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4 06:37: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篇: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现在开始逐步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环境卫生的好与坏将影响到我们村民日常的生活与生产。环境卫生搞不好,新农村建设将成为一句空话。现在只要我们到各村行一行,到处可见一堆又一堆散发着恶臭的垃圾堆积在路边、水沟边、河边、塘边,垃圾成堆,臭气冲天,场面不堪入目。不知在座的各位面对这样的场面,心中有何感想。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是目前我们广大干部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村实际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表现。

出现以上的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干部、群众环境卫生意识十分差。

群众意识差,大部分村民自古以来就养成了不讲环境卫生的不良习惯,缺乏基本的公德意识,只顾个人方便,乱倒、乱丢垃圾,有的群众认为,农村是这样的了,我中意怎样丢就怎样丢,那里方便丢那里,有垃圾池他不堆,硬是要把垃圾放在垃圾池外,有的群众说我把垃圾丢到河里,到发洪水时,垃圾自然会被洪水推走。大家试想下,一年内有几场洪水,垃圾堆积发出的臭气、污染的水,最终受罪的不也是我们自己。

干部意识差,部分村干部不想惹人,怕得罪人,对乱堆、乱丢垃圾不管不问,路边、水沟边、河边、塘边,垃圾成堆,造成恶性循环,愈脏愈倒,愈倒愈脏。

部份干部群众甚至认为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事情,这种想法是十分危险的,千万要不得。

二、没有建立健全一个有效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机制。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或者进行几次突击整治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由于农村环卫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生产、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和处理体系还没有建立,环卫工作缺少规划和检查,导致指导、管理工作难以深入到村,责任难以落实。农民的垃圾用什么装,集中往哪里倒,谁来运,运到哪里去等等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没有明确的管理制度来参考执行,没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来实现。

三、农村环境治理资金缺乏,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农村面广,财政资金有限,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筹集,乡镇集镇的环境治理经费无法保证,村的环境治理的资金就更加难以落实。

综上所述,要想彻底改变我镇各村脏、乱、差的现状,营造清洁、整齐、舒适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我们必须首先要改变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意识,要增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采取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搞好农村环境卫生重要性的宣传,让群众充分认识到环境卫生与自身健康的关系,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其次要做到保障环境治理资金经费的投入,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机制。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把“乱丢、乱堆垃圾”视为我们的眼中钉,过街老鼠,为创建一个清洁、整齐、美丽的丰阳而作出自己应做贡献。

第二篇: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事关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健康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共中央在2005年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9年,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政府做出《关于全面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决定》,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续推进,使我省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然而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面临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破解难题,坚持不懈地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显得任重而道远。

一、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

为了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各市、县(市、区)成立了由分管市、县委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市、县爱卫办、建设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水务局、环保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建了办事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市、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的检查、指导、督促、协调等工作。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也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人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层层细化分解工作任务,逐级夯实工作责任,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从上到下,统筹协调,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二)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

为了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各市、县、镇(乡)都加大了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宣传力度,通过召开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和动员。

(三)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县结合“百万军民环境卫生大整治”、“农村环境治理进村社”等活动,重点对场镇环境卫生、公路两侧的白色垃圾、河道沟渠及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现象等进行了集中清理和整治。

(四)抓好示范建设,重建优美环境。

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过程中,各市组织乡镇结合灾后重建项目实施“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开展示范村建设,在示范村建设中重点抓“一池三改造”(改厕、改卫、改厨和建沼气池)、“四清理”(清理危房破屋、清理垃圾粪便、清理无序排污、清理乱堆乱放)、“五建设”(建垃圾池、建排污沟、建卫生饮水站、建入户路、建花池)和“五无”(房前屋后无乱倒垃圾、无乱堆粪土、五乱放柴草、五乱排污水、五敞养禽畜)的庭院美化和清洁家园工程,恢复和重建了地震破坏的人居环境,示范村建设在农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反响,农户的参与积极性高涨,许多示范村成为农家乐热点,实现了环境改善与农民增收的双赢。

(五)多方筹集资金,改善环卫设施。

各市、县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城乡风貌治理和道路改造。各乡镇和村组通过列支整治经费、收取卫生费、村集体补助和“一事一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加快建立垃圾台点、垃圾箱、垃圾填埋点,配备保洁人员和清运车辆,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思想认识不够,群众环卫意识还需增强。

