、强化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自己在履行政治工作作战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清,对训练中政治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对战时政治工作还十分陌生,对高科技军事知识的掌握仍然比较欠缺。新《政治工作条例》在规范政治机关、政治干部的职责时,也有相应的内容。各级政治干部和政治机关要依据这些职责要求认真学习军事科学知识,包括军事运筹、军事通讯、信息科技、战术软件开发等方面的知识技能,要会使用现代化的办公设施,会应用现代化的指挥手段,会操作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并能把这些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军队建设中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努力提高发挥政治工作作战功能的能力,做到既会做平时政治工作,又会做战时政治工作;既能做好凝聚军心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组织工作,又能卓有成效地组织对敌的舆论战、心理战和法律战。
强化政治工作作战功能,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创新活动。时代在发展,战争形态在演进,政治工作发挥功能的领域在扩大,内容、方法、手段在不断更新,只有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前沿,紧密结合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结合军事斗争准备,认真探索政治工作作战的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加强实战性演练,才能提高起点,抢占先机,不断强化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最大化地发挥我军政治工作的优势。
三、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官兵思想多样化的特点,不断确立政治工作“以人为本”的观念 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不可避免地出现新旧体制、新旧意识的摩擦和碰撞,导致官兵思想认识的多元化。从价值标准上看,官兵的主体意识明显增强,渴望社会对自己的理解和尊重,期望军营能在更大范围内创造出竞争、平等的良好环境。从价值取向上看,官兵的物质利益观念进一步增强。由于军人利益来源的单一性,使官兵的实际收入与地方一些公民的收入差距拉大,物质需求的失落感影响了军人“从军光荣”的信念。从价值实现的途径看,官兵不安心服役的现象明显增强,绝大多数官兵对第二次就业有强烈的危机感,对将来的“后路”和“前途”深感忧虑。
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尊重人的权利,注重启发官兵的自觉性。把尊重自己和尊重他人统一起来,在与官兵的接触中,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们的权利。二是要关心人的利益,努力调动官兵的积极性。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为本,就要关心人,努力调动人的积极性。关心人很重要的一点是关心广大官兵的利益,以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来引导官兵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各级领导机关要从官兵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切实关心他们的疾苦,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这样才能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官兵的积极性,才能把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不断推向前进。三是要鼓舞人的士气,不断激发官兵的创造性。激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对人的价值和工作的认可和肯定。有激励,方能激发人的潜能;有激励,才会不断出新、创新。人是最宝贵的资源,要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开发人的价值、能力和个性,让每个人的潜在智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生命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是要禁锢人们的头脑和手脚,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动,而是要开发人的智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激发人的创造性,以便在更大的程度上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为社会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正是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该把以人为本,开发人的潜能、价值和创造性作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追求的重要目标。在与官兵的接触过程中,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急其所急,想其所想,帮其所需;要根据官兵思想发展变化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材施教,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多样的教育方式;要多看别人的长处、优点,信任他人、肯定他人;要多交流,在思想的沟通中,逐渐达成共识,增进了解和友谊。
四、研究教育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方式提出的新标准,不断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
新《政工条例》提出要:“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政治工作的方法手段”。高新技术的不断运用,政治工作的手段将由手工操作向自动化、网络化、多媒体化发展。比如,计算机的普及,可以为政治工作运用新手段提供条件。信息的获取,资料的储存,档案的建立,业绩的考评,工作的规划,民意的反映,数据的统计,计划的制定,决策的选择,教育的准备等等,都可以运用计算机来处理。这样可以克服主观性、片面性,避免感情色彩带来的偏向,使情况的反映和问题的处理既准确、客观和全面,又形象、直观和及时。
充分利用现代高科技创造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突破口。然而,在教育方式改革方面目前仍存在比较滞后的问题。一方面,在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相当多的政工干部不注重学习和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仍然把单调的“照本宣科”、“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填鸭式灌输作为唯一的施教方式;仍然延续一上课、二讨论、三总结的几十年一贯制的教育“三步曲”。另一方面,部队网络建设在信息开发和应用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主客观因素致使官兵对教育内容和方式难以认同,不愿听,听不进,使政治教育日成了“休息日”、“聊天日”。这种教育方式,不用说跟不上现代教育的创新步伐,就是连一般的教育任务都完不成。在新军事变革中不能有效地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思想政治工作就不可能有什么开拓性的进展,最终将成为制约深化政治工作发展的“瓶颈”。所以,教育方式的改革创新,一定要在努力提高我军政工干部的科技素质上多下一些功夫,敢于突破思维定势、打破传统束缚,在学科技、用科技中不断推进教育手段的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