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钱学深教案[范文]
钱 学 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反复朗读课文,感悟人物语言所包含的情感,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感的熏陶。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钱学森为什么要回到祖国。
2、能抓住钱学森的语言进行个性朗读品位,体会钱学森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
1、课件
2、《我的中国心》录音。设计理念: 本教学设计以“热爱祖国”为切入点,抓住人物的语言,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在阅读的同时,深化了对文章思想内涵的理解,升华了他们的爱国情感。让学生感悟钱学森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齐读课题)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钱学森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科学家。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钱学森说的话,想想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你感受到些什么?(学生默读课文,圈画)二 精读感悟 你找到了钱学森说的话了吗?指名读。出示:(我是中国人。„„)(我们日夜盼望着的,„„)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谁来读读相关的语句。
引导:钱学森是冯·卡门教授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可以看出什么?(受重用)
冯·卡门是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有必要来了解一下。(出示资料)
如果在冯·卡门身边,意味着钱学森将得到什么?(金钱、财富、地位、荣誉、优越的工作条件,更早地获得成功„„)可钱学森是怎么说的?谁来读?(出示:我是中国人。„„)
他想要干什么?(回国)这又意味着什么?(放弃这一切,)
是的,当时的中国连年的战争,中国落后、贫穷,中国人是被人看不起的,钱学森能成为如此杰出科学家的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力的助手,你觉得他通过什么做到的?(不懈努力,付出了无数心血。)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做呢?
师:尽管在美国有着恩师的器重,过着安逸的生活,可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齐读)
你能否猜测到当时钱学森心里在想些什么呢?请选用以下一组关联词,说说当时钱学森心里的想法。(出示关联词)
评价:看来,你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
评价:你已经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了。
评价:为了祖国,他甘愿放弃一切。
师:是啊,我们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但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书:我是中国人】虽远隔万里,却心系祖国。【板书: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齐读)那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请同学们自己读读三四自然段。
谁来交流?(中秋之夜,钱学森和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秋节)是的,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之夜,海外游子分外思念自己的祖国。
谁还想补充?(新中国已成立)这意味着什么?(中国人需要科技人才建设祖国,只有这样,祖国才能强大)
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早日回到„„)
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怎样?(很穷)这意味着什么?(搞科学研究,困难大)
可钱学森却诚恳地说(出示:我们日夜盼望„„)a钱学森说“这一天”指的是什么时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这一天)
b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们是应当回去的”?(因为祖国刚从黑暗走向光明,现在很穷,需要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去建设)
是啊,因为他坚信祖国现在虽然贫穷,但只要中华儿女们共同努力,我们的祖国一定会从()走向(),从()走向(),从()走向()。
钱学森既答复了留学生们的劝说,又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想一想,假如你是钱学森,说这番话时应是怎样的心情?(激动 诚恳 坚决 果断)
体会得很好。那你就带着你的激动,带着你的诚恳,带着你的坚决和果断再来读一读。
这就是他,一个炎黄子孙的真情流露。言为心声,通过品读钱学森的两段话,我们感受到了他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来!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钱学森的肺腑之言(出示两段话)
此刻你就是钱学森,我忍不住想问你——钱学森,你在美国享受着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你怎么放弃这些回国了呢?——生读 钱学森,祖国刚解放,还很落后、贫穷,搞科学研究有困难,你还是不要回去了。——生读 可钱学森的回国的道路是极其艰难的,他受到了百般刁难。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出示齐读)一个师有多少人?猜猜看。
当时美国部队的编制分甲、乙两种,乙种师5000人是一个师,甲种师一个师就是10000人,你们说五个师是多少人?
至少25000人啊!钱学森至少赶得上25000人!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力量无比的人!伟大的人!了不起的人!不可多得的人!打着灯笼难找的人!神奇的人!)
怪不得海军的高级将领说―――(齐读)“绝”字什么意思?
