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

时间:2019-05-13 02:5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

第一篇: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

一、单项选择(3*20)

1.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A.认知规律 B.情感规律 C.意志规律 D.个性规律 2.有些学生在上课时坐不住,一会说话,一会做小动作,这是注意力的()A.广度差 B.分配差 C.稳定性差 D.转移差 3.学生观察教学挂图、模型等教具时东看一下西看一下没有方向,这是缺乏观察的()

A.目的性 B.顺序性 C.精确性 D.深刻性

4.教师在新课任务完成后,必须安排学生及时地进行复习,因为遗忘的规律是()

A.先慢后快 B.先快后慢 C.均衡遗忘 D.遗忘很少

5.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一篇“命题作文”,主要是借助于自己的()A.不随意想象 B.再造想象 C.创造想象 D.幻想

6.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对课文的大意或做题的方法做出归纳总结,这体现了思维过程的()

A.分析与综合 B.比较 C.抽象与概括 D.具体化

7.教教学师在中提倡和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文多写”,这是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的()

A.主动积极性 B.发散性 C.求异性 D.独创性

8.教师制定教育目标时要考虑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水平,智力水平的分布规律是()

A.智力超常的人较多 B.智力超低的人较多

C.智力中等的人较多 D.智力水平均衡分布 9.教师要帮助每一种气质的学生扬长避短,多血质学生的优点是活波敏捷,缺点是()

A.冲动易怒 B.浮躁轻率 C.固执迟缓 D.孤僻胆小 10.学校教育可以帮助每一学生改正缺点、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说明性格具有()

A.社会学 B.个别性 C.稳定性 D.可变性

11.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是我国的()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中庸》 12.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13.2011年6月8日教育局印发的《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中首先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

A.课程功能的转变 B.课程结构的转变

C.课程内容的改变 D.课程实施的改变

14.“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教师无小节节节皆师表”,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连续性 B.创造性 C.长期性 D.示范性 1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

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16.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7.教育教学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A.师师关系 B.生生关系 C.师生关系 D.师长关系

18.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

A.了解学生 B.和谐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好课

19.“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A.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B.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学生相结合原则 C.说理疏导与纪律约束结合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C.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多项选择(4*5)

1.有的人性积极乐观向上,有的人个性消极悲观,构成个性倾向的要素有()A.需要 B.动机 C.兴趣 D.世界观 2.构成智力的主要因素有()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思维力 D.情感 3.心理健康教育是教育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有()

A.心理健康课程 B.心理健康讲座 C.集体心理辅导 D.个体心理咨询

4.上好一节课的主要评价标准有()

A.教学目的明确 B.学习内容正确 C.教学方法灵活 D.学生主体性发挥充分

5、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班级教育 D.学校教育

第二篇:特岗教师公共基础整理

1、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

2、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3、教师承担着培养合格社会成员、延续人类发展的重要职责。

4、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5、狭义的教育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所期望方向发展变化的活动。

6、广义的教育指增进人们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

7、生物起源说:法国勒图尔诺和英国沛西●能

8、心理起源学说:美国孟禄

9、劳动起源学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原因:(1)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机体的发育,脑的发育,手,语言的产生)(2)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人类劳动中积累了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为了使社会不断延续发展,年长的一代必须把人类积累起来的经验和技术传授给年轻的一代。人类在劳动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如某些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等,为了使年轻的一代适应现存的生产关系,年长的一代也必须使年轻的一代掌握这些生活经验。教育跟劳动、语言、意识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想象。

10、依据生产力水平可将教育分为:原始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11、古代教育包括奴隶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我国夏代有了最早的教育形态,到了商代,最早的学校产生了,并产生了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西周以后,我国的教育已经具备较完备的体系有国学和乡学之分。此时的教育以礼乐为中心称为六艺教育,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到了西汉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开始实施专制主义的文化教育统治,从此儒家教育思想占据思想文化方面的正统地位。宋代以后,《四书》、《五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教材,同时也是科举考试的主要依据。

12、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

13、二十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14、教育学的发展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教育学的萌芽,二是教育学的创立,三是教育学的发展。

15、孔子:“不悲不启,不悱不发”(启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学行结合)“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身作则)

16、《学记》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循序渐进)“长善而救其失”“禁于未发”“教学相长”。

