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探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对于精神文化展现出越来越多的需求,现如今博物?^在社会中的文化功能越来越突出,在人们的日常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文物讲解员的素养也要不断的得到提升,在展示文物内容的同时也要能够兼顾讲解的技巧,要充分地体现艺术性的理念,这样能够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和愉悦的参观体验。
关键词:文物讲解;博物馆工作;重要性与艺术性
随着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博物馆从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体验演变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受文化的重要场所。这一转变的过程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们通过博物馆参观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增加自身的知识素养,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博物馆作为增加文化储备的选择。在此基础上,博物馆文物讲解员的能力也要得到相应的提升来满足文化发展的需求。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文物讲解员不仅仅要对文物的历史背景、基本含义进行细微的讲解,更要能够进行艺术形式的讲解,让参观者在接受的过程中满足自身的文化需求。并且可以通过艺术性的讲解方式加深人们的印象和理解,让文物本身能够实现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宣传的功能。博物馆工作中文物讲解的重要性
文物讲解的含义是指在博物馆中对相关的文物和工作内容的介绍,在文化的传承中能够有效的促进文化的发展和普及,并且是一项文化传承的重要手段,对文化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1 文物讲解能够提升参观者的文化素养
文物讲解工作能够给参观者一个详细的参观体验,参观者通过讲解能够了解文物的基本含义和历史背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文物自身的意义就是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保存,对后世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传承意义。文物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含义,人们通过文物感受历史的发展。文物讲解工作能够提升人们的历史文化修养,是培养人文化素质的一项重要形式。文物讲解中含有各个方面的知识,比如历史背景、文化含义、考古意义等,具有非常广泛的知识范围,参观者通过接受讲解员对内容的诉说,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努力的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让文化的层次得到提升。
1.2 文物讲解能够提高参观者的兴趣体验
通常情况下来博物馆进行参观的人士,其自身也对历史或者文物等具有一定的兴趣。文物讲解能够有效的满足参观者的兴趣体验,给参观者展示更多有趣的知识,在提高兴趣的同时能够接受知识。文物讲解员可以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文物的特性、相关文化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满足参观者的文化需求。参观者在参观博物馆的陈列物品时,通过主观的观赏,会得到视觉上的满足效果,同时配合到文物讲解员的解说,能够得到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体验,能够加深对历史文化的体验,最终实现文物讲解工作的兴趣提升。
1.3 文物讲解有利于传播文物历史文化
在我国传统的社会观念中对于文物的管理是指属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但是目前随着文化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多地来到博物馆进行参观。在这一过程中文物讲解员通过文物讲解工作,能够传达给人们爱护文物的重要性,增强人们对于文物的保护意识。文物讲解的工作在一定意义上具有大众传播的意义,随着社会水平的发展,人们对博物馆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参观的次数也与日俱增,这一过程中文物讲解的工作就实现了在大众中传播文化的功能。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艺术性的体现
在当下社会中大部分的博物馆都具有文物讲解员的职位,但是通常情况下文物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对文物的含义、特点的讲解缺少艺术性,这就造成了讲解内容的枯燥无聊,降低了参观者的兴趣。文物讲解的工作在熟悉掌握文物基本含义的同时,也要保证自身表达语言和艺术表现形式,在介绍基本内容的同时要能够扩展参观者感兴趣的内容,让原本静止的文物通过活泼生动的语气灵活生动起来。文物讲解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让参观者能够接受到知识,并且能够最大限度地加深参观者的印象。
2.1 要提升服务意识,注重文物讲解的方式
在我国传统的文物讲解工作中说教的方式占有主体的地位,这样的方式是向参观者灌输知识的过程,在讲解的过程中很容易让参观者产生反感的情绪,并且参观者被动的接受知识的过程中,自身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就从根本上造成了文物讲解工作没有发挥实际作用。这就要求文物讲解员在讲解的过程中要增强自身的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拉近和参观者的距离,让参观者在参观的过程中感受到亲和力。并且讲解员可以根据参观者的兴趣和要求,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内容讲解,提升参观者的参观体验。
2.2 在文物讲解的过程中增强情感的交流
