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大沙河镇中心校留守儿童校外辅导中心工作汇报材料
新时期对青少年的学习成长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校外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特别是在当前留守儿童不断递增的情况下,更显得尤为重要。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必须千方百计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年来,我中心校积极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切实加强校外辅导站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新平台,做了大量的工作。
一、构建留守儿童校外教育网络
加强和改进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使其快乐地学习生活和健康地成长,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校外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是开展留守儿童教育实践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大沙河中心校在完善校外教育设施的同时,成立了以中心校校长周立轩同志为组长的校外辅导中心。各小学分别成立了以“五老”人员唱主角的校外辅导站,全镇共10个,其组织形式分为:村校联办7个,校办2个,家庭式辅导站1个,中心校协同镇关工委,争镇村的支持,解决了各辅导站的教室、桌凳,并聘了离退休的老同志为辅导员,帮助解决辅导用书,资料、器材等。
二、扎扎实实工作
1、调查摸底,制订方案。
为了有效地开展此项工作,中心校首先开展对“留守儿童”的普查、摸底工作。各小学在中心校的统一部署下,对各班级的“留守儿童”情况展开细致的调查,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安全、健康状况以及他们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进行调查登记,全面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状况和成长需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深入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中心校辅导中心立足实际,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各校外辅导站制订了辅导工作计划。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建议各辅导站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开展辅导教育活动,至少每月开展一次活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拘一格,尽量丰富多彩吸引儿童,让儿童乐于参加,提高辅导的实效性。与此同时,镇中心辅导站还制订了有关规章制度,保证了辅导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2、大沙河中心校及校外辅导站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和校外辅导点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辅导老师是对他们全权负责的代理家长。因此各校在日常活动中千方百计照顾留守儿童。如:班队会上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辅导时让留守儿童不得例外;组织各项文体活动,让留守儿童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实践活动中细致地教他们自主生活、自护自救等知识,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照样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发挥现代教育优势。
各小学充分利用现有条件,统一将“留守学生之家”设立在电教室,配备了电话、电脑,通过打电话、网上视频时常与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保持联系,目的是在家长与“留守儿童”之间架起一道沟通的桥梁,使父母感觉到孩子就在身边,使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从而改变孩子的孤独、寂寞的处境,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同时,及将留守留守儿童的情况及时与校外辅导站联系,以便辅导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4、营造浓浓的氛围
大沙河中心校和校外辅导站努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合力。中心校督促指导各小学坚持家访制度,特别强调对“留守儿童”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家访,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互动的新途径,通过家长学校对农村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相对科学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每学期召开两次与“留守儿童”的心理对话会,一方面讲父母的艰辛,要求孩子心里有父母;另一方面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解答有关心理问题。督促“留守儿童”每月给父母打一次电话,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督促“留守儿童”每学期写一封信,详细汇报自己学习、生活和成长实况。除此之外,各学校和辅导站针对“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发展变化,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以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身体、心理状况,做到勤观察、细分析、多思考,妥善处理孩子们在思想、学习、生活之中发生的各种问题。我们要求全体教师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学前后这些时间段,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有效教育目的,形成留守学生教育合力。同时,各小学还有效地开展了“学生成长伙伴制”、“学生成长导师制”活动,实行“生生结对,师生结对”的互帮互学互动机制,对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成长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三、凸显教育特色。
1、开展“隔代教育”研究
各小学及校外辅导站除办好家长学校外,还就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现象”进行了专门的调查研究,形成了有效的教育策略,开展了以孝敬教育、结对帮扶、“五自标兵”评比等为主体活动,同时启动每天帮长辈做一次家务、陪长辈看一次电视、说一句知心话、写一篇孝敬日记等“四个一工程”。两所中心小学专门设立了“轻轻松松学知识”、“图片游戏学历史”、“我有我长”等一系列寓教于乐的特色校本课。通过“代理妈妈制度”,老师们和校外辅导员还担当起了留守儿童家长的角色,在学生的品行、生活习惯及待人接物等方面进行重点教育。