对于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还存在思想认识不够的问题。一是部分领导干部认识不够。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真正把农村环境整治提高到“建设生态、文明、和谐的新农村”的目标要求上来,“农村环境就这个样”在少数基层干部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临时应对的思想比较严重,基础设施投入、农村污染控制等问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存在上边热、下边凉的现象,市、县两级重视程度高一些,工作力度大一些,但有的镇、村干部积极性不高,工作敷衍塞责,走过场,对老百姓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为检查考核而突击整治是部分镇村的主要做法,为“拿牌子”而创建的思想观念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用新土临时覆盖的垃圾堆,还没有过几日垃圾重现。还有一些地方是暂时无法搬运又影响市容的材料,就让人拿布去遮起来,能搬走的就藏起来,等检查过了再任群众搬出来放回原位。二是农民群众认识不够。广大农民群众对整治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参与意识不强;对落后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弊端认识不足,改变缺乏主动性;对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认识不足,环境卫生意识淡薄。部分农民长期形成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反差较大,保护农村环境卫生的意识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支持和参与的热情不高,珍惜和爱护生活环境的意识不强,少数人治理、多数人污染现象依然存在,解决乡村脏乱差问题困难较大。

(二)工作进展不快,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

由于思想认识、经济条件、方法措施等方面的差异,全省各地方整治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总体上看,经济发达镇乡好于欠发达镇乡;试点镇乡(村)好于一般的镇乡(村);公路沿线镇乡好于相对偏僻的镇乡。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卫生有很大改观,但总的来看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农村集中居住地缺乏污水处理池,致使大量污水自由排放,对河流、地下水源污染严重;二是部分乡镇新建垃圾池闲置浪费较多,垃圾乱倒现象依然存在,而且垃圾屋、垃圾中转站的垃圾因清理不及时或就地焚烧常常造成二次污染;三是不少乡镇重集中整治,轻日常管理,反弹现象严重;四是农村面源污染仍未得到控制。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导致的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增加,农膜的广泛使用形成的“白色污染”比比皆是,农药、化肥对土壤、水源污染日益严重;收获时节秸秆焚烧造成大气污染挥之不去给农村环境卫生带来新的压力。五是河流污染日趋严重。我省河流众多,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区域,现在很难在全省境内很难找到几条河水清清的河流。企业直接排放工业废水引起水质严重恶化;河道养殖鹅鸭导致河道污染。加之人们对水环境的观念淡薄,河道成为人们心目中天然的垃圾箱了;河道泥砂沉淀淤积严重、河道综合功能日益退化,许多河面已经是淤泥长年露底可见,百多米宽的河面仅只显出一条很窄的流水道。

(三)规划建设滞后,环卫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是一项长久性与突击性相结合的工作,编制一个全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专业规划,是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的关键。目前,我省尚未启动农村环卫整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由于环卫规划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环卫事业的发展,导致一些地方的环卫工作无法按照统筹工作要求落实环卫基础设施的定点建设,更无从解决相应的资金、用地等问题,就是已建的一些环卫设施也无法正常运转。乡镇一级规划建设更加滞后,全省仅有少部分乡镇建成了污水处理站,大多数乡镇污水直排;村落规划建设中普遍没有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不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水、污基本处于自由排放、乱泼乱倒状态;一些偏僻乡村无垃圾池,无环卫车辆,无保洁员,清扫保洁工作无法落实到位。

(四)资金缺口过大,环卫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资金严重短缺是制约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尽管近年来我省不断加大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拨出资金用于农村环境整治,但因农村点多面广,具体到村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需要。目前,我省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所需经费主要通过项目经费或者“上面给一点、自己筹一点、下面收一点、企业捐一点”的方式解决,但耗资巨大,长期保障困难。资金的紧缺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只能分村、分步进行,也决定了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所需工作经费大、运行成本高。单就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而言,现采用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每个乡镇每年为此支付的费用高达几十万元,大部分无法长期承担,造成有的乡镇整治工作欠账严重。据初步估算,一个公厕的正常管理费用每年需要2万多元,其中包括水费、管理人员工资、维修清理等费用。村内环卫清扫工,每人每月约需支出800元。按一般人口村计算,拥有3个公厕、雇用2个清扫工,每年需支出8万元。加上设施正常维护费用,每个村的环卫投入平均需要10万元以上,对于我省一大批村集体来讲,目前还无力承担。这是村级环卫状况至今难如人意的经济原因。由于乡镇财政较为窘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特别是近几年镇村在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已投入了大量资金,镇、村两级难以安排较多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由于资金短缺,现有的管理机构、人员都是临时组建和抽调的,部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根本配不起保洁员,有的即使配了保洁员,但保洁员工资待遇得不到保障,工作积极性不高,清扫垃圾间隔时间长,有的困难乡镇只有在上级检查时发动群众突击打扫,缺乏开展长期整治的规划及有关的监督、考核措施。总的来说,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很大程度上停留在集中整治、临时应对阶段,尚未建立长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机构、人员、经费三个根本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很容易出现反弹现象,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成果难以巩固。

