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

时间:2019-05-13 20:27: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

第一篇: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

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

随着国有商业银行逐步上收农村地区的机构网点农信社已发展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的一支重要力量极大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近几年来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支持为农信社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农信社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信社来讲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支持还没有完全或真正到位还存在一些对农信社岐视或不公平的政策严重阻碍了农信社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受农信社“模糊”地位的限制名义上农信社是地方的合作金融集体组织但实际上从农信社成立之日起农业银行、人民银行就一直受国家委托行使对农信社的管理职责改革前归人民银行管理农业银行成立后由农业银行管理农行在八十年代还对农信社实行“四统一、一兼顾”管理1997年从农业银行脱钩后又归人民银行代管其法人机构——基层农村信用社在人、财、物上早无自主权更谈不上管理权仅保留一个形式而已同时在法律上没有任何规定要求地方政府承担对农信社的管理义务在实际工作中地方政府也从未真正把农信社当作地方的金融机构来看待因此农信社遭遇了地位上的尴尬看似国家的但又不是国家的名义上是地方的但实际上又不是地方的

如此一来农信社就没有资格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以及地方的优惠政策剥离不良资产、财政补充资本金等没有农信社的份地方政府给予地方企业亏损补贴、拨补企业项目资本金或开办费、减亏增盈的奖励、职工的困难救济以及各种税费的减免等也从来不惠顾到信用社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农信社甚至于连正常的代理财政手续费也未能如愿农信社这种“模糊”的地位在相当程度上限制或束缚了自己的发展

(二)受企业开户的限制由于农信社是一个地方的集体合作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低兼之农信社资不抵债社众多资产质量低、历史包袱沉重内控管理相对薄弱等因此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从行业到一个单位都明文规定或有意识禁止某个行业或某个单位到农信社开立基本帐户1995年9月1日人民银行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事业单位基本存款帐户管理的通知》(银发1995247号)也作出规定“信用社不得超出规定的业务范围为大中型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开立基本存款帐户”地方的一些工商企业地方政府也出面干预或禁止其到农信社开立帐户去年农信社本身在向地方移交养老保险金时也规定社保部门不得在农信社开户由于受企业开户的限制使信用社对公存款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的资金供应能力同时加大资金平均成本导致信用社经营环境恶化

(三)受业务开办的限制农信社不能开办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央行也不对农信社办理再贴现《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二十九条规定人民银行不能向

非银行金融机构等提供贷款因此在前几年央行的再贷款也不对农信社办理;住房消费贷款、汽车消费贷款、助学贷款等也不能开办住房消费贷款只能限制在信用社内部职工办理至于助学贷款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无论是从农信社支持老百姓子女上学的范围还是贷款金额均比某个商业银行要强得多却得不到国家的承认更得不到国家财政的利息补贴所有这些不公平或岐视的国家金融政策规定形成了在老百姓心目中农信社和商业银行是“不一样”的金融机构公众对农信社和商业银行的信任度和支持度出现了差异特别是前几年一些地方农信社出现的支付**更加影响了社会公众对农信社的信任程度极大地影响了农信社的市场发展和业务的创新

(四)受地方行政干预的限制一些政府部门的领导把农村信用社当作政府部门甚至扶贫机关一样来看待工资发不出城镇开发资金不足一些农村基础设施工程资金不到位等只要涉及到资金投入的问题一律找信用社“帮忙”除了无尝捐助外一些政府领导为了出“政绩”往往以各种方式命令信用社发放贷款虽然贷与不贷由信用社决定但在很多情况下农信社是不得而为之这种状况农信社要比商业银行严重得多给农信社的发展造成沉重负担

(五)受法律保障的限制目前我国还没有完整意义上的合作金融法律、法规在法律上没有明确合作金融机构的地位和权益致使合作金融在改革和发展中处于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状态农信社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一定程度上限

制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

(六)受自身管理政策的限制农信社的发展不仅受来自外面政策因素的限制而且还受自身管理政策的限制一些省市规定农信社自身营业用的房地产购建、车辆购臵以及一定限额以上的贷款等一律要经过省市合作管理部门的审批农信社包括联社在招录员工方面没有自主权甚至连自然减员补员都没有资格影响了业务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此外农信社是个弱小的地方金融机构所发放的贷款大部分是农业贷款并带有较强的扶贫或政策性质而农业是个弱质产业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风险大回报率低因此农信社经营成本大冒风险也大但其所承担的税赋与商业银行几乎没有任何区别损失准备也和商业银行一样按贷款余额1%提取而且与商业银行核销贷款本息最终挂到国家财政头上不同农信社核销的贷款本息最终还是由自己来消化因此农信社承受着巨大的经营压力也给农信社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担