(坚决不允许。没有商量的余地。)读了着句话,你还知道了什么?(是说钱学森是个难得的人才,坚决不能让他回到中国,这样美国的损失就大了。)
他们会怎么留?请你想象一下。
(他们会给他涨工资,给他更好的别墅,更高档的轿车。还会给他升官。他们如果劝说不行,利诱也不行,可能就要来硬的了。比如抓起来,拷打他。会派人监视他,把他软禁起来,不允许他外出、打电话、通信等。控制他的自由。
实在不听话,不为美国做事,他们有可能对他下毒手,秘密杀害他。)(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想象,说说当年美国政府采取的各种手段,让学生体会到钱学森回国之路的困难,也就间接地体会到钱学森回国决心的坚定。)是啊!同学们想像的都有可能。他们会软硬兼施,千方百计阻挠钱学森回国。事实上,当时的美国政府确实也是这么做的。(出示资料)当钱学森提出回国后,他们非常恐慌,后来又非常的恼火,明里暗里对钱学森进行迫害。后来还卑鄙地找了个借口把钱学森抓了起来。将他关押在一个孤岛上,进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迫害,仅半个月,就使他的体重减轻了30磅(约合27斤)。当时美国当局声称,只要钱学森放弃回国念头,就照常给他提供实验室和仪器设备. 受到如此的折磨,假如你是钱学森,你会怎么做?
长达5年,行动没有自由,然而,钱学森——(出示第六自然段第一句话)一起读。他一心想着报效祖国。【板书:报效祖国】
支持钱学森克服千难万险,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齐读板书:我是中国人。有一首唱遍中国大江南北的歌曲,正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出示歌词)——播
放歌曲
你认为这首歌的哪些歌词唱出了钱学森的心声?——指名说
小结:一行行歌词,说出了钱学森的心声,一句句歌声,唱出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思,一个个音符,流淌出了钱学森的归国信念。
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在党中央的关心下,在周恩来的努力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出示最后一节)
三、大赞“钱学森”
1、美国的海军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这远远低估了钱学森。谁能联系课前资料来赞赞钱学森?(1)指名一学生读。
(2)哪句话是对钱学森的极高评价。(以一人之力换一国之力。)
2、我国现代著名作家郁达夫说:“一个没有伟大人物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有了伟大人物而不去景仰的民族更可悲。”钱学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伟大人物,我们应当景仰他。钱学森现在还活着,他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感动中国的人物。让我们在这儿为他召开一个特殊的颁奖典礼。(1)请同学们拿出课前下发的纸,先根据提示用心写好颁奖词。(音乐响起,学生静静地写颁奖辞。)
(2)让我们一起聆听钱学森的颁奖辞。(读颁奖辞。)
(他,放弃了优厚的待遇;他,毅然回到了祖国;他,取得了累累硕果。他是谁?他就是一心报国的钱学森。)
(当他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留学生,宁愿放弃优厚的待遇,也要回到魂牵梦绕的祖国。他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让我们记住他——钱学森,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5)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他的名字——钱学森!让我们把这个名字铭记心间——钱学森!
三 作业: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查阅这方面的材料,将感受最深的做成卡片,介绍给同学。板书设计:
心系祖国
钱学森 我是中国人(中国导弹之父)
报效祖国
第二篇:教案(钱)文档
《秋姑娘的信》教学设
任课教师:钱发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体会课文内容,认识秋去冬来时的一些特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在理解字、词、句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语言表达、创新等能力。3.情感目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教学重难点:
理解字词句及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懂得朋友之间要相互关心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是谁?(电脑出示秋姑娘图)
2、你还知道了秋姑姑做了什么事吗?
3、上节课小朋友学得可真认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些礼物,不过我要考考同学们,看大家能否学会三样本领。爱学习的小朋友才能得到礼物。怎么样?小朋友有信心吗? 4.看—第一个本领是“我会读”。
(1)出示生字“好、友、心、生、村、全”认读.(2)词语“朋友、好心、小心、好心、生病、山村、”指名领读。选词造句。5.大家真不错!还记得秋姑娘给谁写了信吗?我们一起听课文录音。板书:大雁、青蛙、松鼠和山村孩子
过渡:信上写了些什么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咱们一起读读课文就知道了,请打开书89面.二、新课
1.自由朗读课文2至5自然段,看看秋姑娘信上写了什么?(1)出示:一封写给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2)为什么秋姑娘要让大雁在路上多加小心?
