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

时间:2019-05-13 02:4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

第一篇: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

介(最新)

2011-03-22 09:16:40 来源: 评论:0 点击:87

董企铭,男,1947年1月生,中共党员,浙江奉化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7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1981年毕业于钢铁研究总院,获工学硕士学位。曾先后任原洛阳工学院副院长、院长,河南科技大学校长,现任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并担任全国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从事高强度、高导电铜合金及新型材料的研究开发,获省部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承担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项目、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8项。在高强度高导电、铜基功能材料、超硬材料方面进行了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74篇,其中SCI收录33篇,EI收录28篇。E-mail:dqm@haut.edu.cn 邹文俊,男,1961年1月生,中共党员,湖北黄梅人,材料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国家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涂附磨具分技术委员会副主任。自1984年以来,致力于有机磨具、涂附磨具胶粘剂的合成、超硬材料及制品应用研究。先后主持省、部级等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厅局级科技进步奖6项;主编、参编专业教材4部,发表论文30余篇。1995年被评为“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E-mail:wenjun_zou@haut.edu.cn 毕晓勤,女,汉族,1967年8月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材料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4年毕业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铸造学会理事,中国热处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铜基功能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刚石烧结制品以及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发。主持或参与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10项;出版专业教材2部;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4篇,其中被SCI收录3篇,EI收录3篇;申请2项国家发明专利。E-mail:xiaoqin_bi@haut.edu.cn 李颖,女,汉族,1963年1月生,辽宁海城人,中共党员,副院长,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凝聚态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超硬材料及制品教学与研究。发表科研教研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4篇,EI收录8篇。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4项。主持完成《超硬材料及制品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荣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工会“三育人”先进个人。

E-mail:ying_li@haut.edu.cn 朱峰,男,汉族,1963年1月生,江苏徐州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博士,硕士生导师。1993年10月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所长,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磨料磨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主要社会兼职为: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超硬材料协会理事长,磨料磨具协会副理事长,涂附磨具协会副理事长。从事磨削工艺研究、超硬材料制品制造与应用研究多年,主持及参加了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七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机械部优秀科技青年”、“中国机械工业青年科技专家”等荣誉称号。E-mail:zhufeng@zzsm.com 刘明耀,男,汉族,1958年5月生,湖南湘潭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1年12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工系,获工学学士学位,现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副所长、国家超硬材料及制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全国磨料磨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超硬材料协会专家小组成员及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硅酸盐学会理事及磨料磨具专业委员会主任。从事超硬材料制品研究开发二十余年。主持承担国家项目14项、省重大攻关项目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省级发明金奖一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获国际研讨会、省级、行业优秀论文二等奖四项。E-mail:lmy@zzsm.com 陈锋,男,汉族,1963年10生,河南邓州人,中共党员,教授级高工,硕士生导师。1986年6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固体物理学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任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多年来主要从事磨料磨具研究开发工作。先后主持参加国家项目3项、省重大攻关项目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二项、省级发明金奖和创新奖各一项。发表论文15篇。被授予“郑州市十杰科技青年和郑州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E-mail:cf@zzsm.com 徐三魁,男,汉族,1967年9月生,河南兰考人,中共党员,院办公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超细材料,催化材料及技术等。先后主持、参加科研项目6项,参编教材2部,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3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0篇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2篇被EI收录。2004年被评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2002年省三育人先进个人。

E-mail:sankui_xu@haut.edu.cn 彭进,男,汉族,1971年12月生,安徽合肥人,九三学社社员,高分子材料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1996年6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高温树脂结合剂、无机纳米粒子改性热固性树脂。发表论文16篇,参编著作2部,参加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3项,主持参加省部级项目6项,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3-2005年获河南工业大学优秀教师。E-mail:jin_peng@haut.edu.cn 侯永改,女,汉族,1964年1月生,河南平顶山人,中共党员,无机非金属材料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在读博士。1987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化学工程系;2003年获燕山大学材料学硕士学位。现主要从事低温陶瓷结合剂、超硬材料陶瓷磨具等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研究等工作。发表论文10余篇,参编著作部,参加及完成科研、教研项目8项,获河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E-mail:yonggai_hou@haut.edu.cn 王春华,男,汉族,1965年4月生,河南上蔡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1987年7月毕业于湖南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主要从事磨料磨具、超硬材料制品及无机复合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发表论文15篇,参编教材1部,主持和参加省、市级项目10余项。E-mail:chunhua_wang@haut.edu.cn 关春龙,男,汉族,1973年5月生,吉林九台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200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获博士学位。博士期间参与国家863计划的研究工作,主要从事EB-PVD制备大尺寸高温合金薄板的技术研究,并参与乌克兰GEKONT公司大功率电子束物理气相沉积设备的引进和设备改进工作。目前主要从事复合材料的究发表论文13篇,其中SCI、EI收录10篇。E-mail:gcl_hit@163.com 刘国勤,男,汉族,1970年3月生,湖北武汉人,中共党员,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1994年和2002年在东北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分别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5年在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所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功能高分子。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每篇SCI影响因子均超过3.0);申请发明专利1项;申请国家自然基金1项。E-mail:guoqin_liu@haut.edu.cn 郭福全,男,汉族,1975年11月生,安徽复阳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无机纳米粒子改性水性聚氨酯涂料,QSPR法研究共轭聚合物的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发表论文4篇。E-mail:fuquan_guo@haut.edu.cn http://www.chinesediamond.net/html/2011/zhengcelihao_0322/37.html