2、开展传统教育
各校外教育辅导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规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类主题教育,一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及迎奥运之年等活动,和围绕“我能为构造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做些什么,及“我与奥运同行”等专题,开展征文活动。聘请镇关工委的老领导到各小学及辅导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先后开展了“立志修德,孝亲敬老;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爱我大沙河、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三个主题活动。三是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组织关工委和“五老”人员在未成年人及留守儿童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知荣明耻、诚实为人”主题活动。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五老”们注重创新,善于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教育中,他们一边精选古今孝亲敬老的故事进行宣传,一边组织学生学习我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灵兴的典型事迹。号召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进行孝亲敬老的实践活动;在开展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活动中,“五老”们通过“荒庄大屠杀”及“解放战争的草楼战斗史”揭示了侵略者在本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组织学生调查走访本地抗战老战士、老英雄的英雄事迹。听讲学生达到数千人。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主题教育,加强了留守儿童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留守儿童发愤学习,报效祖国的自觉性。
3、强化法制教育阵地
我镇校外辅导中心,利用各校校外辅导站这一阵地,组织“五老”人员对少先儿童进行以“两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有的请老公安、老司法工作者到学校或校外辅导站以案释法;有的请老教师讲学法、懂法、用法做合法公民的教育,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有的请“五老”人员,与有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开展面对面的淡心教育活动。一年来,我镇先后在各校举行法制报告会十多次,更好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行为,促进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一直保持着0的记录。在辅导站倡导的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中,全镇共结“帮扶”对子163个,参与“五老”人员及教师近200人次。
近年来,我中心校校外辅导站在建设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如:如何增强校外辅导站吸引力、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五老”队伍的自身素质问题,如何把校外辅导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等问题,这些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需要社会多方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只有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探索和完善,才能为少年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和环境。
第二篇: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环境
—大沙河镇中心校校外辅补中心汇报材料
新时期对青少年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学校是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校外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自然延伸,同时也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配合和补充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中,如何充分发挥校外教育功能,努力培养能够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一年来,我校积极发挥“五老”人员作用,切实加强校外辅导站建设,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新平台,做子大量的工作。
一、构建校外教育网络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开展思想教育,更要注重实践养成。开发整合教育资源,建设一批教育阵地和活动场所,是开展未成年人德育实践的基础和有力保障,基于这样的认识,大沙河中心校在完善校内教育设施的同时,成立了以中心要交校长周立轩同志为站长的校外辅导中心。各小学分别成立了以“五老”人员唱主角的校外辅导站。其组织形式分为:村校联办、校办及家庭式辅导站。并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
二、凸显传统教育
各校外教育辅导站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规范为重点,以全面提高素质为目标,利用节假日、举办各类主题教育,一是结合重大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结合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改革开放30年及迎奥运之年等活动,和围绕“我能为构造和谐校园、和谐家庭、做些什么,及“我与奥运同行”等专题,开展征文活动。聘请镇关工委的老领导到各辅导站开展理想信念教育。二是结合公民道德建设开展主题教育。先后开展了“立志修德,孝亲敬老,毋忘国耻、振兴中华;爱我大沙河、建设家乡、报效祖国三个主题活动。三是结合文明创建,开展小学生文明礼仪普及教育活动,并组织关工委和”五老“人员在未成年人中广泛深入地开展了”知荣明耻、诚实为人“主题活动。
在开展主题教育中,校外教育辅导站的“五老“们注重创新,善于采用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在组织开展“孝亲敬老”主题教育中,他们一边精选古今孝亲敬老的故事进行宣传,一边组织学生学习我镇“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灵兴的典型事迹。号召学生利用母亲节、父亲节进行孝亲敬老的实践活动;在开展纪念徐州解放60周年活动中,“五老”们通过“荒庄大屠杀”及“解放战争的草楼战斗史”揭示了侵略者在本地犯下的滔天罪行,组织学生调查走访本地抗战老战士、老英雄的英雄事迹。听讲学生达到千人。通过深入广泛地开展主题教育,加强了未成年人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弘扬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提高了未成年人的道德素养。