在此特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一)加快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完善管理体制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建议农信社实行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条即以省为辖区建立自上而下的管理机构其管理框架省联社——地市联社或办事处——县联社省(区、市)、地市联社(办事处)对信用社的组织领导、服务扶持应以间接管理为主主要为全辖区统一制订一个行业标准、规章由各个信用社在标准内自主决策同时加强指导管理履行必要的监督检查监督各项政策的落实保证所订标准及规章的正确有效实施而县级联社应承

担起对农信社的主要管理职责要以直接管理为主加强领导管理特别是要强化指导服务和监督查处两大职责块即建立地方政府对农信社应有的权力、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制度且要以法律形式进行明确以强化地方政府对农信社领导管理及风险防范的责任地方政府对农信社的管理职责主要通过自上而下的行业管理部门来实施、体现不直接对农信社具体人、财、物和经营活动等负责或干预

(二)尽快建立健全合作金融机构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农信社主要是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一些规定以及各级信用合作社参照中国人民银行拟订的范本制订的章程等进行经营管理活动这些规定和章程的法律效力与针对一般性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法》相比法律效力比较低对确立合作金融产权的权威性较小因此农信社也应当像商业银行一样拥有独立的法律保障(比如美国《联邦信用社法案》)以树立起与《商业银行法》大致相当的权威性同时从法律上对农村合作金融组织的成立条件、组织体系、业务范围、经营原则、服务宗旨、管理制度等予以细化规定使其依法经营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增强防范风险的自觉性

(三)尽快实施国民待遇原则随着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以及农信社内控管理的加强央行和银监会应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以及各地农信社经营管理状况放开对农信社在市场准入、业务开办、开户、结算等方面的限制实行与其他商业银行一样的国民待遇

(四)尽快建立适合合作金融特点的政策支持体系

和风险补偿机制首先是金融政策的扶持一是对“两呆”贷款和历年损失挂账人民银行应按照一定的比例给予长期无息或低息再贷款支持;二是提高农信社贷款呆帐准备金提取比例增强农信社抗风险能力;三是适当提高转存人行存款利率解决利率倒挂问题提高盈利能力;四是适当提高农信社存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提高其资金组织能力打击农村高利贷;五是尽快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解决行社脱钩后遗留资金纠纷问题其次是财政政策的扶持一是对政策性损失和挂账的弥补对新产生的亏损、风险由农村信用社和地方承担把责任交地方政府中央不再负责;二是对农村信用社的各种税收要实行一定程度的减免特别是对农村信用社投向“三农”的贷款实行财政利息贴补或免交营业税或按一定比例适当返还对贫困地区农村信用社或资不抵债社在一定时期内免缴营业税和经营所得税以增强农信社的盈利水平和发展后劲提高农信社支农工作的积极性;三是把农村信用社代理财政工作的业务手续费纳入制度化轨道并妥善解决财政拖欠农村信用社保值贴息问题;四是对农信社的不良资产特别是政策性部分实施剥离由专门成立的管理公司进行管理收回部分归还农信社损失部分由中央和地方逐年核销以促使农信社重组、改造、规范和轻装前进再次是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扶持农信社作为地方性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基础是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维护农村稳定和国家稳定的重要支柱地方政府有领导管

理和承担风险的义务要把农信社作为一个地方企业来对待千方百计支持帮助农信社的工作特别是在组织资金、清收不良贷款、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债权、减免各种税费等方面提供支持帮助

第二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制定的因素包括:义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对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执政党执政理念和政府价值取向的转变;国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学者们的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政策;影响因素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有学者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一概念。但它受到政府重视,并上升到政策层面,则是近年来的事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是在本世纪初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形势下,国家和地方出台的旨在缩小义务教育的区域差距、城乡差距、同一区域校际差距的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的总称。

一、政策背景

2000年,我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宏伟目标,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初中毛入学率达到88.6%,小学升学率达到94.9%①。21世纪的头五年,义务教育工作的战略要点是巩固和扩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坚持把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扩大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虽然当时尚未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但伴随着“三农”问题的突出,农村教育开始得到大力重视。2003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教育的区域差距也引起国家注意,《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大对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教育支持力度,促进东、中、西部地区教育协调发展。

到2005年,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均达到95%以上,义务教育进入全面普及的新阶段。然而,义务教育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校际差距依然存在,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义务教育政策的重心开始转变。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内容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第一个全面阐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政府文件。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0年,教育部再次印发专门文件——《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2][1]

