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

时间:2019-05-13 20: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

第一篇: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

(全文1868字)

“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

莫开伟

据媒体披露,河北省深州市兵曹乡等三家农信社采用伪造“死亡证明”和法院出具“中止执行”裁定书等偷天换日的手段,共核销69人贷款300万元,造成包括副市长、市公安局副局长在内的43人“死亡”、15人“失踪”、11人“无偿还能力”。该事件曝光后,不仅引发了社会广泛反响,也在金融业界产生了强烈“震荡”;至今“死亡证明”真相盖子尚未揭开,背后利益输送的黑幕尚未撕开,但农信社不仅要对该事件引起足够警觉,更要对其进行认真反思:

对现有内控机制漏洞加以及时弥补,以堵“违法乱纪”之路。当前,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建设尚显滞后,表现在班子架构协调不够,“三会一层”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即便如此,由于经营体制弊端,各项内控制度相互制衡不够,造成内部风险监管与控制难以落到实处,无法从根本上刹住员工违法乱纪行为。不管出于什么动机,深州农信社核销贷款作假案是内控制度漏洞百出的曝露,其管理层监管混乱难辞其咎。按呆账核销规定,必须提交死亡或失踪证明、财产或遗产清偿证明等证明无力偿还的完备材料,并经过严格审批和核查等环节才能最后确定;然而深州联社仅凭基层信用社送交“死亡名单”和法院“中止执行”裁定书,就轻松核销了贷款,不仅反映其业务流程缺乏制衡,更反映呆账贷款核销审计监管严重失职和信贷管理混乱。因此,农村信用社应引以为诫,加快完善各项内控制度,特别更要健全呆账核销监督和控制体系,明确呆账损失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贷款核销操作程序化、法律化、规范化,从根本上堵塞作假之路。

对现行经营业绩考核机制加以完善,以除“投机取巧”之欲。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业绩考核主要集中在经营利润、不良贷款压降、存贷款增长等三大指标上;尤其对不良贷款只降不升考核要求过于严苛,导致一些基层信用社即使付出努力也难以达到考核目标;而考核指标完成好坏直接关系到基层农信社高管业绩和员工收入及福利水平。为了完成经营“光鲜”业绩,保证收入和福利不减少,一些基层农信社不惜动歪心思,在不良贷款压降上被迫作假。深州三家农信社借“死亡名单”和法院裁定书核销贷款的投机取巧之举,除了某些员工背后滋生的“贪婪欲望”推波助澜之外,与严苛的不良贷款考核方式催逼存在一定联系。退一万步说,或者深州农信社为了改制顺利,不得已采取这种作假方式来压降不良贷款;即便如此,也是不能容许的。对此,必须加快对农社信现行分配考核机制改革,改变过分倚重经营业绩的作法,建立一整套既能客观、公平、公正、全面反映农信社经营成果,又能覆盖全部业务经营风险的利益分配考核机制,从根本上消除作假动机。

对现有员工思想素质加以培育引导,以驱“利欲熏心”之邪。长期来,由于农信社网点多且散、员工素质参差不齐,教育引导一直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在以经营业绩“论英雄”的今天,员工思想教育引导工作更被束之高阁,不少员工包括基层高管思想“荒漠化”现象突出,没有形成健康的人生观,把追求物质生活享受放在第一位,在金钱、权力、女色等诱惑面前迷失自我;近年屡屡发生的以贷谋私、贪污资金、偷盗库款等犯罪案件足以说明员工教育引导缺位问题。深州农信社假核销贷款案,从表面上看可能为了牟取单位小团体利益,但真相盖子一旦揭开,可以肯定以核销贷款牟利等“黑色利益链”一定会藏匿其中。为此,农信社应坚持业务与政治并重的经营指导思想,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加大员工思想引导和职业道德培育力度,帮助员工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同时塑造企业文化,激励员工敬业爱岗,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合格农村金融员工,从根本上消除作假邪念。

对现行产权制度加快改革突破速度,以扭“权责错位”之状。农信社成立六十多年来,几经改革风雨,现已到了攻坚克难阶段。尽管目前相当部分农信社已改制成了农商行、农合行等农村金融机构,但产权归属和“官办”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产权不明晰导致权责不明等问题依然成为困扰农信社发展的“拦路虎”,也造成了农信社经营管理混乱及经营责任缺失。深州农信社核销贷款乱象,从表面上看是为了减少不良贷款,但其实却深藏不可告人 目的:不顾信贷资金安危、慷国家之慨,以核销贷款之名行送人情、拉关系等利益寻租之实;这是农信社产权不明晰、所有制缺位留下的“顽疾”。可以预见,农信社体制没有根本突破,类似案例绝不是最后一起。对此,应把农信社改制向纵深推进,攻克所有制权属“堡垒”,按照现代金融企业要求建立真正的公司治理结构,消除官办倾向,启动权力与责任对等、利益与风险共担的管理责任约束机制,从根本上遏制不负责任经营行为的发生,把农信社办成真正的现代金融企业,从根本上扭转权责错位现状。

