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经济生活综合探究教学实录
人教版《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教学实录
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堂兄的十年蜕变
(上课开始,老师用课件展示一组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村民楼房图片以及村民靠种植苗木而致富的苗木基地图片)老师:“同学们,你们看完这组图片有什么感想?” 学生:“感觉这里农民生活很富裕,村里环境绿化很好”。老师:“对!这就是老师所在的村庄的一些实景图,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的村民们在党和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在他们自身的努力创业下,大家致富了,但是说起村民的致富,我们必须要提一个人,那就是我的堂兄——李先进。李先进是谁呢?请大家看屏幕”(老师展示课件幻灯片)
用钱篇
李先进,常山县2010年“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中国森禾有限公司浙江省区的销售代理。近三年他先后出资500多万资金给村里修公路,免费给村里相对贫穷的村民提供苗木和种子,帮助村民寻找苗木的出路,并经常给他们提供技术指导。
老师:“当时李先进被推为候选人时,他的先进事迹在常山有关网站上公布后,网上开展了一场对他事迹的大讨论,下面是一些网友发表的观点:”(老师展示幻灯片)
网友天涯海角:我觉得这个人太傻,自己挣的钱干嘛给别人花?
网友笑傲江湖:如果我像他那么有钱,我买两辆宝马,一辆在前面开道,一辆在后面护驾,我在中间骑自行车。嘿嘿
网友小仙女:作秀!总结完毕。老师:“同学们,你如何评价这些网友的观点?”(学生展开讨论)学生A:“我不同意网友天涯海角的观点,我觉得我们在使用金钱时要用之有益,要用在对国家,对他人,对社会有益的地方。而不是只考虑自己,这是狭隘的。”
学生B:“我觉得笑傲江湖的观点不正确,我们在花钱时要节约着花,不能浪费,要树立适度、理性的消费观。”
老师:“你们讲的很好,我们在使用金钱时要用之有益,也要用之有度,花钱要有所节制,要分清轻重缓急,该省的要节省,因为无论从我们当前的国情还是从自身应树立的消费观上,我们都不能奢侈浪费。”
学生C:“我觉得网友小仙女的观点不妥,这样利国利民的花钱,即使是作秀,我们也欢迎!”
老师:“你讲的对!两次被评为“中国首善”---陈光标,大家听说过吗?(学生很有同感)
学生D:“陈光标就是高调做慈善,我记得他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就要高调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来做,你来和我争‘中国首善’这个称号。”
老师:“是的,他在使用金钱方面就做到了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老师:“同学们,如果你是网友,针对李先进的事迹,你会如何跟帖呢?”
学生回答总的归结到我们使用金钱要有益,有度,钱要用在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的地方,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老师:“目前正在评选的全国道德模范,他们之所以被评为道德模范,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懂得奉献,在金钱观上是正确的。”
老师:“在记者采访李先进时,面对镜头,李先进感慨万千,他说帮助村民致富,一方面是为了感恩,另一方面是弥补自己内心对村民的愧疚,那么,他为什么要弥补内心的愧疚呢?”(老师展示幻灯片)
看钱篇
1995年,李先进大学毕业后加入南下广东闯荡的大潮,初到广东,他就被广东富裕阶层的生活方式所吸引,他们开名车、住高档别墅、出入各高层次的娱乐场所,李先进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样的大城市立足。经过他的努力打拼,用了短短5年时间,他从一名外企的设计员成为一位拥有自己品牌的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的老板。他过上了有钱的生活,也买了高档车,住了花园洋房,身边也不缺漂亮的女友,逢年过节回老家时,他会开玩笑地说我那点年薪还不够他一个月的开销,还经常说给我“洗脑”,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当今世界,金钱太重要了,有钱就有了一切”
同学们,你认同他的观点吗?请讲讲你的理由。老师:“现在请大家分小组讨论,每个组选个代表回答老师的问题。” 学生E:“我们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现实生活中钱不能买到真正的友情、爱情、幸福。” 老师:“看来钱不是无所不能的。” 学生F:“钱很重要,国家建设需要资金,学校发展也需要钱,我们个人只有拥有更多的钱,才能有充足的物质财富,但是钱并不是万能的。”
老师:“你讲的太好了!同学们,国家如果有钱就可以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改善民生,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今天是9月29日,今晚21时16分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为我们建太空实验室做准备的,其实这就是科技实力的象征,那么是不是任何国家想建太空实验室就能建的呢?”
