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云浮市扶助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暂行办法的通知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
云府办„2010‟6号
关于印发云浮市扶助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
就业扶贫基地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云浮市扶助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暂行办法》业经市政府四届四十八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市残联反映。
云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一O年一月二十一日
—1—
云浮市扶助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
就业扶贫基地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残疾人享受就业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对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发„2008‟7号)和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定》(粤发„2009‟9号)等政策法律法规的规定精神,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 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国内(外)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热心人士和公民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或自筹资金在本市行政区域兴办的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以下简称“民办就业基地”)。
第三条
民办就业基地的类型:
(一)福利就业型。以厂(场)为平台,集中安置残疾人10人以上,残疾人职工就业人数占职工总人数25%以上,取得福利企业证书的项目。
(二)安置就业型。以厂(场)为平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要途径,使其收入稳定增加,达到自食其力以至脱贫的项目。
第四条
民办就业基地的标准
(一)市级基地标准。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50名以上,为残疾职工依法签订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2—
依规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实行优工优酬,并成立残协组织。
(二)县级基地标准。基地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30名以上,为残疾职工依法签订一年(含一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或服务协议,依规为其参加社会保险,实行优工优酬,并成立残协组织。
第五条
民办就业基地符合国家税务政策规定,税务部门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优先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扶持;优先承接由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确定的适合残疾人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同等条件下,政府优先采购基地的产品和服务。
第六条
市人民政府每年在就业保障金中安排一定比例资金扶持民办就业基地建设。凡属市级基地给予一次性扶持资金5万元;按吸收在基地就业的残疾职工人数(工作满一年以上),每人每年补贴600元给基地作扩大再生产及改善职工福利。市级基地所在的县(市、区)人民政府相应给予资金扶持。
市对县级基地每个给予一次性扶持3万元用作扩大生产、改善职工福利。
第七条
民办就业基地由同级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工商、税务和残联等部门负责核实确认。经验收合格后,市、县分别兑现扶持政策,并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分别授予“云浮市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县(市、区)残疾人就业扶贫基地”牌匾。
第八条
民办就业基地每年审验一次。合格的保留,不合格的
—3—
给予摘牌,取消其享受优惠的资格。
第九条
市、县对民办就业基地一次性扶持资金在挂牌后兑付;对基地享受优惠的就业残疾员工补贴款在每年底审后次月兑付。
第十条
民办就业基地实行依法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第十一条
加强民办就业基地管理,实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如有调整帮扶残疾人从业项目,举办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班,终止与残疾员工的用工合同,变更残疾人(户)从业的经营协议等事项,须及时报告同级残联及有关部门。
第十二条 本暂行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第十三条 本暂行办法由市法制局负责解释。
主题词:民政 残疾人 办法 通知
—4—
第二篇:克拉玛依市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暂行办法
克拉玛依市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民政部《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民发〔2005〕170号)、自治区《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新民发〔2009〕52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经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机关除外)和公民,利用非国家财政性资金在本市兴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并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书》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证书》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机构,以及社会力量采取承包、租赁、合营等与政府合作经营的“公办民营”类型的社会福利机构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享受政策扶持和资金资助:
(一)社会福利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符合建设部、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122-99)、《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44-2001)。养老服务机构要达到民政部颁发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8-2001),残疾人福利机构要达到民政部颁发的《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09-2001),儿童福利机构要达到民政部颁发的《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MZ010-2001)的要求;
(二)通过民政部门的年检;
(三)内无严重安全责任事故;
(四)收入应用于弥补各项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收支结余只用于自身发展,并接受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财务审查。
第四条 对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政府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和运营经费补贴。
(一)新建社会福利机构,床位数不少于30张;居室的单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0平方米;双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4平方米;三人间使用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合居型居室每张床位的使用面积不小于5平方米。按每张床位8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
(二)改扩建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数不少于20张的,按新增每张床位5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床位补贴。
