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小朋友聊聊“孝”(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3 02:31: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和小朋友聊聊“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和小朋友聊聊“孝”》。

第一篇:和小朋友聊聊“孝”

与小朋友们聊聊“孝”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

近几年,各学校开展的《弟子规》教育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听说你们不光会背诵,会解释它的意思,而且在日常活动中做得也很好。我很高兴。今天,我结合《弟子规》教育,和你们聊聊“孝”,和大家一起分享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美好,在聊“孝”之前,我想和大家一起唱一首大家熟悉的歌曲,怎么样?

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替你拿; 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

你爱吃的那三鲜馅,有人她给你包; 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

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无论你走多远啊,无论你在干啥; 到时候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你身在那他乡住,有人在牵挂; 你回到那家里边,有人砌热茶; 你躺在那病床上,有人她掉眼泪; 你露出那笑容时,有人乐开花; 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 这个人给了我生命,给我一个家;

无论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 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母亲》,它歌颂了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同时也表达了儿女们对母亲发自内心的感恩之情。古今中外歌颂母亲的歌曲诗词以及其它艺术作品不计其数,小学四年级第一学期语文课本上《游子呤》这首诗也是歌颂母亲的,有人能朗诵出来吗?(学生朗诵)有人能讲出这首诗的意思吗?(学生试讲)。

是啊,母亲是无私的,母亲是崇高的,母爱是伟大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以崇敬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对待自己的母亲。

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圣人名叫曾参,是孔子的学生,他写了一本书叫《孝经》,专门讲述关于孝敬双亲的道理,这本书影响深远,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古人写书,都用文言文,小朋友们不易理解,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体的每一部分都是父母给的,连同最不起眼的头发及皮肤也不例外。小朋友们想一想,实际情形是不是这样的呢?

一个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要生长十个月,妈妈吃下去的饭菜,大部分营养被胎儿吸收了,妈妈要经受痛苦的妊娠期反应,妈妈原本红润的脸色变得又黄又瘦,又出现许多黄褐色的斑点,许多许多的痛苦,妈妈一天一天地挨着,心里在盼望着小宝宝的出世。母亲生孩子的那一刻是惊天地,泣鬼神的。有一位外国作家说母亲生孩子时发出的是原始屠宰场的嗷叫。天哪,多么血腥,多么惨忍,没有刀杀般的痛楚,怎么会发出只有在原始屠宰场里才能听到的撕心裂肺的嗷叫呢?

一个人的降生,只表明他的存在或出现,在漫长的人生旅程中,可以说万里长征还没有迈出第一步。在以后漫长的岁月中,母亲不分昼夜的喂奶喂水、擦尿、擦屎、穿衣脱衣,求医问药……,其间的艰辛与劳累,只有我们长大成人以后才可以体会到。难怪有一句俗语这样讲:“要知报娘恩,除非自己怀中抱子孙”。如今,我们上小学了,老师教我们感恩父母,为母亲做点什么报恩的事情,你做了吗?你做得怎么呢?

有两个小朋友同一天过生日,第一个小朋友向家里要了几百块钱,邀请来几位好朋友,在高级酒店里圆了一桌,席间他们有说有笑,相互祝酒,在欢庆数年前一个生命的诞生。第二个小朋友没有向家里要一分钱,只是在她生日的那天晚上,端来了一盆洗脚水,一定要亲手为妈妈洗一次脚,洗罢,为妈妈剪了脚趾甲,然后掏出早先用自己节省下来的零用钱买的绵袜子,替妈妈穿在脚上。妈妈问她为什么要这样作,她说,今天是我的生日,也是妈妈的遇难日,妈妈为我负出得太多太多,我无法报答,我只能用这种方法来表示我一点感恩的心。小朋友,你们觉得哪位小朋友的生日过得最有意义?

小朋友们不是在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吗?有兴趣的话,可以拿一个小本子,记录下自己的爸爸妈妈(或其它亲人)一周内为自己所作的事,记上所用的时间,所支出的费用等,这样一周累计下来,你会发自内心地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敬双亲是每一个人应尽的义务,是每个人起码的思想和行为准则,毛泽东同志说过:“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连动物都知道感激父母的生身之恩和养育之情。小羊羔在吃奶的时候首先要双膝跪下,古人说羊有跪椟意,鸦有反哺情,何况我们是读书明理的学生!

怎样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呢?

首先,我们一起来观察“孝”字是怎么写的?中国的字是象形文字,有时一个字就是一幅画,写“孝”字,首先是一个半包围的“老”字头,然后下面写一个“子”字,这就像一幅画:高堂上端坐着一位老者,他(她)的子女跪在他(她)的足下,多形象啊,有尊有卑,有上以下,有长有幼,有先有后!孝,就是顺上敬上,顺着长辈的心愿做使长辈心情愉悦的事情,孝,还包含人际间的次第关系!先有爷爷、奶奶,再有爸爸、妈妈,然后才有我们自己,上一辈养育下一辈,下一辈孝敬上一辈,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已,传承繁衍,即就是平辈的哥、弟、姐、妹之间,也有长幼,哥和姐应该关心和爱护弟、妹,而弟、妹又要尊重哥、姐,听从他(她)们的教导。而现在,独生子女多了,往往是一家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事事顺着你,生怕你不高兴,孩子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越是这样,树立敬老的意识对你们就显得更为重要。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很孝敬双亲,可是识字不多,在大庭广众之中把“孝顺”写成了“笑顺”。引起了人们的一阵哗笑,弄得这个人很尴尬,这时从人群中走出一位在中国传

统文化方面造诣很深的老学者,他连忙制止哗笑的众人,说:“没写错,没写错,写得对,写得好。”

小朋友们都学了语文课,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了,我们经常在纠正错别字,这个人分明把字写别了,而老学者在大庭广众之中能瞎说吗?