文物讲解是讲解员和参观者双方的互动性行为,并且相互交流的时间很长。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文物讲解员要注重和参观者的情感交流,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这样能够让参观者更加容易地融入到讲解员阐述的内容中,让双方的意见得到满足。情感的交流在文物讲解的工作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通过对参观者的情感引导,提高文物对参观者的吸引力。在讲解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表达的方式,艺术性的表达方式包含自身的理解,在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要能够理解材料的含义,并且用自己的语言转化为生动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一味平铺陈述,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参观者的反应,要能够准确把握参观者的兴趣点进行讲解,这样可以让文物的讲解内容更加利于理解和接受。
2.3 文物讲解要掌握正确的讲解方式
在博物馆进行文物讲解的工作时要具有灵动性,比如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讲解员要能够完善讲解的顺序,让参观者能够更容易的理解。讲解员要在工作中形成自身的特点和风格,要能够吸引参观者,在讲解的过程中要根据所具有的知识进行灵活的运用,采用合理的讲解顺序。每一个讲解员都具有不同的语言风格和习惯,在进行重新排列的过程中要能够保证路线和知识有效融合。并且文物讲解员在工作的过程中要注重相互的交流,眼神的交接或者语言的交流,要让参观者能够参与和互动,以此来实现讲解效果的提升。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人而异,在博物馆讲解员每天遇到的参观者是不同的,要根据不同的年龄文化层次来选择适合的讲解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实现文物讲解工作的有效作用。在面对不同的群体时,观察参观者的特点来迎合所具有的文化需求。总结
综上所诉,文物讲解工作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知识量大,在博物馆的经营和管理中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的需求也不断的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不断的提升文物讲解的工作水平。通过文物讲解的工作来实现文物文化的发展,提高社会人们对文化的保护意识,实现历史文化的传承工作。
参考文献
[1]罗纯新.文物讲解在博物馆工作中的重要性与艺术性分析[J].群文天地,2012,01:275.[2]叶巧玲.博物馆讲解员在讲解中的语言应用[J].大众文艺,2015,07:51.[3]杨维中.“讲解学”及其理论体系的设想[J].中国博物馆,1991,04:78-82.
第二篇:文物与博物馆学
一、博物馆陈列:
以文物、标本和辅助陈列品的科学组合,展示社会、自然历史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过程和规律或某一学科的知识,供群众观览的科学、艺术和技术的综合体。
二、博物馆陈列的基本原则:
1、与本馆任务和性质相适应,突出馆藏品特色、行业特性和区域性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和文化含量;
2、合理运用现代技术、材料、工艺和表现手法,达到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
3、展品应以原件为主,复原陈列应当保持历史原貌,使用复制品、仿制品和辅助展品应予以明示;
4、展厅内应当有符合标准的安全技术防范设备和防止展品遭受自然损害的展出设备;
5、为公众提供文字说明和讲解服务;
6、陈列展览的对外宣传活动应及时准确、形式新颖;
三、博物馆陈列的基本程序包括:
1、陈列:指陈列的总体研究与设计、陈列的内容研究与设计、陈列的艺术形式设计;
2、制作:各类辅助展品和陈列设备的设计制作;
3、布置:陈列现场的安装布置;
4、陈列开放前现场的评估和开放准备;
5、每个工作阶段的评估和展出后的总结;
四、博物馆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1、分析藏品材料的成分结构;通过分析设备对藏品进行分析测试,探明藏品材料的元素构成、物质结构、物理性能,以探索其质变的内因,需求相应的保护途径。
2、探明藏品质变机理;从理论上探索不同质地藏品在不同环境下质变的物理、化学规律,掌握其质变机理,以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3、查明藏品的地下埋藏环境;采集文物在地下的土壤、水分、和气体样本进行分析检测,获得地下环境的原始资料,以便出土后对文物进行保存;
4、研究博物馆藏品的保存环境;
5、藏品保养;为维护藏品质量,最大限度减少藏品受损,需对藏品进行科学的日常维护;
6、藏品修复技术;运用物理化学方法对已损坏的藏品进行修复和技术处理,使藏品的病害消除,损毁得以恢复。
7、测定藏品年代;
8、藏品复制技术;
五、博物馆藏品库布局的基本原则及方式:
藏品库布局:藏品库的位置对藏品的保护管理、安全防范、防火以及博物馆的环境都有较大影响。一般讲,藏品库应与陈列室既有分隔,又有联系。分隔是为了防止外界人员混入,以保证库房的安全;联系是为了展品运送的方便。库房的朝向最好是南北向。藏品库附近应留有一定的发展余地。藏品库要与博物馆其他各部分组成统一有机的整体,建筑紧凑,节省用地,结构经济,并与环境相协调。
藏品库的布局有以下几种主要方式:
①布置在陈列室的底层。这种布局方式一般建筑较紧凑,有利节省用地。陈列室与库房联系也较便利,文物标本取送方便并可以减少藏品因远距离搬运而受到损坏的可能性。但藏品库布置在底层或半地下室,如建筑处理不完善,库房湿度大,地面易泛潮,对藏品保管不利。此外,布置在底层的库房,安全防护与防尘、防震都较难处理。
②布置在陈列室的顶层。这种布局方式同样具有建筑紧凑、与陈列室联系便利的优点。但不利于大型和重型藏品的搬运。同时,藏品库与陈列室很难隔绝,对建筑防火不利。
藏品库无论布置在陈列室底层或陈列室的顶层,都要防止观众和与库房无关人员穿行库房区,在人流路线设计方面要确保库房的安全。
③与陈列室毗连,或用连廊与陈列室联系。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库房与陈列室的联系,又使库房与陈列室保持一定隔离,对防止人流路线干扰、安全防火均有利。库房的结构处理也较容易,还有利于藏品库的扩建。在博物馆用地不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是一种较理想的库房布局方式,对大、中型博物馆更为适用。
