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院感知识题库5.pdf
参考文献: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 年)
2、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 年)
3、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 年)
4、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年)
1、概念
1、医院感染暴发
2、标准预防
3、隔离
4、手卫生
5、医院感染
6、医院感染监测
7、疑似医院感染暴发:
8、空气传播
9、飞沫传播:
10、个人防护用品
11、缓冲间
12、洗手
13、卫生手消毒
14、外科手消毒
15、常居菌
16、暂居菌
17、全院综合性监测
18、目标性监测
19、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20、医用防护口罩 床单位消毒
22、终末消毒
23、潜在污染区
24、污染区
25、负压病房
26、感染链
二、判断题(题)
1、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遵循属地管理、分级报告的原则,紧急情况下可越级 直接报告。(×)
2、医院感染暴发报告范围,包括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和医院感染暴发。(√)
3、特殊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指发生甲类传染病或依照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乙类传染 病的医院感染。(√)
4、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法定代表人或主管院长均为 第
一责任人。(×)
5、医院发现 5 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于 12 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 生
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6、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 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后,应当于 24 小时内逐 级
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7、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 3 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的,应当于 24 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
8、医院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应在 2 小时内向所在地 县
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9、医院发生疑似或者确认医院感染暴发时,应当及时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的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查等工作。(√)
10、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发现医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缓报 等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
11、医院感染监测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
12、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等均属于目标性监测。(√)
13、抗菌药物使用率是指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14、医院应重点培养检验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
15、医院发生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时,应按照《国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
16、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 《中 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 行报告。(√)
17、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 3 个月以上。(×)
18、医院感染监测方法根据监测范围,分为全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19、患者感染信息包括查房、病例讨论、查阅医疗与护理记录、实验室与影像学
报告和其他部门的信息。(√)
20、患者转出 ICU 到其它病房后,发生的感染不属于 ICU 感染。(×)
21、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
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 医疗器械。(√)
22、保护性隔离措施是指为预防高度易感病人受到来自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及病区环境中各种条件致病微生物的感染, 而采取的措施(√);
23、只要手套没有破就不用担心有害微生物会污染到手。(×)
24、感染源是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
25、传播途径是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
26、易感人群 是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
27、隔离是采用各种方法、技术,防止病原体从患者及携带者传播给他人的措
施。(√)
28、医院建筑布局分区的要求,同一等级分区的科室相对集中,高危险区的
科室宜相对独立,宜与普通病区和生活区分开。(√)
29、病室采用负压通风,下送风、上排风;病室内送风口应远离排风口,排风口
应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应高于地面 lOcm。门窗应 保持关闭。(×)
30、通风系统应区域化,防止区域间空气交叉污染。(√)
31、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 4 人,病床间
距应不少于 0.5m.。(×)
32、佩戴防护目镜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周应清洁与消毒 1
次。(×)
33、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
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 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34、医务人员接触多个同类传染病患者时,防护服可连续应用。(√)
35、接触疑似患者,防护服每个患者之间不必进行更换。(×)
36、隔离衣每周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随时更换。(×)
37、洗手肥皂应保持清洁与干燥。盛放皂液的容器宜为一次性使用,重复使用 的容器应每周清洁与消毒。皂液有浑浊或变色时及时更换,并清洁、消毒容
器。(√)
38、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