其实,老学者说的话很对,也很深刻,老学者的真正语意需要我们大家用心分析才能明了。

原来呀,人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会随着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当然,对“孝”的需求也是多层次的。有时是物质层面的,需要给实物来解决,有时是精神层面的,钱和物不一定能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给双亲有喝有穿就算是尽孝了,其实这种事连小乌鸦也做到了,小乌鸦在老乌鸦的关心照料下长到浑身羽毛丰满,能够自己飞出去捉虫子的时候,它就让老乌鸦卧在窝里好好休息一下疲惫的身体,自己飞出去捉虫子,它把捉到的小虫子、小飞蛾什么的夹回窝里,喂到老乌鸦的嘴巴里。这就是小乌鸦孝敬双亲的水准。我们是人,我们不能停留在小乌鸦“孝亲”的水准上,我们要用心去想老人现在需要的是

什么,他饥的时候你为他送去吃的,渴的时候你为他送去水,他有病的时候你给他请医生,他孤单时陪他聊天……,你尽力做到了,老人就开心,也就是你尽孝了。

总之,作老人们的各种需求,要将心比心地体会,设身处地地观察才能觉察得到的,要作到孝顺,那个“笑”字是不可或缺的,既需要晚辈面带笑意去顺从长辈,更需要长辈受到晚辈的孝行之后发出满意的会心的笑。现在小朋友说老学者的话讲得有道理吗?

今年6月份,中央新闻分布了一个数字,说我国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1.71亿,以前公布的数字是1.58亿,估计今年全国人口普查之后可能达到1.8亿。小朋友们学过数学,知道百分率怎么计算,我国总人口13亿,1.8亿大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几?粗略地算一下!(学生算)

世界文卫组织有一个标准,老龄人口超过全国总人口10%就认为这个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了,由计算结果看,我们中国早已超标。现在无论城市还是乡村,“空巢老人”很多。什么叫“空巢老人”?“巢”就是家,就是我们住的房子,爸、妈们要挣钱养家,都上班去了,少则一天不回来,多则三年五年回家一次,我们小朋友们上学去了,留下爷爷、奶奶,守在空荡荡的家里,这就是空巢老人!现在社会好了,人富了,他(她)们缺乏的不是粮食和衣服,他(她)孤独,他(她)们寂寞,他(她)最需要的是精神的慰藉,去年我在宝鸡老年学学会参加学术交流,发言中,千阳县一位老人说:“不愁吃、不愁穿,最怕的是孤单”,还说:“家里余粮堆成山,新旧衣服几十件,就是心里闷得慌,半天连个说话的人都找不到”。有许多爸、妈,他们也像故事中哗笑的众人一样,不懂得“笑顺”的深层意思,让爷、奶们过有你吃、有你穿、不招你、不惹你、不理你、不睬你的冷漠待遇。明白了这些情形,小朋友们别忘了星期天或放假期间回去看看爷,奶,或晚上给爷、奶打个电话,多聊几句!

在《二十四孝》中,有一个“戏彩娱亲”的小故事,说的是在古代有一个人称“老菜子”的人,70岁了,双亲健在。他在人前不敢称老,还穿着花花绿绿的儿童衣裳,经常故意出些洋相逗双亲笑。一次他挑了一担水,走到父母面前,假装绊倒了,水流了一地,他像小孩子一样,一屁股坐在地上,一边哭,一边蹲屁股。惹得双亲笑得后仰前合。

你说这不是“笑顺”是什么?

小朋友们,你们不是在学《弟子规》吗?《弟子规》中不是就有《入则孝》这一章节吗?讲的就是《孝经》中需要我们小朋友们学习和践行的那一部分内容。《孝经》的内容很丰富,共有十八个章节,有的需要政府部门的各级官员去学习,有的需要司法工作者去学习,有的需要宗教人士去了解,更多的内容是需要大人们去学习,去做的。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返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讲的都是“孝顺”。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说,要做到“孝顺”,最主要的是听老人的话体贴老人。现在的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很切,我们在校好好学习,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国家有用之才,让父母亲满意,这就是最大的孝顺。光宗耀祖有什么不好?其实,我们中国的古人是挺讲原则的,晚辈对长辈的孝顺也不是无原则的,从《谏诤》这一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谏诤”是什么意思?怎么个原则法?听了下面的故事,小朋友们一切都会明白的!在我们眉县第五村某个小学,有一位上三年级的小女孩,她爷爷患有严重的心脏病,医生叮咛千万不能再抽烟,有一回,我们几位老朋友聚在一起,很亲切,很高兴,我们老头子见面有个礼节,就是首先要递给客人一支香烟。那次,这位小女孩在场,当她爷爷接到香烟时,她就劝爷爷说:“爷爷,您有心脏病,医生多次叮咛您不能抽烟,为了您的健康,您就别抽了吧!”她爷爷笑着说:“我和这几位爷爷多日不见,心里很高兴,就让爷爷抽一支吧,只抽一支!”我们几位也附声附和说:“乖女子,我们老弟兄多日不见,心里高兴,就让你爷爷把这支烟抽了吧!”说着,打着了打火机,就要点烟。想不到那位女孩子一把夺过爷爷指缝的烟,揉成粉末。她爷爷发脾气了,大声喝斥说:“没见过这么个娃,没眉没眼的,一点礼貌都没有………”这个女孩睡在地上,又滚又哭,说:“我不管,我不管,就是不让你抽烟,打死我我也不让你抽烟。”她爷爷要打孙女,我连忙抱住了这个小女孩,我说:“老杨哥,这个娃不但不能打,我们大家还要佩服这个娃呢?她不要你抽烟是为了你的健康,我们当老人的要明理呀。” 又有一个小男孩,是金渠镇一位小学五年级的学生,父亲嗜赌成瘾,十几年下来据说输去了一座楼的钱,还被派出所抓去过两次,罚了款,弄得家里欠了一屁股的债。有一次我亲眼见到他父亲要去打麻将,那个孩子拽着父亲的衣襟儿,哭着说:“爸,你不打麻将咧,只要你把打麻将忌了,你叫我咋么我就咋么。”他爸打他,他始终没松手,那次他爸真的没打成麻将。

