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路径
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路径探讨
摘要
党风廉政建设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基层组织最接近人民群众,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状况关乎党的形象及基层政权基础。新常态下,提出构建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的基本路径,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提高法治制度化水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以及丰富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
关键词:新常态;党风廉政建设;途径
引言
中国有着近8900万党员和440多万个党组织,基层党组织基数大、覆盖面广,广大党员、干部工作在第一线,是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基层事业的骨干。党的十九以来,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向全党发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号召。这是我们党在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表达,也是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必然选择,更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进入新时代,该以怎样的精神面貌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本文做出了详细的探讨。
一、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新目标
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的开展是一个不断深化与判断的过程,有开始的腐败和反腐败所处的胶着状态,渐渐转变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的态势出现,再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种推进状态一直持续到十九大,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的不断巩固发展,每一次新的表述都是反腐败实践成果的体现,更是反腐败力度的提升和反腐败强度的“加码”。这就表明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尽管已经形成,同时也得到了相应的巩固,但并不表明完全性的压倒性取得了胜利,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将“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作为新目标,其重点是透露出反腐败斗争所具备的政治决心。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目标是明确的,其战斗力度大,战期持久,不应持有差不多了、可以歇歇脚的态度,不可以出现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要彻底坚持实现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不经要对切实的“巩固”措施进行实施,同时也要使这样一个良好态势长期保持下去,又要采取有效的“发展”措施,进一步消除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让这个良好态势尽早定型成压倒性格局。
(二)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的新策略
党中央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面对新时期的发展,对作风建设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进行了解决。十九大报告就指出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相关部门均要对其严肃对待,凡是出现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级行为,要坚决的进行纠正。坚持以上率下,认真贯彻并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这无疑进一步回应了民心、反映了民意。
应该说,执行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使中国有了极大的变化,对党内政治生态起到有效的净化作用,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铺设出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基于近年所查处的相关典型问题,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八项规定精神的违反频频出现,其关键点就是存在的特权思想。可以表明,不正之风形成的根源就是有特权思想在作怪,也是属于“四风”问题的根本。对于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反对与治理,这属于一场自我革命和净化的过程,既需要从宏观层面上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削减党员领导干部自身的权力规模,又需要从微观层面上转变思想观念,创新管理方式,杜绝党员领导干部对特殊利益的追求。
(三)党的纪律建设的心要求
十九大报告创新性地指出,要对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的建设给予全面的推进,将制度建设融入到这个过程中去,强化反腐败斗争,提升党的建设质量。由此就凸显出纪律建设的重要性,需要在“5+1”整体战略格局,将纪律建设融入其中。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严”,就体现在纪律建设,划出党纪底线,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戒尺和党员的基本遵循。
根据十九大报告所体现出的思想与理论,对于纪律建设的推进,要将纪律教育和纪律执行形成整体性的统一,让党员、干部秉着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的态度,完全适应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的工作生活。在新常态下,纪律教育的开展需要体现出政治性与实效性,深入掌握党治理方针与实施政策,将纪律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形成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要将纪律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等相关内容进行结合,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提升教育的广泛性和有效性。要探索创新纪律教育的新形式和新方法,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纪律教育有机结合的途径和手段,增强纪律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国家监察体制的新改革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对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将试点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进,从中央到地方的对监察委员会进行组建,与党的纪律检察机关联合出动,对全面铺盖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进行实现。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对监察委员会职责相关权利分配,并实施相应的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十九大报告明确的提出,用留置将“两规”措施进行取代,就此表明对留置措施的职权来源,以及未来的应用方向进行确定,从操作层面上细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方案,体现了法治反腐的新时代特征。
