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平林果种植考察报告(修改版)
太党发[2011]58号
中共太平店镇委员会 太平店镇人民政府
关于赴静宁考察林果产业发展情况的
报
告
县委、县政府: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市县党代会及县人代会、政协会议精神,10月7日和10月16日,太平店镇党委、政府先后两次组织干部群众300余人慕名考察了静宁县果品种植基地,参观了静宁县李店镇、治平
乡、甘沟乡的苹果产业基地和与太平店镇接壤的高界镇早酥梨种植基地。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静宁县发展林果业的基本情况和经验
(一)基本情况
静宁属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境内海拔1340—2245米,年均降雨量423.6毫米,气温8.3℃,日照时数2252小时,无霜期159天,日均温差12.1℃,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具有生产优质苹果的生态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坚持不懈地发展果品产业,果园面积逐年递增,栽植区域逐步由南向北、由川区向山区、由零星栽植向规模化扩张发展。2003年静宁被农业部划定为西北黄土高原苹果优势产区后,他们紧密结合全国产业规划,依据静宁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确立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果产业发展布局,举全县之力持续推进果产业开发,目前初步形成了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营销市场化、服务社会化的发展格局,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成为全省果品产业大县。
一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果业发展形成气候。目前,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76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1.6%,户均8亩,人均1.74亩,挂果园达到35万亩。建成了仁大、李店等10个果园化乡镇和治平雷沟、城川吴庙等60个果品专业村,形成了以李店河流域10万亩苹果出口创汇基地、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区和312国道沿线绿色早酥梨产业带为主的“三大基地”,规模优势越来越明显。
二是先进技术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步伐加快。多年来,他们坚持走“科技培训、技术引导、示范推广”一体发展的路子,采取抓点示范、以点串线、以线促面、辐射成片的做法,大力推行“一年定杆、二年重剪、三年全拉严管、四年挂果、五年丰产”的幼园早果丰产栽培技术和“树形改良、测土配方、均衡施肥、保肥节水、综合防治、单果管理”的挂果园提质增效技术,果园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目前,盛果期果园最高亩产达6000公斤,商品率达95%,优果率达60%。同时,积极开展产品和基地认证,建成了30万亩绿色果品、4000亩良好农业规范(GAP)和4.5万亩出口基地,基地认证面积达到34.9万亩,占全县果园总面积的45%。
三是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出口创汇稳步扩大。积极参加上海林博会、深圳果蔬展览会等大型节会,静宁苹果先后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产品、良好农业规范和出口创汇4张国家级名片和“中华名果”等13个大奖,成为2008北京奥运特供果品。先后被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
林产业示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中国苹果二十强县、全国兴果富农工程建设果业发展百强示范县”等6个国家级荣誉称号,特别是2010年静宁苹果成功登陆上海大宗农产品市场实现网上交易,静宁苹果的知名度和竞争力不断提升。依托常津公司、果品公司等6户拥有自营出口权的龙头企业,近六年向俄罗斯、东南亚、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累计出口果品3.5万吨,创汇2314万美元。
四是龙头企业快速发展,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建成了通达果汁、恒达纸箱、麦林公司等40多家贮藏营销型、包装配套型、加工增值型龙头企业,其中大型贮藏企业28家,年总贮藏能力达32.3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7万吨。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成立协会8个、专业合作社40家,建成了静宁苹果网、静宁苹果采购网,初步形成了种苗繁育、技术推广、贮藏增值、加工转化紧密衔接,产前、产中、产后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
五是产业效益持续提升,助农增收作用明显。2010年,全县挂果园面积35万亩,其中盛果期果园25万亩,初果期果园10万亩;果品总产量36万吨,产值14.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17.16亿元的85.6%,占全县生产总值20.63亿元的71.25%。农民人均果品收入235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
