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共五则)

时间:2019-05-13 19:10: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第一篇: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

王君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

报告(摘要)2011年圆满完成预定目标任务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主题、围绕主线,着力推动转型跨越,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立足扩大内需,继续加大投资力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00亿元、增长28%(按老口径统计为8000亿元);持续扩大消费,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750亿元,增长17%。积极发展对外贸易,稳定拓展外需,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147亿美元,超历史最好水平。与此同时,煤销、太钢、焦煤、潞安、阳煤、晋煤、同煤等7户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千亿元,省属国有大企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11年,全省经济在2010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预计全省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增长13%左右;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分别完成2261亿元、1213亿元,均增长2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达到17680

元、5500元,增长13%、15%左右。经济总量突破万亿元大关,财政总收入突破2000亿元大关,在建设中部地区经济强省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新增高速公路1003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4000公里,新改造国省干线527公里、农村公路2972公里;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和吕梁、临汾、五台山机场新建工程进展顺利。35项应急水源工程全部建成,引黄北干工程如期实现引水到大同、朔州的目标,大水网工程全面启动,规划五年投资1000亿元的水利建设高潮正在兴起;新增电力装机800万千瓦;省城十大建筑全部竣工;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取得新的进展。

(三)转型发展势头强劲、发展方式转变迈出新的步伐。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整合重组和技术改造。彻底告别了小煤窑时代,进入了现代化大矿时期。整合重组效果进一步显现,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分别达到8.6亿吨、5.8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煤炭价格稳中有升,煤炭行业效益稳步提高,上缴税费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43%;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为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全面启动非煤矿山、焦化、钢铁和水泥等行业的整合重组,加大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力度,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四大行业增加值均增长20%以上。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等产业,太原富士康年产2200万支第4代苹果手机生产线建成,晋城科技园一期5500台机器人下线。潞安180万吨煤基多联产项目、晋中吉利1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大同协鑫多晶硅及光伏产业项目、阳泉百度云计算10万台服务器数据处理项目等一大批标志性转型项目开始布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全省旅游总收入达到1343亿元,增长23.9%。

积极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在全国率先实施燃煤电厂烟气脱硝,启动省排污权交易中心,推进太化、煤气化等企业搬迁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启动实施绿色生态工程,深入推进造林绿化工程,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四)农业农村好形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年三农投入达到650亿元,增长20%。实施灌区建设补贴、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双十强农惠农工程,推进山区一村一井等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19.3亿公斤,再创历史新高。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重点扶持42个一县一业示范县和200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大力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

业513工程。启动实施100个新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又完成了2000个重点推进村建设任务。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又有20万贫困人口脱贫。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在22个县(市)开展了扩权强县试点。

(五)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深入开展以煤矿为重点、覆盖各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全面落实企业和政府两个主体责任,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现场管理水平,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安全生产形势持续明显好转。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2009年比2008年减少1018人、2010年比2009年减少505人的基础上,去年又减少281人,特别是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下降到0.086,居于国内领先水平。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进一步改善。全年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增长26%。大力发展教育事业,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特别是下大气力狠抓民生工作。进一步稳定和扩大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50万个,超出年初计划10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达到89%。全面加强社会保障。为保障农民冬季取暖用煤,我们决定从去年起,由省内国有煤炭企业为低收入农户每户每年免费供应1吨煤,688万户家庭从中受益。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全年共开工建设44万套,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综合施策稳定物价。大力发展粮食和农副产品生产,支持设施蔬菜生产,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加强市场监管,建立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在全国率先实行单月CPI涨幅超过5%或食品价格涨幅超过10%,即向低收入群体、大中专贫困学生、高校学生食堂发放临时价格补贴的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投入300亿元,启动实施了街巷硬化、便民连锁商店、文化体育场所、中等职业教育免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新的五个全覆盖工程,全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部署和要求,积极推进社会管理理念、制度、体制、机制、方法创新,进一步健全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信访工作,强化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管理,保证了全省社会的和谐稳定。

(七)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全面推进各项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252

项,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12项;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清理规范工作基本结束;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主体任务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由原来的34家重组为21家;省广电网络等五大文化产业集团组建运营,488家经营性文化单位完成转企改制任务;扎实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成立了省市县三级领导组及工作机构,编制完成了总体方案和各市、各部门、试点县行动方案,启动开展了县(市)、园区和企业不同层面的试点工作,筛选实施了一批重大转型标杆项目。

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全年到位资金3620亿元,在2010年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尤其是精心组织、成功举办了第六届中博会,我省签约项目引资总额达到2.4万亿元。

(八)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积极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1332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9件。扎实推进法治山西建设,六五普法全面启动。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基本完成。以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为重点,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审计和监察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有了新的提升。

2012年工作安排

主要预期指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进出口总额增长10%,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均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0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约束性指标: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5%,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7%,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1.3%、1%,氮氧化物排放量实现零增长,烟尘、粉尘排放量均下降3%,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3.5%。

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在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紧紧扭住省市县重点工程这一抓手,统筹抓好在建续建新建项目建设,抓好重大转型项目建设,抓好重要民生工程建设。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特别是全力推进23条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建设,确保到今年年底新增通车里程1000公里,全省通车总里程达到5000公里;抓好产业开发投资,加大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投资,严格限制两高一资产业投资;增加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投资,同时要继续向三农、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等领域倾斜。要在积极争取中央资金、加大地方财政投资的同时,努力增加信贷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融资,鼓励引导社会投资,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继续落实已有的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并适时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推进农超对接,积极扩大服务性消费,加强食品药品质量监管,让群众安心、放心消费。

