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大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中国法学会副会长 张文显
--------------------
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大意义
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治队伍至关重要。”笔者理解,其重要性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社会主义法治急需的组织和人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其中,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政治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和运行保障。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保障,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方向;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保障,保障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发展;建立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并有效实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运行保障,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任务的细化和落实;建设宏大的法治工作队伍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保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监督守法、全民普法的实现。
第二,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人才强法的根本举措。人才强法是人才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四中全会《决定》的逻辑结构来看,第二部分至第六部分分别论述和部署立法、执法、司法、守法、队伍建设,所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从基本布局出发,就是要形成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人才强法全面推进的良好局面。
第三,建设一支优秀的法治工作队伍,才能实现良法善治、法正民安。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主体是人民,人民是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动力和力量源泉。但同时也要看到,法治工作核心是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处理公共事务,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其基本内容是政治性、思想性、智慧性、专业性、技术性相当复杂的事务,需要高级专门人才。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科学技术进步、社会转型和利益格局的巨变,新型案件、疑难案件、涉外案件、知识产权案件层出不穷,征地拆迁、土地承包纠纷、社会保险、教育医疗、消费者权益等涉及民生问题和群体性利益的案件逐年增加,与人格权、生存权、环境权、发展权等人权问题关联的诉讼也呈现攀升趋势。这就需要大批受过良好专业训练、具有救济权利、定分止争、制约公权实践理性和实践经验的法律专家。
二、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主要任务
法治工作队伍,也就是法治队伍。过去,我们常说法律工作者、法律工作队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今天,我们要与时俱进地改称呼为法治工作者、法治队伍。法治队伍,涵盖的范围比较广泛,举凡在党政军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队、社会各领域专职从事涉法工作和法治工作的人员,都可称为法治工作者,都隶属法治队伍。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必须大力提高法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素质、业务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水准,着力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
笔者认为,最核心的一支队伍是法治专门队伍。总书记指出:“我国专门的法治队伍主要包括在人大和政府从事立法的工作人员、在行政机关从事执法的工作人员、在司法机关从事司法工作的人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首先要把这支队伍建设好。”立法、执法、司法这3支队伍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都十分重要。立法是为国家定规矩、为社会定方圆的神圣工作。立法人员必须具有很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具备遵循规律、发展民主、加强协调、凝聚共识的能力。执法是把纸面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的关键环节,执法人员必须忠于法律、捍卫法律、严格执法、敢于担当。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人员必须信仰法律、坚守法治、端稳天平、握牢法槌、铁面无私、秉公司法。要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立法、执法、司法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宪法法律至上,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要畅通立法、执法、司法部门干部和人才相互之间以及与其他部门之间具备条件的干部和人才交流渠道。推动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提高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法律服务队伍主要包括律师,也包括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以及法律服务志愿者等。律师队伍是依法治国的一支重要力量,要大力加强律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把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法治作为律师从业的基本要求。这条要求不能放松,更不能放弃,决不能在其中产生出以“法治”、“维权”作为招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异己力量。要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等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建立激励法律服务人才跨区域流动机制,逐步解决基层和欠发达地区法律服务资源不足和高端人才匮乏问题。
一支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队伍也是必不可少的。《决定》的第七部分专门设立一节部署加强涉外法律工作,必须有一支更高素质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才能做好日益增多和复杂的涉外法律工作。必须承认,我们目前仍然缺乏,不是一般缺乏,而是十分缺乏这样的人才。
