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

时间:2019-05-13 02:40: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对比‛思考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教学要点】

重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难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教学设想】

本课的教学过程是:观看影片,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内容,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教学步骤】 二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 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到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新课探究】

一、解题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污蔑:捏造事实败坏别人名声;玷污。颠倒:上下、前后跟原有的或应有的位置相反。

逝世:死亡;去世(含褒义)。黯然:情绪低落的样子。时兴:一时流行。3.课文整体感知: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结构。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了环境背景。

作者在这一部分向读者介绍了这篇通讯的对象是掏粪工人时传祥,‚一个人与另一个人握了一次手。‛‚他们死于同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文章一开头向读者介绍了通讯的历史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毁掉了一个掏粪的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为下文介绍时传祥作了有利的铺垫。

作者于字里行间抒发了一种复杂的心情,即: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是激烈的,思考是痛苦的,倍感‚重访精神高原‛是必要的、重要的。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

‚循着那渐被淡忘了的历史,记者重访时传祥的足迹,探寻他的生前身后。‛作者紧紧抓住文章标题《寻找时传祥》中的‚寻找‛二字展开对时传祥真实人生的叙写。作者采访了很多人,不同年龄的人对时传祥有不同的反映,中学生由于没有经历过时传祥生活的年代,对时传祥缺乏了解而表情漠然。而处于同一时代的老师傅一听到‚时传祥‛这个名字,‚惊讶中便有些激动‛‚就像是述说自己的光荣一样‛,体现了当时时传祥的精神深入人心,是广大人民争相学习的模范。‚当官的、大中学校师生、作家、记者、演员都争着来时传祥清洁队参加义务劳动,‛‚那会儿背粪还得预约!‛可见在当时不管是掏粪的还是做‚官‛的,也不管是清洁工还是党的干部,都愿意具有时传祥一样的品格,纯洁,崇高,一尘不染,永不变质。在人们心中,为人民服务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光荣的。但紧接着文中用‚可是‛转折,‚老人们就又有些愤愤地,‘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老人们愤愤的态度和刚才激动兴奋的神情形成了强大的反差,在老人们赞美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格的同时,也对现今有些人嫌弃苦、累、脏的工作态度进行了无情的抨击。接着作者具体介绍了时传祥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不干好,人家不方便。‛一句再朴实不过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掏粪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总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与累与脏,更在于他的认真与敬业。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精神都不会过时。

2.根据课文内容简要概述时传祥的突出事迹。

解放前————解放后————动荡的年月(文化大革命)————现在 挨打挨骂吃不饱 掏粪热 挨打挨骂吃不饱 人们摇头,漠然 3.文章那些语言反映出重大社会问题,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本文语言看似平淡,却有不少带有机锋的语言。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出文中含有机锋的地方。(机锋:文章的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反映着重大的社会问题,它的锋芒直指人性中最隐蔽最脆弱的地方。)

(1)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2)正直、朴实的人格没能战胜那个劳动有罪、正直有罪的年代。(3)干点什么不比这体面?(4)这世界,变化真大!

(5)现在实实在在干活,本本分分做人还时兴吗?你写劳模还有人看吗? 现在赚钱再多的人内心深处也都有一种感慨——大家都能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该多好!

道德观、价值观

不正确————树立————受到严重的冲击————沉沦 ↓ ↓ ————————对比————————

目的: 呼吁人们‚重返精神高原‛ 4.谈谈你从时传祥的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讨论)

5.文章写时传祥,一位伟人——刘少奇也贯穿全文始终,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侧面描写

6.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

九垸中学八年级语文教案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总结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已故劳动模范、掏粪工人时传祥的平凡事迹,赞颂了时传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教育青年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习时传祥精神。

【板书设计】

时传祥

掏粪工、劳模

人大代表、工贼

正直、敬业、实在 正侧面描写

呼唤人性回归 【教学实践与反思】

时传祥精神

正直敬业实在、服务大众

一人脏换来万家净

干不好,大家不方便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寻找时传祥

寻找时传祥

一、教学目标

(一)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二)体味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三)体会“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特点。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要求学生课前查询有关时传祥的资料,课上交流。)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二)整体感知 L疏通字词

