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见面会
2013年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见面会
发信人: teath(谈笑枫声|Job热点BUPT版大AimBUPT版副), 信区: AimGraduate标题: 2013年报考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见面会
发信站: 北邮人论坛(Thu Sep 27 10:21:13 2012), 站内
一、活动时间、地点:
9月27 日(周四)13:30~16:30教三136
9月28 日(周五)13:30~16:30教三136
二、活动流程:
(1)13:00~13:30学生进场;
(2)13:30~16:00院长或副院长的开场介绍,以及各导师组的老师进行10--15分钟的PPT或视频展示,介绍各导师组实验室的基本情况;
(3)16:00~16:30所有老师展示完毕后,进行现场答疑,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感兴趣的导师组进行咨询。
三、出席的导师组:
9月27日
(1)副校长、执行院长郭军教授介绍学院各教研中心概况及其网络搜索教研中心情况
(2)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林家儒教授团队(主讲郭莉)
(3)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苏菲教授团队(赵志诚)
(4)无线通信教研中心王文博教授团队(主讲吴天歌)
(5)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雷振明教授团队(主讲刘枫)
(6)无线通信教研中心杨大成教授团队(主讲刘奕彤)
(7)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纪红教授团队(主讲李屹)
(8)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纪越峰教授团队(主讲黄治同)
9月28日
(1)副院长冯春燕教授介绍学院研究生招生、培养情况及其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情况
(2)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张琳教授团队(主讲张琳)
(3)泛网无线教研中心张平教授团队(主讲张逸凡;答疑焦爱萍)
(4)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景晓军教授团队(主讲景晓军or孙松林)
(5)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门爱东、李学明教授团队(主讲魏芳)
(6)泛网无线教研中心蒋挺教授团队(待定)
(7)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温向明教授团队(主讲杜海清)
(8)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陈建亚教授团队(主讲尹斯星)
?以上出席会议的导师也会根据当时的突发情况进行微调。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12年9月26日
第二篇: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教研中心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
中心由三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田宝玉主要科研方向:通信中的信息处理,信息理论与通信网技术
2、责任教授--林家儒主要科研方向:通信中的信息处理,信息理论与通信网技术
3、责任教授--曾志民主要科研方向: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技术与应用
信息理论与技术教研中心(ITTC)由周炯槃院士创建,现有工程院院士1名、博导8名、教授9名。中心有信号与信息处理、移动通信、先进网络技术、下一代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等研究室。
中心在周炯槃院士领导下,形成了先进信息理论、下一代通信网、感知无线电、高速无线传输技术、移动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技术、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模式等多个重点学术研究方向,学科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在国内同行业名列前茅。
近几年中心在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等发表了高水平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检索20余篇、EI检索50余篇;ISTP检索近100篇;有些科研成果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承担了多项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以及国家863项目等,科研力量雄厚。
•无线通信教研中心
中心由两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杨大成主要科研方向:无线理论与技术
2、责任教授--王文博主要科研方向:无线通信信号处理理论
无线通信教研中心主要从事与无线通信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心现有教师27人,其中有教授7人,副教授12人,讲师7人。在科学研究方面,无线中心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无线通信方面的关键技术与理论,包括3G及其演进系统的相关研究与开发工作,先后承担了包括973、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许多纵向课题,并与许多国内外著名的无线通信企业有长期密切的合作关系近年来。中心平均每年发表SCI/EI/ISTP检索论文一百余篇,出版专著译著十数本。在教学方面,主要承担《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卫星通信》等十几门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教学工作。
•多媒体技术教研中心
中心由三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蔡安妮主要科研方向:多媒体通信和数字图像处理
2、责任教授--景晓军主要科研方向:军事通信学,图像处理,信息安全,多媒体通信
3、责任教授--李学明主要科研方向:数字内容处理技术,数字媒体创意与制作
中心有教授 8 人、副教授 8 人、讲师 9人。承担了多门博士、硕士和本科生的教学课程,出版了多本教材,曾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和“第三届教育部青年教师奖”等奖项。中心承担着我校军事通信学学科的主要建设任务与信息与通信系统学科的部分建设任务,科研覆盖了多媒体技术、保密通信、数字媒体等相关领域。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曾荣获“国家科委和教委科研先进集体称号”。
