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

时间:2019-05-13 02:13: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

第一篇: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

篇一:穷人 张祖庆 教学设计 《穷人》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1.读准“嗯”、“熬”等多音字,会写“虑”等12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汹涌澎湃”、“熬”等词语的意思。2.初步感受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将叙事诗改写成小说的高超写作技巧;创生语境,迁移习作,初步尝试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流程预设】 第一板块 溯“穷”,整体感知

2.介绍两个作家的关系:《穷人》是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而来的。4.课文写了哪几个穷人?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事?(借助情节图,梳理小说主要内容和行文脉络)

第二板块 扣“穷”,研究表达

a 恶劣的天气环境; b 家中的陈设和衣食起居; c 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的忐忑心情;

第三板块 品“穷” 以写促悟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如下内容中,感悟穷人的“善良”、“富于同情心”、“母爱”等美好品质:

a 恶劣天气环境与室内温暖舒适的对比; b桑娜忐忑不安的心情与渔夫的忧虑; c西蒙死后的惨状与孩子们熟睡的对比;

„„

(创生写话语境——摹写人物内心——分享与交流)

自选作业:

a.★★作业:阅读雨果叙事诗《可怜的人们》; b.★★★作业:续写《穷人》,尝试运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c.★★★★作业:阅读“美冠纯美阅读”书系《穷人》(列夫·托尔斯泰著);

d.★★★★★作业:尝试将普希金的《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改写成小说(或自选一首叙事

用心发现财富

——《穷人》课堂实录

“千课万人”全国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堂”研讨观摩会

上课时间:2012年11月16上午

执 教:浙江杭州下城区教育发展中心 张祖庆

预热板块 课前谈话 师:我们来认识一个人(出示:莫言头像),他是谁?

师:莫言是谁?

师:看过莫言的书吗?

师:好看吗?

师:为什么好看?

生:因为里边讲的农民非常辛勤地劳作,我看了非常敬佩!

师:莫言的代表作还有什么?

师:张艺谋是谁?

师:说得太对了!同学们,莫言的小说《红高粱》当初并不是很出名,张艺谋把它改编成电影,莫言的小说也一下子出名了。刚才这个同学说得很好,(出示:改编),改编让一件艺术品变成另外一件艺术品。

上课!

第一板块 《穷人》溯源

师:同学们,大家再看一个人(出示:雨果头像)。

师:这两人有什么联系?(众多生举手)

师:预习得充很分!是的,法国大文豪雨果写了一首叙事诗《可怜的人们》,列夫·托尔斯泰读到了这首诗,深受感动,于是,把诗改编成了小说,题为《穷人》。

师:同学,你把很重要很重要的人给忘了呀!

(学生自由说)

【课件出示】

桑娜 渔夫 五个孩子

第二板块 穷人真穷

师:同学们,都说《穷人》写得很精彩,可张老师读完了整篇小说,字里行间找不到一个“穷”字,这些穷人真的很穷吗?(生点头)那你是从什么地方读到的?请大家细读课文,从字里行间去捕捉“穷人”的“穷”。认真地想一想,哪些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的?默读圈画,画出一处地方标上1,画出第二处标上一个2,标好了之后,选一处感悟最深的,做简单批注,然后小组分享,等会请同学上台交流。

(生静读圈画)

师:(生细读1分钟后)也许这 “穷”字藏某个词语中,也许这“穷”字藏在一个标点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一组对话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对环境的描写中,也许这 “穷”字藏在某一处细节里。细细阅读,才会发现更多的东西。

(生继续默读、圈画、批注,小组交流分享,大约7分钟)

师:好,现在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说说从哪些地方读到了穷人的“穷”?接下来,我们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当老师。

生:我从第二段的第三句看出他们很穷,因为课文说“丈夫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她自己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小老师:还有补充吗?

生:课文中说“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光着脚”说明他们连买鞋子的钱都没有,而且吃的是“黑面包”,黑面包我从课外了解到,不像白面包那样很软很好吃,是很硬的,没有水的话,根本吃不下去的。

师:每天都吃鱼,吃得都要吐为止,而且只能吃那些卖不出去的小鱼,是不是?我想请教小老师,课文第一段说“冒着寒冷的风暴出去打渔”,我觉得可能是偶尔出去的吧?

生:谁来解答这位“同学”的问题?(全场爆笑)

师:我们回到第一段,好不好?你是继续上课还是把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小老师示意让)好,谢谢沈老师!谁愿意当老师?

小老师:我是郑老师,我希望下面找到的“穷”隐藏在环境描写中,而且要在那位沈老师提出的第一段的基础上面,能找到吗?(众笑)

小老师:我说的是穷,不是环境恶劣,再想一下吧!

师:老师,我有意见!环境恶劣难道跟穷没有关系吗?

师:好,郑老师,我想和你一起做老师。

小老师:找到了吗?

【课件出示】: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师:(问小老师)接下来的这段教学,我来好不好?如果你有新的补充,你可以上来。谢谢郑老师。

师:这不是画面,这是概括,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具体的画面?

师:溅起几丈的浪花,你说——

师:同学们,这样的天气随时都有吞没生命的危险,而渔夫此时此刻正驾着一叶小舟在这样的惊涛巨浪当中颠簸着,这不正写出了穷人的“穷”吗?带着这样的画面,带着这样的体会,我们一起读读这段话。张老师读黄色字体部分,同学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师:对他们来说,这就是煎熬。

师:也就是说从一番心理描写中,你感受到她的“穷”,是吧?(生点头)还有没有其他地方写出了穷人的穷?

师:你找到的是——

(师问,生不断重复)

师:找到“睡觉还早”这四个字的同学,举手!(众多学生举手)同学们,从“睡觉还早”中,你发现了什么? 4

师:只是十一点钟吗?

【课件出示】:

师:请大家关注这三句话,分明睡觉已经“不早”了。你看,23段分明写的“大概是昨天”,可见她们到凌晨才睡。

(生齐读屏幕上的三句话)

第三板块 穷人不穷

师:同学们,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从字里行间充分感受了穷人的“穷”。

师:阅读就是发现。静静默读,用心发现,也许你会读到以前没有留意到的东西。

(生继续读,圈画,时间约5分钟)师:好,开始交流!最好按照课文顺序来交流。生:我找到的是第八自然段,文中说“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但觉得非要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觉得穷人虽穷,但是他们却拥有富人都没有的善良。

生:她说“她把两个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和自己的两个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上”,我觉得虽然这是一个不经意的动作,但是她把她和西蒙的两个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放在一起,感觉她就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决定用心来养他们。她觉得作为邻居,拯救两个生命义不容辞、责无旁贷。

师:说得真好!而且这两个孩子,是刚刚从死人旁边抱过来的,一般人都会忌讳的。但是桑娜没有这么想,救人的本能让她这么做。把孩子抱回来之后,桑娜经历了番内心的挣扎。

【课件出示】:

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5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通过朗读走进此时此刻桑娜的内心世界?

(生读)

师:谁认为自己读得比她好?

(生读)

师:他刚才朗读的时候跟刚才那位同学有哪些细微的区别?

师:嗯,内心挣扎着,是不是?内心里也许有自责,也许还会有什么?