法学专家队伍对于探索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法治理论体系和法治话语体系,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占领法治意识形态阵地,至关重要。《决定》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相适应,总结和运用党领导人民实行法治的成功经验,围绕社会主义法治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推进法治理论创新,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依法治国提供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这既指出了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极端重要性,也指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队伍的极端迫切性。为此,《决定》要求要重点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理论功底深厚、熟悉中国国情的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团队,建设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
三、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体系、法治国家和法治中国而言,我们的法治人才培养机制还很不适应、很不符合。其中,最大的不足当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教育的薄弱。从客观上讲,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起步较晚,我们的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法治话语体系也是最近逐步开始形成的,所以,西方法治理论一度在教材和教学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主观上来讲,我们还没有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道路自信和理论自觉,对西方法治模式和法治理论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危害认识不足。现在中央强调,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来教书育人,作为整个法学教育的指导思想,这是有的放矢,非常重要的。为此,《决定》提出要着力“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主要措施包括:
第一,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导向,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全方位占领高校、科研机构等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的良好制度环境、理论环境、人文环境和舆论氛围。
第二,加强法学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从培养社会主义法治人才、治国理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国家的需要出发建构我们的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
第三,深入实施卓越法治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原名称是“卓越法律人才培养计划”)。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法律人才,更需要卓越的法律人才。提高法律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要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作为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重点,把培养涉外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突破口,把培养西部基层法律人才作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的基础工程。
第四,大力推进法学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我们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也必然是在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法学教育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政治立场坚定、通晓国际法律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的涉外法治人才队伍。要积极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多样化机制,包括完善与国外院校交流、双学位联合培养、国际组织实习等项目,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拓展法治人才国际化视野。
第五,深化高等法学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在法治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为加快建设法治中国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为此,要全面启动法学教育体系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由中央政法委统一领导,由教育部、司法部、人事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法学会共同参与的法学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雷厉风行地出台法学教育改革的相关意见,报中央批准后推行。
第六,切实抓好法学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法治人才,建设好教师队伍是关键。为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普通高等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教师队伍建设。首先,要按照比自然科学和其他人文学科更高的思想政治标准加强法学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要求法学教师必须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宪法法律,必须以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尽善尽美的职业精神从事教书育人工作。其次,要健全政法部门和法学院校、法学研究机构人员双向交流机制,实施高校和法治工作部门人员互聘计划,重点打造一支高素质学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专兼职教师队伍,吸收更多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素养的专家型法官、检察官、律师上讲台、当导师。
第二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动劳动
保障监察工作
北京市劳动保障局劳动监察处处长 吴安泰
几年来,北京市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认真贯彻实施《劳动法》,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切实维护广大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使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整体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观,开创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现将我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关情况向诸位会员代表汇报如下:
一、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是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条件。我们的体会是:保持《劳动法》的严肃性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须建立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认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不能单纯的就问题而就问题。推进劳动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的过程,同时也是逐步探索和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的管理手段的渐进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劳动保障领域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有逐步被认识的过程。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作为市场经济的产物,在初创阶段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困难与矛盾面前,是积极努力、找准定位、克服困难、大胆创新,还是消极被动的工作,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我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之所以在这几年发生了一连串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在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建设上,我们不是就问题抓问题,而是坚持工作上有所为才有地位的硬道理,真正从抓工作的主要矛盾入手,从大力推进工作做起,通过推进工作取得显著效果,使大家充分认识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扩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影响。为了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新局面,在统一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认识上,我们提出了四个坚持、三个转变的工作思路,即:坚持从全局上把握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坚持“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指导方针;坚持为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为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服务的政治意识。三个转变是:在工作推进方式上,由被动就监察工作而抓监察工作转变到积极主动的围绕全市劳动保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完成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来;在加大工作力度上,由最初的侧重滞后查办案件,转变到点、面结合,把查办案件、巡视检查、开展专项监察、劳动保障年检工作形成一个相互衔接互为条件的运作整体,在更大的范围内营造一个有声势、有气势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局面;在执法观念上,把依法行政和执法为民相统一,转变对管理对象的认识,把执法对象看作既是我们的管理对象更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提高执法境界,讲究文明执法,树立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良好形象。在此基础上,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提出 了唱主旋律、打主动仗的口号,紧紧围绕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大力推动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主要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准工作的突破口,唱响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主旋律,大力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是做好“两个确保”工作的重要基础,这几年北京市的扩面征缴工作一方面面临基金支出逐年增加的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全社会用人单位离做到应参、应收尽收仍有很大差距。在这种局面下,必须加大依法推进全社会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的工作力度,保障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确保下岗职工稳定。根据市政府的有关精神,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上下一心共同努力,展开了一场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的攻坚战。从1998年以来,全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把扩面征缴工作作为全年的执法工作重点,已连续五次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执法大检查,总计检查的用人单位已达21.22万户(次),通过开展执法大检查已累计责成10.77万户用人单位参加了社会保险,新增参统职工已达35.78万人,每年社会保险方面的执法检查就占到全年执法检查任务的60%以上,几年来已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21.16亿元,每年执法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占到当年净增社会保险费的50%以上。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在扩面征缴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仅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系统的肯定,而且得到了我市财政部门的肯定,充分显示了劳动保险监察队伍在推动重点工作上的突击队作用,展示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广泛赞誉。二是围绕保持首都社会稳定打主动仗。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大监察执法力度是做好首都社会稳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既能显示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影响,又可以提高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执法水平和达到锻炼队伍的目的。几年来,我们根据首都每年“两节”、“两会”、“五一”、“十一”和遇有重大的政治活动期间,往往也都是劳动违法案件发生最多和最集中的时期,且这一时期发生的劳动违法案件大都带有突发性、群体性的特点,在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适时的提出“突出重点、主动出击、预防为主、查防并举”的“十六字”指导方针,并围绕做好特定时期的社会稳定工作,我们总结和形成了“隐患问题提前查、普遍问题全市查、重点行业专项查、重点地区重点查”的基本方式,把一些可能发生劳动纠纷的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如,每年“春节”前后开展的清理整顿非法职介活动和拖欠民工工资执法大检查、“春节”、“五一”、“十一”期间开展的服务行业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情况执法大检查、政治敏感时期针对一些困难企业和易发生拖欠工资违法行为的用人单位开展的执法大检查,都突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出的表现出全市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在维护首都社会稳定工作上坚持打主动仗的工作姿态和政治意识。从2000年以来,全市仅在这些时期查处的劳动保障违法案件就达4407件,占到每年查办案件工作量的15.62%。近三年为有效遏制非法职介活动蔓延的势头,保持首都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我们连续8次在特定时期开展了集中清理取缔大检查。通过大检查取缔的非法职介就达783家,为职工追发的工资达2.21亿元,占到为职工追发工次待遇数额的66.83%,为职工追发节假日加班工资达560多万元。从2000年以来,我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已连续处理因劳动关系紧张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举报案件236件,涉及人数1.8万人。在特定时期发生的这些人数较多的群体举报案件,从没有因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不力而产生不好的社会影响,充分说明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围绕保社会稳定工作所报的动态信息,提高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在政府部门的影响。