第二篇:郑州大学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文模版]

韩 捷,男,博士,教授,1957

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 河南省优秀教师,省管优秀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故障诊断学会副理事长。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指导研究生30 余名。主持或参与完成包括国家“八五”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 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12 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 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 项等。发表学术论文80 余篇,其中EI 收录15篇。主编出版学术专著3 部。

多年来注重产、学、研相结合,坚持走与企业结合及应用产品开发之路。累计开发设备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类产品3 大系列10 余种,其应用覆盖包括吉林化学工业公司、武汉钢铁集团、洛阳炼油厂、长城铝业公司等数十家特大企业在内的石油、化工、冶金等领域。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十余项,其中包括“863”计划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等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0 余项

张琳娜,教授,女,1957年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制造业信息化理论及应用技术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有: CAD/CAE/CAM应用技术、网络化精度CAD/CAE/CAT、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集成系统(CAQS)及其关键技术、几何精度的数字化设计与计量认证技术研究、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集成应用工具系统开发技术研究、基于GPS的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技术、GPS不确定度理论及评价技术研究等等。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有多篇被EI、ISTP收录;出版著作及工具书5部;取得主要科研成果10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重点攻关、“863”子项、省部重大攻关及重大自然科学基金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多项。目前承担有国家“十五”攻关、省重点攻关项目多项。

黄士涛,教授,男,1946

年生,1969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力学专业,1981年获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工学硕士学位。1983年到郑州大学工作至今。1986年作为国家公派的访问学者在美国堪萨斯州立进修学习。本人长期研究非线性振动、机械故障分析及其识别方法的研究。机械故障分析,就是在机械发生异常或故障时,对于可能发生的故障进行分析。正在研究的数据挖掘方法,在机械故障分析方面,是一种崭新的研究方法。

马胜钢,教授,男,1954年生,1988年获大连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流体传动与控制、机械加工自动化。国内首创产品“CNC通用感应淬火机床”、“高精粒度检验筛”、“散粮车自卸平台”分别在洛拖集团、上海宝钢集团等企业和国内近百家大型粮库获得应用,“液控振动筛”、“磨粉机”等项目即将全面推广应用。近年来发表论文20余篇,获省部级奖4项。

张明成,教授,男,1945年生,1970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及设备专业。已完成的研究与开发项目有:活塞椭圆车床的研究、设计与制造;活塞群部等截面及变截面成型机构的研究;行星锥无级变速器的研究与设计;滚动轴承球推式行星减速器的研究与制造;磁驱动旋涡泵的研究、设计;W调速离合器的研究等专利2项。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多篇论文获厅局级、省级优秀论文奖。科研成果获厅局级科研进步二等奖1项;获省级星火三等奖1项;获省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目前主持在研省级攻关项目2项。

华绍杰,教授,男,1944年生,1967年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进修。研究方向为润滑理 论及轴承技术,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地位。近年来,在中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国际学术会议,国内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原机械部六.五攻关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在研项目6项。

岑少起,教授,男,1946年生,1981年获西安交大工学硕士学位,1988~1990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进修。从1978年起一直从事流体润滑理论和轴承技术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80年首次求出偏心率ε≥1 时径向滑动轴承的EHL解;1989年在德国首次得到有限长滑动轴承的完全Navier-Stokes解;1993年和1997年分别提出圆锥浮环和径向—推力联合浮环动静压轴承结构并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2005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项目为:三维浮环动静压轴承--转子系统特性及主动控制研究。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

张洛明,教授,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业。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2002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应用、机械设计等。