学生G:“不是的,这是要经济实力的,因为这要花大量的钱,而且据我所知,目前拥有太空实验室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
老师:“你的知识面很广,谢谢你告诉我们这些。其实在我们中国古代的传统道德里并不仇视金钱”(老师展示幻灯片)
论语》子贡曰:‘有美玉于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茶花女》钱是最好的仆人 老师:“这充分说明钱对国家,对个人是很重要,那么谁能告诉我钱为什么这么重要呢?” 学生H:“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定意义上说,我们拥有多少货币,就掌握了多少财富。”
老师:“回答的好,我感到很欣慰,我们同学尽管还没学到哲学,但是已经会用哲学思维来思考问题了,我们看待金钱应该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金钱对于我们现实生活很重要,某种层度是财富的象征,但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它只是一般等价物,也只是商品,它神奇但不能把它神化。”
老师:“对于堂兄李先进看待金钱的观点,我从内心感到一丝不安,也劝过他,但由于那时他年少气盛,根本听不进别人的善意劝告,仍然一意孤行。”(老师展示幻灯片)
赚钱篇
2005年,因他企业扩大规模急需资金,但又受国家收紧对中小企业贷款政策的限制,他想到了用高利贷的形式从村民那儿集资。后来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产品积压,资金链断裂,公司面临倒闭,他变卖所有家产都不足以还清债务,并因非法集资而被判刑两年。一时,房没了,车卖了,女朋友也跑了。村民们既没有得到高额利息,又赔了本钱。老师:“如果村民想要讨回自己的受损利益,能否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利益?”(大家按小组讨论)学生D:“不能,因为放高利贷是一种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老师:“是的,这也给法律知识欠缺的村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律课,后悔的村民才认识到,要通过合法的途径赚钱的重要性,要靠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来赚钱。” 老师:“李先进落得这么个境地,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I:“进一步说明了我们在获取金钱时要符合法律法规,社会道德规范的重要性。” 老师:“即要取之有道。”(老师展示幻灯片)
在监狱服刑期间,堂兄万念俱灰。当初一起参与集资的村民并没有谴责他,更多的是自发前去探望并鼓励他。村民这一朴实的举动使他深刻体会到人间的真情和大爱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这也促使他下定决心好好改造,出狱以后回报社会。
老师:“堂兄现在对金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老师展示幻灯片)
悟钱篇
2010年12月,因为他带动村民致富,回报社会的善举,他被评为“为家乡作出杰出贡献奖”。在获奖那天晚上,他在微博中写道“以前我是金钱奴隶,那时候的快乐是虚华的。现在我从内心感到很踏实很快乐,因为我体会到了我人生真正价值所在”。
(课堂总结)老师:“同学们,通过李先进的十年蜕变,在金钱观上,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如何用正确的金钱观来指导你的生活?”
学生回答,老师总结完毕下课。
执教者:常山一中
李小兰
2011.9.29
第二篇:思想政治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综合探究:正确对待金钱
教学设计
来源: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网 修改:番禺象贤中学黄映坚
[探究依据] 本单元综合探究活动是落实课程标准“1.1理解金钱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教材以正确认识货币和正确对待货币为主旨,从“金钱是什么?金钱能做什么?金钱应该如何获得?金钱该怎样使用?”等方面提出问题,引领学生进行探究,使学生明确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获取金钱的正当手段、学会合理支配金钱等道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学生对待金钱是既熟悉又陌生,学生的金钱观又有多样性。[探究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和深化对货币本质和货币基本职能的认识;理解根据价格变动和收入增减合理安排经济生活的道理。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剖析各种观点的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分析、比较和感悟的基础上,认同正确的金钱观;在共同学习的活动中,体会合作探究的愉悦,学会分享与合作。[探究策略] 根据探究目标,如选择“辩论式” 教学策略。[探究准备]
1、在学习了神奇的货币一课以后就可以告知辩题,如正方:金钱是万能的与反方金钱不是万能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拾金不昧应当索要回报与拾金不昧不该索要回报;中学生需要学会理财与中学生不需要学会理财等。
2、学生自报辩题,教师根据自报情况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布置收集与辩题有关的资料,如古今中外的人对金钱的看法;有关金钱的故事或案例;了解中西方中学生理财情况;走访当地拾金不昧的先进人物等。
3、小组同学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加工整理。辨别信息的真伪,提取辩题的有效信息,有条理、有逻辑的整理信息并加以判断,最后得出结论,形成自己的观点。
4、小组同学进行辩手分工,根据自己承担的辩论任务撰写主要辩词。[探究实施]
1、教师宣布辩论的有关规定、程序和要求。
2、辩题双方按正规的辩论赛规则和程序开展辩论。
3、教师要随时纠正和规范学生的行为 [探究评价] 探究评价以教师为主,学生也可以参与。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教师客观公正、充满期待的评价能够激励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第三篇:人教一下《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22《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实录
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由于叙述的故事内容远离当代儿童的生活时代,更因为长期以来我们对这类课文偏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性,此类课文一直难以得到老师和学生的钟爱。随着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以该类课文的讨论也日趋激烈。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点:其一,当代教材需不需要编入“王二小”类的课文?其二,如果需要,此类课文如何教学?笔者认为,前一问题应该是无可争议的。语文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个首要的前提就是它的教材必须包含最为广泛的社会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研究的是第二个问题。本文仅以《吃水不忘挖井人》为例进行浅显的探讨。
一、教学实录
(一)揭示课题,朗读课题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哪一课?
