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3 20: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试行)为客观、公正评价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审判质量,根据《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现就在人民法院试行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1.建立科学、统一的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是《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案件质量评估”是按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目的、功能、特点,设计若干反映审判公正、效率和效果各方面情况的评估指标,利用各种司法统计资料,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建立案件质量评估的量化模型,计算案件质量综合指数,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进行整体评判与分析。这项工作对于正确把握审判形势、总结审判经验、增强审判能力、改进审判工作、推动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人民法院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有利于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实现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客观、科学、公正评价;有利于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指导和监督;有利于人民法院各项改革措施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实施;有利于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增强审判工作责任心,促进审判工作的良性循环。

3.通过评估体系能够确立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的量化标准,建立法院内部全新的动态监督机制和科学化审判管理,能够分析影响审判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决策和管理提供完整、详细的参考依据,推动法院审判质量的全面提高。

4.通过评估体系指标之间的关联、制约和综合指数的协调和整合作用,能够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审判的公正与效率。

二、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

5.案件质量评估应当坚持正确导向,节约诉讼成本,避免片面追求高指标、妨碍审判独立、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应当坚持管理民主的思想,要把数据收集、汇总、整理过程公开,确保评估具有良好的客观性、预期性和公信力。

6.适应评估目的多元化的要求,采用模块化的指标设计方法,除对审判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外,通过评估指标、评估指数的转换和组合,实现对诉讼和执行各环节、各类审判的评估,以及对法官办案质量的评估。

7.评估指标体系是根据审判工作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审判效果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由33个三级指标组成。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指标。

8.审判公正指标11个,由立案变更率,一审陪审率,一审上诉改判率,一审上诉发回重审率,生效案件改判率,生效案件发回重审率,二审开庭率,执行中止终结率,违法审判率、违法执行率,裁判文书质量指标组成。9.审判效率指标11个,由法定期限内立案率,法院年人均结案数,法官年人均结案数,结案率,结案均衡度,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当庭裁判率,平均审理时间与审限比,平均执行时间与执行期限比,平均未审结持续时间与审限比,平均未执结持续时间与执行期限比指标组成。

10.审判效果指标11个,由上诉率,申诉率,调解率,撤诉率,信访投诉率,重复信访率,实际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裁判主动履行率,一审裁判息诉率,公众满意度指标组成。

11.在评估中,可以运用数量研究方法,通过专门计算机程序编制案件质量评估综合指数、二级指数和三级指数,以及诉讼和执行各环节,刑事、民事、行政各部门审判的类型指数。

12.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评估目的、审判工作的特点,参考全国法院近年评估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评估指标的合理值、警示值。

13.权数是反映某一指标在综合评估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值。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评估目的和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评估指标的权数。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院的工作重点,适当调整评估指标的权数。

14.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质量综合指数通过调整系数进行修正。以解决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评估客观性的问题。

三、健全机构。理顺关系。努力提高案件质量评估水平 15.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由研究室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或者由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评估管理机构,负责评估指标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评估指数编制和评估结果通报、分析等工作。

各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支持评估工作。

16.上级人民法院负责组织、指导下级人民法院的评估工作,可以对本院及本辖区法院的案件质量进行评估。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本院评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定期上报评估基础信息。

17.充分发挥审判流程管理、个案评查、法律文书评查、司法统计的作用,做到分工合理,职责互补,数据共享,保证评估的客观真实性。

18.案件质量评估根据下列来源和途径收集评估指标的数据:

(1)评估数据以审判流程管理、法律文书、统计台账、司法统计报表、纪检统计报表等审判和执行工作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中生成的信息为依据。

(2)评估公众满意度,可以根据需要由各级法院组织或者委托民间调查机构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形象)监督员和当事人及其代理(辩护)律师、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收集。