入2682.39元的87.6%。收入达百万元的村有71个,200至500万元的村有18个;收入上万元的户达2.47万户,2-5万元的户达1.78万户,5万元以上的户达8447户,10万元以上的户达869户;亩收入最高的达3.6万元,户收入最高的达30万元,创下了果业增收的新纪录。依靠果品产业增收,全县14.5万人脱贫,为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一是行政持续推动,是果业发展之基。历届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发展果品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及时出台一系列促进果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不变调、不松劲、不停步,促进了果业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二是干群协调联动,是果业发展之本。“以果兴农”的指导思想顺应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拥护和支持,广大群众从身边人、身边事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门路,自觉投身到栽果建园、发展产业的主战场,积极参与,勤劳苦干,从而为果品产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各级干部广泛发动,精心组织,深入田间地头,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以作风的大转变促进了果业的大发
展。三是项目和典型牵动,是果业发展之策。一方面,依托整村推进、退耕还林、产业基地等项目支撑,从种苗调供、技术推广、龙头培育等多方面提供资金扶持,落实优惠政策,调动了全县上下发展果品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着力培育果品产业开发的先进典型,建设了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果业示范带、示范乡、示范村和示范户,促进了果品产业由点上突破向面上拓展。四是科技推广驱动,是果业发展之源。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突出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突出先进实用技术的集成应用,突出广大果农的技术培训,走绿色路、建精细园、育优质果、打特色牌,有力地提升了果业生产效益。五是建办龙头拉动,是果业发展之要。坚持走以农业产业化支撑工业化、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的路子,招商引资办龙头,吸引民资办龙头,扶持能人办龙头,不仅有力地延伸了产业链条,加快了地方特色工业发展,而且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形成了具有较强抗风险能力的产业体系。六是做强品牌促动,是果业发展之路。坚持把静宁苹果品牌建设、宣传和管理贯穿于果产业发展始终,统一规范果品包装,提升档次,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参加果品展览、展销和交易节会,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树立静宁果品形象。引导相
关企业、果产业协会、果品经纪人不断增强诚信意识、商标意识、产权意识,严厉打击各类以次充好、鱼龙混杂的行为,切实保护好、维护好静宁苹果品牌。
二、主要收获和体会
通过考察,静宁县发展林果业的实践,对我镇干部群众在思想认识触动很大,收获较多,主要有: 一是走出了太平店镇因干旱不能种果树的误区。太平店镇位于会宁县东南部,地处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耕地全部为山旱地。全镇平均海拔约1780米,年平均降雨量420毫米。长期以来,当地群众普遍认为,果树需水量大,要种在水川地,旱山地种不活,即使种活了也不结果,并且认为当地海拔太高,不能种植果树。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发现静宁李店河流域从山顶到山脚全部是果林,漫山遍野的果树挂满了苹果。根据静宁县林业局王国庆副局长介绍,苹果、早酥梨等果树具有喜温、耐旱、耐盐碱的特性,干旱缺水不是问题,只要地里能种小麦、玉米就能种果树,在林果地里铺上黑地膜,既能保证不生杂草,又能保证土壤温度和水分,有利于果树生长。静宁的果树大多在海拔1700多米的旱山地种植,并且旱山地的果树因通风好、光照充足,果品比水川地含糖量高,色泽更鲜艳,产品的售价更高。通过实地参观
学习,随行干部群众改变了太平店当地不能种植果树的错误认识。
二是解决了农民种植果树缺乏技术的担忧。多年来,群众对种植果树比较神秘,认为建设果园要有严格的技术规程,要懂得配方施肥、定杆拉枝、树冠整形、虫害防治、掐花蔬果等技术和程序,这些技术复杂,文化程度低的农民学不会。通过王局长讲解,果树种植技术其实并不复杂,除苹果树的修枝要求稍高一些外,早酥梨的管理比较粗放,只要按简单的操作规程去做,在定杆修枝和掐花蔬果阶段现场讲解就会。静宁县的果农也是普通农民,并没有大学生,他们能学会果树栽培技术,太平店镇的农民也一定能够学会。镇政府已与王国庆副局长达成协议,王国庆负责对果农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技术服务到位,解决当地群众发展林果业技术匮乏的问题。
三是消除了农民对果品市场销路问题的顾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苹果、早酥梨等水果已经成为普通家庭的消费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就全国而言,苹果的种植区域并不广,就在北纬36°线附近,其它地方不能种植苹果。全国苹果种植面积也并不大,苹果产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加之近年来国产苹果走出国门,出口世界各地,价格不断攀