(五)管理机制不全,部门协作缺乏统筹兼顾。

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自扫门前雪就能取得成效,必须建立健全一个统一管理机制。由于我省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起步较晚,加上以往主要关注市区环境保护和工业污染防冶,忽视农村环境的整治和保护,在管理上,完全把城区与农村区分开来,缺乏统一规划,在资金投入、项目实施、部门力量整合上也缺乏统筹兼顾,城乡一体的整治局面没有形成,存在城乡二元分割现象。各地还没有把环境卫生整治当成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没有真正形成良好的长效工作机制,整治工作仅停留在应付性、临时性的层面,“一阵风”现象比较严重。导致了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机制不健全,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较为突出。一是缺乏农村环境卫生管理总体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涉及到环保、农业、林业、畜牧、水务、建设、交通、工商等多个部门,而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有所交叉,没有一个总体规划进行统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很难全面、协调、有序地开展。二是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力量薄弱。农村保洁队伍的参差不齐以及机械装备的缺乏,有的村挑选保洁员是出于对老弱病残人员的照顾,而不考虑此类人员能不能担负起职责;有的村虽然配备了专职保洁员,但是疏于管理,缺乏监督考核,干好干坏一个样。三是农村环保宣传教育未深入。受人力、资金等条件限制,保护农村环境的宣传教育还没有真正深入到农村。

三、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农民群众环境卫生意识。

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认识到农村环境卫生差不仅会影响农村的村容村貌,而且有可能造成土壤与地下水污染,危害生态环境。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需要长期的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一是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在早、中、晚时间反复宣传,利用报刊、展板、宣传标语等形式强化宣传,使环卫知识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二是与开展“改陋习、树新风”和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农民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三是定期组织村民参加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自己动手美化生活环境,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四是建立对环境卫生文明户的奖励机制,发挥榜样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在中小学开设环保、健康教育课,加强对青少年环卫意识的培养,通过“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去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镇村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一是要高度重视镇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进行农村村镇建设规划,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当地农民群众发展养殖、堆放柴草等生产生活实际,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标准要高、要实用、要注重体现人文特色和生态特色。二是各市、县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本区域环卫基础设施,建议由市治理办牵头,对各市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对不达标的县(市、区)要督导其迅速将缺失设施建设纳入财政预算,对镇、村缺损的基础设施由各县(市、区)财政根据其财力状况按比例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并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三是在新村建设规划时要综合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美观;四是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镇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镇、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提供与当地特色产业展示相吻合的户型供群众选择,使村庄建设科学合理、整洁雅观。通过多方努力,共同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三)多方筹措、加大投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资金问题是制约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瓶颈,关系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长久和成败,地方政府应该多方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根据实际情况,按照“政府拿一点,群众集一点,集体补一点”的办法,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政府主导。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落实好地方配套资金。逐年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和技术扶持,重点支持饮用水源地保护、农村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土壤污染治理、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等工程。二是财政金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式,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小五化”(硬化、亮化、绿化、洁化、净化)建设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扩面提升。三是部门挂联。各级各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提供资金、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问题。四是村企结对。积极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活动,采用立功碑和给冠名权等形式,积极创造条件,发动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各项工程建设,鼓励在外创业能人回报家乡建设。五是乡村投资。重视乡镇和行政村在农村环境整治投资中的主体地位,全面整合农村各种资源,抓住新农村建设大好机遇,进一步加大项目的申报力度,整合资源,打捆投入,集中实施,增加整治成效;并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大力发展镇村经济,壮大镇级财政和村集体经济,在经济发展中筹集建设资金,逐步改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六是改革体制。创新投资新渠道,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补偿机制,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进行农村区域间的环境卫生整治补偿。落实环境卫生有偿保洁制度,在企业、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向企业、农户适当收取卫生保洁费,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农民环卫意识,拓宽村级保洁经费的来源。七是专项投入。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由各县(市、区)财政拔出资金设立农村环境卫生专项资金,专门用于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治工作经费,对镇、村按其财力状况按比例从专项资金中给予补贴,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长效开展提供资金保障。