单位:湖南省怀化市银行监管分局

地址:湖南省怀化市环城路三眼桥市人大旁 邮编:418000 邮箱:Mokaiwei9@sina.com 电话:***

第二篇:贷款核销制度

贷款核销制度

交通银行锦州支行联合法院“虚假核销”一案被媒体曝光以后,国内外媒体的目光突然投向了以前很少为人注意的银行贷款核销制度上。但到底何为贷款核销,它需要什么条件,应遵循什么程序,由哪个部门审批,核销后的贷款损失应该怎么处理,这些问题并没有多少人能够解释清楚。何为贷款核销

贷款核销制度是银行在从事贷款业务过程中,为抵御贷款风险,根据审慎会计原则,以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冲减认定的贷款损失的账务处理过程。贷款核销制度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真实反映资产质量,保护存款人利益具有重要意义。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贷款核销制度实质上是银行内部的一种账务处理过程。这个账务处理过程的一般程序是:不良贷款经认定为损失后,经办行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要求组织核销材料,经过有权行批准同意核销后,财会部门从贷款损失准备中划拨资金冲销不良贷款。贷款核销后,将不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

其次,贷款核销只是银行内部账面上的处理,核销后并未免除贷款人的还款义务,并不意味着一核销银行就放弃了债权,而是继续保留追索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账销案存”,即核销后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借贷法律关系依然存续(法律法规规定债权、债务法律关系完全终结的除外),贷款人仍应承担还款义务。一旦贷款人财务状况好转或恢复还款能力,银行还应积极催收和追偿。

第三,贷款核销是银行稳健经营的内部管理行为,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贷款核销信息作为银行的商业秘密,对外必须做好保密工作。为了有效防范贷款人因知悉银行贷款核销信息而放弃还款意愿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道德风险,银行内部应该严格控制贷款核销的知悉范围,除向银行监管部门和法律、法规规定的部门报送贷款核销的明细情况以外,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外披露有关贷款核销的详细信息。贷款核销制度有必要存在吗

震惊中外的交通银行锦州支行“虚假核销”一案被曝光以来,有人在媒体上提出取消银行贷款核销制度,这就需要我们了解银行贷款核销制度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和必要。

贷款核销制度是现代商业银行国际通用的一种做法,从理论和实践来看,目前贷款核销制度主要有直接冲销利润法、一般准备法、专项准备法以及特种准备法四种形式。上述四种方法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贷款核销制度。其中,一般准备法和专项准备法相组合、特种准备法作为补充构成的贷款核销制度,提留时不会对当年利润产生剧烈影响,补偿取用时,又可以使银行避免因贷款损失而对当年收益的冲击,较为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对银行的稳健经营最为有利,也普遍为各国中央银行所提倡。

原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主席、纽约联储主席麦克唐纳指出,对于银行及整体银行体系而言,贷款损失准备及核销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透明度是导致信贷风险的主要原因。各国银行危机也实证表明,贷款损失是导致银行破产和财务损失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亚洲金融风暴爆发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和银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健全的贷款损失准备及核销制度对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至关重要。对绝大多数银行而言,依靠自身力量,提取足额贷款损失准备,来逐步核销存量上和增量上的贷款损失也许是解决银行危机问题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

首先,按照贷款的风险程度,及时充足地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核销贷款损失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基本要求。银行基于安全和稳健的考虑,必须按照审慎会计原则,充分估价和记载贷款的损失,将贷款损失准备用于备抵贷款资产项目的损失,使其能够按照实际价值得到反映。如果贷款损失准备不充分,损失贷款核销不及时,银行就会存在相应数量的“虚拟”资产,这实际上违反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审慎性原则。

其次,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是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损失准备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充足率的要求,自从1988年被写入巴塞尔资本协议后,已成为衡量单个乃至银行体系稳健性公认的国际标准。只有建立在审慎资产风险分类、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基础上计算的资本充足率,才能有效衡量银行综合经营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在准备计提不充分的前提下,讨论银行的账面利润没有任何意义。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核销制度更符合稳健原则和配比原则,可避免虚增利润情况的发生。

第三,普通准备是银行实现资本充足要求的手段之一。一般准备具有预期性质,实际上是为未来可能发生的贷款损失而准备的利润储备,具有资本的某些性质,在计算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时,可以纳入银行附属资本。可见,一般准备是充实银行资本金措施的一种重要补充手段。

当然,贷款核销制度也有其双面性,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制度不健全、管理不严格,会带来很大的风险,包括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交通银行锦州支行及建设银行河南内黄县支行“虚假核销”就是这些风险的典型案例。

这是因为尽管银行核销贷款后,并未放弃债权,但是由于许多人包括银行工作人员对核销制度的错误理解,使得贷款一旦核销,银行就基本放弃了对贷款的继续追索。贷款人也认为,银行既然已经核销了贷款,就不需要再还了,就会产生放弃还款意愿或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道德风险。

另外,由于我国贷款核销制度建立时间不长,许多方面还相当不完善。在这种情况下,极其容易产生操作风险。对于银行而言,操作风险是一种内部风险,长期以来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只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受到重视。国际借鉴

在贷款核销制度问题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目前还没有找到一个统一的模式可资遵循。但是,对各国银行贷款核销制度进行考察和比较,仍可归纳总结出一些值得我国借鉴的基本原则。

