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

时间:2019-05-13 20:21: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

第一篇: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

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

“未来的医疗一定是科技驱动的医疗、一定是数据驱动的医疗、一定是人工智能驱动的医疗。”东软集团董事长兼CEO刘积仁毫不掩饰他对AI医疗前景的看好。

在他看来,医疗改革一定是强大的技术和医疗体系的结合。未来医疗体系里至少有一半或多半的推动力来自于技术、数据和人工智能,而不是传统意义上建造更大的医院、有更好的医生。好的医生不是一天能看几十个病人,而是让他能够为百万、千万病人服务,让每个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人都能享受到在大城市所具有的医疗服务,而科技才能让这些成为现实。的确,在过去,看医疗就是医疗本身的问题;现在,看医疗则要关注技术。技术和医疗的融合越来越充分。以前说起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是CT、核磁、彩超等设备,如今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支架、器官等参与进来,医生望闻问切也从“经验派”转变“技术流”。

实际上,东软在大健康产业布局较早,如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业务涵盖医疗信息化、社保、医疗设备、健康管理等方面。资料显示,在区域卫生和医院信息化领域,东软累计服务医院客户 2000余家,覆盖全国三级医院 400 余家,区域卫生业务覆盖国家、省、市、县四级平台,服务基层医疗机构 23,000 余家,覆盖人口达 3.9 亿人。在医疗设备方面,子公司东软医疗服务于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0多家医疗机构。在健康服务领域,子公司东软熙康的云医院覆盖的服务居民超过2700万,已与宁波、太原、沈阳、秦皇岛、贵州、海南等多个城市开展合作。在刘积仁看来,进军医疗人工智能产业是东软集团布局大健康产业势在必行的一步棋,大健康领域是未来发展最重要的领域。“未来10~20年时间里,东软在大健康领域的投入会越来越大,我们在这个领域的收入也会越来越多。” 大健康全产业链的结合与应用

五个月之后,2018年12月,一栋见证医疗产融结合的大楼将在沈阳封顶。这是东软为智能医疗研究院新建的大楼,预计2019年11月正式投入使用。

对于成立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的初衷和目标,刘积仁直言是想构造一个开放创新的平台,让医疗机构、医疗研究部门和产业部门,在平台上可以互动、学习。“我们与其他人最大的不同是,这里将来会有成百上千个医生,成百上千个医院,东软是技术服务的支撑者和数据组织者。研究院将是东软大健康产业生态系统中一个非营利性、开放式、协同创新的技术与科研平台。”

根据规划,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将专注于人工智能平台、大健康数据平台以及包含支付、医疗服务、医院、科研、健康管理等大健康全产业链的结合与应用,运用东软智能医疗研究云平台CareVault,以云模式提供AI工具和数据集,不断构建、优化和积累高质量的样本数据和认知模型,为医生提供辅助医疗与科研的服务平台,为医院等科研机构提供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方法论和工具的科研平台,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提供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孵化平台。

刘积仁透露,目前研究院的会员分为三种:来自医院与医学院校或从事医疗服务工作与科研的医疗会员、负责将研究成果进行产业化的产业会员、从事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研究的技术会员。创始会员中,产业会员为东软大健康联盟,技术会员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李雪教授团队、东北大学中荷生物医学与信息工程学院等家。

在具体的运作流程方面,研究院会优先选择大众化的病?N,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癌症等,在通过与学术委员会的交流后立项,随后分别从医疗会员、产业会员、技术会员中配置相应的研究人员建立课题组。

现阶段,研究院已经开展虚拟标准化病人、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研究、北方人群心脑血管疾病遗传学大数据研究、脑卒中救治智能辅助流程与规范、省级脑疾病协同救治临床方法与规范、医疗影像大数据与智能分析、高端智能影像设备应用验证和质量提升、肿瘤临床辅助决策等课题的研究。

具体到研究平台的架构,东软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首席知识官张霞介绍,平台根据具体应用进行了分层,最下面一层是通用的平台层,意思是它不一定专注在医疗领域,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应用;在上面东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做了一层基础平台层,帮助医生或医院的科研人员做相关的技术处理。再往上是更具体的的对接,比如与宣武医院做的脑卒中平台就是在原有平台上基础再构建相关的应用。