三是能过组织开展大规模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的有效形式,形成起伏跌宕的工作局面,积极扩大劳动保障工作的社会影响。在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组织方式上,既要兼顾主次工作的相互协调,统筹兼顾,还要根据形势需要和各个时期的重点工作,形成一个起伏跌宕的局面。我们适时的根据劳动保障领域的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在全市范围内定期开展有特定内容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采取这种方式推进工作可以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既体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在监控管理上的高压态势,又可以促进一些持观望态度的用人单位尽快去按照国家出台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自身的用工行为。这也是几年来我们推进工作的成功做法。尤其是近三年,我们进一步加大了这方面工作力度,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每年都要围绕社会性保扩面、劳动合同签订、规范用工秩序、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取缔非法职介、规定工种持证上岗等内容开展四到五次全市范围的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内容含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方方面面。基本上形成:“根据形势搞专项、围绕中心搞专项、重点任务搞专项”的工作模式。在组织形式上形成了“专项推动有动员、严密组织出成效、营造声势搞宣传”的运作机制。近三年全市通过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大检查,检查的用人单位数量累计达18.04万户(次),占到这三年检查用人单位数的85.01%;在大检查中追缴的社会保险费就达13.78亿元,占到三年累计追缴社会保险费用的70%以上;通过专项执法大检查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的人数就达26.11万人;为9.83万名职工补发工资等待遇达1.34亿元,通过连续不断开展一系列专项监察执法大检查活动取得的这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内外影响。大力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抓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必须从全局上把握工作思路,要善于做到把握大局、重点切入,也就是:工作定好位、思路想到位、措施做到位、宣传讲到位,这是我们推进工作的基本经验。几年来,我们北京市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已有了一个较好的局面,受到了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的普遍赞誉,充分说明了工作有为才有其位的道理,也只有这样才能争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地位,才能大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组织机构建设,为改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条件创造一个好的基础。
二、建立健全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网络体系
随着劳动保障领域立法工作的逐步完善和劳动保障法制建设向纵身推进,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加快,大量非公有制企业的迅速增加,使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执法环境更加复杂,尤其是任务繁重与组织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少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已严重制约了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空间,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但在目前大量缩减行政编制的背景下,向上要编制显然难度很大。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根据客观情况实事求是,找出一条能够解决此问题的办法。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做法是既实事求是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结合首都特点和基层政府的组织结构状况,市劳动保障局于2001年在管辖地域范围较大的朝阳区进行健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组织网络体系,强化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发挥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积极性的试点工作,与此同时在全市展开了对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业务干部总体情况的全面调查。朝阳区通过在街道(乡镇)任命一批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的做法,扩大了全区的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形成了一个地域范围内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有效监控网,充分显示出了街道(乡镇)在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上的地域管理优势。在探索总结朝阳区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写出了《关于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状况的调查报告》,并获得当年调查报告的“一等将”。在调查报告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并向全市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若干意见》,并对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召开了专项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明确了基层街道(乡镇)一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职能,提出了一整套加强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各区、县根据市劳动保障局的统一部署,展开了建立健全街道(乡镇)一级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的落实推动工作。在推进这项工作上,我市有以下几点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不打破现有机构管理体制格局,不涉及增加人员编制;在街道(乡镇)任命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是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直接指导下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街道(乡镇)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做到守土有责,保持所辖地区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的基本原则。二是形成“强化街道监察、扩大监察队伍,区县加强指导、人员区县任命,坚持守土有责、工作相互协调,严格办案程序、规范执法行为,处罚区县批准、加强监督考核,坚持文明执法、从严加强管理“的工作格局。