师:是的。同学们,桑娜内心非常纠结。如果你刚才把声音放得低一些,也许会更好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我知道了这段话写出了桑娜非常勤劳,因为他说“外面又黑又冷,可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写出了桑娜非常勤劳,把家里打理得干干净净。师:请你把“勤劳”写在“善良”的边上。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对屋内的描写。

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不写渔网,不写渔具,不写鱼竿,不写蜘蛛网。

师: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让人感觉到——

生:温暖

【课件出示】:

温暖舒适 寒风呼啸 又黑又冷

干干净净 汹涌澎湃 波涛轰鸣

食具发亮 起着风暴 心惊肉跳

安静睡着

(课件屏幕左边红底黄字,温馨热烈;右边黑底白字,冰冷凄惨。左右对比强烈)师(指着屏幕,深情地):外面是那么冷,那么黑;小屋里是那么暖,那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有感情读第一段)师:我们回过头去读第一段,又读到了很多很多。是啊,母亲身旁安静地睡着五个孩子,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另一个母亲身旁睡着的两个孩子。我们再次把目光投注到西蒙死去后的场景描写,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课件出示】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床,床上仰面躺着她的女邻居。她一动不动。桑娜把马灯举得更近一些,不错,是西蒙。她头往后仰着,冰冷发青的脸上显出死的宁静,一只苍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从稻草铺上垂下来。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生:我读到的是“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

生:我能不能先给她补充一下再说下去。

生:“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孩子们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这里“显然母亲在临时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说明母亲还是很爱他们的孩子的,这里看出了伟大的母爱。还有后面“孩子的呼吸均匀而平静,他们睡得正香正甜。

师:让你感到吃惊了!来,请在黑板上写下“伟大的母爱”的字样。

生:我也发现他们的屋子里非常小,“先投入眼帘的是对着门的一张床”,说明屋子特别小,对着门就是一张床,旁边就没什么家具了。

师:难道西蒙在临死前,她就未曾想到过把孩子托付给桑娜吗?也许同学们没有深入地去想过这个问题。同学们,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愁肠百结、百感交集。请大家用一段内心独白,描述西蒙临死前可能的心理活动。写的时候适当运用省略号。

【课件出示】:

西蒙脸色苍白,神情黯然,望望身边躺着的两个孩子,内心充满着不舍、担忧与矛盾。

(写后,交流)

生读:她望着身边躺着的这两个孩子,心里充满着不舍,但犹豫矛盾„„她沉思着„„上帝呀,请不要带走我!„„我还有两个可怜的孩子,我需要照顾他们„„如果我死了,这个家该怎么办?希望有人会发现我的孩子领养他们„„

哎„„邻居桑娜是个好人,如果她发现我的孩子一定会照顾好我的孩子们的。

生:孩子们怎么办?„„谁来照顾他们呀?可以把他们托付给桑娜一家吗?„„不,不行!„„桑娜一家的五个孩子已经让他们忙不过来了„„我的孩子虽然不多,只有两个,但也是一个不小的负担„„不,不能让他们这么小就跟着我去天国,我死了,到底该怎么办?

生:我的病已经很重了,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怎么办?„„也许我可以把他们交给桑娜„„哦,不行!她和渔夫要养五个孩子,再加上我的两个孩子,他们能熬过去吗?„„让我再摸一摸你们的小脸蛋,你们一定要好好地活下去呀!

生:孩子啊,你们的妈妈最后一次看到你们了„„下次„„下次„„我再也看不见你们了。如果我去了,你们将无家可归,我其实很想将你们托付给桑娜。

师:妈妈的自责,令人心碎!

生读:我就要离开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两个孩子了,把他们托付给桑娜?„„也许可以„„不行!他们家也很穷!„„他们不会收下的。

师:同学们,西蒙在临死前一定是百感交集的,我们在读《穷人》这篇课文的时候,最容易忽略的就是这个可怜的母亲。

师:同学们,在刚在的阅读中,我们通过对“孩子们安静而甜蜜的睡着”这两处描写,发现了穷人身上很多美好的东西。其实,文中还有很多处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师生一起寻找课文中描写孩子们睡觉的句子。共找到4处)。

【课件出示】

就在这死去的母亲旁边,睡着两个很小的孩子,都是卷头发,圆脸蛋,身上盖着旧衣服,蜷缩着身子,两个浅黄头发的小脑袋紧紧地靠在一起。显然,母亲在临死的时候,拿自己的衣服盖在他们身上,还用旧头巾包住他们的小脚。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师:同学们,读到现在,你们还说,这些穷人身上真的仅仅只有穷吗?

生:穷人不穷!(改写板书:穷人不穷)

第四板块 发现财富

【课件出示】:

师:孩子们,让我们记住维克多·雨果写的长诗——

生:《可怜的人们》

师:让我们记住列夫·托尔斯泰为我们改写的小说——

师:是啊,内心贫穷的人才是真正的穷人。托尔斯泰当时所处的社会,沙皇统统治,贵族阶级道德败坏,贫苦农民却葆有高贵的精神。托尔斯泰看到社会现实,深有感触,于是将雨果的诗歌改写成了小说。当然,我们还要感谢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的翻译家草婴先生,是他最先把托尔斯泰的很多文章介绍给我们的。同学们,无论是维克多·雨果的创作,还是列夫·托尔斯泰的改写,草婴的翻译,他们都是用心创造财富。所以,我们在阅读这些文章的时候,要用心发现财富。

第二篇:张祖庆 穷人 听课小结

穷人,不穷!

——聆听张祖庆老师执教《穷人》学习心得

二七区路砦小学 李贺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如今,走进张祖庆老师的课堂亲身体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名师语文课堂的情趣化、生活化和艺术化,深受触动。

张祖庆老师展示的《穷人》一文的教学,课堂教学精彩,教学环节相扣,细致入微,充分彰显了他作为特级语文教师的风采。

开课伊始,从引发学生猜想入手,对文本溯源。《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改变的小说。后经曹婴翻译,成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喜爱的文学作品,并被收录进小学语文教材。可是,作为《穷人》的“前世今生”,有几个语文老师会去关注,并且和孩子分享?紧接着,引导孩子们画人物关系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从抓《穷人》一文中没有出现一个“穷”字教起,让学生读、画“穷”的有关语句:“环境描写”——课文首段;“心理描写”——桑娜抱回西蒙孩子后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细节描写”——散落在文中的体现“穷”的片语段言,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烘托了人物形象,揭示了穷人的悲惨命运,把 “穷”教得淋漓尽致。再到引导学生体会穷人的“不穷”,从文中精彩的细节描写中,我们领会到了大作家独巨匠心的构思和语言的特色。张老师能抓住屋内、屋外的环境对比学习,引导学生读中体会之妙用,还抓住了人物心理活动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想象人物心理,他设计了一个精彩的心理活动描写训练的练笔,补充了课文省略号的空白,让学生们感受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真诚、善良。

张祖庆老师的阅读教学课,让我感到了“大师”的艺术风范。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受益匪浅,同时让我感觉在前进道路中的茫然,也许这就是自身的某些理念在与先进的教育观念在发生着摩擦、碰撞吧。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好像是大海一浪、泰山一石,以致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无止境”,更深刻地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

第三篇:张祖庆特级教师上

张祖庆特级教师上《詹天佑》教学实录

一、初读课文,整体认识詹天佑

(课前让学生听成龙的《真心英雄》,由成龙引出2003感动中国人物,和学生聊感动中国人物——包括人物事迹、颁奖盛况、颁奖词等)

师:刚才我们聊了“2003感动中国人物”这个话题,重温了2003年让我们感动的十种精神,领略了十个让我们肃然起敬的人物的风采,我们的灵魂又一次经受了洗礼。其实,不仅2003年,每一年,每一个时代都有感动我们,感动中国的人物。如果我们把视野投向整个20世纪,一定会有更多感动中国的人和事。在你的心目中,哪些人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世纪人物”呢?

生:(自由发言,有的说容国团,有的说黄继光,有的说***,有的说孙中山,有的说钱学森„„)

师:大家刚才谈了很多心目中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各有各的充分理由。有这样一个人,虽然他离我们的年代比较久远,但每一个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他,他就是——詹天佑(板书)。(深情地叙述)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怀念的名字,让我们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肃然起敬的名字,让我们崇敬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这是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都扬眉吐气的名字,让我们自豪地呼唤他的名字。

生:齐读课题。

师:每一次读《詹天佑》这篇课文,老师总一次次被强烈地震憾着,在我的心目中,詹天佑可以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感动20世纪中国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詹天佑,认识詹天佑,请大家先看录像(詹天佑生平事迹简介和修筑京张铁路简况)。

师:谁来说说从刚才的录像中,了解到了什么?

