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基层司法所如何发挥职能
浅论基层司法所如何发挥职能,服务“三农”
司法所作为基层司法行政部门,担负着人民调解、安置帮教、法律服务和基层普法等职能,在推行民主法制、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是服务“三农”,构建和谐新农村的一支重要的基础力量。
一、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努力建设法治新农村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针对农村基层的特点,必须始终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并举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基层群众的法律意识。
1、要从法制宣传的实效入手,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在针对性上,要针对不同对象,把握不同特点,对不同层次的人员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宣传教育。在实用性上,要选择与群众生产生活联系最密切的法律知识作为宣传重点。在趣味性上,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以电影、广播等为载体,发挥它们迅速、生动、直观的优势,寓法制于百姓生活,提高宣传覆盖率和吸引力,结合农村特点,利用法律进农村等群众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在及时性上,确保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后迅速、快捷宣传到群众之中。根据法律的调整、更新,及时编发资料,通过法制宣传专栏,设立法制信箱,及时进行宣传贯彻。
2、从乡、村干部依法办事入手,继续推进法治建设,深入实施“平安云梯”建设,积极稳妥推进全乡法治化进程。充分发挥司法行政机关在基层法治建设中的重要职能作用,积极探索基层法治内在规律,不断创新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机制。同时,对政府执法行为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工作,及时提出法律建议书,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
3、从提高自治水平入手,继续推进各项创建活动。以“民主法治示范村”、“民主法治示范单位”创建活动为载体,按照创建标准,加强对创建工作的协调指导。通过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基层组织自我管理水平,努力营造规范、有序的社会氛围。
二、充分发挥法律保障职能,突出工作重点,努力建设稳定新农村 正确处理和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突出抓好不良行为的矫治,是促进基层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司法所与其他政法部门相比,对于维护基层社会的稳定具有独特的优势。
1、将人民调解工作建成农村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认真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及时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是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创新人民调解形式,积极组织人员走村入户,了解纠纷动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处置,邀请村民代表对身边的纠纷进行评议,真正做到群众的纠纷群众自己解决。
2、将排查与治理建成处置各类矛盾纠纷的有效手段。定期组织开展矜持纠纷排查,及时发现和掌握社会矛盾纠纷动态,健全预防处置突发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机制,提高依法预防和处置的能力。坚持以综合治理为手段,积极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维护稳定长效管理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
3、将安置帮教建成不良行为矫正转化的重要机制。要发挥好司法所的职责优势,加大对村级帮教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进一步规范帮教工作制度,建立起职责明确、相互配合、密切协作的有校机制。要逐步实现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针对农村的特点,要做好对回归人员的跟踪帮教等工作,从就业和思想认识两个重要方面入手,避免和减少重新犯罪。
4、将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在建设稳定新农村的工作中,要组织人员深入到流动人口较为集中的工地、企业,开展法律咨询、散发法律资料,告知他们享有的权利和必须履行的义务。
三、充分发挥法律服务职能,贴近群众需求,努力建设和谐新农村 追求社会公平和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司法行政机关在建设和谐新农村中,更要积极通过指导法律工作者参与诉讼代理、刑事辩护、法律证明、法律援助等工作,为基层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1、实现法律服务与“三农”发展的有机结合。积极组织基层法律工作者,以服务为准则,拓展空间,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法律服务。结合实际,对困难群众实行减免法律服务费用。
2、实现法律咨询和信访工作的有关结合。继续做好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参与信访工作,依法解答上访群众的咨询,帮助解决好涉法上访问题。积极收集群众上访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法律宣传、开办法制讲座等活动。
四、坚持立足基层,大力加强司法所建设,把司法所打造成和谐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
1、要强化司法所设施配置。着眼于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长远目标,努力争取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在司法所办公用房、硬件配置、交通工具、现代化办公设施等方面加大投入。在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等方面积极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做精强做强司法所。
2、强化司法所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目标和措施,落实管理责任,建立综合运转协调的工作机制。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使司法所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走上有章可循、规范运作的轨道。
3、强化司法所业务建设。认真贯彻司法行政队伍教育培训的有关规定,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不断加强基层司法所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业务知识教育,切实增强民本意识、服务意识。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创新工作路子,把基层调解、法制宣传、志愿者队伍等各种资源、各项工作整合起来,发挥整体优势,使基层司法所工作更具活力。
