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报关模式现状概要
我国报关模式现状及改革的方向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关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何改革现有报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成为当前海关及企业所关心的问题。报关程序的繁琐决定了企业积极探索新的通关、报关模式。通关模式的改革,为企业的实际操作带来许多便利条件,企业可以自主选择使用何种报关方式。
关键词:报关模式通关效率改革报关程序经济发展 1;影响报关模式的报关程序分析
报关工作的全部程序分为申报、查验、放行三个阶段。(1进出口货物的申报
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他们的代理人,在货物进出口时,应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按海关规定的格式填写进出口货物报关单,随附有关的货运、商业单据,同时提供批准货物进出口的证件,向海关申报。报关的主要单证有:进口货物报关单、随报关单交验的货运、商业单据。随报关单同时交验的货运和商业单据有:海运进口提货单;海运出口装货单;陆、空运运单;货物的发票;货物的装箱单等。需要说明的是如海关认为必要,报关单位还应交验贸易合同、定货卡片、产地证明等。
(2进出口货物的查验
进出口货物,除海关总署特准查验的以外,都应接受海关查验。查验的目的是核对报关单证所报内容与实际到货是否相符,有无错报、漏报、瞒报、伪报等情况,审查货物的进出口是否合法。海关查验货物,应在海关规定的时间和场所进行。如有特殊理由,事先报经海关同意,海关可以派人员在规定的时间和场所以外查询。申请人应提供往返交通工具和住宿并支付费用。海关查验货物时,要求货物的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必须到场,并按海关的要求负责办理货物的搬移、拆装箱和查验货物的包装等工作。海关认为必要时,可以径行开验、复验或者提取货样、货物保管人应当到场作为见证人。
(3进出口货物的放行
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经过审核报关单据、查验实际货物并依法办理了征收货物税费手续或减免税手续后,在有关单据上签盖放行章,货物的所有人或其代理人才能提取或装运货物。此时,海关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管才算结束。另外,进出口货物因各种原因需海关特殊处理 的,可向海关申请担保放行。海关对担保的范围和方式均有明确的规定。由以上报关程序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繁琐复杂,因此许多地方也在积极探讨新的报关模式,出现了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提前申报,货到验放模式,多点报关,口岸验放模式,以及分批进出,集中报关等模式,然而这些新的模式只为部分地区所采用。
2;新报关模式(1先报检后报关
自2008年1月1日起,海关和检验检疫部门将实施通关单联网核查。检验检疫部门有关人士强调,企业在报检、报关时,必须准确录入如实申报,并保证通关单与报关单相关申报内容一致。据介绍,此次海关和检验检疫联网核查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实现出入境货物通关单数据与报关单数据的联网核查,实现对进出境货物的严密监管。
(2提前报关、实货放行
是指在舱单数据提前传输的前提下,货主提前传输报关单电子数据,海关提前进行审单作业、提前审核书面报关单证及征收税费,待货物实际到港后,由口岸海关办理实物查验及放行手续。新的通关模式改传统的货到报关为凭电子舱单接受报关,将大大缩短货物在港的滞留时间,不仅有利于加快口岸物流速度,满足“零库存”生产的需要,并将减少仓储、租箱等货物滞港费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贸易成本,提高通关效率。
(3属地报关,口岸验放
是指内陆进出口企业在属地海关报关,由属地海关办理接单审核、征收税费等通关手续,口岸海关对货物进行实货验放的一种新型通关方式。通俗地讲,内陆海关成为口岸海关的通关现场,所有手续在内陆海关完成后,可以直接在口岸提货或者装船,货物运抵口岸海关闸口后,计算机系统对申报信息与物流信息实施自动对比验放,从而使企业在内陆海关报关和在口岸海关报关完全一致,真正做到了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然而目前,允许申请“属地申报,口岸验放”资格的必须是AA类、A类等资信良好的企业。
启动这一通关模式后,企业“不出家门”就可以自主选择当地海关办理跨关区货物通关手续,并可直接在货物实际进出口口岸验放进出境。原来企业在当地海关和口岸海关都要办理申报手续,现在手续减少到了一次。货物运到港口,企业还可以提前申报,海关提前审核,货到后立即验放。使报关费用减少,通关成本降低,通关便捷,企业外贸竞
争力增强。实施属地报关,企业可以就近报关,办理通关手续更加快捷,与当地海关的沟通联系更加方便,有利于企业及早了解通关政策规定,灵活安排生产经营活动,加快物流速度,提高生产效率。“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成功地融合了海关无纸通关、网上支付、便捷通关、电子账册等便利通关措施,发挥海关通关改革的整体效能,实现了海关有效监管、高效运作的“双效”目标。
(4多点报关、口岸验放
首先为进出口企业带来了便捷和高效,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和时间;其次拉动相关产业发展,货物通关、纳税手续实施属地办理,能带动报关、报检、货代、船代、物流业、银行、外管等相关业务发展,形成大通关、大物流、大外贸的格局,更加优化我市的招商引资环境,为我市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和增长点。
3;报关模式现状分析(1自理报关为主
当前我国的报关制度是以企业自理报关为主、兼业代理报关和专业代理报关三结合的报关制度。自理报关单位由于经营权与报关权合一,致使报关员一般具有只对其所在单位负责的倾向,故其报关业务活动得不到应有的指导、监督和管理,报关业务水平难以得到提高,加之报关员的流动性较大,报关员队伍不够稳定。同时,自理报关单位与兼业代理报关单位、专业代理报关单位处于相互隔离、封闭状态,彼此难以交流和沟通,也不能形成一种竞争环境,不能使报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技术设备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特别是不利于报关人才的培养、开发和提高。
(2电子报关通关
电子报关是指进出口收发货人或其代理人通过微机终端,利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向海关传递规定格式并根据海关计算机系统反馈的审核及处理结果办理海关手续的申报方式。它简捷了报关者的报关程序,使单证操作员获取更多时间用于单证校对、追踪等业务管理。
我们当前如上海、大连、深圳实现了无纸化报关通关,但是一些偏远的海关和中小型报关企业仍采用传统纸制报关,报关数据根本谈不上交流与共享。因此,当报关后,在转关、异地报关的问题上,即是货物在信息化程度较高的港口,也难以提高货物的通关放行速度。
(3报关程序下的工作衔接配合
在报关程序中的查验环节,对进出口货物的监督管理是由海关直接负责,货物的商检、卫生检查及动植物检疫由检验检疫局负责,对入境
人员的监管由边防局负责。三大监管部门工作中的法规管理制度各不相同,造成在工作的衔接、工作的配合等方面发生摩擦和扯皮的现象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进出口贸易通关放行速度较慢,进而造成进出口贸易不便利。
(4报关程序差异,出口退税显失公平
在对外贸易企业商品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海关部门在货物的申报、检查验收、上缴税款以及方行等四个环节都设定了一些对大型外贸企业有利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中小型外贸企业而言,就没有这样多的优惠政策,反而还会有相当的限制条件。现就海关的检查验收环节为例进行分析,海关对A类管理企业的对外贸易货物一般情况下不进行检查验收;除此之外,大型加工出口企业还可以成立一些保税工厂甚至保税集团,可以向海关部门提出要求海关派员驻厂监管的申请,这一申请的成功取得可以使报关程序直接在企业内部完成。但是中小型对外贸易企业由于实力的明显不足,很难成功取得这一申请的成功。国家税务部门在对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业务的办理时,往往将大型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排在业务处理的前面,而民营中小型企业的对外贸易退税业务则需要排在最后。
(5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滞后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建立高效、灵便的现代物流信息网是提高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的关键。而信息化数据系统的建立只是一个开始,对于如何保证数据的内部之间、内部与外部、外部系统等方面的数据交换作业流程顺畅是制约报关程序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的关键。
(6报关程序专业知识人才缺乏
我国的科技水平在最近几年来达到了快速的发展,因此对于海关、商检、报关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也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发挥现代化设备的作用,提高通关放行速度,必须要提高查验的软、硬件设施的科技含量,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而目前我国海关查验率和查货率的正相关趋势是不利于通关放行速度的,其主要受其查验的软、硬件设施及其相关人员素质的制约而扼制了通关放行速度。
4;改革方向
(1报关流程重组,大胆试用新型报关模式