生:(回答略)

师:刚才,我们只是很粗略地了解了詹天佑,这样笼统的认识,还不能足以说明詹天佑可以被评为感动中国20世纪人物。就让我们通过读课文,与詹天佑近距离接触,充分领略詹天佑的风采吧!请大家入情入境地读,读到感动处,可以圈圈画画,反复朗读。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大家刚才读得非常投入,谁来说说詹天佑以什么感动了中国?

生:(有的说以爱国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杰出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严谨的工作作风感动中国,有的说以以身作则感动中国,有的说以无畏的勇气感动中国,有的说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中国„„)

二、品读感悟,全面认识詹天佑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侧面概括了詹天佑的令人感动的方方面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从字里行间与詹天佑零距离接触,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屏幕出示:

学习任务:一边读一边感悟: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今天的我们?

学习建议:抓事例体会,抓句段朗读,画图或演示。

友情提醒:第四自然段以体会和朗读为主;第五自然段以画施工图为主;第六自然段以模拟演示为主。

师:请同学快速找到直接写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那一部分内容,选择其中的一个自然段,边读边感悟,先自己学习,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这一部分过程从略,第四自然段以学生谈体会和朗读为主,引导学生从以身作则、不畏艰险、工作作风严谨、爱国几个方面理解他的令人感动的言行。老师重点指导朗读,通过范读设境,想象移情,多元解读,读出詹天佑的令人感动之处。朗读指导举例如下)

片段1: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之类的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把自己感悟到的充分表达出来?

生:读(声音有些稚嫩)

师:呵呵,这是少年詹天佑!(笑)读得再老成一些,这时候詹天佑已经四十多岁了。

生:读(声音太成人化)

师:这詹天佑太严肃了哦,请个同学再读读,注意“勉励”这个词。

生:读(读得比较好)

师:你就是詹天佑!同学们,詹天佑只是一次两次对工程人员这样说的吗?(生答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在施工动员会上,詹天佑面对着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看到有些工程人员偶尔粗心,施工质量不是很高,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师:极个别工程人员因为条件艰苦,消极怠工,詹天佑严厉而又恳切地勉励工程人员——

生:齐读“我们的工作„„”

片段2: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掉信心。

师:如果强调这是中国人修的铁路,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这是第一条铁路,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詹天佑的坚定信念和克服困难的决心,该怎么读?

生:读„„

师;如果强调修不好铁路的后果,该怎么读?

生:读„„

师:同学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朗读的侧重点也就不一样,你认为怎样读最能表现詹天佑的爱国情怀,你就怎样读!请大家自由读这一句话。

片段3: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翻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

师:请大家谈谈,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动了我们。

生:(抓住“狂风怒号、坠入深谷、野外、始终„„等重点词语谈体会,具体略)

师:每次读这段话,老师总是非常感动,我也想通过朗读表达心中的那份感动(投入地范读)。听老师读这段话时,同学们脑子里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生:我仿佛看到了漫天卷地的沙尘,一阵又一阵地刮来,吹得人睁不开眼睛。但是詹天佑和工人们不顾这些,坚持在野外工作。

生:我仿佛看到了塞外到处都是崇山峻岭,到处都是深不见底的山涧。环境十分恶劣。

师:(激情地叙述)是啊!怒号的狂风吹动了漫天的黄沙,但吹不动詹天佑坚定的信念;陡峭的悬崖挡住了铁路的延伸,但挡不住詹天佑前进的步伐。

生:我仿佛看到了:白天,詹天佑在山间艰难行走的脚步,晚上,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认真地计算的身影。

师:是啊,我们仿佛看到,看到他跋山涉水的身影,看到他布满血丝的眼睛。请大家带着刚才想象的画面,有感情地读读这些句子,打动自己也打动别人。

生:(自由练读刚才体会的句子,再指名读,读得很有感情)

第四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画中部凿井法和两端凿进法施工图为主,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以“超群的智慧”感动了中国。

第五自然段的教学主要以课件演示为主,请同学模拟乘坐火车,在体验中引导学生理解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他以这“高度的创造才能”感动了中国。

三、研读体验,深入认识詹天佑

师:上节课我们抓住了詹天佑在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一件事情中的言行,领略了詹天佑的动人风采,詹天佑的感人的言行,象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脑海里。同学们,只要一提起詹天佑这个名字,你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学过的内容说说。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出现的是他勉励工作人员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浮现出来的是他和工人们同甘共苦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峭壁上定点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的画面。

生:我的脑子里最先浮现出来的是他请教农民的画面,态度非常诚恳。

师:是啊,这桩桩件件,这点点滴滴,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正是从詹天佑自身的言行中,充分领略了他的风采;接下来,就让我们去读读别人的言行,让我们从别人对待京张铁路的不同态度中,探究詹天佑的内心世界。读课文的时候,大家一定要用心灵去聆听文字背后的声音!(大屏幕出示研读体验题目)

读着课文2、3自然段,我的心久久难以平静,当读到()这个句子时,我感到非常(愤怒、屈辱、振奋、担心„„),因为()。

请大家边读边用波浪线画出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词句,这一条条波浪线,就是你心灵一次次震颤的轨迹。开始读书!

(学生边读边画句子,师巡视)

师:我从大家凝重而愤怒的表情中可以感觉出,读了这两段课文,同学们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先在学习小组中说说,说的时候可以参照屏幕上的句式,也可以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一定要把自己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说出来。

生:当我读到“当时清政府刚提出修筑的计划„„争持了好久得不到解决”时,我非常愤怒,因为修铁路本来是我们中国自己的事情,帝国主义者有什么资格出来指手画脚?而且一再的阻挠,他们的野心就是想控制我国的北方!真是欺人太甚!

师:是啊,帝国主义者的嘴脸多么丑恶!你能把这份愤怒的感情读出来吗?

生:“当时„„解决。”

生:当我读到“帝国主义者认为这是个笑话„„还没有出世呢!”时,我感到非常屈辱!因为他们分明是说中国人没有能力修筑铁路!真是狗眼看人低!

师:说得好!请你把课文的原话改成你刚才说的: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目前还没有!那一种说法更让你愤怒与屈辱?

生:课文里的这句话更让我愤怒和屈辱,那些帝国主义者分明在说不只现在,就是再过几十年中国也没有能力修筑这条铁路。真是太瞧不起人了!

师:这叫“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他们看不起的仅仅是中国工程师吗?

生;他们看不起所有中国人,看不起整个中国!

师:是啊,这是对中国国格的侮辱!让我们无比愤怒地来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生:当我读到“原来从南口以北„„至于中国人,是无论也完成不了这样的工程的”这话时,我感到有些担忧,因为那里的环境太恶劣了,加上我们国家当时科技落后,没有经验,詹天佑能完成任务吗?

师:请把你的担忧读出来!(生读)

(另外五位学生类似的发言和老师相继的引导及朗读从略)

师:同学们,刚才大家谈到京张铁路非常重要,那么它究竟为什么这样重要呢?请大家读读第二段的第一句话。(学生读后简单交流)

(出示京张铁路图,引导理解“联结华北和西北的交通要道”,进而认识这条铁路的重要性。)

师:同学们,从某种意义上说,铁路修筑权的争夺,就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命运的抗争!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面对十分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愤怒,我们屈辱,我们担忧;我们的愤怒,也曾经是詹天佑的愤怒,我们的屈辱,更是詹天佑当时的屈辱,我们的担忧也正是詹天佑的担忧。但是詹天佑——(学生接读:詹天佑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这份挺身而出的无畏,这份舍我其谁的豪迈,这份义无返顾的执著,怎能不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动,怎能不让当时的中国深深感动!同学们让我们再一次读“詹天佑不怕——(学生接读:不怕嘲笑也不怕困难,毅然接受了任务)。

师:正是凭着满腔爱国情怀,正是凭着超群的智慧和大胆的创造,詹天佑终于以铁一般的事实,有力地回击了帝国主义,为所有的中国人争了光!请大家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自由朗读最后一段)

师:读了这一段,你的心情怎样?