升。今年,静宁苹果80毫米以上的,地头卖价达到5.4元/斤,果树的经济效益非常好,静宁苹果、早酥梨真正成为一块亮丽的名片。随着林果产业的兴起,果品贮藏冷库配套跟进,就可以解决贮存问题。旱山地种植的苹果具有耐储存的特性,贮存到下一年四五月,水地苹果已经绵了,而旱地的苹果还是像新鲜的一样,价钱还会增长,这种反季节优势,不愁苹果没出路。即使一些落果、酸苹果等“下等果”,果汁厂也大量收购,价钱卖到1元/斤,发展林果业,果品的销路不是问题。
四是更加坚定了广大干部推动全镇林果业发展的信心。发展特色林果业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既有很好的生态效益,又有很高的经济效益。发展特色林果业效益远远高于大田粮食作物收益,农民投资小,发展面大,可促进千家万户发展致富,是农业乡镇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有效出路。这一理念虽在干部中形成共识,但本镇群众思想认识还不到位,进行农业结构调整、林果业种植的积极性还不高,全镇大面积推广林果业还有一些阻力和困难。通过这次考察,镇党委、镇政府就吃了“定心丸”,发展林果业的意志更坚定,信心更足。正如静宁县林业局王国庆副局长说的:“你们那里自然环境我也考察过,干旱不是问题,农民缺技术不是问题,果品的销路也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群众的观念能不能转变,政府有没有决心”。他还介绍了静宁县当年几个乡镇发展林果种植的情况,当时群众种植果树的积极性也不高,有个乡的党委书记思想比较右,顺着农民的意愿走,支持农民种粮,而李店镇的领导态度坚决,凡是规划区域内的面积无条件种植果树,甚至还抓了人,但现在两个乡镇的境况却水火两重天,农民的生活水平差距很大。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从静宁县发展特色林果业的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要做好这项工作,提高认识是前提。群众是项目的具体实施者,通过组织宣传、参观学习、示范带动,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转变发展观念,调动其发展特色林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基层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有效推动特色林果业发展的前提。科学决策是根本。科学决策是领导干部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是为群众多干事、干成事的前提。多学习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多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科学决策,果断决策,是搞好工作的根本。狠抓落实是关键。静宁的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决策作出之后,就要政策上有刚度,工作上有力度,干部有魄力,任务有保障,落实有措施。各相关部门要各司其
职,各负其责,积极配合,强力推动,才能促进决策的有效落实。技术服务是支撑。加大林果业实用技术推广力度,引导农民应用科技实现增收,提高科技转化率;狠抓技术队伍建设,提高技术人员综合业务水平,强化服务宗旨;鼓励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引入能上能下的人才竞争机制,把农民增收与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并建立促进林果业发展的长效监督机制,是发展林果业的有力支撑。政策扶持是保障。静宁县的一系列扶持政策保障了特色林果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如县上制定了加快林果产业帮扶办法和扶持办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农业发展资金、扶贫资金对林果产业发展的引导带动作用,涉农项目向特色林果产业倾斜,有效保障了特色林果业的发展。
三、启发和思考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大家认识到,太平店镇与静宁县高界镇接壤,两地的土壤成分、海拔、降雨量、气温、光照等自然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十分接近,适合林果树木生长。加之太平店镇交通便利,可以把太平店镇作为静宁林果产业链的延伸,借助静宁的林果品牌优势、技术服务优势和销售网络等优势,在太平店镇发展特色林果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发展思路
根据我镇是一个纯农业镇,矿产资源贫乏、水资源紧缺、气候干旱这一基本镇情,靠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很难实现全镇跨越式发展和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目标。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跳出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手段,思考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方法,寻求经济增长的新突破。要紧扣全镇“全膜种植增收,设施蔬菜扩大,草畜产业带动,林果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把发展林果业和草产业结合起来,全面推行地面全覆膜、特色果树和红豆草间作的林草种植新模式,推动林果业和草产业共同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二)发展目标