17、苏格拉底以雄辩和答青年智者问文明。这种问答发分三步:一苏格拉底讽刺(认为是使人变聪明的一个必要步骤)第二步叫定义,三是助产术。

18、柏拉图,《理想国》认为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灵魂是由理性、意志、情感三部分构成。根据这三种品质在人德行中所占主导地位情况,柏拉图把人分为三种集团等级:一用智慧管理国家的哲学家,凭借勇敢保卫国家的军人,受情绪驱动的劳动者。

19、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就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认为“教育事业应该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这里的每一个公民是不包括奴隶的)

20、教育学的创立:1632年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

21、英国洛克,白板说,《教育漫话》,认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始于教育之故”。

22、法国卢梭《爱弥儿》,宣扬自然主义教育,认为人为的强加的教育是坏的教育,让儿童顺其自然发展才是最好的教育,甚至越是远离社会的教育越是好的教育。

23、德国康德,肯定个人的价值。

24、瑞士裴斯泰洛,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的法则全面的、和谐的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和力量。《林哈德与葛笃德》

25、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角度来看,通常以德国赫尔巴特1806年《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被认为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第一个尝试按照心理学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

26、美国教育家杜威1916年《民主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杜威被视为现代教育代言人。“从做中学”。27、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951年被译成中文对我国教师产生重大影响。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8、教育现象是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29、广义的教育目的指人们对受教育者得期望,即,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什么样的结果。30、狭义的教育目的指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提出的总的要求。

31、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

32、教育目的的功能:定向功能,调控功能,评价功能。

3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从三方面把握:一,智力和体力的尽可能多方面发展。二,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的、自由的发展。三,智力和体力的统一发展。

34、我国的教育目的:1999年6月,《中国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5、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和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规、法律、条例等)。

36、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7、教育制度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主要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社会因素决定的。(首先,教育制度守政治经济制度制约。其次,教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所制约。再次,教育制度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最后,教育制度还受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制约。38、1902年“壬寅学制”是我国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是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39、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明确规定了中小学实行“五三三制”。

40、我国现行学制的改革主要体现在:

一、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二、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三、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四、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41、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4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

一、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43、教育的对象是人,教育的目的就是把人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的目的,关键在于能否遵循人的发展规律。

4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人身体的发展又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增强两方面;人的心理发展包括认识的发展(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和意向及态度(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

45、从教育学的角度说,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是指青少年的身体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以及思想品德的形成,亦是德智体美诸反面的发展。它不是本能的完善,而是由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

46、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47、个体身心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遗传、环境、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48、人的力量指人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综合。

49、潜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主要标志。

50、个性亦称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理状态,具有整体性和独特性。

51、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包含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五个方面。

52、五育之间的关系:

一、五育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德、智、体、美、劳作为全面发展的不同发面,各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德育关注的是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及如何做人处事的问题;智育是如何提升人内在能力;体育着重改善人身体素质;美育提升人对美德欣赏和创造能力;劳动技术教育是为受教育者未来的职业生活而进行的精神和技术的准备。因此,在教育实践中应坚持“五育”并举,防止片面失衡。

二、“五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五育”并举不是平均主义,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智育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提供着科学知识和智慧基础,没有科学知识和理性力量的支撑,人的品行、美感、劳动技能的教育都无法进行。而德育解决的是人的发展的社会价值发面的问题,保证教育的大方向,具有根本意义,因此,德育和智育更具有基础性。强调德育和智育并不意味着可忽略其他教育的作用。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一个统一整体。

53、终身教育。法国朗格朗,20世纪50年代。

5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5、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56、教师的职业角色有: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

57、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质量的集中体现。

58、教师职业专业化条件:(1)、学科知识素养;(2)、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育专业素养。

59、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60、学生的特点: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学生发展具有明显的特征(不仅表现在身体上,而且表现在心理上;不仅表现在发展速度上,而且表现在发展的深度和远度上。61、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均衡性;差异性;整体性。

62、中学生发展的时代特点:生理成熟期提前;思维活跃,但学习兴趣不高;价值观念多元化;自我意识增强;心理问题增多。63、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64、师生关系在教学上是授受关系,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65、终身教育是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的。66、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理论体系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分支,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研究与教学研究同样重要。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是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进程的总和。