(冬天要到到了,大雁要从北方飞到南方去过冬,长途跋涉,飞行要注意安全,不掉队,不被猎人射中等等)
(3)如果你是大雁,你接到信了,会怎么想?(4)指导朗读,读出秋姑娘关心的语气。
师:大雁收到了信,带着秋姑娘的关心向南方飞去,等到来年春天再飞回来,像大雁这样过冬方式的还有小燕子和天鹅。
刚才小朋友特别认真,我想第二个本领——我会学,大家一定没问题。2自学第三到第五自然段。
(1)出示:一封写给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板书:别着凉生病
(2)秋姑娘为什么要青蛙盖好被子?(冬天到了,青蛙躺在洞里不吃也不喝,要睡上整整一个冬天呢!这种过冬方式叫冬眠,还有哪些动物也和青蛙一样过冬的?(刺猬、蛇、癞蛤蟆、蚯蚓……)
(3)青蛙接到售会对秋姑娘说些什么呢?
(4)你觉得秋姑娘怎么样?(秋姑娘很关心小青蛙)那你能读出秋姑娘的关心吗?(指名读)(学生自由读书准备——指名师生表演——喜欢这封信的同学一起表演读)3.第四段是写给谁的信呢?
出示: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
请喜欢这封信的小朋友读一读。秋姑娘又为什么要劝松鼠准备好充足的食物呢?板书:准备食物(小松鼠喜欢玩,可能还没有意识到秋去冬来,过冬的食物还没有准备好,不预备好,到时可要饿死的。)如果你是小松鼠,看到信后想说些什么?想想小松鼠会准备哪些食物呢?(松子、松果、花生……)这些食物够小松鼠吃整整一个冬天了。齐读:充足。(指导朗读)
4出示: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自由读。秋姑娘又为什么给山村的孩子写信呢?板书:裹上“冬衣”秋姑娘没忘记在冬天穿着单衣的小树苗,提醒山村孩子给他裹上冬衣。知道为什么吗?(怕小树冻坏了)是啊,多细心的秋姑娘啊,能读好吗?(指名读——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师:小树裹上了厚厚的冬装,不冷了,让我们一起来谢谢山村孩子吧!同时也要感谢秋姑娘的提醒。
小结: 秋姑娘多善良啊!她关心动物朋友,关心植物朋友。动物和植物同样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也应该关心它们。让我们一起来读好第二段到第五段(请同学起立,带上动作表演)
三、学习第六至第七自然段。
1、出示: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自己试试,读好语气词“咦”“哈”。
(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一段,一问一答。同桌一问一答,各练习一次。老师问,学生答。要求:读出对秋姑娘的赞美之情)
四、拓展课文内容,学生练习说话。
师;树上的枫叶全被秋姑娘写了信。如果你是秋姑娘,你还会给谁写信?会写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等会儿来向大家交流。(1)学生汇报
(2)秋姑娘还给我们一(3)班的小朋友们写信了,想听吗?(课件出示信的内容)师:小朋友说得多好呀,你们和秋姑娘一样会关心人。
五、指导背诵课文。
过渡:第三个本领——我会背。
1、引读:秋姑娘摘下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出示课文内容)
2、指名背诵。师生共同表演课文内容,边背边加入动作。
六、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秋天的一些特征:秋天到了,树叶黄了,天气渐渐变凉,大雁等候鸟要去南方温暖的地方过冬,青蛙躺在洞里冬眠,松鼠要准备充足的粮食以防冬天挨饿,小树也要穿上冬衣防止冬天冻坏,你们看秋姑娘多么关心大家啊!你喜欢她吧!那我们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团结友爱,因为我们都是好朋友。老师这里有一首歌送给同学们(放音乐)
七、作业
1、把《秋姑娘的信》这篇课文背给爸爸妈妈听。
1、采集几种落叶,说说它们的形状和颜色。
2、观察秋天大地有什么变化
7秋姑娘的信 大雁(贴图)多加小心 青蛙(贴图)盖好被子 松鼠(贴图)准备食物 孩子(贴图)裹上“冬衣”
2013年上学期一年级上册 第7课<秋姑娘的信》说课稿
任课教师:钱发连
一、教材分析
我上的是国标本第一册的第七课《秋姑娘的信》。这是一篇科普童话故事,它用秋姑娘写信的形式介绍了大雁南飞、青蛙冬眠、松鼠储备食物、树木裹上稻草准备安全越冬的知识。文章语言生动活泼,在阅读的同时使人感到秋姑娘对大雁、青蛙、松鼠、小树的关怀和体贴。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背课文和识字写字。
