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19-05-13 02: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篇: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政府做出《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续推进,使我省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然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各市、县(市、区)成立了由分管市、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市、县爱卫办、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上到下,统筹协调,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

为了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市、县、镇(乡)都加大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

(三)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县结合“百万军民环境卫生大整治”、“农村环境治理进村社”等活动,重点对场镇环境卫生、公路两侧的白色垃圾、河道沟渠及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

(四)抓好示范建设,重建优美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组织乡镇结合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开展示范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中重点抓“一池三改造”(改厕、改卫、改厨和建沼气池)、“四清理”(清理危房破屋、清理垃圾粪便、清理无序排污、清理乱堆乱放)、“五建设”(建垃圾池、建排污沟、建卫生饮水站、建入户路、建花池)和“五无”(房前屋后无乱倒垃圾、无乱堆粪土、五乱放柴草、五乱排污水、五敞养禽畜)的庭院美化和清洁家园工程,恢复和重建了地震破坏的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在农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农户的参与积极性高涨,许多示范村成为农家乐热点,实现了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环卫设施。

各市、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治理和道路改造。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加快建立垃圾台点、垃圾箱、垃圾填埋点,配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卫意识还需增强。

对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够。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来,“农村环境就这个样”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对的思想比较严重,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市、县两级重视程度高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但有的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是部分镇村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用新土临时覆盖的垃圾堆,还没有过几日垃圾重现。还有一些地方是暂时无法搬运又影响市容的材料,就让人拿布去遮起来,能搬走的就藏起来,等检查过了再任群众搬出来放回原位。二是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改变缺乏主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工作进展不快,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条件、方法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省各地方整治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经济发达镇乡好于欠发达镇乡;试点镇乡(村)好于一般的镇乡(村);公路沿线镇乡好于相对偏僻的镇乡。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有很大改观,但总的来看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农村集中居住地缺乏污水处理池,致使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二是部分乡镇新建垃圾池闲置浪费较多,垃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垃圾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因清理不及时或就地焚烧常常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不少乡镇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管理,反弹现象严重;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控制。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导致的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增加,农膜的广泛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比比皆是,农药、化肥对土壤、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收获时节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挥之不去给农村环境卫生带来新的压力。五是河流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河流众多,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区域,现在很难在全省境内很难找到几条河水清清的河流。企业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引起水质严重恶化;河道养殖鹅鸭导致河道污染。加之人们对水环境的观念淡薄,河道成为人们心目中天然的垃圾箱了;河道泥砂沉淀淤积严重、河道综合功能日益退化,许多河面已经是淤泥长年露底可见,百多米宽的河面仅只显出一条很窄的流水道。

