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

时间:2019-05-13 02:2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

第一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

2011/12/20

(2005年1月-2011年6月)

作为起步最早的经济特区,深圳集聚了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劳动争议纠纷相对较多。2004年,深圳两级法院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296件,相比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实施时的91件,增长了135倍。面对迅速增长的案件数量,全市法院不断加强劳动争议审判改革,市中院于2005年4月成立了全国法院系统第一个专业化的劳动争议审判庭。2008年,罗湖和福田区法院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劳动争议审判庭。与此同时,劳动争议审判的力量配置不断加强,截至2011年6月,全市法院(含派出法庭)共有专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法官165名。长期以来,全市两级法院紧扣司法为民工作宗旨,依法公正高效审结了大批劳动争议案件,为规范企业用工、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市中院劳动争议审判庭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集体二等功、集体一等功,并于2008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一、劳动争议案件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一)案件基本情况

1、全市两级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情况

2005年至2011年6月份,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新收劳动争议案件170554宗,其中,2005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13480宗,2006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17361件,同比上升28.79%; 2007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15790宗,同比下降9.05%; 2008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42815宗,同比上升171.15%;2009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37284宗,同比下降12.92%;2010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32051宗,同比下降14.04%,2011年上半年新收劳动争议案件11773件,同比下降22.10%。

2005年至2011年6月份,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含旧存,下同)劳动争议案件170153宗,其中,2005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2875宗,2006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7258件,同比上升34.04%; 2007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6151宗,同比下降6.41%; 2008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1043宗,同比上升154.12%;2009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4211宗,同比下降16.65%;2010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37952宗,同比上升10.94%,2011年上半年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0663件,同比下降29.73%(详见图表一、二、三)。

2、全市法院劳动争议案件调解结案情况。2005年至2011年6月份,全市两级人民法院共调解劳动争议案件72559宗,其中,2005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214宗,2006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559件,同比上升10.73%; 2007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5227宗,同比上升46.87%;2008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20686宗,同比上升295.75%;2009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3539宗,同比下降34.55%;2010年调解劳动争议案件19981宗,同比下降47.58%。2011年1-6月份调解劳动争议案件6353件,同比上升26.71%(详见图表四、五)。

(二)案件主要特点

1、案件数量受经济发展影响而波动但仍处于高位运行。从2005年至2007年,全市基层法院和中级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基本上变化不大,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全市基层法院受理的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呈井喷式增长,达到35811宗的高峰,2009年之后又陡然下降,但仍远超2007年的受理数量。市中院受理的二审案件情况大体与基层法院受理的案件特点相同,只是因为二审上诉程序滞后的原因,二审案件数量在2009年达到顶峰,2010年新收的二审案件又有所下降(详见图表三)。

2、特别程序案件数量相对平稳。2008年5月1日,《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市中院开始受理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案件,此类特别程序案件一直参照适用民事一审普通程序进行审理。截至2011年6月,中院共受理撤裁案件1911宗。其中2008年257件,2009年678件,2010年667件,2011年1-6月受理309件。2009年后新收案件趋向稳定。(详见图表六)。

3、主要诉求为追索劳动报酬但呈现多样化趋势。追索劳动报酬纠纷仍是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诉求。但随着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出现了一些新的诉讼请求,如赔偿金、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未签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竞业禁止、要求出具离职证明等诉求,单个案件的诉求也有所增加,通常会包含三到五项诉讼请求。

4、涉及多人的群体性案件明显下降,单一个体的劳动争议案件相对增多。2006年平均每起群体性案件涉及的人数为4.13人,2007年平均每起案件为3.86人,2008年平均每起案件为3.63人,2009年平均每起案件为1.89人,2010年平均每起案件为1.56人。

二、加强劳动争议审判工作的主要举措

(一)心系群众,积极维权,践行司法为民宗旨

为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市中院协同各区法院,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周期较长、劳动者诉讼能力较弱、举证困难等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

1、建立绿色通道,畅通维权程序。对劳动争议案件实行“一宽(时效从宽)、二不(不预交受理费、不预交执行费)、三快(快立、快审、快执)”的运行机制,建立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的“绿色通道”,在法院案多人少的情况下,在立案、排期、移送、执行等各个环节确保劳动争议案件优先处理,简化审判程序,加快案件流转,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尽快得到保护。

2、实施司法救助,彰显人文关怀。对劳动者减免诉讼费,实行劳动者申请财产保全免提供财产担保;完善劳动争议案件证据规则,对劳动者举证期限酌情从宽,增强庭审程序的公平性;加强诉讼指引和判后答疑,确保劳动者能够公平诉讼,依法维权。

3、采取便民措施,凸显服务意识。为方便当事人诉讼,实行灵活多样的立案、审理方式,实行节假日立案、预约立案、异地立案、假日法庭、夜间法庭等形式,为当事人提供诉讼便利。

4、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法律观念。全市两级法院每年定期组织劳动争议审判法官深入到厂区、社区、用人单位,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累计共180余场,指导用人单位规范用工形式,完善管理机制,指导劳动者正确理解劳动法律法规,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深挖潜力,多措并举,加大结案工作力度

面对案多人少、维稳压力巨大、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的严峻形势,为确保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能够尽快实现,全市法院采取多种措施,努力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

受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影响,我市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停产,加上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实施,当年各区法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出现了井喷式增长,其中宝安区法院新收的劳动争议案件为19457宗,同比增长458.63%;龙岗区法院新收的劳动争议案件为10271宗,同比增长207.24%,结案工作压力巨大。但宝安区法院2008年共审结劳动争议案件(含旧存)19399宗,同比增长460.34%;龙岗区法院审结(含旧存)10148宗,同比增长197.25%。当年全市法院劳动争议案件的结案率达到95%以上。

因上诉程序的滞后性,市中院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在2009年才出现大幅增长,新收14191宗,同比增长110.33%。为应对案件迅猛增长的形势,市中院通过提高法官办案任务指标、开展办案竞赛活动,最终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1755宗,同比增长119.72%。

(三)规范管理,落实制度,确保审判质量

为从根本上保证案件审理质量与效率的统一,两级法院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加强与劳动争议仲裁机关的协调沟通,不断提高业务工作水平。