生1:很激动!

生2:很兴奋!

生3:很自豪!

生4:真想喊詹天佑万岁!

师:是啊,读了这一段,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无比激动,无比振奋,无比自豪!我们完全可以想象:京张铁路竣工的那一天,所有的中国人都扬眉吐气,奔走相告!让我们无比激动自豪地地读这一段话。

生:齐读最后一段。

师:京张铁路默默无言,但它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全世界:中国人有骨气,中国人有智慧,中国有希望!

四、活读升华,尽情赞美詹天佑

师:同学们,这两节课,詹天佑的事迹一次又一次深深地感动了今天的我们,我们可以推想,他的事迹肯定也感动了当时的中国,我们完全可以说詹天佑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世纪人物。那么,就让我们以自己的方式为他颁发特殊的大奖。

为我们心目中的英雄——詹天佑写一段颁奖词,要写得朴实而真挚。(屏幕出示中央电视台在2003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上给杨利伟、成龙的颁奖词,提醒学生可以仿照;也可以把课文当中的一些词语用到颁奖词里去)。

学生在写颁奖词的时候,老师播放刘德华的《中国人》这首歌,以烘托气氛,调动情感。

师:好多同学已经把颁奖词写好了,先有感情地在组内交流。(学生四人一组交流)

师:现在开始为詹天佑颁发迟到的大奖。(指名宣读颁奖词前,屏幕出示詹天佑的铜像。)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以包含深情的语调和庄重的神情,宣读颁奖词。

生1:那一刻,当我们乘火车去八达岭,看到詹天佑的铜象时,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铁路的眼睛。他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象征着中国人站起来了。作为中华铁路第一人,作为中华铁路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

师:了不起,一上来就是个专家级的!一流的颁奖词,超一流的朗读。

生2:面对着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忍受着帝国主义的嘲笑,一位工程师完成了第一条完全由中国人设计施工的铁路。他以超群的智慧想出了“两端凿进法”、“中部凿井法”和“‘人’字行路线”,创造了铁路史上的奇迹。他是我们中国的骄傲。所有的中国人应该向他学习,实践努力“三个代表”,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小康社会。(哄堂大笑,掌声)

师:哈哈,你的颁奖词真有特色,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与时俱进。(笑)

生3: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坚强。他以顽强的毅力,给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他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应为意志),给祖国一份永久的光辉。他,就是詹天佑,一个爱国的工程师。他饱受外国人的讥笑,还担着(应改为肩负)修筑铁路的重任。可他不吭一声,默默工作,为中国赢得了久违的胜利。他的名字早已刻在我们心中,他是中国的豪杰(应为骄傲),他是中国胜利的希望!(掌声)(为了保持学生情感的连贯性,在学生读颁奖词时,即使学生用词不太恰当,也没有纠正。)

师:尽管开头套用了给巴金的颁奖词,但非常贴切,你的颁奖词也深深地打动了老师们。

生4: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任务的詹天佑,他留下的伟大工程,使人们赞叹不已。他不分昼夜地工作,使多少人记忆犹新;他不顾环境这样恶劣,风沙这样猛吹,依然带着学生和工人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他的事迹在历史中留下了灿烂、美好、辉煌的一页。他使多少人震撼,使多少人激动,使多少人自豪。他使中国永远骄傲,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掌声)

师:这样完美的颁奖词,只有铁道部部长秘书才能写得出来!(笑)

生5:是你,用生命捍卫了祖国的尊严;是你,用血汗冲刷(应为洗刷)了中国的屈辱;是你,面对艰险与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是你为祖国修筑了第一条中国人自己修筑的铁路。是你,詹天佑!窗户上,还映着你伏案审阅的身影,八达岭还留着你深深的脚印。你的光辉业绩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你的努力圆了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你的杰作将永远保存,你的精神将永远流传。深情地呼唤您——詹天佑!(掌声雷动)

师:(非常激动地)诗一样的语言,火一般的激情。写得太好了!加上一个题目——詹天佑,就是一首饱含激情的诗。詹天佑了不起,你也同样了不起!

生:逢天承运,皇帝昭曰:(哄堂大笑)詹天佑同志(笑),因你在国家危难之际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而且一丝不苟地工作,使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为我大清政府节省了银子28万两。朕特封你为优秀工程师(笑),奖白银28两。(笑)

师:(笑着说)这份颁奖词可真有特色,居然想到了当皇帝。不过给你提两个建议,第一:太小气,只奖28两银子,太少了哦!第二,少了两个字——钦此!(笑)

师:同学们的颁奖词写得真是精彩,想读的都站起来!(学生全体起立)让我们面对着詹天佑的铜象,深情地为他颁奖!(学生有感情地读自己写的颁奖词)

师:最后,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呼唤这个充满魅力、流光溢彩的名字。

生:詹——天——佑!

师:下课!

第四篇:《和时间赛跑》张祖庆

《和时间赛跑》课堂实录与点评

执教: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点评:江苏徐州鼓楼教研室

于永正

(一)师:这段时间有没有关注玉树地震灾情? 生:有。

师:玉树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很多人都在和时间赛跑,帮助受灾的群众。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个视频,请同学们边看边思考:哪些人和时间赛跑?(生看视频)

师:谁来说说你都看到了哪些人和时间赛跑,他们正在做些什么?

生:武警官兵在和时间赛跑,尽快救出伤员。生:全国人民在和时间赛跑,从死神手中把一个一个生命夺回来。

师:说得真好,从死神的手中夺回生命。还看到了哪些人在与时间赛跑?

生:救灾的群众争分夺秒地把救灾物资送到灾区。

师:“争分夺秒”这个词就是和时间赛跑。说得真好!时间就是生命!

师:同学们,咱们刚才观看了一段视频,算是我们课前的热身。现在正式进入课堂,好吗? 生:好!

【评:这个“预热”的点子想得好!好就好在通过近在眼前的事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争分夺秒”就是和时间赛跑,和时间赛跑就是要走在时间的前面。任何“点子”都是老师的创造。创造,才能使教学之树常青,常新。】

(二)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一篇课文,它的题目就叫《和时间赛跑》,看老师写课题。(师写课题)

师:“赛”字注意不要写错。先写一个宝盖头,注意下面第三横稍微长一点,撇捺要舒展,最下面是一个“贝”。

师:一起读课题,预备起!(生读课题)

师:读课题的时候要读得短促,和时间赛跑,预备起!

师:这篇文章是台湾著名的散文家林清玄写的(板书:林清玄)课文写的是林清玄读小学三年级时候发生的事情,那么我们今天对时间的认识,和当时林清玄一样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和时间赛跑》。大家预习过没有?

生:预习过了。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

三、四遍。

师:预习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学习才更有效率。现在,就让我们再次预习。再次预习时可以不用读全文,将难读的句子或你认为重要的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边读边想,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个记号。开始各自读书。大声地读,不用读全文。(生读课文)

【评:读书是有目的的,即使是平时的阅读也是。看到书或题目,至少会想:它写的是什么?阅读教学更是如此,提出要求,就是引导。导的是方法,是思考,当然也会有结果。】

师:读完了吗?请大家边读边想,在想不明白的地方做一个记号。我看好多同学都在读第四段,其实文章中还有一些段落也很难理解,请再读读,细细地想想,一会儿我们来交流。

【评:老师对教材烂熟于心,才能导得自如,导得到位。】

(生继续读文,师巡视)

师:真好!同学很会学习,每一个同学都在文章里提出了一些问题。谁愿意来读第一段?(生读第一段)

师:整体读得很不错,想一想哪一句你还没有完全读正确?(生自己纠正,师帮助纠正。)

师:为她鼓掌,这位小朋友开始读的时候没有读对,通过自己的努力读通顺了。读书就应该这样,不能囫囵吞枣,不能马虎,读不好就停下来再读。师:这段话中,有一个词语“忧伤”,一起读一遍!生:忧伤!