这两位小朋友的行为看上去都有点不孝顺,可他(她)们的出发点和最终效果都是对长辈有最益处的。第一个小女孩为了爷爷的健康,最终没有让爷爷抽到烟,第二个小男孩为了让爸爸戒赌,最终没有让爸爸赌博。这两位小朋友的行为,就很符合《弟子规》中“亲有过,誎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誎不入,悦复誎。号泣随,挞无怨”的要求,这种行为就叫作“誎诤”。意思就是直率地说出人的过错,不断地劝其改正错误,多用于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用《孝经》中的原话去说,就是不让亲人“陷于不义”。用今天的话讲就是不使亲人犯错误。

一个国家不可以没有谏诤之臣,一个人不可以没有诤友。人性,都有一个致命的弱点,人都爱听恭维顺耳的话,听不得剌耳的逆言,古人用千百次血的教训换来了一句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我想,上述两位小朋友的行为一定是我们开展《弟子规》教育的成果,这两位小朋友《入则孝》必定学得好,这两位小朋友将来长大要是当了官必定是个小魏征。魏征是个什么人呀? 在唐朝,有个皇帝,人称唐太宗李世民,他的朝臣中有一个人名叫魏征,他向李世民提出过许多利国利民的好意见和好建议。我在前面说过,人都是有劣根性的,最开明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大臣魏征经常谏诤,李世民听得不耐烦了,几次想砍魏征的脑袋,魏征也知道龙颜大怒时血流千里的恐怖,可是,他心里装的是国家的长治久安,装的是民族的兴旺,装的是全国的老百姓,他要让老百姓过上平安的日子,于是他不顾个人安危,仍然在朝廷向皇上提意见和建议,从而使唐朝好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战乱。使唐太宗李世民成为一代明君,当时的太平盛世被称后人为“贞观之治”而名垂千古,这一切

与魏征敢于谏诤是有一定关系的。

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也出现过形形色色的乱臣贼子,你们在书籍和影视中经常看到,他们专捡上司爱听的话说,专捡上司喜欢的事做。私下里给领导送金钱,送美女,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和绅就是这种人。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就坏在了这帮人的手里。

小朋友们,你要做哪种人呢?如果你爸爸是位领导干部,别人悄悄地把名烟名酒送到你家来,你妈妈拨通回收名烟名酒人的电话号码,把它变成钱时,你怎么想?你怎么做?你甘心让爸爸“陷于不义”吗?你要等着反贪局的叔叔把爸爸带走吗?第五村和金渠镇那两位小朋友的作法对你没有借鉴意义吗? “孝”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本,古今经典中几乎都包涵了它的精神,《忠经》开篇的第一句就是“《忠经》出于《孝经》”。《弟子规》中把孝放在第一位。可见它的重要。我们以上所聊的内容,无论是孝顺还是誎诤,都是针对了有血缘关系的人。其实,孝的内容在我们中国古人的心目中,几千年以前就已经超出了这种局限,变得无比的博大。古人有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是一句文言文,用今天的话讲出来,就是像孝敬我们自己的老人一样去孝敬普天下所有的老年人。多么博大的胸怀啊!在影视里,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类活生生的感人事例。昨天我在班车上就碰见一位小朋友,他带了不少行李,大约是到县城来上学的,他先是坐在座位上的,一会儿上来了一位老奶奶,可能有病,手颤抖得很厉害,这位小朋友立即站了起来,让那位有病的老奶奶坐在座位上,车上的人们虽然没说什么,但是,我清楚地看到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向这位小朋友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孝”是一种感恩的敬意和行为,孝是一种人际间的次第关系。我们小朋友要把握好自己,在任何场合都要做到尊老敬长,因为这体现着你的学养与境界。在老师面前,我们要感激教师为培养我们所付出的心血,在低年级的小同学面前,我们要以大哥大姐和学兄、学姐的姿态出现,去关心,去爱护,去体贴小同学,他(她)跌倒了,跑过去把他(她)扶起来………

父慈、子孝、兄仁、弟义,每个人在一定的时间,一定的场合,都分别扮演着一定的社会角色,我们每个人演好了自己的角色,社会就会文明和谐,祥和昌盛。

送人鲜花,手留余香,让我们在感恩中,在奉献中获得无尽的幸福吧!

第二篇:聊聊“厕所文化”

聊聊“厕所文化”

赵 刚

已故作家王小波曾写道:“我在布鲁塞尔等飞机,去了一趟收费厕所,不想走进了一个文化园地。”(《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这个文坛怪才,生前浪迹海外,东张西望,不料竟被他找到了一块“文化园地”。只不过,这块“文化园地”,既不在号称“艺术圣殿”的卢浮宫,也不在被世人尊为“百科全书”的大英博物馆,而是在人流川息的机场厕所里,真是匪夷所思。

平心而论,厕所不止是“文化园地”,并且在历史上还曾是泱泱大国决策国计民生的圣地。且不言古代罗马时代,帝国贵族把公厕当做会客议政的场所,二战期间,巴顿将军与蒙哥马利元帅在卫生间里研究反击德国纳粹的军事战略,单说国人敬仰的已故的国家领导人中,就不乏在厕所中看书思考,批阅文件的经历。有谁清楚,那些关系到党的前途,国家命运,民族伟业的决策不是伟人们在厕所中冥思苦想的结果?又有谁知道,那些扭转乾坤,改造山河的宏伟蓝图,不是伟人们坐在马桶上精心勾划出来的?所以,大可不必因厕所是溷轩之地而鄙夷不屑。