进一步稳定拓展外需。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努力扩大不锈钢、重型机械等大宗商品和优势产品出口,鼓励增加对先进技术装备、关键设备的进口,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大力推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坚持以煤为基、多元发展,在巩固加强第一产业的同时,突出抓好工业结构的调整和服务业的发展。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成果,进一步规范煤炭行业建设、生产、经营、安全秩序,建设高标准现代化矿井,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机械、煤物流、煤环保、煤安全等产业。推进焦化行业由分散生产向集约生产转变。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

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就地转化率、原材料深加工率和传统产业循环率。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和特色食品工业,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物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在统筹发展各类服务业的同时,加大重点景区开发提升力度,壮大旅游企业,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推进三晋综合物流港等现代物流枢纽、大型物流园区建设,启动运营中国(太原)煤炭交易中心,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大力推进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协同发展。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重点实施好双千亿、双五百亿、双百亿工程,力争有更多的企业进入全国百强、进军世界500强。促进中型企业快速成长,支持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支持力度,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大力推进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同发展。继续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认真落实鼓励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投资新兴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并在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要素配置方面给予支持。

扎实做好三农工作,开创农业农村发展新局面 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支持力度。今年省本级财政新增三农投入21亿元,继续实行我省已有的强农惠农政策措施,同时再研究出台一批新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开工建设塞上灌区、雁同灌区等大型灌区,加快推进山区一村一井工程,改造中低产田和盐碱地,提高粮食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继续抓好三大现代农业示范区、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和10个现代农业示范县建设,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继续实施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3工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抓好新确定的3000个重点村、100个集中连片区建设;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积极稳妥推进土地流转,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大力实施板块推进战略,切实抓好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和劳动力素质提高等工作,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早日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加强县域基础设施建设,布局和建设一批强县富民的好项目、大项目,加快县域社会事业发展,壮大县域综合实力。

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快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建设。全力支持太原率先发展。以太原晋中共建区和太榆科技创新城建设为抓手,加快太原晋中同城化步伐。推广上党城镇群建设的经验,推进城镇组群发展。深入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格局。努力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统筹旧城改造和新城开发,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积极创新城市管理,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着力破除农民融入城市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放宽中小城市落户条件,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着力解决好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的问题,使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民工有序转为城镇居民。

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促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强力推进减排治污。大力实施绿色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城乡清洁活动,抓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营和垃圾无害化处理,在重点城市开展细颗粒物(PM2.5)监测。全力推进节能降耗。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优化能源结构,全面推进工业、交通、建筑和公共机构节能,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节能工作,优化工艺流程,降低能耗物耗水平。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继续抓好造林绿化工程,确保完成营造林400万亩以

上。加大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力度,加快推进太原西山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今年采暖期前太化、煤气化要全部停产,做到早日搬迁。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全面落实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境评价制度,强化能耗限额标准管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推进节能量、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教育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等山西人民创造的宝贵精神,锻造锤炼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风貌的山西精神。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抓好山西大剧院、省图书馆等重大文化设施管理运营和山西广电中心等重点工程建设,抓好市县乡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用好文化产业扶持政策,推进文化产业重点工程,促进文化与旅游、科技、体育等深度融合,推动文化产业尽快成为我省新的支柱产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巩固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成果,限时完成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和新闻网站转企改制任务,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

改革,加强文化管理,进一步激发文化发展的内在活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稳定和扩大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做好各类人员的就业工作,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深入开展创业创建活动,扶持更多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人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社会保障政策,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33.2万套,重点推进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制定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管理、退出等制度和办法,让更多的低收入群众住上价廉舒适的新房。同时,继续严格执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着力稳定物价总水平。全面落实稳定物价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好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做好粮、油、肉、菜的生产和储备工作,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畅通运输绿色通道,加强物价监测和市场监管,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决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全面完成农村新的五个全覆盖任务。如期兑现向全省人民的郑重承诺。有条件的市县要结合本地实际,筹划实施更多的惠民工程。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今年全省教育支出再增加100亿元,教育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的比例达到16%。再建设200所公办标准化幼儿园;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小学生、初中生每人每天分别达到4元、5元;在集中连片贫困县实施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每人每天补助3元;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8%以上;全面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全覆盖;将高校生均经费由9000元提高到12000元,加快高校新区建设,确保今年秋季8所高校基本建成。

做好科技和人才工作。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大学科技园、太榆科技创新城、工业研究院建设,实施科技重大专项,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

加快发展医药卫生事业。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加大社会管理创新力度。加强社会管理整体规划设计,抓好社会管理创新项目建设。完善信访工作和矛盾调处机制,解决好征地拆迁、劳资纠纷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加强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信息网络等重点领域的管理,抓好突发事件应急工作。

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好首都护城河的作用。

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推动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强化安全理念,健全管理体制。牢固树立抓好经济发展是政绩、抓好安全生产也是政绩的理念,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要求落实到建设、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抓好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巩固扩大三年多来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成果,认真组织开展回头看活动,进一步加强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在认真落实我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和规定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的制度和规程,形成保障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强化主体责任,夯实基层基础。严格落实政府、企业两个主体责任,实行安全生产挂牌责任制。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强化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职工安全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劳动用工管理和企业现场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加强工作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制。严肃对待事故,严格责任追究,保证各项安全生产措施落到实处。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工作,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抓好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革,扎实推进扩权强县试点,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大力推