(3)评估指标涉及的社会经济数据,以上一年度政府《统计年鉴》为准。

19.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规范的法律文书数据库和统一的统计台账,作为评估数据真实性核查的依据。记载审判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和统计台账应当从审判流程管理信息中由计算机自动提取、生成。没有实行审判流程网络管理的,法律文书进入案件信息数据库,案件信息的提取和统计数据的生成与案件审判、执行过程同步完成,并保证与案卷记载情况完全一致。

四、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全面发挥评估机制的作用

20.建立和完善与审判工作发展和审判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司法统计制度.统一司法统计指标的名称、统计口径、统计时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21.加快数据积累,建立以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反映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保障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的计算机数据库,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2.评估实行信息化管理,评估指标的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和指数编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实时更新,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的干扰。评估计算机管理软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开发。

23.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定期将载有审判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法律文书及统计报表逐级上报。上报的信息应当做到完鼙、真实、全面、准确。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法院通过网络上传.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法院刻录光盘上报。

24.最高人民法院每半年和年度对评估数据和评估指数进行分析,形成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对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的案件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定期反馈各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情况.

25.由Ⅱ强评估数据核查。通过法律的内在规定性和司法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对评估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核实的评估数据与上报数据不一致的,报表单位应当说明理由,经上级法院审核批准予以更正,并按误差率对上报数据进行修正。

26.建立、落实评估数据核查制度和违法统计举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每年组织一次司法统计数据专题检查,随机选择若干评估指标,对其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司法统计数据的核查情况和违法统计的查处情况应当于核查结束后在全国法院进行通报。

为追求评估指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依据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

27.评估在法院管理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评估结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管理、决策和评价考核各级人民法院的重要依据之一。各级法院应当正确对待评估结果,高度重视评估数据的综合利用,定期分析评估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查技工作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指导,不断改进审判工作。

在评估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意见,总结经验,特别是要注重对评估指标、权数及评估方法、综合指数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法院管理、有利科学评估的意见和建议,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推动评估工作不断发展。

第二篇: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

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

为客观、公正评价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加强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强化监督,提高审判质量,根据《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现就在人民法院试行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更新观念,深刻认识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

1、建立科学、统一的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是《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案件质量评估”是按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目的、功能、特点,设计若干反映审判公正、效率和效果各方面情况的评估指标,利用各种司法统计资料,运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技术,建立案件质量评估的量化模型,计算案件质量综合指数,对全国各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进行整体评判与分析。这项工作对于正确把握审判形势、总结审判经验、增强审判能力、改进审判工作、推动国家法治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2、建立人民法院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有利于人民法院自觉接受人大和社会的监督,实现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客观、科学、公正评价;有利于加强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的指导和监督;有利于人民法院各项改革措施的科学决策和正确实施;有利于提高审判人员的素质,增强审判工作责任心,促进审判工作的良性循环。

3、通过评估体系能够确立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的量化标准,建立法院内部全新的动态监督机制和科学化审判管理,能够分析影响审判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各级人民法院审判决策和管理提供完整、详细的参考依据,推动法院审判质量的全面提高。

4、通过评估体系指标之间的关联、制约和综合指数的协调和整

合作用,能够进一步加强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科学化管理,最大化地实现审判的公正与效率。

二、尊重科学,遵循规律,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案件质量评估体系

5、案件质量评估应当坚持正确导向,节约诉讼成本,避免片面追求高指标、妨碍审判独立、损害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应当坚持管理民主的思想,要把数据收集、汇总、整理过程公开,确保评估具有良好的客观性、预期性和公信力。

6、适应评估目的多元化的要求,采用模块化的指标设计方法,除对审判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外,通过评估指标、评估指数的转换和组合,实现对诉讼和执行各环节、各类审判的评估,以及对法官办案质量的评估。

7、评估指标体系是根据审判工作管理的需要,划分为审判公正、审判效率、审判效果3个二级指标。二级指标由31个三级指标组成。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或者减少指标。