当前,我国海关借鉴转关运输的通关放行模式,提出了对于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提前报关方式,即:多点报关、提前申报、集中处理、口岸验放、属地报关;海关接受企
业提前申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进出口电子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审核、征税、统计分析、风险分析等作业,在货物到
达后可采取查验或放行或分流、集中核销等多种通关放行模式。然而在实施流程重组的过程中,要考虑一般与特殊、东部与西部、港口口岸与内陆口岸等方面的均衡性,使流程重组更具有实效性。
(2加快物流监管信息化体系的建设
目前,我国海关要提高服务能力,当务之急是要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减少审批程序的办事环节,对资源共享建立快捷有效的协调机制,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与网络平台,提供科学、高效报关程序的监管信息化系统。例如,建立报关企业“一站式”物流信息服务的平台,报关客户只要一次报关,就可以完成报关程序的海关监管、商检、口岸、运输、银行以及税务等等货物进出口工作。要提高查验的准确性,可以开发集装箱自动识别验核系统,对进出口货物实行有效的监控。
(3海关监管要大力推行风险管理
海关监管的风险管理能提供风险防范和提高管理效益,有效地打击违法行为。对监管的情报、信息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建立一整套风险识别、估计、监控以及风险的处理等。当前在报关程序的查验环节上,海关普遍采用“细查细验”的原则,但这牺牲了通关放行的速度,致使工作效率不高,与当前众多合法企业的利益和对高效的追求是相悖的。因此,在海关运用风险管理中,要遵循“守法便利”的原则,对于极少数的风险系数较高、信誉度较低的企业和货物,实施“严查严验”的原则;而对于守法及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和货物提供便利和最高的报关程序效率。
(4对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
在管理方法及管理手段创新上,海关应采取分类管理的措施。对于甲类高等级信誉企业,在报关程序上可以给予便利。例如,我国海关对海尔、联想、TCI 等高信誉企业的严格审查后,已经为这些企业审结征税,不再进行现场审查,而是通过信任快
速放行后定期核查的管理方法及手段,使这些企业享受了便捷、快速通关放行的资质。
(5发挥报关协会的作用,落实程序化衔接
注重落实了三个衔接程序化:首先把复核报关员的培训与海关对报关员扣分管理衔接起来。加强了对复核岗位报关员的培训和记分管理,在原来全体报关员普通扣分基础上提高了一个档次。其次,把报关企业复核制单与海关电子申请衔接起来。在申报中,报关企业报关员向海关提供有海关认可的电子代码,递交盖有复核印章的报关单,海关现场关员优惠放行复核报关单。对检查有误的报关单对复核报关员扣分,分满时由海关提供名单移交报关协会参加业务培训。再则,把复核报关员的
管理与企管工作的要求衔接起来。报关协会通过对试行报关复核制度,有效地配合海关落实“报关员扣分管理办法”,不但提高报关单的质量,强化力了复核报关员的业务素质,也为将来的报关员的分级管理打下了 良好的基础。5;小结 报关程序的繁琐以及通关效率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不断创新寻 找适合当地发展需要的报关模式。然而报关模式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 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所以企业对其改革必须谨慎而又要富有冒险精 神的去探索尝试。最终实现通关效率的提高,适应经济发展与时代发展 的需要,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多的价值。以上改革方向的虽不能全面优 化报关、通关的全过程但对改善当前的通关模式中所存在的缺陷具有重 要的意义。
第二篇:我国大气污染现状概要
当前,我国大气污染状况十分严重,主要呈现为煤烟型污染特征。城市大气环境中总悬浮颗粒物浓度普遍超标;二氧化硫污染保持在较高水平;机动车尾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迅速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加重趋势;全国形成华中、西南、华东、华南多个酸雨区,以华中酸雨区为重。
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现状(1 二氧化硫排放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全国煤炭消耗量从1990年的9.8亿吨增加到1995年的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随着煤炭消费量的增长而急剧增加。到1995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达到2370万吨。在各类二氧化硫排放源中,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到70%,成为排放大户,各类污染源排放二氧化硫的百分比构成如下:民用灶具12%、工业窑炉11%、工业锅炉34%、电站锅炉35%、其他8%。
(2烟尘、粉尘排放现状
1995年全国燃煤排放的烟尘总量为1478万吨,其中火电厂和工业锅炉排放量占70%以上。在火电厂排放中,地方电厂由于基本上使用的是低效除尘器,吨煤排放烟尘是国家电厂的5~10倍,其排放量占到电厂总排放量的65%。
1995年全国工业粉尘排放量约为639万吨.其中.钢铁生产排尘占总量的15%,水泥生产排尘占总量的70%。在水泥生产排尘中,地方水泥厂排尘占到80%,成为工业12尘的主要排放源。
近年来,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口1996年全国乡镇工业污染源调查结果表明,1995年全国乡镇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分别占当年全国工业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莹的28.2%、54.2%和68.3%。乡镇工业污染物排放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
(3机动车排气污染现状
自80年代以后,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数量增长迅速。全国汽车保有量年增长率保持在13%,特别是一些大型和特大型城市如北京、广州、成都、上海等市机动车数量增长速率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到1995年,全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50万辆,比1990年增加420万辆3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由于城市人口密集,交通运输量相对大,机动车排气污染在城市大气污染中所占比例也不断上升。
1.环境意识薄弱.对可持续发展战略认识不足
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可贵资源,大气环境资源的破坏是一种不可逆的过程,恢复良好的大气环境质量要比采取措施从根本上防治大气污染付出更多的经济代价。但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并没有被一些部门和一些地区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他们只考虑近期的、局部的经济发展需要,在制汀一些综合的经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城市建设发展规划中缺乏对保护大气环境的考虑,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了盲目扩大生产规模、乱铺摊子、重复建设、技术装备水平低、能源资源浪费大、乡镇企业无序发展、劣质煤炭流通失控等状况。因此说缺乏对环境保护考虑的地方政策的出台,本身就是造成加重大气污染的诱因,所造成环境危害和损失是难以挽回的。
2.能源、利用不合理,能源浪费严重
能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能源的严重浪费是造成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如下:(1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75%,而用于发电的煤量仅占总煤量的35%,其它煤炭则用于工业及民用燃烧,有84%的煤炭直接燃烧,这种煤炭消费构成是恨不合理的。
(2我国煤炭生产过分注重产量的增加,对控制高硫煤问题重视不够,主要表现在煤炭的洗选率低和高硫煤地区的煤炭产量增长过快。同时,由于洗煤厂建设资金的限制、洗煤价格的不合理以及受铁路运力和流向的制约,洗,煤能力的增长落后于原
煤生产量增长,原有洗选厂生产能力不能充分发挥出来。目前,我国煤炭入洗率为22%,发达国家一般多在60%~80%。动力煤洗选厂的洗选设备利用率仅为69%。
(3各类燃烧设备技术及制造水平较低,能源利用率不高,使用能耗高排污量大和超期服役的燃烧设备的现象相当普遍。全国工业锅炉50万台,平均热效率仅有60%左右;工业窑炉平均热效率约为40%;城镇居
民生活燃煤热效率平均仅为22%左右。
(4乡镇工业发展迅速,大多数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工艺比较落后,生产设备简陋,资源能源利用率极低,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是惊人的。3.大气污染防治的资金投入不足
目前,全国污染治理和用于污染防治有关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7%,这与我国环境污染严重、历史欠帐太多和经济快速发展对环保投资的需求相比,严重不足。