吴晓铃教授、博士生导师(原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197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设备及工艺专业;1970-1975年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任技术员,1975~2001在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从事科研及管理工作,先后担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研究员,机械科学研究院(北京)博士生导师(机械设计及理论)等职;1984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进修;1987~1988年赴美国访问学者; 2001年底至今在郑州大学工作。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机器与机构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STLE学会会员,中国机械工程杂志董事,重庆大学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西安交大、合肥工大等学校兼职教授,河南省科技咨询业协会机械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包括CAD/CAM、机械传动,摩擦学、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自1986年以来,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机械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国石化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部分被SCI,EI,ISTP收录),主审并参加编写齿轮手册,参加编写机械工程手册,齿轮设计手册等;1996年获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000年国际会议论文获2001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论文奖。93年获国家政府津贴,95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

张 恒,教授/博导,男,1946

年生,1969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1982~1984年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复合材料研究。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及18项部省级科研项目,出版专著12部,发表学术论文50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2项及横向课题10项,总经费207万元。主要研究方向:功能复合材料。李凌均,男,博士,副教授,1964年生,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副所长。1987 年7 月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2 年9 月入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的学习与研究工作,1995 年6 月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 年9 月入学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从事机械设备故障诊断、智能诊断、模式识别等的研究工作。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了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十五科技攻关,一项863项目和多项重大横向合作课题的研究。于2003 年11 月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 年11 月到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工作。目前主要从事设备监测与故障诊断、信号处理、人工智能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研的省部级课题及企业合作项目4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及会议上发表论文近20 篇。

张恒教授简介

张恒,1946年11月生,1969年毕业于洛阳工学院铸造工艺及设备专业,先后任洛阳工学院力学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1998—现在,郑州大学机械学院教授、博导。其间:1976—1977年在同济大学工程力学系学习弹性力学、塑性力学和有限单元法;1980—1981年在清华大学学习断裂力学和断裂力学实验;1982.12 —1984.12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机械系学习断裂力学和复合材料力学,从事复合材料的断裂力学研究;1989年6月—9月在美国波特兰州立大学讲学;1992—1993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作访问教授,从事复合材料力学研究。主持完成过复合材料齿轮、复合材料轴承、复合材料发动机、复合材料飞轮和微胶囊自修复材料等五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完成过复合材料透波盖和复合材料降噪保温垫等八项国家重点军工项目子项及其它20余项部省级科技攻关项目;出版了“复合材料齿轮 ”、“复合材料轴承”、“边界单元法工程应用”、“复合材料大全”、“先进复合材料手册”等十部学术专著;发表论文90余篇,曾获河南省优秀教师奖、河南省优秀归国人员奖、河南省十年基础研究先进工作者、机械部优秀专家、机械部和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奖励。

目前从事功能复合材料设计与应用研究,近8年年均科研经费110万元。

现任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理事及中国复合材料材料学会民用复合材料专业委员会主任。

吴晓铃教授简介

吴晓铃教授是赴美国访问学者。现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国际机构学与机器科学联合会(IFToMM)技术委员会委员, 美国STLE会员,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重庆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兼职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机械工程等杂志的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传动分会常务委员,全国齿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郑州市制造业信息化专家组组长等职务。是本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带头人。

研究方向为先进制造技术、机械传动、摩擦学、绿色制造、制造业信息化等。

承担过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三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发表论文100余篇;主审并参加编写齿轮手册, 参加编写机械工程手册,主编润滑设计手册等。

吴晓铃教授先后在第一机械工业部东方电机厂、机械部郑州机械研究所和郑州大学工作。是原机械工业部郑州机械研究所总工程师,中国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又在重庆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曾应邀多次出访国外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并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称号。

李成教授简介

李成,男,1962生。郑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机械结构强度研究所所长,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博士。先后获得郑州工学院力学专业学士学位、德国Darmstadt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硕士学位、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航空航天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在德国国家宇航研究院工作期间,主要从事航空飞行器结构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作为主持人及主要研究者参与了多个德国联邦科技部、德国国家宇航局应用基础研究项目,以及与欧洲空中客车、德国大众汽车等公司的合作研究项目。主要研究成果涉及:空中客车A380机翼的结构强度研究;风力发电中的能量储存飞轮的前期定量分析和研究;空中客车A340机身新型材料的结构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损伤研究;复合材料开口结构计算方法研究;车身结构强度分析等。作为主持人目前正在承担三项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被Sci或Ei等收录引用,数十篇论文刊登在国际著名的力学、机械和材料专业的学术刊物上。出版德文专著一部。对航空飞行器复合材料结构开口区的设计与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性的总结。被评为2005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学术兼职:德国工程师学会会员;河南省车辆工程学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