④独立于陈列区之外。这种布局方式对库房管理、安全防火较为有利,适合大型库房或特库采用。但这种布局方式占地多,与陈列室联系不便,不利于文物藏品的搬运。
藏品库的布局要根据博物馆所处的环境和博物馆的类型、性质、规模以及藏品情况等因素来决定。
六、分析陈列室布局与博物馆类型的关系:
不同类型的博物馆选用相应的陈列室布局:
1、历史性和纪念性博物馆,其陈列通常按照历史发展的年代顺序来组织陈列,整个陈列内容为一完整的系统,各部分之间及展品组合按逻辑序列排比,陈列空间力求连贯,多采用串联式的陈列组合;
2、自然类和科技类博物馆的陈列是按学科的类别划分为体系的,各部分之间关系相对独立,各陈列室互不相通,各有隔得入口,宜采用并联式陈列室布局;
3、艺术馆、科技馆、自然博物馆的生态分类陈列宜采用放射式组合,因其陈列内容相对独立,各部分内的展品组合也不一定表现前后顺序,因此多采用放射式陈列,组合各陈列室;4遗址类、工业博物馆等一般多用大厅式陈列室;
1、阿什莫林博物馆:
近代第一座公共博物馆,同时是世界上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一座大学博物馆。英国贵族阿什莫林将其收藏的货币、徽章、美术品、动植物标本和其他文物全部捐献给牛津大学,成立了阿什莫林博物馆。1683年,该博物馆对外开放,成为第一所向社会公开的博物馆,这被认为是现代公共博物馆设立的标志,同时也开创了私人收藏公之于众的先河。
2、博物馆疲劳:
即观众疲劳,系指观众体力疲惫、注意力涣散,导致中途自博物馆退出。系美国心理学家鲁滨逊于1928年首先提出。导致博物馆观众疲劳的原因主要有环境因素(噪音)、建筑因素(大小、空间等)、陈列因素等。
第三篇:《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博物馆与文物精品》实践指导书
课程名称:博物馆与文物精品
课程编号:0002152200
课程总学时:32
实践学时数:8
课程总学分:2
实践学分:0.5
开设实践项目数:1
一、实践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博物馆,更加深入地理解博物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感受到历史、艺术、文化和科技等的融合魅力,培养文物、鉴赏、研究和文博事业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实践环境与条件
本学期课内实践地点:南京博物院、南京市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气象历史博物馆、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中国近代历史博物馆、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南京大学校史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任选其一。
三、实践内容
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实地参观及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现场介绍,使学生对博物馆的功能、类型、历史、藏品征集、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教育、服务、安全管理、建筑等有较感性的认识。
在参观的基础上,对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服务、建筑等进行分析,并对比其他博物馆提出自己的见解,完成实践报告。
四、时间
2011-2012学年第1学期第13-15周。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
考核方式:实践报告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使用文科类实践报告模版;
3.报告必须涉及博物馆的类型、藏品管理、藏品保护、陈列设计、陈
列艺术、服务、建筑七个方面;
4.对比案例需出自教材;
5.要能够通过对比分析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评分标准:实践报告撰写70% 实践纪律30%
作业二:自选主题撰写陈列大纲份;
作业三:试述博物馆建筑应具备哪些功能。
制定人:戴欣佚(制定日期:2010年5月)
审定人:葛怀东(审定日期:2010年5月)
大作业(考试)
考核方式:论文
要求:1.以3~4人为一个小组;
2.严格按照学术论文的规范格式:标题、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前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
3.论文必须结合古典文献与古籍修复专业工作,探讨博物馆对于纸质藏品的管理、保护、陈列设计、陈列艺术等方面的特殊功能,具体题目自拟;
4.要能够通过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5.正文不少于3000字。
评分标准:论点明确30% 论述充分20% 推论合理20% 格式规范10% 条理清晰10% 观点创新10%
第四篇:文物与博物馆专业教师推荐书目
社会发展学院博物馆学专业本科生课外推荐阅读书目
裴安平教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史前农业考古):
1.《考古工作手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2.《考古学理论·方法·技术》栾丰实、方辉、靳桂云,文物出版社2002年。
3.《考古类型学的理论与实践》俞伟超,文物出版社1989年。
4.《考古学一百五十年》[英]格林·丹尼尔,文物出版社1987年。
5.《远古文化史》[英]柴尔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年。
6.《外国考古学史》杨建华,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
7.《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8.《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文物出版社1984年。
9.《中国通史·第二卷·远古时代》白寿彝总主编、苏秉琦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10.《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