(1我国工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提高较慢,技术改造难度大,污染欠帐多。工业技术和装备许多是50~60年代水平的,资源、能源消耗高。但由于工业的整体改造受到资金的限制,迟迟不能进行整体改造和市染治理,相当一批技术装备落后的工业企业长期在生产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污染。
(2国家在推行清洁煤炭政策、改善能源结构的措施如煤炭洗选加工、型煤、燃煤脱硫、使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太弱,远远不能满足需要。
(3城市集中供热、燃气等基础建设工程是解决城市大气环境污染的主要措施。但不少地区仍然发展缓慢,关键还是资金投入不到位的问题。有些城市建完了热电厂,却缺少资金建设供热管网,分散热源仍然存在,不但没有减少污染,反而增加了排放量。
(4排污收费标准太低,使得污染企业宁可交排污费,而不愿意花钱治理。例如,“两省九市”的二氧化硫收费标准过低,一般都在每公斤二氧化硫0.20元以内,远远
低于每公斤1元左右的脱硫成本,并不能促使企业投资用于二氧化硫治理。造成目前,两省九市试点地区所建的脱硫设施很少。
4.执法不严,监督管理力度不够
尽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标准建设取得很大进展,但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1一些地方政府干预环保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能源资源消耗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出现了一些新的不合理布局和污染超标的建设项目;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投资经常留有缺口或将资金挪作他用。
(2地方电厂、地方水泥厂和乡镇企业执法不严,超标现象比较普遍。(3由于各地监测机构受到经费的限制,不能普遍开展对污染源的经常性监督监测,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污染源的日常监督管理。环保设施操作管理比较差,实际运行率低。许多项目尽管开工验收时可达标,但实际运行中却超标排放。据估算,全国目前工业锅炉烟尘排放超标率平均为30%,工业窑炉平均为50%,地方水泥行业的粉尘排放超标率为40%。
(4机动车污染防治起步晚,排气监督管理机制还未真正建立,各监督执法部门职责不清、监督不力,尤其对汽车制造、销售、使用、报废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还很薄弱,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监测还未纳入国家大气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的常规监测体系中,从而缺乏对机动车排气污染的有效监督。
5.缺乏实用的治理技术
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技术和设备的研制、开发、推广和使用方面,虽然做了不少工作,但与大气污染控制的需求差距还较大,资金、人力的投入以及实用技术商品化的程度远不如发达国家。比较薄弱的领域是洁净煤技术;冶金、化工、建材等行
业的工业窑炉和生产设施排放污染的治理技术;机动车机内净化技术等。实用技术的缺乏直接影响了大气污染治理的进程和效果。
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已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研究表明,在中国引起慢性障碍性呼吸道疾病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仅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到1165亿元(1995年,约占当年国民生产总值2%。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成为人们对社会不满的因素之一,甚至影响了一些地区的社会安定。与此同时,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也在国际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都北京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这将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际交往带来不利影响。
“九五”期间我国大气污染物防治的重点为:“两控区“二氧化硫;城市烟尘、粉尘;机动车排气污染。主要控
制目标是:工业污染源和机动车限期达标排放,实现国家规定的烟尘、粉尘和二氧化硫总量控制指标,全面推动机动车车用汽油无铅化;重点城市大气环境质量按功能区达到国家标准,控制酸雨污染力日重的发展趋势。
为达到上述目标,主要采取了以下对策: 1.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的大气环境质量负责,充分认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在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重大项目时,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的要求。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应普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采取措施落实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根据本辖区大气环境质量控制目标分解总量指标,并从资金、监督管理等方面予以保证。尤其是大、中、小型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的项目,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或者由项目建设单位或当地人民政府负责削减区域内其它污染源的排放量,确保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控制在区域总量控制指标内。
2.发展清洁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逐步减少直接消费煤炭,提高使用燃气、电力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例。逐步提高车用燃油质量和标号,加速淘汰含铅汽油,使我国的汽油尽快向无铅化、高标号方向发展。2000年已完成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含铅汽油。积极开发各种低污染汽车,如天燃气汽车、液化气汽车、甲醇汽车、电动汽车等。
3.推行煤炭洗选加工,控制高硫份、高灰份煤炭污染
严格控制高硫高灰份煤炭的开采和推行煤炭洗选是减排二氧化硫的重要措施,规定:(1不得再批准开采硫份大于3%的煤矿,对现在硫份大于3%的煤矿实行限产、配采或予以关停;(2大力提高原煤入洗率。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要求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对现有硫份大于2%、无机硫含量占总硫分大于50%的煤矿,在2005年内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3对于煤炭洗选后没有回收硫铁矿的煤研石,不能作为燃料用于发电;4.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防治工业废气污染淘汰严重污染环境的落后工艺和设备,采用技术起点高的清洁工艺,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和资源的浪费,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减少末端污染治理所需的资金投入。
(1国家已发布第一批限期淘汰的严重污染大气环境的工艺和设备名录,提出可替代的先进工艺和设备;规定普通立窑生产水泥、化铁炼钢、平炉炼钢、横罐炼铸、部分铁合金电炉和部分水泥机械化立窑等生产工艺和设备的淘汰期限;禁止在新、改、扩建和技改项目中使用淘汰的工艺和设备,超过限期的,要坚决取缔。要继续取缔、关停小造纸、土法炼铅铸、土法炼焦、土法炼钵、炼硫磺等污染严重的“15小',企业,认真采取这项措施可减排放烟尘6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50万吨。
(2改组、改造地方中小水泥厂,用静电除尘或袋式除尘器取代旋风除尘器,关停小立窑等措施,使水泥企业工业粉尘除尘效率达到80%。用静电除尘取代原有电厂的水膜、旋风低效除尘,这些措施是解决当前烟尘污染的重要技术。(3着重解决人
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大气污染问题,主要是严重超标排放的工业有毒、有害、有异昧的大气污染问题。
5.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的椎广从国情出发,尽快开发推广技术可靠、经济合理、配套设备过关的大气污染防治实用技术,重点领域包括煤炭洗选脱除有机硫、工业型煤、循环流化床锅炉、煤的气化和液化、烟气脱硫、转炉炼钢收尘、焦炉烟气治理、陶瓷砖瓦窑黑烟治理等。
6.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主要包括:(1所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单位到2000年达标排放,制定实施计划,落实治理资金,分阶段完成限期治理任务。
(2各地将排污总量指标分配到排污单位,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使排污单位明确各自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对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有效控制。排污单位必须按照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环境质量要求核定的允许排放量组织生产。
