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

时间:2019-05-13 02:51: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

第一篇:《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

《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教材分析

《薪火相传》是地方性专题课程,是通过挖掘衢州乡土知识中的传统美德,以家乡的仁人志士为载体,来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地方性德育教材。第六单元孝敬篇,主要是通过南宋孝子——周雄的感人事迹,让学生感悟孝敬的价值所在,产生“知恩,感恩,报恩”的情感,并通过论语集锦、名人名言等引出古人重孝道胜于一切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古人尚且如此,我们更应如此,从而进一步感悟、体会孝敬的重要性,逐步培养起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并把这种美德延伸到社会上——关爱所有的老人。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衢州历史上及身边孝敬父母、长辈事迹;了解“孝”的含义,以及“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发扬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热爱家庭、承担家庭责任的意识,共建和谐社会。

(2)情感: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受,体会到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父母的爱这成长,爱在我们身边,我们享受爱,也应该懂爱,更应该回报爱。达到爱父母、感谢父母、孝敬父母的目的。感受“孝”是人世间一种高尚的美好情感,它的本质是亲情回报,它的作用是完善人的品格,提升人的思想境界,在家庭和社会中追求人际关系的和谐。

(3)行为;收集自己成长,父母变化的一些照片,感受父母为我们付出的难以忘怀的事例。为自己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懂得换位思考,并在生活中为父母分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报答养育之恩。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对衢州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并传承孝敬这一传统美德。

四、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照片、回忆与父母之间温馨的往事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查找资料

五、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生活中感受“爱”——对比中明白“孝”——分组讨论践行“孝小—行动实践传扬“孝”四个步骤,分为四部分:知爱——明孝——行孝——扬孝。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家的歌曲?(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说开了)师:谁能唱一首?

(一名学生唱起了《让爱住我家》,大屏幕显示歌曲伴唱,同学们深受感染而齐唱。)

师;看得出来大家都很喜欢这首歌曲,谁能用一种水果来形容一下你对“家”的感觉?

[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歌曲、趣味讨论使学生一上课就被温馨的气氛所感染,激发了学生们对这一课内容的兴趣,一改往日地方课严肃、沉闷的课堂气氛,从而顺利地开展本课的教学]

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不尽相同,温馨感人。如:

生1:我感觉“家”就像一个成熟的橘子,那颜色让我想起了夜晚回家时的灯光,温馨舒适。

生2:我觉得我的“家”就像一个桃子,颜色鲜艳,中间的那个核儿就像我,被家人紧紧地呵护着,感觉像桃子的味道,甜滋滋的„„(陶醉状)生3:我感觉“家”就像一个石榴,紧紧地团结在一起,都要挤爆了。

师:家是我们“爱”的港湾,不管我们此生驶向何方,这儿都是我们最为眷恋的地方。在“爱”、在温馨的背后,是父母默默地付出,艰辛地承担。

2、展示照片,感受父母“爱”的付出

学生的照片:从幼儿期、儿童期到青春期——逐渐成长 父母的照片:青年到中年(近照)——走向衰老

[这些照片都是班里同学及家长的,大家都很熟悉,同学们在感受自己成长欣喜的同时,体会到了父母面容的急剧变化,非常直观,让学生充分自悟,积极主动参与到下一环节教学内容的学习]

师:是什么让我们父母急剧衰老,特别是我们辛劳的母亲。在我们熟睡后,是谁轻轻地给我们盖被子;被别人欺负后,又是谁轻柔地安慰我们„„还记得哪些温馨的往事吗,请同学们回忆往事,感受父母“爱”的付出?

[由于课前做了准备,同学们都愿意与大家分享成长过程中父母对自己“爱”的付出]

生1:有一年冬天下大雪,天出奇的冷,即使到了傍晚还是冰封雪冻的。爸爸来学校接我,见我没戴手套,就把自己的手套给我。一路上是那么冷,我的脸冻得通红,耳朵都快掉下来了。到家后,我发现爸爸的手那么冷,都冻僵了。虽然这只是我成长中的一段小插曲,但我永远记住了这个寒冷却温暖的冬天。(在讲述这个故事时,小女孩的脸上满是幸福和感激。)„„

生:我妈妈从小身体就不好,需要常年吃药,现在她的病情更为严重,不得不用激素类的药物控制。她常对我说,做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上进心,身体要好。有一段时间,我的尿液有许多泡泡,当我把这一情况告诉她时,由于山晚上不可能到医院检查,她竟然用一次性杯子舀起我的尿液就品尝。她久病懂得许多医学知识,知道如果尿液有甜味,很有可能得“糖尿病”,幸好我的尿液没有甜味,她晚上才睡了个安稳觉。我知道她自己这辈子是生病生怕了。妈妈虽然只有初中毕业,但她的上进心很强,她学会了开车,考得会计证,还学会了电脑,懂得炒股,善于理财,也很懂得生活。

[这是个调皮的男孩,很顽劣,父母对他的要求很高,可他仍表现的不懂事,学习不用心。可今天他却说出了自己的心声,言语间充满了愧疚,懂得了感激,很多女同学边听边啜泣。学生主动参与的课堂,它让同学们去自省,去感悟父母在平时生活中对他们的付出] 师:这是人世间最高尚、最赤诚的“爱”,我们应该把它“传承”。(所有的人都在这一刻为自己平时没有察觉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爱感动,言语在此时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3、对比展示,深化主题

(1)走近历史人物——周雄

电脑播放周宣灵王庙的图片,并请同学们读一读“孝子周雄”的故事(《薪火相传》P51-61)。

问题:①上学期间,周雄怎么孝敬母亲? ②母亲生病后,周雄又是怎样孝敬她? ③母亲去世后,周雄怎样?