进金融体制改革。

继续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来晋投资兴业、安家落户。积极开展项目落地年活动,切实抓好中博会等签约项目的落地工作。

全面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尽快出台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一市两县一市两园和一县一企等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一批重大转型标杆项目建设,重点在产业升级、生态修复、城乡统筹、民生改善等方面先行先试;力争在项目审批、用地保障、资金筹措等方面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监督,积极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加强和改进政府法制工作,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做好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工作。加强法制宣传教育。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大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

设,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责任追究制,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

规范政府行为,推进依法行政。完善重大事项公众参与、专家咨询论证和政府集体决策相结合的制度,促进科学民主决策。严格规范行政执法,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深入学习调研,改进工作作风。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强化督促考核,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加强廉政建设,树立公仆形象。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第二篇:山西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山西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报告

转自:山西日报

“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经济发展跃上了新的台阶。

不断加大投资力度,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万亿元。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实施两年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实际完成1.1万亿元),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企业技改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制定实施了扩大消费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扩大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7万个农家店,支持6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升级改造。“十一五”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

着力稳定和拓展外需,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8%。实施有关费用减免缓缴措施,帮助企业渡过了难关。

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 8700亿元、比2009年增长13%,财政总收入完成1810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完成970亿元、增长20.3%,分别是2005年的2.1倍、2.4倍和2.6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15640元、4730元,增长11.8%、11.6%。

二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力推进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结构调整迈出新的步伐。

制定实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及28个子行业实施方案,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步伐加快。煤炭、焦炭、冶金、电力等传统行业在稳步增长的同时,质量效益明显改善,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先进装备制造业、现代煤化工、新型材料工业、特色食品工业等新兴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旅游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

多方筹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多措并举稳定物价。

全力推进农村 “五个全覆盖”工程。新建通村水泥(油)路2.5万公里,改造中小学校舍9483所,建成6971个村级卫生室,建成各类饮水工程1.2万处,完成9638个村的村通广播电视任务。

五是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全力扭转被动局面,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完善十项安全生产制度,出台12个行业118条安全生产规定,配备市县长安全助理,组建煤炭工业厅,安监局与煤监局分设,不断强化安全生产的组织、制度、技术、人才、管理、纪律和体制保证。全省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在 2009年比 2008年减少1018人的基础上,2010年又比2009年减少505人,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由2005年的0.905下降到0.187。

六是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扩大开放,发展的动力和活力明显增强。

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下放、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89项。省直事业单位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步伐加快。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成确权面积5907万亩。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60个县实行财政省直管县体制。实行燃油税改革,政府性收费还贷二级公路收费站全部撤销。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申请获国家正式批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举办大型招商活动,5年引资5223亿元。

七是扎实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5年省政府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5783件,向省人大常委会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48件,制定政府规章45件。“五五”普法成效明显。全面落实政府系统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文学艺术进一步繁荣。

推动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

“十二五”发展蓝图

456农村集中连片建设工程,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再实现20万贫困人口脱贫。壮大县域经济。编制好县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工业化为支撑、城镇化为载体,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推进市域城镇化,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按照 “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城镇体系。全力支持太原率先发展。落实好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用地保障、园区发展和污染企业搬迁等政策措施,加快太原榆次同城化步伐。加快发展三大城镇群。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要不断创新和完善城镇化推进机制,改革户籍制度,改善公共服务。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着力打造现代宜居城市和特色城镇。

推进城乡生态化,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多方联动狠抓节能降耗。突出抓好工业领域节能,在电力、冶金等高耗能行业和企业实施千项重点节能示范项目。积极推广应用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扎实推进交通运输等领域节能工作。加强节能服务体系建设,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倡导绿色消费,推进全社会节能。

多管齐下狠抓污染减排。坚持总量控制的原则,抓好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继续加大重点用煤行业的脱硫力度,启动火电行业脱硝工作。创新县城污水处理厂运行机制,新建一批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启动实施“蓝天碧水扩容提质工程”。加快太原等重点城市污染企业搬迁改造,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优化气源布局,减少农村面源污染,强化环境评估。

多措并举狠抓生态建设。大力推进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产业开发工程,加强生态屏障建设,确保完成营造林400万亩。继续深入推进“2+10”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程。

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强化科技人才支撑

深化改革开放。加快乡镇机构改革,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试点。深化国企改革,加大对资不抵债、扭亏无望国有企业的改革破产力度。继续推进集体企业改革。落实好国家和我省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省直管县财政管理改革试点。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组建省金融办,深化晋商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培育农村新型金融机构,鼓励支持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发展;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启动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力度,重点吸引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重点民营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来晋投资兴业。全力办好第六届中博会。

加强科技和人才工作。实施重大科技专项,力争在煤炭清洁生产利用、现代煤化工、装备制造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减排以及循环经济等领域取得新的突破。积极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组建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重点抓好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新兴产业创业型领军人才、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开发。

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人民法院、检察院依法履行职责,支持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基层民主建设,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做好第九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启动“六五”普法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精品创作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加强学习调研,提高履职能力。把加强学习调研作为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基本功和