2009年3月6日
第二篇:关于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关于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2009-04-23
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政法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解民间纠纷、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行政工作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强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是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客观需要,是司法行政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的迫切需要,是司法行政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司法行政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事关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事关司法行政事业的长远发展。司法所是开展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组织形式,发挥着普及法律知识,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作用。当前,我局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通过学习和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努力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司法所的职能优势
司法部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司法通[2004]27号)中规定司法所承担以下九项司法行政职能:
1、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决策提供法律咨询,协助基层政府管理社会事务;
2、处理社会矛盾纠纷,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
3、组织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4、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5、组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过度性安置和帮教工作;
6、组织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8、社区矫正的日常管理工作;
9、负责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街道办事处)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从工作职能看,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具有不可替代的职能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基础优势。
司法所作为区司法局在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派出机构,是承担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向镇(街道)延伸的组织基础。在司法局的领导下,司法所利用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熟悉民情的基础优势,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组织网络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法制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服务、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五支队伍及每支队伍的工作网络。依托这个体系,司法所拥有大量的信息,了解社区民意,掌握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并通过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社会帮教组织、人民调解员、宣传员的作用,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二)服务优势。
司法所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具有法律服务的优势。区司法局依托基层司法所建立了镇级法律服务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等基层法律服务网络。司法所通过这些法律服务机构针对广大群众的需求,主动介入,拓宽领域,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群众的热点问题和群体性矛盾。充分发挥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公证等社区、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全稳定。
(三)宣传优势。
维护社会稳定,关键在于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加强和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基层司法所承担着法制宣传教育的职能,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具有独特的工作优势。基层司法所通过健全普法宣传和法律咨询网络和机制;开展争创“民主法治示范村”;组织“法律六进”活动,深入广泛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防范意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遵纪守法,达到预防和减少犯罪的目的。
(四)参谋助手优势。
司法所作为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重要组成部门,可以通过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当好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为基层党委、政府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做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一是协助基层党委政府制定完善本辖区依法治理发展规划和举措,促其依法决策、依法建制、依法执政,建立健全执法监督机制;二是健全完善对民间纠纷和基层矛盾的防治体系和机制,协助基层党委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着力解决群体性纠纷和群众关注的涉法热点问题。
二、司法所发挥职能优势的不利因素