(这部分内容比较容易,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合作开展地非常有效。学生根据周雄的行为,体会到了周雄的孝心)(2)“探访”名人——谢延信

播放获得2007年《感动中国》荣誉的人物——谢延信视频,同时大屏幕显示颁奖词。

师:看完了谢延信的故事,你内心肯定有许多感触,请用一句话表述。

[学生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有太多的话要表达]

生:孝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生:孝不仅仅体现在礼节上,更应表现在行动上。生:孝敬父母吧,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生:连至亲都不爱的人,还有什么能力与资格爱别人。

生:只有孝敬自己父母的人,才能得到子女的孝敬,让爱传承。„„

(3)走进生活——小品《妈妈下岗了》

这个小品是学生自编自演的。

内容简介:妈妈四十多岁下岗了,生活一下子陷入困境,可夫妻俩好事决定不把这个坏消息告诉儿子,以免给孩子带来压力。他们想方设法隐瞒,可儿子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老是与同学攀比,学习上也没有起色,给父母带来很多的痛苦,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有一天,儿子和同学逃课,无意间看到一个在珠宝店做清洁并盯着一款铂金戒指发呆的妇人,很像自己的妈妈,走近一看真相大白。同时儿子也明白今天是父母十五周年结婚纪念日,送一款铂金戒指给妻子是父亲结婚后与母亲的约定,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懊悔的儿子与母亲紧紧相拥„„

[小品来源于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作、表演都很精彩,其他的同学也深受感动。他们从男孩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

4、深化教学,学知导行

师:在一生中最爱我们的是父母,而他们现在正处于中年这个最为辛劳、压力最大的人生阶段,作为子女——他们此生的希望,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大屏幕出示活动主题及要求: 活动主题:A讨论父母压力来自何方

B讨论生活这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如何付之实践 活动要求:①请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展开讨论。

②合作前小组成员先思考几分钟,然后交换意见。

③合作过程中分工合理。

④最后全班交流。

[在学生合作过程中,教师始终参与其中,或指导有困难的小组,或提醒偏离主题的同学,或对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个人进行表扬,小组合作开展的很顺利。通过合作与交流,培养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使他们看到自身的不足,并懂得如何去弥补,去表达自己的“爱”]

最后,大屏幕显示:

要求:每天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时间:用一生践行

5、展示漫画,爱的升华

师:不管怎样,花儿会谢,青春会老去,时光它也会把我们所珍爱的一切带走,包括爱我们的双亲,就让我们在时间的长河中,一代代把“爱”传递„„

在〈让爱住我家〉的音乐声中,展示漫画——感动千万人的漫画。(来源:腾讯网)

最后大屏幕显示:相聚是为了把爱传承!让我们用一生践行彼此间的约定!

[这幅漫画极富感染力,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以及他们身上所承担的责任。课就这样结束,令他们深思„„]

6、课外延伸,探究作业

(1)提供相关“感悟亲情”的书目、篇目、域名、网址等,具体有:①散文——《牵着母亲过马路》《牵手》《黑夜里那一双手》;②专著——《爱的教育》、《草房子》;③电影—— 《回家》《生死速递》、《背着爸爸上学》、《下辈子还做母子》③收集当地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学生课后进一步进行情感体验,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孝敬”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手抄报体现地方特色;里面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原创。(2)社会小调查:

请你以“迎接‘老龄化’的挑战”为主题对所在社区或乡村进行一次社会调查,以你喜欢的形式(如漫画、文章、公益广告等)呼吁社会关注老人,建设和谐家园、和谐社会。要求:

① 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数量和比重。② 60岁以上老年人的生活(物质和精神)状况 ③ 赡养老人方面的典型事例(经验)和存在的问题。④ 应对“老龄化”的建议和对策。

[探究作业的布置既加强学生对孝敬的认识,也为下一课时做充分准备]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感受“孝敬”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孝敬”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枸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追求。

2、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进一步增强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观念。

2、难点:发扬孝敬的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长辈及关爱社会中的所有老人。

[课前准备;组织手抄报评比,裁判为别的班级学生及各科任课老师,选取优秀手抄报备用]

三、佳作欣赏

师:上课之前我们专门安排时间,请别的班级优秀学生及各科任课教师,对各小组的手抄报进行公开、公平、公正的评比,评比结果如下:三等奖第五小组;二等奖第一小组;一等奖第三小组。

(全班共分为六小组,获奖的小组非常激动,别的小组也为他们表示祝贺)

师:同学们你们每一份手抄报都非常出色,不管获奖与否,你们都付出了努力,也在出手抄报的同时学到了很多,我们将在学校的橱窗里展示同学们的成果。那么我们接下来请获奖小组谈谈他们这份报纸的特色,同时宣读他们的获奖感言。

(在获奖小组准备的过程中,教师将各份手抄报进行展示,请同学们也借鉴别的小组的长处,理性分析自身的不足之处)

一等奖获得者学生代表:我们这小组手抄报的最大特点,在于我们阐述了对“论语集锦”中“孝”的认识,这是我们自己深刻独到的见解,同时也表达了对《论语》睿智精深及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的自豪之情。我们这份报纸涉及面广,又极富创意地体现了地方特色,所以获得了一等奖。我们的获奖感言是:我们思考,即我们优秀!