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 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
39、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a)接触患者的
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 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
40、手皮肤消毒方法:用清洁剂认真揉搓掌心、指缝、手背、手指关节、指腹、指尖、拇指、腕部,时间不少于 10-15 秒钟,流动水洗手(√)。
41、《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手消毒可以选用快速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或 用消毒剂浸泡双手。(√)
42、《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外科刷手不必应用刷子蘸洗涤剂将指甲内 污物刷净,并洗净双手臂,擦干,再用手消毒剂刷手或泡手。(×)
43、《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新生儿病房(室)入口处不应设置洗手设施
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不用严格洗手、消毒、更衣。(×)
44、《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工作人员进入 ICU 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
戴帽子、口罩、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规程,认真洗手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
45、环境与物体表面,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 洁与消毒。(√)
46、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 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47、医务人员对选用的手消毒剂应有良好的接受性,手消毒剂无异味、无刺激性
等。(√)
48、洗手池设置在手术间附近,水池大小、高矮适宜,能防止洗手水溅出,池面
应光滑无死角易于清洁。洗手池应每日清洁与消毒。(√)
49、手术室洗手池及水龙头的数量应根据手术间的数量设置,水龙头数量应不
少于手术间的数量,水龙头开关应为非手触式。(√)
50、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
双手代替洗手。(×)
51、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52、外科手消毒应遵循先消毒,后洗手的原则(×)
53、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54、医务人员留长指甲、戴戒指不利于手的卫生。(√)
55、接触病人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之前可以不洗手,接触之后必须洗手。
(×)
56、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之后要洗手。(√)
57、卫生手消毒可以采用含氯制剂和碘伏消毒剂浸泡双手。(√)
58、口腔科医生给病人进行口腔治疗时必须戴手 套(√)
69、医生为病人查体前可以采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然后为病人查体。
(√)
60、医务人员为病人换药前必须进行洗手或手消毒。(√)
61、科室发现有疑似感染病例时,医生要及时送检病原学检查。(√)
62、标准预防的意思是不论病人的血液、体液等是否具有传染性,都必须采取防
护措施。(√)
63、标准预防的措施不包括防止锐器伤及处理医疗废物。(×)64、当手被血液污染时,应立即用快速手消进行手卫生处置。(×)65、给同一病人换药后再对其进行查体,中间没必要洗手。(×)66、手术前洗手属于手卫生。(√)
第二篇:院感知识题库2.pdf
参考文献:
1、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年)
1.多重耐药菌 细 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2、卫生部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年)
3、卫生部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年)
4、卫生部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0 年)
5、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
一.名词解释(10 题)
菌。
2.围手术期 阶 它以手术为中心,包含着手术前、中、+后三个阶段,并将此三个段的处理衔接贯穿为一个整体,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手术治疗效果。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 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后,或拔出导尿管 48 小时内发 生的泌尿系统感染。
4.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 48 小时内的患者 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战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 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
5.血源性病原体 指存在于血液和某些体液中的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 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等。
6.职业接触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 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职业接触级别越高
致病危险性越大。
7.一级接触 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 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沾染了接触源,接触量小且接触时间较短。
8.二级接触 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 接触源沾染了可能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接触量大且接触时间长。或者接触类型为 接触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9.三级接触 接触源为体液、血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接触类型为 接触源刺伤或割伤皮肤,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10.非胃肠道接触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和割伤等途
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11.普遍预防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 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 HBV、HCV、HIV 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
防护。