贷款损失准备提取形式多样化。根据国际通行的做法,商业银行一般提取两种形式的损失准备。一是按贷款余额(或贷款组合中信贷资产良好的贷款余额,如正常和关注类贷款)的一定百分比提取一般准备,并计入银行的附属资本;二是按照贷款分类的结果,对各类别的贷款按照一定的风险权重,分层次提取专项准备,这种专项准备是直接为不良贷款设立的,表示对某项特定贷款价值减少的承认和弥补。还有的国家允许银行根据贷款的国家、行业等风险提取一定的特种准备,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新加坡等。按照贷款质量高低,实行有区别的专项准备金比率,较为客观和科学,体现了准备金的作用。

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提取、贷款核销有相对自主权。除日本要经大藏省审批外,在大多数西方国家,具体贷款损失准备如何计提、计提多少,其决定权并不在财政、税务部门,而是由商业银行参照监管当局的指引和同业惯例自主决定,并单列在营业利润之后作为减项反映,对贷款损失核销也由银行自身确定。

对提取的准备金倾向实行税收优惠。多数西方国家对商业银行在财务会计中计提的准备金的金额是不作法律限制的,法律所规定的只是可以享受税收扣除的准备金额,政府的税收政策对银行计提准备金并不会产生直接影响。国外主要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对准备金给予税收优惠,尤其是对专项准备,在大多数国家是可以全额免税的。

对准备金充足性的评估和监督。一般认为,评价贷款质量及确定适度的贷款准备金水平,首先是银行经营管理层的责任和义务,但金融监管当局对银行准备金政策也行使较大的监督权。如制定准备金计提的监管指引和最低参照比例等,虽然指引本身并不具有法律效力。监督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提取准备金的方式方法是在充分考虑谨慎经营和真实评价贷款质量的前提下。如果认为准备金的提留不符合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则采取“道义劝告”或强制性的措施促使该银行加以改进。存在的问题

我国建立贷款核销制度始于1988年,在此之前,各家银行都不计提准备金,如果贷款发生损失,需集中报国务院批准后才能豁免,并冲减信贷资金。

而我国的准备金制度从一开始就过分打上了“财政和税收”的烙印,准备金计提标准由财政确定,核销要经过财政审批(直到2003年才予取消)。为了税收收入的稳定实现,财政总是带有低估贷款损失的内在倾向,不可能也无法做到充分考虑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状况、贷款损失的可能程度。尽管我国已开始意识到财政和税收过多限制的弊端,但改革的进程仍嫌缓慢。我国银行业现行准备金制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尚没有建立健全、统一的贷款核销制度。尽管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部门为建立和完善贷款核销制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规定,但这些规定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计提范围、提取方法、比例、税务处理和标准等方面规定不尽统一,相互之间缺乏相互衔接,甚至相互差异,不利于银行充足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对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形成负面影响,有许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

从实际执行情况看,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准备计提比例都没有达到政策要求,特别是历史包袱较重的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现巨大准备计提缺口。造成这种情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商业银行自身体制上的原因,还有相关税收政策不配套等外部原因,使得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执行实际上不到位。

银行对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核销缺乏自主使用权。一方面准备金计提难以自行确定;另一方面国家因为财政、税收方面的原因,对银行准备金的使用限制过严、过多、过死,核销程序非常繁琐,导致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提而不用或有提难用,许多损失贷款无法从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剔除。

国家税务部门对贷款核销干涉过多。主要表现在:审查手续过于繁琐,造成银行重复劳动过多,核销成本高;各地国税部门审批贷款核销没有统一标准,有的国税部门根本不了解此项业务,在执行过程中差异较大,造成银行很难操作;国税部门审查审批的时间过长,对银行核销进度有很大影响;国税部门与财政部有关核销政策的某些规定不一致,国税部门的标准和要求更严格,造成银行在贷款核销工作中很难操作等。

贷款核销后管理不到位。我国各家银行对已核销贷款的管理长期重视不够,认为已核销贷款该追索的已经追索了,没有必要再进行管理和追索了。

上述种种弊端,突出表明我国银行业还没有建立符合谨慎经营和审慎会计原则的贷款核销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的贷款收益是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的,而贷款损失则要到损失实际发生后才予确认,甚至损失实际发生后仍不能或不予确认。其结果必然是高估利润,以此为基础进行纳税和利润分配也必然是一种超分配。银行贷款损失得不到核销,只不过是把问题推迟和积累起来。由此而聚集的巨大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会从隐蔽状态中暴露出来,并将给今后带来更大的震荡和代价,甚至引发银行危机。

第三篇:已核销贷款管理制度

横山县瑞通小额贷款公司 核销呆账贷款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呆账贷款申请核销报批手续,及时处置资产损失,提高资产质量,有效保全资产,增强公司抵御经营风险能力,现制定本制度。

一、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

1、贷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资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通过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2、借款人死亡,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

3、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贷款。

4、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贷款,又无其他贷款承担者,经追偿后确实无法

收回的贷款。

二、呆账贷款的认定程序及权限

1、公司信贷人员按上述呆账贷款的认定条件,对照损失贷款标准,确已无法收回的贷款,进行初步认定,同时按损失贷款标准收集相关资料证据。

2、公司根据上报的呆账认定材料,经风险管理部审核,报董事会审议,经董事长审批后,认定为呆账贷款。

三、贷款呆账核销

1、贷款呆账核销指发生的呆账贷款损失,按规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批准后,冲抵呆账贷款准备。

