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五节《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精选]
《第一千个球》《少年爱因斯坦》
主讲:黄冈优秀语文教师 罗菲
一、学习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球王贝利的出色人品并探究其成因。
4、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爱因斯坦的主要事迹和性格特征及人格魅力。
5、让学生理解一个人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更多的是靠自己的勤奋。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贝利
球王贝利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足球之王”的宝座。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1956年至1977年的21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6场比赛,射进1281个球,曾在一场比赛中单枪匹马8次攻破对方城池。直到现在,他创造的连续3年每年进球超过100这一纪录还没有人打破过。《第一千个球》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基础知识掌握(1)字的读音
滂沱(pāng tuï)
摄影(shâ)
区域(yù)
叠(diã)
卸(xiâ)
聊(liáo)
拧(níng)
皱皱巴巴(zhîu)
一拐一拐(guǎi)
膝盖(xī)
名誉(yù)
堕落(duî)
(2)词语积累
生涯:指从事某种活动或职业的生活。
滂沱:形容雨下得很大。
包袱:比喻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
堕落:(思想、行为)往坏里变。
欢声雷动:欢呼的声音大。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事物不加区别地混起来谈论或对待。
无地自容: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藏起来,形容十分羞愧。
轻举妄动:不经慎重考虑,盲目行动。
恶习:坏习惯。
2、课文分析(1)谋篇立意
本文由“第一千个球”和“慈父与恩师”两部分组成,层次清楚。
本文把这两个片断放在一起,是很有深意的:贝利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贝利的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十分尊重儿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对贝利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2)文章结构
全文按两个小标题划分,共分为二大部分。“第一千个球”和“慈父与恩师”。
第一部分:第一千个球
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欢呼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的时候,贝利也为这件事而高兴,为创造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当巴西报纸的头版把贝利进了一千个球和美国宇航员康莱特、比恩第二次登上月球的新闻并列刊登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想到“不只一次而是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重要得多”。
第二部分:慈父与恩师
主要内容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了过去,好像朋友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
3、问题探究,深入分析课文
(1)第一千个球是怎样踢进去的?试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明确:第一千个球是以罚球踢进的。
由此可见,贝利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他从小就受到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明确: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了过去,好像朋友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
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他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他似乎看到父亲为了养活一家人,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扫地。此时此刻,贝利真希望地上能有条缝以便钻进去。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总之,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
由此可见,贝利的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十分尊重儿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对贝利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
4、探讨文章主旨
《第一千个球》把两个片断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贝利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
《少年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1955),著名物理学家,生于法国。1940年入美国籍。在物理学多个领域均有重大贡献。其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狭义相对论(1905年);并在这个基础上推广为广义相对论(1916年)。因理论物理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发现光电效应定律,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巨人之一,他创立的相对论的观念和方法,对理论物理学的发展具有极其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说,具有“改变世界”的重大意义。
通读全文,疏通文意
1、基础知识掌握(1)字的读音
僻(pì)
棕(zōng)
暇(xiá)
涓(juān)
钝(dùn)
怡(yí)
怯(qiâ)
腼腆(miǎn tiǎn)
遏(â)
烁(shuî)
脊(jǐ)
(2)词语积累
不解之缘:难以分开的缘分。
爱不释手:喜欢得舍不得放下。
怡然自得:喜悦而满足的样子。
遏止:用力阻止。
井然有序:整齐不杂乱,次序分明。
大名鼎鼎:名气很大。
2、课文分析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少年爱因斯坦》节选自《世界杰出人物的少年时代》,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地学习对一个人的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
(1)文章题目是《少年爱因斯坦》,浏览全文,文中具体地写了少年时期的爱因斯坦哪几件事情?所写的事件分别体现所传人物哪些方面的特点?
明确: 3岁:陶醉于钢琴曲(音乐早慧)
4—5岁:迷“罗盘”(寻求自然)
5岁:被老师认为反应迟钝(独立思考)
6岁:要求拉小提琴
7岁:还没学会说话
10岁:反对暴力专制制度(反对暴力)
12岁:阅读书籍,证明数学定理(爱提问、刻苦钻研)(2)归纳起来看,爱因斯坦小时候学习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爱因斯坦小时候最大特点就是对科学和真理充满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3)本文是按什么思路和主旨行文的?
明确:本文以时间为序,将爱因斯坦少年时成长的几个小故事串连成文,揭示了积极、自主学习对一个人成长十分有利的道理。文章结构
全文共33段,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简介小爱因斯坦的智力令人担忧。
第二部分(第5—33段),叙述少年爱因斯坦的学习经历。又可分为五层:
第一层(第5—12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音乐天赋。
第二层(第13—18段),幼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独立思考的习惯。
第三层(第19—20段),少年爱因斯坦的正义感。
第四层(第21—24段),少年爱因斯坦勤学好问。
第五层(第25—33段),少年爱因斯坦表现出来的科学天赋。
3、品味语言,深入分析
(1)文章在刻画爱因斯坦时,着重在于描写他的“眼睛”,找出文中的这些句子并体会这些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1)“难道小阿尔伯特是低能儿?是傻子?”他们又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因为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多么明亮的光彩啊!他那小脑袋一歪,一个人躲在角落里玩得多认真啊!可他的小嘴为什么不说话呢?
