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修改稿
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
070719 苗青
指导老师:杨谊金
摘 要: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会通过与他人的游戏,与材料的接触获得感官上的经验,心里上的体验,是幼儿很重要的活动之一。因此本文对幼儿自主性游戏和材料环境创设这一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和探究,介绍了什么是幼儿自主性游戏,自主性游戏中环境创设的意义以及如何进行环境创设和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自主性游戏 材料投放 幼儿
一、问题的提出
自主性游戏即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发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也是幼儿兴趣需要得到满足,天性自由表现,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和人格建构的过程。
在现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强调孩子的自主性。为了在游戏中凸显自主性,教师往往会花很多的精力准备,但效果平平。教师总觉得自己花了很大的力气备课但孩子还是会跟着老师的脚步走,没有放开自主游戏,达不到自主游戏的目的。其实很多因素都可以帮助教师,而材料的投放是影响自主性游戏开展效果和质量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因素之一。材料的选择搭配与合理投放都会影响到活动的效果和教育的程度。本文就自主性游戏中材料的投放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进行了简单的论述如下。
二、材料投放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价值
(一)吸引孩子注意提高游戏的兴致
幼儿园对孩子来说是另一个意义上的“天堂”,因为它不仅有慈爱的老师、游戏的伙伴、丰富的游戏,同时还拥有大量的玩教具。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同样的一节课如果教师准备了充足有趣的教具那么幼儿的兴致会大大的提高。这点在自主性游戏中也是同样的,在一场自主性游戏中,如果有充足且丰富的材料,那么孩子游戏的兴致也会大大的提高。我们面对的是孩子,他们对鲜艳丰富的事 1 物感兴趣,这些会吸引她们的无意注意,在无形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增加游戏内容提高动手能力
如在“过家家”的游戏中,如果娃娃家里只有洋娃娃和一些简单的家具,那么孩子们每天游戏就会很单一,很快便会厌倦。如果教师在“娃娃家”里放上一些小衣服,简单的卫生用品和医药箱,那么孩子们游戏的内容就会大大的增加,每天游戏都会有所不同,他们可以给娃娃穿衣服,生病了打针吃药,帮娃娃洗漱,这样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同时还能让他们掌握基本的生活知识。
(三)美化环境,增加趣味性
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可以将材料与教师的布置、区角相结合,如教师可将教室一角的墙面布置成大树,随着四季的变化给大树装扮,春天发芽、夏天茂密、秋天结果、冬天积雪。这样教师可开展自主游戏时可围绕大树,随着四季的变化开展不同的游戏,同时游戏的材料又是教室布置的一角,这样不仅美化了环境同时增加了趣味性。另一方面,材料可制作的精致有趣,在摆放的过程中就是美观的,吸引人的。
(四)贴近幼儿生活,提高游戏的主动性
幼儿总是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兴趣,教师投放材料是以孩子的认知水平为标准。这样孩子就会对游戏的材料有熟悉感,感兴趣,想玩耍,从而大大提高了游戏的主动性。使游戏变得更加亲切、生动,让孩子感到快乐。
三、材料投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材料单一难以提起幼儿学习兴趣
存在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幼儿园材料的投放过于单一,有时候教师准备的一些活动材料都能反复利用一个学期,幼儿每次活动面对的都是相同的材料,活动兴趣不是很高。有的教师准备的材料种类单一所有的孩子玩的都是同一类型材料,如某教师开展自主性游戏《看我72变》,让幼儿利用橡皮泥做出各种动物或植物,幼儿手中只有橡皮泥,幼儿想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动物,但是因为材料的局限没有办法实现。一节课下来,大半的幼儿还是模仿老师的范例,自己发挥的很少很少
原因分析:现在幼儿园的班级教师配比一般都是两教一保,教师每天面对30多个幼儿工作力度很大,对材料对自主性游戏的意义不够了解,导致对材料投放的不重视。所以很多教师在进行自主性游戏的材料投放的时候马马虎虎,方便为主,没有真正的重视,所以有这种问题的出现。
(二)教师为主材料投放封闭
存在问题:在实习的时候我遇到过这样一种情况,中三班王老师开设了区角游戏“早餐店”,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按照自己的想法将区角布置好了,幼儿在固定的地方做固定的工作,如做饺子的做饺子,做煎饼的做煎饼,连材料都是准备好的。刚开始,孩子们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做做包子,明天包包饺子,可是没过多长时间,孩子们都不怎么愿意去玩了,因为每天的游戏都是重复的,制作的作品也相同,他们很快就觉得乏味了。
原因分析: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因为教师在布置游戏的时候就有了先入为主的思想,把游戏按照自己的想法布置,而忽略了幼儿自主的一面。幼儿在游戏的时候我们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老师的影子,这就出现了材料的过分封闭,以教师的思想为主,幼儿只是按照老师的想法按部就班的游戏,完全失去了自主性。
(三)材料投放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存在问题:教师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不相符,导致材料过难或过于简单,使幼儿难以产生兴趣,达不到教师预设的目标。如:“我给朋友过生日”的自主性游戏中,玄玄选择为缘缘做生日蛋糕,明明选择为豪豪做生日蛋糕。他们各自将朋友的照片粘贴在蛋糕上,然后准备开始剪“蜡烛”。我问他们是否知道朋友的生日?到底需要插几支“蜡烛”?明明抿着嘴说:“我知道豪豪5岁,我就给他插5支蜡烛。”玄玄则去墙面上查找相关资料,可是看着一张“朋友的生日表”,她无法找到“缘缘“的名字,于是愣住了。我提示她到旁边的学习版面找方法,希望她可以通过学习版面上的步骤提示找到学习的方法。可是玄玄看了很久也没弄清楚如何找到好朋友的信息,她只好找托盘上的各种学习材料:自制的日历表(需幼儿在此对应日期粘贴朋友的照片)、同月出生的记录表(归类)„„最后总算从 “朋友的小档案”中查到了缘缘的年龄和生日,接着玄玄开始制作生日蛋糕了。这个时候,明明已经制作完成了送给朋友的生日蛋糕,可是蛋糕上只剪贴了一支蜡烛,蜡烛的前面粘贴了一张5的数字卡。可是豪豪看到蛋糕说自己明明是6岁,怎么用5来表示?