(四)明确责任、严格考核,完善配套政策措施。

勤督查、严考核,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工作的重要手段。通过明察暗访、电视曝光、公开报道、重点巡查、现场办公、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地深入乡镇、村组一线,全程督促检查和指导整治情况。要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纳入中共各级党委、政府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具体任务分解到个人,实行县级干部帮镇带村,乡镇干部帮村带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加大考核力度,把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对乡镇、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年初有计划、月月推进、年终有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监督考核机制。依据标准采取明查暗访、互查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对工作开展不力,治理效果不佳的地区要敢于曝光,并依据《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对责任主体实施严格问责。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配套政策措施,确保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成果巩固。一是完善对农村卫生镇、村、户的奖励政策,以典型示范带动农村环境卫生的全面好转;二是增大对农民修建无害化卫生厕所实行用地和资金补助政策的覆盖面;三是制定针对农村畜禽养殖大户养殖废物处理的补贴政策和监督管理办法,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四是尽快制定农村垃圾处理费征收管理办法,根据不同经济条件、不同区域的镇、村制定不同的征收费率,一方面解决镇村工作经费不足,另一方面也可强制提升农民的环卫意识。(农工民主党四川省委会)

第三篇:浅议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问题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事关村民福祉的实在民生。本文以xxxx镇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例,管窥当下我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有关问题,并积极进行探索。

xxxx镇是我市经济百强镇、市级中心镇,幅员面积132平方公里,辖28个村居、168个村民小组,有户籍人口8万余人,为全县第一人口大镇。近年来,较大的人口生产生活压力和较快的经济发展,一度对该镇环境卫生状况带来不小冲击,特别是老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村居的脏乱差现象尤为突出。为此,xxxx镇将村镇环境卫生整治列为重要工作,深入发动、全民动员、以建促治,整体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一、基本做法

(一)认识提高度。正确、统一的认识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前提。为此,该镇着力在提高认识上想办法。一是严考核。连续两年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纳入重点工作,对该项工作“逢会必讲、进村必看、每月必查、每季必评”。出台村居环境卫生考核评比细则,明确目标任务。与村居签定目标责任书,于今年上升到对村居工作考核“一票否决”。二是建机制。逐步建立“政府引导、村居主体、单位联动、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即镇政府以奖代补,对国道326沿线村居、平江河、太平河等入境河流沿岸村居每年以奖代补1200元用于保洁清漂,并以召开现场会形式每季度评比一次,对工作开展较好的村居按人口多少进行1000—1500元的奖励,减轻村居在工作中的资金压力。具体工作由村居负责,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联动,每户每年自愿缴纳约60元的卫生管理费用,合力助推工作开展,工作推进较为顺利。

(二)主体扩广度。广泛、有力的参与主体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该镇着力在扩大参与主体上下功夫。一是强宣传。坚持宣传教育、引导监督相结合,通过入户宣传、文艺演出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充分发挥老年协会、老年健身队作用,精心编排文艺节目,弘扬文明风尚。二是促规范。各村居因地制宜,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进行量化管理,纳入村规民约,进一步规范群众卫生行为。三是造氛围。积极进行正面宣传,树立先进典型,每季度评比一批文明卫生单位、村居、文明卫生户,营造村看村、户看户、学先进的比学赶超氛围。

(三)工作推深度。扎实、有效的工作推进是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根本。为此,该镇努力在工作推进上求突破。一是建设带动。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改变农村面貌。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加大“一池三改”的实施力度,已建成沼气池2860口;引资2700万元动工建设天然气工程,铺设主管网23公里,将使6万余人用上清洁能源。二是创建推动。按照生态创建标准,坚持政府引导、村居自治、群众参与原则,采取“以奖代补”及“以卫生养卫生”方式,积极创建“美丽清溪”,溪西、大寨等6个环境优美的村庄脱颖而出,力争建成市级美丽村庄。实施绿化、净化、硬化、亮化“四化”行动,去年以来,全镇植树造林1842亩,清理河道、堰渠白色垃圾32公里,硬化乡村公路20公里、人行便道18公里,为11个村安装路灯628盏。三是管理联动。成立环卫工作所,建立环卫专抓队伍,在集镇聘请垃圾清运、保洁人员18名,各村居落实1-2名环卫人员。先后投入200万元,采购洒水车1辆、垃圾转运清运车11辆,安装果皮箱200个、垃圾箱30个,修建垃圾池186个。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管理,村居容貌焕然一新,脏、乱、差现象根本改观。

二、主要问题

该镇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断地探索中,也发现并面临着一些问题。

(一)无专业规划。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无一蹴而就之法,也无一劳永逸之法。要想彻底解决当前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缺资金、少场地、易反弹、垃圾处置不科学等具体问题,编制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管理方面的专业规划,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目前,xxxx镇尚未启动相关工作,导致该镇的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处于观望或是盲目状态,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项工作的持续、有效发展。