2、发生符合条件的呆账贷款损失,应按照呆账认定的标准要求,需报送以下相关文件资料。(1)呆账贷款损失申请报告

(2)贷款合同发放贷款凭证及相关材料(3)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材料。

四、下列贷款不得作为呆账核销

1、借款人和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不论何种原因,要按期偿还贷款,2、未向借款人和担保人追偿的贷款

3、其他不符合核销条件的贷款

五、呆账贷款的核销管理

1、核销呆账贷款,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做好保密工作。

2、呆账贷款核销后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应继续保密追诉的权利

3、建立呆账贷款已核销管理登记簿,明确专人进行管理,尽最大努力减少呆账贷款的损失。

横山县瑞通小额贷款公司

2012.12.1

第四篇: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核销暂行办法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核销暂行办法

来源:开行发[1999]233号

作者:国家开发银行

日期:99-06-2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国家开发银行(以下简称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管理,化解风险,规范开发银行贷款损失核销程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开发银行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准备金是开发银行的附属资本,是按国家有关规定建立的风险补偿基金,专门用于弥补本办法第三条各款所列原因造成的贷款损失,包括人民币和外汇贷款损失。

第二章 核销范围

第三条 开发银行发放贷款,坚持有借有还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免除借款人的还款义务。由于下列情形造成开发银行贷款损失,可列入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核销范围:

(一)借款人及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进行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本息;

(二)实行抵、质押贷款的借款人,依法宣告破产,以抵、质押物折价或者以变卖抵、质押物的价款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本息;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确实无力偿还的部分或全部贷款本息,或者以保险赔偿清偿后,未能收回的贷款本息;

(四)借款人实施兼并、破产和职工再就业工程,享受国家优惠政策,按规定减免的贷款本息;

(五)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贷款本息;

(六)在借款人债务重组过程中发生贷款损失,经开发银行请示有权部门同意减免的贷款本息。

第四条 国家调整政策或出台新的政策,涉及银行贷款损失核销事项,由开发银行根据国家政策另行规定。

第三章 受理与初审

第五条 因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款所列原因,借款人提出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申请,由分行(含总行营业部,无分行的由总行信贷部门,下同)受理。

第六条 受理后,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初审:

(一)借款人是否属于国家优惠政策规定的范围;

(二)借款人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

(三)借款人行为是否可行;

(四)对开发银行债权的处置意见是否合理;

(五)申请核销开发银行贷款金额是否准确;

(六)其他未及事项。

第七条 在初审过程中,应及时与省(市、区)人民银行和协调小组取得联系,沟通情况。对借款人实施破产的,要参与破产预案的制订工作。

第八条 初审后,拟同意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的将初审意见连同企业申请及有关材料报资产重组保全局,不同意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的直接通知企业,并报资产重组保全局备案。

第九条 收到分行报告后,资产重组保全局进行审查、汇总,报主管行长审定。其中,同意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的提报中国人民银行;不同意减免的由资产重组保全局通知分行,由分行转告企业。

第十条 因本办法第三条第(一)、(二)款所列原因,人民法院发出通知单(发布公告)或第(三)、(五)、(六)款所列原因,借款人提出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申请,由分行受理,受理后及时整理有关材料报资产重组保全局,借款人实施破产的,同时抄报法律事务局。

第四章 调查、取证

第十一条 借款人实施破产(含属于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款所列范围的破产)的,由分行会同法律事务局和资产重组保全局做好以下工作:

(一)申报债权。在收到人民法院发出的通知单或发布的公告后,及时向人民法院申报开发银行债权。与此同时,对申请破产借款人的贷款是由第三方保证人担保的,依据保证合同,追索保证人。如果保证人承诺并确实有能力履行代偿责任,可由保证人参与借款人破产程序。

(二)参加债权人会议。会前对破产借款人进行认真调查。会议期间,依法行使债权人权利,与其他债权人一起审查有关债权的证明材料,确认债权有无财产担保及其金额;审查债务人的生产经营、财产状况及其变现能力等情况;审阅有关清算、审计、评估报告;审议破产财产的处理和分配方案。

(三)参与借款人破产财产的拍卖和变现处理,督促受理破产案件的法院依法及时处理、分配破产财产,维护债权的合法权益,保证开发银行依法受偿。

第十二条 借款人实施兼并和职工再就业工程,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由分行会同资产重组保全局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查了解兼并双方的基本情况、生产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比例及财务状况;

(二)考察兼并总体方案,审查兼并方案的合法性、可行性;审查兼并方是否为优势企业、被兼并方是否近三年连续亏损;评估兼并方的偿债能力和偿债风险;

(三)参与被兼并方资产评估、财产清查、债权债务登记、兼并价格的确定以及产权转让等活动,严密监控兼并过程中的各项财务活动;

(四)参与兼并双方的谈判,监督具体兼并协议的签订,落实被兼并方债务的偿还计划;

(五)与兼并方重新签订分期偿还借款合同,并办理担保手续。异地兼并的项目,此项工作由兼并方所在地的分行负责办理,被兼并方所在地分行负责提供相关资料。兼并方所在地分行完成此项工作后,将所签订的合同及全部资料返送被兼并企业方所在地的分行。

第十三条 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由分行会同资产重组保全局做好以下工作:

(一)对借款人情况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受灾情况;

(二)参与借款人财产评估,审阅有关清算、审计、评估报告,调查了解借款人是否参加财产保险;

