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

时间:2019-05-13 02:45: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

第一篇: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建筑历史与评论家S.基甸等,在瑞士拉萨拉兹建立了由8个国家的24位建筑师组成的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1933年提出“雅典宪章”自此,现代建筑派成为当时欧洲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由于他们着重于解决一般公众在生活上的生理与物理要求,采用新技术并着意于建筑空间与建造上的经济性,建筑风格摒弃历史传统与地方特点,以至其形式无论建在哪里都比较近似,因而被建筑评论家希契科克和建筑师飞利浦.约翰逊称为“国际式建筑“。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产生于德国、奥地利,首先表现在绘画、音乐、戏剧方面。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在这种艺术观点的影响下,第一次大战后出现了表现主义的建筑。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或象征某些思想情绪或某种时代精神。理性主义 是指形成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间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后在世界范围内演变为“国际式”建筑风格: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新地域主义 是一种分布广泛、形式多样的建筑实践倾向——与地区的文化、地域特征紧密联系。创造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建筑,以抵抗国际式现代建筑的无尽蔓延。英国格拉斯哥学派 新艺术派在英国叫“格拉斯哥学派”,是19世纪末,以苏格兰的格拉斯哥为基地,以追求建筑及各种设计中艺术革新的学派,以麦金托什、赫伯特.马可奈、麦当娜姐妹为核心(被称为“格拉斯哥四人”)格拉斯哥学派的设计构图以直线和直角为基调,配合以细长流畅的曲线,秩序感强,色彩效果紧张而又华丽。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是19世纪上半叶兴起的另一种创作思潮,这种思潮在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折衷主义越过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样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不管时期、不管地区),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之为“集仿主义”。简约的设计倾向

极简主义 简约是对现代建筑的继承和发展。都是以尽可能少的手段与方式感知和创造,即要求去除一切多余和无用的元素,以简洁的形式客观理性地反映事物的本质。现代主义建筑的形式特征:(1)平屋顶。(2)不对称的布局。(3)光洁的白墙面。(4)简单的檐部处理。(5)大小不一的玻璃窗。(6)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

芝加哥学派 19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芝加哥学派,是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芝加哥学派最兴盛的时期是1883—1893年。重要贡献:1)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建筑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2)在建筑设计上肯定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3)在建筑造型上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出现了宽度大于高度的横向窗子,被称为“芝加哥窗”。高层、铁框架、横向大窗、简单的立面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沙利文明确提出“形式随从功能”(Form follows function)的口号。勒.柯布西耶

设计理念(1)歌颂现代工业的伟大成就,主张建筑师从保守的学院派教条中解脱出来。(2)住房是居住的机器,偏爱混凝土,提倡大规模生产房屋来解决社会问题。(3)主张平面是关键,设计方法由内到外,外部是内部的结果。(4)建筑形式:赞美简单的几何形体。(5)了解罗马、希腊艺术,强调建筑是一种造型艺术,提倡简洁的几何关系。(6)早期希望用理性方法来表现思想,主张寻找新的艺术准则,并接受了机器产品的启示。(7)主张学习工程师的思维方法:工程师用几何来满足我们的眼睛,用数学来满足我们的理智,他们的工作简直就是美的艺术。(8)前期偏重于理性主义,后期则转向浪漫主义。

有机建筑论(1)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

(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部分。

(3)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4)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5)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6)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7)它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8)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高技派基本概念及建筑特征

60年代的高技派,一方面表现为积极开创更复杂的技术手段来解决建筑甚至城市问题;另一方面表现为建筑形式上新技术带来的新美学语言的热情表达。70年代之后的高技派呈现出新的特点:

(1)以新技术手段创造性地解决建筑问题以及表现独特建筑美学的尝试。

(2)不再坚持技术的主导作用,而是更加关注如何拓展建构语言,如何使建造方式更加精良。

(3)在人文关怀建筑思潮的影响下表现出对环境、生态、文化历史的思考。

(4)复杂的外形下,具有高度完整性和灵活性的内部空间。

(5)注重建筑部件的高度工业化、工艺化,从而显示建筑的工业技术含量。(6)热衷于结构的外露,热衷于插入式舱体的使用。新地域主义

(1)适应地方气候。(2)利用地方资源。(3)吸取地方传统建筑经验或形式。

(4)对任何权威性设计原则与风格的反抗。(5)关注建筑所处的地方文脉和都市生活状况。(6)试图从场地、气候、自然条件以及传统习惯和都市文脉中去思考当代建筑的生成条件和设计原则。(7)使建筑重新获得场所感和归属性。

(8)既响应场所精神,又积极为本土文化建立新的时代品质。

现代建筑师们设计方法共同点:(设计方法见书63页末段)

(1)重视建筑的使用功能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提高建筑设计的科学性,注重建筑使用时的方便和效率;(2)注意发挥新型建筑材料和建筑结构的性能特点,例如,框架结构中的墙可以不承重,在建筑设计中就充分运用这个特点而决不按传统承重墙的方式对待它;

(3)努力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造出适用的房屋,把建筑的经济性提到重要的高度;

(4)主张创造现代建筑新风格,坚决反对套用历史上的建筑样式。强调建筑形式与内容(功能、材料、结构、构筑工艺)的一致性,主张灵活自由地处理建筑造型,突破传统的建筑构图格式;

(5)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建筑空间比建筑平面或立面更重要。强调建筑艺术处理的重点应该从平面和立面构图转到空间和体量的总体构图方面,并且在处理立体构图时考虑到人观察建筑过程中的时间因素;

(6)废弃表面外加的建筑装饰,认为建筑美的基础在于建筑处理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密斯.凡.德.罗(1886-1969年)德国

密斯.凡.德.罗的贡献在于通过对钢框架结构和玻璃在建筑中应用的探索,发展了一种具有古典式的均衡和极端简洁的风格。其作品特点是整洁和骨架几乎漏明的外观,灵活多变的流动空间以及简练而制作精致的细部。1928年提出的“少就是多”集中反映了他的建筑观点和艺术特色。

1、设计理念(1)同传统建筑决裂,探求新建筑原则和建筑手法,认为建筑设计必须满足时代现实主义与功能主义的需要。(2)重视建筑结构和建筑手法的改革,提倡工业化,一切问题包括艺术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3)提倡“少就是多”。是简化结构体系,精简结构构件,以产生很少屏障可做任何用途的建筑空间。二是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以便成为不附有任何多余东西而只有直线、直角组成的规整和纯净的钢和玻璃的方盒子。

(4)净化建筑形式、精确施工。

(5)形式:强调结构的逻辑性,即结构的合理使用与忠实表现。结构体系决定建筑形式,并非功能。(6)功能:主张功能服从空间,建造一个实用、经济的空间,在里面配置功能。

(7)空间:早期突出“流动空间”,受赖特与风格派的影响,一种向心的流动感;后期走向“全面空间”,带来一种古典主义的对称形体。美国国会大厦: 背景:美国在独立以前,建筑造型都是采用欧洲式样。独立战争士气,美国资本阶级在摆脱殖民地制度的同时,曾力图摆脱“殖民时期”风格,由于他们没有自己的悠久传统,也只有用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去表现 民主自由光荣和独立,所以古典复兴在美国盛极一时,尤其是以罗马复兴为主。

时间:1793-1867

设计人:William Thornton and B.H.Latrobe 描述:它仿造了巴黎万神庙的造型,极力表现雄伟的纪念性。

阿姆斯特丹交易所

背景:在北欧,对新建筑的探索以荷兰较为出色,建筑师伯尔拉赫对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深为痛恨,提倡净化建筑,主张建筑造型应简洁明快及表现材料的之感,声明要寻找一种真是的,能够表达时代的建筑。时间:1898-1903 设计人:伯尔拉赫 描述:建筑形体维持了当时建筑的大体格局,但形式则被简化。内外墙均为清水砖墙,不加粉刷,恢复了荷兰精美砖工的传统;在原来檐部与猪头的位置,以白石代替线脚,体现了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功能的特点,但某些部位任让人联想到了当地中世纪罗马风建筑传统。

拉维莱特公园

背景:1982年,法国建筑师屈米在法国政府举办的、为纪念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的巴黎十大建设工程之一拉维莱特公园的国际设计竞赛中夺魁,成为解构主义的中心人物,拉维莱特公园也成了解构主义思潮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公园位于巴黎东北角,是一个不和谐的几何叠加系统。作者:法国建筑师屈米

填空

1,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2,英国国会大厦规模最大最典型的哥特复兴式建筑 3,芝加哥家庭保险公司的十层大厦,是第一座依照现代钢架结构原理建造起来的高层建筑,但它的外立面还保持着古典的比例。

4,巴黎的改建 新协和村 田园城市 工业城市

带形城市 美国的方格形城市

5,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罗斯金和莫里斯 6,新艺术运动在德国称之为青年风格派,代表人物贝伦斯和恩德尔 7,赖特的代表作:1罗伯茨住宅 2罗比住宅 3威利茨住宅。

8,德意志制造联盟

贝伦斯:代表作--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被西方称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格罗皮厄斯与A迈尔---发古斯工厂

9,芝加哥学派创始人工程师詹尼,他建立可第一莱特尔大厦

10,洛斯的代表作是1910在维也纳的斯坦纳住宅 11,伯尔拉赫提倡“精华建筑”代表作1898-1903年建造的阿布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2,新艺术拍的典型例子:奥太在1893年设计的布鲁塞尔的都灵路12号住宅,菲尔德在1906年设计的德国魏玛艺术学校。

第一座铁桥:森德兰桥

第一座完全以铁架和玻璃组成的建筑:巴黎植物园温室

复古思潮: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

罗伯特,文丘里在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中提出了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原则 纽约帝国洲大厦:综合表现20实际30年代建筑科学技术水平。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英国 工艺美术运动 代表 莫里斯 罗斯金作品:红屋 比利时 新艺术运动 代表罗德 菲尔德 作品布鲁塞尔都灵路22住宅

德国 青年风格派 代表贝伦斯 恩德尔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最先进的一座工业建筑:法古斯工厂 格罗皮乌斯设计 A迈尔

现代建筑派:欧洲先锋派 柯布 有机建筑派 莱特 哥特复兴建筑代表作圣古尔教堂 浪漫主义

芝加哥学派,代表学者 sha利文作品CPS百货公司大厦

阿尔瓦阿尔托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杰出的现代派建筑师,帕米欧结核病疗养院

第二篇:建筑学《外国近现代建筑史》复习资料整理

1.(一)古典复兴

※ 时间:古典复兴是资本主义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

P4)。

※ 古典复兴建筑流行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政治上的原因,也深受考古发掘进展的影响。

1)18世纪前的欧洲,装饰繁琐的巴洛克和洛可可建筑风格盛行一时,反应了封建王朝王公贵族的奢侈与腐化的生活。这引起了讲究理性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厌恶,认为它束缚了建筑的创造性,要求用简洁明快的处理手段来代替那些繁琐与陈旧的东西。他们在探索新建筑形式的过程中,试图借用古典的外衣去扮演进步的角色,于是,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风格成了当时的创作源泉。

2)考古发掘:对古典建筑的热衷,自然引起了对考古工作的重视。随着大量的古希腊、古罗马艺术珍品的出土,人们认识到了它们的优雅典美与雄伟壮丽,于是,人们开始摒弃繁琐、矫揉造作的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极力推崇希腊、罗马艺术的合于理性,认定应当以此作为新时代建筑的基础。

(三)折衷主义

※ 时间: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19世纪以至20世纪初在欧美盛极一时。

※ 特点(概念):折衷主义越过了古典复兴与浪漫主义在建筑形式上的局限,任意选择和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样式。所以折衷主义也称之为“集仿主义”。折衷主义建筑没有固定的风格,但讲究比例权衡的推敲,总体形态上仍没有摆脱复古主义的范畴,在建筑内容和形式之间的矛盾认为解决。

※ 影响与代表作:在欧美的影响非常深刻。19世纪中叶以法国最为典型;19世纪末与20初又以美国较为

突出。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P10)、罗马的伊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堂

※ 发展:189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哥伦比亚博览会,是折衷主义建筑的一次大检阅。法国大革命以后,古典主义大本营的皇家艺术学院,经调整扩充后改名为巴黎美术学院,它是19世纪与20世纪初整个欧洲和美洲各国艺术和建筑创作的领袖,是传播折衷主义的中心。20世纪前后,“新建筑”运动产生并发展,一度占主要地位的折衷主义思潮逐渐衰落。

(二)艺术与工艺运动(工艺美术运动)

1.代表人物:

罗斯金(1834—1896年)和莫里斯(1834—1895年)。

他们赞扬手工艺产品;建筑上主张到城郊建造“田园式”的住宅,摆脱象

征权势的古典建筑形式。

这种艺术主张,积极的方面体现在:

1)反对复古(认为:复古艺术代表了上层资产阶级的艺术,它远离了人

民大众)。

2)热衷于手工艺效果和自然材料的美。

3)力求功能、材料、艺术造型的完美结合。

消极的方面体现在: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始终站在工业生产的对

立面,将工业生产、机器看成一切文化的敌人。进入20世纪,英国工艺美术运

动转向形式主义的美术装潢,仅仅追求表面效果。

3.代表作品:

“红屋”(1859-1860年,书p33图2-2-1)

大胆摒弃了传统的贴面装饰,表现出材料本身的质感。

这种将功能、材料与艺术造型结合的尝试,对后来的新建筑有一定的启发。

(二)赖特的草原式住宅

※ 赖特,美国著名现代派建筑大师,创造了融合浪漫主义想象力并富于田园诗意的“草原式住宅”。他后来提出的“有机建筑”便是这一概念的发展。

草原式住宅最早出现在20自然结合,使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草原”用以表示他的住宅设计与美国中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结合之意。代表作:威利茨住宅、罗伯茨住宅、罗比住宅等。

赖特的草原式住宅当时在芝加哥城郊颇受欢迎,但未受美国的普遍重视,但其名声传至欧洲,并引起德国、荷兰的极大兴趣。草原式住宅是为了满足资产阶级对现代生活的需要与对建筑艺术猎奇的结果。赖特力图摆脱折衷主义的框框下,走上体型组合的道路,创造了新的建筑构图手法,为美国现代建筑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

从1640—1660年 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1760—1842年 英国工业革,到 1789—1794年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欧洲封建制度瓦解和灭亡的时期,是

自由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时期。

特别是在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已从轻工业(如纺织)扩至重工业,铁

产量的大增为建筑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准备了条件。

因此,在建筑创作方面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反映当时社会上层

阶级观点的复古思潮;另一种则是探求建筑中的新功能、新技术与新形式。

1、有机建筑论

他以提倡“有机建筑论”而闻名于世,属于现代建筑中的一个派别,基本

观点是:

(1)有机建筑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建筑,它的目的是整体性。

(2)有机建筑是一种“自然的建筑”,结合自然,使自然成为建筑的一

部分。

(3)空间是建筑的本质,空间和形式相互作用,达到一种整体目标。

(4)建筑是用结构表达观点的科学之艺术,建筑的结构、材料以及建筑的方法融为一体,合成一个为人类服务的有机整体。

(5)强调建筑的人性化,更多地考虑人的心理。

(6)对待材料,主张既要从工程的角度,又要从艺术角度理解各种材料

不同的天性,发挥每种材料的长处,避开它的短处。

(7)它认为装饰不应该作为外加于建筑的东西,而应该是建筑上生长出

来的,要像花从树上生长出来一样自然。它主张力求简洁,但不像某些流派那样,认为装饰是罪恶。

(8)对待传统建筑形式的态度是,认为应当了解在过去时代条件下所有

能形成传统的原因,从中明白在当前条件下应该如何去做,才是对待传统的正确

态度,而不是照搬现成的形式。

(9)认为机器是人的工具,建筑形式应表现所用工具的特点,有机建筑接受了

浪漫主义建筑的某些积极面,而抛弃了它的某些消极面。

四、解构主义

1.基本概念

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是从“结构主义”(constructionism)中演化出

来的。它的形式实质是对于结构主义的破坏和分解。

从哲学意义上来讲,解构主义早在1967年前后就已经被哲学家贾克·德里

达(JacquesDerrida)提出来了,但是作为一种设计风格的形成,是80年代以来的事情。解构主义建筑师将周围日益纷杂、疯狂甚至走向自我毁灭的世界反映

到建筑形式当中。

从字义来看,解构主义是指对于现代主义、国际主义的正统原则与正统标

准的否定和批判。

从实质来讲,解构主义从来没有像20年代俄国的结构主义,1918~1928年的荷兰的风格派,或者1919—1933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派那样成为一个运动的根源,更没有现代主义、国际主义那种控制世界几十年之久的力量。它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个人性、表现性等特点。

2.建筑特征

(1)无绝对权威,个人的,非中心的。

(2)恒变的,没有预定设计。

(3)多元的,非同一化的(反二元对抗,反非黑即白的理论),破碎的,凌乱的,模糊的。

解构主义建筑理论的中心内容之一就是“建筑的主要问题是意义的表达”

建筑传达的意义并不可靠,一个符号有时候会传达不同的几个意义。

3、代表人物: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伯纳德·屈米Bernard Tschu

—mi、彼德·埃森曼Peter Eisenman、扎哈·哈迪特Zaha Hadid、丹尼·雷柏

斯金Daniel Liberskind、库柏·辛门布劳CoopHimmelblau等人。

其中伯纳德·屈米把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引入建筑理论。他认为应该把许

多存在的现代和传统的建筑因素重新构筑。

而弗兰克·盖里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解构主义的建筑设计家。

4.解构主义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关注哲学,试图将建筑纳入深层的人文思考

①伯纳德·屈米

1982年,拉维莱特公园,一个不和谐的几何叠加系统。

②彼德·埃森曼

1978年,lla号住宅(福斯特住宅)

198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维克斯纳视觉艺术中心

1989年,哥伦布会议中心;

阿洛诺夫设计与艺术中心。

③荷兰建筑师R·库哈斯,1984年,海牙国立舞剧院

④柏林建筑师D.李伯斯金

1989年,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2)关注建筑形式与空间语言的全新创造

①伊拉克建筑师哈迪

1983年,香港山顶俱乐部,“反重力的爆炸性空间”;

1993年,维特拉消防站,由一系列不稳定、不规则的元素构成室内空间;

②蓝天设计组,1983年,屋顶加建

③美国建筑师F.盖里

倾向于从感性出发,以艺术家的敏感把握时代精神,颠覆了古典传统,在文化上反叛,在形式上革新。

1987年,维特拉家具设计博物馆

1994年,布拉格尼德兰大厦

毕尔巴鄂古根汉姆博物馆

解构主义挑战了形式与功能的逻辑关系;挑战了符号与意义传达的必然性、挑战了一种形式与一种意义的对应关系,是一种更加多元的设计策略。

同时体现在艺术上的前卫姿态,证明了西方建筑艺术试图不断走向形式突破的创

新传统。

现代建筑派的七种倾向:①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粗野主义倾向;③讲求技

术精美的倾向;④典雅主义倾向;⑤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⑥人情化与地域化倾向;⑦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包豪斯

(1)概况:

包豪斯是一战后,由格罗皮乌斯接任”艺术与工艺学校”校长,并将该校

与魏玛美术学院合并,成为专门培养工业日用品和建筑设计人才的高等学院, 简

称”包豪斯”。以包豪斯为基地,20世纪20年代形成了现代建筑中的一个重要派别—现代主义建筑,主张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以讲求建筑功能、技术和经济效益为特征的学派。包豪斯一词又指这个学派。

(2)包豪斯学派提倡:

1)客观地对待现实世界,在创作中强调以认识活动为主,并且猛烈批

判复古主义。

2)主张新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全面认识生活,意识到自己所处的时

代并具有表现这个时代的能力为原则。

3)强调现代建筑犹如现代生活,包罗万象,应该把各种不同的技艺吸

收进来,成为一门综合性艺术。

4)强调建筑师、艺术家、画家必须面向工艺。

5)学生只有通过手眼并用,劳作训练和智力训练并进,才能获得高超的设计才干。

6)在教学方法上包豪斯认为指导如何着手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同时

强调设计中的集体协作。

7)包豪斯在十多年中设计和试制了不少适宜机器生产的家具、灯具、陶器、纺织品、金属餐具、厨房器皿等工业日用品,大多达到“式样美观、高效

能与经济的统一”的要求。

8)在建筑方面,师生协作设计了多处讲求功能、采用新技术和形式简

洁的建筑。如包豪斯校舍、格罗皮乌斯住宅和学校教师住宅等。他们还试建了预

制板材的装配式住宅;研究了住宅区布局中的日照以及建筑工业化、构件标准化

和家具通用化的设计和制造工艺等问题。

包豪斯的设计和研究工作对建筑的现代化影响很大。

4、包豪斯校舍(1925年,书68,图3-5-2~3): 是格罗皮乌斯于1925年,为包豪斯从魏玛迁到德绍而建的新校舍.(请参考书68~71)

包豪斯校舍的建筑设计有以下一些特点:(书70)