(二)缺专项资金。该镇有21个村居卫生基本实现了常态化管理,其经费支出情况为:每村平均1个保洁员,月均工资1200元,每年小计30.24万元;外加修建垃圾池、垃圾转运车及燃油费、专项整治费用,各村约为2万元,小计42万元;总支出约为72万元。收入情况为:按户均每年60元收费计算,除外出务工人员外,应收29.13万元,实收13.27万元。加上镇政府采取“以奖代补”政策,补贴资金约10万元,总收入为23.27万元。所以,21个村居有近50万元的资金缺口。

(三)基础配套弱。据估算,全镇每日新产生垃圾15吨,垃圾中转站日均转运垃圾7.5吨,意味着全镇约50%的垃圾采取深埋或焚烧的方式进

行处理,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另外,该镇每日产生生活污水约为1800吨,且未实现雨污分流,约有60%的生活污水属于直排;正规划建设的镇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也仅为1500吨,建成后也只能解决集镇所在地及其周边部分村居的污水处理问题。

(四)协同管理难。比如在河道污染整治方面,该镇河道总长约86公里,太平河、平江河等河流途经该

镇12个村居。今年来,该镇虽花费5万余元、先后两次对主要河道的积存垃圾进行彻底清理,但由于机制、意识等原因,部分企业、群众利用雨天、晚上、不检查之时等“特殊时段”偷排、漏排、私倒污染物的情况仍然存在,河道污染治理效果大打折扣。

三、工作建议

(一)借力乡村旅游,助力“基础完备化”。旅游获誉“无烟工业”,在于其效果好、可持续,加之“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等概念的出台,加快我县旅游发展势所必然;xxxx镇乃至我县景点的特点在于散、小、多,走乡村旅游之路是最佳选择,而清洁卫生的乡村环境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本要求。建议:一是借力我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之际,把村居环境卫生规划纳入正在编制的乡村旅游规划,对乡村环卫设施进行系统规划。二是抓住乡村旅游基础建设、农民新村建设、生态移民搬迁等机遇,逐步完善村居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并规划做好村居的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等工作。在这点上,xxxx镇在今年首届油菜花节以及正在进行的“龙凤花海”景点打造中已有成功探索,星寨等村居的基础设施得以有效改善。三是加强项目论证,严格项目审批,规范项目建设,确保不增加新的污染源。

(二)拓宽资金渠道,力争“投入多元化”。按照“县乡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农村居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持政策,争取农村环境保护与污染整治项目资金。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财政投入在新农村建设、环境整治建设方面的资金比例,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形式,确保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三是全面整合资源,在不增加村民负担的前提下,适当提高村居投入比重,将每个村十万甚至百万元计的土地复垦等村级集体资金划拨部分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使其使用合法合理、有为有效。四是吸收民间资本,逐步探索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市场化运作。

(三)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管理常态化”。一是定调,即按照“两违整治”的模式召开一次全县性的电视电话大会,并由广大干部职工带头开展一至两次全县性的农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努力营造大家动手,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扩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等工作在全县干群中的影响力。二是定责,即出台一套系统、规范、可操作的具体文件,配套出台相关考核政策,并将之纳入对相关单位和干部的考核,并实行“连续末位处罚制”,引起广大干部职工的“真正重视”。三是定向,即加快树立一批优秀典型,集中建设一批示范路、示范渠、示范小组、示范村,形成“样板效应”,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比学赶超、争创先进的风气和氛围,并通过长久持续地宣传、教育、引导和管理逐步改变村民长期形成的不良习惯,着力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四篇:农村教师队伍存在问题

一,我县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

1,我县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地区,教师普遍素质参差不齐,良莠不分,质量不高

我县现任中小学教师,大致有三块。老牌师范毕业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毕业)、民师转正的和近年师范毕业生。第一类个人素质、业务能力、师德建设等方面都是比较好的。第三类他们多为高考扩招后中考或高考上的师范院校,因而自身业务素质和敬业精神难免有先天不足的现象;第二类根据历史不同时期政策转正,很大一部分教学经验、敬业精神都没问题,但教师的教学理念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教学手段也落后,但有一部分人钻了政策孔子,利用不正当手段获得教师资格,素质极低,现在很多人也不在教学第一线,也没能力。

虽然许多教师通过20世纪末大规模的学历补偿教育和在职培训,但由于培训质量低和其他多方面原因,教师学历达标与能力达标存在较大落差,不少教师实际教学能力和整体素质并没有得到同步提高。

2,极个别教师职业道德低下,应该肯定,当前我县教师中大多数老师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他们不计名利,不计报酬,献身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在一些教师中存在道德观念迷茫,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心缺乏等问题,他们不安心于教学工作,不热爱自己的事业,耐不住寂寞,抵制不住各种名利的诱惑,表现为工作自由散漫,教学中乱收费,吃拿卡要家长,从事有偿家教,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时有发生,甚至出现过性侵犯学生等恶劣行为。