那么,说到脑卒中,可谓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首要杀手,是高患病率、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四高”疾病。据估算,全国每年新发脑卒中约200万人,65岁以下人群约占50%,表明我国脑卒中年轻化趋势严重,且每年仍以13%的速率在上升,复发率高达17.7%,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也日趋严重。

再有值得注意的是,“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脑卒中防治中急需建立的长效机制。脑卒中的诊疗过程必须争分夺秒,争取治疗“时间窗”,但目前现状是我国只有不到2%的患者接受了有效治疗。除人们对脑卒中知识相对缺乏、就诊意识不高,院外时间拖延较长,错过有效治疗时间窗外,县级医院缺乏医疗资源导致我国广大农村及城镇患者难以及时接受有效的溶栓治疗,脑卒中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诊困难等情况,也成为延误脑卒中患者救治的黄金时间的重要影响因素。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互联网医疗诊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与东软智能医疗研究院、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启动eStroke溶栓取栓影像平台联合研发项目。宣武医院在脑卒中救助领域的专业知识,结合东软在医疗影像设备、医疗IT、人工智能技术软件的积累,历时一年多的研发,eStroke溶栓取栓影像平台研制成功,可以提供 7×24×365 智能化指导。

IDC曾预测,截至2020年全球医疗数据量将达到40万亿GB,大约是2010年的30倍之多。可以说,信息化和医疗数据的规模和质量推动了医疗健康的进步和发展。人工智能在医疗大数据领域的参与度非常高,其优越性在于可以更高效地处理海量数据,迅速找到一些特征和规律,在图像识别上,人工智能的优越性表现的特别突出。人工智能可以利用庞大的医学知识库和数据库,建立医生的临床辅助决策系统,帮助医生进行诊断。

“医疗的人工智能技术主要涉及的是大数据,在这方面东软长期有平台和人才储备,比如我们要分析医疗和医学文献,将文本结构化,因为它是作为医生大量的病症分析的一个非常基础的技术。”张霞说,“我们还有支持继续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平台供科研人员使用,并提供IT支持。我们希望把平台做的让医疗人员更少的依赖我们的支持也可以自主操作。”

为此,研究云平台聚集开放了包括2017年Kaggle竞赛肺癌检测数据、PTB诊断心电数据集、Physionet心电数据集、乳房X光片数据集、宫颈癌筛查数据、皮肤黑色素瘤影像数据集、肺结节影像数据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检测数据集等在内的医疗数据集。医疗设备有“头脑”

与其他在AI医疗领域布局的企业不同,东软更倾向于打造平台。AI+医疗的结合过程中,医疗设备的智能化也在成为一种趋势。

与多数限定了固定数据分析模型的静态智能不同,东软医疗的人工智能产品拥有更聪明的动态深度学习技能:智能应用提供源源不断的影像数据,智能数据分析服务器通过对比人工诊断与智能分析结果,实现自动更新训练数据库,从而触发深度学习模型与计算参数的优化,使得智能分析算法模型更精准。在医院的云设备获取到更新的智能算法后,可以为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病灶自动筛查能力,在临床上更好地辅助医生诊断。

数据显示,我国放射科医生总数约为8万,而每年的影像诊断需求在14.4亿左右,但是每年放射科医生增长速度仅在4.1%,放射科医生产能不足、分布不均匀的问题非常突出。然而,培养一名专业医学影像人才过程漫长,而计算机的学习速度很快,并且能够比人类更加准确、快速的在数以千计的样本中多次评估甚至是微小的差异。另外,基于大数据的深度学习,自动进行图像的处理,如自动靶区勾画、自动去骨、血管自动提取、自动命名、病灶自动提取、分析,使医生从繁琐的、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诊断,减轻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东软医疗的Smart CT便是一款全流程的人工智能CT,不局限于某一个功能或某一类疾病的应用,可以识别分析受检者个体化的生理特征,为扫描技师推荐最优化的扫描参数,不同设备、不同技师都能够得到一致化的结果。如此一来,既可以使基层医疗机构达到了三甲医院专家级别的诊断水平,同时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基层、低年资医生快速成长。