二等奖获得者学生代表:如果说一等奖走的是理性路线,我们走的就是情感路线,我们在发掘当地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他们的行为值得我们发扬,是我们生活的榜样。我们的获奖感言是:让爱传承,我们的使命!

三等奖获得者学生代表:我们手抄报在挖掘地方特色方面确实不如他们,但我们依靠的是团体的力量,我们把每个小组最擅长的一面都冲分地体现出来,在高手如云的班级,我们组同学并不是最出色的,但我们统筹调配,安排得当,最终以弱胜强。我们组的获奖感言是:生活中没有弱者和强者之分,胜利永远属于智者!

[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完全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他们的能力及思考问题的深度,让人欣慰]

师:三个小组的同学都表现得很出色,分析能力、概括能力都很强,获奖感言也体现了每一小组的特色。接下来请每一个小组把该组最符合主题,认为最好的文章推荐给大家,并请本小组一位声情并茂地朗诵。

学生依次朗诵佳作。

教师行为:组织朗诵,对每一小组的朗诵及文章进行评价、分析,调节课堂气氛。

[六个小组的学生朗诵本小组的佳作,他们声情并茂的朗诵不仅深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能让学生从中得到美的享受,加深“孝”思想的渗透,升华学生对家乡文化底蕴的认识,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和情操陶冶的统一。]

3、调查结果展示

师:请小组之间展开互帮互助,根据要求修改完善不足之处,争取在橱窗展示时表现出本组最佳的一面。

活动内容:互帮组之间展示调查结果,并请一学生解说本组调查结果并进行解释;分析研究对方调查结果制作的精良程度、学生的反馈以及认识是否深刻,提出本小组的修改意见;根据对方的意见,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商讨,如何修改,并进行操作。

教师行为:调控课堂,适当地对学生进行修改指导,综合评定每小组的表现。

[以上教学环节更多的渗透感悟亲情、孝敬父母,我们的教学需要把学生“孝”的观念延伸到社会上,不仅仅孝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孝社会上的老人,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承,共建和谐社会。如果仅仅靠教师的解说无法让学生真正深刻地体会到“孝”在“老龄化”社会的意义,因此布置这一作业,让学生走进社会,设身处地地去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并形成调查结果,从实践中加深学生认识,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3、实践践行

师:这一单元你学到了什么?平时生活中你会不会践行这一美德? 学生纷纷表示自己的态度。学生朗诵通俗歌曲《孝敬父母》,大屏幕最后显示:相聚是为了把爱传承!让我们用一生践行彼此间的约定!

4、课外延伸,探究作业

(1)在学校的橱窗展览本班同学有关“孝敬”的作品,并写一份倡议书,阐述孝敬父母、老人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的观点,倡议全体师生树立尊老、敬老的观念,迎接“老龄化”的挑战,构建和谐社会。

(2)争取团支部的意见,改变每年“中秋节”送月饼的单一敬老活动,以团支部的名义把敬老院设为学校“行孝”、“扬孝”的活动基地,增加活动时间,丰富活动形式。把每年的“学雷锋活动日”、“五一劳动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时间定为“尊老、敬老、爱老”活动日,团支部组织学生到敬老院开展活动,帮助老人打扫卫生,清理内务,送月饼,送温暖„„

[为知识与实践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懂得“孝”的意义,并懂得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为构建和谐社会尽力] 教学反思

《浙江省地方专题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要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性。”“强调从活动中学习”“让探究成为地方课程学习的主要方式。”依据以上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就成了本节课中学生学习新知识的主要方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会凸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地方课程要立足“文化、活动、综合”这三个关键词,教学中,我充分提供给同学们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尽量把教学内容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式,促进学生能在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达成学习目标。

学生已经在七年级《思想品德》第三单元“学会交往”——我和父母中初步接触到孝敬长辈方面的知识,但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从中学生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如何化解冲突来设计的。而现在八年级地方课程再重提孝道,我觉得切入的角度不应与七年级的雷同,我们更应从传统美德,从社会生活这个角度来切入,尽量突出地方特色。

本课教学围绕孝敬这一传统美德展开学习,对学生的品德要求比较高,容易使学生产生枯燥和厌倦情绪。为此我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科学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采取直观的多媒体资料展示等手段来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结合亲身经历说出自己的感受与见解,并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孝敬的重要性,并深刻感受到孝敬就在身边,从而增强孝敬观念。以社会生活作为切入点,并最后又落在社会生活上。

第二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和试题

第六单元

信息窗1

赶海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体 会算法多样化。

3、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拓 宽数的计算的认识渠道。

4、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2、学习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教学挂图、气球图片、三角形学具图片、计数器、小棒。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上周五一起去挖蛤蜊,玩的开心吗?老师给同学们录像了呢,你想看吗?(录像)

师:同学们的收获课真多呀,在对话中,蹭着许多数学信息,你找到了吗? 生1:小红捉了12只虾,小林捉了26只虾 生2:小文捉了11只螃蟹,小丽捉了23只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数学信息,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一共捉了多少只虾?一共捉了多少只螃蟹?„„

二、自主探究 解决问题

1、口算

师:我们这节课解决这两个问题,其他的问题我们留在问题口袋当中以后再来解决。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题,谁来列式?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会算吗?怎样算的?