虽然司法所的工作在筑牢第一道防线中具有较强的职能优势,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与中央提出的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工作机制、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等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主要表现在:基层基础工作不够扎实;法律服务领域没有充分拓宽;法律服务质量达不到群众满意的程度;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机制不健全,人民调解工作的公信力不高;对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的安置、管理、教育措施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工作内容法律保障不足。
在维护社会稳定,筑牢第一道防线工作中,司法行政工作不象公安、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具有很强的法律约束力和强制力。实践中,司法所具有职能优势的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不是以法律的形式,而是以部门规章制度的形式出现,其工作内容法律保障不足。除人民调解组织依法调解制作的民事案件调解协议具有法律约束力外,司法助理员的权利和义务、法制宣传的经费保障和宣传员的网络化建设、安置帮教对象的安置就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等内容都缺乏单一法律形式予以保障,工作举措难以深入开展,工作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二)司法助理员配备不合理。
在建立基层社会稳定的防控体系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但是司法助理员队伍配备不合理,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求。表现在:一是司法助理员数量与其承担的工作职能不适应。近年来,司法所的工作职能不断增加,矛盾纠纷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作难度更大,群众的法律需求更强烈,目前每个所虽然配备2-3名司法助理员,但是要认真开展每一项工作,充分发挥其工作职能,现有的人员配备还是不够的。二是司法助理员的知识结构不合理。现有的司法助理员中,大多数是乡镇机构改革时并入司法所的,学历较低,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但是法律专业知识不够,解决复杂疑难矛盾纠纷的能力不足。近两年来录用的司法助理员,虽然学历较高,具有法律专业背景,但是缺少农村工作经验。因此,总体上讲,目前司法助理员的知识结构还有不合理的一面。三是专业人才匮乏。司法所承担的社区矫正、人民调解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配备具有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知识的专业人才,而目前司法所缺少这样的专业人才。
(三)司法所的工作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管理。依照目前司法所的人员配备和管理体制,司法所要完成九项职能,必须要有一套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由于司法所立户列编时间较短,九项职能在工作内容、程序、职责、效果等方面还没有逐一规范,有的还没有形成制度,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司法所容易陷入事务性、临时性工作,对现有的九项职能缺乏有效整合,工作合力不够,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司法所工作的物质保障不足。
目前,司法所由地方政府配置办公用房,有的司法所用车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随着司法体制的改革发展,司法所的工作职能增加了(增加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工作要求提高了(中央要求加强“两所一庭”建设),工作人员也会相应的增加。而目前司法所的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如接待室、调解室、狱警谈话室等办公用房不足;社区矫正和“两劳”人员安置帮教工作经费保障不足等。
三、发挥司法所职能优势的几点思考
发挥司法所的优势,筑牢第一道防线,关键在于加强司法所的建设,提高司法所的工作质量。根据中央政法委关于加强“两所一庭”建设的精神和司法部《关于创建规范化司法所工作的意见》,结合我区司法所工作实际状况,就加强司法所的建设,发挥司法所的职能优势,提出以下措施:
(一)加强队伍建设,以有为促有位。
司法所的工作与广大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必须树立“以有为促有位”的工作理念,以扎实有效的工作业绩赢得基层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支持。为此,我局将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抓思想政治工作。司法局党组将司法所的思想政治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落实一岗双责。局纪检监察部门对司法所的党风廉政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加强检查、指导、考核。局政工部门与镇、街道党委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定期召开工作联系会,了解掌握司法所及司法助理员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和纪律作风情况,并作为对司法所年终考核的依据。通过以上措施,努力建立一支立场坚定、清正廉洁、纪律严明、作风顽强的司法助理员队伍,为履行好司法所各项职能奠定组织基础。
二是抓司法助理员的自身建设。司法所除参加镇、街道政府和司法局组织的各项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局政工部门负责检查学习情况外,我局今年把司法助理员特别是司法所长的业务素质培训作为局党组的一项重要工作,每月培训一次,邀请市司法局、区委办局领导以及外请一些专家进行授课。建立业务素质培训长效机制,长期不懈的坚持下去,努力提高司法所服务大局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同时,通过司法助理员大比武、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提高司法助理员“调解、写作、讲话、服务、协调”五个方面的技能。通过上述措施,提高司法助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增强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能力,以有位促有位。
(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司法所的部分工作内容没有进入立法程序之前,要强化司法所的职能,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宣传力度,增加工作知名度。
一是以电台、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为载体,宣传司法所通过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保护群众合法利益方面的典型事迹。
二是以政务公开、宣传栏、“法律六进”活动多角度、全方位地宣传司法所的职能和作用,让广大群众了解司法所的机构设置、工作职能、工作性质。从而使司法所的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司法所的工作。