(3建立了对工业部门环保工作的监督机制,要求各部门切实采取措施落实本行业“九五”环保计划。
(4二氧化硫排污收费试点地区由“两省',、“九市”扩大到两控区。提高二氧化硫排污收费标准,使其逐步达到高于治理成本,促使排污企业积极增加投入,主动治理污染。
(5进一步加强城市烟尘控制区的监督管理,提高建设烟控区的标准和监测频率,配备烟尘总量计量装置。加强对除尘器等环保设备的制造、安装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快淘汰各种低效除尘器和原始排放浓度高的落后锅炉。充分发挥城市已有集中供热设施的作用,城市热网范围内不允许新建分散供热锅炉,已有分散供热锅炉应要求限期拆除。
(6提高大气环境监测及大气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技术水平,改善监测装备条件,建立酸雨监测网络,掌握“两控区"酸雨变化动态。
(7逐步完善机动车排气污染监督管理体系,建立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管理、部门协调分工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实施对车辆定型、生产、进口、使用的全过程污染监督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执行相应的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对未达到国家机动车排放标准的车辆不准制造、销售、进口和使用。完善老旧车报废制度,对严重超标排放的车辆予以取缔,以提高在用车总体装备水平,改善大气环境质量7.真展行保护全球大气环境的国际公约
我国1989年9月加入《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1991年6月成为修正后的《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0DS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议定书》缔约国。《议定书》是迄今为止最具强制性限控目标的国际环境公约。按《议定书》规定,发展中国家最终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期限是2010年。
随着发达国家在1996年基本停止了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和消费,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消费国之一,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按限控目标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是一件非常艰巨而长期的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以及生产和消费消耗臭氧层物质的工业界已经作出很大努力,但还面临很多困难,我国要继续争取国际社会更多的资金支持,在国内有关部门的配合和帮助下,不断强化管理,以确保限控目标的全面完成。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防止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我国政府1992年签署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各项国际履约活动。
第三篇: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概要
第27卷第5期 2014年5月 医学与社会 Medicine and Society VoL 27No.5 May 2014・35・ 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 姜立文1宋述铭2郭伟龙3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2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学科研办,乌鲁木齐,830000;3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办公室,北京,102206 摘要国家医改方案中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作为区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近期国家鼓励以“医联体”形式促 进区域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各地已经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医联体改革的探索。本文通过选取较具代表性的3个市(镇江 市、武汉市、上海市的医联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以期展示我国医联体近几年的发展现状,并认为目前医联体的构建还处于探 索阶段,不同模式各存利弊,还需因地制宜进行合理的制度设计。
关键词医联体;医疗资源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the Models and Development Status of Regional Longitudinal Medical Alliance in China Jiang Li,^,en e L al School of Public Health,Fudan University,Shanghai,200032
Abstract The national health rebrm program regards the alloeaLi(m adjustments all(]integration ol medical resoLir(:es as all importallt Lask ol regional medical health system reforfll.Recently.the sLate encouraged to develop the brm ol”medical alliance”to prOElO[e regional allocation ol medical resoLir(:es rationally.Many areas have been carried(LIt 10explore the”medical alliance”rebrm according 10their actual situation.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l three representative cities 7(Zheljiang,Wuhan,Shanghaimedical alliance models,We look l'or,^,ard 10sho,^,ing the status all(]development ol medical alliance ol China ill re(-:en[years.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medical alliance eons[rLle[ion is still ill the exploratory s Lage all(]there are both advantages all(]disadvantages ol dill'erent models SO that we need 10design rational systems according 10lo(-:al conditions.Key Words Medieal Allianee:Medieal ResoLifee 我国早已实行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国家医改 方案中将调整医疗资源配置、调整格局来提高卫生 服务体系的效率作为区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 任务。卫生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 文件的通知中提出鼓励“医联体”形式,要求以大型 公立医院的技术力量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 升和共同发展,推动分级诊疗格局形成。对于中国 今后的医改来说,构建医联体可以促进医疗资源的 合理配置、提高利用效率、规范就诊制序、避免医院 盲目扩张。1。同时在医联体构建过程中,可以使相 关政策和管理制度更为完善。因此,新型医联体的 构建是今后医改的方向之一,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的重要内容,是建立一种新型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的前瞻陛探索,目前部分大中城市正在试点摸索 过程中,并且做出了一些有意义的尝试和创新。1我国主要的医联体模式
以“医联体”为关键词的国内文献早在20世纪 90年代初期就有,但是数量不多,文献主要集中在最近几年,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深入。2。,由此可见
通讯作者:宋述铭,songshumin90224@163.conl。真正的医联体改革探索在近几年才在各地逐渐展 开。到目前为止,各地区根据各地实际构建了不同 的医联体模式,不同形式的医联体模式显示了各自 利弊,现选取发展较为成熟的3个市(镇江市、武汉 市、上海市的医联体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这3种模 式分别属于紧密型、相对紧密型和松散型3种形式, 以期展示我国医联体近几年的发展现状。
1.1镇江模式
与大多数地方构建的“松散式”医联体不同,镇 江的医联体主要是一种捆绑在一起的“紧密型”医联 体模式。同时镇江的医联体又是“纵横交错”的模 式。纵向来看,它以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范围 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横向来看,它联合了区域内众 多二级专科医院,产生了“1+1>2”的效果。2009年11月,镇江正式组建以两家三甲医院为核心的江 苏康复医疗集团和江苏江滨医疗集团两家医联体。现选取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医联体——江苏康复 理疗集团具体介绍其改革措施。首先在医联体的组 织架构方面,镇江市政府委托卫生局作为出资人履 行办医职能,成立以资产为纽带的紧密型组织医联 体,医联体以第一人民医院为核心,还包括第二人民