主要研究方向有:

1、复合材料结构强度

2、复合材料高速储能飞轮的力学问题、失效机理

3、结构的疲劳、断裂及可靠性

4、车辆结构强度

韩捷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韩捷,男,1957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河南省省管优秀专家。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故障诊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现任郑州大学振动工程研究所所长,机械工程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长期从事设备故障机理及智能诊断技术的教学、研究和产品开发。指导硕士研究生30余名,博士生2名,博士后1名。主持完成包括国家重大装备技术攻关、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商品化示范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和省部级项目20余项。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10项,化工部科技进步奖1项等。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40 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四部。

带领学术团队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累计开发与研究成果相关产品5大系列10余种。以技术转让和自主生产等方式扶持高新技术企业两家。分别在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投入生产。并成功获国家“双高企业”和“双软企业”认证,同时获国家科技部、财政部创新基金、河南省软件工程专项支持。产品曾代表郑州大学获2006年中国国际博览会优秀产品奖。产品应用 覆盖石油、化工、冶金、发电、烟草、煤炭、交通等国民经济支柱行业。

目前主持的在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包括“863”高新技术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河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等。正在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两项。

张琳娜教授、博士生导师简介

张琳娜,教授/博导,女,1957年生,1989年获机械学硕士学位;现担任

“全国产品几何技术规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0)”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理事、“全国高校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课程研究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有: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理论及应用技术、几何特征信息建模及CAD/CAE/CAT集成技术、工序精度CAPP及开发工具技术、基于GPS的数字化计量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及精密测试技术、面向制造过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CAQS)技术研究等。

围绕主导研究方向,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已被EI、ISTP收录多篇;作为主编出版《精度设计与质量控制基础》、《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简明公差应用手册》等著作4部,参编大型工具书《计量测试技术手册》1部;取得了“智能化精度设计系统”、“精度特征CAD系统”、“虚拟制造环境下CAT集成系统及关键技术研究”、“加工质量的预测与控制”等主要科研成果10余项,其中包括国家“八五”、“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子项、国家“863”子项、河南省重大攻关和重大基金等项目;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励5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 7 等奖2项;并直接参与了我国GPS标准体系的建立及多项GPS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张洛明教授、博士

张洛明,教授,男,1955年生,工学博士。洛阳农机学院(现河南科技大学)农机系毕业。先后在中国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河南省机械研究院等单位工作。1995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月回国后进入郑州大学,2002年10月作为访问学者赴日本进行了一年的合作研究。现任机械工程学院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结构材料的疲劳强度评价、微裂纹扩展机理及行为、含裂纹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断裂力学及工程应用、机械设计等。

第三篇: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简2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简介

河南工业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由原郑州粮食学院食品工程系的发酵教研室和生物化学教研室、粮油储藏系的微生物教研室和粮食工程系的饲料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于1998年底合并组建而成的生物工程系发展而来,是一个求实创新、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年轻的学院。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已发展成为理工农结合,以工为主的一个主要学院。毕业于全国各重点高校的教师、较为齐全的仪器设备以及科学的管理方式,充分展示出生物工程学院巨大的发展潜力。

[机构设置]

学院下设党政办公室、教学办公室、团总支、学工办、档案室、资料室、生物工程系、生物技术系、动物科学系、实验中心等。

[办学指导思想]

立足河南,面向全国,为生物发酵、生物制药、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行业及其他生物产业和社会发展服务;以本科教学工作为中心,本科教育为主体;培养宽基础、强专业、懂管理、勇于创新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努力把我院建成省内知名、业内有优势和特色的教学型生物工程学院。

[师资队伍]

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具有硕士学位者2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90%,硕士生导师14人。国家及省级学会理事、省级优秀教师、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获得者、省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河南省师德先进个人等29人次。

[专业及学科设置]

学院现有生物工程(设发酵工程、生物制药两个专业方向)、生物技术、动物科学(设动物营养与饲料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三个本科专业;发酵工程、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植物病理学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微生物学”、“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省级重点学科。

[课程建设]

“微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被评为“河南省省级精品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设备”为河南省省级网络课程;“细胞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等为校级多媒体课程。

[实践教学条件]

学院拥有教育部粮食储藏与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谷物资

源转化与利用”实验室、郑州市饲料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金百合微生态研发中心、爱顿麦宝酶制剂研究中心、酿酒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部、市、校以及校企共建的专门研究机构。