原因分析: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忽视了幼儿的年龄和认知水平,只是一味的照自己的想法布置了游戏场地,一些想法很好,但是不适合本班的幼儿的现有水平。导致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自身能力的限制,让游戏无法顺利进行并有错误出现。
(四)材料投放的数量与班级幼儿数量不成正比
存在问题:教师准备的游戏材料不足,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况。如:教师在开展自主性游戏“神奇的泡泡”时,只准备了二十多个泡泡玩具,而班级有32名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幼儿因为没有游戏材 3 料而出现了闷闷不乐、对游戏不感兴趣以及和同伴的争抢现象。
原因分析:教师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没有照顾到每个幼儿,只准备了部分游戏材料有些幼儿游戏时就没有游戏材料。有的教师想把游戏材料做的精致达到更好的游戏效果,但是一个班的幼儿数量太多,致使教师在准备的时候有些力不从心,就减少了活动材料的数量。
四、怎样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一)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避免单一
中国有句古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恰好可以用在这里理解为,如果没有丰富的材料,那么即使孩子再聪明也能创造出好的作品。所以说,自主性游戏材料的种类和数量一定要多,要丰富,要能够满足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充分的探索空间。例如泥塑活动,如果橡皮泥的颜色很单一只有几种的话,那么孩子再有创新意识也玩不出什么新花样。若在提供橡皮泥的同时,提供多种辅助材料,如各种豆子、彩棒或牙签等,材料丰富了孩子感兴趣了那么孩子的创造力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会用牙签来固定,做出各种动物,他们会用豆类来装扮,会用纸盘当容器,做出美味的蛋糕等。可见,材料的丰富多样是有利于提高幼儿创造力的。
(二)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体现开放性
以前的区角游戏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自身的主观意识往往比较强,在投放材料的时候,教师往往已经在心里预设了玩法,在进行活动时,目的性便十分明确,往往会引导幼儿去玩老师预设的玩法。当孩子没有按照这样玩时,老师会觉得孩子没有想到老师的玩法,会批评孩子。这样也往往就抹杀了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孩子们一味地跟着老师的想法走,于是越来越没有个性,对游戏也失去了主动性,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老师的影子。另外,孩子们的兴趣也不是很高,因为那些玩法和他们心目中的玩法并不相同。随着教育的重视,教师们越来越注重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了,于是,现在的自主性游戏中,教师在投放材料时,更注重注重材料的开放性,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这样孩子们有了更大的探索空间,他们不仅玩得开心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发挥。
实习的时候中三班老师开设的“手工坊”,刚开始投放材料的时候,有意识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分类摆放,做果实的做果实,做泥工的做泥工,刚开始,孩子们对这个很感兴趣,玩玩这个,玩玩那个,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孩子们都不愿意去玩了,因为每天都是这样玩,每天制作的作品也相同,他们很快就觉得乏味了。于是老师对此进行了调整,材料仍然分类摆放,但不规定玩法,只是给孩子们一 4 个题目,让孩子们根据题目,自由选择材料进行创造,于是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孩子们不断地创造出了很多我们没有想到的作品,如在进行“瓢虫”小主题时,孩子们有的用橡皮泥把瓢虫身上的细节一一刻画,有的用笔勾画了美丽的瓢虫,还有的用捡来的树叶贴成了瓢虫。可见,开放性的材料,更能体现自主性游戏的价值,从而提高幼儿的创造力。
(三)自主性游戏的材料要顺应孩子成长需要
和环境一样,在提供自主性游戏的材料时,也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符合他们年龄特点,有利于他们能力发展的材料。这样才更有利于幼儿去探索,去创新。就如我发现教师在为中班幼儿提供区域材料时,在语言区中,投放了一些图书,有的只有图,很简单,有的文字居多,由于过分简单和不认识字,不久孩子便没有了兴趣,以至于后来那里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孩子都不愿意来了,还怎么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呀?于是后来我在观察到这一现象后便将材料做了调整,撤去了简单的图书,为文字居多的图书配上了简单的图片和头饰,孩子们的兴趣一下子来了,过了几天,我就发现好几个孩子会讲那个故事了,但每个人讲的却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版本。从这件事中,我领悟到游戏材料的准备一定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只有适合孩子发展需要的材料,才能更有利于幼儿发展他的创造力。
(四)教师理解,引起重视
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具有很大的价值。它不仅仅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自主性,更能使幼儿对开展的游戏感兴趣,提高游戏的主动性。作为教师要深刻的理解材料投放的价值,并引起重视。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五)克服环境问题,合理利用空间
由于空间的局限性,给材料投放的场地带来了很多的问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利用教室的边角空间了,可通过立体墙饰增加材料的占有面积。还有教室内门和墙壁的夹角也是块“宝地”,平时幼儿入园离园时门是打开的,平时在室内活动时是关上的,这平时的一开一关就给“宝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块地方,教师可以合理利用。
(六)广泛运用事物,丰富材料
材料投放的内容要丰富,大到模型小到各种豆子,都可以成为投放的材料,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和游戏主题有关的,都能成为材料投放到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但是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不能超出他们的认知范围。只有丰富的材料才能更好的帮助教师提高“自主性”的目的。
结语
自主性游戏活动是幼儿内在需要的自发性游戏活动,因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了解且必须了解材料的投放对幼儿自主性游戏的价值。为幼儿创设一个好自主游戏环境,提供孩子所需的材料。让材料真正站在幼儿的立场为幼儿的游戏说话,为幼儿的游戏添砖加瓦,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自己的想法、玩出快乐的经验、玩出知识玩出丰富的想象。然而材料的合理投放与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当的指导是一个完整体,他们之间相辅相成、密不可分。这些都值得我们更深入的去思索和探索。
参考文献:
1.蒋月铭 自主性游戏中有效投放材料的策略
http://wuxizazhi.cnki.net/Article/XQKC2008Z1034.html