基于对十九大精神的解读,已经明确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日程表,新的国家监察体制正在积极的制定,相信不久会在全国范围进行推行,并得以确立。在接下来的任务中,首要任务是制定出台国家监察法,并对相应的宪法进行修订,要在国家法律的基础上,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合法性以及相关的职权、职责和工作程序进行确定。与此相关,要修订与监察权力行使有关的程序法,保证监察权的合法运行,“手册式”地指导改革进行,并厘清与其他相关权力比如检察权、司法权、行政权等的界限。
二、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的基本路径
(一)构建科学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
科学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是影响反腐败成效的关键。反腐败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是反腐败斗争程序化的问题,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能够加快建设政治清明的总目标,提高反腐败工作运行效率。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适应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需要。目前我国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反腐败运行机制。首先,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立正确的反腐倡廉整体思路,做出适用我国反腐败形势的决策和工作部署,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有效地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反对腐败。其次,反腐倡廉建设的推进还需要职能机构进行科学、高效的运行,不同机构承担各自责任,在反腐倡廉各项工作中,相对独立又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当前,我国廉政建设职能机构主要有: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政府监察机关和审计机关以及国家预防腐败局、人民政协、国家司法机关等其他有关部门和机构。此外,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是反腐败斗争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挥社会与公众在反腐败斗争中的作用。
(二)提高法治制度化水平
科学的制度可以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效率和效力,为此必须遵循腐败和反腐败的规律,对现有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就法治制度化建设而言,应着力于三个基本点,其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廉政立法,特别是要逐步实现国家廉政立法由侧重制定新法向“改”转变。这样的做法正确处理了破与立的辩证关系。党的十九大要求我们,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做好“破”与“立”这两篇文章。其二,要更加注重法律法规制度的贯彻实施,彰显法规制度应有的权威性,加快反腐倡廉法治制度化进程。其三,法律法规制度的价值发挥的前提在于制度建设必须增强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反腐倡廉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加快制度的法律化进程,充分发挥反腐倡廉制度的规范、教育、约束和惩戒功能。
(三)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
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是对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推进的主要工作之一,也是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构建的重要成分。命令禁止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的“四大危险”,必须不断提升党性修养,及时的未自身的执政思补补钙,增加工作开展的价值,坚定理想信念。并从全局和战略的层面上,有效的控制执纪监督的四种形态,统筹规划、着力加强党风廉政教育监督工作,教育监督管理需是持久性的工作,将其作为党风廉政建设必抓工作,真正形成具有整体合力的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能“撒胡椒面”,要有重点与突出点的进行开展,抓好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根据党章和《廉洁自律准则》的道德准则,应时常自律慎独,巩固理想信念,不断提升自身的党性修养,从而对领导干部参加建设和发展进行积极的调动。党风廉政宣传教育不能没有目的性,要具有加强的针对性,坚持“三贴近”。党风廉政宣传教育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受教育者,基于受教育者所具备的特点,分层次、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进行开展,不断丰富教育内容、改善教育载体、创新教育形式,切实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引导和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自觉敬畏和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使全体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道德标线。
(四)丰富和创新宣传教育载体
随着网络覆盖面的不断扩展,以微博、微信、社交网站等为代表的网络新媒体,对群众的影响之深、动员力之强。通过互联网谈论的几个敏感性话题均有涉及党政、军事、干部,体现的不同政治立场、意识形态的博弈和较量加剧,社会思潮日趋多元化,呈现出复杂的网络舆论生态。因此,通过对“话廉”“任前廉考”“廉政微学习”等专栏的设置,采用文字、图片、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使用,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信息动态进行及时的推送,接受群众的监督,加入特色做法、业务知识、服务指南、典型案例等内容,加大廉政文化传播的覆盖面,倡导基层党员干部通过网络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同时利用电脑、手机等公众平台及时反映身边的“四风”问题,对民众的参与监督给予相应的引导与鼓励,开设多种民众举报渠道,对基层群众所反映出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及时的收集与整理,通过搭建立体化、网络化、多样化的廉政文化建设平台,加大对基层党员干部的震慑力,树立守纪律、讲规矩的良好风气。
结语
基于十九大的从严治党,在全面向基层延伸的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对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进行实现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党持之以恒地管党治党、营造良好从政环境的重要职责与义务,是重新锻造基层党内新气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陈雄.党的十九大报告的理论贡献[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1):4-5.[2]温敬元.十九大报告对党的建设的重大新突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7,(11):13-15.[3]李庚香.新时代党的执政基础的新变化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视角——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体会之二[J].领导科学,2017,(33):4-11.[4]张书林.改革开放以来的从严治党:思想演进与逻辑考量——基于党的十九大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视阈[J].党政研究,2017,(06):1-9.[5]叶青.十九大经济发展思路的创新[J].党政研究,2017,(06):1-4.[6]陈甬军.决胜与追梦: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三重奏[J].党政研究,2017,(06):1-3.