本着资源共享、提高利用效率的原则,院实验中心实行实验中心主任统一管理、责任人负责制。实验中心总面积约6000m 2,仪器设备2353台,包括气相色谱仪、PCR仪、凝胶图象分析系统、全自动酶标仪、傅立叶红外分光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计、超声波细胞破碎仪、中高压层析系统、荧光倒置显微镜、高速冷冻干燥离心机、CO 2 培养箱、10L全自动发酵罐、小型啤酒酿造成套设备、自动制粒机等,仪器设备总值967万元。

经过多年的发展,院实验中心搭建了生物化学、微生物学两个院级公共实验平台以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动物科学等三个专业实验平台,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校内实验教学课程体系,为本科实验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提供了有力保障。目前,实验中心承担有生物工程学院以及粮油食品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国际学院等相关学院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教学任务,还承担有全校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微生物技术、生化技术等实验课教学任务。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建设,学院还有15个校外实习基地,为我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教学场所。

[科学研究]

近五年来,生物工程学院承担并圆满完成了多项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以及多项对外服务项目,如国家“十五”重点攻关项目“粮库储粮霉菌监测技术的研究与开发(2004BA520A19)”、“十五”期间完成的重点工程“500亿kg中央储备粮库建设”、国家863引导项目“FM00-188谷氨酸高产酸菌种选育(2003AA0010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皮革类大分子的结构与性能(20174037)”、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嗜酸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的分离纯化、性质及酶基因克隆研究(04120001800)”、“L-精氨酸高产酸菌种选育(03120002600)”,河南省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项目“嗜酸乳杆菌亚油酸异构酶基因的克隆及重组表达研究(2006KYCX008)、温敏型谷氨酸新菌种新工艺研究(0321001200)”等;获省级科技进步奖6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13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40余篇,被SCI、EI收录15篇,有39篇论文获得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出版专著20部。

教师们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还积极将科研服务于教学。2007~2008学年,学生毕业论文题目来源于科研项目的比例达29.60%。我院教师研制出的储粮微生物快速检测仪、设计改造的小型锤片粉碎机等连续多年用于本科生的实验教学,所编写的《粮油食品微生物学》一直作为我校以及兄弟院校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教材或参考书。学院还与河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和多家企业建立了院所和院企协作关系,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

新时期,生物工程学院人将一如既往、继续努力,在本科教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面提高水平、凝练品牌、和谐发展、开拓创新,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

第四篇:西北工业大学 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试行

人文与经法学院 研究生导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我院研究生导师的管理工作,明确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和权利,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研究生导师包括硕士研究生导师和博士研究生导师。

第三条 研究生导师的任职及招生资格

1.本院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需经本人申请,院学位分会通过并上报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取得我院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

2.与校外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或校外研究生指导教师在我院招生,一般应具有校人事处批准的我校外聘专家资格,并经院校两级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即取得我院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

3.本校人事关系不在我院的教师,需经专门申请,院学位分会上通过并上报校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即取得我院研究生导师任职资格。

4.研究生导师年审合格,登录在当年研究生专业目录的导师,具有当年招生资格。

第四条 研究生导师的职责和权利 1.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方面的各项政策、规章和制度,协助、配合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做好研究生的各项管理工作。

2.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全面关心研究生德、智、体的发展,尤其在严谨治学、科研道德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对研究生严格要求。

3.根据国家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在研究生院的组织下,承担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试卷评阅和复试等有关工作。

4.参与制订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培养方案,并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研究生的具体情况,负责制订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

5.指导研究生按照培养方案选课,及时检查、了解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督促研究生认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所规定的任务。为保证研究生完成学业,须对研究生在外兼职兼课等行为进行管理。

6.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为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2门,开设反映当前本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专题讲座,编撰研究生教材。

7.参与研究生的中期及社会实践考核工作,对所指导的研究生的政治思想与道德品质、业务学习表现、科研与实践能力作出总的评价,并根据研究生的表现情况提出中期考核意见。对因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学习表现、健康状况、组织纪律等方面问题而不适宜继续培养的研究生,导师有责任及

第五篇: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信息

何继宁,男,1963年1月出生,副教授,河北热处理学会理事,在读博士。1985年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工作。1999年9月被聘副教授。现任材料学院党委委员、材料一系党支 部副书记等职务。主讲《金属力学性能》、《材料性能》,《新型陶瓷材料》,《先进陶瓷材料》等课程。电话:26564581、26564579 email:hejining@hebut.edu.cn

二、研究方向: 表面工程,主要研究金属表面陶瓷涂层、金属陶瓷涂层、复合涂层的制备、性能及应用。目前主攻方向等离子焰流反应形成纳米涂层。

三、发表的论文目录 99以来,共发表论文23篇,其中国外重要期刊,SCI、EI收录6篇,ISTP 1篇,国际会议、核心期刊13篇,获奖情况

1)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的研究 2005年河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 第二完成人