床位补贴自开办运营一年后,由财政部门分三年,每年按照50%、30%、20%比例拨付。该补贴由市、区财政部门按照50%的比例分别承担。
第五条 按照实际收住人数(限本市户籍)给予社会福利机构的运营补贴由所在区财政部门承担,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20元。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收住困难残疾人、低收入高龄、独居、失能等养老困难老年人的,按实际收住人数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200元。
第六条 鼓励金融机构给予社会福利机构贷款支持。
第七条 开办社会福利机构免收有关登记类、证照类和管理类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第八条 对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免缴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费和需要接入城市集中供热的新建、改扩建工程项目另按建筑面积加收的供热配套费。
第九条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的用水、电、暖、燃气按照居民价格收费(生产经营性的除外)。物业费(指包含电梯在内的共用设施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公共用电、清洁卫生费、绿化养护费、提供机动车停放、装修垃圾清运的服务费用)按照年发生额的10%由福利机构所在区级财政给予补助。
第十条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对受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捐赠人没有明确使用意愿的,应当用于改善设施设备和服务对象的生活,对捐赠额占项目投资三分之一以上者,该设施(项目)可以其名字命名(国家规定不能命名的除外)。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应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第十一条 对具备开展对外医疗、康复服务条件的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按有关医疗机构管理规定给予审批。
福利机构所办的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查合格后可纳入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福利机构收养人员中已参保人员,在福利机构所办且被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确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按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第十二条 就业优惠。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中收住的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年残疾人,残联和劳动保障部门应采取积极措施,优先推荐其就业。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从业人员参加本市规定、符合补贴范围的职业培训,劳动保障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第十三条 税收减免和优惠。对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涉及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接受公益性捐赠以及持《再就业优惠证》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社会福利机构或社会福利机构新招用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按照国家、自治区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收养“三无”老人费用。各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收住的“三无”对象进行严格审核后,与政府办社会福利机构收住“三无对象”合并编报,在部门预算中向各区财政申请专项经费补助,按有关标准支付其生活、照料服务等费用。第十五条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和“公办民营”社会福利机构应向主管民政部门提交以下材料:
(一)《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申请书》;
(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或《养老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合伙、个体)登记证书》副本;
(三)年检报告书;
(四)与服务对象的有效合同或协议、服务满意率自查报告(包括调查时间、调查范围、调查方式、实施人员、调查结果及调查的相关材料);
(五)民政部门要求的其他有关材料。
第十六条 新建的社会福利机构申请资助应于建成运营满一年后向主管民政部门申报;已营运的社会福利机构申请资助应于每年年底向主管民政部门申报。
第十七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对福利机构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对符合申报条件的福利机构进行实地核查,核实内容包括服务量、服务收费项目税务发票、入住人员清单和入院时间证明等材料。
第十八条 实地核查后,民政部门会同财政及其他相关部门组成联合评审委员会,负责资助事宜的评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
第十九条 民政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各区民政部门应将本辖区资助社会福利机构情况报上一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除按本办法享受优惠政策外,符合《克拉玛依市鼓励投资促进重点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新克政发〔2010〕1号)的还可享受该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关于印发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京财社〔2007〕252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区(县)财政局、残疾人联合会:
为了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及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重新制定了《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二○○七年二月二十五日
附件1:
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第一条为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提高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效益,进一步促进残疾人就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缴管理办法》及财政部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政府性基金,专项用于改善残疾人就业环境、1
促进残疾人就业、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
第三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按照4∶6的比例由市和区(县)分级使用。市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主要用于全市性政策的实施和区县之间的调剂;区县级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用于本区、县的残疾人工作。
第四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收入全额上缴国库,在预算上单独编列,专款专用,自求平衡,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第五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范围
(一)补贴残疾人参加培训、教育和扶残助学费用。
(二)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及社区就业。
(三)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旅游业及多种经营。
(四)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费用。
(五)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为改善残疾人就业条件,用于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费用补贴及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的费用。