二、教法说明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在设计时我把以读悟情的情感价值为一目标,让孩子在读中感受秋姑娘对朋友细腻真切的关爱,在反复诵读中让学生与秋姑娘美好的心灵交汇,从而让孩子们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的道理。同时,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拓展内容,开发课程资源,为孩子展示潜质潜能和语言实践打开广阔的空间,使课堂教学更为自主、更为开放。
三、教学设计
(一)走进文本,感受人文内涵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孩子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质兼美的文本的时候,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第二课时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1、归谬激疑,探究学文
让孩子们带着“秋姑娘给她的好朋友都写了什么?”这个问题去读书,实实在在的给足时间,让他们读准、读通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去寻找答案。接着让孩子挑自己喜欢的一封信互相交流,并且我要求学生用“我喜欢读秋姑娘写给-----的信”的句式来交流,旨在培养学生说完整通顺的话。
2、读信说信,语言实践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我利用媒体依次出示秋姑娘给大雁的信,让孩子自读,不仅再次感受秋姑娘至诚至爱的美好心灵,而且跃出文本,让孩子初步感受书信的基本格式,有机地拓宽知识面。接着,我又要求孩子照样子说一说秋姑娘在信中会跟青蛙、松鼠、山村孩子说些什么,为孩子搭建一个语言实践的舞台,给孩子创设一个发挥潜在智能的机会。
3、挖掘资源,丰富积累
在课文中有几处知识点,我也一一挖掘。在品读语言文字时,我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冬眠,哪些动物要冬眠?松鼠喜欢吃什么?(旨在感悟“充足的食品”一词)小树裹上“冬衣”中“冬衣”是什么?为什么要裹?(让学生明白简单的科学道理),这些知识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积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欲望。
4、感情朗读,整体回归
在学生了解信的内容后,我设计“换位朗读”,告诉孩子:“你现在就是秋姑娘,你该如何通过朗读表现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关爱之心呢?”孩子在品读“多加小心”“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充足的食品”“别忘了”“裹上冬衣”等词句的过程中,把秋姑娘的内心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感情朗读了2——5小节后,我引读: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吧?借这个问题引读文章的第七小节,让孩子的感悟与文章的内涵更吻合,让孩子的体验与文中人物的情感更接近。然后我利用多媒体指导孩子背诵全文,再次感受课文的语言文字美和秋姑娘的心灵美。
(二)、拓展延伸,升华情感体验
文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是有限的,作为语文课程的实践者和操作者,我们不仅要“重文本”,而且要“超文本”。
1、内容延伸,探求知识
读完全文,我让学生思考秋姑娘还会对其他朋友说,这样操作旨在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秋尽冬来之际动物的生活习性,是对他们课外知识的一种补充,也是为了满足孩子无限的求知欲,更好地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
2、作业拓展,实践体验
最后我也是以秋姑娘信的形式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作业如下:(多媒体出示作业内容。)
让学生采集落叶观察,并动手做一做树叶标本,也是让学生走出书本,进行课外实践活动,在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一年级心理健康(2013年)上册 《我又交了新朋友》教案 钱发莲
教学目标:学会与人交往,愿意与别人交流,朋友间互相了解。教学准备:录音机、卡纸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第一节
一、唱一唱。
1、学生齐唱《找朋友》,边唱边与前后左右的小朋友一起表演。(多唱几次,多找几个好朋友。)
2、说说你交到了几个好朋友,分别是谁?