8、审判公正指标11个,由立案变更率,一审案件陪审率, 一审判决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错误),二审改判发回重审率(错误),二审开庭审理率,对下级法院生效案件提起再审率,生效案件改判发回重审率,对下级法院生效案件再审改判发回重审率,再审审查询问(听证)率,司法赔偿率,裁判文书评分组成。

9、审判效率指标10个,由法定期限内立案率,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当庭裁判率, 法定(正常)审限内结案率,平均审理时间指数,平均执行时间指数, 延长审限未结比,结案均衡度,法院年人均结案数,法官年人均结案数组成。

10、审判效果指标10个,由一审服判息诉率,调解率,撤诉率,实际执行率,执行标的到位率,裁判自动履行率,调解案件申请执行 2

率,再审审查率,信访投诉率,公众满意度组成。

11、在评估中,可以运用数量研究方法,通过专门计算机程序编制案件质量评估综合指数、二级指数和三级指数,以及诉讼和执行各环节,刑事、民事、行政各部门审判的类型指数。

12、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评估目的、审判工作的特点,参考全国法院近年评估指标的平均值、最大值和最小值,确定评估指标的合理值、警示值。

13、权数是反映某一指标在综合评估体系中重要性程度的数值。最高人民法院根据评估目的和指标的重要性程度、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以及数据来源的可靠性等因素合理确定评估指标的权数。

各级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本院的工作重点,适当调整评估指标的权数。

14、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质量综合指数通过调整系数进行修正,以解决各地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评估客观性的问题。

根据人民法院审判形势变化和评估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会对评估指标、权重、合理值、警示值等进行适时调整。

三、健全机构,理顺关系,努力提高案件质量评估水平

15、最高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由研究室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法院根据需要,可以设立或者由相应的管理机构负责。评估管理机构,负责评估指标设计、数据收集整理、评估指数编制和评估结果通报、分析等工作。

各级人民法院相关部门和人员应当积极配合,支持评估工作。

16、上级人民法院负责组织、指导下级人民法院的评估工作,可以对本院及本辖区法院的案件质量进行评估。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本院评估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定期上报评估基础信息。

17、充分发挥审判流程管理、个案评查、法律文书评查、司法统计的作用,做到分工合理,职责互补,数据共享,保证评估的客观真实性。

18、案件质量评估根据下列来源和途径收集评估指标的数据:

(1)评估数据以审判流程管理、法律文书、统计台帐、司法统计报表、纪检统计报表等审判和执行工作及其监督、管理活动中生成的信息为依据。

(2)评估公众满意度,可以根据需要由各级法院组织或者委托民间调查机构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廉政(形象)监督员和当事人及其代理(辩护)律师、社会公众进行问卷调查收集。

(3)评估指标涉及的社会经济数据,以上一政府《统计年鉴》为准。

19、各级人民法院应当建立规范的法律文书数据库和统一的统计台帐,作为评估数据真实性核查的依据。记载审判过程和结果的法律文书和统计台帐应当从审判流程管理信息中由计算机自动提取、生成。没有实行审判流程网络管理的,法律文书进入案件信息数据库,案件信息的提取和统计数据的生成与案件审判、执行过程同步完成,并保证与案卷记载情况完全一致。

四、创新机制,完善制度,全面发挥评估机制的作用

20、建立和完善与审判工作发展和审判管理需要相适应的司法统计制度,统一司法统计指标的名称、统计口径、统计时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

21、加快数据积累,建立以案件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为核心,反映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保障等基本情况为主要内容,涵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情况的计算机数据库,为评估提供数据支持。

22、评估实行信息化管理,评估指标的数据采集、整理、传输和指数编制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和实时更新,避免和减少人为因素对评估的干扰。

评估计算机管理软件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开发。

23、各级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要求,定期将载有审判过程和结果的各类法律文书及统计报表逐级上报。上报的信息应当做到完整、真实、全面、准确。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法院通过网络上传,不具备网络传输条件的法院刻录光盘上报。