67、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

68、课程是实现学校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

69、课程的分类: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层次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70、基础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71、课程目标以目的和目标的概括性程度为准则,可依次区分为四种不能的目标:教育目的(总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72、课程目标四个方面的规定性: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操作性。73、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及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74、教育过程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75、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76、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实验法等。

7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制和道尔顿式。

78、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优点:首先,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其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再次,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班级授课制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和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79、分组教学的优缺点:优点:与班级授课制相比,分组教学更切合学生个人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培养。缺点:很难科学的鉴别学生的能力水平;在对待分组教学上,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意见常常与学校的要求相矛盾;分组后造成的副作用很大,往往使快班学生产生骄傲,使普通班、慢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降低。80、设计教学法由克伯屈提出。

8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的基本途径。

82、教学的特点:(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2)教学由教和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83、教学的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重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的主体部分,是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

84、教育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85、孔子把学习概括为:学——思——行。

86、《中庸》对学习改口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87、荀子主张学习过程应是“闻、见、知、行”的过程。

88、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4)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89、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

90、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91、教学模式的特性:操作性、简约性、针对性、整体性、开放性。92、教学评价的作用:诊断、激励、调节、教学作用。

93、教学评价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整体性原则;指导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94、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段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知、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95、德育包括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等形式。

96、德育的意义: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97、德育具有社会性、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继承性等特性。98、德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时代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9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社会通过教育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100、我国德育教育的基本方法有:说服法;榜样法;锻炼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101、当代最具有影响的德育模式:认知模式、体谅模式、社会学习模仿式等。

102、班级是校内行政部门根据一定的编办原则把几十个年龄和学龄相当、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的一个正式群体。

103、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班级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104、班级管理的对象是班级中各种管理资源,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而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

105、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常规管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

106、班集体的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机构;一定的共同生活准则;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

107、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包括: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节律。

108、班集体教育时间分布主要由日常教育活动和阶段性教育活动两大部分组成,做涉及的内容有主题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109、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

110、班主任是学校里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是班级的组织管理者和教育者,是学校办学思想的贯彻者,是联系班级任课教师和学生团队组织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长和社会的桥梁。

111、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知道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争取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评定学生操行。

112、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班主任的职权影响力和个性影响力两个方面。班主任的领导方式分为: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

113、课外活动是中学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教学大纲范围和学科课程教学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课外活动主要包括:课外的科技活动、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劳动技术活动等。114、与课堂活动相比课外活动的特点:课外活动的自愿性和选择性;课外活动内容与形式的多样性;课外活动过程重视学生独立性、自主性的发挥。

115、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社会本位论。116、课程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育计划、教学大纲及教科书的系统化活动,课程设计的方法有主观法、客观法、实验法、经验法、活动分析法等。

117、品德包含三个基本成分: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118、教师备课要写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学期教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119、我国中小学常用的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参观法和演示法。

120、班集体是班群体发展的最高阶段,它不仅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主体。

121、班主任工作涉及面广,连续性强,时空领域大,因此必须抓好学期工作计划和具体执行计划的制定。

122、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德育的现实性,二是德育的理想性。

123、我国于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24、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遗传素质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

125、主张“教育即是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杜威。

126、最早在大学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康德。127、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28、中学课外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小组活动。

129、提出“泛智”的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夸美纽斯。

130、我国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

13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内容与教育物质。

132、教育的三种主要形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133、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34、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135、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136、认识包括:感觉、知觉、想象、思维等。

137、心理现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仰、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注意、感觉、知觉、表现和

想象、思维、记忆)

意向过程(需要和情感、动机和意志)138、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客观性原则、联系性原则、发展行原则、教育性原则、分析与综合的原则。

139、心理学三大主要势力: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心理学(美国,华生);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140、感知觉发展的最佳年龄是10—17岁。

141、中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具体表现在:(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精确性的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的增强。

142、记忆的分类:按目的: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按方法:机械识记和理解识记;按内容:形象识记和抽象识记。

143、人的智力属于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感觉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其中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

144、创造性思维内部发展速度依次为: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145、14—17岁是中学生想象的顶峰期。

146、有效的情绪调控方法:转移(注意、思想、行动转移法),释放法,凝聚法,语言、意志和意识调节法。

147、学校从文化形式上看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148、学生具有发展的可塑性和可能性。149、教学大纲包括本文部分和说明部分。