1)把建筑物的实用功能作为建筑设计的出发点。

2)采用灵活的不规则的构图手法。不规则的建筑构图历来就有,但过去

很少用于公共建筑中。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中灵活地运用不规则的构图,提

高了这种构图手法的地位。

包豪斯校舍是一座不对称的建筑,它的各个部分大小、高低、形式和方向

各不相同。它有多条轴线,但没有一条特别突出的中轴线。它有多个入口,最重

要的入口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的各个立面都很重要,各有特色。建筑体量也是这样。总之,它是一个多方向、多体量、多轴线、多入口的建筑物。

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校舍的建筑构图中充分运用对比的效果。这里有高和

低的对比、长与短的对比、纵向与横向的对比等等,特别突出的是发挥玻璃墙面与实墙面的不同视觉效果,造成虚与实、透明与不透明、轻薄与厚重的对比。不规则的布局加上强烈的对比手法造成了生动活泼的建筑想象。

3)按照现代建筑材料和结构的特点,运用建筑本身的要素取得建筑艺术。新古典主义

从法国开始,革新派的设计师们开始对传统的作品进行改良简化,运用了许多新的材料

和工艺,但保留了古典主义作品典雅端庄的高贵气质。这一风格很快取得了成功,欧洲各地

纷纷效仿,新古典主义自此成为欧洲家居文化流派中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至今长盛不衰。

兴起于18世纪的罗马,并迅速在欧美地区扩展的艺术运动。新古典主义,一方面起于

对巴洛克(Baroque)和洛可可(Rococo)艺术的反动,另一方面则是希望以重振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为信念。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

仿的内容为何。

古典主义

广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在古希腊建筑和古罗马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建

筑、巴洛克建筑和古典复兴建筑,其共同特点是采用古典柱式。狭义的古典主义建筑指运用

“纯正”的古希腊罗马建筑和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

主义建筑,以及其他地区受它的影响的建筑。

第一节、芝加哥学派:现代建德意志制造联盟

※ 背景:德国在19世纪末的工业水平迅速赶上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和法国,而跃欧洲第一位。为了使后起的德国商品能够在国外市场和英国抗衡,1907年出现了由企业家、技术人员等组成的全国性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制品的质量以求达到国际水平。

※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建筑师们,认定了建筑必须和工业结合这个方向。其中享有威望的是贝伦斯,代表作是在柏林为德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的透平机车间和机械车间,成为现代建筑的先行者。贝伦斯的这座透平机车间为探求新建筑起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现代建筑史中是一个里程碑,被西方称之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格罗皮厄斯和A·迈尔设计的法古斯工厂,是在贝伦斯建筑思想启发下的新发展。

筑在美国和高层建筑的奠基者。学派创始人是詹宁,理论支柱是沙利文,作品C.P.S.百货公

司大厦。重要贡献是在工程技术上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和箱形基础,在建筑设计上肯定

了功能和形式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建筑造型上形成了趋向简洁明快与适用的独特风格

五、新现代主义

1.基本概念及建筑特征

新现代主义是坚持现代主义思想,同时对早期现代主义的局限性进行改良、发展和完善。较之现代主义,新现代主义具有更为客观的、冷静的、多样的、成熟的、非教条的特征。新现代主义者们坚持现代主义理性和功能化,但同时又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进行重新诠释。

新现代主义在坚持现代主义核心的前提下,吸收类型学、构成主义,甚至环境心理学、行为空间以及生态理论、资源理论等多方面思想,即可成为全面地、整体地解决建筑设计面临的新老问题的一把钥匙。

新现代主义建筑师在使他们的建筑达到功能要求,并为进一步达

到社会的需要而操心。

新现代主义与其说是一种风格,不如说是一种方法。形式最终作为一个结果而不是目标呈现出来,形成一种自律的造型风格。

2.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1)约翰·海杜克

1966年,住宅10,关于空间与形式的抽象试验。

(2)彼得·埃森曼

住宅I,住宅Ⅱ,将形式的结构逻辑区别于功能与技术要求下的结构逻辑。

(3)麦克尔·格雷夫斯

1967年,汉索曼住宅,1969年,贝纳塞拉夫住宅,按照勒·柯比西耶几何秩序的方式来形成建筑形式与空间格局。

(4)理查德·迈耶

1965年,史密斯住宅,通体洁白,由明显的几何形体构成,具有清晰的形式逻辑关系;

1980年,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海尔艺术博物馆,建筑呈现了更复杂的形体组合和更丰富的内外空间;

1985年,格蒂中心,建筑群落的组织与环境完美结合。

(5)贝聿铭

1981年,巴黎卢浮宫扩建。

(6)日本建筑师桢文彦、黑川纪章、矶崎新、安藤忠雄,他们自觉将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及设计语言与日本城市文脉、传统精神联系在一起,创建了受到世界赞誉和认同的日本现代建筑的独特景观。

第三篇:外国建筑史

/1.居住建筑最初为巢居和天然穴居。竖穴居就是从地面上向下挖一定深度形成室内空间,而后于其上覆盖树枝和芦苇、茅草或兽皮。

0.西亚最常用的建材是土。西亚地区包括安那托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美索不达米亚、伊朗等,是人类文化史发展中最古老的地域。

1.古代埃及的第四王朝出现了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第五、六王朝的金字塔规模明显缩小,底边不足大金字塔的一半。

2.美洲大陆的农耕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7000年。玉米、黍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始自公元前25世纪——公元前15世纪。

3..美洲以祭祀地为中心,逐渐开始形成人口密度高的城市。最具代表性的是墨西哥中央高原的帝奥提瓦坎和秘鲁北部海岸的摩切文化。

4。以祭祀中心的形式发展出的聚落中,位于墨西哥盆地中央的帝奥提瓦坎是规模最大的。建筑的最大特色是斜式挡土壁。

5。古典玛雅的建筑十分注重雕刻装饰。玛雅建筑类形多种多样,共同要素是:①类似拱门的使用。②旧建筑上的增建。玛雅的金字塔与埃及的金字塔完全不同,它不是帝王的坟墓,而是支撑神殿的基坛。6。石灰是玛雅建筑不可或缺的材料。

7.。古代爱琴海地区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了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地区。在公元前3000前就有过相当发达的经济和文化。爱琴海上的克里特岛、希腊半岛的迈西尼、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各地区,在公元钱2000年左右就建立了早期的奴隶制王国。在遗址中最重要的有克诺索斯宫殿和费斯特宫殿。8.。迈西尼兴起于公元前20世纪后半叶,主要的遗址是城市核心的卫城。卫城附近有一座坟墓,被称为“阿特鲁斯宝库”。

9.。古希腊在历史上的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荷马文化时期、古风文化时期、古典文化时期、希腊文化时期。10.。古风文化时期的建筑成就主要有圣地建筑群。庙宇建筑形制的演进,从木建筑向石建筑的过渡和柱式的诞生。11.。希腊有两种主要的柱式同时演进: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共和城邦的“爱奥尼克式”,另一种是流行于意大利氏族城邦的“多立克式”。多立克式沉重。粗重,受古埃及的影响。爱奥尼克柱式则秀美华丽,比例相对轻巧,开间宽阔,反映的是平民的审美趣味。

12、、古典文化时期的成熟风格具有独特性、统一性、稳定性。13.。多立克柱式典型地表现了男性的特点,而爱奥尼克式则浓缩抽象地体现了女性特点。14.。科林斯柱式,柱头由忍冬草叶片组成,状如花篮,其余部分与爱奥尼克柱式相同。这一种柱式是到晚期希腊才形成独特风格的。

15.。古典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一组建筑当数雅典卫城。卫城中心是雅典城的保护神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主要的建筑有帕提农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以及卫城山门。这些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16.。帕提农神庙的特点:(1)、位置最显著,位于最高处;(2)、体形最大,是希腊最大的多立克式庙宇;(3)、形制为卫城唯一的围廊式庙宇;(4)、用白色大理石砌成,铜门镀金,山墙装饰是金的,外檐壁上饰满雕刻,以红蓝色彩为主装饰,十分华丽厚重,既肃穆又欢快;(5)、帕提农神庙也是柱式混用的,室内也有爱奥尼克式柱子。

17.。券拱是罗马建筑的最大成就之一,陵墓。桥梁、城门、输水道等工程开始广泛使用拱券,技术也已经相当高。天然混凝土的使用时古罗马券拱结构的最佳支持。天然混凝土主要成分是一种火山灰,再加上石灰和碎石,凝结后坚固异常,不透水。18.。奥古斯都广场旁又建造了罗马最宏伟的广场——图拉真广场。

19.。拜占庭建筑的成就体现在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用帆拱技术建造的杰出建筑代表就是位于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20.。哥特风格的建筑要素主要表现在:新构造技术(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大坡度的双坡屋面、钟楼、飞扶壁、束柱,以及花窗棂的着色玻璃、树叶装饰、雕塑、壁画等装饰语汇。21.。法国哥特教堂的辐射式风格的早期阶段与路易九世的统治密切相关,因此亦被称为“宫廷风格”。哥特式以法国为中心。22.。中古伊斯兰建筑包括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和波斯萨非王朝的建筑。伊斯兰教最高圣地——麦加的卡巴神龛又称天房。

23.。两大清真寺:圣岩寺、大马士革大清真寺。24.。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的,是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的建造,它被誉为“文艺复兴的报春花”。是意大利最有代表性的哥特教堂之一。四个重要特点:(1)、穹顶与平券牢固连接,用混凝土浇灌房顶;(2)、用中空的两层外壳来尽可能减轻自重;(3)、仿效哥特肋骨拱的做法,外层穹顶由24根肋骨拱组成构架;(4)、用矢形的尖拱替代圆拱。

25.。伯拉孟特于1499年移居罗马,在罗马他才真正

成为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的首批倡导者之一,而最富盛名的作品就是建于蒙多利亚圣彼得修道院内院的坦比哀多小教堂。这是一座仿罗马神庙的集中式小教堂。26.。圣马可广场南临亚德里亚海,由三个梯形平面的空间组成德复合体。在次广场的西面,是由建筑师珊索维诺设计的两层高的圣马可图书馆,平面为“L”形,立面设计被认为是威尼斯第一座正确使用柱式的完全的古典主义建筑。

27.。1485年,阿尔伯蒂出版了《论建筑》,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影响很大。28.。天主教堂是巴洛克风格的代表性建筑,首先在罗马教廷的周围诞生了巴洛克教堂,由维尼奥拉和泡达设计的罗马耶稣会教堂有第一座巴洛克建筑之称。29.。文艺复兴时期的府邸的设计受到巴洛克教堂的影响,在平面设计中加入了曲线因素,空间变得复杂而有流动性,建筑外观也更加丰富。30.。(判断)法国古典主义建筑的兴衰可以分为早期古典主义、盛期绝对君权时期的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衰退三个阶段。这一时期宫廷建筑中最重要的是枫丹白露宫、卢浮宫、丢勒里宫。31.。凡尔赛宫是欧洲最大的王宫,可称法国绝对君权时期最重要的纪念碑,它不仅是君王的宫殿,而且还是国家的中心。镜廊是国王的接待厅。32.。古代印度建筑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印度河文化时期、吠陀文化时期、孔雀帝国文化时期、笈多帝国文化时期。33.。孔雀帝国和笈多帝国两大帝国在历史上都力图统一印度,留下了石造的庙宇和石窟寺。孔雀王朝时期的佛教建筑物主要是掩埋佛陀或圣徒骨骸的窣(su)堵坡。34.。印度建筑逐渐发展出北部、南部和中部各自的特点来。就印度教寺庙来说,北部为印度雅利安式,也称那加式,中部为曷(he)萨式,南部是达罗毗荼式等。

35.。14——15世纪,由于政治分裂,建筑活动大大减少,印度建筑自此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过在柱子样式、线脚、装饰、材料撒谎能够还保留着显著的传统特点。

36.。泰姬——玛哈尔建筑群被称为“印度的珍珠”,是印度伊斯兰建筑最杰出的代表。37.。缅甸流行佛教。吴哥窟建筑群在世界建筑史中占重要地位,它独特性的纪念性建筑崇高稳重,相当成功 38.。尼泊尔建筑与我国西藏建筑间有交流影响。砖石外墙的碉堡式房屋到处可以看到。

/39.。伊势神宫是重要的神社,又叫皇大神宫。40.。在圣地大道上时常出现一种形式单纯的牌楼式的门,叫作鸟居。7世纪后,佛教建筑经由中国和朝鲜传入日本,对神社建筑产生影响。41.。法隆寺为保留最完整的日本古木构建筑群,金堂和塔虽经重建,但保留了飞鸟时代的布局和形式,反映了中国南北朝建筑的影响。

42.。唐招提寺,是由中国鉴真和尚主持修建的,里面的金堂代表了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十分雍容平和。43.。京都的平等院凤凰堂,1053年建造,是这一时期杰出的代表,在日本建筑史上也是最杰出的建筑之一。44.。日本的佛教建筑有“和式”、“唐式”、“天竺式”、“折衷式”。平城京奈良模仿隋唐长安城建设都城。45.。日本的府邸有8——11世纪贵族的“寝殿造”和16——17世纪武士豪绅的“书院造”两大类,这之间有一种过渡类型,称为“主殿造”。“书院造”之后还有一种数寄屋特色的书院造。“寝殿造”是中国式的。46.。日本宅屋中还有一类非常具有日本特色的建筑——茶室。茶室也设“床”和“棚”。47.。草庵风茶室盛行后,又出现了一种田舍风格的住宅,追求与茶室相类的趣味,称为“数寄屋”。数寄屋更讲求实用,显得更自然些。数寄屋风的府邸常将木材涂为黝黑色,障壁上画上水墨画,显得素雅洗练。48.。写意园林中最富代表性的是“枯山水”,也叫“唐山水”。49.。日本回游式园林与我国园林意境相类,但与我国明、清园林之间差异不小:①、日本园林的建筑比重小。②、日本园林选石、用石更富有野趣真味。③、日本园林的石灯、石钵、路径设计特色浓郁。④、日本园林中花树较少,树木时常修剪成形。50/。天守阁是日本建筑的一种特殊的类型,经历时间很短,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特殊产物,但气魄雄浑,庄严强烈,不失为东方杰出的建筑成就。

第五章 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的欧美建筑 51.。建筑创作从18世纪60年代起到19世纪末呈现出一股复古思潮。

52.。复古思潮主要以三种形式出现: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53.。浪漫主义这种建筑思潮起源于英国,其发展分为两个阶段: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的先浪漫主义;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哥特复兴。54.。折衷主义的创作思潮兴起于19世纪上半叶,稍

晚于古典复兴和浪漫主义。

55.。折衷主义也被称为“集仿主义”,可以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组合各种式样,弥补单纯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某些局限。56.。1779年,在英国赛文河上建造了第一座生铁桥;1793—1796年,伦敦出现了一座形式更新颖的桥身用生铁制成的单跨拱桥——森德兰桥。57.。铁作为主要材料真正被用在房屋中,首先是从屋顶开始的。58.。(判断)玻璃的生产工艺很早就已经被掌握了。59.。用生铁做成梁柱的框架,这种框架结构最先在城市化发展最快的美国得到应用。纽约的哈帕兄弟大楼,采用的就是生铁构架的结构,标志着美国“生铁时代”的到来。60.。作为世界上第一座大规模预制件建筑,水晶宫标志着建筑在规模、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施工速度上的巨大飞跃。

第六章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建筑运动 61.。英国的“工艺美术”设计运动的核心人物是威廉·莫里斯。62.。“工艺美术”运动主张恢复手工艺传统,设计装饰借鉴自然,设计主张真诚、形式和功能统一。这场设计运动范围较小,主要在英国。

63.。威廉·莫里斯设计的住宅功能良好,形式非常对称,采用红砖瓦,结构暴露,有不少哥特式的细节。这个建筑广受设计界好评,被称为“红屋”。64.。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服务对象主要是富裕的资产阶级。65.。新艺术运动在欧美各国产生的背景相似,但体现的风格各不相同,名称也不尽相同。在法国、比利时、美国、英国、西班牙等国称为“新艺术”运动,在德国叫“青年风格”,在意大利称为“花月式”,在奥地利的维也纳是“分离派”,斯堪的维也纳地区则被称为“工艺美术”运动。66.。法国是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运动的中心是巴黎和南锡两市。67.。高迪设计的成熟期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摩尔风格阶段”;第二阶段是新哥特主义与新艺术风格混合阶段;第三阶段是独具特征的有机新风格。68.。高迪在1904年—1906年设计的巴特罗公寓和米拉公寓,形式极端、极富挑战性。他最重要的作品是投入43年的为完成的——圣家族教堂。69.。“格拉斯哥四人”是新艺术运动时期一个特殊的重要的分支。新艺术反对直线也反对黑白,而“格拉斯哥四人”却正好相反。70.。“新艺术”将自然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融合起来,进行了一场无所顾忌的形式主义的开创活动。71.。“芝加哥学派”第一代表任务是路易斯·H·沙利文,第二代表人物是费兰克·L·赖特。72.。沙利文是美国现代建筑的先驱,对世界的高层建筑设计有相当大的影响。最重要的作品有:芝加哥施莱辛格与迈耶百货公司大楼、芝加哥会议大楼。73.。1916年——1921年,赖特居于日本,完成了他在亚洲最重要的作品——东京“帝国饭店”。74.。柯布西埃与格罗皮乌斯、密斯三人共同被誉为欧洲“现代建筑三大支柱”。75.。阿尔瓦·阿尔托对现代主义设计理论:有机功能主义、阿尔托主义、信息理论、表现理论、人文风格。76.。法国巴黎是“装饰艺术”运动的发源地和中心。77.。美国的“装饰主义”运动的出现反映了美国通俗文化的“加利福尼亚装饰艺术”和“好莱坞风格”将“装饰艺术”发展为浪漫主义而温和的美式“装饰艺术”风格。78.。英国“装饰主义”受欧洲和美国“装饰主义”影响,重点突出异国情调和华美气氛。

79.。玻璃产量和品种增多,质量得到提升。1927年研制出安全玻璃,1937年生产出全玻门,为玻璃幕墙在高层建筑中的运用打下物质基础。玻璃的外延产品也不断被开发出来,玻璃纤维到30年代末已广泛用做隔热、隔音材料。玻璃砖也流行起来。80.。德国的格罗皮乌斯创立了包豪斯。81.。(判断)战后50年代,国际主义风格建筑在美国成熟,60年代形成高潮,成为影响全世界建筑设计的风格。

82、除了欧美,东亚地区的建筑也有了彻底的改革,特别是日本,广受柯布西埃影响,在战后现代建筑发展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83、除了国际主义外还有,典雅主义、粗野主义、有机功能主义等。84、解构主义建筑的主要特点是:非中心的、恒变的、无秩序的、随心所欲的自然的表现。85、高技派的风格特征顾名思义,是突出新科技特点,夸张新科技形式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追求技术细节,强调新技术和工业化的结构,构造形式,并注重品味。

86、1971年,罗杰斯与伦佐·皮亚诺合作,成功设计了举世瞩目的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第四篇:很多的外国建筑史资料(本站推荐)

很多的外国建筑史资料.txt35温馨是大自然的一抹色彩,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它表现得尽善尽美;温馨是乐谱上的一个跳动音符,感情细腻的歌唱者才能把它表达得至真至纯 本文由529949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1.古罗马古希腊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古罗马建筑特别发达 古罗马古希腊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古罗马建筑特别发达 的主要原因。要分条写。的主要原因。要分条写。1.古罗马古希腊美术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西方雕塑的传统发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但古希腊雕塑却又曾经被古埃及雕 塑深深的影响过。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后出现了最早的奴隶制国 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艺术大约始于公元前 4000 年,建筑业的 诞生,孕育了艺术装饰的萌芽。它长期保存了原始社会的残余,埃及的神话与宗 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神话、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决定埃及雕刻 发展迟缓的主要原因。埃及雕刻是为法老政权和少数奴隶主贵族服务的。由于受宗教思想意识支配,严格服从上层社会的审美观点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 影响的还是陵前和神庙的装饰雕刻及纪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 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狮身人面像采用一整块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庞大、最著名的雕刻。埃及雕刻达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经过长期的探索得来的。它的雕 塑艺术在古代世界美术史留下了灿烂的一页。古埃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永恒,而古希腊雕塑的审美理想是追求真实的美。希腊雕刻的题材大部分取自神话或体育竞技。当时,一些开明的统治者除致力 于内政武力外,还提倡发展美术和文艺,在公元前 6 世纪以后的几百年中,古希 腊科学、文学、艺术的名家辈出成就辉煌,雕塑艺术是这个时期灿烂的文化成果 的一个重要方面。爱琴海上有许多小岛屿,其中巴罗斯岛盛产大理石,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腊雕刻就艺术风格的变化、发展而言,可分为古风时期、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 期。古风时期是雕刻家的训练阶段。这个时期经过雕刻家的长期探索,为后来的雕 刻家开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掷铁饼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 典时期,希腊人的社会思想和宗教观念起了很大的变化,雕刻艺术逐渐趋向强调 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画。希腊化时期,雕刻家继承了传统的技法,赋予作品以新的 生命力和新的特色。古希腊的雕刻家们对人体有丰富的知识和高度的写实技巧。处理衣纹线条生动 流畅而有变化,不仅表现出衣服的质感,而且通过衣服表现人体的优美。希腊雕 刻创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古罗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继承了希腊雕刻遗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肖 像雕刻方面却有独特的贡献,这与罗马人崇拜祖先遗容的传统风俗是分不开的。由于僧侣风俗和祭祀礼节的流行,古罗马雕刻家较多刻画着衣人物形象。罗马 早期雕刻被少数奴隶主、贵族所垄断,当时的雕刻家们雕刻的不少罗马皇帝的形 象,是把罗马皇帝当做英雄的统帅来表现的。如梵蒂冈博物馆收藏的一尊《奥古 斯都》,表现了罗马皇帝手执权杖,正在向部下训话传令的瞬间动作。这段时间的肖像雕塑以写实的风格见长。雕刻家们善于运用夸张、概括的艺术 手法,细致地刻画人物,舍去繁琐的东西,加强运动感。除此之外,古罗马雕刻