张霞表示,AI不会让医生失业,但是不会用AI的医生可能会因为效率不足而被淘汰。Smart CT的应用让医生的工作不止是简单的手工完成重复劳动,而是让他们的职责转化为监控和评估机器的输出,加速了精准医疗。影像科医生也将因此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像一个“医生”,因为生产力的提高允许临床医生和患者之间有更多的时间就检查结果进行沟通。

不?^,在人工智能CT之前,从1997年中国首台CT(C2000)产业化,到第一台国产16层、64层、128层螺旋CT,到2017年全球首台极速能谱CT―NeuViz Prime,东软医疗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道路上走了20年。

时针拨回20年前,中国几乎所有医疗器械的使用都依赖于海外进口,尤其在国人需求量十分巨大的CT领域,市场一直处于被美、日、德等跨国公司垄断的状态。国内只有少数大规模的医院才有实力购买进口新品CT,而国内部分医院充斥着国外淘汰的二手CT,高昂的购入费用与维护成本直接转嫁于患者身上。

彼时,东软医疗的科研工作者们从修复“洋CT”开始,逐步踏上了国产CT的自主研发之路。“尤其是在国外技术封锁、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持的情况下,科研人员们夜以继日的做实验攻难关,通过一点一点的摸索,终于逐步掌握核心技术和制造工艺,成功填补了国产医疗大型设备行业的空白。”刘积仁说。

1997年,东软医疗自主研发全身CT,打破了国际跨国公司的垄断。但第一台CT推向市场时,成像速度为58秒,与国外CT机15秒的速度存在差距。当时CT机的核心技术之一是阵列处理机,这一技术被国外医疗设备企业封锁垄断。经历了多番攻克,东软医疗研发了PC机替代阵列处理机,将CT机的成像速度不断缩短,从最初的58秒到28秒,再到18秒、8秒、5秒,最后直到1秒之内,进而开始被国外知名的CT生产厂家所效仿。

之后,东软医疗相继推出众多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磁共振、数字X线机、彩超、实验室自动化、放射治疗设备以及核医学成像设备等系列产品,提供覆盖放射影像、常规检查、放疗与核医学三大领域的全面医疗解决方案。东软医疗的产品已经出口到110多个国家,使用用户高达9000多家。

“未来的医疗是泛医疗,就像汽车产业一样,修理厂越来越少、4S店越来越多,而医院就像人的修理厂,4S店现在还不多,今后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健康呵护,越来越去中心化。”刘积仁认为,未来的医疗一定超越今天的医疗,人工智能将支持每个人更好的了解医疗路径、医疗知识。

第二篇:医疗信息化产业

电子版:8000元印刷版:8200元电子+印刷:8500元

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应用前景及投资潜力研究报告(2014版)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市场现状及开发前景调研报告(2014版)

第一章 医疗信息化产业相关概述

第一节 医疗行业基本概述

一、医疗产业的范畴

二、医疗行业产业链构成三、医疗行业的产业特性

四、医疗市场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医疗信息化相关简述

一、信息化的概念

二、医疗信息化的内涵

三、医疗信息化的重点内容

第二章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概况

一、中国医疗产业的形成背景

二、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三、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状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阻力

二、医疗行业遗留的十大问题

三、阻碍国内民营医疗行业发展的因素

四、医疗行业资产管理面临的难题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医疗产业发展模式探讨

二、医疗行业仍需要以市场机制作为基础

三、医疗卫生事业在服务中跨越式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 2013年世界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态势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世界医疗信息化行业运行概述

一、全球医疗信息化产业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二、全球化轨道上的医疗信息化

三、全球远程医疗呈现发展态势

第二节 2013年世界重点地区医疗信息化产业分析

一、美国医疗信息化发展

二、亚太地区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分析

三、欧盟开发医疗信息新系统

第三节 2014-2018年世界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章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运行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一、中国GDP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

第二节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产业政策环境分析

一、医疗、医保改革对医院信息化的建设将带来的影响

二、医疗保险信息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第五章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概述