汤惠生教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艺术考古学):
1.《华夏边缘——历史记忆与族群认同》王明珂,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
2.《考古学导论》戈登柴尔德,上海三联书店2008
3.《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伦福儒、巴恩著,文物出版社2004
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文物出版社1984
5.《考古学理论》陈淳,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中国文明的起源问题》列·谢·瓦西里耶夫,文物出版社1989
7.《考古学思想史》布鲁斯·崔格尔,岳麓书社,2008
8.《人类学理论导论——他者的眼光》罗伯特·莱顿,华夏出版社2005
9.《心灵考古》乔治·弗兰克尔,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6
10.《青海岩画——史前艺术中二元对立思维及其观念的研究》汤惠生、张文华,科学出版社2001 《西周的灭亡——中国早期国家的地理和政治危机》李峰,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周裕兴副研究员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博物馆学):
1、考古学专题六讲:张光直文物出版社19862、古史的考古学探索 :俞伟超著文物出版社 20023、书名:考古学读本 :北京大学出版社杨楠编 20064、美学三书(美的历程)安徽文艺出版社 李泽厚 1999-01-015、全球化下的中国博物馆李文儒主编文物出版社20026、《国际博物馆》(中文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20078、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王文章20069、《逝去的风韵——杨泓谈文物》 杨泓著 中华书局2007年
王根富副研究馆员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文物学):
1、《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委考古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2、《先秦两汉考古学论文集》俞伟超,文物出版社,1985年。
3、《李济考古学论文选集》李济,文物出版社,1990年。
4、《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苏秉琦,文出版社1984年。
5、《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邹衡,文物出版社,1980年。
6、《走向21世纪的考古学》严文明,三秦出版社,1997年。
7、《美术考古半世纪》杨泓,文物出版社,1997年。
8、《商周青铜器群综合研究》郭宝钧,文物出版社,1981年。
9、《中国陶瓷史》中国硅酸盐学会编,文物出版社,1982年。
10、《夏鼐文集》夏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陈声波老师推荐书目(研究方向:考古学)
1、《论语》
2、《左传》
3、《周礼考工记》
4、《庄子》
5、《中国青铜时代》张光直,三联书店,1999年版。
6、《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7、《中国古史的传说时代》徐旭生,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8、《考古三峡》汤惠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考古学—理论、方法与实践》科林伦福儒 保罗巴恩著,文物出版社,2004年版。
第五篇:南开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考研历年试题
2001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32分)
1、错金银
2、天工开物
3、大汶口文化
4、扬州画派
5、探方
6、史密森学会
7、青花
8、含嘉仓
二、问答题:(选答4题,每题12分,共48)
1、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第二个高峰时在什么时期,并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2、简述北朝时期制瓷业的发展
3、简述唐代金银器的重点发现。
4、比较唐代长安和宋代汴京的异同之处,并说明其原因
5、试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意义。
6、简述近代以来博物馆的实践活动和博物馆学理论建立及发展的关系。
2002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窃曲纹
2、三层花纹
3、文人画
4、王羲之
5、澧县城头山古城
6、良渚文化
7、甲骨四堂
8、吉金文
9、釉里红
10、灵武窑
四、问答题:(共5题,选答4题,每题10分,共40)
1、试述金文中所反映的西周社会史迹。
2、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试述中国铁器的出现及其在生产领域中的推行使用和意义。
3、简述宋金时期中国北方瓷器业的主要成就
4、试述博物馆文化的内涵与外延
5、试论在实体博物馆基础上建立网络博物馆的意义
2003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60分)
1、道县玉蟾岩遗址
2、马家窑文化
3、偃师二里头遗址
5、南禅寺
6、玉山子
7、剔红
8、“至正型青花”
9、“吴门四家”
10、《天工开物》
二、问答题:(共8题,选答6题,每题15分)
以下6题任选4题
1、简述良渚文化的发现与研究状况。
2、简述西周青铜器的分期及其基本特征。
3、简述东周秦汉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发展。
4、论述唐代海外交通与物质文化发展的关系。
5、比较唐宋皇陵制度的异同。
6、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以下2题任选1题