1、改革法律文书,提高审判效率。因大多数劳动争议案件具有案情清晰、法律关系简单的特点,为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市中院对部分劳动争议案件的二审裁判文书进行改革,对基本事实无争议的案件,在法律文书中减少了原审查明、原审判决、上诉理由、上诉答辩等部分,除了当事人信息之外,只列明二审查明的新的事实和判决主文,极大地提高审判效率。此外,市中院对少部分工伤事故损害赔偿、申请撤销劳动争议仲裁终局裁决等事实清楚、争议焦点集中在法律适用或责任承担方面的案件进行书面审理,加大案件繁简分流力度,简化部分案件审理程序,缩短处理周期,进一步提高了审判效率。

2、统一裁判思路,实现标准办案。为有效规制法官自由裁量权,克服“同案不同判”现象,市中院于2006年开始推行标准化办案工作,并于同年制定下发了专门针对劳动争议案件的规范化办案指导意见,对劳动争议案件的一、二审庭审规范和调查规范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处理规范性文件繁多、不易掌握的情况,2007年编印了《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手册》,2009年又编印了《劳动人事争议办案手册

(二)》,将劳动争议常用规范汇编,方便两级法院在案件审理中使用;2008年起,市中院相继起草制定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程序性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实体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审理工伤损害赔偿纠纷案件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关于审理人事争议案件相关法律适用问题的指导意见》等,统一了全市法院就相关问题的认识和做法,已基本形成覆盖主要劳动争议案件类型的规范化办案指导意见体系。

3、加强指导监督,提高业务水平。市中院通过年度审判工作会议、业务研讨会、审判工作例会、审判长联席会议等方式,坚持以会代训,通报二审案件的发改原因、存在问题,就疑难问题进行共同研讨,统一两级法院认识,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印发《劳动争议审判通讯》,推广经典案例判决,建立和强化合议庭对口联系区院制度,对基层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及时给予业务指导;创新案件质量评查方式,组织基层法院对二审发改案件进行双向评查,增强评查的科学性。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更好地统一了办案标准,提高了全市法院法官的业务水平,审判质量稳步提高,二审发改率逐年下降。

4、有效沟通协调,统一裁审标准。全市法院高度重视与劳动仲裁机构的沟通协调,建立了信息共享与共同协调机制,对在诉讼阶段被撤销、改变裁决标准的劳动争议案件,及时与劳动仲裁机构沟通协调,统一认识,加强裁审业务衔接和标准统一;遇有重大、疑难案件,及时与劳动仲裁机构协调解决,使大量案件在仲裁阶段得到妥善处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进入诉讼程序的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每年组织召开全市两级法院劳动争议审判部门与劳动仲裁机构劳动争议案件实务座谈会,针对我市劳动争议案件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并形成统一的处理意见,进一步促进裁审标准的统一。

5、确保责任落实,妥处判后答疑。因为对法律的理解不一致,甚至存在误解,少数案件的当事人在诉讼请求不能得到支持之后,就认为法院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判决不公,因此向法院或有关部门投诉、信访。为妥善处理涉诉信访案件,全市法院认真做好判后答疑工作,对涉诉信访案件进行跟踪登记,并由案件承办人或合议庭成员对当事人进行判后释法,从证据认定到法律适用对当事人进行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明,消除当事人的疑虑,切实减少当事人信访投诉和再审申请。

(四)创新机制,主动作为,构建大调解工作格局

为有效疏导不断增长的劳动争议案件,促进劳动争议纠纷的和谐化解,市中院经过认真调研、反复论证,从2006年初开始探索劳动争议案件大调解格局建设,先期试点工作确定在劳务工集中、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较多的宝安区开展。通过深入走访宝安区各街道办事处,积极推动各街道劳动管理站设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起了法院诉讼和人民调解的诉调对接机制。自2006年5月到2007年3月,试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共调处劳动争议纠纷7475件,调解结案6319件,调解成功率达84.6%,涉案人数24606人,解决争议金额约4460万。2007年4月,深圳市委召开全市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现场会,在全市范围内推广宝安区劳动争议人民调解的工作经验。在成功试点的基础上,市中院决定由劳动争议审判机构牵头,将联调方式从劳动争议纠纷领域延伸到其他纠纷多发领域,正式推动构建社会矛盾“大调解”格局。2007年11月,深圳市委专门出台《关于构建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的实施意见》。

在市中院的指导监督下,各区法院结合实际,建立了各有特色的“大调解”工作机制,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宝安法院于2008年与宝安区劳动行政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工作指导和业务培训,积极构建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决机制。2009年1-10月,宝安区重大劳资纠纷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了80.9%;辖区内发生企业欠薪逃逸事件比上一年度同期下降了72.15%。罗湖区法院劳动争议审判机构与该区劳动保障和人力资源局通过大力推行劳动争议诉前联调,从2010年8月至2011年6月,成功调解解决劳动争议案件1609件,涉及标的609.89万元。龙岗区法院坪地法庭在辖区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整合街道各方面力量,成立了街道诉求服务中心,形成了各部门共同参加、法庭指导确认的联动调解新机制,其经验先后得以向全国、全省法院推广。

为更好更快地化解矛盾、解决纠纷,2011年以来,市中院部署全市法院开展审前调解改革,即在开庭之前,由专门负责调解的法官组织案件当事人进行调解。各区法院还试行了司法确认制度,即对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在人民调解组织的主持下所签订的和解协议或者双方自行签订的和解协议进行司法审查,对符合法律规定的和解协议,由人民法院出具法律文书予以确认,有力地推动了大调解工作的深入发展。

(五)积极调研,建言献策,更好地服务大局

在抓好司法办案的同时,全市两级法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根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深入分析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为党委政府决策和审判工作机制的改革完善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近年来,市中院先后受市委政法委委托,参与大调解工作调研,撰写了有关调研报告,为市委决策提供了参考;受市人大委托,对我市法院贯彻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条例》的情况进行调研,形成了《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贯彻实施深圳经济特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条例的报告》;受省高院委托,就简易程序审理情况进行了调研,代为草拟《简易程序审理有关问题的司法解释(建议稿)》。此外,还积极参与省高院和省劳动仲裁委《关于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调研和制定工作,受市有关部门委托,就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进行了调研,形成了《进一步加强农民工工作的意见》等调研报告,与劳动行政等部门联合召开劳动者权益保护形势分析会,形成了调研分析报告,为上级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发展转型与司法政策的调整将导致劳动争议案件持续增长