二、填一填。
1、先说自己的好朋友是谁,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你们最喜欢一起做什么事?
2、为好朋友填写档案。如果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互相问一问。
3、展示自己为好朋友填写的档案。
4、说说你还知道关于好朋友的什么事,说完后可以补充在后面。
三、读一读。
1、先读一读,再说一说你最近交了几个好朋友?你打算把他们介绍给你的老朋友吗?
2、请新同学说说自己已经认识了几个同学,或者和谁成了好朋友?
四、做一做。
1、几个人讨论一下,要怎么制作“友谊卡”。
2、讨论之后,一起合作完成这张“友谊卡”,然后评一评谁做得好,最后再把它送给你的新朋友。小结:小朋友,你们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相同兴趣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多的话,玩的更开心,相互了解也更深,希望你们一起互相理解、互相团结、互相帮助。
格言: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朋友是生活中的阳光。)教师读书心得体会2013年上学期
钱发莲
作为教师,从书本中获取知识就显得尤其重要。人类创造的知识财富,如同浩瀚的海洋,博大精深。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来提高自己。所以我们理应多读书,用书来净化心灵,用书中的知识充实自己。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承担着传播人类思想文化的重任,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师“一言堂”已全盘否定,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要成为研究者、专家和名师。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了教育的民主,在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学生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向我倾诉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这不能不说是一笔最宝贵的财富。
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应用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始终站在知识的前沿;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与时俱进,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所教学科,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才能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运用自如,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须臾成缺的,只有以挚爱奠基,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激活智慧,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有效教师们都有一颗不泯的童心,他们总是保持着真诚、热情、乐观和积极,他们十分乐意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钱梦龙老师说:教师只有始怀着一颗“赤子之心”,才能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学生的心。“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是魏书生老师总结的涵养性情的一条法则。这给予我的启示便是教师要以平稳的情绪和愉快的心境投入工作,善于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名师们为榜样,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新课程标准非常明确地把“合作交流”作为营造新课堂氛围和培养不宪政的重要目标。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开敞胸襟,乐于交流句通,不孤芳自赏、不自我封闭。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长者、名师的指名和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
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同行相轻”也同样是一名有效教师应具备的条件。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爱岗敬业,加强师德修养。由于教师的职业,是育人、塑造心灵的事业,因此教师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甚至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的影响。因此,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为人的道理,帮助学生塑造健康人格,为他们今后美满人生铸造坚实的基石。
用心育人,建立平等关系。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人是有情感的,需要教师的关爱和关心。教师要在生活上、思想上和情感上要给予关怀。因此,教师要学会缩短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体谅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难处与烦恼;要建立起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拉近与学生的心灵距离,沟通情感,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要坚持经常学习时事政治、专业理论等;要多听课,虚心请教,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教学艺术;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对学生未来负责。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就会影响其它环节,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因此,教师要立足当今,放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充当人梯,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社会负责,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对学困生负责。帮助学困生是教学工作的重任,因为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学困生。对于学困生,教师在教学上、情感上应给予特殊的关顾,如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要勇于摈弃旧事物、接受新事物,要敏锐地了解新思想,认真地研究新理论,主动地、迫切地学习新知识,开拓进取,更新观念,始终站在时代的潮头,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第三篇:《钱》正选教案
《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脉络,认识钱的发展历程。
2.对钱的符号意义产生一种理性认识。
3培养学生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钱的发展历程;理性认识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价值观
课时:1课时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经济学概念)
1.经济学:
研究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的
总称。包括理论经济学、部门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2.钱在经济当中的作用。
二、课堂自学:
1、检查字音
兑()换
掠()夺
报酬()
商贾()禁()受
扒()手
2、听写词语:
Xiāohào chěngnéng luïji mîmîhánqíng Xiédài juézhú shùfù
lìjīngtúzhì
3、解释下列词语。
励精图治:振作精神,想办法把国家治理好。幅度:物体振动或摇摆所展开的宽度。比喻事物变动的大小。
消耗:(精神、力量、东西等)因使用或受损失而逐渐减少。
三、课堂导读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文章第二段。“从钱的角度,探讨一下其中的经济学脉络,可以让我们在‘亚洲世纪到来’之类的说法面前保持清醒。”
2、就你所知,你能说说我国的“钱”(货币)从形式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明确:兽皮、贝壳、钢板、银元、纸币
3、从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看出“钱”的形式是越来越轻,那么是否意味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简单?为什么?能从文中找到根据吗?