家还在罗马的建筑、广场、纪念柱等上面装饰了许多圆雕和浮雕。三世纪较有名 的建筑为塞普提米乌斯、谢维路斯凯旋门和卡拉卡拉的公共浴室。古罗马雕塑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西方现实主义雕刻的发展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 2.古罗马建筑特别发达的主要原因 古希腊、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它们当时的势力范围,远远超出现在希腊和意大利的地理范围,影响到欧、亚、非三洲。古希腊的历史,最早可以上溯到爱琴文化时期(约公元前 3000 年—约公元前 1100 年),但它 最繁荣的时期是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中期,史称“古典时期”。古希腊最 著名的雕刻与建筑,就产生在“古典时期”及其以后的“希腊化时期”。公元前 146 年,古希腊被罗马所灭亡。古罗马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8 世纪—公元前 6 世纪的“伊达拉里亚时期”。以 后经历了“共和时期”(公元前 509 年—公元前 30 年)、“帝国时期”(公元前 27 年—公元 476 年),以“帝国时期”最为强盛。古罗马的雕刻、建筑名作多产生于 “帝国时期”。古希腊、古罗马雕刻 特别是古典时期和希腊化时期的雕刻,其共同特点是追求 一种和谐的理想美。它的突出成就集中体现在人像(包括神像)雕刻,特别是人 体雕刻上。古罗马的雕刻,其成就集中体现在肖像雕刻上,其特点是既写实而又 个性化。古希腊雕刻特别发达,以及流行人体雕刻的主要原因: 首先,古希腊的奴隶制,使农业和手工业之间有了更大规模的分工,体力劳动和 脑力劳动之间也有了明确的分工。这样就有相当一部分人专门从事与美术有关的 手工业劳动和艺术创作活动。同时希腊奴隶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奴隶制民主政 治,它比之其他国家的奴隶制专制制度,人的创造力较少受到压制,艺术匠师的 劳动较多地受到重视。其次,古希腊的文化艺术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它的生活的一部分。例如,古希腊最发达的戏剧,最早起源于祭祀酒神的活动,后来发展成全民的庆祝节日。不仅每个公民每年演戏时至少有一天看戏的机会,而且政府还发放观剧津贴。同 样的,希腊人为了适应对外掠夺战争或防御战争的需要,也为了他们赖以谋生的 海上贸易,迫切需要体魄健全、尚武善战的斗士,为此从很早起就非常重视体育 运动。公元前 776 年,他们就在奥林匹亚举行了第一次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就 是现在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起源)。以后每四年举行一次,是全希腊的一次重大 的节日。在体育比赛中得奖的运动员,人们要为他们制作雕像以资鼓励和纪念。雕塑创作成了古希腊人生活的一部分。何况,笃信神灵的古希腊人还要为他们崇 敬的各个神灵造像,而希腊神话又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为神造像也是为 他们理想化了的人造像,神像也是人像。同时,由于古希腊人重视体育锻炼,以

锻炼出健美的身体为一种无上的光荣。这些随处可见的健美的人体,为人像雕刻 的发展创造了无比优越的条件。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古希腊男子在体育锻炼时是赤身裸体的。这既有利于锻炼出 健美有力的身体,又自然而然地培养出一种能够以坦荡无邪的态度去看待裸体形 象,并且自觉地、热烈地追求人体美的风气。以至一些全民性的盛大庆祝活动,成为炫耀与展示人体美的场合。正是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风尚和由此产生的特殊 的审美观念,决定了古希腊的人像雕刻往往采取裸体的形式,并且在表现人体美 上达到了一个难以比拟的高度。正如 19 世纪俄国著名的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所 说的:“希腊人的雕像用了裸体刻画的形式:在他人看来,这或许是厚颜无耻、有碍观瞻的事,在古代世界,这却曾经是纯洁无瑕的诗章和对人的尊严的赏识。”(见《希腊艺术的一般特征》)此外,古希腊人是一个美学观念特别发达的民族。伯里克利就曾自豪地说过: “我 们是爱美的人。”他们在人像雕刻和神庙建筑上一再探讨正确的比例关系,就是 这种爱美观念的突出反映。这一切都为古希腊美术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比同时 代其他国家更优越的条件。古希腊美术能结出如此丰硕的成果,以至我们今天还 常常从中汲取营养,决不是偶然的。古希腊建筑 以神庙建筑最为发达。它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它的非常完美的建筑 形式。即用石制的梁柱围绕长方形的建筑主体,形成一圈连续的围廊,柱子、梁 枋和两坡顶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经过几百年不断演进,这种建筑形 式达到了十分完美的境地,基座、柱子和屋檐等各部分之间的组合都具有一定的 格式,称作“柱式”。柱式的出现对欧洲后来的建筑有很大影响。古罗马建筑 古罗马人由于发明了由天然的火山灰、砂石和石灰构成的混凝土,在券拱结构的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建筑艺术方面,罗马继承了希腊的 柱式艺术,并把它和券拱结构结合创造了券柱式。使罗马的建筑物在艺术风格上 显得更为华丽。同时,为了适应庞大的罗马帝国的多方面的需要,古罗马人创造 了一系列新的建筑类型。罗马的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了前人的实践经验,写出 了系统的建筑学理论著作:《建筑十书》,首先提出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建筑三要 素:实用、坚固、美观。柱式 欧洲古代石质梁柱结构的几种规范化的艺术形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基础。它包括柱身的粗细、高低,柱上檐部和柱下基座的艺术形式。成熟的柱式,如希 腊建筑的柱式,各部分的比例有一个大致的规定,特点十分鲜明。不同的柱式一 定程度上决定着建筑物的艺术风格。多立克柱式 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公元前 5 世纪中叶达到成熟程 度。它的主要特征是没有柱础,柱子直接安置在台基上,柱高为柱径的 4—6 倍,柱身刻有一条条垂直平行的凹槽(一般是 16—20 条)柱头由方块和圆盘组成,没有任何装饰。它的造型粗壮有力,给人以深厚刚毅的感觉,近乎男性人体的美。

爱奥尼柱式 也译作“伊奥尼亚柱式”。古希腊建筑最基本的两种柱式之一,成熟 时期与多立克柱式大体相同。它的主要特征是有柱础,柱头的正面和背面各有一 对涡卷,柱高与柱径的比例增大,柱身凹槽也增多,给人以柔美的感觉,近乎女 性人体的美。科林斯柱式 古希腊建筑的第三种柱式,是在爱奥尼柱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它的柱头上雕刻着毛茛叶,显得十分华丽,其他部分则与爱奥尼柱式相同。这种 柱式产生于公元前 5 世纪下半叶。2.美术作品 《三女神》(帕特农神庙正面山墙上的浮雕,大理石,高 112 厘米,公元前 449 年—前 400 年,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馆)这是希腊古典时期著名的雕刻杰作之一。旧称“命运三女神”。它原是帕特农神庙 正面山墙上右角末端的高浮雕。题材来自希腊神话。现存的这三个女神的雕像,头部和四肢都已失去,但那健美的身躯,恬静而潇洒的姿态,仍给人以极其优美 的形象。尤其是三女神的衣服的处理,希腊式薄衫穿在三女神的身上,纤细而又 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使得这些雕像不像是由冰冷的大理石雕凿而成,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米隆《掷铁饼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 5 世纪,罗马国立博物馆藏)米隆是公元前 5 世纪上半期古希腊著名的雕刻家。他善于运用写实手法创造性地 刻画人物在剧烈运动中的动态。《掷铁饼者》便是他在这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米隆在这一作品中创造了一个出色的充满活力的运动员形象。尤见作者匠心的 是,他出色地概括了掷铁饼这一运动的整个连续过程,表现了一种动态的美。掷 铁饼者张开的双臂像拉满的弓,使人产生一种发射的联想。铁饼和人头的两个圆 形,左右呼应;紧贴地面的右腿如同一个轴心,使曲折的身体保持稳定。整个雕 像给人的印象是:健美、庄重、和谐,洋溢着青春的活力。运动员之所以呈现出 裸体的形态,是由古希腊人的社会风俗所决定的。因为,古希腊人在从事体育运 动和宗教性的文艺演出活动时,男子往往赤身裸体。他们认为完美健康的人体乃 是人的骄傲,是神性的体现。这种社会风俗反过来也促进了希腊人体雕像的发展,并且形成了西方美术中崇尚人体美的艺术传统。萨莫德拉克的胜利女神(大理石,高 328 厘米,公元前 200 年左右,巴黎卢浮 宫藏)这一作品因 1863 年在爱琴海北部的萨莫德拉克小岛上发现而得名。雕像出土时 已成碎块,经过四年的精心修复,才重新站立起来,但仍然缺头无臂。以后又发 现了这一雕像的底座及女神的左手和部分手指的残片。对于女神原来的姿态是什

么模样,人们有种种猜测,都不足为据。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它是小 亚细亚的统治者德梅特里奥斯一世为纪念他在一次海战中大败托勒密王国的舰 队而创作的。它原安放在萨莫德拉克岛海边的悬崖上,面对着茫茫大海。胜利女 神虽是古希腊雕塑常用的题材,但与其他胜利女神雕像有重要的区别。首先,这 尊雕像的构思非常新颖,作者将底座制成一艘战舰的船头,胜利女神从天而降,飞立船头,引导着舰队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它既符合纪念一场海战胜利的需要,又形象地表达了战斗胜利的主题。其次,作品充分发挥了雕塑立体造型的特点。尽管雕像已失去头与双臂,但不论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胜利女神展翅欲飞的雄 姿。雕像上身呈前倾姿势,静中见动;从侧面看,女神的乳峰为最高点,脸和双 翼的波状线构成一钝三角形,从而加强了前进的态势。像这样杰出的作品,无怪 乎巴黎卢浮宫要将它和该馆收藏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达·芬奇的《蒙娜 丽莎》并称为卢浮宫三宝。波利克利托斯《持矛者》(大理石,罗马复制品,公元前 5 世纪后半期)波利克利托斯是公元前 5 世纪古希腊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擅长表现青年运动员 的形象,所用材料都是青铜。据说他还写了一本论述人体比例的论文: 《规则》。可惜他的原作均已不存,只留下《持矛者》和《束发带的青年》等几件罗马时期 复制品。其中《持矛者》尤为重要。它塑造了一个体格健壮、充满朝气的青年战 士的形象,体现了古希腊人在希波战争胜利后对英勇保卫国家的战士们的崇敬心 情。同时,它也是作者长期研究人体比例的验证,即他认为最理想的人体比例,是头与全身的比例为 7∶1。按照这样的比例塑造的人体,显得比较粗壮,但它 是以均衡自然的体态和严格的比例表现出来的,符合当时希腊人审美趣味的标准 的人体美。以至当时的雕刻家们就把这座雕像称作“规则”,即把它看作是人体美 的规则和典范。普拉克西特列斯《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大理石,高 213 厘米,公 元前 350 年—前 330 年,奥林匹亚博物馆藏)普拉克西特列斯是希腊古典时期后期最著名的雕刻家。《赫尔墨斯与幼年的狄奥 尼索斯》是他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 1877 年在奥林匹亚赫拉神庙内殿旧址发掘 出土的,故又称此像为《奥林匹亚的赫尔墨斯》。它表现希腊神话中的传信使者 赫尔墨斯抱着宙斯的私生子、希腊神话中的酒神、幼年的狄奥尼索斯去山中神女 那里,在途中稍事休息片刻的情景。现在,赫尔墨斯的右手已损坏,据考证,原 来的右手是拿着一串葡萄在逗孩子。这一雕像的主要特点是:赫尔墨斯的人体追 求一种女性的美,即整个人体自上而下形成三个自然的转折(头、躯干和下肢),使整个身姿构成一个 S 形,接近于后来在女性人体上所追求的曲线美。同时,作者还充分发挥了大理石质地的特点,努力追求人体肌肉的细腻变化和美妙含蓄 的线条,使整个人体更接近于女性肌肤的丰润。这与古典时期前期男性雕像所表 现的刚劲有力的风格,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所以一般都将普拉克西特列斯看作 是开一代雕塑新风的雕塑家。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希腊)(大理石雕刻,高 202 厘米,约作于公元前 150 年,巴黎卢浮宫藏)古希腊雕刻的美名,莫过于这座《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这一作品因为 1820 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它是用两块大理石合雕而成的,接缝处在 裸露的躯干与衣服的交界处。端庄的身体,丰腴的肌肤,典雅的脸庞,娟美的笑 容,微微扭转的站势,这一切构成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姿态。尽管雕像的双臂 残缺,但由于年代久远,人们欣赏的心理已产生积淀,断臂反而诱发出人们美好 的想象,从而增强了人们的欣赏趣味,使人们愈加觉得它非同凡响。从艺术风格 上看,它融合了希腊雕刻中的崇高与优美的两种风格。它那阔大而简洁的手法,使人联想起菲狄亚斯在帕特农神庙上创造的庄严崇高的雕刻; 它那端庄优美的身 姿和容貌,又使人联想起普拉克西特列斯塑造的优美而抒情的女性人体雕刻。无 怪乎 19 世纪法国的雕塑大师罗丹要称这一雕像为“古代的神品”。

十五篇 外国建筑史之古希腊建筑

原文地址: 作者: 原文地址:十五篇 外国建筑史之古希腊建筑作者:奇怪 作者 公元前 8 世纪起,在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爱琴海的岛屿上建立了很多小 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它们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总称为古希腊。古希腊的建筑是欧洲建筑的开拓者,它的一些建筑形制,影响着欧洲 2000 多年的建筑史。古希腊的建筑主要成就是纪念性建筑和建筑群的艺术形式的完 美。氏族时代的希腊,部落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是卫城,在平民取得胜利的 共和制城邦里,卫城变成了祭祀守护神的圣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雅典卫城。

1、雅典卫城 公元前 5 世纪的雅典,其经济军事实力居于希腊之首,成为希腊的盟主。在 此时期,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卫城则是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雅典卫城位于雅典城中一个不大的孤立山岗上,它东西长约 280M,南北宽 约 130 米。卫城上现存最主要的建筑物是四座神庙,分别是卫城山门、胜利神庙、帕台农神庙和伊瑞克提翁神庙。

(图为 卫城复原图,正面为山门,山门右前为胜利神庙,左上为提翁神庙,右上为帕提 农神庙)雅典卫城的山门译名为普罗彼拉伊阿,建于公元前 437~432 年,建筑师穆 尼西克里(Mnesicles),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成不对称形式。正面高 18 米,侧面高 13 米。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当中一 跨特别大,净宽 3.85 米,突出了大门。屋顶由于地面倾斜分两段处理,以使前 后两个立面造型一致。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洁朴素、庄重。北翼是展览室,南翼是敞廊。两翼体量较小,使山门更加壮观。从山门口就可以 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铜像。

由于山门两侧是不对称的,于是由它南面的胜利神庙取得立面上的均衡。胜利神庙建于公元前 449~前 421 年,是爱奥尼式的,很小,台基面积 5.38m×8.15m,前后各 4 根柱子,大约是为了适合于它所奉的神灵,也为了和多 立克的山门调和,柱子比较粗壮(1:7.68),是爱奥尼中少有的。檐壁上一圈

全长 26m,高 43cm 的浮雕和基墙上沿 1m 高的女儿墙外侧的浮雕题材都取自反波 斯侵略战争的场面。胜利神庙是波希战争后第一个着手设计的建筑物,它的命意、它的选址、它的构图、它的装饰都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主题,把这种纪念 永恒的保存下去。帕提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始建于公元前 447 年,前 438 年完工并完成圣堂中 的雅典娜像,前 431 年完成山花雕刻,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Iktinus),卡 里克里特(Callicrates)也参加了设计,雕刻则由菲迪亚斯和他的弟子创作。其形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它是古希腊建筑艺 术的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

帕提农神庙呈长方形,除屋顶用木外,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还用 了大量镀金饰件。建筑在一个三级台基上,神庙基座长 69.54 米、30.89 米 宽(另 一资料:长约 69.49 米,宽约 30.78 米),其建筑材料为石灰岩,外部由 46 根 高 10.43 米、底径 1.905 米的大理石柱环绕,巨大的圆柱在东、西各设置 8 根,南北各有 17 根。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 筑风格的基本形式。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神庙里安放 着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庙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装饰起来的。从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神庙。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 格开朗,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以加强效果,即每 根巨柱均向内微斜,被认为现存建筑最具均衡美感的伟大建筑。帕提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有“希腊国宝”之誉,已有约 4,000 年历史。神庙的内部分成两个大厅,正厅 又叫东厅,内有双层叠柱式的三面回廊,加强了置放神像的空间的中央轴线感。厅内原本供奉着菲迪亚斯雕刻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高 12 米,由 黄金、象牙制成,眼睛的瞳孔也宝石镶成,在昏暗的庙中金光闪烁。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罗马皇帝带往君士坦丁堡,从此下落不明。后面是国库和档案馆,内有 四根爱奥尼式柱子。几经战火的破坏和两千多年风雨的侵蚀,现在的神庙遗址大 多已是断墙残垣了,神庙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也早已不知所踪。这一艺术珍品只 剩下西边保留着的一些石柱和其他建筑了。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卫城北部,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为争做 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建于公元前 421 年~前 405 年之间,本为放置八圣徒 遗骨的石殿,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 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充分利用了地形的因素,使得从各个立面都很匀称。

提翁神庙最著名的就是六女神柱廊,神庙东区是传统的 6 柱门面,向南采取 虚厅形式。南端用 6 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 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 份量很重,而 6 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 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 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现在真品收藏于博物馆,已用复制品顶替。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也只能依据这 6 根少女像柱想象当年 的繁华了。

2、柱式的演变进化 柱式是古希腊建筑的最大贡献,它的出现是建筑界的里程碑。柱式是一种建筑结构的样式。它的基本单位由柱和檐构成。柱可分为柱础、柱身、柱头(柱帽)三部分。由于各部分尺寸、比例、形状的不同,加上柱身处 理和装饰花纹的各异,而形成各不相同的柱子样式。古典柱式是西方古典建筑的 重要造型手段。典型的古典柱式有 3 种: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科林斯式。由 柱式体系组成的希腊神庙的基本形制就是用石柱围绕放神庙的长方形房间,前后 两端(一般是朝东、朝西的两窄边)在柱列上有高大的檐部,檐上有平缓坡度的 三角形屋顶(山墙)。柱子不仅是最显眼的建筑部位,而且它决定了整个建筑各 部分的比例与尺寸。多立克式: 多利克柱式一般都直接建在阶座之上,特点是柱头是个倒圆锥台, 没有柱础.柱身有 20 条凹槽,柱头没有装饰。建造比例通常是:柱下径与柱高的 比例是 1:5.5;柱高与柱直径的比例是 4 或 6:1;立面比较粗犷壮观,稳定有 力,因此多立克柱又被称为男性柱。帕提农神庙(Parthenon)即采用的是多立 克柱式。

爱奥尼式:有柱础,柱身有 24 条凹槽,柱头有一对向下的涡卷装饰,柱子 比较细长,特点是比较纤细秀美,又被称为女性柱。爱奥尼柱由于其优雅高贵 的气质,广泛出现在古希腊的大量建筑中,如雅典卫城的胜利女神神庙(Temple of Athena Nike)和俄瑞克忒翁神庙(Erechtheum)。

科林斯式:科林斯式出现的比较晚,它的特点是柱头象一株旺盛的忍冬草,其他的部分和爱奥尼式相同。忍冬草是希腊的特产,在严冬也生长得茂盛,深受 希腊人喜爱,所以成为了建筑装饰的重要题材。

古希腊柱式后来被罗马人继承,随着罗马建筑而影响全世界。

3、希腊的其他建筑 古希腊因为奉行民主政治,所以它的公共建筑是最有影响力的。其中重要的

成就是露天剧场。剧场一般利用山坡建造,逐排升高,视线和交通都处理的相当 合理,而且对建筑声学也有初步的认识。

后话,希腊自古以来就是爱琴海边的明珠,它的平民建筑虽然没有公共建筑 那么宏伟,但是即使从今天看来,也是与环境和谐搭配的典范。

十四篇 外国建筑史之古埃及建筑作者:奇怪 作者: 作者 古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这里产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 筑物——金字塔。埃及领土分为上下埃及两个部分,尼罗河是埃及最重要的河流,也是孕育古 埃及文明的摇篮。尼罗河两岸富饶的土地为古埃及大规模建筑工程提供了最重要 的物质保证,河流提供了芦苇、纸草、和泥土作为建筑材料以及为运输岩石提供 了便利条件。