第二篇:新常态下的
新常态下的“坚守”
大德小学 李锦花
遥远的西北大漠,有一种胡杨的树种,它们生而三千年不死,死而三千年不倒,倒而三千年不朽,这沙漠里健壮而睿智的勇士,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坚守一词的深刻内涵。虽然我不可能是倔强的生长在沙漠中的胡杨,但我愿做那棵扎根于乡村英语教学试验田边的胡杨,任时光荏苒,任四季的变换,我始终用自己的生命和全部的爱, 坚守着乡村英语教学的希望和喜悦。
坚守是热爱。刚开始,我常常为自己不知道怎样为小学生上好英语课而茫然。但是我对英语的那份执着的爱告诉我要永不言弃。在教学中我常常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失败浇不灭我对英语教学那如火如荼的热情。在这样执着的支撑下,我昂首行踏进英语教学的珪步之中,在英语教学这块沃土上我默默地耕耘着。
坚守是进步。我是一位普通的乡村英语教师,要让孩子们学好英语,算的上比登天还难哪。我作为一名普通的英语教师,神圣职责是什么呢?经过我不眠的深思,向有经验教师的请教,拉一些对英语不感兴趣的孩子促膝长谈,拜访一些家长和他们交换意见。我明白了,明白了要教好英语,首先要让他们爱上英语、喜欢英语。啊。。我知道了,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就不会厌烦什么。真是“山穷水复凝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为此,每节课前我会认真研究、吃透教材,通读、精读课文,较好地掌握教材的全部内容,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精心设计课型、流程、方法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深知英语课中口语是老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方式,作为英语老师的我很注重加强英语口语在课堂中的运用,给学生创设愉悦的英语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表现我会给予肯定和鼓励,从而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感受到我始终保持的微笑,并且和学生多交流,让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我的课堂。
坚守是希望。我刚接手的班是五年级,班上有一个比较优秀的学生--赵嘉欣。她性格外向,刻苦努力,成绩优异。可是,她上四年级的时候,她生病了。有一个多月没有来上课,她落下了很多的课程,我暗暗地担心和着急。我不能把我的担心表现出来。上课的时候。我特意让她来回答她能够回答的问题,每次答完问题,我都会笑着对她说“你真棒”。一次,她的妈妈对我说;“李老师,今天我女儿回家特别的高兴在沙发上蹦来蹦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李老师说我特别棒)”!后来,她深深的爱上了英语。
我作为新常态下的英语老师,我明白应该突破常规,寻求新的教学模式,敢于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老师作为教学的主导,学生作为主体的开放式课堂。新常态下的教育,不应该是强迫,而是引导;不是灌输,而是浸润;不是施压,而是影响;不是改造,而是改变。新常态下的教育,当以人为本,遵从人性,尊重孩子的生命个性,解放孩子的身心,给他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不断尝试、直面挫折。只有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才能更好的发掘他们的个性。
在我的心中有一个诺言——那便是“坚守”;在我的手中有一粒金色的种子——那便是实践;在我的生活中有一个目标——那便是成功。我要用我的双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渴求知识的种子,我要用我的勤奋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热爱英语的种子……也在我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我要用心守望着这份希望,更要用爱呵护着这份希望,默默地看着她破土、发芽,看着她开花、结果,我坚信幼苗终会长成参天大树。
此时,我要大声的对大家说:守望着自己爱着的田地,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幸福!
谢谢大家!