师:这个“忧”字,张老师把它的“祖先”给带来了,“忧伤”的“忧”字金文是这样写的——同学们仔细观察,仿佛是谁在干什么?中国很多汉字是象形字,谁看出来了?大胆猜一猜!生1:一个人在擦眼泪。生2:鸟儿在树上哭。

师:哈哈!是一个人在不断地挠头发,心里烦哪!人一烦起来就挠头发,心里很烦闷,忧伤!

师:再看,后来这个字又变了,变成了繁体字——上

边部分是一个鼻子,中间是人心,下面是脚,人站在那里有着沉甸甸的心事,忧伤啊!后来变成了简化字“忧”,你看这个“忧”字,还是跟心有关。师:哪位同学再读文章的第二段?能够正确流利读书的同学我最欣赏!(生读第二段)

师:声音很响亮,尤其是最后一句话,读得特别有感情!

(师纠正,生再读)师:这段话连起来一起读!(生再读)

师:你们的集体朗读很有感情,个别读要更自信,这一段也有一个词语是表达心情的,哪一个? 生:哀痛!

师:先观察,中间有一个口。衣服的“衣”字拆开来。哀,原来怎么写的呢?张老师也把它的祖先带来了,请看—— 上边是一个屋顶,中间这个方框表示人头,底下表示人趴在地上,伤心地哭泣。那是因为,家里发生了灾难,死了亲人,很难过,这就是“哀痛”!就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我们都很“哀痛”。【评: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这样做就教出了深度,教出了味儿来了;也教出兴趣来,教出对文字的热爱来。】

师:课文中谁因为什么事情而忧伤、哀痛呢? 生:因为作者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

师:外祖母是谁,知道吗?(生:外婆)外祖母就是外婆,哪一个外婆不疼爱我们呢?所以忧伤,所以哀痛!

师:一起再来读第一、二两段话,把忧伤和哀痛读出来!

(生读一、二两段)师:第四段谁接着往下读?(生读第四段)

师:这位同学把这段话读得意味深长,真好。第五段谁来读?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上课就需要这份自信!

(生读第五段)

师:你的朗读抑扬顿挫!真好!第六段谁接着读?(生读第六段)

师:好,多练练你一定能读得更好,刚才那段话中还有这些词语要关注,一起读!生: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师:想一想这八个字讲的是什么意思? 生:这八个字讲的是时间过得很快!

师:你特别从哪两个字读出了时间过得很快? 生:“似箭”和“如梭”。

师:谁知道什么是“梭”,你见过吗?

生:见过,就是织布时在织布机里来回飞得很快的梭子。

师:你看,老师把梭带来了(屏显梭子图片),织布的时候梭子会飞快地穿动。这里把什么比作梭?(太阳和月亮)还从哪一个词看出时间的快? 生:箭!

师:对,射出的箭是非常快的。一起读!生: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师:这两个词语一般放在一起用的。这段话当中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时间过得很快的,你能找出来吗? 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师:这里除了讲时间过得很快之外你还明白了哪一点?

生:过去的光阴很难再回来了。

师:你的意思讲得比较含蓄,我明白了。谁能把他含蓄的意思直白地表达出来? 生:时间很珍贵。

师:特别从哪里读出了珍贵? 生:寸金。

师:特别是哪里点明了时间很珍贵? 生:寸金难买寸光阴

师:寸金能不能买到光阴?(生:不能)一丈金能不能买到?(生:不能)好几十吨重的黄金能不能买到光阴?(生:不能)

师:所以这就是时间之珍贵。真好!大家理解很到位。还有两个词语:

庭院

狂奔 一起读!

生:光阴似箭 日月如梭

庭院

狂奔 师:谁再接着往下读课文,请没读过的同学。(生读第七段)

师:第八段最长,这段谁来读?你推荐谁来读? 生:我希望我们的班长来读。(班长读第八段)

师:虽然你的嗓子跟张老师一样沙哑,但是读得很动情,真好!下面一段话谁来读?(生读第九段)

师:同学们,最后一段有一个词语,也是需要读正确的:假若,一起读!生:假若

师:这一段话当中有一个和“假若”一词意思相近的,你找到了吗? 生:如果。

师:请大家把“假若”和“如果”调一个位置读一读。(生读)

师:课文最后一句话,为什么不用两个“如果”或者两个“假若”? 生:这样,就重复了。

师:所以同一句或同一段话里,有时候表达同一个意思可以选择意思相近的词语。这样读起来更好听。【评:这不是等闲之笔!这才是教会学生表达呢!看似顺手捎带,实则匠心独运。】

接下来,大家把这课的生字再读一遍。选择你认为难写的,写2-3遍。(学生写生字,教师巡视。重点指导写“赢”、“梭”字。)

【评:这一板块我想用两个字概括:扎实!读通、读懂是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小学语文的最大特点是“基础性”,朗读、识字、写字、释词,必须实在,必须实打实地做。实,是一种责任。】

(三)师:刚才,我们把书完整地读了一遍,大部分的同学读得正确流利,不通顺再练练就行,读书就应该这样,扎扎实实,不能放过任何一句话。读完了之后,我们要提出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些问题能解决的解决,解决不了的我们再提出来。【评:过渡自然,承上启下。好的课,就是一篇美的散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也讲究开头结尾,起承转合。】

(同桌间交换意见)生:第五段我不太明白。

师:整段不明白?每一个字都不明白吗?(生摇头)那你把不太明白的地方说出来。

生: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师:你想说的是什么? 生:为什么让我感到可怕?

师:对啦,这就是提问题,把问题提清楚需要思考。还有哪些同学也提了这个问题?(提了这个问题的同学纷纷举手),拿起笔,将这个问题划下来。师:还有谁接着问?

生:为什么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生:为什么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不做自己的作业?

师:一般你们只做自己的作业,做了五年级的作业要批评的(笑)。还有问题吗?

生:为什么第二天飞过这条路线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了?

生: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我的心里有什么说不出的滋味?

师:同学们刚才提了不少好有问题。我帮你们梳理一下:不少同学的问题集中在第五段,是关于爸爸的话引发的思考;还有同学的问题是在第七段,关于老鸟,小鸟的问题;还有同学的问题集中在第八段:为什么三年级做五年级的作业;第九段的“很小很小,用途很大很大”;第十段为什么“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评:这个“梳理”很重要。学生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一定要提取最重要的问题。老师们经常让学生提问题,这是对的,但是不能忘记“梳理”。】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你们坐好。张老师一个一个问题帮你们解答,你们拿笔记下来好不好? 生:好!(做拿笔记答案状)

师:我才不告诉你们答案呢!(台下笑)问题要靠谁去解决?

【评:轻松、诙谐都在不经意间。诙谐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引导。】 生:自己。

师:对!自己读书思考。有些问题你读着读着,自己会豁然开朗;有些,需要我们一起探讨。好多同学的问题都集中在爸爸说的那个“谜”,那我们先来揭开这个谜。你认为要研究爸爸所说的这个谜,要读懂哪一段? 生:第四段。

师:下面请同学把第四段认认真真地读两遍。第一遍读,边读边思考:爸爸说了几句话?哪一句话才是真正的谜,把这个谜找出来;第二遍读,这个谜你能解开吗?读两遍,把课文读好!