明确:小阿尔伯特长得很不匀称,四五岁时还不会说话,因此家人担心他是低能儿,但“从孩子那双忽闪的棕色大眼睛里”流露出来的光彩,又给人以希望:还应该是个聪明的孩子。
2)只见他歪着头,闪着聪明的眼睛,在那儿认真地听呢。从那变化的眼神和表情中可以看出,他显然被其中的音乐陶醉了。难道他理解了吗?
明确:三岁的阿尔伯特,能够被音乐所吸引,“闪着聪明的眼睛”“认真地听”,并且“眼神和表情”随着音乐而变化,说明他理解了音乐所表现的内容,表现出了他在这方面的早慧。
3)父亲给他一个袖珍罗盘玩,这个小玩艺可把他迷住了。他爱不释手,把盘子转过来调过去,可那根针仍然指北。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寻思着,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他转动着一双大眼睛”,写出了小阿尔伯特虽然不会说话,可是很善于思考,写出了这孩子与众不同的一面。
4)他第一次见到阿尔伯特时,发现这个十二岁的男孩,虽然性格腼腆,但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他觉得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
明确:一个叫塔尔梅的大学生见到小阿尔伯特“一双棕色的眼睛却总是闪烁着异样的光芒”时,就断定这是个不寻常的少年。果然,小阿尔伯特对大学生所教的物理学表现了不可遏止的热情。
(2)课文中有不少句子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找出这些句子加以体会。
1)尽管如此,这个小孩子对音乐的早慧却使他的母亲大为吃惊。
2)对音乐的早慧仅仅是这个孤僻孩子与众不同的一个方面,加之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又是那样细心,致使家人觉得这个孩子有点毛病。
3)在这期间,使少年爱因斯坦头脑大放异彩的,不仅有他自身的力量,还有一种外来的因素。
4)与此同时,还有一位叔叔每次来都给他讲讲代数和几何。
大的段落之间有一些过渡性的简短小自然段出现,而且有些段落的开头或末尾还有过渡性的句子。这些都是所谓的过渡段和过渡句。
过渡段一定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内容是连接上下段落的,所以在文章中:划分段落的时候,过渡段一般来讲起的作用,从结构上讲,就是承上启下。从内容上讲,就是要由上面的内容向下过渡,引出下面的内容,所以一般来讲,把过渡段划分到下一部分去。
4、探讨文章主旨
《少年爱因斯坦》通过少年爱因斯坦事例的记叙,表现了他对科学和真理充满了好奇,爱读书、爱思考、爱提问、爱钻研。
三、难点剖析
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人?
1、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这时我倒联想起许多事情——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人,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
明确:这段话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时的心理活动描写。这段话写出了贝利听到父亲谆谆教导后,良心受到谴责,内心受到煎熬,亲情胜过一切,决心埋葬过去的心理活动。
2、后来,我又好几次想起这次谈话。我知道我的个性。而且在那个年龄,我是容易感情冲动而轻举妄动的。要是他当时狠狠地骂了我一顿,很可能反而会激起我的反抗,今天我便成了一个恶习难改的烟鬼了。
明确:这段话是贝利的自我反省,可见他年轻时争强好胜的个性;他感谢父亲教子有方,才使自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这段心理活动描写,写出了贝利对自己年轻无知的追悔和对父亲谆谆教导的真心感谢。
同步测试
1、划线字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C)
A.严峻 竣工 疏浚
B.田畴 筹备 踌躇 C.概况 感慨 灌溉
D.屏幕 暮色 羡慕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B)
A.父母有抚育子女的责任,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B.光线是摄影的灵魂所在,纯熟的用光技巧在花卉摄影中由为重要。C.硬笔,是相对软笔(毛笔)说的,如钢笔、圆珠笔、铅笔等,是我们常用的书写工具。
D.那千姿百态、五光十色的贝雕工艺品真让人大开眼界。
3、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A.触目伤怀(心)
不毛之地(草木)B.姹紫嫣红(娇艳)拍案而起(桌子)C.感慨良深(很)
无边无垠(边际)
D.深恶痛疾(痛恨)惟妙惟肖(巧妙)
4、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C)
A.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忙碌地飞着,也听见他们嗡嗡地闹着。B B.他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道理,显示了他不擅辞令、博学多才的特点。C.中国女排的崛起,不能靠侥幸,只能靠自己苦练、巧练!