诚挚()黯()然人海茫茫人事沧桑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通讯与消息的区别:

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

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3.阅读全文,明确整体感知要求。(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2)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3)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4.学生白读课文,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要求学生从课文提取信息,结合要求整体感知课文内容。5.教师评点归纳: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课文第一部分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第三部分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毗:”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敬业、实在,正直、本分。(三)探究活动

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入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四)布置作业

完成“思考与练习一、二”。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人物通讯

时传祥精神——正直、敬业、实在、本分

第二课时(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二)具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学生朗读讨论,发表意见,教师引导、点评。)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

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请学生研读二、三两部分,分析讨沦,发表见解。教师引导评点。)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本文想要表达的主题是通过叙写劳模时传祥的事迹,揭示当今人们应该有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说明时代需要时传祥精神。那么,作者是如何将五六十年代的劳模事迹与现代人的思想结合起来的?(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找到有关语言,揣摩作者开掘主题的思路,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点评:

通讯开头异峰突起,给人以历史纵深感。作者以散文诗的语言,揭示丁一个令人痛苦的事实,时隔多年旧事重提,引人反思。然后写记者采访时,中学生漠然无知,老师傅惊讶激动,更 是含义深刻。对往事的回忆,引起老人们的愤愤:“嘿!现如今叫什么?谁还理会个背粪的„„”在后来的采访中,大凡了解些时传祥的,谈话多是这么“转折”的„„作者虽然未对此作何评论,但他的思想倾向是明确的。结尾含蓄,“写时传祥”遭人嗤笑,这本身就说明现实生活存在的问题;而“后来其中一人单独”对记者表示了对时传祥精神的渴望与向往,这是一种更深刻、更耐人寻味的对主题的深化,是对今天人们内心仍存美好的一种肯定。作者追求一种十分平实、十分朴素的风格,然而,透过字里行间,作品所体现出的情感是热烈而鲜明的,这是因为作者将自己激动的情感和理性的思考都隐藏在一种引而不发、含而不露的客观叙述之中。惟其如此,读者通过作品所受到的启发是强烈而又深刻的,这与现在的一些虚张声势、情感虚假的报道形成鲜明的对比更能引发当代人的深层思考。(三)总结全文

1.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2.客观真实,布局严整 以事实说话。

3,风格质朴,情感强烈

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四)布置作业

结合“思考与练习三”,写一篇人物通讯,向同学介绍自己周围具有的时传祥精神的某一人,注意用具体、典型事例说明。

板书设计 寻找时传祥

内涵丰厚,主题深刻

客观真实,布局严整以事实说话 风格质朴,情感强烈于朴素中见奇崛

于平实中显机锋

第三篇:高一语文《寻找时传祥》教案

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

学生通过互联网、报纸等查找有关时传祥的资料.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普遍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做出了贡献,这个人就是(停顿)时传祥(学生集体回答).今天,就让我们真正了解时传祥这位不平凡的人物.2、让学生展示有关时传祥的图片及资料,接着谈自己对时传祥的看法.时传祥,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他都要每天往返4趟。工钱则少得可怜,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呆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尤其是有钱人,常常把这些掏粪工蔑称为“屎壳郎”。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有一次,他给京城的一个大律师家掏粪,干完之后想讨口水喝,谁知那家的阔太太竟然藏起了水瓢,盖严了水缸,让女佣人拿喂猫的盆子给他盛了一点水。日伪统治时期,粪霸逼他去日本兵营掏粪。进门的时候,他因为双手推着轱辘车,无法给站岗的日本兵摘帽敬礼,被日本兵用枪托和皮靴打得遍体鳞伤。日本投降之后,城里又住了美国兵,他们开着吉普车在街道上横冲直撞,有一次竟故意撞翻了时传祥的粪车,撞伤了他的腿。