011-

第三篇: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长王君作政府工作报告

王君政府工作报告:展望“十二五” 再造新山西

------------------

来源:山西商报 2011年01月20日 09:

43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长王君作政府工作报告

1月19日,王君省长在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工作报告时郑重宣布:我省“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向全省人民承诺的实事全部兑现。

回顾过去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展望未来五年,前景鼓舞人心。

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经济结构深层次矛盾的重重困扰,面对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繁重任务和安全生产的巨大压力,我省奋力进取、扎实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和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就,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王君省长总结过去五年的发展时说。

“十一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大投资力度,五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万亿元。特别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力实施两年投资1万亿元的计划(实际完成1.1万亿元),加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和企业技改等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石太客运专线、太中银铁路建成通车,大西客运专线、中南部出海大通道等一批铁路项目加快建设。高速公路建设掀起新高潮,去年建成1037公里,全省通车总里程已突破3000公里。太原、长治机场改扩建全面完成,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顺利推进,五台山、吕梁、临汾机场开工建设。省城十大建筑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在全面落实国家 “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实施旅游春季和金秋行动计划,扩大住房、汽车、文化消费,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建成2.7万个农家店,支持60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流通企业升级改造,促进了消费快速增长。

通过这些有效措施,预计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将达到8700亿元,较2009年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5640元和4730元。

“以上数据充分说明,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王君省长指出。

山西通过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去年煤炭产量

达到7.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

报告指出,山西紧紧抓住国际金融危机蕴藏的机遇,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启动实施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矿井总数已减少到1053座,办矿主体已减少到130个,70%的矿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以上,30万吨以下的煤矿全部淘汰,保留矿井全部实现机械化开采。去年煤炭产量达到7.4亿吨,是历史最好水平。

通过这一轮整合,我省煤炭工业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产业水平显著提高,安全生产状况明显改善,采矿秩序明显好转,能源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一五”期间,我省多方筹资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87%,五年提高了13.5个百分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实现省级统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由2005年的每月人均627元提高到1500元;在全国率先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已扩大到50%以上的农业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4.3%;219.5万城乡低保对象和14.2万农村五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

展望“十二五”

全力推进“四化”实现

王君省长在报告中提出,“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加快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和城乡生态化步伐,推进转型跨越发展。

加快工业新型化,以煤为基、多元发展,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模式,以大项目、大企业、大园区为主要支撑,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加快市域城镇化,按照“一核一圈三群”的布局,加快太原都市圈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群的辐射带动作用,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加强城镇化管理,形成城镇化与工业化、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加快城乡生态化,着眼于建设绿化山西、气化山西、净化山西和健康山西,坚持“绿色、低碳、洁净、健康”的发展理念,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11年 山西将有哪些新变化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全面推动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王君省

长在报告中提出,2011年,我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增长12%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均要达到1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40万人。

今年,山西将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

铁路方面,加快推进中南部铁路大通道、大西客运专线等项目建设,力争开工建设大同至张家口、和顺至邢台、运城至三门峡等铁路项目,启动太焦客运专线铁路前期工作。

公路方面,重点抓好高速公路31个在建项目建设,再新开工建设11条,确保年内竣工1000公里,为2012年实现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5000公里奠定坚实基础;新建改建干线公路、农村公路2500公里。

机场方面,加快运城、大同机场改扩建,推进五台山、吕梁和临汾新建机场项目建设。

水利方面,全面完成35项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加快引黄北干工程建设,确保今年国庆节前大同、朔州用上黄河水;启动大水网建设,实施东山调水工程。

“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王君省长在报告中说。

2011年,我省将进一步落实国家和我省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着力构建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网工程”和“双三十”农产品市场工程,扩大城乡商贸网点覆盖面,促进消费便利化;积极发展服务消费和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优化升级;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价格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强化信用建设,改善消费环境。

去年,我省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在关死关实淘汰小矿井的基础上,加快保留矿井升级改造步伐,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信息化的现代化矿井;优化煤炭行业内部结构,鼓励煤炭企业大力发展与煤炭紧密相关的煤炭采掘洗选设备、煤矿安全设备、煤矿环保设备、煤基化工、煤炭物流等产业,不断提高非煤产业比重。

推进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整合重组,重点推进焦化企业联合重组;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化、发展高端化。

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做大做强煤机、汽车、铁路装备、重型机械等产品;加快发展现代煤化工,力争在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积极发展新型材料工业,重点发展钕铁硼、铝镁合金、纳米材料等高性能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做大做优汾酒、陈醋、乳品、小杂粮等特色食品工业;鼓励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

全力实施 《山西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进一步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力度,把循环经济作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主要手段,作为新产业、新项目的准入门槛,作

为资源配置的优先领域,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化发展。

落实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各类服务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以煤炭、焦炭、钢铁等大宗商品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涵盖保税、仓储、加工、集运、商贸、金融服务在内的现代物流枢纽和大型物流园区。

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五台山、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旅游景区为重点,建设一批高标准景区,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完善服务体系,提高管理水平,积极开发旅游新型业态,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加快发展商贸、餐饮、金融、信息等其他服务业。

报告提出,要落实好支持太原率先发展的用地保障、园区发展和污染企业搬迁等政策措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增强省会城市的带动力。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供给为突破口,以启动共建区建设为切入点,加快太原榆次同城化步伐。积极发展以太原都市区为核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以阳泉、忻州、吕梁为腹地的太原都市圈。