2.从自主性游戏中走来——浅谈小班自主性游戏材料的有效性
http://byyey.news.tcedu.com.cn/art/2010/4/2/art_16767_51815.html 3.有效利用生活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游戏研究
http://
第二篇: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作者:臧圣芳
教龄:7年
职务:教师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陆杨幼儿园
浅谈中班幼儿在自主性游戏中的“解放”
昆山陆杨幼儿园
臧圣芳
摘要: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主要以游戏为中心,通过游戏能够发展幼儿的自主能力,以及各种经验的积累。中班幼儿好模仿、思维开始具体形象等特点,决定了对自主性游戏的需求。但它的自主性游戏又较其他年龄阶段的自主性游戏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游戏的主题扩展,情节得到了发展,其次游戏的目的性增强,主题趋于稳定,再者幼儿在进行游戏时能认真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并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最后幼儿游戏后谈话能够做好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但往往我们老师在引导幼儿游戏时,存在着忽视幼儿发展基本权利的地方这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因此,本文围绕在幼儿自主游戏中实践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进行探讨,为幼儿更好的自主成长创造条件。关键词:自主性游戏、解放
众所周知“幼儿期是游戏期”。到了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开始具体形象,有意性已经发展。特别喜欢模仿一些他人的行动和语言,扮演一些他人的角色。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能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符合了孩子们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很受欢迎。
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形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活动。既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由幼儿自己确定游戏主题,构思内容,分配角色和确定规则,更多地发挥创造性的有趣的活动。自主性游戏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活动,也是极好的教育手段。因此,我们作为幼教工作者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更大效能地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在幼儿园自性主游戏中,处处渗透了自主性教育的内容,随着教育形式和游戏模式的革新,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如何将“六大解放”的思想
运用到幼儿园的游戏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游戏的教育作用。让幼儿在其中自主、自由地成长。
一、自主性游戏指导时常见的问题
我们的自主游戏包括桌面游戏、区角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和结构游戏等。对于区角游戏中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是现而易见的。近年来我们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1.教师把重视变成控制
游戏具有假想性、愉悦性,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被确定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成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基本形式。1996年,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因此教师在每次的活动中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指导幼儿的活动,只要孩子与老师的预设活动有了一些偏差,老师就会马上千方百计的引导孩子朝着自己的预设目标走去,老师的干预是非常多的,影响了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控制了幼儿活动的自由度。就是由于老师对游戏的重视变成了对幼儿游戏的控制。将幼儿自主性游戏的时间剥夺了,却还是自认为对游戏非常的重视。尤其小班的孩子,社会经验和游戏经验都不足,不能够很好的游戏,在游戏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时老师干预的非常的多,在幼儿非需要的情况下,将自己的教育意图强加在幼儿的游戏之中,认为这既是游戏也是引导了。2.幼儿在选择游戏时缺少自主权
《纲要》指出:“应该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应绝对尊重幼儿的意愿,不用自己的建议去左右他们的想法。”陈鹤琴教育思想中也指出:要以幼儿为主体,将游戏的主动权交给幼儿。游戏是幼儿自主自愿的自主性活动,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活动,幼儿有权决定游戏中的一切。往往有的老师就决定了幼儿游戏的内容,她没有根据幼儿的意愿就替他们决定该玩什么游戏。幼儿本身的游戏意志力就不够,会被其他游戏干扰,同时他们和同伴之间也能解决这些
问题,教师又何必要干涉景区呢?游戏就是要让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由展开、自发交流游戏的情节、内容等;有权以自己的方式、方法来解决游戏中出现的矛盾、纠纷等。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进行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只需为幼儿自主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幼儿才是自主游戏的真正主人。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时,教师不自觉的就会忘记游戏所要达到的目的,因而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影响。不仅上述中说的问题,其实还有很多,这都与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相悖,极其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发展。
二、“解放”幼儿,让幼儿自主游戏
所谓的“解放”幼儿,其实就是需要老师在指导幼儿自主性游戏时遵循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使幼儿在游戏中真正获得自主。那“六大解放”思想是什么呢?
陶行知的“六大解放”: “一是解放学生的头脑,就是要鼓励学生敢想、善想,敢于动脑,善于动脑;二是解放学生的双手,就是要鼓励学生敢干、善干,敢于动手,善于动手;三是解放学生的眼睛,就是鼓励学生敢于观察、善于观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四是解放学生的嘴巴,就是鼓励学生敢说、善说,敢于提问、善于提问;五是解放学生的空间,就是要扩大学生的活动领域,不把他们局限在狭小的课堂里,也不局限在学校中;六是解放学生的时间,就是要保证学生有时间去独立学习、活动和创造,不要把课程排得满满的,也不要让课外作业多得做不完。”