12.接触后预防 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 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
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13.工程控制 指采用某些措施和工具隔离或消除工作场所血源性病原体危害,如
使用处理锐器的容器、自带套管的针具或更安全的医疗设施。
二、单项选择(28 题)
1、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对患者实施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 液或者分泌物后、摘掉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 过的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
部位转到清洁 部位实施操作时(B)A 不用实施手卫生
B 都应当实施手卫生 C 没必要实施手卫生 D 以上都不对
2、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的病房(C)A 随便进行清洁和消毒
B 不用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C 应当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D 没必要使用专用的物品进行清洁和消毒
3、完成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者定植患者的诊疗护理操作后,必须做的哪项
是错误的?(D)A 及时脱去手套 B 及时脱去隔离衣
C 及时进行手卫生
D 以上都无必要
(A)A 不必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 B 正确、合理地实施抗菌药物给药方案 C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 D 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产生 A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B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C 产超广谱 β-内酰胺酶
(VRE))(ESBLs)(MRSA)
4、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以下哪种说法是错误的?、以下多重耐药菌与代码不正确的是哪一个(D)
D 多重耐药菌
6、对细菌耐药率超过多少的抗菌药物,应该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 用,根据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D)A、30% B、40%
C、50%
D、75%
7、多重耐药菌患者采取的隔离措施是(C)
A.标准预防+ 空气传播 C.标准预防+ 接触传播
B.标准预防+ 飞沫传播 D.标准预防+ 严密隔离
C.术前两天
D.手术当日
8、手术前备皮时间应选择(D)
A.入院当日 B.术前一天
9、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预防与控制措施不正确的是:
(C)A、严格掌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适应症
B、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医务人员为病人吸痰前后应做手卫生 C、呼吸机螺纹管和湿化器每天更换
D、每天停用镇静剂,评估是否撤机和拔管,减少插管天数
10、预防导尿管相关尿道感染措施错误的是:(C)A、集尿袋应保持低于膀胱水平,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B、保持引流的密闭性,不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接口 C、集尿袋每天更换
D、应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出导尿管
11、手术预防用药的最佳时机是(C)
A、术后 30 分钟 B、术前 4 小时 C、术前 30 分钟 D、术后 1 小时
12、通过空调冷却水传播最常见的细菌是(D)A、金黄色葡萄球菌 B、沙门氏菌 C、大肠杆菌 D、军团菌
13、病人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后,发热>38C,局部有压痛、无其它原因可解释 临床可诊断为:(C)
0A、输血相关感染 B、局部感染 C、血管相关性感染 D、败血症
14、.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次序应为(A)A 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
B 感染伤口-隔离伤口-清洁伤口 C 清洁伤口-隔离伤口-感染伤口 D 隔离伤口-感染伤口-清洁伤口
15、下列哪种手术宜预防性应用抗生素(D)A 疝修补术
B 甲状腺腺瘤摘除术 C 乳房纤维腺瘤切除术 D 开放性骨折清创内固定术
16、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A)的治疗应选用(D)A 青霉素
B 头孢拉啶 C 头孢哌酮 D 万古霉素
17、中心静脉长期导管置管术首选:(B)A 左右颈内静脉
B 锁骨下静脉 C 颈外静脉 D 股静脉
18、伤口的分类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 清洁伤口(Ⅰ)
B 清洁污染伤口(Ⅱ)C 污染伤口(Ⅲ)
D 感染伤口
19、输血相关感染不多见于(B)
A 病毒性肝炎 B 肺炎
C 梅毒
D 艾滋病
20、哪项不属于尿路刺激症状(D)A 尿频
B 尿急 C 尿痛
D 胸痛
21、哪条不是表浅切口感染(D)A 红、肿
B 热、痛 C 脓性分泌物
D 以上都不是
22、骨髓炎的诊断哪条不符(B)
A 病人有局部肿块、触痛、发热或感染灶有引流物。
B 咳嗽、流鼻涕
C 骨髓培养出病原体。
D 外科手术或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
23、易引起职业暴露的原因有(E)
A.针刺 B.切割 C.抽血 D.直接接触 E.以上都对
24、能发生血源感染的医疗侵入性操作有(E)
A.血液透析 B.器官移植 C.内窥镜检查 D.拨牙 E.以上都对
25、如果血培养标本不能及时运送,应暂存于何种环境?(C)A.4℃ B.-18℃ C.室温 D.0℃
26、艾滋病职业暴露的防护方法包括(D)A、防止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B、避免接触病人的体液
第三篇:院感题库
一、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1.在陪护者处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属于:B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 以上均不是
2.以下有关尿路感染说法错误的是: A
A.病人在入院时没有尿路感染的症状,而在其住院期间48小时后出现
B.症状虽无症状,但尿标本中的白细胞在10个/ml 以上,细菌多于105/ml
C.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0.8%~31.7% D.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用有关
3.以下有关医院中如何进行清洁卫生工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注意不要扬起灰尘,避免播散污染
B.拖布的头最好能卸下以便消毒
C.医护人员工作地点亦应进行清洁卫生打扫
D.病房的清洁卫生工作顺序应由污染较严重的区域开始,逐步进入污染较轻的病房
4.医院中由于传染源多,所以环境的污染也严重。其中,污染最严重的是: A A 感染患者的病房
B.厕所
C 病区中的水池
D 手推车、拖布、抹布
5.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乙型肝炎流行属于哪种感染: C A.内源性感染