同时,加快发展三大城镇群。建设以大同、朔州为核心的晋北城镇群,以临汾、侯马、运城为核心的晋南城镇群,以长治、晋城为核心的晋东南城镇群,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

大力实施“大县城”战略和百镇建设工程。引导生产要素、优势资源向县城集中,推进县城扩容提质,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重点镇快速发展。

“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是政府的不懈追求,新的一年,我们要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将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把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好,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办好,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富裕、更幸福、更有尊严!”王君省长在报告中如是说。为此,我省将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大力发展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小型微型企业,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推动非公有制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和被征地农民参加保险。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推进各类棚户区改造,加大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今年再投资240亿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28万套、1665万平方米,逐步改善居民基本居住条件。商报记者 李俊华

第四篇:苏树林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苏树林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福建日报] 2012-01-13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编者按:12日,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在福州隆重开幕。省长苏树林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总结回顾了2011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工作,提出了2012年政府工作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分9个方面阐述了2012年着力做好的各项工作,并就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提出4个方面要求。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中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坚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为建设更加优美更加和谐更加幸福的福建而努力奋斗的总要求,继续打好五大战役,坚持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稳增长与调结构并重、控物价与保民生并行、扩内需与增外贸并进、抓改革与促稳定并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

精彩观点

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解放思想激发创造力

——奋发有为、敢于担当,努力破除自满自足、畏难怕事、因循守旧的思想障碍,真正用科学先进的理念、先行先试的胆识、行之有效的办法推动工作。

——敞开胸怀、营造环境,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努力吸引更多大企业落户福建、支撑发展。

——不拘一格、广纳群贤,既求所有、更求所用,努力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转变职能提升服务力

——能减则减、能放则放、能快则快、能优则优,为群众和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

——加强效能建设,治庸治懒治散,严格问责问效,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

抓好落实强化执行力

——少开会、开短会,开解决实际问题的会;少讲话、讲短话,讲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话;少发文、发短文,发简明扼要管用的文。

——讲求实际,注重实效,不搞短期行为,不做表面文章,致力于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

依法行政彰显公信力

——提高政府立法质量,严格行政执法,推进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数字2011

过去一年,我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平潭综合实验区总体发展规划》,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力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任务顺利完成,“三个12%”目标同步实现,“十二五”发展开局良好。

五大战役推动重点领域突破

◎2011年,大项目好项目加快集聚,促进了五大战役的有效接续、强力攻坚。全省对接央企、民企、外企项目1779个、总投资2.5万亿元。

◎全年完成投资2589亿元、同比增长33.7%。

◎小城镇改革发展步伐加快,42个试点镇完成总体规划编制,宜居城市综合体建设稳步推进,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

◎民生工程成效显著。各级财政民生支出达1573.89亿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49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兑现。

强农惠农富农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农业生产实现增产增效。14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打造7大优势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增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同比增长4.2%,森林覆盖率保持全国首位。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完成20条中小河流治理,推进30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完成土地整理30.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7万亩。改造农村公路2890公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成效显著,农村信息化加快推进。全年解决201.3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农村改革不断深化,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权登记发证率86.6%、到户率81.2%。金融服务“村村通”覆盖90%以上的建制村。

“三群”联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群加快壮大,突出培育龙头企业,发展壮大50家百亿企业、领军企业,拓展延伸14条产业链,推进38个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促进工业稳定增长的“6+6”措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0.6%。

◎强化传统产业技术改造,第九届“6·18”成功对接项目5188个,新增专利授权21857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居全国第5位。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

◎着力构建以三大港口为枢纽,以铁路、高速公路为主骨架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年新增港口吞吐能力1677万吨,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00公里、电力装机容量345万千瓦。

◎城市群加快建设,厦漳泉签订同城化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18个重大项目启动建设。

先行先试推进改革开放

◎平潭开放开发加速突破,一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金井湾、岚城、幸福洋、澳前、坛南湾等组团建设全面展开,全年完成投资303.51亿元,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强劲态势日益显现。

◎闽台交流合作持续拓展,新增2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并出台优惠政策,农业利用台资保持全国首位。闽台海空直航运送旅客突破230万人次。

◎外经贸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市场和自贸区市场出口规模首度超过发达国家市场,进出口、出口增幅居全国十大外贸省市首位。新批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48个、同比增长9%,金融业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5倍。福建省代表团成功访问港澳,闽港澳合作更加密切。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国家支持厦门开展综合配套改革,先行试验重大改革措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个确保”的任务基本完成。33家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和再融资。总结推广“晋江经验”,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29条意见,入选全国百强县数量居全国第5位。

以人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稳定物价措施有力,及时出台稳定食品价格的10项措施,扭转了物价过快上涨势头。

◎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全省新增城镇就业62.25万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87.46%,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1.91万人。大幅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22%。革命“五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500元。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重建中小学校舍403万平方米。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492所。

◎完成全省乡镇卫生院和5076所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新增医疗机构床位7400张。

依法行政优化政府服务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定决议,全年共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04件、省政协提案983件,办结率均为100%。

◎开展新一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省级行政审批项目削减47.7%,成为全国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的省份。