我们要在全镇今年已创新种植果树2000余亩的基础上,充分借鉴静宁县近20年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的成功经验,“咬定发展林果产业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把发展林果业作为带领全镇人民勤劳致富、科技创收、低投入高产出的产业发展主渠道,抓实抓好,抓出成效。在本届党委、政府任期内,以每年不少于6000亩的发展速度,到“十二五”末,全镇林果和红豆草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实现人均1亩以上林草的奋斗目标,努力把林果业和草产业打造成全镇的支柱产业。
(三)几点建议
1、把太平店镇作为南部乡镇发展林果业和草产业的示范基地,发展林果产业和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产业,带动畜禽产业发展。建议县上在经济林、生态林建设和草产业建设项目安排上给予倾斜。
2、解决培训资金,加大技术培训力度,培训一批林果种植技术人员。
3、将林果业和草产业建设纳入科技抗旱工程,给予地膜补贴扶持。
2011年11月3日
主题词:林果种植 考察 报告
抄 送:县人大办、政协办、财政局、农工办、农牧局、林业局、扶贫办
中共太平店镇委员会 2011年11月3日印发
第二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第三篇: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材料: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份,是一个深受果农欢迎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1月16日,属于社会民间自治组织。位于海港区海阳镇西北部,西北部与抚宁接壤。理事长张志民牵头,理事会协商,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并上墙公示。
由成立时的6户22人发展到现有合作社成员64人。土地由成立之初的80亩发展到现在的580亩。现有大樱桃360亩,苹果20亩,核桃20亩,其他品种蓝莓、梨、桃、李子、杏等180亩。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本着发展林果种植提高果品质量,增加社员收入的目的。切实提高了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质量,受到了全体社员的信任和拥护。合作社带动果农,建立科普基地一处,果品销售额达15万元。
二、建立果业生产基地,渡过发展难关,实行资源整合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的果业生产基地,规模最大、发展最迅速,成为合作社科普实验、示范基地,是农业局、林业局新品种实验基地,更是合作社带动农民学习、实践、培训的平台和主战场。本合作社580亩,属于丘陵地,过去水土流失,荒漠化厉害,表土仅有20—30cm风化层,过去多次造林绿化效果不佳。从开始,中级经济人张志民牵头,年丰合作社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本基地进行规划改造,栽植果树,应用高新技术进行综合开发。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速了基地的发展。在合作社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
(一)、缺乏统一化的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品牌。一是种子、肥料、农药和包装纸、袋等原材料的采购,只有部分采取统一购买,既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又不能保质保量。尤其是包装和商标,不统一采购,就无法形成统一的识别,无法达到品牌效应,更不能很好的打开市场。二是各生产户虽有专家指导,也接受一些培训,但没有形成统一的生产标准,没有统一的品质水平。三是销售没有品牌,缺乏包装,缺乏市场识别度。没有市场知名度,就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会更难打开市场。当产量增多时,而销售渠道缺少订单式生产,也就是缺少长期客户,缺少大客户。这也是没有形成品牌的一大困扰。
(二)、农户仍旧缺乏积极性,产业宣传不到位。全村900多人,参加合作社的只有64人,林果特色村并不鲜明,知名度不高。虽然全村有了林果基地,但仍然有部分年轻村民甚至不知道林果基地在哪里。不少村民并不了解农业高级合作社的优点特点,不能将其与过去的大生产很好的区分,情愿投入新的二、三产业谋求发展,却放弃寻求农业的新发展。
(三)、果品缺乏深加工制造,合作社每年只工作两季,没有寻求较高附加值途径。专业合作社产品全部用于销售,合作社没有寻找到除了销售以外的第二条致富道路。果业基地现有新、奇、特、果树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品种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桃、李、杏、核桃等,其中0株新品种大樱桃2014年进入结果期,亩产400多斤,亩效益4000多元。每年六月份,这种大樱桃占领果品市场一个多月时间。360亩桃园,每年效益都在144万元以上,纯收入70万元,盛果期还有8年时间。本合作社无论在新品种引进上,还是果业基地管理上,都采用国内优良品种和高新技术。如:采用生物杀虫灯、配方施肥、套袋、应用反光膜、节水灌溉、人工授粉等等,基地内广泛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早熟品种和 晚熟品种相结合,林下种植和散养鸡禽相结合等办法,加速了果业基地的发展,收到效益明显突出。合作社对社成员之间的资金、技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发挥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不断扩大合作社的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更好的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根据本社基地的具体条件,合作社把果园区划为大樱桃、苹果、蓝莓、梨、杏、桃、李子、药材、养殖、育苗、等小区。