一、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的四个阶段

二、IT助力医疗行业转型发展

三、中国医疗IT行业步入快速发展轨道

四、中国医疗信息化需求更加明确

五、我国医疗IT市场需求呈现八大特点

第二节 2013年医院信息化建设三大流程再造透析

一、门诊流程再造

二、住院流程再造

三、检验流程优化

第三节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制约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四大障碍

二、中国医疗信息化与国外仍有差距

三、中国医疗信息化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

四、我国医院信息化发展存在两大不平衡

第四节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一、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二、推动医院信息化建设持续发展的策略

三、医疗信息化发展需要第三方协助

四、以业务为核心推动医疗信息化发展

第六章 2013年中国医疗信息化细分市场分析

第一节 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

一、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

二、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三、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产生的效益

四、我国HIS发展已成普及之势

第二节 电子病历

一、世界首个电子病历国家标准在美国问世

二、电子病历迎来发展新纪元

三、电子病历推广普及遭遇三大障碍

四、推进电子病历发展的建议

第三节 远程医疗

一、国外远程医疗发展浅述

二、远程医疗将向个体远程监护方向发展

三、中国远程医疗消费者需求变数分析

四、远程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四节 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

一、数字化医学影像的存储与管理

二、巴可显示技术中标澳大利亚大型PACS项目

三、我国PACS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七章 2013年中国农村医疗信息化的发展动态分析

第一节 2013年农村医疗信息化市场概述

一、农村医疗信息化蕴藏巨大商机

二、卫生部开展农村医疗信息化试点工作

三、农村合作医疗实现网上审核报销的条件

第二节 2013年中国部分地区农村医疗信息化的发展

一、湖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建设概况

二、安徽省积极推进农村医疗信息化发展

三、北海合浦县新农合信息化发展情况

四、江门蓬江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水平领先

第三节 2013年中外企业助力农村医疗信息化发展一、三星打印以服务抢占农村医疗信息化商机

二、方正推出“农医通”助推农村医疗信息化

三、西安电信打造农村合作医疗信息化平台

四、高青网通为农村医疗信息化建设出力

第八章 中国医疗改革与信息化发展走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历程

一、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进程

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进程

三、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进程

第二节近年来中国医疗体制改革概况

第三节 新医改方案解读

一、新医改方案的几大亮点

二、新医改方案的缺憾

三、新医改确立2020年发展目标

四、制订区域卫生规划成医改方案落实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 医疗改革对医疗信息化的影响

一、信息化成为医疗改革关键环节

二、新医改给医疗信息化市场带来8500亿商机

第五节 医改形势下的IT走向探讨

一、信息技术助力医疗体制改革

二、以病人为中心实现三者平衡

三、聚焦五大热点

第九章近年来中国医疗信息化应用案例

第一节 数字化医院与网络应用解决方案

一、概述

二、数字化医院多业务解决方案

三、数字化医院未来展望

第二节 阿德利亚科技无线医疗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简介

二、具体应用介绍

三、方案特点

第三节 科迈RAS医疗保健远程接入解决方案

一、需求分析

二、效果分析

三、成功案例

第四节 医院排队综合管理系统解决方案

一、排队机应用的意义

二、系统构成三、系统功能

第五节 E-HOSPITAL与医院临床信息系统整合方案

一、飞利蒲医疗系统科技临床科室信息管理系统

二、整体化的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三、飞利蒲医疗系统科技整体化临床信息管理系统

第十章 中国医疗信息化重点企业竞争力分析

第一节 天健科技集团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发展历程

三、天健科技向医疗信息化行业领头羊进军

第二节 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华海医信联手弘毅投资开发医疗数字化市场

三、华海医信PACS系统硬件配置综述

第三节 陕西高科医疗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一、公司简介

二、高科医信成功抢占行业制高点

三、陕西高科医信产品研发动态

第四节 其他企业

一、上海金仕达卫宁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二、上海岱嘉医学信息系统有限公司

三、北京展华科技有限公司

四、广州市三甲医疗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第十一章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医疗行业发展前景展望