万方数据
・36・ 医学与社会2014年5月第27卷第5期
医院、妇幼保健医院、镇江新区医院、精神卫生中心5家二级医疗机构和10家社区卫生中心。在资源整 合方面,医联体内部资源优化整合,组建了临检、影 像、采购配供、消毒供应、信息和社区卫生管理6大 中心,促进了一体化管理和集约化发展,让医联体成 员共享医疗资源,降低了医院的运营成本。在推进 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方面,首先,医联体近几年来投 入500多万元进行社区标准化建设,同时大医院每 派一名医生坐诊社区,还可以获得8万元财政补贴, 下派的医生也会优先晋升职称,切实将人才、技术和 设备下沉基层。其次,医联体推出了家庭健康责任 团队服务,在社
区开设康复联合病房,对下转至社区 的康复病人由医联体医院派遣主任和护士长,同时 解决设备、药品、护工、转诊等问题,开展大医院同质 化医疗护理服务,做到从个人到家庭医生再到三级 医院之问无缝衔接,目前医联体共向上级医院转诊 病人1.77万人次,下转病人6550人,有效促进形成 “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康复回社区、健康进家 庭”的就医模式。3。在配套政策等方面,镇江充分发 挥卫生部门统筹管理医疗保险和医疗卫生服务的优 势,进行了以总额预算、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 方式相结合的组合支付方式改革。4o。同时,加以对 大医院医务人员适当激励机制,就在医联体内部形 成了一个适当的利益分配机制。
1.2武汉市五院“直管”模式
武汉市五院“直管”模式是一种相对紧密的纵向 医联体模式,以一家三级医院为核心,联合区域内众 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在保持独立法人前提下, 将“人、财、物”交由三级医院管理,形成“1+N”的区 域医疗协作体模式。2013年5月,湖北省卫生厅下 发《关于推进医联体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在年 底前创建100家医联体。早在2013年2月,武汉市 就提出年内创建25家医联体的目标,现已创建28家,作为开展医联体改革较早的城市之一,武汉已经 进入医联体全面铺开的时期。5。本文选取以武汉市 第五人民医院为核心的医联体进行介绍剖析。在医 联体的组织架构方面,早在2008年,市五医院作为 汉阳地区唯一一所三甲医院,“直管”区内6家社区 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中心机构公益性质、独立法人 身份、“六位一体”职能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人、财、物”统一移交给大医院统一管理,形成分工协作的区 域医疗联合体。6。在资源整合方面,还未形成实体 的各种集约管理中心,只是在具体运营方面实行集 约化,即高端检查在大医院来做,基本医疗设备设置 仍在社区,实现结果互认;医联体内部器械和试剂等 物品进行打包购买。在推进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方 面,市五院以提高社区服务能力为抓手,从人才、设 备等方面着力解决问题。首先从人才问题人手,委 派高级职称人员和中青年骨干轮流到社区坐诊,下 派人员获得每月来自医院和市政府的2000元补贴, 同时对社区人员进行培训和再招聘;其次,市五院共 投入500余万来改善社区基础设施,政府还为每家 社区配备健康陕车以方便双向转诊。为保证双向转 诊畅通,五院建立管床医生电话随访制度和主任医 生定期
查房制度,如今慢性病患者一出院,社管办人 员就会通知相应社区,由相应人员跟进实现无缝对 接。
1.3上海“瑞金卢湾”医联体模式
相对于上述两种模式,上海“瑞金一卢湾”医联 体可谓一种“松散式”或者“契约型”的纵向医联体 模式,该模式以管理和技术为联接纽带,以一家三级 医院为核心,联合二级和基层医疗机构。2010年10月,上海颁布《关于本市区域医联体试点工作的指导 意见》。2011年上海首个医联体“瑞金一卢湾医联 体”诞生。7o。在医联体的组织架构方面,“瑞金一卢 湾”医联体包括1家三级医院为瑞金医院、2家二级 医院和4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7家医疗机构, 形成“3+2+1”的医联体模式。8o。该医联体旗下医 疗机构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以章程为共同规范,以管 理、技术为联结纽带,上级主管单位是区县政府三级 医院的办医主体和有关大学,医联体理事会为最高 决策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监负责制旧一。在 资源整合方面,医务人员在联合体内柔性流动,财务 统一管理,探索组建统一的后勤服务平台和医疗设 备、药品、耗材等医用物资的统一采购平台。联合体 内部以信息化为基础,开展检查检验结果共享互认、预约诊疗、双向转诊等,将建立区域检验检查中心和 影像诊断中心等辅助诊断中心。10o。在促进双向转 诊机制方面,首先,该医联体同样以提高基层社区的 服务能力为抓手,统一安排大医院的专家到社区,并 安排社区的全科医师到大医院进行培训。其次,在 试点阶段,医联体与居民进行签约,签约的居民可以 在医联体内如果按照社区首诊、逐级转诊的就医流 程就可以享受优惠,同时签约居民在上级医院治疗 且病情稳定之后可以优先转置临近社区进行康复治 疗,非签约居民则不享受上述优惠,期望通过改变需 方的就医习惯来促进“社区首诊、双向转诊”诊疗模 式的形成。在配套政策方面,试图进行支付方式的 改革,由医保对各级医疗机构的单独支付调整为对 医联体统一预付,目前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改变 为“总额预算+按服务量付费”¨川。
2讨论
医联体作为一项新探索,在运行中取得了一定
万方数据
姜立文等.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 ・37・
成绩,也面临一些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医联体 探索的组织构架形式、纵向医疗资源的整合、提高医 联体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形成有序双向转诊 就医秩序这一目标的达成等方面剖析上述3种模式 目前的进展,以期为其他地区的医联体构建工作的 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提供参考。
首先,从目前各地纵向医疗联合体的组织构架 形式看,上述3种模式除镇江主要是资产为纽带组 成紧密型医疗集团式医联体外,武汉市五院医联体 和上海“瑞金一卢湾”医联体主要在医疗技术上和管 理上互相联合,在财务、人力、医保方面独立,模式运 行比较简单,但是组织形式松散,没有触及各级医疗 机构之问的根本利益,并未形成依靠利益和责任紧 密关联的相关体,医联体内部不同医疗机构因其各 自的管理体制和管理目标的差异可能导致沟通效率 低、协调难度大等问题¨2I,这样松散的医联体很可 能都会坚持不下来。13I。因此,为避免出现“权责不 明”导致“层层推诿”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政府、卫生 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权责的清晰界定。
具体来看,相对紧密的武汉医联探索的是大医 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管模式,即在保持社区卫 生服务中心独立法人身份、公益性质和基本职能不 变的前提下,由大医院代替政府行使“办”的职能,形 成了“1+N”的区域医疗联合体。14I。武汉医联体是 一个实体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所有权和资产的融 合,但相对于镇江集团化医联体模式而言又不完全 是一个整体。因为武汉医联体中的6家社区卫生服 务中心仍然保持独立法人地位,所以在人事和财务 等方面仅拥有有一定的自主权,实行直管之后新招 聘的人员管理权限在大医院,社区保留原有人员的 管理权限不变;在财务方面,社区拥有独立核算和一 定的管理权限,进行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收入的支 配,如果超出权限则需向大医院请示,所以武汉医联 体是介于紧密型和松散型之问的一种医联体模式。以理事会为形式的上海“瑞金一卢湾”医联体则是松 散式的医联体模式,在统一行政管理、资源统一支 配、统一医保结算等方面还存在众多弊端,要想真正 坚持运作下去并非易事¨“。
其次,在资源整合方面,上述3种医联体模式都 试图对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进行统一调配、统一运 行管理,以信息化为基础,建立区域化的检验检查中 心、影响诊断中心、药品配置中心和后勤管理中心 等,推动了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高资源的利 用效率。但是具体而言,3种模式之问还存在差异, 紧密型集团化的镇江医联体可能走在前面,已经形 成了各种实体化的集约化管理中心。1川;武汉市五院 医联体则只是形式上各级医院分工协作进行资源的 整合,还未形成实体的各种辅助诊疗中心;上海瑞金 一卢湾医联体则主要建成区域临床诊断中心及影像 诊断中心,其信息化平台还在建设过程中。
再次,上述几种模式都会把提高医联体内部基 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放在非常重要的位 置。上级大医院都会组织院内医生下派,不仅坐诊, 而且带教;同时基层医疗结构的医生也可以去大医 院接受免费的培训和再教育。对于如何鼓励医生下 沉基层,各模式都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武汉医联模 式中下派人员获得每月来自医院和市政府的2000元补贴。17I。