1.“解放头脑、解放双手”,给幼儿提供创造的空间。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选择游戏以及提供游戏材料时不能忽视幼儿的个别差异,要使每个孩子都有游戏的机会,并在游戏中展现自己的能力。这就要解放幼儿的头脑,让幼儿来动脑想想做什么游戏,大家共同商量,然后由老师准备材料,布置游戏的场地(幼儿可以参与准备布置)。比如说早晨的桌面游戏,也是自主性游戏的一种游戏,不仅有买的现成的游戏材料,还有老师根据本班孩子的差异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游戏材料。当幼儿来园根据自己的意愿和能力选择游戏操作,通过动脑、动手完成了许多稀奇的作品,让同伴和老师都
为之称赞。一般在桌面游戏中老师只是个观察者,完全由幼儿自己发挥想象,然后动手创作。其中老师自制的游戏材料提供给他们时,幼儿在选择后并没有问老师“这个怎么玩?”,因为他们动脑想了,动手操作了,自然就明白游戏的玩法。
不光光在桌面游戏中解放了幼儿的头脑和双手,还有区域游戏、角色游戏、益智游戏等,幼儿的积极性都能被激活,主动的投入到各个游戏中去,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游戏开展的更加有趣、有意义。例如娃娃家的游戏,娃娃家的游戏是每个幼儿都喜爱玩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不是把每个孩子的角色安排好,而是让幼儿幼儿自己安排。每次游戏时我都会发现娃娃家里的角色都有变化,因为选择此游戏的人多,但是家庭主要的成员无非就是:爸爸、妈妈、宝宝、爷爷和奶奶,这几个角色被选择完了,那多出来的幼儿怎么办呢?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于是他们加入了许多的角色扮演: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姐姐、弟弟等,使一个小家庭变成一个大家庭,游戏的内容明显增加了许多,意义也非同凡响。
幼儿主动的解决游戏中的问题,改变游戏的玩法,创造出不同的游戏情感体验,增加了自身的游戏经历。在没有老师的局限下,自主性游戏变成真正的自主性游戏。解放幼儿的头脑是对幼儿很好的肯定,解放幼儿的双手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解放头脑和解放双手就是给幼儿一个创造的空间。2.“解放眼、解放嘴”,给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幼儿都是好奇心强的,对于自己不知道的事物总喜欢探个究竟,但往往在成人的管制或者嫌幼儿啰嗦的情况下,把幼儿给“框住”了,很多幼儿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却不敢问、不敢说,长久下来也就不再对任何事感兴趣了。有些家长和老师会埋怨一些孩子怎么对什么事情都不敢兴趣,可是有没有想过,他的好奇、他的求知是被谁给早早的扼杀了。因此,我们要让这些孩子找回自己的本性,解放他们的眼和嘴,让他们去观察,帮助他们解决问题,给他们一个探索的机会和空间。这在幼儿园里,也就只有通过自主性游戏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每天同样的游戏却有不同样的事情发生,谁都不会预料到孩子们在游戏时会制造出什么样的情况出来,在解放眼和嘴的前提下,他们似乎很“大胆”,在自主性游戏图书区中就能体现出这一点。幼儿阅读图书是自由选择图书翻阅,没有成人的陪伴讲述,而作为还不认识字的幼儿园孩子们,也只能通过自己观察图书 的画面来猜测想象发生什么事,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画面上的内容。一次游戏活动时,有两个小朋友在一起翻阅图书,每人手里拿一本书在安静的阅读,谁也没有干扰谁,就是那么的认真阅读。等他们看完后,互相问了句:你看了什么书?然后两个人轮流讲述自己看的书,说得很是精彩,虽然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太好,但基本上能听出书中大概的内容。待游戏结束后我特意的去翻阅了他们俩看过的书,对照了一下,他们讲述的内容和书上的内容误差不是太多。不是偶然的观察他们游戏,还真不知道平时不爱说话的他们也能讲出那么精彩的内容。以往游戏时,我们老师会参与进去,引导幼儿阅读和讲述,但无意中就限制了孩子的眼和嘴,很有可能有些不是他们想要看的,还逼着他们按照老师的提问去讲述。学习了“六大解放”后,在指导自主性游戏时,稍微的改变下方式,收获却是很大。同时,幼儿的眼和嘴解放了,他们也得到了一份收获,不再拘束的阅读图书,不再拘束的游戏,他们有了自己的探索空间。
3.“解放空间、解放时间”,给幼儿提供创造想象的平台。
成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需要空间、时间,其实孩子们在游戏时也是需要空间和时间。解放幼儿在自主游戏的空间,让其在相应的时间段有自由选择的机会,发展在规定时间完成任务的能力。在角色游戏中我们从主题、同伴、材料到场地都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使得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的游戏。引导幼儿完全自主地逐步解决游戏主题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在表演游戏中,教师先进行了一番游戏指导,提供材料,完全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他们在游戏开始后,自己选择道具,装扮自己,再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或改编故事情节进行表演。整个过程都被限制在游戏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然而这个时间段也是足够的,对于幼儿来说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一个自由的空间。虽然时间并不多,但孩子的身心是放松的、自主的。就这样解放幼儿的表演空间及时间,使幼儿自主的发展。还有其他角色游戏也是如此,给他们空间和时间,他们就能自由的想象,创造不同的游戏内容,让自己在游戏中展现出最精彩的一面。幼儿的想象力不是成人能预料到的,也是不能控制的,那就给他们一个想象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自己想象中自由的翱翔。
三、遵循六大解放思想开展游戏,需注意尺度。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开展自主性游戏中实践“六大解放”思想时,孩子和老师都收获到很多,但有时也容易忽视一些问题。因为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受老师束缚,可是结果都是幼儿像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因此,在遵循“六大解放”思想指导游戏还是需要教师把握尺度,不要造成幼儿散漫的游戏。1.放手而不放松。
在幼儿时期自我控制能力是很差的,他们不能约束自己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不受大脑控制,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因而我们对其“六大解放”后,那就更加随心所欲的游戏,尤其个别调皮的幼儿容易干扰他人游戏,甚至破坏游戏。这个时候老师不要急于干涉,要找合适的机会参与进去,千万不能放手不管,如果幼儿自己不能解决的话,问题就会越积越多。游戏的时候教师是有多重身份的,观察者、参与者、引导者等,所以放手的同时还是要掌控着一切,不能放松自己不理会幼儿。
2.幼儿解放而不是老师解放。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得到了解放,自由的选择游戏,自主的探索游戏玩法,身心放松的玩游戏。可是幼儿解放了,教师却没有解放,教师还是要时刻的观察每个幼儿游戏,引导幼儿正确的游戏,不能放纵幼儿和自己。有的老师认为解放幼儿随幼儿怎么游戏,自己可以放纵一下不用去管了,这样的想法就是错误的,教师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摆正自己的角色。当你放手时,你就可以参与其中去,也成为一个游戏者,多与幼儿互动,了解幼儿“解放”后是怎么游戏的,从中感知每个幼儿的特性。