(三)规划建设滞后,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全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我省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就是已建的一些环卫设施也无法正常运转。乡镇一级规划建设更加滞后,全省仅有少部分乡镇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大多数乡镇污水直排;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水、污基本处于自由排放、乱泼乱倒状态;一些偏僻乡村无垃圾池,无环卫车辆,无保洁员,清扫保洁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四)资金缺口过大,环卫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拨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需要。目前,我省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所需经费主要通过项目经费或者“上面给一点、自己筹一点、下面收一点、企业捐一点”的方式解决,但耗资巨大,长期保障困难。资金的紧缺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进行,也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工作经费大、运行成本高。单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而言,现采用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每个乡镇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大部分无法长期承担,造成有的乡镇整治工作欠账严重。据初步估算,一个公厕的正常管理费用每年需要2万多元,其中包括水费、管理人员工资、维修清理等费用。村内环卫清扫工,每人每月约需支出800元。按一般人口村计算,拥有3个公厕、雇用2个清扫工,每年需支出8万元。加上设施正常维护费用,每个村的环卫投入平均需要10万元以上,对于我省一大批村集体来讲,目前还无力承担。这是村级环卫状况至今难如人意的经济原因。由于乡镇财政较为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近几年镇村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已投入了大量资金,镇、村两级难以安排较多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由于资金短缺,现有的管理机构、人员都是临时组建和抽调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根本配不起保洁员,有的即使配了保洁员,但保洁员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清扫垃圾间隔时间长,有的困难乡镇只有在上级检查时发动群众突击打扫,缺乏开展长期整治的规划及有关的监督、考核措施。总的来说,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集中整治、临时应对阶段,尚未建立长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机构、人员、经费三个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五)管理机制不全,部门协作缺乏统筹兼顾。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由于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加上以往主要关注市区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冶,忽视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区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一阵风”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涉及到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建设、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有所交叉,没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在早、中、晚时间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是各市、县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本区域环卫基础设施,建议由市治理办牵头,对各市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对不达标的县(市、区)要督导其迅速将缺失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对镇、村缺损的基础设施由各县(市、区)财政根据其财力状况按比例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三是在新村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四是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镇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提供与当地特色产业展示相吻合的户型供群众选择,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工程。二是财政金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小五化”(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建设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扩面提升。三是部门挂联。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四是村企结对。积极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采用立功碑和给冠名权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发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各项工程建设,鼓励在外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建设。五是乡村投资。重视乡镇和行政村在农村环境整治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整合农村各种资源,抓住新农村建设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整合资源,打捆投入,集中实施,增加整治成效;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壮大镇级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筹集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六是改革体制。创新投资新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行农村区域间的环境卫生整治补偿。落实环境卫生有偿保洁制度,在企业、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向企业、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民环卫意识,拓宽村级保洁经费的来源。七是专项投入。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由各县(市、区)财政拔出资金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工作经费,对镇、村按其财力状况按比例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勤督查、严考核,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公开报道、重点巡查、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要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中共各级党委、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具体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县级干部帮镇带村,乡镇干部帮村带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部门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推进、年终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依据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要敢于曝光,并依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对责任主体实施严格问责。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巩固。一是完善对农村卫生镇、村、户的奖励政策,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全面好转;二是增大对农民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实行用地和资金补助政策的覆盖面;三是制定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大户养殖废物处理的补贴政策和监督管理办法,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四是尽快制定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区域的镇、村制定不同的征收费率,一方面解决镇村工作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也可强制提升农民的环卫意识。(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会)

第二篇:浅议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本文以xx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

xxxx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xxxx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基本做法

(一)认识提高度。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一是严考核。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二是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二)主体扩广度。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该镇着力在扩大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一是强宣传。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健身队作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弘扬文明风尚。二是促规范。各村居因地制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三是造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评比一批文明卫生单位、村居、文明卫生户,营造村看村、户看户、学先进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工作推深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该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建设带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已建成沼气池2860口;引资2700万元动工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23公里,将使6万余人用上清洁能源。二是创建推动。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坚持政府引导、村居自治、群众参与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及“以卫生养卫生”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清溪”,溪西、大寨等6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市级美丽村庄。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动,去年以来,全镇植树造林1842亩,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为11个村安装路灯628盏。三是管理联动。成立环卫工作所,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保洁人员18名,各村居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200万元,采购洒水车1辆、垃圾转运清运车11辆,安装果皮箱200个、垃圾箱30个,修建垃圾池186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二、主要问题

该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无专业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无一蹴而就之法,也无一劳永逸之法。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资金、少场地、易反弹、垃圾处置不科学等具体问题,编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xxxx镇尚未启动相关工作,导致该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处于观望或是盲目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二)缺专项资金。该镇有21个村居卫生基本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经费支出情况为:每村平均1个保洁员,月均工资1200元,每年小计30.24万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转运车及燃油费、专项整治费用,各村约为2万元,小计42万元;总支出约为72万元。收入情况为:按户均每年60元收费计算,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应收29.13万元,实收13.27万元。加上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补贴资金约10万元,总收入为23.27万元。所以,21个村居有近5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基础配套弱。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

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该镇每日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800吨,且未实现雨污分流,约有60%的生活污水属于直排;正规划建设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也仅为1500吨,建成后也只能解决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部分村居的污水处理问题。

(四)协同管理难。比如在河道污染整治方面,该镇河道总长约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经该

镇12个村居。今年来,该镇虽花费5万余元、先后两次对主要河道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由于机制、意识等原因,部分企业、群众利用雨天、晚上、不检查之时等“特殊时段”偷排、漏排、私倒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存在,河道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作建议