锦花老师,你好!你的演讲稿,主题新。内容实在,我在你原文的基础上把一些词句删减了些和补充了一些词句。如果有不妥的地方请见谅。
第三篇:新常态下文化建设
新常态下文化建设
今年11月9日,总书记在APEC会议开幕式上发表重要演讲,主题是“谋求持续发展,共筑亚太梦想”。总书记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而这个引人注目的“新常态”的提法及其主要特点,值得我们文化建设认真研究并积极适应。相对于作为基础的经济建设者而言,文化建设属于上层建筑及其意识形态的建设。也就是说,经济建设的诉求与追求,往往会渗透在文化建设的理念与举措中,也会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方法与步骤。比如我们一度就笃信人均GDP的大幅增长将大力拉动文化消费,而未能细察这个“增长”的结构构成及其消费取向;比如我们一度也认为文化设施就应建得“有文化”,只是不少为显“政绩”的设施把“显豪华”当成了“有文化”;比如我们一度还认为“大歌舞”能够壮势“大繁荣”,于是不管大庆典、小庆贺都弄得花团锦簇、“群星灿烂”并滋生出“文化包工头”„„虽然那些“文化的虚火”被明令禁止而紧急刹车,但文化建设要真正回归“润物无声”“攻心为上”的功能,还需要“志存高远”“坚守理想”,还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还需要努力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大格局,要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大智慧。
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第一要再度审视文化建设的本质和功能。近读总书记所著《之江新语》,我们看到他10年前就发表过两篇关于文化建设的精辟之论。在《文化是灵魂》一文中他写道:“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文化育和谐》一文中他指出:“文化即‘人化’,文化事业即养人心志、育人情操的事业。人,本质上就是文化的人,而不是‘物化’的人”,“文化育和谐,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和必然要求”。正是因为深彻洞悉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总书记不久前在主持文艺工作座谈会时就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朝气蓬勃迈向未来”。也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其本质而言要以“弘扬中国精神为担当”,就其功能而言要以“凝聚中国力量”为使命。这是我们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的重中之重。
第二,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真切领略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追求。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对于我们的文化建设而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常态;与之紧密关联的“新常态”,是反映当前“人民群众的伟大奋斗和火热生活”,是表现当前从“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这也就是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要求的“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事实上,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追求,其根本规律和基本特征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以生活为源,强调的是生活决定文化建设的内容,也决定文化建设的取向;比生活更高,正如总书记所要求的,要“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
第三,文化建设要积极适应新常态,就要努力把握经济新常态的理念和举措。简言之,我们需要把握的理念一是着力于“质的提升”而非“量的泛漫”,二是着眼于“结构优化”而非“同质繁衍”,三是着手于“创新驱动”而非“要素驱动”,四是着意于“多元动力”而非“单一取向”。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有许多就是针对“质的提升”而言。他所说的“文艺创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同样存在于我们文化建设的一些方面。因此,着力于“质的提升”就要改变“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改变“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建设只有努力把握经济新常态才有可能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才有可能逐步确立自身的新常态,才有可能在“高原”上崛起“高峰”,在“春季”里鼓荡“清风”。着力于“质的提升”是文化建设新常态的根基。
关于着眼于“结构优化”,是目前在文化建设许多层面上都应通过深化改革来加以调整的重要举措。在整体层面上,主要是着眼于科技进步给文化发展带来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一方面是科技使文化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效率进入生活,扩大了文化的覆盖面并增强了其渗透力。另一方面是这一进程中用户角色的重大转变,也即“用户创造内容”现象的发生,我们将为这种蕴含能动创造的文化体验去进行文化创造。结构优化,还体现在各文化业态建设的具体层面。以传统舞台演艺业态而言,当我们初步完成文艺院团的“转企改制”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一是实现其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即真正实现“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二是在市场主体“内生动力”不断增强的前提下,实现“以资本为纽带的兼并、重组”,提高文化企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与此同时,我们要为文艺院团这一“市场主体”搭建运营平台,全面促进文化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如目前“保利院线”和“中演院线”的所作所为。