生1:2 + 6 = 8,10 + 20 = 30,12 + 26 = 38。生2:26 + 10 = 36

+ 2 = 38

2、动手操作 师:同学们用口算得出26+12=38,算的对吗?我们可以用手中的学具来验证一下。首先自己来摆,然后先祖之间互相交流。

(小组交流)

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展示一下?

摆小棒

先摆出26,是由2个十和6个一组成,再摆出12根小棒,是由1个十和2个一组成。先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有8根,再把整捆的合起来一共是3捆,所以12加26得38。

师:说的真好,那些同学也是这样摆的?再来说一说。(课件演示摆小棒)师:除了摆小棒的方法,还可以使用计数器,谁想到这里来拨一拨?

拨计数器

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6,再在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表示加上1个10,在个位上拨上2个珠子,表示加上2个1。和起来就是38。师:谁还会说?(课件演示拨计数器)

3、竖式计算

师:今天老师介绍一种新的方法,用竖式计算。既然是竖式计算,那肯定是竖着写的,写错了没关系,大胆的在答题纸上写一写吧!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自己就写出了你的竖式,谁写的最正确呢?来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请你一起来书空。师:你会写了吗?来说一说吧,(课件演示)谁写对了?请你在下面再写一个正对的竖式吧!

师:我们今天一起学习了100以内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谁能说一说,我们在写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用竖式计算,相同数位要对齐)多说

及时练习

帮助小兔子找萝卜

27+11=

41+35= 用喜欢的方法计算 当堂达标:

课本自主练习2题。

课堂小结:想一想,这节课同学们学会了什么? 信息窗2

摆贝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与创造。

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口算和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解决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具准备:情境图、计数器、小棒。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海水退潮以后,小朋友来到大海边,不仅捉螃蟹捉虾,还进行了其它有趣的活动,他们又在干什么呢?

2、(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回答:小朋友们在沙滩上用贝壳摆了漂亮的图案,摆了轮船、小帆船、海鸥。

3、问:你发现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1)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2)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3)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4)摆海鸥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5)摆轮船和摆帆船一共用多少个贝壳?(6)摆轮船和摆海鸥一共用多少个贝壳?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探究“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多少个贝壳? ”(1)探究学习:

①问: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怎样列式? 板书: 47-32=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

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3)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②小结:求摆轮船比摆帆船多用几个贝壳?就是求47比32多多少? ①猜想: 47减32得多少?

②验证: 47减32到底得多少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学具来摆一摆; ③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①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a 口算:47-30=17

17-2=15

b 口算:40-30=10

7-2=5

10+5=15

c 用竖式算: ②教师小结: a.把32分成30和2,先减去30,再减去2。

b.把47分成40和7,32分成30和2,先从40里去掉30,再从7 里去掉2,再把两次剩下的合起来。c.(结合计数器)问: 在用竖式计算的时候,4-3是什么意思? 7-2 呢?(3)概括:小朋友们想出了这么多的办法求出47-32=15,这些方法,你喜欢哪一种?

2、探究“摆海鸥比摆帆船少用几个贝壳?”“摆轮船比摆海鸥多用几个贝壳? ”两个问题一起探究,学习步骤同上。

3、总结概括(利用板书)

(1)通过上面的学习,你能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2)仔细观察每个算式中的3个数,你又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 a.在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b.个位数减个位数,十位数减十位数。

三、当堂达标:

小鸟送信。

① 试解决问题(连线)②解释(说思路)

课堂小结: 学生对竖式已经有一定理解,做起题来比较顺利,但要注意一点:

相同数位要对齐

信息窗3

参观水族馆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充分体验解决数学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强对学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参观水族馆”的话题引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水族馆参观,你们想去吗?有几个小朋友也在参观水族馆,我们和他们一看去吧!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上都有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生1: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2:右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

3:左边的鱼缸比右边的鱼缸里的鱼少几条? 4:右边的鱼缸比左边的鱼缸里的鱼多几条? 5:红鱼比黄鱼少几条? 6:黄鱼比蓝鱼少几条?

二、合作探究、及时达标

(一)、师:我们先来解决“左边的鱼缸一共有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呢?

生:可以这样列式:14+28=

师:14+28怎样计算呢?请小朋友在小组中商量一下。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各小组派代表 组一:口算 组二: 列竖式

组三:4+8=12,10+20=30,12+30=42。组四:用计数器

师:刚才同学们研究出了这么多的算法,真了不起!你们喜欢那种方法来计算呢?为什么?