(六)适当补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费支出及有关就业服务费用补贴。
(七)组织就业困难残疾人开展职业康复劳动费用补贴。
(八)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和社会保障费用。
(九)用于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其他支出。
第六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预算包括收入预算与支出预算。各级残疾人联合会根据本预算执行情况和下收支预测,编制下预算,按照预算内资金管理的要求,报财政部门审核,列入财政预算草案,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依法批复执行。
第七条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开支范围与标准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各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监督管理,发现违法行为的要按照国务院《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九条本办法由发文单位按照部门职能负责解释。
第十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30日后执行。原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制定的《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京财社〔1995〕457
号)、《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京财社〔1995〕2463号)、《关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审批程序的通知》(京财社〔1996〕465号)同时废止。
附件2:
关于制定《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的说明
经市政府批准,我市从2006年开始,将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保障金》)征缴方式,由残联征收改为地税局代征,加大了保障金的征缴力度。为认真落实市领导同志关于抓紧做好保障金管理使用办法和残疾人就业政策研究的批示精神,市政府残工委有关部门组成政策研究小组,先后赴江、浙、沪等省市进行考察,深入北京市8个区县进行调研,在认真分析我市残疾人就业和保障金征缴的新形势,借鉴外省市的经验做法,广泛听取部门、区县和残疾人意见的基础上,拟定了《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现将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现行的《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 》,是1995年根据《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1994年市政府10号令)、财政部《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暂行规定 》(财综字〔1995〕5号)制定的。11年来,我市残疾人就业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已经从当初的探索阶段,发展成为残疾人就业的主渠道;收缴保障金从最初单纯作为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必要手段,转变为全面促进残疾人就业的有效途径和物质保障;保障金也从预算外资金转变为政府性基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都要求我们对保障金的管理使用政策做出必要的调整。
为加强保障金管理,我市先后出台了《对城镇待业残疾人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的通知》、《对城市居民特困残疾人给予生活困难补助的通知》、《对农村特困残疾人给予生活补助的通知》、《北京市残疾人大学生学费补助暂行办法》等文件,分别给予城市和农村特困残疾人每人每月100元和50元困难补助、对城镇
待业残疾人给予每人每月40元补助,对残疾人大学生考取大专的每人给予3000元的奖励、本科给予4000元的奖励、研究生给予5000元奖励。这些政策的实施对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激励残疾人学知识,学科学,提高他们的教育和就业层次,成效明显,深受欢迎,所以我们这次把有关内容也写入了保障金的使用范围。
二、在调研和论证基础上,针对目前形势和残疾人的实际需求,对1995年制定的《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管理使用暂行办法》等规定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根据《 北京市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 》(1994年市政府10号令),重新制定了《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对保障金的使用范围进行了细化、完善和补充。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沿用了原制度和目前执行的有关政策的使用范围,继续强调保障金主要用于“补贴残疾人参加培训、教育和扶残助学费用”、“扶持残疾人从事个体就业、自主创业及社区就业”、“扶持农村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旅游业及多种经营”、“适当补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经费支出及有关就业服务费用补贴”。
二是进一步细化了保障金的使用范围。规定了“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和社会保险费用;安排残疾人就业单位为改善残疾人就业条件,用于无障碍设施改造项目费用补贴及奖励安排残疾人就业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的费用;补贴困难残疾人生活和社会保障费用”。原因是我们根据当前通行的做法,更具体地明确了保障金可以用于对超比例安置残疾人和新招用失业残疾人的单位给予就业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以及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设备改造补贴,以降低用人单位的成本,提高用人单位安置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
三是适当拓展了保障佥的使用范围。增加“组织就业困难残疾人开展职业康复劳动费用补贴”。原因是,针对有劳动愿望和需求的智力残疾人、精神残疾人不能获得竞争性就业岗位、就业困难的实际情况,我们在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深化了对这一部分残疾人劳动潜能的认识,开展职业康复劳动是他们参与社会劳动的重要途径,有必要对建设职业劳动机构给予扶持,因此,在《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时,增加了此项内容。制定《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进而明确、完善和规范保障金的使用范围,有利于促进残疾人就业、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残疾人劳动权益的保障和残疾人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必将对首都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关于印发《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
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文件
北京市财政局
京残发〔2009〕25号
关于印发《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的通
知
各区县残联、劳动保障局、财政局:
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第488号令)、《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京财社〔2007〕252号)等规定,市残联与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附件:
1、北京市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扶持申请审批表(点击下载)
2、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扶持资金(实物)发放登记表(点击下载)
市 残 联市劳动保障局市财政局
二○○九年三月九日
北京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暂行办法
为鼓励残疾人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促进残疾人多渠道就业,根据《残疾人就业条例》(国务院第488号令)、《北京市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管理使用暂行办法》(京财社〔2007〕252号)等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扶持对象