(三)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司法助理员的整体素质。我局现有的司法助理员队伍在年龄结构、知识层次、人员数量等方面与当前的工作需要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一是严把入口。严格按照用人标准、考录程序和任免权限优先选用。同时在选配司法助理员时,除应注重文化层次外,还要注重专业特长。当前迫切需要引进具有心理学知识,懂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的人才。既可以加强我区的社区矫正工作,也可以对司法助理员进行培训,力争每个司法所具备一名兼职心理咨询员,达到持证上岗,以适应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配齐配强司法助理员。按照“一镇(街道)一所”的要求,我区新成立的三个街道办事处尚未建立司法所,我们要抓紧落实。同时,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配置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使司法所的工作更加适应当地党委政府的需要。建立司法所长之间、司法助理员之间以及司法所长、司法助理员与机关科室人员之间的合理流动,进一步配齐配强司法助理员。
三是畅通出口。严格考核,实行优胜劣汰。对那些年龄偏大或不适应基层工作要求的人调整出基层司法所,以补充新鲜血液,做到老、中、青合理配置。
(四)强化管理,提升司法所的工作水平。
关于基层司法所的管理体制,司法部提出:已经解决机构编制的地方,要努力把司法所建成县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实行县、市、区司法局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双重管理,以司法局为主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局司法所的管理体制符合司法部的要求,关键是要强化管理。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双重领导管理关系。
司法所作为司法局的派出机构,要自觉接受和服从区司法局的领导,完成区司法局部署的各项工作。司法局对司法所的管理有主导权,负责司法所人员的配置、培训、经费管理、业务指导,并定期对司法所分析工作形势,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同时,司法所也要接受和服从镇、街道的领导和管理,负责本辖区的司法行政工作,紧紧围绕基层政府的中心工作,发挥参谋助手的作用。镇、街道政府应把司法所的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关心和支持司法所的建设,负责对司法所的日常管理工作、对司法助理员的履责情况、工作态度、工作纪律等方面进行管理。
二是要注重宏观管理,建立两级考核制度。司法所肩负着九项职能,各个职能都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因此,司法局与镇、街道政府在司法所的管理方式上要注重宏观管理,建立两级考核制度,加强考核。首先应注重宏观管理。司法局与镇、街道政府要加强沟通,共同研究司法所的工作计划,司法所全年的工作计划和阶段性任务制定后,应给予司法所相对独立的工作空间,尽量减少临时性工作。保证司法所有时间和精力围绕这些中心工作和阶段性任务,认真开展法制宣传、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法律服务工作,在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上取得更大的成绩。其次是建立两级考核。司法局负责对司法所的业务工作进行考核;镇、街道政府负责对司法所的日常工作情况和司法助理员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司法局对司法所和司法助理员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三是要建立规范化、科学化管理体系。
首先是做到专职专责。在职位设定上,根据司法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及发展需要设定:所长、副所长职位、指导人民调解工作职位、负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职位、负责社区矫正职位、负责安置帮教职位、负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职位。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司法所的任务将更加艰巨。为此,我们建议按照区域人口数量、城镇建设规模配备司法助理员。辖区人口在4万人以上及规划为小城镇建设镇,司法助理员按8人配置;辖区人口在2万以上4万以下,司法助理员按6人配置。
其次是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梳理司法所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要求。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将司法所九项职能从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工作要求、工作目标等方面进行规范,既可以提高司法所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还可以弥补司法助理员人员不足这个缺陷。
(五)加强硬件建设,完善司法所的保障机制。加强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是做好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要保障。司法所基础设施建设如何,也关系到基层司法所各项职能能否得以充分发挥。对于司法所的基础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应当在市司法局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对全区司法所的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经费保障等都提出具体规划,力求建设规范化司法所。其次,要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及机关有关部门在政策、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创造较好的工作条件。
加强司法所建设,是司法行政强基固本的关键性工作,是发挥司法所优势,筑牢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保障。当前司法所建设进入了一个重要发展机遇期,我局要在区委、区政府和北京市司法局的领导和关心下,在镇、街道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推进规范化司法所的建设,为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司法所职能
发挥司法所职能浅谈
我是2011年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司法局工作的,10月份被分在了富滩司法所,在富滩司法所这一年中,我以一个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的身份进入到我不太熟悉的公务员队伍中,在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从一个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学生转变成为一个能够担当一面的司法助理员,现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如何发挥司法所在乡镇工作中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工作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吴爱英部长在岳阳调研人民调解工作时强调,切实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努力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矛盾纠纷具有独特优势,对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具有很大作用。