继续打好五大战役,保持跨越发展的强劲势头

【关键词】拓展领域内涵

◎把农林水利、“四绿”工程、城镇美化、造福工程、饮水安全、防灾减灾、旅游、文化等领域的项目纳入战役实施范围。

◎重点项目建设战役完成投资2760亿元以上,建成投产项目130个,新开工项目120个。

◎新增长区域发展战役完成投资3800亿元以上,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建成投产400个、新开工600个。

◎城市建设战役完成投资1300亿元,实施项目2000个。

◎小城镇改革发展战役完成投资950亿元,实施项目1700个。

◎民生工程战役集中投入316.2亿元,抓好省委、省政府确定的5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关键词】全面推进“三维”项目

◎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节能环保、产能规模、税收贡献,优选好项目。

◎加大项目对接力度,密切与央企的战略合作,支持央企建设产业基地和园区,办好福建省珠三角民企项目对接洽谈会,进一步引进大型港澳台侨外企业,实现引进世界500强的新突破。

抓龙头、铸链条,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关键词】制造业做大做强

◎要扩大高端先进产能,提升传统优势产能,腾出落后产能空间,促进总量壮大、结构优化。

◎强化品牌战略,实施百亿集团、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加快冶金、汽车、石化等重点行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

◎加快建设重点产业集群、千亿产业基地,合理布局石化、钢铁等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集中度。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在新型显示、LED、稀土及化工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生物医药、太阳能光伏及新型电池等领域取得突破,加快云计算技术的研发应用,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先导性产业。

◎推进“百项千亿”重点技改项目,提高“数字福建”应用水平。

◎积极帮扶中小企业,做好煤电油运调度。

【关键词】服务业提速提质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电子商务、工业设计、技术服务、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

◎大力发展旅游、商贸、餐饮、文娱、健身、家庭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

◎物流业、旅游业加快成为新的主导产业,金融业加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抓好中央商务区、金融街、商业街和城市综合体建设,壮大总部经济和城市服务经济。

【关键词】创新驱动人才支撑

◎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完善产学研合作平台和科技资源共享平台。

◎积极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来闽设立研发机构、转化研发成果。

◎集中力量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区域创新项目。

◎完善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和产业人才高地建设政策。

【关键词】扩大消费稳定物价

◎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等增收渠道,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的消费能力。推进城乡流通体系建设,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

◎促进消费升级,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支持发展消费信贷。

◎继续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

◎努力稳定市场物价,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完善市场调控和价格监管。

夯实“三农”基础,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现代农业

◎实施新增6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统筹抓好粮食产、购、储、加、销,保障粮食安全。

◎实施现代种业工程,大力发展精细农业、设施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和安全农业,提高农业标准化、专业化水平。

◎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设一批高优农业示范基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农产品知名品牌,完善农产品市场营销体系和交易平台,提高农业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资经营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信息化。

【关键词】现代水利

◎制定出台大水网规划,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发挥省级水利投融资平台作用。

◎加快平潭、古雷等重要区域引调水工程和北水南调跨区域调水工程前期工作。

◎集中力量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着力在农田水利、大中型水库、防洪防潮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

【关键词】城乡环境

◎集中力量实施“点”、“线”、“面”攻坚计划,重点抓好城乡社区整治和建设、公路和铁路沿线绿化美化、自行车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小流域治理等试点工作。

◎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开展以垃圾污水处理为重点的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建设富有田园风光特色的美好家园。

【关键词】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体

◎加快建设“大城关”、“大县城”,创造企业和项目运营的有利条件,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的优势产业,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

◎落实土地增减挂钩、户籍改革、区划调整、“三旧”改造等政策,着力建设一批工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旺镇和历史文化名镇。

◎大力扶持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集聚区、偏远山区、贫困地区、海岛、水库库区等加快发展。

【关键词】城市群建设

◎以超前的眼光和先进的理念提升规划水平,抓好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彰显特色和品位。严格实施监管,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推进城市老城保护和新区建设“双轮驱动”。老城区注重保护历史风貌,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新城区注重拉开城市框架,抓好组团建设。

◎加快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和市政公用设施,落实公交优先,着力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改进城市管理和服务。

◎推进厦门岛内外一体化和厦漳泉大都市区同城化,实施交通通信、公共服务、要素市场、产业协作等领域的一批重大项目。

◎支持福州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发展,建设马尾新城,构建福州大都市区,促进福莆宁连片发展。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新增城镇就业6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0万人。

◎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

◎将2010年农村家庭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以下、有劳动能力的140万贫困人口列为扶贫开发帮扶到户的对象,抓好贫困户自立增收工程、扶贫搬迁造福工程和整村推进帮扶工程。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加强城乡困难家庭专项救助和临时救助,全面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完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提高优抚对象和革命“五老”人员待遇。

【关键词】社会保障人人享有

◎实现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健全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重点推进农民工参保。

◎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全面建设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积极推行互助型农村养老服务模式。

◎加快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协调发展

◎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解决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双高普九”进程。

◎实施校车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营养改善工程,继续建设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

◎实施基础教育“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三项计划。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实训基地建设,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抓好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紧缺人才培养。

【关键词】健康水平不断提高

◎扩大医疗资源,新增医疗机构床位8500张,强化妇幼、儿科、康复、重症等薄弱专科。

◎实现每个建制村均有一所达标卫生室,加强全科医生、乡村医生的培训和配备。

◎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

◎抓好厦门及9个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推行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便民措施,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