(一)“三来一补”企业改制可能会引起劳动争议案件的再次增长。因为历史原因,深圳有相当数量的“三来一补”企业,根据市政府的有关精神,“三来一补”企业正在进行公司制改造,即注销原加工企业,成立新的外商独资或合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在改制的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部分员工要求买断工龄的问题,即员工要求“三来一补”企业在注销时向其支付终止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如果出现类似大量的以获取经济补偿金为目的的劳动争议,势必会影响“三来一补”企业改制的顺利进行。

(二)部分第三产业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具有潜在的劳动争议危机。从目前法院受理的个案可以看出,深圳市的第三产业,如餐饮服务业、运输业、桑拿按摩及建筑行业等,均不同程度地存在不签书面劳动合同、不缴社会保险或不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超时加班、不发放加班工资或不足额发放加班工资等问题,且上述行业多集中在盐田、罗湖、福田、南山四个区。另外,我市机关后勤服务外包以及事业单位改制也存在一些法律风险,如机关服务外包后,对原有人员劳动关系的清理、补偿等问题,事业单位改制中未签订劳动合同的二倍工资问题等,应引起重视。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三)》的公布实施,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可能增多。该司法解释除了对部分法律适用问题作出解释之外,还明确规定因未缴社会保险导致损失、企业内部改制、非法用工、企业内退人员用工等引起的争议属于劳动争议案件的范围,扩大了人民法院受理案件的范围,新类型劳动争议案件可能随之增多。

四、相关对策和建议

(一)强化劳动争议预防机制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的宣传力度,增强企业和劳动者学法守法以及依法维权的意识。对守法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同时对违法企业和违法维权行为加大曝光力度,建立违法企业的黑名单制度,对进入黑名单的企业,劳动监察部门应加大监察力度。

加强源头治理。劳动行政部门对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发放、社会保险缴纳等问题要进行定期检查,特别要对特区扩容导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出现的问题进行检查,排除隐患,及时纠正用人单位的违法用工行为,督促用人单位合法用工,从源头上减少违法行为的发生,促进社会和谐。有关政府职能部门要针对前述极易产生劳动争议风险的行业、单位进行深入调研,科学研判,及早应对,采取预防性措施,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

加强法律援助力度。在市总工会现有法律援助制度的基础上,尝试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法律服务机构,免费为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法律咨询,降低劳动者维权的成本,消除违法代理的市场,同时也应加强对非法代理活动的查处力度,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广大劳动者委托合法的代理人,以规范和清理劳动争议服务市场。

加强企业工会建设。建议由市总工会、劳动行政部门和街道对企业内部的工会建设进行指导和监督,通过发挥企业内部工会的作用,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在劳动关系建立时,由工会指导和帮助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提高劳动合同的签约率和履约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由工会代表员工推行工资协商、职工代表大会等各项制度,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加强劳动保护;在劳资关系发生矛盾和冲突时,由工会组织劳动争议调解,防止矛盾升级。

(二)完善劳动争议审判机制

完善管理机制。进一步畅通劳动争议案件审判的“绿色通道”,积极推进“标准化办案”工程,统一裁判标准,简化争议处理程序,深化裁判文书改革,完善劳动争议案件裁判文书样式;积极探索建立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质量与效果评估标准体系,完善案件的抽查、评查制度及审判质量定期分析通报制度,提高审判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质量不断提高。

完善“大调解”机制。重点是进一步完善“诉前联调”机制及诉调对接平台,结合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提出的协助调解人制度、委托调解制度、和解协调人制度等,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的资源与力量,使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更加多样化、快捷化,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诉前。

加强业务沟通协调。两级法院要与劳动争议仲裁机关定期就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中的疑难问题展开探讨,提出对策,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指导意见;要针对新情况,加强与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司法行政部门沟通协调,共同制定对策措施,提高全社会防患、化解、处理劳动争议纠纷的水平和能力。

(三)改革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当前劳动争议处理体制程序繁琐、环节过多、周期过长的弊端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已严重影响到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保护,改革是势在必行。建议将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纳入深圳市重大的改革项目,充分发挥深圳改革试验区的优势,探索建立“仲裁为主、诉讼为辅、诉前联调”的劳动争议处理新机制。

第二篇: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统一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标准若干问题的复函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统一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标准若干

问题的复函深中法函[2008]66号

龙岗区人民法院:

你院《关于统一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标准若干问题的请示》收悉,经我院审委会研究,函复如下:

同意你院对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加班工资计算基数和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差额认定等三个问题的处理意见,即:

一、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问题

1、《劳动合同法》实施前,用人单位无故克扣、拖欠基本工资,或者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的,劳动者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应予支持。

2、《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劳动者以用人单位未足额支付加班工资,请求解除劳动合同并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的,劳动者应举证证明其曾向用人单位请求支付加班工资差额而被用人单位明确拒绝,或者用人单位明确表示拒绝支付加班工资差额。

3、《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处理。

4、如果劳动者请求的加班工资差额包含《劳动合同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时间,在是否支持劳动者请求的经济补偿金问题上,分段采取不同的标准和处理原则。

二、关于加班工资计算基数问题

双方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计发加班工资基数标准或在工资表中可以看出计发加班工资基数标准,而用人单位也确实按照该标准计发了劳动者的加班工资,并据此制作工资表,该工资表亦经劳动者签字确认。在此情况下,只要双方的约定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即可认定双方已约定以该计发加班工资基数标准为加班工资的计算基数。如果用人单位根据此标准计发给劳动者的加班工资符合法律规定的加班工资计算标准,则认定用人单位已经全额支付了加班工资。

三、关于计件工资加班工资差额认定的问题

双方约定实行计件工资制,但根据现有证据无法查明正常工作时间工作定额的,根据劳动者的工资、工作时间和法定加班倍数折算出的时薪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可认定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中已包含了加班工资。

此函复。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二OO八年九月十二日

第三篇:2014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流程管理规程

2014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劳动争议案件审理流程管理

规程

《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规定》的修改说明 根据我院《审判执行流程管理规程》修订意见和相关职能部门的调整情况,结合我市劳动争议审判实际,对《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规定》进行了简要修订。修订稿中有下划线的部门为修改内容,具体修订情况说明如下:

1、第一条属于文字表述方面的修改。

2、第二条是基于我院立案部门职能调整和劳动争议审判部门名称更改以及文字表述简练需要而进行的修改。

3、第三条增加了速裁的相关规定。

4、第四、八、九、十、二十七、三十条仅是基于立案部门职能调整进行的修改。

5、第十二条是基于分案职能由立案庭调整至审管办和审判权运行改革后由合议庭对案件进行二次分配的需要进行的修改。

6、第十三条是基于由以前统一送达更改为跟案法官助理负责送达而进行的修改。

第四篇: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规定

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

(2005年10月13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讨论通过)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了使我市两级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规范化、制度化,提高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效率,缩短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周期,确保劳动争议案件的审判质量,及时、快捷、稳妥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和谐发展,根据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及本院有关规程的要求,结合我市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法官和法官助理、书记员必须强化遵守规范意识,严格按照本规范的规定,按时完成各自的工作职责,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的有序、公正、高效。

全市法院的立案庭、执行局(庭)、基层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各人民法庭、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六庭及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并共同遵守本规定的操作程序,保障劳动争议案件审判工作的正常运行。

第三条 基层法院一审劳动争议案件原则上适用简易程序审理。

第二章 一审审理

第一节 立 案

第四条立案庭收到劳动者的起诉材料,经审查认为符合起诉条件的,应予当天立案。重大案件、群体性案件应当在立案时分别报送立案和审判的分管院长。

各基层法院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积极推行节假日立案、预约立案和异地立案,为有需要的劳动者提供便利。

第五条为方便劳动争议案件的识别和统计,劳动争议案件应在案号上加以注明。注明方式为在审理单位后加“(劳)”,即劳动争议案件案号为“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法院(200×)深×法民×(劳)初字第××号”。

第六条劳动者起诉的劳动争议案件,劳动者不预交案件受理费;案件审结时,由败诉方负担。劳动者败诉的,人民法院依劳动者申请可依法对应由劳动者负担的诉讼费予以减免。

第七条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双方的劳动争议达成了明确的协议,后因款项的支付发生纠纷的,劳动者以债务纠纷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可以受理。

在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主持下,双方当事人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不履行调解协议确定的给付义务,对方当事人可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八条 立案庭对劳动争议案件立案审查时,应着重审查以下事项;

(一)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的劳动争议仲裁裁决书或不予受理的书面裁决、决定或者通知;

(二)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送达上述文书的送达回证或者其他有关送达时间的相关证明;

(三)原告是否超过十五日的起诉期限;

(四)诉讼主体是否适格、有无遗漏;

(五)是否属于劳动争议或人事争议案件。

第九条 立案庭在向原告送达《受理案件通知书》等诉讼文书时,应当同时送达《诉讼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劳动争议案件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等。

对于未委托律师为代理人的劳动者,立案庭应加强对其的举证指引和诉讼指引,对举证通知书作必要的解释和说明。

第十条 立案庭应当按最高人民法院《民事案由规定(试行)》的规定确定劳动争议案件的案由。案由包括劳动合同纠纷、集体劳动合同纠纷、事实劳动关系争议、工伤事故害赔偿纠纷、非因工伤亡抚恤待遇纠纷、非法用工伤亡赔偿纠纷、人事争议等。《民事案由规定(试行)》没有列明的,可以按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及当事人的争议确定案件案由。

第十一条 立案人员在立案时应当注意识别系列案件、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双方均起诉等情形,以防止出现重复立案情况,便于合理排期。

第十二条 立案庭应当于立案后次日按审判流程管理相关规定,优先于其他案件排定主审法官、开庭日期、审判法庭、指定跟案书记员或法官助理(下同)。

对于确实无法在正常工作时间出庭参加诉讼的劳动者,经其提出申请,法院可在夜间及节假日的合理时间安排开庭。

重大、群体性案件,安排主审法官和开庭日期可事先征求分管庭长或主管院长意见。

第二节 庭前准备

第十三条 立案庭应在四排后次日内,将案卷材料移交相关送达人员。送达人员应在收到案卷材料之日起三日内完成直接送达。对被告送达诉讼文书原则上采取一次性送达方式。送达文书包括应诉通知书、开庭传票、原告起诉时提交的立案证据(复印件)、证据目录及《诉讼文收送达地址确认书》、《劳动争议案件举证通知书》、《诉讼风险提示书》等。

第十四条 被告在举证期限内提交的证据应在庭前及时送达原告,重大疑难案件或证据较多的案件可安排庭前证据交换。

第十五条 加强劳动争议案件的庭前调解。法官助理可根据法官委托,主持庭前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由主审法官按规定程序审核签发。

第三节 庭审及裁判

第十六条 庭审调查时,主审法官应当按照中院劳动争议法律文书样式列明的事实要素查明案件相关事实。

对于举证能力较弱的劳动者应当加强诉讼指导,并可对劳动者的举证期限酌定从宽。法院在必要时应依职权调查收集证据,不得轻易以劳动者证据不足或举证期限届满而驳回其诉讼请求。

第十七条 基层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应当严格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进行调解和裁判。

第十八条劳动者未出庭参加诉讼的,法院必须核实劳动者是否存在不能到庭的正当理由,不能简单作出撤诉处理的裁定或仅因劳动者不到庭而作出不利于劳动者的缺席判决。劳动者在开庭后三个工作日内未举证证明不能到庭正当理由的除外。

第十九条劳动争议仲裁过程中,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民法院提出财产保全的申请,但是应当提供担保。劳动者的申请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的,应当依法作出财产保全的裁定。劳动者在仲裁决生效或者人民法院判决生效后三个月内未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解除保全措施。

劳动者确因经济困难不能提供财产担保的,劳动者也可提供保证人担保。

第二十条法院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期间,有证据证明用人单位持续、大量拖欠劳动者工资,且准备或正在对资产进行藏匿、转移或变卖的,法院可根据劳动者的申请或依职权及时对用人单位的相应献策产采取保全措施。

第二十一条对于申请财产保全的劳动者,如确因经济困难无法提供财产担保的,法院可减轻或免除劳动者的担保义务,确有必要的可由劳动者提供保证人担保。

第二十二条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的劳动争议案件,主审法官应当于立案次日起三十日内审结。

第二十三条 劳动争议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宣判率不得低于30%。

第二十四条 劳动争议案件定期宣判的,定期宣判一般在开庭之次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

第二十五条 裁定书、判决书、调解书须经主审法官审核无误后方能送达。

第四节 上诉案件的移送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提起上诉的,跟案书记员应当在收到上诉状的同时,向上诉人送达收到上诉状的通知、预交上诉案件受理费的通知书(包括预交费用的数额、期限、中院账号及不按期预交费用的法律后果等,劳动者上诉的除外),并收到上诉状后三日内将上诉状副本送达对方当事人,通知其在法定期限内提出答案。