(三)开发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由第三方保证人担保的,追索保证人的连带责任。

第十四条 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的,由分行会同资产重组保全局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查核实借款企业或其主管部门提出的方案与国务院批复意见是否相符;

(二)审查核实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金额;

(三)跟踪方案落实与执行情况;

(四)开发银行对借款人的贷款由第三方保证人担保的,追索保证人的连带责任。

第十五条 借款人进行债务重组,拟减免开发银行贷款本息的,由分行会同资产重组保全局向国务院或国家有权部门专项报告。

第十六条 调查过程中,分行要注意收集以下证明材料:

(一)破产类:

1.法院宣布企业破产公告;

2.开发银行向法院提交的债权申报书;

3.清算组向法院提交的清算报告;

4.法院关于企业破产终结裁定书;

5.借款人财产偿债证明;

6.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企业营业执照证明;

7.开发银行受偿财产清单;

8.追索担保人的情况说明及有关证明材料;

9.借款合同;

10.保证合同或抵(质)押协议;

11.其他证明材料。

(二)兼并类:

1.兼并双方签订的兼并协议;

2.兼并方提交的兼并方案;

3.被兼并方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

4.资产评估机构出具的被兼并方资产评估报告及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认可证明;

5.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报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兼并方最近一个会计的财务报告;

6.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或报上级主管部门认可的被兼并方近三年的财务报告;

7.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或变更被兼并方企业营业执照证明;

8.兼并方提出的免息申请;

9.担保落实情况的证明材料;

10.兼并方与开发银行签订的借款合同;

11.被兼并方与开发银行签订的原借款合同;

12.原保证合同或原抵(质)押协议;

13.其他证明材料。

(三)自然灾害及意外事故类:

1.借款人申请;

2.气象、消防、当地防汛抗旱管理部门出具的借款人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受灾程度的证明;

3.保险部门出具的受灾赔偿情况证明;

4.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可的借款人受灾后财产评估报告;

5.受灾前借款人最近一个会计的财务报告;

6.追索担保人情况说明及有关证明材料;

7.工商部门出具的企业注销证明;

8.借款合同;

9.保证合同或抵(质)押协议;

10.其他证明材料。

(四)专案特批类:

1.国务院专项批准文件或国务院领导批示;

2.借款人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提报国务院的专题报告;

3.开发银行有关专题报告;

4.借款人最近一个会计的财务报告;

5.追索保证人的情况说明及有关证明材料;

6.其他证明材料。

第五章 审核、审批

第十七条 分行完成调查、取证工作后,即可按下列程序办理有关核销手续。

(一)分行信贷部门按项目类别填制《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附后);

(二)分行会计部门审核有关凭证、数据是否真实、准确;

(三)分行保全部门审查申报是否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填报内容、所附证明材料是否齐备、合法;核销程序、手续是否完备;借款人行为是否符合国家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有无侵害开发银行合法权益;

(四)分行主管行长及行长审定,并签署意见。

第十八条 分行将签署意见的《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及全部资料送借款人当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审核、签证。

第十九条 经财政监察专员办事机构签证后,由分行报资产重组保全局审核。

第二十条 资产重组保全局审核后,直接报行领导审批。其中单户申报核销额在1000万元以内的,由主管行长审批,1000万元(含)以上的,经主管行长报行长审批。

第二十一条 资产重组保全局收到经行领导审批同意的核销资料后,负责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通知书》(格式附后,以下简称《核销通知书》)。本通知书一式四份,一份资产重组保全局留存,一份交分行,一份交总行会计部门,一份随全部核销资料交办公厅存档。

第二十二条 分行依据《核销通知书》进行账务处理。

第二十三条 资产重组保全局负责定期将有关核销详细情况整理后报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行领导。

第二十四条 财会局负责按规定将核销情况报财政部备案。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五条 稽核评价局负责对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核销业务实施监督检查,并负责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

第二十六条 办公厅应根据开发银行有关业务档案管理规定,对全部核销资料妥善保管,以便备查。

第二十七条 分行应对本行贷款呆坏账核销工作做出总结,查找贷款呆坏账损失形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与意见,经资产重组保全局汇总,报行风险管理委员会及行领导。

第七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开发银行批准核销贷款呆坏账损失文件不作为解除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依据。

第二十九条 核销呆坏账是银行的商业秘密,开发银行有关人员不得向行外披露本行有关核销信息。

第三十条 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开发银行以前印发的有关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管理规定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部门及开发银行现行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由资产重组保全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附件:

一、《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填制说明(略)

附件:

二、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通知书(略)

附件:

三、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兼并类)(略)

附件:

四、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破产类)(略)

附件:

五、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类)(略)

附件:

六、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申报书(专案特批类)(略)

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及呆帐核销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防范经营风险,增强金融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及时处置资产损失,提高资产质量,准确核算损益,有效促使资产,促进金融企业稳健经营和健康发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金融企业是指除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经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和城乡信用社等经营金融业务的企业。

第二章 呆账的认定

第二条 金融企业经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实施必要的程序之后,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债权或者股权可认定为呆帐:

(一)借款人和担保人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二)借款人死亡,或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宣告失踪或者死亡,金融企业依法对其财产或者遗产进行清偿,并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三)借款人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损失巨大且不能获得保险补偿,或者以保险赔偿后,确实无力偿还部分或者全部债务,金融企业对其财产进行清偿和对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四)借款人和担保人虽未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但已完全停止经营活动,被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注销、呆销营业执照,终止法人资格,金融企业对借款人和担保人进行追偿后,未能收回的债权;

(五)借款人触犯刑律,依法受到制裁,其财产不足归还所借债务,又无其他债务承担者,金融企业经追偿后确实无法收回的债权;

(六)由于借款人和担保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诉诸法律,经法院对借款人和担保人强制执行,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无财产可执行,法院裁定终结执行后,金融企业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七)由于上述(一)至(六)项原因借款人不能偿还到期债务,金融企业对依法取得的抵债资产,按评估确认的市场公允价值入帐后,扣除抵债资产接收费用,小于贷款本息的差额,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债权;

(八)开立信用证、办理承兑汇票、开具保函等发生垫款时,凡开证申请人和保证人由于上述(一)至(七)项原因,无法偿还垫款,金融企业经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垫款;

(九)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具有投资权的金融企业的对外投资,由于被投资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关闭、解散,并终止法人资格的,金融企业经清算和追偿后仍无法收回的股权;

(十)经国务院专案批准核销的债权。

第四条 银行卡透支形成的呆账,依照《关于印发〈银行卡透支呆账准备、坏账准备提取及透支呆账、坏账和其他损失核销的暂行规定〉的通知》(财债字[2000]48号)进行认定和核销不再提取银行卡透支坏账准备,并停止执行坏账核销政策。第五条 发放助学贷款形成的呆账,依照《关于印发〈助学贷款呆坏账损失核销的规定〉的通知》(财金[2000]158号)进行认定和核销,但不再提取助学贷款坏账准备,并停止执行坏帐核销政策。

第六条 下列债权或者股权不得作为呆账核销

(一)借款人或者担保人有经济偿还能力,不论何种原因,未按期偿还的金融企业债权;

(二)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各种形式、借口逃废或者悬空的金融企业债权;

(三)其他不应当核销的金融企业债权或者股权。

第三章 呆账准备的提取

第七条 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指金融企业承担风险和损失的下列资产,具体包括贷款(含抵押、质押、担保等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不合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法确定期末价值的证券投资和购买的国债本息部分的投资)、拆借(拆出)、应收利息(不含贷款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应收保费、应收分保帐款、应收租赁款等债权和股权。

对由金融企业转贷并承担对外还款责任的国外贷款,包括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外国买方信贷、外国政府贷款、日本国际协力银行不附条件贷款和外国政府混合贷款等资产,计提呆账准备。

金融企业不承担风险和还款责任的委托贷款及代理贷款等资产,不计提呆帐准备。

第八条 金融企业应当根据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的风险大小确定呆帐准备的计提比例。呆账准备期末余额最高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00%,最低为提取呆账准备资产期末余额的1%。

呆帐准备必须根据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呆账准备提取不足的,不得进行税后利润分配。

金融监管部门有权要求金融企业定期提供其呆账准备提取情况(包括计提呆账准备的资产分项、分类情况、资产风险评估方法、呆账准备计提比例及变更情况)和呆账核销情况,有权要求金融企业根据其资产的风险程度足额提取呆帐准备。

第九条 呆账准备以原币计提,即人民币资产以人民外币资产以外币计提,人民币和外币呆账准备分别核算和反映。

第十条 金融企业计提呆账准备时,在账务处理上作增加其他营业支出——计提呆账准备和呆账准备处理。当已计提呆帐准备的资产价值回升或资产风险减少时,相应作减少其他营业支出——计提呆账准备和呆账准备处理。

第十一条 金融企业收回已核销的呆账,未超过本金的部分,计入其他营业收入;超过本金的部分,包括收回相应表内应收利息和表外应收利息,计入利息收入。

第四章 呆账的核

第十二条 呆账核销必须按照严格认定条件,提供确凿证据,严肃追究责任,逐户、逐级上报、审核和审批,对外保密,帐销案存的原则。

第十三条 金融企业申报核销呆账,必须提供以下材料:

(一)借款人或者被投资企业资料。包括呆账核销申报表(金融企业制作填报)及审核、审批资料,债权、股权发生明细材料,借款人、担保人和担保方式、被投资企业的基本情况和现状,财产清算情况等。

(二)经办行(公司)的调查报告。包括呆账形成的原因,采取的补救措施及其结果,具体追收过程及其证明,核销的理由,债权和股权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情况,对责任人进行处理的有关文件等。

(三)其他相关材料:

1、符合第三条第(一)项的,提交破产、关闭、解散证明、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2、符合第三条第(二)项的,提交死亡或者失踪证明、财产或者清偿证明;

3、符合第三条第(三)项的,提交重大自然灾害或者意外事故证明、保险赔偿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4、符合第三条第(四)项的,提交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吊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5、符合第三条第(五)项的,提交法院裁定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6、符合第三条第(六)项的,提交强制执行证明和法院裁定证明;

7、符合第三条第(七)项的,提交抵债资产接收、定价证明和上述1至6目的相关证明;

8、符合第三条第(八)项的,提交垫款证明和上述1至7目的相关证明;

9、符合第三条第(九)项的,提交被投资企业破产、关闭、解散证明、县级及县级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证明和财产清偿证明;