2)金属表面耐磨蚀梯度材料的研究 获2001年河北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3)金属表面耐蚀涂层研究 获天津市98科技进步二等奖 第二完成人 4)“加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大工程意识的研究” 获99年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第一完成人 2研究项目情况

99年以来,共主持和承担天津市、河北省自然基金及科委计划项目1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2项,签订横向课题1项,到校科研经费120余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取得科研成果5项,在研项目7项。1)已鉴定或完成的科研成果:

(1)金属表面耐磨蚀梯度材料的研究 省级鉴定 国际先进 2000年9月 第二主研

(2)金属表面耐蚀梯度陶瓷材料 验收 国际先进 2001年12月 第二主研(3)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陶瓷涂层 省级鉴定 国际领先 2003年4月 第二主研

(4)金属表面耐蚀涂层的推广 验收 2003年11月 第二主研(5)反应形成AL2O3陶瓷梯度热障涂层的研究(2001~2003)省级鉴定 国际先进 5.5万元 第二主研

现承担项目

(1)应等离子喷涂纳米晶TiN涂层的研究 项目批准号:50472033 国家自然基金 2005.01~2007.12 26万元 第二主研

(2)应等离子合成纳米晶TiCN涂层的研究 河北省自然基金 E2005000056 5万元 主 持(3)等离子反应喷涂TiN厚涂层的研究(2002~2005)天津市自然基金 编号:023603911 6.0万元 第二主研

(4)等离子体反应合成纳米复合陶瓷涂层的研究(2002~2005)河北自然基金 编号:503037 13万元 第二主研

(5)耐磨金属陶瓷涂层在双螺杆泵上的应用(2003 `2005年)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款已到校)30万元 第二主研(6)耐磨陶瓷梯度涂层在双螺杆泵上的应用(2003 `2005)省校合作基金 30万元 第二主研

(7)纳米掺杂Al2O3陶瓷涂层的研究(2003 `2005)国家自然基金 第二主研单位 第二主研 3)专利

(1)焰流控制自反应合成陶瓷涂层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专利号:ZL01138617.7 第二发明人(2)反应等离子喷涂反应室装置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03451A 第二发明人(3)反应喷涂纳米晶TiN涂层的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12712 第二发明人(4)反应喷涂纳米晶TiN粉末的方法

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公开号:cn1609056A 第二发明人

王清周,男,博士,河北工业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78年生于山东德州。2006年中科院固体所博士毕业后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任教。在国内 外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收入SCI与EI索引20余篇,发明专利两项。目前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及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所授课程:纳米复合材料、电子材料、薄膜物理、工程材料、材料学专业外语。研究方向:纳米复合材料、多孔金属材料、形状记忆合金

许长庆,性别男,原籍四川省成都市,生于1966年10月17日。现居住地天津市。

1994年硕士毕业,分配到河北工业大学任教至今,2000年被该校聘为副教授,现任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过:“现代材料分析方法”、“晶体学理论”、“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冶金研究试验方法”等课程,对计算机语言有很广的涉猎,多次组织同学学习交流,带领学生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奖。2004年,带领该校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并获得天津市一等奖和河北省二等奖。2008年,发表《铁基合金马氏体相变晶体学研究》一文,标志着在马氏体方面的研究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在业内获得“马氏体测量第一人”的称号。由此在河北工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材料晶体学、相变晶体学、材料结构化设计和计算材料学等领域。

张建新,男,汉族,1956年3月生人,教授。

1973年-1978年在峰峰矿务局工作;1978年-1982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1982 年-1983年在峰峰矿务局工作;1983年-1986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1997年在河北工学院(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二系任教;1989.12-1990.12 意大利米兰大学做访问学者;1996.11-1997.12 法国巴黎材料物理与机械学院做访问学者;1998.01至今在河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工作,1997.01获副教授职称,2000.12获教授职称,1998.10任材料学院副院长。

发表论文及获奖

发表论文:

1.张建新.Fe-Mn-Si合金热循环时g-e马氏体相变特征.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29(4)70-72

2.张建新,王瑞祥,谷南驹.恒定外力对CuZnAl弹簧形状记忆性能和动作温度的影响.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30(2)25-28

3.Gu Nanju,Zhang Jianxin.Change of Chracteristics of Cu-Zn-Al SMA Under Loaded Thermal-Recycleing and Design of Manual and Auto Temperature-Influencing,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0SMST(国际形状记忆材料和超弹性技术及在工程和生物医学应用讨论会,2000,5月,CA(USA)