学生举手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说明理由,并在教师指导下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师:我们有了好方法,一定会把问题解决的又快又好的。来看“右边鱼缸里一共多少条鱼”这个问题吧!师:谁能说说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生:23+27= 师: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计算 生交流:„„

师:你们计算的这么好,能不能告诉同学们,你觉得在竖式计算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生:写的时候各个数位要对齐,计算的时候先从个位加起,满十在前一位加一。

师补充:“进一”时要在前一位右下角写上一个小“1”,防止加的时候漏掉了。

师:观察一下,咱们今天学到的加法计算和前面的加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学生:以前学的加法都是个位和个位的数加起来都不超过十,今天学的都够十了„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当堂达标

1、列竖式计算 6 5 7 6

+2 9

+4 5

+1 8

+2 7

3、火眼金晶判对错 6

4

+2 7

+2 2

+6 5 3

0 9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意义。

信息窗4

参观标本馆

——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笔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通过信息窗提供的信息让学生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学会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笔算方法.教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去参观标本馆好吗?

2、通过观察画面,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根据画面可能提出的问题: 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

师:小朋友真棒,能提出这么多数学问题,我们先来解决鱼类比虾类标本多几种?

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探究算法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摆小棒,用计数器算,用竖式算。

(师板书)72-56=16(种)2

-5 6 6

二、自主探索,及时达标

1、你能自己解决这虾类比贝类标本少几种个问题吗?

2、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3、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

让生板书竖式。总结出: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学生进行独立探索。

再讨论交流中,能探索出多种算法,也培养了合作意识,并能清晰、条理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强调用竖式计算时,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三、当堂达标 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42+19 50-38

64-46 55-26

91-62

70-35 34+12

29+8

62+26 列竖式计算

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难点,要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算理,在经过教师的讲解来学习本课知识

信息窗5

买纪念品

—两位数的 连加 连减 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序号: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从情景图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知识。新 课

第一 网 教具准备:情境图。学具准备:无。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由“纪念品”的话题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管区。妈妈决定带小红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去,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及时达标 36-27+14

60-12-37 56+24-15

64-15-6 4+50+32

62-35-5

三、当堂达标 课本第3题解决问题

文具店里有80支铅笔,上午卖了23枝,下午卖了27枝。还剩多少枝? □○□○□=□(枝)第5题火箭金晶判对错

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明白两步计算的算理,并学会用竖式。作业布置:

必做题:81页自主练习1、2、4、6、7题

第三篇: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的传奇故事。《慈母情深》讲述了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满足了我读书的强烈愿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记叙了父母亲对一个七八岁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以至于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故事。《学会看病》中的母亲,为了培养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生活的能力,在感冒时让他自己上医院,学会了看病。这几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紧扣“父母之爱”的专题安排,让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在本组教材的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单元的39个生字和词语盘点中的生词。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父母的爱。3: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三、重难点:

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品读文本。

四、课时安排:

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

词语盘点、交流平台1课时。日积月累课外书屋1课时。地震中的父与子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词意,理解课文内容。课前准备:

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探究

1、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有一年,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轻声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小组合作:学习并互相检测生字。

3、教师检测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课件出示词语,读一读,联系上下文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话。

4、指名读课文,检测学生是否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三、再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2、汇报交流读书情况,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教学重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回顾课文内容: 地震之后,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一位父亲不顾一切拯救自己儿子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文本细读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这是一对怎样的父与子?

2、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3、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细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挡他。①从“再”字你知道了什么?(曾经有人阻挡过他)②哪些人阻挡过“父亲”,为什么?

这么多人阻挡父亲为什么父亲还是继续挖呢? 学生交流汇报。

③为什么作者要依次写8、12、24、36小时,而不直接写呢,引导学生朗读体会。(引导学生体会过程的艰辛与漫长以及父子的了不起。)出示小练笔: 小练笔:想象父亲可能经历了什么?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以及心理。8小时过去了,天已经黑了,越来越冷,人们都住进了安置帐篷,四周静悄悄的,此时父亲,他心里想:。

12小时过去了,已经是深夜了,寒气逼人。在昏暗的灯光下,父亲还站在坚硬冰冷的瓦砾堆上,他的手。他在想:。

24小时过去了,没有人再来劝这位精神失常的父亲了,他一天一夜没有睡觉,没有吃一点东西。此时父亲

。他无数遍的对自己说:。

36小时过去了,父亲没有休息,这时他。他只想着:。

如果直接写他挖到36小时好不好,为什么?体会原文写法的好处。

三、体验情感 师:经历了这样漫长而又艰辛的38小时,经历了这命悬一线生死离别的38小时,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终于相见了,此时此刻他们是怎样的心情? 指导朗读父子的对话,体验人物的情感,入情入境的读。四.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课文主要写的是谁的了不起?详写和略写。布置作业:

想象儿子在废墟里是如何度过着38小时的,他与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写一写,注意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神态、动作。板书:

教学后记: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认识和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并且再现到课文中加深感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抓住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的慈祥与善良,感受到“慈母情深”。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多种方式的解读,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情深”,提高阅读能力。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感悟解题

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齐读课题。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把这种感觉读进去。

3、从课题中你可以读出,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哪?(题眼:“深”)作者为何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在哪儿?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的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在哪些字里行间体会到了母情深?然后,用波浪线把这些句子恭恭敬敬地划出来。

2、课件,体会词语,了解故事的内容。

3、慈母情深在哪儿?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4、生活中母亲给孩子买书很平常,很普通对吗?这样平常、普通的事怎没就能体会到慈母的情深哪?