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就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做出进一步部署,提出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均衡发展的内涵就是要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让广大适龄儿童接受更加公平的义务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既要重视硬件建设,缩小硬件差距,也要重视软件提高,即完善学校制度、改善师资配置、推进素质教育。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重点

1.着力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首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和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政策规定国家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提高保障水平。特别对改善农村教师状况提出了许多办法,如核定教师编制时要向农村学校倾斜,新增教师要优先满足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的需求;健全教师培养机制,加大对教师尤其是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任职、任教,建立完善城镇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积极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全面实施并不断完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等。

其次,要大力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央财政要加大支持力度,切实帮助这些地区解决现实问题。省级政府要切实履行统筹职责,合理安排各项资金。要完善义务教育对口支援制度,鼓励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建立稳定的帮扶机制。

此外,要加大对特殊群体适龄儿童的关注力度。切实落实国家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各项政策,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迁入地学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特殊教育,不断提升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

2.推动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各地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积极稳妥推进标准化建设。标准化建设要因地制宜,合理适度。要加强区域内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并要根据城镇化趋势合理调整和科学规划学校布局。

3.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长远保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必须建立保障均衡发展的长效机制。

首先,要形成城乡和地区义务教育共同发展机制。县级行政区域内要率先实现均衡,积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努力推进区域与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要建立教育资源向困

难地区、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的动态机制,促进区域内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

其次,要完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与督导制度。国家和省级教育督导部门要研究制定评估指标和标准,定期对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督促纠正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不当或学校差距过大的现象。

最后,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学校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推动学校特色发展。

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1.义务教育自身发展的趋势所向

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大规模“普九”任务在2005年基本完成,随后国家实行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标志着义务教育完成了巩固普及成果的阶段,进入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而现实中,义务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城乡差距大、同一区域校际差距大的问题十分严重,到了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时刻。以下截取2005年分地区义务教育学校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情况。

注: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中国教育经费统计年鉴2005年)

2.执政党执政理念与政府价值取向的转变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党相继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执政理念,政府也从单纯重视发展经济向提供公共服务与发展经济并重转变。义务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最为基础的公共事业之一,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只有均

衡发展义务教育,提供更加公平和更高质量的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要求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受教育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因而社会对义务教育公平最为关注。在基本实现“普九”与义务教育免费后,“上好学”的问题更加凸显出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社会要求最强烈的民生问题,国家只有努力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4.国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

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公平正义成为各国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教育公平更为受到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原则。世界各国对教育均衡化的关注主要放在对处境不利地区和人群的特别扶持上, 要满足所有人最基本的学习需要, 包括享有同等的入学机会, 同等的受教育条件, 同等的发展可能等等。近年来, 大多数国家在教育改革中提出多样化概念,它更强调根据学生的兴趣、天赋、个人条件去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机会和条件, 以此来谋求教育的均衡发展。

5.学者们一以继之的关注与研究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并不是一个新问题,它是关于教育平等、教育公平、教育民主化等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的再讨论。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便开始关注教育均衡化问题。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同一区域内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以及校际间发展的不均衡。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通过法律的途径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通过制定政策调整和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提供本地区公民相对均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实现教育结果和成功机会的相对均衡。因此,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最低层次是要确保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中间层次是要提供相对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最高层次是要人人达到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从近期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区域内(重点在县域内)减少校际差距起步,进而缩小城乡间、区域间差距;从长远看,理清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其实不难,难的是能够选取合适的对策措施。

注释:

①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2000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主要指标及简析

参考文献:

[1] 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教发[2001]33号

[2] 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发〔2007〕14号.[7][6][5][4][3]

[3] 叶玉华.教育均衡化的国际比较与政策研究[J].教育研究,2003(11):35-36.[4] 毛伟宾.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几点理论思考[J].当代教育科学,2003(10):3.[5] 朱家存.论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成因及其矫正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2):16.[6] 肖远军.关于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5):28.[7] 张力.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制度的本质要求[J].中国农村教育,2010(2):8.