150、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阐述的是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151、班级常规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

152、德国是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

153、儿童(2—12岁)道德发展与智力成正相关,并有阶段性。(1)自我中心阶段(2—5岁)(2)权威阶段(6—8岁)称他律阶段(3)可逆阶段(9—10)岁称自律阶段(4)公正阶段(11—12岁)154、小学生思维发展过程的飞跃或“质变”即有一个过渡的转折期,就是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年龄”为四年级(10—11岁)。

155、概念的结构包括:概念的名称、概念的定义、概念的特征和概念的实例。156、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知发展学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强调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157、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理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与服从定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主义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孩子”定向阶段,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定向阶段;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道德原则定向阶段。

158、教师角色意识的心理结构包括:角色认识(是角色扮演的先决条件)、角色体验、角色期待。

159、较有影响的非文字智力测验是:瑞文标准推理测验。16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3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5号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61、课外活动按人数和规模可分为: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162、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是:教育的自身状况、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家庭环境、社会发展状况。

163、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连续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发展的不均衡性。

164、道德动机和道德行为方式是品德中两个最主要的构成部分。165、问题行为:指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

166、人际关系:人与人在交往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或心理距离。

167、群体: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共同活动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

168、埃里克森儿童人格发展阶段的理论,自我同一性的培养是12—18岁阶段的发展任务。

169、知识的同化反映的是新旧知识的累积性。

170、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71、初二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

172、领会超越了单纯的记忆,是最低水平的理解。173、非正式群体是在个人爱好的基础上形成的。

174、有的学者将学校精神文化分解为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四种基本成分。

175、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176、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辅合型与发散性。

177、学生学习内容大致可分为:(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

17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的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179、结构化是指教材内容的各构成要素要具有科学的、合理的逻辑联系,能体现事物的各种内在关系,如上下、并列、交叉等关系。180、加里培林将心智动作的形成分成五个阶段:一是动作的定向阶段;二是物质与物质化阶段;三是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四是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动作阶段;五是内部言语动作阶段。

181、领会是指把握所学材料的意义。转换、解释、推断是三种表明对材料领会的形式。

182、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183、自我意识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184、从意识的内容上看分客体意识和自我意识。

185、自我意识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人意识发展的最后成熟部分,一般要到青年期才基本形成。

186、自我意识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是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或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构成,因此自我意识也叫自我调节系统。187、13—17岁是道德意识的关键期。

188、中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道德思维的水平上;二是表现在道德观念的程度上。189、心理是脑的机能。

190、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191、需要的特性有:对象性、动力性、社会性、不平衡性、周期性。192、诱因是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需要是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193、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不仅开创了动物实验和教育测验,更重要的是创建了一个教育心理学的完整体系,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94、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回忆或再认。

195、艾宾浩斯在提出遗忘曲线实验时,采用的材料为无意义的音节。196、中学生基本情绪和情感的表现特点有:愤怒、恐惧、欢乐、悲伤和爱。

197、赛斯顿提出了群因素论,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198、近代机械化革命的基本完成和电气化工业革命的兴起,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提供了物质基础。199、个人主观能动性的最高层次是社会实践活动,它具有鲜明的目的性、指向性和程序性体现了人的主动选择。

200、交往是班级人际关系形成和发展的手段。班主任呢应悉心研究班级的人际关系,指导学生的交往活动。

201、激进建构主义是在皮亚杰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是在维果斯基思想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建构主义。202、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理论。

203、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包括:发现教学、情景教学和合作学习。

204、松散群体指学生们只能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结成群体,但成员间尚无共同活动的目的和内容。

20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方面来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206、加涅按照学习的结果把学习分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与态度的学习。

207、班杜拉提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和归因方式。

208、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三个要素:具体目标、产生条件、行为标准。

209、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为特征的是古代雅典。210、20世纪70年年代,英国学校德育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事创立了体谅或学会关心的道德教育模式。

211、班级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从事集体活动,结交好友的场所。

212、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这一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13、学习的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促进和阻碍两种。

214、亚里士多德看到观念之间的联想能促进理解和记忆,是后世熟知的临近率、接近率和对比率的萌芽。

215、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精神病医生西蒙首创智力测验。

216、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217、维果斯基强调儿童发展中教育与教学的主导作用,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活动内化说”,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的综合研究;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