3,我县教师队伍不稳定

(1)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

我县教师队伍流动的单向性指教师有教育系统向非教育系统流动;一线教师向学校,学区,教育局教育行政人员流动;山区向平原,乡镇向县城及其周边地区流动;小学向初中,初中向高中流动

(2)教师队伍中的“躲猫猫”现象——在编不在岗

我县教师队伍中有许多教师在编不在岗,工资照领的现象,既增加了在岗教师的工作量,又浪费了我县的财政收入,在社会上影响极坏。

(3)教师队伍的“隐性流动”,指未构成现实的流动行为大多表现为:对教师职业的自卑感,对教学工作和学生感情的减退,以及工作积极性、责任感的变化;有的则“人在曹营心在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

4,教师的结构不合理

(1)学科结构:配套不齐,短缺严重

小学学科结构性缺编最为紧缺的是英语、计算机、音乐、美术、体育、科技活动等学科的教师,高中学科结构性缺编主要是地理,生物,历史等学科的教师。

(2).学段结构:层层“拔高”,整体下滑

总的来讲,小学教师数量相对过剩,中学教师数量明显不足。我县近一段时间面临小学教师相对过剩、中学教师短缺的双重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出现了将小学高水平教师拔高为初中教师,将高水平的初中教师拔高为高中教师,或将有些短缺学科的大专毕业生拔高为高中教师等现象,这样既造成了初中和高中教师整体素质下滑,对小学教育更是釜底抽薪。

(3),地域结构:县城富余,乡镇不足

我县教师地域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以下几点:第一,从教师数量上来看,县城学校教师趋于饱和,乡镇学校教师明显不足。第二,从素质要求上来看,县城学校与乡镇学校对于教师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县城学校希望有高学历、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而乡镇学校则要求教师素质更为全面和综合,主要许多学校是一人一班,需要全能老师。第三,从教师流向上来看,从乡镇流向县城的多,回流的极少。

5,教师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

我县广大的教师似乎都不满意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状态,普遍存在职业倦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对自己缺失远大的理想追求,普遍认为教师工作是死工资,没有什么前途。具体表现在教学中,则是不求创新,不求上进,教学方法单

一、陈旧,不努力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得过且过;不关心国家新的教育方针政策,思想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第二、工作中动力不足,缺乏热情和责任。没有工作动力,常常抱怨教育工作量大,压力大,工资少,待遇低,对工作没有兴趣。第三、对待学生缺少必要的恒心和耐心,爱心。在管理学生的工作中,做法简单,不会根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和年龄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易与学生发生冲突。有了问题,要么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么向家长告状,使本来已经紧张的师生关系更加尖锐,却很少从自己身上做检讨。

6,教师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学常规抓的不紧,教科研意识普遍淡薄

由于没走出应试教育的影响,对教师的考核与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常规的要求,忽略了广大学生的教学利益要求,更谈不上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应该使广大教师通过参与教科研活动,解决教育实践出现的一系列敏感问题,彻底改变过去的“苦教”、“苦学”、“向时间要质量”的教育现状,逐步走上“向教科研要质量”的 科学化的教改道路。

7,教师中的不满情绪逐渐增加

由于公务员工资的逐步兑现而教师的还有部分未及时兑现,职称评定问题,师生纠纷,领导处理不公等问题是部分教师的不满情绪增加,特别有了网络这一平台更促进了这一现象。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今天说,目前我国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还有3个问题比较突出:

——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不统一,农村比城市低。按照现行教师编制标准,农村初中、小学的教师每人负担学生数分别为18人、23人,城市初中、小学为13.5人、19人。而农村地广人稀,学校规模偏小,有些偏僻地区还大量存在着分散的教学点,据统计,全国目前约有10万个教学点。

——边远、贫困地区、山区教师依然紧缺。有些地方则是由于财政困难或财政供养人员超编,即使有编制也不聘用公办教师,而是低薪聘请代课教师,很多地方代课教师的工资不到公办教师工资的1/3。据教育部统计,全国农村尚有36万名代课教师。

——农村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在职培训机制尚需完善。教师年龄偏大的问题,在有的地方比较突出,一些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正面临着年龄断层。在学科结构方面,农村学校的外语、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一些课程无法开设。还有相当一批教师,长期缺乏培训,知识老化,难以承担起实施素质教育的重任。

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的关键在教师。为解决以上问题,检查组建议应适时调整和统一城乡中小学教师编制标准,在编制上向农村倾斜,为农村学校安排少量附加编制,对学生少的教学点可单独核编,为寄宿制学校配备一定数量的生活管理教师。完善农村教师队伍的补充机制,推动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补贴制度,使贫困地区派得进、留得住教师。(崔丽程刚)