1、金字塔的演化 古埃及人相信人死以后,灵魂不灭,只要保住尸体,3000 年后会在极乐世 界里复活永生,因此他们特别重视建造陵墓。最早的陵墓形式主要是模仿当时的 建筑形式,如住宅和宫殿。因为在初期,陵墓被当做人死后的住所。渐渐的,皇 帝的陵墓改变了形制,第一王朝皇帝开始在祭祀厅堂下面修建台基——向高处发 展的集中式纪念性构图开始有了萌芽。多层金字塔的产生——第一座石头金字塔是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大约建 造于公元前 3000 年,它基座东西长 126M,南北长 106M,高约 60M。它是台阶型 的,共分为六层。它已经把祭祀的厅堂从塔顶移到塔前,而把台基向上升起,发 展为形体单纯的纪念碑。昭赛尔金字塔的祭坛围墙和其他附属设施仍没有摆脱传 统的束缚。(图为昭赛尔金字塔)

公元前三千纪中叶,在尼罗河三角洲的吉萨,相继建造了 3 座相邻的大金字 塔,形成了最著名的吉萨金字塔群,它们是古埃及金字塔最成熟的代表。它们都 是精确的正方锥体,形式极其单纯。其中最高的胡夫金字塔高 146.6M,底边长 230.35M;哈弗拉金字塔高 143.5M,底边长 215.25M;孟卡拉金字塔高 66.4M,底边长 108.04M,它们脚下的祭坛和附属建筑相对很小。胡夫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 5.29 万平方米,体积约 260 万立方米,是由约 230 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 11.5 万块,平均每块 重 2.5 吨,最大的一块重约 16 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 684.8 万吨。令人吃惊 的是,这些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直接叠在另一块石头上,完 全靠石头自身的重量堆砌在一起的,表面接缝处严密精确,连一个薄刀片都插不 进去。而塔的东南角与西北角的高度误差也仅 1.27 厘米。在尼罗河西岸广袤的沙漠中,金字塔的稳定造型和高大宏伟的形象是最好的 表现形式,历经几千年的风沙,金字塔仍然雄伟的矗立在大地上,向人们展示这 它光辉灿烂的历史。

2、峡谷里的神庙 古埃及中王国时期,首都迁移到了上埃及的底比斯,这里的尼罗河在峡谷中 穿行,两侧悬崖峭壁,金字塔那巨大的体量已经不适合这里的地形,于是皇帝们 仿效当地的贵族在山岩上开凿石窟作为陵墓。在这种情况下,祭祀的祭堂成为了 陵墓建筑的主体。比较有名的有曼都赫特普三世陵墓。一进入墓区的大门,是一条两侧密排着 狮身人面首像的石板路,长约 1200m,然后是一个大广场,它当中沿着路两旁排 列着皇帝的雕像。由常常的坡道登上一层平台,平台前缘的壁前镶着柱廊。平台 中央有一座不大的金字塔,紧靠它正面和两侧造着柱廊。它后面是一个院落,四 面有柱廊环绕。在后面是一个有 80 根柱子的大厅,由它进入小小的圣堂,是凿 在山崖里的。

3、太阳神庙 古埃及新王国时期,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皇帝专政的制度强化了,相应的,太阳神成为了古埃及的主神,而皇帝则被称为太阳神的化身,成为宗教统治的手 段。于是,太阳神庙就成为了最重要的建筑物。皇帝们经常把大量财富和奴隶送 给神庙,祭司们成了最富有、最有势力的奴隶主贵族。各地的神庙占有全国 1/ 6 的耕地和大部分的手工作坊,拥有金矿和航海商队。巨大的神庙遍及全国,底 比斯一带神庙络绎相望,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卡纳克(Karnak)和鲁克索(Luxor)两处的阿蒙(即太阳神)神庙。(图为卢克索神庙大门)

在新王国时代,除了上述最著名的两座神庙外,还有一种岩窟庙,或者称为 石窟庙。整座神庙除前面庙门外,都是凿入岩石山窟中,就像似岩窟墓一样。岩 窟庙是新王国时代神庙建筑的另一类型,其最典型的最伟大的建筑物就是阿布辛 拜勒神庙。阿布辛拜勒岩窟庙利用山崖开凿,庙门洞口两旁利用山崖的斜坡岩壁 雕刻出 4 座拉美西斯二世巨像,高 20 米。由庙门至后殿全长 55 米。在前半部分 的洞窟厅堂有 2 排 8 根 9 米高的人形角柱支柱。此外,还有内室、仓库等。在神 庙最深处的后殿,立有 3 位神像和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像。整个建筑物,特别是它 的门脸,显得雄伟壮观。而尤为人们所惊叹的是,每年的 2 月 21 日和 10 月 21 日,阳光可以通过洞口射进后殿的 4 座雕像身上(迁移后的神庙,日期推迟一天),这是建筑师为纪念拉美西斯二世的诞辰日和登基日而特意设计的。这不能不说是 埃及文明的又一奇迹。

外国古代建筑艺术

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围,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西方古代建筑主要以石 块砌垒,因而,不仅众多著名的建筑保存下来了,而且,这些不同年代的建筑之间的继承、变革关系十分明显,以下是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风格。

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 宝库。因此,谈西方建筑及其风格,就不能不首先谈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 集中体现者,也是古希腊,乃至整个欧洲最伟大、最辉煌、影响最深远的建筑。这些

风格特点,在古希腊神庙的各个方面都有鲜明的表现。首先是柱式。古希腊的“柱式”,不仅 仅是一种建筑部件的形式,而且更准确地说,它是一种建筑规范的风格,这种规范和风格的 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头)的严格和 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的柱式主要有 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这些柱式,不仅外在形体直观地显示出和谐、完 美、崇高的风格,而且其比例规范也无不显出和谐与完美的风格。从外在形体看,三种柱式 各有特点,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 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 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 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 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 4--6 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 1/4,而柱子之间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 1.2--1.5 倍,十 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径的 9--10 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 1/ 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 奥尼克相似。这些比例与规范,与这些柱式的外在形体的风格完全一致,都以人为尺度,以 人体美为其风格的根本依据,它们的造型可以说是人的风度、形态、容颜、举止美的艺术显 现,而它们的比例与规范,则可以说是人体比例、结构规律的形象体现。所以,这些柱式都 具有一种生气盎然的崇高美,因为,它们表现了人作为万物之灵的自豪与高贵。而以这三种 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或其它建筑,往往就成为了古希腊艺术乃至人类建筑艺术的 典范,如以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 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 以科林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 亭等。正因为这三种柱式如此美妙绝伦而意义重大,所以,有人十分肯定地指出:“古代希腊 建筑的美学原则和艺术特征可以归结为三种古典柱式,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仅从艺术风格的角度来看,这种论断也是十分精确中肯的。

在古希腊的建筑中,不仅柱式以及以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单体神庙建筑生动、鲜明地表现了古 希腊建筑和谐、完美、崇高的风格,而且,以神庙为主体的建筑群体,也常常以更为宏伟的 构图,表现了古希腊建筑和谐、完美而又崇高的风格特点。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恐

怕非雅典卫城莫属了。卫城是古希腊人进行祭神活动的地方,位于雅典城西南的一个高岗上,由一系列神庙构成。卫城入口是一座巨大的山门,山门向外突出两翼,犹如伸开双臂迎接四 面八方前来朝拜“神”的人们。左翼城堡之上座落着胜利神庙,在构图上均衡了山门两侧不对 称的构图,山门因地制宜,内外划分为两段,外段为多立克式,内段为爱奥尼克式,其体量 和造型处理都恰到好处,既雄伟壮观又避免了体量过大而影响卫城内主体建筑的效果。在卫 城内部,沿着祭神流线,布置了守护神雅典娜像、主体建筑帕提农神庙和以女像柱廊闻名的 伊瑞克先神庙。卫城的整体布局考虑了祭典序列和人们对建筑空间及型体的艺术感受特点,建筑因山就势,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无论是身处其间或是从城下仰望,都可看到较为完整 的艺术形象。建筑本身则考虑到了单体相互之间在柱式、大小、体量等方面的对比和变化,加上巧妙地利用了不规则不对称的地形,使得每一景物都各有其一定角度的最佳透视效果,当人身处其中,从四度空间的角度(即运动的角度)来审视整个建筑群时,一种和谐、完美 的观感就会油然而生,此时,崇高,就不仅仅是这座建筑群本身固有的艺术意境了,而是成 为了接受者、审美主体的一种鲜明、强烈的艺术感受。这座建筑群永恒的魅力,也就通过一 代又一代审美者的艺术感受流传下来,成为了一种审美的范本,一种于和谐中见完美,于完 美中显崇高,于崇高中见永恒的“高不可及的范本”。这正是古希腊艺术最杰出的品格和最伟 大的价值之所在。

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这种“继承”不仅是从时间先后来说的,而且是从建筑艺术的根本风格来说的。这种根本风格的内容就是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不过,这种人的意识与人的尺度,在古罗马建筑中又有了新的含义,正是这种新的含义,推动了古 罗马建筑艺术在古希腊建筑艺术的基础上的大踏步地前进。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 崇拜“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则更倾向于对世俗的、现实的人的崇拜 的直接表现,所表现的人的意识,也已从群体转向个体,“偏重于对个人的颂扬和物质生活 上的享受”。正是在这样一种意识的左右下,古罗马的建筑不仅借助更为先进的技术手段,发展了古希腊艺术的辉煌成就,而且也将古希腊建筑艺术风格的和谐、完美、崇高的特点,在新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从“神殿”转入世俗,赋予这种风格以崭新的美学趣味和相应的形 式特点。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

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 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在这些特点中,显然仍有着古希腊建筑的和谐、完美、崇 高的风格内容,但是“合宜以及经济”的杠杆,又显然将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神”意,转变为了 世俗的人意。这一点,可以直接地从建筑类型、建筑外观的设计方面看出。古希腊最

杰出的建筑艺术都与神有关,而神庙的辉煌更集中反映了这一特点。古罗马的建筑最辉煌、最有艺术价值的则是为经济服务或为人的生活(物质、精神)服务的建筑,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输水道、隧道、剧场、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等等。这些建筑几乎全是直接 为人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方面,它们也追求和谐,追求完美,追求崇 高,但已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了,而是现实人生的一种“合宜”,是经济繁荣,和平安定,和追求现实刺激的“崇高”,有的“崇高”还直接与某种“悲剧”情绪相联系,如著名 的古罗马斗兽场,它那完美、和谐、崇高的造型,因与其功能性的悲剧意味相联系着,是沐 浴着奴隶血泪的一种崇高,所以,使这种崇高、完美,更具有了世俗性,它能让人赞叹、使 人振奋,但难以产生像希腊神庙的那种“神圣”感。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 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另一些世俗的建筑,如卡拉卡拉浴场,它那和 谐、完美而又雄伟的风格,也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情感,而不是来自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在具体建筑的造型风格方面,古罗马的建筑也是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革新、发展了它。如古罗马大斗兽场的外部立面,特别是高 4 层的外部立面,就是古希腊柱式构图 的复写,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式,第二层是爱奥尼克柱式,第三层则是科林斯柱式,在顶层 则围绕着壁柱。但是,古希腊的这种柱式,在古罗马的这座杰作中已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 那样起结构作用了,它已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装饰,真正起结构作用的部件是隐藏于墙壁之 中的结构体。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更是极大地革新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式,将古希腊习用的梁柱结构,代之以一种更为有效的拱券支撑方法,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

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 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这种拱券结构因经济、实用,且审美效 果也很好,故不仅应用于神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而且扩展到日常生活的一切领域,如道路、桥梁、输水道、港口、剧场、住宅、仓库和下水道等。从而使许多雄伟建筑在表现和谐、完 美、崇高的同时,具有了一种明显的“圆”味。但同时,古罗马的建筑又在造型方面有意识地 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点,特别是柱廊的使用,常常鲜明地表现出古罗马建 筑与古希腊建筑的承继关系。例如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它的主体部分是一 个带穹顶的巨大的混凝土圆桶,这种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建筑的特点,而在 它的大门入口处,又靠着一个典型的古希腊的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柱式组成,它的上面 则是一处三角形的山尖。整个建筑活脱脱地显示着古罗马建筑继承与创新的形象。

三、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 395 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 2 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的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拜占庭建筑 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这一特点显然是受 到古罗马建筑风格影响的结果。但与古罗马相比,拜占庭建筑在使用“穹窿顶”方面要比古罗 马普遍得多,几乎所有的公共建筑成宗教性建筑都用穹窿顶,而古罗马建筑虽也有此类形式,如万神庙,但还不普遍。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 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 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

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 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 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在 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在这 一方面,拜占庭建筑极大地丰富了建筑的语言,也极大地提高了建筑表情达意、构造艺术意 境的能力。谈到拜占庭建筑,就不能不谈到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它不仅 综合地体现了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包括风格特点)而且,也是拜占庭建筑成就的集大成者。

这座教堂的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从外部造型看,它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 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内部空间看,这 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 40 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 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而且也借助建筑的色彩语言,进一步地构造艺 术氛围。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统一于一个总体的意境: 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 的魅力。这座建筑也就当然地成为了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

四、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公元 5 世纪,随着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欧洲进入了被史学家们称为“中世纪”的时期。此时的 欧洲,意识文化与文学艺术一蹶不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的灿烂景观,已成为了一个悠远 的梦,消失于漫漫的长夜中,唯有宗教文化,特别是基督教文化一枝独秀,不仅成为中世纪 精神的象征,也成为了中世纪权力的象征。可是就在这块文化的沙漠里,却奇迹般地诞生了 一种崭新的建筑文化——哥特式建筑文化,它那奇异、独特的形象,有如冲破天罗地网的雄 鹰,不仅展示了中世纪物质文化的成就,而且生机焕发地表露了中世纪精神文化的特征,将

欧洲的建筑艺术水平提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如果说整个中世纪的文学艺术,基本处于停滞 状态的话,那么,唯有建筑这只雄鹰直搏云天,高傲地飞翔,将艺术的辉煌撒播于欧洲的四 面八方。从一定意义上讲,哥特式建筑不仅是中世纪最伟大的艺术,而且也是中世纪唯一具 有永恒生命力的艺术。然而,这一伟大的艺术,却不仅诞生于并不伟大的时代,而且也得 到了一个并不伟大的称号:哥特建筑。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因厌恶中世纪的黑暗而“赠” 给中世纪建筑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本意是以此来贬斥中世纪的建筑风格,但后来,随着 历史的发展,这一称谓也就失去了它的褒贬性,而成了一种专有名词,在习惯上人们将与中 世纪的这种主要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均称为“哥特式建筑”。最有影响的哥特式建筑,大 多是教堂建筑。这当然与当时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有关。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意识是宗教意识,特别是基督教意识,与此同时,它也与当时较为发达的技术水平有关。因此,这两个方面的 影响,也就内在地决定了哥特式建筑的一般风格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它们直接反映了中世纪新的结构 技术和浓厚的宗教意识。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 撑技术、扶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 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 的世界,而奔赴“天国乐土”。这种风格所表述的这些宗教意识以及所显示的技术成就,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具体地感受到。首先是外部造型。哥特式建筑特别是教堂,外观的基本 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 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西立面作为教堂的入口,有三座门洞,门洞内都有几层线脚,线脚 上刻着成串的圣像。所有墙体上均由垂直线条统贯,一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 券、尖顶为合成要素,所有的拱券都是尖尖的,所有门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 的脊边都是尖耸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都冠以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与此同时,建筑

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这一切,都使整个教堂充满了一种超俗 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这种气势将基督教的“天国理想”表现得生动、具体,也显示 出中世纪高超的建筑技术。其次,从内部空间的特点,我们也可窥见其宗教情怀与技术手段。在哥特式教堂中,尖券与小拱的大量使用,赋予了空间与结构以极大的灵活性,同时也为教 堂的艺术风格带来了新奇的格局。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仍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束状的柱子涌向天 顶,像是一束束喷泉从地面喷向天空;有时像是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树干,叶饰交织,光线 就从枝叶的缝隙中透进来,启示人们以迷途中的光明,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间的彩色玻璃 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 基督教的精神,而这种气氛的形成,又无疑得益于尖券、尖拱及空间结构等技术。在

哥特式教堂建筑中,享有崇高声誉的教堂比比皆是。其中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 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代表。它们的外部造型,细部装饰及内部空间的结构,都既 充分地反映了哥特式建筑的一般风格特点,又个性鲜明。所以,人们谈起哥特式建筑,往往 都要以它们为例。

五、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它的外文为 Bar-oque,意为畸形 的珍珠,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是巴洛克文化艺术风格的 一个组成部分,从历史沿革来说,巴洛克建筑风格是对文艺复兴建筑风格的一种反拨;而从 艺术发展来看,它的出现,又是对包括文艺复兴在内的欧洲传统建筑风格的一次大革命,冲 破并打碎了古典建筑业已建立起来的种种规则,对严格、理性、秩序、对称、均衡等建筑风 格与原则来了一次大反叛,开创了一代建筑新风。因此,从欧洲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它是继哥特式建筑之后,欧洲建筑风格的又一次飞跃,尽管在这种风格中,存在着显而易见 的迎合贵族阶级享乐、奢华、炫耀财富心态的世俗化倾向,但是,它的艺术创造的勇气及其

对后世(如西方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却是值得我们特别注意的。从另一角度来看,也许正 是这种实用的“媚俗”倾向,使它得以摆脱神圣理性的制约,展开想象的翅膀,飞向新的天地,开创新的业绩,形成了自己不同于以前所有时代建筑风格的另一种特色。巴洛克建筑

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 征: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 与高贵。因此,巴洛克建筑总是富丽堂皇、珠光宝气,装饰琳琅满目,色彩艳丽夺目。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这一点,它承续了文艺复兴的传统,文艺复兴对外部世界的发现,特别是 对人的发现,彻底地突破了中世纪宗教禁欲主义的樊篱,恢复了人作为感性生命与理性精神 相结合存在物的现实尊严,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 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如在绘画领域所出 现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将一种端丽、高贵、愉快尽显示承画面。巴洛克建筑正是在人 性的光芒下建造的,因此,常充满了欢乐的气氛。不过,这种欢乐与文艺复兴那“单纯的伟 大”与“高贵的静穆”不同,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所以,巴洛克建筑的欢乐气氛虽常 常使人激动,让人欢悦,但却难显“伟大”与崇高。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 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它突破了传统建筑的构图法则和一般形式,抛弃了绝对对称与均衡,以及圆形、方形等静态平面形式,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 S 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 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高低错落及形 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著名的巴洛克大师波洛米尼设计的圣卡罗教堂是全 面体现巴洛克建筑风格特征的代表作。这座教堂彻底摈弃了文艺复兴及其以前建筑贯用的界 线严格的几何构图,室内外几乎没有直角,线条全为曲线,线脚繁多,装饰图案复杂,并使 用了大量的雕刻和壁画,五彩缤纷,富丽堂皇。与内部空间的诡谲相对应,教堂外立面也极 尽曲折变换,宛如起伏的波浪。在仅有上下两层高的立面上装饰了大量的动植物雕刻、栏杆、假窗和奇形怪状的图案。在拐角立面上装饰有水池、凹龛和人物雕像,拐角处的屋顶是一座 高高的方形塔楼,塔楼的每个边角也都有凹凸变化,整个造型的确如被扭曲了的珍珠。由

于巴洛克建筑风格具有欢乐的气氛,新奇、堂皇、荣耀,是享乐主义最适应的形式,因此,它也就被广泛地运用于那些专供享受观赏的建筑,如广场、街心花园、喷泉、水池等等。意 大利罗马的特列维喷泉就是一座巴洛克风格的建筑,它所在的广场是不规则形的,喷泉偏于 其一侧,中间是一个凯旋门形的墙,两边建有房屋,立面上满是雕刻和其它饰物,它们与喷 泉、岩石混成一体,于自然生动中透出新奇与富丽。

六、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艺术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 18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对于建筑艺术 来说,洛可可主要是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 图,特别喜爱使用曲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如房间或院落里不要方的墙角,除了圆的、椭圆的、长圆的外,多边形的也要修成大圆角,并常常在各种转角处用装饰线脚软化方角,用多变的并常常被装饰雕刻打断的曲线代替僵硬的水平线。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 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这些题材不但用在墙面和天花板上,也用在撑架、壁炉架、镜框、门窗框、家具腿和其它建筑部件上,并且极尽模仿植物的自然状态。在装饰材料上,洛可 可风格的建筑常以质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在色彩上,为了构成柔媚顺和,洛可可 风格的建筑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 比。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 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从装饰到小品、到室内物件的设置,显出豪华 的高雅之趣。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 足;堆砌、柔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所以,洛可可风格历来被认为是格调不高,侈糜颓废 的建筑风格。但是,由于洛可可风格注重功能,注重人的切身需要的一面,比起古典主义建 筑来人性以及人情味更浓,所构成的建筑室内空间气氛更亲切宜人,所以,洛可可风格一俟 产生,便很快风靡欧洲,到了德国,则更变成了超级洛可可,柏林夏洛登堡的“金廊”和波茨

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可以说是其登峰造极的代表作品。不仅如此,由于洛可可创造了更多新 颖别致、精细工巧的片断,创造了许多生动活泼的手法,特别是一些洛可可风格的客厅和卧 室,非常亲切温雅,比起古典主义和巴洛克建筑来更宜于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绵延、影响 至今。