D.就拿王勃的这首诗来说,确实一洗绮丽之习,质朴雄浑,横溢奔放,必定曾使当时的读者耳目一新。
5、朗读处理不当的一项是(C)
A.“我的朋友啊”,他说,“我——我——”(读出悲愤痛苦的语气)。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读出嘲讽的语气)C.“啊!闰土哥,——你来了?„„”(读出对闰土的到来不可理解的意味)D.“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读出轻柔满含爱抚的意味)
6、请选出表述正确的一项(C)
A.开展这项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保护环境的风气。B.熊熊大火中,一位遇难者向人们呼救。
C.家乡是我生身立命的地方,乡亲们待我恩重情深。D.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7、读下段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选出正确的一项(B)
现在,①是歌坛新秀雨菲小姐。②雨菲小姐德高望重,演技精湛,③当上了本届十佳青年歌手的荣誉呼号。④她演唱的《梦在飞翔》也荣登“十大金曲排行榜。”让我们用掌声向她表示热烈的祝贺。⑤雨菲小姐自登上歌坛以来,多年以来,一直不断地努力,⑥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下面,请她为我们演唱《梦在飞翔》。
(1)语言不简明的一处是_______
(2)语句不得体的一句是_______(3)句子成分搭配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 A.①④⑤
B.⑤②③ C.②⑥①
D.⑤④⑥
8、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恰当的一组是(B)
一切学问,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 _________,常常___________书中的学说,常常________书中的学说。
A.修正 评判 辩论
B.辩证 评判 修正 C.评判 修正 辩论
D.修正 辩论 评判
9、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D)
A.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使我们完成了制作班级网页的工作。B.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C.二十一世纪需要有科学文化的一大批知识分子去建设祖国。D.在学习实践中,我们要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10、选出对下列文字中心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B)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认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样温顺,听到聒噪的蛙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的乐曲,结果到处都会是一片祥和之气。A.做人要温顺、平和。
B.做人要心胸豁达,心平气和。C.做人要学会感化凶残的人。
D.做人不能猜忌、充满杀气。
11、对“次日,我进了一千个球„„头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B)A.这样报道的目的是告诫贝利不要骄傲。B.贝利进了一千个球没有什么了不起。
C.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足球场上的胜利重要得多。D.激励贝利在今后的足球赛中取得更多的胜利。
1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抽烟,他采用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奏效?(A)
A.说服 因材施教
B.压服 方法粗暴 C.说服 以身作则
D.压服 适当说服
13、爱因斯坦“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为什么后来能成为物理学家呢?根本原因是什么?选出理解正确的一项(D)
A.他的母亲,老师没少对他进行教育。
B.一群大学生对他影响很大。C.他对物理作了专门的深入的学习。
D.他对科学有极强的好奇心,并善于独立思考。
显示提示
提示:
1、gài 溉 概,kǎi 慨
2、由—尤
3、肖:像
4、前后意思矛盾。
5、感到意外的语气。
6、A、动宾搭配错误;
B、“遇难者”对已死的人;
D、“滔滔不绝”改为“络绎不绝”。
9、A、无主语,去掉“使”;
B、去掉“是否”;
C、累赘,删去“祖国”。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永恒的贝多芬之魂
贝多芬之魂是哲学上大写的人同命运荒诞的部分勇猛搏斗之魂。
作为精神世界的巨人,贝多芬的一生是洒脱的一生。他正是后来海明威所赞赏的那种斗士:“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
——赵鑫珊《贝多芬之魂》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是维也纳乐派最后一位,也是最伟大的代表人物。贝多芬 1770年12月16日生于莱茵河畔离法国国境不远的小城市——波恩。父亲是个宫廷乐团的男高音歌手,母亲是个厨娘。贝多芬自幼便已显露出他的音乐天才,八岁时他已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
1792年贝多芬第二次来到维也纳后,很快地便赢得了维也纳最卓越的演奏家的地位。作为维也纳的自由职业音乐家,他的民主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前几年已日臻成熟,但在革命年代中成长尤为迅速。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进步的思想意识给他了很多启发,从而奠定了他的人文主义世界观的基础——深信人类平等,追求正义和个性自由,憎恨封建专制的压迫。他曾说:“一年的自由比一百年的专制主义对人类有用得多。”法国大革命的口号“自由、平等、博爱”深深地打动了他,使他初步确定了当时最先进的资产阶级人生观。他曾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自由!!能有什么东西比它更是人们所需要的呢?”“我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在王座面前也不会背弃真理!”“在艺术界里,如同在一切伟大的创造里一样,自由前进就是目标!”