明确:看文章第6段。(只要回答较好就行)
4、你能根据文章内容梳理一下“经济学脉络”吗?
明确(1)区域间的经济渗透,比较公平的等价交易。(2)近1000年内人类为了追求和占有展开的征服和掠夺,使经济活动突破国家和地区界限,进而全球化。(3)今天“互利双赢”的具有新特点的经济活动。
5、在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哪些?
明确(1)重视“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要素。(2)加快”钱“的符号化和电子化。(3)避免”金融危机“和”泡沫经济“。(4)扩大国内市场保证经济发展有后劲。(5)注意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以必要的制度规范经济活动。
四、课堂小结
1、(1、2):引出话题
2、(3-5):概括地介绍了从古至今的货币发展史
3、(6-10):近千年来“钱”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4、(11-16):介绍当今的诸如货币符号电子化、经济“泡沫”等经济现
象。
5、(17-18):总结全文,提出要用必要的制度来规范对钱和财富的追求。
五、课堂练习
(一)阅读课文5-7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6段中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明确:钱虽由笨重的金属演变为纸币,分量轻了,但它在人类的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很大。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6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6段总结了上文钱的发展史,引起下文介绍钱在人类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3、第7段所兴例子想要说明什么?
明确: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交往。
(二)阅读课文第10-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双赢”:
明确:批在贸易中双方都能得益的结果。
2、贸易活动中,发达国家“占便宜”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在知识这个生产要素上,发达国家占据优势;他们占据着金融市场。
六、课后作业
小作文:
当今社会,没有钱不行,钱多了不一定是好事。能否正确认识和使用钱,反映了一个人的道德水准和价值观念。请你以“钱”为话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
第四篇:《钱.》的教案
《钱》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希望通过整体阅读感知和重点语句的探究理解,走进文本,理清由“钱”所折射出的“经济学脉络”,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并由此出发,联系个人体验,批判性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反观自己的价值观,达到学生语文素养和价值取向的均衡发展。
二、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三、教学思路
1.走进文本
(1)从“钱”的角度,梳理本文的“经济学脉络”。
(2)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2.走出文本
(1)与文本对话:由文本引发值得关注的问题。
(2)与作者对话:探究作者的观点。
(3)与自己对话:反观自己的情感价值观。
四、教学目标
(1)走进文本: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总结的能力。
(2)走出文本:批判性地接受作者的观点的能力。
五、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步骤
(一)课前预习
(1)“钱”是什么?
(2)“钱”有什么作用?
(3)“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5)在阅读本文时,你所遇到的问题。
(二)动画激趣
播放Flash作品《钱、钱、钱》
通过上面的这首儿歌,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在这几十年间,“钱”这个概念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让我们随着经济学家王则柯的笔触,来了解“钱”几千年来的变化。
(三)走进文本
走进经济学家笔下的“钱” 1.整体感知
目标设定:根据“钱”的外在形态变化,梳理“经济学脉络”。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以下问题:
(1)“钱”是什么?
“是一种信用符号。”
(2)“钱”的外在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早的„钱‟是兽皮,是贝壳,甚至是笨重的铁块,到了现在,世界各国无一例外都使用一种特殊印刷的薄纸——纸币。”(3)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方便。(4)“方便”了什么?
贸易。
(5)贸易的变化是怎样使“钱”的外在形态发生变化的?