218、加里培林“智力活动按阶段形成的理论”;达维多夫“教学中的概括类型”。

219、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学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220、学习准备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准备。

221、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生物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因素(父母抚养方式的影响;家庭氛围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影响)

222、鲍伦德将父母分为三大类型:专制型父母;威信型父母;宽容型父母,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223、皮亚杰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具体运算(7—11岁)和形式运算(11—15)。

224、认知过程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方面的个别差异。225、由于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226、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智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227、智力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228、性格是人与人互相区别的主要方面,是人格的核心。229、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类型差异和性格的特征差异。230、奥苏伯尔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分类: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另一个维度是根据学习内容及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意义学习(符号、命题、概念)和机械学习。

231、斯金纳认为,个体的行为可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23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伯尔

233、奥苏伯尔三种同化模式:下位学习(类属学习):派生类属学习,相关类属学习。上位学习(总括学习),组合学习。234、组织学习的基本原则:组建分化原则,整合协调原则。235、加涅将学习按照从不知道知的过程分成八个阶段:动机阶段、了解阶段、获得阶段、保持阶段、回忆阶段、概括阶段、作业阶段、反馈阶段。

236、意义学习五个特点:全神贯注;自主自发;全面发展;自我评估;自我实现。237、1971年韦伯提出了开发课堂教学模式,适合年龄较小的儿童。238、自由学习的模式由罗杰斯提出,他认为这种模式比较适合大学的教学。239、动机的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240、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4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学习需要(即为学习内驱力)、学习期待。

242、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

243、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是失败的动机。

244、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

245、维纳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程度、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

246、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与现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并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247、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248、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为: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与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49、由于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感知、表象)与理性知识(概念、命题)。

250、安德森根据人们学习知识的信息加工过程的研究结果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学校传授的主要是这类知识。程序性知识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25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这一过程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提取三个阶段。

252、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子系统。

253、艾宾浩斯曲线可见,遗忘在学习以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是先后慢,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长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254、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255、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25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列提纲、利用图形、利用表格。

25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自我效能感原则。258、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正迁移、负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与概括水平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而划分,学习迁移分为一般迁移和具体迁移。

259、早期的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经验累化说与关系转换说等。

260、问题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261、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四种相辅相成的部分,简称知、情、意、行。

262、道德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知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伦理的道德情感。

263、皮亚杰提出道德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他律道德(10岁以前)自律道德(10岁以后)。

264、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265、品德的形成过程依次经历: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众)、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266、影响品德形成的一般条件: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同伴群体、社会风气(社会舆论、大众媒介传播的信息、各种榜样作用)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水平。

267、品德培养的基本过程是:训练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识、培养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自我、自觉践行道德行为的过程。268、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客观原因(来自家庭方面的原因、来自社会方面的原因、来自学校方面的原因)主观原因(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异常的情感表现、明显的意志薄弱、不良习惯的支配、某些性格缺陷、某些需要未满足)。

269、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反面的内容。

270、非正式群体可分为:亲班级型(积极型)、中间型、反班级型(消极或对抗型)

271、课堂气氛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对抗型。

272、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的威信、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教师的情绪状态。

273、课堂纪律的类型:教师促成型、集体促成型、任务促成型、自我促成型。

274、课堂情境结构对课堂纪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班级规模的控制、课堂常规的建立以及学生作为的分配方面。

275、教师的认知特征主要包括:观察力特征、思维特征和注意力特征。

276、教师工作的一切都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教师的人格是教师职业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教师的人格特征主要体现在情感特征、意志特征和领导方式方面。

277、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278、青少年期一般指11—18岁。279、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是维果斯基。

280、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81、认知过程是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282、场独立型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倾向于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因素影响和干扰。

283、编简即将识记的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材料联系起来。284、双向表即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双向表。

285、经验累化论由贾德提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286、桑代克认为问题解决就是不断尝试使错误主逐渐减少的过程。科勒认为问题解决是一个顿悟的过程。杜威认为问题解决是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不涉及问题解决的过程。287、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288、根据反映活动的深度不同,知识可分为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289、波斯纳提出著名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290、教师的教学风格包括两种:演讲式和讨论式