通过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游戏,从自由的游戏中得到真正的生活经验。过去由教师安排为主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缺乏主动性的表现,现在的幼儿对自己的探索和研究非常着迷,每个幼儿都关注自己的游戏活动,游戏区里很少出现无所事事的幼儿。个别性别孤僻的幼儿,情绪上的紧张状况也得到了缓解,行为得到了改善。师幼关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过去游戏活动绝大部分是由教师安排的,幼儿对他们将要进行的游戏一无所知,而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由于幼儿对活动选择和安排有了自主权,幼儿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情,总能有序地安排自己的游戏,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大增强。
第三篇: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生成活动的策略探讨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生成活动的策略探讨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生成活动策略,是指教师在进行游戏活动设计时,将幼儿的需要、兴趣、能力作为活动内容基础,同时在游戏开展过程中密切注意幼儿的动向、观察其反应;发现其新的兴趣点,通过有意义的互动、协商与合作,采取适当的措施,及时更新、改进自己的游戏活动内容和方法,与幼儿共同“衍生”出新思路或新方案的技巧和策略。
生成无所不在,自主性游戏中更加注重幼儿的生成,能够让幼儿更逼近于事物的本质,是生成的核心和关键。自主性游戏生成策略包括游戏初期的价值判断和矛盾解决策略、游戏中期的游戏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策略、游戏后期的反思研讨和总结。
一、游戏初期——价值判断和矛盾解决策略
1、价值判断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生成的内容都来源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教师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判定其是否蕴含着内在的教育价值,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是否是大部分幼儿所感兴趣的。一般来讲,自主性游戏活动中判定幼儿生成活动的标准是:是否能够帮助解决幼儿学习、活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是否有利于拓宽幼儿的见识,增长其对周围生活的经验,让幼儿从这些生成中获得快乐和真理;是否有利于发展幼儿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增进其对探究过程和方法的了解和运用。
案例:我们家里没电视
我们班的娃娃家总是很热闹,因为里面有很多和幼儿生活经验相关的游戏材料供幼儿操作。因此,不同游戏区域的幼儿都喜欢到娃娃家去做客,娃娃家的客人逐渐多了起来。可是娃娃家的“妈妈”却发现了问题:客人来了没什么事情做。“客人”们也跑过来抱怨说,为什么自己想看电视娃娃家却没有?我们及时抓住了游戏中幼儿这一生成的问题,在区角讲评时,大家都纷纷表示娃娃家应该要有一台电视。随后的游戏中,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制作出一台电视机,幼儿的需要得到满足,游戏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一案例就说明,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帮助幼儿有效主动的学习。
2、矛盾解决
游戏中的生成具有个性化的色彩,是个别化的、特殊化的问题。因此,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的生成常常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困惑或矛盾,究竟谁先谁后,谁主谁次都时时在考验着教师。游戏中,我们可以将游戏和区域、游戏和主题相结合来解决幼儿生成的问题。
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的生成和主题活动、区域活动的相互补充体现在,可以把主题活动中集体教学的内容在游戏中呈现,使游戏中有主题的影子,主题中有游戏的成分;可以把游戏中幼儿生成的内容和区域融合起来,在区域中游戏,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案例1:我们如何不生病?
我们在开展小医院的游戏时,一些“病人”问“医生”,我该怎么不让自己感冒?面对“病人”的询问,有的“医生”跑过来询问教师,教师及时抓住小医院这一生成的内容,在游戏中丰富游戏环境,在“医院”的墙面上贴上感冒的症状和各种预防感冒的方法,并及时和正在开展的主题“我们的身体”结合起来,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自我保护的方法。
案例2:如何吸引顾客?
小吃店的“厨师”和“服务员”常常会为生意冷清而着急,总是会来求助于老师,没有“客人”该怎么办?教师及时给以提醒,想想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小吃店做的点心?孩子们茅塞顿开,立刻想到可以画广告纸来进行宣传。于是游戏中的生成又和美工区域有机整合起来,小吃点每天会派专人来美工区域画各种小吃的广告纸,小吃店的生意也兴旺起来。
二、游戏中期——游戏内容的拓展与延伸策略
伴随着幼儿兴趣的增长,教师应在游戏活动中期,运用情境生发策略,对幼儿游戏的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和幼儿共同探讨、协商出新的游戏内容。
教师要根据幼儿游戏时即时的情境进行捕捉,引发幼儿认知的冲突和思维的碰撞,在活动中直接生成新的活动内容。因此,对教师来讲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闻其声,顺其趣:
教师在组织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倾听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对话、讨论或对某一件事情的争论、辩解、质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从而捕捉到契机,调整游戏方案或生成新的游戏活动。
一天早上游戏时间,小吃店里非常热闹,孩子们围在一起大声说着什么。我凑上去听个明白。“厨师”说:“小吃店里被盗了,做好的点心都不见了。”“服务员”应和道:“就是,好多点心呢,怎么会不见了?”旁边娃娃家的“妈妈”说:“肯定是被小偷偷走了。”“厨师”无奈地说:“要是有个保安就好了。”这时,一个孩子急忙说道,我来做保安吧,我来做保安吧,这样就不会有人来偷东西了。这时,我及时接过话头:“是呀,小吃店是需要一个保安的,那你们给保安选个工作地点吧,还有怎么样才能让人家知道你是保安呢?”教师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生成的需要,并及时追问,调动了幼儿的生活经验,帮助幼儿生成了一个新的幼儿内容,创设了一个新的游戏角色。
2、追其行,延其趣
教师在参与幼儿的游戏时,要追踪幼儿的行为,发现幼儿的兴趣所在,并延展幼儿的兴趣而生成新的游戏活动的一种行为策略。教师应该对孩子的一些行为保持谨慎的态度,注意对他们先前和后继的行为进行追踪,这是捕捉游戏中幼儿生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一天早上游戏时,一一小朋友在做着保安的游戏,他模仿起保安的样子,站的笔直笔直的,一动也不动,还时不时地指挥着旁边的行人,提醒他们进出小吃店和娃娃家要刷卡和按门铃。孩子们也都听从着这位负责的保安的指挥。游戏进行的很顺利。过了一会,我再转过头来时,发现保安房间里的桌上放着“拼拼搭搭”里的一块大三角积木。我心想,一定是保安调皮,乱拿玩具玩不放回正确的地方。正当我想“批评”他,让他把积木放回“拼拼搭搭”时,忽然发现一一拿起桌上的积木对着嘴巴说:“娃娃家娃娃家,外面一切正常;小吃点小吃点,现在外面没有坏人。”我这才知道原来保安把积木当成了一个对讲机,他没有请求老师的帮助自己解决了“工作”中的一个问题。这正是孩子在游戏中的生成,正是因为教师追随了孩子的行为,才发现了一块积木生成的秘密。