首先要夯实人民调解队伍建设,同时发挥自身所长,针对性的提高调解能力。健全镇村二级人民调解网络,村调委会由村主任、治保主任、妇代会主任兼职调解员。如富滩镇司法所建立健全了包含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16个调委会,人员进行调整充实。经调整后,1个镇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6人,1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成员51人。调委会成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民调解的质量,故每年按期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法律知识、调解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如今年就婚姻方面的法律进行了专题培训,通过培训进一步增强了人民调解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他们法律政策水平和调解工作技能,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健康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其次要努力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纠纷,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不断提高调解质量和调解成功率。在日常的生活中,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矛盾纠纷,这些矛盾和问题能否得到及时地解决,直接影响着当地社会和谐稳定和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今年截止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11件,其中家庭纠纷1件,邻里纠纷7件,宅基地纠纷1件,其他纠纷2件。调处率100%,调处成功10件,调处成功率90%。如今年2月07日,富滩镇施家边村和作埠村有两个村民小组的村民因做房子的地基线问题发生了肢体冲突。在接到派出所民警通知后,立即结伴赶往现场了解当时的情况,避免了更大的冲突发生。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在充分掌握事情原委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分析,开展调解工作,经多次调处,最终使纠纷双方握手言和,达成调解协议,圆满地化解了矛盾纠纷,保障了村民之间和睦相处的良好氛围。
要整合内部资源,发挥综合优势,实行联动联调,专兼职结合,保证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派出所、综治办作为乡镇街道处理人民矛盾的工作机构,每个村(居)委会也设有调解委员会,在平常的工作中时常与之保持信息的流畅,相互协作,如群众出现矛盾纠纷,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解,这样才能事半功倍,有效的处理好各种纠纷。
二、重视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的现实意义 组织开展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既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发挥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的归正、防范、预后功能,对刑释解教和矫正人员开展教育、帮助和妥善安置,能够有效地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帮教工作的的目标就是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帮教对象回归社会后增强自身的信心勇气和能力,在就业学习社会救济等不受歧视,实现就业有门路,生活有着落。
首先按照建立适应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的要求,按照“一比二十“的严格要求,把镇政府机关驻村干部、村小组组长和村委会干部大纳入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切实做好安置帮教和社区服刑人员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按照“一人一卷、定期帮扶、重点教育、追踪管理”的工作要求,当他们到司法所报到时,对他们就行法律宣传,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同时为每个人员建立档案,通过问话全面了解矫正对象的个人和家庭基本信息并记录在档,定期对他们就行回访,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通过工作者和志愿者的情感教育,减少回归人员的心理压力,增强他们回报社会的创业动力,坚定他们回归社会的信心。
其次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防止脱管失控现象发生。对刚回来的社区矫正人员,向其当面宣读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让他们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进行思想政治、公德等教育,组织义务劳动等手段,帮助服刑人员重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矫正其恶习。严格按照“严管、宽管”政策要求,严格实施请销假、报告、汇报、奖惩制度,要求他们每月进行思想汇报一次,并定期向司法所汇报自己近期实际情况,同时按照考核鉴定表对矫正人员的表现情况进行月度和季度打分,对于表现好的进行表扬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进行批评,通过这种奖惩措施增加他们的自我改造意识。
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建立和完善监管改造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由司法所组织村委会干部将其接回,与公安派出所分工负责,分类建立帮教制度,落实管控帮教措施,以免刑释解教人员直接流入社会,成为社会管理盲区。对刑事解教人员进行归档管理,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在档,并每月按时发放生活补助金。同时按期对帮教对象进行回访,了解其思想动态和生活状态,让其感受政府对他的温暖和关爱。
三、创新方法,加强普法和法宣工作的力度 普法和法宣工作是司法所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协调镇政府各职能部门,做好经常性和阶段性普法和法宣工作是我们的责任。意识对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这样才能使群众权益受到损害时保持清醒的头脑,通过合法的途径解决纠纷,以防止违反法律的事情发生。
一是与镇政府相互协作,结合“3.15”、“12.4”等重要时间节点在人群密集的街道广泛开展社会治安、婚姻家庭、义务教育、土地管理等与群众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教育,提高了群众的法律素质,使其知法、守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在村干部换届选举开始前,通过黑板报、宣传橱窗、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以《村民委员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为重点内容,广泛宣传村“两委”换届选举有关法律、政策等规定,让群众了解自己的权利,增强了选民的法律意识。