三是在展开工作上,发挥街道(乡镇)地域情况熟、掌握各类企业情况变化及时的优势,建立起区、街两级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情况的信息沟通制度;在辖区内对用人单位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在辖区内开展对用人单位的日常巡检查;根据全市的统一部署,大力开展专项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活动;发挥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参与劳动违法案件的调查与处理。
根据上述工作思路,经过去年半年时间大力推进,北京市建立健全了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的劳动保障监察组织网络体系,在283个街道(乡镇)任命了803名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使全市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人员数量达到1023名,是原来的5倍,彻底改变了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面临的任务重与人员少的矛盾,扩大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覆盖范围,形成了有效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监控网,使全市开展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局面有了一个根本性改观。据统计,2002年街道(乡镇)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完成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已占到全市工作量的三分之一,街道(乡镇)的专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在区、县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指导下,对20385个用人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查处了1018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经过区、县劳动保障局的批准,对276个用人单位的劳动违法案件实施了行政处罚;督促用人单位为15.91万名职工补缴社会保险费近1亿元;责成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9.39万人;追发工资1010万元;补办《外地来京务工人员就业证》1.3万个。实践证明,强化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和搞好劳动保障监察队伍的组织建设,同样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要根据形势,结合实际,才能开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才能把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
以上是我市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几点做法,随着形势发展,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面临着繁重的执法任务,我们将高举执法维权的旗帜,继续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真正使劳动保障监察队伍成为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神。
第三篇:大力弘扬法治精神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要努力推动全民法制宣传教育持续深入开展。重点是三个“继续强化”:要继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长效机制,把学法用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促进领导真正在法治轨道上处理政务、办理事务。要继续强化国家公职人员的法治理念。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要进一步增强依法办案、依法行政、依法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责任感、使命感,严格依照并运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全方位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与对法律负责的有机统一。要继续强化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积极组织送法律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普法教育,根据群众所需提供法律服务,使法律成为农民致富、扎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有力保障。加大企业法制教育力度,进一步提高企业依法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和水平。
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共筑伟大中国梦,要注重法制宣传教育的有效性、针对性。要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按照“法治沧州”“平安沧州”建设的要求,把法制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工程,大力开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要丰富法治实践,进一步增强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将法制宣传教育与“爱沧州、做贡献、干成事、出亮点”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深化“法律八进”、开展“法治八建”,将法制宣传教育渗透到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各个方面和环节。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普法形式,在广大农村依托“四个覆盖”体系,拓展普法工作渠道,提高普法工作成效;在城镇社区要注重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渗透作用,不断增强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第四篇: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工作
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两个
创新”工作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工作
XX年,市、区委提出“两个创新”后,我们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两个创新”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在积极扩大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不断丰富为农民服务的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镇共有挂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个,未挂牌的2个。共吸收农户1100余户,占到全镇总户数的28%;吸纳农户资金530万元;年户可增收XX余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调整,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人的作用