第三篇:2012年畜牧发展政策分析

2012年畜牧发展政策分析

2012年3月21日

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管理更加科学严格

畜禽规模养殖用地纳入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施农用地用途管制将得到加强。畜禽养殖用地将向荒山、荒地、丘陵、滩涂发展。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困境分析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困境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目前还是属于发展中国家,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来自于我国的农村地区。但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出现,可以对这一局面进行很大的改变。现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困境进行分析,并对此提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减少干预行为;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机制等应对措施。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6-0081-02

虽然现如今我国的经济水平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还存在着大量的贫困人口这一事实也是不能被忽略的,所以国家必须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重视起来。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已经在我国发展了多年,帮助了很多贫困人口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可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也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困境,这些发展困境阻碍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在农村的开展,所以必须得到解决。

一、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困境分析

(一)产权困境

对于农村地区的村镇银行和提供小额贷款的一些公司来说,这些机构都存在着独立的法人资格,换句话说这些机构的法人拥有股东对其使用投资权力,而且具有一定的民事权力和民事责任。而对其进行投资的股东来说,这些股东是可以获得收益的,而且具有巨大的决定权,所以?@些股东也会更加积极的对这些机构进行监管,从而使这些机构顺利的运行。这些股东的管理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这些机构是靠着资金进行相互制约的,这种监督和管理的方法是完全优于农村信用社管理方式的,所以这些机构的工作效率明显要高于农村信用社的工作效率。提高农村信用社管理水平的根本,就在于解决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困境。虽然我国的农村信用社在管理方面也进行过一定的改革,但是都收效甚微,因为都没有解决根本的产权问题,只有解决了产权问题,才能提高农村信用社的管理水平。农村信用社体现的应该是其合作性的本质,其社员理应拥有一定的权利,但是目前许多农村信用社连最基本的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都不存在,或者是存在这些会,但是却没有任何权利。这样就造成了农村信用社内部,人员工作岗位混乱,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

(二)资产困境

与农村信用社相比,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是一种全新的金融机构,所以没有坏账的问题困扰和其他的历史遗留问题,这些机构进行信贷业务过程中几乎不会出现其他的问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较高。但是,农村信用社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坏账问题和历史遗留问题都对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造成了一些农村信用社经营出现了问题,开展小额信贷业务的过程中对贷款的审批不严格,导致了大量的不良贷款的产生,这些不良贷款大量存在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积累的过多就造成了如今大量坏账的问题和历史遗留的问题。这些农村信用社的资产困境,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人员困境

小额信贷业务在我国起步较晚,所以这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因此对于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工作人员来说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并且应该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把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作比较,村镇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从业人员是进行专门挑选的,这些被挑选出来的工作人员大多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而且人员与人员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竞争压力,这种竞争也淘汰了那些能力不足的人员,留下的都是工作人员中的精英分子。但是,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与其相比则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一些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比较低。而且不光是人员素质方面存在着差距,工作人员的数量方面也有很大的差距,一个农村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仅有几个,但是这几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却是巨大的。由于工作量巨大而且人员的工作能力不强,这就更加造成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无法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对于人员的选拔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村镇银行和民间小额贷款公司对于人才选拔是非常严格的,而农村信用社对于工作人员大多不进行严格的挑选,更多的是通过其他人的关系推荐而来的,通过这种方式挑选的工作人员,大多工作能力低下,缺少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顺利开展。

(四)高成本困境

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而言,其最鲜明的特点就是不需要贷款人员提供任何的担保或者抵押,所以农村信用社必须对贷款人员的个人信息进行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但是,掌握这些农村地区贷款人员的个人信息对于农村信用社而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大多条件比较落后,征信体系非常的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农村信用社掌握贷款人员信用信息的难度急剧增大,如果农村信用社机构想要掌握这些信息,就必须派出一定的工作人员去进行挨家挨户的调查,这样更加造成了农村信用社运行成本的上升。还有一点必须要重视的是,农村贷款人员所投资的产业,大多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且这些贷款人员的文化水平不高,缺少一定的信贷意识,所以就可能对于所贷款项的偿还方面,存在着一定的拖欠行为。农村信用社为了保证正常运作,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就是需要提前准备大量的周转资金,这种资金的名称就是预期违约成本。这种高成本困境也是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重要发展困境之一。

(五)低收益困境

对于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金融机构而言,其主要的利润还是来源于存款和贷款的利差,农村信用社也不例外,其主要收益也是来源于存贷款的利差,但是虽然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利率和国家其他的金融机构是相同的,都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标准来进行规定的,而在贷款的利率方面,农村信用社与其他的金融机构相比却有着极大的差别。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我国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太低,相比较于其他的发展中国家的小额信贷贷款利率而言,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贷款利率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低出十几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如此之低,也就造成了现如今的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低收益困境,长此以往,就会对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

二、应对措施

(一)提高农村信用社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我国的农村信用社来说,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中处于垄断地位的,这是其他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对于农村信用社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既有好处,又有坏处。好处就表现在农村信用社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而坏处就是这种垄断的地位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由于处于垄断的地位,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就会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有竞争才会有发展的动力,所以不光要对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提供支持,还要对其他的金融机构予以支持,使各种金融?C构的小额信贷业务呈现多样性,促成市场良性竞争的局面,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额信贷业务的总体水平。