二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平台和时机,营造浓厚氛围。每年在法治宣传日都会发放600余份宣传单,让群众熟悉并了解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适时举办法制讲座,普法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高普法宣传效果。根据街道和村委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公示栏,把法律宣传知识等法制宣传内容加入其中,同时把法律咨询热线电话和法律援助的联系方式发到各村委,加大法制宣传教育的日常渗透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宣传的时机,当群众出现纠纷进入调解的过程中,适时进行入户宣传,让群众有意识的能够防患于未来。
四、发挥法律援助基石作用,让困难群众能够获得尊严 法律援助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要深化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集中精力解民忧、惠民生,发挥法律援助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职能作用。
一要推进政务公开,将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受援人权利义务、办案流程、服务措施、监督电话等事项在司法所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实事求是,最大范围的使需要帮助的人能够沐浴在法律援助的阳光下。
二通过发放年画,法律援助宣传单加大法律援助相关制度的宣传力度,扩大法律援助相关知识的知晓度,让更多人都了解法律援助的具体范围、条件和程序。同时在各村委会办公大楼设立了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点,有效的利用村干部的力量参与到法律援助工作中,通过他们对群众的宣传,让群众能第一时间想到并申请到法律援助,为广大农民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服务。
三为提高诉讼代理和非诉讼法律事务的办案质量,保证法律公正,增强群众对法律公正的公信度。司法所会为申请法律援助的群众联系好专业的律师,为困难群众解决了无力承担高额律师费的困难。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目的就是为了避免群众诉讼难,难诉讼的问题,也是为了适应困难群众实际需要,方便当事人获得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
五、妥善处理司法工作与镇政府中心工作的关系 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同时也是乡镇(街道)管理本辖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司法行政工作为中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针对镇政府领导安排的工作,要及时按质完成.如今年富滩镇举行的村委换届工作,在镇领导的安排下,直接参与了整个过程,从选民登记、选民投票、选票统计和成员公示,得到了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基层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群众的基层单位,是直接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服务平台,在推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维护公平正义、化解矛盾纠纷、实现社会和谐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在区司法局和乡镇的关心和支持下,不断创新和拓展司法行政工作领域,努力发挥司法行政各项职能和第一道防线作用,充分发挥司法所、法律服务站、调解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和优势,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第四篇:司法所职能
司法所职能
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主要由基层司法所来完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称司法助理员。司法所是区县司法局职能系统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所履行的各项职能是区县司法局职能在乡镇(街道)的延伸,是承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管理司法行政工作的职能部门,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构成我国乡镇(街道)一级政法体系,共同担负着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司法所的主要职能和业务范围包括:
1、协助基层政府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2、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参与重大疑难民间纠纷调解工作;
3、指导管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4、代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处理民间纠纷;
5、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的过渡性安置和帮助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开展社区矫正工作;
9、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其他有关工作。
第五篇:司法所主要职能
社区司法所主要职能
1、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2、协助社区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
3、协助社区办处理社会矛盾纠纷,代表社区办处理民间纠纷。
4、指导治理人民调解工作,指导调解中心工作,参与调解重大疑难复杂民间纠纷。
5、指导治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开展“12348”法律服务工作。
6、组织开展对刑满释放和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社区矫正工作
7、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8、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和社区办党工委、社区办交办的其它工作。
社区司法所长的工作职责
1、指导治理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
2、抓好调解中心日常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民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参与调解疑难纠纷,接受、处理有关人民调解工作的来信、来访。
3、调查研究本辖区内发生纠纷的原因、特点和规律,提出预防纠纷的办法,代表社区办处理民间纠纷。
4、组织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制教育工作.