•通信网技术教研中心
中心由四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陈建亚主要科研方向:通信网关键理论和技术
2、责任教授--纪越峰主要科研方向:宽带通信系统与网络技术
3、责任教授--温向明主要科研方向:通信网流量分析与控制,自组织通信网理论与技术,定位技术,特宽带(UWB)通信技术, 下一代网络技术与宽带无线接入技术,无线多媒体传输技术,IMS技术,视频检索与过滤技术,视频情感内容分析
4、责任教授--纪红主要科研方向:宽带信息网络及无线网络
通信网技术中心主要从事宽带信息网络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中心现有全职教师43人,兼职教师6人,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2人,副教授16人,讲师17人,其中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25人。近年来中心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大、重点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近百项,承担了“通信网理论基础”,“宽带通信网”,“计算机网络”,“通信原理”,“软交换与下一代网络”等重要的本科生或研究生课程。
•泛网无线教研中心
中心由两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张平主要科研方向:无线理论与技术
2、责任教授--周正主要科研方向:短距离无线通信新技术
泛网无线教研中心有张平、周正两位责任教授,拥有教授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1人,中心还包括3名博士后、50多名博士、300多名硕士组成的研究团队;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学工作,迄今为止完成了许多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任务,获得了众多奖项。
张平教授团队主要科研方向:无线通信理论及技术,包括无线传输、泛在网络、业务与终端等。周正教授团队主要科研方向:从事超宽带、蓝牙、WLAN、ZigBee、等频率共享的短距离无线互联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近年来,中心教师出版专业著作几十余册,在国内外相关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四百余项,多次获得国家科学进步奖、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等重大奖项。•网络搜索教研中心
中心由一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郭 军主要科研方向:Web搜索理论与技术
网络搜索教研中心由21名中青年教师构成,是一个朝气蓬勃、团结奋进的集体。主要科研方向为基于模式识别方法的网络搜索理论与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模式识别技术、信息检索与过滤技术、演进式跨媒体过滤及搜索技术、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等。近几年来,教研中心师生发表了包括Science,IEEE Trans.PAMI等国际顶级期刊在内的论文200多篇,承担了国家863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项目3项,国际交流合作项目2项,企业合作项目多项,科研成果显著。•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
中心由一个学术团队组成:
1、责任教授--雷振明主要科研方向:互联网信息流监测分析及控制
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有博导1名,副研究员2名,副教授2名,讲师11名,宽带网络监控教研中心完成了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自主研制的数字交叉连接和ATM交换产品,荣获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九五攻关优秀成果奖。
中心目前以网络流量监测、控制与分析为主要研究方向,在网络测量、深度协议解析(DPI)、深度流分析(DFI)、网络性能评价和改善、网络流量模型等方面发表了100多篇论文,并开发了国内第一个的达到10G速率的网络流量监控系统,该设备已经成功部署到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互联出口和国际出口。
•实验中心
实验中心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 拥有各类仪器设备2500余件,设备固定资产达1600余万元。设有电路与电子技术创新实践基地、通信原理实验室、电磁场与微波实验室、计算机实验室、通信专业实验室、信息网络工程实验室及数字媒体艺术实验室。担负着全院本科生及部分研究生的专业基础实验、专业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和各类相关竞赛等任务。在实验教学中着重体现“重视实践、培养能力、激励创新、发展个性、讲究综合、提高素质”的教育思想,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学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基地。2007年被评为国家级“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和北京市级“计算机与信息网络”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
第三篇:201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发言稿
201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发言稿
2015级研究生导师见面会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导师、同学们:下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齐聚一堂,举行导师与2015级新同学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借此机会,我代表经管学院的研究生导师,对新同学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
自当导师以来,我每年都要在这里参加迎新见面会。但对每一次迎新,都非常期待和兴奋。当然了,此时此刻,或许有些同学却是沉浸在与自己梦想的院校失之交臂而感到遗憾的情绪之中。不过,对于即成的事实,如果你总是一味地遗憾,我想我应该用一个
时下流行的网络词汇来劝慰你——
此处省略三个字(“然并卵”)。
从2011年起我指导的第一批硕士研究生毕业至今,累计毕业15人,分别来自企业管理、会计学和农业推广专业,这15人中,考取博士3人,2人通过CPA资格、其中1人已经成为出色的执业注册会计师,在金融系统就业2人,大中型企业财务2人,高校教师4人,公务员2人。
这样的一个结果,虽然算不上辉煌,但总体上已经足够立足于竞争激烈的社会。说这些,不是想证明我如何指导有方,只想告诉大家,即使投入我这样一个学历低、专业不对口的导师门下,只要同学自己努力,也一定会有光明!