西方古代建筑风格收集:

西方古代建筑的范围,是指从古希腊到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建筑。主要以石块砌垒。

一、古希腊的建筑风格 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古希腊建筑风格的特点主要是和谐、完美、崇高。而古希腊的神庙建筑则是这些风格特点的集中体现者,古希腊的“柱式”,这种 规范和风格的特点是,追求建筑的檐部(包括额枋、檐壁、檐口)及柱子(柱础、柱身、柱 头)的严格和谐的比例和以人为尺度的造型格式。古希腊最典型、最辉煌,也是意味最深长 的柱式主要有三种,即陶立克、爱奥尼克和科林斯柱式。陶立克的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 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没有柱础,雄壮的柱身从台面上拔地而起,柱子的收 分和卷杀十分明显,力透着男性体态的刚劲雄健之美。爱奥尼克,其外在形体修长、端丽,柱头则带婀娜潇洒的两个涡卷,尽展女性体态的清秀柔和之美。科林斯的柱身与爱奥尼克相 似,而柱头则更为华丽,形如倒钟,四周饰以锯齿状叶片,宛如满盛卷草的花篮。从比例与 规范来看,陶立克一般是柱高为底径的 4--6 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子的 1/4,而柱子之间 的距离,一般为柱子直径的 1.2--1.5 倍,十分协调、规整而完美。爱奥尼克,柱高一般为底 径的 9--10 倍,檐部高度约为整个柱式的 1/5,柱子之间的距离约为柱子直径的两倍,十分 有序而和美。科林斯,在比例、规范上与爱奥尼克相似。陶立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帕提农神 庙、阿菲亚神庙;以爱奥尼克柱式为构图原则的伊端克先神庙和帕加蒙的宙斯神坛;以科林 斯柱式为构图原则的典型作品列雪格拉德纪念亭等。代表性的建筑群体:雅典卫城。

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如果说,古希腊人崇拜人是通过崇拜 “神”来体现的话,那么,古罗马人对人的崇拜。古罗马的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在其《建筑 十书》中曾经指出,建筑的基本原则应当是“须讲求规例、配置、匀称、均衡、合宜以及经 济”。这可以说是对古罗马建筑特点及其艺术风格的一种理论总结。从而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在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拱”屋顶。正是这种“穹拱”屋顶,成为了古罗马建筑,特别是房屋类建筑与古希腊房屋类建筑最明显的区别。以“圆”为主的风格,是典型的古罗马 建筑的特点。代表:古罗马大斗兽场、古罗马的潘泰翁神庙(又称万神庙)。

三、拜占庭建筑的风格 拜占庭”原是古希腊的一个城堡,公元 395 年,显赫一时的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 2 个国家,西罗马的首都仍在当时的罗马,而东罗马则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其国家也就顺其迁移被称为 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 窿顶”。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 构图中心。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 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 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个特点是色彩灿烂夺目。代表: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四、哥特式建筑的风格 哥特,原为参加覆灭古罗马帝国的一个日耳曼民族,其称谓含有粗俗、野蛮的意思。它是文 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因厌恶中世纪的黑暗而“赠”给中世纪建筑的。习惯上人们将与中世纪 的这种主要建筑风格一致的建筑,均称为“哥特式建筑”。大多是教堂建筑。中世纪占统治 地位的意识是宗教意识,特别是基督教意识。哥特式建筑的总体风格特点是:空灵、纤瘦、高耸、尖峭。尖峭的形式,是尖券、尖拱技术的结晶;高耸的墙体,则包含着斜撑技术、扶 壁技术的功绩。而那空灵的意境和垂直向上的形态,则是基督教精神内涵的最确切的表述。高而直、空灵、虚幻的形象,似乎直指上苍,启示人们脱离这个苦难、充满罪恶的世界,而 奔赴“天国乐土”。外观的基本特征是高而直,其典型构图是一对高耸的尖塔,中间夹

着中厅的山墙,在山墙檐头的栏杆、大门洞上设置了一列布有雕像的凹龛,把整个立面横联 系起来,在中央的栏杆和凹龛之间是象征天堂的圆形玫瑰窗。西立面作为教堂的入口,有三 座门洞,门洞内都有几层线脚,线脚上刻着成串的圣像。所有墙体上均由垂直线条统贯,一 切造型部位和装饰细部都以尖拱、尖券、尖顶为合成要素,所有的拱券都是尖尖的,所有门 洞上的山花、凹龛上的华盖、扶壁上的脊边都是尖耸的,所有的塔、扶壁和墙垣上端都冠以 直刺苍穹的小尖顶。与此同时,建筑的立面越往上划分越为细巧,形体和装饰越见玲珑。这 一切,都使整个教堂充满了一种超俗脱凡,腾跃迁升的动感与气势。这种气势将基督教的“天 国理想”其次,从内部空间的特点,哥特式教堂的平面一般仍为拉丁十字形,但中厅窄而长,瘦而高,教堂内部导向天堂和祭坛的动势都很强,教堂内部的结构全部裸露,近于框架式,垂直线条统帅着所有部分,使空间显得极为高耸,象征着对天国的憧憬。束状的柱子涌向天 顶,像是一束束喷泉从地面喷向天空;有时像是森林中一棵棵挺拔的树干,叶饰交织,光线 就从枝叶的缝隙中透进来,启示人们以迷途中的光明,每当阳光从布满窗棂间的彩色玻璃 照射进来时,整个教堂的空间便弥漫着迷离与幽幻,教堂仿佛就是天堂。此种气氛已尽显了 基督教的精神,而这种气氛的形成,又无疑得益于尖券、尖拱及空间结构等技术。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米兰大教堂,德国的科隆大教堂都是代表。代表:

五、巴洛克建筑的风格 巴洛克,是产生于文艺复兴高潮过后的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它的外文为 Bar-oque,意为畸形 的珍珠,其艺术特点就是怪诞、扭曲、不规整。巴洛克建筑风格的基调是富丽堂皇而又新奇 欢畅,具有强烈的世俗享乐的味道。它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炫耀财富。它常常大 量用贵重的材料、精细的加工、刻意的装饰,以显示其富有与高贵。第二,不囿于结构逻辑,常常采用一些非理性组合手法,从而产生反常与惊奇的特殊效果。第三,充满欢乐的气氛。提倡世俗化,反对神化,提倡人权,反对神权的结果是人性的解放,这种人性的光芒照耀着 艺术,给文艺复兴的艺术印上了欢快的色彩。完全走上了享乐至上的歧途。第四,标新立异,追求新奇。这是巴洛克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征。采用以椭圆形为基础的 S 形,波浪形的平面和立面,使建筑形象产生动态感;又或者把建筑和雕刻二者混合,以求新奇感;又或者用 高低错落及形式构件之间的某种不协调,引起刺激感。代表:巴洛克大师波洛米尼设计的圣 卡罗教堂、意大利罗马的特列维喷泉。

六、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艺术 洛可可风格出现于 18 世纪法国古典主义后期,流行于法、德、奥地利等国。洛可可主要是 一种室内装饰风格。它是在反对法国古典主义艺术的逻辑性、易明性、理性的前提下出现的 柔媚、细腻和纤巧的建筑风格。它的主要特点是一切围绕柔媚顺和来构图,特别喜爱使用曲 线和圆形,尽可能避免方角。在装饰题材上,常常喜用各种草叶及蚌壳、蔷薇和棕榈。以质

感温软的木材取代过去常常使用的大理石。墙面上不再出现古典程式,而代之以线脚繁复 的镶板和数量特多的玻璃镜面。喜用娇嫩的色彩,如白色、金色、粉红色、嫩绿色、淡黄 色,尽量避免强烈的对比。线脚多用金色,天花板常涂上天蓝色,还常常画上飘浮的白云。此外还喜欢张挂绸缎的幔帐和晶体玻璃吊灯,陈设瓷器古玩,力图显出豪华的高雅之趣。然而,它的格调却因装饰手法的过于刻意,往往是脂粉之气过浓,高洁之意不足;堆砌、柔 媚有余,自然韵雅不足。代表:柏林夏洛登堡的“金廊”和波茨坦新宫的阿波罗大厅

帕提农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建筑,建于古希腊最繁荣的古典时期。它原是雅典卫城 的主体建筑,是为了纪念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伟大胜利而建的。它原是供奉雅 典的保护 神雅典娜的,“帕提农”在古希腊语中即是“雅典娜处女庙”的意思。它采 用希腊神庙 中最典型的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建在一个三级台基上。屋顶 是两坡顶,顶的东西 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这种格式被 认为是古典建筑风格的基本 形式。神庙的列柱采用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比例匀称,是多立克柱式的典范。整 个神庙的造型是建立在严格的比例关系上 的,体现了以追求和谐为目的的形式美。所以,整个神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各部分比例匀称,风格开朗,并有大量的精美雕刻相衬 托。现在神庙虽已残破,但那庄重而又完美的形象仍使人为之神往。雅典卫城(Acropolis, Athens)

【卫城简介】 雅典卫城,也称为雅典的阿克罗波利斯,希腊语为“阿克罗波利斯”,原意为“高处 的城市”或“高丘上的城邦”,距今已有 3000 年的历史。雅典卫城遗址位于今雅典 城西南,建造在海拔 150 米(此数据据自中文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 2004 年 8 月 号,另一资料为 156 米)的石灰岩山冈上,是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神圣地,建筑群建设的总负责人是雕刻家菲迪亚斯。卫城,原意是奴隶主统治者的圣地,古代在此建有神庙,同时又是城市防卫要塞。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奴隶主民主政 治时期,雅典卫城遂成为国家的宗教活动中心,自希腊联合各城邦战胜波斯入侵 后,更被视为国家的象征。每逢宗教节日或国家庆典,公民列队上山进行祭神活 动。在希腊古代遗址中,最为有名的当属均建造于雅典黄金时期的雅典卫城。作为古 希腊建筑的的代表作,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 最高水平。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在建筑学史上具有 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来的大量的珍贵遗迹,集中展示了希腊的古代文明。1987 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 C(I)(II)(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 录》,编号为 545-003,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为:“文明、神话、宗教在希腊兴 盛了一千多年。阿克罗波利斯包含四个古希腊艺术最大的杰作——巴特农神庙、通廊、厄瑞克修姆庙和雅典娜胜利神庙——被认为是世界传统观念的象征。” 【建设背景】 公元前 5 世纪,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城邦里,从平民中产生了工商奴隶主。他们代 表着当时先进的生产方式。他们联合了以小农和小手工业者为主体的平民群众,进一步战胜了经营农业的贵族奴隶主,建立了城邦范围内的自由民民主制度。这 时候奴隶制并没有普及到生产的多数领域,小自耕农经济与独立手工业是古典社 会全盛时期的经济基础。小农和小手工业者在这些城邦里获得更加多的政治权 利。自由民民主制度促进了经济的大繁荣与平民文化中健康、积极因素的进一步发 展。公元前 5 世纪上半叶,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在一场生死攸关的艰险 战争中(公元前 500~前 449 年)打败了实行专制制度的波斯的侵略,进入了古 典主义时期。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达到了光辉的高峰。希腊建筑也在这时结 出了最完美的果实。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城邦在古典盛期领土面积约 1600k ㎡,有 25 万人口。同时的科林斯有 9 万人口,阿各斯(Argos)约 45000 人,有些城邦只有 5000 人或更少,雅典在战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城市类型丰富 了许多,造起了元老院、议事厅、剧场、俱乐部、画廊、旅馆、商场、作坊、船 埠、体育场等公共建筑物。建设的重点是卫城。【建设目的】 建设的主要目的是:第一,赞美雅典,纪念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和炫耀它的霸 主地位;第二,把卫城建设成为全希腊的最重要的圣地,宗教和文化中心,吸引

各地的人前来,以繁荣雅典;第三,给各行各业的自由民工匠以就业的机会,建 设中限定使用奴隶的数量不得超过工人总数的 25%;第四,感谢守护神雅典娜 保佑雅典在坚苦卓绝的反波斯入侵战争中赢得的辉煌的胜利。在这种情况下,自 由工匠的积极性很高。古罗马的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tarch,约 46~120 年)写到卫城建设时说:“大厦巍然耸立,宏伟卓越,轮廓秀丽,无与伦比,因为匠 师各尽其技,各逞其能,彼此竞赛,不甘落后。【卫城布局】 卫城坐落在雅典城中央一个不大的孤立的山冈上,山冈面积约为 4平方千米,山 顶石灰石裸露,大致平坦,高于四周平地 70~80m。东西长约 280m,南北最宽 处 130m。古代希腊城市具有战时市民避难之处的功能,是由坚固的防护墙壁拱卫着的山冈 城市。坚固的城墙筑在四周。自然的山体使人们只能从西侧登上卫城。高地东面、南面和北面都是悬崖绝壁,地形十分险峻。公元前 1500 年,这里是王宫所在 地,从公元前 800 年开始,人们在这里兴建神庙等祭祀用的建筑物,使之成为 雅典宗教活动的中心,并且逐渐于高地下形成城市。雅典作为最民主的城邦国家,卫城发展了民间自然神圣地自由活泼的布局方式。建筑物的安排顺应地势。为了同时照顾山上山下的观赏,主要建筑物贴近西、北、南三个边沿。供奉雅典娜的大庙帕提农(Parthenon)从前在山顶中央,重建时 移到南边,人工垫高它的地坪。波斯人曾在希波战争中破坏了雅典卫城。人们在公元前 5 世纪后期希波战争结束 之后,修筑了一条“长墙”,长 65 千米,连结雅典与比雷埃夫斯港。此外,卫城 内的神庙也进行了重建。公元前 4 世纪以后,雅典人在山下建起了一整套建筑物,体现了雅典人民的智慧和才干,如竞技场、会堂、扩建的狄奥尼索斯露天剧场、大柱廊等。17 世纪阿克罗波利斯遭受破坏,变成一片废墟。1833 年希腊建立王 国后,逐渐进行修复。【主要建筑】 雅典卫城是希腊最杰出的古建筑群,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的主要建筑有卫城山门、雅典娜女神庙、帕提农神庙(雅典娜神庙)、伊瑞 克提翁神庙(伊瑞克先神庙)、胜利神庙等,另有一座现代建筑卫城博物馆。〖卫城山门(Propylea,Athens)〗 雅典卫城的山门译名为普罗彼拉伊阿,建于公元前 437~432 年,建筑师穆尼西 克里(Mnesicles),位于卫城西端陡坡上,是卫城的入口,为了因地制宜,做 成不对称形式。正面高 18 米,侧面高 13 米。主体建筑为多立克柱式,当中一 跨特别大,净宽 3.85 米,突出了大门。屋顶由于地面倾斜分两段处理,以使前 后两个立面造型一致。内部采用爱奥尼柱式,装饰华丽。外观简洁朴素、庄重。

北翼是展览室,南翼是敞廊。两翼体量较小,使山门更加壮观。从山门口就可以 看到雅典卫城的中心-雅典娜女神铜像。另外,山门左侧的画廊内收藏着许多精 美的绘画。〖雅典娜女神庙〗 雅典娜女神庙在山门右前方,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产地 就在雅典附近。18 英尺长、12 英尺宽的神庙内有一个爱奥尼亚式门厅和一个约 呈方形的内庙组成。一条饰以高凸浮雕、宽 18 英寸的中楣饰带,围绕在建筑物 外部。神庙分前庙、正庙和后庙,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帕提农神庙(Parthenon)〗 帕提农神庙(又称雅典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坐落山上的最高处,在 雅典的任何一处都可望见,始建于公元前 447 年,前 438 年完工并完成圣堂中 的雅典娜像,前 431 年完成山花雕刻,主要设计人是伊克底努(Iktinus),卡里 克里特(Callicrates)也参加了设计,雕刻则由菲迪亚斯和他的弟子创作。其形 制是希腊神庙中最典型的,即长方形平面的列柱围廊式。它是古希腊建筑艺术的 纪念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神庙中的神庙”。顾名思义,雅典娜神庙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庙,“雅典”之名即源于此。相传希 腊古时候,智慧女神雅典娜与海神为争夺雅典的保护神地位,相持不下。后来,主神宙斯决定:谁能给人类一件有用的东西,城就归谁。海神波赛东赐给人类一 匹象征战争的壮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颗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 和平的油橄榄树。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结果这座城归了女神雅典娜。从此,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帕提农神庙呈长方形,除屋顶用木外,全部用晶莹洁白的大理石砌成,还用了大 量镀金饰件。建筑在一个三级台基上,神庙基座长 69.54 米、宽 30.89 米(另一 资料:长约 69.49 米,宽约 30.78 米),其建筑材料为石灰岩,外部由 46 根高 10.43 米、底径 1.905 米的大理石柱环绕,巨大的圆柱在东、西各设置 8 根,南 北各有 17 根。两坡顶,东西两端形成三角形山花,这种格式被认为是古典建筑 风格的基本形式。神殿外围的多立克柱式被誉为此种柱式的典范。神庙里安放着 雕刻家菲迪亚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庙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装饰起来的。从 雅典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位于卫城顶端的神庙。该庙尺度合宜,饱满挺拔,风格 开朗,各部分比例匀称,雕刻精致,并应用了视差校正手法以加强效果,即每根 巨柱均向内微斜,被认为现存建筑最具均衡美感的伟大建筑。有资料称“帕提农神庙是纪念希波战争胜利、祭祀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的场所。”但 希腊国家旅游局也称“最近考古学家的发现完全推翻了这个说法”。

帕提农神庙是举世闻名的古代七大奇观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迹之一,有“希 腊国宝”之誉,已有约 4,000 年历史。神庙的内部分成两个大厅,正厅又叫东厅,内有双层叠柱式的三面回廊,加强了置放神像的空间的中央轴线感。厅内原本供 奉着菲迪亚斯雕刻的雅典守护神雅典娜神像,神像据说高 12 米,由黄金、象牙 制成,眼睛的瞳孔也宝石镶成,在昏暗的庙中金光闪烁。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罗 马皇帝带往君士坦丁堡,从此下落不明。后面是国库和档案馆,内有四根爱奥尼 式柱子。几经战火的破坏和两千多年风雨的侵蚀,现在的神庙遗址大多已是断墙 残垣了,神庙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也早已不知所踪。这一艺术珍品只剩下西边保 留着的一些石柱和其他建筑了。帕提农神庙相传是诸神从奥林匹斯山游曳到雅典的聚会地。帕提农神庙位于雅典 卫城的上首右侧。人们从入口处看不见它的正面,只能在一旁的角落发现它。在 这长 70 米,宽 30 米的空间里,46 根环列圆柱构成的柱廊直挺向天,昭示着希 腊文明的蓬勃向上永不凋谢。它是如此的残缺又异常的华丽,那多立克式的圆柱,大理石的凹槽质感仍然冰凉高贵,那列柱逐渐细小,到达顶端时无任何装饰的弧 形柱更显得优美均衡,岁月虽然令许多石柱倒塌,但那简约庄严的美却依然鲜活。帕提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从神庙西山 墙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档间饰上都可以领略大师的伟大。由 92 块白色 大理石饰板装饰而成的中楣饰带(另一资料的叙述为:柱间是 92 堵刻着各种神 话故事的庙墙)。有描述希腊神话内容的连环浮雕,浮雕所表现的紧张的搏斗,人与怪兽的撕扯生动逼真。天神们或威武或飘逸或闲散的姿态巧妙地贯穿在一 起,那肌肉的弯曲、战袍的飘扬、眼神的哀喜无不透露出雕刻者对美的热爱和对 生命理性的思索。〖伊瑞克提翁神庙(Erechtheion)〗 伊瑞克提翁神庙位于埃雷赫修神庙的南面,传说这里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东 为争做雅典保护神而斗智的地方,建于公元前 421 年~前 405 年之间,本为放 置八圣徒遗骨的石殿,是雅典卫城建筑中爱奥尼亚样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筑设计非常精巧。它是培里克里斯制订的重建卫城计划中最后完 成的一座重要建筑。神庙东区是传统的 6 柱门面,向南采取虚厅形式。南端用 6 根大理石雕刻而成 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顶起石顶,充分体现了建筑师的智慧,她们长裙束胸,轻盈 飘忽,头顶千斤,亭亭玉立。由于石顶的份量很重,而 6 位少女为了顶起沉重的 石顶,颈部必须设计得足够粗,但是这将影响其美观。于是建筑师给每位少女颈 后保留了一缕浓厚的秀发,再在头顶加上花篮,成功地解决了建筑美学上的难题,因而举世驰名。现在真品收藏于博物馆,已用复制品顶替。庙中的雅典娜雕像直 立戎装,是所有雅典娜雕像所依据的形象。像前有金灯,一年只需加油一次,另 有棕榈树形的烟囱和木雕神像。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如今也只能依据这 6 根少女 像柱想象当年的繁华了。