三、强化法制教育阵地
我镇校外辅导中心,利用各校校外辅导站这一阵地,组织“五老”人员对少先儿童进行以“两法”为主要内容的法制教育,有的请老公安、老司法工作者到学校或校外辅导站以案释法;有的请老教师讲学法、懂法、用法做合法公民的教育,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有的请“五老”人员,与有不良行为的少年儿童开展面对面的淡心教育活动,一年来,我镇先后在各校举行法制报告会十多次,更好地预防了青少年违法行为,促进了社会和家庭的和谐,在校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一直保持着0的记录。辅导站还倡导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全镇共结“帮扶”对子163个,参与“五老”人员及教师近200人次。
近年来,我中心校校外辅导站在建设青少年校外活动阵地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点成绩,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如:如何增强校外辅导站吸引力、强化留守儿童的教育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提高“五老”队伍的自身素质问题,如何把校外辅导工作列入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的问题,这些都需要上级有关部门的悉心指导,需要社会多方的大力支持。同时,我们只有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加强探索和完善,才能为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和环境。
第三篇: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间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学困生转化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学校从工作思路上十分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根据班级学困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学困生转化计划,采取了得力有效的转化措施,总结出学困生转化的方法。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所带的学困生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就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需要帮助的学生在集体中往往受冷落,不被重视,大都存在自卑感,失落感,缺乏自信;孤独、烦恼又不便诉说。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关怀、同情、理解和尊重。因此如 果对他们冷眼相待,甚至讽刺挖苦,只会伤害他们已经脆弱的自尊和自信、损伤他们已经很小的学习积极性,使需要帮助的学生困上加困。因此,我对需要帮助的学生首要的工作是尊重他们。
第一,和需要帮助的学生交朋友,多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帮助他们分析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指出前进的方向。告诉他们生活中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能够战胜他们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鼓励他们敢于正视现实,扬起理想的风帆,发挥自身潜能,战胜困难和挫折,找回自尊和自信,做一个快乐的人,一个自强不息的人。
第二,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也能享受成功的快乐,找回自信和自尊,激起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力争上游。
第三,多宽容需要帮助的学生,允许他们有失误、有反复。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需要帮助的学生由于基础差、能力弱等原因,学习好就更不容易。他们对于较浅显的、比较容易掌握的知识,学习兴趣更浓一点,学习效果也搞好一点。反之就会又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作业错误多,或者停滞不前。这时,最需要老师真诚的关心和体贴,实践证明,谁能在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田上种下自尊、自信的种子,谁就能找到开启需要帮助的学生心灵的钥匙,谁就能为他们铺设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
二、改进教法,指导学法 , 提高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
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 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 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
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 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 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
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
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6、许多需要帮助的学生不愿动脑思考,一遇问题就问老师和同学。例如我班的
同学,意志力较差,平时做题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总不能
认真思考,只想从老师和学生或家长那里寻求帮助。为培养该生良好的 意志力,我平时就注重对该生单独进行训练,例如,出两道难题,即比平时学的知识稍难一点的题,给该生一定的时 间,让他攻克。在给题的同时首先给他讲出题的目的和锻炼要求,让该 生能独立地克服困难完成。通过训练不仅激发了该生的学习兴趣,而且 使学生体验到克服困难取胜的喜悦。
三、辅导方式和方法
虽然多数学生都接受过学前教育,但从平时的作业来看,以及从测 试成绩来看,有俞春梅、吴建忠、黄书红、杨仁杰、李展洋等同学应该 掌握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特别是拼音还不能熟练拼读,听写生字,写不出来,存在原因分析:一是由于家长缺乏辅导、甚至家长外出打工 缺乏管教,二是自己不认真完成作业,三是本人对学习不感兴趣,没 有动力,不愿接受新知识。所以,面对这些学生,首先从思想教育入手,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如生字,每课一定要会读,会写,还要 能听
写,一旦发现他们都能按要求掌握。立即给予表扬和鼓励。上课
总要想到他们,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他们 回答,让他们也有表现的机
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被“遗忘的角落”
里无人问津。对他们身上迸发出来的闪光点要及时表扬,使他们增加自 信心,对学习不再恐惧。布置作业时,先想到学困
生,让他们“吃小 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