7、论述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博物馆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8、论述博物馆企业化经营的利弊。
2004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50分):
1、陶寺遗址
2、洹北商城
3、熹平石经
4、《齐民要术》
5、“唐三彩”
6、端砚
7、淳化阁法帖
8、瘦金体
9、元四家
10、《格古要论》
二、问答题:(共6题,选答5题,每题20分)
1、评述周原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简述春秋时期青铜器工艺的进步和此期青铜器的基本特征。
3、简述西汉皇帝陵的重要考古发现和西汉帝陵制度。
4、举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在物质文化领域中的反映。
5、简述宋东京(汴梁)城市的布局及在都城发展史上的地位。
6、谈谈中国博物馆如何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2005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必答,每题7分)
1、文物
2、半坡遗址
4、秘色瓷
5、步辇图
6、雕版印刷
7、筒车
8、米芾
9、《金石录》
10、明孝陵
论述题(选答4题,每题20分)
1、综述偃师商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简述二里头文化和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3、综述近年来宋代官窑的重要考古发现
4、简述明清时期农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5、简述博物馆向未成年人免费开放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06年
考试科目:文物博物馆学
名词解释:(必答,每题5分)
1、考古学文化
2、周公庙遗址
3、殷墟
4、王国维
5、玉敛葬
6、金缕玉衣
7、清明上河图
8、朗世宁
9、剔红
10、《考古图》
论述题(选答4题,每题25分)
1、简述商至西周青铜器纹饰的特征和发展变化规律
2、概述汉唐长安城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3、简述宋金时期黑釉瓷器的装饰技法
4、简述明清时期物质文化的基本特征
5、简述中国博物馆百年发展的主要成就
2007年
考试科目: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每题14分,共10题,必答)
1.、王城岗遗址
2、聚落
3、董其昌
4、扬州八怪
5、良渚
7、春山秋水
8、西清四鉴
9、五铢钱
10、濮仲谦
二、问答题:(6题选答4题,多选按最低分计算,其中2、3两题必选一题。每题40分)
1、简述商代前期青铜器的特点。
2、简述汉代农业政策和农具、耕作技术的进步。
3、概述唐宋时期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4、简述宋代青瓷的主要成就。
5、简述博物馆在无形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优势和局限。
6、汉唐宋元宫殿制度比较。
2008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史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历代名画记》
2、《汜胜之书》
3、阙
4、玉敛葬
5、和田玉
6、六瑞
7、周原
8、曹魏邺城
9、瘦金体
10、物质文化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论述春秋战国时期手工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成就。
2、概述东周时期中原文化圈以外周边地区青铜文化的面貌特征。
3、论述宋至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原因。
4、简要评述1980年以来汉、唐帝王陵墓的重要考古收获。
5、概述宋金时期磁州窑系(类型)瓷器生产地主要成就。
6、论述《博物馆管理办法》颁布实施的意义和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临的挑战。
2009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三、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2分,共120分)
1、格古要论
2、游春图
3、活字印刷
4、赵佶
5、昭陵六骏
6、程君房
7、桐荫侍女图
8、纳石失
9、南禅寺
10、八大山人
四、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7、评述最近30年来良渚文化的重要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
8、评述夏商时期大型城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9、简述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造型和组合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
10、简述汉代手工业的主要成就。
11、简述唐末宋初越窑的主要成就及其影响。
12、评述中国博物馆常年免费开放的利弊得失(须举例说明)。
2010年
考试科目:721 中国文物博物馆学及物质文化
一、名词解释(必答,每题10分,共120分)
1.、陵阳公样
2、火烧山
3、新砦遗址
4、艺文类聚
5、吴门四家
6、范宽
7、淳化阁法帖
8、戗金锥刻
9、独乐寺
10、博物馆管理办法
11、永通万国
12、中国青铜时代
二、论述题:(选答其中4题,每题45分,共180分;多选按得分最低题计算)
1、概述东周时期各地王陵的考古发现并分析其陵寝制度
2、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金银器的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3、概述中国铜镜的起源和东周至宋代铜镜的特点
4、谈谈你对考古遗址展陈及遗址博物馆的看法
5、谈谈你对唐宋“官窑”及官窑制度的看法
6、概述中原地区的考古文化及其在古代文化进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