就厕所自身的文化而言,也够得上博大精深。记得一次,陪外国友人到故宫参观,期间,他对紫禁城的广宫大囿赞叹不已。过后,他对我开了一个玩笑,问道:太和殿里有没有卫生间?皇上内急该如何处理?一下子,我还真有点发懵,一时语塞,无言可答。事后请教得知,皇宫大殿内确无卫生间,皆用马桶,并有专人司职其事。据闻,马桶内也不是放水,而是放置一些炭灰。帝后嫔妃排泄后,由太监抬走。大内宫中,人数上千,这些装了炭灰的马桶,天天抬来搬去,也算是重体力劳动了。不过,在皇宫里用马桶,恐怕也是汉朝以后的事。秦汉时期,厕所往往和猪圈盖在一起。《汉书·刘旦传》记载:“是时天雨,虹下属宫中,饮井水,竭。厕中豕群出,坏大官灶。”这里讲,当时天上下大雨,彩虹一直延伸到宫中,好像龙一般要饮干井水。厕所里的猪成群地跑出来,撞坏了大灶。看来,在当时厕所与猪圈相连,皇家大院也不例外。只是到了汉代以后,皇宫贵族,有钱人家,才讲究起厕所的装修,并且极尽豪华奢侈。

甭瞧汉代以后的皇上解手坐的是玉制的马桶,可要说如何擦屁股比起古罗马人就简陋多了。古罗马人在厕所里用一根小棍,绑上海绵,浸水擦拭,又干净又舒服。说来惭愧,咱们的先辈,用的却是又干又硬的小竹皮、小木条。这种小竹皮和小木条,一般削成筹子状,叫做“厕筹”,这玩艺儿每次用完后,洗一洗接着使。不过,像皇宫贵族大户人家的“厕筹”,平时总将它插入香囊。据说,这东西还是引进的进口产品,开始流传于印度,随着佛教的普及传播推而广之。史载:南唐后主李煜因笃信佛教,竟至于用面颊测试“厕筹”(《南唐书·浮屠传》)北齐文宣帝上茅房,故意摆谱,竟叫大臣杨忄音“执筹”。到了东汉,蔡伦发明“蔡侯纸”,也不敢用它当手纸,毕竟中华民族崇尚文化,有“敬惜字纸”的美德。只是到了元代,靠骑马挎枪打天下的蒙古人,没有那么多礼教,皇宫里时兴用纸擦屁股。元裕宗徽仁皇后奉事太后,“到溷厕所用纸,亦以面擦令其软以进。”(《元史·后妃传》)皇家如此,百姓何如?笔者孤陋寡闻,未寻见史料记载,只得胡乱猜测:多半用碎砖头,烂瓦片对付一下足矣。想当初,69年上山下乡时,笔者还曾见当地老乡用土坷垃、秫秸杆当作手纸。

谈到厕所文化,不能不侃“厕联”。在我国传统文学的宝库中,楹联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占据一席之地,其中一些厕联也不乏精彩之作。曾见一副对联,上联“有小便宜”;下联“得大解脱”,横批“鞠躬尽瘁”。细细思量,寓意深刻。此联不仅借字义将拉屎撒尿文雅化之,而且内容极富人生哲理,可谓“厕联”中的上品。还有一副,上联“进去三步紧”;下联“出来一身轻”。这副对联不但对仗工巧,而且刻画生动,“一进”“一出”,“一紧”“一轻”,将世人内急如厕的神情描写得惟妙惟肖,对进出厕所的感觉描写也逼真传神,丝毫不差。没有点文学功底,是难以写出如此好联。再有一副,上联“饶汝绝世英雄,来时定当哈腰屈膝”;下联“任你贞节烈妇,至此也要解带宽裙”,横批:“是非之地”。此联妙趣横生,细细读来,叫人忍俊不禁,非泛泛者所能做出。至于像下面这样的对联,“大开方便之门”,“解决后股之忧”,横批“众屎之地”,则属滥而不精,逗人一笑而已。

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第三篇:响聊聊职场

本文由整理提供

响聊聊职场(“职场辅导员”响哥分享《职来职往》达人的职场经验 最真实、最实用的分享书 孟非 何炅 李静 黄健翔 李晨 倾力推荐)

目录

杨石头 :坚硬的石头其实有温度

离家的人更注重家的温暖

淘金的死了,卖锹的发了

被打回原形才能重新开始

对面没有他人,只有镜子

大计划有大未来

申晨:胖子都是被塞出来的闷头发狠的人有出息

在故宫里学复印

上厕所助面试一臂之力

那些年,我们一起做的琐事

女助理加薪秘籍

跟乔布斯学赶鸭子

职场是否“金枝欲孽”

刘同:坏孩子也有自己的天空

好成绩是可以偷来的用偷来的信心改变现实

垂死挣扎后或许是活路一条

千杯不醉俘获电视湘军

扫大街也要扫出尊严

聊天聊出的好节目

不撞头,不知道前面是墙

尊重生活的电视人会被生活尊重

陈默:人生不长,要知道自己永远在对的路上

中国最早的小网民

活在“正循环”里

别忘了你要去哪里

你跟你对过话吗

找到第一份工作

一个人再好能有多好

不看地图的司机不是好司机

五年半15个老板

世界小到只有六个人

大学学的都没用吗

刘希平: 他的白发更像是故意染的在机场高唱《时刻准备着》

边看《北爱》边喝红酒边把钱挣了

公关公司不准跑

本文由整理提供

忘掉牛肉面,改吃炸酱面

做个有自知的Lady Gaga

天才和自尊,谁会胜出

夏骄阳: 做个好人就是做个好生意人

将少年人生观进行到中年

文艺被生活打趴下

在作坊里积蓄能量

梦醒了就危险了

“面子工程”不全是坏的活着就得让自己尊敬自己

郑艳: 职场不相信眼泪但相信妈妈

练摊儿的北京丫头片子

被“坑蒙拐骗”当销售

一个伟大男人前面有个多事的女人

职场更得有人味儿

小手抓牢大幸福

可怕的“三三三”