(生读课文一遍后,不约而同地停下了)

师:肯定只读了一遍!我刚才说读几遍?你们真的是“和时间赛跑”(笑)再读一遍吧。

【评:小幽默。是啊,偷工减料那不叫和时间赛跑呀!】(生再读课文)

师:两遍读完了,谁告诉我爸爸跟我说了几句话? 生:四句。

师:你认为那句是谜? 生:我认为是第一句。

师:有赞同他的请举手!只有一个同学认为这是一个谜。

生:我认为最后一句话是这个谜: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

生:我认为是这句“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师:还有没有认为是第三句的?(无人举手,看来学生对这个总分段式还没有很好地把握)

师:同学们,这四句话当中究竟哪一句是爸爸说的这个谜?仔细地想一想,刚才那位同学读的“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其实在什么地方也说过这句话的意思?那位同学聪明,一下子找出来。

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师:(指另一学生)你说是不是? 生:是。

师:外祖母也是时间里的事物,那么我现在问你(老师面对刚才说最后一句话是爸爸说的谜的那位孩子),这段话的哪一句是爸爸说的这个谜? 生:这段话的最后一句。(该生坚持己见,台下老师

笑)

师:还是最后一句?有没有跟他不同意见的?请举手!

生:我认为是第一句。师:为什么?

生:因为后面的话都是围绕“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来写的。

师:你上来去跟刚才那位同学说,你说说服他。【评:差异和错误,都是课程资源,老师要学会利用课程资源。在学生意见分歧的时候,让一个学生“说服”另一个学生,使“说”有了目的性。有了“目的”,说的人就有了“内动力”,成了真正的“口语交际”。祖庆很会营造“交际场”。】

生:(学生走到刚才那位孩子跟前)因为这一段后面所有的话都是围绕第一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来写的。你明白了吧?(台下笑)师:明白了吗? 生:勉强明白了(笑)师:下课的时候我们再深入地来研究这个问题好不好?

师:同学们一起来读第一句话。(生读第一句)

师:这句话就是爸爸想告诉我的谜。

师:作者当时读小学三年级,还不能理解,我们能理解这个谜吗?

生:你的时间过去了,你就不能再回到过去的时间里了。

师:你把爸爸的谜稍微展开了一下,有点懂了。生: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不会回来了,外祖母的时间她都带走了。

师:是时间把外祖母带走了?还是外祖母带走了时间?

生:外祖母把时间带走了(笑)。(师板书:时间带走)

师:哦,应该是时间带走了外祖母。时间还把什么给带走了?大家继续读这段话。生:时间把昨天带走了。师:谁的昨天? 生:作者的昨天

师:时间还把什么带走了? 生:时间还把爸爸的童年带走了。

师:你能够从“时间带走了谁”入手,初步理解了这个谜。你是有功之臣!(笑)

师:时间带走的仅仅是“作者的昨天”,“爸爸的童

年”和“外祖母的生命”吗? 生:还带走了时间里所有的事物。师:是不是一个人的所有事物?

生:所有人的昨天,所有人的童年,所有人的生命。师:好,带着这样的理解,一起把爸爸说的这番话读一遍。要读出你们的理解。(生齐读)

师:作者的爸爸在说这段话的时候为什么先说昨天,再说童年,最后说外祖母的一生呢?比如我把爸爸说的那段话改过来,先说把外祖母的一世带走了,再说把爸爸的童年带走了,再说把作者的昨天带走了,想一想。这样行吗?

生:因为作者的昨天很短,而爸爸的童年没有外祖母的一生长。

师:嗯,很好,还有谁想到了什么?

生:我认为爸爸先说短的时间,再说长的时间,昨天比童年短,而童年比一生短。

师:说得真好!昨天悄悄地过去了,童年悄悄地过去了,一个又一个童年过去了,悄悄地,一生也过去了,时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无情地把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带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了„„(长时间停顿)师: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的无情,它带走了每个人的昨天,每一个人的童年,每个人的生命,带走一切的一切!(教师依次将板书中的“昨天”、“童年”、一生擦去,换成“一切事物”)

【评:这个思维训练点抓得好,教得更好。语文味不在技巧里,在语言文字里。老师带着孩子们,品味语序的先后次序,品味语言含着的意思。妙!】 师:就是今天上的课,终将也会被时间带走。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这段话。

【评:多么动情!多么自然地拨动了学生的情感之弦啊!在祖庆的课堂里,这种“细无声”的教育无处不在!】

(生读第四自然段)

师:(音乐起,教师深情范读)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能回来了。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在读这段话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跟你们的朗读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老师在读的时候声音是成熟的,而我们„„

师:你的耳朵听得非常真切,因为我的年龄就比你们成熟(笑),你想说的其实是,我的声音很深沉,对吧? 生:对。

师:恩,声音深沉,是因为我理解得深。还听出了什么不一样?

生:老师你读得很有感情。

师:因为我经历了四十个春秋,我对时间的理解比你们深刻,所以我能读得有感情。除此外,你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在这番话的时候,将一些词语读得很轻很轻?

生:老师,我发现你把三个“永远”读得很轻很轻。师:真会听!是的,你们有没有发现这段中像“永远”一样反复出现的最能表现爸爸感情的词? 生:再也。

师:“再也”出现了几次? 生:两次。

师:还有,文章反复出现了一个字,那就是—— 生:了!

师:大家数一数,有几个“了”字? 生:共有5个“了”。

师:同学们,不要小看这些文字。它们看起来平平淡

淡,但如果没有了这些字,这段话的魅力就没有了,不相信你读读看。(屏显示对比的两段文字。左边一段,是去掉“永远”、“再也”、“了”等词语,右边是原文)老师读左边,哪个同学想读另一边的句子你就举手,把你的感情读出来,特别注意红字。(师生对比读书,老师的话语因为没有了这些词语,显得平淡,而学生读得很有感情)

【评:这又是一个亮点!在平淡中品出了味道,这需要功力。老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教师对文本的读法,决定着教法。】 师:这段话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感觉到时间是永远不会回来的。生:我体会到了一种时间一去不回的痛。生:我感觉到时间过得很快。

生:我体会到了时间在悄然地流逝,爸爸很无奈。师: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和词语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淡淡的伤感都写出来了。这就是林清玄这样的散文大师的魅力!这样的文字我们要一读再读。拿起书,把这段话读好,特别注意“永远,再也”,可以重音轻读。

(生读第四节)

师: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往下读——(生读完

第五节)

师:(来到当时提出关于“可怕”这个问题的学生身边)你站起来,你说说为什么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 生:因为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包括我的昨天,爸爸的童年,外祖母的一生—— 师:也包括——

生:也包括林清玄自己,最终也会被时间带走,所以他感到很可怕。

师:理解得真好!谁提出“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是什么?请你来说说,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生:一种很难过的滋味;愧疚的滋味;忧伤的滋味„„ 师:很多很多,说不出来那就读出来吧!(生读第五节)

师:同学们,外祖母的突然离世,和爸爸那番意味深长的话,对我的触动很大。从此,他所看到的平平常常的事物,都和过去不一样了。每天升起的太阳在他眼里不一样了,谁来读第六段?(生读第六段)

师:这段话中也有一个“永远”,你把最后一句话再读一遍——(生读最后一句)

师:每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鸟,在他的眼里,也不一样了——(请课前提出“为什么不是老鸟而是小鸟?”的问题的学生,站起来读这段话)(生读第七段)

师: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天空中飞过的,不是老鸟而是小鸟?