3、解其道,助其趣
这是指教师在游戏活动中,为了保证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引导幼儿拓展其兴趣,丰富其生活经验,并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而生成游戏的一种策略。强调自主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
例如,小超市的游戏活动中,教师通过观察,发现营业员给客人拿东西时要找很长的时间,原来他们不知道要把蔬菜和水果分开来摆放。教师及时抓住一个顾客买东西的机会,问营业员,你知道为什么你找起来这么慢吗?营业员马上低头寻找答案,又抬起头来看着老师,眼中充满了疑惑。于是老师通过示范,将水果和蔬菜分开摆放,随后又问营业员,这回看上去怎么样?这次再来找找感觉如何?在老师的语言提示和游戏情境观察中,营业员马上意识到可以将东西“归类”摆放的道理。
三、游戏后期——游戏的研讨和总结
在游戏的总结和研讨中,幼儿能够结合自己游戏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表述,生成许多新的问题。游戏点评中,教师需要助幼儿一臂之力,在让幼儿自由表达、自我宣泄中进行及时的提升和梳理,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点拨,借助游戏中的情境、材料提出问题,支持幼儿生成的问题,把幼儿的兴趣推向高潮。教师可以通过“情景讲述”、“点面结合”、“绘画辅助”等方法来帮助儿童解决问题、分享经验。
1、“布白艺术”的生成策略
布白指教师的提问要留有“余地”。因此,教师在进行游戏讲评和研讨时,可以设计适当的空白,让幼儿能够根据教师的提问,利用想象来填补空白,从而不遗余力地“生成”和创造。
2、“点面结合”式的生成策略
在游戏研讨和讲评时,先请幼儿自发交流,在幼儿的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捕捉闪光点,顺着幼儿的兴趣延伸下去,请幼儿重回游戏情境,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生成和游戏相关的答案。一般来讲,这种方式主要包括几个步骤:基于真实的情境创设——拓宽问题——引起讨论——快速联想和终止评价——自主性操作探究等。
3、“电影回放”式的生成策略
这要求教师要有做好游戏记录的准备,这里的游戏记录可以是文字的、图片的,更方便有效的是采用“录像”的方式。通过游戏时的记录,在游戏研讨环节,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记录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一方面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同时也能让幼儿在观看记录的过程中生发兴趣点,生成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总之,自主性游戏中幼儿生成活动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对幼儿年龄特征、生理、心理特点和教育规律的把握,需要教师根据特定的情境,灵活运用和选择自己的策略,对它们进行重组连接并果断行动;需要教师具有捕捉幼儿心理变化的敏锐感受,对教育时机进行及时把握,并及时对活动中的矛盾和冲突采取巧妙的化解。
第四篇: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
在自主性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
张欣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强调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自主性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的游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能促进幼儿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学前期幼儿可塑性强,模仿性强,易接受外界的各种信息的干扰,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行为要求的理想时期,更是良好礼仪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适时的给予指导,利用角色游戏渗透文明礼貌教育,从而培养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简单的基本技能。自主性游戏
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现代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游戏是儿童生来喜欢的。儿童的生活、学习可以说就是游戏”。游戏中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玩的游戏内容多、材料多,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小舞台。这种健康、丰富的自选游戏,不仅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还能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意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养成终身受益的良好行为习惯。因此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幼儿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它的重要作用是能进一步加强幼儿的集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及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为孩子今后踏入社会成为一个会沟通会交往的社会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氛围,增强文明意识
良好的文明礼貌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首先,我们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了几个幼儿较熟悉、感兴趣的区域,如娃娃家、爱心医院、超市、公共汽车站、工厂等。娃娃家的成员要到超市去买东西,去医院看病;超市里的物品需要工厂及时提供;各个角色还需乘坐公交车出行等,都给孩子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游戏氛围。在这些游戏区域中我们需要投入各种有利于幼儿发展的材料,投放些什么,投放多少也都是很有讲究的。如我们在中班的“娃娃家”里投放了电话机,中班的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逐步发展起来了,他们也有不少打电话的经历,可是怎样打电话呢?怎样打电话才是有礼貌呢?老师通过谈话可以让孩子们了解区域活动中的打电话游戏,使幼儿在不断的操作实践中巩固了拨打和接听电话的礼仪。其次,围绕“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这一主题来创设游戏环境,我们还和幼儿共同商量,一起在楼梯、过道、活动室外墙、游戏各区等醒目处张贴了文明礼貌宣传语,如“请”“你好”“早上好”“再见”“对不起”“没关系”“谢谢你”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孩子们学习,每天念一念在潜移默化中,增强文明意识,并在开展游戏时要求幼儿坚持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
二、规则自定,开展文明游戏 1.标记与规则。