农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能使教育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要求得到落实。学校一切工作的执行者和实践者都是教师,教师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教师队伍建设始终是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一切美好愿望和长远奋斗目标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把教师队伍的质量搞上去,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各项建设才有了根本保障。由此可见,教师素质对学校发展甚至是国家教育发展的重要影响。

在认真贯彻全(省)教会精神和深入学习国家(四川)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之际,我对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进行来了调研。应该说现在教师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但在新形势下教师队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学校的发展。主要问题有:

一、教育观念落后,师德师风弱化。部分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办法不多,信心不足,动力不强。教育提质的各项工作,在学校层面无法得到落实。一部分教师敬业精神不强、教育宗旨淡化、教育能力弱化,在知识更新、创新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一些差距,不会制作课件,不会使用多媒体教学,有些学校的电教设备成了摆设。部分教师把学生当成摇钱树和聚宝盆利用,违规推销资料、有偿补课、家教家养,有的教师甚至体罚学生,影响了教师队伍的形象。

二、对社会现实不满,一些教师喜欢与高收入群体作待遇比较,长期发牢骚形成的消极思想影响教学工作情绪。

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农村小学教师年龄老化现象比较突出此外,受编制、财力影响,加上优秀师范生、大学生不愿意到农村学校任教,导致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四、学科结构不合理。农村中小学校,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师相对富余,而英语、信息技术、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普遍不足。

五、聘任制度失去积极的主导作用。聘任终身制,让一些聘上小高的教师(以小学为例)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写论文再与其无关,派其出去参加优质课等比赛,也是能推尽量推,工作敷衍。

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教师高学历率不高。名优教师少,骨干教师缺乏。

七、缺乏危机意识,还存有“铁饭碗”意识,业务上不思进取,导致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专业知识老化、教学技能僵化、缺少爱与责任、教育目标不明确,等等。这样的一些不良现象任由其发展下去,无论对国家、对社会、对学校、对学生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如何改变这样的局面?如何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下面,就本人在教育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中的思考,谈几点建议。

一、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保障师资队伍建设。

开展以“坚持科学发展,加快教育强县”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统领,强化教师为人师表的德育意识,用自己良好的人格魅力,超强的德育规范行为引领学生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强化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识,通过提高自身素养,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促进教学质量整体提高;强化教师与时俱进的意识,积极参加政治学习与业务培训,保证政治思想与业务知识与时俱进。

二、标本兼治,强化师德建设。

1、坚持思想教育与制度管理相结合。制定并实施各种师德规章制度,是规范教师依法从教、以德施教的必不可少的有效措施。但规章制度效能的发挥,还得依赖于教师的内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教师管理首先应当是师德管理。在师德管理中,要善于做到“三先”:即“管理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在强调执行和实施上级和学校制定的各种师德具体规范要求时,要想方设法了解把握教师的各种心态,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让一些具体的师德规范要求和制度更容易得到教师的心理认同,真正内化为一种行为约束。

2、坚持抓积极因素与抓消极因素相结合。抓积极因素中,首先要树立师德新概念。把教师的成功放在首位,努力创设一个既照亮别人又照亮自己,在奉献中成就自我的良好环境。积极引导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培养一种甘于奉献、甘守清贫的职业精神。其次,学校校长要负起应有的责任,付出人文关怀,在对待教师成长上应当像班主任热爱每一个学生一样,公平对待每一个教职员工,鼓励支持相对后进的教职工成长。因为唯其热爱,才能善于发现每位教职员工的某种优点或长处,才能促其扬长避短。抓消极因素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违背师德规范要求的事情,还常常发生在一些对班级管理严格要求,对学生则是“恨铁不成钢”的敬业型教师身上。在严格管理中与学生发生冲突时,或者言语过激,或者处理失当,引起个别学生或家长的误会、曲解和责难,有的还会造成一些不良影响,但却会得到其他一些教师的同情。校长在解决这些问题时也会感到很棘手。因此,我们必须冷静、恰当地处理好这些问题。一要晓以利害,严格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努力维护教师形象、学校形象、教育形象。二要引导教师讲究教育方法和策略,有点“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在目前管理学生尚缺乏较好大环境的情况下,领导要为教师多承担责任,注意保护教师对学生严格管理的责任性和积极性。

3、坚持抓科学发展观学习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对于教师的一些合理需求和实际困难,即使我们的能力有限,也要竭尽全力,分忧解难。长此以往,就能大大增强领导与教师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人和万事兴”,不但利于激发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而且在碰到诸如评定职称、评优评先等难度较大的工作时,有些教师也能顾全大局,其中也不乏情感维系的因素。