5、带着这个问题(慈母之情深在哪儿?)到文中找到描写母亲如何挣钱的句子,划下来。(略读课文的教学应着重指导学生把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用于阅读实践,因此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三、再读课文,品味语句

1、你找到了哪些句子是描写如何挣钱的?(汇报)

2、用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母亲是如何挣钱的,和慈母情深有什么关系?我们一起仔细的来体会一下。

课件: 镜头一:初见母亲(环境,背影)。

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书价一元多钱,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要钱。那个地方,“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镜头二:母亲转身的一刻。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母亲?这短暂的一刻为何显得如此漫长?

镜头三:母亲匆忙的背影。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从这一句中你读懂了什么?

镜头四:慈母塞钱给我的瞬间

女工不让母亲给钱,“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塞到我手里的是怎样的钱?为何用塞字?

镜头五:慈母情深伴我成长。

“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个大人了”这句话中你理解到了什么?从何处看出我长大了?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写上几句暖心的话语,送给你的母亲,送给文中的母亲,送给普天下所有可敬,可爱的母亲们。【板书设计】

挣钱

辛劳 慈母情深

塞钱

辛苦

凑钱

心疼

教学后记: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画下来.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课前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2.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了课题,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初步感知.理清层次

1.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将课文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读了课文,你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全班交流:

A.课文怎样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 B.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

三、品读文章,体会情感

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阅读提示: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朗读感悟.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b.引导理解母亲本来知道巴迪的诗写得并不怎样,但她觉得巴迪是个孩子,应该鼓励,这样巴迪才更有信心.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吗?)父亲还说了什么?找出来读一读.父亲这句“糟糕透了”对七八岁的巴迪来说听起来好像很苛刻,但实际上这里包

含着父亲对儿子的爱,一种深沉的爱.你们还能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体会到父亲对巴迪的爱? d.“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四、布置作业,体会情感

有感情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想想你是否与小巴迪有过相似的经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2.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两种不同的爱。教学重点:

理解父亲的批评也是一种爱。教学难点:

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披文入情

1.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巴迪写的第一首诗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那么,你们对这两种评价有什么看法? 2.于母亲评价的语句,我们来读一读,加深体会,读出母亲的情感.3.母亲的评价是一种鼓励,是一种爱,那么对父亲的评价又该怎样看待呢?真像有些同学所说的“残酷无情”吗?父亲为什么这样评价巴迪的诗?(父亲的评价与母亲的评价有关系.也就是说,父亲的苛刻评价也有道理,他不想让巴迪陷入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从根本

上讲是出于父亲的一种责任心,是对巴迪的严格要求.)4.分角色读l~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不同心理.二、联系生活,加深体验

1.我们清楚了文中父亲母亲的两种评价的真正目的,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招来截然相反评价的事情吗? 2.现在大家明白了这两种评价的好处,你到底喜欢哪种评价,你能说出你的真实想法吗?要求说出自己的观点,并说一说理由.3.看来大家倾向于鼓励性的评价,这不奇怪,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心理,这也许是大多数人的共性.可是假如生活只有一种评价行吗?大家读一读16~17自然段,看一看你又获得了什么新的启示?读完后,小组交流一下.4.找出巴迪成功的原因——正确理解父母的用意.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

过对这篇课文的理解和体会,老师突然感觉到同学们一下长大了许多.大家都想发表自己的见解,现在老师就给每个同学一吐为快的机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爱的启示》为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可以写对课文的感想,也可以写自己对生活或学习中 遇到的类似事情的新认识.四、互相交流所写短文,相互评议.小结:生活中有许多爱的不同表现形式,当我们遇到鼓励之爱的时候,应戒骄戒躁;当我们遇到严格之爱的时候,我们要正确地接受.板书:

20、学会看病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语言和心理活动等描写来表现人物,体会母亲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感受课文中特殊的母爱方式,激发学生独立面对生活、磨练意志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生词.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先复习四年级上册《乌塔》一课,感受作者对乌塔的敬佩之情.2.谈话导人.一位母亲为了让儿子学会看病,在儿子发烧生病时,让他独自去医院看病.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位母亲写的这个故事.二、交流成果,初步感知

1.检查交流预习成果.a.用卡片认读11个生字.b.读读课文中生字所组的词语.c.说说自己是怎么预习的,或者说说预习后知道了什么.2.自读课文,整体把握,画出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交流:a.说说你画出的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是哪些句子.b.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c.读了课文,你有什么话要说.(可以是对母亲的敬佩,可以是对文中儿子的赞扬,可以是对自己现实生活中某些现象的看法.)

3.再读课文,体会母爱

学生再读课文,说说从文中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中,自己知道了什

么;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一两句话.4.小组合作,交流各自阅读所得.全班讨论.a.你从描写母亲语言和心理活动的句子中知道了什么?(交流中读有关语句.)b.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交流后读有关句子.)