24、最高人民法院每半年和对评估数据和评估指数进行分析,形成全国法院案件质量评估分析报告;对高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基层人民法院的案件质量情况进行总结,定期反馈各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估情况。

25、加强评估数据核查。通过法律的内在规定性和司法统计指标之间的关联性,对评估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核实的评估数据与上报数据不一致的,报表单位应当说明理由,经上级法院审核批准予以更正,并按误差率对上报数据进行修正。

26、建立、落实评估数据核查制度和违法统计举报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每年组织一次司法统计数据专题检查,随机选择若干评估指标,对其数据的真实性进行核实。

司法统计数据的核查情况和违法统计的查处情况应当于核查结束后在全国法院进行通报。

为追求评估指数弄虚作假,虚报、瞒报、篡改统计数据,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依据有关规定由纪检、监察部门给予党纪和行政处分。

27、评估在法院管理中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评估结果是人民法院审判工作情况的综合反映,是进行审判工作管理、决策和评价考 5

核各级人民法院的重要依据之一。各级法院应当正确对待评估结果,高度重视评估数据的综合利用,定期分析评估反映的情况和问题,查找工作薄弱环节,加强监督指导,不断改进审判工作。

在评估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意见,总结经验,特别是要注重对评估指标、权数及评估方法、综合指数的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适合法院管理、有利科学评估的意见和建议,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推动评估工作不断发展。

第三篇: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卷宗质量的指导意见

关于进一

步加强案

件卷宗质

量的指导

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案件卷宗质量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 为更好规范我院卷宗装订及整理,实现卷宗内容全面、形式美观、简便实用的目的,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第二条 案件审理完结后应及时立卷,并按有关规定分别立为正卷和副卷。适用简易程序审判以及适用普通程序调解、撤诉案件(经合议庭评议的除

外)可以不立副卷。

第三条 卷内所有文书一律使用A4纸,凡不符合A4标准的诉讼材料应退

当事人更换或使用A4文书纸粘裱。所有文书不得使用铅笔、圆珠笔和传

真用纸。卷内不得出现金属物。

第四条卷宗装订完毕后应在一个月内归档,但根据规定对发还改判、涉

诉信访等必须进行评查的案件,应当交审管办评查后方可归档。

第五条 入卷的诉讼文书材料,一般只保存一份,重份的材料一律剔除。

本院的裁判文书可保留三份,装入卷底证物袋内备用。

第六条 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总的要求是按照诉讼程序的客观进程

形成文书时间的自然顺序,兼顾文件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行排列。目录页次

只填写每份材料的首页,不填*--*,但最后一份材料应当填写*--*。如1,2,5,8,15,20-26,不能填写为1,2-4,5-7,8-14,15-19,20-26。

卷内材料编页一律用阿拉伯数字编写在右上角。卷内目录、备考表、证物

袋、卷底不编号。

第七条 依法公开审理的案件必须将开庭公告底稿入卷,并注明公告张贴的时间和地点,由书记员签名。

第八条 开庭笔录应当由合议庭成员和书记员签名。

第九条 实行合议的案件,下列审判行为应当经合议庭评议并由书记员分

别记成笔录:

1、决定改变管辖;决定追加、变更当事人;

2、决定变更刑事诉讼强制措施;

3、决定民事制裁和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

4、裁定诉讼保全和先予执行;

5、裁定中止或者终结诉讼,裁定中止、终结执行程序;

6、对外委托评估、拍卖及司法鉴定

7、判决;

8、其他重要事项。

第十条 合议庭笔录应当详细记录合议庭成员对案件事实、证据、适用法律、处理结果的意见。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先由承办法官对认定案件事实、证据是否确实、充分以及适用法律等发表意见,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审判长作为承办法官的,由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对案件的裁判结果进行评议时,由审判长最后发表意见。审判长应当根据评议情况总结合议庭评议的结论性意见。合议庭成员不得仅作同意与否的简单表态。同意他人意见的,也应当提出事实根据和法律依据,进行分析论证。