乐圣贝多芬是最富于创造精神的作曲家之一,他的主要作品也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尽管他与同属维也纳古典乐派的莫扎特和海顿所处的生活年代相当接近,但是贝多芬的思想同二者显然并不属于同一时代。海顿一生备受凌辱,他虽也偶尔激怒过,但却总是逆来顺受,当时进步的文学思潮和革命情绪都很少能使他激动,他的音乐同斗争也是永远绝缘的。莫扎特精神上遭受的苦难并不比海顿少,他敢于反抗,宁愿贫困而不能忍受大主教的侮辱,但在他的音乐中,从那充满阳光和青春活力的欢乐的背后,往往还是可以感觉得到一种痛苦、忧郁和伤感的情绪。只有贝多芬,他不但愤怒地反对封建制度的专制,而且用他的音乐号召人们为自由和幸福而斗争。他创作出了许多不朽的篇章,实现了他的“通过苦难 ——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走向胜利”革命英雄主义理想。这集中地表现在他的《小提琴协奏曲》、《第四钢琴协奏曲》、《第五钢琴协奏曲》等作品里,特别是《第九交响曲》宣告了贝多芬理想的目的——全人类的团结友爱。
14、怎样理解“哲学上大写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上文中所引起的赵鑫珊的文字和正文是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同样是写贝多芬,试比较上文与课文角度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贝多芬的音乐与海顿、莫扎特音乐最大的差异在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列哪一项不是贝多芬所追求的(),其中他最重视的应该是().A、平等 B、自由 C、团结 D、个性 E、正义
19、海明威说,“人并不是生来被打败的”,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显示答案
14、贝多芬对不幸的命运,决不屈服,顽强对抗,他有伟大的灵魂,可以称为“大写的人”。
15、赵鑫珊的文字强调贝多芬顽强不屈的精神,正文侧重他的人文理想,正是这两者相辅相成,才有贝多芬对信念的不断追求,缺一不可。
16、课文重在表现贝多芬最人性化的一面,突出他内心的痛苦与耳聋的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而本文虽然也强调他的坚强不屈的灵魂,更重在对贝多芬人文理想的阐述上。
17、海顿的音乐没有斗争性,莫扎特勇于反抗但是摆脱不了痛苦、忧郁、伤感的情绪,而贝多芬则是用音乐来号召人们斗争,催人奋进。
18、D; B
19、人生来应是顽强的,只要你自己不愿倒下,顽强拼搏,那就不易倒下的。
-END-
课外拓展
将兴趣进行到底 葛玲玲 廖奎斗
2010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岁那年超市的一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断提高。12岁那年,刘谦获“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从此,他领悟到“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引”,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兴趣越强烈,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2010年3月10日,有改动)-END-
(选自《教育时报》
第二篇:《第一千个球》教案
第一千个球》教案1
课标要求:
1、整体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4、学习贝利胜而不骄、实事求是、有错就改的积极态度。
[学法点悟]
本文是《贝利自传》的节选。学习本文可以通过自由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本文与别的自传的不同点。理解课文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通过讨论回答“思考与练习三”,深入体会心理活动描写在传记文章中的作用。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整体感知]
本课节选的是球王贝利生活中的两个经典片段。作为自传,作者并不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叙述,那么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表达了怎样的中心?这是我们在学习文章时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疑难解析]
质疑:文章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解惑:本文的结构比较特殊,作者根据内容所需,给课文拟以小标题,课文就以此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题目是“第一千个球”,有4个自然段,介绍了贝利射进1000个球的感受和球迷们为之欢呼的情景;第二个题目是“慈父与恩师”,有15个自然段,介绍了贝利的父亲给予贝利的关爱和帮助,使贝利改掉了吸烟的陋习的经过。
质疑:文章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解惑:前一个片段写进第1000个球的情景:观众欢呼,贝利激动,消息登在报纸的头版,和美国宇航员二次登月的消息并列,这时的贝利没有得意忘形,深知登月比足球比赛更重要,破了千球大关,就集中精力准备即将来临的1970年世界杯赛。可见贝利不仅球技出众,而且心理素质良好。那么贝利这样的成绩,除了他本身的努力之外,还与他的家庭教育分不开,这就是第二个片段所要表现的意思:贝利的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又十分尊重儿女,在发现儿子将要沾染吸烟恶习时,对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循循善诱,语重心长,这对贝利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了很大的作用。许多年以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而父亲的这种说服教育却深深的打动了他,从那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课文的这两个片段是果和因的关系,因为有慈父与恩师给予贝利良好的家庭教育,所以贝利才球技出众,心理素质好。
质疑: 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解惑:这篇文章作者描述了第一千个球射进球门的喜悦及心理,回顾了少年时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诲,说明了贝利之所以有出众的球技,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他本身的努力之外,还与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语言揣摩]
1、我看到球以美妙的弧线,飞过安地拉特张开的手掌,进入球网。
这句话是作者描写第一千个球射进球门时的片段,这个进球对作者具有特殊的意义,作者的刻画描写正表现了心理上的重视。
2、“……我的心跳得很快,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为我创造了千球纪录而感到愉快。” “我回到更衣室,坐在那儿,一点感觉也没有……”
这些语句说明他是个心理素质极好,能正确对待成功,正确对待荣誉,能够荣辱不惊,所以他才能成功,成为千球之王。
3、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这时我倒联想起许多事情——我似乎见到父亲每星期一拐一拐地走上足球场,膝盖肿得像西瓜那么大;我似乎看见他为了养活一家,在毫无怨言地清理便盆、打扫地板。我两眼盯着地板,真希望地上开个洞把我吞下去,埋葬我的羞惭。
这段文字主要写的是当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抽烟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劝说他时,主人公贝利的内心活动。字里行间渗透着由于父亲真诚的帮助,而让贝利良心受到谴责,内心受到煎熬,亲情胜过一切,决心埋葬过去的心理活动。
[研究课题]
1、相关链接:球王贝利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足球之王”的宝座。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1956年至1977年的21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6场比赛,射进1281个球,曾在一场比赛中单枪匹马8次攻陷对方城池。直到现在,他创造的连续三年每年进球超过100这一记录还没有人打破过。