一、中国医疗市场化商业前景广阔

二、医疗器械市场未来前景光明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发展前景预测

一、中国医疗信息化潜力

二、医疗IT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三、2014-2018年中国医疗行业IT市场规模预测

第十二章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战略研究分析

第一节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医疗信息化投资潜力分析

二、医疗信息化投资吸引力分析

第三节 2014-2018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投资风险分析

一、市场竞争风险分析

二、政策风险分析

三、技术风险分析

第四节 专家建议

一、我国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的进展

二、2014-2018年我国医疗信息行业发展策略

三、2014-2018年我国医疗信息化产品应用趋势

NO:14-S866

第三篇:场流分离技术

场流分离技术的研究

专业:化学工艺

学生:田盼盼

201220714

201220715

场流分离技术的研究

摘要:场流分离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分析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应用广泛,效率高等优点。该文介绍了场流分离原理及理论,描述了场流分离设备的主要结构,着重讲述了电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沉降场分离、流场流分离的方法及应用。比较了不同场流分离技术的差异,展望了场流分离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场流分离,电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沉降场分离,流场流分离

1.场流分离介绍

近年来,人们将不同的场垂直地加在一个速度分布为特殊形状的液流中,发明了一种新的分离方法。1966年美国犹他大学的吉廷斯(Giddings)教授首次报导了这个方法,并把它命名为场流分离(FFF)。十多年来,该法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很多文献报导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不仅在理论上对场流分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且还探讨了这种方法在分离大分子、胶体颗粒和微细颗粒方面的应用。场流分离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分析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应用广泛,效率高等优点。

2.场流分离系统组成

场流分离系统一般由载液及样品注入装置,分离系统,检测分析系统,收集系统等部分组成。载液一般由注射泵注入,样品由微量注射泵脉动注入。分离系统由分离流道与分离场施加装置构成。检测分析系统可由电子显微镜或光散射仪或化学分析仪与计算机共同组成。图1为典型的FFF流道几何形状。流道一般由在高分子材料薄片上刻出的矩形流道与上下平板组合而成。其结构如图2所示。

图1典型FFF流道几何形状

图2 FFF分离流道基本结构

3场流分离原理

场流分离(Field flow fractionation—FFF)作为一种新的分离技术,最早是由Giddings博士在1966年提出的[1]。FFF作为一类分离技术,可分离、提纯和收集流体中的悬浮物微粒。FFF适用于样品组分尺寸从1nm-100μm大分子、胶质和微粒物料的分离[2-3],也可完成对组分多种物理特性参数的测定。如:质量、密度、电荷、热扩散系数等。

在FFF系统中,由于矩形微流道的宽高比大于100:1,因此流速剖面近似为二维层流。分离场垂直于流动方向施加。样品组分除了随载流的纵向流动外在分离场的作用下,还存在垂直于流道的漂移运动。被分离(分析)的样品脉动地注入分离流道中流动的载流液中,由于保持力的不同,样品的组分在不同的时间内出现在流道的出口。

在FFF中,分离是由作用于样品的外加场力与样品的扩散力相互作用完成的。作用于样品的外加场力驱动样品组分向流道的一壁面(积聚面)漂移,而样品的扩散力则起相反作用。当场力与扩散力达到平衡时,微粒将处于距积聚面距离一定的位置上。载流液速度剖面呈抛物线形状或近似抛物线形状,其流速剖面如图3所示。其最大速度在流道中心附近,最小速度在流道壁处。由于被分离样品中各组分受分离场影响的不同,样品中不同的组分将处于距积聚面不同的位置,即不同的组分处于不同的流速层面。因此,那些受分离场影响较强的组分距积聚面较近,流速较小,而那些与分离场作用弱的组分距积聚面较远,流速较大。由于不同组分流速的差异,它们通过流道所需时间(保持时间)也就不同,图4展现了这一原理。保持时间与组分的特性有关,利用这些特性实现样品中不同组分的分离。同样也可利用测定保持时间来确定与其相关的特性。

图3 流速剖面

图4场流分离原理 场流分离种类

场流分离作为一类分离技术,虽然依据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根据所加外场类型的不同,场流分离技术主要分为流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沉降场流分离,电场流分离等。另外流场流分离技术又可分为对称流场流分离和非对称流场流分离。