书记员在收到答辩状后三日内将答辩状副本送达上诉人,收到上诉状、答辩状(或答辩期满未答辩的),应在三日内按归档要求整理装订全部案件材料,经主审法官检查无误后,连同上诉状、答辩状、上诉案件移送函、预收上诉费收据或上诉人缓、减、免交上诉费的申请书一并交立案庭统一移送中院。

第二十七条 立案庭应于收地案件材料后五日内移送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三章 二审审理

第二十八条 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庭应于收到上诉案件材料之日起四个工作日内审查立案。

第二十九条 流程管理室应按《审判流程管理规程》进行四排、发送确认并按规定期限将案卷材料移交跟案法官司助理。

第三十条 民事审判第六庭应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简化和规范二审询问程序、简化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文书的制作、实行普通程序简易审等措施。

第三十一条 二审劳动争议案件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将裁判文书送达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第三十二条 定期宣判的,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五个工作日内进行,并在作出评议结论后十五个工作日内完成宣判。

第三十三条 法官助理应在二审法律文书送达后五日内将原审卷宗连同二审法律文书等交立案庭。立案庭应在七个工作日内退回原审法院。

第四章 执行

第三十四条 对于劳动者申请强制执行的劳动争议案件,法院可以不受执行立案顺序的限制,优先予以执行。

第三十五条 劳动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生效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或民事判决的,法院免收申请执行费;申请执行标的额较大的,可以减收申请执行费。

第三十六条 劳动者申请强制执行生效劳动争议仲裁裁决或民事判决的,执行机构应当自执行立案之日起三个月内执行完结。

第三十七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在劳动争议案件终结裁决作出之前,裁决用人单位预先支付劳动者工资、医疗费的,用人单位不得就该裁决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拒不执行的,劳动者可以向法院申请执行。

第三十八条 劳动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劳动争议案件,应当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申请人无法提供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或线索的,由法院依职权对被执行人的财产状况进行调查取证。

第三十九条 用人单位财产不足以清偿所有债务的,应优先以用人单位财产清偿劳动者的工资债权。为保护劳动者的基本生存权和维护社会稳定,劳动者工资债权还可优先于担保物权的其他优先受偿权得到清偿。

第四十条 企业持续、大量拖欠劳动者工资,但企业有可供执行的土地使用权、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的,法院在执行拍卖过程中可要求拍卖人垫付该企业所拖欠的劳动者的工资后,再从拍卖企业财产所得款项中抵扣垫付的数额。

第四十一条 执行机构对欠薪单位执行到的每笔款项,均应当自该款项进入执行款专户之日起三日内支付给被欠薪的劳动者。

第四十二条 对劳动者申请执行的劳动争议案件,执行机构应当严格适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对适用中止执行的若干问题的意见》,未经穷尽一切执行措施,不得裁定中止执行。

第四十三条 用人单位有能力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劳动争议案件仲裁裁决或民事判决而拒不履行的,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用人单位负责人予以罚款、拘留;情节严重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其他规定

第四十四条人民法院对在劳动争议案件审理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型、疑难问题及辖区内发生的可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的审理情况,应逐级向上级法院报告并及时总结经验。

第四十五条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民事审判庭应在法律适用上加强与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协调与沟通,充分发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对劳动争议纠纷的疏导作用。

第四十六条 人民法院对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中发现的劳动监管问题,应及时向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有关司法建议。

第六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本规定未尽事宜,按各院审判流程管理规程及相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八条 举证通知书、裁判文书的制作可参照中院民事审判第六庭设计的样式。

第四十九条 本规定由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五十条 本规定自二0O五年十月二十日起施行。

第五篇: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2014)

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典型案例(2014)

案例

一、员工违反公共政策单位可解雇

陈某于 2007 年 6 月 15 日入职某物流公司,任拖挂车司机一职。2012 年 9 月 18 日,广东省公安厅、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通告,在 中秋国庆黄金周期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和 15 吨以上重型货车通 行高速公路实行交通管制。某物流公司也对陈某进行了相关的信息提 示。2012 年 10 月 3 日、4 日、6 日,陈某多次驾驶重型半牵引车(总 质量为 17 吨)、重型集装箱半挂车(总质量为 39 吨)在高速公路上行驶。2012 年 10 月 6 日,某物流公司以陈某违反公司规章制度、不 服从公司管理为由,对陈某作出开除处理。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某物流公司已向陈某发送关于交通管制的相 关内容,但陈某在明知上述交通管制的情况下,仍在该期间多次驾驶 重型拖挂车在高速公路上通行,陈某的该行为严重影响某物流公司的 管理,且已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某物流公司据此解除与陈某的劳动合 同关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法官说法:本案例关系到社会公众在节假日的出行安全问题,与 大家的切身利益相关。通过这一个案例告诉我们广大的劳动者,在工 作过程中除了要遵守用人单位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外,还应当时刻了解国家的公共政策并予以遵守,这样不但对他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 种负责任的表现。否则可能不但丢了饭碗,还无法获得工作年限的经 济补偿或赔偿金。

案例

二、已婚男上班“袭胸”女同事被炒后索赔 11 万未获支持

2002 年 10 月,湖北男子汪某进入东莞市厚街镇一家鞋业公司工 作,担任仓库副主管一职。2012 年 10 月 15 日,已婚的汪某于上班时间在办公室两次“袭胸”女同事。该过程恰好被公司的监控全程拍录下来,引发公司轰动。王某的上司就此事找其谈话。但汪某并不觉得自己行为不当,反而态度相当恶劣。公司老板得知后立即报警,并将汪某解雇。汪某对此并不服气,当月就向提起劳动仲裁申请,要求 公司支付违法解雇赔偿金、经济补偿金及工资等。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汪某与公司签订了劳动合同,应当知晓公司 的规章制度。汪某作为有妇之夫,于上班时间在工作场所两次与女同事亲热,虽未给公司带来直接损失,但确有违社会公德,有伤风化。汪某的行为已严重违反公司的规章制度,公司依法有权单方解除其与 汪某的劳动关系,无须支付任何经济补偿。案经一审、二审,汪某要 求公司支付赔偿金的诉求被依法驳回。

法官说法: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是至关重要的。本案中,汪某作为一个已婚男性,却“袭胸”女同事,这是不道德的行为,为舆论所谴责。此外,该港资公司出于管理的需要,要求劳动者不得在公司内有伤风化的行为,否则将即时解除劳动合约不予任何赔偿。这种内部规定并无违反法律规定,是合法有效的。汪某违反了公司的规定,即对 劳动合同构成了违约,公司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对其解雇,并无不当,无须支付任何赔偿金。