生(不由自主地开始朗读课题)
师(惊奇地):这个课题中有三个生字,我还没有教,你们就会读?
生(自豪地):会!
师:谁来读一读?(连续请数名学生朗读,再齐读,要求读正确、响亮,目的在于认识生字“忘”“挖”和“井”)
师:谁愿意一个人来读(指导读出一定的语感)?
生(纷纷举手,请一生读):“吃水不忘挖井人”。
师(模仿学生的语气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今天你不会忘记,明天你就会忘记了。谁再来读?
师(高兴地):非常棒!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谁愿意再来读?
师:哇!你一百年都不会忘记了!(学生哈哈大笑)我们一起来读!(学生朗读)师:吃水的时候,不能忘记谁?
生:挖井人!
师:谁敢再来读一读题目,把你的这个意思告诉大家?
生(朗读,把“挖井人”三个字读得重些)
(二)整体感知,自读自悟
师:刚才大家把课文的题目读得非常非常棒!现在我们要朗读课文,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
生(声音响亮、充满信心地):有!
师:那好,给大家八分钟的时间,把课文读正确。你想怎样读就怎样读。读完后,我们来比一比。
(指导学生选择适宜形式进行朗读:识字能力较强者独立朗读;阅读能力一般者以多人合作的形式读,旨在相互纠正;教师组织少数识字能力最弱者重点辅导朗读)
师:刚才我听了好几位小朋友的朗读,发现他们朗读的时候,声音都非常响亮,而且一发现读错了都自己会马上改正!老师非常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你们愿不愿意做这样的小朋友呢?
生(齐声):愿意!
师:好!现在我们来一场朗读挑战赛。请你找一个平时朗读比你稍微好的同学。你向他挑战朗读!(学生分组)由挑战的人选一段他自己读得最好的,两人比一比,看谁读得更好。生(自由分组竞赛性朗读,之后,请几组展示给大家看)
师(请出一组:张少飞──徐涛)问:张少飞(挑战者),你有信心吗?
张(点点头):有!
师:我们为你加油!(两生对抗性朗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两人的表现不相上下,学生纷纷鼓掌。)
师:你看,同学们都在为你们鼓掌叫好!(转身问张少飞)你觉得自己为什么这次能够读得这么好?
张(自豪地):我都读了六遍了。
师:哦,读的多就读得好了!(转身向徐涛:被挑战者)你看,张少飞快要超过你了,你怎么办?
徐(很有信心地):以后我会多读几遍,一定不让他超过!
(三)重点朗读,读出感受
师:看你们读得这么有味道,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可以吗?
生:可以!
师:谢谢!那你们就是评委哦,敢不敢给老师提意见?
生(有的犹豫、有的开始笑了):敢!
师:那好,我选择比较容易读的第二段(老师朗读,故意读错两个生字,语气读得平淡)生(争行恐后地):老师!我来!我来!
生:你把“井”读成了“”了!
生:你把“战士”读成了“”!
师:咳,我有那么多的错误?粗心!真太粗心了!这里的生字实在太多了,不认识的字多了,就容易读错。课文中,你们觉得哪些字比较难认,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好不好?生(请学生当小老师:圈圈、认认、说说自己觉得难认的字,给同学们领读)生:老师,你还有地方读得不好。你读得没有感情。
师:说说容易!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强调出了“村子里没有井”“要到很远的地方”等几个词,学生鼓掌。)师:果然厉害!真是高手!谁知道他为什么这样读呀?
生:因为村子里没有井,农民没水吃,他们会很伤心的。你(指老师)倒读得这么高兴,当然还是他(指学生)好!
师:有道理!
生:他们去挑水要走很多的路,我们要读得慢一些。你(指老师)读得那么快,一下子就到了,还是唐雨琪(指朗读者)慢慢地读好!
生(齐读。)
师:老师刚才读得不够好。但我还想再来朗读课文,可以?