(一)借力乡村旅游,助力“基础完备化”。旅游获誉“无烟工业”,在于其效果好、可持续,加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概念的出台,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势所必然;xxxx镇乃至我县景点的特点在于散、小、多,走乡村旅游之路是最佳选择,而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建议:一是借力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把村居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环卫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二是抓住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机遇,逐步完善村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做好村居的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这点上,xxxx镇在今年首届油菜花节以及正在进行的“龙凤花海”景点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改善。三是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规范项目建设,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二)拓宽资金渠道,力争“投入多元化”。按照“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全面整合资源,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将每个村十万甚至百万元计的土地复垦等村级集体资金划拨部分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为有效。四是吸收民间资本,逐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市场化运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常态化”。一是定调,即按照“两违整治”的模式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电视电话大会,并由广大干部职工带头开展一至两次全县性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扩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全县干群中的影响力。二是定责,即出台一套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文件,配套出台相关考核政策,并将之纳入对相关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并实行“连续末位处罚制”,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三是定向,即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三篇: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

──基于实地考察基础上的实证研究

《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应对策略》,从农村实际出发,研究我省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是一份实证性的学术研究论文。

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吕祖善在25日召开的浙江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充分认识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这项工作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民生问题、政治问题来抓,全面开创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新局面,努力实现农村文化与经济、政治和社会协调发展。就新农村建设而言,文化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也就是凝聚、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们认为通过调查经济强镇强村和相对落后地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索经济和文化协调发展的思路和途径,为建设“文化大省”战略献计献策显得尤为重要。

从实地调查到后期资料整理、研究、撰写文章,我们历时数月,实地走访诸暨市、上虞市、路桥区、淳安县、文成县、仙居县、龙泉市等六个市七个地区,走村入户访谈村民435人,与乡镇干部进行了探讨交流,回收有效问卷423份,获得第一手资料。

调查中我们发现,近年来随着我省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文化生活也有明显进步。调查对象中86.5%的人认为农村文化建设进步明显或有所进步。但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文化生活需求来讲,农村居民对当前乡村文化生活总体上的满意度不高。具体主要表现为:

1、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文化思想

2、不良文化余根未除,占据一定市场

3、村镇文化设施建设落后,更新不及时

4、农村文化生活的内容比较单调

5、文化消费的总体水平较低

6、东西部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我们可以讲起概括为五点:经济能力(Money),思想

认识(Mind),管理工作(Management),物资设施(Material),人力配备(Man),即“五M”。本文紧紧围绕“五M”来分析当前我省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成因,最后相应的提出应对策略。

一、经济能力(Money)。

1.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明显,直接导致政府对农村文化建设财政支出不平衡。由于部分地区经济不足,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难以得到保障,导致现有的文化设施严重不足,影响到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再者,在经济条件的制约的情况下,农民首先满足的是物质生活,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来支付文化消费,因此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只能成为一种向往的生活。

2.专款专用问题。省财政厅每年安排大批专项资金补助欠发达地区基层文化建设,可是地方上喊的还是没钱,这就涉及到专款专用问题,当然算作为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二、思想认识(Mind)。

1.乡镇政府领导对文化建设不重视。各地区在不同程度上存在重经济轻文化思想。由于文化建设方面的指标同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硬”指标相比成了富有弹性的“软”指标,有的乡镇党政领导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认为只要搞好经济就行了。有的乡镇干部甚至直言“不抓粮食没饭吃,不抓文化不要紧”。像刚才提到的专款专用问题可能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2.农民受传统观念制约,不愿投入文化消费,不愿主动从事文化活动。受环境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长期以来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模式,世世代代的繁衍生息专注于物质生存条件的改善。当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 是农村保障体系的未形成。使得农民的“养儿防老”以及“存老本”的思想根深蒂固。这也是农民(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不愿将为数不多的钱用于文化消费的主要原因之一。再加上不良文化余根未除,占据一定市场,譬如说喝酒打牌,甚至聚众赌博和从事封建迷信活动等,更使得农民不愿主动从事参与文化活动。

三、管理工作(Management)

管理工作的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1.国家政策性导向方面指标性不够强。刚才提到的文化建设是软指标,很难