案例

三、员工带出公司设计图纸被炒鱿鱼后起诉索赔被驳回

2006 年 10 月,何某进入东莞市厚街镇一家皮具公司工作,与公 司签订了劳动合同,担任出纳一职。皮具厂主张何某于工厂外出时,工厂保安对其行李进行检查,在其包内搜出纸板、设计图样等物品。皮具厂就此以何某违反厂规利用公司资源为其他单位或个人服务为 由,解除与何某之间的劳动关系;何某对此不予确认,并主张保安从 其行李包内搜出的图纸和纸板为其个人物品,其是利用业余时间为自 己制作袋子,故而主张皮具厂违法解除劳动关系。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案涉设计图纸背面打印有皮具厂多种手袋相关的设计图样、材料规格。可以认定何某是使用皮具厂印有设计的图 样、材料规格表格的纸张来为自己设计手袋。

何某于 2012 年 9 月 24 日一日之内签收员工违规扣分通知单、离职手续交接单、员工离职申请资料表、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但何某主张签名仅表示签收,并不确认皮具厂的处罚。但何某在签收时明知 是关于解雇自己的资料仍一一签收,表明何某已确认皮具厂对其的处 罚。由此,法院依法认定何某确有使用皮具厂的资源为自己或他人服 务的行为。

法官说法:用人单位保护商业秘密,并不必须待商业秘密被泄露 或被实质侵害后才能向劳动者主张权利,对于劳动者一些可能导致商 业秘密被泄露仍然可以处以相应的惩罚和处分,而且,用人单位对自 身的商业秘密也十分重视,如果员工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为自己设计 手袋,必须在合理和合法的范围内,不能随意涉及工厂的生产内容和 版材,不然容易引起误会,并有侵权的嫌疑。

案例

四、因病不能胜任工作被调岗

员工告公司败诉

郑某因患有心肌劳损而需不定期请病假,2011 年期间,郑某累计 休带薪病假 22 天,2012 年 1 月至 2012 年 11 月郑某累计休病假 64 天。其公司以郑某身体状况及对工作造成影响为由,将他从科长调整 为专员,但调整工作后,郑某的工资待遇比之前只是少了职务津贴200 元/月。郑某对该工作调整有异议,多次要求恢复原岗位及职务津贴,公 司虽没同意,但向他补发了津贴 200 元/月。后郑某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经济补偿金。

法院经审查认为,原告因病多次请假,这与其所担任的科长的职 责要求不相符。被告将原告调整为无需管理人员的专员,且职级待遇 不变,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案例

五、公司解散被调岗

劳动者状告工厂被驳回

原告阿华(化名)在被告单位已工作多年,后单位准备解散,向 阿华发出调令,要求他去另一家皮具公司工作,承诺工资福利待遇保 持不变,并保留其在本厂的工龄;但若员工在十天内未按规定到另一 家皮具公司上班,将视为其个人单方面向公司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关系,企业将一次性结清其所有工资,依法不支付任何经济补偿。

阿华收到上述调令后,并未前往另一家皮具公司报到,理由是他 认为某皮具公司作出的上述调整降低了其工资待遇且变更了工作岗 位和工作单位,因此向法院起诉。

法院经审理支持了阿华维持原劳动关系的诉请。但对于原告的其他诉讼请求,法院给予了驳回,法院认为,被告一再声明保持原告原 一切工资、福利待遇不变,原告主张某公司降低其工资待遇,明显缺 乏客观依据。

法官建议:调整岗位必须合法合理,东莞中院法官表示,用人单位调整劳动者工作岗位的情况分为两 种,一种是双方经协商一致进行调整,另一种就是用人单位单方调整,用人单位的用工自主权与劳动者的职业稳定权分别属于集体与个人 的发展权,均应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护。对于如何使这两项权益的保护达到平衡的问题,法官建议,应根 据以上两种情形具体分析。

法官表示,对于第一种情形,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一举措有利 于解决目前原、被告双方维权成本高、举证难的实践困境。而至于第二种情形,法官提出,用人单位要确保调整工作岗位同 时符合以下条件:1.调整工作岗位是生产经营的需要;2.调整岗位后 的工资水平与原岗位基本相当;3.不具有侮辱性和惩罚性;4.无其他违反法律法规之情形。“也就是说,该调岗决定须符合合法性及合理性,不能超出一般 人所能接受的范围。”东莞中院法官说,但如果用人单位根据本单位 的规章制度进行调岗,则应通过民主程序制定规章制度,并进行公示,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培训,使劳动者知晓单位的规章制度。此外,法官表示,若劳动者按照用人单位的安排到新的工作地点 已经工作,超过一定期间未提异议,后又提出用人单位单方变更工作 地点违法,劳动者的该反悔行为不应得到支持。因此,法官建议,劳动者对于用人单位作出的工作地点变更决定如有异议,应及时提出,最好不要超过一年期限。昆山市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典型案例(2014)

案例

一、女职工产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女职工休假前的扣 除加班费以外的工资标准足额向女职工发放工资,如用人单位仅按最低工资发放,差额部分应当予以补足。

基本案情:被告于 2011 年 4 月 25 日进入原告处工作,2012 年 11 月 2 日,原、被告解除劳动关系。被告于 2012 年 6 月 27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 日期间休产假。被告在休产假前 1 年原告每月支付被告技 术津贴 2000 元、住房津贴 450 元、交通津贴 200 元,被告在休产假 期间原告因被告请假予以扣款,后被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 员会提起仲裁,要求原告补发 2012 年 6 月 27 日至 2012 年 10 月 31 日期间的产假工资 10415元,经裁决原告支付被告产假工资差额 9800 元。原告对仲裁裁决不服,向本院提起诉讼。经审理后法院判决原告 支付职工产假工资福利差额 10415 元。

法官说法:国家依法保护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的合法权益,女职 工在产假期间享有的工资福利应当与休假前的工资福利基本一致,用 人单位应当视同女职工提供正常劳动并支付其工资。本案女职工属于 晚育,其可享受产假 128 天。其在休产假前 1 年每月的工资福利包括 技术津贴 2000 元、住房津贴 450 元、交通津贴 200 元等,故用人单 位应当按照女职工休产假前的工资福利待遇标准足额支付女职工产 假期间的工资待遇。现用人单位要求不予支付女职工休产假期间的工资福利差额,无法律依据。