最后,对于引导市民分层就医,形成有序双向转 诊就医秩序这一目标的达成,可能由于各地探索的 时问不长,目前各地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在现阶段 的实际操作中,很多地方经常会出现出现“转上容易 转下难”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①在构建医联 体提高基层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是一个缓慢而循 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仅依靠专家下派社 区和医师再培训对一个地区的整体基层医疗水平的 提升太缓慢了。②居民在社区首诊的时候担心会因 误诊而耽误治疗,同时社区的康复治疗可能不如在 大医院条件好。随着医疗资源的下沉,基层服务能 力的提升,老百姓就医习惯的改变更是一个漫长的 过程。1…。③大医院也缺乏把病人下转到社区的积 极性,原因很简单,患者数量就代表着医院的利润增 长点。1州。④各级医疗机构之问的患者报销比例是 有梯度的,不同层级的医疗机构的住院起付线补偿 机制不同,可能患者每转诊一次就要交一次医保起 付费。20o,这极大地挫败患者下转的积极性,对双向 转诊构成了障碍。另外,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还 存在用药差异、医生多点执业等问题。纵观各地医 联体改革探索,现在改革措施正试图扭转上述局面, 随着人才、技术和设备的逐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服 务能力会逐渐提升,同时居民就医习惯和就医观念 随之缓慢改变,分工协作、分级就诊就医秩序可能会 慢慢形成。
综上所述,围绕着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构建有 序就医服务体系的目的,上述3种医联体模式根据 各自实际情况做了具体的实践探索,形成各具特色 组织架构,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资源整合,为推动分级 医疗和双向转诊做了各种努力,并出台了相应配套 措施。但现实中仍然存在众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 此医联体的构建现在还处于探索阶段。政府作为我 国公立医院的举办主体和监管者,在医联体的构建 过程中应该发挥主导和统筹作用,负责顶层设计,根 据不同需求加以不同配套措施和政策支持,为其创 造条件。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跑马圈地、抢夺患者资
万方数据
・38・ 医学与社会2014年5月第27卷第5期
源等现象的出现,加强政府指导,最终建立满足各地 需求的有序分级诊疗医联体。
参考文献
[1]郝模.组建医疗集团利弊分析[N].健康报,2003—04— 15(4.[2]史明丽.我国纵向型区域医疗联合体的进展与挑战[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3(7:28—32.[3]钱坤,沈春来.江苏“镇江模式”[J].决策与信息,2012(9:40.[4]刘石柱,詹长春,周绿林.支付方式对医疗保险费用控制 的实证研究——以江苏镇江市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 管理,2012(12:909—912.[5]张文燕.武汉医联[J].中国医院院长,2013(16: 46—47.[6]黄征魏,笑琛,韩悦.直管式医联体探索示范全国[N].长江日报,2013—06—25(10.[7]瞿介明,李卫平,晏波,等.上海市开展医疗资源纵向整 合的改革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27(7: 499—502.[8]夏云,袁青,姜昌斌.上海市“瑞金一卢湾医疗联合体”运 行模式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8:2515—2517.[9]林婧,赵丹丹,马捷,等.上海市瑞金——卢湾医疗联合 体运行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医学与社会,2013(7: ?气一?7(上接第27页
3.2加强规范和指导,严格落实聘任制度
推行政社分开、乡政村治后,村委会并不擅长于规 范的村医聘任管理工作,加之村干部行为很容易受到 “乡土社会”中亲缘地缘环境影响,因此对村委会负责 的村医聘任工作应着重加以规范引导,培养村干部树 立规范、公正的管理意识,使其明确工作权限和职责, 本着对村民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确定聘任村医人选。乡镇政府、乡镇卫生院、村委会等主体都应严格执行聘 任政策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避免不同乡影 村庄对同一制度执行不同的情况,行政机关也要强化 对下级组织机构的指导督促“。
3.3完善配套体制机制,培养农村卫生人才
政府部门要关注乡村医生的培养体系、准入门槛、配置标准、身份编制、激励机制、绩效考核等体制机制 建设。12I,使之与乡村医生聘任制度配套协调、相辅相 成,保障村级卫生人才队伍的良性、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
[1]首都医科大学“医改背景下的首都农村卫生人力资源配 置研究”课题组.北京市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图信 息兜底调查报告[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2.[2]巫祥文.实行全员竞争上岗优化人力资源配置[J].中国
[10]梁颖,鲍勇.基于区域医疗联合体的慢性病健康管 理[J].中华全科医学,2012(8:1309—1311.[11]张勘,董伟.上海医疗服务体系现况分析及新医改未来 发展的政策建议[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6: 32—35.[12]骆敏华,陈俊峰,段光锋,等.上海市中心城区医疗联合 体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10: l一2.[13惆子君.医联体,会是又一轮改革的游戏吗[J].医院管 理论坛,2013(3:3.[14]张文燕.五院探路[J].中国医院院长,2013(16: 53—55.[15]高解春.医联体:需要跨越三道关隘[N].中国医药报, 2013一ll一(4(2.[16]曾耀莹.医联体思辨[J].中国医院院长,2013(8: 62—64.[17]张文燕.政府引导医联[J].中国医院院长,2013(16: 48—52.[18]郑大喜.新医改背景下构建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分 工协作机制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1,24(8:42—45.[19]王隽.城市医院双向转诊的现状和对策[J].医学与社 会,2008,21(2:38—40,59.[20]方鹏骞,姚瑶,周尚成.新医改形势下的区域卫生规划政 策解读和展望[J].医学与社会,2010,23(1:4—6,10.(收稿日期2014—01—16;编辑周丹凤 乡村医药杂志,2002,9(6:52—53.[3]彭迎春,王晓燕,孙咏莉,等.村医视角下的村卫生室生 存及发展现状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2,25(3: 9一11.[4]肖云昌.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势在必行[J].中 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1,21(12:24.[5]姚锐敏.“乡政村治”行政体制的利弊分析与改革出 路[J].行政论坛,2012(5:9—10.[6]臧礼忠,刘宝,姚经建,等.乡村医生隶属管理的探 索[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4:263.[7]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出版社,2011.[8]高清,王晓燕,吕兆丰,等.基于“格局”理论的村级卫生 人力资源配置策略研究——基于北京市M县的实地观 察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4:33—35.[9]孙咏莉,吕兆丰,王晓燕,等.村级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 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北京市M县的实地观察研 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5:42—44.[10]臧礼忠,刘宝.关于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下乡村医生队伍建 设的若干思封J].中国卫生资源,2010,13(4:191—192.[11]李筱永,王晓燕.法学视阈中政府购买农村公共卫生服 务法律规制研究[J].医学与社会,2013,26(7:75—76.[12]罗嵇宁,严非.乡村一体化的发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 初级卫生保健,2005,19(8:2—3.(收稿日期2013—12—25;编辑邱心镜 万方数据
我国区域纵向医联体模式及发展现状 作者:姜立文 , 宋述铭 , 郭伟龙
作者单位:姜立文(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上海,200032 , 宋述铭(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教学科 研办,乌鲁木齐,830000 , 郭伟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办公室,北京,102206 刊名: 医学与社会
英文刊名:Medicine and Society 年,卷(期:2014,27(5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yxysh201405011.aspx
第四篇:我国酒店员工培训现状分析概要
我国酒店员工培训现状分析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酒店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关键词】酒店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