从业绩上进行考核与评估,导致很多地区对待文化工作态度不积极,办事不到位,甚至采取蒙混的手段应付上级要求和检查。

2.对文化工作队伍管理不当。由于文化建设业绩考核难,导致整个文化队伍松散,在工作中有敷衍、应付之举。久而久之,这些干部积极性降低,更严重的是这些文化干部的流失。

四、物资设施(Material)。

文化设施是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的基础性物资。据我们调查得到数据来看,村镇文化设施是极其缺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像前面已经提过的专款被挪用,在直接上就导致了文化设施的配备及更新不足。还有是已有文化设施老化和人为破坏日益严重,也不能得到应有和及时的改善。

五、人力配备(Man)。

当前乡镇文化干部配备存在人力不足,队伍良莠不齐等问题。在很多村镇,一个文化工作者身兼数职是极普遍的现象。但造成文化干部人力不足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乡镇招聘的年轻人,有专业素质,又干劲和热情,可是存在不能解决编制问题,没法评职称,没有晋升的机会,他们当然不安心工作,只把当前工作作为跳板,一有机会就跳槽。高素质农村文化人才缺乏、文化队伍不稳定,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活动开展。

针对以上五方面的不足,我们提出了几点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目标。

2.健全农村文化设施,加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

3.引导文化消费,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

4.创新农村文化活动模式,赋予农村文化建设时代内涵。

最近,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了我省建国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全省农村文化工作会议,省长吕祖善指出,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下,各地纷纷把农村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省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很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总体来看,浙江农村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与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不相适应。

吕祖善指出,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提升农村文化工作整体水平,争取到2010年全省农村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文化大省建设要求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因此,我们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小组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文化大省的建设,提供新的思考深度和角度,贡献我们的绵薄之力。

浙江省农村文化建设现状调研小组

2007-5-29

指导老师签章:

第四篇: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农村基层组织存在问题及对策

******

为落实中央、省市委关于后进村整顿文件精神,全面掌握村级组织工作现状,提升我区村级组织建设水平,加强村级党组织核心作用,***区委就村级党组织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对全区行政村进行了一次拉网式调研。通过调研,我们发现,近年来我区农村党的建设总体上是好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同时也看到了缺点和不足。

一、村级组织建设现状

我区共有3个乡镇,38个行政村,一个资产管理委员会。村书记、主任“一肩挑”12个村,村“两委”委员305人,交差任职88人,农民党员2128人。近年来,在“和谐社区(村)创建”、“ 精神文明建设”、“ 三向培养工程”、“ 农村社区试点”、“ 无职党员设岗定责”等工作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陈宏发,“五个好”村书记李扬等一批先进典型。近五年新发展党员近400名,极大地改善了党员的年龄结构,提高了党员整体文化水平,为村级党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

二、村级党组织建设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村党组织核心地位受到挑战

近年来,随着村民自治越来越受到村民关注,村委会地位逐渐上升,村党组织地位迅速下降。具体表现为村主任强势,“两委”不合谐村数量在增加,“两委”交差任职比例低(只有28%的党组织成员当选为村委会成员),村支委干部队伍年龄老化严重,文化层次普遍偏低。(全区村支委共161人,年龄50岁以上有93人,最大的支委67岁,初中以下文化占76人)。

问题存在原因:

1、村书记队伍管理教育不到位。存在有能力、有影响的易失控,不犯错误的没能力,年纪大的“混日子”现象。本次走访的村级党组织中,真正有规划想干事的负责人并不多,多数村只把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或寄希望于上级的政策、资金和物资支持。更有甚者以上级政策不支持,村民致富有门路等理由掩盖自己的不作为。同时,来自上级的约束也相对不足。

2、村班子自身建设不到位。村级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明显少于社区,有的村只有到了“七一”才找党员开个会,旅个游、吃顿饭层面上,对党员进行教育更是奢望。有的村级组织缺乏有效手段解决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问题,导致村部和村民活动场所破旧,活动经费不足,活动难以开展。有的村“两委”班子主观上不作为,总以资金不足、没有场地为借口,少开展、不开展活动,造成了一些党员与群众没区别,甚至党员不如群众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党在农村的形象。