具有本市户籍、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以下简称《残疾人证》)、在法定劳动年龄内(男年满16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的失业残疾人。
二、扶持标准
1.对自主创业并取得了《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标准给予创业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2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
2.对从事个体经营(含农村民俗旅游经营)实现就业并取得了《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标准给予扶持;对租赁场地的,再给予最高不超过1万元的场地租赁费扶持。
3.对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或由街道(乡镇)、社区安排,在社区内从事个体经营或便民服务的残疾人,按照最高不超过5000元的标准给予扶持。
4.以上均为一次性扶持。扶持实物的,应计入扶持资金。
三、申请扶持的残疾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在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进行了求职登记;
2.城镇户籍的办理了就业登记并按时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费;农村户籍的办理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登记,并持有《北京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证》;
3.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或有一年以上的场地租赁合同(服务协议)。
四、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申请扶持,应到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残联填写《北京市残疾人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扶持申请审批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申请审批表》),并出具以下证明、材料:
1.说明自主创业或从事个体经营、便民服务的项目、时间、地点、资金投入和申请扶持的金额、用途等情况的书面申请;
2.残疾人本人的《身份证》、《户籍簿》、《残疾人证》原件及复印件;
3.《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或《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进入市场从事个体经营的证明、在社区从事个体经营、便民服务的证明;
4.城镇户籍的,出具就业和缴纳社会保险费证明;农村户籍的,出具户籍所在地的街道(乡镇)社保所出具的转移就业证明;
5.申请场地租赁费扶持的,还须出具场地租赁合同(协议)和租赁场地票据;
6.其他需要出具的证明、材料。
五、街道(乡镇)残联应自接到残疾人的扶持申请之日起,在15个工作日内到其注册或经营地点进行实地核查,并在《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加盖公章后,报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自接到街道(乡镇)残联提交的残疾人的扶持申请之日起,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意见,报主管理事长审批。
六、经批准享受扶持政策的残疾人,应持本人的《身份证》、《残疾人证》和资金投入、场地租赁票据等,到区(县)或街道(乡镇)残联申领扶持资金或实物,并在《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扶持资金(实物)发放登记表》(见附件2)签字。
七、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扶持经费实行预算管理,从区(县)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支。
八、区(县)、街道(乡镇)残联和区(县)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要严格按规定审核申报的证明、材料,核实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创业(就业)情况,做好自主创业、个体就业残疾人申领扶持资金(实物)的服务工作。
九、各区(县)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确定本区(县)具体的扶持方式和标准。
十、对擅自扩大扶持范围、提高扶持标准、滥发扶持资金或实物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对虚报冒领、骗取扶持资金的,由区(县)残联负责追回,上缴同级财政。
十一、本办法由市残联负责解释。
十二、本办法自2009年4月1日起执行。《北京市扶持残疾人个人就业、自愿组织起来就业暂行办法》(京残发〔2001〕179号)同时废止。
第五篇:(海南省)关于印发《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关于印发《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
行办法》的通知
各市县财政局、人事劳动保障局、就业局,洋浦财政局、人事劳动保障局、社会发展局,省人力资源开发局:
为进一步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使用效益,提高资金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根据《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经省政府同意,我们修订了《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海南省财政厅
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二○一二年九月四日
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精神和《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社〔2011〕64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落实就业政策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1〕103号)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就业专项资金是指各级政府为支持、促进就业工作所筹集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资金来源:
(一)地方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
(二)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转移支付的就业补助资金;
(三)按照国家规定及我省相关规定由失业保险基金转入的资金;
(四)利息收入;
(五)其他资金。
第四条 资金使用范围:
就业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促进就业工作的职业介绍补贴、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就业见习补贴、特定就业政策补助、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扶持公共就业服务、创业孵化基地补助、促进就业资金奖励补贴、登记失业人员档案管理补贴、《就业失业登记证》工本费等项支出,以及经省政府批准的其他项目支出。
第五条 就业专项资金必须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范围、标准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部门或单位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严禁用于或变相用于房屋建筑物购建、租赁、交通工具购置等各项支出。
第六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就业专项资金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财政专户的主要用途是:接收上级财政专户补助资金及同级财政划拨资金;接收该账户资金形成的利息收入;接收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其他就业专项资金;拨付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支出项目资金,向下级财政专户划拨资金等。
第七条 各级就业经办机构每年根据本单位的就业工作目标和任务,编制申报下一各项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预算,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各级财政部门根据本就业专项资金支出情况以及下一财政收支预测进行初步审核,及时将初审意见书面反馈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修改后的预算草案于12月上旬报同级财政部门复审,形成预算报同级政府批准后执行。