以物易物—以特殊符号易物—以金银易物—以纸币易物—以电子货币易物。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这就是经济学家要向我们展示的“经济学脉络”了。
板书:
外在形态变化:
兽皮、贝壳——特殊符号——金银铜——纸币——电子货币
经济学脉络:
自给自足——小范围的交换——地区贸易——全国贸易——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世界贸易(地球村)。
小结:
《钱》的行文相当巧妙。
作者要向读者展示“经济学脉络”这个较为专业的问题,而“钱”是“经济学脉络”最核心的元素,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通过“钱”的发展变化来了解经济学的发展变化。
2.问题探究
目标设定:解读重点难点。
能力训练:检索信息,归纳概括。
问题设置:检索文章信息,概括归纳,回答下列问题。
(1)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2)课文第17自然段提到:“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固然曾经推动并且继续推动历史的发展”,请问“钱”是如何推动历史的发展的? 3)“钱”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说“钱”变为“纸”,表面上轻了,实际上重了? 思路点拨:
重点理解“轻”和“重”的内在含义。
概括归纳:
轻:是钱变成纸币后,实际重量轻了。
重:是钱变成纸币后,它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大了;它承载的内容多了、重了。
▲“钱”如何推动历史发展?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自然段7:人们对“钱”的追求,促进了全球的交往。
(2)自然段9:国家、地区之间的贸易,不仅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而且呼唤着以“钱”为商业经营对象的商人——“钱商”。
概括归纳:
促进全球的交往,繁殖了各行各业的商人,催生了银行的产生,带来利益,推动历史的发展。
▲“钱”的负面影响? 思路点拨:
检索信息:
(1)自然段14:人们以“钱”炒“钱”……终于升腾为“泡沫”。
(2)自然段15:经济泡沫一旦破灭,迄今十年不振。(3)自然段15:钱啊钱,认为它贵,它就贵;一旦泡沫破灭,认为它不贵,它就不贵,本来不贵。
(4)概括归纳:
负面影响:
制造泡沫经济,严重打击经济,使社会倒退。
(四)走出文本
目标设定:批判性地探讨和接受作者的观点,反观自己的价值系统。
能力训练:探究问题的能力。
问题一:钱与个人。
文本:“对钱和财富的追求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异,值得我们注意。” 作者:①带来了怎样的变异?②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问题二:如何理解“必要的制度来规范”,请举例说明。除了“制度规范”外你还有其他的看法吗?也请举例说明。
问题三:钱与社会发展。
文本:“经济发展怎样才有后劲?” 作者:作者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问题:我们国家也在面临同样的问题,它就存在于你的生活里,你是否感受到了呢?举例说明。
(五)表达与交流
请你根据今天的讨论,用一句含蓄而简练的话,表达出你对“钱”的态度和看法。
(六)小结
生活在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中心广州,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经济”、“钱”、“发展”等等的相关话题,我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当同学们遇到有关“钱”的困惑时,今天同学们所写的话,可以成为大家找到出口的明灯。
同时在走进经济这个模块中,我们还会就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展开众多的讨论,今天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第五篇:钱讲课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案设计
高一语文 钱林芳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悼辞的写法。
2.寻找并借助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句段,明了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逻辑 关系,进而提高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
诵读、感悟、理解、思考、讨论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了解马克思一生的伟大成就。
2、学习他为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奋斗不息的精神。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本文教学重点是全文的结构层次,通过寻找承递性的词句和过渡性句段,把握全文结构特点。
2、本文难点是分析“讲话”所循的思路,理解其层次结构,弄懂各部分、各层次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采用讨论法解决。
3、本文教学疑点是某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的句子的理解,采用练习与点拨相结合的方法予以突破。引导学生通过删除法和置换法来理解品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一个女儿问她的父亲:“您的座右铭是什么?”