目前各小区成效越来越显现出来,绿色生态效益明显,小区将变成了生态效益、游客采摘基地,旅游观光园。游客可在园内农家小院的房舍里品茶,观赏大自然风光,让游客流连忘返。合作社被海港区科协评为科普工作先进单位,这种模式受到区领导好评。合作社充分发挥基地实验示范、推广、培训作用。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技术培训15次,受训人数达1500人,开展科普讲座10次,更新宣传栏次数3次,受益人次达1200人,发放各类图书1500册,组织科技下乡10次。对产前的剪枝、授粉、疏果等手把手的教,对产中的施肥、打药、病虫害的防治,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对产后的果品储藏、保管和销售等都有具体的措施。通过这一系列的实打实的工作,合作社凝聚力、向心力、吸引力进一步提高。为推动海阳镇科普工作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区农业局培训1次,培训人数达100人次,通过宣传与培训,在各镇村涌现了一批林果农户包山栽果树的典型,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三、创新造林技 术,促进林业大发展
林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志民,从事中级经济人10多年,林果产业,从书本上学习新技术、新知识、新成果,多次参加区镇举办的农业科技培训班学习,掌握了丰富的种植技术。在实践中摸索创新了造林新技术。热心科普工作,经常性的开展科学技术教育、宣传、培训、咨询和服务等活动。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流转
了耕地150亩,荒山350亩。同合作社成员80亩,共计580亩基地上,栽植新品种大樱桃、蓝莓、梨、桃、李子、杏、苹果等系列30多个品种,共3万株,成活率在98%以上。昔日荒山兔子不拉屎的地方,如今翠绿一片,市、区报纸以本合作社创造出奇迹进行宣传报道,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多年的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发明创造了《生物栽植法》,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四、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新的作用
1、把技术服务作为立足点不断拓展范围。利用基地开展技术试验的同时,积极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组织合作社成员和果农学习,不断培养一批留得住、养得起、用得上的乡土科技人才,推动一批科技成果和先进技术传播到千家万户,应用到林果产业上,开展技术试验、示范、推广活动。
2、专业化生产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合作社辐射到周边群众中去,形成一户带十户,十户带一村,一村带一业效应,推动优势产业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是带领农户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转变生产方式,促进增收提效。二是发挥市场导向,及时提供市场信息,规避市场风险,提供联合购买降低生产资料成本。三是参与产后加工、营销活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竞争力,同时,通过直接进入市场减少销售环节直接增效。
3、开展技工贸一体化服务,完善农村社会化服务。合作社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解决了一家一户难办到、基层组织统不了的难题。社员好果卖不出好价钱,加入合作社后,实行统一销售。
4、打响品牌战略,形成统一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品牌是给拥有者带来溢价、产生增值的一种无形的资产,品牌的首要功能是在于可以方便消费者进行产品选择,缩短消费者的购买决策过程;而造就强势品牌能享有较高的利润空间;品牌还可以超越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无形资产。正是品牌效应在市场营销中的这些作用和意义,国家也提出了“农村果蔬品牌化”,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都在积极引进和发展水果和蔬菜产业,以此作为发展农业、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因而果蔬产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就需要我们发展名特优产品,创立品牌。形成竞争力,立足市场。有了品牌,才能保证农产品的生产持续稳定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⑴、依靠合作社的林果优势,实现规模化经营,创造共同的品牌。本合作社在林果生产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地域优势,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经济林果业、种植业、养殖业三大产业。将适合自身的品种、种植方式、经营模式引进其中,制定自身发展的长短期战略,制定共同的品牌和商标,发展种植园,实现规模化。本合作社积极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注册了“年丰”果品商标。