《职来职往》是个优秀的HR

岳屾山:比别人更拼命只因有个好爹

当律师得吃得了百样饭

杨家将才懂杨家的苦

最不人性化的人性

律师也得婆婆妈妈

要风光舞袖先逆来顺受

去年流行拼爹,今年流行拼我李响:我站在这儿就是要保护每一位求职者

感谢爹妈给我个好记性

足球队和黄健翔帮了忙

体育主播求职记

娱乐特种兵的魔鬼训练

万人迷变成千人烦

跳槽引发的思考

我跟《职来职往》的阴差阳错

多一个人和你分享,少一点难自己肩扛

后 记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刘同:坏孩子也有自己的天空

好成绩是可以偷来的我特别爱听刘同跟我们讲他小时候的事儿,那是些无法无天的故事。

似乎我可以看到烈日下的树叶被烤得焦黄,没精打采地遮蔽着那个坏孩子的操场。逃课、不及格、挨打,对幼年的刘同来说不是新闻,他和他周围的人好像都习惯了这些,理想、压力这种词儿对他来说,才是外星产物。

坏孩子的故事,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中国大同小异,没什么好说的。我想从他感受到压力的那个破天荒的新闻事件说起。

高中,他依然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但他日渐长大的身体,已经感到城市的狭小。有一天,他突然觉得,如果他考不上大学,又怕苦不外出打工,就一定没办法离开这个小城市,一辈子都要待在这儿,外面的大世界永远只能从电视上看看。所以,他只能变好,只能回到正途,他突然感到了一种压力。

750分的高考总分,他只能考300分,这点分数连大专都考不上。

那时已经高二结束了,就只有一年了,刘同开始逼着自己从高一的课程开始,玩儿命地复习补课,但分数就是不领情,怎么都不肯给面子地大幅攀升。

一次月考,上午考完数学后,他看到试卷上写的是联考试卷,他就想,一定有别的学校已经考完这套试卷了,想到初中的死党们,他要去抄。考完数学,骑单车飞驰到另一个学校,那个学校的语文真的考完了。抄完所有答案,顾不上吃午饭再骑回自己学校,刚好发语文试卷,出的题真的一样,前面的答案都有了,就原单照抄,还鬼精地故意错几道。

要命的是,第二天发试卷,第一名是刘同,138分!

他当时傻了,全班都疯了,他的作文只扣了1分!成了全校的高三范文。瞬间女生对他特崇拜,男生看他很高级。

有些同学语文很烂,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去向刘同请教经验,他像是迎头赶上的英雄似的。他突然认识了“信心”这个好朋友,拿着试卷,一个题一个题地帮人家分析?!第二次考语文,他还是第一名,128分!为什么?

经过那一次,他似乎被开了窍,那些以前突击背了又马上忘掉的知识,自己像长了腿一样跑来找他。慢慢地,模拟考试总分变成400分、450分,最后490多分。

但不管怎样,这个坏小子能去大城市了,能到长沙上大学了。带着的行李中,有一件,叫做偷来的信心!

用偷来的信心改变现实

他的信心毕竟是偷来的,偷来的东西,用着都不会太心安理得。况且,新的慌张也跟着一块儿报到了。

师范大学中文系的男生,以为毕业之后基本上就两条出路:在大学当干部入党,毕业后进宣传部;或者留校,然后就是当老师。

这两条路都很难,都会挤破头。刘同觉得,毕业后家里没关系给他找工作,那时候又没有《职来职往》,当时我还在大三待着呢。他想得拼命试试,试什么?当干部!竞选班长的时候,谁都不讲话。半天之后,他突然站起来说:我想竞争,请大家支持。一讲完,大家都沉默了,没一个人说好,也没一个人说不好。他接着说,我竞选班长,谁竞选副班长、学习委员、体育委员什么的,大家就一起团队竞选。这怎么弄得跟美国选总统似的,还搭个班子。但还是有些看热闹不怕事儿大的哥们儿,跳出来起哄说一定支持他。

就这么个班长的职位,其他人不说话,都闷着头算小九九。有一成绩特好的同学,晚上就请所有女生吃夜宵,让她们投他票,真的越说越像美国大选了。

第二天投票,全班50个人,30来个女生被收买,不到20个男生效忠刘同,这不输定了?要不说男生胆儿大呢,他们做假票,50个人做了70票出来,结果40票投刘同,30票投另一个人,刘同获胜。

人家不傻呀,肯定提出抗议,为什么我们班50个人有70票?不行,得重来。

刘同说,投票投了很久了,大家饿了吗?饿了就先散吧,回头再说。

那些男生会意了,说对不起我们饿了,不投了,东西一丢起身走了。

就这样,刘同成了班长。

他说,那件事对他影响非常大,从那一刻开始,他突然明白心中的欲望一定要在最恰当的时候提出来,虽然过程不光彩,但那是他第一次有机会可以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

我跟他说,我倒没觉得这是多么不光彩的事儿。那哥们儿请客吃饭算什么,这不是贿票吗?搁美国直接取消资格,你就直接当选了。都是犯规,他犯规在先,你犯规在后,就算在足球场上,也是给你张黄牌,但他情节恶劣,直接罚红牌了。