案例

二、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应当在 1 年内申请仲裁,超过仲 裁时效,仲裁将不予受理。但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工资结欠证明的,劳动者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基本案情:2009 年,廖某至被告处工作。2011 年 1 月 16 日,被 告出具欠条一份,载明:“今董炜系被告法人代表,欠廖某工资共计 人民币 42600 元整。在 2011 年 1 月 30 日之前付清”等内容。2012 年 11 月 9 日,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了廖某诉被告赔偿 金争议一案,裁决认为

廖某曾于2011年7月25日提交过仲裁申请,因缺席仲裁已按撤诉处理,对已提交过的申诉请求部分,不予支持。后廖某向法院起诉被告,经法院释明,廖某撤回起诉。之后,廖某凭 欠条以普通民事案件另行起诉被告,本院受理后经审理判决被告支付 廖某欠款 22600 元及利息。

法官说法:劳动者通过劳动纠纷解决途径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虽 未获得支持,但根据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出具的欠条内容,可以表明双 方就工资结欠事宜予以约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劳动者通过普通民 事案件程序径直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符合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 按照约定的内容向劳动者履行给付义务。用人单位关于“一事不再理” 的抗辩意见,因劳动者作为欠条载明的权利人有权选择主张方式,且 其通过劳动争议提出的主张也未经实体裁判,其另行通过普通民事纠纷提起诉讼不属于重复主张。

案例

三、被派遣劳动者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如果严重 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可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可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将得不到相应的经 济补偿。

基本案情:原告与被告雷博公司签订有劳动合同,原告自 2009 年 1 月起由被告雷博公司派遣至被告客运公司处工作,工作岗位为汽 车驾驶员,原告与被告客运公司签订有公营车驾驶员上岗合同书。原 告承诺依法执行用人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及上岗合同书,原告如违反 用人单位制度及上岗合同书被退工处理,即视为违纪,被告雷博公司 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支付经济补偿金。后原告因在工作中对被告客 运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人身侵犯,被告客运公司解除与原告的上岗合 同,并将原告退回被告雷博公司,2012 年 8 月 15 日被告雷博公司解 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后原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仲裁,要求二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54252 元,之后昆山 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驳回原告的请求。本院经审理后亦驳 回了原告要求两公司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被派遣劳动者虽未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但应在 派遣期内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服从用人 单位的合理安排。如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用人单位有权解除与劳动者的用工关系,将劳动者退回劳务派遣单位,劳务派遣单位 即可以据此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劳动者将面临失业的风险,且 不能获得任何经济补偿。

案例

四、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劳动者要求 解除合同,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基本案情:被告于 2011 年 10 月 25 日进入原告处工作,双方未 签订劳动合同,原告未为被告缴纳社会保险。2012 年 11 月 6 日,被 告提出书面辞职,载明“本人自 2011 年 10 月 25 日入职你公司裁切 课任班长以来,你公司一直不给我缴纳社会保险,也不与我签订劳动 合同,故现在通知你公司,本人从 2012 年 11 月 8 日起,解除与你公 司的劳动关系。”。后被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原告支付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之后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 仲裁委员会裁决原告支付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3544.74元。本案经本院审理后亦判决原告支付被告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 3544.74。

法官说法:缴纳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用人单位拖延 或拒绝给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是违法行为,在“用工荒”的当下如果 用人单位欠缴时间较长,不仅会导致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损失 劳动力,而且劳动者还会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补缴欠缴的 社会保险,用人单位将“人财皆失”。

案例

五、用人单位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应当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采用书面形式,如在劳动期限内恶意变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并采 用降薪、降职等手段迫使劳动者不到新岗位报到,后用人单位据此解 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的应属违法解除,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违法解除 劳动合同赔偿金。

基本案情:自 2006 年 8 月 8 日起,原告与被告签订多份劳动合 同书,约定原告在被告处从事区域经理或城市经理一职,因经营需要 及原告的实际工作能力和表现,可调动原告工作岗位,原告应予以服 从,最后一期劳动合同约定原告的工作岗位为城市经理。2012 年 7 月 被告以书面的形式告知将对原告的岗位进行调整,原告表示不同意。后被告降低了原告的薪资,并以原告一直未至调整后的岗位报到并履 行劳动义务为由作旷工处理。2012 年 9 月,被告书面通知与原告解 除劳动合同。后原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 求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之后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委员会裁决驳回原告的请求。原告不服仲裁裁决向本院提起诉讼,本 案经本院审理后判决被告支付原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96603 元。

法官说法:本案原告进入被告处工作,签订劳动合同,依法建立 劳动关系,双方均应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在劳动合同履行 期间,被告解除了原告的劳动合同。对此本院认为,其一,原告与被告已约定原告的工作岗位为城市经理,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与劳 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但被告并未提供证据 证明其与原告就岗位变动协商一致;其二,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涉及工作岗位变动对劳动者具有较大影响,但根据被告的举证可以看出,被告只是单方面要求原告变动工作岗位,并未与原告进行过充分的协 商;其三,原被告双方在最后一期劳动合同中约定被告可根据工作需 要和对原告业绩的考核结果,按照合理诚信原则,经与原告协商一致 或依法变动原告的工作岗位,但此约定较为笼统,主观性较强,被告 具有较大的掌控性,且本案中被告提供的证据尚不足以证明原告的工 作业绩不符合被告要求,对被告的生产经营造成损失以及变动原告的 工作岗位确系被告需要;其四,自 2012 年 7 月起被告将原告的工资 标准从原先的城市经理水平降至区域经理水平,对原告的劳动权益造 成损害;综上,被告以原告不服从岗位变动进而旷工为由解除了原告 的劳动合同应属违法,应当向原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现实生活中,劳动者可能会与上级主管在工作方法、工作习惯等 方面不相一致或双方的性格差异较大,导致个别主管怀恨在心,未与 劳动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不顾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利用其优 势地位恶意变动劳动者的工作岗位,逼迫劳动者被动违反公司的规章 制度,继而”炒劳动者鱿鱼”。用人单位的这种做法违反法律且违背 公平,应当承担支付赔偿金的代价。

案例

六、劳动者冒充公司相关主管人员在公司内部流程文件上签字,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据此解除与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劳动者将不 会获得经济补偿。