B.交叉感染
C.环境感染
D.以上均不是
二、医院内感染及预防 1.为了防止静脉输液发生感染,每一输液部位的维持时间不应超过: C A.12~24h B.24~48h C.48~72h D.1周2.95%以上的医院内感染为:A A.细菌所致
B.病毒所致 C.真菌
D.支原体所致
3.医院内败血症的总病死率近: C A.30%
B.40%
C.50%
D.60%
4.有关院内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
A.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如 B 组链球菌感染,为医院内感染
B.经胎盘传播的胎儿感染,如先天性梅毒属院外感染
C.住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在住院期间有所扩展或发生并发症者皆不能视为医院内 感染,除非其病原菌有所改变
D.住院时已有的感染,根据流行病学资料说明此感染与以前的住院有关,此种情 况应作医院外感染计
5.哪型肝炎病人在医院内出现交叉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A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丁型肝炎 D.以上均不大
三、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病原学特点
1.重症监护室(ICU)的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较其他科室病人高: C A. 1~3倍
B. 3~5倍
C. 5~10倍
D. 10~20倍
2.以下有关ICU的肺部感染的说法错误的是:B
A.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院内感染性肺炎 B.最常见的肺部感染为呼吸机相 关性肺炎
C.突出的病原学特点为以革兰阴性杆菌感染为主
D.肺部真菌感染较少见
3.主要感染部位按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低排列最高为:B A. 肺部
B. 血液
C. 尿路
D. 手术部位感染
4.神经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D A.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球菌属
D. 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
5.ICU术后重症监护患儿常见的院内感染病原往往因手术类型不同而异,胃肠 道手术后以哪种病原最多见: A A.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球菌属
D. 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
6.ICU发生院内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 A A. 革兰阴性杆菌
B. 肠球菌属
C. 铜绿假单胞菌
D. 肺炎克雷伯菌
7.ICU病人4个主要院内感染部位不包括: C A. 血液
B. 肺部 C. 上呼吸道
D. 尿路
8.胸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为:B A. 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B. 金黄色葡萄球菌
C. 肠球菌属
D. 凝固酶阴 性葡萄球菌
9.从ICU病人4个主要院内感染部位检出的病原中真菌感染多见于: A A. 学龄患儿
B. 青少年
C. 成人
D. 以上均多见
10.不同年龄患儿的院内感染病原分布也有差异,如尿路感染更多见于: D
A. 2个月或更小的婴儿
B. 1~2岁患儿
C. 3~4岁患儿
D. 5岁以上的患 儿
第四篇:院感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的特点:
• 地点——必须在医院内(院内感染并发病,院内感染院外发病)• 时间——疾病潜伏期是判定感染发生时间和地点的主要依据(感染→潜伏期→发病)
• 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包括住院、门诊、陪护及工作人员。控制医院感染的意义
1、医院感染是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问题,是现代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2、医院感染影响患者的康复,住院时间长。
3、加重社会与个人的经济负担,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
1、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2、侵入性诊治机会增加
3、抗生素滥用
4、医院卫生设施、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五篇:院感知识
院感知识
什么是院感? 指任何人在医院活动期间由于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均称为医院感染.院感研究对象: 包括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门诊急诊患者、陪同人员、探视人员及其他医院流动人员。但以上人员除住院患者,其他人员在医院内停留时间相对短暂,常常难以确定其感染是否来自于医院,所以院感的对象主要为住院患者。院感概念:
目前院感的概念通常引用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的定义。
定义: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医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经开始或入院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将院感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
1内源性、又称自身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菌群。即寄居在患者体内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当人的免疫力功能受损,健康状态不佳或抵抗力下降时才会发生感染。
2外源性、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即由院内其他人或环境传播给患者引起的感染。院感危险因素:
个体抵抗力下降,免疫功能受损:
a.3岁以下的小儿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60岁以上的老人脏器功能衰退,防御功能低下抵御力下降,女性特殊生理状况如:月经期、哺乳期.个体比较敏感,抵抗力下降. b.病理因素:患者本身对病原微生物抵抗力降低如:恶性肿瘤、血液病、放疗化疗的应用. 院感危险因素:
1侵入性诊疗操作,破坏皮肤黏膜屏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中心静脉插管和脑室引流等。2抗生素滥用:如无适应症的预防性用药、术前用药时间过早等,均易致耐药菌诛增加,菌群失调。
3医院管理机制不完善:医院建筑步局不合理、卫生设施不良、消毒灭菌存在缺陷。院感传播途径: 定义:指在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从病原体排至其在新的易感者体内繁殖所经历的全部过程。
1、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的最常见传播方式之一。分为直接传播(病人或医务人员直接与感染源接触而获得)间接传播(病原体污染了医疗设备和用具通过接触这些物品所造成的传播)院感传播途径:
2、空气传播:悬浮在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微粒以空气为媒介,而进行的传播(如患者咳漱、打喷嚏)。
3、消化道传播:各种原因导致医院水源或食物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如甲肝、感染性腹泻)