就业专项资金的各项支出必须按各级财政部门批复的预算执行,不得擅自调整;确需调整的,由各级就业经办机构提出调整方案,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调整项目金额在年初预算总额之内的,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批复;调整项目金额超出年初预算总额的,由同级财政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同级政府审批。
第八条 各级就业经办机构根据就业专项资金支出项目的实际需要提出用款计划,经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财政部门按规定及时拨付。已设立“就业专项资金共管账户”的地方,各级财政部门应当将财政预算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及时转入“就业专项资金共管账户”,支出按“共管账户”规定执行。
第九条 各级就业经办机构要认真执行按月或按季受理申请的规定,及时受理各类单位和个人的初次补贴资金申请,应在每月(季)初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材料的审查,并报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复核,审查内容包括申请对象、申报项目是否符合政策要求、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完整、申报资金是否准确等;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在当地人民政府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网站上公示(不具备条件的可在办公场所以公告栏的形式进行公示)申请单位或人员名单、补助项目、拟补助金额等,公示期最短为1周,经公示无异议后,于10个工作日内出具审核意见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核,复核内容包括申报项目是否符合预算安排、初审意见是否合理合规等;各级财政部门应在15个工作日内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报送的材料进行合规性审查,并将补贴资金拨付至用人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或个人账户,审查内容包括申报项目是否纳入预算安排等。
职业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就业见习补贴、小额担保贷款贴息、享受特定就业政策等后续申请人员补贴资金经各级就业经办机构在10个工作日内审核完毕后,报同级财政部门复核拨付,同时将审核意见抄送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财政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10个工作日内将后续人员补贴资金拨付至用人单位或个人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或个人账户。
第十条 终了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应当认真做好就业专项资金的清理、对账和核算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规定向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就业专项资金资金使用情况和说明,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说明要做到内容完整、数据真实、报送及时。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将审核汇总后的就业专项资金决算及时报送上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
终了如有结余,需详细说明原因,经同级财政部门批准后,按规定结转下一继续使用。
第十一条 就业经办机构应将所有享受就业专项资金政策的人员、单位信息录入就业专项资金管理系统,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通过系统审核无误后方能拨付各项补贴补助。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作为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的重要参考因素。
第十二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加强财政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评估机制,努力提高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每年对各市县上就业专项资金支出绩效进行考评,重点考评各市县就业专项资金安排情况、支出进度、支出结构、支出效益等。考评结果作为就业专项资金分配的依据。
各级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定期对就业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建立和完善各项就业专项资金发放台账,进一步加强基础管理。通过建立享受各项补贴补助政策人员、单位的基础信息和数据系统,有效甄别享受补贴政策人员、单位的真实性,防止出现造假行为。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审核就业专项资金的收支,不得擅自扩大支出范围和提高支出标准,严禁截留、挤占、挪用、骗取就业专项资金,并自觉接受监察、审计部门和社会的监督检查。对违规使用就业专项资金的单位或个人,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三条 本办法包括九个附件,各项就业专项资金补贴的具体办法详见各附件。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执行。《海南省财政厅、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海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琼财社〔2009〕1658号)同时废止。
附件:⒈ 职业介绍补贴办法
⒉ 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⒊ 社会保险补贴办法
⒋ 公益性岗位补贴办法
⒌ 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办法
⒍ 就业见习补贴办法
⒎ 扶持公共就业服务支出办法
⒏ 促进就业资金奖励补贴办法
⒐ 登记失业人员档案管理补贴办法
海南省财政厅办公室 2012年9月4日印发
附件1:
职业介绍补贴办法
一、职业介绍补贴的范围和对象
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设立并在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职业中介机构免费介绍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含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以及省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成功就业,即与用人单位(不含公益性岗位)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可以申请职业介绍补贴。
本办法所称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在劳动年龄(16周岁至退休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处于无业状态并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进行失业登记的城镇常住人员。城镇常住人员指城镇户籍人员、稳定就业满6个月的非城镇户籍人员或完全失地农民。
本办法所称的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人员、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人员、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完全失地农民以及省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
二、职业介绍补贴的标准
推荐就业困难人员成功就业,补贴标准为300元/人;推荐其他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以及省政府规定的其他人员成功就业,补贴标准200元/人。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职业介绍补贴标准按《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三、享受职业介绍补贴的期限
职业中介机构在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时,按每位符合免费职业介绍条件的人员每年享受一次职业介绍补贴计算,不得重复享受。
四、职业介绍补贴的申请
职业中介机构在经其介绍上述人员成功就业,并履行合同满1个月后10个工作日内可向当地就业经办机构申请职业介绍补贴,按要求提交《职业介绍补贴资金申请表》,同时要附以下材料: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在年检有效期限内的职业介绍许可证(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工商行政部门批准的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法人代表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二)介绍实现就业的人员名单;