生:可以。
师:现在,我要“读”课文中的一段话,你们不用耳朵听,而要用眼睛看(学生面露惊奇的神色),用脑子想。读完了,我要请你猜一猜老师可能在读哪一段,好不好?生(兴致盎然地):好!(老师表演性默读,学生观看、猜测)
生:你在读第三段!
师:为什么?
生:因为你用手竖起了一块东西。
师:你说是竖什么?
生:石碑!
师:你真聪明!
生:你读的是第三段!因为你好像在抬头看什么东西,那是石碑上的字:吃水不忘挖井
人,时刻想念毛主席。
生:因为课文上第一段说“毛主席在那里住过”,你没有“住”的动作;第二段说,他们去挑水,你也没“挑水”的动作。所以你在读第三段!
师:说得太棒了!我们为你鼓掌!
(四)分发材料,补充阅读
师:那么,石碑立好以后(课件展示一张图片:一块石碑上刻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等字),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他们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呢?老师这里有几篇关于沙洲坝这口井的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
生(迫不及待地):想!
师(分发四类资料,学生选择性阅读)看过石碑的人会说写什么呢?
生:他们可能会说,毛主席真是个好人!
生:村里的人会说,我们有水喝,还要谢谢毛主席和八路军呢!
生:这里说(指指手中的资料)这口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师:你说得真好!
生:他们会说,假如沙洲坝的河流多一点,我们就不用吃井水了。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手指资料):这里说,沙洲坝不太有河,所以人们吃水要挖井。
师:哇!你看懂了课文外的知识,真厉害!对,沙洲坝河少,人们吃水要挖井。
(五)回顾课题,感恩他情
师:本课的学习就要结束了。在下课之前,我们再来读一读碑文上的文字,好不好?师:吃水的时候,我们要不忘“挖井人”。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比如,我们穿衣服的时候,“穿衣不忘„„”
生:穿衣不忘做衣服的人!
生:老师!是“穿衣不忘做衣人”!
师:好!还有吗?
生:“吃饭不忘种田人!
生:我们住在明亮的教室,要不忘造房子的人!
师:说得好!
生:老师,我还有,我们学了知识要不忘给我们知识的老师!
师:听了你这么懂事的话,老师心里多么开心啊!谢谢你!下课!
二、教学思考
(一)以读为本,把握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
我们认为,“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途径,它应该成为语文课堂的主题活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始终牢牢把握住让“学生进行各种各样式的读”这条主线组织教学,给予学生读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一定的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如,揭示课题后,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题,从读得正确到读出一定的语感;初次接触课文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朗读的方式进行“读”,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大意;在多次朗读后,让学生选择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话,开展两人竞赛,读出自己的理解;学习完课文后,补充一定的阅读材料等。这些多角度多形式的“读”使学生和文本之间展开了较有深度和广度的对话,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二)重情赏趣,关注教学过程的情趣体验
学生学得主动、有情有趣是本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40分钟时间的课堂教学,学生始
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兴致盎然的学习状态之中。这同老师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情趣体验有很大关系。比如,在朗读课题的时候,学生把“不忘”读出了重音,老师夸张地称赞:你二十年都不会忘记了!给学生强烈的成功体验。在进行课文的初次朗读时,故意“唬”学生:老师不教你们,有没有信心把它读得正确、流利?在指导竞赛性朗读时,老师的“诈错”等,这些富有挑战色彩的教学策略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情趣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显得轻松、主动。
(三)强调人文性,重视人文内涵的普遍意义
人文内涵的处理,一向是此类课文教学设计最为棘手的难点。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过去我们偏重所谓的“革命英雄主义教育”,造成人文思想熏陶的狭隘性,影响了学生对这类文章的欣赏和理解。关于人文内涵的渗透,我们可以从两个我及其来思考:一是渗透怎样的人文精神?二是怎样渗透人文精神?本课的设计摆脱了“过于推崇领袖人物”的色彩,突出了“普通人”(包括课文中的普通人物和作为读者的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感受,强调当事人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关爱。让学生说说“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看了以后,又会说些什么”,学生既体会到了毛主席和八路军的奉献精神,也看到了普通农民的淳朴和真诚。在怎样渗透人文精神的问题上,我们即尊重了文本又超越了文本,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我们在享受他人方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孩子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感受到他人的深深爱意,激发出浓浓的感恩之情。
(四)立体阅读,补充人物事件的历史背景
革命题材课文叙述的故事与当今儿童的生活体验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学生阅读课文的行为实际上是横向单一的平面性阅读,它给予学生的阅读信息比较少。因此,我们必须给学生提供各类足量的相关背景资料,实现学生纵向多纬度的立体性阅读,提高阅读革命题材类课文的质量。本课的补充阅读材料有四类,分别包括:沙洲坝地理环境的简介;毛主席居住瑞金的历史;八路军在瑞金的故事;沙洲坝人民五次保卫“井”。这些简短的文字延伸了学生课文阅读的理解和判断。比如,学生从中知道了“沙洲坝人为什么要挖井吃水”,领悟到“井被反动派破坏了五次,村里的人都勇敢地把它修好了,村里的人也很伟大。
(五)分步识字,落实课程目标的全程理念
随文分散识字是课程标准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在解决“识”和“写”的问题上,我校采取了“分散识字、集中书写”的原则,即教材要求学生会认的字,我们通过多次的呈现分阶段识记;要求学生正确书写的字,我们一般安排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一般为一节小课约分钟)让学生书写。就本课而言,笔者主要分三个阶段完成识字的任务。第一阶段在课前预习,学生根据各自的知识水平和识字能力记一定量的生字,如不少学生通过预习记住了想念的“念”、战士的“士”、井水的“井”等。第二阶段在课堂教学,老师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散、适时地安排一定量的识字教学。如,开课时,指导学生多次朗读课题,旨在认识生字“忘”“挖”和“井”;进行重点性的朗读指导时,老师特意挑选生字相对集中的第二自然段;结束教学前,让学生多次大声朗读课文中的碑文(包含5个生字)等,其目的都在于通过反复的“读”达到识记足量的汉字。第三个阶段在课后复习和小课,采取认读包含生字的课外句子(如:红军战士为老百姓挖井等)来复习巩固生字的识记;课文要求书写的6个汉字,安排在一节小课中集中完成。
第四篇:经济生活综合练习
高一年级经济生活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2011年,团购网站的兴起为中国网民带来一种新型的网络购物方式,由于它提供的多是服务类型产品而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这也使得2011年上半年成为这一新行业的爆炸成长。网络购物的盛行()