2、本文是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利的自传。学习这篇文章之后,你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位你最崇拜的体育名星的资料,运用第三人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小传。
自 主 探 究
探究前期导引 掌握本课涉及的生字词,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探究重点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学习文章结构独特,层次分明,以及在片段叙述中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和中心的写法。
[基础巩固集练]
一、字音字形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刹那()滂沱()生涯()堕落()弧线()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弧 栽 誉 揍
勒 惭 妄
狐 截 誊 凑
鞭 渐 望
孤 载
二、语言积累 掌握下列词语的含义。
1、滂沱:
2、生涯:
3、相提并论:
4、无地自容:
5、轻举妄动:
6、堕落:
三、问题探究
1、“观众的吼声几乎能把滂沱大雨压下去。”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提示: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作者生动的描述了当贝利脚下的足球以美妙的弧线飞进球门时,观众们兴奋、高涨的心情。)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抽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奏效?
(提示:父亲没有严厉的责罚,也没有粗暴的打骂,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劝说他。贝利的父亲尊重贝利,以亲情感化和平等理解,让贝利自己选择,贝利则羞愧难当,痛下决心。)
3、文章第二段主要是从哪个角度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提示:侧面描写,能充分表达出这第一千个球对贝利和球迷的重要,以及球迷们欣喜若狂的心理和对贝利的崇拜喜爱。)
4、贝利是怎样看待巴西报纸把他与美国登月的新闻并列刊登这件事的?
(提示:贝利在赞誉声中保持理智与冷静,他认为不能相提并论,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重要得多。)
5、文章的两个片断,你可以看出贝利是一个怎样的人?
(提示:贝利不愧是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不但有出众的球技,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清醒的理智与淡泊名利的谦虚。这一切与从小爱到父亲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四、欣赏评价
这篇传记的作者在片段叙述中运用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和中心,这也是别的自传不常见的。你可以从文中找出一种描写方法,体会这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作用。
五、朗读背诵
第一部分可集体朗读,第二部分可由教师和同学分角色朗读,找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六、拓展阅读
父亲的爱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一次我偷了一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来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些不大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我记得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倒之后,妈跑过来扶我,爹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
于是我马上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接。”“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感觉?
选自《初中现代文阅读大操练》
探究建议
1、全文一共选取几件小事?请把它们一一概括出来。从这些小事中你觉得文中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2、父亲听从妈妈的吩咐,照着妈妈开的清单责骂我们,这样做意味着什么?
答:
3、父亲在医院急诊室门口叫嚷:“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父亲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他是不是真的很粗暴?
答:
4、在照相册里,找不到父亲的相片,而“他老忙着替别人拍照”,这表现了父亲怎样的品性?
答:
5、在下列句子里有一个动词用得十分确切,请找出来,说说父亲当时的心情。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答:
6、这篇文章的结构很独特,说到父亲的事时,总是由妈妈在场,而妈妈总是对“我”很体贴关爱……这种结构方式称做什么?起到什么作用?
答:
7、你的父亲,也像文中的父亲一样吗?请你选取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出父亲对你的爱。(100字左右)
答:
第三篇:《第一千个球》教案
第一千个球
教学设想
1、本文设有两个小标题,层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学生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不必逐段讲解。
2、教学重点定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对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内在的联系进行深人的理解,体会家庭教育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过讨论我国2001年世界杯亚洲预选赛队员们的表现,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课前播放《生命之杯》乐曲,喧染气氛,创设情境)
1、播放《罗纳尔多》的光盘导人本文的学习。(创设情境,51起学生的共鸣。)
2、学生交流材料。(贝利的简介、插图;学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图等。)
3、贝利简介(展示屏幕,学生自由阅读。)
二、整体感知。
沸沸扬扬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突破问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全班交流。)
1、当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时,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的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吸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有效?
3、从小处就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从这两个片断中你看出贝利是怎样的A?
四、拓展延伸
1、从课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们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师。模仿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请你以“爸爸、妈妈,我想对你说„„”为主题,谈谈你与父母相处时的一些事情。你对他们的教育方法满意吗?