4.1电场流分离

电场流分离技术作为微粒子分离技术最早出现于1972年,并用于多种蛋白质的分离[4]。电场流分离(electricalfield flow fractionation—EFFF)不是直接的流动分离技术,而是依赖于垂直分离方向上(流动方向)的电场在低黏性的载液中完成分离的。在电场流分离系统中,被分离的组分由于其电敏感性的不同,所受的电场作用力就不同。当微粒所受的电场作用力与扩散力达到平衡时,不同的微粒将处于距积聚壁不同的距离,即在流道中有不同的速度,从而使得不同的微粒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分离流道的出口,从而完成分离。在EFFF系统中,电场E垂直于流道施加,粒子的漂移速度取决于它们的电泳淌度μ。理论上凡具有电敏感性的微粒都可利用电场流分离技术分离。

在电场流分离过程中存在着双电层效应,由于双电层效应的影响,系统有效电场强度损失巨大。据测,有效电场强度一般不超过外加电场强度的3%[5],多数情况为1%左右。EFFF系统的应用包括:细胞分离、乳状液和脂质体的鉴别以及样品的预处理。

电场流分离最初用于蛋白质的分析、分离[6]。随后发展为多种微粒的分析分离,如:人类红细胞、胶体、糖、黏土等[7]。4.2 热场流分离

在热场流分离(Th-FFF)中,应用的“场”是温度梯度。温度梯度是依靠上下壁面的温差建立的。这一温度梯度横穿液流,液流在温度不同的两平行板间流动,热扩散使样品组分向积聚面漂移。Th-FFF侧重于在亲脂性聚合体上的应用。Th-FFF可用于粒径小到1μm以下,大到20μm微粒的提取,分离[8]。目前已成为测量稀释聚合物溶液热扩散系数极其方便的工具。它测量速度快,通常只需10~20 min。

4.3 沉降场流分离

沉降场分离外加场可以是重力即重力场流分离(GFFF),也可以是离心力即离心力场流分离或称沉降场分离(SdFFF)。GFFF是一种最简单的FFF技术,利用地球重力场作为外加力场,与其他FFF相比,GFFF在理论方面还需完善。GFFF已成功应于红细胞,胶体,淀粉,葡萄酒酵母的分析鉴定[9]。SdFFF应用与GFFF相似。如:硅凝胶体粒子;聚合体橡胶和细胞的分离纯化[10]。与GFFF相比, SdFFF结构相对复杂,外力场变化范围较大且易控制。4.4 流场流分离

流场流分离(flow-FFF)最早由J.C.Giddings等人于1984年提出。Flow-FFF的外加力场为垂直于流道(流动)方向的横向流。Flow-FFF装置与其他场流装置略有不同,其流道上下壁具有渗透能力。在flow-FFF中,分析物被横流推向半渗透性壁,并被只允许载流通过的膜隔离在积聚墙处。这样流道壁保证了在分离过程中外加横向流的实施。通过外加横向流的作用使不同的微粒处于流道中的不同流速层面上,从而实现不同的微粒在不同的时间出现在流道的出口处完成分离。

现有的flow-FFF设备可完成多种微粒的离。其适用的微粒尺寸范围从1 nm~0.1 mm。此外,近些年流场流分离已应用于微粒尺寸测定,蛋白质特性分析等方面。

5不同场流分离的差异

不同的场流分离技术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主要在于应用外场的不同,其适用的领域及范围也存在差异。

沉降场流分离具有设备简单,控制方便的优点,其分离是基于被分离的微粒的不同尺寸、密度、及形状实现分离的,因此它主要用于红细胞、胶体、淀粉等的分离,但它难以完成高浓度、尺寸较小微粒的分离,如尺寸在0.02-0.05μm 的胶体。

流场流分离相对于沉降场流分离来说,其所适用微粒尺寸范围要广泛,尺寸从1nm-0.1mm,但与沉降场流分离相比,它对微粒的选择分离效果稍差。

热场流分离不但可用于微粒的分离,同时也可用于微粒热扩散系数的测定,进而完成对微粒成分的分析。

电场流分离几乎具有其他场流分离所有的优势,同时它还可完成在其他场流分离中无法完成的微粒分离,如脂质体的分离等。但电场流分离要求被分离微粒具有电泳淌度,如被分离微粒不具有电泳淌度,则需对被分离的微粒进行预处理。6 场流分离国内外发展方向