第十一条 各类案件副卷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阅卷笔录;(4)审理报告原本及正本;(5)承办人与有关部门内部交换意见的材料或笔录;(6)有关本案的内部请示及批复;(7)合议庭评议案件笔录;(8)审判委员会讨论记录;(9)判决书、裁定书原本;(10)审判监督表或发回重审意见书;

(11)其他不宜对外公开的材料;(12)备考表;(13)卷底。第十二条 刑事一审案件正卷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案件流程信息表;(4)起诉书(自诉状)正本及附件;(5)送达起诉书笔录;(6)聘请、指定、委托辩护人材料;(7)变更强制措施决定及对家属通知书;(8)搜查、勘验、查封笔录及查封、扣押物品清单;(9)证据收据、控辩双方提交的证据及证据交换笔录;(10)当事人、律师调取证据申请、准许调取证据令及调取的证据材料;(11)赃、证物委托鉴定书及鉴定结论;(12)审问笔录;

(13)被告人坦白交代、揭发问题登记表及查证材料;(14)延长审限的决定、报告及批复;(15)开庭前的通知、传票、提押票、换押票;(16)开庭公告底稿;(17)开庭审判笔录、公诉词、辩护词、证人证词、被告人陈述词;(18)裁判文书正本;(19)宣判笔录;(20)判后释法笔录;

(21)判决书、裁定书送达回证;(22)司法建议书;(23)提押票;(2

4)抗诉书;(25)上诉案件移送书存根;(26)上级人民法院退卷函;

(27)上级人民法院判决书、裁定书;(28)执行通知书存根和回执(释放证回执);(29)赃物、证物移送清单及处理手续材料;(30)备考表;

(31)证物袋;(32)卷底。

第十三条 民事一审案件正卷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立案审批表;(4)案件流程信息表;(5)起诉书或口诉笔录;(6)受理案件通知书等送达回证;(7)缴纳诉讼费或减、缓、免手续;(8)应诉通知书回执;(9)管辖权异议书及送达回证、案件移送函存根;(10)答辩状及附件;(11)答辩状副本的送达回证;(12)原、被告及诉讼代理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律师事务所函;(13)、诉讼保全担保书,诉讼保全裁定书正本,鉴定委托书,鉴定结论;(14)询问、调查取证材料;(15)开庭公告底稿;(16)开庭审判笔录、代理词;(17)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正本;(18)宣判笔录;(19)裁判文书送达回证;(20)实收诉讼费收据或减免手续;

(21)上诉案件移送函存根;(22)上级法院退卷函;(23)上级法院裁判文书正本;(24)证物处理手续;(25)备考表;证物袋;(26)卷底。第十四条 行政一审案件正卷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立案审批表;(4)案件流程信息表;(5)起诉书及附件(行政处罚及处理材料);(6)受理案件通知书送达回证;(7)缴纳诉讼费通知及诉讼费收据;(8)应诉通知书回执;

(9)答辩状及附件,法定代表人及诉讼代理人的身份证明及授权委托书;

(10)询问、调查笔录及调查取证材料;(11)开庭通知、传票、公告底稿,合议庭成员通知书;(12)停止行政机关具体行政行为继续执行的法律文书;(13)开庭审判笔录,代理词;(14)撤诉书;(15)判决书、裁定书正本;(16)宣判笔录;(17)送达回证;(18)诉讼费收据;(1

9)上诉案件移送书;(20)上级法院退卷函;(21)上级法院的判决书、裁定书或批复;(22)备考表;(23)证物袋;(24)卷底。第十五条 再审、申诉案件正卷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顺序:

(1)卷宗封面;(2)卷内目录;(3)案件流程信息表;(4)立案审批表或提起再审决定书;(5)申诉书;(6)诉讼费收据;(7)原审判决书、裁定书;(8)提审、询问当事人笔录,提押票、传票;(9)举证材料;(10)调解笔录;(11)开庭通知,公告底稿;(12)开庭或听证笔录,代理词或辩护词;(13)判决书、裁定书、批复正本;(14)宣判笔录,判后释法笔录;(15)送达回证;(16)退卷函存根;(17)备考表;

(18)证物袋;(19)卷底;

第十六条 第十条至第十四条中的未尽项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形成文书材料的时间顺序排列。执行案件的诉讼文书材料的排列,可参照一审材料的排列顺序办理。

第十七条 裁判文书正本要严格按照下列标准印制:

1、法院名称,应当用2号宋体字;文书名称,应当用1号大标宋体字;案号、正文、落款应当用3号仿宋GB-2312字体。案号下隔一行为正文即主体,每行28字,每页22行。

2、拟文稿各相关人员必须手书署名,同时注明年月日。

第十八条 数字的用法

1、下列情况,应使用汉字:

(1)引用的法律条、款、项;

(2)裁判主文的序号;

(3)刑事裁判文书判处的刑罚(含主刑和附加刑);

(4)裁判文书尾部的日期;

(5)不是一组表示科学计量和具有统计意义数字中的一位数,如一律、星期二、一分为二、一笔帐、三个单位等;

(6)数字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词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

(7)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词语,如二三米、三四天,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用顿号隔开;

2、下列情况,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1)案号,如(2007)邢民一初字第1号,序号不用空位,如“001”;

(2)地址、门牌号码,如中华路15号;

(3)除裁判文书尾部时间外的公历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如2007年8月1日、下午3时20分;

(4)统计表中的数值(包括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和量值,如

48、-125、63%、1/

4、3:

2、500克、6千米、30元、11个月、27岁;

(5)引用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条文时,原条文用阿拉伯数字的。

3、使用阿拉伯数字应注意的问题:

(1)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多位数及其他数值不能断开移行,如:100 000不能一行末写100,又在下一行开头写000;63%不能一行末写63,又在下一行开头写%;

(2)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简写成“99年”;

(3)五位以上数字,尾数有多个“0”的,可以“万”、“亿”为单位缩写,如50 000可写成5万,345 000 000可写成34 500万或3.45亿;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为单位,如:1990年人口普查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4)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半角,如2006(半角),不用2006(全角)。

(5)4位和4位以上的数字,采用国际通行的三位分节法,节与节之间空半个阿拉伯数字的位置。如4321,写为4 321。

4、判决主文中有关金钱数额、履行期限等数字,仍然使用阿拉伯数字。除涉外案件或本案中同时有其他外国货币的表述时,一般不特别注明“人民币”字样。

5、除上述规定外,其他数字的使用,依照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的《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 标点符号的用法

1、诉讼参与人称谓与诉讼参与人姓名或名称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分句,中间不用标点符号,也不用空格,句后用逗号,如“原告刘某,”。

2、诉讼参加人基本情况的表述,同一层意思的,各项之间用逗号隔开,句号结束;数层意思的,各层之间句号隔开。如“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蒋某,男,汉族,1972年1月9日出生,××省××县人,初中文化,农民,住××县××镇×村。2008年4月13日因涉嫌犯盗窃罪被刑事拘留,同年4月15日被逮捕。现羁押于河北省**县看守所。”

3、“判决如下”、“裁定如下”等提示裁判结果的词语后,应使用冒号,裁判结果的各项汉字数字之后用顿号。

4、“原告×××诉称”、“被告×××辩称”、“经审理查明”、“本院认为”等词语后面,用逗号。

5、引用法律全称的,要加书名号,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十三条 本规定由本院审判委员会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四篇: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指导

*****制品厂

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指导

1、目的建立并维持程序以评估所有作业或活动的质量安全风险,并对评估出的质量安全风险以登录和区分,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对风险加以控制。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产品标准的制造、使用等质量安全评估。

