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公文校核的要点
浅谈公文校核的要点
——江一坚
党的机关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如果出现差错,其负面影响有时是难以估量的。因此,务必要严把公文校核关。在工作实践中,我感到提升公文校核水平,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先排后校。公文文稿起草完毕后,首先按照规定格式排版,打印后再作校核,以避免校核时出现两个版本不一致的现象。如一次,有一份申报省级文明单位的报告,校核人员的是起草后打印的文稿,没有校核正式排版的文稿,结果正式印制时,由于印刷厂的同志不清楚使用何种文种,将“报告”误印成了“请示”,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逢文必核。校核公文时,不管篇幅长短、字数多少,内容如何,都要认真加以校核,不能因为有的文稿篇幅短、字数少,内容简单就放松校核,或者不去校核。如一次,遇到一份组织干部职工,通知要求各单位于10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由于通知的内容是参加摄影展,校核人员没太重视,没有认真校核,结果文中“9月15日前上报参观人数”的错误没有校出。使通知下发后,要求上报时间比下发通知的时间还早,闹出了笑话。
三、每字必核。一份公文文字表述是否准确、通顺、简练,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是否准确、规范、严谨等,都要坚持一个标点一个标点地校,一个字一个字地核。校核文字量大的文稿时更要精力集中,不能有任何疏忽。有一次,校核人员校核一篇比较长的文稿,由于到最后放松了警惕,忽略了对公文抄送范围的校核。该公文应抄送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结果印出后却成了“省政协党组书记、副书记处”。一字之差,使收文单位产生了歧义。
四、校写分离。只要条件允许,公文起草和校核最好由不同的同志来进行。因为,公文起草人员在起草文稿过程中思维模式和视觉模式已经形成,若起草好的公文文稿再让其校核,就很可能发现不了存在的问题,甚至是明显的问题。
五、急文稳校。校核工作实践证明,出错率较高的公文往往是急着要发的公文。校核人员在校核时急于出手,往往不能平心静气,导致出错率较高。因此,在校核工作中,一定要调整好心态,越是急件越要沉住气、稳住劲。如一次,校核汇报去年工作的报告。报告中先后两次出现“今年工作如何如何”,很明显,时间上出现了错误。但当时由于报告急着发出,这个明显的错误并没有在初次校核中被发现。
六、发前再校。公文印好后,发出前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校核,这可以说是公文校核无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有一次,校核人员对一份报告认真校核后,送到印刷厂排版印发。印好后,工作人员又认真看了一遍,发现公文中出现一段和报告完全无关的内容,经了解是印刷厂的计算机在编排过程中出现乱码现象。幸而在发前再校了一遍,错误得以及时纠正。
第二篇: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当我们心中积累了不少感想和见解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委机关公文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公文权威性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委机关的对外形象。公文校核是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公文校核关,事关公文的质量与效用,责任重大、马虎不得。作为区委办公室负责公文校核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从自己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公文校核工作要做到“四个突出”,确保“零差错”。
一是坚持公文行文原则,突出严肃性。为保持公文的严肃性,避免公文过多过乱,有效减轻领导负担,校核人员在公文校核中应坚持“三行三不行”的'原则,严把行文“初始关”。所谓“三行”:一是中央和省、市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行文;二是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或区委常委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需要下级贯彻执行的,行文;三是必须告之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其他事项,如举办全区性重大活动等,行文。所谓“三不行”:一是凡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有明确规定,且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中又没有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的,不再行文;二是一般性的工作或部门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三是凡属政府职能和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同时,还应坚持做到急件急办、特事特办。对于特别紧急的公文,在符合办文程序和保证公文质量的前提下,要加班加点,保证文件按时限要求处理。为防止公文在送领导审签时积压时间过久,应及时通知领导的联系秘书,提醒领导做到随看随签,从而保证公文的时效性。
二是把握公文实用效力,突出政策性。确定需要行文后,公文校核的第二步就是把住政策关。党的机关所制发的公文在思想内容上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党委的决策意图,体现社情民意,这样的公文权威性才大、执行力才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采取三种校核方法:一是公文对照。对政策性很强、一时吃不准的公文,校核时把中央、省、市相关公文找来,与本级公文逐条对照比较,看本级公文的政策规定是否与上级文件的相关规定一致,本级文件拟出台的新规定是否符合宣州实际,是否切实可行。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很实用,能够有效避免公文出现政策偏差。二是部门参与。凡涉及部门工作的,必要时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公文的讨论研究,涉及多个部门的,校核后请各部门会签,使公文与上级不同机关相应公文的规定一致。
三是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区级因与乡村和基层干部群众紧密相联,制发的公文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利基层更好更准确地贯彻落实。校核公文时力求把握“三点”:一是主题鲜明。一个公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意见、措施和办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说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隐晦含混,让执行机关的同志猜。二是便于操作。向基层发布的公文,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基层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达到什么标准,有什么要求等等。如部署工作或开展一项活动,就必须提出目标任务、内容、方案、要求等。三是科学预判。指导工作的文件,在内容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对事物的发展要作出比较全面的科学的预估,以防止片面性。有关临时性工作的公文要特别注意现实可行性;时效较长的公文,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公文在一个时期有效,防止出现政策朝令夕改。