应该说,教师的师德修养水平是其教育教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师德建设,让教师心中永远有追求,努力创设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氛围,这是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持续提高的原动力。

第五篇: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关于市区卫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积极配合下,经过有关部门和广大环卫工作者的艰苦努力,市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改观,但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某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一、城区环境卫生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城区面积近42.5平方公里,辖10个街道办事处,52个社区,非农业人口269732人,仅环卫部门日清运垃圾就400吨,年清运垃圾14.6万吨。

二、城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环境卫生基础设施严重不足。近几年来,虽然政府加大了环卫设施建设的投入,但由于人为破坏及管理维护不到位,环卫基础设施不能适应城市日益发展的需要。

二是部分市民在环境卫生方面的公德意识差。由于多年形成的陋习,市民的环卫意识仍然较差,随地吐痰、乱扔乱倒垃圾,街头随意散发宣传资料,宠物在公共场所随地便溺等不爱护公共环境卫生现象较为突出。

三是环境卫生管理和执法沟通协调不够。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管理和执法分离后,管理单位期望通过加强环卫执法来保障环境卫生工作,但执法部门则期望管理部门加强管理来减轻执法工作量,加之执法部门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内容较多,环境卫生执法 1

力度不够,以至于出现互相推萎的现象。

四是建筑渣土私倒现象比较严重,与生活垃圾堆积在一起,客观造成环境卫生管理工作难度增大。

三、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市民环境卫生意识 “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人民是城市的主人,应当使广大市民成为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城市管理主体。巩固环境卫生管理成果,提高环境卫生质量,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提高,因此要将环境卫生宣传教育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一是要加强新闻舆论引导,利用广播电视、开辟专题宣传栏目、加强街头宣传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形成大范围、高频率舆论宣传声势;二是积极开展创建“红领巾义务监督”、“老年志愿者监督”、“社区文明监督员”等活动;三是坚持创建行动与宣传教育紧密联系,继续开展城区“万人保洁”活动;四是从学生抓起,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开设“做文明市民”的一系列教育活动。

(二)完善环卫设施,夯实环境卫生管理基础。一是加大公共环卫设施建设力度。实行公共环境设施(公厕、垃圾中转站等)与房屋建筑工程同步规划建设,一方面有利于与市民生活设施的同步配套,缓解环卫设施的不足,另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建成房屋后再规划建设环卫设施时,选址附近的居民反对;二是严格住宅小区、商业区等开发项目业主自建环卫设施的审核工作。建设单位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封闭式垃圾池、公厕、果皮箱等环卫设施,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

为此,环卫管理部门应参与建设项目的审批管理过程,以便加强环卫设施的监管。

(三)进一步明确职能职责,建立环境卫生区域管理责任制。随着居住的社区化,暂住、流动人口和无单位归属人口的增长,以及过去依靠单位来管理环卫体制的衰落,现有的管理办法使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横管不到边,纵管不到底”的新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建立和完善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十分必要。建设社区环境卫生管理体系有利于组织动员辖区内各单位、各团体、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搞好自己所在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建设主要以社区为基础,充分发挥社区和广大市民共同参与的热情,使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四)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执法。根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条例》的规定,强化执法工作,在加大宣传的基础上,对违章行为予以重处。城管监察支队要成立环卫执法中队,专门负责环境卫生管理的执法,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否则将执法权利授予环境卫生监察处,针对市区内卫生状况专门进行管理。

下载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环境卫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县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及对策建议 宜章县爱卫办 黄劲松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有新环境、新面貌。当前,我县农......

    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范文

    浅谈农村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英语被广泛地应用于世界的各个领域.世界各地的商务信件,四分之三的书籍和报纸以及因特网上多余四分之......

    浅谈地方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

    浅谈地方农村合作医疗存在问题 摘要:政府为减轻农牧民经济负担,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全面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牧民医疗有效需求增加、大病医疗服务的需求更......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个热点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老年人口总量快速增长,所占比重逐年攀升,老年人已成为一个越......

    农村沼气池存在的问题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农村沼气是一项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项目。它能给社会和个人带来许多好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农村办沼气的好处,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二十年是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稳步发展的时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在农村英语教学这一板块,还面临着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一、目前农村英语教学现状(一)农村英语教学师资紧缺 由于......

    农村中学数学课堂存在问题

    我认为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与问题: 1、学生基础差直接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农村小学不存在升学的压力,因此在小学阶段学生该具备的计算能力不过硬,导致在初中课堂上学生往往会但......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摘要】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与焦点。在社会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农村食品安全越来越突显。随着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