(三)接受职业介绍服务的本人签名原件;
(四)《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五)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六)劳动合同复印件;
(七)发放1个月的工资凭证或工资签收证明
(八)缴纳1个月的社会保险费凭证。
附件2:
职业培训补贴办法
一、职业培训补贴的范围和对象
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简称四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四类人员(含创业初期的四类人员,下同)参加创业培训,用人单位新录用四类人员参加岗前培训,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劳动者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补贴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另行制定),可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本办法所称高校毕业生是指海南省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以及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海南籍毕业生。
本办法所称的毕业是指毕业时所在自然年,即1月1日至12月31日。
本办法所称的创业初期是指四类人员实现创业并已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6个月内的期限。
二、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来源
职业培训补贴的资金主要来源是就业专项资金。其中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参加培训的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由失业保险基金承担。
三、职业培训补贴的申请
(一)就业技能培训
⒈ 四类人员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自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特殊工种可用特种行业上岗操作证替代,下同)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下同)后,在6个月内向当地就业经办机构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拨付至申请人在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⑴《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个人申请表》;
⑵《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⑶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毕业证》复印件或学校的有关证明;
⑷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
⑸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创业的,提供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就业创业证明材料;
⑹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
⒉ 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四类人员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应在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可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拨付至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⑴《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⑵培训计划大纲、课程表;
⑶培训人员花名册(包括姓名、性别、学历、居民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家庭住址、培训工种、培训时间、联系电话等信息,下同);
⑷《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⑸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⑹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及其签领表;
(7)就业率达到60%以上的培训就业承诺函;
(8)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创业的,提供劳动合同、营业执照等其他就业创业证明材料。
(二)创业培训
⒈ 四类人员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自费参加创业培训(SIYB培训),应在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向当地就业经办机构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创业实训的申请材料、补贴标准等参照创业培训相关内容执行,下同)。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⑴《职业培训补贴资金个人申请表》;
⑵《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⑶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毕业证》复印件或学校的有关证明;
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印制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⑸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创业人员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等自主创业证明材料。
⑹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实现创业的,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等自主创业证明材料。
⑺职业培训机构开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
⒉ 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四类人员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培训,应在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可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拨付至职业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⑴《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⑵培训计划大纲、课程表;
⑶培训人员名单及培训工种;
⑷《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⑸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
⑹创业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及其签领表;
⑺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创业人员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场地租赁合同等自主创业证明材料;
⑻创业率达到20%以上的承诺函;
⑼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实现创业的,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原件及复印件、场地租赁合同等自主创业证明材料;
(三)岗前培训
用人单位新录用四类人员,并与其签订6个月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各项社会保险的,在劳动合同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由用人单位组织到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1个月内可以向各级就业经办机构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拨付至用人单位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⒈《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⒉ 培训计划大纲、课程表(用人单位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