基本案情:原告于 2004 年 9 月 16 日进入被告处工作,双方签订 劳动合同。被告的《管理规章》第 22 条第 2 项规定,合同一方违反 合同的,造成对方损失的,应承担补偿责任,第 20 条第 8 项规定,违背义务、营私舞弊、行为不检、玩忽职守等使公司利益和名誉受到 严重损害者解除劳动合同不支付相关的补偿金,第 118 条第 15 项规 定,填写文件时虚报资料或擅自篡改记录或伪造各类单据、报表者予 以解除劳动合同。原告在职期间曾多次假冒主管签字。2011 年的某一 天原告假冒主管在印刷品内容变更通知单上签字,其中两单业务中没 有将变更规格的货品重新核价,按照错误价格出货导致公司损失。2013 年 1 月被告作出合同解除通知书,后原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 议仲裁委员会提起仲裁,之后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驳回了 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请求。本院经审理后亦 驳回了原告要求被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用人单位可以 解除劳动合同。本案原告知晓《管理规章》的规定,但其仍代主管在 被告公司文件上签字,并因工作失误造成被告损失,被告依据《管理 规章》和工会的意见解除与原告的劳动合同合法有据,不存在恶意,无须向原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现实生活中,部分劳动者在工作中不严格遵守用人单位关于文件签发流程的规定替部门负责人签字,主观上虽出于积极工作的目的,但这种行为很可能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一旦用人单位追究,将面临 被辞工的风险。

案例

七、用人单位以劳动者之间的不文明的打闹行为损害公司利 益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应属违法解除,须向劳动者支付违法 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基本案情:被告于 2000 年 7 月 13 日进入某工作,双方签订有劳 动合同。2013 年 6 月 21 日原告作出解除合同申请 1 份,载明“工会 委员会:Chem Lab 所在部门多名员工反映被告有对他们本人或同事 存在暴力/肢体侵犯/侮辱/虐待行为。经公司多方查证,鉴于上述理由 依《员工规章守则》1.4.3 及 1.4.4 拟定对被告作出解除劳动合同的处 理。请审核。”。同日原告的工会委员会在该解除合同申请上盖章确认 同意。嗣后被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原 告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之后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 会裁决原告支付被告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 201586.32 元。本院经 审理后亦支持了被告的请求。

法官说法:被告进入原告处工作,依法建立了劳动关系。在劳动 合同期间,原告以被告对同事存在暴力肢体侵犯、侮辱虐待行为,违 反《员工规章守则》为由解除了劳动合同关系,应当就被告的违纪行 为进行举证,但原告所提交的证据不足以证明被告的行为属于暴力肢体侵犯或侮辱虐待的行为,被告的行为虽不文明,但尚不构成对《员 工规章守则》的违反,其主观上也无故意暴力侵犯或侮辱虐待他人的 意图,也未对原告的生产经营利益造成损害,原告解除被告劳动合同 应属违法解除,应当支付赔偿金。

在我国,劳动者尤其是年轻的劳动者在工作期间以轻微打闹的形 式开玩笑非常普遍,用人单位如认为这种行为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 影响,应当及时与劳动者进行沟通予以制止,给予劳动者改正的机会,但直接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有违公平。

案例

八、发生工伤后劳动者应当在 1 年内向劳动行政部门申报工 伤,并就其受伤范围全面准确的向工伤认定部门反映,否则因超过认 定时间,将会导致劳动者的部分工伤无法得到劳动行政部门的认定,相关权益会受到损害。

基本案情:原告于 2011年 9 月 1 日进入被告处工作。2011 年 12 月 16 日原告在工作中受伤,2012年 3 月 21 日经昆山市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工伤。工伤认定书载明“2011年 12 月 16 日,原 告在工作中所发生的压砸事故中受伤害,经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于 2011 年 12 月 17 日诊断为右膝软组织挫伤”等内容。2012年8 月 4 日经苏州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不达级。2012年 11 月 27 日经江苏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为不达级。2012年 1 月 19 日,原 告与被告解除劳动关系。嗣后,原告向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被告支付 1、2012年1月 14 日至 2012年 12 月 5 日期间的左脚医疗费 8321.16 元;

2、左脚二次手术费用 8000 元;

3、2012年 2 月 2 日至2012年 2 月 9 日期间住院伙食补助费 162 元、护 理费 450 元;

4、2011 年 12 月 17 日至 2012年 12 月 5 日期间的交通 费 626 元;

5、鉴定费 530 元;

6、2012 年 2 月 2 日至 2012年 5 月 17 日期间的工伤医疗期工资 19250 元。

昆山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于2013年 2 月 18 日作出昆劳人仲案字【2013】第 5109 号仲裁裁决,裁决

1、被告支付原告工伤鉴定费 530 元;

2、驳回原告的其他申请。原告不服该仲裁裁决,向本院提起诉讼。本院经审理后亦驳回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劳动者享有工伤保险待遇的前提应为被鉴定为工伤,但原告未提供证据证明其左腿已被劳动行政部门认定为工伤,因此,原告关于左腿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交通费的诉讼请求 无事实依据,本院均不予支持。

下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11年12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典型劳动争议案例

    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典型劳动争议案例 案例一、上班路上出事故,法院认定为工伤 24岁的吴新在我市一家纺织公司上班。2012年5月22日是他正 式上班的第三天,这天轮到他上晚班。......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处理意见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青岛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劳动争议处理意见(2010年6月) 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 青岛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青岛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转发鲁高法(2010)84号文件......

    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2010

    深圳市劳动争议仲裁申请书(样本)申 请 人: 姓名:性别:民族:年龄: 身份证号码: 身份证住址: 确认有效的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被申请人:名称: 地址: 法定代表人:职务: 联系电话:仲裁请求: 一、__......

    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深圳市宝安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仲 裁 裁 决 书深宝劳仲观澜庭(案)终字[2009]558-1号 申请人:江早红等261人。 员工代表一:江早红,女,汉族,1974年8月16日出生,身份证住址:安徽省池州......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全文5篇]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近年来,我市劳动争议案件数量迅猛上升,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也不断出台和完善,我院原施行的一些法律适......

    闵行法院2008至2010劳动争议白皮书

    闵行区法院2008-2010劳动争议案件审判情况白皮书近年来,伴随《劳动合同法》、《企业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下简称新法)的相继实施......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2014)

    无锡市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争议十大典型案例(2014) 案例一、违纪调查不清,企业理当担责——尤某诉营销公司赔偿金纠纷案 【裁判摘要】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的行为,用......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议纪要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议纪要(关于交通事故)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会议纪要 (2005)第1号 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一庭二OO五年九月二十六日全市法院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