为了使得自主性游戏的游戏规则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我们会广泛听取幼儿的意见,引导幼儿反复讨论,最后将游戏规则制订为“三不”“三要”“三轻”,即不打人、不骂人、不争抢玩具;要有礼貌、要谦让、要商量;走路轻、讲话轻、拿东西轻。我们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这些规则,然后贴在相应的游戏区里。由于规则是幼儿自己讨论制订的,标记也是自己亲自设计的,因此,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和遵守。自规则运行以来,幼儿游戏中的文明礼貌行为及合作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如以往扮演顾客的幼儿到了“美食街”总是大叫大嚷:“我要××!”如今则是安静地排队购买,然后安静地等待服务员拿来自己需要的食品。又如建筑区的幼儿对“队长”这个角色非常感兴趣,以前常常是你争我抢谁也不肯让,有了“要商量、要谦让”这些规则后,许多幼儿都能克制自己心中的欲望,而自行解决这一矛盾。在这些游戏规则的正确引导下,幼儿懂得了与人交往必须要有礼仪行为及合作意识。2.暗示与有序。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在区域活动中做到仔细观察幼儿在和环境不断互动中的表现,挖掘环境的深层教育价值,使幼儿在环境的暗示下,不断地练习使用文明礼貌行为。如,在“梦想建构岛”游戏中,孩子们是在软垫上进行搭建游戏的,为了让孩子们有基本的游戏规则,我们在软垫旁边画了六双小鞋子的鞋印,说明这里只可以6人玩,如果鞋印上鞋子都放满了,其他幼儿就要到其他游戏区去玩了。“小舞台”也是如此,观众座位上摆放的“拍手”道具的数量也是起到一个暗示作用。因此,孩子们自己能够控制自己,他们会和同伴轮流交换角色,也能到其他人数少的游戏区域去玩。这样,可以引导幼儿按照一定的规则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渐协调与同伴的关系。
三、适当指导,练习文明行为
“游戏是幼儿的游戏,幼儿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幼儿在幼儿园游戏的组织者与指导者”。幼儿不仅爱玩区域活动而且会玩区域活动,在不断地与同伴、与材料的互动中,他们整理、表现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使用文明礼貌行为。但是他们由于年龄小,交往技能不足,使用文明礼貌行为的意识较淡薄,所以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认真地观察幼儿与同伴、与材料之间的互动的基础上,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文明礼貌行为,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有益于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活动。1.言传身教,多说文明用语。
在游戏中,要善于观察,教师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和妈妈在厨房忙着制作各种形状的饼干。这时来了一位小客人,爸爸想到了给客人倒水,只见他到来了一杯水放到桌子上,嘴里嘀咕了一声“喝吧”,却马上又去做饼干了。于是,我也当起了小客人,“咚咚咚”轻轻地敲起了“娃娃家”的门,“请问,有人在家吗?”我用好听的声音问道。“爸爸”和“妈妈”闻声赶来开门,“客人,请进请进。”说着“妈妈”的小手还将我带进了屋。“妈妈!妈妈!请你给我一杯水,好吗?”我要求道。“好的!”娃娃家的妈妈拿了个杯子递给了我。我马上说:“谢谢你!”妈妈回:“不用谢!”这时,刚来的小客人喝完了水,马上递给了“妈妈”很自然地说,“谢谢你!”妈妈也很自然地说道“不用谢!” 2.利用主题,体验交往乐趣。
我们在游戏前,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区域,并预设各游戏区文明主题,围绕相关的主题,激发情趣,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如我班在本学期新设了“爱心热线”,我们就预设了“关心好朋友”文明主题,鼓励幼儿给没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打电话,问问今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若生病了则送去问候,祝他早日康复,早日来幼儿园和大家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活动就能促进幼儿的交往,增进幼儿间的情感。再如,在“小舞台”,我们会先和孩子们讨论今天游戏的主题是什么,孩子们可以一起商量整个比赛的流程,鼓励幼儿轮流当主持人、评委、参赛选手、观众。当参赛选手表现出色时,“小观众”也可以恰到好处的献上花,台上台下交融在一起。总之,幼儿可以在预设的文明主题中自主游戏,从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感受文明礼貌的氛围。3.组织比赛,促进文明发展。
如在“公共汽车”游戏区,“司机”是个抢手的角色,我班有几位小朋友常常抢着开车,很不讲文明。于是我们就和小朋友就这件事进行讨论,让大家轮流对他们进行教育,并帮助他们想出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轮流开车,还要进行“我是文明驾驶员”的比赛。在比赛中这几位小朋友的文明意识强化了,交通规则也在逐步跟进。“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这是每个驾驶员的通关秘语,必须在准确说出后方可当选文明驾驶员。孩子们在这样的自主性角色游戏中既玩得开心,又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促进了文明礼貌的发展。4.个别教育,提高交往能力。
对能力较弱的个别幼儿,我们为他们创设了一个说悄悄话的游戏区域——“私密空间”。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从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入手,让他们从不愿意交往到与几个人交往,最后逐步过渡到与集体交往,并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乐趣,还可以有意识的安排他们去帮老师做事,鼓励他们主动与周围的人交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四、整理归类,养成文明习惯
在自主性游戏中,不同的玩具、物品都有指定的存放空间和不同的整理方法,所以,让幼儿学会整理游戏中的各类物品是非常重要的。如幼儿在摆放游戏玩具、用具的橱柜上粘贴标记图卡,老师将自主性游戏中各式积木、娃娃、汽车等玩具、用具放在纸上,按住后沿着四周的轮廊画下来,撕或剪成图卡标签,用胶纸粘贴在各橱柜相应的部位,以示幼儿整理时应归放到某处。我们还利用图解的方法,将摆放整理玩具的步骤用图片或照片等形式出示,让幼儿明了正确整理玩具的步骤。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对玩具整理的常规,我们引导他们自己讨论建立,只有在幼儿参与下建立的常规要求才能真正的被其接受。因此,幼儿在一种有限制但又相对自由的、有序的环境里养成了主动收拾整理游戏材料、爱护游戏材料的文明习惯。
五、重视评价,提高文明素质
自主性游戏结束后,我们可以通过自评、互评,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同时树立榜样,强化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游戏互评环节,我们要求幼儿能安静倾听老师和同伴对游戏活动的讲评,不随意插嘴,乐意采用更合理的方法进行下次游戏。通过讨论培养幼儿学会分析、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创造力,发展下阶段游戏。教师要善于观察和记录幼儿游戏中的社会交往情况,并把它作为下次游戏指导的重点。如发现幼儿游戏中争抢着买东西,把商店都挤翻了,则在评价时引导幼儿发现谦让、等待、排队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方便。下次活动便把谦让、等待作为游戏的指导重点。这样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引导幼儿提高角色能力,逐步掌握技能;教师也可以某一角色身份参与表演,把一些必要的交往技能渗透于整个游戏过程中,寓教于乐,让幼儿社会交往的基本技能在不知不觉中学会。