3、党员队伍不能涵盖所有乡村能人,村党组织后备人才奇缺。通过调研发现,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五个:一是有的村书记嫉贤妒能,怕发展了乡村能人,顶了自己的 2 位臵,故意拖着不予发展。二是少数村书记业务素质偏低,不会做发展党员工作。三是有的村入党靠自然成熟,村党组织不闻不问,坐门等客,对入党申请人漠不关心。四是个别村受家庭、宗派势力影响,在发展党员的支部大会上意见不一致,通过不了。五是部分党组织缺乏凝聚力、号召力和吸引力,个别党员自身形象不好,在群众中威信低,影响坏,致使申请入党人数逐年减少。全区现有农民党员2128名,其中55岁以上1050名,占总人数的49.3%,35岁以下250名,只占农民党员总数的11.4%。

(二)执行力差、不能因地制宜和缺少创新

建国以来,党在农村党建方面一直很重视,出台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最近几年出台的:“双述双评”、“农村无职党员设岗定则”、“四议一审两公开”等一批制度都很好。但一进村就出现了问题。一方面,许多好制度只是流于形式,挂在墙上,没能认真执行,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当遇到村里的个性问题时很难收到良好效果。另外,新形势下我区农村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种养殖收入占农民总收入比重大幅下降,城郊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化明显,现有社会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农村发展现状。农村社区工作还在探索阶段,许多相关政策制度还没有落实,对于大量入城务工人员的教育管理还没有抓起来。由经济大发展推动的收入激增与村民的社会文化娱乐生活要求得不到满足的矛盾突出。

问题存在原因:

虽然有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和相应的执行力,区、乡、村三级完备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方面,因为没有相关制度制约,各乡镇对村务、村财政的监督形同虚设,乡镇多充当村报帐员角色,对村里的大事知道的少、管的更少。例如:村委会一届只有三年,有的村领导却敢签署10年以上的长合同,给继任者造成工作上极大的被动,给村级财政造成极大损失。对村书记、村主任制约手段少,没有硬手腕,不少村35岁以下党员几乎没有,后备人才几乎为零,乡镇党委也拿不出好办法来。书记一干几十年,想换没人选,严重降低了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和战斗力。另一方面,村主任为民选产生,多数家里条件好,乡镇对其制约手段多为扣工资,这对他们几乎没用。失去有效制约的公权力往往为私人所用,这也是干部不想事、不干事,想私事、办私事的根源。2008年以来,区纪委查处案件70件,涉及村“两委”成员的达29件。乡镇一把手抓党建刚刚推开,各乡镇对解决村级组织近年出现的新问题的热情不高,投入不多,创新无力。用旧思想旧制度去管新情况的多,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推出新举措的少。

(三)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多年来,市区的东西延伸和北扩使我区产生了“城中村”现象,***进入了城区管理序例。由此出现了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土地征占上访、土地出让金分配、农民如何市民化等一系列过去从来没遇到过的新问题新矛盾,成为当今我区农村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问题存在原因:对于新兴事物缺少明确的制度规范,村级组织对突如其来的城市化和大量的土地出让金,在心理和经验上存在着严重的准备不足。另外个别村干部有私心,处事不公又缺少有效监督导致事态严重,村民上访。还有些村干部怕得罪人,影响自己连任而丧失原则,对村民代表一些无理要求听之任之。大部分村“两委”干部缺乏远见,在土地征占过程中没能很好地保护集体资产,失去了集体收入和创收能力,丢掉了党建工作的基础。

三、对强化村级组织建设的思考

(一)加强班子建设,强化后备人才培养

针对农村党员发展难、村干部选拔难、新农村建设缺人才的问题,在严格选任标准的基础上,创新选拔机制,拓宽选任渠道,培养后备力量,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

严格选任标准,创新选拔机制。不为换届而换届,对没有适合人选的村不能为了完成换届的任务而降低用人标准,同时加大上级选派力度、探索村干部跨村任职等方法,保证村干部有本领能干事。

重点培养后备人才。将村级组织后备干部纳入区委组织部干部人才库统一管理,将村级后备干部工作列为区委对乡镇,乡镇对村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继续强化“三向培养工程”,提速村组干部后备人才的培养。打破身份、行业、地域界限,优先他们中选拔群众威望高的优秀党员担任村干部。切实将包村干部工作抓起来,奖勤罚懒。对家族势力影响党员发展的村,乡镇党委应采取适当方式保证没有家族背 5 景的优秀青年加入党组织。