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掏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转载自本网http://www.xiexiebang.com,请保留此标记。)。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7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5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掏粪背粪达5吨。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被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而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1954年,他被评为先进生产者,1956年当选为崇文区人民代表,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1964年,他被选为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文革”期间,时传祥因与刘少奇的亲密关系等原因受到冲击,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于1971年被遣送回山东原籍。1973年8月,周恩来总理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指示立即派人把他接回来治病。他随后被接回北京,于1975年5月19日因病逝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3、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问题一:作者为什么要寻找时传祥?又为什么把他称为“精神高原”。

教师总结:“寻找时传祥”,其实是在寻找时代精神。也就是文章最后所说的时传祥所具有的“正直、敬业”的精神。是因为一段历史正渐渐逝去,时传祥精神也被人淡忘。现代都市已经不再需要掏粪工人,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总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而且,时传祥精神不仅是不怕苦与累与脏,更在于他的认真与敬业。无论是做工人、官员,还是做商人、学者,时传祥的精神都不会过时。

问题二:文章中有这样一段,某幼儿园老师指着一名环卫工人的孩子教育其他小朋友说:“你们若不听话,将来也得像他父母一样去扫大街、掏厕所!”如今这个时代,有这样的想法是非常普遍的,如何又能重新唤回时传祥精神呢?

对于这个问题,让学生以书面作业 的形式,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见解。

4、文章在语言方面的特色

不太讲究修辞,依然有动人的力量,缘于它的真实性。

您可以访问本网(www.xiexiebang.com)查看更多与本文《《寻找时传祥》教案2》相关的文章。

第四篇: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教材分析】

《寻找时传祥》是一篇人物通讯,它用事实说话,语言朴实、直白,阅读难度不大,但所写人和事与当今社会有一定距离,学生不易理解,因此须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时传祥精神,真正理解它在生活中的意义。另外,本文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及谋篇布局的方法等写作技巧很出色,也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应在分析人物过程中体会、归纳并学习。

【学情分析】

职中学生理解和领悟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引导、对比、换位思考、归纳等方法来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感悟人物的精神及其现实意义,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人物,感悟人物,感受人物身上崇高的精神品质。(第一课时)

2、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寻找”的目的和含义。(第二课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时传祥精神的现实意义。

2、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手法及谋篇布局的方式。【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导入(5分钟)

出示几组明星名人的图片和时传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他们都是谁,顺势引出课文,了解作者和文章体裁特点。

导入语:现在呀,知道爱情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艾青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QQ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阿Q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比尔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保尔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周杰伦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拿破仑的却越来越少了;知道超女刘力扬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时代精神的时传祥的却越来越少了。看到照片,大家都停顿犹豫了,说不出他是谁了。其实他也是明星,只不过他成为明星的年代离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有点远,但是,他身上闪烁着光芒的时代精神依然是值得今天的我们学习的。他就是时传祥。记者孙德宏在他去世20多年后的九十年代独立采写了有关他的一篇人物通讯——《寻找时传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文章。

二、明确学习目标。(见幻灯片)(1分钟)

三、朗读:分组朗读课文的五个部分(15分钟)

导入语:同学们,在了解这个“时代明星”之前,我们分组来朗读一下这篇课文,看看这位生活在那个“动荡”年代的明星到底做了哪些事情让我们的祖辈、父辈如此心心念念不肯忘记。

1、生字词

偌(ruò)大

诚挚(zhì)揣(chuāi)着

黯(àn)然

老茧(jiǎn)

淳(chún)朴

出差(chāi)

耿(gěng)

挨(ái)逝世(shì)

四、合作、探讨

1、了解事迹。(8分钟)

过渡语:在大致了解课文的基础上,现在就请同学们在组内自己细读课文,然后和组内的成员一起合力找出这篇课文都记叙了时传祥的哪些事迹。

明确:对工作敬业、实在;每年每天干活的情形;为耿大爷家从侧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益;在文革动荡的年月里正直为人、待人的事;插叙了五六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打扫村里大道;病中坚持置酒向刘主席敬礼。

2、时传祥的时代(6分钟)

过渡语:既然同学们已经在课文中找出了时传祥的事迹,那么第二个问题就出来了,这些事迹都分别发生在哪个时间段呢?