2、中国足球队虽然三战三败,但“失败是成功之母”,请你对中国足球队员说一句鼓励性的语言。(让同学张贴他们搜集到的中国足球队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们的爱国热情。)
五、实践练习
写一个人的传记,有时需要叙述对这个人产生重大影响的某个或几个生活片断,如《第一千个球》就属于这种情况。试模仿《第一千个球》,用一两段文字,叙述对自己或他人影响深远的一两个生活片断。
六、附板书设计: 第一千个球的教与思 分析教材:
这一七年级语文课文《第一千个球》节选于《贝利自传》。追星是现在社会风气,体育明星的辉煌可让学生炫目。这一课集中地透过贝利精彩的球技,开发其内在美,在精神上洗去了许多浮华的幻想,引导学生更好地树立正确的目标。这篇自读课还谈到贝利对父亲的感恩,是很好的教育文。分析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是追星一族的成员,他们喜欢明星,想知道一切有关明星的事。对于是非深浅判断尚处在朦胧状态,有些迷惘。对于父母,他们既爱又不想当个十分听话的孩子了,怕埋没了自己的个性。
七年级的学生不喜欢抽象的、枯燥的道理。他们的认知兴趣还停留在感性层面,只有形象的场面、具体的设想才能激发内心的想法。设计理念:
1、课堂设想是:感知课文→兴趣课文→思考课文→拓展课文
2、以丰富的内容、形式多样的活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力求在整修课堂中体现出语文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教学目标:
1、了解明星,以明星事迹来激励自我。
2、学习贝利胜而不骄、实事求是、有错就改的积极 态度。
3、促进学生对父母的理解,对长辈的爱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讨论2002年中国球出线为导入。
有些学生对中国队员表示不满,认为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在于队员的不团结。就这个问题,我引导学生:中国足球的出线已是中国球员与国人付出极大努力换来的;在中国队出线后,全国上上下下球迷和非球迷都 关注着中国队与世界杯,这体现 出中国人强烈的爱国心;至于中国队在世界杯中的失利,我们应客观 对待,对手的强大、我方经验的缺乏都 是关键原因,队员们的不团结可能也是其中的原因,但我们只需避免这种事发生在我们身上,而不必去夸大他。接着与学生探讨足球明星,又转到贝利的生平事迹。讲述贝利贫穷的出身,对父亲热爱的足球的继承,对父亲的深爱,人格的不断完善,及足球生涯的坎坷与辉煌。我在讲述贝利的生平时,学生聚精会神、面露崇拜之色。我也很注重阐述贝利成功背后的不利条件与汗水,以激励学生们的上进心。零零碎碎讲了謻,中间如有遇学生不解之处就当场稍做讨论、解决。下课铃响了,故事也讲得差不多了,学生们却都余意未尽。第二课时
这一节课,我事先排了一个课本剧。再现课文中的第二部分“慈父与恩师”。
1、联系上节课内容导入
提出一个探索贝利成功因素的等式疑问。一千个球=?+?+„„
学生们反应激烈,一个个答案随口而出: 一千个球=汗水+勤奋+智慧+慈父+„„
【让学生认识到成功的内在意义,并导入新课】
2、课本剧<一>的探讨
我先肯定学生有根据的回答,并对贝利成功因素之一的“慈父”,表示需探究。而拉出课本剧一>。
课本剧<一>生动地再现处于少年叛逆时期的贝利,与朋友一起而被父亲碰见的过程。
在摇滚音乐的背景下,演员们非常自然地投入剧中。全班学生都 被剧中尚有的无知却极欲扬个性的形象惹得哈哈大笑。
剧<一>是以贝利的惊惶失措与猜疑结束。剧情和书本都 告诉我们贝利的父亲有看 到贝利抽烟。于是,我抛出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贝利的父亲,你会怎样做?”这一反生活角色的设问,学生们非常积极参与。一生说:“我会立刻冲上去,甩他一巴掌。”
一生说:“我会顾及他的面子,回家后再打他。”
一生说:“我会慢慢与他讲道理,让他明白吸烟有害健康。”
甚至有一女生说:“我会买烟给他抽,因为男人抽烟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
【不同性格的学生,就有不同的见解,从学生的想法中,也折射出现存的一些教育方式问题和孩子们内心的希望。】
3、课本剧<二>的探讨
以学生们“充当贝利父亲”的假想又引出了课本剧<二>。
剧<二>的内容主要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抽烟并不有打骂孩子,而是以朋友的方式劝说他,尊重贝利,让贝利自己选择,贝利则羞愧难当。
作为观众的学生,眼里流露出缕缕的羡慕。因此,学生不再怀疑贝利成功的必要因素之一是他从小拥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为了避免学生对父爱的误解,我又进一步与学生探讨贝利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奏效。
【引导学生明白每个父母的期盼都与贝利的父亲相同,不同的是教育方式,其实天下父母心都是爱子女的。】
4、贝利的形象整理
此时,我就可以板书贝利成功的等式。一千个球=汗水+智慧+良好的家庭教育
对于名人,能挖掘出基内在美是最有教育意义的。当贝利成功地踢进第一千个球时,全世界的球迷都 为他欢呼,而我让学生讨论的是贝利自己的态度。
“谦虚”“不满足”“高兴”„„一系列答案来自学生的口中。这些态度都是学生用心去解读课文,对贝利在成绩面前不得意忘形的不同表述。最后,就能概括贝利的形象了。
学生们从文本出发,列举了贝利的“技术高超”“谦虚”“爱国”“不得意忘形”等等。
我总结为:贝利不但有出众的球技,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切与从小爱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5、拓展
让学生模仿“慈父与恩师”写自己因年少无知犯错而被长辈碰见,长辈的教育方式及教育的奏效,形成一个片断。
教学后记:
在这一自读课里,我尝试地抛开基础知识的讲解,而是培养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课文、理解人物形象。从学生的反应可看出,我的期望基本上已兑现,但这种不注重基础的授课方式,我还存忧虑。