【摘要】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作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服务行业,在带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对我国酒店培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关键词】酒店培训现状;存在问题;培训建议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合理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至关重要的战略作用,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更是如此。酒店业作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产业,伴随着旅游业的兴旺而飞速发展。酒店业出售的是服务,其产品具有非实物性、不可储存性和生产与消费同时性等特征。我国酒店业的硬件设施可以说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但是酒店的软件水平包括酒店从业人员的素质、酒店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等可以说和世界一流酒店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我国酒店业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对于迅速发展的现代酒店企业来说,提高服务质量是酒店管理人员最应关注的事情之一。要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提高员工素质,而要提高员工素质,就必须加强员工培训。酒店员工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动态的工作,因为员工培训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增加酒店效益的有效途径。
能否在企业当中得到足够的培训,从而保持自身的不断成长,成为知识员工选择企业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是由于我国一些企业管理者对培训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概念,所以产生了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我国酒店业培训存在了一些问题。
1.1培训观念落后。酒店领导关心更多的是培训后能否带来更好的的经济效益而不是员工技能的提高、个人的发展和兴趣的培养,而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其培训投资的必要性,因为一些酒店管理者认为企业培训员工就是给别人做嫁衣,因为现在企业员工流动的很快,如果对他们进行培训会造成企业的损失。同时,他们认为培训只是针对员工的,对于自己不需要进行培训,这种想法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其实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需要比其部下更加迫切。因为他们在酒店中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他们在知识、技能、态度等方面的水平对酒店的命运有着更大的影响力。
1.2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据了解大多数酒店员工培训被动参与的较多,主动参与学习的少,大多数员工都是应付,真正渴望学到知识的人少,由于缺乏合理科学的评估考核体系,酒店培训并没有产生足够的影响力,又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员工在培训中缺乏学习压力和动力,因此酒店的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的结合起来,所以很难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1.3培训费用不足。我国企业员工的培训投资严重不足,以国有企业为例,30%以上的企业只是象征性的拨一点教育培训费,人均培训费用在10元以下,20%左右企业的教育培训费用在10到30元之间。而国外培训投入是作为企业战略的一部分,有专门资金,培训费用为营业收入的1%至3%或更高。例如,香格里拉酒店集团每年至少投资员工工资总额的2%用于培训与发展。据国外一份统计资料表明,企业对员工培训投资1美元,可以创造50美元的收益,其投入产出比为1:50。当然,这是指培训最终产生的综合经济效益。我国大多数酒店的培训费能省就省,只有在酒店开张或当者当酒店出现服务质量问题的时候才产生培训需求,而且一旦酒店出现经费紧张的状况,首先削减的就是培训经费。
1.4缺乏长期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酒店的培训通常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很多酒店的培训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没有考虑到员工的全面发展,而且大多数的酒店只对新员工和一线员工进行培训,忽视了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需求。在新员工进入酒店之初对其进行酒店基本情况讲解,但很少有考核;对于中基层员工进行多以应及式的业务培训为主,培训评估仅仅是单纯针对培训课程中所授予的知识和技能进行考核,没有深入到员工的行为、态度的变化等。
1.5培训方法不科学。大多数酒店员员工培训实行的是“师带徒”,新员工进入酒店以后就跟着老员工学习,主要学习他们在工作时的操作技能,然后顺利进入服务现场,尽早发挥独立作业的能力。然而,某些酒店犹豫过分强调新员工迅速投入独立作业,常常是培训部门给予将其分配给各部门,造成对部门现场岗位培训的依赖性倾向,也促使了岗位培训的无计划的现象,最后只好让新员工随大流,跟师傅,自然领会,根本没有发挥培训的作用。
第五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生物处理方法概要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生物处理方法
摘要 :水是生命之源, 地球上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资源仅占地球水资源总量的 百分之零点零二左右。随着社会的发展, 世界许多地方人均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日益严重, 全球水危机日益加剧。与此同时, 水污染也日益严重。在一些地方, 水污染已成为水资源不足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些问题, 人类一直进行着探索与 尝试, 并在某些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如在水污染处理方面, 有物理, 化 学,生物等处理方法。本篇将着重讨论水污染的生物处理方法。
Abstract: Water is the source of life on Earth may be only direct human use of Earth's water resources is about 0.02% of total.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world's per capita water resources in many parts of the growing problem of lack of global water crisis is growing.At the same time, increasingly serious water pollution.In some places, water pollution, water shortage has become the main reason.Faced with these problems, mankind has been engaged in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and in some areas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Such as water treatment, there are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This will focus on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pollution.关键词 :水污染 生物处理 正文 :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不会有生命的出现,没有水生命将不会延续!水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 是人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球上的 水量约 139亿立方千米,其中海洋占 96.5%,淡水占 2.7%,其中 69%呈固态, 以冰川和冰帽的形式存在。人类可直接利用的只有地下淡水, 湖泊淡水和河床 水,三者总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 0.77%,除去不能利用的深层地下水,人类实 际可利用的水仅占地球总水量的 0.2%。世界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极 不均衡,是有限的水资源不能被充分利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 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每天人均耗水量由 60L 增加 至 500L(发达国家。人均用水不足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水污染也日 益严重。