解决“三农”问题,党支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没有一个思想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更是一个村能否发展好的关键。因此,镇党委把支部书记的调整、选配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点内容。XX年一年调整村支部书记6名,调整面为36%。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即选派企业干部进村任职、聘请驻地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安排经济强村书记跨村兼职。
乡镇企业干部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经受了锻炼,大多数原来都是当地村民,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对家乡也很有感情,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源。XX年10月,镇党委选派镇京峰仪器厂厂长陈金亮回到陈家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陈金亮回村后,调整了7个采石场的承包合同,承包费由10几万元提高到50万元。并与北京恒坤拓峰采石有限公司协商,在调整承包费的同时,公司另外每月给村里60岁老人30元的生活费;同时村里给老人的生活补助也由70岁以上老人每月15元调整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元,基本保障了老人的生活。带头迁坟,把村内一块坟地改造成停车厂,每年租金收入7万元。经济搞上来之后,积极发展村内公益事业,投资120万元硬化街道、修建进村公路、修建公厕、成立联防队、成立卫生清洁队,在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了留在村内的劳动力全部就业。
一些驻镇区属单位与村里有项目合作关系,我们就把这些项目负责人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内,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资源。岭角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明是区教委在岭角的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工程负责人。XX年,当时的上苇甸乡党委把他聘为岭角村党支部书记。镇、乡合并后,镇党委继续聘请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刘文明上任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教委教育基地建立了基地加支部的合作模式。由教育基地负责学生的教育培训,由支部组织农户建立起农家乐,接待老师和学生的吃住。XX年3月,支部牵头成立了岭角村农家旅游协会。帮助农家乐从业人员取得了“农家乐从业证书”、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统一了服务标准。提高了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到XX年底,全村45户中有32户搞起了农家了,190口人中直接从事农家乐服务的有40多人,年户增收XX多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6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43元。
山区农村特别是一些小村没人才、没资金、没资源,很难独立发展。镇党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经济强村书记跨村任职,突破村域界限,连片开发。XX年11月,镇党委任命上苇甸村党支部书记付玉军兼任禅房、大沟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付玉军上任后,把上苇甸至禅房一条沟做了整体规划,确定了“以修路带旅游,以旅游促经济”的发展思路。100多万元硬化了从上苇甸村至禅房村的15公里道路,投资30万元开通了科贸有限公司至林沟3.5公里的山路,现在正在修从禅房连通涧沟的山路,修通后,将形成一条连接樱桃沟、妙峰山、上苇甸的环形旅游带,必定会有力地带动苇甸沟农产品的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抓制度,激发支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我们从制度建设抓起,制定了《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对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考察、辞职、撤职、免职、后备干部的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和实施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细则》,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任务、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奖励办法》、《村级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考核、奖励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类确定考核目标和考核办法,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奖金、评模受奖、提拔使用紧密挂钩,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奖励,XX年奖励各村资金达到三十余万元。
三、抓培训,提高支部班子成员的发展能力
为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狠抓了培训工作。XX年举办各种致富宣讲活动12次,举办法制宣讲8次,直接参加活动的干部和群众达4000多人。同时,加大了对村支部书记岗位知识和学历的培训力度。仅XX年就举办村级干部培训18次,培训396人次,开办了一个农村干部大专班,24名村级干部参加了学习。组织村支部书记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目前,全镇农村党支部书记达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2%,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4%。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水平、经济工作水平和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本领。截止到XX年底,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次,拉练检查5次,外出参观、考察5次;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近5000人次,党员1876人次。
四、抓帮扶,为支部班子做后盾
为了更好地发挥包村干部作用,我们实行了包村责任制,把帮助村党支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要求党委班子成员每月下村2次,副职领导每月下村不少于10次,包村干部每周下村一次。一方面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各村党支部找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要求所有包村领导要深入到各村去了解实情,认真听取党支部一段时间的工作汇报,每名包村干部人手一本“村情日记”全面记载所包村的经济建设、队伍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帮助村党支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要求下村领导要带着思路下村、带着问题入户,做到实情在基层了解,办法在基层产生,问题在基层解决,经验在基层总结,成绩在基层创造。建立了片会制度,把全镇17个村按地域和主要产业划分为三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各村存在问题、发展优势进行逐村分析,帮助制定发展思路。