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后进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 不
做。实行“优生带差生”活动,利用同桌的优势,让好学生管好后 进生,促进后进生的转化。
采用个别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的方法进
行后进生的辅导。教师辅导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充分利 用早读时间,对后进生进行耐心辅导。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后进生,后进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是简单地打 “√”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 原因,加
以改正。评讲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
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还要充分发挥群体的 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
活动,帮助后进生进步。学校教育
与家庭教育联系起来,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结合。要转变学 困生,争取家长的支持是很重要的。因此,教师只有与家长
密切配合,才能收效显著。所以经常家访,加强与家长联系的强度,随时了解学生 在家中的情况和思想动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家长的思想观念。
四、充分利用教材中平时应掌握的知识点
在每次的练习中,先引导他们做最简单的组词,练习说话,认真做 作业,把字写工整,慢慢地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
五、收到效果
一学期以来,总体分析得出明显有一定效果,一部分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习惯也逐步形成,不论是读书,还是写字,都有一定的进步,特别是吴建忠、俞春梅、黄书红也能考及格了,这充分证明他们有了好 的开端。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工作是件艰苦的事,但只要有耐心,有信心,目的是一定能达到的
第四篇: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被迫留在户籍所在地,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这些儿童由于长时间不能和父母生活,因此,他们在各方面的表现确实令人担忧,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学生只讲玩,家庭作业不做,不思进取;凡留守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组织纪律比较散漫;不守法规,犯罪倾向比例较大,这些学生主要是由于监护管理的“盲区”,由于父母不在身边,老人们的文化知识浅薄,思想不怎么先进,还赶不上时代的发展,既没有教育的精力和体力,也没有教育的能力;有的父母常年在外,只是用钱去关心小孩,从不过问小孩的学习情况,因而有的学生不追求进步,在家动不动就发脾气,问钱用,没有钱就把家里面能卖的就拿来变卖了;特别是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长的掌上明珠,学校老师不能打,不能骂,甚至连讲话都还得注意分寸,是否引起学生家长的不满乃至到学校兴师问罪。因此,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牵涉到家庭、学校、社会的系统工程,仅靠任何一方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全社会重视和参与。
第一,让留守儿童感到家的温暖。父母不在身边,我们老师就要像父母一样在生活上,学习上关心他们,在思想上为他们指明道路;他们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有困难,我们应竭尽全力地去帮助;若是思想上、行为上出现了差错,我们决不能训斥他们,都应该好好地与他们交流思想,分析问题,帮助他们找出原因,让他们从新认识自己,感受到学校就是自己的家。
第二、全民提高认识。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和未来,而留守儿童又占了很大的比例,所以教育好留守儿童,是关系到祖国未来的一件大事。学校、社会、家长等方面都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承担起这一伟大的责任。
第三、学校教育。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应高度重视“留守学生”的教育。首先,校内制定好留守学生工作计划,把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视为学校工作的重要 组成部分。其次,建立留守学生档案,掌握好他们的具体情况。然后,成立留守学生监护人教育委员会幷定期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议,达成共识,教育学生。最后,建立留守学生自我教育制度,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第四、做好家访工作。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 与老师生活在一起,学生的一言一行都应在老师的掌握之中,因此,老师就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帮助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平时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学生成长日记,培养更多帮扶学生家长成为“代理家长”。第五、做好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开展心理咨询,犀利校正活动,定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和体谅父母教育等活动,使留守学生感到备受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总之,作为班主任要更加关爱留守学生,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快乐生活、健康成长。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天空那头是孩子,地上这头是爹娘。如今爹娘是风筝漂泊在那头,孩子是线轮守望在这头,小小的手里握着细细的线。十月国庆来了!你愿意把一些时间交给这些留守儿童吗?给远离父母的他们带去快乐,用知识引导,用爱心温暖,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留守儿童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活动内容:
1、献出一份爱,伸出援助手,给留守儿童带上一份小小的节日礼物(闲置的衣物、学习用品、书籍等)
2、家庭拜访: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点滴,分享他们与家庭的生活故事。
3、趣味游戏:和留守儿童一起互动、竞争,让他们感受到沟通和合作的人文关怀,增强信任和集体荣誉感,敞开心扉迎接快乐。活动意义:
通过活动,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受到温暖,让更多的同学可以做小小的活雷锋,让更多的人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爱心活动中来。
纳雍乡中心学校
2011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