①使货币职能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②没有改变商品交换的本质 ③使商品交换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④表明纸币已经由电子货币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2011年春节,学生小李打算随父母到海南三亚度过一个温暖的春节,顺便欣赏一下海南的热带风光。到海南旅游,除了随身携带的零花钱,小李一家的最佳选择是带上()
A.大量现金
B.支票
C.信用卡
D.外汇 3.美元进入了新一轮暴跌,截止到2010年10月15日下跌了11.61点,跌幅高达13.11%。①刺激本国商品价格下跌 ②增加本国商品的对外竞争力 ③使本国的对外债务下降 ④促使本国资本大量流向国外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4.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在a点时,猪肉替代品的需求量减少 B.在b点时,猪肉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 C.在a点到b点期间,资源大量流入养猪行业 D.在a点到b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下降 5.浙江、上海、江苏快客实行价格优惠,使得不少原
打算坐火车出行的人有可能改乘快客。这种现象说
明()A.在互补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能扩大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B.在互补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能减少对另一种商品的需求
C.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能增加消费者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D.在互为替代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价格下降会减少消费者对其替代品的需求 6.中国从昔日的“自行车王国”一夜之间变身为“汽车生产王国”,而且已成为世界重要的消费国,汽车的更新换代,新能源汽车产品出现将迎来中国式的消费高峰,这表明()
A.生产是消费的动力和最终目的 B.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相关产业
C.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和方式
D.消费方式调节生产方式的转变
7.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有141万人通过报名审核,火热职位创下4961∶1的纪录。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再次引发了全社会对当前就业问题的关注。为此政府应该
①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 ②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③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保证每个劳动者都能找到称心的岗位
④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使每个人都具备报考公务员的条件
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能源危机、环境恶化、生态失衡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困扰着人类的发展。绿色消费品以其健康、节能、无污染等特点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青睐,日益走进百姓生活。在此背景下,以环保为主旨的绿色产品应运而生,且相关生产企业经济效益逐渐提高。据此回答8~9题:
8.人们热衷于绿色消费品的消费,这是()①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生存资料消费 ④恩格尔系数高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绿色消费品日益走进百姓生活,相关生产企业经济效益逐渐提高,这说明()①企业应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④企业应当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的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的汽车销售会突破1 700万辆大关,同比增长46.2%,我国继续超越美国占据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回暖主要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汽车消费鼓励政策。材料说明了()①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 ②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③需求量的变动会引起价格的变动 ④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1.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上演了一幕幕“楼市风云”,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直线上扬,许多地方的房价远远超过了普通百姓的购买力,但人们购房的热情却不减。从消费者的角度分析,拉动房价不断上升的因素是()...①水泥等建筑材料成本上升
②房屋建设标准高、面积大、质量好
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收入的增加
④人们“买涨不买落”的消费心理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一位企业家说:“要真正实现中国创造,就不能光看钱,那只是一种有形的东西,而企业形象的树立,信誉的提高,才是我们真正的财富。”这表明()A.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经营成败的唯一决定因素 B.企业经营的目的不是为了营利
C.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 D.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树立形象
13.2010年10月13日,财政部发布公告,决定发行2010年记账式附息(三十二期)国债。本期国债为7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计划发行面值总额280亿元。国债利息按年支付。下列对国债的认识,正确的是()A.国债是政府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 B.国债是以税收作为还本付息的保证 C.国债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有效投资方式 D.国债利率一般不会高于同期的银行利率 14.亚当·斯密说:“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并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会威胁到社会的稳定。”亚当·斯密的
话强调的是()
A、收入分配要均等化
B、提高经济效率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C、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的利益关系和社会的稳定 D、收入分配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15.2010年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
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必须()①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②初次分配强调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强化税收调节,整顿分配秩序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2010年10月13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十一五”公共财政支出逐渐向社会薄弱环节倾斜,2008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43.59亿元,增长19.2%。2009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296.67亿元,增长20.2%。2010年,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草案拟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82.25亿元,增加285.59亿元,增长8.7%,高于中央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4个百分点。在这里,财政主要发挥了()A.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B.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C.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