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做到出手的每一份文件都是“精品”,确保政策上不出偏差,内容上不出纰漏,文字上不出差错,格式上不出“洋相”,的确不易。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严肃的校核态度,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探索,和其他文秘工作人员一道当好“守门员”,把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三篇:公文校核工作的三点心得体会
党委机关公文处理质量的好坏,决定着公文权威性的大小,直接关系到党委机关的对外形象。公文校核是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把好公文校核关,事关公文的质量与效用,责任重大、马虎不得。作为区委办公室负责公文校核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我从自己近一年来的工作实践中切实体会到:公文校核工作要做到“四个突出”,确保“零差错”。
一是坚持公文行文原则,突出严肃性。为保持公文的严肃性,避免公文过多过乱,有效减轻领导负担,校核人员在公文校核中应坚持“三行三不行”的原则,严把行文“初始关”。所谓“三行”:一是中央和省、市重大方针政策、重要工作部署需要结合实际贯彻落实到基层的,行文;二是区委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或区委常委会议议定的重要事项需要下级贯彻执行的,行文;三是必须告之基层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其他事项,如举办全区性重大活动等,行文。所谓“三不行”:一是凡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有明确规定,且政策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在贯彻执行中又没有发现新的情况和问题的,不再行文;二是一般性的工作或部门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三是凡属政府职能和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不以区委或区委办的名义行文。同时,还应坚持做到急件急办、特事特办。对于特别紧急的公文,在符合办文程序和保证公文质量的前提下,要加班加点,保证文件按时限要求处理。为防止公文在送领导审签时积压时间过久,应及时通知领导的联系秘书,提醒领导做到随看随签,从而保证公文的时效性。
二是把握公文实用效力,突出政策性。确定需要行文后,公文校核的第二步就是把住政策关。党的机关所制发的公文在思想内容上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体现党委的决策意图,体现社情民意,这样的公文权威性才大、执行力才强。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应采取三种校核方法:一是公文对照。对政策性很强、一时吃不准的公文,校核时把中央、省、市相关公文找来,与本级公文逐条对照比较,看本级公文的政策规定是否与上级文件的相关规定一致,本级文件拟出台的新规定是否符合宣州实际,是否切实可行。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繁琐,但很实用,能够有效避免公文出现政策偏差。二是部门参与。凡涉及部门工作的,必要时请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参与公文的讨论研究,涉及多个部门的,校核后请各部门会签,使公文与上级不同机关相应公文的规定一致。
三是结合基层工作实际,突出实用性。区级因与乡村和基层干部群众紧密相联,制发的公文必须结合基层实际,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以利基层更好更准确地贯彻落实。校核公文时力求把握“三点”:一是主题鲜明。一个公文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提出明确的意见、措施和办法。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要说得清清楚楚、完完整整,不能模棱两可,更不能隐晦含混,让执行机关的同志猜。二是便于操作。向基层发布的公文,应具有较强的操作性,让基层一看就知道要做什么事,什么时候做,达到什么标准,有什么要求等等。如部署工作或开展一项活动,就必须提出目标任务、内容、方案、要求等。三是科学预判。指导工作的文件,在内容上应体现出一定的前瞻性,对事物的发展要作出比较全面的科学的预估,以防止片面性。有关临时性工作的公文要特别注意现实可行性;时效较长的公文,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保证公文在一个时期有效,防止出现政策朝令夕改。
实践中深切体会到,做到出手的每一份文件都是“精品”,确保政策上不出偏差,内容上不出纰漏,文字上不出差错,格式上不出“洋相”,的确不易。我将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树立严肃的校核态度,多学习、多请教、多思考、多探索,和其他文秘工作人员一道当好“守门员”,把办公室公文处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四篇:公文格式要点
公文格式要点
1、各要素一般用3号仿宋字体,特定要求除外。
2、一般每页排22行,每行28个字。
3、发文字号如“京教办„2014‟1号”中括号为六角括号。
不编虚位如“1号”不编为“01号”。
4、次序数为“
一、”(黑体字); “
(一)”楷体字; “
1、”
(仿宋); “(1)”(仿宋)。
5、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一般右空四字编排。
6、页码:4号半角阿拉伯数字,数字左右各放一条一字线,如“-23-”,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居左空一字。
第五篇:公文写作要点
1、联合行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2、维护文件的高度严密性是指公文语言结构的严密。
3、公文中的祈使句常常依靠惯用的句式表达。
4、为了维护政令一致,凡下行公文内容涉及其他机关的职权范围时,行文前应与其协商一
致。
5、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用的正式文本,格式规范并具备各种生效标志的的稿本称做
正文。
6、公文区别于其他信息记录的特点是具有法定的权威性。
7、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的公文是会议纪要。
8、由机关领导对发文稿批注核准发出的意见并签署姓名及日期的活动,是发文处理中的签
发。
9、调查报告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语。
10、内容重要并紧急需要打破常规优先传递处理的文件,叫作急件。
11、决定必须由党、政府领导机关制发。
12、办公室更改电话号码,可用启事公布周知。
13、批复是答复下级请示的文件,是被动发文。
14、规范性公文标题的时间是公文发布的时间。
15、新的规范性公文产生了,对同一事物约束、规范的旧文件应废止旧法。
16、用于对某一项行政工作做比较具体规范的规范性文件,称作办法。
17、通知,适用于批转下级的公文,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传
达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任免人员。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
18、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阐明工作活动的指导原则的领导指导性文件,称为指示。
19、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平行文。
20、根据文件来源,在一个机关内部可将公文分为收文、发文。
21、商洽性文件的主要文种是函。
22、规范性公文的一致性表现在与其他文件、作者权利具有高度统一的一致关系。
23、批办是指对收文应如何办理所作的批示。
24、党政机关的行文关系有上行文 下行文平行文。
25、公文具有法定的权威性,其制发必须是法定作者。
26、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的公文是批复。
27、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是通告。
28、含有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与利益遭受到严重损害的文件,属于机
密文件。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