10、符合第三条第(十)项的,提交国务院批准文件。

11、金融企业各分支机构向总行〈总公司)上报核销材料时,应提交当地财政专员办的审核意见。

不能提供确凿证据证明的呆账,不得核销。

第十四条 发生的呆账,能够提供确凿证据,经审查符合规定条件的,按随时上报、随时审核审批、及时转账的方式处理,不得隐瞒不报、长期挂账和掩盖不良资产。

第十五条 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发生的呆账,经逐户、逐级上报,由一级分行(分公司)报经当地财政专员办审核后,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审批核销。

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本级和直属机构发生的呆帐,经逐户、逐级上报,由总行(总公司)本级和直属机构报经其所在地财政专员办审核后,由金融企业总行(总公司)审批核销。

第十六条 金融企业核销呆账,必须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并填报呆账核销申报表。上级行(公司)接到下级行(公司)的申报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严格审查和签署意见。

第十七条 除法律法规和本办法的规定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包括债务人不得干预、参与金融企业呆账核销运作。

第十八条 对符合条件的呆账经批准核销后,作冲减呆帐准备处理。对上述经批准核销的呆账表内应收利息,已经纳入损益核算的,无论其本金或利息是否已逾期,均作冲减利息收入处理。

第五章 呆账核销的管理

第十九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损失责任认定和追究制度。每核销一笔呆账,必须查明呆账形成的原因,明确相应的责任人,包括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对呆账损失负有责任的人员,视金额大小和性质轻重进行处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金融企业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各总行(总公司)必须按照呆账发生和呆账核销审批的有关情况建立呆帐责任人名单汇总数据库,以加强呆账核销的管理。

第二十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责任追究制度。对呆帐没有确凿证据证明,或者弄虚作假向审核或审批单位申报核销的,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视金额大小和性质轻重进行处理。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金融企业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呆帐损失责任人不落实而予核销的,应当追究批准核销呆账的负责人的责任。

对应当核销的呆账,由于有关经办人、部门负责人和单位负责人的原因而不核销、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的,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或者处罚。

第二十一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保密制度。金融企业按照规定核销呆账,应当在内部进行运作,做好保密工作。已核销的呆帐,作“账销案存”处理,建立呆账核销台账和进行表外登记,单独设立账户管理和核算,并按国家档案管理的规定加强呆账核销的档案管理,有关情况不得对借款人和担保人披露。

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国务院批准,一律不得对外披露金融企业内部呆账核销安排和实际核销情况。金融企业实际呆帐核销金额按国家规定对外披露。财政专员办工作人员必须保守金融企业的商业秘密。

第二十二条 金融企业必须建立呆账核销后的资产保全和追收制度。除法律法规规定债权与债务或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已完全终结的情况外,金融企业对已核销的呆账继续保留追索的权利,并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表外应收利息以及核销后应计利息等继续催收。

第二十三条 审批核销呆账的总行(总公司)应当对核销后的呆账损失以及应当核销而未核销的呆账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通过检查,审查规章制度执行情况,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提高呆帐核销工作质量,并有效保全资产,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第二十四条 财政专员办应当加强对当地金融企业呆帐准备提取和呆账核销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凡未按照规定足额提取呆帐准备,不符合规定条件、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和弄虚作假核销呆帐,以及应当核销呆账而不核销、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等不符合本办法规定的,应当及时进行制止和纠正,并按照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原则及其他有关规定进行处理和处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五条 金融企业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报主管财政部门备案。

财政专员办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具体办法,负责对当地中央管理的金融企业和跨地区地方金融企业分支机构呆账准备提取和呆帐核销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上市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和呆账核销,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以前有关规定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五篇:呆账、坏账贷款核销管理办法

呆账、坏账贷款核销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司资产质量的优化,规范呆账、坏账贷款的核销程序,加强呆账、坏账贷款核销的管理工作,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机关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呆账、坏账贷款是指我公司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审核认定的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而形成的贷款损失。

第三条 公司核销呆账、坏账贷款实行分级认定、逐级申报、专项核销的原则。

第四条 公司发生呆账、坏账损失事项,由业务部门以书面报告形式提请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进行初步审议。

第五条 公司进行呆账、坏账损失的处置,应当在对呆账、坏账损失组织认真清理调查的基础上,取得充分、合法的证据。呆账、坏账损失依据下列证据进行确认:

(一)债务人被宣告破产的,应当取得法院破产清算的清偿文件及执行完毕证明。

(二)债务人被注销或被有关机构责令关闭的,应当取得当地工商部门注销、吊销公告、有关机构的行政决定等文件,以及债务单位的清算报告及清算完毕证明。

(三)债务人失踪、死亡(或被宣告失踪、死亡)的,应当取得有关方面出具的债务人已失踪、死亡的证明及其遗产(或代管财产)已经清偿完毕或确实无财产可以清偿,以及没有承债人代为清偿、或承债人确实无资产可以清偿的证明。

(四)涉及诉讼的,应当取得司法机关的判决或裁定及执行完毕的证据;无法执行或被法院终止执行的,应当取得法院终止执行裁定等法律文件。

(五)涉及仲裁的,应当取得相应仲裁机构出具的仲裁裁决 1 书,以及仲裁裁决执行完毕的相关证明。

(六)与债务人进行债务重组的,应当取得债务重组协议或债权债务抵消转移证明。

(七)对于无正式法律文件需核销的坏账,需同时满足以下要求:

1、应收账款的拖欠时间在三年以上。

2、债务人虽未破产,但已处于歇业或停业状态,确实无法偿还欠款,且无其他责任主体承担义务的。

(八)其他足以证明应收款项确实发生损失的合法、有效证据。

第六条 业务部门提供的上述证明材料,原则上应为原件。对提供原件确有困难的,业务部门必须比照原件进行审查、核对,并在复印件上签章后,可上报复印件。

第七条 借款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采取各种方式逃避贷款的,不得列为呆账、坏账。

第八条 呆账、坏账核销审批采取授权批准方式

(一)呆账、坏账损失核销授权方式

1、公司对董事会的授权由公司章程规定。

2、公司对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的授权由公司董事会决定。

(二)呆账、坏账损失核销审批方式

1、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在授权范围内审批的呆账、坏账损失核销,经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通过后由总经理签批。

2、由董事会、股东大会审批的呆账、坏账损失核销,经决议后由董事长签批。

(三)呆账、坏账损失核销审批权限

1、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审批权限:单项金额在100万元(不含本数)以内,且在一个会计内累计核销金额未超过公司最近一期合并报表经审计净资产1%(不含本数)的呆账、坏账损失;

2、董事会审批权限:单项金额在300万元(含本数)以内,或在一个会计内累计核销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合并报表经审计净资产3%(含本数)但未超过10%(不含本数)的呆账、坏账损失;

3、股东大会审批权限:在一个会计内累计核销金额超过公司最近一期合并报表经审计净资产10%(含本数)以上的呆账、坏账损失。

第九条 公司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审批的呆账、坏账核销申请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呆账、坏账核销申请书》

(二)本次申请核销金额和相应的书面证据;

(三)呆账、坏账损失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四)追踪催讨情况和措施;

(五)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要求的其他材料。第十条 公司董事会审批的呆账、坏账核销申请文件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呆账、坏账核销申请书》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初步审议意见;

(三)本次申请核销金额和相应的书面证据;

(四)呆账、坏账损失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五)追踪催讨情况和措施;

(六)公司董事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公司股东大会审批的呆账、坏账核销申请文件其 3 内容:

(一)《呆账、坏账核销申请书》

(二)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审议意见;

(三)本次申请核销金额和相应的书面证据;

(四)呆账、坏账损失形成的过程及原因;

(五)追踪催讨情况和措施;

(六)公司股东大会要求的其他材料。

第十二条 监事会对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总经理办公会)核销坏账和计提资产坏账准备的决议程序是否合法、依据是否充分等方面进行监督,并可根据股东大会要求,向股东大会提供书面专项报告。

第十三条 公司财务部应按照税务机关的相关规定,就本单位呆账、坏账核销事项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企税前扣除的申请报告。

第十四条 批准核销的呆账、坏账贷款文件不作为解除借贷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依据。参与经办人员应注意保守商业秘密。

第十五条 财务部建立登记已核销贷款台账、档案,加强呆账、坏账核销的档案管理。

第十六条 批准核销的呆账、坏账贷款的,应保留对贷款客户继续追索贷款的权利。

第十七条 在核销呆账、坏账过程中严禁弄虚作假,伪造呆账、坏账,一经发现,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触犯刑法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八条 本办法经股东大会(董事会)通过后,自年月日起实施。

下载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假死亡名单核销贷款值得深刻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申请核销不食贷款记录 [模版]

    申请核销不良贷款记录申请人,性别,现年岁,系人,身份证号: 事情经过: 在案中,涉及一笔贷款,时间:月 ,借款金额: 元。此 人:,住址: 笔贷款已由(此处写事实与理由)。现在已结案,特向会行申请核销......

    农村商业银行呆账贷款核销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呆账贷款核销管理办法 135号 (5月18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行)呆账贷款申请核销报批手续,及时处置资产损失,提高资产......

    贷款假收入证明(精选合集)

    贷款 假收入证明其实收入证明不是局限于你个人所在公司开具的证明,加上配偶的收入证明都可以的,实在没有的就加担保人吧,加上担保人的收入证明也可以。租金收入也是收入证明之......

    贷款 假收入证明

    贷款假收入证明其实收入证明不是局限于你个人所在公司开具的证明,加上配偶的收入证明都可以的,实在没有的就加担保人吧,加上担保人的收入证明也可以。租金收入也是收入证明之一......

    贷款核销现场检查方法(共5篇)

    国有商业银行已核销贷款现场检查方法 一、检查重点和方法 检查方法可以根据各自的经验掌握,在这里大体提出一些思路,仅供参考。 (一)把握检查前提,明确检查内容定义。 此次检查政......

    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申报核销管理暂行办法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文件 农村信用社联合社 关于印发《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 申报核销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为进一步规范农村信用社呆账贷款申报核销工作,促进全省农村信用社改......

    关于置换核销贷款排查清理的报告

    关于置换核销贷款排查清理的报告 根据省联社三项整治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我行立即行动,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拟定了工作时间表,坚持同起步、有侧重、分阶段的原则安排......

    农村商业银行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管理办法

    农村商业银行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管理办法 136号 (5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加强对已核销呆账贷款和已冲销贷款的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