明确:解放前——解放后——动荡年月——现在(虽然现在时传祥已经离开,但是精神依旧在。)

五、教师小结(3分钟)

同学们已经大致了解过这篇课文的脉络,也已经知道了这一位时代伟人的功勋事迹,我相信同学们也对他有了自己的理解。一个平凡的掏粪工人,因为自己的正直为人,敬业本分的品格得到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哪怕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被人认做“工贼”依旧无怨无悔的为村里的人作者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同学们,你们在不久的将来也将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希望时传祥的精神能够影响到今后的你们,能在 工作岗位上既干出成绩也能正直为人。

六、课后作业

研讨并完成课后练习第一大题。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导入语: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寻找时传祥》这篇课文的行文脉络,同时也熟悉了时传祥其人的事迹,作者从三个不同的时间段追寻着时传祥的足迹。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跟随作者的笔触,我们也来寻找一下身边的“时传祥精神”。

二、带着问题重读课文

问题1:时传祥精神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明确:时传祥的精神是正直、敬业、实在的精神,不怕苦,不怕累,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时刻为民的精神。

过渡语:那么同学们,我们一直在说时传祥精神,什么样的精神被称之为时传祥精神呢?就让同学们重回课文,立足于文本,在组内细读课文,说一说什么样的精神才是时传祥精神。

问题2:在作者寻访时传祥的过程中,现在这些人又是如何看待时传祥精神的?从文中找出词句。

明确:他的精神渐渐被人淡忘,他这个人也越来越没人认识,文中第四部分,第五部分以及在第二部分中“问起时传祥,一些中学生便摇头,几位大学生也双眼茫然。”

过渡语:同学们在读完课文之后也概括了什么是时传祥精神,但是同 学们也发现了,在作者写时传祥的同时还谢了一些现象,那就是现在的人对时传祥以及时传祥精神的认识似乎并不深刻,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出了现在人的态度?具体是哪些句段呢?

三、交流中感悟精神传承

过渡语:有人认为,社会在快速发展和变化,我们已经告别了掏厕所、背粪桶的年代,时传祥精神已经过时了,对此你有作何理解?请同学们在组内交流讨论,说说你的看法。

明确:时传祥的工作现如今被高科技所代替,但是我们不能否认时传祥的精神就过时了,因为不管是哪一个时代都需要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工作,正直为人。

四、寻找新时代的“时传祥”

1、过渡语:我们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见证了一代伟人的功勋,他的精神也时时刻刻在感染着现在的人,同时也在感染着在座的同学们,那么是不是如同时传祥这样的人只出现在五六十年代那样艰苦的岁月?不,并不是,现如今也有很多我们身边的例子在诠释着不一样的新时代“时传祥精神”。现在就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们身边出现的新时代时传祥。

2、老师补充例子(幻灯片,教师简要介绍一下事迹)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第四题。

第五篇: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2.能力目标:学会利用工具书自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教学重点】

1、学习时传祥的优秀品质。

2、学习正、侧面结合表现人物的写法。【教学难点】领会“寻找”的现实意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时传祥,20世纪50年代著名劳模,一个名闻天下的掏粪工人,一个曾与国家主席握过手的“背粪的”,一个在动荡年月最终惨遭迫害精神失常而死的“工贼”,一个现代人茫然无知的“过时人物”。作者为什么在现代要写这个人物?而且还用“寻找”这个词?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疏通字词 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糟蹋(tà)

糠饼子(kāng)诚挚(zhì)

请学生读记这些字词。

2.阅读全文,了解文体特点以及写作背景。

①这是一篇人物通讯,属于新闻作品。

新闻的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消息或时事报道,更注重时间的及时、事件的突发;通讯、报告文学更看重事件的本质与升华。

②这篇通讯最早发表于1995年5月17日,是《工人日报》

1995年推出的“重访精神高原”系列报道中的一篇。该通讯曾获1995年第六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如何理解“重访精神高原”活动?