一句“对不起我们饿了”,四两拨千斤,把危机化于无形,用的是巧劲儿。

在人生的长河中,从我们出生到死亡,很多很多年的过程中,这只是一个很小的节点,它像是一个游戏,谈不到人性的泯灭,也谈不上道德的沦丧,最多是次原则的颠覆,姑且把它当做一个游戏,游戏精不精彩,这要看玩游戏的人有没有脑子。

当上了干部,第二步是要入党。

毕业之前不能挂科,挂科就不能入党,就不能评学生干部,就不能进入很好的单位。但是刘同挂科了,就那一次,因为他真的没有上过那一科,是唐宋文学。那时候大四,他每天都在外面实习,考完之后就知道完了,一定会挂。

一考完,他就跟着那科的老师,看着老师回家。到了晚上,他就提了俩西瓜去敲老师家的门。他跟那老师也不熟,老师把他让进去他就不知道接下来该说点什么了,只好说:老师您好,我是您几班的学生,我一直在外头实习、写文章,落了您的课,我可能要挂科了。一提到写文章,老师突然来了兴趣,师徒俩就有了话题,聊着聊着,老师觉得这小伙子挺上进的,聊一些考试之外文学的东西,他都对答如流。

然后老师就说,明白了,这次你可以不挂科,但你要保证下学期开始认真学这门课,不懂的要找老师补,西瓜你带走。

出门的那一刻,刘同才反应过来,自己刚才两小时究竟做了些什么。

在两小时之前,认为完全被堵死的自己规划的路,又被意外打通了?后来,他们班所有同学那一科全部及格,因为那个老师想,我既然让你及格了,我就要公平,就要让你们班所有人及格。于是,偷来的班长,那一次拯救了整个班。

垂死挣扎后或许是活路一条

刘同说在他身上,发生过很多特别奇怪的事,但他总能主动地找到一个突破口,转危为安。后进变先进,上大学是,当班长是,不挂科也是。

比如,他小时候一度痴迷打电玩,爸妈就把他反锁在家里。他很想出去,不可能跳楼,但又没有铁门钥匙。他就把家里所有的钥匙找出来,有几十把,但都不是铁门的钥匙。他把它们全部排在一起,从第一把开始试,看到这儿,所有人就觉得那不可能对不对?但是奇迹就这么发生了,当他试到40多把的时候,有个钥匙刚插进去一半,铁门打开了!

之后,他用那一把完全不是铁门的钥匙,自由进出家里半年多,爸妈都不知道。这真的是我听过的一个特别离奇的事儿,幸亏是自己家门,这要是邻居家的,估计要吃牢饭了吧。到今天为止,刘同觉得这个烙印始终抹不掉,不是自鸣得意,也不羞于面对,就是一个记忆的烙印,当然,是一个正面的烙印。这让他变得敢于面对一些危机,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去处理。事情发展到令人崩溃的时候,很多人选择的方式就是不管了,反正事儿已经弄砸了。但刘同就用他的方式再做最后一搏,就算垂死挣扎,也绝不束手待毙。

后来刘同采访某位明星,一个挺自以为是的人。因为这位明星以为自己讲的话特别的牛,别人问的问题都是垃圾,上刘同的节目时依然积习难改,聊了40多分钟,问他任何问题,他明明知道记者的意思,就是不好好回答,40多分钟没有一个问题能用。刘同觉得这期节目可能播不了了,浪费了所有人的时间。

于是刘同心里就想,好吧,这期节目我不播了,但是自己要很有礼貌地跟那人摊牌,就

说,如果你那么不想回答我们问题,坦白讲这期节目我们不播了,我们已经决定了。坦白讲,又是“坦白讲”,这是他最爱用的三个字。从那一刻开始,刘同就想反正大家都不要面子了,无所谓,反正不播你,我节目又不会死掉。

轮到这位明星慌了,他可能突然意识到“从家出来到现在浪费了我两小时,你告诉我这期节目不播了,我必须自己把这期节目救回来”。

于是这位明星就开始打圆场,开始救这期节目,后面讲的很多东西就正常了,没再耍他的大牌。我真后悔怎么没早点听刘同讲这段,因为那位仁兄上我的节目时,我也几乎被他逼疯。

刘同说,早讲也没用。他说得对,我一直对每个人都比较和善,天秤座嘛,不会轻易跟人撕破脸。那种垂死挣扎的方式,是我学不来的。

就好比人坐的热气球即将坠毁前,要把食物丢掉,坚持飞一段,把水也丢掉,再飞一段,衣服、器材也全扔掉,最后人赤身裸体,才有可能保命。

好多人对待一件事,这件事基本上已经无望后,就会束手待毙,其实事情的失败只因意识上已经放弃。不就是扔东西嘛,人最难扔的是什么?面子。反正都这样了,先把面子扔掉再说,人的面子都扔了,还有什么后果更可怕?

第四篇:响聊聊职场

《响聊聊职场》读后感言

一直特别喜欢看职来职往,感觉…里面的18位达人都很亲切,像一个人生的导师,会在每次节目中告诉应聘者许多许多关于职场和人生的指导。可同时,我也对18位达人越发的好奇,是什么经历使他们变得如此的睿智,如此的有能力,又是什么,让这些达人们仅因为职来职往而变成生活中的好朋友。于是,在得知响哥出书记录达人们的经历时,就忍不住的买了。不过,事实证明,我没白买。虽然,书中的各位达人的经历各不相同,可是,有一点却是共通的:不管现状如何,他们总是用心做好属于自己的每一件小事。

1.杨石头老师:石头哥在职职上每次都给我一种……很文艺的感觉……他很睿智,每次都能给选手提出有价值又引人深思的话;他很有创造力,每次都能在短时间内想出不一样的点子;他很文艺,总是能在几乎是一瞬间想出简短有力却十分贴切的关于企业文化建议来,却十分贴切。