通过镇党委的细致工作,激发了农村党支部班子干事的热情,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发展经济的能力。促使农村党支部班子实现了三个转变:从无心干事变为急于干事、从不会干事变为善于干事、从埋头苦干变为用心巧干。提高了各村经济组织的品质,增强了促进农民创收的能力。
1、变跟风上项目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打“特色”
各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改变过去什么畅销上什么项目,什么项目也跟不上的被动工作方法,以当地的优势产品、产业为依托,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组织内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的合作,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土地贫乏的山沟里产生规模效益。既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对外又是百花齐放,“总有一款适合您”,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的需求,形成全镇总体的市场竞争力。涧沟村玫瑰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万亩玫瑰花种植园,专业生产玫瑰花,年产量十余万斤;樱桃沟村樱桃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千亩樱桃园,专业生产大樱桃,品种达到18种,年产量5万余斤,年收入上百万元。
2、转变初级农业生产观念,树立经营理念,创“品牌”
镇党委在对各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和引导中,着力树立党员干部的产业意识、经营意识。转变以前农产品生产的粗放式、初级式的管理、生产、销售方式,以提高质量提高产品价值,以品牌效应增加附加值。黄台村绿纯蜂业合作组织,注册了“绿纯”牌商标,长期聘请北京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制定出蜂产品质量标准书4套,还有6套标准书在制定中。涧沟村玫瑰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妙峰玫瑰”商标,开发了玫瑰酱产品,使单位鲜花价值增值两倍以上。把鲜花采摘开发为旅游项目,单位鲜花价值增值一倍。樱桃沟村樱桃种植合作组织注册了“妙樱”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整合了市场,每斤樱桃最高时卖到120元,而且供不应求。
3、更新所有制观念,创新经营机制,求“效益”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管理过程中,各村党支部在管理形式、创收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XX年1月,陈家庄村党支部得知租赁本村采石场的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准备扩大运输队,就找到该公司,经过对该公司实力进行周密考察后,与该公司达成协议,由陈家庄村成立了运输合作组织。由党支部牵头,以村民自愿出资入股的形式,组织全村200多户村民集资473.8万元,购买15辆运输车,把15辆车全部租赁给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每年租金是总车款的15%,即71.1万元,村民按每出资100元为一股分红。三年后,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按原车款归还村民本金,车队产权归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陈家庄村共有村民900人,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90元。
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到了发展之路,在开展“两个创新”中找到了富民之策,在推进“三级联创”中明确了镇、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深深体会到开展“两个创新”、推进“三级联创”对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把“两个创新”做实、做强,推动我镇的创建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
第五篇: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工作(本站推荐)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抓好支部书记队伍建设 大力推进“两个创新”工作2003年,市、区委提出“两个创新”后,我们把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作为推进“两个创新”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培养和支持力度,在积极扩大数量的同时,努力提高质量,不断丰富为农民服务的方式,促进了农民增收。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镇共有挂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个,未挂牌的2个。共吸收农户1100余户,占到全镇总户数的28%;吸纳农户资金530万元;年户可增收2000余元。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抓调整,发挥支部书记带头人的作用解决“三农”问题,党支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有没有一个思想素质好、群众威信高、发展能力强的村党支部书记,更是一个村能否发展好的关键。因此,镇党委把支部书记的调整、选配作为加强班子建设的重点内容。2003年一年调整村支部书记6名,调整面为36%。主要采取了三种方式:即选派企业干部进村任职、聘请驻地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安排经济强村书记跨村兼职。乡镇企业干部在市场经济的摸爬滚打中经受了锻炼,大多数原来都是当地村民,对农村工作比较熟悉,对家乡也很有感情,是推动农村发展的宝贵资源。2003年10月,镇党委选派镇京峰仪器厂厂长陈金亮回到陈家庄村担任党支部书记。陈金亮回村后,调整了7个采石场的承包合同,承包费由10几万元提高到50万元。并与北京恒坤拓峰采石有限公司协商,在调整承包费的同时,公司另外每月给村里60岁老人30元的生活费;同时村里给老人的生活补助也由70岁以上老人每月15元调整为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30元,基本保障了老人的生活。带头迁坟,把村内一块坟地改造成停车厂,每年租金收入7万元。经济搞上来之后,积极发展村内公益事业,投资120万元硬化街道、修建进村公路、修建公厕、成立联防队、成立卫生清洁队,在改变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生活品质的同时,实现了留在村内的劳动力全部就业。一些驻镇区属单位与村里有项目合作关系,我们就把这些项目负责人引入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内,充分利用他们的优势资源。岭角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明是区教委在岭角的学生素质教育基地的工程负责人。2000年,当时的上苇甸乡党委把他聘为岭角村党支部书记。镇、乡合并后,镇党委继续聘请他担任村支部书记。刘文明上任后,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与教委教育基地建立了基地加支部的合作模式。由教育基地负责学生的教育培训,由支部组织农户建立起农家乐,接待老师和学生的吃住。2003年3月,支部牵头成立了岭角村农家旅游协会。帮助农家乐从业人员取得了“农家乐从业证书”、办理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统一了服务标准。提高了服务层次和服务质量。到2003年底,全村45户中有32户搞起了农家了,190口人中直接从事农家乐服务的有40多人,年户增收2000多元。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60.8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43元。山区农村特别是一些小村没人才、没资金、没资源,很难独立发展。镇党委根据优势互补的原则,安排经济强村书记跨村任职,突破村域界限,连片开发。2003年11月,镇党委任命上苇甸村党支部书记付玉军兼任禅房、大沟两个村的党支部书记。付玉军上任后,把上苇甸至禅房一条沟做了整体规划,确定了“以修路带旅游,以旅游促经济”的发展思路。100多万元硬化了从上苇甸村至禅房村的15公里道路,投资30万元开通了科贸有限公司至林沟3.5公里的山路,现在正在修从禅房连通涧沟的山路,修通后,将形成一条连接樱桃沟、妙峰山、上苇甸的环形旅游带,必定会有力地带动苇甸沟农产品的增值,促进农民增收。