291、教学过程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个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92、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四个阶段。29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294、对于性格的特征差异,心理学家一般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和性格的意志特征。

295、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296、教学环境中的物质环境主要指: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以及空间布臵等。

297、评价反思过程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298、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299、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阶段的依据。

300、自我同一性指个体组织自己的动机、能力、信仰及其活动经验而形成的有关自我一致性形象。

301、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方面组成。

302、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以加强其深层理解。303、网络关系图又称概念图,在学习、教学和测评中广泛利用。304、元认知指学习者对认知的认识,一般认为它包括对自己作为活动者得认识、对任务的认识和对有关学习策略及使用方面的认识。30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

306、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307、神经演示可采用行为疗法,认知疗法矫正,可采用肌肉松弛疗法来治疗失眠。

308、制定评估手段的参考架构基础是健康模式与疾病模式。309、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包括全身松弛训练、系统脱敏法和肯定训练。

310、课堂学校观摩可分为正式观摩和非正式观摩。

311、微格教学是训练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它的效果在四个月后仍很明显。

312、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来划分,道德可分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个层次。

313、教师的职业道德包括:教师的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范畴,道德修养,道德行为等内容。

314、教师专业素质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1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316、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创造性地运用教育规律。

317、终身教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为是: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

318、通常情况下,课程表的安排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迁移性原则和生理适宜原则。

319、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320、程序教学的创始者通常呗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但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却是斯金纳。

321、列提纲、利用图形和利用表格是常用的组织策略。

322、掌握学习是由布鲁姆等人提出来的。

323、学生文化特征: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

324、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反对蒙蔽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友爱反对等级观念,重视现实生活,肯定现实生活的幸福和享乐,反对禁欲主义,对当时和后世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325、联结主义心理学派代表:桑代克,巴浦洛夫、斯金纳。

326、认知心理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柯勒、布鲁纳、奥苏伯尔

327、江泽民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328、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329、在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个体性原则。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教师个人化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成长。

2、情趣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3、多感官参与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使学生感悟得越深刻,有可能产生更赋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4、互动性原则。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去认识事物,学生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提出新问题,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又创设情境,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边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获得发展。

5、实践性原则。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场域,是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它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中发展。建构着学习者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精神世界。

6、创造性原则。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继续提高的勇气。

7、开放性原则。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臵的圈子内。而是开放的,要从单学科延伸到多学科,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330、现阶段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人生观、科学世界观教育。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3)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4)启发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个原则又称系统性原则。6)巩固性原则。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7)可接受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分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8)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第三篇:2015陕西特岗教师招聘真题

2015 单选题

1.在教师的职业道德上,我们应该大力肯定和倡导的是()A厌教B功力C热爱D苦教 2.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A爱岗敬业B严谨治学C依法执教D廉洁从教

3.公平合理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学生,是教育公正的()要求 A最根本B最一般C最重要D最普通

4.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下列哪种类型普遍受学生欢迎()A对立性B权威性C放任性D民主性

5.体现教师追求真理、探索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精神的优秀品质的是()A团结协作B爱岗敬业C为人师表D严谨治学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正式流行是从()开始的

A1993年10月31日B1994年1月1日C1995年5月15日D1996年9月1日 7.不属于学校设立的基本条件是()A法人B教师C经费D组织 8.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公务人员B专业人员C非专业人员D自由职业人员

9.《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体现了教育法的()作用 A社会作用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10.民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受教育者具有()A同等的法律地位B相近的法律地位C相等的法律地位D不同的法律地位 11.“先行组织者”概念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A奥苏伯尔B布鲁纳C斯金纳D桑代克

12.“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体现的是()A学会学习B学会迁移C创造性D学习动机 13.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个核心概念是()A认知矛盾B习俗水平C观察学习D榜样示范、1 4.教育机制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复杂性和繁重性B长期性和长效性C创造性和灵活性D示范性 15.我国中小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是()A现场教学B个别辅导C课堂教学D复式教学

16.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著作是赫尔巴特的()A《理想国》B《演说术原理》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 17.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B个体的主观能动性C环境D教育

18.在德育活动中,教育者运用真挚感人的言语、举止、表情、情景及其他情感因素作为教育手段来调动学生的情感活动,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化的方法是()A利益调节法B冲突引导法C情感激励法D无意识教育法 19.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依据是()A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B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C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D课程的表现形式