◎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建设出生缺陷三级预防体系。

加快建设平潭综合实验区 开创闽台交流合作新局面

【关键词】实施平潭《规划》

◎创新通关制度,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推进口岸先行开放,增强特殊政策的放大效应。

◎探索“五个共同”的具体形式,促进形成平潭与台湾岛内各县市互动合作新格局。

◎发挥“促进平潭开放开发顾问团”作用,积极引进台湾战略投资者,推动台湾人士、机构和企业参与平潭开发建设和管理。

◎抓好交通市政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引进高新技术、旅游和海洋产业项目,推进重大组团开发。

◎推动设立平潭银行和产业基金,加快引进台湾金融机构。

◎筹建平潭海洋大学,实施“四个一千”人才工程。

【关键词】密切对台交流合作

◎深入实施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争取更多闽台合作项目列入后续协议。

◎发挥闽台产业搭桥机制作用,促进信息、石化、机械、汽车、冷链物流等产业深度对接。

◎推进厦门、福州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海峡股权交易所运作,推动设立闽台合资的海峡证券公司。

◎落实闽台乡镇对接计划,推动扩大赴台“个人游”实施范围。

进一步增创改革开放新优势

【关键词】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全面实施《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在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方面率先试验。

◎支持莆田市开展城乡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

◎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加快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

◎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造,加强与大企业、大集团的战略合作。

◎落实进城务工、经商人员落户政策,实行居住证制度。

◎探索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制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关键词】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坚决依法清理、取消各种限制性规定,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落实民营企业在融资、招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同等待遇。

◎进一步开发闽商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工商联、行业协会和各地闽商会的作用,大力吸引闽商回归。

◎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支持民营企业上市融资、管理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

【关键词】开放型经济发展

◎继续实施鼓励外贸发展的政策,扩大直通放行和区域通关覆盖范围,做好国际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应对工作。

◎支持出口知名品牌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延伸,提高服务贸易比重,大力发展转口贸易,深度拓展自贸区等国际市场。

◎鼓励扩大先进技术、关键零部件和原油、煤炭等大宗资源性产品进口。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跨国经营,把福建的技术、产品和服务更多地推向海外市场。

◎加强与国际投资咨询促进机构和行业商协会合作,积极承接国际高端制造、节能环保产业转移。

◎推进闽港金融、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建设,深化闽澳在旅游、教育以及开拓葡语国家和欧盟市场等方面合作

持续推进生态省建设

【关键词】节能减排,绿化治水

◎注重源头控制,推进重点节能工程和污染减排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城乡污水垃圾处理设施。

◎深入实施重点企业和各类园区循环经济改造,加强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的研发及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突出抓好“六江两溪”水环境综合整治,严防水体污染,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

◎狠抓城市内河、噪音、饮食业油烟等治理,加快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推广长汀经验,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抓好“四绿”工程,造林绿化300万亩。

努力建设文化强省

【关键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爱国爱乡、海纳百川、乐善好施、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

◎推进文化改革创新,推动我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八大工程”。

◎加快培养引进一批名家大师,在武夷山、三坊七巷、鼓浪屿、平潭等地择址建设文化艺术创作基地和名家工作室,打造一批精品力作和文化品牌。

◎健全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科技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新的支柱性产业,发展十大文化产业,深入实施“五大文化产业工程”重大项目,抓好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安定

【关键词】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加大对守信行为鼓励保护和对失信行为惩戒的力度。

◎深化“平安福建”建设,严格安全生产“一岗双责”,普及安全文化,注重本质安全,突出抓好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推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周琳 胡斌 整理)

第五篇: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

作报告(摘要)

1月19日上午9时,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代省长王儒林作政府工作报告。(孟莉 摄)

加大投资拉动力度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加大投资拉动力度,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巩固我省较快发展势头,进一步做大总量,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投资拉动。紧紧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优化投资结构,突出重点领域,强化工作力度,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9500亿元以上。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工业项目和基础设施为重点,集中力量实施209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在建项目,新开工3210个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突出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轨道客车等产业扩能升级和深度开发,重点建设100个投资10亿元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新建一汽5万台V6发动机、吉化40万吨ABS等项目,做好中国新加坡吉林食品区项目推进工作。抓好建成项目投产达效,尽快把投入变成产出,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加强项目管理和服务,既注重项目的规模和数量,又要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水平,确保多上项目、上大项目、上好项目。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重复建设,坚决不上高消耗、高污染项目。坚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和重大项目跟踪审计,确保发挥投资效益。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责任制,合力推进投资拉动。

全力抓好项目谋划工作。坚持市场取向、企业主体、创新机制,政府积极推动,立足搞好全省重大生产力布局和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壮大支柱优势产业,突出扩大产能、提高配套率、前移后延产业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以及着眼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资源特色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项目谋划,力争全年谋划700个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同时重视培育中小项目,为增强发展后劲奠定良好基础。

夯实“三农”发展基础 提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夯实“三农”发展基础,提高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水平。今年要坚持以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全面繁荣农村各项事业。

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工程,搞好节水、生态、农机、科技四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切实保护耕地,加快西部土地开发整理,启动中部黑土地保护治理,加强农田水利和防护林体系建设,正常年景下粮食产量达到550亿斤以上。搞好百亿斤肉类工程,继续实施畜牧业发展三年攻坚。启动百户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培育工程,抓好品牌打造、科技创新和市场开发,率先在玉米、畜禽和山珍特产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大力发展林业和水产经济。