明确:“精神高原”形象地比喻高尚的精神特质,“重访”蕴含着重新发掘曾经辉煌过、曾经影响过一代人的劳模精神。当然,时隔多年以后再来写他们,必须赋予其新的内容,也有其新的目的。阅读文章时,要仔细体会这一点。

3.阅读全文,整体感知。

(1)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济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掏粪工。那时,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掏粪工”这一行业。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在旧中国,城里人的居家生活虽然离不开掏粪工,却又非常瞧不起这一职业。掏粪工不仅受到社会的白眼,还要受行业内部一些恶势力的压榨和盘剥。时传祥在这些粪霸手下一干就是20年,受尽了压迫与欺凌。新中国成立之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到了解放。

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 城市清洁工作。1958年

增加工作量

1959年10月26日

出席“全国群英会” 1964年 当选为第三届人大代表

1965年 当选北京市观礼团副团长

1971年 被污蔑为“工贼”遭受毒打、被遣送回老家

1972年10月26日

病危时,怀念刘主席

1973年 精神失常

1975年5月报9日

去世,终年60岁。他去世之前还反复叮嘱,让儿子继承父志,也当一名称职的环卫工人。

时传祥,曾经因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正直本分而成为劳模,国家主席与掏粪工人诚挚的握手,掀起了“掏粪热”,掏粪也因为劳模成了光荣的劳动,时代凸现了时传祥。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共和国的主席,也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时代摧毁了时传祥。

三、作业:注音 偌大(ruò)沧桑(sāng)漠然(mò)老茧(jiǎn)污蔑(miâ)挨打(ái)遣送(qiǎn)淳朴(chún)记忆犹新(yóu)颠倒(diān)逝世(shì)黯然(àn)赚钱(zhuàn)

糟蹋(tà)

糠饼子(kāng)诚挚(zh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本文报道了时传祥怎样的经历、遭遇?

二、讨论:

1、全文三个部分各侧重于介绍哪个方面? 课文第一部分

(一)以散文诗一样的语言,交待了整篇通讯的历史背景材料,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

第二部分(二、三、四)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第三部分

(五)侧重写时传祥的正直本分,并通过时传祥家人及“挺有身份的人”的话,说明时代呼唤时传祥精神。

2、时传祥具有怎样的精神?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时传祥精神可概括为:

敬业、实在(一是通过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砖、清厕的事例。

二是通过运粪改用汽车后,他带领工友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正直、本分。(一是通过时传祥家人的话。二是通过“有身份人士”的话,以及时传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写的)

三、探究活动

研讨作者在这篇通讯中表达的思想。

1.启发引导:课题“寻找时传祥”中为什么用“寻找”一词?

明确:“寻找”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要发掘劳模时传祥身上仍闪烁时代光芒的精神特质,呼唤人们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实在、本分;二是含蓄地指出在“动荡不定的精神家园”里,虽然有人迷失了,但心存美好的人们却仍然渴望与向往时传祥精神。

2.启发引导:作为人物通讯,该文应该全面具体记叙时传祥的经历、事迹、影响等,但时隔多年,继续写这些在现代人心目中早已过时的人物,写什么,怎么写,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一个切入点,颇费思考。这篇文章是一篇人物通讯,但已不是一篇传统意义上的人物通讯。请结合“重访精神高原”活动,思考作者重拾老话题的用意。

教师评点归纳:这篇通讯开掘了一个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即今天我们应该具有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是:时代是应该变的,但为社会勤奋劳动和真诚待人的道理不该变;现今社会,仍然需要像时传祥那样正直、敬业的人,实实在在于活,本本分分做人。

第三课时

一、回顾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从感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及作者的写作意图入手,领会这篇新闻作品的丰厚内涵和重大主题。作者在历史与现实的交汇中寻找了一个切人点,发掘时传祥身上的劳模精神,揭示出这种劳模精神在现在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芒,突出“重访精神高原”活动的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具体感知