〖胜利神庙(Temple of Nike Apteros)〗 建于公元前 449~前 421 年,是爱奥尼式的,很小,台基面积 5.38m×8.15m,前后各根柱子,大约是为了适合于它所奉的神灵,也为了和多立克的山门调和,柱子比较粗壮(1:7.68),是爱奥尼中少有的。檐壁上一圈全长 26m,高 43cm 的浮雕和基墙上沿 1m 高的女儿墙外侧的浮雕题材都取自反波斯侵略战争的场 面。胜利神庙是波希战争后第一个着手设计的建筑物,它的命意、它的选址、它 的构图、它的装饰都是为了庆祝卫国战争胜利的主题,把这种纪念永恒的保存下 去。〖卫城博物馆〗 这座博物馆主要收藏了雅典卫城及附近挖掘的历史文物,陈列品中以雅典鼎盛时 期,即帕提农神庙建造时期的文物最多。雅典娜古神庙的遗物也多有保留,由此 可见昔日雅典娜古神庙的英姿。【历史局限】 雅典卫城建筑群毕竟是在生产力相当低的奴隶制社会建造的,打着时代鲜明的烙 印。它的成就主要在艺术和工艺上,而在功能和结构上十分幼稚,建筑物仅仅是 雕刻品,建设资金的来源包括国有的奴隶矿场和作坊的收益,以及同盟国的岁贡。但为了建造那些建筑物,经济上几乎没有限制。所以,即使雅典卫城建筑群反映着自由民民主制度,表现了平民世界观中先进的、积极健康的因素,它仍然体现着阶级社会中建筑发展的片面性和矛盾。

第五篇:外国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必背 古代部分:

一〉 古埃及

1、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余米,一般细长比为9-10:1,用整块的花岗岩制成,碑身刻有象形文字的阴刻图案。

2、金字塔

古埃及法老的陵墓,造型多为正四方锥体,象汉字的“金”,所以称作“金字塔”

3、太阳神庙

古埃及新生王国时期,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皇帝崇拜的纪念性建筑物,占了最重要的地位。

4、玛斯塔巴

古埃及的一种住宅形式,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坏砌墙,密排圆木成屋顶,再铺上一层泥土,外形象一座有收分的长方形土台。重要建筑物名称: 阿玛尔纳宫殿

古王国时期——金字塔: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在萨卡拉的陵墓 萨卡拉的昭赛尔金字塔

吉萨金字塔群——库富金字塔、哈弗拉金字塔、门卡乌拉金字塔

中王国时期——山地陵墓:曼都赫特普三世墓、哈特什帕苏墓 新王国时期——太阳神庙:卡纳克阿蒙神庙、鲁克索阿蒙神庙 埃德府神庙牌楼门 〈二〉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

幼发拉底河和第格利斯河。

2、山岳台

公元前3000年,古代西亚人崇拜山岳、崇拜天体,观测星象的塔式建筑物。山岳台是一种多层的高台,有坡道或者阶梯逐层通达台顶,顶上有一间不大的神堂。实例:乌尔山岳台。

3、人首翼牛像

人首翼牛像是萨艮王宫宫殿裙墙转角处的一种建筑装饰。它们的正面表现为圆雕,侧面为浮雕。正面有两条腿,侧面四条,转角一条在两面共用,一共五条腿。因为它们巧妙地符合观赏条件,所以并不显得荒诞。它们的构思,不受雕刻体裁的束缚,把图雕和浮雕结合起来,很有创新精神。

4、百柱厅

珀赛玻里斯宫里的大殿,68米见方,有一百颗石柱,高11.3米,梁枋都是木制的。大殿结构之轻、空间之宽敞,在古代世界中居于第一位。重要建筑物名称:乌尔山岳台 萨艮(gen)王宫 珀赛玻里斯宫

补:两河下游——古巴比伦王国 两河上游——亚述王国 伊朗高原——波斯帝国 〈三〉古希腊

1、爱琴文化 古代爱琴地区是以爱琴海为中心,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中各岛屿和小亚细亚西海岸的地区。是著名的古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故事发生的背景。先后出现了以克里特和迈西尼为中心的古代爱琴文明,是古希腊以前的文化。

2、倒柱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里的柱子,他们柱头和柱础都是一个大圆盘,而且上粗下细,比例匀称,挺拔俊秀。影响到希腊的早期建筑。

3、迈西尼狮子门 迈西尼卫城有个3.5米宽的狮子门,门上的过梁中央比两端厚,结构上是合理的,它上面发了一个叠涩券,大致呈正三角形,使过梁不必承重。券里填一块石板,浮雕着一对相向而立的狮子,保护着中央一棵象征宫殿的柱子,也是上粗下细的。

4、圣地、卫城 在氏族制时代,部落的政治、J.S和宗教中心是卫城。部落首领的宫殿里,正厅中央设着祭祀祖先的火塘,它是维系全氏族宗教的象征。在有些圣地里,定期举行节庆,人们从各个城邦汇集拢来,圣地周围陆续造起了竞技场、旅舍、会堂等公共建筑,而在圣地的中心则建有神庙,它们是公众欢聚的场所,是公众鉴赏的中心。

5、柱式 石造的大型庙宇的典型型制是围廊式,因此,柱子、额枋和檐部的艺术处理基本上决定了庙宇的面貌。希腊建筑艺术的种种改进,也都集中在这些构件的形式、比例和相互组合上。公元前6世纪,它们已经相当稳定,有了成套的做法,这套做法以后被罗马人称为“柱式”——order。

6、多立克式 一种在意大利西西里一带寡头制城邦里流行的柱式。粗笨,有古埃及建筑的影响,反映着寡头贵族的艺术趣味。多立克式柱身比例粗壮,由下而上逐渐缩小,细长比1:4-6。柱知刻有凹圆槽,槽背成棱角,柱头比较简单,无花纹,没有柱础而直接立在台基上檐部高度的比例为1:4,柱间距约为柱么匠1.2至1.5倍。

注:在古希腊无柱础,古罗马有柱础。

7、爱奥尼式 一种是流行于小亚细亚先进共和城邦里的柱式。比较秀美华丽,比例轻快,开间宽阔,反映着从事手工业和商业的平民们的艺术趣味。柱身比例修长,上下比例变化不显著,细长比1:7-10,柱身刻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有多层的柱础,檐部高度与柱高的比例为1:5,柱间距为柱径的2倍。

8、科林斯式 一种是流行于古希腊的柱式。科林斯式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花篮的纹饰外,其它各部分与爱奥尼克式相同,细长比1:10-12。

9、雅典卫城 公元前5世纪中叶,在希波战争中,希腊人以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战败了波斯的侵略,作为全希腊的盟主,雅典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建设的重点在卫城,在这种情况下,雅典卫城达到了古希腊圣地建筑群、庙宇、柱式和雕刻的最高水平。

10、叠柱式 在古希腊的市场敞廊中,许多是两层高的敞廊,所以采用叠柱式,即下层用粗壮质朴的多立克式,上层用颀秀华丽的爱奥尼式。上层柱子的底径等于或小于下层柱子的上径,上下两层柱式都是完整的,不因重叠而省略。重要建筑物名称: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国王王宫、迈西尼卫城狮子门 德尔斐的阿波罗圣地 雅典卫城、帕提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 奖杯亭、阿索斯中心广场 〈四〉古罗马

1、混凝土 古罗马时期的混凝土称为天然混凝土。它的主要成分是一种活性火山灰,加上石灰和碎石后,凝结力强,坚固,不透水。

2、十字拱 公元一世纪开始使用的一种拱券形式,即相交的筒形拱。它覆盖在方形的间上,只需要四角有柱子,而不必要连续的承重墙,建筑内部空间得到解放;而且便于开侧窗,大有利于大型建筑物的采光。它是拱券技术的极有意义的重大进步。

3、拱顶体系 各种拱的结合使用,形成拱顶体系以实现拱顶平衡。摆脱了承重墙,架在4个支柱之上,十字拱需要新的方法来平衡它的侧推力。2-3世纪时,最常用的方法是:一列十字拱串连互相平衡纵向的侧推力,而横向的则由两侧的几个筒形拱抵住,筒形拱的纵轴同这一列十字拱的纵轴相垂直,它们本身的横推力互相抵消,只在最外侧才需要厚重的墙体,这样就形成了拱顶组合成体系,这是古罗马又一个极有意义的创造。

4、肋架拱 古罗马4世纪后,肋架拱的基本原理是把拱顶区分为承重部分和围护部分,从而大大减轻拱顶,并且把荷载集中到券上以摆脱承重墙。这种结构方法也能节约模架。这一项新创造有很大的意义,但当时罗马已经很没落,建设规模很小,这类新技术来不及推广和改进。后来,欧洲中世纪的建筑大大发扬了这种肋架拱。

5、券柱式 古罗马时期为了解决柱式和拱券结构的矛盾,产生了被称为券柱式的组合。这就是在墙上或墩子上贴装饰性的柱式,从柱础到檐口,一一具备。把券洞套在柱式的开间里。券脚和券面都用柱式的线脚装饰,取得细节的一致,以协调风格。柱子和檐部等等保持原有的比例,但开间放大。柱子凸出于墙面大约3/4个柱径。

这种券柱式的构图很成功。方的墙墩同圆柱对比着,方的开间同圆券对比着,富有变化。但它们构图契合:圆券同梁柱相切,有龙门石和券脚线脚加强联系,加以一致的装饰细节,所以很统一。但柱式成了单纯的装饰品,有损于结构逻辑的明确性。柱子倚在墙墩上,轮廓的重要性降低了,导致它们失去了希腊柱子那种精微的敏感性。

6、罗马叠柱式 为了解决柱式和多层建筑物的矛盾。最常用的办法是把希腊晚期的叠柱式向前推进一步,底层用托斯干柱式或新的罗马式多立克柱式。二层用爱奥尼柱式,三层用科林斯柱式,如果还有第四层,则用科林斯的壁柱。新的法则是,上层柱子的轴线比下层的略向后退,显得稳定。但在罗马,极少有纯柱式的叠加,几乎都是券柱式的叠加。

7、巨柱式 为了立面尺度需要而使一棵柱子穿过几层楼的做法。

8、《建筑十书》 J.S工程师维特鲁威写的一本全面反映古罗马时期建筑成就的著作,奠定了欧洲建筑科学的基本体系。

9、维特鲁威 《建筑十书》的作者,奥古斯都的J.S工程师。

10、凯旋门 凯旋门是为了炫耀侵略战争的胜利,在许多城市里建造起来的。它的典型形制是:方方的立面,高高的基座和女儿墙,3开间的券柱式,中央一间采用通常的比例,券洞高大宽阔,两侧的开间比较小,券洞矮,上面设浮雕。女儿墙上刻铭文,女儿墙头,有象征胜利和光荣的青铜铸的马车。门洞里两侧墙上刻主题性浮雕。代表性的作品是:君士坦丁凯旋门。

11、纪功柱 为了纪念皇帝的功绩和战争的胜利而修建的石柱。

柱子是罗马多立克式的,多由大理石建成,里面是空的,可以上到柱顶,一般有20-30米高。柱身上是叙述功绩和胜利的浮雕,柱顶上是被纪念的人的塑像。代表性的作品是:图拉真广场的图拉真纪功柱。

12、万神庙 罗马城的万神庙是单一空间、集中式构图的建筑物的代表,它也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在现代结构出现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大空间建筑。

13、巴西利卡 古罗马一种世俗的公共建筑物(议事厅)。通常是一座大型长方形建筑,里面有一开放式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可以利用高差在两侧开高窗。大多数的巴西利卡用木屋架,屋盖轻,所以支柱比较细,一般用的是柱式柱子。这种建筑物容量大,结构简单,便于群众聚会,所以后来被天主教会选中,依照传统的巴西利卡修建教堂,形成一种建筑形制。

14、公共浴场 古罗马城市里,把运动场、图书馆、音乐厅、演讲厅、交谊室、商店等等组织建造在公共浴场里,形成一个多用途的建筑群。帝国时期,公元2-3世纪几乎每个皇帝都在各地建造公共浴场以笼络无所事事的奴隶主和游氓。仅在罗马城里,就有11个大型浴场,小的竟达800个之多。浴场成了很重要的公共建筑物,质量迅速提高,终于产生了足以代表当时建筑的最高成就的作品。代表作品有卡拉卡拉公共浴场、戴克利提乌姆公共浴场

15、塔斯干柱式 类似古罗马的多立克柱式,但是柱身没有凹槽。

16、复合柱式 为了解决柱头与大体量建筑相结合的矛盾,古罗马时期在科林斯柱式上再加一对爱奥尼式的涡卷形成的柱式。重要建筑物名称:君士坦丁凯旋门

恺撒广场、奥古斯都广场、图拉真广场 罗马大角斗场 万神庙

卡拉卡拉公共浴场、戴克利提乌姆公共浴场 庞贝城潘萨府邸、庞贝城银婚府邸

巴拉丁山宫殿、阿德良离宫、戴克利提乌姆离宫 〈五〉拜占庭建筑

1、帆拱 水平切口和四个发券之间所余下的四个角上的球面三角形部分,称为帆拱。它是拜占庭建筑的主要成就之一。

2、希腊十字式 拜占庭建筑中的教堂形制。中央的穹顶和它四面的筒形拱,形成等臂的十字。

3、玻璃摩塞克 拜占庭建筑中用半透明的小块彩色玻璃镶嵌而成的装饰画。

4、圣索菲亚大教堂

首都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是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典的场所。它离海很近,四方来的船只远远就能望见,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重要建筑物名称:圣索菲亚大教堂

俄罗斯的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斯巴斯-涅列基扎教堂 南斯拉夫的格拉查尼茨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 〈六〉西欧中世纪建筑

1、拉丁十字式 欧洲中世纪建筑的教堂形制。变形于古罗马的巴西利卡,由于宗教仪式日趋复杂,圣品人增多,后来就在祭坛前增建一道横向的空间,高度和宽度都与正厅的对应相等。于是形成了一个十字平面,竖道比横道长得多,信徒们所在的大厅比圣坛、祭坛又长得多。

2、“罗马风” 公元9世纪左右,欧洲正式进入封建社会。这时的经济属自然经济,社会秩序较稳定,于是,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文化在各国发展起来。这时的建筑除基督教堂外,还有封建城堡与教会修道院等。其规模远不及古罗马建筑,设计施工也较粗糙,但建筑材料大多来自古罗马废墟,建筑艺术上继承了古罗马的半圆形拱券结构,形式上又略有古罗马的风格,故称为罗马风建筑。它所创造的扶壁,肋骨拱与束柱在结构与形式上都对后来的建筑影响很大。

3、哥特式 12-15世纪,哥特式建筑就是欧洲封建城市经济占主导地位时期的建筑。这时期的建筑仍以教堂为主,建筑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而是以尖券(来自东方)、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花空棂等为其特点。以法国为中心。第一个作品长老许杰设计的巴黎圣德尼教堂

4、骨架券 哥特式建筑中的拱顶承重构件,拱顶分为了承重部分和填充部分,这样大大减轻了拱顶的重量,节省了材料,减小了侧推力。骨架券使各种形状复杂的平面都可以用拱顶覆盖。

5、尖拱(尖券)尖拱由相交两圆构成,两圆共有一条半径,被哥特式教堂广泛采用。尖拱之所以被采用是基于其在力学上的优点,它比圆拱更坚固牢靠,因此就不需要的像圆拱所需那么厚的墙壁来支撑,而且十字拱的对角线骨架券不必高于四边的,十字拱不必逐间隆起,十字拱的间也不必在是正方的。此外,尖拱直指天庭带有使灵魂更靠近上帝的涵义。

6、飞券(飞扶壁)飞扶壁由侧厅外面的柱墩发券,平衡中厅拱脚的侧推力。为了增加稳定性,常在柱墩上砌尖塔。

7、玫瑰窗 哥特式建筑中装饰富丽的圆窗,内呈放射状,有从窗中央向外辐射开来的窗棂和窗饰,中间镶嵌着美丽的彩绘玻璃,成为哥特式教堂的明显特征。主要用在中堂的西端和耳堂的两端,在中世纪哥德式风格时期的法国,它的发展到达了颠峰,世界上最漂亮的玫瑰窗就是这个时期巴黎圣母院的玫瑰窗。

8、穆达迦风格 哥特时期的西班牙,大量伊斯兰建筑手法掺入到哥特式建筑中,形成的特殊的风格。它的特点是用马蹄形券、镂空的石窗棂、大面积的几何图案或其他花纹。

9、束柱 哥特式教堂中,有些柱子不再是圆形,而是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重要建筑物名称:法国:圣德尼教堂、韩斯主教堂、亚眠主教堂、巴黎圣母院、夏尔特教堂 斯特拉斯堡主教堂、英国:林肯主教堂、索尔兹伯雷主教堂 德国:乌尔姆主教堂、科隆主教堂

意大利:米兰主教堂、比萨主教堂建筑群、佛罗伦萨主教堂西面及塔、威尼斯总督府、黄金府邸

西班牙:哥多瓦大清真寺、吉拉尔达塔、阿尔罕布拉宫<狮子院、柘(zhè)榴院> 〈七〉文艺复兴建筑

1、文艺复兴 14-15世纪,西欧***萌芽遍及大多数地区。***关系一经产生,就同封建制度在宗教、政治、思想文化各个领域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时期主要的历史进程是:生产技术和自然科学的重大进步;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运动,就叫做“文艺复兴”运动。

另:

14、15世纪,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热那亚等地,***制度萌芽了,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也随之展开了新的思想文化的斗争。斗争的锋芒所向,就是否定人生,否定现实的宗教神学。而新兴资产阶段斗争的武器,就是古希腊、古罗马的思想文化。它们是面向现实人生的。虽然被基督教会禁锢了千年之久,遭到野蛮的破坏,但断金碎玉,光辉不减。新知识分子重新认识了它的价值。拜占庭灭亡时抢救出来的手抄本,罗马废墟中发掘出来的古代雕像,在惊讶的西方面前展示了一个新世界,人们意识到,教会神学的统治竟是那样的愚昧和黑暗。意大利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种艺术繁荣象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回光反照,以后就再也不曾达到了,因此,被称为“文艺复兴”。实质上是资产阶级借助古典古代的“幽灵”同基督宗教神学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

2、人文主义 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巩固和发展***生产关系,展开了建立新的尽想文化上层建筑的斗争。新思想的核心是肯定人生,焕发对生活的热情,争取个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发展,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

3、佛罗伦萨主教堂穹顶

1470年建成的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标志着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史开始;被公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其设计师,伯鲁乃列斯基,是文艺复兴时代所特有的那种多才多艺的巨人。

4、育婴院 14世纪和15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力军还是行会工匠。市政厅、学校、市场、育婴堂之类的公共建筑物成为城市中心广场上的主要建筑物。这类建筑物明朗轻快,和易亲切。虽然已经重新采用柱式,但还不很严谨,构图活泼。它们保留着中世纪市民建筑的一些特色,只强调一个沿街立面。1419年,伯鲁乃列斯基设计的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就是其中一座。它是四合院,正面展开长长的券廊。券廊开间宽阔,连续券架在科林斯式的柱子上,非常轻快、明朗。

5、巴齐礼拜堂 巴齐礼拜堂位于佛罗伦萨,1420年由伯鲁乃列斯基设计,它的形制借鉴了拜占庭的。无论内外,都力求风格的轻快和雅洁、简练和明晰。它体积虽不大,而形象却很丰富。同时,各部分、各因素之间关系和谐、又有统率全局的中心,所以仍然独立完整,且从周围建筑物中凸现出来。它明朗平易的风格代表着早期的文艺复兴建筑

6、美狄奇府邸 15世纪下半叶,佛罗伦萨银行家美狄奇家族建立了***政权。文艺复兴的新文化转向书斋和宫廷,染了上贵族色彩,大量的豪华府邸迅速建立起来。这些府邸一反市民建筑的清新明快,追求欺人的威势。

1444年,弥开罗卓设计的美狄奇府邸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墙垣,仿照中世纪一些寨堡的样子,形象很沉重。为了追求壮观的形式,沿街立面是屏风式的,同内部房间很不协调。

7、坦比哀多 1510年,由伯拉孟特设计的罗马的坦比哀多,是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纪念性风格的典型代表,是第一个成熟了的集中式纪念性建筑物,第一个成熟了的穹顶的外形。以高踞于鼓座之上的穹顶统率整体的集中式形制,在西欧是前所未有的大幅度的创新,当时就赢得了很高的声誉,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8、法尔尼斯别墅 1580年,由小桑迦洛设计的罗马的法尔尼斯府邸,是府邸建筑追求雄伟的纪念性最典型的代表。它是封闭的四合院,有了很强的纵轴线和次要的横轴线,采用了巴西利卡的形制。有两排多立克式柱子,上面的拱顶满覆着华丽的雕饰。内院四周立面是重叠的券柱式,象古罗马大角斗场立面的构图,形式很壮观。

9、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教廷的圣彼得大教堂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伟大的纪念碑。它集中了16世纪意大利建筑、结构和施工的最高成就。100多年间,罗马最优秀的建筑师大都曾经主持过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和施工。优秀的建筑师们经过人文主义思想的陶冶,他们力求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筑中表现进步的文化思想。但是,圣彼得大教堂是整个天主教世界最高的教堂,时时渴望着扼杀一切新文化、新思想的教会反动势力,始终把它的阴影笼罩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上。因此,在圣彼得大教堂的建设过程中,新的、进步的人文主义思想同天主教会的反动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人文主义者和教会都要求按照自己的世界观来塑造这座教堂,这场争夺的过程生动地反映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曲折,反映了全欧洲重大的历史事件,反映了文艺复兴运动的许多特点。