D.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的作用 17.2010年国庆节期间,海南省遭遇50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暴雨,给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为帮助海南省的抗灾工作,财政部会同民政部紧急安排下拨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5000万元,用于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和倒塌住房恢复重建补助。这表明()A.财政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物质保障
B.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C.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 D.财政通过经济建设支出促进经济结构合理优化 18.中国人民银行2010年11月11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10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769亿元,同比少增1128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减少7003亿元,创2009年以来新低。与此同时,10月人民币贷款增加5877亿元,同比多增3347亿元,其中住户贷款增加1656亿元。经济学家把中国居民在银行的存款形象地比喻为“笼中老虎”,老虎应该回归山林。从扩大内需的层面思考,下列措施中有利于“老虎回归山林”的是()①下调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 ②制定相关法律,规定居民存款的最高限额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④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海外投资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9.随着社会各界对循环经济理念的认同和在实践层面的推行,“绿色信贷”开始频繁出现在公众视野。支持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可称为绿色信贷,同时,对达不到环保标准要求的企业和项目不提供信贷资金支持,也称之为绿色信贷政策。下列对“绿色信贷”认识正确的是()①有利于调控企业的生产、运行行为和模式②有利于实现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③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最有效途径 ④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具体表现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0年9月18日,斥资11亿元的武汉长江三桥——白沙洲大桥再度封闭维修,这已
是该桥建成10年以来的第24次维修,而此次维修距离上次大修还不到一年时间。这一事件告诉我们()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的固有弊端 ②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③必须加强宏观调控消除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 ④应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建筑业的监管力度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201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坚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这两种政策的共同目的是()A.控制投资增长,抑制过热消费
B.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C.增强资源配置的灵活性,加大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力度
D.保持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基本平衡,促进经济稳定增长
22.2011年要保持政策连续性,进一步做好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政策,增加农机购置补贴等,增强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众消费能力。这一举措有利于()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②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汽车等企业的生产和发展 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目前,发展低碳经济正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潮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我国,大力提倡“低碳经济”有助于()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绿色消费 ②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④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4.在希腊发生的债务危机引发的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在短时期内迅速上演涉及其他国家,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上述材料中的现象告诉我们()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②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③实行对外开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原则,高度重视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 ④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我国支持有条件、有实力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对外投资。下列属于对外投资的有()①福州苍乐公司向欧洲出口总值100万美元的节能灯 ②中水电国际工程公司等5家企业总投资5.18亿美元在刚果金设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公司 ③跨国公司安赛乐米塔尔参股中国华菱管线,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④新疆美克国际家具股份有限公司出资2900万美元收购美国施纳迪可公司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0分)26.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我国城镇居民经历了以家用电器为主要内容的第一次消费升级,冰箱、电视、洗衣机成为消费热点。到了90年代后期,消费水平再次出现升级苗头,经过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新的消费热点:住房、汽车、通信及电子产品、文化教育、节假日消费及旅游消费等。