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认真落实各项补贴特别是今年增加补贴种类和数额等强农惠农政策,稳定政策增收。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全面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全年外出务工农民达到350万人,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收。

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级工业集中区和农业产业化集中区发展水平,突出区域特色,培育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农村各业发展。

大力调整经济结构 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明确主攻方向,加强薄弱环节,以增量带存量,培育新的增长点,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深入实施工业八大产业跃升计划,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努力做大做强支柱优势特色产业。继续实施品牌战略,培育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名牌产品。推进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实施资源型城市转型攻坚计划,加快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科学制定规划,研究支持政策,重点发展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电子信息等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强化政策措施,在扩大内需中拓展民间投资空间,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的产业和领域,引导民间投资参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项目。

强化消费和出口拉动作用。针对我省经济增长中投资率高、消费率偏低、对外贸易薄弱的现状,千方百计扩大消费和出口。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建立战略资源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

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今年要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这是一项硬约束。突出抓好工业100户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搞好冶金、石化等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活动。深入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和建筑节能工作。

全面启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 着力打造振兴发展新引擎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将全面启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着力打造吉林振兴发展新引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是迄今唯一国家批准实施的沿边开发开放区域,对吉林振兴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发扬敢闯敢试的精神,充分利用好国家赋予先行先试的权利,做大文章、放大效应、扩大影响,大胆探索体制机制创新、金融创新、科技创新,突出城市带动作用,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实现率先突破、率先发展,带动吉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

要努力实现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良好开局。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地区规划和重点领域专项规划编制。先行试验构建跨境经济合作模式,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行更加灵活的边境自由贸易政策。推进建立东北亚地区地方政府首脑会议联络处和东北亚总部经济基地。搞好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商,加大省部合作力度,建立有效工作推进机制,合力建设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

加快城镇化步伐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加快城镇化步伐,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是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摆上重要位置,加大政策引导和工作推动力度,坚持以城带乡,有步骤、分层次地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一是组织搞好规划。二是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推进。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创新城镇管理机制。进一步落实中小城市、小城镇特别是县城和中心镇放开落户条件的政策,使进城落户农民在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千方百计招商引资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千方百计招商引资。要抓住机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推动我省改革取得更大进展,招商引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二是搞好厂办大集体企业改革试点。三是加快农村综合改革。四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五是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同时,研究推进电、热、气、水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进一步扩大国内外交流合作,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组织开展赴欧洲、台湾和环渤海湾省市等大型经贸交流活动,努力提高合同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拓宽融资渠道 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支撑能力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增强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适应金融业做大做强、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快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坚持一手抓信贷投放、一手抓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融资渠道,改善融资结构,增强融资能力,促进金融与经济协调互促共同发展。

推动资本市场融资取得新突破。继续扩大主板上市,大力加强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积极争取境外上市,支持借壳上市,推进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和再融资,力争股票市场融资总量比去年大幅增长。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创业投资基金加决发展。研究设立中国——东北亚投资合作基金。

努力扩大信贷投放规模。加强项目融资工作,确保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信贷资金需求。加大银行信贷支农力度,抓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金融服务。完善政府投融资平台运行机制,增强投融资功效。争取今年各项贷款增长幅度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深化金融改革创新。促进地方金融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商业保险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完善融资能力建设保障措施。制定出台促进我省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的政策,建立推进资本市场建设行政首长负责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创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构建“诚信吉林”。

坚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 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把科技、教育工作摆上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大措施,真正使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协调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

强化科技、教育引领和支撑。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省级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以及汽车零部件、主要农作物育种、医药等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建设。

努力繁荣各项社会事业。继续抓好基层卫生人才培养项目。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搞好省图书馆新馆和长春中国光学科技馆施工,实施数字出版工程,推进电影院线建设。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 构建和谐吉林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0年要进一步改善民生,构建和谐吉林。坚持全心全意惠民生、尽心竭力保稳定,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生活安宁幸福,凝聚起战胜困难、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围绕解决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突出问题,坚持新增财力70%用于改善民生,办好十个方面民生实事。一是积极扩大就业。二是增强社会保障能力。三是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四是实施“暖房子”工程。五是继续改善义务教育条件。六是提高城乡基层医疗卫生设施水平。七是搞好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八是继续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1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九是加强农村扶贫开发。十是加强城市安全防控体系建设,新设城市报警视频监控点5万个。

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应急管理,强化基层应急队伍建设,增强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吉林”建设。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建立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搞好防洪抗旱、森林防火、气象和地震防灾减灾等工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代省长王儒林在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政府服务,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政府管理创新。进一步解放思想,由观念层面向实践层面转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完善和改进各级政府及部门之间沟通协作方式,形成低成本、高效率、快节奏的行政运行机制。

切实坚持依法行政。围绕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全过程。加强制度建设,提高行政立法质量。

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坚持民主集中制和行政首长负责制相结合,凝聚集体智慧,注重决策咨询,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不断完善监督机制,努力防止权力失控、行为失范。主动接受人大的工作监督、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

着力加强政风建设。在政府机关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调查研究之风、读书学习之风,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努力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搞好服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治理,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建设学习型机关,营造风清气正、勤勉敬业、和谐干事、争创一流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奋力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吉林省政府网站)

下载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西省省长王君在省十一届人大六次会议上的报告(摘要)(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