场流分离目前主要发展方向是与微细加工技术相结合,使其小型化,微型化。场流分离系统微型化后可能获得的益处包括:提高分辨率,减少分离时间,减少仪器尺寸,降低能耗。同时还可减少时间常数、溶剂消耗、松弛和平衡时间。国外已对电场流微型化从理论及实验上做了一些工作。实温度场流分离的微型化研究也获得进展。但目前场流微型化仍处于理论研究与探索阶段,有许多理论及结构上的问题还有待解决。对场流分离流道的优化设计近期国外也做了一些探索。

场流分离在国外已研究了数十年,但目前国内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关场流分离深层次的机理及场流分离的应用仍有广阔的研究空间。尤其对如何实现连续场流分离及如何实现场流分离在工业生产上的应用,还有大量的工作等待我们去做。

参 考 文 献

[1].B K Gale;K D Caldwell;A B Frazier.A micromachined electrical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system[J].Transactions on biomedical engineering,1988,45(12): 1459-1470.[2] Bruce K Gale;Karin D Caldwell;A Bruno Frazier.Geometric scaling effects in electrical field flowfractionation.2.Experimental results[J].Analytical chemistry,2001,73(10):2345-2353.[3]C Lautrette;P J P Cardot;C Vermoot-Desroches.Sedimentation field flow fractionation purificationof immaturea neural cell from a human tumor neuroblastoma cell line[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B,2003,791(1):149-160.[4] S Kim Ratanathanawongs;Paul M Shiundu;J Calvin Giddings.Size and compositional studies of core-shell latexes using flow and thermal field-flow fractionation[J].Colloids and surfaces,1995,105(2-3):243-250.[5] Hovingh M E;Thompson G h;Giddings J C.Column parameters in TFFF[J].Minerals engineering,1995,8(11):1359-1368.[6] Caldwell KD.Field-flow fractionation[J].Trends in biotechnology,2005,23(9):475.[7] Josef Jana;Jan Dupák.Elimination of edge effects in micro-thermal field-flow fractionationchannel of low aspect ratio by splitting the carrier liquid flow into the main central stream andthe thin stream layers at the side channel walls[J].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2005,1068(2):261-268.[8] Stevenson S G;Ueno T;Preston K R.Automated frit inlet/frit outlet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for protein characterization with emphasis on polymeric wheat proteins[J].Analytical chemistry,1999,71(1):8-15.[9] Picton L;Bataille I;Muller G.Analysis of a complex polysaccharide(gum arabic)by multi-angle[J].Carbonhydrate polymers laser light scattering coupled on-line to 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and flow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10] L Koch ,T Koch,H M Widmer.Sedimentation field-flow fractionation for pigment quality assessment [J].Chromatogr,1900,517:395-403.

第四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九临院附院字〔2012〕114号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各科室、各部门: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规范我院医疗技术审批、授权及考核流程,建立健全医疗技术相关管理制度,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江西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要求,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我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请遵照执行。

一、本规定所称医疗技术,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以诊断和 治疗疾病为目的,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而采取的诊断、治疗措施。

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应当遵循科学、安全、规范、有效、经济、符合伦理的原则。

三、我院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由医院医务科负责,医院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类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核工作。

四、根据《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医疗技术分 为三类: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能确保其安全性、有效性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行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管理。第二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涉及一定伦理问题或者风险较高,由省卫生厅制定目录并严格进行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第三类医疗技术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目录由卫生部制定,需要经卫生部进行严格控制管理的医疗技术:

(一)涉及重大伦理问题;

(二)高风险;

(三)安全性、有效性尚需经规范的临床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

(四)需要使用稀缺资源;

(五)卫生部规定的其他需要特殊管理的医疗技术。

五、医院对医疗技术实行分类管理。拟新开展的第一类技术由医务科审核批准;拟新开展的第二类医疗技术或第三类医疗技术,必须在经医务科、医学伦理管理委员会审核后,由医务科上报相应的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后方可在我院实施。