生:我明白他其实想说时间过得很快,老鸟也会跟外祖母一样去世,而生下来的小鸟宝宝也会像老鸟一样再次飞过这条路线。

师:而这只小鸟再次飞过这条路线的时候,也许又变成老鸟了,飞回的时候,的也许又是一另只小鸟了。你理解得真好!同学们,无论是你的昨天,爸爸的童年,外祖母的一生,也无论是沉下去升起来的太阳还是在天空中飞来飞去的小鸟,它们都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

(音乐起,屏幕用诗歌的方式呈现第四段)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

爸爸以前和你一样小,现在再也不能, 回到你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了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 永远不能回来了。

师:太阳一寸一寸地沉进了山头——(生读完第六、七小节以诗歌方式排列的句子)。

【评:张祖庆是一位真诚的阅读者。他的感悟与理解与文本水乳交融。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读出了两种文本,一是课文,一是老师。这两种文本的思想、情感、精神所产生的教育力量,是不言而喻的。】 师:读着读着,我们仿佛把课文读成了一首诗,这首诗的题目就叫《时间》;读着读着你也许想起了,身边的很多事物也永远不会回来了。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看到第二题:仿照6、7段的写法,写几句话。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生在淡淡的背景音乐中书写,师巡视)师:请一些同学来读读自己的诗句。

生:夕阳落山了,我看到天边挂起了晚霞,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夕阳,但永远也没有今天的夕阳了。

生: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就知道,明天走过这条路线的也许是老师而不是同学了;每天我都会观察我家的花,昨天刚刚长叶,可能今天就是一朵美丽的花,明天就会干枯了。师:是呀,花无重开日。

生:我每天在教室里上课,只要下课铃响,就知道这节课结束了,虽然明天还有这个时间段的课,但永远不会有今天的课了。

师:包括今天我们的课永远也不会回来了,我再也不可能给你们上《和时间赛》了。

生:我每天经过小溪边,溪流慢慢地流走,我就知道一天真的过完了,虽然明天还会有新的溪水,但今天的溪水再也不会从这里流过了。

师:是啊,人永远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溪流!生:昨天在溪水中欢畅地游过一条小鱼,今天,也照样有小鱼游过。但是,在溪水中游过的也许不是昨天的小鱼,而是一条老鱼了。(笑)

生:昨天,玉树还是一座美丽的天堂,但今天,刹那间变成了看不到边的废墟了。

师:也许玉树可以重建,但很多人再也回不来了!(长时间沉默)

【评:写,是读的升华,不只是训练表达能力。从学生写出来的内容来看,他们在老师的引领下的阅读,是对文本的真正阅读。因为他们将文字情境与生活经验结合了。用相似论的观点,这叫“匹配”。只有学生将文本中的描述与他们大脑中原有的事物相匹配的时候,才是真正的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写,是与文本对话的继续。】

(四)师:同学们,这就是时间!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今天走到明天,最终把一切都给带走了。但是林清玄和我们一样,并不是一味地在时间面前忧伤、悲哀、着急,他选择了和时间赛跑。请同学默读文章剩下来的部分,拿起笔,你从哪些地方读懂了林清玄一直和时间赛跑?

(生默读,师巡视)

师:你从哪里读懂了林清玄一直和时间赛跑?把自己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生:有时一个暑假的作业,我十天就做完了。师:还有吗?

生:以后我常做这样的游戏。

师:常常,也就是一直和时间赛跑。

生:那时我三年级,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我从“常把”和“每一次”看出他一直和时间在赛跑。

师:是你提出“为什么常把哥哥五年级的作业拿来做”这个问题吗?你现在谈谈你的理解。

生:他不想让时间白白溜走,想超前学习,提前赶上哥哥的进度,这也是与时间赛跑的一种行为。师:对啊,和时间赛跑,就是今天做好每件事,还可以提前做明天的事。还从哪个地方读出了一直在和时间赛跑?读书要细心,可以从第九段中找一找。生: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受益无穷。师:特别从哪个词语看出?

生:后来的二十年里一直和时间赛跑

师:正因为一直和时间赛跑,所以受益无穷,也就是收到了很多的益处。

师:读一读倒数第二段吧——

生:“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用途却很大很大。”

师:这句话我想借助一段资料帮助大家理解。

林清玄,台湾高雄人,一九五三年生。

10岁:立志做一名作家;

17岁:发表第一篇作品;

30岁:获遍台湾重要文学奖;

57岁:写出了100多本著作;

生命在继续,写作也在继续„„

(演示文稿伴随音乐,展示林清玄不同时期的作品封面,滚动播放)

师:现在,你一定明白了,“为什么那几步很小很小,但用途却很大很大”了吗?(请刚才提问的孩子回答)生:如果和时间赛跑的话,看起来,每天只是多做了几件事,但是日积月累,就很了不起了。就像林清玄,40年时间,写出了100多部作品。这就是“用途很大很大”。

师:这样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大家想见他吗? 生:想!

师:老师在2008年时在绍兴见过林清玄,还请他签过名。那次会上,他走上讲台,(屏幕打出林清玄的头像——秃顶,未老先衰的样子,孩子们都笑了)底下很多老师那天都像大家一样哗然失笑,林清玄很坦然地说,我知道你们看了我的样子一定会笑,你们一

定在想:林清玄怎么可以长成这样?(笑)然后他又摸摸自己的额头说,如果你们也像我一样,不到40年的时间,写了100多本书,也许你们这里比我更荒芜。台下又一阵哄然大笑。

师:同学们,你现在再来读读这句话,关于时间,关于生命,一定有了更深的理解,拿起笔,翻到作业纸,把你的想法和林清玄伯伯倾诉吧„„

屏显: 林清玄伯伯:

您的读者

生:林清玄伯伯,您让我深深地理解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

难买寸光阴”的道理,我一定会像您一样和时间赛跑!

师:对,不让生命虚度,和时间赛跑。

生:林清玄伯伯你真是太伟大了!我也要拿五年级的作业来做,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您的的文章让我受益无穷。师:一生都会记住这篇文章!

生:林清玄伯伯你写了百多部书,真是太了不起了,我要向你学习,不让时间白白浪费,做时间的主人。师:说得好,做时间的主人。

生:林清玄伯伯,你是一位散文家,写了这么多篇散文,我真佩服你,我要像你一样跟时间赛跑,珍惜每一分每一秒,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

师:只有珍惜时间,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无比充实。生:林清玄伯伯,时间就是生命,你这篇文章让我更加认识到时间的宝贵,今后我会更加努力,珍惜每分每秒,不不让时间白白流失。

师:同学们,学了课文,我们都有了属于自己的感悟,关于时间,关于生命^其实,林清玄在文章的结尾把我们的感悟都写出来了,一起读!(生读结尾段)

师:同学们,这篇文章是林清玄三十岁写的。随着时

间的流逝,他度过了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岁„„一直到四十岁,10年过去了,他对时间又有了新的认识,又写了一篇跟时间有关的《和太阳赛跑》,我们一起来合作朗读其中的片段吧——

到了四十岁,可能说不出“我跑赢太阳了”这样有豪情的话。

但是,每天我起床的时候,对着镜子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自己的影像说:

“嗨!让我们今天来为生命创造一点什么吧!” 我,宁与微笑的自己做拍档,不要与烦恼的自己同住。我,要不断地与太阳赛跑!不断穿过泥泞的田路,看着远处的光明。

——节选自林清玄《与太阳赛跑》

【评:我是赞成适度拓展的。这种适度的拓展,对文本的理解是又一次升华。】

师:(指板书)同学们,虽然时间会把一切带走,但只要我们一直和时间赛跑,只要我们微笑着与自己同在,与太阳赛跑,不断地穿越泥泞的路,看着远处的光明,那么我们就可以成功。下课!