20.制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A素质教育理念B创新教育理念C新课改理念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关键在()A家长B校长C学生D教师

22.从培养人的要求来说,社会对教师职业所赋予的特殊要求是()A渊博知识B高超技艺C为人师表D鉴定信念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A公共性原则B公办性原则C公立性原则D方向性原则 24.学生伤害事故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是(A过错责任原则)25.在教学中学生以学习(A直接经验)为主

中国结的名称:蛇结、金刚结、斜卷结、卷结、宝结、团锦结、酢浆草结、攀缘结 月食形成原因示意图

五、论述题 10

试述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系统规划和决策过程,所遵循的设计程序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设计和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二是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状态,设计和确定教学活动的起点状态;三是分析设计教学活动中学生从教学的起点状态向教学的最终目标状态发展中应当掌握的知识在以往传统的教师备课工作中,幻灯与投影设备录音与录像设施计算机与多媒体设备等多是一各自独立的状态存在的,教师在选择时一般是依据它们各自的功能来使用的。由于教学设计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的整体性预先分析和思考,因此教学设计活动对教学传播系统中的多媒体的选择,总是从多种教学媒体的整体功能和效果来考虑的,这里首先所注重的不是它们自身的独立性功能,而更重要的是它们对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的整体或综合的意义和作用。在现代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媒体已不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导性工具,而是在改善教师和学生传统的教和方式的过程中发挥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专业课题

word格式刷的作用和操作方法:我们经常拷贝文本内容,但是有时候很希望连文本的格式一起拷贝.word中的格式刷就有这样的功能.首先选中,你已经设置好格式的文字,点击”格式刷”按钮,你会发现你的鼠标上面带了一把刷子,这个就是word的格式刷.然后”刷”过你希望复制格式的文字,那些文字格式就便的和你设置的一样了.如果在点击”格式刷”按钮的时候双击鼠标,那么你鼠标上的那把刷子会一直存在,而且功能不会复制一次就消失,它可以进行连续复制.复制完成后再次点击”格式刷”按钮,取消格式复制功能.3、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一、.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教育,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进行情感交流,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

三、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习动机。

四、利用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五、正确、妥善组织竞赛,激发学习动力

六、运用反馈原理,强化学习动机。4.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主要有哪些?

1、简捷律

2、育人律 3发展律 4二主律。

第四篇:2012特岗考试教育学真题

简答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不仅学习动机可以影响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动机。请简述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反作用。

2.由于创造性与个性之间具有互为因果的关系,因此,从个性入手培养创造性,这也是促进创造性产生的一条有效途径。简述如何培养学生个性中的非逻辑思维能力。

3.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请简述其中“学习观”的基本观点。

4.研究者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请简述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特征。

论述题

1.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给毕业生的赠言是:“我默祷你们不负此生,我希望你们简朴地生活,能过高尚的生活,能

过谦卑的生活。相信一所大学的价值不能用毕业生工资来判断,更不能以他们开的车、住的房来衡量,而应以学生在毕业后对社会、对人类的影响为依归。”结合沈校长赠言,试述你对特岗教师工作和生活的认识。

2.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他认为诚信是一个人极其重要的品质。试述教师应在哪些方面对学生作出诚信的表率。

第五篇:2015四川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2015四川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是()。

A.非形式化教育

B.形式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制度化教育

2.在世界教育史上被公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普通教育学》

D.《实验教育学》

3.提出“教育即生长”思想的是()。

A.苏格拉底

B.杜威

C.康德

D.斯宾塞

4.学生是以系统学习()为主。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活经验

D.实践经验

5.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显性课程

D.隐性课程

6.教师和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和学校管理活动的基本单位是()。

A.正式组织

B.非正式组织

C.班级组织

D.集体

7.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的()。

A.班级管理能力

B.终身学习能力

C.学生管理能力

D.教育教学能力

8.学校教育最基本的组织形式是()。

A.课堂教学

B.个别教学

C.小组教学

D.活动教学

9.把“人社会自然”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价值取向的依据是(。)

A.综合发展的理念

B.优先发展的理念

C.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D.快速发展的理念

10.教师对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反映了教育()。

A.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B.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C.对社会发展的正向功能

D.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1.提出“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是()。