总之,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对幼儿实施文明礼貌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它进一步加强了幼儿的集体意识、社会交往能力及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一学期来,我班大部分幼儿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了许多文明礼貌的道理,他们活泼大方,团结互助、富有爱心,健康快乐的成长着。接下来,我们会抓住在自主性游戏中每一个有利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教育,从而让幼儿进一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体验人与人相互合作的重要和快乐,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张欣
第五篇:低结构材料在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投放
低结构材料在大班角色游戏中的投放
游戏材料是幼儿游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游戏材料的广泛性存在于幼儿整个生活中。大班孩子在游戏材料的投放上,更多的是通过师生共同搜集的低结构或者废旧材料,引导他们搭配和随意组合,体现出材料的主体性和可变性。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主性体验,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
一、低结构材料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征
大班幼儿随着对社会认识的扩展和加深直接经验的丰富,其想象变得活跃起来。他们的游戏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能够用语言和思维来调节游戏。他们的象征性游戏水平较高,处于主题游戏和合作、组合的游戏水平。在有主题的角色游戏中伴随游戏情节的逐渐展开,而材料本身能够刺激幼儿游戏的欲望。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游戏的要求结合教育意图而投放游戏材料,同时也可以让幼儿自己寻找替代品或是创造出游戏材料。
因此在开学初我们根据幼儿需要先是预设投放了一些利于幼儿构造的低结构材料,例如:雪花片、胶粒等。还有一些废旧材料(牛奶盒、瓶盖、纸杯、吸管、扭扭棒等)。并让幼儿一同协商好材料的归类成几大类,布类、工具类、瓶类、纸类、自然物等等。
废旧材料纸芯筒有点像警察的警棍,于是几个聪明的男孩子就想到了拿着它扮演警察,于是生成了“警察局”,产生了“巡逻”、“捉小偷”、“局长开会布置任务”等情节。在游戏的进展中,他们发现还有一种材料拼搭可以扮演警察,就是用塑料环型扣拼搭成手铐。这个手铐就是由“警棍”滋生出来的另一种材料,而且是符合游戏中角色身份的,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互补性,更充实了游戏本身。
有个医生忙里偷闲去买食物,盘子里装了7块白色泡沫,但他却对同伴介绍了7大食品:酸奶、年糕、鸡块、汉堡包、可乐等。说到可乐,还把相应的材料竖起来放置,让它符合可乐的高度位置。
二、游戏材料应激发幼儿创造性
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幼儿对于成品玩具或教师自制的仿真玩具只有短暂的兴趣。对于成品玩具,幼儿只会问“这是什么?”,“它是干什么的?”而对于一些非成品材料,幼儿就会问“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它可以用来干什么?”因此,我们将原本要制作成品的材料,如纸,笔,剪刀,、泡沫,塑料,海绵块,彩带,小木棍等分放在活动室的“材料区”里。鼓励幼儿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大胆想象,创造。
“小吃店”的游戏中发现顾客有时候点的菜是菜单上没有的,造成了顾客和服务员的尴尬,顾客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渐渐菜馆生意就失去了往日的热络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研究发现问题,想出解决办法,及时提供海彩纸,笔、剪刀、蜡笔等材料,引导幼儿根据顾客的不同需求自己动手制作菜类,既满足了顾客,也充分地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促进了幼儿的游戏兴趣。
三、游戏材料应方便幼儿记录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那些形象生动,色彩鲜明的玩具更容易引起年幼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游戏行为。而对于一般废旧物品或材料,尽管有较高的智力发展价值,来源上比较广泛,经济上也比较节约,但需要幼儿有更丰富的知识经验,才能组织使用游戏材料。因此,教师在提供游戏材料给幼儿时,应根据幼儿象征性水平的差异,选定游戏材料的性质。
游戏内容:中国银行
游戏材料:不同纸币大小的卡纸、自制存折、带橡皮的铅笔; 情境再现:
梦环是银行的储蓄员,负责存钱和取钱。银行的生意总是特别好,不时地有人光顾。凯文把一本存折递给梦环:“你好,我要取钱5块钱!”“好的,你等等!”只见梦环先数了5元钱给凯文,然后打开存折,用水彩笔在印章上打了一个“×”。边打边数。“那存钱怎么表示呢?” “用这个印章,梦环打开水彩笔的盖子说到。”不一会,芸芸来存钱了,梦环接过她手里的卡纸仔细数了数,然后在存折上印了相应数量的印章。
在游戏中,教师提供给幼儿的是一些很简单的半成品材料——纸币和一些可以用作记录的材料——存折等等。从以上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数“钱”来巩固数量的概念,并且通过数“钱”和“记录”两者相结合来了解数量和数字的对应关系。这些不正是材料所具有的隐性教育价值吗?
四、游戏材料应适应情节发展
角色游戏往往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在游戏活动中,不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的材料都提供出来,应该在游戏发展过程中,给幼儿一定的时间去寻找、发现和获取新的游戏材料,以保持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例如:在指导幼儿玩“美羊羊照相馆”游戏时,我是这样投放、更换游戏材料的:幼儿用自身的服装进行时装表演——幼儿选用老师提供的道具服装。即用废旧挂历纸和皱纹纸制作的可直接套在幼儿身上的时装进行表演。他们在多次表演感到已有的游戏材料不能满足自身游戏的需要时,就能在老师启发、指导、帮助下,可以到小舞台的角色区借穿自己喜欢的服装或者运用废旧材料进行自制“服装”,有可能仅仅是一个帽子、一个小道具。但是当这些“ 时装”穿在幼儿自己或同伴身上时,他们即兴表演时装的角色意识再次得到满足,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可见材料的投放是根据幼儿游戏的主题、能力的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不断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五、下一步探讨:关注新旧材料投放比例的适宜性
材料首先要引起幼儿游戏主题的兴趣,如果幼儿对旧的游戏材料不愿意操作,处于游离状态了,就要进一步观察和考虑“是否缺少低结构材料”、“高结构材料是否大量缺损”、“游戏活动是否长时间没有发展”等问题。如果幼儿对于新材料没有反应或者争抢新玩具,就应进一步观察和考虑“新旧材料比例上是否失衡”、“幼儿是否有较多的相关经验”等问题。如果幼儿情绪不稳定,拿到游戏材料后游戏时间较短,就应进一步观察和思考“材料的种类与数量是否适合”“材料投放的时机是否适宜”等问题
德国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曾指出:游戏是儿童将来一切活动的幼芽,它是人类认识的重要工具,它发展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力。让我们像儿童一样,再次享受“游戏”给我们带来的教益,为幼儿创设游戏需要的适宜性材料,让孩子有意义的度过每一个游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