(二)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减少干预行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已经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经济大发展,对于农村信用社小额信用业务而言也应该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去运行,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减少对其主动干预。因为我国的小额信贷业务起步较晚,而且还具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所以政府对其进行干预也是一种必要的行为,但是政府相关部门一定要掌握好尺度,过度的干预只会阻碍小额信贷业务的发展。

(三)完善农村地区的信用机制

对于所有的信贷业务而言,其中有一项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贷款人员的信用问题,只有贷款人员具有良好的信用,那么农村信用社才会获得收益,只有获得了收益才能够推动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农村地区信用机制的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对于农村人口的教育,相关宣传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培养信用的意识,而且必须建立健全农村地区的信用机制,对每一个贷款人员的信用水平都要有一定的掌握,建立信用档案并进行联网。基层的村干部一定要负起责任,做好这些信用信息的收集工作,帮助农村信用社的相关工作人员做好建立健全信用机制的工作。

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的开展,可以帮助许多贫困人口脱离贫困,对于国家的发展而言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国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虽然起步较晚,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在取得成就的同时还面临着较多的发展困境,相关从业人员要做出努力消除困境,让农村信用社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迈向新的一步。

参考文献:

[1] 童元保.海南省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信贷业务的动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4(21).[2] 肖石清.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业务发展困境探究[J].商,2015(28).[3] 毛琼琼.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17).[责任编辑:王 鑫]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探析范文

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及发展策略探析 时间:2006-07-24 来源:金融监管网

(作者:陈元德)

摘要:文章根据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着手,通过市场营销学的SWOT分析方法对农村信用社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策略。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SWOT 发展策略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历程

农村信用社通过将近6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农村信用社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历程:①农村信用社引入期(1949-1976);②农村信用社成长期(1977-1984);③农村信用社成熟期(1985至今),1995年国家根据经济改革的方针政策,提出了把农村信用社办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群众性合作金融组织;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中国农业银行脱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农民入股、社员民主管理、为入股社员服务的真正的合作金融组织;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江苏省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2002年下半年扩大到8省的信用社改革试点,2004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信用社进行改革。通过改革,农村信用社具有自主经营、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能够适应农村、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合作金融组织,农村信用社业务得到了全面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农村信用社发展与SWOT分析

农村信用社作为较小的金融机构,必须正确面对国内外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竞争带来的影响,客观地认识到农村信用社具有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才能科学地、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

(一)优势(Strengths):部分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农村和县域市场,农村信用社在拓展了现有市场同时,不断加强市场营销力度,提供优质服务,简化手续,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有效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快速发展,有效的解决了农民贷款难的问题,进一步巩固了在县域及农村市场地位,扩大了在县域及农村市场份额,加深了与当地群众的关系,逐步成为信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市场的主力军。目前,农村信用社具有机构网点布局科学、具备了网点多、分布较广,业务办理手续简化,服务质量好和在县域及农村金融市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等优势。

(二)劣势(Weaknesses): ①竞争手段不强,管理体制不清。由于农村信用社起步晚、底子薄、抗风险能力差、盈利能力不强,与实力雄厚的商业银行相比,竞争力就现得十分低下。在结算方面,渠道单一,方式简单,联行及长途汇路不畅;在服务功能上,品种单一,仅限于常规的存、贷业务,中间业务基本上属于空白;在资金实力上,更显得较为弱小,在信贷营销的范围、方式、对象及权限等方面都受到制约,尤其是农村信用社在电子化金融服务和其他商业银行相比相差甚远,电子化网点屈指可数。同时,农村信用社面临着管理体制不清,农村信用社既不是商业银行,又不是股份制企业,同时合作制未真正体现,因而造成产权不情、管理体制不顺。②缺乏法律保障,农村信用社自身利益维护困难。农村信用社在办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业务时,《商业银行法》也作出了对相应规定,在实际操作中难以完全参照执行,致使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产权不清、体制不明、经营不规范、政策不优惠,导致了农村信用社经营自主权得不到有效维护,合法权益难以维护。如地方政府及部门的摊派费用仍然过多,特别是地方税务、审计部门,检查频繁,动辄罚款处罚,金融债权难以维护。③缺乏政策支持和保护,包袱沉重,难予消化。一是支农贷款不能减免税收。农村信用社所发放的涉农贷款面临着风险高、效益低,而承担着与商业银行一样的税收政策。二是清整基金会期间并入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很大部分贷款质量不高,但又迫于政府压力,农村信用社接收后,想尽千方百计难于盘活,现已形成呆滞呆帐,这也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经营困难。三是农村信用社贷款投放于扶贫、抗灾、扶持集体经济、支持农业产业化、国家助学贷款等政策性业务形成的不良贷款得不到剥离消化,农村信用社只有靠自行消化处理,而国有商业银行的历史包袱则由国家资产管理公司剥离消化。