10、教条主义和手法主义

16世纪中叶,随着封建势力的进一步巩固,贵族纷纷在一些城市里复辟,所有的城市共和国都被颠覆了。宫廷着力恢复中世纪的种种制度,文艺复兴到了晚期。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的潮流。一种倾向是泥古不化,教条主义地崇拜古代的“教条主义”;另一种倾向是追求新颖尖巧,堆砌建筑元素,玩弄光影、体形,使用毫无意义的装饰和虚假的图案的“手法主义”。这两种倾向似乎是相反的,其实却同出一源:进步思想被扼杀了,建筑艺术失去了积极的意义,形式成了独立的东西。

手法主义在17世纪被反动的天主教会利用,发展成为“巴洛克”式建筑;教条主义则在17世纪被学院派的古典主义建筑吸收,为君主专制政体所利用。

11、伯鲁乃列斯基 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伯鲁乃列斯基创造了全新的建筑形象,如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等,为一个生气勃勃的时代开辟了道路。

12、伯拉孟特 意大利盛期文艺复兴建筑的奠基人。他也是多才多艺、学识广博的巨人,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情,有创造新事物的自觉性。他力求把高亢的爱国热情表现在建筑物上,建立时代的纪念碑。小小的坦比哀多,成了文艺复兴盛期建筑的第一个代表。在圣彼得大教堂的设计中,他满怀豪情地把超过古罗马的建筑成就作为目标。他的另一个重要作品是梵蒂冈宫的改建

13、米开朗琪罗 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同时也是重要的建筑师。在他的雕刻和绘画中,充满着激越的热情,强大的力量和夸张的动态。他倾向于把建筑当雕刻看待,喜好雄伟的巨柱式,多用圆雕作装饰,强调的是体积感,不严格地遵守建筑的结构逻辑。代表作品有罗马的圣彼得大教堂的穹顶、佛罗伦萨的美狄奇家庙和劳仑齐阿纳图书馆的室内设计、罗马卡比多山市政广场的布局和两侧的博物馆和档案馆的立面。(手法主义)

14、维尼奥拉 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对后世欧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维尼奥拉曾经长时期地、深入地钻研古罗马的建筑。在1562年发表了他的《五种柱式规范》,后来成了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以后欧洲的柱式建筑,大多根据他定下的规范。维尼奥拉的影响主要在欧洲大陆。维尼奥拉还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是五花八门,包含着各种矛盾的趋向。他制订的严格的柱式规则,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于他自己却较少束缚。他的创作风格变化幅度之大,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突出的。

代表建筑有:尤利亚三世别墅

15、帕拉第奥 意大利晚期文艺复兴的主要建筑师,对后世欧洲各国都有很大的影响。帕拉第奥曾经长时期地、深入地钻研古罗马的建筑。1570年,出版了他的主要著作《建筑四书》,其中包括关于五种柱式的研究和他自己的建筑设计。他的著作后来成了欧洲建筑师的教科书,以后欧洲的柱式建筑,大多根据他定下的规范。帕拉提奥对英国建筑的影响比较大。

帕拉第奥还通常被认为是欧洲学院派古典主义建筑的肇始人,但是,他自己的创作却是五花八门,包含着各种矛盾的趋向。他制订的严格的柱式规则,后人奉为金科玉律,于他自己却较少束缚。他的创作风格变化幅度之大,在文艺复兴时期是很突出的。

代表建筑有: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奥林匹亚剧场

16、龙巴都和珊索维诺

龙巴都是15世纪后半叶威尼斯建筑的代表者。珊索维诺则是威尼斯建筑16世纪中叶的代表者。市民分化之后,威尼斯造了大量大型的商人府邸。因为商人对内无需象贵族那样摆出欺人的威势,而且对外因为舰队强大,无需强固的防御,所以府邸更乐于向清波绿漪敞开襟怀。但这些府邸构图矜持、过于庄重,而且风格炫耀欺人,显出新的大资产者从中世纪市民分化出来后的傲慢与霸气。代表建筑:龙巴都:文特拉米尼府邸

珊索维诺: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17、帕鲁齐和阿利西 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府邸建筑设计师。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创作是不断深入的,表现之一就是平面和空间布局的进步。以府邸为例,在初期佛罗伦萨,立面、内院、主要厅堂,分别推敲,互不联系;到了盛期,则注意到了它们的相互联系和过渡,平面比较严谨。

帕鲁齐设计的罗马的麦西米府邸,异彩独放,把整个府邸的平面、空间和艺术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作了完整的、细致的处理,同时在功能上有所突破。16世纪下半叶,建筑师阿利西和他的学生,把府邸的设计提高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最高水平。其杰出代表是道利亚府邸。

18、《论建筑》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1485年由阿尔伯蒂著成。它出版早、体系完备、成就相当高,因而影响很大。作者有意追随维特鲁威也分十章,因此也被称为《建筑十书》。书里有研究建筑材料、施工、结构、构造、经济、规划、水文的章节,也专门研究过园林和各类建筑物的设计原理。重要建筑物名称:早期: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 曲折:佛罗伦萨的育婴院、巴齐礼拜堂、美狄奇府邸 盛期:坦比哀多、法尔尼斯别墅

晚期:尤利亚三世别墅、维晋寨的巴西利卡、圆厅别墅 奥林匹亚剧场、麦西米府邸、道利亚府邸 纪念碑:圣彼得大教堂

威尼斯:市政厅、文特拉米尼府邸、考乃尔府邸、圣马可图书馆

城市广场:佛罗伦萨安农齐阿广场、罗马市政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八〉巴洛克建筑——17世纪 意大利

1、巴洛克 17世纪,文艺复兴以后的意大利建筑,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是:①炫耀财富,②追求新奇,③ 趋向自然,④ 城市和建筑,都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然而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它们是文艺复兴晚期手法主义的发展。因为这时期的建筑突破了欧洲古典的、文艺复兴的和后来古典主义的“常规”,所以被称为“巴洛克”式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16—17世纪时,衍义为拙劣、虚伪—、矫揉做作或风格卑下、文理不通。18世纪中叶,古典主义理论家带着轻蔑的意思称呼17世纪的意大利建筑为巴洛克,但这种轻蔑是片面的、不公正的,巴洛克建筑有它特殊的成就,对欧洲建筑的发展有长远的影响。

2、圣彼得大广场 圣彼得大教堂前面的广场是巴洛克时期最重要的广场,由教廷总建筑师伯尼尼设计。广场以方尖碑为中心,是横向长圆形的。它和教堂之间再用一个梯形广场相接。两个广场都被柱廊包围,柱子密密层层,光影变化剧烈,所以虽然柱式严谨,布局简练,但构思仍然是巴洛克式的。重要建筑物名称:罗马教堂:耶稣会教堂、四喷泉圣卡罗教堂 城市广场:波波洛广场、圣彼得大广场、纳沃那广场 西班牙大台阶、卡里尼阿诺府邸 九〉古典主义建筑——17世纪 法国

1、古典主义 十七世纪,与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同时,法国的古典主义建筑成了欧洲建筑发展的又—个主流。古典主义建筑是法国绝对君权时期的宫廷建筑潮流,它体现着注重理性、讲究节制、结构清晰、脉络严谨的精神。它的哲学基础是反映自然科学初期的重大成就的唯理论;它的政治任务是颂扬古罗马帝国之后最强大的法国的专制政体。

2、凡尔赛宫 凡尔赛宫是法国绝对君权最重要的纪念碑。它不仅是路易十四的宫殿,而且是国家的中心。它巨大而傲视一切,用石头表现了绝对君权的政治制度。为建造它而动用了当时法国最杰出的艺术和技术力量。因此,它成了17~18世纪法国艺术和技术成就的集中体现者。

3、恩瓦立德新教堂

17世纪中叶,由于•阿•孟莎设计,是第一个完全的古典主义教堂建筑,也是17世纪最完整的古典主义纪念物。它采用了正方形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和集中式体型,鼓座高举、穹顶饱满,全高达105米,成为一个地区的构图中心。其外貌简洁,几何性分明,庄严而和谐;内部明亮、装饰很有节制。

4、洛可可 17世纪末18世纪初,一方面,法国的专制政体出现了危机;另一方面,法国资产阶级也开始要求政治权利了。宫廷的鼎盛时代一去不返,“忠君”思想已经成为不堪回忆的笑话。于是,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层不再挖空心思挤进凡尔赛去,而宁愿在巴黎营造私邸,安享逸乐了。因此,悠闲而懒散的贵族对统治阶级的文化艺术发生了主导作用,代替前一时期的尊严气派和装腔作势的“爱国”热情的,是卖弄风情、妖媚柔靡、逍遥自在的生活趣味。这种新的文学艺术潮流称为“洛可可”。洛可可艺术的原则是逸乐。重要建筑物名称:

宫廷:枫丹白露宫、鲁佛尔宫(卢浮宫)、丢勒里宫、凡尔赛宫 古典主义教堂:恩瓦立德新教堂,洛可可室内设计:巴黎苏俾士府邸的客厅 城市广场:旺道姆广场(古典主义),南锡广场、调和广场(洛可可)〈十〉16-18世纪西欧其他国家建筑(略)

重要建筑物名称:尼德兰:安特卫普行会大楼、安特卫普市政厅、古达市政厅 西班牙:贝壳府邸、阿尔卡拉•德•海纳瑞大学(银匠式)埃斯库里阿尔宫

圣地亚哥•德•贡波斯代拉教堂(巴洛克)马德里西班牙皇宫(古典主义)

德意志:乌兹堡寝宫楼梯(巴洛克室内)波茨坦新宫阿波罗大厅(洛可可室内)英国:沃莱顿府邸(文艺复兴)格林尼治女王宫(古典主义)

俄罗斯:沃土涅谢尼亚教堂(俄罗斯、民族风格)华西里•伯拉仁内教堂(民族独立,民族风格)彼得保罗教堂(封建绝对君权)冬宫(巴洛克)

〈十一〉18-19世纪西欧及美国建筑

1、古典复兴 古典复兴是***初期最先出现在文化上的一种思潮,在建筑史上是指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古典建筑形式。这种思潮曾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

2、帝国风格 帝国风格是指法国拿破仑帝国的代表建筑风格。它追求外观上的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或洛可可的装饰手法;建筑大多是罗马帝国建筑样式的翻版;它的作用是颂扬对外战争的胜利。主要作品有军功庙和雄师凯旋门、演兵场凯旋门等。

3、英雄主义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体现资产阶级高亢激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主义的建筑风格。其代表是:部雷和他设计的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列杜的农村公安村宿舍、盐城规划。

4、帕拉第奥主义 18世纪中后期,在英国的庄园府邸中流行的建筑风格,因为其是深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师帕拉第奥的影响,所以称做“帕拉第奥主义”。代表建筑有:坎德莱斯顿府邸

5、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又名“哥特复兴”,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上半叶,在欧洲文学领域的一种主要思潮。体现在建筑上,主要是在英国,它要求发扬个性、提倡天性的同时,用中世纪艺术的自然形式来反对***制度下用机器制造的工艺品,以及用它来和古典主义抗衡。其代表建筑是英国国会大厦。

6、折衷主义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在欧美流行的一种创作思潮。为了弥补浪漫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主张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自由组合各种样式。并没有固定的风格,讲究权衡的推敲,沉醉于“纯形式”的美。比较重要的代表是巴黎歌剧院。它的立面是晚期巴洛克风格,并加上了洛可可的装饰。

7、水晶宫 1851年,由建筑师帕克斯顿设计在伦敦建造。它使用了新材料组合:铁、玻璃和木材;新的建造方式:模数制与整体装配;它的缺点是将铁作成拱,没有充分利用材料的特性;它的意义是低成本,高效率,开创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

8、埃菲尔铁塔 1889年世界博览会,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高328m,采用高架铁结构,突破了古代建筑高度;使用了新的设备水力升降机。新结构和新设备体现了***初期工业生产的强大威力。

9、机械馆 1889年世界博览会建筑之一,由工程师埃菲尔设计建造,四壁为大片玻璃,结构上首次使用了三铰拱的原理。

10、花园城市(田园城市)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在他的著作《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中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20世纪初以来对世界许多国家的城市规划有很大影响。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

11、带形城市 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马泰提出的一种主张城市平面布局呈狭长带状发展的规划理论。“带形城市”的规划原则是以交通干线作为城市布局的主脊骨骼;城市的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平行地沿着交通干线布置;大部分居民日常上下班都横向地来往于相应的居住区和工业区之间。城市继续发展,可以沿着交通干线纵向不断延伸出去。带形城市由于横向宽度有一定限度,因此居民同乡村自然界非常接近。纵向延绵地发展,也有利于市政设施的建设。带形城市也较易于防止由于城市规模扩大而过分集中,导致城市环境恶化。

重要建筑物名称:古典复兴:希腊复兴(德)柏林宫廷剧院,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博物馆

(英)不列颠博物馆、爱丁堡中学(美)纽约海关大厦

罗马复兴(英)圣保罗大教堂、英格兰银行(法)巴黎万神庙、雄狮凯旋门(帝国风格)(美)美国国会大厦

英雄主义(法)牛顿纪念堂、伟人像陈列馆

浪漫主义:哥特复兴(英)英国国会大厦、曼切斯特市政厅

折衷主义: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1893芝加哥博览会(大检阅)初期功能主义:巴黎国立图书馆、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

十二〉前现代主义时期建筑(19世纪末——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

1、工艺美术运动 19世纪下半叶,在拉斯金和莫里斯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家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手工业的威胁,为了复兴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工艺品代替工业品)

代表作是魏布设计的莫里斯的住宅——红屋:平面根据需要布置成L型,用本地产的红砖建造,不加粉饰体现材料本身的质感。

2、新艺术运动 19世纪80年代,新艺术运动最初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展开,随后向法国、奥地利、德国、荷兰以及意大利等地区扩展。

“新艺术运动”的设计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

代表作品是凡•德•费尔德设计的比利时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内部。

3、维也纳学派 奥地利建筑学院教授瓦格纳,在专著《现代建筑》中提出:新建筑要来自生活,表现当代生活。他认为没有用的东西不可能美,主张运用工业提供的建筑材料,推崇整洁的墙面、水平线条和平屋顶,认为从时代的功能与结构形象中产生的净化风格具有强大的表现力。代表建筑是:维也纳储蓄银行。

4、维也纳分离派 维也纳分离派是新艺术运动在奥地利的产物。由奥地利建筑师奥别列去等一批艺术家组成名为“分离派”的团体,意思是要与传统的和正统的艺术分手。代表作品: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另:路斯,维也纳斯坦纳住宅(强调建筑物比例,墙面和窗的关系,成为基本立方体的组合)——“装饰是罪恶”。

5、青年风格派 德国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流派。代表建筑师是奥别列去和贝伦斯,作品有路德维希展览馆(奥别列去)。

6、格拉斯哥学派 由英国建筑师麦金托什和他的三个伙伴组成。他们主张建筑应顺应形势,不再反对机器和工业,也抛弃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以曲线为主的装饰手法,改用直线和简明快洁的色彩。室内设计常用白色墙面,家具以黑白两色为主,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主要建筑有:风山住宅、格拉斯哥艺术学院。

7、阿姆斯特丹学派 荷兰新艺术运动中产生的流派。代表建筑师是贝尔拉格,作品有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8、老沙利宁 芬兰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建筑师。作品有赫尔辛基火车站

9、高地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建筑师。作品有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他吸取东方风格与哥特式建筑的结构特点,独创了塑性建筑。

10、芝加哥学派 19世纪后期,美国芝加哥急速发展起来。经济的兴旺发达、人口的快速膨胀刺激了建筑业的发展。而1871年10月8日发生在芝加哥市中心的一场毁掉全市1/3建筑的大火灾,更加剧了以新建房屋的需求。在当时的这种形势下,芝加哥出现了一个主要从事高层商业建筑的建筑师和建筑工程师的群体,后来被称作“芝加哥学派”。

11、路易•沙利文 “芝加哥学派”中最著名的建筑师。他提出了“形式随从功能”的设计思想;高层办公建筑的五个原则,作品有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12、贝瑞工作室 法国建筑师贝瑞继承法国的特点,将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运用到住宅中,并善于发现新材料的表现力。代表作品巴黎富兰克林25号公寓,充分发挥了材料的造型能力,可塑性强的特点。贝瑞工作室的贡献主要有把新的结构钢筋混凝土应用于建筑,发挥了新材料的造型能力,为现代建筑运动培养了柯布西耶。

13、德意志制造联盟 为了使德国人赶超老牌***国家,德国人对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1907年,由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等组成了全国性的成立了“德国制造联盟”。它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业品的质量,达到国际水平能够竞争。

“德国制造联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活动在欧洲产生了广泛影响,拥有贝伦斯等一大批优秀的建筑师,同时培养和影响了一批年轻的建筑师和设计家,其中有后来“现代建筑”的旗手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德国制造联盟”及有关的一些建筑师的活动为20年代的建筑设计改革奠定了基础。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年代里,德国的建筑创新活动引起了更加广泛的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反响。至今“德国制造联盟”的宗旨仍在影响着德国人的设计工作。

14、表现派 二十世纪初在德国奥地利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表现主义者认为艺术的人物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这一派建筑师常常采用奇特、夸张的建筑体形来表现某些思想情绪,象征某种时代精神。德国建筑师门德尔松设计的爱因斯坦天文台是最重要的建筑。孟德尔松在爱因斯坦天文台的设计中抓住相对论是一次科学上的伟大突破,它的理论很深奥,对于一般人来说,它既新奇又神秘这一印象,把它作为建筑表现的主题。他用混凝土和砖塑造了一座混混沌沌的多少有些线型的体形,上面开出一些形状不规则的窗洞,墙面上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突起。整个建筑造型奇特,难以言状,表现出一种神秘莫测的气氛。

15、未来派 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歌颂工厂、机器火车、战争、工业、速度代表建筑人物是:意大利的桑•伊利亚,他的未来城市与未来建筑的构想草图和《未来主义建筑宣言》——表明了彻底批判过去传统。

16、构成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俄国有些青年艺术家把抽象几何形体组成的空间当作绘画和雕刻的内容。他们的作品,特别是雕刻,很象是工程结构物,因此称为“构成派”。代表人物有马来维奇、塔特林、加博等。构成派的代表作品是塔特林设计的俄国第三世界纪念碑。

17、风格派 第一次大战前后,由荷兰的青年艺术家组成,他们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又被称为是“新造型派”或“要素派”。代表人物是蒙特里安——用点线面,垂直水平线条及红黄蓝色块组成绘画;里特维德——荷兰乌德勒支住宅,由简单的立方体,光光的板片,横竖线条和大片玻璃错落穿插成的建筑。

重要建筑物名称:见P8-9,比较详细。

十三〉现代主义建筑(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现代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简称CIAM。至此,现代建筑派有了自己的国际性组织。以后会员人数逐渐增加,遍及27个国家。第二次大战以前,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共开过五次会议,研究建筑工业化,最低限度的生活空间,高层和多层居住建筑,生活区的规划和城市建设等问题。在1933年的雅典会议上,与会者专门研究现代城市建设问题,分析了33个城市的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现代城市应解决好居住、工作、游息、交通四大功能,应该科学地制定城市总体规划,会议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城市规划大纲——《雅典宪章》。

在1977年的秘鲁首都利马会议上,总结了雅典宪章公布40年来的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对当前各国城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城市规划的新宪章——《马丘比丘宪章》

2、有机建筑 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一个派别,代表人是美国建筑师赖特。这个流派认为每一种生物所具有的特殊外貌,是它能够生存于世的内在因素决定的。同样地每个建筑的形式、它的构成,以及与之有关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要依据各自的内在因素来思考,力求合情合理。这种思想的核心就是“道法自然”(赖特十分欣赏中国的老子哲学),就是要求依照大自然所启示的道理行事,而不是模仿自然。自然界是有机的,因而取名为“有机建筑”。

3、阿尔瓦•阿尔托

芬兰现代主义建筑师,人情化建筑理论的倡导者。他抛弃传统风格的一切装饰,使现代主义建筑首次出现在芬兰,推动了芬兰现代建筑的发展。阿尔托主要的创作思想是探索民族化和人情化的现代建筑道路。他认为工业化和标准化必须为人的生活服务,适应人的精神要求。代表作有:维堡图书馆和帕伊米奥结核病疗养院。

4、彼得•贝伦斯

德国著名建筑师,工业产品设计的先驱,“德国制造联盟”的首席建筑师。他是一代人的宗师,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密斯和柯布西耶早年都曾在他的设计室工作过,他对德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1909-1912年,他设计的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成为当时德国最有影响的建筑物,被誉为第一座真正的“现代建筑”。

5、国际建筑师协会(UIA)

1948年6月28日在瑞士洛桑成立。其会员必须是代表一个国家的建筑师协会,并符合国际建协会章和细则要求的专业组织。目前会员已逾100个。建协每3年举行一次世界建筑师大会,与建协代表大会同期举行。建筑师大会每次都有一个主题,进行学术交流。围绕大会主题还举办一系列的活动,如建筑设计竞赛、展览、学生设计作品竞赛等。

〈十四〉现代建筑多元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945——20世纪70年代)◆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1、理性主义 “现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柯布西耶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因讲究功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