可书中,我看见了一个不一样的他,一个……有些自卑却一直自信的他(自卑却自信着,咦,这不是我一直对自己的评价嘛)……石头哥认识人生的时间是从20岁以后的,但这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努力和渴望成功的态度。虽然,这之中他被打击过,被鄙视过,被打回零重新开始过,他自卑是因为从他起步开始,就一直比别人大,因为他的梦想,期望一直被打击,可他却依旧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行,依旧保有那个梦,那个有追求的心。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伤痕累累的高中,那个被老师用三年时间告诉我 “你以后没太大出息”却一直没有成功的三年。虽然,那三年中我有了许多很好的朋友,我们之间的友情并不功利,我也没有像大学这样被自己想象中的友情中伤的经历,可我依旧不愿意参加高中同学的聚会,不是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只是不愿想起高中那段惨痛的回忆。我骄傲着,我没有被他们打下去,那……现在我该做的,不就是脚踏实地嘛!石头老师说,“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会变成专家;简单的事情用心做,就会成为赢家。”这是和属于自己的事情,为什么我不用心呢……

2.刘同和陈默:刘同,陈默,李响是我认为职职里最可爱的铁三角,尤其是他们互相刁难出题的时候,哈哈。其实……很羡慕,也很佩服,他们三个属于典型的80后,却在30岁前都属于年轻有为的类型。羡慕他们的成绩,同时,也好奇他们的经历。刘同和陈默给我的感觉,他们的经历有些相似,都属于高中后一股正向能量涌上心头,于是开始了正循环。而有一点,却让我感触特深:他们敢于放弃自己已有的,而去追寻自己心中想要的。正如刘同,当时在湖南卫视的他,敢于放弃已有的工作去考研,在失败后敢于一个人北上争取,却也敢放弃之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也正如陈默,政法大学原本在法律界是出名的,他却可以放弃自己在法律行业求职的优势,去追求自己喜欢的,想要的生活。

这种经历,让现在这个处于迷茫期的自己,似乎看到了些方向。正如之前我在《因为痛,所以叫青春》里看到的,我属于箭派,每一件事都希望能遵从我的计划,完美的进行。而一旦某一步脱离的自己的计划,便会迷茫,因为之后的选择都是利弊分半的,所以,在权衡中是去心智,害怕因为自己的选择失误而错过了达到成功最短的路。可事实却是,过多的权衡或许会让自己胆怯,而忘记行动的动力。或许,如陈默所说“人一定要跟从自己的心,因为人都有面临迷茫或者选择的时候,只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只要是正确的,就真的可以在指导下做出正确判断。”

做好小事,专注优势,善良做人,遵从内心。还有一点是:这世上没有完美的事,你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明确自己的目标受众,只要做到让目标受众满意,就是成功。刘希平老师那部分中,给我影响最深的是:做好细节,和建立信誉。“不管是个人或是企业,培养一个品牌的欣语,很简单的一个原则,就是你说的、你做的、跟你外表上看上去的一定要一致,这样才能建立真正的信誉。”或许,这就是如何可以建立自己的品牌把

第五篇:评论:聊聊年终总结

评论:聊聊年终总结

:学习时报

作者:段宝平

又到年终岁尾。按照惯例,各单位各部门都会召开年终总结述职会,对一年工作和个人收获进行总结回顾。本人根据这些年的工作实践,想对年终总结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现象谈谈一管之见。

从工作层面讲,年终述职考核是公务员管理、班子建设、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个人角度讲,这又是一个“三省吾身”的过程,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同时在听他人总结的过程中获得借鉴。有一句话叫“评功摆好”,从一定意义上讲年终述职就是表功,就是摆自己的好。如何表?如何摆?这不仅检验每个同志总结规律认识的能力,更

是思想方法正确与否的重要体现。一般而言,立了功才能有功可表,不立功又要述职又要表功,那怎么办呢?就会出现偷功、抢功、贪功。当然,也有的同志高风亮节,会谦虚推功。因而在年终述职时,我们总能看到这么几类人。

第一类人是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爱岗奉献的人。这类人肯干事,会干事,干实事,承担着关键岗位的重要工作,实绩突出,是领导的得力助手。他们的年终总结大都内容丰富,归纳成绩客观真实,剖析问题深刻透彻,制定计划切实可行。

第二类人是懒散懈怠、不思进取,见事就推、遇事就躲的人。平时不愿干事,浑浑噩噩,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总结也就干干瘪瘪,清汤寡水,没有什么实质内容。

第三类人,平时做事没什么实绩,却善于溜须拍马、偷奸取巧。总结报告写得天花乱坠,把没有干的,说成干完了的,把别人干的,说成自己干的。以

此欺上瞒下,哄上骗下,哄得领导高高兴兴,惹得同事意见纷纷。这类人为数不多,为祸不小,可以说是单位这棵大树的“病虫害”。

从根本上讲,这些都是在不同的思想方法指引下形成的不同的价值标准,因而思想方法决定了我们认识事物、评价事物、处事决断的方法和原则。故我们总结工作,甚至说是经世为人,应把握正确的思想方法,争取做第一类人,不要做第二类人,更应警惕第三类人。应坚持实事求是,善于从纷杂事物中总结规律性认识,善于从日常工作中发现问题,促进在今后实践中解决问题。

以上是讲如何总结工作。下面还想谈谈怎么开好年终述职会。一般而言,年终总结述职会就是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对全年工作“盖棺定论”,表彰先进优秀人员,激励大家努力干事,并对下一的工作进行谋划部署。“功”不充分肯定没有激励,“过”看不清楚便无法明确努力的方向。这就要求我们在