A.梁启超

B.蔡元培

C.陈鹤琴

D.陶行知

12.个体心理发展遵循着颇为一致的规律.表现出与他人一致的共同性,但又表现出相对特殊性。这体现了个体心理发展的()。

A.阶段性和连续性

B.方向性和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13.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认为,7—12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14.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生要区别之一是()。

A.学习使人类获得了经验

B.学习使人类行为发生了持久的变化

C.人类学习以语言为中介

D.在人类的整个活动中都贯穿着学习

15.“学习知识的最佳方式是发现学习”,持这一观点的心理学家是()。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加涅

16.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习迁移现象的是()。

A.举一反三

B.触类旁通

C.由此及彼

D.由表及里

17.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研究了遗忘现象,提出了著名的遗忘曲线。根据遗忘曲线所揭示的遗忘规律,学生的复习应做到()。

A.及时复习

B.短时复习

C.过度复习

D.集中复习

18.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掌握道德知识

B.陶冶道德情感

C.锻炼道德意志

D.训练道德行为

19.在认知风格研究中,威特金认为,具有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学生更可能选择的学科是()。

A.语言学

B.建筑学

C.艺术

D.数学

20.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的研究中发现,要使学习效果最佳,一般而言,动机应该维持在()。

A.最高水平

B.较高水平

C.中等水平

D.较低水平

21.处于基本法地位的教育总法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2.与道德和宗教相比较,现代法律以什么为本位?()

A.权力

B.约束力

C.权利

D.义务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这条规定属于()。

A.禁止性规范

B.义务性规范

C.权利性规范

D.强制性规范

24.教育法规的调整对象是()。

A.教育活动

B.教育行为

C.教育关系

D.教育法律责任

25.教师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学校有权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

A.追究民事责任

B.追究刑事责任

C.进行行政处罚

D.给予行政处分

26.十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公民属于()。

A.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C.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D.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27.在学术著作中对教育法规所做的解释是()。

A.司法解释

B.行政解释

C.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

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权在()。

A.国务院

B.教育部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9.从教育法律关系上来看,教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允许或要求的限度行使教育职权属于()。

A.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

B.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C.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

D.平权型教育法律关系

30.“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这是《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哪项要求的具体体现?()

A.爱国守法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二、判断分析题。请判断每小题的正误,在答题卡题号后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无论正误,均说明理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31.教师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32.义务教育的享有具有非自愿性。

33.技能是通过感知而自动化的动作或智力活动方式。

34.学校对学生负有监护责任。

35.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比其他职业道德的影响更具深广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36.简述班级管理的内容。

37.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至少列举三个)

38.什么是遗忘?遗忘的原因有哪些?

39.简述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实现过程中道德因素的影响。

40.简述学校事故的基本内涵。

4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四、论述题(10分)

42.联系实际谈谈影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哪些。

五、分析说明题(10分)

43.老师问:“由两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老师又问:“由三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老师再问:“由四个1组成的最大数字是多少?”学生答:“1111。”第三个回答显然是错的,因为11的11次方要比1111大得多。

结合案例,谈谈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并分析是哪一因素造成了这一错误。

下载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宁夏特岗教师招聘教育学公共基础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各学科面试答辩真题一

    宁夏分校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nx.offcn.com 2014宁夏特岗教师招聘各学科面试答辩真题一 2014-06-12 09:57:41 来源:宁夏中公教育 【题1】化学学科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教......

    宁夏特岗真题教育心理学

    教学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72分) 1.“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成为教学名师”,这体现的是新入职教师的( ) A 教育情感 B 教育思想C 职业生涯规划D......

    2014特岗教师真题

    河南省 2014 年特岗考试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请在没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写在题后的括 号内,不选、错......

    2011宁夏中学信息技术特岗教师考试真题

    2011宁夏招聘特岗教师信息技术试题 I公共基础知识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11小题,共计22分)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下列哪种情感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

    2009山西特岗教师招聘中学生物真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09山西特岗教师招聘中学生物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在下列生物中,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光合......

    2013年辽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

    2013年辽宁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C) A、发展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以人为本 D、统筹兼顾 2、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B) A、遗传 B......

    2009山西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历史真题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09山西特岗教师招聘中学历史真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20分,每小题2分) 1.从结果上看,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同之处是。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