4.张谨,谷南驹,张建新,王文水.不同热处理对Cu-Al-Mn合金形状记忆效应和马氏体转变温度的影响.有色金属,2001,53(1)56-59

5.张维连,李嘉席,陈洪建,孙军生,张建新,张恩怀.掺锗CZSi原生晶体中氧的微沉淀,半导体学报,2002,23(10)1073-1077

6.王凯杰,张建新,薛俊明,管智贇,刘金彪,耿新华.VHF-PECVD法沉积大面积硅基薄膜的均匀性问题,半导体集成电路-硅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深圳,251-253

成果获奖:

谷南驹,林成新,张建新,等,马氏体相变及形状记忆合金研究.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

武建军,1962年5月生,河北省阳原人,男。从1979年9月起在河北工学院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分别于1983 年和1986年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99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自1986年7月以来,一直在河北工业大学(原河北工学院)任教,现任材料学院主任、教授。研究工作涉及热喷涂、镀锌、渗碳、离子氮化、多元共渗等表面处理工艺,铜、铝、铁基复合材料,钢铁、青铜等新型金属材料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目前主要从事计算机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金属腐蚀与防护、塑性变形织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Surface Technology and Coating(表面技术和涂层)、Journal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物质科学技术学报)、Material Processing Technology(材料加工技术)、复合材料学报、金属学报、有色金属学报、材料科学与工艺和粉末冶金技术等国内外刊物及重要会议上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8篇被收入EI,8篇收入SCI。主持或参加编写著作4部:《机械工程材料》(主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先进结构材料》(第二作者,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工程材料试验与习题》(第二作者,天津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最新机械设计制造常用数据与新旧标准对照手册》(编委,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5)。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在教学工作之余,积极参加科学研究活动。到现在为止,已完成研究课题10余项,其中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河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河北省轻工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各一项。主要成果如下:

1.铁基耐液锌腐蚀材料及内加热技术,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天津市科委重点推广项目。

2.切割用铁基金刚石锯片,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名牌产品和河北省轻工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3.耐蚀陶瓷涂层的制备与应用,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天津市科委重点推广项目。

4.铜基冷拉不锈钢器皿模具材料,填补国内空白。

5.双相钢丝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应用。

6.陶瓷涂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河北省“七五”攻关项目。

7.离子S-N-O共渗。

8.气体S-C-N共渗。

9.玻璃颗粒增强铝基减摩材料。

10.三氧化二铝颗粒增强铜基功能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1.计算机在轧辊热处理上的应用。

12.神经网络专家系统。

崔春翔,男,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1999年至2000年在韩国做BrainPool学者,2002.12-2004.1年在英国剑桥大学材料科学与冶金系和Cavendish实验室做Visiting Scientist。1996年5月任河北省材料研究中心主任,1998年8月-2005年5月任材料学院院长,2005年5月-至今任材料学院党委书记、材料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委员会主任、河北省新型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金属学会金属材料学委会副主任、《天津冶金》编委会副主任、《中国材料科技与设备》特邀编委,《科学中国人》专家委员 会委员,《功能材料》编委,《Journal of Nanomaterials》编委、《Nanocomposites》特邀主编。研究课题: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界面微结构、纳米磁性材料及生物医学材料制备科学和微结构检测研究。主研过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主持两项开放基金和1项国家博 士后科学基金。现正主持承担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国家科技创新重点项目1项,国际合作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及重点基金项目2 项,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项目1项、省面上项目、博士基金及其他项目3项。在J.NanoSci.、J.Am.Chem.Soc.、Ad.E.Mater.、Acta Mater.等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收入SCl 50余篇,EI40余篇,专著和译著2部。2000年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2002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2005年获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2000年以来指导已出站的博士后2名、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名、毕业硕士研究生24名;现在正在指导在站博士后3名、在读博士研究生7名、硕士研究生 19名。崔春翔教授领导的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荣获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5年10月2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 导人表彰。研究方向:1.原位纳米复合材料制备界面微结构 2.纳米磁性材料制备科学和微结构检测研究 3.生物医学材料制备科学和生物特性研究。

曹晓明

个人简介:

1977年9月-1982年5月: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大学本科

1982年5月-1983年9月: 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留校任教 助教

1983年9月-1987年7月: 河北工学院机二系 硕士研究生

1987年7月-1993年9月: 河北工学院材料系 任教 讲师

1993年9月-1994年9月:河北工学院材料系 副教授

1994年9月-1999年10月:北京科技大学 博士研究生

1996年-今: 河北工业大学教授、河北省金属材料研究所所长。

荣誉称号:

1、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第一发明人)

2、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的国家级专家

社会兼职:

1、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耐磨耐蚀专业技术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2、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热浸镀专业委员会 常务理事

3、天津市热处理学会 常务理事

4、河北省金属学会 常务理事

5、河北省金属学会钢管专业委员会 副主任委员

6、天津市工大镀锌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学术成就:

1、解决了气体渗硼的工艺技术问题

2、解决了陶瓷锌锅内加热技术难题,并将之产业化。

3、解决了钢丝单镀Galfan 工艺技术,首次在世界范围内建造了年产4000吨的生产线。

4、获两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5、拥有5项专利技术,其中三项发明专利。

6、出版论著一本《先进结构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

研究方向:

1、耐熔锌腐蚀金属间化合物

2、高性能合金镀层的制备与性能

3、热浸镀层形成的动力学过程

4、高性能结构材料(耐磨、耐蚀、超强材料)

5、表面复合材料

6、计算机辅助材料设计

7、特殊功能材料(换能、光学、隐形、阻尼材料)

阎殿然,男,1946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贴的专家,天津市劳动模范,兼任天津市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热处理学会副理事长,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组成员,河北省教育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讲《金属学原理》、《工程材料》等本科生课程及《材料结构与性能》、《陶瓷材料学》、《材料科学前沿》、《材料表面科学》等研究生课程。共指导10届硕士研究生及3届博士生。获国家教学研究成果二等奖2项。

孙继兵,男,中共党员,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1970年生于河北张家口,1993年本科毕业后在张家口探矿机械厂工作。2000年硕士毕业留校 任教。曾获天津市高校“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一等奖,天津市“红桥十佳优秀青年”称号,多次获河北工业大学优秀任课教师奖,课堂教学效果优秀 奖,“三育人”先进个人奖等荣誉。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分别收入SCI与EI索引20余篇。主讲:磁性物理与材料、磁性材料、现代材料分析方法、金属基复合材料、机械工程材料等课程。目前承担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副主任兼材料物理教研室主任工作。研究方向:新型磁功能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及表征、金属材料及热处理 承担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1、获奖项目:生物及结构复合材料原位自生复合机制的基础研究.2005天津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6年4月。

2、科研项目:

(1)Sm3(Fe1-xTix)29Ny /a-Fe双相纳米永磁复合材料界面微结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原位自生Sm2Fe17N3/Fe3Pt双相纳米磁性材料,天津市重点项目。(3)原位自生Sm2Fe17N3/Fe3Pt双相纳米磁性材料微结构,天津市应用基础重点国际合作项目。

(3)SmFeN-α-Fe双相纳米永磁复合材料,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自生钛酸钾/钛合金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河北省博士基金项目。(5)原位自生陶瓷颗粒增强铝基系列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微结构,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

(6)钛酸钾颗粒表面增强钛合金梯度生物医学材料,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钛酸钾颗粒表面增强钛合金梯度生物医学材料,河北省教育厅项目。(8)超薄大直径专用金刚石锯片,河北省成果。

(9)原位自生多元多相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组织演变,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0)原位自生多元多相铝合金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及组织演变, 河北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

下载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最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简介

    土木建筑学院(招生咨询电话:0371-67758678;0371-67758163)土土木建筑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和工程力学、交通工程7......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立于2008年,前身可以追 溯到上世纪80年代的环境监测大专班、环境科学研究所和环境材料 开发研究所,是......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现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和电子商务(技术)五个专业,在校学生1662人,办学历史27......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部门简介

    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会部门简介【主席团】 主席团各成员分管部门,负责指导、帮助、监督分管部门的日常工作;负责两校区学生会工作 的联系;组织安排学院活动,协调......

    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法学院研究生教育及导师简介 一、法学院硕士点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法学院以海商法的教学与研究为特色,有一批在航运界、保险界有影响的教授和研究人员,多名教师具有律师资格证书......

    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土木工程学院岩土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简介 黄质宏(岩土工程):男,学士,教授,毕业于贵州工业大学水电专业,现从事岩土工程的教学与研究。 承担贵州省科技基金及多项横向项目研究,近几......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外联部合同书(范文大全)

    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会 外联部赞助协议书 甲方: 乙方:河南工业大学研究生会外联部 甲乙双方本着“繁荣校园文化,服务学生成才,宣传企业形象,合作互惠共赢”的原则,经协商签订如下合......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硕士研究生培养细则 一、课程学习计划 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新生入学一周内制定课程学习计划,经学科和学院审批后执行。课程学习计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