(二)确立发展模式,给各村指路

本次调研发现,目前我区村级组织建设的最大瓶颈是没钱办事,中央、省市区的匹配资金和项目毕竟有限,修了这家的桥就没钱去铺那家的路。说到底要解决村级组织党建工作的难题就首先要解决发展问题。其次是“城中村”问题,村子基本上失去了农村的所有特征,村民身在城区身份为村民,难以融入城市生活圈,也不便于管理,从而生发出大量问题,只有加强管理体制的创新才能解决这些问题。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了两条可供参考的发展道路,即“两进一退”模式。

两进:

**村模式。***乡**村在改革开放之初就体现出了自己独立的思维模式,在其他村以极低的价格出让集体资产时,村里以股份制形式把两个企业保留下来。二十多年里,两个企业为村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近年来全球经济的不景气致使企业效益大不如前,他们不等不靠,自己想办法谋出路,筹资兴建了***最大的钢材交易市场,仅此一项年收入就增加达80万元。

传统强村的典型----**村模式。坚强有力的村班子,扎实的基层党建工作,优越的地理位臵,雄厚的工农业底子成就了**模式。马金模式也是目前为止我区农村党建工作可见的成功标杆,是大部分村的发展方向。

一退:

***乡**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资产管理委员会前身**联社,幅员东起**,西达**桥,南到***岸,北至铁路。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快,**联社成为第一个城中村,随着农村功能的逐渐弱化直至完全丧失,2004年改制成立了资产管理委员会,变行政村为纯经济组织,委员会只为村民管理集体资产,舍弃了村务工作。2010年**资产管理委员会用资产赢利为45岁以上村民全额办理了养老保险,为每名青年人交纳了15年的保费。现有在册村民126人,全部城市化,且和谐稳定,村民过上了市民的生活。**资产管理委员会模式应具备条件:

1、村级组织要有一定的物业财产(相对现金财产可保值增值)。

2、村民人数最好不要太多(不出不进通过自然减员达到去农村化)。

3、要有科学有效的财务监督机制对管委会的财务进行监督(纯经济组织毕竟不同于行政村,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4、村民同意。

(三)重视教育培训,提升可持续健康发展能力 定期组织全区统一培训。在换届的同时,就要统筹纪检、组织人事、财政、民政、农林水、交通、计生、公安、检法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村级组织所需业务知识进行培训。

订单式培训。按各乡镇实际需要定期选派相关部门优秀干部下乡进村对村干部进行小集中或点对点订单式培训。

加大教育力度,强化大学生“村官”的村属性。对大学生“村官”培养目标的确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将他们的未来与现实表现挂钩,才能使他们真正在村级组织各项建设中施展自己全部才华。

(四)提高待遇,解除村干部后顾之忧

村干部每年单靠上级转移支付开支,收入已明显落后于外出务工人员。各乡镇要建立村干部工资与村民收入同步上涨机制,要探索建立村“两委”成员医疗、养老保险等保障机制,保证村干部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在《离职村干部定期生活补助制度》基础上,扩面提标,让为党工作一辈子的老同志在晚年能得到党的关怀,让老同志与时俱进地分享改革成果。

(五)加大投入,缩小各村硬件差距

加大对村级党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采用多种形式配足、配齐相关设施设备,集中精力解决个别村村部建设问题。

(六)强化制度建设,打好依法治村根基

针对选举,建立村“两委”干部任期内工作承诺项目化管理制度。对任期内不能兑现竞选承诺的干部要进行问责,对一些庸官懒官要及时查办。进一步规范村“两委”工作职责,杜绝越权办事。建立包村干部定期汇报制,村财乡管制度,执行财务联审,强化日常审计,深化乡镇一把书记抓党建活动,加大对各项制度执行力的监督。建立全区统一的考评制度。

(七)强化城乡共建,提速村级集体发展

调研发现,我区开展的城乡共建活动对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举措。通过“一帮一”、“ 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让区直部门党组织和优秀社区去帮助和扶持农村脱贫致富、改善村容村貌、加强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效 8 果。

(八)坚持一村一档,实现村级组织建设项目化 给全区38个行政村建立影响村党组织核心作用发挥,急需解决问题档案。实行一村一策,一村多策,多村一策的个性解决办法。由组织部统一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对能解决的问题监督速办;对需多部门联合解决的问题进行协调,限期办;对近期解决不了的问题,做好定期考核,时机成熟立刻办。通过解决矛盾纠纷,开展有益活动、为村民办实事好事,提升村级党组织地位和工作满意度。