(三)机会(Opportunities):农村信用社除了把握好国有商业银行逐步退出县域或农村金融市场这个机会外,还要把握好2004年9月以来对全国农村信用社进行全面的改革机遇。因为这次改革可以帮助消化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国家给予以下扶持政策:①对亏损农村信用社因执行国家宏观政策开办保值储蓄而多支付保值贴衬息给予补贴。具体办法是,由财政部核定1994-1997年期间亏损农村信用社实付保值贴补息数额,由国家财政分期予以拨补。②从2003年1月1日起至2005年底,对西部地区试点的农村信用社一律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其他地区试点的信用社,一律按其应纳税额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从2003年1月1日起,对试点地区所有农村信用社的营业税按3%的税率征收。③对试点地区的农村信用社,可采取两种方式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一是由人民银行按照2002年底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安排专项再贷款。专项再贷款利率按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减半确定期限根据试点地区的情况可分为3年、5年和8年。资不抵债数额按照农村信用社法人单位计算,以省(区、市)为单位汇总,专项再贷款由省级人民政府统借统还。实际资不抵债数额按照“历年挂账亏损+际资产损失一所有者权益一呆账准备金”的公式计算。其中,实际产损失按照“呆账贷款+呆滞贷款的40%+逾期贷款的10%+投资产的10%+抵债资产的50%”计算。二是人民银行按2002年实际资不抵债数额的50%,发行专项中央银行票据,用于置换农村信用社的不良贷款,票据期限两年,按不低于准备金存款利率按年付息。④在民间借贷比较活跃的地方,实行灵活的利率政策。允许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灵活浮动,贷款利率可在基准贷款利率的1.0至2.0倍范围内浮动。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率不上浮,个别风险较大的可小幅(不超过1.2倍)上浮,对受灾地区的农户

贷款还可适当下浮。

(四)威胁(Threats):作为农村信用社同样面临与其他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以及自身内控制度建设、资产质量等风险控制行为。目前,农村信用社面临主要威胁有:①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完善,操作风险隐患较大。内控制度没有认真执行,内控制度形同虚设,制度观念缺乏,有章不依,逆程序操作,以人情或习惯代替制度,违规操作较为普遍,部分稽核人员素质低,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在现场稽核工作中,抓不住重点,发现不了向题,走马观花,碍于情面,遇到问题绕道走,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着应付、走过场的现象,现场检查流于形式,致使一些经济问题长期隐藏未被发现。个别职工自身思想素质的不高、制度的学习不够和法律纪律制度观念淡漠,部分员工经受不住周围环境的影响诱惑,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看到别人到处摆阔显赫,心里不平衡,存在攀比,以致利欲熏心、私欲日渐膨胀,使其不认真履职,“捞钱”不择手段,利用工作之便挺而走险,收受贿赂,违法挪用单位资金和私下客户存款,侵占存款人的利益。②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支付风险仍然存在。由于不良贷款金额较多、占比较高,农村信用社自身规模较小,抵抗市场风险能力弱,支付风险仍然存在。③商业银行电子汇路进一步升级、邮政改革的加快,邮政储蓄业务的调整及其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县域市场的占领。④农村信用环境甚忧,信用风险较为突出。农村信用社由于受发放贷款对象的限制,贷款投向于农户、无限责任及自然人,所发放贷款一般采用信用贷款,极少采用保证、抵押和质押等方式发放贷款,一旦借款人恶意逃废农村信用社债务时,农村信用社就面临着贷款的损失。同时,由于受历史原因、行政区划调整和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缓慢的影响,乡(镇)村债务难以化解,归还信用社贷款难度较大,地方政府部门和乡(镇)村在农村信用社贷款金额较大,占比高,尤其是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表现较为突出。

根据上述情况,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简要归纳如下:

农村信用社SWOT分析归纳表

优势(S)■网点多、分布较广■在县域及农村市场占有加大份额■服务质量较好,手续较为简化

劣势(W)■竞争手段不强,结算渠道不畅■机构庞大,人员素质较低,■政策性补偿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法律保