第四篇:《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作者贝利的有关情况。
2、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3、体会通过心理活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法。
4、了解球王贝利的成长经历,学习贝利的出色人品。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4.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有一次,贝利在比赛中吃到红牌,被罚下场。贝利走到场外,当观众弄清是怎么回事后,开始骚动起来。观众先是嘘声,再是谩骂,然后投掷杂物。体育场很快大乱,有人试图冲进球场。他们大喊:我们要贝利!面对如此恐怖的场面,裁判只好收回红牌,将贝利重新请回场。这样,足球史上的一次收回红牌的事件诞生了,恐怕以后也不会再有了。这就是贝利的魅力。这件事不是在巴西,而是在哥伦比亚。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的大标题是“第一千个球,另外还有两个小标题:“第一千个球”和“慈父与恩师”。把“第一千个球”作为大标题主要是为了突出贝利出众的球技。
2、作者简介:
球王贝利被国际足球界视为20世纪最佳运动员。他以卓越的球艺、上乘的球德,赢得了“黑色珍珠”的美誉,被推上“足球之王”的宝座。这位世界足球奇才在1956年至1977年的21年足球生涯中,共参加了1366场比赛,射进1281个球,曾在一场比赛中单枪匹马8次攻陷对方城池。直到现在,他创造的连续3年每年进球超过100这一纪录还没有人打破过。
1958年,不足17岁的贝利入选国家队,代表巴西奔赴瑞典斯德哥尔摩参加第六届世界杯足球赛。还未成年的贝利不辱使命。他力据中场,从容御敌,为巴西队初捧世界杯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一年贝利共射进66球,成为巴西全国的神射手。后来,贝利又作为国家队主力参加了第七、第八、第九届世界杯赛,为巴西夺得其中两届冠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巴西队三次夺获,使金光闪闪的“雷米特杯”永归巴西所有。贝利为此创造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世界最大的马卡拉纳体育场入口处,人们为贝利建立了最漂亮的人球纪念碑。球王贝利所穿的10号球衣和射进的第1000个球成了巴西的国宝。
贝利是有史以来惟一三次参加世界足球冠军队的球员,也是迄今为止惟一三次被评为世界最佳足球运动员的超级球星。在“桑托斯”服役期间,贝利曾作为该队的中坚队员,征战全球,使该队获得十次圣保罗联赛冠军、五次巴西全国冠军、两次南美足球锦标赛冠军、两次欧洲和南美洲俱乐部“冠军杯”赛冠军。“桑托斯” 队一举成为驰誉全球的足坛劲旅。而这一切,都与贝利的英名紧密相连。
3、学习生字:
滂沱(pāng tuó)
摄影(shè)
区域(yù)
叠(dié)
.....卸(xiè)
聊(liáo)
拧(níng)
皱皱巴巴(zhòu)....一拐一拐(guǎi)
膝盖(xī)
名誉(yù)
堕落(duò)....
4、学习生词。
5、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按两个小标题划,共分二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千个球
主要内容是:全世界的球迷都在欢呼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的时候,贝利也为这件事而高兴,为创造千球记录而感到愉快。但当巴西报纸的头版把贝利进了一千个球和美国宇航员康莱特、比思第二次登上月球的新闻并列刊登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想到“不只一次而是两次把人送上月球,比发生在足球场上的任何事当然重要得多”。
第二部分:慈父与恩师
主要内容是:贝利的父亲发现少年贝利吸烟时,并没有打骂孩子,而是把他拉了过去,好像朋友之间谈话似的向儿子解释,如果抽烟喝酒的话就踢不好球的道理,然后让他自己决定今后怎么办。贝利羞得简直无地自容。从那一天开始,贝利始终没有碰过香烟。
本文由“第一千个球”和“慈父与恩师”两部分组成,层次清楚。本文把这两个片断放在一起,是很有深意的:贝利不仅有出众的球技,而且有很好的心理素质,这与他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直到许多年后,贝利向人反省说,当时父亲要是狠狠地打骂他,可能会激起他的反抗。由此可见,贝利的父亲虽然对儿女要求严格,但十分尊重儿女(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对贝利后来在事业上的成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四、教师小结:
本文生动地讲述了球王贝利射进第一千个球时的情景,表现了他出众的球技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赞扬了他父亲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贝利成就的取得,是和家庭教育分不开的,是父亲教子有方,是父亲对孩子的尊重,才使贝利有辉煌的成就。
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名利影响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关键。当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之后,他仍然能正确对待,不因此而飘飘然,这也是他成功的关键。
二、细读品味:
1、贝利是怎样踢入第一千个球的,当时环境怎样?进球后感想如何?能踢进这第一千个球说明了什么?