1.请学生朗读第一部分,思考讨论这一部分的行文特点及作者意图。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点明时间及事件,没有具体叙写事件,只是用抒情的语言为后文详细介绍人物命运营造环境背景。作者在这一部分中向读者传递的主要信息是:一场名叫“文化”的“革命”刮起的狂飙,毁掉了一个掏粪工人,也毁掉了共和国主席,更毁掉了我们做人的良知。这是我国一段痛苦的、人鬼颠倒的时代,人们曾经崇敬的人物一下子成为惨遭迫害的对象,人们曾有的信仰、道德观念、价值标准均受到严重的冲击,有人迷失了,精神家园动荡不安。虽然这些冤案都已平反昭雪,然而人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建仍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作者在“重访精神高原”中深感主题的重大,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报道一个劳模的事迹,而是对当今社会应该有怎样的做人观念的反思。基于这样的认识,作者在通讯的开始就以沉重的笔调揭示人物的命运,既有极强的震撼力,又启发读者深刻的反思,起笔凝重,感情强烈。与一般的人物通讯相比,其主题的开掘更为深刻。

2.“用事实说话”是新闻的基本特征。本文写于时隔几十年的九十年代,作者对当时的情形已经无法直接描述,那么他如何遵循这一原则的呢?

明确:只有靠采访知情人,才能写出时传祥当年的事情。

第二部分用具体事例侧重写时传祥的敬业、实在。先总写“面”上的情况,每天每年怎样干活:每天掏粪,背粪的总重量得有五吨;十七八年,没有节假日,右肩磨出了巴掌大一块又黑又硬的老茧。再选写两个典型事例,一是为耿大爷家从厕坑捞砖、洗砖、垒墙、清厕的事;二是写了运粪改用汽车后,时传祥带领工友们自我加压,增加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的例子。

第三部分主要写了时传祥在文革动荡年月正直为人、待人的事,其中还以插叙的形式写了五六十年代成为全国著名劳模后,回乡仍坚持扫村里大道的事,突出时传祥做人一贯的本分、正直。

这篇通讯通篇追求一种平静的形式和格调,叙写时传祥的事迹时,始终注意用知情人的陈述来表达,十分注意“用事实说话”。作者几乎没有用什么形容词,更没有作者的主观议论,只是用记者采访的人物陈述及其评论,让读者充分体会通讯真实性的特点,极大地增强了说服力。

3.、结合现实生活,谈谈我们现在是否需要时传祥精神?应该怎样体现时传祥精神?(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当评点。)

三、作业:

小作文:记一个时传祥式的人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寻找时传祥》教案(语文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寻找时传祥(教案)

    寻找时传祥(教案) 执教者:高州市祥山第一中学 梁子春 【教学构想】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体裁的基本特点。 2、学习时传祥精神。 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二、......

    广西北海市八年级语文下册17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17. 寻找时传祥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2.体味“于朴素中见奇崛,于平实中显机锋”的风格。 3.领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寻找时传祥[5篇范文]

    第十七课寻找时传祥 教学目标: 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本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学习时传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勤奋、真诚的人。 知识要求 1、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

    《寻找时传祥》(语文版八年级必修)(5篇范文)

    寻找时传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的体裁特点。 2、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3、学会“对比、讨论”的思考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新版)语文版

    第17课 寻找时传祥 【导学目标】 1.积累生字词,了解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法。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深邃的思想和重大的主题。 3.向时传祥学习,树立正确的人......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范文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理解并积累生字生词,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学会“对比”的思考方式。 2、结合文章内容,深入理解文章,挖掘其......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寻找时传祥》教学设计 82中李明芬 教材分析。 《寻找时传祥》,体裁是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属于广义新闻的范畴, 更......

    《寻找时传祥》 导学案

    《寻找时传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2.通过解读文本,理解并学习时传祥的精神——敬业、正直、实在、本分;3.领会“寻找时传祥”的现实意义。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