障■管理体制滞后,缺乏激励机制

机会(O)■国有商业银行从县域及农村市场的推出■邮政储蓄机构从部分农村市场退出■国家对农村信用社改革加快步

伐,相应配套措施的支持

威胁(T)■商业银行电子汇路进一步升级■邮政改革的加快,邮政储蓄业务的调整■自身原因形成(道德风险、操作风险、制度控制风险)■其他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县域市场的占领■信用风险、利率风险

三、我国农村信用社发展策略选择

根据SWOT矩阵战略图看,农村信用社发展战略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取长补短,挖掘潜力,寻求可持续发展的可选策略,包括增长型策略(SO)、扭转型策略(WO)、多种经营型策略(ST)和防御型策略(WT),如图所示。

SWOT矩阵战略图

S W

O 增长型策略(SO)扭转型策略(WO)T 多种经营型策略(ST)防御型策略(WT)

(一)增长型策略(SO):转变观念、固本强基、提高认识,不断丰富业务品种,优化网点机构布局,强化内部管理,提高经营水平,降低管理费用和信贷资产风险,充分利用现有金融资源,不断提高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①明确市场定位,优化信贷结构。根据客观实际,以服务“三农”为经营宗旨,以盈利性为主要目的,其市场定位在满足“三农”的前提下,加大支持城郊乡镇发展的一批现代新型农业,如生态农业、高效农业、都市农业、观赏农业、旅游农业、创汇农业等;把城市个体、集体企业作为农村信用社扶持发展的重点,把住房、汽车等消费贷款作为补充,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贷款灵活、适应性强的特点,从而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充分运用农村信用社点多面广,人多线长的优势,逐步建立起以信贷人员为骨干、内勤人员为补充的贷款营销网络,大力推广农村信用社贷款品牌,及时将贷款类型和信息传递给客户,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实现营销价值,达到营销目的。②创新业务流程,提高服务手段。结合推行扁平化管理,缩短管理链条,对资金周转快的企业,可采取一次性办理抵(质)押手续、循环使用,发挥农村信用社在项目评估、产业信息、代客理财等方面的优势,为农村企业出谋划策,帮助规避投资与经营风险,努力实现“多赢”目标。进一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服务手段。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好农村金融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纽带作用,必须在管理工程、形象工程和优质服务上下功夫,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尽快加大资金投入,建成电子化服务渠道,方便客户的存、贷、结算。③加强经营管理,建立竞争机制。加强市场促销,推行客户经理制,要鼓励员工竞聘客户经理,将员工的效益工资与客户的发展紧密相联,按照实际情况科学地制定农村信用社发展长、中、短期目标,建立农村信用社主任任期目标考核制,对其报酬由上一级管理部门按照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要大力推行目标激励、典型激励、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完善职工的参与机制,从而使员工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奉献、勇于进取的企业精神,形成团结一致、上下一体、亲密无间的良好氛围。④固本强基,增强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广泛开展优质文明服务,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积极吸收农村闲置资金,壮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拓宽农村信用社筹资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取消和废除一切不利于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的规定,国家专项支农资金、扶贫资金以及县、乡两级财政预算外资金要存在农村信用社,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机构吸收的资金要全额安排给农村信用社用于支农贷款。

(二)扭转型策略(WO):①利用其他金融机构的现有资源,有效解决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滞后的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由于是从上而下垂直控制其所有分支机构的,经营策略逐步向“三大”(大行业、大企业、大城市)优势转变,退出县域或者县域以下金融机构是必然趋势,农村信用社通过租赁或收购的方式,充分利用他们电子化网络,真正走上电子化道路,实现结算方式的多样化,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子联行、通存通兑和各种汇划款项,使资金达到安全、快速、高效目的。开办储蓄存款的通存通兑、一卡通业务、ATM、POS等现代金融产品,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区域或全国联网,以扭转农村信用社在电子化领域的落后局面。②抓住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机遇,扭转农村信用社现在不利于发展的局面,充分利用国家优惠政策,甩脱历史包袱,轻装上阵,增强信用社资金实力,进一步提高市场竞争力。③抓住邮政金融改革机遇。与县市邮政局商谈,将县市邮政储蓄资金统一的转存款转存入信用社,确保农村资金“体内循环”,形成有效的农村资金回流机制,增强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④加大增资扩股,提高竞争能力。要加大对个体经济户、私营及民营企业的吸股力度,提高股额,并大力吸收内部职工股,从而增强职工“主人翁”观念,落实经营责任,进一步扩大农村信用社的核心资本。