明确:以罚球的方式踢进;当时大雨滂沱;
进球后很激动,从他眼中充满的泪水可以看出,而且还绕场跑了一周; 贝利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从罚球时的冷静与罚进球时的激动对比可以看出。
2、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体现了贝利良好的心理素质?
明确:贝利对此次成功能够做到正视荣誉,心态平和。他在巨大成功面前能够保持冷静。贝利没有得意忘形,他为创造千球纪录感到愉快,但仍保持清醒的头脑,认为不能和宇航员第二次登上月球相提并论。
3、观看比赛的球迷对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有些什么反应?
明确:环境上:滂沱大雨中 欢呼 ——热情高涨;行为上:不理会警察„„—— 痴迷;球衣„„印着1000的号码——信心;被人抬起来„„——爱戴经过看台„„——崇拜和热情。
4、贝利面对荣誉,头脑非常清醒,表现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原因,课文第二部分故事中有交待,请找出这个原因。
明确:慈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5、找出第二部分中描写贝利心理活动的句子,并说明其作用。
(1)、“我简直羞得无地自容„„埋葬我的羞愧。”——偷偷吸烟,被父亲发现。写出了贝利听到父亲的谆谆教导,良心受到谴责,内心受到煎熬,决心埋葬过去的心理活动。
(2)、“后来,我又好几次„„烟鬼了”——写出了年轻时争强好胜的个性;他感谢父亲教子有方,才使自己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足球运动员;也写出了贝利对自己年轻无知的追悔和对父亲谆谆教导的衷心感谢。
三、合作探究:
1、球迷们为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而欢呼不已的时候,贝利虽然也为创造了千球纪录而感到愉快,但他却“为这件事终于过去而高兴”。试从课文中找出他高兴地理由,并就此谈谈你的感想。
2、贝利的父亲劝贝利不要抽烟,他采取了怎样的方式?为什么那么奏效?
四、教师小结:
1、贝利的形象整理:
此时,我就可以板书贝利成功的等式。
一千个球=汗水+智慧+良好的家庭教育
对于名人,能挖掘出基内在美是最有教育意义的。当贝利成功地踢进第一千个球时,全世界的球迷都 为他欢呼,而我让学生讨论的是贝利自己的态度。
“谦虚”“不满足”“高兴”„„一系列答案来自学生的口中。这些态度都是学生用心去解读课文,对贝利在成绩面前不得意忘形的不同表述。学生们从文本出发,列举了贝利的“技术高超”“谦虚”“爱国”“不得意忘形”等等。
我总结为:贝利不但有出众的球技,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切与从小爱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
2、贝利的表现给你什么启发?
明确:成功是一件事的结束,但也预示着,另一件事的开始。不能老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要不断寻找新的人生目标。生活中我们需要学会尊重。回到家时与父母长辈打声招呼是一种尊重;上课专心听讲是对老师辛勤劳动的尊重;对位高者不卑躬屈膝是对自己人格的尊重;对位卑者不嗤之以鼻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尊重需要我们从小事做起,只有学会尊重,才会赢得尊重。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六、板书设计:
7、第一千个球
贝利——出众的球技,良好的素质。慈父与恩师——父亲教子有方。
第五篇: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第一千个球》教学设计
太平中学 邹翠芬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的要点,深入理解文章前后两部分内容的内在联系。
2、学习在叙事中直抒胸臆,披露人物内心活动,表现人物个性的心理描写方法。
3、学习球王贝利的出色人品并探究其成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携带足球小跑进课室,加上精彩的59秒钟的经典入球视频导入
二、简介球王贝利
老师展示部分简介,由学生补充。
三、学习第一部分
1、全班学生快速默读第一部分
2、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问题:当贝利踢进第一千个球时,各方面有何反应?贝利自己表现如何?(穿插贝利准备罚点球前的心理想法的作用引导)
3、接着思考:贝利能踢进一千个球,凭的是什么?
四、学习第二部分
1、分角色朗读第二部分
2、说一说:贝利的父亲发现贝利吸烟,他是怎样做的?效果怎么样?
(第一和第二部分的联系)
五、找一找,说一说 找出贝利内心感到羞愧、无地自容的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说说有什么作用。
六、学生谈收获(情感价值观的引导)
学习了这一课,看到贝利的成功,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第一千个球 贝利
贝利
慈父和恩师
球艺精湛
人品优秀
→
良好的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