父亲的回答是“思考一切”
这位以“思考一切”为座右铭的父亲就是著名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被誉为千年来最伟大的思想家的马克思。
他的一生,一直在思考他遇到的一切问题,为人类社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一直到他逝世,才停止思考。在向这位伟人告别时,他亲密的战友恩格斯发表了《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二、学生自由诵读,勾画解决生字生词,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文本内容。
大屏幕强调生字生词:忌恨 豁然开朗 诅咒 诽谤 诬蔑 卓有成效 浅尝辄止 不可估量 抹杀 繁芜 悼念
三、教师介绍文体知识:大屏幕展示
从题目“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我们可以知道,这不是一般的演讲辞,这是一篇——
这是一篇悼词
悼词结构一般分三部分:开头、主体、结尾开头:一般介绍死者逝世的时间,地点,原因,身份和职务等有关情况;主体:主要介绍或概述死者生前的功绩及生者对其功绩的评价;结尾:表达对死者的悼念、劝勉他的亲人或对在场的人们提出希望和号召。
四、让学生再读全文,注意作品包含的情感,并要求按悼词要点,述其哀、赞其功、颂其德,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进而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悼念交代马克思逝世的时间、地点以及逝世当时的情况
第二部分(2—7)评价对马克思一生的功绩作简要评价
第三部分(8—9)悼念表达对马克思的尊敬、爱戴和悼念之情
五、重点研读第二部分,提升学生快速把握文意的能力
请学生默读文章,找出这篇悼词的中心段落。
明确:中心段落是文章的第2段从“这个人的逝世”到“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齐读)
为什么认为这一段是中心段呢?
这一段对马克思一生巨大贡献及他对于整个世界的重要意义的总概括
那么这两段哪一句是中心句,为什么?
明确:前一句因为“对于……对于……”下文着重在讲损失
后一句为补充“不久”和“空白”是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强调损失的“不可估量”那么,马克思的伟大贡献有哪些? 明确:1)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3段)
2)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运动规律
——剩余价值(4段)
3)“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
——其他领域的发现(5段6段)
(引导:还有没有其他贡献,是不是马克思最主要的贡献,那么是为什么?)明确:作为科学家,思想家,就是这样,但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那么,作为革命家,马克思对革命作出了哪些贡献?(7段)明确: 进行革命实践 宣传(办报,著书)
参加各地的组织 创立国际工人协会
六、语言揣摩、积累
1、置换法品读
同时依次撤换第一、二两自然段中的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中的“停止思想”,换成“的心脏停止跳动”,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二个“对于”换成“和”,“不可估量”换成“巨大”,“空白”换成“严重情况”。
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用来替代的词语为什么不能替代? 参考答案:
第一自然段中不用“心脏停止跳动”,而用“停止思想”,这不单是一般的因感情上的需要而用的“讳饰”的手法,而是为了突出马克思的伟大,因为他是一位卓越的思想家。
他的逝世,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一个最睿智的、最重要的阶级的头脑。
第二自然段不用“和”,而并列用两个“对于”,从在无产阶级实际斗争中的领导作用和研究社会科学的成就两个方面突出了马克思的杰出贡献;同时,表明了从两个方面总领起后文的内容。
不用“巨大”,而用“不可估量”(无法估计和衡量),因为后者程度最高,强调了马克思逝世的损失之大,同时也赞扬了马克思主义对于指导革命的伟大作用。不用“严重情况”,而用“空白”,因为前者语意含糊,而后者则说明了马克思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地位是没有人可以取代的,这是对马克思最确切、最富概括性的评价。
第二自然段两句话总领起后文对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丰功伟绩和卓绝的斗争精神的赞颂,突出了全文论述的中心,连同第一自然段,表达了对马克思逝世的无比沉痛和悲哀的感情。
2、删除法品读
依次抽出第一自然段中下列词语:
“下午两点三刻”,“最”、“还”、“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 用幻灯片出示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课文,仔细思考,逐一说明删去的词语为什么不能删去? 参考答案:
“下午两点三刻”:写明具体时刻,表明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整个世界的非同寻常的影响,是一个令人万分悲痛、永志不忘的时刻。
“最”:选用这个程度副词,突出了马克思在思想界的无与伦比的地位和作用。
“还”:流露出未能在马克思临终时陪伴在他身边的无限惋惜和遗憾的感情。
“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破折号表示补充说明)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的无限依恋和对于马克思逝世所引起的感情上的矛盾与深重的悲痛;同时也表明了马克思遗容的安详。
七、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