3、权责

3.1由安全经理(厂长)会同各部门质量安全负责人定期对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针对性地制定预防整改措施;

3.2各部门相关人员给予协助、配合; 3.3相关部门负责落实预防整改措施; 3.4安全主任对各项预防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监督、检查,并评核其有效性;

4、术语

4.1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要求是指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4.2安全

是指消除了不可接受的风险。

4.3服务

需要与顾客接触的过程的结果。

4.4质量安全

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产品不得存在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影响的质量安全问题包括潜在的危险。

4.5风险评估

对已经存在或者潜在的风险及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寻找危险源及分布,确定危险程度。将出降低并控制危害生产的解决方案。

4.6质量安全评估

运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产品及产品生产过程是否存在影响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识别分析,寻找危险源及分布,确定危险程度,提出解决方案,降低并

控制危害的生产。

5、程序内容

5.1成立评估小组

5.1.1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由安全经理(生产经理)负责。

力。

5.1.4对具重大风险者,如公司内部缺乏合适的分析评估人员时,会聘请或咨询外部有关专业人士。

5.2确定风险评估的准则 5.2.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确定适宜的评估风险的准则。5.2.2质量安全风险不仅针对产品质量,也包括人员健康伤害、造成生产财产损失及5.1.2成立由各部门主管组成的质量安全评估小组。5.1.3小组成员需对该作业有深入的认识或经验,以及具备对质量风险有一定的分析能环境冲击。

5.2.3在评估质量安全风险的过程中,须考量下列各相关项: 生物性污染:微生物、寄生虫、有毒生物组织、昆虫等; 化学性污染:天然毒素、化学物质、杀虫剂、残留农兽药、食品添加剂、色素、放射性污染;

物理性污染:金属、玻璃、石块、粉尘等;使用磁铁、金属探测器、筛分过滤网、去石块 X光机等设备可控制物理污染。

5.2.4在执行评估质量安全风险时,必须考虑下列事项: 质量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不得存在危及人体健康和人体财产安全的不合理危险。

产品质量安全是指产品质量状况对使用者健康、安全的保证程度,用于消费者最终消费的产品,不得出现因产品原料、包装问题或生产加工、运输、存储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对人体健康、人身安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任何不利的影响。

5.3先期质量安全审查 5.3.1审查的目的,在于涵盖所有的质量安全风险,了解公司质量安全状况,以做为建立质量安全管理系统的基础,同时提供明确的数据与结果,作为日后持续改善质量安全绩效的基准。

5.3.2审查必须涵盖四类关键课题: a法令规章之要求事项。

b重大安全卫生风险之鉴别。c所有现行质量安全管理措施与程序之检视。d以往突发事件调查结果回馈之评估。5.4评估的方法 5.4.1按照“物(不安全状态)——人(不安全行为)——环境——管理”进行分类,采用查核表、访谈、直接的检查与量测、以往的稽核结果、危害与可操作分析、假设状况分析、失误模式与影响分析、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方法来进行分析与审查。识别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害因素,包括危害设备、危险物质和危险工种。

5.4.2将存在危险因素的工作分成若干顺序的步骤,并对每个步骤进行安全分析,识别出每一个工作步骤的危险源、危险部位、起因物和致害物。

5.4.3对这些潜在危险可能造成质量安全的风险程度进行深入的分析、评估;通过审查,对合类作业或活动进行筛选和分类,对评估出的风险予以登录,并列出重点和优先次序。

5.4.4根据公司阶段性政策、作业或活动特性、成本 / 效益分析和技术面的取舍,对具质量风险(尤其是具显著风险者)的作业或活动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以控制或降低其风险,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整改措施。

5.4.5对相关资讯、文献和案例的搜集、整理和分析,为后续设计、改造、控制及鉴别与评估质量风险提供借鉴与指引。

5.5评估的频率 5.5.1对已经评估出的具质量安全风险的、每年从新评估一次;如在日常运作或检查中发现风险有增加的趋势或重大变化时,则应适时进行重新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