2、TAC 协和建筑师事务所,由格罗皮乌斯和他在美国的七个得意门生组成。主要作品有: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国际住宅展览会公寓

3、多簇式 把一个个标准化的单位,按照功能、结构、设备与施工的要求与可能性组成小组的设计方法。为TAC建筑事务所较早采用。◆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1、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这种倾向的特点是全部用钢和玻璃来建造,构造与施工非常精确,内部没有或很少柱子,外形纯净与透明、清沏地反映着建筑的材料、结构与它的内部空间。范斯活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在战后讲求技术精美的主要代表作。◆“粗野主义”倾向

1、粗野主义 粗野主义是五十年代下半期到六十年代中期喧噪一时的建筑设计倾向。它的含义并不清楚,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艺术形式,有时被理解成为一种有理论有方法的设计倾向。对它的代表人物和典型作品也有不完全一致的看法。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它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极其夸大那些承重的构件,把他们冷酷的碰撞在一起。特点概括为: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粗鲁的组合。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柯布西耶的马赛公寓大楼和昌迪迦尔行政中心、英国的斯特林和戈文的伦敦南岸艺术中心、意大利的弗甘诺的Marchiondi学院、美国的鲁道夫的耶鲁大学艺术与建筑学楼、日本的丹下健三的仓敷市厅舍。◆“典雅主义”倾向

1、典雅主义 “典雅主义”是和“粗野主义”并进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不过两者从设计思想上来说都是比较“重理”的。“粗野主义”主要流行于欧洲,“典雅主义”主要在美国。前者的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对材料与结构的“真实”表现,后者则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这种风格的作品使人联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于是“典雅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或“新复古主义”。“典雅主义”在某些方面很象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一个是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美,而“典雅主义”则是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形式上的精美。主要建筑和人物有:美国的约翰逊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和纽约林肯文化中心;斯东的新德里美国大使馆和布鲁塞尔世博会美国馆;雅马萨基的麦格拉格纪念会议中心、西雅图世博会科学馆和纽约世界贸易中心。◆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1、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主张用最新的材料(如高强钢、硬铝、塑料和各种化学制品),来制造体量轻、用料少,能够快速与灵活地装配、拆卸与改建的结构与房屋。在设计上它们强调系统设计和参数设计。其具体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努力使高度工业技术接近于人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与美学观,尽管它所标榜的是“机器美”,但是他的“机器美”还是尽量想迎合人们的悦目要求的。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德国埃尔曼的布鲁塞尔世博会德国馆;SOM的兰姆伯特银行大楼和美国科罗拉多州空军士官学院教堂;小沙里宁的英国伦敦美国大使馆;日本丹下健三的山梨文化馆;英国的理查得•罗杰斯和意大利的伦佐•皮亚诺合作的法国蓬皮杜文化中心。

◆ 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1、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

其设计方法是战后“现代建筑”中比较“偏情”的方面。“多无论”按挪威建筑师与历史学家舒尔茨的解释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形式主义”,“其对形式的基本目的是要使房屋与场地获得独特的个性”。可见他们是既要讲技术又要讲形式,而在形式上又强调自己特点的倾向。这些倾向的动机主要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理性主义”所鼓吹的无条件地采用与表现新技术以及在形式上的雷同反抗。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阿尔瓦•阿尔托的芬兰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卡雷住宅、奥尔夫斯贝格文化中心。

◆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1、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多元论”与“有机的”建筑的一个方面是各种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它们开始活跃于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很盛行。其动机和“人情化”与地方性一样,是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建筑”在建筑风格上只允许千篇一律的、客观的“共性”的反抗。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要使每一房屋与每场地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情。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常把建筑设计看作为是个人的一次精彩表演。认为设计首先来自“灵感”,来自形式上的与众不同。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在建筑形式上变化多端。究其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用抽象征的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主张这种倾向的人并不断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种手段上,也不与他人结成派,只是各显神通地努力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主要建筑和人物有:赖特的古根汉姆美术馆、伊朗公主的珍珠宫和普斯顿大楼;贝聿铭的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柯布西耶的朗香教堂;夏隆的柏林爱乐音乐厅;路易斯•康的理查医学研究楼;伍重的悉尼歌剧院;小沙里宁 的环球航空公司候机楼

这一时期主要建筑师——第二代建筑师

1、路易斯•康 美国现代建筑师。路易斯•康发展了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概念,认为盲目崇拜技术和程式化设计会使建筑缺乏立面特征,主张每个建筑题目必须有特殊的约束性。他的作品坚实厚重,不表露结构功能,开创了新的流派。他在设计中成功的运用了光线的变化,是建筑设计中光影运用的开拓者。在有的设计中他将空间区分为“服务的”和“被服务的”,把不同用途的空间性质进行解析、组合、体现秩序,突破了学院派建筑设计从轴线、空间序列和透视效果入手的陈规,对建筑师的创作灵感是一种激励启迪。

路易•康的代表作品有:宾西法尼亚大学理查德医学研究中心、耶鲁大学美术馆、索克大学研究所、爱塞特图书馆、孟加拉国达卡国民议会厅、艾哈迈德巴德的印度管理学院等。

2、尼迈耶 尼迈耶是巴西建筑师,拉丁美洲现代主义建筑的倡导者。

尼迈耶受到勒•柯布西耶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但他又增加了表现主义和巴洛克的因素。尼迈耶重视体形的表面,尤其爱用“自由的和有感情的曲线”。他的作品具有现代主义建筑的形象特征,又有强烈的个人风格—曲线体形。1956-1961年参加了巴西利亚的规划建设工作,设计了三权广场、总统府、巴西议会大厦、大教堂、巴西利亚宫等主要建筑。

3、雅马萨奇 即山崎实,美国建筑师,祖籍日本。他的作品特征是装饰手法的运用。他认为建筑应带有装饰,应注意细部处理,将装饰建立在技术美的基础上,并从结构的规律出发,使结构构件装饰化,如使墙体成为装饰构件,犹如一种编织的屏风。他是现代建筑中典雅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作品有沙特阿拉伯达兰机场候机楼、印度世界农业博览会美国馆、联邦科学馆、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学院、雷诺兹金属公司大厦、西雅图世界博览会美国科学馆、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等。

4、理查德•迈耶 美国建筑师,现代建筑中白色派的重要代表。迈耶的作品以“顺应自然”的理论为基础,他表面材料常用白色,以绿色的自然景物衬托,使人觉得清新、脱俗。他善于利用白色表达建筑本身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关系。在建筑内部运用垂直空间和天然光线在建筑上的反射达到富于光影的效果。他以新的观点解释旧的建筑语汇,并重新组合于几何空间。他特别主张回复到20年代荷兰风格派和柯布西耶倡导的立体主义构图和光影变化,强调面的穿插,讲究纯净的建筑空间和体量。

迈耶的代表作品有法兰克福装饰艺术博物院、海牙市政厅及中心图书馆密执安州道格斯拉住宅、纽约州布朗克斯发展中心、新哈莫尼文艺俱乐部和亚特兰大高级美术馆、保罗•盖地中心博物馆等。

5、伍重 丹麦建筑师。1956年在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的设计竞赛中,由于评委会成员埃罗•沙里宁的鼎力推荐,伍重的方案获得首奖。沙里宁认为,此方案如能实现,必能成为伟大不凡的建筑。1973年9月经过种种波折,悉尼歌剧院终于落成。悉尼歌剧院以它那奇特美丽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现代建筑的杰作。

6、SOM SOM建筑设计事务所是美国最大的建筑师-工程师事务所之一。1939年,斯基德莫尔(Louis Skidmore)、J.O.梅里尔(John O.Merrill)、N.奥因斯(Natha-niel Owings)三人合作在芝加哥成立事务所,按三人的姓氏的第一个字母取名为SOM。后来,事务所的规模逐步扩大,拥有 1800多名建筑师和工程师。SOM的早期作品受密斯的影响很大,60年代中期以后,情况有所改变,但其作品仍然保持干净利索、简洁新颖的特点,结构体系则更为多样化,外部轮廓增加了变化。SOM在高层和超高层建筑设计方面的成就得到公认。1952年的纽约利华公司办公大厦(简称利华大厦),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高层建筑 ,是当时新型办公楼的代表。60层的纽约大通曼哈顿银行、52层的休斯敦贝壳广场大厦、纽约美国钢铁公司、汉考克大厦、西尔斯大厦都是非常别致的超高层建筑。现今的有马来西亚双塔、上海金茂。

7、埃罗•沙里宁 有机功能主义主将。老沙里宁之子,国际建筑运动中非常重要的大师,在国际主义风格盛行的时候,独自突破单调刻板的密斯传统,开创了斯堪迪纳维亚设计传统的有机功能主义风格,丰富了现代建筑的面貌。代表作:杰斐逊国家纪念碑——方案采用一个巨大的金属圆拱,形成了一个面对密西西比河的拱门形式。美国环球航空公司候机大楼——奠定他有机功能主义的里程碑建筑。其中央部分是总入口和中央大厅,形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鸟的形状,在上扬的 翼下面,又伸出两个弯曲的翼,作为候机大楼的两个购票,候机厅。“大鸟”的 背后是两个弯曲的走廊,无论是建筑的外部还是内部,基本没有几何形态,完全以有机形式作为设计的构思。同时又保持了现代建筑的 功能化,现代建筑材料和非装饰化的基本特征,是突破了国际主义风格,走出有机形态道路的重要建筑。杜勒斯国际机场——采用16个巨大的有机形状的柱子支撑住弧形抛物型的巨大屋顶。巨大的对外落地玻璃幕墙呈曲面状,向下倾斜,能反映周围的环境。是有机形态和理性主义的完美结合。

8、贝聿铭 世界著名的华裔美国建筑师。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除了公共建筑以外,他还积极从事城市改建规划工作。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哈佛大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达拉斯市政厅、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八十年代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扩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北京香山饭店等。其中,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落成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精品。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他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的某些构成部生硬的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主张寻找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而不是肤浅的因袭过去的形式。

9、丹下健三 丹下健三是世界著名的日本建筑师。

丹下健三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战后50年代,提出“功能典型化”的概念,赋予建筑比较理性的形式,并探索现代建筑与日本建筑相结合的道路。代表作品有东京都厅舍、香川县厅舍、仓敷县厅舍等。

第二阶段为60年代,是丹下和他的研究所成果辉煌的时期。在1960年的东京规划中,提出了“都市轴”的理论,对以后城市设计有很大影响。在大跨度建筑方面作了新的探索,最著名的是东京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在运用象征性手法和新的民族风格方面也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如山梨县文化会馆、圣玛丽亚大教堂、静冈新闻广播东京支社等。

第三阶段为1970年以后,丹下健三及其研究所在北非和中东作了不少建筑设计,如沙特阿拉伯总部大楼、阿尔及尔国际机场等。在这一时期,丹下健三对镜面玻璃幕墙也进行了探索,重要作品有东京都新市政厅、东京草月会馆新馆、赤坂王子饭店等。

10、菲利普•约翰逊 美国建筑师,建筑理论家。约翰逊的早期作品明显受密斯•范•德•罗的影响;50年代中期开始由密斯风格转向新古典主义。这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内布拉斯加大学的谢尔顿艺术纪念馆、纽约林肯中心的纽约州剧院等。70年代同J•伯吉合作开设事务所,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建筑,较重要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IDS中心、休斯顿的潘索尔大厦、加利福尼亚州加登格罗芙的“水晶教堂”等。这几幢建筑一扫他的折衷风格,颇有清新气息。这是约翰逊富有成就的时期。但在1983年建成的位于纽约曼哈顿区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大楼设计中,约翰逊又把历史上古老的建筑构件进行变形,加到现代化的大楼上,有意造成暧昧的隐喻和不协调的尺度。这座建筑已成为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作。同样的作品还有:匹兹堡平板玻璃公司大厦、耶鲁微生物学楼、休斯顿银行大厦等。

11、黑川纪章 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重视日本民族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认为建筑的地方性多种多样,不同的地方性相互渗透,成为现代建筑不可缺少的内容。他提出了“灰空间”的建筑概念,这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乎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对于前者他提倡使用日本茶道创始人千利休阐述的“利休灰”思想,以红、蓝、黄、绿、白混合出不同倾向的灰色装饰建筑;对于后者他大量采用庭院、过廊等过渡空间,并放在重要位置上。

黑川纪章的代表作品有:东京规划;螺旋体城市方案、中银舱体楼、福冈银行本店、琦玉县立近代美术馆、东京瓦科尔曲町大楼等。后现代建筑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1、后现代主义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主张采用装饰、具有象征性或隐喻性、与现有环境融合。比较典型的建筑师与建筑有:美国波特兰市政大楼(格雷夫斯)、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约翰逊)、美国费城老年公寓(文丘里)、美国新奥尔良“意大利广场”(查尔斯•莫尔)等。

2、解构主义 解构主义是后结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代表性理论。概括地说,解构主义建筑是指后结构主义的解构理论在建筑创作中的反映。解构建筑的形象特征主要有:

1.总体形象上的散乱破碎,拆散建筑元素之间的系统关系,制造建材间的矛盾性与冲突性。在形状、色彩、比例、尺度等方向的处理享有极度自由,脱离了古典的轴线与秩序散乱解构建筑,量体上做的支离破碎,疏松零散,但变化万千。2.形体具有动态,倾倒、扭转、弧形波浪、衍生等手法造成的动势或不安定效果,有别于一般稳重肃立的建筑形体。

3.突变解构建筑中的种种元素和各部份连接突然。

4.动势大量采用倾倒、扭转、弯曲、波浪等丰富动态体型。5.建筑师在创作中总是努力标新立意。比较典型的建筑师与建筑有:屈米的拉维莱特公园;埃森曼的俄亥俄视觉艺术中心;盖里迪斯尼音乐厅、古根汉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

3、普利茨克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

美国海亚特基金会设立的普利茨克建筑奖每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以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洞察力和献身精神,以及通过建筑艺术为人类及人工环境方面所做出的持久而杰出的贡献。普利茨克奖被认为是建筑界最具声望的奖励,人称“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奖以普利茨克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商业经营活动的中心在芝加哥,很久以来就以热心支持教育事业、社会福利、宗教、科学、医学及文化活动而闻名。

1979年 菲利浦•约翰逊(Philip Johnson, 美国)1980年 路易斯•巴拉甘(Luis Barragan , 墨西哥)1981年 詹姆斯•斯特林(James Stirling,英国)1982年 凯文•罗奇(Kevin Roche,美国)1983年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国)

1984年 理查德•梅耶(Richard Meier,美国)1985年 汉斯•荷莱因(Hans Hollein, 奥地利)1986年 哥特夫瑞德•鲍姆(Gottfried Boehm,德国)1987年 丹下健三(Kenzo Tange,日本)

1988年 乔顿•班沙福特(Gordon Bunshaft ,美国)&奥斯卡•尼迈耶(Oscar Niemeyer ,巴西)

1989年 富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美国)1990年 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 ,意大利)1991年 罗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 美国)1992年 阿尔瓦罗•西扎(Alvaro Siza,葡萄牙)1993年 桢文彦(Fumihiko Maki, 日本)1995年 安藤忠雄(Todao Ando,日本)

1996年 拉裴尔•莫内奥(Rafael Moneo,西班牙)1996年 拉裴尔•莫内奥(Rafael Moneo,西班牙)1996年 拉裴尔•莫内奥(Rafael Moneo,西班牙)1997年 斯韦勒• 费恩(Sverre Fehn,挪威)1998年 伦左•皮亚诺(Renzo Pizno,意大利)1999年 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英国)2000年 伦姆•葛哈斯(Rem Koolhaas,荷兰)2001年 雅康•赫尔佐克和皮埃尔•迪•默龙(瑞士)2002年 Gleen Murcutt(格伦•莫屈特)(澳大利亚)现当代建筑必背:

1、卢浮宫改造及玻璃金字塔(法国巴黎 贝聿铭)

2、北京2008奥林匹克游泳中心“水立方”(澳大利亚PTW建筑事务所+中国建筑总公司)

3、法国国家图书馆(法国巴黎 多米尼克。佩罗)

4、拉维莱特公园(法国巴黎 伯纳德。屈米)

5、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 约翰。伍重)

6、米尔沃基国家美术馆(美国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7、流水别墅(美国 弗兰克.赖特)

8、肯尼迪机场和杜勒斯国际机场(美国华盛顿 埃罗.沙里宁)

9、洛杉矶盖蒂中心(美国 理查德.迈耶)

10、波特兰市政厅(美国 迈克尔.格雷夫斯)

11、瑞士再保险公司伦敦总部大厦(英国 诺曼.福斯特)

12、德国国会大厦改造(德国 诺曼.福斯特)

13、慕尼黑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德国 古恩特.贝尼施)

14、柏林文化广场及爱乐音乐厅(德国 汉斯.夏隆)

15、柏林波茨坦广场及索尼中心(德国 佐伦.皮亚诺+赫尔穆特.杨)

16、关西国际机场(日本 皮亚诺)

17、代代木国立综合体育馆(日本 丹下健三)

18、东京国际会议中心(日本 拉法尔.维诺里)

19、美秀博物馆及步行街(日本 贝聿铭)20、小筱住宅(日本 安藤忠雄)

21、布里根茨美术馆(奥地利 彼得.卒姆托)

22、巴塞罗那阿格巴塔楼(西班牙让.努维尔)

23、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 弗兰克.盖里)

24、上海金茂大厦(中国 艾德里安.史密斯)

25、北京国家大剧院(中国 保罗.安德鲁)

26、香港中银大厦和香港汇丰银行(中国 贝聿铭 诺曼.福斯特)

27、鹿特丹方块屋(荷兰 皮特.波鲁姆)

28、美国电话电报大楼(美国 菲利普.约翰逊)

29、土根哈特别墅(捷克 密斯。凡。德罗)

30、巴西利亚的城市规划与建筑(巴西 奥斯卡。迈尼耶)

31、昌迪加尔城市规划、议会大厦和高等法院(印度 勒。柯布西耶)

32、珊纳特塞罗市政厅与图书馆(芬兰 阿尔瓦。阿尔托)

33、吉巴欧文化中心(伦佐。皮亚诺)

34、巴黎阿拉伯世界研究中心(法国 让。努维尔)

35、萨尔克生物研究所(美国 路易。康)

36、金贝儿艺术博物馆(美国 路易。康)

37、台北101大楼(中国台北 李祖原)

38、阿克伦美术馆加建(美国 蓝天组)

39、斯图加特国立美术馆新馆(德国 詹姆斯。斯特林)40、伦敦千年穹顶(理查德。罗杰斯)

41、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文化中心(伦佐。皮亚诺+理查德。罗杰斯)

42、北京奥体中心体育场(鸟巢)(中国 雅克。赫尔佐格+皮埃尔。德。梅陇)

43、柏林总理府(德国 阿克塞尔。舒尔茨+夏洛特。弗兰克)

44、CCTV新大楼(雷姆。库哈斯+奥雷。舍人)

下载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最终版资料 免费文档请评五分谢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外国建筑史总结

    古埃及部分 古埃及建筑成就和艺术特点:1、奴隶主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给贵族以物质力量 2、掌握了突出建筑的纪念性的基本构图原则:规模宏大,尺度超出寻常;形体简单、稳重、简单几......

    外国近现代建筑分析(共5篇)

    外国近现代建筑分析 建筑现代化发端于19世纪,在20世纪得到成熟及扩展。尤应指出的是,20世纪有一批倡导改革的建筑师,屹立起无数建筑经典。所以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20世纪建筑......

    外国建筑史试题-A答案

    内蒙古科技大学考试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课程名称: 外国建筑史 考试班级:建筑学、城规04级 考试时间:20 年 月 日 时 分至时 分标准制订人:郝倩茹 一、填空题(共10题,每空0.5分,共......

    外国古代建筑史复习提纲

    外国建筑史部分 〈一〉 古埃及 1、方尖碑 古埃及崇拜太阳的纪念碑,常成对的竖立在神庙的入口处。其断面呈正方形,上小下大,顶部为金字塔形,常镀合金。高度不等,已知最高者达五十......

    外国建筑史考题库

    外国建筑史考题库 一、单项选择 1、(B)金字塔是现存最早的金字塔?A、胡夫 B、昭赛尔 C、美洲豹 D、图坦卡门 2、奖杯亭是早期(D)柱式的代表。A、塔司干 B、多立克 C、爱奥尼 D......

    读外国建筑史有感

    读外国建筑史有感——谈建筑的简与繁 通过一个阶段系统地学习了外国建筑史,从原始人类的茅草屋,到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希腊的雅典卫城、古罗马的斗兽场,到拜占庭建筑,到中世纪哥特......

    外国建筑史试题库1报告

    五、简答题 1.哥特教堂的结构特征 肋骨拱(骨架券)为拱顶的承重构件,拱顶重量减轻,减薄,侧推力减小;拱顶可以覆盖各种形状的平面; 飞扶壁飞过侧廊,解放了侧廊,便于中厅开大窗;......

    一级建筑师外国近现代建筑史讲稿(考试专用图片版)(优秀范文五篇)

    外 国 建 筑 史 第十节资产阶级革命至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革命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缺乏创造新文化的自觉性,把法国宫廷倡导的古典主义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