【总评:已经谈了不少了。语文教学无非两个字:读、写。但怎么读,祖庆的课已经阐释很明了。读是一个过程,要逐渐读进去。阅读教学,须是教师先走进文本,然后走出来,引领学生重走自己走过的阅读之路。其间,老师要有引导,有指点,有见解,偶尔也向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对话”吧。因为祖庆把文本读了个透,所以他很轻松。“得心应手”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体现吧。因他得之于心,所以才那么“应手”,什么都好似随手拈来。所以说,老师把握好文本最重要。祖庆牢记住了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他才“万变”而不离其“宗”。这个“宗”字,就是学习语文的规律,就是读、写二字。语文教学都要像祖庆这样,让学生“读得进”、“记得住”、“用得出”,就好了。】

第五篇:《张祖庆讲语文》读后感

《张祖庆讲语文》读后感

王岗中心校

孙玉峰

真的感谢张老师为我们写了这样一本好书!读的时候,我感觉就像是一个小学生在聆听老师的教诲,教我读书、教我写字、教我思考、教我做人。大到闪烁着张老师智慧光芒的教育思想,小到张老师课堂上的一次提问、一个评价、一句导读、一番归纳,都给了我极大的启发,令我回味无穷。

“只有通过写读后感,你才会逼着自己深入地思考。”张老师的话回响在耳边。我也照葫芦画瓢,逼自己一回,只希望能将张老师那慧意玲珑的教学理念、洒脱大气的教学风格、敢于创新的实践精神移植给我一点;只希望将书中智慧的种子在我的精神世界里尽可能多地留存,并期待有一天能生根、发芽。

收获一:关于读书

关键词:“鲸吞与反刍” “神游——编码——提取” 说起读书,我一直自认为是爱读书的,尤其是爱读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小学语文教师》我已经坚持订阅多年。但发现有很多文章读过之后再读的时候,好像一点印象都没有,如初次读到时一样。为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我对读书的方法作了改进,一边读一遍摘抄,还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但读书的速度很慢,而且抄过的东西丢在一边,留存在头脑中的并不多。这种状况一直让我很是沮丧。

直到看到张老师的读书经验,令我顿觉豁然开朗。“鲸吞”“反刍”,多么形象地比喻!读书就要这样,有时就是要囫囵吞枣,而对于需要深入研究的地方就要细细品味,反复诵读,就像老牛吃草一样进行反刍,只有这样才能将文中的养分消化吸收,才有益于成长。

“神游——编码——提取”,是张老师读书的三重境界。他认为“读书的时候,将一本书读‘薄’,留下10来个关键词句,然后对这10来个关键词句进行深入地思考、阐释后,将之编入记忆仓库,也编入精神世界。”看,张老师读书无时不刻在思考。对,思考!不思考不比较,怎能找出自己需要深入研究的重点段落反刍?不思考怎能概括出于己有益的关键词句?不思考怎能将新知与自己的已有储备建立联系,融为一体?没有这样的联系又怎能记得住,又怎能使之成为自己精神生命的一部分?读到这里,我才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学贵有思”,才明白怎样做才叫做真正的读书。

收获二:关于实践

关键词:“唯美与唯生” “读写一体” “读写互动”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可以说“唯生”是张老师教育思想中最耀眼的一束光芒,是指引我们一线老师成长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转身。在张老师的教学实践中时时处处彰显着这一理念,无论是教学环节的设计、问题的设置、教学进程的推进,还是评价语言的运用,无不鲜明地指向学生真实的学习与发展。“唯生”,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张老师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为我们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鲜活的典范。

就拿《詹天佑》一课教学问题的设置来说吧,“哪些细节让你感触最深”统领全程。

《我盼春天的荠菜》一课,教师深情的引说:“田野里升起了一层薄雾,夜色越来越浓,周围静得可怕。我听见妈妈在村口呼唤我的名字······”;“声声呼唤,小女孩都听到了,可是她不敢回答,她多想对妈妈说——”······

再看《忆江南》一课中张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你的声音流淌着江南的柔美”“这平静的声音中,藏着对江南的深情”“好一个豪迈洒脱的赞叹!”······

在张老师的举手投足间无不闪烁着对学生的关怀。这不禁使我想到了张光璎老师说过的“教师不能目中无人,要做到目中有人,目中要有学生。”张老师的每一次提问、每一个评价、每一个读写结合的训练,都源于学生内心的真实感受。“顺学而导”“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语文教师要走近儿童,尊重儿童,蹲下来倾听来自儿童心灵深处的声音。”我一下子明白了张祖庆老师的课为什么会上得如此灵动、如此扣人心弦。因为他眼中有学生,他所作的是在唤醒、引领、激励、解放、点燃学生的心灵;他的心中装着学生,他的理解、宽容、爱护消除了师生间的距离,给了孩子们展示自我的自由。收获三:关于方法

关键词:“走进词语的‘四度空间’” “简约而不简单” “牧养” “打磨细节”

对于词语教学,张老师更是演绎得出神入化。在此之前,我从没有想过词语还有

“温度”,看了张老师的《我盼春天的荠菜》的教学实录,不禁为他的创举暗暗赞叹。那简约而不失丰满的教学设计,那还学生以自由的想象空间的“牧养”思想;那“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不厌其烦的“实践——反思——再实践”的钻研精神都令人钦佩不已。这也正应了张光璎老师常教导我们的:“打铁还须自身硬”。的确,“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奇迹产生的背后不知有多少艰辛。张老师在书中写道:

奇迹,源于不懈的学习奇迹,源于不断的反思 奇迹,源于不息的创造 奇迹,源于不辍的笔耕

让我们在赞叹张老师创造的一个个精彩课堂的同时,也能像他那样勤奋、执著。

收获四:关于品格 关键词:站直了教语文

说到张老师的品格,其实我并没有资格谈。我和张老师并不熟悉,只是在前几天在张光璎老师的帮助下,有幸聆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节作文课。但说不熟悉,我又感到于他又有了不少了解,这都源于充溢于这本书字里行间的神采。

“站直了教语文”,一个多么自信、率真、直言、执著的张老师啊!面对教坛名师,面对教学权威,张老师敢于直陈自己的教学观点,那份勇气,那份自信又有几人能及?说心里话,我很佩服张老师。他的自信与执著源于他对语文教学深深的爱,源于对语文教学多年不懈的追求,源于他对语文教学深入的钻研,源于他那从实践中探索的真知。说真话,讲真课,作真人!佩服!

下载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穷人教学设计张祖庆(共1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文档

    五上《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张祖庆)2010-12-22 19:23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实录 执教 杭州市现代实验小学 张祖庆 整理 浙江省天台县平桥小学 吴晓敏 第一板块 聚焦单元......

    《遇见神奇飞书》实录 张祖庆

    《遇见神奇飞书》四年级6班 张祖庆 一、 导入 师:平常你喜不喜欢读课外书? 生:喜欢。 师:你喜欢看什么书?说清楚原因。 生:最喜欢看《猫武士》。 师:为什么喜欢? 生:因为我觉得它比较......

    张祖庆定老师 核心观点

    语文教学核心观点: 语文教师老师,要有“我就是语文,语文就是我”的胆识与勇气。建设有意义的语文课程,远比上好一节语文课重要得多。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但需要有慧心的人去发现并......

    穷人教学设计(共五篇)

    《穷人》教学设计 一、教材简析: 《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个短篇小说。当时,俄国劳动人民处于沙皇的黑暗统治之下,生活极度贫困,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情操高......

    《穷人》教学设计(共五篇)

    课题:《穷人》 教材:人教版十一册三单元 课时:一课时 一、文本解读 1.《穷人》是列夫·托尔斯泰根据雨果的叙事诗《可怜的人》改变的小说。后经草婴翻译,成为我国人民熟悉的喜爱......

    《穷人》教学设计(定稿)

    16、穷人 金银滩镇团庄小学周英 【教材分析】 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这篇小......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的教学教案 执教人:罗厚桃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课文中出现的新词。抄写描写环境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

    穷人教学设计

    穷人 课型:讲读课 学习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舒适、搁板、勉强、抱怨、倾听、掀起、魁梧、撕破、倒霉、严肃、忧虑、湿淋淋、心惊肉跳、自言自语、自作自受、缝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