二、抓制度,激发支部班子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村干部的作用,我们从制度建设抓起,制定了《村级干部管理办法》,对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考察、辞职、撤职、免职、后备干部的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制定和实施了《村级规范化管理工作细则》,对村党支部、村委会各自的职责、任务、村级议事、决策程序和民主管理都做出了具体规定。制定了《关于推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民致富步伐奖励办法》、《村级干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等考核、奖励制度。根据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分级分类确定考核目标和考核办法,采取定期考核和日常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和定量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村干部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工资、奖金、评模受奖、提拔使用紧密挂钩,有奖有惩、赏罚分明。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奖励,2003年奖励各村资金达到三十余万元。
三、抓培训,提高支部班子成员的发展能力为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我们狠抓了培训工作。2002年举办各种致富宣讲活动12次,举办法制宣讲8次,直接参加活动的干部和群众达4000多人。同时,加大了对村支部书记岗位知识和学历的培训力度。仅2002年就举办村级干部培训18次,培训396人次,开办了一个农村干部大专班,24名村级干部参加了学习。组织村支部书记外出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目前,全镇农村党支部书记达到中专、高中以上学历的占82%,其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24%。通过教育培训,提高了支部书记的政治理论水平、经济工作水平和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了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维护农村稳定的本领。截止到2003年底,全镇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近30次,拉练检查5次,外出参观、考察5次;培训村两委班子成员近5000人次,党员1876人次。
四、抓帮扶,为支部班子做后盾为了更好地发挥包村干部作用,我们实行了包村责任制,把帮助村党支部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包村干部的工作职责。要求党委班子成员每月下村2次,副职领导每月下村不少于10次,包村干部每周下村一次。一方面监督检查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另一方面帮助各村党支部找出一条适合本村实际的发展路子。要求所有包村领导要深入到各村去了解实情,认真听取党支部一段时间的工作汇报,每名包村干部人手一本“村情日记”全面记载所包村的经济建设、队伍建设、热点难点问题,帮助村党支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明确要求下村领导要带着思路下村、带着问题入户,做到实情在基层了解,办法在基层产生,问题在基层解决,经验在基层总结,成绩在基层创造。建立了片会制度,把全镇17个村按地域和主要产业划分为三片,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对各村存在问题、发展优势进行逐村分析,帮助制定发展思路。通过镇党委的细致工作,激发了农村党支部班子干事的热情,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发展经济的能力。促使农村党支部班子实现了三个转变:从无心干事变为急于干事、从不会干事变为善于干事、从埋头苦干变为用心巧干。提高了各村经济组织的品质,增强了促进农民创收的能力。
1、变跟风上项目为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打“特色”各村的合作经济组织改变过去什么畅销上什么项目,什么项目也跟不上的被动工作方法,以当地的优势产品、产业为依托,建立自己的生产基地,发展特色产业。通过合作组织内部人力、资金、技术、信息的合作,形成从生产到销售的产业链,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在土地贫乏的山沟里产生规模效益。既避免了内部恶性竞争,对外又是百花齐放,“总有一款适合您”,满足了不同爱好、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的需求,形成全镇总体的市场竞争力。涧沟村玫瑰专业合作社,建立了万亩玫瑰花种植园,专业生产玫瑰花,年产量十余万斤;樱桃沟村樱桃专业合作社,建立了千亩樱桃园,专业生产大樱桃,品种达到18种,年产量5万余斤,年收入上百万元。
2、转变初级农业生产观念,树立经营理念,创“品牌”镇党委在对各村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行组织和引导中,着力树立党员干部的产业意识、经营意识。转变以前农产品生产的粗放式、初级式的管理、生产、销售方式,以提高质量提高产品价值,以品牌效应增加附加值。黄台村绿纯蜂业合作组织,注册了“绿纯”牌商标,长期聘请北京农科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国农科院研究所的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制定出蜂产品质量标准书4套,还有6套标准书在制定中。涧沟村玫瑰专业合作社注册了“妙峰玫瑰”商标,开发了玫瑰酱产品,使单位鲜花价值增值两倍以上。把鲜花采摘开发为旅游项目,单位鲜花价值增值一倍。樱桃沟村樱桃种植合作组织注册了“妙樱”商标,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整合了市场,每斤樱桃最高时卖到120元,而且供不应求。
3、更新所有制观念,创新经营机制,求“效益”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创建、管理过程中,各村党支部在管理形式、创收方式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04年1月,陈家庄村党支部得知租赁本村采石场的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准备扩大运输队,就找到该公司,经过对该公司实力进行周密考察后,与该公司达成协议,由陈家庄村成立了运输合作组织。由党支部牵头,以村民自愿出资入股的形式,组织全村200多户村民集资473.8万元,购买15辆运输车,把15辆车全部租赁给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每年租金是总车款的15%,即71.1万元,村民按每出资100元为一股分红。三年后,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按原车款归还村民本金,车队产权归北京恒昆拓峰采石有限公司。陈家庄村共有村民900人,人均年收入可增加190元。我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找到了发展之路,在开展“两个创新”中找到了富民之策,在推进“三级联创”中明确了镇、村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方向和方式,深深体会到开展“两个创新”、推进“三级联创”对做好农村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继续把“两个创新”做实、做强,推动我镇的创建工作跨上一个新的台阶。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