三、分角色朗读,体会母爱感情变化

1.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2.全班交流.指名几组分角色朗读课文.3.从课文中,你体会到母亲的感情有什么变化.四、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1.总结: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是对母亲磨炼儿子的特殊母爱表示敬佩,可以对儿子独立面对生活的称赞,可以是每个孩子都有巨大潜能,等等.)

2.拓展: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这样类似的故事吗?你是能克服生活中的一些困难的孩子吗?你读过类似这样的故事吗?

3.延伸课外:想一想,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碰到一些困难,我们应该如何克服?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时,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让学生在交际与沟通中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父爱母爱,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口语表达的自信心,让学生畅所欲言,广开言路。教学重点:围绕“父母的爱”这一话题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教学难点:在口语交际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在父母的爱中成长,“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的承诺是父亲对阿曼达的爱;一本《青年近卫军》是贫穷、慈祥的母亲给梁晓声的爱;“精彩极

了”和“糟糕透了”是父母给巴迪的爱……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每位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爱的方式却不同。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今天,就让我们把自己感受到的爱表达出来,与同学、老师、父母一同分享。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内容的简要回顾,和老师的激情导入,再一次激发学生体会伟大而平凡的父母之爱。)

二、引出话题

1、让学生自己阅读书中几则发生在生活中的小故事。

2、小组讨论:上述故事中爸爸妈妈的做法是否妥当?说说自己的理由。

3、组织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明确第一个小故事,妈妈的包办,使刘明养成了丢三落四的不良习惯。妈妈应该像《学会看病》中的母亲,有意识地锻炼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第二个故事中的爸爸教育方式不当,使冯刚畏惧考试。爸爸应该帮助他找出失败的原因,鼓励他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提高。第三个小故事中,李路杰的成功是爸爸正确引导的结果。从而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父母之爱。)

三、联系实际,畅所欲言

1、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事吗?给同学讲讲你和父母之间的故事,再谈谈自己的想法。(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2、讲述故事。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通过巧妙地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地说和认真地倾听别人的发言,通过讲自己的故事,给学生以自主空间,又引发了学生交流的愿望,把课堂引向精彩。)

四、拓展延伸

回去我们将这三个小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请他们谈谈看法。

《习作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根据习作提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习作,能写出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表达自己真情实感。

2、能感受父母的爱,与同学、父母沟通情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学重点:习作训练。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谈话导人。上节课,我们交流了父母的爱以及对父母的爱的看法,知道世上 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在生活中,有没有你不理解父母或者父母不理解你的时候呢?让我们借这次习作的机会,和他们交流、沟通一下吧。

二、创设情境.出示话题:

1、你曾经有过不理解父母的时候,但通过一些事情,体会到了父母的爱。

2、你对父母提出一些建议,比如,请他们改进教育方法,或劝说他们改掉不好的习惯。

3、你想和父母说的其他心里话。

诱发动机.针对这些话题,你准备选择什么话题来与自己的父母沟通呢?

三、自主选择,小组合作。

1、自主选择,各自思考选择适合自己的话题,准备写什么内容。

2、汇报话题,请一小组同学,说说自己选择什么话题,了解话题选择情况,鼓励每个话题都有人选择。

3、小组合作,请前后四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说说自己习作内容,互相评议一下,看看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推选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四、全班交流,打开思路。

1、代表交流,每个话题选择一个小组代表交流,要求把内容尽量说具体。

2、师生评议,要点:a.是否有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否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c.

否有具体事例,或事例是否具体。

3、明确要求,学生写作。

4、明确要求,读读“习作”提示的最后一段话,说说给我们作了哪些提醒?(写最想对爸爸妈妈 说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读给爸爸妈妈听,和他们交流意见.)。

五、各自习作。

1、修改草稿.各自或者互相修改习作草稿。

2、誊写习作。

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1、小结习作情况.运用激励机制,总结这次习作情况,并表扬习作优秀、进步的同学。

2、提出任务.这次习作评讲的重点是:a.是不是自己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b.是不是表达了真情实感。

3、欣赏佳作,师生互动。

4、欣赏佳作片断,共同评议.(选择3~4位学生的习作片断,进行欣赏,说说值得赏析两篇学生整篇佳作,共同抓住上面两点评议。

5、小组交流,互评互议。

6、自读习作,互相指出优点和不足。

7、各自修改,继续完善习作.修改中,提醒如语句、标点、字等也要修改;订正同学、老师修改中指出的问题。

回顾拓展六

教学目标:

1.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2.熟读并背诵名言,养成积累的习惯。3.读懂漫画内容,了解漫画集《父与子》。

教学重点:交流描写课文中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以及这些语句的好处,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描写人物的方法,并能运用自己的习作中地去。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谈话导入。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有不少描写人物外貌、动作和语言的语句。请同学们回忆,你积累了哪些语句?(学生自由说一说)

2.读悟范例。首先出示“交流平台”中的例句,各自读一读,说说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然后全班交流。

3.迁移练习。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再找一找,可以包括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好在什么地方;然后全班交流。

4.拓展练习。在自己读过的课外书中,找一找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和同桌交流交流。二. 日积月累

1.各自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诗句的意思。

2.小组内互相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全班交流。(大体理解即可)

3.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诗句。可以默读、默背,可以是大声读背,可以是同桌互读互背等。