借这个机会,我要送大家一幅比较熟悉的对联:
上联:书山有路勤奋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兴趣作舟。
横批:依计行事
书山有路勤奋为径。研究生与本科生的差异,形式上是证书的等级不同,实质上是学识与能力的高低。毕业生去应聘一个就业岗位,形式很重要;而参加了工作之后,你的工作表现与职业发展更大程度要取决于你的实质。因此,形式的重要是一时的,而实质的重要几乎是一生的。花三年的青春时光不应只为了两本证书,大家应本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继续保持勤奋学习的作风,将学习勤奋到底。
学海无涯兴趣作舟。学好一门专业,需要勤奋,但勤奋的最佳动力是兴趣。只有理性地了解和分析自己所学的专业与方向,理解所学的专业有何等意义与前景,激发出足够的兴趣,才能发自内心地好学并最终把专业学好。因此,大家应该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导师的专业特长、自己的职业志向很好的融合起来,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培养出专业学习兴趣,是值得你思考的问题。
依计行事。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中曾指出“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说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战争早已远去,但竞争却紧紧围绕着我们。对于未来三年的学习,大家要有总体的规划;在今后面对每一项具体的学习任务时,同样要做好计划,合理安排时间。学经济、学管理、学财务,都应该懂得风险控制。风险控制的重要一环就是做好计划,预留空间,避免临时抱佛脚。
PS:比如本周日2014级xx同学就要学位论文开题了,如果有同学到现在初稿都没出来,这就要拿出来严厉批评,不要告诉我你是想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
其实,说了这么多,大家“理都懂”!
最后,我代表全体导师,向各位新同学表个态:今后,我们全体导师,一定尽责勤勉,合理安排指导计划,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积极参与每一场讨论交流,加强与同学们的沟通,为你们的专业学习与实践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让我们一起努力,亦师亦友,共同进步!
以上发言,共计1235个字符,喻意是“要爱上我”,希望大家尽快在心理上、行动上早日融入经管学院这个大家庭,人人都能“我爱我家”!
第四篇:13296_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院是我校办学历史最长的学院,目前承办研究生和本科专业各4个,是我校学生最多的学院,50多年来已为国家培养了万余名信息通信类高级技术人才。
学院师资雄厚,拥有一支以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博导、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专家和重庆市名师领衔的教学科研团队。学院教学科研条件优越,成果丰硕,特别是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领域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参与研究制定的TD-SCDMA标准被确定为世界第三代移动通信三大标准之一,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部TD-SCDMA手机样机和世界领先水平的0.13微米工艺的TD-SCDMA手机基带芯片“通芯一号”,并荣获2005“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殊荣,成为代表2005中国高等学校科技最高水平的十大标志性成果之一。
学院本科实施大类培养,学生前二年(14学期)采用相同的培养方案教学,为学生奠定扎实的通识和理工基础;学生按照培养方案修满规定学分后在第4学期末遵循一定的程序在通信信息类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中选定专业,学生后二年(58学期)按照选定专业的培养方案修业。
本院专业设置的主要基础课程有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系列课程、电子技术与应用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通信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控制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信息工程。
主要专业方向:无线通信、传输与接入、网络与交换、多媒体通信。
主要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电信传输原理、现代交换原理、通信信息网络、数字通信系统与技术、光纤通信系统与SDH网、移动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和多媒体通信技术等。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优势和特色:本专业经近50年积累和提炼,已形成了较强的专业优势:重点学科支撑,科研成果显著;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办学条件完善;面向通信产业,就业形势良好。本专业的特色为:主要面向通信运营维护业,侧重培养学生具有全程全网概念,具有较强的通信系统、传输和网络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通信系统管理维护能力和通信网络工程能力。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的基础知识,掌握信息采集、处理和传输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电子与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能进行信息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和电子设备的研究、设计、应用开发和运行分析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处理、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电子信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信息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