(三)多种经营型策略(ST):①创新担保方式,满足不同信贷需求。创新担保方式,必须突破传统担保方式,接受农村企业用自身的无形资产(品牌、商标、专利)、集体土地使用权、个人信用作为贷款担保,还可探索试行品牌质押贷款、营运证质押贷款、出口创汇账户托管贷款、联保协议贷款等各种担保贷款,满足不同信贷需求。②加强市场细分,实施差别化信贷营销策略。把农村信贷市场细分为黄金客户、优良客户、基本客户和帮扶客户等市场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客户实行差别化的信贷服务,实施不同的市场占有策略。③创新适应县域经济融资要求的金融产品体系。农村信用社要经常性地深入研究县城经济的特色,研究县域经济对金融服务的要求,探索建立一套专门针对县域经济的特色化的一揽子金融服务,切实解决不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到县域经济以中小及个体民营企业为主体的特点,根据其“急、频、小”的贷款要求,积极开发新产品,推行“三包一挂钩”贷款、“五要素管理法”、保兑仓单业务、保付代理业务等品种,形成特色化服务、差别化服务、多样化服务。④大力开发新产品、新业务,特别是在中间业务方面,农村信用社应在加大票据贴现、票据承兑力度的同时,积极和证券、保险业加强业务联系,试办代理收付、买卖中介、个人理财、投资咨询等新

业务。

(四)防御型策略(WT):①农村信用社要加大体制改革和内部综合治理力度。改革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法人治理结构,明晰产权关系,把农村信用社办成社员入股、民主管理、为社员服务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彻底剔除官办色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的“农民群众自己的银行”,改善经营管理,强化内部控制,扩大产品营销,树立经营品牌,改进服务手段,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人员培训,努力提高内部综合治理能力。②改革现行的信贷管理体制,强化信贷支农营销力度。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和授信额度,让基层社有较多的自主权,能够灵活经营,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在信贷考核上按照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充分调动信贷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信贷管理,增强信贷人员的法律和防范风险意识,建立一套反映灵敏、策略灵活、运转高效、城乡联动的市场营销体系,有效运用信息资源,科学预测市场需求,及时推出个性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以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③积极盘活存量,化解信贷风险。对单笔额度较大的不良资产作出合理的评诂后进行出让,实施债权重组,将多项贷款捆绑,通过贷少收多、贷甲收乙,调整贷款对象、金额、利率、期限以及担保抵押等条件,以达到盘活贷款的目的,信用社风险资产保全部门,划断落实责任,专司不良资产清收盘活,在人员、费用、政策上予以倾斜,加大奖罚力度,加大呆坏帐核销力度,加强对已核销呆坏帐的清理清收,对其收回的有功人员实行重奖。④加强财务管理,实施机构整合。必须建立一整套比较完整科学的财务考核指标体系,包括效益指标考核体系、风险指标监测体系和定期财务审查制度,以保证业务经营成果真实可靠。对存款规模小,无发展潜力的分社、储蓄所予以撤并,并加强对地理位置好、有发展潜力的网点设置和建设力度,适应县域经济和农村经

济发展的服务网点。

参考文献:

1、胡平西 《中国金融前沿问题研究》 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1、7、2、江其务 《中国金融支持经济加强监管》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8

3、《金融研究》、《金融参考》 2002年至2005年

下载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政策性障碍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信用社的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农村信用社至今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历程,目前已成长为资产、负债及其职工规模仅次于四大国有银行的合作金融组织。......

    我国征地拆迁政策对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分析

    我国征地拆迁政策对工业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分析摘自《中国房地产估价与经纪》2010年6期 作者:聂燕军 覃海毅 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工业地价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保险与精算课程结课论文 我国寿险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1002040101艾岸 摘要: 寿险是人身保险的组成部分,人身保险包括寿险、健康险和人身意外保险,可以说寿险是人身保险中最基......

    影响及分析

    深圳万达高科技开发公司拥有几个高科技人才,他们成为企业的支柱,担任着公司软件开发的重要任务,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具有高度个人化的隐性知识,公司经理也特别器重这几个人才。一天......

    关于高校教师评价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与建议

    关于高校教师评价的制度性障碍分析与建议论文关键词: 教师评价 教育行政化 大学治理 同行评价 论文摘要: 高校教师评价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借鉴中外教师评价成果......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影响分析

    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政策影响分析中共XX区委组织部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这是中央深改组自......

    试论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性分析

    试论宏观调控政策对房地产业影响性分析摘要 关键词 一、浅析我国房地产的发展现状 (一)全国房地产市场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二)房价虚高 二:影响房地产价格的几项重要因素及对未来......

    政策分析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执行的研究 正文: 公共政策是一个内涵极广的概念,从不同角度可派生出很多分支,如经济政策、文化政策、财政政策、教育政策等许多方面。它们作为公共政策的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