请运用经济生活的道理说明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两次升级的原因。(12分)(1)居民的消费行为和水平从根本上是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的。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因此才会有两次消费升级。(2分),(此处也可以用生产决定消费的理论分析,但不可重复记分)(2)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的前提和基础。居民收入的高低对家庭消费有直接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消费水平也会相应提高。20世纪80—90年代,是我国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因此才会出现两次升级。(4分)(3)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受到物价水平的影响。商品价格的高低也影响人们的消费选择。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20世纪80 —90年代,我国科技水平迅猛提高,一些高档电器和耐用消费品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其价格也不断降低,也是这两次消费升级的重要原因。(4分)(4)由于消费环境的改善、商品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变化和消费心理趋于成熟等原因,也使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出现两次升级。(2分)
27.材料一 据某咨询公司统计显示:中国不到0.5%的家庭拥有全国个人财富的60%以上。即使在这些富有群体的内部,也有大约70%的财富掌握在资产超过50万美元的家庭手中。地区收入差异更加明显,上海市的人均年收入是西部落后地区的10倍以上。
材料二 2010年9月13日,世界经济论坛2010年新领军者年会(第四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温家宝表示,我们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居民收入和消费可持续增长,确保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2)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为我国解决该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6分)(1)①居民收入分配贫富差距大;东部地区居民收入水平明显高于西部地区居民。(2分)②形成原因:主要是没能很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分配制度不完善,税收调节不合理,社会保障不到位等原因产生了这样的问题。(4分)(2)建议:①缓解收入差距过大,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力,加快经济发展。②完善我国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同时要加大对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③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公用事业的支持力度。(只要言之成理均可,每点2分,共6分)28.材料一 2010年9月24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筹款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旨在对所谓低估本币汇率的国家征收特别关税的法案。去年5月,美国民主党众议员蒂姆·瑞安等议员提出所谓《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这项法案试图修改美国贸易法,以赋予美国商务部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所谓“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
材料二 2010年9月29日,世界贸易组织专家组就“中国诉美国禽肉进口限制措施案”发布裁决报告,裁定美国《2009年综合拨款法》关于限制从中国进口禽肉的条款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200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拨款禁令法案,禁止有关部门通过任何途径加工从中国进口的鸡肉。这种严重的贸易歧视做法导致了中美禽肉贸易的严重不平衡。在这种
情况下,中国政府于2009年7月将美国告到了世界贸易组织。结合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如果美国对中国实施惩罚性关税,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哪些不利影响?(6分)(2)结合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面对日益激烈的贸易争端,你认为国内出口型企业应采取哪些对策。(至少提3点)。(6分)(1)①将加大国内出口型企业的竞争压力,使一部分出口企业生产受阻,效益降低,甚至倒闭破产;②会导致失业人数增加,进一步加剧我国的就业压力;③会影响我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危害。(6分)(2)①中国的出口型企业应根据世贸组织争端解决规则,积极与美国政府和世贸组织协商、协调,解决争端,维护自身利益。②优化出口结构,依靠技术进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服务,把开发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出口产品向中高档发展,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培育和壮大国际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③规范竞争,要开创多元化的市场,着力于开拓美国以外的市场以及国内市场。④要提高经济安全防范意识,有应对争端的措施。(6分)29.今年由于天气炎热,蛋鸡产蛋量减少,产下的鸡蛋变小。此外,玉米等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如今都涨了不少,转移到鸡蛋成本上也就更多了。中秋临近,使市场上的鸡蛋需求量增加。再加上人工费用和运输费用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长,另外给部分受灾地区调运,本地市场供应量相对减少。
8、9月份鸡蛋价格居高不下,创历史新高。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回答:(1)谈谈你对鸡蛋价格上涨原因的认识。(6分)
(2)分析鸡蛋价格上涨对人们生产和生活可能会产生哪些影响?(8分)
(1)①价值决定价格。由于玉米等饲料的主要原料价格、人工费用和运输费用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长,从而导致了鸡蛋价格上涨。②供求影响价格。由于蛋鸡产蛋量减少及给部分受灾地区调运,本地市场供应量相对减少,另外中秋临近,使市场上的鸡蛋需求量增加。从而使鸡蛋供应偏紧,价格上扬。(6分)
(2)从生产上看会调节生产规模。鸡蛋上涨,养鸡有利可图,会刺激农民扩大鸡禽养殖的规模,逐步增加鸡蛋的供应量。(4分)
从生活上看,会使人们减少对鸡蛋的消费需求,降低消费水平。同时会使人们增加消费一些与鸡蛋可以相互替代的商品,如其它副食品、蔬菜等。(4分)
第五篇:《经济生活》国家财政教学案
《经济生活》国家财政教学案
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
第八
财政与税收
81国家财政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①知道财政的含义及其实质;②了解国家预算和决算的含义;
③理解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④懂得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⑤理解财政的经济稳定职能;
⑥知道财政收入的含义和具体获取渠道;⑦理解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⑧了解财政支出的含义和我国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⑨懂得财政收支的对比关系以及如何确定财政收支的合理关系。
2、能力目标
①初步掌握如何运用财政政策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实践能力;
②初步掌握根据政府职能合理分配财政支出的实践能力;
③能够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