5、及时了解并向上级报告群众对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要求。
6、协助社区办开展依法治理工作和行政执法检查、监督工作,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7、指导治理基层法律服务工作。
8、组织开展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治理、教育和社区矫正工作。社区司法行政干警行为规范
1、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扎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努力学习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不断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3、热爱司法行政工作,献身司法行政事业,胸怀全局,奋发进取,团结同志,爱岗敬业;
4、忠于职守,依法行政,严格按照规定的职责权限和工作程序履行职责;
5、解放思想,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6、工作认真负责,办事雷厉风行,讲求工作方法,提高办事效率;
7、遵守保密法规和保密制度,严守国家机密和工作秘密;
8、注重仪表仪容,执行公务举止端庄,仪表整洁,语言文明;
9、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和党规党纪,认真执行规章制度,自觉克服和抵制各种不良行为和习惯;
10、清正廉洁,秉公办事,不拘私情,不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社区司法所工作制度
1、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实事求是,公正廉明,作风正派,办事公道,热爱本职工作。
2、紧紧围绕社区办党工委、社区办中心工作,服从领导,服从指挥,处事有方,敢打硬仗。
3、按照市司法局下达的工作任务,制订责任目标,做好本职工作,争创一流业绩。
4、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尽快解决。
5、提高工作效率,坚守工作岗位,工作时间不准下棋、打扑克。
6、建立请示报告制度,凡是重大问题,要事前请示,事后报告。工作中碰到可能激化的矛盾纠纷,要及时向有关领导请示报告,并采取必要措施,严防矛盾激化和“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社区司法所学习制度
1、每周五下午为政治业务学习时间。
2、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传达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会议精神。
3、坚持集体学习与自我学习相结合,做好学习笔记,巩固学习效果。
4、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用结合。社区司法所工作纪律
1、不得限制当事人的诉讼权利。
2、不得对当事人施行或变相施行处罚。
3、不得请吃受礼,徇私舞弊。
4、不得私立章法和利用职权打击报复。
5、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社区司法所档案管理制度
1、司法所每年一月底前,要按照档案治理要求完成上的文件资料,专业文书的归档立卷工作。
2、司法所要配齐档案设备,认真治理各类档案,做到存放有序、检索齐全、使用方便。
3、档案治理要规范。外人借阅、抄录档案有关资料,必须经所长同意,并进行登记,不准随意在档案资料上涂改、勾划。
4、档案要有专人负责管理。平时做好文字材料的收集、整理、鉴定、装订、保管等工作。
5、要做好档案的防火、防盗、防蛀、防潮工作,确保档案资料的完好无损。人民调解工作制度
一、调解工作的原则
1、平等自愿原则。
2、合法合理原则。
3、尊重当事人诉讼权利原则。
二、调解工作的纪律调解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做到:不得徇私舞弊;不得对当事人压制、打击报复;不得侮辱、处罚当事人;不得泄露当事人的隐私;不得吃请受礼。
三、调解工作职业道德要求调解人员履行职务,应当坚持原则,爱岗敬业,热情服务,诚实信用,举止文明,廉洁自律,注重学习,不断提高法律、道德素质和调解技能。
四、调解的程序
1、纠纷的受理。
2、调解前的准备。
3、实施调解。
4、促成当事人和解并达成调解协议。
5、调解结束。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制度
一、安置帮教工作业务范围
1、对服刑在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
2、释解人员的预放衔接工作。
3、引导、扶助释解人员就业或解决生活出路问题。
4、对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进行教育,落实预防措施。
二、安置帮教工作原则
1、坚持政府为主导,社会为主体,实行综合治理的原则。
2、突出重点原则。重点对象一是没有生活出路的释解人员,二是有重新犯罪倾向的人员,三是未成年释解人员。
3、市场化安置就业的原则。
4、相互协调,密切配合的原则。
三、安置帮教工作制度
1、责任制。
2、例会制度。
3、登记建档制度。
4、衔接制度。
5、重点人管理制度。
6、协调配合制度。
7、培训学习制度。
8、考核检查制度。
9、信息通报制度。
10、统计制度。
11、撤帮制度。
四、安置帮教工作方针
1、向前延伸:帮教组织、社会单位和亲属等走进看出所、监狱、劳教所,与管教干警共同做好服刑在教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
2、向外延伸:服刑在教人员释解时做好衔接工作,将其按时接回,由有关部门予以帮教和安置。
3、向后延伸:释解人员回归社会后的5年或3年内,有计划有目的的对他们进行继续教育。
五、安置帮教工作纪律
1、不得泄漏释解人员个人隐私。
2、不得歧视释解人员。
3、不得吃请受礼。
4、不得侮辱释解人员的人格。
5、不得处罚释解人员。
6、不得凭个人意志和个人感情办事。
六、社区矫正工作原则
1、开拓创新原则。
2、依法规范原则。
3、密切协作原则。
4、公开监督原则。
七、社区矫正适用范围
1、被判处管制的;
2、被宣告缓刑的;
3、被裁定假释的;
4、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服刑的;
5、被暂予监外外执行的。
八、社区矫正主要任务
1、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和管理。
2、安排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活动。
3、组织矫正对象参加社会公益劳动。
4、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矫正。法制宣传和依法治理工作制度
1、普及宪法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教育广大公民依法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增强公民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公益和自身合法权益的的自觉性。
2、增强国家机关特别是领导人员的法律意识,不断提高执法水平,保证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实施,保障依法治理工作顺利进行。
3、增强社区居委员会成员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促进基层依法治理。
4、推动各行各业经营、管理人员学习,掌握有关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依法管理。
5、加强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具有法制观念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