年终述职会上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地进行评价、考核。现在的述职会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种是“老好人”主义。热衷于你好我好大家好,把总结述职会开成茶话会、联欢会、表彰庆功会,只唱赞歌,不做批评,只夸成绩,回避问题;甚至明知不对,也不做争论,不提意见,任其下去,盲目求得一团和气。即便硬是要其提意见,也是轻描淡写,敷衍了事。甚至于有个别同志会上不敢说,心中又不满,便会下乱说,背后乱说,不负责任。

另一种是斗争主义。把平时的不满无限放大,搞个人攻击,闹脾气,泄私愤。甚至意图通过述职总结会的争斗,打一派拉一派,把矛盾公开化、白热化,人为制造分裂,达到个人目的。

还有一种就是坚持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式,把述职总结会开成交流交心的民主生活会,既实事求是地总结成绩,也客观准确地说明问题,既团结了同志、改正了作风,又达到了“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目的。

三者相较,不言而喻,还是应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原则开好年终总结述职会,这也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但越是应该坚持的,越难以坚持。现如今,真正能够在述职总结会上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不多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有些同志思想态度不端正,自身有问题,还容不得别人说,讳疾忌医,老虎的屁股摸不得,一批就闹,一摸就跳。有些到了一定位置的领导干部,平时受吹捧惯了,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更容不得别人批评。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骄傲自满,独断专行,大搞一言堂,甚至“江湖主义”,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拜山头”“靠码头”的都是自己人,不吹不拍甚至直言相谏的全是对立面。基层干部迫于压力,更加不敢说真话了。在这种状态下,是没法真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也是不利于团结同事、推进工作的。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理应端正态

度。常言道:“没有考虑大我,就容易自我。”克服自我,就得态度端正,着眼长远,兼顾当前,通盘考虑,学会抓全面,抓重点,学会换位思考,不要“眉毛胡子乱抓一气”。受到批评的同志要谦虚谨慎、虚怀若谷。批评别人的同志,要诚恳真切,抱着“治病救人”的心态,从工作出发,从同事情谊出发,不要泄私愤,搞人身攻击。自我批评要有深度,有辣味,要能出出汗,才好治治病。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理应从善如流。要辩证地听,好的经验吸收改进,错的教训警示避免。做领导的,要乐于倾听下属的意见和建议,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既防又打;做下属的,要正确对待领导的批评,多反思自己,不要满腹抱怨,心怀不满;同事之间更要坦诚相待,不要心怀戒惧,不相往来。

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还应注意加强团结。毛泽东说过:“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既要进行严肃的、坚持原则的批评,又要持诚恳的、与人为善的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团结同志、消除错误的目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手段,团结队伍一致向前才是目的。为此,注意掌握批评的艺术,既要“敢说”,又要“会说”。

年终总结还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优。评优、推先进,目的是激励大家更好地开展工作,当然我们干工作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评优。应该看到,目前在各部门评优过程中确实存在一些论资历、论关系或者论其他某些评价指标“行赏”的现象,这样被选上的“优秀”有的其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也有一些部门,同志们都很优秀,而评优数量有限,不得不优中选优,未受表彰的还是大多数。对此,一方面我们的“大多数”同志应当正确理解和看待评优工作,要受得了委屈、守得住平凡,不能没评上就和领导同事们闹意见闹情绪,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各级组织部门以及用人单位要坚持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做好评优工作,通过事前做好思

想工作、事后采取其他激励手段等,真正让干得好、付出多的同志获得鼓励,让评优工作评出团结、评出风格、评出干劲。

总而言之,年终总结述职工作,是对每一名同志一年思想作风、能力素质、职业操守、工作实绩等等的检验。一个单位在这方面如果做得好一些,就能够出战斗力、出生产力,出干部、出人才。所以,做好年终总结工作,就要端正态度,明确目的,方法得当。发扬民主作风,客观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者:中央党校办公厅副主任)转载自工作总结

下载和小朋友聊聊“孝”(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和小朋友聊聊“孝”(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聊聊自己抒情散文

    兜兜转转自己一个人生活半年,心里始终未曾安稳,有些是自己瞎想,有些是事实。最开始的彷徨,慢慢的麻木,到现在的平静,这个过程不想再来一次,但发现经历后还有不舍。在黑夜前来临那一......

    聊聊2014高考填报志愿

    聊聊2014高考填报志愿 大学生就业难使考生和家长在选高校和选专业上难以抉择,这就形成了一些争论,是选高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各分数段情况不一,考生的理想和......

    聊聊热门话题(小编整理)

    聊聊热门话题――“三创一办”今天,我们来聊聊“三创一办”。“三创一办”的内容是:贵阳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和协办2011年第......

    和孩子们聊聊《城南旧事》

    和孩子们聊聊《城南旧事》 上两周,赶上我们五年级组语文进行集体备课。讲到第二单元,以童年为主题组织课文。尽管我的一节公开课讲砸了,但这个单元学完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收获......

    聊聊咱的家乡话(合集)

    聊聊咱的家乡话 记得三十年前,只有走在广丰县城的街上,才偶尔有听到行人说得普通话的耳福。可能都是外地到广丰出差的,穿着毕挺的从你身边走过,大约在满街的注目礼中(那时街上行......

    聊聊信用卡的积分

    聊聊信用卡的积分 使用信用卡的人都知道信用卡有积分,这个积分积累到一定时候,就可以兑换东西,例如各种小商品,如果有与航空公司联名的卡,还可以兑换里程,甚至会得到出国旅游的奖......

    《聊聊热门话题》教学设计

    《聊聊热门话题》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节课口语交际训练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口语交际·习作八》,交际的话题是“聊聊热门话题”,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都可......

    聊聊数学家的故事专题

    聊聊数学家的故事 连载四 ukim 写给那些,喜欢数学和不喜欢数学的人们 写给那些,了解数学家和不了解数学家的人们 故事十七:法国数学家的故事(1) (图左)伽罗华(1811-1832),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