六、各科室不得在临床应用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的医疗 技术。

七、各科室在申请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技术审核时,应当提交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医学伦理审查报告。

八、对经审批后新开展的技术项目,尤其是高风险技术项目,医务科要建立医疗技术管理档案,实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追踪管理。

九、根据《江西省医疗机构临床各科室手术分级目录》、江西省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制定我院《医疗技术分类目录》、《手术分级管理规范》,手术实行分级管理,严格限定不同级别医师的手术权限,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管理。

十、医务科应当自准予开展第二类医疗技术和第三类医疗技术之日起2年内,每年向批准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临床应用情况,包括诊疗病例数、适应证掌握情况、临床应用效果、并发症、合并症、不良反应、随访情况等。

十一、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立即停止该项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并向核发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一)该项医疗技术被卫生部废除或者禁止使用;

(二)从事该项医疗技术主要专业技术人员或者关键设备、设施及其他辅助条件发生变化,不能正常临床应用;

(三)发生与该项医疗技术直接相关的严重不良后果;

(四)该项医疗技术存在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隐患;

(五)该项医疗技术存在伦理缺陷;

(六)该项医疗技术临床应用效果不确切;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

(院务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2012年10月17日

九江学院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办公室 2012年10月17日

第五篇: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医院提供的医疗技术服务应与其功能、任务和业务能力相适应,应当是核准的执业诊疗科目内的成熟医疗技术,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且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支持系统,能确保技术应用的安全、有效。

2.建立健全并认真贯彻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应用、监督、评价工作制度,并建立完善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与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并组织实施。

3.开展新技术、新业务要与医院的等级、功能任务、核准的诊疗科目相适应,有严格审批程序,有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与设施,有确保患者安全的方案;当技术力量、设备和设施发生改变,可能会影响到医疗技术的安全和质量时,应当中止此项技术。按规定进行评估后,符合规定的,方可重新开展。

4.对新开展的医疗技术的安全、质量、疗效、费用等情况进行全程追踪管理和评价,及时发现医疗技术风险,并采取应对措施,以避免医疗技术风险或将其降到最低限度,建立新开展的医疗技术档案,以备查。

5.新技术、新业务在临床正式应用后,医院应当及时制定发布临床诊疗规范、操作常规及质量考评标准,并列入质量考核范围内。

下载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word格式文档
下载AI医疗的全产业“技术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大全]

    xxx医院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为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建立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促进医学科学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 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1 一、医疗技术风险管理体系医疗技术风险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行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两级管理......

    医疗技术开展情况

    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同时,严格按照《医疗技术临床运用管理办法》开展各项医疗技术,制定详细的医疗技术准入制度和医疗技术风险评估预警等各项制度,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更好地......

    医疗技术分类目录

    医疗技术分类 卫生部已刻录机红素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将医疗技术分为三类,即第一类、第二类,第三类。 第一类医疗技术是指安全性、有效性确切,医疗机构通过常规管理在临床应用中......

    远程医疗技术参考材料(定稿)

    远程医疗技术 第一章 绪论 1、远程医疗(Telemedicine):指医护人员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来实现对各种医学信息的远程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查询等,从而跨越......

    医疗技术管理制度

    1、首诊负责制度 ① 第一位接诊医师(首诊医师)对所接诊病人的检查、诊断、治疗、转科转院等工作负责。 ② 首诊医师除按要求进行病史、身体检查、化验等详细记录外,对诊断已明......

    医疗机器人产业分析5篇

    医疗机器人:下一个智能机器人投资风口 i投资(微信号:itouzi8)“VIP会员俱乐部”旨在搭建专业的产业链研究社群。通过汇集产业专家、行业分析师、PE/VC、上市公司及实业高管和职......

    医疗类医学影像技术类

    医学影像技术类笔试大纲 一、 X线 1.X线的物理学基础 X线的发现,X线产生的原理,X线本质和特征,X线强度,X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X线的吸收与衰减。 2.X线影像的形成及像质量评价 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