⑵、生产经营过程中实现统一化管理。强化品牌作用。统一化管理要求从采购、生产到销售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技术管理模式,统一用药配方,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市场营销。将品牌意识作为稳步发展的基础,将品牌质量始终贯穿在果品选种、培育,修剪,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包装、贮存、销售整个生产和采集销售过程中每个环节中,并逐步带动合作社成员户同样建立品牌意识,使成员户为自己的品牌品质精心管理每一棵果树。尤其是销售方面。建立营销服务体系,研究市场,分析市场,根据市场变化趋势来改善和调整经营策略,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拓市场,拓展销售渠道,不断进行市场开发和策划,扩大销售网点。销售队伍主动与大型超市进行营销,方便品牌顺利进入消费者视野,并努力建立长久关系,逐步向“下单式”种植发展。
5、合作社积极寻求新的致富途径,谋求更大的利润。林果专业合作社目前的大多的发展形式是前向一体化,即向规模化种植生产发展,形成种植园。在此基础上,发展果园旅游项目和果品深加工即蜜饯食品。结合本地实际,分析可行性,制定实行计划,发展亲子游、情侣游、偕老游等不同文化特色的线路。而另一点加工蜜饯食品,是由于水果不易储藏,运输过程中容易损坏变质的特点,制成蜜饯则不用担心,而且零食的消耗量不低于水果的消耗。我们可以采取在采摘果品的时候,根据果品的成熟度,软硬程度分开存放。熟透的果品可以采取加工成蜜饯这种方式,避免在运输途中造成损失。而且发展蜜饯加工又可以解决一批劳动力的工作问题,也创造了更多的产值。
第四篇:永昌镇特色林果种植管护协议
永昌镇特色林果种植管护协议
甲方:永昌镇 村村委会 法定代表人:
乙方:永昌镇 村第 村民小组 种植户:
按照市委市政府“2211”目标和区委区政府“4301”强基富民工程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快林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突出节水为重点的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提高单方水或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林果业“生态安全、经济高效、特色优质、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协商村委会与种植户签订此种植协议,双方共同遵守。
一、乙方种植(品种)亩 株。
二、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负责苗木订购和年底初步检查验收工作。
2、负责乙方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指导及检查验收合格后政策资金补贴落实工作。
3、负责督促乙方严格按照栽植管理标准进行管护。
三、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协议签订后,苗木种植要严格按照凉州区特色林果栽培技术要求进行。栽植苗木时,必须在营养带上覆膜(1米左右)。年底必须通过区林业局检查验收,验收标准:成活率>85%、保存率100%。
2、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50亩以上(包括50亩)、种植达到验收标准的地块,区上按照第一年150元/亩、第二年
100元/亩、第三年50元/亩的标准给与补偿。
3、乙方不得在林地中喷施任何除草剂,如发现将按照有关法律政策进行严肃处理。
4、乙方在夏收时不得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以免造成苗木损伤和死亡。
四、违约责任
此协议签订后,乙方如违约不能在年底通过区上验收,乙方向甲方支付全部苗木费,不得享受相关补助政策,并视情节予以一定的经济处罚。
五、本协议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协商后解决。
六、本协议自签订之日起生效,一式二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甲方:永昌镇 村村委会(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盖章)
乙方:永昌镇 村第 村民小组
种植农户:(签名盖章)
2011年 月 日
第五篇:贷款情况林果种植及苗木培育项目概要
林果种植及果品深加工项目概要
我公司2002年承包了龙门西山3000余亩土地,主要进行林果种植及果品深加工,项目基本情况如下:
一、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林果种植2700亩,其中大樱桃1000亩(龙宝、龙冠、龙丹、先锋、意大利早红等)、桃1000亩(油桃、蟠桃、水蜜桃、花桃等)、柿子500亩(日本甜柿、斤柿)、葡萄100亩(巨峰、红提)、石榴100亩(突尼斯软石榴)。
2、建立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线,加工出果乳饮料、果蔬饮料、水果酒等系列产品,同时实现水果冷藏及果品反季节销售。
二、项目建设进程(2003年—2008年)
2003—2006年:林果种植任务全部完成。
2007年:林果种植初见效益,建立果品冷藏保鲜体系。
2008年:果树进入盛果期,建立绿色果品标准化生产线,实现果品的深加工。
三、项目投资情况、资金用途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7000万元,用于林果种植及管理2000万元,用于果品冷藏及深加工5000万元。
资金筹措分两个渠道,其中银行融资4000万元,自筹资金3000万元。
四、项目收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果品销售预测每年收益可达2000万元。
洛阳春华秋实现代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7年3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