关于着手于“创新驱动”,可以说也是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的个中要义。中国经济新常态,不仅与资金、技术、信息人员流动达到高水平的亚太市场密切关联,而且与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同步进行。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然推动我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必然主导我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进程。“创新驱动”是相对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而言的,这在文化建设的新常态中更应得到高度重视。如果说,我们既往的“继承创新”较多关注“要素驱动”,那么“创新驱动”则呼唤着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理念的平移,文化建设的“集成创新”一要有自主意识,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要服从主体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需要;二要有跨界意识,要全面开放创新要素与内容的选择视域,以实现主体选择的最优化;三要有协同意识,要善于集中智慧、凝聚优势、开放建构、转型升级;四要有贯通意识,要将各创新要素与内容有机整合,生成一个具有独特品格的有机整体。
关于着意于“多元动力”,就文化建设积极适应新常态而言,特别鲜明地体现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中。作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确定的文化建设目标之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有三个要点:一是要建立“体系构建”的协调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二是要建立群众评价反馈机制,推动文化惠民项目与群众文化需求有效对接;三是要整合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与之相关,还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发展,培育文化非盈利性组织。这里的“社会化发展”,其实是引导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是我们文化建设新常态要培育的“多元动力”。我们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设施建设、项目组织、活动开展方面都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着意于“多元动力”作为适应新常态的举措,要特别在“引导群体心理”上下功夫。作为国家文化部的“文化创新工程”项目,我们最近验收了云南省保山市腾冲的“文化惠民示范村建设”和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的“主题社区建设”,关注到二者在群体心理引导方面有共通之处:即一是讲和谐,使人心不争;二是讲凝聚,使人心不散;三是讲陶冶,使人心不俗。面对中国经济呈现出的新常态,文化建设要有积极适应新常态的文化自觉,以使我们能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能更好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第四篇:浅谈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
浅谈新常态下党风廉政建设
主体责任的落实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委负主体责任,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对如何落实好主体责任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如何更好推动主体责任落地生根,成为一项重要历史使命,需要各级党委(组)切实履职尽责,勇于担当有为。
一、落实主体责任的关键环节
深入落实好主体责任,就是要求各级党委(党组)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当作份内之事,应尽之责,对于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统一领导,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我认为应牢牢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强化责任意识
中央提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是党章赋予各级党委(组)的重要职责,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举措。局党组抓好主体责任的落实,就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局党组对本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负全面领导责任,党组书记担负第一责任人职责。党组主体责任是全面的责任,既有重视、支持、组织、领导的要求,也有执行、推动、示范、落实的要求。日常工作中要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同业
物资采购等关键环节,做到勤俭办文办会办事,把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三是注重风险防控,从源头入手,严格风险防控,做到标本兼治。局领导班子成员、股室负责人结合自己职能,认真找准工作岗位在廉政方面存在的风险点,列出《岗位责任风险一览表》,针对性地制定《风险防控措施》,办公室悬挂《岗位责任及廉政风险防控》警示牌,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四是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坚持“实、高、新、严、细”工作作风,严治“庸懒散软”,项目争取、项目审批、行政许可以及项目谋划过程中做到讲程序、讲效率、讲奉献。
(三)坚持以上率下
局党组及其领导班子要自觉接受监督,既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者,又要做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执行者,要率先垂范,坚持带头做遵纪守法、廉洁从政的表率,始终奉行“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一定先做到,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党组书记要担起第一责任人职责,要坚持党风廉政建设重要问题亲自研究、重点环节亲自协调,坚持以身作则管好班子,带好队伍。党组成员要承担分管责任,要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两手抓、两手硬,抓好分管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认真落实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等党内监督各项制度,要定期开展廉政谈话,定期听取工作情况汇报,定期督促指导工作。
(四)突出问责追究
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指出,从2015年开始,尤其要