5.5.2引入新的具危害性的作业或活动,有关责任扔应及时将情况报质量安全评估小组,由质量安全评估小组适时进行风险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采取相应措施。

5.5.3根据重新评估的结果,维持对质量安全风险登录表之更新。

6支持文件

6.1质量安全评估记录

第五篇: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法发〔2010〕56号

最高人民法院印发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已经我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及时转发至基层人民法院,加强指导。

二0一0年十二月九日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关于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加强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是新时期人民法院面向基层、服务基层、建设基层的重要决策,是充分发挥基层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重要举措,是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重要保障,各级人民法院必须将此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一、明确机构,配齐人员。基层人民法院未单独成立审判管理机构的,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由审判监督庭承担,应当选派公道正派、具有丰富审判经验的法官从事审判质量管理工作。审判委员会应当加强对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并及时讨论决定重大事项。

二、拓展范围、丰富方法。切实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有序开展常规评查,对本院审结、执结的案件逐案检查或者随机抽查,保证每个办案人员都能被抽查相应案件。有计划地进行专项评查,对特定类型案件和特定办案环节进行专项检查。有针对性地实施重点评查,对被上级法院改判或者发回重审等可能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案件逐案检查,分析存在的问题,规范审判执行行为。加强对执行案件的评查,重点检查被执行款物是否按时发放,以及作程序终结的执行案件是否符合法律、司法解释的规定。

三、突出重点,加强预防。切实加强审限监控,确保案件流程依法运行,杜绝不当超审限现象的发生。加强裁判文书用印前检查,避免文字错误的发生,确保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严肃性。加强庭审观摩,对庭审礼仪、庭审程序、庭审驾驭能力等方面进行监督。加强对评估、审计、鉴定、拍卖等重要执行节点的监督,对查封、扣押以及划拨等行为形成的材料及时进行检查。

四、完善机制,注重效果。建立健全瑕疵补救机制,对发现的审判质量瑕疵及时进行补救。建立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对办案优质高效者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存在质量问题的案件进行责任分析,对应追责者移送有关部门处理。建立健全分析讲评和整改机制,对普遍性问题进行讲评并提出整改建议。建立健全审判经验总结和司法尺度统一机制,对审判质量整体情况进行总体分析,发现本院司法尺度不统一的,及时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

五、内外互动,加强监督。注意听取当事人对审判质量的意见,通过发放质量监督卡、回访当事人等方式,收集当事人意见并分析反馈。对抗诉案件定期进行专项评查,并就评查情况与检察机关进行沟通。主动加强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联系,对当地普遍关注、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随案监督执行、参与评查。

六、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建立科学的质量评价标准,根据案件的公正、效率、效果等情况,合理评定审判质量档次。高度重视相关审判执行人员或部门提出的异议,并及时进行复议。发现上级法院对本院案件的改判和发回重审等存在问题的,应当及时向上级法院反映。

七、统筹协调,互相配合。建立部门和法官审判执行业绩档案,将审判质量情况作为部门评先评优以及法官个人晋升职级的重要依据。发现案件确有错误的,应当报院长提请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依法再审纠正。发现干警违纪违法线索的,及时移送纪检监察部门查处。

八、科技武装,提高质效。加快审判质量管理网络和应用支持环境建设,建立审判质量管理网上运行机制,实现对审判信息的同步采集、同步管理。加快开发和完善案件质量监督管理相关应用软件,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审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提高审判质量管理的科技含量与水平。

九、上下联动,狠抓落实。基层人民法院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研究制定或者健全完善审判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审判质量管理工作。上级人民法院承担审判管理职能的部门应当加强对基层人民法院审判质量管理工作的指导。上下级法院可以联动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本意见贯彻执行情况请层报最高人民法院。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开展案件质量评估工作的指导意见(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