第五篇:我县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建议

宜章县爱卫办 黄劲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环境、新面貌。当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还比较突出,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不相适应。为解决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突出问题,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生活质量,针对目前现状,现就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提出一些意见和对策建议。

一、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农村面积和农业人口比例都比较高,多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不断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投入,农村环境卫生情况已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全县27个乡镇348个行政村,农村人口11.93万户、47.25万人,截止2008年年底,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3.54%,改水益累计人口98.50%,84.77%的行政村用上了自来水;近年来,我县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以107国道、S324省道为主体,县、乡公路为脉络的四通八达乡村交通网,并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明得到优化;同时,也为我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招商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形势仍不容乐观,与城市环境、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与农民生活质量的改善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农村环境脏、乱、差的现象

仍普遍存在,不少农村破旧烂房随处可见、生活垃圾随地倾倒、阴阳沟渠污水横流、农民饮用水水质量堪忧。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卫生进一步优化的瓶颈

农民有个习惯是有钱就用于建房。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农村新房建筑不少,但都缺乏统一规划,零星分散,杂乱无序,乱搭乱建现象十分严重,建房与村间道路、水沟、厕所、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极不配套,影响整个农村后序建设与发展,影响村容村貌的整洁与美观。长期以来,农村村一级的建设都呈放任发展的状态,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能认识到规划的重要性,有一些局部的规划,但未能形成科学完整的规划体系,以致目前还没有可供操作的村级建设规划蓝图。众多自然村小而分散,改水、改厕、道路等基本设施建设任务琐碎而繁重,有限的建设资金很难充分发挥效能,难以形成整体的配套功能,制约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农村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同时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层出

近年来,随着我县“三化”进程的发展,县域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农村的环境牺牲也显而易见。我县是产煤大县,是有色金属之乡,其它诸如石材等资源也相当丰富,多年来的矿产资源开采,山体植被、交通公路、农民饮用水水质等遭受严重损害;煤区及邻近乡镇受煤车、煤场等煤尘影响严重。在承接“珠三角”产业梯度转移中,部分沿海工业向我县农村转移,以烟花爆竹及其相关产业为

代表,鞭炮用再生纸制造过程中,造成了土质和水质的严重污染。乡镇工业的不断发展,如牛皮业加工、铸铁业、水泥厂等工业对农村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也日前加剧;县城化工企业的超标排放也时有发生,直接影响了下游农村生活生产用水。农业产业化过程中,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造成了大气、土壤和水质的破坏;密度过大的山塘、河道围网养殖造成水体质量的恶化;过频的食用肉牛、羊养殖放牧行为,破坏了山体植被。还其它问题,如:农村环卫设施的相对滞后,生活垃圾的数量不断增多;机动车辆的增加、机动车尾气又成为新的污染源;畜禽散养、柴草乱堆、污水乱排等现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三)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失是造成农村环境卫生脏乱的结症所在

长期以来,由于城乡差别不断扩大,城市的市政建设均由财政投入,而农村除了部分主要道路由财政拨款建设之外,其余基础设施建设均由农村自负,不堪重负。特别是事关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如地下排污管道建设,垃圾池、垃圾“中转站”、垃圾填埋场建设,各种卫生容器设置等,我县农村还几乎没有。缺乏基础设施,搞好环境卫生工作谈何容易。

(四)卫生村(镇)的整治和评比创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长效管理不容乐观

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的过程中,每年四月的“爱卫月”我们都会在针对农村环境卫生开展整治和评比创建活动。我县不少乡镇和村在卫生村(镇)整治和评比创建活动中,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使镇村环境卫生提高到了相应的层次和水平,但这些环境卫生的治理或多或少带有一定的突击性质,在活动结束或创建完成验收后,管理上出现了一定的松懈,活动和创建成果的保持难度较大,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落实令人担忧。

(五)农村群众对良好的环境卫生的迫切愿望与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还存在差距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广大农村群众十分期盼有良好的居住环境,在环境卫生整治和卫生村镇的评比创建过程中思想上很支持,对整治和评比创建工作带来的环境卫生状况的改善也十分高兴,但由于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一时难以改变,思想和行动不能保持一致,虽然期盼有好的环境,但自身又不自觉地破坏环境卫生,乱倒垃圾、私搭乱建的行为时有发生,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善。