进一步改进完善,比如说宣传扣加分项就值得商榷。二是追责机制不健全。责任追究和“一案双查”的程序、范围、主体、方式方法均没有细化规定。三是廉政风险防范机制尚需完善,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没有进一步规范。
(三)监督不到位,不敢抓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求,单位主要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案件亲自督办”。但在实际工作中,安排布置的多,督促检查的少。少数党委(组)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不力的责任追究问题理解不实,执行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回避矛盾,怕得罪人不敢抓,对责任追究视而不见,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使责任追究不能落到实处。
三、推动主体责任落实的对策及建议
党委(组)深入推动主体责任落实,必须站在讲党性、讲政治的高度,将主体责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决摒弃认识障碍,主动构建权责分明、监督检查、考核评议、责任追究的科学体系,真正压实主体责任。
(一)进一步增强主体责任意识
一是加强主体责任意识教育,聘请县纪委、党校等单位的专家讲课,将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纳入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调查研究力度。
(二)进一步强化主体责任监督检查
一是贯彻落实述责述廉和工作报告制度。在全面推行落实党
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任重而道远。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明确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可以做,哪些事怎么做,进一步细化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扎紧制度的笼子,发挥制度的主导作用,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确保党委(组)主体责任落到实处。
第五篇:正确认识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范文]
正确认识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讲反腐倡廉形势,大家都有所了解,虽然没有专门研究,但听到的、看到的也不少,略知一二。
讲形势这个问题,就是如何评价反腐倡廉工作问题,如何正确判断反腐倡廉形式问题,这个问题是大家都很关注、很关心的一个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纷纷,看问题各自不一样,有的站的角度不一样,有的认识观念不一致,有的看法不相同。
比如说,有的讲贪官越抓越多,案子越办越大。有的说反腐倡廉抓了这么多年,为什么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有的还说,领导干部中无好人,公务员队伍中无好人。再就是,对反腐倡廉形势,上面讲,成效显著,腐败问题得到有效遏制。而下面讲,反腐反腐越反越腐,上下看法也不一样。
所以这些都是不同的人,不同的认识,站在不同角度,对反腐倡廉形势的看法。
怎么看反腐倡廉形势,首先要科学分析,科学判断。如何使分析判断符合当前客观实际,符合发展规律现状。
反腐倡廉形势同经济形势、农业形势、工业形势等有相同地方,也有不相同之处。共同的是趋势,是现状,不同的是判断的标准依据不一样,经济建设用GDP,但反腐倡廉形势就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用信访量分析判断,是信访量多好呢?是信访量少好呢?也不能全用办案多少来分析判断,是案子多好,还是案子少好呢,办案力度大,案子就上去了,办案力度小,案子就下来了。也不能用群众主观感受来判断,群众认为腐败越抓越多越好,办案多、处分人多就好。
因此,看反腐倡廉形势,一是要用全局观点看。古人苏东坡有一首诗是这样说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腐不反不知,案子不办不明,只有反腐力度大了,才知腐败多,案子多,如中国煤炭公司总经理,家里放有现金2亿多,徐才厚家里有现金一吨多,不查就不知道嘛。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反腐力度、强度前所未有,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无特区无禁区全覆盖。大到原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委员徐才厚,小到一般党员干部,而且查办案件无论大小,一律公开,所以大家都认为腐败多,案子大。
二是用发展观念看,有一位研究大气流运动的科学家讲了这样一段话:“研究气流运动的时候,用显微镜微观看,观察单个分子运动,是很乱,是一团糟的。而宏观看气流运动,是凝成一个系统,是向好的发展的,是有规律的,是向前运动,向一个方向运动的。”
当前我国反腐倡廉的状况、趋势总体讲是“新判断、新思路、新常态”三新。
第一,全面准确把握我们党对反腐倡廉形势新判断 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反腐倡廉的领导核心,我们党的认识、态度对反腐倡廉至关重要,或者说是首要的,执政党和领导人政治决心、意愿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一个国家反腐败斗争成功决定因素之一。
建国初期,毛泽东就向全党郑重提出,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防止在糖衣炮弹面前打败仗。
改革开放一开始,我们党就提出执政党的党风问题,是攸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关系到我们党是否改变颜色问题。十三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执政基础最容易被腐败削弱,执政地位最容易被动摇,反腐败是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
十八大鲜明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要政治问题,不坚决反对腐败,就会对党造成致命的伤害,甚至亡党亡国。习总书记在十八届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指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反馈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从严峻性看,近年来腐败现象趋于严重化,区域性腐败、系统性腐败、家族式腐败、“塌方”式腐败等不断发生。
从复杂性讲,区域性腐败和领域性腐败交织,用人腐败和用权腐败共存,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同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