④初步知道如何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的实践能力;
⑤辩证地认识财政赤字现象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感受我国国家财政的性质、功能和使用原则,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②关心国家财政支出的内容,关注国家与社会发展,增强主人翁意识。
【考试要求】
高考考纲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财政收入的含义及其
2、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
3、财政支出的含义和种类
4、财政收支平衡
、我国财政的作用
、我国财政的作用
2、财政收入的
3、财政收支关系的三种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财政收入形式、影响因素
②财政的作用
③财政政策
【教学方法、学法点津】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材联系实际法、座谈法
2、学法点津
①、夯实基础知识,突出重点。
⑵、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问题。
⑶、高度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⑷、搜集当前经济发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时安排】
时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过程】
【交流、合作探究】
【学习反思】
一、财政
★
1、目的2、含义
3、实现
①、国家预算:
②、国家决算:
二、财政的基本作用、2、3、三、财政的收入与支出
⒈财政收入
⑴含义:
⑵构成:
⑶影响财政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财政收入的?
⑷怎样增加财政收入?
⒉财政支出
⑴含义
⑵按照具体用途,财政支出可以分为
⒊财政的收入与支出的关系
三种情况:
⑴财政收支平衡是指
⑵财政盈余是指
⑶财政赤字是指
⑷国家应当根据具体情形,合理确定
(一)财政
.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的动脉,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的优势,成为许多大城市缓解道路拥堵的重要手段。但地铁建设投入周期长,使很多城市望而却步、望“铁”兴叹。
【思考】
⑴、仅仅依靠个人出资能兴建地铁吗?
⑵、修建地铁应该由谁来办?
⑶、现实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服务是由政府提供的?
(二)财政的基本作用、【探究】走进生活: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举例说明财政的作用。
2、【思考】⑴哪些项目需要由国家投资?
⑵为什么这些项目要由国家投资?
3、【思考】⑴调控的目的:
⑵国家如何运用财政政策调控经济平稳运行?
【探究】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家财政状况的好转,越来越多的大型、特大型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项目上马或建成,为实现21世纪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企业、个人创造了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国家庞大的财政支持。
辨析:财政收入越多越好。
特别提示:财政节余并非越多越好,节余过多,意味着财政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财政赤字也并非一定不好,只要适时适度,如在通货紧缩时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就会出现一定的财政赤字,反而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若赤字过大,就可能导致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引发通货膨胀。
【巩固提升】
【学习过程】
【导学设计】
一、单项选择题
XX年11月,我国中央财政收入273466亿元,同比增长34%。据此回答1~2题。、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有效地支持了国家重点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财政收入包括
A.税收收入、债务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B.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
.债务收入、外汇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收入D.税收收入、外汇收入、债务收入
2、我国财政收入连年显著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B.税收征管部门严格执法,加大征税力度
.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明显增强
D.股市火爆,印花税大量增加
3、XX年3月26日,从国家防总获悉:为支持当前西南地区抗旱,今年以来共拨付中央应急综合抗旱资金1292亿元,提前下拨西南省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经费6363亿元,其中48亿元用于解决136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下列关于财政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财政的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②财政收入的唯一是税收③国家的分配政策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④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
A.①②
B.③④
.①③
D.①④
4、XX年12月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XX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年免费,对因免除学费导致学校收入减少的部分,通过财政给予补助和学校开展校企合及
顶岗实习解决,免学费补助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按比例分担。这样做
A.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和谐
B.有利于经济平稳运行
.有利于促进校企合作
D.有利于减少财政支出、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各地要根据实际,合理确定低保对象范围和标准,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给予适当补助。”这一举措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
A.促进资源合理配置
B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通过社会收入分配的调整,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D.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
6简答:国家财政政策是如何控制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
【教后反思】
答案:、A
2、A
3、D
4、A、6、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持基本平稳,避免出现大起大落。国家通过财政收支水平的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经济发展过热,经济的正常运行受到供给能力制约,物价上涨,政府应该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投资和消费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给经济降温。在经济增长趋缓阶段,经济发展主要受到需求不足制约,政府应该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和减少税收,增加投资和消费,降低失业率,刺激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