主要专业方向:信息工程、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电视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基础、自动控制原理、通信信息网络、DSP原理与应用、通信技术与系统系列课程、电子设计自动化、电视原理与工程系列课程、图像处理与多媒体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优势和特色:电子信息工程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有较宽的专业辐射面。我校注重发挥与IT行业结合紧密的优势,形成培养具有综合IT制造业、公用网和专用网技术,侧重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特色。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基础,系统掌握电子学与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熟悉计算机应用技术,获得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初步训练,能在电子学、信息科学、电子工程、计算机技术或其他相关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工程技术与生产管理的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数学、物理、电子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学习通信和电子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相关电子信息实验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手段,掌握电子信息系统的基本设计、研究与开发的方法。相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
主要专业方向:信息处理、电子设计、通信技术、医疗仪器。
主要专业课程:电磁场与电磁波、信息论基础、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检测与估计、系统论与控制论、可编程逻辑器件与应用、算法与数据结构、嵌入式系统、信息与图像处理系列课程、测试与仪表技术系列课程、通信技术系列课程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优势和特色:本专业注重理论与技术,技术与系统的融合,依托我校在信息与通信技术和信息通信系统集成方面的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信息科学理论基础,熟悉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集成技术,能够在IT行业、社会专用信息系统和网络从事设计、开发、维护运营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信息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以及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能在信息产业等国民经济部门以及国防部门从事信息系统的研究、设计、制造以及工程集成等方面工作的信息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受到科学思维、科学研究与科学实验的训练,使学生具备从事信息工程的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
相近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
主要专业方向有: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光电信息工程。
主要专业课程:信息论与信息处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自动控制原理、嵌入式系统、传感
器与检测技术、通信信息网络、网络管理原理及工程技术、交换与路由原理、网络信息安全与保密、光集成电路及应用、信息的运行与管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计算机实训、课程设计、实习、毕业设计等。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招生类别:理工类
专业优势和特色:本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我校在信息网络工程设计、集成、监理、管理和检测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与众多IT工程设计、集成、施工和运营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形成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信息系统技术,侧重信息工程设计、集成、管理和运维能力的专业特色。
第五篇:浙江大学研究生导师信息(范文)
在浙大机械系网页搜到名字,然后上万方或者维普搜搜他们的文章就知道大概了
路甬祥Yongxiang Lu 王庆丰Qingfeng Wang 李伟Wei Li 傅新Xin FU 杨灿军Canjun Yang 杨华勇Huayong Yang 魏建华Jianhua Wei 朱世强Shiqiang Zhu
陈鹰Ying Chen 阮晓东Xiaodong Ruan 陈章位 丁凡 龚国芳 顾临怡 居冰峰 陶国良徐兵 王宣银 周华 姚斌 朱祖超
教职员工
傅周东 李世伦 金波 刘昊 邹俊 谢英俊 李德骏 林勇刚
葛耀峥 黄克强 孔晓武 谢海波 张浩 朱小援 刘伟庭 欧阳小平
朱笑丛 唐建中 陈家旺
现代制造工程研究所
教授
陈子辰Zichen Chen 潘晓弘 祁国宁 柯映林 周晓军 顾新建 傅建中 何闻
唐任仲 魏燕定 邬义杰 杨将新 杨克己 杨世锡 余忠华
教职员工
吕福在Fuzai Lv 梅德庆 倪益华 陈芨熙 陈培里 胡旭晓 纪杨建 李江雄
李培玉 刘刚 徐月同 王文 王正肖 徐志农 杨辰龙 周继烈
屈稳太 曹衍龙 董辉跃 方强 方水良 应济 陈飞飞 戴振松
潘虹 葛康定 郑璐旦 姚鑫骅 傅宏成 王青 贺永 毕运波
机械设计研究所
教授
冯培恩Peien Feng 王玉新 汪久根 陈文华
教职员工
顾大强Daqiang Gu 李立新 李玉良 邱清盈 詹建潮 章维明 赵亮 朱聘和
洪玉芳 管成 王庆九 朱新杰 武建伟 高宇
工程及计算机图形学研究所
教授
谭建荣Jianrong Tan 陆国栋 张树有 施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