⒊ 用人单位和职业培训机构提供的培训人员花名册;
⒋《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⒌ 录用登记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失业登记证》复印件,毕业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提供《毕业证》复印件或学校的有关证明;
⒍ 劳动合同复印件;
⒎ 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及其签领表;
⒏ 社会保险缴费明细凭证。
(四)劳动预备制培训
具有海南省户籍的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在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1个月内,可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⒈《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⒉ 培训计划大纲、课程表;
⒊ 培训人员花名册;
⒋《居民身份证》、初(高)中毕业证复印件;
⒌ 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复印件及其签领表;
⒍ 培训合格后6个月内实现就业创业的,提供劳动合同、工商营业执照或其他就业创业证明材料。
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的生活费补贴,可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申请时应附:《劳动预备培训学员生活费补贴申请表》,申请人员《居民身份证》、初(高)中毕业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证复印件和在银行开立的个人账户等凭证材料。
(五)创业师资培训
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创业师资培训并取得全国创业培训工作指导委员办公室颁发SIYB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的,应在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1个月内,可由职业培训机构代为申请职业培训补贴,培训补贴拨付至培训机构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申请时需提交以下材料:
⒈《职业培训补贴资金申请表》;
⒉ 培训计划大纲、课程表;
⒊《创业师资培训学员登记表》;
⒋ 培训人员花名册;
⒌《居民身份证》复印件;
⒍ SIYB教师培训合格证书复印件。
四、职业培训补贴的标准
(一)四类人员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申请。
(二)享受职业培训补贴的培训期限最长不超过12个月。就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的培训课时详见附表1《海南省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创业培训和创业师资培训时间不少于160个课时。劳动预备制培训的期限不少于3个月。
(三)就业技能培训根据技能培训的难易程度分A、B、C、D四类标准,其中A类2000元、B类1600元、C类1200元、D类800元(详见附表1《海南省就业再就业职业培训补贴标准》)。
(四)四类人员参加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标准按前款规定标准核定;创业培训补贴标准按前款规定的B类标准核定;创业师资培训补贴标准按前款规定的A类标准核定;岗前培训补贴标准按前款规定标准的50%核定。
(五)劳动预备制培训补贴标准按300元/人.月核定,最高不超过3000元/人。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生活费补贴按150元/人.月核定,最高不超过1500元/人。
(六)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标准按《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执行。
(七)各市县可在上述补贴标准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合理确定补贴标准,并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备案。对于新增培训项目,须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核准后执行。
五、职业培训补贴的拨付
(一)四类人员在职业培训机构自费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6个月内实现就业”条件之一的,补贴80%,两个条件均满足的,补贴100%。
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到职业培训机构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职业培训补贴的拨付按前款核定标准给予一次性补贴。
四类人员在职业培训机构自费参加创业培训,培训合格后“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6个月内实现就业”条件之一的,补贴80%,两个条件均满足的,补贴100%。对已领取营业执照的初期创业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并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按职业培训补贴标准的80%给予一次性补贴。
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的农村学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学员的生活费补贴,由培训机构收集申请材料后送当地就业经办机构初审,并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认定后向财政部门申请生活费补贴资金,财政部门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定的补贴金额拨付补贴资金,并委托培训机构将生活费补贴发放给学员本人。培训机构必须按月公布生活费补贴发放情况,并抄送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财政部门。
(二)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四类人员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培训班开班后可申请补贴资金的30%。60%以上的培训学员满足“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6个月内实现就业”条件之一的,再补贴50%,两个条件均满足的,补贴70%。
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四类人员参加创业培训,培训班开班后可申请补贴资金的30%。60%以上的培训学员满足“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6个月内实现创业”条件之一的,再补贴50%,两个条件均满足的,再补贴70%。
(三)用人单位组织四类人员到职业培训机构开展岗前就业技能培训,60%以上的培训学员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一次性支付培训补贴资金。
(四)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具有海南省户籍的城乡未继续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培训开班后,可先支付培训补贴资金的50%;培训结束后1个月内取得证书的,再次支付培训补贴资金的50%。
(五)就业经办机构组织大中专院校就业指导老师参加创业师资培训,80%以上的培训学员取得SIYB教师培训合格证书的,一次性支付培训补贴资金。
(六)正在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职业培训补贴按《海南省城镇从业人员失业保险条例》及实施细则规定拨付。
六、职业培训的监管
具备资质条件的各类培训机构,可向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开展定点职业培训。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面向社会各级各类职业培训机构,通过评估认定承担培训任务的定点职业培训机构,并将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名称、培训专业(工种)及等级、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向社会公示。建立职业培训机构动态管理机制和退出机制,获准开展职业培训的定点培训机构应建立参加培训学员台账,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高培训质量和培训后的就业率,承担起组织培训对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的责任并积极帮助学员就业。要加强对定点培训机构的监督管理,定期或不定期对其工作进行指导、质量评估、监督检查。对不按要求、不能履行培训职能等评估不合格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定点培训机构资格,并向社会通报,两年内不得再次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