二、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对策建议

(一)乡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农村环境卫生工作仅靠农民的自觉性是不够的,只有乡政党委、政府重视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并将此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做好组织和协调工作,加大行政推动力度,才能形成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的合力,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顺利开展打好坚实的基础。大多卫生条件较好的村(镇)的经验表明:领导重视是搞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原因。

(二)加快农村建设规划,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蓝图。

农村环境卫生要改变,科学规划要先行。从长远看,制定和出台村级建设的中长期规划,从农村实际出发,合理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科学决策是改变村级建设随心所欲的状况,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有效措施。突出发展中心村,明确中心村的定位与功能,规划好道路,绿化、供水、公厕、垃圾处理等必需的配套设施,杜绝农村建房圈地行为,严格控制建房用地,建议通过合并自然村,逐步回收宅基地,避免零星分散,建设上规模的中心村,使中心村成为农村发展的趋势,城镇的补充与延伸,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居载体,为彻底改变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创造条件。

(三)根据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

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的保证,县、乡镇、村要切实承担起相应职责,加大卫生基础设施的投入。各村要根据自身条件,切实投入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经济条件相对薄弱的村如全面达到卫生村要求有困难的村,可先在村的主要场所建立公厕和垃圾池,对主干道路进行硬化,通过逐年的投入建设,分步骤完成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对条件较好的镇、村,要加大对现有卫生设施的改造,实现卫生设施的升级换代,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的层次和水平。

(四)落实环境治理措施,加紧对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农村环境治理,首先要抓以产煤为主的矿业和小化工等污染源的治理。对破坏环境严重的企业要坚决给予取缔,不能因为局部的利益而损害环境卫生的大局。其次,要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农业生产禁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和生长激素;渔业、畜牧业提倡生态养殖,山区应栽种大面积速生丰产林木;河流减少围网养殖密度,保护和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再次,要减少生活污染。对生活垃圾实

行无害化处理,鼓励农民对可降解垃圾实行还田作肥的传统习惯,通过一系列举措,不断减轻农村环境污染。

(五)建立健全基层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实行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和建设成效。

进行有效的长期管理,是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保证。一是要建立由政府牵头、各条线分工负责、村委会具体落实的管理网络,有关部门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要落实责任,明确职责。全县农村环境卫生工作要有具体领导分管负责,镇村也要相应明确领导负责,村里要有专门的保洁人员,工作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防止多头管理,但实际无人管理的现象。三是要建立督查机制。县、乡镇两级要建立环境卫生督查小组,定期和不定期地进行环境卫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追究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

(六)加强环境卫生宣传教育,促进农民良好卫生习惯的意大养成。

深入开展“农民健康行”活动,要加大环境卫生宣传教育的力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如电视、广播、宣传标语多种载体,相关部门可以组建健康教育宣讲团并经常深入到农村开展健康教育。农村中小学要加强卫生和健康知识教育,通过广大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和带动学生家长的卫生行为,提高农民爱护环境的自觉性。对一些条件具备的镇、村,还可制定出台有针对性的村规民约,对乱倒垃圾等不卫生行为采取一定的处罚措施,以引导和规范农民行为,不断提高农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行为水准。

二○○七年十二月一日

下载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汉阴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汉阴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作者:党中华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

    汉阴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汉阴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作者:党中华 “村容整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对农村爱国卫生工作的根本要求,良好的村容村貌不仅体现着一个村庄及其村民的精神......

    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编整理)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 的主要问题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现在开始逐步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我们村民日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卫生搞不好,新农......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农村计划生育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经过20多年的实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使中国13亿人口日和世界60亿人口日的到来都相应推迟了几年,为缓解全球人口压力做......

    农村自建房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近年来国民经济持续上涨,农民收入较以前有了提高,有许多人会将多余的资金投入到房屋建设中去,以改善自己的生活环境,但由于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自建房屋的过程中极易出现......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近年来县域经济信贷资金投入普遍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步伐,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着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诸多因素。......

    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浅析农村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镇党委*** 村级财务管理既是巩固和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基础, 也是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更是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 存在问题 对策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仍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经费投入较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