4、注射、输液、输血传播:通过污染的药液、血制品、注射或输血器械等途径传播感染(输液、输血中发热反应,输血导致的丙肝等)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院感的重要措施。
清洁 是指用清水、清洗剂、机械去污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适用于:地面、墙壁、医疗护理用具等物体表面处理。适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也是物品消毒灭菌的前期步骤。
消毒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
灭菌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孢和真菌孢子。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1热力消毒灭菌: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导致其死亡.2干热法:燃烧污染的废气物、病理标本、带脓性的敷料、纸张。3湿热法:煮沸消毒、压力蒸汽灭菌等。常用物理消毒灭菌
辐射消毒:利用紫外线的灭菌作用,使菌体蛋白质光解、变性导致细菌死亡。日光暴晒法: 日光暴晒法:利用日光的热、干燥、紫外线的作用来杀菌。1)用途:常用于床垫、毛毯、书籍、衣服等的消毒。
2)方法:将物品放在阳光下直射,暴晒6小时可达到消毒效果,中间要定时翻动。紫外线消毒: 紫外线可以杀灭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立克次体等.紫外线属于电磁波辐射,杀菌最强的波长范围是250~270nm。紫外线作用机制: 1用于微生物的DNA使其失去转换能力 2破坏菌体蛋白质 3降低菌体氧化酶活性 4使空气中的臭氧电离产生极强杀菌作用的臭氧 消毒方法: ①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照射时间20~30分钟。
②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5~60cm,消毒时将物品摊开或挂起,照射时间20~30分钟。消毒注意事项: ① 保持室内清洁、干燥,室内温度20~40℃,相对湿度40%~60%时,紫外线消毒最为适宜 ②保持紫外线灯管清洁,一般每2周用无水乙醇擦拭1次,发现有污垢应随时擦拭。
③保护眼睛和皮肤: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作用,易引起眼炎、皮炎,且臭氧对人体不利,因此一般不在有人的环境中使用,必须使用时应戴防护镜,穿防护衣,或用被单遮盖肢体。④紫外线穿透力较差,消毒时物品应摊开或挂起,且定时翻动以保证各表面均受到直接照射。⑤记录消毒时间应从灯亮5~7分钟开始,如需再次开启,应间隔3~4分钟。⑥定期检测紫外线灯管照射强度,一般每隔3~6个月1次,低于70μW/cm2时应予以更换,或建立登记卡,使用时间超过1000小时应予以更换。⑦定期作空气培养监测消毒效果。化学消毒剂
利用化学药物使微生物的蛋白凝固变性,酶蛋白失去活性,抑制微生物代谢、生长、繁殖的消毒灭菌方法。如:患者皮肤黏膜、排泄物及其周围环境、含有金属器皿等的消毒。灭菌剂 甲醛 戊二醛 高效消毒剂 过氧乙酸 中效消毒剂 醇类、碘类 低效消毒剂 酚类、胍类 消毒剂使用原则: •坚持合理使用。
•根据物品性能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严格掌握消毒剂的有效浓度,消毒时间及使用方法。•熟悉消毒剂的毒副作用,做好工作人员的防护。
•消毒后的物品在使用前须用盐水冲洗,以免刺激人体细胞。•消毒剂中不能放纱布、棉球等,以防止减低消毒效力。
•消毒剂过期更换,易挥发得到要加盖,并定期检测调整浓度。无菌物品保存有效期:
•打开的无菌包有效期4小时 无菌盘有效使用时间4小时
•打开的消毒液连续使用有效期3天 •打开的棉签有效使用时间24小时
•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启用日期、时间、超过2小时不得使用,启封抽
吸的各种容媒超过24小时不能使用。氧气湿化瓶等管道消毒方法: •首先应彻底清洗干净,擦干
•用0.1%含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后用无菌水冲洗干净,晾干备用
•长期使用的湿化瓶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48h更换,临时使用的一人一用一消毒。手消毒
•医务人员的手经常直接或间接的与污染物品或患者接触,极易引起医院感染。•洗手是防止院感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科学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衣帽整洁,修剪指甲,取下手表,卷袖过肘 •打开水龙头调节水流、水温 •湿润双手,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涂抹 •按序揉搓双手 •打开水龙头,流平冲净
•擦手纸或毛巾擦干或烘干机下烘干。七步洗手法:
•第一步: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第二步:洗背侧指缝 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第三步:洗掌侧指缝 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 第四步:洗拇指 一手握另一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 第五步:洗指背 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 第六步:洗指尖 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 第七步:洗手腕、手臂 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职业暴露
•定义: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意外被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
膜或者是被血液、体液污染了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局部处理措施:
•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如有伤口应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清洗。
•口应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0.2%~0.5%的过氧乙酸,0.5%碘伏等)浸泡或涂抹消毒,并
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干净。•报告科主任,根据伤口情况采取主动、被动免疫措施。医疗废物
•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医疗废物共分五类。医疗废物分类:
•感染性废物: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各种废物、敷料、棉垫、一次性棉签、棉球,使用过的手套、引流袋等
•病理性废物:切除的组织、器官、死胎、血液、体液 •损伤性废物:注射针头、采血针、手术刀
医疗废物分类:
•化学性废物: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
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
•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
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医疗废物注意事项
•应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使用有效的封口方式,使包装物或者容器封口坚实。•严密包装物或者容器的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于污染处进行消毒处理或增加一层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