4.展示。运用各种方式检查积累。如齐背、开火车背、指名背等。5.拓展。你还能背诵哪些富有哲理的诗句。三.课外书屋

1.看漫画,说说漫画的内容。

2.说漫画,体会父子的形象。重点讨论父子的外貌、性格等。可以用上自己积累的有关语句。

3.拓展漫画。向大家介绍你从漫画集《父与子》中体会到什么?,一边说,一边向大家展示漫画内容,还可以向大家介绍其它你感兴趣的漫画内容。

4.课后延伸。利用课后的时间阅读有关自己感兴趣的漫画。可以摘记一些有关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第四篇:四上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第六单元教学初探

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的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童年美好的回忆”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牛和鹅》《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陀螺》三篇课文组成。目的是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以及懂的一些做人的道理。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1)能引导学生根据情感变化描写,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的《牛和鹅》,感受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一只窝囊的大老虎》。通过小朋友之间的故事,感受故事的含义。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童年的乐趣,懂得一些道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感受到童年的乐趣。通过学习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深刻的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牛和鹅

本课描写了“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重点是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

1.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感悟在“我”被鹅追赶的经历中“我”

对鹅、鹅对“我”的态度。

2.运用讲故事拓展知识内容。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

本课讲述了在一次班级演出时上台扮演老虎的故事。重点是。在讲述怎样演老虎时,故事中的老师与演“哥哥”的小朋友有不同意见。

通过朗读和联系生活经历体验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的和突破教学重点

陀螺

本课描述了主要叙述了自己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并从中悟到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重点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体会到了成长中的快乐,从而表达了对陀螺的喜爱之情。

1.通过品读重点语句,既释放了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

2.学生自由朗读,讨论,合作学习理解句子。

口语交际

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以“安慰”这个话题进行讨论。重点是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1.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安慰。

2.小组合作法去讨论安慰的方法。

习作:记一次游戏

本次习作的内容写一次游戏。重点是指导学生游戏前—游戏中—游戏后的过程以及自己的感受。

1.指导学生联系实际选择生活中的游戏。

2.结合课文提示对习作进行指导。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表达习作。

4.互评法互相点评习作。

语文园地

本次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是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习描写动作;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1.引导学生在回顾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2.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

3.通过朗读句子,抓住重点,学会长话短说。


第五篇: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20.《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两首诗皆为送别诗。教学开始,自然而然的就导入送别的话题,创造一种离别情绪的教学氛围,有助于学生进入诗境,体会情感。

具体来看,本科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来疏通诗意,体会情感;二是让学生想象画面,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融入诗境。第一首诗由教师去引导学生去诵读、想象、体会、给学生展示学习诗歌的方法;第二首诗则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让他们根据兴趣自由结组,选择不同的方式来演绎诗歌,在理解诗意、体会情感的同时,拓展了各方面的能力。

《搭石》教学反思:

该篇课文以“寻找美”统领全文,以“欣赏美”感知全文,以“发现美”延伸课文,将“美”作为这片课文的主线贯穿教学始终。

“美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好。”本文以“搭石”为媒介,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十分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文字虽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个性化阅读提供可想象的空间。因此,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围绕“文中哪些地方让我们感受到美”展开讨论和交流。教学时可以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说欲言的教学思路进行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反思:

课文的题目:“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含义深刻。在刚开始教学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就此题目展开设想,确立学习目标,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逐步去完成这些目标

文章描写了在同一时刻的两个场景,一是规桂花飘香的大陆医院,另一处是地震刚过余震仍在的台湾医院。大陆医院的病床上,小钱静静的躺着,因为他身体虚弱;而台湾医院的病场上,台湾青年夜静静的躺着,因为他沉着坚定,为了拯救小钱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的安危。爱心搭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将两个素不相识的甚至可能终生不会见面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下载《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薪火相传》第六单元《孝敬篇》教学案例(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

    21 七律 长征 1、【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全诗。 2、理解诗句,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

    第六单元单元教学设计.专题

    第六单元 备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有四课,为“勤学篇”目的是教育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刻苦学习文化科学知识,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从中受到熏陶。 《学棋》描述了古时候两......

    PEP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学案例

    第三单元第一课时说课稿 教学内容: Let’s talk本部分主要通过情景会话,让学生学习使用:Look at…..It has …..It’s so…..”的句型介绍动物特征。 Let’s practise本部分借......

    孝敬主要事迹(精选多篇)

    孝敬主要事迹 孝敬,对于我来说是理所当然的。父母赋予我们生命,赐给我名字,我就应该回报他们,让这来之不易的生命焕发光彩,要让父母付出幸苦开花结果。我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算不......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定稿)(精选多篇)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个单元,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太阳》、《月球之谜》写的是......

    第六单元《百分数》教学反思

    《百分数》单元教学反思 一、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中的事例题材作为教学源泉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生活中的许多事例都与数学知识有联系,《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含五篇)

    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有5篇课文,分别是《小松鼠找花生》《雪地里的小画家》《借生日》《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学生尝试着自己阅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悟雪孩子......

    四年级第六单元教学反思

    第六单元《统计》教学反思 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1的内容,本节教学我精心设计,并认真备课,虽数我讲授的《统计》一节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