目前我国水环境面临三大问题, 分别是:①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水 环境容量。据专家测算, 2002年我国 COD 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 70%。②江 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七大江河水系 741个监测断面中, 41%的监测断面 水质劣于Ⅴ类标准, 全国 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③生态用水缺 乏,水环境恶化加剧,一些北方河流的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破坏。辽河,淮河, 黄河地表水资源利用率已远远超过国际上公认的 40%的河流开发利用率上限, 海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接近90%。①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 加剧了我国水资源的短缺局面, 对可持续 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
量的 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
地下水污染状况:由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增加, 以及受农业大量使用 农药化肥的影响, 我国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我国 118个大中城市的地 下水调查显示,有 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 40%。③ 七大水系污染:据水利部门对全国约 700条大中河流近10万千米河长检 测结果表明:我国现有河流近二分之一的河段受到污染, 十分之一的河流长期 污染严重,水已失去使用价值。
水体的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湖泊与沿海地区频频发生水华与赤 潮,其后果是造成环境极度缺氧,形成鱼类和水中生物的死亡区域。
赤潮已成为一种当今的世界性海洋公害,美国,中国,日本,加拿大,法 国,瑞典,印度,韩国和中国香港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作为海洋大国,我国也成为赤潮多发国之一,多年来,赤潮几乎覆盖我国的整 个沿海地区。
日益加剧的水污染,已对人类的生存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 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水质恶化的后果不仅是恶化了人居住环 境, 而且污染了饮用水和食物, 诱发疫病流行, 影响人类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因此污水处理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水体污染的主要特征是人类经济活动引起的有机污染和富营养化。从 技术上,消除湖泊富营养化的关键在于削减湖泊水体的有机物,氮,磷以及底 泥有机碳,氮,磷的负荷,消除水体藻类疯长的基础,达到降低水中藻类生物 量,提高水体透明度的目的。削减湖泊水体水体氮,磷及有机碳负荷的技术途 径,除了消除点源(截留污染源并实施清污分流 ,减少和控制面源污染这类 最基本的途径外,最常见的有机械清淤法,另外引水冲洗和生物修复也是常见 且有效的方法。水体生物修复包含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综合处理技术(生 态工程修复几大类,它们之间相辅相成。②
植物修复 : 一, 恢复湖泊水生植物
水生植被修复包括人工强化自然修复和人工重建水生植被两个途径。前者 只通过对湖泊环境的调控来促进湖泊水生植被的自然恢复。后者则是对已经丧 失了自动恢复水生植被能力的湖泊,通过生态工程途径重缚水生植被。重建水 生植被是在已经改变了的湖泊环境条件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功能的现实需 要,依据系统生态学和群落生态学的理论,重新设计和建设全新的能够稳定生 存的水生植被和以水生植被为核心的湖泊良性生态。
二, 水生植物塘
水生植物塘通常较小, 如鱼塘或人工特别挖掘的水塘, 用于处理工也, 农业 或生活排放的废水, 也可以在湖泊, 河流旁边异位处理湖泊, 河流中受污染的水。
水生植物塘通常由一种或几种物种植于塘中组成, 植物的作用包括:①同化和储 存污染物;②向根际去输送氧气;③为微生物存活提供条件。
三, 漂浮栽培植物
漂浮栽培植物对水质条件的要求较低, 透光性较差, 有机负荷较高的水体也 能种植, 且可供选择的植物种类多。研究表明, 陆生植物处理污水即可通过植物 根系
吸收水中的氮, 磷等营养元素, 收获产品, 又可美化水域环境。同时达到净 化水质之目的。
四, 富营养化海域栽培大型海藻
在鱼类养殖区栽培海藻, 利用鱼类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作为海藻生长的 营养源, 从而降低养殖水域中的氮, 磷含量, 同时提高了单位水体总和养殖的经 济效益。大型海藻是海洋环境中非常有效的生物过滤器。
微生物修复 一, 地下水自然修复
利用地下水和土壤原本就存在的自然野生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污染物。自然 生物修复能够降低受污染区域修复的费用。在实施中, 需要布置监测井, 定期检 测污染物的降解情况。
二, 添加生物试剂修复污染的湖泊
是向被污染的河流中添加人工培养的活性微生物, 强化河流有机物的降解方 法。经生物修复后, 水体中表征好氧洁净状态的各类微生物数量有所增加, 并向 良性生态区系演替;微生物由厌氧向好氧演替;生物种群有低等向高等演替, 水 中生物多样行增加。投菌法在水产养殖水体生物修复中得到应用。
三, 海洋石油污染的生物修复
海洋溢油事件发生以后, 可以采取机械和化学应急措施, 如建立油障(围油 栏 , 将溢油海面封闭起来, 使用撇油机, 吸油机 拖油网将油膜清除;投入海绵 状聚合物或天然材料(椰子壳,稻草的吸附材料,是吸附材料漂浮在海面上, 同时大量吸附油污;使用化学分散剂;燃烧;海岸带用高压水枪清洗。但微生物 境界仍是石油去污的主要途径, 在生物降解基础上研究发展起来的生物修复技术 在于提高石油降解速率, 最终把石油污染物转化为无毒性的终产物。微生物修复 石油污染主要有两种:①加入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菌株;②改变环境, 促进微生 物代谢能力。目前海洋石油污
染的生物修复主要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 如加入营 养盐或改善污染环境通气状况,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氧化降解污染物。综合处理技术 ④
一, 河流水体曝气修复
指向河流中进行人工富氧, 曝气可以是鼓入空气, 也可以是鼓入纯氧。人工 曝气富氧可大大提高原先成厌氧状态水体的 DO ,从而刺激降解有机物的好氧土 著 微 生 物 的 生 长 , 在 后 者 的 作 用 下 水 中 有 机 物 COD 和 BOD 去 除 率 达
10.7%~22.3%。二, 多功能河道生态工程修复 ⑤
将城市河道设计成具有多种自然景观和生物类群, 景观与净化功能并存的多 功能河道净化系统, 是利用多功能河道净化污水的生态工程技术。这种生态工程 污水净化技术多采用有效附着或固定微生物载体替代混凝土护坡, 并在河道的可 用空间有效利用培植水生生物, 以确保河道对污水的有效净化。多功能河道净化 系统中既有水生植物,昆虫,鱼类,等水生生物,也有鸟类和哺乳动物,他们共 同构成了完整的食物链,进一步强化了水体的自净功能。
三, 生化处理工艺在水体修复中的应用
对于大量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科技工作者创造出多种以微生物为主体的生 物化学处理工艺, 不少可用于污染水体的原位修复与异位修复。如生物滤池修复;生物转盘修复;生物流化床修复;生物接触氧化修复。
四, 生物调控式修复富营养化湖泊
就是用调整生物群落结构的方法控制水质。主要原理是调整鱼群结构, 保护 和发展大型牧食性浮游生物, 从而控制藻类的过量生长。鱼群结构调整方法是在 湖泊
中投放, 发展某些鱼种, 而抑制或消除另外一些鱼种, 使整个生物网适合于 浮游生物或鱼类自身对藻类的牧食和消耗,从而改善湖泊环境质量。
五, 原位生物修复
即原位处理法, 指污染的水体不经输送, 在其原位和易残留部位之间进行原 位处理。污染物降解的主体——微生物一般采用土著微生物, 有时也加入经过驯 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及商品化的适宜微生物菌剂。菌剂如属液体, 可适当稀释后 用于各种播散器均匀撒入受污染的水体中, 对流动水体, 为了防止菌体随水流失, 可先使之吸附在各类填料上。
六, 异位生物修复和原位——异位联合修复技术
对于严重污染的水体, 有时只采用较为昂贵的异位生物修复。还可采用反应 器方法处理。
生物修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就是因为它具有物理修复和化学修 复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它同样有缺点, 相信随着对生物降解机制认识的深入和工 程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将成为真正有效的实用技术。
参考文献 : ① 陈震.《水环境科学》.2006.科学出版社
② 陈声明,吴伟祥,王永维,叶旭红.等《生态保护与生物修复》.2009.科学出 版社
③ 张胜华.《水处理微生物学》.2005.化学工业出版社 ④ 孔繁翔.《环境生物学》.2000.高等教育出版社
⑤ 王伟忠.《城市河流生态修复手册》.200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我国水污染现状 及其生物处理方法
学院:生命科学院 班级:生科信 071班 姓名:杨露露 学号:2007154542 日期:20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