而且现在腐败和反腐败呈胶着状态,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的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没有绝迹,腐败分子被震慑住了,但还在窥测方向,甚至困兽犹斗,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因此,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
联系起来看,从过去到现在,我们党随着形势发展,认识是清醒的,态度是坚决的,有了这一条,全党保持清醒头脑,坚持执政为民,坚决反对腐败,就能巩固政权。
而反过来,国际上有教训,有的党派认识上不清,态度上不坚决,就因腐败丧失执政地位,为国家,人民带来灾难。
第二,全面把握反腐倡廉建设新思路
我们党在反腐倡廉建设上,不仅认识清醒,态度坚决,而且在思路上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改革开放初期,针对党内一些党员出现腐败现象,我们党就提出了“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并开展了打击走私、投机倒把、贪污贿赂为重点的专项斗争。
十六大总结历程提出并确立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反腐倡廉建设十六字方针。
十八大以后,反腐败进入“打虎灭蝇抓狐”的治标关键期,并提出当前反腐倡廉建设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反腐败斗争没有禁区、没有特区,不能有盲区,零容忍,全覆盖。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进一步厘清责任,提出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党委的主体责任、纪委的监督责任。明确党委主体责任有五个方面:一是选好用好干部;二是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三是从源头防治腐败;四是支持执纪执法工作;五是班子成员当好勤政廉政表率。
第三、全面把握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从严治党已成为新常态,管党治党责任更加具体化,正风肃纪进入常态化,执纪问责更趋向刚性化。
(一)要正确理解新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思路,采取了一系列新举措,当前我们要科学理解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一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反对“四风”永远不停步,不能认为当前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只是一个集中阶段、特殊时期,搞一阵,停一阵子,一阵风,而要认识到作风建设,反腐败工作是我们未来时间从严治党的常态化的机制。
二是查处腐败问题零容忍、全覆盖、无特区、无禁区、无盲点,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总书记指出,“坚持零容忍不变,猛药去疴的决心不减,刮骨疗毒的勇气不泄、严厉惩处尺度不松”。要认识到“平安是福”,杜绝“侥幸而放任自流”,“自以恶小而为之”心态。
三是责任更加明确,问责更加严重。今年是问责之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监督责任,不光只是纪委的事,也不光只是一把手的事,是班子成员大家的事,不仅要落实“一岗双责”,还要实行一案双查。
四是既要减少存量,又要遏制增量。当前反腐败就是由过去以治本为主,改为以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也就是既要加强管理,加大查处力度,也要健全管理制度治本。
五是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坚持经常约谈、函询、诫勉谈话等形式,早招呼,早提醒。
(二)主动适应新常态。适应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要主动校正心态,摆正姿态,调整状态。
校正心态,要充分认识到党风廉政建设只会越抓越紧、越抓越严、越抓越细、越抓越实,特别是要克服抵触心理、侥幸心理、观望心理、投机心理。要有过紧的、过严的、过规范日子的准备。
摆正姿态。大千世界,可以姿态万千,但是党风廉政建设姿态只有一种,那就是从严,讲政治,守规矩。
调整状态。就是以好的状态适应新常态,什么是好的状态,就是奋发有为、蓬勃朝气、浩然正气、锐意创新。不能因纪律严了、不准乱发了、不准乱吃了、不准乱玩了、不准乱用了、我们就在工作消极怠工了。
(三)着力打造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要打造以从严执纪、从严治党为重点的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一是抓住责任追究这个关键,扎实推进“两个责任”落地生根。今年是问责之年,问责的重点就是两个责任是否落地生根。各级党委(党组)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担当好主体责任。要层层签字背书、厘清责任、传导压力。要通过统筹谋划、深化制度建设、强化作风建设、严格教育管理、坚持以上率下、支持执纪执法等方面,切实管好分内之事,履行应尽之责。
二是坚持守纪律讲规矩这个根本,全面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按照“五个必须、五个决不允许”的总要求,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守纪律讲规矩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真正让党的纪律和规矩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是聚焦纠正“四风”这个抓手,深化作风建设。习总书记指出,“当前“四风”问题在表面上有所收敛,但不良作风积习甚深、树倒根生,稍有松懈,刚刚压下去的问题就会死灰复燃,防止反弹的任务依然艰巨。”一要突出重点,把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为“四风”问题重点来抓,重点查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和送礼、滥发津补贴和奖金、私设小金库。二要抓节点,要认真落实省纪委、州纪委、县委《关于严禁党员干部收受红包礼品礼金的通知》,继续狠刹“整酒风”防止反弹。三要从严查处十八大后、八项规定出台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顶风违纪的行为,并严格实行一岗双责。
四是围绕惩治腐败这个核心,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五是把握制度建设这个保障,着力强化从源头治理腐败。要认真对接党规党纪、着力完善细化措施,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强化制度执行力,对踩红线,闯“雷区”,执行制度不力、不执行制度或破坏制度的人和事,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追责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